孩子不合群怎么辦。
教師與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應當是積極的,而不是選擇壓抑孩子!教師與家長都需要不斷改正自己的錯誤思想,及時注意孩子情況,幫助孩子積極健康地成長!那么,有哪些可以用的新的教育觀念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孩子做事缺乏耐心,怎么辦”,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孩子們處于一個最淘氣的年齡,但也是一個習慣和性格逐漸養(yǎng)成的階段。
除了自身性格之外,家長可能在教育之中起到了很多反作用。
具體例子,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比如,孩子餓了,希望吃東西,而父母馬上為他準備了吃的,他就能吃到。飯菜很合胃口,他一會就飽了。這一來一去,其實包含很多內容,時間一長,自然就習以為常了。假如到了某天,吃不上飯,或者飯不好吃,就會出離憤怒和不耐煩。
這種情況在如今的社會很常見,父母們樂得見孩子興趣廣泛,但也苦惱孩子總是三分熱度。
其實,孩子們到了人生一個關鍵點。雖然孩子現在做事有點毛躁、沒有耐心,讓父母擔憂,可是這并不是無法改變的,因為耐心是可以在后天的成長中來培養(yǎng)的。
01
幫助孩子學會等待
在史丹佛大學一個實驗里,這個實驗把小孩子單獨留在房間里,給他們一人一塊棉花糖,讓他們選擇是要馬上吃掉棉花糖,還是等十五分鐘,如果愿意等,就可以再多一塊棉花糖當獎賞。研究人員發(fā)現,能夠等待獎賞的小孩,長大以后,全都比那些馬上吃掉棉花糖的小孩成功。
孩子要是遇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或者做些好玩的事就總會迫不及待地想要盡快實現,想看動畫片的時候立馬嚷嚷著要看,看完卻還沒什么長性,一集動畫片沒看完就想要看下一集,一副看圖添色的畫沒做完就像要畫下一副,這些也體現了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點。
平時我們父母陪孩子一起互動和玩玩具的時候要幫助孩子學會等待,引導孩子做事有始有終、耐心完成。
02
家里準備一些益智玩具
現在的很多智力玩具很有特點,可以準備一些很常見積木類、拼圖類的,可以利用玩具來有效地訓練孩子的耐心。
很多很負責的媽媽包括我自己為了讓孩子學到更多,總是喜歡幫助孩子選擇不同種類的玩具來玩兒,在玩的過程中我們還喜歡給孩子做示范,這樣我們覺得是在教他們,事實上對于幼兒或者是學齡前兒童來說,如果他對一件事情沒有興趣,你再怎么教也是沒有用的。有的時候孩子本來是喜歡玩一種玩具的,但是由于你總是指手畫腳,他無法按照自己的想法和邏輯來玩,最后弄得孩子也不想玩兒了。
正確的打開方式是讓孩子自己選擇要玩兒什么,讓他們的好主意與想象力得到充分的發(fā)揮,不要試圖去教他們怎么做。相反,跟著孩子走,模仿他們的做法,做他們讓你做的事(當然都是在安全范圍內)。你會驚奇地發(fā)現,當你給孩子機會自己摸索實踐的時候,他們就會玩兒得很投入,非常興致勃勃。這種給予孩子權利的陪玩方式不但培養(yǎng)了孩子玩兒的能力,同時還鍛煉了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debasrideb.com
03
讓孩子嘗到“甜頭”
孩子在生活和學習中不管做什么能夠促使堅持下去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成就感。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讓孩子不斷地嘗到成功的甜頭,而不是一味的讓孩子吃失敗的苦頭,才能調動孩子的進取積極性。如果整天盯著孩子的短處不放,對孩子嘮嘮叨叨,抱怨指責,數落個沒完沒了,就會在無形之中打擊了孩子的積極性,使孩子逐漸心灰意落,變得越來越不想上進了。
