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內向,沒有那么可怕

發(fā)布時間:2020-08-12

幼兒小班語言活動方案。

家園共育講究的是快樂專遞,開心學習!家長與教師之間需要經常進行溝通與交流,用心教育孩子是每一個家長與教師的責任與使命!那么,家長可以配合教師做哪些工作呢?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內向,沒有那么可怕”,希望能幫助到你的學習和工作!

內向,沒有那么可怕

我兒時也是一個特別內向的孩子,喜歡自己安靜的搭積木、看書,甚至就安靜的坐著也能坐很久。不喜歡家里來客人,也不喜歡走親訪友,成長的每個階段都只有一到兩個知心朋友,極少參加多人的聚會和活動。

我的父母一方面覺得我是一個特別“省事兒”的孩子,基本不用怎么管,肯定不會亂跑,也不會被陌生人拐走。

但一方面又覺得我特別“沒出息”。有一次為了讓我去跟其他小朋友玩,甚至把我的書拿走,強推出門,跟我說;“不要天天在家里窩著,以后出去連個交往都不會,一群孩子在那邊玩“老鷹捉小雞”呢,你快去快去……”

還有一段時間,不知道父親從哪里聽說了一個鍛煉孩子外向的辦法,大學的時候經常帶我去各種飯局,然后逼我說敬酒詞。結果通常是我點頭笑笑,然后一聲不吭。

這么多年,一直試圖改變我的父母始終沒有成功。我依然內向,喜歡獨處,卻也并沒有出現(xiàn)父母所憂慮的“受到排擠”,“找不到結婚對象”,“無法在社會上生存”這些情況。

哈佛大學神經科教授們就曾做過一項研究,研究表明那些在2歲時表現(xiàn)出靦腆內向的孩子,即使在他們長大到18歲,他們的性格還是內向的。

心理學的研究也證實,內向性格的孩子并不是自我封閉或者自卑、膽小、怯懦的。他們只是跟性格外向的孩子,獲取能量的方式有所不同。

性格外向的孩子是通過跟其他的人打交道來獲取能量,而內向的孩子則是通過與自己的獨處來獲取能量。社交對于他們來說反而是一種消耗,所以這些寶貝們才會在熱鬧的、人多的場合感覺到不自在和疲憊。

這并不是不可接受的,因為在其他人玩耍和聊天時,內向的孩子們也在靜靜的吸取自己內心里面的能量。也許他們不是嘴甜的、閃閃發(fā)光的焦點人物,但是他們并不是缺少社交能力,也不是犯了什么錯誤,更不會阻礙他們成為一個友善的,陽光的大人。

內向的孩子

一樣是人生贏家

美國有一項歷時30多年,針對社會精英的研究。他們發(fā)現(xiàn),內向型性格的英才是外向型性格英才的3倍;IQ越高的人,內向型的傾向就越強烈。

而我們也聽過很多性格內向、不擅長交往的成功人士,比如畢加索、卓別林、奧黛麗赫本、圣雄甘地、巴菲特、比爾蓋茨等等等等。

這并不是偶然,而是因為內向的孩子,有不少得天獨厚的特質。

內向的孩子,往往更具有專注力

記得之前還有一位很知名的主持人,別人問他有沒有害怕采訪的對象,她說的是周星馳、周杰倫、梁朝偉等幾位,這幾位都是性格內向,稍不留神就可能冷場。

在“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著稱的娛樂圈,這幾位無疑都是靠實力在生存。性格不僅沒有成為他們的攔路虎,反而是一種墊腳石。

因為內向的人往往更容易拒絕不必要的社交,和不必要的消耗,專注在自己的領域中,專注于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所以成功的幾率也就更大。

內向的孩子,更容易擁有知心朋友

很多父母最擔心的就是自家內向的孩子會沒朋友。從朋友的數(shù)量上來說,內向的孩子的確一般沒有太多朋友,但是在朋友的質量上,內向的孩子卻并不會輸。

內向的人,通常是善于傾聽的人,并對他人的情緒有良好的感知能力。跟這樣的人在一起,聊天對象往往會感到很舒適。

另外,內向的孩子交朋友通常都是經過了很謹慎的判斷和長時間的觀察,他們的朋友都在某一方面非常優(yōu)秀。對于內向的孩子給予友情,也更為珍視。

內向的孩子,內心可能更強大

內向的孩子傾向于在內部的世界里沉思,也喜歡自省。這些孩子會把自己對周圍的人、事、物的觀察,經過自己的判斷而得出一個結論。

看似“悶葫蘆”的孩子,往往也是“心里最有主意”的孩子,外界的說法往往不容易影響到他們。

越成長,內向的強大,孩子自身對問題的判斷和主見就越發(fā)的重要。

家有內向娃

這么做他們會感激你

家里有個內向的孩子,并不是一件壞事,完全沒有必要嘲笑、指責孩子在社交上的“無能”。父母更需要的是全心的接納。

當然,如果能做一些減少孩子對社交的焦慮感的事情,孩子也一定會感激你的。

提前預熱,給孩子安全感

我一位很內向的朋友是一名蠻成功的培訓講師,我問他會不會在發(fā)言的時候感到害怕。他說會,每次開講都很緊張。但是他有一個方法,就是會提前做好功課,把要講解的內容認真的演練幾遍,同時把可能會發(fā)生的狀況提前想好對策。

這個方法對于內向的孩子們也很實用。父母可以在家里要來客人之前,告訴孩子誰要來家里做客,并且友善的告訴孩子,應該怎么稱呼這位客人,客人有哪些優(yōu)點和特長,或者和客人之間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當孩子熟悉了這些,并在心里有所準備的時候,他就有了更多的掌控感和安全感,也會更容易融入。

