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淺談科學游戲區(qū)角的指導策略

發(fā)布時間:2019-12-16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游戲在幼兒教學的比例越來越重。幼兒在游戲過程中,能充分調動自身感知覺及肢體活動。教師應多觀察了解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的各種表現。作為幼教,你會怎么開展幼兒園游戲教學呢?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淺談科學游戲區(qū)角的指導策略”,歡迎你收藏本站,并關注網站更新!

幼兒園科學區(qū)是幼兒獲取科學知識的重要途徑。我們認為,多樣性的材料和多元的環(huán)境提供是幼兒科學探究的基礎,而教師的指導則是幼兒科學素養(yǎng)和科學能力培養(yǎng)的關鍵。

一、注重過程,教師指導強調適時性

在科學區(qū)角活動中要注重幼兒自主能力以及探索能力的培養(yǎng),但當幼兒探究停滯時,教師可適時創(chuàng)設適宜的環(huán)境和條件,促進幼兒深入探究。例如區(qū)域活動“玩磁鐵”中,教師結合幼兒感興趣的故事情節(jié),運用磁性原理設計了“小蝌蚪找媽媽”的游戲材料。幼兒通過磁鐵吸引底座帶鐵的圖片來回移動,獲得了一些對磁鐵屬性的感性認識?;顒又?,孩子們饒有興趣地用磁鐵進行各種探索,興奮地交流著自己的發(fā)現和觀點。幼兒獲得感性經驗后,我們開始考慮為幼兒補充提供一些非磁性的東西,如小木片、鋁片、布片、紙片等,供其繼續(xù)操作。與前一任務相比,這一任務難度提高了,因而在具體操作時有的幼兒失去了耐心和信心?!拔視湍阋黄鹣朕k法的。”教師加以適時地鼓勵并及時設置了新任務:通過磁鐵操作實驗,將材料進行分類。心理和操作兩個層面的有效支持,幫助幼兒重拾信心與興趣,并最終取得了成功。

二、積極引導,幼兒學習注重互動性

在科學探索中,材料、教師、幼兒之間的互動是培養(yǎng)幼兒科學素養(yǎng)和各方面能力的重要途徑。在科學區(qū)角隨機指導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具備一定的科學素養(yǎng)和教育智慧,如在大班“小紙片力量大”的游戲區(qū)角指導時,教師提供了各種各樣的小紙片并說:“這小小的紙片有很大的力量,你們相信嗎?”看著孩子們一臉的茫然.教師采取了分階段直接指導的方法,進入區(qū)域引導幼兒通過折疊紙條發(fā)現彈力的存在、紙的折疊方法與彈力的關系、折疊次數與彈力的關系、不同的紙質與彈力的關系等。通過實驗、記錄、觀察、比較,使幼兒感知了紙的彈力大小與紙的質地、折疊方法、折疊次數之間的關系。

更多的情況下,科學區(qū)域活動更適合采取關注但不介入的指導方式,例如在科學區(qū)域活動“燈泡發(fā)光”中,甜甜小朋友雖愛動手動腦,但因為電線太細,操作時遇到了一些困難。這時教師并沒有立即介入指導,而是靜觀其變。結果幼兒彼此間毫無拘束地自由交流、討論,幫助甜甜最終解決了問題。這樣的交流所達到的效果是教師直接指導所不能達到的。它不僅對幼兒的探究活動起到了一種支持的作用,還有助于幼兒社會性的發(fā)展。

三、設置問題,尋找問題歸因凸顯啟發(fā)性

在科學區(qū)活動中我們經常給孩子提出一些問題,讓他們積極運用已有的感知經驗去獨立思考,尋找答案。如果提出的問題孩子一時回答不出來,教師也不要急于把現成的答案告訴他們,代替孩子的思維,而應啟發(fā)孩子的思路.在孩子感到困難的時候再幫他們一把。如在科學探索活動“神奇的灑水車”中,教師首先設置疑問“水從飲料瓶注入后,會從哪個噴頭流出來”,然后讓幼兒自己操作,他們有的倒水,有的接水,看水會從哪兒流出來。通過觀察、自由討論、自由探索,幼兒說出了自己的發(fā)現。該探索活動利用了水在管子中流動的原理,讓幼兒在假設猜測、不斷探索中,了解了水的流動性。通過科學探究的過程,幼兒不僅體驗了發(fā)現的樂趣,也逐漸形成了積極思維、樂于探究的良好心理品質。

四、多向思維,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獨立性

在活動區(qū)中,我們設法引導每個孩子積極思考、解決問題,并鼓勵他們獨立完成活動,引導幼兒思維經歷單向、多向、正向、逆向等過程,不斷地給孩子創(chuàng)造嘗試條件。如區(qū)域游戲“一個變許多”中,教師將平面鏡貼在了鞋盒上,做成了兩個立體平面鏡,然后將物體放在兩個立體平面鏡之間,讓幼兒猜測會發(fā)生什么現象。這時教師如果直接講解,一方面幼兒難于理解,另一方面也會失去探索的興趣,很難達到預想結果。于是我們采用了讓幼兒直接探索的方式,通過變換兩面鏡子的不同角度,讓幼兒發(fā)現物體在兩面鏡子中成像數量的不一樣。在不斷的實驗、操作中,最后幼兒終于發(fā)現了讓物體成像更多的方法。再如在科學游戲“沉與浮”中,通過實驗幼兒了解了不同的物體在水中有的可以沉下去,有的卻只能浮在水面。教師為了培養(yǎng)幼兒的多向思維,設置了“如何讓浮在水面上的物體沉下去”以及“如何讓沉下去的物體浮上來”的問題。幼兒在教師的有效指導下饒有興趣地探索著,通過對物體施加外力或用密度小的物體附在沉下去的物體上面等方法,一一解決了以上問題。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游戲延伸讀

淺談教師對幼兒游戲的指導策略


整理了關于幼兒游戲專題論文《淺談教師對幼兒游戲的指導策略》,希望對幼兒學習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游戲是幼兒的自主活動,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一個幼兒向另一個幼兒建議:“我們來玩游戲,好嗎?”“好哇,玩什么呢?”“來玩跳繩的游戲吧”??梢姡變旱挠螒蚴浅鲇谧约簝刃牡呐d趣或愿望,而不是由別人所能夠支配的。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游戲都不需要教師的指導,讓幼兒自己發(fā)揮呢?我覺得并不是這樣,幼兒教師在游戲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必須在尊重幼兒的前提下對幼兒的游戲進行指導,以保證幼兒游戲的正常進行。

首先、給幼兒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游戲的環(huán)境,激發(fā)幼兒游戲的欲望。

在幼兒游戲前,我們可以給幼兒準備許多有利于游戲的材料,以保證幼兒有充分的發(fā)揮空間。比如在角色游戲區(qū),放上幼兒自制的電話,兩個幼兒商量后,就可能玩打電話的游戲,這樣既培養(yǎng)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培養(yǎng)了幼兒之間的相互合作能力;放上聽診器、白大褂的時候,三四個幼兒一商量,可能會玩起醫(yī)院游戲;在一塊空地上放上沙包,他們可能不由自主地就玩起丟沙包的游戲……

所以,我們應盡可能的給幼兒創(chuàng)造一個能引發(fā)他們游戲的環(huán)境,包括游戲用的場地及游戲用到的材料等等。但要注意其適宜性,既不能琳瑯滿目,給于幼兒過多的刺激,是幼兒無所適從,又要適量的增加引起幼兒興趣的東西,以便更長時間的技法幼兒游戲的興趣。

其次、給幼兒充分的游戲時間,已保證幼兒能夠盡情的玩游戲。

游戲對幼兒來說就是他們的生活,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因為游戲符合幼兒身心發(fā)展的各種需要。有很多的社會行為,如遵守游戲的規(guī)則、積極的幫助他人、幼兒相互交流合作、和同伴的和平共處等,幼兒都是在游戲中學會的,因此,教師每天都要給幼兒一段相對集中的時間,來保證幼兒的游戲,是幼兒積累知識經驗,體驗成功的愉快,由此來獲得自信和滿足。

第三、教給幼兒游戲活動的規(guī)則和方法,以保證幼兒的游戲能夠順利地進行。

掌握一定的游戲活動技能是順利開展游戲的前提條件,也是激發(fā)幼兒游戲活動興趣的良好保證。教師要用簡單明了的語言和適當的動作示范,讓幼兒明白游戲的名稱、玩法及規(guī)則,可以先教會個別的幼兒玩游戲,然后讓他們互相學習的方法學會玩游戲;也可以運用只管教具巖石講解游戲的玩法和規(guī)則。 在進行游戲時,教師應指導幼兒遵守游戲規(guī)則,同時對個別的幼兒進行指導,掌握游戲的時間,使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游戲。

第四、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幼兒游戲的方法,對幼兒游戲進行適當的引導。

教師要通過觀察,了解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以及了解游戲中的材料是否能夠滿足幼兒的需要等情況對幼兒進行指導。教師已游戲者的身份用自己的行動及游戲的語言或游戲的材料,暗示幼兒的游戲行為,從而促進幼兒游戲的發(fā)展,如小班的小朋友在拿著電話不知道該怎么辦?教師可以拿起另一部電話開始和他聊天,“是小明嗎?”“是呀,你是謝老師嗎?”“對呀,小紅想跟你說幾句悄悄話,好嗎?”這樣,教師就已參與者的身份參與到幼兒的游戲中來,并不自覺地指導了幼兒的游戲。

第五、教師在指導幼兒游戲時,應考慮到幼兒不同年齡階段的特點,進行不同的指導。

幼兒的游戲隨著幼兒的成長發(fā)生和發(fā)展,教師在指導幼兒游戲時也應該考慮這種發(fā)展。如小班的幼兒,在玩游戲的時候,都是各玩各的,全部玩一樣的游戲,但他們不會進行交流,因此,教師在對小班的幼兒進行指導時,要幫助幼兒進行交流和合作,使他們學會和做游戲;中辦的幼兒在游戲中雖然有分工也有合作,但他們的計劃性較差,教師應盡量多的為幼兒提過多種條件,以便引導他們又組織、有計劃地開展游戲;大班的游戲水平較高,可以給他們增加具有競爭性內容的游戲,以便將來更快的適應社會……

第六、對不同的游戲活動,給予不同的指導方式,保證幼兒能夠在愉快的氛圍中獲得游戲的快樂。

對于幼兒游戲的指導沒有固定的模式,因此,在指導幼兒游戲的過程中,我們應根據不同的游戲活動,給予幼兒不同的指導。如幼兒進行角色游戲的時候,我們要通過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同時也要盡可能的發(fā)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為主要指導方向;而在進行指導表演游戲的時候,則要幫助幼兒選擇健康而又適合的作品,通過各種方式,使幼兒熟悉理解作品的內容,如講故事、聽錄音、看電視等形式;如知道幼兒結構游戲的時候,則要通過非富幼兒對物體的想象和加深他們的印象為主要指導目標;進行……

總之,教師對幼兒游戲的指導,一定要本著體現幼兒的自主性和體現幼兒游戲的特點為前提,對幼兒的游戲進行積極的引導使孩子們在游戲的過程中真正體驗到快樂、幸福!