所以,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我們應該不斷地給予希望的曙光,多稱贊孩子的優(yōu)點和長處上,讓孩子在“優(yōu)秀孩子”的狀態(tài)下快樂地成長,才能收獲一個美好的未來。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磨蹭,也就是拖拉,是在孩子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有的孩子磨蹭得驚人,每次出門總是要比同年齡的孩子多花兩三倍的時間。
磨蹭在3-6歲兒童那里很常見。表現很不同,有的早上起床慢、有的吃飯慢、有的走路慢、有的在集體游戲中慢等等。
造成這種磨蹭行為的原因有:
1、 家長的姑息。一開始,讓他自己吃飯、早上起床、一塊兒走出去,他總是慢,家長認為他年齡小,讓他慢一點做,沒關系。等到要上幼兒園了,需要跟上集體生活時,才發(fā)現孩子落后了許多。
2、 對讓他做的事,如穿衣服、漱洗、走路、繪畫等,他不感興趣,沒有動力。
3、 技能差。穿衣、潄洗、吃飯、繪畫、拼圖等需要一定技能才能完成的活動,對他來說,都是困難的,因而做得慢。
4、 分心的事情太多了。早上一睜開眼睛就發(fā)現昨天沒搭完的高樓還在那兒“招手”呢!先完成它,再洗臉;??!小娃娃掉到地上了,得先起她來看看哪兒摔了沒有,衣服嘛,一會兒再穿(天冷了也不管)……這就顯然會使應該做的事(如穿衣、漱洗)放慢了。
5、 不懂安排時間,或者說沒時間概念,不知道不趕快起床(或干一件什么事)會影響下一件事的進行,你急他不急。
6、 天生性格特點,干什么事都慢。
早上起床磨蹭,可以試用以下方法,這些方法只能解決孩子磨蹭出現的問題,比如到幼兒園晚了;你因為他晚上班也晚到了等等,不是解決他的磨蹭。需知,磨蹭的習慣已經形成,就不是很容易糾正的。再說還有的孩子還有一點先天的原因,就更難靠簡單和方法糾正了。當然,孩子長大一點從道理上讓他懂得拖拉的壞處,他自己也有過一些教訓,會主動去改掉這個毛病。
孩子做事情慢、拖拉的原因很多,只有掌握了孩子做事情慢的真正原因才能因勢利導,幫孩子糾正過來。
1、孩子缺少時間概念
2、天生的慢性子
3、注意力易轉移
4、不感興趣
做喜歡的事動作很快,做不喜歡的事就動作慢吞吞,這是很多小孩的毛病。孩子想到室外去玩,可媽媽非讓他把玩具收拾整齊,孩子心里不高興但又不得不干,自然就會磨起洋工來;吃飯的時間到了,可孩子在飯前喝了許多飲料、吃了許多零食,他一點饑餓感都沒有,對吃飯不感興趣,當然就會磨蹭了;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興趣低落,每天都是硬著頭皮在應付家長,你讓他讀書、寫作業(yè),他肯定是疲疲塌塌、能拖就拖。這樣的話,您要多和孩子溝通,樹立孩子的興趣。
5、動作不熟練
有時孩子磨蹭不是孩子故意的,而是因為他對所做的某件事動作不熟練、缺少操作的技巧。孩子就是孩子,他的思維能力和身體協調能力尚處在發(fā)育之中,他在做事情時可能不知道如何安排做事的先后順序,如何以較少的時間來做更多的事情;也可能沒有掌握好穿衣、洗漱等的基本技巧,比較“手笨”;還可能在做作業(yè)時對知識掌握得不牢,許多題目做起來很困難。
6、缺乏安全感
有的孩子膽子比較小,與生人在一起相處會有不安全的感覺,因此這類孩子總是希望與自己的親人,尤其是爸爸媽媽多呆一些時間,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孩子也會慢吞吞的。比如,有的孩子不愿與學校或幼兒園的老師和同學相處,而希望和爸爸媽媽更多地呆在一起,在上學的路上,他的動作就會變得特別慢,以此來延長與爸爸媽媽在一起的時間。
