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如果孩子有厭學情緒,那家庭就起了中間作用,安慰并鼓勵孩子!教師要同家長多交流溝通,以積極正確的教育方式,幫助孩子放飛夢想!那么,家園教育工作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如何管教好“不服管”的孩子”,但愿對您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如何管教好“不服管”的孩子對于“不服管”的孩子,很多家長都是很頭疼的??粗鴦e的孩子都是聽話乖巧的,就更著急了,想盡辦法讓孩子成為“聽話”的孩子,但結果往往是相反的。很多家長都向我反映孩子的各種壞行為,比如打小孩子,在家亂扔東西等,常惹家長會生氣,有時一氣之下,就以打罵來制止孩子。這樣的后果,孩子的壞行為不但沒有消失反而更加囂張。
對癥才能下藥,對于管教孩子也是一樣。每一種壞行為的后面都有它的誘因。yjs21.Com
孩子在家里誰了管不了,顯得權力最大,是個小皇帝。這背后可能隱藏著父親或母親對他的支持,使孩子的力量增加而有權力。同時也呈現(xiàn)了父母之間的對立,某一方放棄權力而默認。故這個孩子的權力是疊加了某一方父母的力量。所以,我們常說孩子不服管是因為他站在了一個父親或母親肩膀之上。對于這樣的情況,父母雙方應檢視彼此之間的關系,跟孩子的界限不應該纏結在一起。夫妻雙方和孩子的界限較清晰時,孩子的權力就沒那么大,當然就不能不服管了。
強強經(jīng)常把家里的東西扔得到處都是。強強爸忍無可忍,逐漸養(yǎng)成了一邊罵強強,一邊打強強的習慣。每當這時,小強強都忍著淚噘著嘴不吭聲。不久,強強爸就接到了老師的“投訴”—強強經(jīng)常對小伙伴們?nèi)蚰_踢。孩子的行為絕大多數(shù)都是在模仿大人,而且孩子一旦沒被關注就會用極端的方法來引起你的注意。強強這樣的行為恰恰是家長沒有很好的指引孩子去做事情,孩子的憤怒只能通過這樣的行為來發(fā)泄,而家長又以暴力來強壓孩子的行為,無疑又強化了孩子的壞行為,并“學會”了用暴力來解決問題。對于這樣的孩子,家長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行為指導,多鼓勵孩子好的方面,多陪伴孩子,要用冷靜的頭腦對孩子進行管教,會讓他感覺到您的教導是客觀公正的,并且,他也愿意帶著極大的興趣去做到您對他的要求。
“不服管”的孩子,往往是較聰明,個性比較張揚,模仿能力強的孩子,只要父母善于去引導孩子,營造一種良好的氛圍,做孩子的好榜樣,相信這樣的孩子不但不用你費心,還是你最放心的孩子。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父母該如何保護好孩子、讓他們安全地踏入成人世界呢?家長需要防備哪些因素、又應該如何掌握管教的尺度呢?還有,到底該怎么做才算是堅持不懈呢?
維護家長的權威。在管教青春期的孩子時,父母如果堅持不動搖,孩子必定會生爸爸媽媽的氣。有些家長覺得很難辦,態(tài)度往往會軟下來,覺得這樣孩子才會喜歡自己。實際上,對付這一年齡的孩子最為重要的是讓他們尊敬父母而不僅僅是喜歡。維護家長的權威,該責罰的時候就責罰。跟學齡兒童一樣,一旦父母放縱孩子的錯誤行為,孩子就會自以為是,覺得自己沒有錯。父母應該用更高的標準來要求孩子。
讓孩子盡管大鬧。跟其他年齡段相比,青春期的孩子情緒上更容易激動,和父母一旦爭吵起來情況會很快升級。這種時候父母要冷靜,哪怕有情緒也應該向妻子或丈夫發(fā)泄,或者去找自己的朋友或心理輔導師訴苦,而和孩子爭吵只會自尋煩惱,被孩子傷害。青春期的孩子要慢慢脫離父母、學會獨立,這個過程總是痛苦的。父母在孩子生氣或沖撞自己時,火氣一竄上來便會控制不住。這個時候一定要成熟一點兒,找個能解決問題的成年人傾訴一番。青春期的孩子希望父母能夠堅強一些,這樣他們才會有安全感;如果父母也很沖動或情緒化,一個回合下來,孩子會覺得自己比爸爸媽媽強,至少是打了個平手。
松緊適度。這個詞語我們重復過無數(shù)次,之所以這么說,是有原因的。如果父母對孩子管得太緊、太多,必然引起孩子本能地逆反,雙方經(jīng)常發(fā)生沖突,這在上面我們提到過的一些家長中就有先例。管教過嚴可能會使青春期的孩子喪失希望。
責罰得當。換句話說,就是小錯誤小責罰,大錯誤大責罰。比如孩子沖撞了父母,可以沒收她的手機;如果孩子未經(jīng)同意溜出去玩,父母就沒收所有的娛樂工具一個月。此外,如果因為孩子的錯誤而產(chǎn)生了一些后果,例如曠課或者在體育訓練中受罰,父母千萬不能扮演消防員的角色,因為這種時候有其他人唱黑臉也不錯,讓孩子嘗嘗自己行為不當而導致不良的后果也好。
凡事往好處想。孩子犯錯誤的時候,父母不要認為他這是在報復。青春期的孩子大腦還未完全發(fā)育成熟,走錯方向不足為怪,父母若能往好處想,即使正在氣頭上,也能很快平靜下來,客觀地看待事情。
