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面對孩子的不良情緒,應該如何引導?

發(fā)布時間:2020-10-30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我們的教育是與孩子做朋友,鼓勵學習鼓勵思考!教師需要在日常教學中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有時候成績并不意味著一切,讓孩子正確認識自己是家長與教師的目標之一!那么,家園共育要注意一些什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面對孩子的不良情緒,應該如何引導?》,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面對孩子的不良情緒,應該如何引導?情景一:

兒子**的頭碰到爸爸的后背上,結果嘴角出血了。兒子哇哇大哭:“爸爸,你不好,我不能原諒你!”小爸還心疼兒子:“那你打爸爸一下,原諒爸爸吧?”兒子不依不饒:“我不能原諒你!”其實兒子是自已碰到爸爸的后背上,責任在自已。因為家長不忍心孩子哭而把責任攬過來,結果孩子心安理得的平靜下來不哭了,但實際上這樣做的結果對孩子特別不好,讓孩子感受不到他應該承受的責任。我趕緊糾正了爸爸的錯誤,對兒子說:“怎么能怪爸爸呢?是你自已不小心撞到的,是自已的責任,不能埋怨爸爸!”小爸也馬上認識到自已錯了,趕緊附喝:“對呀,是你自已撞到的,不能怪爸爸!”但是又給兒子一個臺階下,馬上說:“你打爸爸一下,就原諒爸爸吧!”結果兒子只是用小手拍了爸爸的胳膊一下說:“我原諒你了!”自已馬上笑了接受了這個現實。

這是生活中經常發(fā)生的事情,面對孩子的這種情況,相信很多人都會像小爸一樣去做,但是這樣做的后果久而久之就讓孩子分不清自已應該承擔的責任,遇到問題還會推卸自已應付的責任,長大后也會是個沒有責任心的人。所以有時說生活無小事,從任何一件小事情中都可以學到東西,培養(yǎng)孩子的優(yōu)秀品德也是從生活中的小事抓起。

情景二:

兒子**這幾天搭積木時非常鐘愛那幾個藍色的小塊,非常湊巧的是那些藍色小塊是個單數,所以擺到最后就有一個剩下。兒子非常傷心,大喊著:“為什么總是少一塊呢?”昨天晚上為了這個還哭了。嘴里嚷著:“超市里的叔叔阿姨不好,我要打死他們呀!”我不解,問他:“為什么呀?”“因為超市里的阿姨賣給我少了一塊?”這是典型的推卸責任找理由。我抱起他在客廳里轉悠,聽他不停地報怨:“這個不好,那個不好,我要打死他們!”最后都涉及到警察了,剛開始我除了問他‘為什么’外就不說其它話,等他稍平靜下來,我?guī)е@喜開心地說:“為什么是少一塊呢?是多給你一塊呀?”“是嗎?是多一塊呀?”兒子明顯不相信問道?!爱斎粐D!每次搭時不都剩下一塊嗎?那就是多的呀!不是少一塊,是多一塊,對不對?”“噢,是這樣!原來多一塊呀!”他終于有些相信了,很快心情就開朗起來,趴在我肩上親熱地摟住我笑。后來又玩積木時就沒嚷著“少一塊!”的話。

小孩子就是這樣,想法很單純,在他心里認準的就是少一塊,但其實這也是我們成人所說的心態(tài)問題,甚至可以說是樂觀和悲觀的區(qū)分。換個角度換個思維換個方式,同一個問題就會是不會的結果。孩子的這種情緒如果不及時糾正,長大就有可能發(fā)展成為典型的悲觀主義者。所以出現這樣的事情,要鼓勵孩子換個角度去看問題,讓他走出這個怪圈,引導他走向樂觀向上的思維上來。

后來在睡覺時我又給兒子講道:“遇到問題首先要考慮怎么去解決,不能怨天尤人,更不能想不明白而去傷害他人,鉆牛角尖悲觀得難以自拔,換個角度想想可能會收到另外一個意想不到的結果。就像不是‘少一個’而是‘多一個’一樣!”兒子聽了我的話,竟然一聲不吭地聽完后說:“知道了,媽媽,晚安吧!”YJS21.cOm

這兩則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孩子的不良情緒,任由其發(fā)展安撫他,可能會讓他平靜下來,但是長期發(fā)展的結果會對他的性格產生不良的影響,甚至會影響他的健康成長。所以不要怕孩子一時的不快,該說明的得說明,讓他認識到問題出在哪里,相信幾次下來后孩子會認識到自已的責任和看問題的態(tài)度。長期來看,孩子才會有健康的人格發(fā)展。

