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焦慮的家長們,你們還記得教育的初衷嗎?

發(fā)布時間:2020-12-09

幼兒園家長玩的游戲。

校園是孩子的第二個家,孩子的教育工作離不開這兩個大家庭!不管是幼師還是家長,都應該將心比心、換位思考,以教師為主體,促進孩子健康、和諧發(fā)展!那么,家園教育工作中存在哪些問題呢?為此,小編從網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焦慮的家長們,你們還記得教育的初衷嗎?》,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最近在《半月談》看到描寫中國家長焦慮現狀的文章,深有感觸。

文章里說:

“焦慮,已經成為中國家長面對子女教育時的普遍心態(tài),似乎很少有人能夠淡定以對。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家境更為寬裕的70后、80后成為中國家長的主力軍,更多的物質和精力被投入到子女教育中,但伴隨著更多的投入不是更多的從容,而是更多的焦慮。面對各種教育資源,人們似乎有很多選擇,但似乎又只有一種選擇:學習,考試,成績。”

“留學熱,學區(qū)房熱,課外輔導班熱……各種令人坐立不安的熱潮在每一位中國家長周圍涌動,似乎每個人都無法逃脫被裹挾的命運。人們想讓孩子擁有學習的快樂與選擇的自由,但現實中有多少學校能夠滿足這樣的需求?人們想讓孩子擺脫以學習成績定優(yōu)劣的教育模式,但如何能擺脫以高考成績?yōu)橹鞯纳龑W模式,又如何擺脫看重優(yōu)質文憑的社會競爭模式?”

看來孩子讀書、升學的壓力已經在全國的家長當中蔓延了。那么家長們,你們還記得,教育的初衷嗎?yjs21.cOm

確實,教育從來都是辛辛苦苦的事情。

如果不是權貴階層,不是既得利益者,那么良好的教育確實能夠幫助孩子獲得追尋幸福的能力。對于大多數普通家庭而言,接受良好的教育幾乎是跨越階層,公平競爭的唯一途徑,快樂教育從來都只存在于夢境當中。

有人羨慕國外的教育方式,但是對于國外家長們真正了解過嗎?以美國為例,中產階級都是竭盡所能幫助孩子讀私立小學中學考入名牌大學,社會底層如果沒有這樣對待教育的積極態(tài)度,可以快快樂樂的讀個公立小學中學然后讀社區(qū)大學,將來去工廠當個藍領也不錯。依然屬于社會底層人士,其甘苦誰人知?

來說說教育的初衷。

教育的終極目標是什么?有幾位家長真正弄明白了?是參加各種杯賽得了不錯的名次從而在簡歷上多了一個加分項?是將來找到一個薪資很高的工作?或者是找個清北畢業(yè)的妻子/丈夫?還是各類攀比顯擺?

當然都不是這些。

教育的初衷,是培養(yǎng)孩子獲得追求幸福的能力。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給中國家長們澆盆冷水:你們被這三碗“雞湯”騙過嗎?


朋友圈里鼓勵你“不要打孩子”,而要“給孩子自由和快樂”的雞湯文是不是很多?如果你以為這就是現代育兒準則,那就“圖樣圖森破”了。

現在社會上“熊孩子”為啥感覺越來越多?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父母對孩子的過于包容和遷就。雖然現代教育不再提倡中國古代的那種“父為子綱”觀念,也反對體罰,但并不意味著只要孩子快樂,就什么都是好的。

讓我們看看,您是否也曾走入下面這些誤區(qū)——

翻翻你的朋友圈,《最好的教育就是愛》、《給孩子最寶貴的禮物是自由》《只要努力,每個孩子都會成功》這樣的雞湯文章,很大程度上阻礙父母理解真實的教育世界,采取真正有效的教育方法。

教育,真不是那樣簡單的。今天,就帶您解析一下,看看您被這些雞湯騙過嗎?

第一碗雞湯:快樂教育

最近幾年,中國的初等教育被快樂教育來個大洗腦。

請看:

小學好輕松,四點半就皆大歡喜的放學了;

低年級數學課取消,英語高考不考;

孩子要時常表揚,批評也不能使孩子難堪;

孩子只管快樂與玩,這教育,聽起來真美好呀。

教育,是一項需要付出大量艱苦智識的挑戰(zhàn)。可這種“快樂教育”的結果是:光玩了六年,基本禮貌、知識、能力和視野一個都沒有,還一個個心比天高,覺得自己與眾不同,受不得管、吃不了苦、聽不得罵、學不會基本加減乘除。我就想問問那些由著孩子減負的家長,你家存款后面究竟有多少個零,就這么有底氣讓孩子在基礎教育的階段,沒頭沒腦的玩?

那個最先給孩子端出“快樂教育”雞湯的究竟是誰?真應該逮住好好打一頓。

看看日本教育、看看韓國的高考,再看看歐美精英們提前學大學課程,說國外教育輕松的,是沒有認清其通過教育的商品化完成淘汰的本質。平民家小孩四點下課高興玩兒去了,精英階層的孩子們要付出額外的金錢精力購買教育,學樂器、學法文,以此作為大學精英教育的敲門磚。中國的教育系統(tǒng)只看到人家快樂,背后的機制卻沒考慮過。本來中國教育也就基礎教育還算扎實,這一下,自廢武功了。

當年作者本人還是教育系小研一枚,旁聽教育界元老們討論素質教育改革。猶記一位老教育家,梗著脖子倔著臉說:“我不同意降低教材難度。這點難度都接受不了,孩子們將來還能干點啥?四點半就放學也是胡鬧,會教育的家長把孩子接回家輔導,不會輔導的家長呢?讓孩子回家看電視?這哪是減負?這是拉大教育不公!”