著眼當前而不是過去。每天都有青春期的孩子跟我抱怨,說自己不論做什么,好像都不能重新贏得父母的信任。這些孩子說,以前他們犯過大錯,所以現(xiàn)在哪怕是再犯一丁點兒錯,父母就會把舊賬給翻出來。確實,青春期的孩子可能會犯錯,讓父母非常失望,事情過了以后,父母可以重提,但一定要把機會給孩子,讓他們重新贏得父母的信任,不要老是揪住孩子的小辮子不放。
給孩子希望。對于孩子,我個人比較提倡短時的、力度較大的責罰方式。如果對孩子的懲罰長達半年,那他們到最后可能都記不起當時受罰的原因了。父母應該讓孩子知道,對他們的處罰不會一直持續(xù)下去,而是有一個期限。如果孩子辜負了父母的期望,父母也應該跟他們講清楚,哪些事可以來贏回自己的信任。
允許孩子犯錯。父母不給孩子寬松的環(huán)境,孩子就永遠不會犯錯。孩子就像一只風箏,隨著年齡增大,父母應該將手中的線慢慢放長,這樣孩子就能體驗到越來越多的自由,等到18歲時,就能完全獨立了。孩子犯錯是必然的,父母應該及時收緊手中的線;但是犯錯以及隨之而來的受罰對于孩子來說都是一種學習,如果父母拒絕給孩子一定程度的自由,孩子就沒有機會犯錯了。
好東西不能禁止。父母不應該禁止那些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品格的活動,即使是在責罰孩子時。我們就碰到過一些孩子,父母懲罰他們,不讓他們來“明日之星”參加心理輔導;還有些孩子受到責罰,不能去參加教會的小組活動。像這樣一些能有效幫助家長教育孩子、幫助孩子改正錯誤的渠道,父母不應該盲目封殺。
要看到孩子的潛力。十幾歲的孩子往往一遇到失敗和挫折,就容易一蹶不振,認為自己一無是處。所以父母即使是在批評孩子的時候,也應該明白,孩子需要爸爸媽媽記得他們的潛力。即使孩子犯了錯,父母也應該一如既往地相信他們、鼓勵他們。青春期的孩子大多缺乏自信,所以在他們失敗時,父母的信任就是最好的安慰。
這個莫名其妙的發(fā)燒,一燒燒了整三天。昨天中午,在飽睡了三個多小時的午覺后,xx看著就沒事了,全好了(經(jīng)驗告訴我,孩子是不是生病從眼神就看得出來)。在一切都在慢慢恢復正常時,我發(fā)現(xiàn)他這個想靠著哭鬧和耍賴來達到目的的本事算是練出師了。當他想要拿什么或吃什么的時候,不是像以往那樣先試著跟我說他的目的并拉著我的手去幫他達到,而是用手指一指后就尖叫,表示要馬上拿到,不然就很生氣。當我表示“不可以”的時候,他還會撒潑、耍賴...我看見他這樣的表現(xiàn)很不高興,是該好好訓練,好好管理他的壞習慣的時候了。
今天早上,我又聽到xx的尖叫。以往孩子的這種尖叫很容易讓我的脾氣往上躥,接著就橫眉豎眼破口大聲訓斥起來??勺罱以趯W習圣經(jīng)的時候,學習到不應該在怒氣中管教孩子,發(fā)著脾氣的時候管教,不僅得罪神,還達不到管教的最好效果。我當下決定按著神的教導操練操練。
我來到xx跟前對正在尖叫的他以平穩(wěn)的語氣說:“xx,不許尖叫!”他當然不聽。我又說:“xx,你這樣尖叫媽媽聽不懂。你想要什么跟媽媽好好說,要用說的,不用叫的。好好說,你想要什么?”這時他聽懂了,就停止了尖叫,用手指著我的手機說:“我要手機!”我說:“不可以?,F(xiàn)在是早上,你應該先去吃早餐?!边@句“不可以”剛出口,他立馬毫無商量余地就開始跺腳、尖叫、賴地...我耐著性子,平靜地看著他,說:“xx,不可以玩手機,不可以耍賴,要講道理。媽媽不喜歡你胡鬧?!彼睦锢頃?,繼續(xù)一邊手指著手機一邊撒潑。我不再說話,也不再看他,去做我該做的事。他看見我不理他,尖叫改成大哭,哭得是又大聲又傷心。我看了他一眼,他也看著我,可我還是說:“不可以?!彼薜脙戳?。我繼續(xù)不理他。在我的理念里,我是允許孩子哭鬧的,孩子也需要抒發(fā)情緒,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只是哭鬧不能達到目的,這是一定要讓孩子清楚明白的原則。
xx這一哭,姐姐們也挺心疼,都想過來安慰安慰,但都被我阻止了,我告訴她們,弟弟這是在耍賴呢,不可以理他。忽視在孩子的管教中可以起到的作用是很大的,事實也說明了這一點。xx的哭聲,從開始的歇斯底里,慢慢變得平穩(wěn),又逐漸輕緩,最后就是有一搭沒一搭的哼哼...雖然整個過程持續(xù)了快一個小時,但最終是以孩子的妥協(xié)和順服結束,那么這個管教就算是成功的。最后當然還有一個步驟是最重要的,當xx完全停止哭鬧,我會馬上對他說:“xx不哭了,很好,這樣就乖了。xx好孩子,媽媽愛你哦!”然后抱抱、親親他。
我知道,今天的一次管教并不表示明天他不會再哭鬧。但是我相信,只要我把這個原則和方法堅持執(zhí)行,孩子就能學習到好的行為習慣。
“愛他就要管教他”這是上帝給我們做父母的教導和責任。
這段時間很多家長問:“為什么孩子到了初一、初二,到了十三四歲,就變得和以前不一樣了?以前的乖乖仔和乖乖女仿佛一下?lián)Q了個人,變成了一個喜歡和父母對著干,脾氣古怪又神神秘秘的家伙?”