因小失大,生活中無小事,說的都是這個道理呢。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讓寶寶盡情宣泄不良情緒


導讀:適度地讓孩子宣泄,對他們的生理和心理都有益處。如果孩子心中的積郁和不快長期得不到宣泄,就會注意力不集中、行為呆板、神經失常、精神不振、人際關系緊張,嚴重時會給孩子個人和家庭乃至帶來危害。有些孩子鬧事、出走、輕生,就是因為不良情緒無法宣泄造成的。

兒童與成人一樣常有情緒變化,諸如憤怒、哀傷、失望、害怕等。保持孩子的心理健康必須讓孩子適度宣泄。宣泄就是舒散、吐露心中的積郁,讓孩子淋漓盡致地吐露自己的委屈、憂愁、牢騷和怨恨等不快,使其達到心理平衡。

適度地讓孩子宣泄,對他們的生理和心理都有益處。如果孩子心中的積郁和不快長期得不到宣泄,就會注意力不集中、行為呆板、神經失常、精神不振、人際關系緊張,嚴重時會給孩子個人和家庭乃至帶來危害。有些孩子鬧事、出走、輕生,就是因為不良情緒無法宣泄造成的。

因此,父母最好每天抽出幾分鐘時間與孩子交心,增進感情。只有讓孩子把你既當父母,又當朋友,孩子才會向你吐露真情,吐露不快。交心時,要注意兩點,一是父母要專心,在這時間內父母不許看電視、報紙,只能彼此相對而談。二是父母要經常撫摸孩子、親親孩子,讓孩子能實實在在地感受到愛,時時刻刻沐浴在愛的春風之中。

孩子適當的宣泄不良情緒好處多多


孩子適當的宣泄不良情緒好處多多

孩子偶爾耍一下小脾氣是可以的,他們的情緒也是為了得到父母更多的關愛罷了,那么要如何提高孩子的情緒管理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一、如何提高孩子情緒管理

1、讓孩子認同自己,有情緒空間

要讓孩子喜歡自己,家庭要給孩子認同感。父母是孩子的模范,父母首先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不讓不良情緒帶給家庭、帶給孩子,要塑造出一種安全、溫馨、平和的心理情境,用欣賞的眼光鼓勵自己的孩子,讓身處其中的孩子產生積極的自我認同,獲得安全感,讓其能自由、開放地感受和表達自己的情緒,使某些原本正常的情緒感受不因壓抑而變質。

2、讓孩子認識情緒,表達情緒

通過親子之間的對話讓孩子正確認識各種情緒,說出自己心里此時此刻真實的感受。只有知所想,才能知何解。平時,父母可以在自己或他人有情緒的時候,趁機引導孩子知道“媽媽好高興哦”“恩,我很傷心”等讓孩子知道原來人是有那么多情緒的,我們還可以通過句式“媽媽很生氣,因為……”“我感到有點難過,是因為……”來告訴孩子自己的情緒來源,同時你也可以問孩子,“你是什么感覺?。俊薄皨寢尶匆娔愫苌鷼?、難過,能告訴我發(fā)生了什么事嗎?”等對話來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及發(fā)現自己情緒的原因,有利于提高孩子的情緒敏感度。

3、讓孩子體驗情緒,洞察他人情緒

游戲在幼兒的心理發(fā)展中起著重要作用,要讓孩子在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中體驗自己的情緒,感受別人的情緒,知道自己和他人的需要。除了父母與孩子要交流自己的情緒感受外,我們可以透過說故事編故事、角色扮演和孩子討論故事中人物的感覺和前因后果及利用周圍的人、事物,來引導孩子設想他人的情緒和想法。從他人的情緒反應中,孩子會逐漸領悟到積極情緒能讓自己和對方快樂,消極情緒會讓自己和對方造成痛苦,不利于事情的解決。如果幼兒在表達情緒與控制情緒之間取得平衡的話,便能以建設性的態(tài)度表達強烈的情感,而且控制對自己、對他人有傷害的情緒表達方式。