畢業(yè)多年,方知這才是真理,是良心話。

第二碗雞湯:充分釋放天性

某一年,和孩子他爸在餐廳吃飯,隔壁的三歲孩子沒有一秒消停的時候,奔突吵鬧,破壞了靜謐美好的氣氛。我看不過去,對那位媽媽悄聲說:“讓孩子小點聲好嗎?大家都覺得很吵。”

那位孩媽一臉無辜的說:“孩子天性不就是活潑嗎?這是沒辦法的事情?!边溃冒?,我?guī)е澳阏f的好有道理我竟然無言以對”的表情默默退下。孩子他爸對這位媽媽沒有客氣:“這樣的孩子已經不是解放天性,而是侵犯他人”。

這年頭常見有人把孩子的大聲尖叫、粗魯沒禮貌、搶人東西、隨地大小便這種沒教養(yǎng)的行為,當作孩子天性。更自戀的父母,還會把這當成孩子真性情。但是別忘了,除了釋放孩子的天性,做父母的更要教會孩子在公眾場合遵守基本底線。既是這個社會的一員,就必須遵守社會準則。一味的放縱自由對孩子沒有任何好處,自由永遠是和規(guī)則伴隨的。

再說,別老聽雞湯里說“天性與自由”,教養(yǎng)該教就得教。教養(yǎng)不光是恪守公共底線,往高層次說,還是發(fā)自內心的溫暖、坦蕩,是替人著想,是予人予己最大的善意。孩子有權利活潑,周圍人也有權利享受安靜、舒適和不被打擾的旅程。一個把天性凌駕在社會規(guī)則上的熊孩子,父母首先該醒醒了。

又一年,我獨自帶孩子坐飛機回老家,旁邊落座的男子一看這個一兩歲的孩子,立刻面色一緊,以為旅程又要被熊孩子虐慘了。行程過半,看到我準備充分,孩子舉止有規(guī)矩,沒影響別人,才釋然下來。只圖孩子釋放天性,那叫任性,不給周圍的社會人添麻煩,才叫為人父母的責任。

第三碗雞湯:成功和學歷沒關系

中國孩子還常喝這樣一碗雞湯:大學生都在給初中同學打工,小學畢業(yè)的都給博士當老板了——所以,學歷高沒用,將來給人打工妥妥的??疾簧洗髮W也沒關系,將來總會成為管理界的奇才。

我一直很好奇這碗雞湯是哪個廟里端出來的,直到我看見一則類似的勵志帖:

哪份名單上你認識的人多一些?

第一份名單:傅以漸、王式丹、畢沅、林召棠、王云錦、劉子壯、陳沆、劉福姚、劉春霖。

第二份名單:李漁、洪昇、顧炎武、金圣嘆、黃宗羲、吳敬梓、蒲松齡、洪秀全、袁世凱。

答案揭曉:前者全是清朝科舉狀元,但現在默默無聞。后者落榜,但都流傳千古。結論是:成功和學歷并沒有半毛錢關系。

來做個基本算術:初中畢業(yè)管理大學生的,有多少人?算幾萬好了。初中畢業(yè)的人又有多少?上億。所以前者是不是鳳毛麟角?學歷高低和成功呈正相關,毫無學歷卻功成名就,是小概率事件。而且,初中畢業(yè)就能打拼天下,這種人必定是人中龍鳳,比普通人有更高的能力和眼界,而絕大多數的孩子資質一般。以這種小概率事件告訴孩子“不上大學也沒關系”,不是耽誤孩子前途是什么?

我有個同學,就受了這樣的蠱惑,高中畢業(yè)只讀了兩年??票闳?,處處碰壁。每家HR都告訴他招聘底線是本科。他那時才明白,學歷也許不決定未來的高度,但絕對能大幅度提高奮斗的起點。

喜歡用“我的孩子學歷不高,但是將來能管大學生”這樣罕有事件來自我安慰的父母,還請細細體味這樣一段話:“在大道上辛苦前行的人往往羨慕另辟蹊徑者的迅速登頂,抱怨自己太累太慢,卻從來不去想那條小路上布滿了多少荊棘和兇險,以及多少人在那里摔得粉身碎骨。”

對于絕大多數普通孩子(當然也包括我的孩子)而言,有個學歷護身,已經是普通人的幸福坦途。不讀大學,不見得能做成老板,但肯定給別人打工都困難。雞湯喝的微醺的,醒醒好嗎?

以上,就是中國父母最常喝的三碗雞湯。我總是親見一些父母對孩子的期望是這樣的:素質教育是快樂的,孩子的天性是要順從的、自由發(fā)揮的,前途是必定能夠成功的。

而客觀事實是:孩子是要從小對他說“不”的,公共底線是必須遵守的,智識挑戰(zhàn)的艱苦是必須的,大多數孩子都是中人之姿的,超出常人的成功則是可遇不可求的。

這以上的事實,我們必須常常拿出來讓自己警醒。您覺得呢?

