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社會教育活動方案。
不為明天做好準備的人是沒有未來的,幼兒園的老師都想教學工作能使小朋友們學到知識,為了將學生的效率提上來,老師會準備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老師在課堂上與學生更好的交流。那么怎么才能寫出優(yōu)秀的幼兒園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通過升旗對孩子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社會教育論文大全)”,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引言:愛國主義是人們一切良好行為的動力,也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我們更應該把愛國主義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在學前教育階段,應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研究出一套有效的活動形式和方法,為培養(yǎng)跨世紀的一代作出最大的努力。
《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明確提出:“要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到幼兒園直至大學教育的育人全過程中去……?!鄙龂靸x式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手段已在許多企業(yè)、中小學校廣泛采用。幼兒園能否舉行升旗儀 式呢?有人認為,幼兒園舉行升旗儀式效果不大,尤其是對升旗儀式或如何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做法心中無數 ,他們認為幼兒的思維發(fā)展水平低,對抽象的概念和事物理解有困難。如國旗是祖國的標志,什么是“祖國” ?什么是“標志”?國旗上的大星星代表中國共產黨,什么叫“共產黨”?對這些概念所具有的極其深刻的涵 義幼兒一時難以理解,因而產生了畏難情緒。我覺得這主要是觀念更新的問題。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教人要 從小教起,幼兒比之幼苗,必須培養(yǎng)得宜,方能發(fā)芽滋長?!痹谟變簣@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應根據幼兒的 認知特點,采用幼兒可接受的方式,把復雜的、抽象的事物轉化為簡單的、形象具體的東西,才能成為幼兒可 接受的事物。因此,幼兒園的升旗儀式及其開展的教育活動與小學應有所區(qū)別,做到既要嚴肅認真,又要生動 形象,關鍵是我們怎樣利用升旗儀式去增強幼兒國旗意識,把愛國主義的教育內容,通過特定的環(huán)境、氛圍, 幼兒可接受的方式去感染幼兒,萌發(fā)幼兒的愛國情感和行為,讓幼兒在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這才是我 們要探索和研究的問題。
二
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園把升旗儀式與爭當小旗手活動結合起來,收到較好的效果。下面就把我園升旗 儀式的做法及效果簡單介紹一下。
(一)時間:每周一上午8:10至8:20時。
(二)小旗手人數:每班約4至5人,全園約有30人。
(三)主持人及講話內容。主持人由全園教師輪流擔當,講話內容由老師自己決定。
(四)儀式程序:
1.準備。每周周末,由各班老師在班上選出小旗手的名單交主持老師。
2.儀式開始。出國旗,小旗手們佩戴小旗手的標志站在旗桿前,由兩名小旗手隨著國歌的音樂從隊伍前面 精神抖擻地把國旗送到旗桿前,在老師的幫助下,把國旗高高地升起來。
3.唱國歌。全體教師和大班幼兒在國歌音樂聲中一齊高唱國歌。
4.主持人講話。這是整個儀式的重要部份。教師可以利用各種具體、形象、生動的教育手段,對幼兒進行 愛祖國、愛家鄉(xiāng)的教育,如對國旗的認識,教育幼兒要尊敬國旗,此外,還可通過家鄉(xiāng)的建設成就,人民對振興中華而努力奮斗的事例,以及發(fā)生在幼兒身邊的好人好事等,使他們能從這些具體的事例中領會到祖國的可 愛之處,引起他們在情感上的共鳴,從而使他們在心里產生愛國主義情感的萌芽。
5.小旗手代表講話。
6.儀式結束。
升旗儀式教育在我園已持續(xù)進行了一年時間,其效果是很明顯的。
(一)增強國旗意識,加深了對祖國的認識。在開展升旗儀式之前,我們對大、中、小班的幼兒作了一次 調查。大班幼兒由于進行了一系列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題活動,所以,90%的幼兒對國旗的認識是正確的;中班的 幼兒80%都知道五星紅旗是我國的國旗,國旗又叫五星紅旗,是我國的標志,但對國旗上五顆星星的代表意義知 道的就很少;在小班抽查了30個幼兒,只有5個幼兒知道這是五星紅旗,其它的幼兒都是說紅旗或旗。通過開展 升旗儀式教育后,小班幼兒大部份都能準確說出國旗的名稱,并會貼出五顆星星在國旗上位置,中班的幼兒已 能說五顆星星所代表的意義。大班幼兒對國旗的認識加深了,知道國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標志,代表著祖國 的形象,懂得要愛護國旗,珍惜國旗,要為祖國爭光。通過升旗儀式教育,許多幼兒都能回答如“我們祖國的 名字叫什么?”“我國的首都在哪里?”“我國最長的城墻在哪里?叫什么?”等等,幼兒對祖國的認識進一 步加深了。