尊重愛孩子的愛好,鼓勵他走出去

有些孩子的“不愛說話”,通常只是“不愛跟你說話”。遇到了他喜歡的熟悉的人,或者他感興趣的話題和擅長的領域,他的話匣子會一下子被打開。

父母可以注意一下孩子在哪些方面有特長,通常內向性格的孩子在閱讀、寫作、繪畫、下棋、攝影、樂器,不需要團隊合作的運動,像跑步、滑冰這些方面,會有比其他孩子更好的天賦。

爸爸媽媽們可以著重培養(yǎng)一下孩子的愛好,并且鼓勵孩子與同樣興趣的小伙伴交流,漸漸的,就會發(fā)現(xiàn)孩子越來越自信。

給孩子足夠的耐心,帶他體驗快樂

內向的孩子往往被貼上“膽小”“慫”“成不了事”的標簽,作為父母,我們是孩子最好的守護者,甚至是唯一的守護者,在這些時候,我們要對孩子有足夠的耐心,去弱化周圍人對孩子的標簽,并帶孩子去體驗與人交往的快樂。

就像最開始提到的朋友,她就完全可以多帶孩子去跟同事家里那個活潑的小姑娘玩耍。人生本來就沒有必要討好所有人,孩子從小就知道跟誰在一起舒服,就跟誰交朋友,也無不可。

從低難度體驗友誼的快樂,慢慢的教會孩子與他人相處的技能,讓孩子順其自然的生長,同樣不失明智。

很多人形容外向的人,像閃閃發(fā)光的太陽。那么內向的人,似乎也可以形容成廣袤寧靜的天空。外向的孩子和內向的孩子,都是降臨人間的小天使。我們要做的就是照顧好她,尊重他的性格,讓孩子自信的活出他自己想成為的樣子!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可怕的教育誤區(qū)


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個最大的地方,我們叫它家;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個最小的地方,我們也叫它家。家是我們生命的搖籃,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人生的第一個舞臺。

想到家,我們就想到夜晚明亮的燈光。有燈的家就有溫暖,有燈的家就有期盼,有燈的家就有希望和夢想。

今天,家庭教育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經常感到疲憊不堪,孩子不時陷入痛苦絕境。是什么把我們引入了這樣的困境?為什么我們家里的電燈依然亮著,我們家庭教育的智慧之燈卻滅了?

一個口號,讓父母輸在了起跑線上

自從商業(yè)社會創(chuàng)造了一個口號:“顧客就是上帝?!弊詮闹袊慕逃a業(yè)化,教育領域也衍生出一個流行口號——“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仿佛一夜間,這個十字的口號,像風一樣傳遍中國大陸,也把無數(shù)家長吹亂了陣腳。

在這個口號引導下,很多家庭收獲的不是快樂,而是痛苦和焦慮。

廣州有一位非常年輕的媽媽,見到我就開始痛哭流涕。她說每個來廣州演講的專家,她都親自來聽講座,專家的各種秘方她都用了,市面上所有流行的教育圖書,她都買回家來跟女兒一起看。還有,為了女兒能接受最好的教育,為了讓她不輸在起跑線上,她選擇了廣州少年宮一個特別的地方,在那里買了房子,買了一套最貴的而格局最不好的房子,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希望她的女兒從小受最好的教育,希望她的女兒不輸在起跑線上。然而,當她女兒走進中學,她發(fā)現(xiàn)女兒讓她失望了。從女兒三歲開始,她就送女兒上少年宮,學繪畫,學英語,學音樂,學舞蹈,幾乎流行的早教課程,所有該學的都學了,但是為什么上了初中,她女兒的各科成績很差,讓她特別失望呢?她不明白,她感到委屈。她說:我付出了這么多心血,可是我的孩子為什么沒長成我希望的樣子呢?

這樣的困惑,這樣的痛苦,無論從媒體中,還是日常生活中,到處都可以聽見和看見。像這樣的媽媽到處可見,父母付出了最多的時間和金錢,為什么孩子沒有像父母期望的那樣成長呢?

在濟南,有三位年輕的媽媽,聽完我的課,走到臺前來對我說:“我們是失敗的媽媽!”我感到很震驚,一位媽媽在什么情況下,才能確認自己失敗呢?我問她們:“你們怎么失敗了?”

第一位媽媽說:“我的孩子上課不注意聽講?!钡诙粙寢屨f:“我的孩子有一天逃學了?!钡谌粙寢屨f:“我孩子成績不夠優(yōu)秀?!?/p>

看著她們年輕的臉,我想她們的孩子一定很小。于是,我問她們:“你們的孩子有多大?”她們說:“剛剛上小學一年級。”

一個七歲的孩子,剛剛步入校門,開始全新的學習生活的時候,為什么一道題沒做好,上課沒注意聽講,考試成績不理想,就被確認失敗了?而這個失敗不僅屬于孩子,而且屬于媽媽?