教育部談家長作業(yè) 別違背了教育的初衷!


7月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fā)布會,就《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有關情況舉行發(fā)布會。會上有記者提問:《意見》提出杜絕讓學生作業(yè)變成家長作業(yè),下一步有什么具體措施?教育部副部長鄭富芝回應:給家長布置作業(yè)的問題必須要解決。要回歸作業(yè)本來的功能。作業(yè)是留給學生的,讓家長做了,長此以往,向孩子灌輸了自己該做的事讓人代替的思想,這不是教育的初衷。要讓孩子從小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一個作業(yè)問題,困擾了太多的家長,素質教育已經提出了這么多年,可許多頑疾依然不能得到徹底根治。就拿幼兒教育來說,我們一直呼吁:把快樂還給孩子??墒聦嵡闆r呢?孩子在小小的年紀就不得不面對繁重的課業(yè)壓力,在本該玩樂的年紀去應付那些本不應承受的作業(yè)。據了解,在教育部“幼兒園去小學化”的大背景下,依然有許多幼兒園在教孩子拼音、識字、算數等學科。

游戲是孩子的生命,游戲是孩子獲取知識的基本活動形式,孩子在游戲中同樣可以學到很多的知識。育棟教育一直秉承著“快樂學習”的理念,讓孩子在學中玩,在玩中學,育棟七巧板幼兒特色教材是專注幼兒設計的,根據左右腦功能的不同,綜合運用了顏色、形狀,配合音樂、游戲等多種形式,形成1+3+4+7的獨特教法的幼兒教材。注重幼兒潛能開發(fā),促進孩子全面發(fā)展,堅持以玩代學理念,通過拼、粘、連、畫、寫、讀等方式,培養(yǎng)孩子獨立自主能力。

家庭作業(yè)不是簡簡單單做幾道題,而是要回歸教育的目的和功能。更重要的是,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對孩子們不能發(fā)出錯誤的、有害的信息。孩子是祖國未來的希望,“揠苗助長”的故事流傳了上千年,為了我們的孩子,回歸教育的初衷,讓孩子得到健康快樂的成長!

教育需要家長們的一致


在孩子教育的問題上,作為我們家長們,有一點是非常值得大家所注意的,那就是教育的一致性。無論是什么樣的事情,只要是關系到孩子的教育,我們家長之間一定要有一個一致。

父親舉著雞毛撣帚追打孩子,孩子向媽媽呼叫。妻子怒目圓睜沖向丈夫,形成了一場熱鬧非凡的追逐比賽,究竟誰勝誰負,一時還難以裁決。

要教導好孩子,爸媽態(tài)度、要求的一致性是非常重要的。前蘇聯(lián)教導家馬卡連柯說得好:"家庭集體的完整和一致,是良好教導的必要條件。而這個一致,不但僅可能被教導者破壞……它也可能被爸媽的矛盾,被父親的橫暴、母親的輕率所破壞。誰想真正地、正確地教導自己的孩子,那么她就應當非常好地愛護這個一致。這不但對孩子是需要的,而且對爸媽也是不可缺少的。

當然,在教導孩子的具體問題上,爸媽會有不完全一致的意見,此時,爸媽要盡可能地求同存異、去異,密切配合,即使夫妻中一方對另一方采取的教導辦法不同意,也不應當著孩子的面表露出來,更不能互相指責,甚至爭吵,丈夫或妻子,不論誰對孩子提出了要求,另一方都不要當著孩子的面進行干預或變更。此外,爸媽不但教導孩子的態(tài)度要1致,而且對孩子前后的要求也要一致,不能忽而親昵,忽而打罵。

在家庭教導中,爸媽之間有了一致性,就能使孩子感到父親和母親是彼此尊重、互相體貼的,無論是父親還是母親的意見,都是必須照辦的。只有在這種民主、一致、和睦的家庭環(huán)境中,爸媽對孩子的教導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否則,只會使孩于無所顧忌,恣意任性,結果是誰也管教不了孩子

家長們如何教育孩子


俗話說,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p>

而對于孩子的教育來說,方式不在多,有以下2點,足以培養(yǎng)出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

1

幫助孩子建立好習慣

有很多家長,一生努力打拼,只為給孩子留下萬貫家財,護其一生無憂。但卻沒想到,錢財這種有量的東西,遲早有一天會被孩子們揮霍殆盡。

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習慣了每日大手大腳的孩子,一旦高品質生活被打亂,到時留給他們的只有墮落和無盡的悔恨。

所以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給孩子們百萬財富不如給他們幾個好習慣。要知道,好習慣能改變孩子的命運,拓寬他們未來的人生格局,對他們的人生成長及其重要。