(二)爭當小旗手活動,激發(fā)了幼兒積極向上的情感。由于小旗手是在各班產生的,標準就由各班的老師 來決定,可以是本周里有進步的孩子,可以是在一周內做了某件好事的孩子,或是一貫表現較好的、起到模范 作用的孩子都可當選。被選上的孩子當佩戴著小旗手標志時,站在國旗下,知道自己的進步得到同伴和老師的 肯定,受到了集體的歡迎時,心里便會產生一種愉悅感和滿足感,從而進一步促使自己的行為向良好的方向發(fā) 展,使優(yōu)點得以鞏固。通過評選小旗手活動,對其他幼兒無疑也起了一個促進的作用,激發(fā)了幼兒奮發(fā)向上的 思想,努力使自己的行為符合規(guī)范的要求,爭取當上一名小旗手。
(三)樹立身邊的榜樣,把對自己被關懷和愛的感受轉化為關心他人愛他人的情感。模仿是幼兒的特點, 給幼兒一些良好的榜樣和范例,能激發(fā)幼兒好學上進的情感,并能用積極的情感去影響他人。因此,教師在升 旗儀式的講話中,要注意利用發(fā)生在我們周圍的好人好事或幼兒感興趣的人和事去啟發(fā)他們,激勵他們。大一 班的幼兒聽了深圳活雷鋒陳觀玉婆婆助人為樂的故事后,很感動,在老師的幫助下,組織了一支“羊城小衛(wèi)士 ”小隊為園里的弟弟妹妹做好事,負責保護園里的環(huán)境衛(wèi)生,他們良好的品行在升旗儀式上得到了老師的肯定 和表揚。許多小朋友都積極向他們學習,主動關心幫助同伴,愛護幼兒園的衛(wèi)生環(huán)境。
(四)增強自信心,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升旗儀式上,有一環(huán)節(jié)是小旗手要講話并作自我介紹 。這時小旗手所面對的不是某個人,而是全園的小朋友,這對培養(yǎng)幼兒的勇氣和自信心是很有幫助的。雖然他 們會為自己能成為旗手而感到光榮和自豪,但要面對這么多伙伴表達自己的情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記得 有一次,一位小班的孩子,當老師叫她介紹自己的名字時,她總是低著頭不吭聲,最后在哥哥姐姐的示范和老 師的鼓勵下,終于鼓起勇氣大膽地說出自己是哪個班,叫什么名字。
(五)增強老師的責任感,提高了他們的組織能力。讓全園教師輪流當主持人,不僅可以讓全園小朋友去 認識每一位老師,而且還增強了老師的責任感,充分發(fā)揮了每位教師的組織能力。要把愛國主義的教育內容和 知識,采用不同的形式帶給幼兒,每位老師事前都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注意搜集材料,如在報紙雜志上找, 在電視新聞上找,在我們身邊的人和事去找,還要把材料整理好在短短的十幾分鐘內用幼兒能夠理解的方式告 訴幼兒。這不僅擴大了教師的知識面,增加了教師對祖國悠久歷史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還提高了教師的思想文化 素質和語言表達能力。
總之,升旗儀式普遍受到我園幼兒的歡迎和喜愛,他們都十分珍惜每一次的升旗儀式,每到周一早上便吵 著父母、爺爺奶奶早點送幼兒園,擔心遲到參加不了升旗儀式。家長們都說:“孩子每到周一就特別急著要回 幼兒園參加升旗?!边@說明,這項活動很受他們喜愛。
三從效果分析中說明升國旗儀式在幼兒園進行是可行的,而且是對幼兒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很有效的途徑之一 ,當然這并不是唯一的途徑,因此我們還精心設計德育區(qū),并把一些教育主題的內容滲透在日常教育活動中,使幼兒的愛國主義情感與行為得到進一步深化。 debasrideb.com
《綱要》明確指出,要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到育人全過程中去,這說明愛國主義教育不是一個短暫的課題 ,而是一個從小抓到老的永恒課題。列寧說:“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深厚的感 情。”愛國主義的思想感情能激勵人們在勞動崗位上為祖國的繁榮而努力奮斗。
yJS21.com更多精選幼兒園教案閱讀
引言:所謂愛心,是指同情憐憫之心態(tài)(有時還包括相應的一定行動)。當對象為人類時,往往與"階級友愛"或"同胞情"相對應,指超階級的或超國的、基于彼此都是人類這一認識的同情憐憫。當對象為非人類時,則往往基于彼此都是動物或生命這一認識的同情憐憫。
當今幼兒是未來社會的主人,為了適應并主宰21世紀,我們必須對幼兒加強素質教育。培養(yǎng)幼兒的愛心是幼兒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項內容。因為,現在的幼兒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倍受家長的寵愛。有些家長在把全部的愛傾注給孩子的同時,沒有注意培養(yǎng)孩子也去愛別人,家長對孩子的情感呈現出“單向輸入”,而不是“雙向交流”。久而久之,孩子只知道獲取,而不知去愛別人,不會體諒他人的難處與痛苦。這樣孩子長大后往往缺乏工作熱情與對社會的責任感,對人對事淡漠無情,也不可能有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的情感和事業(yè)上的獻身精神。因此,對幼兒進行愛心培養(yǎng), 對其自我人格的建構、社會性的發(fā)展具有積極的意義。本文試圖通過筆者的實踐,介紹一些如何培養(yǎng)幼兒愛心的途徑。