角色游戲中教師的指導策略


區(qū)角活動是介于學習活動和自由活動之間的一種開放式活動。在區(qū)角活動中,教師既要為幼兒提供提升經驗的游戲內容,又不能破壞區(qū)角活動本身以幼兒為主體、自由、自主的特點,因此,教師恰當的指導顯得尤為重要。角色游戲是最豐富多變的區(qū)角活動之一,由于角色游戲內容的豐富性和可變性,幼兒都能在游戲中找到自己喜愛扮演的角色,積極地參與其中。

本學期,我們結合幼兒的興趣與活動主題開展了內容豐富的角色游戲,如“幸福小學”“小超市”“文具店”“娃娃家”等。從游戲情況看,幼兒非常喜歡這些游戲,也樂于參與到游戲中,與同伴進行交往,但游戲中也出現了不少問題。如在學期初,我為幼兒設置了“娃娃家”的區(qū)角活動,游戲進行幾天后,我發(fā)現幼兒玩“娃娃家”的方法和大班上學期相比并沒有太大區(qū)別,游戲情節(jié)不豐富,活動范圍也僅限于一塊小地方,幼兒并沒有出現進一步的游戲行為,也沒有更多值得提升的游戲經驗。如何在角色游戲中發(fā)揮教師的指導作用,讓游戲有進一步的推進和發(fā)展,是教師需要關注的問題。

一、提供材料,“無聲”指導

前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說:“玩具是游戲的中心,沒有中心,游戲就玩不起來?!庇纱丝梢姡牧鲜怯螒虻奈镔|基礎,有效的材料能推進游戲的開展。教師要以本班角色游戲開展的情況為根據,從游戲內容、角色分配、游戲材料的提供、游戲的常規(guī)等方面為角色游戲的開展和推進做好準備工作。

在娃娃家,教師提供了灶具、食物、餐具、梳妝臺等,為幼兒的游戲提供環(huán)境支持。到了大班,這些原有的角色游戲“硬件”對幼兒來說已經完全沒有了新鮮感,他們的游戲漸漸淪為機械的擺弄,于是,教師增加了一些簡單的生活材料。根據增添材料的暗示,娃娃家的游戲角色由原來的2個豐富到5個,游戲內容由原來的燒飯、吃飯豐富為爸爸回家可以打電腦和看報紙,媽媽可以看電視和穿漂亮衣服,爺爺可以種花和下棋,奶奶可以燒飯,寶寶可以做功課和玩游戲等。

隨著主題活動“我們的城市”的開展,教師又提供了一些快餐盒,家人們可以打電話訂餐。在打電話訂餐的過程中,教師發(fā)現幼兒對各種訂餐電話很有興趣,于是就制作了一本空的通訊錄。不久,幼兒就在通訊錄上寫上了肯德基、麥當勞的訂餐電話,一段時間后,通訊錄變得越來越豐富,上面記錄了報警電話、救護電話等,還有娃娃家爸爸、媽媽的手機號碼。

在爸爸打電腦的區(qū)域,教師投放了一些字母卡片,讓爸爸在鍵盤上找到字母并敲擊;在媽媽的衣柜里,教師投放了小衣服造型的紙片讓幼兒進行裝飾;爺爺的小花園就是植物角,爺爺每天細心地照顧花草,還不忘記錄觀察日記。

“娃娃家”的這些改變是充分利用教室里已有資源的結果,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化的游戲,讓幼兒在完整的情境中進行各種游戲。適宜的材料就像是無聲的指導,自然地推進幼兒的游戲水平,豐富幼兒的游戲內容,又讓幼兒回憶起自己的生活經驗,使游戲更生活化、情境化。

二、借助觀察,適時指導

教師要通過觀察幼兒的游戲來不斷提供游戲材料,推動游戲的進程,同時也要根據游戲的發(fā)展提出問題或建議,用語言來推動游戲的延伸和擴展。教師觀察的方法大體分為隨機觀察和有目的的觀察。隨機觀察的目的是了解幼兒行為動機、需要、意愿、困難、情緒等,以便把握干預時機,滿足游戲需要,推進幼兒的活動;有目的的觀察有助于教師針對性地了解幼兒現有的發(fā)展狀況和個別差異,以便因材施教,不斷調整教育方案。

理發(fā)店是我們班的幼兒非常喜歡的角色游戲,理發(fā)店里只有一位理發(fā)師,負責幫別人剪頭發(fā),每天總有許多幼兒想當理發(fā)師。區(qū)角活動一開始,時常發(fā)生幾個幼兒都想當理發(fā)師的情況。一開始我請先到的幼兒扮演理發(fā)師,有時以猜拳的方式選出幼兒,但我發(fā)現這樣的游戲狀態(tài)沒辦法滿足更多幼兒的需求。于是,我將理發(fā)店的游戲人數增加到三人,安排了三個角色,一個負責洗頭,另一個負責吹發(fā),還有一個是理發(fā)師。這樣能參與游戲的幼兒多了,角色游戲的實質也更貼近現實生活,沒有客人的時候,三個人還會相互幫忙打理頭發(fā),幼兒間的互動也增加了。

觀察和思考后的改進措施,使得角色游戲更加真實化,也更能滿足幼兒的需要。

三、直接介入,有效指導

幼兒之間相互溝通、相互協(xié)作是角色游戲最大的特點,幼兒在扮演各種角色的互動過程中,時常會遇到一些問題或產生矛盾。尤其是在大班的角色游戲中,教師往往處于“觀望”狀態(tài),希望幼兒能夠自行協(xié)調,自己解決問題和矛盾。實際上當幼兒難以與別人溝通時、產生激烈沖突時、游戲中出現負面效應時,教師都應該采取必要的干預措施,讓幼兒學會正確溝通和解決矛盾的方法也很重要。由于角色游戲有其特殊的模仿、表演性質,教師在干預方式上也有別于其他區(qū)角活動,更多的是角色提醒或場景再現。尊重幼兒的游戲角色,保護幼兒的角色意愿是教師進行干預時應遵循的原則。

有一次,娃娃家的爸爸去超市買東西,在付錢的時候收銀員奪過爸爸的2O元錢說:“這是假鈔!直接沒收了。你要重新付錢。”爸爸一聽急了,就要拿回自己的錢,收銀員不肯讓步,兩人搶了起來,眼看就要打起來。教師急忙上前,嚴肅地說:“我是警察,我接到報警,說這里有人打架?!眱扇笋R上停止“搶錢”,七嘴八舌地訴說起了自己的“冤情”。教師沒有作命令性的處理,而是拿起錢看了看說:“錢確實是假鈔?!卑职譅庌q道:“我也不知道,錢是我賺來的?!笔浙y員堅持說:“假鈔肯定要沒收,都是這樣的?!闭f著兩人又爭吵起來,教師立即肯定了雙方的意見:假鈔是要沒收的,但爸爸不是故意用假鈔的。在雙方都得到肯定、達成統(tǒng)一的情況下,大家的態(tài)度緩和了許多,爸爸說:“我不買了,我去加班賺錢?!笔浙y員想了想說:“那我打折賣給你便宜一點的東西吧?!薄凹兮n”事件就這樣在警察的幫助下解決了。

教師以角色身份進行游戲干預,是角色游戲干預的主要策略。但如何正確選擇教師的角色身份,起到有效的干預是關鍵。教師觀察幼兒的游戲狀態(tài),挖掘游戲中的矛盾點,就事論事尋找空缺角色,才能進行有效的干預,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以上是我在大班角色游戲中總結的幾點指導策略。其實,角色游戲就像是在演電視劇,教師就是劇務人員,要在沒有預設的劇本里為小演員們提供一切有利于他們發(fā)揮的材料、環(huán)境等支持。教師只有不斷地觀察、協(xié)調、完善,才能拍出幼兒成長的“巨作”。此外,角色游戲中最后的交流講評也是指導幼兒游戲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交流講評中,教師可以有的放矢地對游戲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和整理,與幼兒一起總結游戲經驗和有價值的游戲點,在下一次游戲中提升幼兒的經驗。

五角星依然沒有出現,這一次幼兒把重點放在想出不同的動作上,他們有的拿、有的轉、有的鉤……雖然他們的動作依然都是靠手指在進行,但是這一次幼兒似乎知道了第二個要求——“動一下”,并在“動”上動足了腦筋??墒?,不管他們怎樣“動”,“火柴花”始終不能變成五角星。

幼兒的第二次失敗促使我又一次反思自己的指導,第一次失敗后,我只告訴幼兒:不管借助什么東西幫忙,用“撥”的方法,肯定不能使“火柴花”變成五角星。這無形中向幼兒強調了要注意“怎樣動一下”,所以游戲中幼兒只顧著使用不同的動作來操作“火柴花”,他們完全忘記了“允許你們借助一樣東西幫忙”這一操作要求。顯然我的不全面提示又一次成了幼兒失敗的誘因??磥?,這次我得仔細地向幼兒重申游戲的要求,并給予提示,我得告訴幼兒:游戲時必須記住兩個要求,“允許你們借助一樣東西來幫忙”“使用這種東西時只能動一下,五角星馬上就會出現”。

第三次嘗試

聽了我的提醒,孩子們又一次投入了游戲,他們期待著五角星早點出現。

小毛說:“我知道了,剪一個五角星,放在‘火柴花’上肯定行!”

凌楠說:“我可以拿五根棉簽,擺在‘火柴花’外面就是五角星了……哦,不對,那是五邊形,不對的?!?/p> 我反問孩子們:“假如直接放五角星,還要‘火柴花’干嘛呢?”我又提示孩子們:“這種材料不是固體,是液體?!?/p> 越越滿臉疑惑地問:“難道是水嗎?”

文文豁然開朗:“哦,將水點在‘火柴花’中間的空隙處嗎?”

孩子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還是不確定:“這樣有用嗎,好像不會出現五角星呀?”

安安著急地說:“不用說了,試一下不就知道了嘛?!?/p> 說干就干,我拿來了水和棉簽,用棉簽將水小心地滴在“火柴花”中間的空隙處。在水的作用下,“火柴花”竟然奇跡般慢慢移動起來,兩根火柴棒之間“放大”了,一個窄窄的五角星逐漸出現,而且越來越大,最后一個完整而漂亮的五角星呈現在孩子們的眼前。

可能因為有了前兩次嘗試和失敗,也可能是我重點強調了兩個要求的緣故,幼兒開始大膽想象。小毛“剪一個五角星”的想法令我佩服,細想一下這個方法倒是滿足了兩個要求,而且也出現了五角星,只是缺少了實驗的過程和神奇的效果。“用棉簽在‘火柴花’外面圍成五角星”,這個想法也跳出了在“火柴花”中間或旁邊撥動的思維方式,拓展到了“火柴花”的外圍,這也是一個質的飛躍,小游戲激發(fā)了幼兒的思維,猶如一把金鑰匙,開啟了幼兒的智慧之門。可見,科學游戲中教師的指導語對游戲的成功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面對幼兒的再次失敗,我給出了一點小提示“這種材料不是固體,是液體”,可能一說到液體,幼兒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水”,但是他們似乎還難以想象水能將“火柴花”變成五角星,正是這種疑問讓幼兒對小實驗充滿興趣,他們帶著疑惑觀察我的實驗過程。當我將水點在“火柴花”中間的空隙處后,“火柴花”的移動令幼兒驚詫不已,在一片驚叫聲中,五角星逐漸出現,幼兒折服了,神奇的變化令他們對生活中的科學現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然,我也為自己的“小提示”而暗自高興,在和幼兒一起經歷了兩次失敗后,我也領悟到應該如何在科學游戲中對幼兒進行有效的指導,如何正確分析游戲中幼兒失敗的原因,如何將幼兒的失敗和教師的指導聯(lián)系起來分析……