4、讓孩子學會樂觀地面對生活

積極的情緒體驗能夠激發(fā)人體的潛能,使其保持旺盛的體力和精力,維護心理健康;消極的情緒體驗只能使人意志消沉,有害身心健康。為此,學會保持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與情緒,對孩子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作為父母,要培養(yǎng)孩子樂觀地面對人生,自己首先對生活要有一種樂觀的態(tài)度。孩子的情緒受父母行為的直接影響,與孩子相處時,父母必須樂觀一點。在教育孩子學會樂觀地面對人生時,除了多與孩子交流,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首先父母要相信自己的孩子,給予鼓勵和支持。更重要的是要幫助孩子進取,克服一些他現在克服不了的困難,只有這樣,才能教會孩子以正確的態(tài)度和措施保持樂觀。

5、教會孩子適當宣泄不良情緒

人在精神壓抑的時候,如果不尋找發(fā)泄機會宣泄情緒,會導致身心受到損害。生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淚水含有的毒素比較多,用淚水喂養(yǎng)小白鼠會導致癌癥??梢?,在悲傷時用力壓抑自己,忍住淚水是不合適的。另外,在憤怒的時候,適當的宣泄是必要的,不一定要采取大發(fā)脾氣的方法,可以采用其他一些較好的方法。例如:在盛怒時,不妨趕快跑到其他地方,或找個體力活來干,或者干脆跑一圈,這樣就能把因盛怒激發(fā)出來的能量釋放出來。

二、提高孩子情緒管理的注意事項

1、從習慣中建立教養(yǎng)模式

例如有些孩子想要玩具,就只會不停哭泣,讓大人就近抱他后,猜測再直接拿玩具給他。若孩子只是完全依靠他人滿足需求,當這樣的模式建立后,孩子可能會自動類推,認為只要哭鬧父母就會滿足自己的需求,自己則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得到任何東西,這樣會影響孩子自我探索的動機,嚴重的話可能會造成發(fā)展遲緩的狀況。

2、孩子的個性和照顧者易相近

0-3歲的孩子正是個性形塑的時期,照顧者若是個性溫柔平和,孩子的個性也會較穩(wěn)定;反之,則個性較急躁。

3、孩子的氣質會轉變

針對氣質理論,專家指出,孩子在三歲前后,氣質仍會再轉變,父母應當把握這段時間,給孩子較好的教育環(huán)境。

4、常和他人接觸

不少父母害怕孩子會被傳染疾病,不敢?guī)Ш⒆映鋈牍矆鏊?,但這是個群體的社會,孩子從小就需要和他人互動,接觸不同的社會環(huán)境,孩子不會怕生、認知學習能力也會因而提升。所以孩子四個月大后,可以偶爾帶孩子去公園、百貨公司、親子館玩,或者邀請朋友進行家庭互訪,讓孩子多和他人互動,這能增強孩子的語言溝通和社會人際關系。其實父母只要注意孩子互動時的周邊環(huán)境安全,就不用太在乎孩子不小心受傷、弄臟衣服或偶爾有挫折,給孩子獨立自由的探索空間,孩子會成長得較快(但出門前,要注意孩子的身體狀況,且盡量不要帶孩子到密閉的空間去)。

5、懂得和他人分享

不少家中的獨生子女,父母都會盡自己所能給予一切,但是孩子卻不懂得和別人分享,所以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最好能特別注意這個問題,適時教導孩子“舍”、“得”。

處理幼兒不良情緒的問與答


問:我兒子兩歲了。他出生剛50多天的時候爸爸就去外地學習了,一年只能回來三四次,每次也就十幾天吧,所以兒子基本是我和姥姥姥爺將他帶大的。平時我上班,由老人帶著。兒子一歲之前,還沒看出與別的孩子有什么特別的,一歲后就明顯覺出他非常依賴我。比如,他不小心摔倒了,姥姥去扶他,他哭不讓,我說沒關系,自己起來,不起,然后我只得裝作摔倒,自己起來,告訴他,看媽媽都是自己起來的,他才能慢慢自己起來。有時我看不到,姥姥將他扶起,他竟哭著又回到原來摔倒的地方再坐下,哭,伸出小手,示意我來抱他,瞧那可憐樣,只好將他再次抱起;還有,如果流鼻涕,別人替他擦,他會非常不高興,又急又喊,紅著臉帶著哭腔“要媽媽擦,要媽媽擦”,什么事情都要我來幫,不允許別人幫助。

還有一點,孩子漸漸大了,脾氣越來越急,說話有些音不清,我再重復他的話跟他的原意不一致時就立刻著急,邊哭邊跺腳;有時在別的房間玩,叫我,我不能馬上過去,就立刻著急,急得滿臉通紅。我經常跟他說,不要著急,慢慢跟媽媽說,媽媽在這里,媽媽在這里等等,可是一點也不奏效,這種情況持續(xù)好長時間了。