關鍵詞:愛心培養(yǎng)自我人格社會性
一、研究目的與意義
現在的幼兒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倍受家長的寵愛。有些家長在把全部的愛傾注給孩子的同時,沒有注意培養(yǎng)孩子也去愛別人,家長對孩子的情感呈現出“單向輸入”,而不是“雙向交流”。久而久之,孩子只知道獲取,而不知去愛別人,不會體諒他人的難處與痛苦,愛心缺乏現象在我國兒童中相當普遍。據報道,在對某幼兒園幼兒的心理測試中,絕大多數幼兒對置無家可歸的小貓于死地的辦法心致勃勃;對不小心冒犯了自己的人大多數決定采取報復;對處于困難中幼兒有一半孩子表示不愿意提供幫助。這與當今的素質教育目標是多么的不和諧。
作家雨果說:“人世間沒有愛,太陽也會死?!标P愛他人不僅是一種傳統(tǒng)美德,也是未來人才的基本素質要求。在歷次召開的“未來世界教育的國際研討會”中各國代表提出的一致看法是:要教兒童“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關心”。特別指出應幫助兒童學會關心社會、關心他人、關心其他物種、關心真理等。沒有愛心就沒有合作,沒有合作在未來就無法發(fā)展甚至生存。如果我們的孩子失去了愛心,不會愛,那將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因此,,對幼兒進行愛心教育已經是早期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對其自我人格的建構、社會性的發(fā)展也具有積極的意義。
二、研究對象:中二班幼兒
三、研究方法及步驟
(一)對該年齡段的幼兒愛的情感發(fā)展狀況的調查
內容分三項:在關心教師和同伴意識中的“共享”、“幫助伙伴”、“關心老師”意識的占80%。對父母有關愛意識的占71%。與同伴相處時,如:“玩具共享”、“圖書共享”、“關心伙伴”等有關愛表現的占24%。
(二)教育實施:對幼兒進行愛心教育的方法與措施
1、教師要以身作則,注重身教
孩子單純、幼稚,喜歡摸仿。作為教師首先要以身作則,不斷加強自身修養(yǎng),對人對事熱忱友好,為幼兒樹立楷模。愛心是在人與人的接觸中培養(yǎng)起來的,孩子可以從成人愛心的談話和行為中,感受并學習成人心靈深處的這種優(yōu)良品質。記得有一次錢錢帶來一只受傷的小鳥,我看到后同情的撫摸著它的羽毛,這時小朋友也被我的真情打動了,紛紛學著我的樣關心起小鳥來,還問小鳥疼不疼,有的還要帶回家去養(yǎng)。通過這件事,我進一步體會到教師投入真情的重要性。只有教師自身具有豐富的愛心并能自然而真切的表現出來,才能自然地帶動幼兒產生愛心,使幼兒能主動地關心、幫助那些需要關心、幫助的人??梢赃@樣說:教師的真情投入在幼兒愛心的培養(yǎng)過程中,起著關鍵的作用。
2、提高道德認識培養(yǎng)幼兒積極的情感。通過有組織的教育活動,使其懂得為什么要關心父母、老師和伙伴。
A、利用文學作品幫助幼兒懂得理解他人對自己的愛,促進幼兒利他,培養(yǎng)角色換位能力。
如:講“野花”的故事,幫助幼兒理解對老師的愛;講“七色花”理解主人公關愛伙伴、他人的行為;學習歌表演“我的好媽媽”、“小烏鴉愛媽媽”、“我為爺爺捶捶背”,從表演的動作活動中體驗關愛別人時所產生的愉悅情緒;聽紅軍爺爺的戰(zhàn)斗故事,了解老一輩為我們今天幸福付的一切。
B、圍繞周圍人如何愛自己為題的討論;
如:媽媽是怎樣愛我的?
媽媽每天為我忙碌、操勞,“我生病時媽媽整夜守護照顧”;“是誰把操場掃的這么干凈?操場上沒有一點點垃圾和落葉”;
又如:幼兒園老師和同伴是怎樣關心我們的?“我生病時吐了好多,老師為我洗干凈”;“我摔倒了小朋友把我扶起來”。
通過一系列的話動,幼兒道德認識上有了較大提高。如懂得珍惜他人的勞動,有的小朋友隨地扔紙,陸嘉羽經過說:阿姨打掃院子多辛苦”;張民把別人組裝的玩具弄壞了,勵可欣批評說:“人家組裝好小汽車多不容易,你干嗎破壞掉”。懂得得了關心別人,張齊嵐見生病的媽媽來接他,第一句話就問“媽媽還燒嗎?”;朱宇琦的媽媽說:“琦琦看到媽媽蹲著干活時就將小凳子拿來讓媽媽坐”;
c、借助媒體育愛心
讓幼兒觀看影視中救護、援助、服務、合作等方面的報道及閱讀以互助友愛為主題的童話、故事等,培養(yǎng)幼兒愛集體、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如:讓幼兒觀看抗洪的紀實報道,啟迪孩子幼小的心靈,讓孩子學習解放軍叔叔和武警官兵誓死堅守大堤,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抗洪精神。讓幼兒觀看非典時期醫(yī)務人員搶救病人的報道,學習醫(yī)生們的無私奉獻精神。組織幼兒給災區(qū)人民捐獻物資,激發(fā)幼兒愛祖國、愛人民的情感。雖然幼兒對祖國這個概念不太理解,但“中國人愛自己的祖國”這顆種子必須在早期就埋進孩子的心田。通過各種方式,讓幼兒了解貧困山區(qū)的失學兒童急需救助以及缺水問題等,組織幼兒開展“獻愛心”活動,讓幼兒捐出自己的零花錢,向貧困山區(qū)的人民伸出友誼的手,激發(fā)幼兒的同情心和愛心。
3、通過愛的認知、愛的體驗、愛的行為的培養(yǎng),以及情境表演、創(chuàng)設情境等活動引導幼兒學會怎樣關心別人,并付諸行動。