閱讀的習慣

閱讀對于孩子的成長很關鍵,對學習和人生閱歷都作用極大。

孩子有閱讀的習慣,不僅在寫作上的詞匯會大幅增加,而且對于見識、知識的拓展也能打下堅實的基礎。

如果孩子小升初,會明顯發(fā)現初中的科目數量、難度,都要遠遠超過小學。所以孩子涉獵廣,會讓學習輕松很多。

吃苦的習慣

不知道家長有沒有這樣的感受:當我們給予孩子優(yōu)渥的物質生活和學習環(huán)境時,孩子們往往不會珍惜,肆意揮霍。

這樣的孩子除了自私自大、不能體恤父母的辛勞之外,也沒有一顆感恩、孝順的心。所以,家長們請給孩子們吃苦的機會,讓他們知道生活的不易,這樣才能理解生存的艱難。

計算的習慣

對于中高考來說,數學一直都是拉開差距的學科。要想數學學得好,首先孩子要愛上計算,學會與數字打交道。

對此,家長們應該從小就培養(yǎng)孩子的計算能力,可以在買菜的時候邀請孩子算計所花的費用,也可以讓孩子學會記賬,幫助孩子養(yǎng)成愛計算的習慣。

2

培養(yǎng)良好的親子關系

人們常說,

“有錢能使鬼推磨,只要有錢,什么東西都能買到。”

但我卻想說,世界上還真有種東西是用錢買不回來的,那就是親子關系!

看過《變形計》的人都知道,能上那檔節(jié)目的孩子,家庭都是非富即貴。這些事業(yè)上發(fā)展的再順風順水的父母親,卻有個共通的心病——孩子不聽話,親子關系惡劣。

這些家庭表面光鮮,可內里支離破碎,家長和孩子一言不合就開罵,二言不到就動手,要想和孩子談教育,也得看有沒有說話的機會。而爸爸媽媽和孩子交流的唯一方式,早已變成了給錢、給錢、再給錢!

在教育學里,與其苦口婆心勸孩子好好學習,不如建立一個良好的親子關系。如果一個家庭的氣氛是和諧有愛的,那對于孩子的教育,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父母與孩子的關系融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父母與孩子的關系緊張,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敗。要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關鍵在于身份定位。

不當“領導”,學做“教練”

對于孩子的教育問題,父母總喜歡以“過來人”的身份為孩子鋪路,告訴他們學什么特長好,看什么書籍有用……

雖說這些的出發(fā)點是為孩子好,卻絲毫沒有考慮到孩子的想法,沒有征求他們的意見。長此以往,孩子就會畏懼你,遠離你,不會和你談心,自然對你的話也是左耳進右耳出。

孩子成長道路上,會出現很多難題。這時他們需要有人給他們建議,幫他們指出問題所在,然后一起攻克難關。比起一個要求聽話和服從命令的上級領導,他們更需要的是一個貼心教練。

不當“裁判”,學做“拉拉隊”

運動場上的裁判,眼睛時刻盯著運動員,一旦發(fā)現有犯規(guī)行為,立馬給予警告和退場,處理起來毫不心軟。而啦啦隊則時刻充滿活力,為隊員們加油鼓氣和吶喊助威,給運動員帶來自信和動力。

[分割線]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有很多第一次,比如第一次學走路、第一次拿筷子、第一次騎車……可能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摔倒很多次,也會不斷重復錯誤。

這時,家長一定要給孩子一點緩沖的機會,不要開口就是“你怎么這么笨,都幾遍了還學不會”。

俗語道: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家長對孩子的批評除了會讓孩子心里難受外,也會讓父母和孩子的距離拉遠,對親子雙方沒有任何好處。

沒有誰天生就有做某事的能力,大人都免不了犯錯,更何況孩子呢?當孩子事情完成的不夠好,我們要多給他們鼓勵,保護他們的自尊,幫助他們更正錯誤。

教育沒有想象中的難,不過是“有所為有所不為”。準確地說,只要抓好習慣和親子關系這兩點,養(yǎng)育孩子很簡單!

年輕父母,你焦慮孩子成長嗎?


于杭(化名)的工作很忙碌,她查了一周的行程表,只能撥出一個午飯的時間接受采訪。這樣的工作強度到了周末也不停歇,自動轉為育兒頻道。周六早上要帶著4歲的孩子從北京的西四環(huán)開車到東三環(huán)外上雅馬哈音樂課,中午在車上睡一個半小時的午覺,下午繼續(xù)上美吉姆的運動課和藝術課,如果是不上藝術課的下午,孩子就要去上范陽畫室的繪畫課。周日上午要學一個小時的太極拳,下午全家到郊區(qū)租種的農場種地。雖然于杭自己也認為周末的早教課程在所有參加早教的孩子里面算多的了,可是她并不認為這是盲目。她告訴記者,孩子周末的繁忙行程,是根據“自己經濟情況和孩子的接受情況綜合判斷”。

育兒焦慮的源頭是親子之愛。在近代,隨著家庭經濟能力的增強和市場專業(yè)分工的細化,各種針對孩子能力開發(fā)的市場產品多樣化,給親子之愛增添了新的內容:培養(yǎng)理想化的完美孩子。當這個伴隨著家庭經濟能力的增強,被商業(yè)力量催生出的豪邁理想,與生育低潮導致的“一孩家庭”結合時,親子之愛的負面效應被放大了。在商業(yè)力量和生育低潮的共同作用下,產生了一代過度焦慮的父母。