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孩子在長大,他們開始尋找獨立的自我,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在心理學中,把孩子的這一段成長時期叫做“叛逆期”。
在孩子的叛逆期里,很多過去看上去不錯的“親子關系”好像一下子出了問題。為了改變孩子,父母從批評、斥責、吵鬧到無可奈何、焦慮不安。其實,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父母從改變自身開始,重新建立正面的親子關系。
要建立正面的親子關系,首先父母要明確,教育的目的是把孩子培養(yǎng)成一個真正的人,而不是滿足家長虛榮心的一個物品,或者延續(xù)父母意志的復制品;
其次要明白培養(yǎng)的唯一方式就是引發(fā)孩子自身的成長力,讓他有意識地自己去成長,而不是讓他為了父母或者別的什么去成長。
在親子關系的建立中,有“三條高壓線”和“兩個陷阱”是家長應該特別注意的?!叭龡l高壓線”分別是忽略孩子的存在、破壞性地批評和強迫,它們會極大地損害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獨立意識,破壞親子關系?!皟蓚€陷阱”是“有條件的愛”和“輸不起的心態(tài)”。
千萬不要用物質獎勵去激發(fā)孩子做某件事的動力,這是交易而不是愛,在這種條件下,你無論做什么,孩子都不會感受到你的愛,他不會感激你,他認為這是有條件的交換。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仍然有23%的家長保有此種心態(tài),他們認為滿足了孩子的物質需求,孩子就應該好好學。
“輸不起的心態(tài)”一個明顯的表現(xiàn)就是不信任孩子,想知道孩子的所有事情,甚至希望時刻監(jiān)視孩子,知道他(她)的一舉一動,這會讓孩子非常反感,破壞你們之間的信任和關系?,F(xiàn)場調(diào)查表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近一半的家長表示關于孩子的任何事情都想知道,這說明,至少近一半的家長都可能陷入了“輸不起的心態(tài)”這個陷阱中。
(一)“八個工具”助你建立正面親子關系
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孩子成為真正的人,具體說起來,就是要培養(yǎng)孩子的六種人格:自尊心、自信心、責任心、進取精神、興趣和好習慣。糜仁海說:“其中,孩子有了前三種人格,就一定不會出問題,會健康地成長,如果他還具備后面的人格,他就能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人?!?/p>
要想培養(yǎng)孩子的六種人格,正面的親子關系至關重要,如何建立正面的親子關系?李教授介紹了“八個工具”:愛、表揚、鼓勵、確認、理解、陪伴、制定規(guī)則和批評?!爸灰议L能夠用好這些工具,就能夠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p>
每個父母都會說自己的是愛孩子的,但是孩子是否能感受到你們的愛呢?“做好聽、說、看、做這四個方面,運用好‘愛’這個工具,才能讓孩子感受到愛?!崩罱淌谡f,“要像聽領導說話一樣聽孩子說話;有話要直接和孩子說,永遠不要說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話,不要人前教子;要充滿愛意地看孩子,不盯著孩子的分數(shù);為孩子所做的事情要適度恰當,不要過多和過少?!?/p>
表揚是一個使孩子建立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好工具,但是近三分一的家長卻認為表揚會讓孩子驕傲,“只要表揚的方式得當,就能起到很好的正面作用,包括表揚孩子的優(yōu)點和即時表揚,具體步驟是:陳述事實,確認值得表揚的原因,表達高興的心情和期望他(她)繼續(xù)保持的愿望,最后還要有身體接觸,比如擁抱一下孩子、拍拍肩膀和拉起孩子的手等等。”
無論在孩子失敗還是成功的時候,父母都應該多鼓勵孩子,給孩子重新再來的勇氣和再接再厲的信心。如果父母希望孩子怎么做或者具備什么品質,那么當發(fā)現(xiàn)孩子某次這樣做了,父母就要大聲地說出來加以確認,這會讓孩子記憶深刻,幾次之后,孩子就會形成好的習慣。父母要多和孩子輕松地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以及做某件事情的原因,真正地去理解孩子。