很顯然,她們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幼兒期就沒有仔細觀察過孩子的自我學習特點,所以上小學后,遇到一點兒小問題就惶惶不安,如臨大敵。這就是“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個口號帶給家長們的“后遺癥”。

我們很多家長正是因為很害怕“輸”,所以就特別緊張,因為緊張,大腦的弦就整天繃著,思維的焦點和眼睛的焦點就不停地落在孩子身上,不停地尋找孩子身上各種可能導致“輸”的弱點和缺點。而正因為害怕和高度緊張,我們的判斷和思考神經就很容易會出現(xiàn)偏差甚至盲從性,從而給我們的教育智慧蒙上陰影,讓家庭教育陷入盲區(qū)甚至黑暗區(qū)。

因為我們被嚇壞了,怕輸在起跑線上,所以我們緊張并高度敏感,我們的心中就會出現(xiàn)陰影和盲區(qū),就像家中斷電后,那種不明方向的恐懼。

黑暗為什么讓我們恐懼呢?因為我們在黑暗中看不清自己,也看不清他人。不知道身在何處,會發(fā)生什么,于是,周圍有一點兒聲響,我們都會驚慌失措。黑暗中掠過任何一個影子,我們都會坐立不安。這就是黑暗給我們帶來的恐懼,這就是恐慌帶來的一系列后果。

年輕的媽媽,因為心中裝著太多的恐懼,所以她們的想象力和判斷力經常會出現(xiàn)誤差。她們希望孩子的每一天都有好的成績,希望孩子的每一個表現(xiàn)都是優(yōu)秀的。但這不可能。因為成長中的孩子一定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問題,孩子是在出錯中成長的,就像孩子總是在跌倒中學會爬行、學會走路一樣。一個生動活潑的孩子,他的頭腦不斷地迸發(fā)和冒出各種各樣的奇思妙想,心靈和身體的協(xié)調需要各種訓練來完成,不可能每個行為都符合大人的標準。僅僅因為不符合我們的標準,就失望,就斷定為失敗,這實在是被嚇壞了。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就這短短的十個字,讓我們的家庭教育一直籠罩在恐懼不安的陰影中。

在西安,有一位白發(fā)蒼蒼的媽媽讓我給她的兒子打一個電話,說只需要花一分鐘。我問她:“你要我對你的兒子說什么呢?”這個媽媽說:“你告訴他,我們來聽你的講座,我和他的爸爸都意識到我們在教育中出了問題。我們做得不夠好,我們曾經傷害過他,我從現(xiàn)在開始要改正,請告訴我的兒子?!泵鎸@位真誠的媽媽,我說:“這么重要的話,你為什么不親口對你的兒子講呢?”這位媽媽嘆了一口氣:“哎呀,我兒子的門上掛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四個字‘閑人免進’,已經整整掛了三年了?!?/p>

我們可以想象,同在一個屋檐下,同在一個家庭中,當我們的孩子在門上掛上一塊牌子,上面寫著“閑人免進”的時候,他們是在拒絕父母的關心,拒絕父母的愛。父母被迫站在門外,真是咫尺天涯??!這樣的家庭生活,這樣的教育,我們怎么能不痛苦呢?

因為恐懼孩子做不好,因為害怕每次考試失敗,我們不停地嘮叨孩子,反復地揪著孩子的缺點不放。我們認為孩子的問題只要天天說,就能改變結果,孩子聽膩了,聽厭了,聽得恐懼了,不但把耳朵關閉,也把房門關閉了。

于是,家庭教育這盞智慧之燈熄滅了,家長和孩子都陷入慌亂、緊張和恐懼中。于是,恐懼讓我們的血管收縮,大腦和心臟供血不足,造成了我們心靈的痛苦、身心的疲憊;造成了孩子和父母還沒開始行動,精神情感已輸?shù)睦Ь场?/p>

如果家長……,那么孩子……


如果家長用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那么,孩子就很有可能習慣于以戰(zhàn)爭的方式待人接物,比如制造同事和同學的分裂,與領導制造矛盾,與愛人制造不和……

如果家長把孩子當成家中的“小皇帝”,那么,孩子便很有可能目中無人,自以為是,不要理解和體會別人。

如果家長常在孩子面前表現(xiàn)不良的夫妻關系,如吵架或冷戰(zhàn),那么,孩子就很有可能把“夫妻通過戰(zhàn)爭來生存”承襲到自己的生活中,從而再創(chuàng)造出一個類似的家庭關系。

如果父母之間因某一方出軌而苦惱、爭吵、冷戰(zhàn)、行同陌路……并讓孩子感知,那么,孩子便有可能以極端不良的行為來引起父母的重視,長大后,他/她也有可能在自己的婚姻中創(chuàng)造外遇情結。

如果父母一方因工作忙或各種原因忽視對孩子的關注,那么,孩子便會以各種應對方式將忙碌的一方“拉回家來”。如學習成績不佳,走神兒,不寫作業(yè),淘氣,惹禍……如果老師請家長,或把外地的家長叫回來,那么,這個孩子便達到目的了。

如果父母把孩子長期放在老人身邊而疏于關注,那么,孩子便不會太生動活潑,比較呆板;長大后,他/她有可能很習慣戴著面具,或不太善于與人產生親近和信任的關系。

如果媽媽總希望孩子再多吃一口,而不在乎孩子是否愛吃或是否吃飽,那么,孩子或者過度肥胖,或者厭食。長大后,急躁、暴躁、自卑、自負、眼高手低、力不從心……便與之相伴。

如果媽媽不許孩子和其他小朋友接觸——不許交換禮物,不許到他們家玩……,那么,這個孩子很有可能長大后不會與人相處,進而不會做生意。

如果孩子摔倒時家長表現(xiàn)為大呼小叫,那么,孩子承受逆境的心量便不會太大。

如果家長總催促孩子“快點,快點”,那么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便習慣于強迫自己。比如在等人時會總處于不安的狀態(tài)。

如果家長看到孩子的成績或表現(xiàn)不良時,總搖頭嘆氣,那么,孩子會認為自己沒出息,進而會形成“我什么都不行”的自我暗示,長大后,他/她真有可能什么都辦不成。

如果父親長期不在身邊,母子過于相依為命。那么這個聽話的兒子,便是一個小大人。后果是:他總覺得“自己無法令所愛的人的滿意”;他也會急躁和極端,眼高手低,強迫被對方接受,尤其在臨門一腳時慣于力不從心。