“獨一代”和“獨二代”同堂

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它創(chuàng)造了減少相當于一個歐洲人口的控制奇跡,也創(chuàng)造了1。6億左右的獨生子女。至今對這一生育政策的社會評價,多集中在新生兒減少造成的人口紅利降低、社會結構老齡化和未富先老等經濟、社會問題,但如果結合成熟工業(yè)社會的心理學研究,可能會發(fā)現,當第一代獨生子女開始成為父母時,他們所經歷過的育兒模式,會對他們今日的育兒心理產生強大的影響。

國家人口計生委前主任張維慶曾表示,“十一五”時期(2006到2010年)中國面臨著第四次生育高峰。這一次嬰兒潮從2005年開始,大約將到2015年后結束。相比前幾次嬰兒潮,這一輪新生兒高峰在絕對數值上并不引人注目,但特殊之處在于,父母大都是上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出生,這正是中國計劃生育政策的起點。這意味著,中國的家庭結構中,第一次普遍出現了兩代獨生子女同處一室的局面。

在父母的保護下,幾乎未經風浪的“獨一代”們,因為育兒,要經歷一個嚴重的經濟危機的考驗。根據中國社科院2009年發(fā)布的全國主要城市白領工資標準,除了香港澳門外,白領收入最高的內地城市是上海:5550元/月,北京白領的平均收入為5200元/月。在CPI指數連年上漲的情況下,白領的平均月工資僅比2007年上漲200元左右。我們姑且以這個不太準確的平均數據作為基礎,來計算一下育兒在這些年輕白領父母的家庭開支中占據的比例。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的《青年研究》曾刊發(fā)了著名社會學家徐安琪的《孩子的經濟成本:轉型期的結構變化和優(yōu)化》的調研報告。報告稱,從直接經濟成本看,0~16歲孩子的撫養(yǎng)總成本將達到25萬元左右。如估算到子女上高等院校的家庭支出,則高達48萬元。估算30歲前的未婚不在讀的子女的總成本達到49萬元――這可以說,撫養(yǎng)子女的總經濟成本是驚人的。但是這個成本計算卻被輿論認為低估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養(yǎng)兒成本,如果算上孕產期的支出以及從孩子孕育到成長過程中父母因孩子誤工、減少流動、升遷等自身發(fā)展損失的間接經濟成本,孩子成年前的總成本估計要達100萬元。一個數據經常被用于描述改革開放的成果――我國城鎮(zhèn)家庭恩格爾系數已由1978年的57。5%下降到2005年的36。7%。但對一個生活在北京或上海的白領家庭,一個孩子的增加,每個月單奶粉費就要達到上千元,可以立刻讓我們在恩格爾系數上的社會進步消弭于無形。

不管是從育兒的經濟成本,還是從和上一輩的感情聯(lián)系來看,讓老年人幫助育兒都成為城市白領普遍采納的一種方式。按照一項在線數據的調查,尤其在北京上海這樣消費成本居高不下的超大型城市,老年人幫助育兒的家庭占到70%~80%。

三代同堂,其中兩代都是獨生子女,這是中國目前比較特殊的家庭結構。從好的方面看,兩代人共同養(yǎng)育孩子,這有助于育兒的安全和健康,以及整個家庭財富的增長。但這種模式在積累兩代人財富的同時,也積累了兩代人的焦慮――它們將共同作用到對同一個孩子的養(yǎng)育過程中。

緊缺之困

“獨一代”的父母,和“獨二代”的孩子之間相差了約30年。在這30年間,中國的社會結構和資源的種類與分布都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生產,喂養(yǎng),上幼兒園,上小學……看起來是再正常不過的育兒鏈條,但如果再循著傳統(tǒng)的路徑走,會發(fā)現意想不到的阻力。

孫楊是北京人,受過高等教育,在一家頗有聲譽的傳媒公司上班,不是舉目無親、全無資源,但當她從2010年開始懷孕后,她經歷了從未有過的焦慮感。

孫楊和丈夫遭遇了育兒鏈條上第一環(huán)的資源短缺。以協(xié)和醫(yī)院為例,“產科只有一、三、五開診,而且每天只有5個號”。孫楊的丈夫馬宇馳對記者說。資源的絕對短缺,還在網上催生了協(xié)和醫(yī)院產科掛號攻略這類信息指南?!澳切┰缇偷仍诖髲d的人是前一天晚上醫(yī)院下班后就去排隊的,每人按先后順序給一個排隊的號,然后不能回家睡覺,因為整晚隔些時候就會有人出來點名,不在的人就被劃掉了。像馬宇馳那樣第二天早上才去的,不管多早都是連進大廳的資格都沒有。”孫楊對記者說。馬宇馳為此開了一個“一切為了孩子”的微博,他說:“我覺得我們就是現在最典型的父母,城市里長大的‘80后’、獨生子女、有一份收入還可以的穩(wěn)定工作,如果我們生孩子都這么難,北京城里那么多外來打工的,可怎么辦?我開一個微博是想跟朋友們交流、分享我的心情,也想記錄整個生命誕生的過程?!?/p>