父母要盡可能和孩子呆在一起,只有在一起,父母才能知道孩子說了什么話、做了什么事、怎樣做的,才能和他們交流,讓彼此更多了解和信任。制定規(guī)則時一定要和孩子商量,只有孩子自己同意的規(guī)則,他才能遵守,才有用。發(fā)現(xiàn)孩子犯錯后給予批評時,應該就事論事,陳述事實并指出后果,注意一定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并表達正面的希望。
(二)只盯分數(shù)單會破壞親子關系
家長不要只盯著孩子的分數(shù)看?!叭绻阒欢⒅⒆臃謹?shù),就會忽略孩子的讀書狀態(tài)和心理成長,這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也會破壞你與孩子間的親子關系?!睆恼{(diào)查數(shù)據(jù)看,超過三分一的家長表示,自己的情緒跟著孩子的分數(shù)走。
“我常常聽許多家長抱怨,‘我的孩子數(shù)學不好’、‘他英語不行’等等,這就是家長盯著分數(shù)在給孩子‘定性’。”
專家說:“這種定性對孩子會形成負面的心理暗示,那就是‘我學不好數(shù)學了’、‘我沒語言天分,學不了英語’,這會限制了孩子的進步。”她認為,家長應該從正面鼓勵孩子,要看到孩子在暫時學得不太好的科目上擁有更大的進步空間和潛力。“我的孩子以前偏科,文科不太好,作文還老跑題,但我從來不說他語文不行,我總是告訴他,‘你的語文有很大的潛力’。后來,在老師的鼓勵和幫助下,他的作文不跑題了,中考還考了個靚分。”
一旦孩子有了某種與“分數(shù)提高”無關的興趣,大多數(shù)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馬上加以禁止,“這種做法有可能把孩子推到你的對立面,”解素蔚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促使孩子自己去鉆研,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興趣并給予正確的引導。比如,孩子喜歡閱讀、愛看雜書,家長就應該保護他的閱讀興趣,尤其是在暑假,要支持、鼓勵孩子多看各類書籍。”
1、對于一個家庭來講,你是樹根,孩子是花朵
如果花朵有問題,多半是樹根也有問題。家長們常常“看到”的孩子的問題,其實是他自己的問題在孩子身上的“開花”。孩子是你的投射銀幕,當你在孩子身上看到了問題,那是你自己問題的外在投射。
從本質上講,不存在有問題的孩子,只存在有問題的家長。家長意味著“頭腦”,孩子代表著“心”。當生命的存在看似出現(xiàn)問題時,那是“頭腦”出了問題。沒有你的角度、判定、認為,你眼中會有有問題的小孩嗎?如果你眼中有有問題的小孩,那是誰的問題?誰制造出了一個有問題的小孩?是你,你創(chuàng)造了一些問題概念,然后你投射在孩子身上。是你眼花,把一塊完美無瑕的玉看成了一塊丑陋的石頭。
如果你認為你有一個有問題的小孩,一定先反過來,在你自己身上尋找問題的根源。就像你看到銀幕上有一些瑕疵,先看看投影儀的鏡頭上有沒有問題。
2、你自己的恐懼越多,你要求孩子就越多
如果你是一個恐懼的家長,你就會有一個有問題的小孩。你的恐懼越大,你眼中小孩的問題就越多。
恐懼導致掌控。你越恐懼,你越傾向于去把握住某種東西,以讓你自己有安全感。掌控者是頭腦,而小孩通常都是自由的心,他們像水一樣流動,很難被掌控。這使得你越想抓住、越想駕馭、越想掌控,越抓不住,越駕馭不了,越掌控不住。
你的恐懼越多,你要求孩子就越多,因而你眼中小孩的問題也就越多。小孩是一個有問題的小孩,真是這樣嗎?沒有你的恐懼,沒有你的壓制或判斷,他是一個很難教育的小孩,這是真的嗎?問一問你自己。
3、當你是一個完全無懼的父母時,你的孩子才能天然成長
人們都期待自己的小孩長大以后有足夠的智慧和能力。如何才能使一個小孩長大以后呈現(xiàn)出“最大”的智慧和能力?那就是讓他按照天性成長。如果一個小孩按照他天性本然的樣子成長,他長大以后的智慧和能力將會最大化。但是如果不是那樣,而是你特別有意識地去培養(yǎng)或訓練他,成年以后,或許他在某方面的能力不錯,但是他的智慧心將發(fā)揮不足。
放一匹小馬在遼闊的草原上自由奔放地成長,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小馬的主人需要多大的無懼的心?。∷麜男●R在道路上遇到這樣那樣的危險,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問題。他會擔心,這樣地放任著小馬,它以后怎樣,它長大會如何,等等。你怎么敢對你的小孩撒手?你沒有那么大的勇氣。在一個小孩的自由形態(tài)上,可以看出一個家長無懼的心到底有多大。不是像老天一樣大膽的人,他的小孩無法享受那純?nèi)粺o邊的天空大地。
4、你知道什么對他的人生道路最好嗎?