7、缺乏自信心
有的孩子在做事情時缺乏足夠的自信心,他總是擔心自己做不好,怕自己出錯,所以做起事情來也是瞻前顧后、畏畏縮縮的,速度自然就快不了,然而越是擔心、越是害怕,孩子的動作也就越慢。如果大人這時候再在一旁不斷地責備、催促,孩子的自信心又會受到影響,他的動作不僅快不起來,反而會更慢了。
8、父母的榜樣
家長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有的父母自己做起事情來經常拖拖拉拉、不講效率,本來可以很快做完的事情要拖很長的時間,本來應當提前做完的事情也要拖到最后一刻。家長這種做事慢吞吞的行為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時間長了,孩子也會養(yǎng)成辦事拖沓、磨磨蹭蹭的不良習慣。
9、家長包辦
一些家長對孩子的包辦,也造就了孩子的“磨蹭”:嫌孩子吃飯慢,媽媽就把飯碗拿過來喂孩子;嫌孩子洗臉耽誤時間,媽媽就幫孩子洗;嫌孩子書包整理的工夫太長,媽媽就天天幫孩子整理。殊不知,這樣時間長了以后,孩子會漸漸養(yǎng)成更加磨蹭的習慣,他的惰性也會越來越強,他的依賴性也會越來越大,因為孩子知道,吃飯、穿衣、洗漱、整理等等事情,自己無論怎么做都可以,反正爸爸媽媽會來幫他的。
10、與成人做事的目的不一樣
成人做事是為了取得更多、更好的結果,因此成人一般都會自覺地抓緊時間盡快地完成所做的事情。但孩子則不一樣,孩子做事在很多時候是為了享受做事的過程,是為了體驗做事的過程,他們做事的主要動力是“好玩”,他們更感興趣的往往是活動的過程而不是結果,所以他們花在做事的過程中的時間一般都比較長,于是,在大人看來很快能完成的事情,孩子卻遲遲不能完成。
11、與家長消極對抗
現在有些父母“望子成龍”心切,很少給孩子空閑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孩子一件任務完成了,家長另一件任務又布置出來了,家庭作業(yè)做完了還有額外的作業(yè),額外的作業(yè)做完了還要練琴、畫畫,反正不能閑、不能玩。于是孩子便想出了磨蹭的招數,做事情還不如慢點好,反正越做的快任務也就越多。
以上是孩子做事情慢的原因,你找找,看看自己的孩子屬于哪一類,然后才好幫助孩子。
很多爸爸媽媽遇到類似這樣頭疼的問題:寶寶吃飯不認真,慢吞吞的,十分鐘可以搞定的事情拖拖拉拉半個小時;早上不起來,總是懶床;去幼兒園上學老是遲到···
有些家長也不在意,覺得小孩子自我的管理能力差沒啥影響,長大了就好了;其實不然,孩童時期是孩子處事態(tài)度形成的關鍵階段,說不好拖延癥就是小時候時間管理觀念不強導致的。
其實孩子也有自己的一套的時間管理能力,比如就不會錯過電視里的動畫片,不會錯過每一頓飯后的甜點···這些說明了孩子有自己的管理秩序,只是比較混亂。如果是面對自己不喜歡的事物的時候往往就是拖拖拉拉。
那我們怎么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時間管理能力呢,今天小編就來拋磚引玉哦~
父母要做好守時的榜樣
都說爸爸媽媽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爸爸媽媽就要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做事不能拖拉,要按時完成。比如做家務要計劃時間;娛樂時間看電視也要有時間計劃,不能沒完沒了;到了睡覺時間就要按時休息···而且對寶寶說,比如說:電視說它已經累了,它也想休息一下,我們今天就看到這里讓電視也休息休息吧!