如果母親總當著孩子的面抱怨父親,那么孩子便不再相信任何男人,進而會認為身邊女人的不幸與自己有關,并習慣拯救她們。

如果老師總讓學生打小報告,那么這個孩子很可能將來沉溺于“向領導打小報告”和“挑撥離間”。

如果母親總在寶寶睡醒前就離開他,那么這個孩子很有可能長大后會創(chuàng)造“一夜情”。

如果母親與兒子“同居”太久,那么就不要指望他能獨立。

如果家長習慣于怪罪學校、單位、社會和他人,孩子也會成為一個不負責任的人。

如果家長習慣于用金錢獎勵孩子,那么這個孩子便習慣于認錢不認人。

如果家長總愛貶損孩子,那么孩子長大后也習慣于瞧不起自己。

如果家長總把孩子送出去很久,那么孩子長大后很可能習慣于“把自己送走”,比如拼命地搬家或出門……

如果家長特別想要個兒子,生下來卻是女兒,那么她極有可能成為一名“假小子”。統(tǒng)計證明:一半以上的假小子會有不良的兩性關系。

如果家長習慣于侵犯孩子的隱私,那么這個孩子便沒有界限,與人交往時愛走極端。

如果家長在孩子成為少年時還要硬闖進來看著他/她換衣服或洗澡

和孩子講死亡,并不可怕


女兒對死亡一直有著強烈的好奇感。比如她經常會好奇地問:“媽媽,姥姥和奶奶到底什么時候死?”

禁忌問題背后的思索

在女兒的世界里,除了經歷過和鄰居哥哥養(yǎng)的灰兔死亡的經歷之外,死亡對她來說是個陌生的詞。我知道,對于這種我們不得不面對卻又害怕提及的話題,如果不能給她一些相對肯定的答案,類似這樣的追問肯定還會繼續(xù)下去。

孩子對死亡的好奇其實是來自于無知,也許和六歲的女兒講死亡有些殘忍,但這就跟給孩子講風雨雷電等自然知識一樣,是一種自然的存在。每個人戰(zhàn)勝恐懼和悲傷的方法只能來自于自己內心的博弈,這種誰都無法改變的自然規(guī)律我們無法改變或者預判,不如讓孩子去理解,并更努力地生活來得實在一些。

為了給女兒關于死亡的答案,我?guī)е喿x了很多關于生命的故事書,其中有一本名為《再見了貝貝》的書很不錯,書中講述的是一個叫賢賢的男孩養(yǎng)的一只小雞死亡后,奶奶跟他之間的一段對話。在經過一些閱讀后,女兒大概感受到死亡是一個生命終結的過程。

當然,僅僅理解死亡的含義對孩子來說是不夠的,當他們認識到死亡是生命的必然過程之后,我要做的是給女兒更多的引導,包括對生命價值的思索、對生命的珍惜這一系列的認識,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理解死亡的內涵。

生活經歷中,自然而然認識死亡和生命的意義

我開始和女兒一起養(yǎng)蝴蝶。在這個過程中,女兒經歷了毛毛蟲到蛹,再到羽化成蝶的全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女兒多次近距離地接觸了一只蝴蝶的死亡:被女兒不小心踩死的柑橘鳳蝶的幼蟲、沒來得及羽化就徹底腐化的白帶鋸蛺蝶的蛹、那些沒有羽化成功的蝴蝶,甚至是蝴蝶本身只有10天的短暫的一生……在每一次接觸到蝴蝶死亡的過程中,我都下意識地給女兒講關于死亡和生命的意義。

“米小,你看蝴蝶很漂亮,可是他們的一生要經歷那么復雜的過程,真不容易?。∥蚁牒彩且驗橹肋@個過程的困難,才會將自己變得更加漂亮,每天在花叢中翩翩起舞來感受這個世界的美?!?/p>

“米小,毛毛蟲好脆弱,其實不僅僅是毛毛蟲,所有的生命都很脆弱,我們都是由細胞組成的,誰知道下一秒會是什么呢?所以每天都得開心才好!”

“米小,你看這么多的蛹沒有全部羽化成蝶,很多蝴蝶的翅膀沒有完全充血,無法張開,很多蝴蝶因為發(fā)育不良翅膀很小,要變成一只漂亮的蝴蝶真不容易?。 ?/p>

……

在養(yǎng)蝴蝶的這兩個月時間里,我和女兒一直在探討關于蝴蝶的一生,以及他們脆弱的生存環(huán)境,在這個過程中關于死亡的話題經常被提及、延伸。

“媽媽,我們要更加愛護蝴蝶,更加愛自然,愛那些可愛的小動物,它們都不容易??!”我想這應該就是女兒對死亡有了一定理解之后,發(fā)自肺腑的感慨。

在養(yǎng)蝴蝶的過程中,那些能夠正常羽化成功的蝴蝶在經過10天左右短暫的生命之后死亡的個體,都被我拿來和女兒一起做成了蝴蝶的標本。

“媽媽,蝴蝶生前很美麗,死后我們做成的標本也一樣美麗?!辈僮鞯倪^程中,女兒有著同樣的感慨。

“是的,活著得有意義,死后得有價值。你看蝴蝶生前能給我們帶來美麗、幫助花兒授粉,死后還能變成美麗的標本讓我們觀察、研究它,這是最有意義的事?!蔽翼樦畠旱脑捀嬖V她生命的意義。

“活要活得開心,死要死得有價值,這是自然規(guī)律,是達爾文爺爺說的,我媽媽也這樣說?!边@是女兒養(yǎng)蝴蝶一段時間之后的總結陳詞,這句話也被她用在幼兒園的故事會上,故事中,她講的就是一只美麗蝴蝶的一生。

Mamimate小結

就此,關于死亡和生命的話題結束了。對于6歲的孩子來說,現(xiàn)在對死亡有這樣的認識,足夠了。不過,誰都不知道下一秒會發(fā)生什么,但讓孩子心理更強大是每個母親的責任,從孩子對死亡的興趣點上展開相關的學習,我想這才是最好的親子互動。

第一真的那么重要?