在孩子面前,我們似乎都是上帝。在一個幼小的孩子面前,我們總是在無意識中扮演上帝:我們知道什么東西對他最好,我們知道什么樣的道路對他最好。從其一生的長遠角度來看,你真的知道什么對你的小孩最好嗎?以你的“知道”來控制你的小孩按照你的道路行走,把你認為是好的或對的東西強加給你的小孩,那簡直是一種挾持。你在挾持他的生命自由,你在挾持他的心。
在那無明中,以愛或對他好的名義,你對你的小孩做過多少蠢事你知道嗎?當一個人在無明中時,你怎樣對待自己,你就怎樣對待他人。你用懲罰自己的方式來懲罰你的小孩,你用責備自己的方式責備他。當你還是一個有許多問題的家長時,你怎能教育出一個和你不一樣的小孩?你管得越多,他越成為你。你管得越多,他越成為你不希望他成為的那部分——越成為你內(nèi)心中所討厭的自己的那個形象。只有你管他越少,他才會越來越不像你,他才會越來越發(fā)展出你的生命中所沒有的新的部分。
你確定什么樣的道路才是你的孩子該走的最好的人生道路?你真正知道他到底需要什么?你是上帝嗎?如果你真的是上帝,那就像上帝一樣去做,徹底撒手讓你的“孩子”自己成長???,那天底下的眾生——老虎、獅子、螞蟻、蜜蜂,哪一個不是它們自己在成長,上帝可沒有操控它們的人生道路。
5、知識教育和智慧教育
人們往往把知識多當成有智慧,這是個錯覺。在這個錯覺的影響下,人們都期待自己的知識多一些,都拼命地往自己的頭腦里裝知識,這也導致他們的教育模式是這樣。家長們在自己身上的“希望”過期了以后,他們把曾經(jīng)對自己的“希望”放在了孩子身上。
他們希望自己的小孩是一個有智慧的人,如何做到?往他腦子裝更多的知識。如果一個小孩在四歲時就能識別兩千個字,背誦《三字經(jīng)》、《千字文》,我們就以為他很聰明。而這有什么用處?你只不過是在往一臺電腦的硬盤上多儲存一些數(shù)據(jù)而已。
智慧是一種空盈的狀態(tài),而不是一種滿實的狀態(tài)。過多的知識只能使一個頭腦變得狡猾,而狡猾并不是智慧。電腦能夠隨時調(diào)度出千萬知識信息,但電腦并不是一個智慧的人腦。對于人來講,智慧不取決于他里面的有,而取決于他里面的空。當他里面空的部分越多,他運用知識的空間和能力就越大,猶如電腦的硬盤和內(nèi)存里空白越多,它的運行速度就越快一樣。教育你的小孩,給予他有,更保留他的空,不要把他填得太滿。如果你把他的頭腦填得太滿太實,猶如一個瓶子被塞得太緊太實一樣,它那里面的空就成為死空,這樣一個小孩的智慧就發(fā)揮不出來了。
因此,教育小孩,要注意他里面的空。知識教育是一種有的教育,智慧教育是一種空的教育。記住保留給你的小孩更多的空,而不是有——請重視智慧教育勝過知識教育。法師開示:學習不是為了記住知識,而是為了喚醒愛心,引爆智慧。知識專用,智慧通用。知識不是力量,知識只是工具,智慧才是力量!
6、要求、期望、負責是不是愛
我們衡量自己對一個人是否有愛或愛有多深,往往會看對他有沒有要求、期望或負不負責,或那程度有多深。當我們對一個人要求越多、期望越高、掌控得越狠——我們越負責時,我們就越愛那個人;反之,我們就不愛他,或愛他不深。這是真的嗎?這是一個錯誤。
要求、期望或所謂的負責,僅僅都是恐懼的替代物。它們是恐懼的另一種化身,另一個名字。要求、期望和負責意味著愛,你確定那是真的嗎?在我們的教育中,因為我們自己有恐懼,結果“要求”“期望”或“負責”成為了我們與另一個個體的聯(lián)結。當我們對他要求、期望或負責時,這能使我們感到與對方聯(lián)結得更深、更緊,使我們自己感到安全。
教育是為了彌補安全感的,當一個人越強調(diào)教育,其背后的不安全感越大。教育似乎是一種掌控,它建立在對未來和恐懼的幻覺基礎上。教育是恐懼的面目,一個人越恐懼就越需要它,一個人越恐懼就似乎越需要教育和被教育。法師開示:真正的教育是喚醒內(nèi)在的本自具足的善良、智慧和愛。
覺者沒有教育的概念,因為他們不需要教育。老子從未提倡過教育,因為他處在了道的源頭。萬物需要的不是他人給予的教育,而是自我學習和自我教育。而實質上,在人的智慧創(chuàng)造之中,也只有這一部分是真正有意義和起作用的。要求、期望和負責是不是愛?嚴格地說,那不是愛,那是完全的恐懼。
7、別把孩子當“人質”
因為家長心存恐懼,在對待孩子教育的問題上,他們在無意識中不可避免地把孩子當成了他們自我安全感的“人質”。你必須變成優(yōu)秀和美好的,否則我就不安全;你必須變得有能力,否則我怎么能夠安心?瞧,家長們在把孩子變成他們內(nèi)在安全的要挾物了。
當一個小孩是一個家庭中的“人質”時,你猜,這個小孩能否受到真正的良性教育?小孩變成了整個社會或家庭的內(nèi)在恐懼之河上的波濤,他當然無法獲得那生命中真正需要的。當你恐懼,他能感受到恐懼,即使他很小;當你放松或自信,他也能感受到。小孩是一個敏感的接收器,他在反映你的聲音和信息。
一個好的家長,應把教育的重心由教育孩子放到教育自心上來。對于覺悟的家長來講,教育孩子只是個借口,自我教育才是真的呢。當你把自己教育好了,孩子只是美好的你的反映,他自然會變好。
在你的子女教育中,你有沒有把孩子當成你的“人質”?來檢點一下你自己。盤查你內(nèi)心的恐懼,是你真正想教育出好小孩的開始。教育從某種意義上是一種治療,它治療的正是人類之心的恐懼和愚癡。
8、真正的愛是什么?