最近換成他奶奶看他,近一年沒見著奶奶了,感情生疏點,只要我在家,根本理不著奶奶,還動不動沖奶奶發(fā)脾氣,攆奶奶走,不讓奶奶碰他的東西。奶奶在家給他喂飯,好好的,一見我就壞了,不要奶奶喂,讓奶奶走開,讓媽媽喂,而且也不好好吃了,上躥下跳。他奶奶說,來給你撐腰的了。我也經常給他講,不要和奶奶打架,和奶奶是好朋友。據奶奶講,我一上班,兒子大部分時間與奶奶可親了,也很聽話,飯也好喂??蔀槭裁磧鹤右灰姷轿揖屯蝗蛔兞藗€人似的呢,是兒子缺少安全感嗎?

因為他爸爸不在身邊,為了更好地照顧兒子,單位出差我一律不去,晚上的應酬能推就推掉了,希望能盡量多陪陪兒子。難道是我陪兒子的時間太多,我覺得也不是呀,真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兒子現在這種狀態(tài),我該怎么做呢?希望各位專家和姐妹們給我支支招呀!謝謝了!

答:孩子還不理解社會和人的自然規(guī)律時,會認為別人就是自己,會認為想要叫別人做的事情別人就都能夠理解,他們還無法讓自己的認識跳出自己的殼去感受別人,所以他們不認可別人的做法和想法與自己不同。當遇到他不能理解的這種不同時,他們就會非常生氣。這是兒童發(fā)展的一個必然的事情,有人也管這一階段叫做執(zhí)拗敏感期,這是兒童以自己的愿望與別人的愿望進行磨合和奮斗的開始階段。由于沒有經驗和認識不足,才造成孩子看上去脾氣變壞了的狀態(tài),其實這是一個正常的發(fā)展階段。

無論多么艱難,成人都要平和地忍受過這一時期。隨著經驗的增長,兒童會發(fā)現自己與別人是不同的,并慢慢認可了別人的不同,到那時,孩子就不會還有那么大的脾氣了。

至于案例中所描述的孩子對奶奶的惡劣態(tài)度和對媽媽的依戀,是所有上班族母親的孩子的正常狀態(tài)。這個問題在前面的安全感問題中有細致的解答。孩子為了將媽媽留在身邊,必須趕走其他的人,這是因為在他的經驗中,只要奶奶來了,媽媽就會離開,所以孩子認為這個規(guī)律是由奶奶來造成的,在媽媽和奶奶同時出現的時候,一定要趕走奶奶,才能確保媽媽留在身邊。在媽媽不在時,生存的本能會使他依戀奶奶,將奶奶做為安全依戀對象。由于沖突不再,所以孩子的狀態(tài)就會顯得比較好。

溫馨提醒

家長要找資料學習,了解孩子各階段的發(fā)展規(guī)律,認識孩子的發(fā)展狀態(tài),能夠分清孩子的哪些行為需要泰然處之,哪些行為象征了孩子有了需要解決的問題,需要家長去立刻幫助,這樣才能從心理上去幫助孩子,并能正確處理孩子所有的不良情緒。一個孩子將來會成會什么樣的人,與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對孩子的理解有很大的關系。

勿讓自己的不良情緒影響到孩子


父母們的不良情緒會直接傳染對寶寶,并影響著寶寶們的健康成長,家長們應該學會調節(jié)自己的不良情緒!

一位哲人這樣說過:

心態(tài)是人真正的主人。要么你去駕馭生命,要么是生命駕馭你,而你的心態(tài)將決定誰是坐騎,誰是騎師。

你的情緒,誰作主?

一天,刮著大風,大班的嘟嘟一個人站在陽臺上很久。老師喊他回來。嘟嘟說:“我想跳樓。”老師心里“咯噔”了一下,怕刺激孩子,裝作平靜地說:“這么高的樓,跳下去,人會摔死的?!?/p>

“我就想死。”

“你死了,爸爸媽媽多難過??!”