第三次嘗試,終于成功啦!孩子們在教室里歡呼著……

“哎呀,真厲害呀,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孩子們提出了新的問題。

邱寶好像想到了什么:“哦,如果碗下面有水,碗也會向前移動的?!?/p> “不對?!痹皆秸f:“那是因為下面有水,水可以減少摩擦,碗才向前滑?!?/p> 小博士麟麟說:“好像是水的張力吧。”

“什么是張力?”幾乎每個孩子都問出了同樣的問題。

小博士麟麟回憶著:“我聽爸爸說過,我也不是很清楚,比如小蟲子可以在水面上走呀、跳呀,而不沉下去,還有荷葉上的露珠是圓的,反正是書上看到的?!?/p> “太好玩了,我也要去買這樣的書來看?!?/p> 當我第一次玩這個游戲時,我也感到“好神奇”,并了解到其中的道理:是由于水的張力才使火柴棒移動。我也上網查詢過,再次關注“水的張力”,雖明白其道理,但當幼兒問我“什么是張力”時,我覺得還是無法用形象的語言來告訴他們。可喜的是,我們班的小博士替我解了圍,用他的經驗向同伴解釋“什么是張力”,重要的是激發(fā)了同伴探索的興趣,他們變得喜歡去發(fā)現和探究觀察身邊的一切,這或許就是我最大的收獲。

淺談幼兒角色游戲的間接指導


游戲是幼兒最樂于參與的活動,也是幼兒期普遍出現的活動。在游戲活動中可以培養(yǎng)幼兒交往的興趣與能力。游戲中,幼兒以愉快的心情,興趣盎然的再現著現實生活,對老師的啟發(fā)、誘導很容易接受。角色游戲是幼兒喜歡的活動之一,它能滿足幼兒向往、想象模仿和實踐的心理需要。在游戲中體驗各種情感,如快樂、對別人的關心與同情、成功的喜悅或恐懼等,又可以自己控制蛇蝎情感。其具有群體性,是幼兒對社會生活的一種再現,幼兒通過自己或與同伴的共同活動,把最感興趣的事情反映出來,從中學會共處,學會合作。

間接的指導方法一般采用:語言提問、提示、評論適時地出現玩具和游戲材料;教師以角色身份影響或參加游戲。教師在指導游戲時,首先要觀察和了解幼兒的游戲,分析游戲對開展的情況,幼兒的表現幾游戲存在的問題,要針對各班具體情況加以指導。

怎樣間接指導幼兒角色游戲呢?

首先,要對幼兒游戲過程進行觀察。這不僅是教師對幼兒游戲進行指導與評價的前提,也是我們了解幼兒身心發(fā)展的窗口。這是因為在游戲中幼兒能較好的適應所處的環(huán)境,表現自己能力和實現自己的愿望,通過自我實踐體驗由創(chuàng)造和成功所帶來的高漲情緒及愉悅的心情。此時幼兒的一舉一動往往是其真情實感的流露。教師認真細致的觀察幼兒的游戲過程,可以有的放矢的進行教育,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健康的發(fā)展。

其次,游戲中,幼兒之間的交往頻率較高,教師通過對幼兒人際交往情況的觀察,可以了解幼兒的個性特點,心理特點,從而對幼兒進行隨機教育。(1)要觀察幼兒自我與角色的關系。角色游戲最明顯的特點是能撇開自己,進入角色,當幼兒能按角色的身份進行游戲,說明幼兒已開始具備了開展角色游戲基本的心理條件。(2)觀察主要角色與次要角色的關系,教師要注意觀察幼兒是怎樣分配主次角色及兩者在游戲中是如何協(xié)調關系的主次,角色若發(fā)生矛盾,要了解清楚是幼兒沒掌握分配交涉的方法還是另有其他原因,以便即使幫助解決矛盾。(3)觀察每個主題間角色與自己的關系,隨著游戲情節(jié)的不斷發(fā)展和內容的豐富,教師應仔細觀察幼兒說話的口吻,處事態(tài)度及交往的方法。根據情況,教師以角色的身份介入游戲中,以次作為指導促進不同角色間的的積極交往。在角色游戲中,教師更要觀察幼兒扮演角色時操作材料的神情,包括面部表情手部動作、姿態(tài)等。從中可以了解幼兒對游戲材料的興趣,以及利用游戲材料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要觀察幼兒在游戲中以物代物,以語言動作代替的情況,這種現象的出現,并不完全是由于幼兒年齡的增長,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正確引導和提供多樣的半成品材料。教師在游戲中應該把握時機予以指導,引導幼兒在原有的游戲基礎上不斷的發(fā)展。

再次,我認為在指導幼兒進行角色游戲時,教師必須做個有心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引導幼兒仔細觀察,逐步形成正確的概念,獲得更多的信息,幼兒的生活經驗增多,知識面擴展,幼兒的游戲內容和情節(jié)才會不斷的豐富發(fā)展,教師在指導幼兒角色游戲時還要做到耳聰目明,及時掌握幼兒在游戲中的各種動向。例如:他們想玩什么?需要加深哪些知識印象?會遇到什么困難等等問題。帶著這些問題,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深入指導,隨機引導鼓勵幼兒大膽創(chuàng)造,把游戲主題引向深入。同時,幼兒通過游戲又不斷的豐富了有關知識,較正確的反映現實生活。例如:在主題游戲“醫(yī)院”中,幼兒扮演醫(yī)生給病人開刀,常常不假思索,舉刀就做手術。顯然幼兒對做手術的過程缺乏了解,當我發(fā)現這個問題時,就提出一些問題,讓幼兒展開討論:(1)醫(yī)生給病人開刀要做那些準備工作?(2)在開刀過程中病人可能會發(fā)生什么問題?醫(yī)生要采取什么措施?這個說:“開刀就要用酒精棉球消毒”那個說:“開刀時病人要出血,要打止血針,還要輸氧氣、輸血?!薄伴_刀的房間只有醫(yī)生和護士可以進去,家人只能在門外等。”經過討論,孩子們知道了醫(yī)生給病人做手術時的粗淺知識,以后的“醫(yī)院”游戲中,孩子們自然把這些知識都用了進去。此外,要指導好角色游戲教師必須積極地參加游戲,并要有角色意識。教師以角色身份間接指導游戲,是一種最有效、最自然也是最受幼兒歡迎的指導方法。在游戲中,教師可以利用游戲的內容和規(guī)則,利用自己所扮的角色,機智的引導游戲的進程和調節(jié)游戲者的關系,而又不抑制游戲者獨創(chuàng)能力。

最后,在角色游戲活動中,有的教師總是把角色、游戲的主題事先安排好,幼兒只能機械的模仿,被動的進行游戲,而且在游戲中因怕亂,給幼兒的束縛太多。我認為在角色游戲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幼兒在游戲中的主導作用,處理好教師為主導,幼兒為主體的關系,這兩者并不矛盾,教師為主體并不是把幼兒控制在“框框內”,幼兒為主體也不是撒手不管,幼兒應該是游戲的主人,教師是幼兒的“參謀”。這就是說教師要實施間接指導,以角色的身份游戲的口吻,或以提供游戲材料的方法啟發(fā)引導幼兒,讓幼兒自己設計游戲項目,幼兒就能在得到心理滿足的同時發(fā)揮其主動性和積極性。

總之,間接指導幼兒進行角色游戲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這需要教師的靈活應用和創(chuàng)造,教師必須細致觀察深入了解幼兒,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充分尊重幼兒的意愿。只有這樣幼兒在體力、智力、情感、道德、品質各方面的發(fā)展才能在輕松愉快的游戲中得到健康發(fā)展,否則將會對幼兒今后各方面的發(fā)展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

淺談活動區(qū)游戲的觀察與指導


整理了關于幼兒游戲專題論文《淺談活動區(qū)游戲的觀察與指導》,希望對幼兒學習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玩”是每個孩子都感興趣的,愛玩是他們的天性。我們要根據孩子們的興趣,讓他們在玩中獲得發(fā)展。

  孩子們的活動是豐富多彩的,其中最基本的活動是游戲。游戲又可分為教師組織的游戲和自主游戲。教師組織的游戲對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自主游戲(即活動區(qū)游戲)的作用更是其它活動所不能替代的。它是幼兒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以快樂和滿足為目的,自由選擇,自主展開,自由交流的積極主動的活動過程。這一過程是幼兒興趣需要得到滿足,天性自主表露,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充分發(fā)揮和人格健全發(fā)展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幼兒是游戲的主體,教師要在游戲中對幼兒進行指導,解決游戲中的困難、問題。要做到這些,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學會觀察幼兒。

 觀察幼兒的游戲是為了了解幼兒的行為表現,了解其發(fā)展特點、能力與需要,了解其個別差異,使教育目標的制定針對性強,可操作性強。只有在觀察的基礎上做出分析,才能使教師在指導游戲時從客觀實際出發(fā),提高教育指導的效果。

 觀察分為有目的的觀察和隨機性觀察。這兩種觀察方法在游戲區(qū)活動中交互使用。每當投放了新的材料或在近期發(fā)現了什么問題需要解決、處理時,都要進行有目的的觀察,這種觀察的針對性強。除此之外,教師還應隨時觀察了解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并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行為。只有細致的觀察游戲中的每個環(huán)節(jié),才能促進幼兒的良好發(fā)展。

  偉大的生物學家達爾文說過:“我既沒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沒有過人的機智,只是在觀察那些稍縱即逝的事物,并對其進行精細觀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眾人之上?!庇^察是知覺的高級形態(tài),它比一般知覺有更深的理解性。敏稅的觀察力是教師應具備的素質。那么在游戲過程中,教師具體應觀察些什么呢?

1、觀察幼兒的興趣點,及時加以引導:

興趣,即對事物感覺喜愛的情緒。只有發(fā)現幼兒的興趣點,及時加以引導,才能充分發(fā)揮幼兒在活動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才能提高游戲水平。

一天,小班幼兒在積木組搭了一座城堡。搭完之后感覺無所事事,便“扔”下城堡玩起了打仗。任我怎樣引導,孩子們對輔助材料也沒有興趣。這時我離開積木組站在一旁觀察。我發(fā)現有的幼兒悄悄地從城堡中抽出幾塊積木,搭成一輛摩托車開了起來;有的幼兒抽出幾塊塔起了動物園?!雎牎皣W啦”一聲,城堡塌了。我問:“城堡怎么會塌了?”“是被壞蛋炸壞的?!焙⒆觽兓卮稹N覇枺骸澳浅潜牧?,這可怎么辦呀?”孩子們都說:“咱們再把它修好吧!”“行,咱們這次修一座比剛才更漂亮的城堡。”我鼓勵著大家。于是,孩子們又把各自拿走的積木放在了一起,認真地搭了起來??粗鼈兇畹媚莻€高興勁,我終于明白:孩子們的興趣點就在搭建上,他們并不想玩什么輔助材料。剛才是我不了解孩子們的興趣,一味地按照教師的意圖去引導他們玩輔助材料,他們當然不愿意接受了。

剛入園時,小班孩子的游戲內容簡單。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小班末期,孩子們有了區(qū)域間的交往意識。一天,娃娃家的“爸爸”“媽媽”推著娃娃去參觀“動物園”(積木組搭的)。邊參觀邊對娃娃說:“爸爸媽媽帶你去買點好吃的?!闭f完推著娃娃來到動手組,拿了一個珠子給娃娃:“吃吧,這糖可好吃啦!”看到這里我想:最近孩子們總是想買東西,說明他們有了購買的愿望了,是到了開商店的時候了。于是我和孩子們一起策劃起開商店的事兒了:商店開在什么位置,賣什么物品,售貨員應負責些什么,買東西的顧客應怎樣做……。商店開好了,孩子們興奮地玩了起來,可奇怪的事發(fā)生了,所有來商店的孩子無一例外的充當顧客的身份,商店始終沒有售貨員?!邦櫩汀眰儊磉x購完商品,有的假裝把錢往桌上一放拿起東西走了,有的則抱起商品直接回到家中“享用”起來。經過幾天的觀察,我終于弄清了事實——孩子們只對選購物品感興趣,他們需要的是那些“能吃能喝”的食物。對當售貨員一點興趣也沒有。這與幼兒年齡小,附近超市較多,直接接觸售貨員的經驗少很有關系。