A、愛的認知的培養(yǎng)。認知是產生情感和行為的前提和基礎,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引導觀察什么情況會讓別人難過,別人什么時候需要自己的幫助。如,有的小朋友生病了很難受,他希望別的小朋友能關心他;有小朋友摔到了,別的小朋友不應該站在旁邊看,而應該把他扶起來,并幫助他拍拍身上的灰,問問他疼不疼。我們還隨時引導幼兒關注困難者,幫助他人,如看到有的小朋友沒玩具時,就應該邀請他一起玩;對個別能力差的幼兒,小朋友不能嘲笑他,說他“笨”,而應該耐心、友好地去幫助他。
B、愛的體驗的培養(yǎng)。情感是行為的內在動機,我們通過多種途徑喚起幼兒內在的情感體驗。首先,我們以身作則,對需要關心的幼兒予以安慰關懷,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如屠晨晨的父母離異,有時她情緒不好,愛哭,我們就常常親切的安慰她,摟摟她,親親她,告訴她老師非常喜歡她,這樣不僅使晨晨的情緒有所好轉,也使別的幼兒受到感染。其次,我們還設計了“他摔倒了”、“她為什么哭了”、“我來幫助你”、“小魚怎么了”等教育活動,運用角色轉換、移情等方法,引導幼兒體驗當自己處于他人的情景時的情感、愿望。例如,如果你生病了,你希望別的小朋友怎么做;如果你摔倒了,你希望別的小朋友怎么對你;如果你不會做游戲或做不好,你希望別的小朋友不理你、笑話你,還是幫助你。從而讓幼兒更好地體驗理解他人的情感,知道自己在別人需要幫助時該怎樣做。
C、愛的行為的培養(yǎng)。在幼兒獲得了愛的認知,產生了愛的情感后,我們就引導幼兒把認知、情感若實在行動上,教給幼兒相應的積極的行為方式。我們發(fā)現幼兒表現愛的行為方式往往比較單一,缺乏多樣性。如,看到一個小朋友摔倒了,全班小朋友都去扶他,結果擠成一團,而沒有人想到采用其他的安慰方式;看到一個小朋友哭了,好幾個小朋友都掏出手絹為他擦眼淚,反而弄的哪個小朋友不知所措。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引導幼兒討論還可以用什么別的方式表示自己對摔倒的小朋友的關心與幫助,于是幼兒想出了為他撣土、搬椅子請他坐下、詢問他疼不疼、為他揉腿等方式。同時我們還創(chuàng)造機會讓幼兒實踐,鼓勵幼兒做出各種各樣的關心、友愛行為,適時強化他們的好行為
D、創(chuàng)設情境及情境表演等活動,進行練習、強化幼兒行為。如情境表演:“我為媽媽過生日”體現孩子對媽媽的愛,一個吻,一句“媽媽辛苦了”,一個自制的小禮物,表達了孩子愛媽媽的情感。又如情境創(chuàng)設“老師病了”則引導幼兒對他人的痛苦產生同情、關懷的情感體驗,教育幼兒在言語、行動上關心幫助他人。
E、愛護小動物,激發(fā)幼兒的愛心。平時除了通過故事讓幼兒知道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并讓幼兒 自然角里飼養(yǎng)易于管理小動物,如:金魚、小蝌蚪、小白兔等,培養(yǎng)幼兒愛護小動物的感情。同時設置一些情景以激發(fā)幼兒的愛心,如:小蝌蚪找不到媽媽了,小朋友怎么辦?兔媽媽去拔蘿卜了,大灰狼要吃掉小白兔,小朋友應該怎樣幫助它?幼兒通過以上情景的回答,起愛心也會在無形中得到培養(yǎng)。
4、加強家園聯(lián)系,家園共育培養(yǎng)幼兒的愛心。
培養(yǎng)幼兒的愛心,家庭和學校必須密切配合,形成一種合力,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因此我們就加強了家園間的互動。但在對幼兒進行愛心培養(yǎng)的初期,很多家長不太理解我們的教育工作,存在著許多不正確的觀念。如,有的認為愛心培養(yǎng)可有可無;有的雖然表示有培養(yǎng)的必要,但認為無需進行專門的教育活動;有的希望幼兒園加大智力開發(fā)的力度與知識技能的傳授;還有的甚至認為培養(yǎng)幼兒的愛心,會使孩子從小吃虧,長大窩囊等,針對各種各樣的認識,我們在“家長園地”中向家長宣傳了愛心培養(yǎng)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愛心培養(yǎng)的目標、內容,使家長對愛心培養(yǎng)工作游樂初步的認識,并幫助家長分析幼兒忽視長輩的辛苦、任性、亂發(fā)脾氣、不知體貼大人、隨意對待小動物等缺乏愛心的表現,對幼兒今后社會性、人格發(fā)展的危害,促使家長轉變他們的一些不正確的觀念。同時,我們還經常通過“家長園地”向家長介紹一些培養(yǎng)愛心的方法。如:如何在家庭中營造友愛和諧的精神環(huán)境、如何樹立正確的行為榜樣、如何強化幼兒的愛心行為等,使家長逐步掌握合適的教育方法,從而更有力地配合幼兒園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為了促進家園之間、家長之間的相互交流,我們開設了“我的教育經驗“、”夸夸我的好寶貝“小信箱”等欄目,很多家長紛紛投稿,大家分享著培養(yǎng)孩子的經驗與收獲。此外,我們還組織家長就“當孩子做出關愛行為時,我們應該怎么辦”這一問題展開討論,使家長了解到用正確方法適時地強化幼兒的良好行為,能有效地促進幼兒積極行為的鞏固與內化。
四、幼兒愛心培養(yǎng)的實效
在實施了愛心培養(yǎng)之后,幼兒的整體面貌有了明顯的變化,幼兒對是非善惡行為和社會道德規(guī)范有了進一步認識,道德認識的提高,促使產生積極的道德情感,且形成內部動力。在教師提出的道德要求或客觀環(huán)境出現需要做出相應的行為反映時,幼兒能主動接受積極執(zhí)行。愛心培養(yǎng)結果表明,提高道德認識培養(yǎng)道德情感,行為訓練,強化成為習慣,是由知到行的轉化,達到知行統(tǒng)一的預期成效。