如果把育兒焦慮癥的爆發(fā)點分為幾個階段,生育難不過是第一個門檻。嬰兒潮通常被用來解釋――70年代生人的平均生育年齡推后,導致與“80后”的生育高峰出現了重疊。但這種解釋可能夸大了生理上的不可抗因素,而掩蓋了我們社會公共服務的供給不足。實際上,產科掛號難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北京的產科大夫嚴重短缺。北京婦產醫(yī)院產科主任醫(yī)師王琪告訴記者,作為醫(yī)療糾紛的重災區(qū),產科工作辛苦,風險較大,而待遇卻很低。產科醫(yī)生24小時接診,夜里常被叫起,精神長期緊張,容易發(fā)生差錯事故,導致產科醫(yī)生流失嚴重。一些大型三甲醫(yī)院產科床位不足40張,有些甚至與外科共用手術室。由于高級人才短缺,很多醫(yī)院產科缺乏處理疑難雜癥的經驗,不愿接收危重病人。于是,大量產婦集聚專科醫(yī)院,出現了就醫(yī)難。

相似的情況出現在育兒鏈條的下一環(huán)。2007至2009年,北京市的新生兒有41。575萬人。他們將從2010年開始陸續(xù)進入幼兒園。而從2009年北京市合法幼兒園的在園人數看,北京能提供的幼兒園學位數約為24。8萬人。這意味著,北京的幼兒園學位缺口,約為17萬名。當然,在已經市場化的學前教育領域,選擇收費在5000元以上的高檔幼兒園,可能會讓競爭減少,但會遭遇到老一輩父母生活經驗的質疑。要知道,在他們養(yǎng)育“獨一代”的80年代,正是計劃經濟下公共資源的巔峰期。街道幼兒園、機關幼兒園、企業(yè)幼兒園、托兒所、學前班,各種形式和主體的學前教育琳瑯滿目。從全國范圍看,80年代光街道幼兒園就有10萬所(這一數據在2007年變?yōu)?萬所),而且收費低廉。一個學期的學費兩塊錢,這是讓上一輩父母念念不忘的收費標準。如果選擇眾多正規(guī)體系外的“山寨”幼兒園或者家托,在食品安全與治安問題頻發(fā)的今天,體制內有監(jiān)管的尚不可靠,體制外的更難以信任――誰來為你孩子的安全負責?

這是中國育兒焦慮癥的核心。教育自古以來就是中國普通家庭的孩子最重要的上升通道,但如果循著上一代的既有路徑,卻要遭遇即便拿錢也難以解決的激烈競爭。

選擇之難

如果說學校教育是育兒的必需品,中國的年輕父母面臨著供不應求的困境,那在育兒的副產品上,他們面臨的則是選擇太多的焦慮。

一句有關育兒深入人心的說法是,“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結合“獨一代”的成長史,這句話足以成為鞭策新一代父母的警世恒言。70年代人背負著父母的期望,在競爭中長大并在競爭中持續(xù)前行,他們承受的壓力,是以前年代的人所無法相比的。雖然每個真心愛孩子的父母都會認同,孩子不應該成為標榜的工具,但如果孩子的競爭力就是父母文化程度和教育力量,以及對孩子負責程度的競爭,那么把孩子當成自己一件偉大的作品互相炫耀攀比,似乎也并不是一件可恥的事情。

“70后”“80后”的父母大多經歷了自己父母望子成龍、考試激烈競爭的少年時代,他們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再被應試教育和功利性學習所壓迫,極力強調培養(yǎng)的是孩子們基本素質和能力,可這些基本素質又包括繪畫、音樂、體育等許多方面十八般武藝。于杭覺得,自己和丈夫都是體制內的人,體制內有體制內的好處,但是她希望自己的寶寶將來除了工作有自己喜歡的領域,還能自由度大一些,而這些都是以這些課程所培養(yǎng)的素質為基礎的,這又是另外一種望子成龍。

你知道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嗎


學習是無處不在的

家長的言行,你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都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影響。無論是正面還是負面,孩子都在不斷的吸收。

你如何對待長輩,或是跟別人怎樣相處;你家里的布置,你在廚房里做家務,你端在桌子上的幾個菜;你打掃屋子,對物品的擺放;你平時的穿著,所有的一言一行。

孩子從會走路會說話開始,就在向你學習了。所以今天孩子的學習如何,基本是你前十年潛移默化影響的結果。

教育是緩慢的,成長是終生的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樹的不僅是這一個孩子,而是幾代人。我們的眼光不僅要看到孩子一生的成長,更應該看到的下一代,兩代,甚至三代以上。

只有如此,才能確保百年之后,你這個家族會慢慢地越來越優(yōu)秀,或者越來越高貴。

家長是學出來的,等你的孩子再過二十年三十年做了父母,而你們做爺爺奶奶的時候,下一代孩子從小接受的教育自然要高出很多。那么這樣兩三代以后呢?

當然,對當下的這個孩子,在小學階段,我們要做的就是一個字——養(yǎng)。培養(yǎng)習慣,慢慢培養(yǎng)。孩子才十歲,時間還很長。培養(yǎng)對學習的熱情和正確的態(tài)度,培養(yǎng)正直的為人,培養(yǎng)善良正義的品質。如果這些都培養(yǎng)好了,孩子長大之后你又擔心什么呢?

家長首先要讀起來,要愛學習

你自己不讀書,你怎么要求孩子讀書?你自己都不熱愛學習,你怎么要求孩子愛學習?