我們常常會說,一個母親對于孩子的愛是全然的、百分之百的,真的嗎?當一個人內(nèi)心還存有恐懼時,他對另一個人的愛就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真正的愛是什么?并不是你能把自己的命都給他,也不是他要什么你都能滿足或給予。真正的愛和此無關。
真正的愛是一種無為。它沒有要求,它里面沒有任何恐懼的陰影,它不隱藏任何掌控的企圖。它像太陽給予萬物光和熱一樣,給出本性的能量。你不期待他,不要求他和本來的自己有所不同,不試圖改造或修正他。真正的愛是完全無條件的。無論如何你都愛他,怎么樣你都愛他,你的愛甚至和他無關。這才是真正的愛。這愛像老天對萬有的態(tài)度一樣,給予你但對你沒有要求、沒有期待,他對你無為。
如果把這個標準稱為真愛的標準,那么來檢點一下你對孩子的愛是不是真愛。你期待他學習好,你期待他做個好小孩,但你知道你的期待曾經(jīng)暗地里帶給他多少壓力嗎?你越期望他好,你越形成自己的壓力。這對小孩的成長有好處嗎?我們對我們的小孩沒有期待,他怎樣我們都愛他;我們盡己所能,但不要求他。這才是真正覺悟的父母的愛。
對孩子沒有期待的教育,并不比對孩子有更多所謂良好期待的教育更差。思考一下,你覺得是這樣嗎?在對待小孩的問題上,來重新思考一下你的愛,那是不是真正的愛?
9、存在一個親子關系嗎?
在當代的幼兒教育中,我們非常強調(diào)親子關系,但存在一個所謂的親子關系嗎?其實,整個生命存在中,根本就不存在一個你與他人的關系。所有關系的本質都是你與自己關系的投射。你與你念頭的關系是你與整個世界關系的母體。你所有外在的關系,都是這一關系的投射。因此,嚴格地說,像不存在其他人際關系一樣,也不存在一個親子關系;因為對一個具體的你來講,不存在一個外在的小孩,只存在一個內(nèi)在的小孩。你對你內(nèi)在小孩的態(tài)度,就是你與你外在小孩的關系。
如果你與你的小孩關系混亂了,如何處理好你與他的關系?處理好你與你內(nèi)在小孩的關系——你和你信念的關系即可。你明白要點嗎?家庭中出現(xiàn)的父母與子女的關系問題,是每個人與他自身問題的外在投射。假如你與你的小孩出現(xiàn)了關系障礙問題,要解決的話,請深入你的內(nèi)部,發(fā)現(xiàn)你與你念頭的關系。理解你的想法,就會調(diào)解你與他們的關系。請注意這一點,這才是解決人際關系的根本要點。
10、要解決小孩的問題,先解決你的問題
在教育之中,要解決小孩的問題,先解決你的問題。這是在根子上解決問題。沒有一個有問題的家長,就不存在一個有問題的小孩。一個小孩只是家庭和社會之樹上的一枝花朵,它開出了家庭或社會的優(yōu)點,同時它把整個家庭或社會隱藏的毛病也給開出。如果一棵樹長的花朵有了毛病,我們通常就要深入樹根去治療,而不僅僅停留在花朵本身。同樣的道理,如果一個小孩出了問題,我們該深入何處對他加以幫助呢?顯然,家庭和社會是根源。
原來的宇宙是沒有問題的,那是一個無問題的宇宙。如果你在宇宙中發(fā)現(xiàn)了問題,那問題一定是“心”的——而且只能是你自己的心。當心不向宇宙投射問題,宇宙怎會生出自己的問題?如果你處在一個問題重重的世界,那么,反諸向內(nèi),去探究你的心。問題一定出現(xiàn)在那里,是投影儀出問題了。
11、教育孩子,就是自省
我們對人生問題深入探索就會發(fā)現(xiàn):當你沒問題了,整個世界的問題就結束了。如果我還發(fā)現(xiàn)世界是有問題的,那一定是我還有問題。當我不能百分之百地接納這個世界的時候,那說明我的心還沒有實現(xiàn)它自己的圓滿??吹绞澜缡菆A滿的,只是見證自己內(nèi)在圓滿的一個結果。
如果我在孩子問題上,存在著焦慮、擔心或要求,那一定說明我的內(nèi)心還深藏恐懼、狹隘的見解、自以為是、好為人師等無明之相。當我不是安守在覺知上,我問題重重。當我問題重重時,我一定正在我的念頭上生死翻滾。無論出于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只要我還痛苦、焦慮或擔心,就一定沒有看破生命的幻象,沒有看到存在的真相。
教育是一種自醒,一種你的自醒。在完成自身生命圓滿之途上,孩子及其教育是一座橋。踩著這座橋,你回到了你自己。孩子是你的投射之物,教育是你的投射手段。在實現(xiàn)孩子的圓滿之中,你必圓滿你自己。同樣的道理,你在圓滿自身的過程中,你的小孩也必圓滿。外在世界是內(nèi)在世界的結果,內(nèi)在世界給予外在世界它美好的能量。借著你有一個小孩和教育他,在你自己身上下工夫吧,以此來實現(xiàn)整個存在的圓滿。向外勸導你的孩子,向內(nèi)勸導你自己。
出門在外,碰上小孩不受控制、無理取鬧,往往讓爸爸媽媽傷透腦筋。在公共場所如何管教孩子?
1.照顧好孩子的基本需要
別帶著又累又餓的小孩出門。就算你是要出門吃飯,也必須考慮到孩子可能在上餐之前就餓了,因此得先準備好點心。如果你在超市購物,先買些讓小孩吃的食物。
2.讓孩子知道今天的計劃
對小孩說明你的計劃,即使是對小寶寶也一樣。告訴他出門是要做什么,以及你希望他在外面時要怎么做,例如:“在奶奶家我們吃飯前要先禱告?!辈⑹痉督o孩子看。
3.請孩子“幫忙”
跟小孩一起認識新環(huán)境、一起想想他可以怎樣“幫忙”。例如在餐廳等待上餐時,可以問孩子:“那些服務生端著盤子跑來跑去,他們怎洋才不會讓食物灑出來?”一起動腦,打發(fā)時間。
4.時時留意你的孩子
如果小孩出門時特別愛作怪,那是因為他們覺得爸爸媽媽的注意力不在他們身上,這讓他們覺得沒有安全感,故意“表演”來引起注意。出門在外也要不時與孩子互動。
5.讓孩子有參與感
小孩的天職就是要用各種感官來探索這個世界,叫他安安靜靜地陪你逛街是不可能的。找機會讓他觸摸,問他問題,例如:“看看這些螺絲釘,你覺得它們可以用來干嘛?”