(一)實證性效果
幼兒關心老師和同伴的行為提高了18%;對父母的關愛行為提高了22%,關愛同伴的行為提高65%。
(二)老師觀察后的效果評價
愛心培養(yǎng)實施以后,關于幼兒的動人事例一直是教師們交流的話題。覺得我們的孩子更富有愛心了。例如,在一次戶外活動中,幼兒在操場上高興的轉著圈,踩著高蹺?!把剑R齊摔倒啦!”“我來扶。”“你疼嗎?”“你別哭,是地不好,把你摔疼了,我們來打它。”許多幼兒拍打著地。此情此景讓我們體會到的是那種清澈見底的純情。
幼兒能夠對同伴友好寬容。雖然游戲時也會發(fā)生一些小爭執(zhí),但是事后常常能聽到:“我們是好朋友”“你是不小心的,我原諒你?!?/p>
幼兒更自信了。在學習中幼兒經常搶著說:“老師,讓我自己來?!薄袄蠋?,我能行。”對老師也體貼關心了許多,老師嗓子啞了,幼兒回相互提醒:“噓,別吵,老師病了,我們乖一點?!?/p>
(三)家長對愛心培養(yǎng)的評價
家長對幼兒的變化感受最敏感、最深切。他們覺得愛心培養(yǎng)就象一條紅線,把孩子們的各種素質串起來了,所以孩子們的整體面貌發(fā)生了變化,他們認為孩子們現在進步快,懂事、體貼人、善于交往、自信有主見。
五、結論
愛心培養(yǎng)是當今世界各國教育發(fā)展中共同關注的熱點。認為,使人懂得能得到別人的愛,亦能愛別人是愛的教育的重要內容,母愛使嬰兒獲得愛,其心理需要得到滿足,益于發(fā)展成為心理健康的個體,幼兒期愛的教育應該使幼兒懂得接受父母、教師伙伴的關愛,也能關愛他們,自己才能愉快。
(一)、效仿榜樣是愛心培養(yǎng)的有力手段。
兒童表現的利他行為有很大差別、利他行為的總數是與父母親在兒童面前對待別人痛苦的方式有關。母親的情感反應導致兒童在助人、同情及分享利他行為頻率的差異。兒童的母親不是單純的從認知上向兒童講清楚別人的悲痛,他們富于感情的反應,有時深刻的感染兒童,有效地提供利他行為榜樣,在幼兒園集體生活中教師取代家長身份關愛體貼照顧孩子的行為,為其現身說法,以身示教,致使教師、家長關愛他人的行為是幼兒仿效的榜樣,幼兒表現出高頻率的利他行為。
(二)、關愛他人的情感,在實踐中積累體驗,逐漸形成穩(wěn)定的行為。
幼兒關愛他人的情感不是依靠“教”才學會的。是在理解他人的痛苦與需要的情感變化過程中逐漸產生同情心,良心驅動下。在角色實踐活動過程,小組積極的情緒情感體驗是付諸行為強化的結果。
(三)、培養(yǎng)幼兒積極的道德情感,實施愛的教育,充分調動社會、家庭、幼兒園三方面形成合力共同對幼兒施以良好的教育影響,增強教育力度,利于提高教育實效。
引言:幼兒個體素質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有些家長望子成龍心切,給孩子提出過高的要求,人為地設置陷阱,使孩子在壓力面前產生強烈的挫折感。如果孩子經常遭受這樣的挫折,孩子就會產生“無能”的感覺,感到事事失敗而喪失自信心。在實施挫折教育時,一定要把握好“度”,注意孩子在發(fā)展過程中,沒有挫折不行,挫折過多過大也不行。教育的作用在于引導孩子正視挫折,在遭受挫折時保持心理平衡,想辦法戰(zhàn)勝挫折,使身心得到健康發(fā)展。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既會有愉快的創(chuàng)造,又會遇到各種挫折,即所謂“碰釘子”。心理學上認為它是“當個人從事有目的的活動受到障礙或干擾時所表現的情緒狀態(tài)”,挫折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生活內容之一。世上的事情往往這樣:成果未成,先嘗苦果;壯志未酬,先遭失敗。拒絕挫折,就等于拒絕成功,如果在幼年時期受到積極的挫折教育,就會理順受挫折的情緒,給自己開拓出可以容納自己奮進的心境;如果在幼年時期缺乏積極的挫折教育,長大后一旦遇到高考落榜、招工無名等挫折時,就會爆發(fā)“人生危機”
現在,不少獨生子女的家長只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衣、食、住等,而忽視了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吃苦耐勞和向困難挑戰(zhàn)精神,而這些“精神上的東西”,正是適應社會高速發(fā)展,培養(yǎng)跨世紀人才所必須的,也是孩子心理發(fā)展所需要的;因此我們要重視挫折教育。
(一)、真實感知細致引導,鍛煉孩子耐挫的個性
1.孩子對挫折正確的認知和理解是挫折教育的關鍵,是我們進行挫折教育的第一步。幼兒年齡小,對事物的認識是具體形象的。我們對幼兒進行挫折教育時,可以為他們提供一些經歷挫折而后成功的影視作品,或者是家長、教師的親身經歷,甚至包括身邊的小朋友經過失敗而成功的小故事,幼兒通過這些真實可感的事實直觀了解事物發(fā)展的過程,真實感知挫折,認識到生活有順有逆、有苦有樂,從而對挫折有初步的認識,只有讓幼兒在克服困難中充分感受挫折,正確理解挫折,才能培養(yǎng)他們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難的能力和主動接受新事物,承認并敢于面對挫折的信心。