2、通過觀察來檢驗教育目標的制定是否正確,及時調整目標

從前面的例子來看,孩子們的興趣點和需要與我想象的不同,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呢?做一下自我檢查,便會發(fā)現我的目標制定的是有問題的。

第一個搭積木的例子。我的目標制定的是:搭完積木后能正確地運用輔助材料。輔助材料在積木組只應起一個點綴的作用。但我心里想的卻是怎樣能讓孩子玩起來。如搭完一個城堡,就應“組織”小動物們去“參觀”;搭出一輛雙層汔車就“組織”娃娃們去乘坐,到各地去旅游。這看似沒有錯誤的心中的目標,實際上卻偏離了軌道。積木組真正的目標是什么呢?是搭建。是通過搭建的過程,使孩子們學會搭高、圍攏、延長、對稱等搭建技能,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意識等。孩子們不愿玩輔助材料是根本沒有錯誤的,他們的興趣點在搭建上,他們的快樂也是在搭建過程中產生的。

那么,是不是只要孩子們有興趣,玩得高興就行呢?不是的。孩子是一個發(fā)展著的人,教師必須制定出符合幼兒年齡特點,針對性強的、有漸進發(fā)展性的目標。俗話說就是跳一跳能摸得著的。這樣才會使游戲開展得有意義,才能指導教師的教育行為,不斷提高游戲質量,最終使孩子們在游戲中不斷地得到發(fā)展。

前面所說的小商店的例子。孩子們不愿當售貨員就可以不當。他們可以只選購商品,但盡管這樣,也是有目標的——培養(yǎng)責任心,做事有始有終。孩子們選購完商品,在收玩具時還應把玩具放回原處,并且學會分類收放。這樣的目標不難被孩子們所接受,游戲開展得有意義。

3、觀察材料的投放是否合理,及時更換材料

(1)是否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現在我們特別提倡利用廢舊物品和自然材料自制玩具,發(fā)揮幼兒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只要認真觀察幼兒對材料的使用情況,便知材料投放的是否合理。在活動中,通過觀察,我們發(fā)現一些買來的材料并不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所以孩子們不喜歡。如小班孩子玩的印章,買來的印章大多是一些復雜的圖案,有的上面還刻有“酷”、“帥呆了”之類的字樣,孩子們看不懂,經常追問老師是什么意思。每次印完之后教扔在一邊,毫無意義。后來我們自己動手制做印章:在土豆和橡皮上刻出三角形、圓形、正方形等幾何圖形,大小不同。孩子們用大印章印完后可在里面添畫一些東西。(如在圓形里添畫成皮球,在三角形里添畫成西瓜等)。用小印章的各種圖形拼印出人、小樹、小草、蘑菇等各種圖案,生動有趣,它之所以受孩子們喜歡,原因在于它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2)幼兒提供操作性強,玩法多變的玩具材料

教師每投放一種新的材料時,都應觀察這種材料投放的是否合適,是否符合幼兒的實際發(fā)展水平,能否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充分發(fā)揮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有些游戲材料的玩法單一,日久孩子們難免會產生厭倦。但有一些材料的可變性很強,因此適合為幼兒提供。

l 、有趣的磁鐵游戲:

磁鐵游戲在小班是比較常見的活動材料。但一般都是用在數學區(qū),做成小貓釣魚之類的玩具。時間久了,孩子們就會失去興趣。這次,我們將磁鐵游戲變換了一種新的方式,使玩法簡單,但又不拘泥一種形式。我們先找來許多廢舊圖書,將里面好看的圖片剪下來,再買來許多價格比較便宜的鐵夾子,找來一些磁鐵。這樣看來,材料是不是很簡單?但就是這樣看似非常簡單的材料,卻發(fā)揮這并不一般的作用。

A、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困難:孩子們用鐵夾子夾住圖片,然后用磁鐵吸住夾子,再用手拿著磁鐵邊比劃邊玩。洋洋開著小飛機在空中飛,時而向下俯沖,時而繞空盤旋。他發(fā)現,無論怎樣飛,飛機就是掉不下來。因此他們特別高興,對瑞瑞說:“瑞瑞快看,我的飛機掉不下來。”可瑞瑞卻說,我的飛機也掉不下來。邊說,邊拿起另一架小飛機,用手捏著開了起來。沒用小夾子和磁鐵。洋洋皺起了眉,撅起了小嘴。是呀,人家什么都沒用,飛機照樣掉不下來。這時,我走到洋洋身邊說:“你知道磁鐵能吸住鐵夾子非常好,問題就是別人看見你的手還在動,所以不新鮮。咱們能不能想辦法,用東西擋住手,讓別人看不見你的手,就光看見小飛機、小動物或者小汽車自己在開、在跑,那多好玩呀?”洋洋點了點頭,和我一起找起了材料。洋洋先拿來一個大盒子,我們發(fā)現盒子太厚,磁鐵吸不住夾子。他又找來一張紙。這回可以吸住了,可紙?zhí)?、太軟,磁鐵和夾子墜得紙總是向下沉。這回洋洋又找來一張墊板。這回比較合適??闪硪恢皇挚偟媚弥鴫|板,一會兒功夫就累了。在我的引導下,我們最終決定就利用放材料的這張桌子來玩。這樣既可以讓磁鐵吸住夾子,又可以騰出另一只手再拿一個玩具。并且桌子的面積比較大,玩的地方大。洋洋拿著一只小白兔和一只小公雞得意地對瑞瑞說:“我有兩個小動物是好朋友。你看,他們在一起跑著玩呢?!比鹑鹨才d奮地說:“我也玩!”。洋洋看到瑞瑞模仿起他的樣子,更得意了。瑞瑞拿起一只大灰狼,照著洋洋的樣子玩。邊玩邊說:“大灰狼來了,要吃掉小兔子和小公雞。”可剛說完話,大會狼就倒下了。洋洋大笑:“你的大灰狼摔跟頭了,哈哈……”瑞瑞又玩了一次,可是大灰狼還是摔跟頭。瑞瑞嘴里小聲念叨著:“怎么回事兒?怎么老摔跟頭呀?”我對瑞瑞說:“你比比看,大灰狼和小兔子、小雞誰大呀?”聰明的瑞瑞馬上說:“奧,是因為大灰狼太大了,太沉了,所以老摔跟頭?!薄澳窃趺醋屗凰じ^呢?”我問。洋洋和瑞瑞都搖搖頭。我又問:“能不能想辦法,讓下邊沉一些?這樣,大灰狼就不會摔跟頭了?!比鹑鹫f:“再夾一個夾子行不行?”瑞瑞給大灰狼又夾了一個夾子,這回,打灰狼真的不摔跟頭了。他們高興地玩了起來。

B、孩子們利用這些磁鐵玩具津津有味地講故事,既發(fā)展了語言表達能力,又發(fā)展了想象力。

4、觀察發(fā)現幼兒的困難和需要,及時幫助和解決

在開展活動區(qū)游戲時,教師應隨時觀察幼兒的行為表現,及時發(fā)現幼兒的需要,并給予恰當的指導、幫助。

當幼兒在活動中即將出現安全問題時,教師應及時地制止并幫助。如小班幼兒剛學習使用剪刀時,邊剪邊往下撕,這樣剪刀很容易挑到眼睛上,觀察到這一現象后教師及時給予了指導,幼兒學會了使用剪刀的方法,避免了事故的發(fā)生。

一名幼兒在動手組玩拼圖,拼了很久。當教師看他時發(fā)現,這名幼兒正在用企盼的眼神望著教師,原來他在拼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教師來到他的身邊參與到活動中,拼圖完成了,幼兒通過活動獲得了滿足,也增強了對教師的信任與喜愛。

5、認真觀察幼兒表現是正確分析問題,采取恰當措施解決問題的前提。

在活動區(qū)游戲時,經常會發(fā)生一些問題需要教師來處理,如果沒有觀察到事情的過程,就很難做出正確的分析,處理問題時就不會公正、客觀。

游戲中,一名幼兒不小心把強強帶來的玩具摔壞了,正在他手足無措時,然然對他說:“我爸昨天剛買了一瓶能粘塑料的膠,我把這拿回去,粘好了明天我再拿回來。”于是他把玩具裝在了兜里。其他幼兒紛紛告狀,說然然拿小朋友的玩具。如果教師沒有看見,也不了解情況,可能就會冤枉了然然,然而這一幕正被教師看到,不但沒有批評然然,反而在全班面前表揚了然然愛幫助別人的好品質。由此看來,觀察是多么重要?。?/p>

在幼兒興趣十分強烈,目標制定合理,材料投放合適,需要能及時得到滿足(或幫助)的情況下,幼兒自然會得到良好的發(fā)展的,這是成正比的。反之,如果觀察到幼兒的發(fā)展不是很順利,那么肯定是在前面提到的某一方面出現了問題。因此看來,這些細節(jié)都是緊密相連,緊緊扣在一起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不容忽視。每個細節(jié)都需要教師細致入微的觀察。

讓我們每個教師都把生物學家達爾文說過的那段話深深地刻在心中,提高觀察能力,充分發(fā)揮自己在游戲區(qū)活動中的作用!

中班角色游戲指導策略的研究


中班角色游戲指導策略的研究

【摘要】角色游戲是學前兒童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發(fā)開展的游戲,對促進學前兒童的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結合本園中班開展的“喜羊羊與灰太狼”的角色游戲,從中班幼兒角色游戲的基本結構:角色、物品、情節(jié)、規(guī)則四個方面進行分析,最后提出中班開展角色游戲的幾點指導策略。

【關鍵詞】中班幼兒;角色游戲結構;指導策略

角色游戲是學前兒童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實的或替代的材料,通過扮演角色,用語言、動作、表情等創(chuàng)造性地再現周圍的社會生活的游戲。角色游戲是幼兒期特有的游戲,是學前兒童自主地、創(chuàng)造性地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開展的游戲。在角色游戲中,學前兒童對現實生活的印象是角色游戲的源泉。角色游戲來源于兒童喜聞樂見的生活世界,最近流行的國產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深受中班幼兒青睞,對動畫片里面的角色、物品、情節(jié)、規(guī)則非常了解,他們開始模仿動畫片里面的角色和情節(jié),自發(fā)地在戶外進行游戲。在此契機下,我園將中班幼兒自發(fā)的“喜羊羊與灰太狼”的角色游戲搬到戶外進行開發(fā),既增加了幼兒戶外活動時間,擴展了游戲空間,更重要的是利用戶外的自然物發(fā)揮幼兒的想象力,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更系統(tǒng)地對中班幼兒的角色游戲進行深入觀察與科學指導。

一個完整的角色游戲要有人、物、情節(jié)和規(guī)則四個基本要素構成,這也是角色游戲的基本結構:角色的扮演,對物品的假想,對游戲動作和情節(jié)的假想,游戲的內在規(guī)則。本文將從這四個要素出發(fā),結合實例對中班幼兒角色游戲的發(fā)展進行觀察與指導。