女兒:媽,這次期中考試我拿了全校第一。媽媽:我女兒真棒!乖女兒,想要什么獎勵?女兒:我想好好玩玩兒。媽媽:隨便你,小乖乖!……女兒:媽,我從來沒像今天這么開心過!今天的電視節(jié)目真好看。媽媽:早點睡吧,明天還要上學呢!女兒:知——道!

媽媽:最近又考試了嗎?女兒:沒有!媽媽:要記住,你可是第一呦!

女兒:今天我們考試成績下來了,媽。媽媽:考得怎么樣,寶貝兒!女兒:全班第一!媽媽:全校呢!女兒:第四!媽媽:怎么才第四!你不是全校第一嗎?怎么考的?女兒:……媽媽:以后不許看電視啦!女兒:……媽媽:放學馬上回家復習功課!

媽媽:最近有考試嗎?女兒:沒有,媽。媽媽:真的?別是考壞了,回家不敢說吧。女兒:怎么會呢!媽媽:我得打電話問問你們同學!女兒:……

媽媽:這次期末考試你考得怎樣?女兒:我是全班第一呀?媽媽:全校呢?我說的是全校第幾?女兒:……媽媽:說呀?女兒:第五。媽媽:怎么又下滑一名?女兒:……媽媽:照著樣下去,考大學時你還不成了全國第一,是倒的。女兒:我下次一定不會讓你失望的,媽!我保證!媽媽:這還像句人話!女兒:……

女兒:媽媽,我考了全校第三!媽媽:有進步!記住你可是全校第一的!女兒:知道了!媽媽:唉,不對,在你們班怎么又是第二了?女兒:上次我們班的第二,這次是全校第二。媽媽:你看看,你看看!女兒:……媽媽:人家全班第二,能考全校第二,你是全班第一,怎么就不能考全校第一!女兒:媽,下次我一定能考全校第一。媽媽:你敢保證?女兒:能,一定能的,我保證,保證。

女兒:爸媽,喝茶!媽媽:想偷看眼電視呀,還不知道你!學習去!我們自己會倒!女兒:我要再給你們倒茶,我就不是人!媽媽:唉,你這孩子是怎么說話?你給我回來!

媽媽:我女兒真棒!全校第一!女兒:這次你高興了吧,媽!媽媽:高興,當讓高興。我看,我女兒是全市第一的料。女兒:啊?

女兒:媽,這次暑假我學校班組織夏令營,我想參加。媽媽:有什么用呀?參加夏令營能考全市第一嗎?女兒:我們班同學都去了。媽媽:讓他們去吧,咱不去,正好利用這段時間補習一下你的英語,媽已經替你找好家教了。女兒:補習,補習,我都掉進書坑里了。媽媽:這孩子!女兒:我就是想去夏令營!媽媽:你看,現(xiàn)在你已經是全校第一了,接下來你必須向更高的目標——全市第一沖刺。女兒:第一第一,你們就知道第一!媽媽:?女兒:考第一就這么容易嗎?你們上學時考過幾次第一???媽媽:?!女兒:我這輩子最后悔的事就是我曾經考過第一!媽媽:??!

寶寶咋那么慢呢?


Q:寶寶已經6歲了,做事還是磨磨蹭蹭的,連喝水都要請幾次。今天早上刷牙洗臉又很慢,遲到了也不著急,我擔心上學以后他會天天遲到。我能做些什么來幫助他呢?

A:在很多事上,媽媽想得足夠多,孩子相對就想得少了。比如飲食,如果媽媽總是怕孩子渴著,總是為他吃什么喝什么而操心,那么他就永遠不可能餓著渴著,也就不會感受到非喝水不可的狀態(tài)。

因此,到了6歲左右,我們還是建議要讓孩子把基本的生活和學習變成他自己的事。作為家長可以參考以下幾點:

放手讓孩子體會自己的需求

吃飯應該是孩子自己想吃。要讓孩子明白,如果這一頓不吃的話,那就得餓到下一頓了。學習也是孩子自己的事,如果學習都要靠媽媽來安排,孩子全是為了媽媽來做這件事情,那他生活的愉悅感就會差很多。

要幫孩子了解社會規(guī)則

讓孩子知道自己不可能永遠一個人在世界上生存下去,他需要周圍的人來支持,因此他一定要調整自己,讓自己和周圍人的節(jié)奏相配合。比如說,無論是在家還是在社會上,很多事情是有時間要求的,過了這個時間這個事情就干不成了,或者你就加入不到那個團體里去了……這些規(guī)則都要成為孩子內在的規(guī)則,而這些規(guī)則的內化過程需要孩子的體驗和家長的引導。

讓孩子有承擔責任的意識

作為媽媽,試著把節(jié)奏放慢。一方面可以讓媽媽自身得到放松,另一方面,也是對孩子更加寬容,給孩子成長的時間。雖然很多家長還是會不放心,但是要知道,如果不把孩子的事情交給他自己,他就永遠不需要為自己去想,而這樣的后果是孩子將來的生存會遇到麻煩。因為沒有家長可以陪孩子一輩子。讓孩子承擔起責任,對自己負責,才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答疑專家:徐凡(《父母必讀》雜志主編,兒童心理學專家)