如果確實因為有別的事情耽誤了原來計劃,那么就可以給孩子說明原因。每件時間都有條理的安排,并按計劃的實施,就給了孩子一個時間管理的概念,讓寶寶懂得每件事都應該有始有終,有時間結點。
定時間計劃,設立獎懲機制
父母要做好自己,那么映射到了寶寶身上,我們可以把關于寶寶的每件事都規(guī)劃好,并強調時間點,制定好計劃,對寶寶做的結果給予獎懲哦。
1.多給寶寶鼓勵
寶寶做事兒墨跡的時候,很多父母都喜歡督促,大喊;這無形給孩子造成了心理壓力,有可能做的更不好,那么父母就更生氣了,這是個惡性循環(huán)。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思考:如果發(fā)現孩子做事速度快的時候,我們要給予對應的表揚很獎勵。
必要的時候可以給孩子一定的物質獎勵,比如買喜歡的玩具,可以去游樂場等等。有了表揚獎賞,孩子的內心有了成就感,才能促進孩子變得勤快的性格。但也不是說所有的事件是越快越好的,比如吃飯就要講究細嚼慢咽,不能太磨蹭,但是也不能太快。
2.給予拖延癥懲罰
只有讓孩子體會到拖延磨蹭帶來損失了,有了代價他才可能牢記,才會變得勤快起來。所以讓寶寶承擔磨成的后果,也算是一種改掉壞習慣的方法。
比如孩子睡懶覺不按時起床,上學遲到了,被老師批評,在其他孩子面前出丑;或者不按時完成作業(yè),那么就不能看喜歡的動畫片。這樣親身的體會讓孩子承擔后果,孩子才更好的懂得守時的重要性,自然就激發(fā)孩子時間的觀念了。
3.參加計時的游戲
除了生活中的多計劃,給予獎懲來鞭策孩子,我們也可以讓孩子參加一些跟時間相關的游戲,活動,在游戲中體會時間的重要性。
比如可以參加一些計時的競賽,帶有沙漏計時規(guī)則的積木游戲;計時的記憶游戲;還可以跟其他小朋友一塊比賽,這樣也可以提高孩子的競爭性,積極性。
營造專注的環(huán)境
剛剛說的都是方法,但要是讓孩子快速的完成某一件事兒,其實更重要的是讓孩子保持好專注力。那么環(huán)境就特別的重要了,我們要營造好環(huán)境,讓孩子的注意力更好的集中。
比如在學習的時候,我們可以把玩具都收起來,其他人的聲音都要小一些,不要讓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吃飯的時候,可以跟孩子聊今天的食物,盡量不要發(fā)散別的話題,不然孩子的注意力就被帶跑偏了。
時間管理是一個很重要的能力,是會影響到人的一生的行為習慣。還孩童時期爸爸媽媽一定要好好培養(yǎng)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如此才會受用一生哦~
勉勵孩子自我砥礪自我鼓舞很重要
“勿畏難,勿輕略?!蔽鹞冯y就是不要害怕困難,要勇于承擔,要勇敢的去付出。《中庸》有一句很重要的教誨:“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也就是說人家做一次就會了,我們比較駑鈍,就是做一百次也要做會;人家十次就會了,我們縱使要做一千次才會,也要有毅力去做。假如做人都抱持這樣的態(tài)度去面對事情,就“雖愚必明”,縱使駑鈍,勢必也會大開智慧?!半m柔必強”,當我們都用這樣的心態(tài)去應對事情,就不會被自己打敗、嚇退了。孟子說:“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楊淑芬老師也會常常鼓勵自己說:“別人能做到的事,我一定也可以做到!”所以,做人時時要自我勉勵,自我鼓舞,這很重要!