一、角色游戲中的人——角色的扮演

角色游戲的核心就是角色,幼兒在角色游戲中常常扮演一個或者多個假想并且認為重要的角色。幼兒選擇角色往往依據自己的情感取向,幼兒扮演角色對發(fā)展自身的想象力和自我意識具有重要價值。

(一)自愿原則下對角色群體的模糊劃分。在“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初次角色游戲中,對于“誰來當灰太狼,誰來當喜羊羊”的問題,中班的幼兒經過討論,認為應該采取自愿的原則,這樣一來灰太狼和羊的隊伍自然分開。教師在這一階段沒有采取任何干預措施,因為中班的幼兒已經具備一定的角色意識,所以有能力處理好基本的角色分配問題。

(二)利用聲音對角色群體的精確區(qū)分。在對“喜羊羊和灰太狼”角色游戲的初次嘗試后,中班的幼兒發(fā)現,由于只是粗略地進行群體的劃分,沒有任何標記,導致幼兒分不清狼群體和羊群體的具體成員,出現了“灰太狼抓了自己的兒子小灰灰“的情況。這時,需要教師進行干預和引導,教師發(fā)現此情況后,詢問幼兒“怎么樣才能區(qū)別開狼和羊”。這時出現了狼的叫聲“嗷喔,嗷喔……”所有狼都不約而同的叫了起來。中班的幼兒得出結論,只要狼嚎叫就能將狼與羊區(qū)別出來,嚎叫的是狼,不嚎叫的是小羊。

通過用聲音來區(qū)別角色,這是中班幼兒對于角色精確區(qū)分的一次進步,但是狼群體不可能一直嚎叫,對于這個問題的解決,教師選擇了等待,以期讓幼兒學會發(fā)現問題并解決問題。

(三)采用標記對角色群體的徹底區(qū)分。隨著角色游戲的開展,幼兒發(fā)現了之前提到的問題,在實際玩的過程中幼兒不會一直嚎叫,所以通過狼的嚎叫來區(qū)分狼和羊效果不大,狼和羊還是混在了一起。通過討論協(xié)商,幼兒一致決定用貼標記的方式來區(qū)分狼和羊。狼貼藍色的桃心,羊貼黃色的桃心。標記的出現,使得狼和羊角色的區(qū)分更加簡便,在追逐游戲中角色更清晰,抓錯人、場面混亂的情況終于得到了徹底解決。

(四)協(xié)商分配角色。隨著角色游戲的開展。中班幼兒發(fā)現狼群體中,不止有灰太狼還要有灰太狼的家人紅太狼和小灰灰。于是幼兒便開始分配角色,天天小朋友確定是灰太狼的角色,孫藝靈和林巧小朋友都想當紅太狼。中班幼兒角色意識強烈,往往爭當同一角色,所以需要教師進行干預,引導幼兒學會如何處理與同伴間的矛盾。我采用以“公報與輪流相結合”的策略確定角色。林巧先主動表達了她想當紅太狼的意愿,這是一種公報策略,但是也不能忽視另一位幼兒,于是幼兒自發(fā)協(xié)商,這次林巧當紅太狼,下次孫藝靈當紅太狼,剩下的狼全部都當灰太狼和紅太狼的孩子小灰灰?!拜喠鳟敿t太狼”是中班兒童自己想出來的協(xié)商策略,這體現出公平的原則,這對于角色游戲中角色的扮演無疑是一次巨大的進步。

二、角色游戲中的物——對物品的假想

角色游戲離不開對物品和材料的假想,學會以物代物是幼兒角色游戲發(fā)展的重要特征。角色游戲材料是幼兒角色游戲的物質基礎,不僅可以大力激發(fā)幼兒進行角色游戲的動機,還可以引起幼兒對角色游戲的行動和聯(lián)想,從而實現角色游戲的目的。

(一)有效利用幼兒園材料。幼兒在第一次玩“喜羊羊與灰太狼”的游戲時,小羊們不約而同的跑進了小木房子,于是大家一致認為那是小羊的家,幼兒取名為羊村。而灰太狼則躲進較遠處的亭子,幼兒取名狼堡。羊村和狼堡的確定,體現出幼兒的智慧。幼兒覺得,根據動畫片,羊村很大并且有很多房子,而幼兒園的木房子也正好有很多個,所以選擇木房子當羊村;幼兒園的亭子只有一個,并且有一個欄桿,剛好可以抓來圈養(yǎng)羊群,所以亭子當狼堡最合適。

隨著游戲的進行,幼兒發(fā)現木房子大小規(guī)格不一樣,大的可容納8個人,小的容納5個人。出于不擁擠和快速撤退的原則,幼兒制作了數字標牌,并將貼有標志的牌子貼在門上,提醒小羊木房子的容納人數。

(二)創(chuàng)新使用新材料。幼兒不僅可以假想材料,以物代物,并且還根據劇情,有效地去創(chuàng)設材料,作為教師應該大力鼓勵幼兒,并且給幼兒提供盡可能多的材料,以供幼兒在角色游戲中去想象和創(chuàng)造。如,中班幼兒自發(fā)拿起我們“跳袋鼠”游戲中的口袋,圍在腰上,后面故意拖的長長的,當作紅太狼的裙子。幼兒自發(fā)地去發(fā)現材料并且發(fā)揮其想象力進行角色利用,創(chuàng)造出了有趣的“口袋裙子”,這是幼兒在角色游戲中又一次材料的創(chuàng)新利用。

材料作為游戲的輔助工具,給游戲增添很多活力和發(fā)展空間。在角色游戲的開始階段,教師更多的是幼兒創(chuàng)設環(huán)境所需材料的提供者。所以這啟發(fā)我們一定要給幼兒提供充足、豐富的材料,才能點燃幼兒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

三、角色游戲中的情節(jié)——對游戲動作和情節(jié)的假想

在角色游戲中,學前兒童要對游戲的情節(jié)進行假想,一般而言,兒童生活經驗的豐富與否會影響他們對游戲動作和情節(jié)的假想。

(一)最初簡單的奔跑情節(jié)——狼占上風。在幼兒初次探索“喜羊羊與灰太狼”的角色游戲時,自愿分配好狼與羊的角色后,幼兒開始游戲時便亂作了一團,整個后花園聽到的只是幼兒的尖叫聲。只見灰太狼不斷的奔跑著去抓獵物,而羊們則不約而同的朝著小木房子奔跑。不一會,操場中間只剩幾只灰太狼了,被抓的羊也被送到了亭子里面了。而羊們則在小木房子里面喊到:“狼來了,狼來了?!闭麄€過程,情節(jié)簡單,羊群處于弱勢,狼群的抓捕動作也是單一重復的。

(二)加入新角色逆轉情節(jié)——羊占上風。狼隨時都在羊村外晃悠,小羊都沒有機會出去玩。一旦出去小羊就會被抓走。這樣一來,角色游戲的情節(jié)便陷入僵局,需要教師與幼兒共同打破。經過討論幼兒覺得要“包包大人”出來幫忙,由于小羊們在游戲中顯得很弱小,只能尋找?guī)椭笕耸恰断惭蜓蚺c灰太狼》動畫片里面的一個角色,相當于現實世界里面的警察,是正義的化身。最終經過推選由個子高、力氣大的吳桐宇當包包大人。

包包大人的角色由男生輪流擔任。但這引起了我的思考,幼兒在游戲中有性別差異,對于4—5歲的幼兒而言,他們能比較準確理解性別的概念,開始將性別與人格特點聯(lián)系起來。女孩喜歡安靜弱小的角色,男孩喜歡刺激硬朗的角色。所以在游戲中,我班幼兒普遍認為包包大人需要力量強大的男幼兒來扮演。我們應該尊重幼兒對性別認識的差異性,他們有自主選擇的權利,同時也要支持個別女孩子想扮演包包大人的想法。包包大人加入游戲后,氣勢洶洶地把灰太狼嚇回了狼堡,小羊們受到了保護,都出來玩耍?;姨窃诶潜た匆娦⊙蚺艹隽四痉孔悠髨D出來抓小羊,跑出來幾步卻被守在路上的包包大人嚇了回去。小羊們肆無忌憚的在羊村外玩耍,灰太狼則躲在了狼堡不敢出來,偶爾一只偷偷溜出來的灰太狼在羊群里面顯得那么微不足道,當它想去抓羊時,受到了羊群的攻擊,反而被小羊們抓回了羊村。見狀,在狼堡的灰太狼們更不敢出來了。

抓捕游戲的樂趣在于,你追我趕肆意奔跑,釋放天性,斗智斗勇。包包大人的出現導致羊群占據上風,沒有狼抓的日子對于小羊們來說也是無聊的,甚至熊富康小朋友在木房子里面,探出腦袋朝狼堡喊道: “我是羊,誰來抓我啊?”

(三)改變策略豐富情節(jié)——羊狼共舞。一是誘敵之計——你逗我跑。幾次游戲下來,狼群占據弱勢,羊群也是無所事事,游戲再次陷入僵局。這時需要改變策略,狼群中派出當幾只狼在狼堡外吸引包包大人的注意力,另外的狼則從旁邊的“小道”溜了出來,這時包包大人無暇顧及一群狼。于是,走出狼堡的狼又開始新的抓捕活動,羊與狼的抓捕大戰(zhàn)再次活躍起來,未能及時逃離的小羊就被狼抓住,羊群、包包大人與狼群斗智斗勇,使得角色游戲的時間不知不覺地延長,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二是誘敵之計——我也是羊。狼群的小朋友撕下了狼的標記,悄悄的混在了羊群里面。如,小狼馮詩語找到了小羊李云浩做朋友,并成功誘拐李云浩走入狼堡大門,成功和同伴一起將李云浩關進了狼堡。

幼兒在這一階段,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想象力,甚至加入了動畫片中原來沒有的情節(jié),這是值得我們肯定和大力鼓勵的。

四、角色游戲中的規(guī)則——游戲的內在規(guī)則

角色游戲盡管材料、情節(jié)是虛構的,但也不應該違背生活中的邏輯原則,角色關系中的內在的規(guī)則是確保有效開展角色游戲的關鍵。規(guī)則與游戲的關系就像船與水的關系,“水可載舟也能覆舟”。游戲規(guī)則的功能在于固定游戲內容、規(guī)范游戲行為、規(guī)定游戲方向,從而保證游戲的組織性和穩(wěn)定性。固定的規(guī)則才保證角色游戲順利地進行。

在一開始的游戲中,灰太狼占據優(yōu)勢,張牙舞爪地在羊村抓羊,小羊則不斷掙扎著想要逃跑,于是就出現了幼兒拖拉哭鬧的場景。這時就需要教師適時的指導,與幼兒共同建立規(guī)則,“羊如果被抓,在一只羊和一只狼的時候,羊可以想辦法逃走,如果有兩只狼或者更多的狼抓住了羊,羊就只能跟狼回狼堡;當狼跑到羊村去抓羊時,羊群的數量超過狼群,羊可以反過來抓狼”。這樣一來,使得羊與狼勢均力敵,沒有一方占據絕對優(yōu)勢,這促使游戲能夠持久和生動地開展下去。所以說,完善的規(guī)則是促使角色游戲有效開展的保證。