別再讓內向孩子變外向了,你更應感激孩子內向


你會覺得孩子內向不好嗎?你會因為孩子內向而焦慮嗎?你會想辦法讓你內向的孩子變得外向嗎?老實告訴你,你所做的可能全是錯的。

小沐媽媽是我見過的最外向的媽媽,但她有個內向的兒子小沐,每個去過她家的人都會覺得小沐這孩子內向、安靜、禮貌。別的小朋友在嘰嘰喳喳地一起玩耍,唯獨他喜歡坐在一旁看漫畫書、擺弄著手中的小玩具。小沐媽媽很著急孩子的性格,認為孩子不合群,不利于孩子以后的交往。所以每當周末、節(jié)假日,小沐媽媽就會帶著小沐拜訪朋友,讓小沐跟其他小朋友爬山、做游戲,甚至逼著小沐在眾人面前表演、唱歌。

但小沐的舉動把媽媽氣瘋了,小沐要么干脆不開口,要么站著不動,甚至經常躲在廁所不出來。折騰了一番后,小沐不僅沒有變得外向,還變得自卑了。因為所有大人都希望他變外向,但他每次故意想讓自己活潑一點就會很別扭。以至于每當別人說他內向時都會低下頭,他也不知道自己為什么不能變得像別的小朋友那樣活潑。

經常有爸媽說,他們家的孩子內向,詢問該如何改變孩子內向的性格。從字里行間看得出,他們的價值觀認為內向是不好的,其實是社會對內向人格特點的偏見。

內向是天生的氣質

上帝在把天使送往人間的時候,他把孩子分成了兩類,一種是外向型的,給世界帶來歡樂;一種是內向型的,給世界帶來恬靜。也就是說,內向是一種“從娘胎里帶來的”人格氣質,并且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改變本性。當然不排除嚴重精神挫折后的自我封閉,這種內向一般在孩子中少見。

哈佛大學神經科教授卡爾·施瓦茲教授認為,那些在2歲時表現(xiàn)出靦腆內向的孩子,即使在他們長大到18歲,他們的性格還是內向的。英國心理學家艾森克也發(fā)現(xiàn),外向型性格的孩子和內向型性格的孩子存在生物學上的差異。內向的孩子,他們的大腦皮質的蘇醒水平更加高,即內向的孩子對外界刺激會做出更加敏感的反應,他們不需要做太多的工作,就能讓大腦處于高度運作。

強扭內向的孩子變外向的后果

內向是一種人格特征,無所謂好壞,我們在日常中也常見不少內向型的人,但他們的性格很好。內向型的孩子天生會獨處、懂得遵守規(guī)則、更在乎他人的感受、愛傾聽、值得依賴、有豐富的內心生活、耐心、細心、認真負責……但如果父母逆孩子的內向性,通過逼迫孩子到處交際活動企圖扭轉孩子的人格,不僅會導致他們緊張不安,還會讓孩子對自己的內向性格感到自卑,嚴重的會引起孩子的心理障礙,比如社交恐懼癥、焦慮癥,甚至因此導致這個世界少了許多天才。

內向孩子是上帝送給你的禮物

美國科羅拉多英才中心的琳達·西爾弗曼經過30年對社會英才的研究發(fā)現(xiàn),內向型性格的英才是外向型性格英才的3倍;IQ越高的人,內向型的傾向就越強烈。無獨有偶,韓國學者對專門培養(yǎng)科學精英的首爾科學高中的學生與其他普通學校的學生對比研究后,得出的也是同樣的結論。

這些內向型的英才,在大千世界中不乏他們的身影:拿破侖、愛因斯坦、凡高、畢加索、卓別林、托爾斯泰、塞特、黑格爾、希特勒、甘地、達爾文、奧黛麗赫本、巴菲特、邁克爾戴爾、比爾蓋茨、杰奎琳肯尼迪、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周星馳、梁朝偉、周杰倫……你還會認為內向的孩子不好嗎?內向的孩子,其實是上帝送給你的禮物。

內向并不等同于自我封閉,也不等同于孤僻

內向的孩子可以面帶微笑地看著別的小朋友在玩耍,也可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思考,忽略周圍的喧鬧。正如瑞士心理學家榮格所說的,相比起通過跟人打交道獲取能量的外向型的孩子,內向的孩子需要獨處來恢復能量,因為人多的時候,內向的孩子消耗的能量會更多,他們更容易在熱鬧的環(huán)境里感到疲憊,所以他們可能會在別人玩耍時,在自己的內心里靜靜地吸收能量。

珍視你家內向的孩子

如果你家的孩子內向,請再也不要強迫他們變得外向了。請珍視你有一個內向的孩子,給他們建立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告訴他們,你欣賞他們的內向,因為內向不僅是一筆財富,更是他們與眾不同的特質,是值得尊重與理解的品質。內向不僅是他們挖掘內心潛能的優(yōu)勢,更是他們排除干擾的最好屏障。內向也可以跟人交往、也可以有自己的社交和圈子,有自己的知己朋友,有自己的舞臺和天地。他們可以踏著自己的節(jié)奏,去追逐生命中的無數(shù)燦爛,也可以有他們自己的小空間,只要時間的沉積,便能綻放自己。

內向孩子不宜全托


大孩子入全托增強主動性

兒童人格的發(fā)展形成需要經過幾個順序不變的階段,每一階段都有與之相應的發(fā)展任務。多項調查顯示,全托的孩子往往比同齡人更加獨立自主,也更加懂事和成熟。