要讓孩子因馬虎誤事而承擔責任
“勿輕略”,這個“輕”是輕視,“略”是忽略,這是提醒我們,做事不可輕率、怠慢。盧叔叔沒有幫女兒送筆記本到學校去的這件事,才是真正愛護自己的孩子,假如這個筆記本拿去了,將會是另外一個結果,女兒很高興會說:“爸爸,你真好!有求必應,真是觀世音菩薩?!边@對孩子的內心起了什么變化?只要我有事,我有爸爸、媽媽,我有爺爺、奶奶,我還有傭人,他想到的是背后有一大堆靠山,隨時可以幫他收拾殘局。
我們現在看到很多年輕人,才二十初頭,他講的話你聽到會氣死,真的皇帝不急,急死太監(jiān)。我在??诰陀龅揭粚Ω改福麄兺ㄟ^很多關系才為兒子找到了工作,可是他們的兒子卻說:“好,我就看你們的面子去試試看!”還有的大學生讀書被退學兩次,結果朋友問他怎么辦?他說我也不知道。都快二十歲的人了,對自己完全沒有責任心。
我們幫孩子收拾他的過失,他就會覺得往后都有人幫他。他以后娶太太,你要幫他籌錢;他要買房子,你也要為他安排。你要幫他到什么時候?這樣的人生會累死??赡苣阊劬σ]上的時候,還在想幫孫子買什么東西!
在一九二零年,有一個十一歲的孩子,在玩足球時把別人的玻璃打碎了,要賠償十二點五塊美金。當時的十二點五塊美金可以買一百二十五只能生蛋的母雞,所以這一筆錢很大。因此,他的父親就跟他說:“這你要負全責,你要自己賺錢來還債?!苯Y果這十一歲的孩子就從那時開始打工,一點點把錢還給父親,后來他的事業(yè)也很有成就,他就是美國前總統里根。所以,當你讓孩子去磨煉,就會增長孩子正確的態(tài)度、責任心,又增長他做事的能力。培養(yǎng)小孩要用理智,不可以只用情感、用溺愛,這相當重要!
“勿畏難”,當為人父母遇到事情都能有勇氣面對,那么這種不怕困難的態(tài)度,就會養(yǎng)成孩子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的態(tài)度。
從小事修正孩子敷衍塞責的壞習慣
在教育孩子方面,比如我們叫孩子拖地,孩子可能有一個心理:“你叫我做,我就應付一下,我還要趕快看卡通”。當孩子第一次答應你做事,他是用應付、敷衍的態(tài)度做的,而你沒有把他的思想修正過來,他往后做事還會是敷衍塞責。所以,孩子做事有沒有負責任、有沒有謹慎,這也要通過家長的耐性去追蹤教育。
第一次讓孩子打掃客廳,一定要檢查他是否把地拖干凈了,包括邊邊角角都要檢查,假如還是臟的,就代表孩子做事的輕略,不僅如此,還代表孩子做事有頭無尾。做完一件事情之后,不是自己所想的“我做得很好了”,而是應該主動請爸爸來檢查,主動請長官來確定,這才是一個負責任的態(tài)度。如果父親檢查之后說:“兒子,今天辛苦你了,拖得還不錯,但是這個邊角之處再仔細掃一下,就更好了”,首先給孩子肯定,然后再指出孩子的不足之處,這樣的教育方法就能讓孩子對一切人、對一切事、對一切物都懂得恭敬謹慎。
待人接物都不可馬虎輕略
當我們用怠慢的心處事待人接物,就是對人事物不恭敬,這對于跟我們互動的人來說,會有很不好的感受。古代有篇文章提到,有一年正值災荒,很多人都到了瀕臨餓死的邊緣,有一個人就拿著食物,態(tài)度很傲慢的對饑民說:“拿去吃!”有個饑民很有志氣的說:“不食嗟來之食!”我寧可餓死,也不愿意接受你這樣無禮的對待。所以,縱使我們把食物、衣物送給別人,也應該平等對待,不可有輕慢之心。其實這些貧民是給了我們種福田的機會,我們還要好好地去感謝他們才對。
當我們家里來了客人的時候,也要讓客人有賓至如歸的感覺,比如客人來家里住,我們要為客人準備好日常用品,如牙刷、毛巾等。縱使客人自己帶來了這些日用品,我們也應該事先準備好,那客人的內心就會感覺到你能處處為他著想,情誼就會愈來愈深厚,他也會很歡喜到我們家里來作客。