總之,角色游戲對幼兒發(fā)展具有特殊的意義,角色游戲是幼兒自發(fā)的活動,通過兒童心理特點的“中介”或“折射”作用,促進幼兒的發(fā)展,是建立于兒童的內心體驗。通過本園開展此次角色游戲,更加豐富了兒童的生活經驗,加深幼兒對角色的理解,提高了角色扮演水平,促進了兒童間的合作和交往能力。在此次角色游戲中,也啟發(fā)我們教師要用幼兒的眼光來發(fā)現幼兒的真善美,為幼兒開展充滿童心、童趣的游戲提供豐富的生活經驗、游戲材料、適合的場地以及充足的時間。在游戲開展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兒童的興趣和意愿,引導幼兒角色意識的發(fā)展,自覺分配角色的能力,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進行個別的指導。教師要開展行之有效的角色游戲,在角色游戲中,促進我們的幼兒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進一步發(fā)展。

淺談表演游戲的指導


表演游戲是一種深受幼兒喜愛的活動方式。通過深入研究并挖掘了表演游戲的教育價值,使其由過去的單純以發(fā)展幼兒語言為目的的活動,轉變?yōu)榘喾N教育因素在內的系列活動。幼兒也由在教師導演下被動模仿,轉變?yōu)樵诮處煄椭c支持下的自主活動。在這樣的表演游戲中,教師的指導策略對幼兒主體性的發(fā)揮起著重要作用。

一、善于發(fā)現和掌握幼兒的興趣點,了解幼兒的需要和經驗

興趣和需要是幼兒參與表演游戲的出發(fā)點,而幼兒的已有經驗不但是表演游戲順利進行的保證,而且決定著表演游戲的發(fā)展方向。然而,幼兒的興趣和需要是多方面的,他們的經驗也存在著個體差異。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幼兒的游戲,傾聽他們之間的對話發(fā)現其關注點。冬天,幼兒之間有關“小動物都到哪里去了?”的議論引起了我的注意,在我的引導和支持下,一個以幼兒自編小動物過冬的故事為內容的系列表演活動——《挖洞的故事》開展起來。我還組織一些能引起幼兒共同興趣的參觀或觀察活動,引發(fā)出表演活動,如《小蝌蚪找媽媽》系列表演活動,就是從春天觀察小蝌蚪后開展起來的。

二、充分發(fā)揮討論在表演游戲中的作用

通過和幼兒討論,我了解幼兒的計劃、愿望和經驗,以便在游戲中給予幼兒最大的支持。當《挖洞的故事》編好后,我們一起討論:利用這個故事,我們可以做什么?幼兒提出做壁板、做頭飾、做道具進行表演等主張。

討論還可以起到承上啟下,把活動引向深入的作用。幼兒嘗試用單一材料制作道具表演《挖洞的故事》后,下一步是擴展有關小動物過冬的知識經驗,還是繼續(xù)表演故事呢?我決定聽孩子的。討論結果,他們提出要用更多的材料制作道具,活動便向探索用不同材料制作道具的方向發(fā)展下去。

討論上一次活動中存在的問題,還可以作為下一次活動的出發(fā)點。在第一次《小蝌蚪找媽媽》的表演活動中,幼兒搞不清青蛙產卵后是否還要孵卵,這個問題就成為第二次活動的主要議題。通過討論,幼兒得出青蛙只是產卵并不孵卵的結論,還想出在紙條上點黑點拴在腰上表演青蛙產卵過程的方法。

另外,我用錄音、錄像、筆錄等方法記錄幼兒的討論情況,隨后,再共同分享記錄結果。如把幼兒編的《挖洞的故事》記錄下來再讀給幼兒聽,這樣可以幫助幼兒理解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之間的關系。而記錄幼兒下次活動所需材料、分工、方法等建議,則使幼兒理解大家的主意可以匯成一個完整的計劃。

三、把握有效的指導時機

當準備對幼兒的反應做出反饋時,必須明白這不是讓幼兒簡單地掌握某些事實或某種知識,而是支持和幫助幼兒繼續(xù)主動去探索和表達。皮亞杰說過:“每當過早教一個幼兒那種他能自己發(fā)現的東西時,就抑制了發(fā)現它的機會,也就抑制了對它的完全理解?!币虼耍處煹闹笇б盐諘r機,不要因幼兒的一時失敗而急于求成。在表演《挖洞的故事》過程中,幼兒第一次用多種材料制作道具,原定用來做洞的紙箱,在加工時被幼兒割成一塊塊碎紙板,沒有一個孩子達到預期的目的,活動在看似不成功的情況下結束了。但是,下一次活動中,幼兒仍提出要用紙箱做洞,只是紙箱不能亂割,否則就站不住,沒法用了。這說明幼兒從自己親身嘗試中發(fā)現的問題,獲得的經驗,比教師的說教印象更為深刻。因此,我們必須認識到,幼兒的發(fā)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一個經驗積累的過程,而有效的指導時機應存在于整個發(fā)展的過程中。它可以是幼兒遇到挫折或困難時,也可以是獲得成功體驗后表達或與大家分享感受時。

四、采取適宜的指導措施

教師的指導不應是借助規(guī)則對幼兒進行控制,而就百通過對幼兒活動的關心、支持、幫助來實現。通過實踐,我們認為以下指導策略效果良好。

⒈啟發(fā)性的提問和商談式的建議

當幼兒的活動需要我們做出反饋時,提問是了解情況,引導幼兒進一步思考的有效方法。但是,提問應具有啟發(fā)性,以激發(fā)幼兒的進一步探索。如“你們的洞做得真好,可小動物住在哪里呢?”這樣的提問引發(fā)出幼兒建造小動物的家的行為。而“××覺得一個人做不完那么大的洞,怎么辦?”則使幼兒產生了合作的要求,他們把各自的作品連在一起成為一個完整的道具。

⒉讓幼兒在做中發(fā)現問題。

幼兒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引導他們在做中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更利于促進發(fā)展。在制作《挖洞的故事》的道具時,楊楊用細紙條做洞,我沒有急于評價她的作品,而是引導她假裝小鼴鼠在上面爬一爬感覺一下,結果她自己發(fā)現了洞太窄的問題,改用寬紙重新做。假如她不是親自體驗,就無法直接認識這種空間關系,也不會主動去修改作品。

⒊利用同伴之間的影響

教師并不是活動中惟一的指導者,幼兒之間的合作、交流也是十分重要的教育資源。也是在制作《挖洞的故事》的道具時,依依做了一個很小的洞。于是,我請來全體小朋友一起站在她的洞上,孩子們紛紛提出“洞太小”,“太擠了”。依依接受了大家的意見,又投入到擴建洞的工作中??梢?,此時同伴的作用要勝于老師的說教。教師在利用這種教育資源時不要怕亂,不要怕幼兒之間會產生沖突,要認識到,正是幼兒之間這種溝通、交流、沖突給幼兒提供了互相促進的機會。

綜上所述,是開展科研課題以來的一些心得,希望通過教師的正確的指導策略,更好地開展幼兒園的表演游戲活動。

開展托班區(qū)域游戲的指導策略


區(qū)域游戲是通過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投放各種材料,創(chuàng)設活動環(huán)境,讓幼兒在寬松和諧的環(huán)境中,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地選擇學習內容和活動伙伴,主動地進行探索與交往的活動。當前,幼兒園在開展托班區(qū)域游戲中存在一些問題,如,托班幼兒的游戲常規(guī)不穩(wěn)定;不能很好地與游戲材料互動;頻繁地更換玩具:同伴間經常爭搶玩具,等等。針對這些問題,本學期在開展托班區(qū)域游戲中,筆者通過嘗試,摸索出了一些比較有效的指導策略。

一、通過做客的形式,激發(fā)游戲興趣

托班幼兒的思維具有泛靈性,他們特別喜歡有趣的動物或人物形象。我們將各個區(qū)域比做小動物的家:益智區(qū)是小貓的家;建構區(qū)是小兔的家;美工區(qū)是嘟嘟熊的家,還有小娃娃的家。我們創(chuàng)設了“到小動物家做客”的游戲情境,并在游戲中以小動物的口吻建立初步的游戲規(guī)則:正確取放玩具,隨時收放不玩的玩具;不在小動物的家里大聲吵嚷;輕輕拿放他們的玩具;不和同伴爭搶玩具等。教師發(fā)現問題時,可及時以小動物的口吻進行提示;游戲結束后,以小動物的口吻表揚幼兒,并提出下次游戲需注意的問題。托班幼兒對到小動物家做客的形式很感興趣,能較積極地與小動物、小娃娃互動,很容易接受情境性的語言指導。

二、利用童趣的材料,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

材料是幼兒開展區(qū)域游戲的物質基礎,是幼兒建構知識的依托。幼兒在主動操作材料的過程中獲取信息、積累經驗和發(fā)展能力。

托班幼兒的思維具有強烈的擬人化特點。我們有意識地將區(qū)域中的游戲材料物化成富有童趣的形象.并以此來創(chuàng)設一些有趣的游戲情境。如:我們把穿珠子比作是穿項鏈,并創(chuàng)設了“送項鏈”的游戲情境。我們?yōu)橛變簻蕚淞颂炀€寶寶、小熊維尼等毛絨玩具,幼兒穿好的項鏈可以自己戴上,也可以送給這些毛絨玩具,還可以送給同伴或娃娃家的娃娃等。結合圖形鑲嵌玩具,我們創(chuàng)設了“圖形寶寶回家”的游戲情境。結合玩具大象和球,我們創(chuàng)設了“大象吐球”的游戲情境。結合玩具小熊鑲嵌板玩具,我們創(chuàng)設了“熊寶寶一家”的游戲情境。

除了結合這些成品玩具創(chuàng)設一些游戲情境外,我們還有目的地自制了一些玩具。如:結合插魚鱗玩具我們創(chuàng)設了“我為魚寶寶插魚鱗”的游戲情境。結合找影子玩具,我們創(chuàng)設了小動物做游戲的游戲情境:天黑了小動物們都在各自的影子上睡覺,天亮了,小動物們一個一個地出去玩。通過這些有趣的游戲情境,幼兒在游戲中能較積極地與這些玩具材料互動,在與材料互動的過程中,充分運用自身的各種感官看一看、做一做、試一試、比一比、想一想等,使幼兒在活動中有所發(fā)現、有所進步、有所提高。

三、豐富幼兒的經驗,擴展游戲內容

幼兒的游戲內容在很大程度上是他們生活經驗的再現,托班幼兒生活經驗較少,游戲內容比較簡單,要擴展幼兒的游戲內容,就要豐富幼兒的相應經驗。

(一)投放生活中的真實物品

生活中的真實物品,貼近幼兒的生活,能調動幼兒的原有經驗,并產生新的游戲行為。因此,在游戲中我們除了提供一些仿真玩具以外,還投放了實際生活中使用的一些真實用具,如:媽媽的皮包和幼兒的手套、圍巾、帽子、毛巾、小臉盆、小雨傘、小扇子、小簸箕和小笤帚、洗發(fā)液、小奶瓶等。在游戲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幼兒喜歡背著媽媽的包,打著小雨傘,抱著娃娃外出游戲。小雨拿著小簸箕和小笤帚一邊掃地一邊自言自語:“地上真臟,快掃掃吧?!憋w飛拿著小扇子一邊扇一邊說:“天氣真熱呀!”幼兒在對真實物品的操作擺弄中積累了豐富的表象,獲得了感知覺發(fā)展,有效地擴展了游戲內容。

(二)關注托班幼兒的自發(fā)游戲

我們經常發(fā)現,托班幼兒也會自發(fā)玩一些簡單游戲,如:吃蛋糕、開汽車等。其實這些正是幼兒生活經驗的再現,但這種經驗還很零散,有時候不能幫助幼兒與游戲材料互動。因此,在發(fā)現了托班幼兒這些自發(fā)的游戲后,我就以玩伴的身份參與到活動中,“呦,誰過生日呀,咱們一起做個蛋糕給他吃吧,再給他唱個生日歌,咱們再插一個照相機拍張照片吧?!庇變河械淖龅案猓械牟逭障鄼C,一會兒大家一起吃蛋糕,唱生日歌,拍照片,輪流過起了生日。在托班幼兒自發(fā)的游戲中,教師通過觀察、參與、引導,豐富了他們的游戲經驗,擴展了他們的游戲內容。

教師在托班幼兒區(qū)域游戲中的態(tài)度、語言,都會對托班幼兒產生影響。因此,教師要以欣賞的態(tài)度,運用生動形象的、富有趣味的語言,鼓勵托班幼兒玩游戲。對于托班區(qū)域游戲的開展,我們還將繼續(xù)摸索和嘗試,以更好地適應幼兒的發(fā)展!