“我就想讓他們難過。他們吵架,都說死,我很難過。”

嘟嘟說著眼淚流了下來。老師把嘟嘟緊緊抱在了懷里。

顯然,嘟嘟的情緒反應是不健康的。一個5歲左右的孩子應該是天真爛漫的,小腦袋里會有奇思妙想,但一般跟死啊活啊是不沾邊的。就算是孩子單純模仿大人,沒心沒肺地說了這些生與死的話題,那也不是這樣的。

無論如何,這都不是5歲孩子應有的表現。

故事背后的故事

嘟嘟的爸爸媽媽都是公司職員,工作繁忙,早出晚歸,無暇照顧嘟嘟的飲食起居,更無心關注嘟嘟的情感世界。老師發(fā)現,這對夫妻都是情緒化的人,家里的情緒環(huán)境要么熱火朝天,要么寒氣逼人。這冰火兩重天的家庭氛圍全然取決于嘟嘟父母的工作狀態(tài)和由此帶來的情緒變化。他們的家庭環(huán)境、情緒氣氛似乎處在某種失控狀態(tài)。

爸爸媽媽天天跟嘟嘟生活在一起,感情上卻很少有真正的交流。嘟嘟不僅經受著親情饑渴,他的情緒世界還時時遭遇“交通堵塞”。嘟嘟的不良情緒反應和情緒行為,跟他的家庭環(huán)境有著很大的關系。

孩子的情緒行為深受父母情緒行為的影響

我們都知道,孩子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善于模仿,爸爸媽媽的情緒語言、情緒行為營造著嘟嘟的情緒環(huán)境,自然也成了他的學習和模仿的對象。

情緒化的父母會誘發(fā)并且造就孩子的不良情緒。嘟嘟的故事告訴我們,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很重要,當父母的尤其應該。

你的情緒,你作主了嗎?

你也許會說,我可不是情緒化的人,更不會像嘟嘟爸媽那樣情緒波動,喜怒無常。我的情緒當然自己作主,誰會把自己情緒和心情交給別人來處理,讓別人作主?

事實上,很多時候,我們的情緒并不受我們的自主控制,有時候甚至是“跟著別人的情緒和感覺走”。嘟嘟的爸爸媽媽的情緒基本受他們所在公司的控制,受工作狀態(tài)控制,顯得很被動。

壓抑情緒≠控制情緒

有人很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喜怒哀樂,不形于色。中國自古就有“報喜不報憂”之說。不過,這里所謂的控制情緒,其實只是把壞情緒埋藏在心底,這只能叫作壓抑情緒。跟情緒管理學所說的控制并調節(jié)的情緒,不是一回事,甚至可以說是南轅北轍。

那些善于壓抑自己情緒的人,一是因為他在某種壓抑環(huán)境里不得不隱藏自己的真實情感,時間長了也許就成了習慣;二是現代人通常浮躁而忙碌,無暇顧及自己的真實感受,不會用心感受自己和他人的情感情緒,顯得麻木而遲鈍。

一個簡單的測試

你的情緒誰在作主?請看下面的選擇題——

面對一件令人生氣的事情,你一般是這樣做的:

A.屏住,告訴自己不能發(fā)火,將怒氣深埋內心,假裝什么也沒有發(fā)生過。

B.發(fā)飆,會用罵人、動手等行為,向對方表示“我很生氣”。

C.心里怒火萬丈,但是不會主動找對方溝通化解,只是等待時間或別人的解決。

D.感覺到自己的情緒處在憤怒狀態(tài),但是努力想辦法,尋找適合的方式主動跟對方溝通,以期解決問題。

情緒管理學的解說

A。表面看上去,這是一種情緒控制行為,其實是一種情緒壓抑,并非真正意義上控制和調節(jié)情緒。壓抑情緒的后果是積聚已久的消極情緒到了一觸即發(fā)的時候,一切都會失控,而且無法挽回。

B。完全讓自己的情緒跟著自己的感覺走,失掉了理智的掌控,顯得失控而放肆,惡語傷人只會使事情激化,后果更嚴重。

C。是一種被動消極的狀態(tài),讓自己的情緒跟著別人的感覺和情緒走,消極地等待時間的化解,被動地等待別人的主動。

D。是相對較好的情緒管理方法。意識到了自己的情緒狀態(tài)——生氣憤怒,但是,沒有讓自己的情緒失控和激化,而且避免了“自我被動狀態(tài)”,經過理智分析,找到不良情緒的根源,主動想辦法解決問題,化解這種情緒。

作情緒的主人,首先要學會體察情緒

對父母來說,如何作自己情緒的主人尤其重要。那么,我們該如何體察和了解自己的情緒?讓我們來分析一下日常生活中父母經常遭遇的一個情景——

面對添亂的寶寶

忙了一天,媽媽下班回家,正在廚房手忙腳亂地洗菜準備燒飯,一個電話打過來。媽媽只能放下手里的活兒去接電話。電話里,對方抱怨同事,抱怨客戶,抱怨老公,向媽媽倒了一大堆“情緒垃圾”……媽媽好不容易掛了電話回到廚房,發(fā)現寶寶玩水玩得不亦樂乎,渾身上下濕掉了。

繼續(xù)燒飯,還是收拾孩子、給他換衣服?媽媽火冒三丈。

這里有3種選擇,你會是什么樣的表現?