孩子進了全托幼兒園,接受的第一個思想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家被父母包辦的吃飯、穿衣等,都會在老師的指導下,一一學會并嘗試去做,因此比同齡人更早地具備獨立生活的能力。另外,孩子離開父母的庇護,和同齡人一起吃,一起睡,一起學習,一起玩耍,遇到困難自己解決,發(fā)生爭執(zhí)自己和解,這能夠鍛煉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使他們較早地融入社會。

內向的孩子不宜入全托

但是,如果孩子小于三歲半,階段任務就不是培養(yǎng)主動性,而是讓他們感受關愛,形成良好的親子關系了,這個年齡的孩子就不適合入全托。很多家長都以為,把孩子送全托,可以讓他們接受專業(yè)的生活護理、心理保健和基本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同時自己周末也會把他們接回來好好“補償”,不會因此影響和孩子的關系。可實際上,再專業(yè)、再敬業(yè)的老師也無法滿足每個孩子個性化的心理需要和對親情的渴望,家長的這種做法,說嚴重了,是對孩子的情感剝奪。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語言滯后,很難表達出自己的需要,但情感已經發(fā)展完全,對父母有強烈的依戀,如果一連五天見不到親人,他們會產生不安全感,萬一再受到委屈找不到合適的傾訴對象,對其身心發(fā)展更是不利。

另外,和性格外向的孩子相比,內向的孩子不宜入全托。實際上,天性害羞、膽怯的孩子因為不善于表達自己,經常會潛意識地壓抑自己的需要,受了委屈、遇到不開心的事都會藏在心里。而幼兒園的老師又不可能只把注意力放在某一個孩子身上,所以他們的心結很難被及時發(fā)現(xiàn),長此以往,孩子會更壓抑,不利于將來個性的發(fā)展。

補償孩子得注意方式

不管家長是出于工作的壓力,無奈地選擇了全托,還是出于培養(yǎng)孩子的考慮,對全托寄予厚望,都得首先了解,全托幼兒園并不能替代家長的關愛和教育。尤其是兩三歲的孩子正處于心理第一反抗期,喜歡和父母對著干,不好管教,這時父母千萬不能有“孩子太調皮,干脆送幼兒園算了”的想法,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耐心的教育和引導。

此外,父母必須在雙休日多花時間和精力關注孩子,補償對他們感情上的虧欠。不過,一些家長因為送孩子全托,覺得內疚,所以一到周末就想方設法地滿足孩子,甚至縱容他們發(fā)脾氣、耍性子,這種做法也不可取。補償主要應針對情感,注意和孩子的溝通、交流,培育他們開朗的性格,幫他們建立起心理的安全網,而不應為了求得自己的心理安慰,把補償變成溺愛。

分享,不是那么簡單的事


分享是一種善良,還是一種寬容,更是自古以來中國人信奉的傳統(tǒng)美德。于我們而言,分享是美好的字眼,在孩子成長的路上,我們總希望能將所有的美好賦予在他的身上,仿佛那樣便是一種圓滿。

單位里,有個同事的孩子叫璇,她平時經常會喊我:“大媽,大媽!”意為最大的媽媽。璇滿20個月之前,不管是吃東西還是玩玩具,只要說一聲:“璇寶貝,給大媽分一個!”她立馬開開心心地分享,那時候我不止一次地夸獎她:“璇懂得分享,真棒!”

璇滿22個月的時候,事情突然來個大轉變,她開始不樂意分享了。她吃東西的時候,我再叫:“璇,分一個給大媽?!彼龝p眼直瞪著你,雙手則不停地把食物往嘴里塞,或者連忙將食物收起來。看著璇著急的小模樣,我真是哭笑不得,不過還是在她身邊扮委屈求同情,可璇依然一門心思地護住她的食物,那時候眼里根本沒有平時又摟又抱又親的大媽了,不得不說,我的玻璃心被小丫頭傷得碎一地,甚至還不住反思我這當大媽的是不是哪天不經意得罪了小寶貝了??捎^察了幾天,發(fā)現(xiàn)她對其他的小朋友或老師都是一個態(tài)度。

無獨有偶,我們家可可,雖然最開始不像璇這樣有那么好的分享習慣,但整體而言,2歲之前商量一下都是愿意分享的。但2歲后,在分享任何東西的時候,可可都需要不斷重復:“這是我的!我的!我的!”

究竟是什么,讓孩子出現(xiàn)這樣的變化呢?我翻看了眾多育兒類書籍發(fā)現(xiàn),2歲左右的孩子正處在自我意識敏感期,伴隨而來的就是她開始知道這個是我的,那個是我的,自己的東西不能讓別人動,而這正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經階段。了解了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那么,就要遵循這一規(guī)律耐心地引導他。

*先接納孩子的自我意識敏感,然后慢慢引導孩子分享。

為了明確東西是“我的”,很多孩子不愿意分享,因為他們還不了解“借”與“還”這種概念,不知道“借”出去的物品還能還回來。他們覺得玩具給了別人,自己就沒有了。

這時我們可以引導他:“玩具是你的,小朋友也很喜歡,我們先借他玩一會兒,玩好了就還給你?!焙芏嗪⒆訒?,剛開始的時候,我們不妨計時,比如:“數(shù)到10就還給你。”目的是讓孩子了解到,自己的東西真的可以還回來,讓他覺得安心。東西回來后做短暫停留再借出去,反復幾次,孩子大致就能明白“借與還”的概念。同時還可以告訴孩子:“你也可以征得小朋友的同意,玩他的玩具,但玩夠了也要還給人家,因為這個玩具不是你的?!?/p>

*切記不要強制孩子分享。

許多時候,面對別的小朋友想要孩子的東西時,如果他不愿意,我們都會覺得自己孩子沒禮貌,不懂得分享,甚至會自作主張地把東西“分享”出去,跟對方說:“拿去吧,沒關系!”雖然這樣做是出于禮貌,但卻會使寶寶迷惑和不開心。