2. 幼兒挫折教育其次要破除幼兒的依賴性。作為教育者應該給孩子面對現實的機會,讓他們意識到成功是建立在自己努力的基礎上的。如有一次,班里要玩球結果不夠,我請了一向比較膽小的妞妞去其它班借借看,她當時就顯得有些膽怯但還是去了。我用雙眼余光瞥著小家伙只見她徑直往隔壁班走去,快走到門口時,妞妞終于忍不住回過頭來搜尋我。眼看著她幾乎就要退縮了,我故意別過頭去,假裝沒有看見。徐老師滿面笑容地招呼著妞妞,她猶豫了片刻,終于鼓起勇氣說了要借皮球。當拿著自己借來的皮球給我時,她呵呵呵地笑了,沒想到平時與人說話都不敢今天還幫老師做了事。我輕輕拍拍妞妞的頭,隨后又向她豎起大拇指,將她大大地夸獎了一番。無論是快樂、失望,還是痛苦,都要讓孩子自己去體驗、去經歷。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會做錯事、說錯話,那不要緊,我們要告訴他們,人在小時候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就是那些有名的科學家小時候也常犯錯誤,他們也會遭遇失敗、挫折,如愛迪生、愛因斯坦……重要的是在遇到困難、失敗的時候要自己想辦法解決。這樣才能使孩子有足夠的能力去面對未來各種各樣的挑戰(zhàn),去適應日新月異的時代的變遷。
(二)、創(chuàng)設情景提供機會,利用一些困難情境訓練幼兒。
幼兒的活動范圍有限,許多挫折是現實生活中不常遇到的 。教育者在利用自然情景進行挫折教育的同時,還要注意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一些情景和機會,讓幼兒得到各方面的鍛煉。為了提高幼兒對挫折承受能力,我們可設置難度不等的情境,讓幼兒逐步經受磨練,有目的地去培養(yǎng)幼兒的耐挫力。比如說遠足、勞動、競賽、批評、延遲滿足等活動和手段,可以鍛煉幼兒的意志,增強他們對惡劣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以及對待失敗、打擊的能力。
游戲是幼兒最基本的、最喜歡的活動,在游戲活動中容易讓幼兒接受和掌握戰(zhàn)勝挫折的方法。在游戲時可設置一些人為的障礙,讓幼兒自己解決……如讓幼兒到暗房子里去取東西;和小朋友鬧矛盾怎么辦;戶外游戲時引導幼兒走“獨木橋”爬障礙物,在角色游戲中可安排幼兒分別扮演人際關系沖突中排斥和被排斥的角色,讓他們體會不同的心理感受,引導他們分析產生沖突的原因并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等等。
在日常生活中,也可創(chuàng)設一些挫折情境,如:把幼兒喜愛的玩具藏起來,鼓勵他們自己去尋找等等;
(三)、樹立榜樣增強信心,樹立孩子必勝的信念
幼兒的思維具有直觀性,生動活潑的形象往往更容易打動幼兒。因此,要善于利用生活中那些活的事例來教育孩子,樹立榜樣。如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遇到幼兒摔傷,擦傷等情況。這時,作為教師應盡可能平靜地對幼兒說:“沒關系,老師和你一起到保健室包一下好了,下次注意一點就行了?!被蛘哒f:“沒關系,很快就會好的?!崩蠋熯@樣的行為給幼兒很好的暗示,使幼兒自然而然地學會怎樣坦然地對待挫折,怎樣勇敢地面對未來。
另外,教師和家長也要以身作則,以自己的行動為孩子樹立榜樣,教育孩子勇于面對困難,面對挑戰(zhàn)。游戲走“獨木橋”時丁丁會說:“老師我怕,我不走”。這時我說“別怕,你可以的,你看能走過去,你也一樣能做好?!被蛘哒f“我相信你會跟張鑫一樣勇敢的?!边@樣在榜樣的力量下,孩子會變得的越來越有信心,越來越勇敢,增添了戰(zhàn)勝困難的自信。這時,我的一句“你真行”就會變成孩子的“我真行”。
(四)、為幼兒創(chuàng)設與同伴交往的機會
與同伴交往可以使幼兒發(fā)現與自己不同的觀點,從而更好地認識他人和自己,克服自我中心。在同伴群體中,幼兒往往會經歷一些挫折,如觀點不一致,屈從于被領導的地位等,這樣他必然要在不斷的磨練中學會如何友好相處,如何合作,從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而這種磨練有助于提高幼兒的耐挫力。另外, 同伴之間的相互交流和指導,也能夠幫助幼兒更好地克服困難、解決問題。
總之,教會幼兒面對挫折,戰(zhàn)勝挫折,并非一朝一夕可得,也并非刻意追求能成,關鍵是順其自然,順應幼兒的發(fā)展規(guī)律。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幼兒的承受挫折的能力,幼兒能獨立完成的一定使其獨立完成,使其持之以恒。任何放縱和遷就的行為都會造成幼兒的依賴思想,要讓幼兒在體驗中認識挫折學會克服困難,戰(zhàn)勝挫折的本領。
(五)、把握適度,挫折教育應注意的問題
孩子在遇到困難和失敗時,往往會產生消極情緒,表現出畏縮、退卻、逃避等行為,因此,作為我們就應該在平時有意識的設計一些有一定難度的,跳一跳就夠得到的任務,讓孩子去完成。在孩子遇到困難退卻、逃避的時候可以有一些批評,以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而不是因為不忍心、舍不得孩子受委屈,就不愿意對孩子的行為作出正確的評價。當然,在孩子承受挫折的時候,我們還是需要給孩子適當的鼓勵,給他們面對挫折的勇氣。
引言:焦慮是指一種缺乏明顯客觀原因的內心不安或無根據的恐懼。預期即將面臨不良處境的一種緊張情緒,表現為持續(xù)性精神緊張(緊張、擔憂、不安全感)或發(fā)作性驚恐狀態(tài)(運動性不安、小動作增多、坐臥不寧、或激動哭泣),常伴有自主神經功能失調表現(口干、胸悶、心悸、出冷汗、雙手震顫、厭食、便秘等)。