1.(孩子是存心搗蛋)大聲吼孩子,劈頭蓋臉地一頓臭罵;

2.(知道不完全是孩子的不對,但是心里的火氣實在憋不?。┡瓪鉀_沖地給孩子換衣服,怒氣沖沖地嘮嘮叨叨;

3.(哦,我現在疲憊加煩躁,朝孩子發(fā)火多半是我的錯,我不累的時候,孩子玩水,我的火氣好像沒這么大。但是,我現在實在憋得慌)得,坐下來喝杯茶,吃個蘋果,休息一刻鐘,晚飯晚一點開飯問題不大。

分析:

有1、2表現的大人,爆發(fā)以后往往會選擇后悔,發(fā)現自己不應該這樣對待孩子。這是發(fā)生在父母身上最常見、最典型的“遷怒”行為。第3種表現的父母,則清醒地體察到自己情緒,知道自己怒氣的真正原因,并且在自己生氣的時候及時合理控制住情緒。這是對自己情緒負責、對孩子負責的媽媽。

父母們的不良情緒對寶寶所造成的傷害,家長們在生活中多控制自己的情緒,尤其是在小孩子們的面前時,更不可將自己的情緒傳染給孩子!

寶寶難纏全因不良情緒在“作怪”


導讀:當寶寶變得行為乖張、異常粘人、總喜歡哭鬧、入睡困難或者睡不踏實,甚至沒有任何器質性的原因卻無端地頭痛腹痛或者引發(fā)其他“疾病”的時候,做媽媽的你是否想過,真正的罪魁或許與別的因素無關,而與你的不良情緒密切相關呢?

當寶寶變得行為乖張、異常粘人、總喜歡哭鬧、入睡困難或者睡不踏實,甚至沒有任何器質性的原因卻無端地頭痛腹痛或者引發(fā)其他“疾病”的時候,做媽媽的你是否想過,真正的罪魁或許與別的因素無關,而與你的不良情緒密切相關呢?

欣欣令人心煩的“問題”行為

欣欣是個2歲的小男孩,一直都很好帶,因為這點,欣欣媽可沒少在朋友們面前夸口。不過,最近小家伙突然出現了很多“問題”行為,比如,白天不許媽媽去上班;媽媽回到家就糾纏不放,一步都不能離開;晚上則入睡困難,夜間常常無緣無故地醒來好幾次,并且每次醒來都哭鬧不休。夜間醒來倒也不值得大驚小怪,在這之前,欣欣也會在夜間偶爾醒來,一般都是因為尿了,或者餓了。只要他的需求得到滿足,把他放在床上,輕輕拍幾下,小家伙很快就會再度入睡。不過最近可不行了,小家伙似乎突然之間變得難纏了。每次醒來,就算有人拍著,哄著,他也哭個不停,非要媽媽抱在懷里,換了別人還不行。不僅如此,他還一定要媽媽抱著他不停地在房間里走來走去。只有這樣,他才會慢慢地安定下來。

欣欣媽上班壓力很大,加上欣欣一鬧,睡眠質量不高,她就更累了。有一次,欣欣媽聽了朋友的建議,在欣欣夜間無端地哭鬧的時候,決定狠狠心不理睬他。沒想到,小家伙居然硬生生地哭了一個多小時,直到媽媽妥協(xié),他才抽咽著,在極度困倦的情況下,窩在媽媽懷里睡著了。越來越累的欣欣媽更心煩了,有時候難免對欣欣失去耐心,因此發(fā)發(fā)脾氣也是常有的事情。不過欣欣可不體諒媽媽的苦心,相反,他的行為一點好轉沒有,甚至越演越烈,給媽媽帶來一種前所未有的挫敗感。