記得我要送一臺車子給我的一位老同學,父親就跟我說:“要送人家東西,一定先把它全部檢查清楚,覺得沒有什么問題了,再送給別人,不能因為你要送人家東西,心理上就覺得我送給他東西,已經給他很大的幫忙,若是這種想法,那就不對了?!蔽揖妥裾崭赣H的指示,把車開到了修理廠讓師傅仔細檢查,結果發(fā)現離合器快壞了。我自己開習慣了,假如交給別人去開,他可能會叫苦連天,因此我就把離合器更換了之后再送給朋友。所以,縱使送人東西,也不可輕率。
我們常常乘坐飛機,會麻煩朋友來接機,而楊老師一定會先跟對方聯系,告訴對方下飛機的時間,下了飛機還要走十分鐘、二十分鐘才能到出口,她把時間計算好,讓對方在這個時間再來,這樣不會讓對方等太久。這些細微之處,都能讓人家感覺你對他的尊重、關懷。當一個人能“勿輕略”別人的感受,他做事就不會隨便、懈怠,當然也會受到別人對自己的尊重與關懷。
1.生理原因
不少家長想當然地以為,拖延癥只是隸屬“壞習慣”范疇,但諸多研究表明它也有可能是生理原因造成的。
資深早教專家,符欣說,在大腦功能分區(qū)中,與計劃、控制、注意力和執(zhí)行有關的腦區(qū),是大腦前額葉皮層功能區(qū)。當這部分區(qū)域功能受損或不活躍的時候,大腦排除雜擾事物的能力就會降低,注意力也會嚴重受到影響,做事效率會顯著降低。
如果孩子的運動協調能力、注意力以及反應能力比同齡人遜色,一個最直接的后果便是無論做什么事情都仿佛“慢半拍”。
如果孩子在運動協調能力、注意力和反應能力方面,明顯比同齡人遜色,那么父母應該讓孩子多參加諸如跳繩、打球、下圍棋或者游泳等運動,刺激孩子神經末梢和協調功能的發(fā)育。
對于這樣的孩子,父母不應該給孩子下達過多的學習任務,而是應該鼓勵孩子多運動,同時可在睡前對孩子進行全身按摩。
2.心理原因
總是拖拉的孩子,通常不快樂。符欣分析指出,凡事拖延的孩子,往往有一個性格急躁、期望值高和控制欲強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這些父母總是不斷地在“督促”和“強制”孩子完成既定目標,很少給孩子選擇的機會。
面對強勢的父母,孩子很無助,只能將拖沓作為無意識隱性對抗語言,不斷給自己心理暗示“我斗不過你,但是可以拖”,并由此強化了自己的拖拉行為。
想讓孩子不把“拖沓”當武器,在符欣看來最為重要的就是培養(yǎng)孩子的自我意識和責任心。孩子的自我意識,在于尊重孩子和給孩子選擇權。孩子的責任感,表現在他能主動、有效地完成與他有關的事情。這種責任感的培養(yǎng),不應該到了小學階段寫作業(yè)的時候才開始強調,而是應該從孩子更小的時候開始。
責任感的培養(yǎng),并不是不斷地給孩子下達指令或者提要求,首先是要在跟他們有關系的事情上讓他們有發(fā)言的機會,并讓他們學會自己選擇。對待孩子的事情,父母正確的行為態(tài)度應該是“你的事情要你自己完成,你有很多選擇,但每一種選擇會有不同的結果,你必須自己承擔”。
如果在孩子寫作業(yè)的問題上,你一直喋喋不休,孩子往往會把“拖延做事”作為手中的武器來與你進行軟對抗。反過來,如果你從一年級的時候開始,便把寫作業(yè)的事情交給孩子,孩子慢慢地便學會自己去掌控時間。
3.行為原因
有的時候,孩子拖拉只是單純行為層面的。但是,在拖沓的行為背后,其客觀的原因往往缺乏時間觀念,缺少計劃性和做事沒有條理,又或者無論做什么事情都注意力沒法集中。
如果一個孩子沒有時間觀念,他就意識不到用兩小時的時間做完原本一個小時就可以完成的作業(yè),是一種不當行為或者會帶來某種損失。當孩子沒有計劃性或者做事沒條理,不能很好把握事情的重點和節(jié)奏,那么勢必效率會大大降低。