剛入園的托班幼兒都會不同程度表現出分離焦慮,這一時期孩子們的個體差異性尤為突出,由于幼小的孩子他們語言發(fā)展還不完善,他們會以各自的方式來表達他們的內在情感和需要,成人有時是很難理解他們的各種表征的,經常對他們突如其來的情緒反映感到束手無策。其實,只要你細心觀察、分析,就不難找出解決的方法。
記得,剛入園有的幼兒比其他幼兒表現出更多的分離焦慮,一入園門口就會哭起來,他總是重復著那句話:“讓媽媽接”,無論你怎樣苦口婆心地說也無濟于事,他依舊重復著那句話。每次家長來接時,看見家長一臉愁云,我們也為孩子著急,家長很擔心孩子不能適應集體生活,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經過認真的思考分析,我們認為分離焦慮從某種程度上說,家長和孩子都存在,家長擔心孩子不能適應集體生活,孩子則表現出應環(huán)境不同而引起的心理上的焦慮感。要想讓孩子愛來幼兒園,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家長和幼兒本身是兩個不可或缺、相輔相成的因素。
家長是我們共同教育孩子的伙伴,是可以增加教育助力的教育資源。于是我們仔細分析了家庭成員,這樣的分析是很有必要的,可以根據幼兒的生長的外部環(huán)境來加以合理有效的利用。我們還回憶了家訪時的情景,在家訪的過程中發(fā)現孩子閃光點,日?;顒又凶⒁膺\用多元智能理論,使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增強幼兒的自信心。經過對分離焦慮原因的初步分析與思考,我們班還進行了以下教育策略的嘗試:
首先,為了減少孩子來園時的哭鬧現象,一開始我們用玩具吸引幼兒,但如果只是把孩子集中在一起,來園時哭的孩子的會影響不哭的孩子,當發(fā)現這一情況后,我們開始將“哭的”和“不哭”的孩子分開。接下來嘗試著一來園就讓孩子進區(qū)活動,在與玩具的互動中,讓孩子感受幼兒園的快樂,這種自由而開放的空間有助于幼兒建立 “我來幼兒園不哭,幼兒園里有好多玩具朋友等著我呢”的 意識,減少分離焦慮,形成良好的來園情緒情感。
其次,我班幼兒有一進班級門口就不停地說“讓媽媽接”之類的話,這樣的幼兒我們會用極大的耐心去接納孩子的表現。一開始,要用擁抱來讓孩子感受到你的關愛,讓他們與你建立情感依戀,有這樣的現象:孩子們會根據自己的依賴程度總是跟隨一個老師,無論做什么事都要這老師,如吃飯讓這個老師喂,睡覺讓這個老師拍,換了其她老師她就哭。對于孩子的這種依賴現象,我們每個老師都給予接納的態(tài)度,當孩子們與我們建立一種情感依賴后,我們會和孩子一起玩“我們一起搭高樓”的游戲,在老師與孩子的互動中,孩子感受到老師的愛,與此同時,孩子在和老師共同體驗玩具的過程中,有了探索的意識。接下來我們會幫助孩子進行情感轉移,告訴他(她)每個老師都愛他,慢慢的就愿意參加活動了。
最后,在午睡環(huán)節(jié)我們特別尊重孩子的需要,尊重他們的個體差異,這樣也是讓孩子愛來幼兒園的一個重要因素。起初我們會允許孩子們中午喝奶、背著書包、拿著喜歡的毛絨玩具等,這都是幫助孩子建立一種與自己小床的依賴關系,有午睡的意識的途徑,孩子們拿著這些東西有一種安全感,在老師們的細心呵護下,幫助孩子們將這種安全感進行轉移,轉移到孩子與老師、小床建立的一種安全感上,孩子經過這樣的情感轉移后會逐漸習慣午睡。經過兩周的時間大部分幼兒能午睡了,時間有長有短,這都是正常的,孩子還需要一個不斷適應的過程。接下來,我們會依據孩子的表現對不同幼兒提出發(fā)展性的引導,對于能力較強的幼兒我們會提一些他們努力就能完成的要求,對于能力較弱的幼兒我們會幫助他們盡快適應。
經過一段時間幼兒就會有很大的進步,但哭鬧的現象有時會階段性地反復,這是正?,F象,由于時間、地點、環(huán)境的變化,幼兒會產生反復,這時家長的配合就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周末方便的話要盡量保持孩子在幼兒園的作息,這樣有利于孩子的盡快適應,促進孩子成長,度過分離焦慮期。
引言:幼兒的德育工作有一定難度,所以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要對幼兒充滿愛心,用愛的紐帶聯(lián)結師生關系、同伴之間和諧的環(huán)境氣氛,使幼兒情感得到和諧完美的發(fā)展,同時,我們要針對幼兒年齡特點,探索幼兒德育滲透規(guī)律,把德育工作做得更好。
對3-6歲的幼兒實施德育,其德育的內容和途徑是什么?《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指出:“幼兒園的品德教育應以情感教育和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為主,注重潛移默化的影響,并貫穿于幼兒生活以及各項游戲活動之中。”也就是說,幼兒園的德育內容主要是發(fā)現幼兒情感,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而一日活動是實施幼兒園德育的主要途徑。我認為對幼兒實施德育活動是貫穿幼兒游戲、學習勞動、娛樂和日常生活的整各過程之中的,貫穿于他們與同伴以及成年人的交往關系之中的。簡而言之,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以及其各個環(huán)節(jié)都可以用來對幼兒實施德育。滲透是幼兒園德育實施過程的主要特點。
那么,怎樣才能有機的和諧的將德育滲透到幼兒園的一日活動及其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去呢?