就像剛剛家長會開始前,有少數家長走進教室都不跟老師打招呼一樣。你自己不講禮貌,又怎么要求孩子去做一個懂禮貌的人?所以當孩子學習不好時,先不要責怪孩子,請各位先檢討自己。

大聲讀書,培養(yǎng)語感

一定要讓孩子每天晚上大聲讀。無論是語文還是英語,這是學習語言最關鍵的途徑。要旁若無人,不怕羞。孩子不愿意,你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讀。

凡是能大聲而有感情地朗讀文章的孩子,語文一定不會差,作文也肯定不會差。

多陪伴,好孩子有時是陪出來的

平時一向自覺,學習成績特別優(yōu)秀的孩子,大都是良好的家庭氛圍和父母負責任的教育影響出來的。而不自覺的孩子,要想成績好,那必須是家長陪出來的。家長一定要多陪。真正留點時間給你的孩子。再忙再忙,也要多陪陪孩子。

孩子看書時,你也在旁邊看書;孩子做作業(yè)時,你同樣在旁邊看書;孩子在那里背誦,你一樣可以看書。不需要你太多地過問他的作業(yè),你只要靜靜地陪著他就行。

工作忙、累都不是理由,你只有一個孩子,是唯一。

多鼓勵,少批評,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

不能老是批評孩子,將來孩子慢慢長大,總有一天,你會批評不過他。總是批評,孩子會逆反,總有一天會反抗。相信孩子的點滴進步,不要著急。

信任孩子,最重要。沒有什么再比得到別人的信任再能促進自己上進了。

多交流,平等對話,用心對待孩子

每天也要抽點時間和孩子聊會兒天,隨時關注他們的表現。如果因為忙碌,無法面對面和孩子溝通,可以用紙筆交流。

四年級的孩子,已經可以用書信來交流。比方您回到家的時候,孩子已經休息了,那我建議你可以寫幾句話,表達自己的歉意和關心。

不在于長短和質量,而在于您對孩子的一片心。孩子是敏感的,我們對孩子的每一點關心,他們都會深深記在心里。

育兒觀念:幼兒教育的初衷是什么?


育兒觀念:幼兒教育的初衷是什么?

所有關系的本質都是你與自己關系。在實現孩子的圓滿之中,你必圓滿你自己。同樣的道理,你在圓滿自身的過程中,你的小孩也必圓滿。外在世界是內在世界的結果,內在世界給予外在世界它美好的能量。

真正的愛是一種無為。它沒有要求,它里面沒有任何恐懼的陰影,它不隱藏任何掌控的企圖。它像太陽給予萬物光和熱一樣,給出本性的能量。

教育是一種自醒,是一種人類的自醒,一種你的自醒。在完成自身生命圓滿之途上,孩子及其教育是一座橋。借著你有一個小孩和教育他,在你自己身上下工夫吧,以此來實現整個存在的圓滿。教育是一種自醒的途徑,向外勸導你的孩子,向內勸導你自己!

教育的本質:是的一場自我修行。

今年9月1日,Andrian入園,我和愛人在今年看過不少的幼兒園,其中大部分是私立的。我們選擇幼兒園基本上只有兩個標準:其一是師資,看幼兒園老師的年齡和從業(yè)經歷,一般來說年齡大的老師都是有較強的幼兒教學經驗的;其二是看學校的辦學理念,是不是跟我的理念基本相同或者接近。我們在太原那邊的一個大型社區(qū)附近,大量的幼兒催生了很多幼兒園,其中不乏一些大的連鎖幼兒園,也有一些幼兒園就是小規(guī)模的,沒有辦學資質,這類幼兒園憑借著責任心在市場立足,去贏得市場。私立幼兒園普遍的情況是硬件設施很棒,但師資不敢恭維,基本上是剛幼師畢業(yè)的學生,沒有任何教學經驗,往往通過與學校合作,來幼兒園進行實習,試想沒有任何經驗的老師能否去教育幼兒呢。幼兒教育,是一個很有技術含量的工作,要求老師不僅要有專業(yè)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懂幼兒的心理,通過一些行為去分析孩子的性格特點,然后去引導孩子,去樹立正確的行為和健康的人格。私立幼兒園另外一個特征就是在三年中基本上要學會小學二年級的知識,包括拼音,英語及數學,更有幼兒園宣傳他畢業(yè)的學生基本上能跟上三年級的學生。Word的天,這是這類幼兒園的主要賣點,聽了這些我在思考一個問題,幼兒教育的初衷是什么?

是學習知識,還是去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健康的人格?

我曾調研過很多家長,他們更偏向于學習知識,生怕上了一年級會落后于其他學生,這真是中國教育的悲哀。很多家長把自己的愿望強加給孩子,讓他去做一些超越其年齡的事情,效果一般是很差的,常常表現為后勁不足。人生是馬拉松,不是百米賽跑,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在筆者看來是貽害無窮。

Andrian后來進了一所公立幼兒園,是一所五星級幼兒園,老師基本上都是40左右,可能唯一的缺點就是距離的問題。幼兒園是孩子加入世界的起點。幼兒園有孩子同齡的伙伴,可以讓孩子收獲不同的體驗;幼兒園也有專業(yè)的老師,可以讓孩子快樂自由的探索自己,認識朋友,體驗世界。

這個世界既不存在完美的爸爸媽媽,也不存在完美的幼兒園,但是爸爸媽媽往往既不是專業(yè)的育兒專家,也沒有多少育兒經驗,而幼兒園卻已經經過了無數代育兒專家和幼兒教師共同努力,設計出了一系列能夠豐富孩子心靈,增強孩子身體的方法和手段。