此外,如果孩子寫作業(yè)時,環(huán)境嘈雜,總是面對這樣那樣的誘惑,自然難以專注于完成作業(yè)這個既定目標。
面對孩子的拖拉行為,父母一定要明確一定的界限,讓孩子意識到,哪些行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可以接受的,一旦孩子出現越界行為,必須要給予合理的懲戒,以提高孩子的行為自律性。
以培養(yǎng)“準時”為例,可以給孩子一個現實的時間限制,把守時的任務交給他們自己:“離上學還有10分鐘”、“準備好書包,5分鐘后出門”等等。這種簡短陳述的目的是要告訴孩子,我們希望,也認為他們會準時。
始終用這種正面的預期方式,才可望當孩子覺得倉促時,他們會自己抓緊時間。如果孩子寫作業(yè)磨蹭,那么不斷地嚷嚷是不可取的,正確的做法是自己不急,讓孩子急。
如果孩子沒有完成作業(yè),老師肯定會問他原因。當孩子得到教育后,就會認識到磨蹭帶來的害處,第二天就會加快速度。
拯救拖拖孩
1、任務重組
符欣指出,有了拖延癥的孩子,很難短時間內通過自我束縛來改變拖拉的行為,作為父母可以通過心理學層面的“任務重組”策略來幫助孩子克服拖延癥。比如說,盡量縮小設定任務與完成任務之間的時間距離。
以寫作業(yè)為例,過去如果你規(guī)定孩子2小時完成作業(yè),他總是完不成。那么,從現在開始,你可以讓他半小時做4道題或者5道題,目標明確的短期項目,往往比長期的開放型任務更容易被及時完成。
2、增加計時性活動
有的時候,孩子拖拉原本只是因為學習壓力大或者對所做的事情不感興趣,但如果這種拖拉變成習慣,便會蔓延到所有的事情之上。因此,想要讓孩子拖拉的事情變得有效率,可以從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入手。
比如說,讓孩子在半小時內做一個綠豆冰棍。在孩子做冰棍之前,先規(guī)劃一下流程,并預估一下每一個流程需要多少時間,以增強孩子的時間觀念。此外,還可以增加一些速度性游戲,讓孩子意識到:原來我竟然可以這么快!
3、改變評價角度
不要總是埋怨孩子,你老是這么“拖拉”。在提醒孩子時,少說“你很慢”,而是有意識地強調“你可以快起來”。
為了加強孩子對“快”的認知,閑暇時可以多和孩子玩計時性競賽游戲,比如說比賽看誰穿衣快、比賽誰出門快等,同時不妨多讓孩子贏。
“你比我更快”的結果,作為一種非常有激勵意義的評價,對于孩子改變拖延癥而言往往比上百句“孩子,你太慢了”要管用。
4、給時間設定明確界限
當孩子有了既定任務,父母只需要給他一個到什么時間完成什么任務的節(jié)點表,然后提前5分鐘提醒他進入“執(zhí)行”狀態(tài),并且在時間節(jié)點到來前提醒他一次,讓他自由支配自己的“工作”節(jié)奏。
其實,無論孩子還是大人,沒有誰會喜歡自己的行為突然被強行制止。所以,你可以考慮利用一個鬧鐘或是計時器什么的來幫助你。
如果孩子年齡較小,盡量避免說“待會兒”、“很快”這些字眼,而應該明確為“10分鐘”后或者“5分鐘”后等,一方面讓孩子對時間有一個清晰認知,另一方面也等于給了孩子一個心理準備期。
喜歡《孩子做事缺乏耐心,怎么辦》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希望帶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孩子不合群怎么辦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