第一,要有強烈的滲透意識。
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們就該樹立這樣的觀念: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以及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滲透著德育的因素。幼兒園中時時有德育、處處有德育。例如在美術活動中,老師有了德育的意識,就會不但注重對幼兒構圖技能技巧的培養(yǎng),更要注重培養(yǎng)幼兒與其他小朋友團結協(xié)作的品德和良好習慣,如果沒有良好的繪畫習慣,繪畫的水平也就難以提高。
第二,要結合每個活動的特點進行滲透。
幼兒園的一日活動有各自不同的特點,怎樣才能將德育有機地滲透到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中去呢?我認為最主要的是應當結合每個活動的特點。幼兒園的日常生活是平常的,瑣碎的。在潛移默化之中對幼兒良好習慣的形成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因素,對幼兒進行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例如,我們班上有幾位小朋友用餐時經常鞭笞變掉飯菜。我利用食堂需要幫忙摘菜的機會,組織全班幼兒去摘豆角。小朋友們很投入,可是時間一久,他們就沒有耐心了,有的小朋友喊腳酸,有的喊腳痛。通過這次勞動,讓幼兒認識了食堂工作人員的勞動,使他們懂得了應該尊重和愛護別人的勞動成果,不浪費飯菜,不往地上亂扔臟東西。
第三,要重視教育環(huán)境的滲透作用。
利用環(huán)境來教育兒童是現代幼兒教育的一項革命?!队變簣@規(guī)程》指出:幼兒園要創(chuàng)設與教育相應的良好的環(huán)境。這里的“環(huán)境”有兩方面:一是指物質環(huán)境。二是指精神環(huán)境。我們根據主題活動的需要,在活動時中創(chuàng)設了一個以愛祖國,愛家鄉(xiāng),為內容的活動角,并隨著活動的變化,更換不同的內容,是幼兒一進活動室就感受到了五愛教育的氣息。我們的環(huán)境不能作為一個擺設而是應該與教育教學的內容息息相關。另外,我們除了為誘餌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精神環(huán)境。我們的肩上擔負著培養(yǎng)祖國未來棟梁之才的責任,因此,我們應該為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俗話說:“身教勝于眼角”,教師的榜樣作用對幼兒影響最大。凡是要求幼兒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如有一次,我在上廁所時不小心踩到一位小朋友的腳,我連忙扶起那位小朋友,趕緊跟他賠禮道歉,或許,這種無聲的行動要比你在課堂上講十次、二十次要湊笑得多。
第四,家、園同步做好德育工作。
3"6歲的幼兒,其道德意識正處于一種朦朧階段,家長是幼兒第一人教師,家長的品德行為,對子女的教育方法,對幼兒品德形成和發(fā)展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應此,我們要做好家、園聯(lián)系工作。要求家長配合做到同步教育。如我班有一位小朋友,把小朋友用的橡皮拿回家去了,老師找她談話時,她也勇敢的承認了錯誤,并表示明天回園時,把橡皮帶回??僧斘覀儼堰@件事向她媽媽反映時,她媽媽生氣的指責老師說,我相信我的女兒,她從來不偷東西的。后來通過我們促膝相談,消除了她的誤會,她也愿意配合老師共同幫助女兒改正缺點。
喜歡《通過升旗對孩子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社會教育論文大全)》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希望帶您更加了解幼兒園教案,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社會教育活動方案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不管是從大事還是小事,愛國是我們每一個都能夠做到的,我們可以通過朋友圈發(fā)布一些關于愛國的名言警句,有關愛國的文案是怎么樣的呢?以下是幼兒教師教育網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學校愛國主義教育最走心的文案,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每一個節(jié)日都有特殊的意義,國慶節(jié)來臨了。為了明確活動的目的和方向,保證活動的完整性以及可實施性,我們不得不提前做一些準備,就是寫活動方案,學校國慶節(jié)活動方案如何書寫呢?幼兒教師教育網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迎國慶校園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方案”,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翻開精美的日歷,今年的國慶節(jié)來啦。為了保證活動能正常開展,圓滿完成,我們要提前做好活動方案,我們不得不提前做一些準備,就是寫活動方案,大家都認可的學校國慶節(jié)活動方案要怎么寫呢?考慮到您的需要,幼兒教師教育網小編特地編輯了“小學國慶系列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方案”,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為幼兒園老師的我們的課堂上能更好的發(fā)揮教學效果,為了給孩子提供更高效的學習效率,教案是個不錯的選擇,有了教案,在上課時遇到各種教學問題都能夠快速解決。幼兒園教案的內容具體要怎樣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愛國主義教育教案”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