表演游戲的指導策略


導讀:表演游戲是幼兒根據文藝作品中的情節(jié)、內容和角色,通過語言、表情和動作進行表現的一種游戲,是幼兒喜愛的游戲之一。幼兒的表演游戲融想象、創(chuàng)造于一體,對幼兒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表演游戲還能鍛煉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促進幼兒集體觀念的發(fā)展和幼兒良好個性品質的形成。為了使幼兒能更好地進行表演游戲并能在游戲中得到發(fā)展,教師應對表演游戲進行正確的指導。

在幼兒園游戲課程中,我們采取“玩中學,學中玩”的教養(yǎng)模式,既體現了兒童游戲的自由意識,又體現了兒童活動的規(guī)則意識。這種將學前兒童學習與生活融于一體的游戲形式,不但深受孩子們的喜愛,而且對于培養(yǎng)幼兒的主動性、獨立性、創(chuàng)造性,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fā)展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表演游戲是幼兒根據文藝作品中的情節(jié)、內容和角色,通過語言、表情和動作進行表現的一種游戲,是幼兒喜愛的游戲之一。幼兒的表演游戲融想象、創(chuàng)造于一體,對幼兒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表演游戲還能鍛煉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促進幼兒集體觀念的發(fā)展和幼兒良好個性品質的形成。為了使幼兒能更好地進行表演游戲并能在游戲中得到發(fā)展,教師應對表演游戲進行正確的指導。

一、內容的選擇

選擇內容是表演游戲中的一個必要環(huán)節(jié),教材內容是否適合幼兒的年齡、心理特點、直接影響幼兒參與游戲的積極性。凡是幼兒熟悉并喜歡的故事、童話、詩歌等兒童文學作品及幼兒周圍生活中有趣味,有意義的人和事都是幼兒表演的基本素材。幼兒在初次接觸表演游戲時,應選擇角色個性鮮明、情節(jié)簡單,擁有趣味、動作性強,對話多次重復、語言瑯瑯上口等方面的兒童文學作品。所以,我在組織幼兒進行表演游戲前,經過仔細揣摩和反復篩選,選擇了故事《三只蝴蝶》、《小羊和狼》這兩篇作品,如《三只蝴蝶》中,有孩子們常見的、較為熟悉的蝴蝶,故事中"蝴蝶飛呀"動作性強,適合幼兒愛動的特點,又易于表演,故深受幼兒喜愛,通過游戲,能使幼兒獲得同伴間相互關心、相互愛護的體驗?!缎⊙蚝屠恰酚杏變菏煜げ⑹谷藗冊鲪旱模⒋蠡依牵?,還有孩子們喜愛的"小狗"、"小羊"、"小馬"、"大象"等動物,情節(jié)簡單,角色對話多次重復,如"小羊,小羊,你為什么哭呀?""不要怕,晚上我來幫助你",特別適合幼兒的語言特點。如"我用嘴咬它","我用爪子抓它","我用腿踢它","我用鼻子把它卷起來"等,動作性極強在表演游戲過程中,孩子們不論是自己表演還是觀看他人表演,都會使幼兒氣氛活躍,情緒高漲,通過游戲,體現了孩子們合作表演的樂趣,并使幼兒懂得團結起來力量大的道理。待幼兒對作品表演游戲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后,就要為幼兒選擇情節(jié)復雜、篇幅稍長的作品,但必須考慮內容的趣味性、動作性和思想性等幾個方面,如故事《金雞冠的公雞》,《小蝌蚪找媽媽》,《狐貍和烏龜》等作品,都較適合幼兒表演,并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因此,在表演游戲內容的選擇方面(以故事為例),只要注意以上幾個方面,在活動中定會激發(fā)幼兒積極參與,并能在游戲中獲得最大的快樂和滿足。

二、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道具的制作及使用

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是表演游戲開展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在創(chuàng)設環(huán)境時,教師應啟發(fā)幼兒根據表演的主題和情節(jié),認真思考,共同創(chuàng)設有關的環(huán)境,為幼兒提供多種輔助材料和孩子們一起商議并制作道具。如:幼兒在熟悉故事內容《三只蝴蝶》后,我們和孩子們共同商議,用彩色紙、皮筋等材料制作了紅、黃、白顏色不同的許多花朵,孩子們用多種方法,通過折(蝴蝶)、剪(小草)、涂(花朵、太陽、烏云)、畫(小鳥)等方法創(chuàng)設了適合故事內容的良好環(huán)境。在故事《小羊和狼》中,根據表演內容和情節(jié),我們利用舊掛歷紙、鮮艷的彩色塑料袋,根據動物的特征制成了服裝,用舊絲巾剪成了動物的羽毛,還用廢舊的長筒襪填充絲棉做成小動物的尾巴、鼻子(大象)等,孩子們還用泡沫板拼出小河(有的幼兒畫出小河,還有的幼兒用彩色紙剪成條,貼在地上充當小河),用積木搭成房子、大樹等。在表演活動中,孩子們還可用輔助材料充當教具,如:用飲料瓶當"話筒",用塑料塊當"灶臺",用紙殼當房子的"門"等。在制作道具的過程中,要根據情節(jié)發(fā)展的需求,道具不必過于精致、鮮明,以免影響游戲的開展,并可以物代物,稍有象征性即可,隨著游戲進展的情況,隨時教會幼兒一些制作道具的方法,如教幼兒利用廢舊報紙、掛歷紙、塑料紙(袋)折疊后,剪出并制作簡易服裝、手指玩偶、頭飾、帽子、拖鞋等,以便幼兒參與不同內容的表演,如:時裝表演、桌面游戲、戲劇、小品等,有的幼兒還不斷地將家中不用的頭巾、帽子、眼鏡、小拎包、玩具手槍及各種小制作整齊地擺放在活動區(qū),使活動區(qū)的材料更加豐富多彩,為表演游戲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通過一系列動手、動腦及表演活動,更加激發(fā)了幼兒參與表演游戲的興趣。

三、游戲過程的組織與指導

選擇了一個適合幼兒的文學作品,就要制作一個詳細的實施計劃,幫助幼兒熟悉、理解作品,并根據幼兒對作品內容的理解和游戲情況及時調整、修改計劃,以便于游戲的順利開展,不同的作品組織形式也有所不同。如:在故事《三只蝴蝶》中,扮紅、黃、白顏色不同的花朵及蝴蝶的角色不受限制,幼兒在熟悉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共同創(chuàng)設良好的環(huán)境及充足的道具,孩子們可集體參與,并根據自己的意愿變換角色,重點指導幼兒在活動中角色的對話、動作及表情,鼓勵孩子積極參與、探索自己適合的角色,教師在游戲結束及時進行評價,切忌在活動中評價幼兒。在故事《小羊和狼》中,由于角色個數所限,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后,開始時以觀賞性表演為主,然后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表演,這種活動便于教師指導,有利于提高幼兒的游戲水平。為了更好、更有趣地開展游戲,我們經常和孩子們討論某個動物表情、形態(tài)、語調(叫聲)、眼神,在這個游戲中怎樣去表現更逼真等。對于篇幅長、情節(jié)復雜、詞匯多、易混淆的語句,就應采用分段講述的方法,以便幼兒更好、更快地理解故事,為作品表演打下基礎。如:在故事《金雞冠的公雞》中,"走過黑幽幽的森林,跨過急騰騰的河流,翻過高聳聳的山頭"容易混淆貓和畫眉鳥第一次砍柴是"叮囑公雞",第二次砍柴"嚴厲地叮囑公雞",第三次砍柴"非常嚴厲地叮囑公雞"等,在組織幼兒復述時,采用分段講述,每講述一段,給幼兒提出問題,留下懸念,這樣幼兒對故事內容、情節(jié)、印象較為深刻,便于幼兒復述,故事講完后,把教學圖片展現在幼兒面前后,他們就會根據圖片內容完整地復述了,效果很好。因幼兒對表演游戲已掌握了一定的表演技能,游戲中選擇了自己喜歡的頭飾、教具,并按自己的意愿選擇角色進行表演,大大提高了孩子參與游戲的積極性,為了提高孩子們的興趣,滿足幼兒表演的愿望,老師還經常為孩子們提供內容不同的音樂磁帶,孩子們自編自演了許多作品,如:《狐貍和烏龜》、《金色的房子》、《生日舞會》等節(jié)目,根據幼兒游戲和創(chuàng)編情況,教師在游戲后應進行及時評價,肯定孩子們的優(yōu)點,對他們在游戲中的創(chuàng)新意識給予肯定,并組織相互評價,然后教師進行小結,為不同發(fā)展水平的幼兒提出不同的要求,對不足之處提出建議和幼兒共同商議,使孩子們在下次表演中形象更逼真、更具有創(chuàng)造性。

四、創(chuàng)作表演的肯定

作品表演游戲也離不開創(chuàng)造,同樣一個作品,一個角色,幾個孩子,每次游戲的表演都有不同的效果,這時,教師應及時肯定幼兒的創(chuàng)作,讓幼兒順利由作品表演向創(chuàng)作表演過度。如:在故事《小羊和狼》中,游戲開始是旁白:"一只小羊在河邊喝水,一只狼走過來……"一個扮小羊的幼兒在喝水,一個扮大灰狼的幼兒模仿大灰狼走過來,孩子們在以后游戲中是這樣表演的:"這里有條小河,河水清清的,我就在這里喝點水吧?。⑦呎f邊喝起水來,在故事最后一句(旁白),"大灰狼掉到河里淹死了。"幼兒改編成:小動物看見狼掉到河里后,大家拍著手說:"噢……大灰狼淹死了,小羊又可以到河邊喝水了"。充分表現了"大灰狼"被淹死后,孩子們的快樂心情。

由于孩子們對表演游戲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孩子們按自己意愿創(chuàng)編了戲劇《龜兔賽跑》、《快樂的圣誕節(jié)》。啞劇《小土坑》、《誰對誰錯》。舞臺劇《好朋友》等……節(jié)目。充分展現了孩子們的表演才能,滿足了孩子們的表演愿望并愉悅了他人,豐富了幼兒的生活經驗,為不同發(fā)展水平的幼兒提供了合作、交流的機會。隨著孩子們知識的豐富、實際經驗的積累,孩子們會把熟悉的故事、詩歌、文藝作品和周圍生活中有趣的人和事,生動、活潑地表現出來,我們相信,在今后的表演游戲中,在教師恰如其分的指導下,孩子們定會創(chuàng)編出更多、更精彩的節(jié)目!