欣欣的“問題”行為緣何而來

媽媽咨詢了很多人,盡管排除了諸如缺乏營養(yǎng)素、疾病、就寢環(huán)境不良等能夠想到的所有問題,也沒能讓欣欣變得乖巧些。欣欣媽變得越來越焦慮,而欣欣的“問題”行為也跟著不斷升級,甚至出現了時不時喊“肚肚痛”的問題。欣欣媽帶他看過好幾次醫(yī)生,醫(yī)生的結論都是沒有發(fā)現器質性原因。這讓欣欣媽非常苦惱,她甚至疑惑:難道才2歲的寶寶就學會了撒謊嗎?最終,欣欣媽筋疲力盡,只好聽天由命,放棄任何努力。

令欣欣媽欣慰的是,某一天,家里來了一個做心理咨詢的朋友,徹底把她的煩惱給解決了。跟朋友家長里短地一聊,欣欣媽這才明白,欣欣確實沒有任何問題,問題完全出在自己身上。原來,欣欣媽這段時間在工作上遇到一些麻煩,她被老板從一個比較重要的位置“發(fā)配”到另外一個不那么重要的部門,她原來的位置則被一個看起來遠不如她的同事頂替了。雖然老板美其名曰“方便她更好地照顧孩子”,但是欣欣媽一想到自己工作一直都很努力,在公司算是業(yè)績非常不錯的員工,雖然現在有了孩子,卻并沒有因此影響到工作,她就難免感覺不平衡了。

以前回到家,欣欣媽都會很開心地陪欣欣玩,不過,自從有了這次不愉快的調換工作的經歷之后,欣欣媽再也無法像以前一樣全心全意陪伴欣欣了。即便跟欣欣玩的時候,她也常常走神,總是在考慮怎么樣干得更好,以實際行動來體現自己真正的實力。當然,為了證明自己有了孩子一樣可以努力工作,欣欣媽還常常主動加班,更加賣力地工作。因為加班,她陪伴欣欣的時間更少了。

朋友指出,欣欣雖然還小,但是他一樣可以強烈地感受到媽媽敷衍的態(tài)度和焦慮的情緒,因此,建議欣欣媽調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和欣欣相處的時候把工作拋到腦后,全心全意陪伴欣欣,全面提高和欣欣相處的質量。果然,過了沒幾天,欣欣突然變得乖巧了,欣欣媽的煩惱自然也消失了。

情緒異常的三個時機家長應該如何面對


當孩子為不合理的要求未被滿足而哭鬧時,你切不可因心軟而改變立場。你可以走過去,用輕柔和同情的語氣說:“你是不是很不開心?看見你這樣,我的心里也不舒服?!本瓦@樣分享他的情緒。一開始,孩子可能會拒絕你的關懷,你可以走開,一會兒再回來,仍然用同樣的方式跟他說話。

用這種方式向孩子表明,你對事情的立場是堅定的,但在情緒方面,你愿意和他分享,因為你理解和在乎他的感受。甚至,你可以告訴孩子,他不開心,你也難過,因為你是很心疼他的。但他的要求不合理,是不可以答應的。用這樣的方式,你可以慢慢地改變孩子的情緒模式,使他逐漸學會用更有效的方法來處理同樣的情況。

與心愛的事物分手時

心愛的玩具不小心被摔破、弄壞或丟失了,孩子免不了會號啕大哭,傷心不已,這時也是對他進行情緒教育的最好時機。

小孩子對時間和金錢的價值沒有意識。一件只花了幾元錢買回來的玩具,可能是他最心愛的,一旦摔破了,他的悲傷不亞于一個成年人一下子失去了價值數萬元的東西時的感受。

可是,大人往往不明白這一點,而對哭鬧的孩子說:“壞了就壞了吧,也不值錢。不要哭了,明天爸爸再給你買一個?!苯Y果往往是孩子哭得更傷心了,因為他覺得父母一點兒也不理解他內心的苦痛。

既然孩子為摔壞的玩具哭泣,就說明這件玩具的價值對他來說是巨大到應該為失去它而哭泣的。父母應該肯定和接受他的情緒:“我看到你這么傷心,一定是因為你非常喜歡這件玩具。來,坐在我身邊,跟我說說你現在心里的感覺。”

在引導孩子說出內心的情緒感受后,應該向他做一些必要的解釋,幫他明白以下的道理:

★ 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總有別離的一天。

★ 因此,和它在一起的時候,應該好好地對待它,也好好享受它帶給自己的好處,珍惜和它在一起的樂趣。

★ 在它離去后,把美好的記憶好好保存起來,讓它在心里陪伴自己過好以后的每一天。

當你火冒三丈時

有時候,孩子實在頑劣,弄得你火冒三丈。若沒有及時控制住,就可能口不擇言地呵斥孩子,甚至噼里啪啦地揍他一頓。結果,不僅破壞了親子關系,也可能給孩子幼小的心靈留下創(chuàng)傷。