6.不要忽視躁動的孩子
當小孩開始躁動時,大多數(shù)的父母都會跟著焦躁,加快腳步,叫孩子“再忍耐一下”。但這對小孩來說是沒有用的。這時候,父母反而應該放慢腳步,安撫孩子的情緒。
7.疏導孩子的精力
如果小孩非要在店里奔跑,就帶他去外面跑幾分鐘,然后再帶他回店里,告訴他“在這里要慢慢走”,并示范給他看。故意夸張地漫步,逗孩子笑,他也會樂意跟著慢慢走。
8.聽孩子的解釋,不急于解決問題
當小孩開始鬧時,試著問他:“你看起來很生氣,怎么了?原來是這樣,我們一起想想可以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好嗎?”感覺到被傾聽、被理解的孩子,比較容易冷靜下來。
9.即使孩子抗拒,也要堅守規(guī)定
就算小孩躺在地上嚎叫“我要糖果!”你也不必買給他,除非你本來就打算買糖果。買其他你認為合適的點心來代替糖果。他可能會一路哭回家,但幾次之后他就會學到規(guī)矩。
10.將孩子帶到一個比較僻靜的地方
如果小孩在超市里崩潰大哭,要一邊照顧他一邊買菜是不可能的。先把他帶離現(xiàn)場,也許回到車上,也許是超市里安靜的角落,讓孩子冷靜下來。
11.父母自己要保持冷靜
小孩子行為幼稚是可以理解的,孩子胡鬧,父母不必覺得難堪。
12.想好說詞應付圍觀指點的人群
或者干脆忽視他們,直接把孩子帶離現(xiàn)場。
13.先關心孩子
當小孩的尖叫招來路人的目光時,把注意力集中在小孩、而非路人身上。
14.假設“觀眾”都是支持你的
周圍的人都是想幫忙,而不是指責你。這樣想,能幫助你漂亮地解決危機!
有許多事情就是這樣,父母事事替孩子想周全,孩子就會想不周全,而只會在父母的“周全”中去享受;父母事事“不管”則能調(diào)動孩子的思維和四肢自己去管。讓孩子“自己管”,他們就能逐漸地管好自己。
自從孩子上幼兒園起,我就訓練孩子把自己用過東西放回原處。需要父母做的事,讓孩子來提醒,孩子能做的事,父母從不代勞。
記得有一次孩子上少年宮學畫忘記了帶紙,我看到之后只是在一旁提醒孩子:“再檢查一下,有沒有忘記帶的東西?”孩子漫不經(jīng)心地回答“沒有”,背起畫夾就走了。
到教室才發(fā)現(xiàn)沒帶紙,于是只好自己回家去拿。有人說我這樣不管孩子未免太過分了,但在我看來,對孩子來說,懲罰錯誤的方法,必須是讓他自己去改正,如果父母替他們改正,則永遠也“改不正”這個錯誤。這次孩子雖然上課遲到了,但這事給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后再沒有發(fā)生過類似的事。
現(xiàn)在兒子雖然才10歲,基本上能夠自己處理自己的事情。有一次,我和他爸出差了兩天,他也能在家照顧自己。我覺得,有許多事情就是這樣,父母事事替孩子想周全,孩子就會想不周全,而只會在父母的“周全”中去享受;父母事事“不管”則能調(diào)動孩子的思維和四肢自己去管。讓孩子“自己管”,他們就能逐漸地管好自己。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對孩子事事不管才是最好的管。
此外,我也很不贊成現(xiàn)在不少父母的做法,喜歡做孩子的保姆,使得五六歲的孩子不能自己吃飯,上了小學也不會穿衣服……這種保姆式的養(yǎng)護,會使孩子沒有了自己動手的機會,喪失了基本的生存能力。
在親子關系上,不少父母又以長者自居,言行專制,總以為孩子什么都不懂,習慣于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孩子做這不行,做那也不行,應該這樣,不應該那樣。凡事一概由父母支配,結果使已經(jīng)有了獨立意識、獨立人格的孩子在自尊心、上進心方面受到很大的傷害。
其實,父母雖然表面上管了孩子的事,卻抹煞了孩子的獨立意識。
女兒第一次“被人欺負”時不到2歲。
那天,陽光明媚,我們出外閑逛。孩兒爸和女兒站在一座小學的大門外朝操場張望。突然跑來一個比女兒大的男孩,站在爺兒倆旁看他們張望什么。男孩手里抱著一輛明黃色的汽車。車子很漂亮,不到2歲的女兒下意識地伸手想摸。可是手還沒碰到車,她就被男孩狠狠地抓了臉一下!