數學區(qū)角活動中教師的指導策略


數學區(qū)角活動具有教學屬性,但相較集體教學活動而言,它獨立、分散,更加自由、自主,這就要求教師在指導時既要尊重幼兒,又不能放任自流。數學區(qū)角活動通常會將數學目標物化于有層次、多樣化的材料之中,將數學核心經驗滲透于操作活動之中。在數學區(qū)角活動中,幼兒可根據自己的能力水平自主選擇、個別操作;教師則要注重觀察,在了解幼兒的數學經驗、操作水平和其他情況的基礎上,以間接指導為主,以促進幼兒的自主發(fā)展。

“串項鏈”是常見的一個數學區(qū)角活動,通常,教師會有意識地提供形狀各異、大小不同、顏色豐富的木珠,引導幼兒用繩子將木珠串成“項鏈”,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幼兒學習歸類,發(fā)展初步的概括能力,體驗集合概念,形成“類”意識,并初步感知模式及其空間排列關系?,F以小班數學區(qū)角活動“串項鏈”為例,闡述數學區(qū)角中教師指導的重點,以便更有效地推進幼兒的數學學習。

1.觀察陪伴,支持幼兒自由探索

區(qū)角活動因為由幼兒自由選擇、自主操作,因此給幼兒提供了充分的探索空間。為此,教師不能急于要求幼兒統(tǒng)一達到某一活動目標,或過多過早地干預、參與幼兒的活動,但也不能袖手旁觀,任憑幼兒隨意活動。教師要陪伴在旁,注意觀察。教師的陪伴能給幼兒創(chuàng)造一個有安全感的環(huán)境,提供強有力的心理支持。教師陪伴時要仔細觀察幼兒的活動表現,判斷幼兒的發(fā)展現狀與數學認知水平,以及時調整策略,給予幼兒更適宜、個性化的指導。

在“串項鏈”活動中,小班幼兒尤其希望有教師的陪伴。一是因為小班初期幼兒發(fā)展水平有限,尚未形成“類”概念,不知道如何進行歸類,需要教師提供具體的實物作為歸類標記,給予幼兒提示,從而幫助幼兒逐步建立起“相同特征”的意識,進而形成初步的“類”意識。二是因為有教師陪伴,小班幼兒會玩得相對持久些,并樂意將串好的項鏈向教師展示,體驗成功與分享的喜悅。三是因為小班幼兒串項鏈的興趣濃厚,但目的性、計劃性不強,他們往往只滿足于“串”的動作,偶爾會根據喜好選擇某種顏色或形狀的木珠,但過程中可能會隨時更換、不斷改變。

2.材料暗示,鼓勵幼兒自主操作

材料是數學區(qū)角活動不可缺少的重要資源,教師可將某種標記或操作要求融合或嵌入到區(qū)角材料中,使材料具有暗示作用,隱含教育價值,如,能提示游戲的玩法、操作規(guī)則和要求,借此既增強幼兒自主探究學習的動機,也增強幼兒因充分挖掘材料的價值而產生的成就感。教師要了解幼兒的困難,分析幼兒的已有經驗,提供材料時要注意難度差別,小步遞進,留給幼兒足夠的自主探索空間。教師可將“教”隱于材料,期待能轉化為幼兒自主的“學”,以促使幼兒在操作過程中主動尋找方法、運用策略,在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積累經驗,增強邏輯思維能力。

在串項鏈時,教師不能強求幼兒按照統(tǒng)一的要求去操作,也不宜苛求幼兒必須串出不同的項鏈,而應給予一定的暗示,適當提供范例,重在鼓勵幼兒自由選擇適當的材料進行操作,不斷嘗試多種串珠方法。比如,教師可在每根繩子的尾端串上不同顏色或不同形狀的木珠作為標記,暗示幼兒可按照這個顏色或形狀歸類串珠。又如,考慮到材料所具有的層次性,教師可提供繩子,鼓勵幼兒自定標準歸類串珠。漸漸地,幼兒能根據木珠顏色或形狀標記將同色的木珠不分大小、形狀串在一起,或將同種形狀但大小不同、顏色各異的木珠串在一起。有的幼兒也許能排除干擾,根據顏色或形狀標記進行同色同形的歸類,但個別幼兒也許仍然只能隨意地將大小、顏色、形狀不同的珠子串在一起。教師此時可挑出串有顏色或形狀標記的繩子暗示幼兒;如果幼兒的操作還是比較隨意,教師可進一步提供半范例底板供其參照;如果幼兒借助半范例底板操作仍有困難,教師則可提供全范例底板,供其模仿學習。

在“串項鏈”活動中,為了鼓勵幼兒積極運用模式規(guī)律串珠,教師特意在繩子尾端系上兩種顏色或兩種形狀的木珠作為標記,以引導幼兒嘗試間隔串珠,同時教師還準備了串好的項鏈半范例和全范例供幼兒參考。一般而言,幼兒對顏色比較敏感,他們最先掌握的往往是“按顏色歸類”,接著能夠“按形狀歸類”,但通常還不能完全排除大小的干擾。實踐表明,幼兒一般會從按照兩種顏色間隔串珠逐漸過渡到按照兩種形狀間隔串珠,直至按照同等顏色和同等形狀間隔串珠。

3.問題啟發(fā),促進幼兒有效反思

問題啟發(fā)是教師常用的指導策略,也是教師與幼兒互動的常用方式。教師僅僅依靠幼兒的操作結果,并不能充分了解幼兒的發(fā)展狀況,而幼兒的操作行為也不能完全體現他們的數學思維發(fā)展水平。因此,教師要有目的、有重點地通過向幼兒提簡要明確的問題適當介入,以促進幼兒反思,這樣既能幫助幼兒在操作中理解數學內容,也能幫助教師進一步了解幼兒的想法。

雖然不同幼兒可能會產生相同的操作結果,但其中反映出來的思維發(fā)展水平可能是不同的。比如,兩位幼兒都串好了項鏈,教師詢問道:“你是怎么串的?”甲幼兒說“把一樣顏色的串在一起”,乙幼兒則說“一個接著一個串”。這里表明的是,甲幼兒已意識到了操作的核心經驗,所以表述出了“按顏色歸類”的操作要求;乙幼兒則只是從動作層面來表述的,并沒有意識到活動中蘊含“類”的核心經驗。為此,教師繼續(xù)問他倆:“你倆串的項鏈一樣嗎?”以引導幼兒發(fā)現這其中的“顏色不同、形狀不同、長短不同”,進而形成“類”的意識。提問引導有促使幼兒反思操作、相互學習,并有意識地按某種特征歸類串珠的作用,也有利于教師分析幼兒是否真正理解了相應的數學概念。

4.語言強化,鞏固幼兒的自我經驗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也是師幼互動的重要媒介。在數學區(qū)角活動中,教師要注意給予幼兒語言表達的機會,以提升他們的相關經驗。例如,讓幼兒表述活動過程,以更好地幫助幼兒整理思路,增強幼兒對相關數學概念的認知。教師也可通過幼兒的語言表述來了解幼兒操作中的思路及其思維發(fā)展水平,以便提供進一步的指導。

比如,串項鏈前,教師可讓幼兒先想一想、說一說“準備串一串什么樣的項鏈”,以促使幼兒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操作。串項鏈時,可讓幼兒邊操作邊說說串珠的方法“一個紅接一個紅……”或“一個紅、一個綠……”,在誦念中強化類別意識,表達出木珠串的類別特征或排列規(guī)律?!绊楁湣蓖瓿蓵r,可請幼兒介紹并指讀“紅藍、紅藍……”“方圓、方圓……”,讓幼兒在反復誦念中自我檢查,養(yǎng)成操作后用語言表述的良好習慣,進而鞏固對模式規(guī)律的認識。

在數學區(qū)角活動中,以上四種策略是相互聯(lián)系的,它們各自發(fā)揮不同的作用,又共同實現指導、推進幼兒數學學習的目的。在活動中,教師既是幼兒興趣的激發(fā)者、幼兒關系的協(xié)調者、幼兒喜悅的分享者,又是幼兒活動的支持者,也是幼兒發(fā)展的引領者。只有因人而異、因時而變、因材施教,才能真正發(fā)揮教師的指導作用。

喜歡《淺談科學游戲區(qū)角的指導策略》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希望帶您更加了解幼兒園游戲,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 淺談教師對幼兒游戲的指導策略 整理了關于幼兒游戲專題論文《淺談教師對幼兒游戲的指導策略》,希望對幼兒學習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游戲是幼兒的自主活動,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一個幼兒向另一個幼兒建議:“我們來玩游戲,好嗎?”...
    2019-12-19 閱讀全文
  • 角色游戲中教師的指導策略 區(qū)角活動是介于學習活動和自由活動之間的一種開放式活動。在區(qū)角活動中,教師既要為幼兒提供提升經驗的游戲內容,又不能破壞區(qū)角活動本身以幼兒為主體、自由、自主的特點,因此,教師恰當的指導顯得尤為重要。角色...
    2019-12-16 閱讀全文
  • 淺談幼兒角色游戲的間接指導 游戲是幼兒最樂于參與的活動,也是幼兒期普遍出現的活動。在游戲活動中可以培養(yǎng)幼兒交往的興趣與能力。游戲中,幼兒以愉快的心情,興趣盎然的再現著現實生活,對老師的啟發(fā)、誘導很容易接受。角色游戲是幼兒喜歡的活...
    2019-12-19 閱讀全文
  • 淺談活動區(qū)游戲的觀察與指導 整理了關于幼兒游戲專題論文《淺談活動區(qū)游戲的觀察與指導》,希望對幼兒學習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玩”是每個孩子都感興趣的,愛玩是他們的天性。我們要根據孩子們的興趣,讓他們在玩中獲得發(fā)展。  孩子們的活...
    2019-12-19 閱讀全文
  • 中班角色游戲指導策略的研究 中班角色游戲指導策略的研究 【摘要】角色游戲是學前兒童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發(fā)開展的游戲,對促進學前兒童的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結合本園中班開展的“喜羊羊與灰太狼”的角色游戲,從中班幼兒角色游戲的基本結構:...
    2019-12-19 閱讀全文

整理了關于幼兒游戲專題論文《淺談教師對幼兒游戲的指導策略》,希望對幼兒學習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游戲是幼兒的自主活動,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一個幼兒向另一個幼兒建議:“我們來玩游戲,好嗎?”...

2019-12-19 閱讀全文

區(qū)角活動是介于學習活動和自由活動之間的一種開放式活動。在區(qū)角活動中,教師既要為幼兒提供提升經驗的游戲內容,又不能破壞區(qū)角活動本身以幼兒為主體、自由、自主的特點,因此,教師恰當的指導顯得尤為重要。角色...

2019-12-16 閱讀全文

游戲是幼兒最樂于參與的活動,也是幼兒期普遍出現的活動。在游戲活動中可以培養(yǎng)幼兒交往的興趣與能力。游戲中,幼兒以愉快的心情,興趣盎然的再現著現實生活,對老師的啟發(fā)、誘導很容易接受。角色游戲是幼兒喜歡的活...

2019-12-19 閱讀全文

整理了關于幼兒游戲專題論文《淺談活動區(qū)游戲的觀察與指導》,希望對幼兒學習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玩”是每個孩子都感興趣的,愛玩是他們的天性。我們要根據孩子們的興趣,讓他們在玩中獲得發(fā)展。  孩子們的活...

2019-12-19 閱讀全文

中班角色游戲指導策略的研究 【摘要】角色游戲是學前兒童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發(fā)開展的游戲,對促進學前兒童的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結合本園中班開展的“喜羊羊與灰太狼”的角色游戲,從中班幼兒角色游戲的基本結構:...

2019-12-19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