孩子對自己的東西是有決定權的,而孩子捍衛(wèi)自己的權利也是社會交往的基本準則。你可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孩子不給別人玩玩具可能有其他原因,比如他還沒玩夠,或者他對這個小朋友特別陌生、沒有認同感。可以緩一緩,讓他再熟悉一下,千萬不要強迫。

*接納并引導孩子的情緒。

如果孩子不肯把自己的玩具給別人玩,媽媽可以表示理解,并替他說出自己的感受:“我知道你想自己玩你的玩具?!?、“小朋友把你的小汽車拿走了,你很傷心?!碑攲殞毸砷_緊抓在手里的玩具交給別的小朋友時,要及時贊美寶寶。當寶寶不愿給小朋友玩具時,你可以提醒寶寶:“他還不會玩呢,你教教他。”讓寶寶覺得他對玩具仍有控制權,并且從教別的小朋友玩玩具的過程中體會到成就感。

*多幫孩子建立玩伴關系。

如今,許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平時很少接觸到小伙伴。在家里,幾個大人圍著孩子轉,很難真正學會分享。分享需要不停地去經歷,才會慢慢感受到分享帶來的快樂和滿足。平時要多帶孩子出門,讓他有機會建立起屬于自己的伙伴關系,從中去學習去感受分享。

小結

除了這種階段性“小氣”之外,我們平時在生活上也要對孩子多加引導。吃水果的時候,可以引導孩子給大人分水果,偶爾先吃的時候,也要給晚到的人預留一些。大人在欣然接受孩子給你的東西時,別忘了說“謝謝”,讓孩子感受分享帶來的成就感,同時也在無形中讓孩子學會禮貌待人。記得對孩子每一次小小的進步都要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表揚,在一定程度上強化孩子的分享行為,讓他慢慢習慣并樂于分享。

相信《內向,沒有那么可怕》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計劃的必備網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小班語言活動方案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 學會接納沒有那么好自己的句子摘錄五十四句 自我提升是個很龐大、很有利潤的企業(yè),它利用我們對成功的渴望來為自己贏利。~~hi,你喜歡這樣的短句嗎?知您所想,為此幼兒教師教育網小編整理了“學會接納沒有那么好自己的句子”,供您參考,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2022-08-09 閱讀全文
  • 學會接納沒有那么好自己的唯美句子收藏(50條) 有時候,你必須意識到,有些人能留在你的心里,但不能留在你生活里。我明明知道需要放手卻放不下,因為我還在等待不可能的發(fā)生,這種感覺真的很難受。不能承受的時候,你就接受吧,接受現(xiàn)實的安~~喜歡這些句子嗎?以下是幼兒教師教育網小編細心準備的《學會接納沒有那么好自己的唯美句子》,敬請閱讀,...
    2022-08-19 閱讀全文
  • 讓孩子沒有那么大壓力的早安暖心問候語 早上是代表希望的開始,世界上最棒的事是,每天早上醒來又是嶄新的一天,完全免費,永不斷貨。早安。有沒有好的句子是適合早安的暖心句子?下面是欄目小編幫大家編輯的《讓孩子沒有那么大壓力的早安暖心問候語》,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2022-10-27 閱讀全文
  • 可怕的教育誤區(qū) 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個最大的地方,我們叫它家;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個最小的地方,我們也叫它家。家是我們生命的搖籃,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人生的第一個舞臺。 想到家,我們就想到夜晚明亮的燈光。有燈的家就有溫暖,...
    2021-11-16 閱讀全文
  • “喜歡”,那么近…… 孩子的世界是湛藍的天空,藍的令你心靜;是碧藍的海洋,透徹的使你心醉;是潔白的云朵,皎柔的讓你心醉;是瑩瑩的星空,深邃的使你心怡。天的湛藍,海的碧綠,構成了一道璀璨多姿的風景線,孩子的世界像掛著霧珠的尖...
    2020-11-28 閱讀全文

自我提升是個很龐大、很有利潤的企業(yè),它利用我們對成功的渴望來為自己贏利。~~hi,你喜歡這樣的短句嗎?知您所想,為此幼兒教師教育網小編整理了“學會接納沒有那么好自己的句子”,供您參考,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2022-08-09 閱讀全文

有時候,你必須意識到,有些人能留在你的心里,但不能留在你生活里。我明明知道需要放手卻放不下,因為我還在等待不可能的發(fā)生,這種感覺真的很難受。不能承受的時候,你就接受吧,接受現(xiàn)實的安~~喜歡這些句子嗎?以下是幼兒教師教育網小編細心準備的《學會接納沒有那么好自己的唯美句子》,敬請閱讀,...

2022-08-19 閱讀全文

早上是代表希望的開始,世界上最棒的事是,每天早上醒來又是嶄新的一天,完全免費,永不斷貨。早安。有沒有好的句子是適合早安的暖心句子?下面是欄目小編幫大家編輯的《讓孩子沒有那么大壓力的早安暖心問候語》,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2022-10-27 閱讀全文

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個最大的地方,我們叫它家;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個最小的地方,我們也叫它家。家是我們生命的搖籃,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人生的第一個舞臺。 想到家,我們就想到夜晚明亮的燈光。有燈的家就有溫暖,...

2021-11-16 閱讀全文

孩子的世界是湛藍的天空,藍的令你心靜;是碧藍的海洋,透徹的使你心醉;是潔白的云朵,皎柔的讓你心醉;是瑩瑩的星空,深邃的使你心怡。天的湛藍,海的碧綠,構成了一道璀璨多姿的風景線,孩子的世界像掛著霧珠的尖...

2020-11-28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