察覺到盛怒來臨的跡象后,最有效的方法是讓家人帶走孩子,或自己離開“事發(fā)之地”,然后:

◆ 做10次以上深而長的呼吸;

◆ 出外散步10分鐘;

◆ 對自己說“我會保持冷靜”,然后回想過去自己曾經表現得很冷靜時的情景,或者回憶一段輕松開心的時光。

看到父母能夠控制自己不亂發(fā)脾氣,這對孩子是很好的榜樣教育。你也可以把這種冷靜技巧教給孩子,讓他從小就學會做情緒的主人。

相信《面對孩子的不良情緒,應該如何引導?》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計劃的必備網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 讓寶寶盡情宣泄不良情緒 導讀:適度地讓孩子宣泄,對他們的生理和心理都有益處。如果孩子心中的積郁和不快長期得不到宣泄,就會注意力不集中、行為呆板、神經失常、精神不振、人際關系緊張,嚴重時會給孩子個人和家庭乃至帶來危害。有些孩子...
    2021-10-14 閱讀全文
  • 孩子適當的宣泄不良情緒好處多多 孩子適當的宣泄不良情緒好處多多 孩子偶爾耍一下小脾氣是可以的,他們的情緒也是為了得到父母更多的關愛罷了,那么要如何提高孩子的情緒管理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一、如何提高孩子情緒管理 1、讓孩子認同自己...
    2021-05-25 閱讀全文
  • 處理幼兒不良情緒的問與答 問:我兒子兩歲了。他出生剛50多天的時候爸爸就去外地學習了,一年只能回來三四次,每次也就十幾天吧,所以兒子基本是我和姥姥姥爺將他帶大的。平時我上班,由老人帶著。兒子一歲之前,還沒看出與別的孩子有什么特...
    2022-04-18 閱讀全文
  • 勿讓自己的不良情緒影響到孩子 父母們的不良情緒會直接傳染對寶寶,并影響著寶寶們的健康成長,家長們應該學會調節(jié)自己的不良情緒! 一位哲人這樣說過: 心態(tài)是人真正的主人。要么你去駕馭生命,要么是生命駕馭你,而你的心態(tài)將決定誰是坐騎,誰...
    2021-03-19 閱讀全文
  • 寶寶難纏全因不良情緒在“作怪” 導讀:當寶寶變得行為乖張、異常粘人、總喜歡哭鬧、入睡困難或者睡不踏實,甚至沒有任何器質性的原因卻無端地頭痛腹痛或者引發(fā)其他“疾病”的時候,做媽媽的你是否想過,真正的罪魁或許與別的因素無關,而與你的不良...
    2021-10-14 閱讀全文

導讀:適度地讓孩子宣泄,對他們的生理和心理都有益處。如果孩子心中的積郁和不快長期得不到宣泄,就會注意力不集中、行為呆板、神經失常、精神不振、人際關系緊張,嚴重時會給孩子個人和家庭乃至帶來危害。有些孩子...

2021-10-14 閱讀全文

孩子適當的宣泄不良情緒好處多多 孩子偶爾耍一下小脾氣是可以的,他們的情緒也是為了得到父母更多的關愛罷了,那么要如何提高孩子的情緒管理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一、如何提高孩子情緒管理 1、讓孩子認同自己...

2021-05-25 閱讀全文

問:我兒子兩歲了。他出生剛50多天的時候爸爸就去外地學習了,一年只能回來三四次,每次也就十幾天吧,所以兒子基本是我和姥姥姥爺將他帶大的。平時我上班,由老人帶著。兒子一歲之前,還沒看出與別的孩子有什么特...

2022-04-18 閱讀全文

父母們的不良情緒會直接傳染對寶寶,并影響著寶寶們的健康成長,家長們應該學會調節(jié)自己的不良情緒! 一位哲人這樣說過: 心態(tài)是人真正的主人。要么你去駕馭生命,要么是生命駕馭你,而你的心態(tài)將決定誰是坐騎,誰...

2021-03-19 閱讀全文

導讀:當寶寶變得行為乖張、異常粘人、總喜歡哭鬧、入睡困難或者睡不踏實,甚至沒有任何器質性的原因卻無端地頭痛腹痛或者引發(fā)其他“疾病”的時候,做媽媽的你是否想過,真正的罪魁或許與別的因素無關,而與你的不良...

2021-10-14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