我和爸爸都和女兒一樣,第一時間的反應是驚呆了!爸爸立刻把女兒拉到自己身后,嚴厲地對小男孩說:“你怎么能打人呢?!”男孩跑走了,留下傻呆呆的女兒在原地。
事后,爸爸對我說,他當時第一反應是“抽那個小男孩一巴掌,強忍住了”。不過,這件事應該是在女兒心里第一次種下了“可以打人”的印象。這件事后,我們對女兒的教育是:“別人打你,你怎么不還手啊?他打你,你也打他。”
此后,慢慢長大的女兒,和小區(qū)里的孩子們玩時,日漸變成了我不喜歡的那種小孩:會主動用“打人”來解決問題。比如,看到別人的東西,喜歡,就去搶。別人不給,會打人。我們愁眉不展,反復教育:“不可以打人,打人是不對的。別人打你,你可以反擊。但是你主動打別人,是不行的……”
終于,女兒在某次的“打架”中獲得了教訓,這次是以生理上的勝利和心理上的慘敗告終。
起因我已經(jīng)不記得了,只不過是你搶我的東西我搶你的東西。搶急了,對方打了女兒一下,女兒咬了他一口。隔著衣服,并沒咬破,但肯定咬疼了。于是對方哇哇大哭,找自己奶奶告狀:“XX咬我。”被咬孩子的奶奶忙著跟人聊天,壓根兒沒注意到是誰先動手,一看孫子哭了,不問緣由,急了:“你怎么可以咬人呢?”然后blah blah疾言厲色地開始批評女兒。
一看這架勢,我家奶奶搶上去說:“是你家XX先動手打人,她急了,才回咬了一下?!睂Ψ侥棠蹋骸澳悄阋膊荒芤耍 ?……%*&……%”這位奶奶嗓門很高,樣子怪嚇人。我家奶奶心懷歉意,但對對方奶奶不問緣由就全怪在女兒身上也有不滿,教育起女兒來就有點口不擇言:“他打你是他不對。你反擊不能咬人,可以打人……”這下可炸鍋了,對方奶奶立刻抓住了話柄:“打人也不行啊!……&……*%……”……
據(jù)說,現(xiàn)場兩個奶奶爭得不可開交,至少我的女兒是看呆了。這次的遭遇,讓女兒一下變了。她再也不會主動打人了??墒?,問題又來了。
幾天后,女兒新得了一個氣球,很喜歡。拿到樓下,別的小朋友也喜歡,就圍過來想要。女兒不愿意,就抓著氣球到處躲閃逃跑。結果兩人追打中,氣球爆掉了。女兒大哭一場,十分傷心。
回家后,奶奶憤憤地說:“XX的媽媽真過分!也不管管孩子!要不是XX追,氣球怎么會爆掉?咱們哭了好大一會兒,可傷心呢!她媽媽都沒怎么批評她!”奶奶甚至有些懷念女兒用“打人”解決問題的時候——至少,“不用受這種欺負”。
到這一步,我已經(jīng)不知道該怎么“教育女兒”了,只能說:“你的東西你有權利不給她玩兒。她非追著你要你不想給,可以告訴她媽媽管她。你這么跑,氣球破掉了,自己還大哭一場,多可憐啊。下次再這樣,你就大喊:“你給我弄破了,你賠!”
在各種關于打架和被打的磕磕絆絆中,我慢慢地給孩子灌輸著幾個基本的觀念:
1.自己的東西自己有權利決定給不給別人玩,別人不能強迫你。同樣,別人的東西,別人同意你才能玩。
2.公共的東西大家輪流玩,先到先得,等不及的話也得商量著來。
3.不可以主動打別人,被別人打,要反擊,要請大人制止他。
4.弄壞別人的東西,要想辦法補救。就算不賠人家新的,至少要給人家修好。
但是我也在反思,面對孩子的沖突,當我和別人的爸媽秉持不同的教育理念時,會造成什么樣的影響?
如果孩子遵守我說的原則,但別人孩子搶東西、獨霸公共玩具,別人家長單方面譴責下手較重一方的娃、損壞別人物品僅道歉不彌補……那么我對孩子堅持我的教育原則,會不會讓她心中萬般困惑?“為什么我不可以,他卻可以?”
如果別人我無法控制,那么我是繼續(xù)堅持自己的原則教育女兒,還是配合對方的標準來修訂我原則的執(zhí)行強度?
而我是不是做到了既能用同樣的標準要求自己的孩子,同時也能不礙于面子,勇敢地批評人家的孩子?
上了幼兒園以后,我稍微有所釋然。
因為老師相對來講,用的是一套公平的系統(tǒng)管理每個發(fā)生沖突的孩子。但是如果在家庭中養(yǎng)成壞習慣的孩子,在幼兒園里“橫掃千軍”,老師也只能批評教育卻難加以責罰,加上家庭如果不配合教育,孩子就很難改變壞習慣,班上的其他孩子看起來就總會“吃虧”。
喜歡《如何管教好“不服管”的孩子》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希望帶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育兒心得:如何管教青春期的孩子? 父母該如何保護好孩子、讓他們安全地踏入成人世界呢?家長需要防備哪些因素、又應該如何掌握管教的尺度呢?還有,到底該怎么做才算是堅持不懈呢? 維護家長的權威。在管教青春期...
1.照顧好孩子的基本需要別帶著又累又餓的小孩出門。就算你是要出門吃飯,也必須考慮到孩子可能在上餐之前就餓了,因此得先準備好點心。如果你在超市購物,先買些讓小孩吃的食物。2.讓孩子知道今天的計劃...
育兒觀念:孩子叛逆期該父母如何管教? 這段時間很多家長問:“為什么孩子到了初一、初二,到了十三四歲,就變得和以前不一樣了?以前的乖乖仔和乖乖女仿佛一下?lián)Q了個人,變成了一個喜歡和父母對著干,脾氣古怪又神...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