專業(yè)的幼兒園應該:

具有系統(tǒng)的方法,認可孩子的成長是身體,心靈和思想的結合;是孩子,家庭,社區(qū)和幼兒園共同的責任。幼兒老師既需要注意孩子身體,個體,社會,情緒和情感的需求,又需要關注孩子的學習能力和思想方式;

積極回饋每個孩子。認可孩子的差異,挑戰(zhàn)孩子的思考,提供能夠促進孩子探索世界的機會和可能;

玩中有學。對于孩子來說,特別是幼兒園時期的孩子,玩是一切。和同伴一起玩可以激發(fā)孩子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表現力;可以在彼此相處之間學習接受或者挑戰(zhàn)別人的想法,共同努力解決問題,同時學習尊重他人的能力。幼兒園不僅僅聚集了年齡相仿的孩子,同時還需要設計特定的活動,通過集體活動,增進孩子全方位的成長;

有目的的教學。學習不單單是信息的單方面?zhèn)鬟f,更不應該強調服從和紀律;學習是挑戰(zhàn),是通過不斷的反思,試驗,試錯,互動獲得實際的知識。對于幼兒園的孩子來說,老師需要靈活多變的設計多種能夠讓孩子參與的活動,在參與和實踐中讓孩子們學習;

有學習的環(huán)境。植物,書目,花園,沙地,石頭,泥土,水,這些最基礎的自然資源都是孩子觸摸,感知自然和世界的來源;多媒體的教室也可以幫助孩子獲得信息社會解決問題的基本感知和能力。學習的環(huán)境將給孩子直接的刺激,帶來直接的挑戰(zhàn),專業(yè)的幼兒園應該有豐富的空間和資源供孩子們利用

尊重差異。寬容和尊重與自己不同的文化和觀點無疑是中國孩子最需要學習的品質,這些品質需要幼兒園在活動設計當中,在平常的一言一行當中,在孩子們的互動當中,逐漸傳遞給孩子;

持續(xù)的評估。專業(yè)的幼兒園需要持續(xù)不斷的評估自己的環(huán)境,老師,活動是否能夠讓孩子快樂而有效的玩耍;是否可以促進孩子交流和學習的能力;是否能夠合理的幫助具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是否符合特定的環(huán)境和文化背景。

幼兒園的目的不是為了讓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這個世界從來就沒有同一個起跑線。幼兒園的目的是提供專業(yè)的老師和場所,讓孩子能夠認識自己,結識朋友,探索世界,體驗安樂,學會學習和學會溝通。

認識自己:幼兒園的孩子是小大人,他們開始意識到自己是獨立的個體,會表達自己的需要和情感,但是這些小天使(或者熊孩子)又時不時對自己的需要和情感展現出好奇和不解。幼兒園就是幫助孩子們理解和接納自己的需求和情緒,讓孩子們感受到自己被接納,被認可;自己既是大家庭的一員,又是獨立的一份子;自己需要別人的理解和關愛,也需要理解和關愛別人。

認識他人和世界:2.3歲的孩子已經逐漸開始有了“你我”之分,也開始意識到這個世界不單只有自己的家人。年紀越大,孩子們越會感受到他們屬于某一個(文化,民族,地域的)集體,越是感受到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復雜,越是體會到自己和世界有著若隱若現的關系。幼兒園需要幫助孩子們學會如何分享屬于自己的文化,傳統(tǒng)和信念,并且尊重他人不同的觀點和想法;需要幫助孩子意識到人與人之間公平,理解和寬容的重要,以及讓孩子承擔起對集體,社會和世界的責任。

體驗安樂: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能夠感受到健康,滿足,快樂和喜悅,這樣能夠讓孩子更加自信和樂觀的面對學習和挑戰(zhàn)。幼兒園需要給孩子提供一個溫暖,信任,安全的環(huán)境。在其中,孩子們身體上的,情緒上的,精神上的,意識上的,所有的需要都能得到尊重和諒解,讓孩子能夠在穩(wěn)定的狀態(tài)下探索世界。

學會學習:現在的孩子們壓力山大,又要背詩詞,又要學算術,還要會彈琴,懂跳舞,愛藝術,可不少家長恰恰忘了孩子這時候最需要培養(yǎng)的是愛上“學習”本身。學會學習,愛上學習永遠無法靠服從和紀律,只能靠孩子自發(fā)的探索,不斷的試驗,學習和他人合作,為集體做出貢獻,嘗試獨立或者和他人一起解決問題,并且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是這樣的一系列的參與和體會才讓孩子愛上學習,學會學習。幼兒園無疑需要提供合適的環(huán)境讓孩子們能夠學習,更應該提供精神上的支持,鼓勵和肯定,讓孩子們能夠心無旁騖的學習。

學會溝通:溝通從來不僅僅通過語言,孩子在學習溝通和交流時更不會僅僅依靠他們還遠沒有掌握熟練抽象文字來表達他們的需求,情緒和認識。孩子們會用一切的手段包括手勢,動作,表情,聲音,行動來傳遞信息,不能掌握合理的溝通方法,孩子無法正確的表達自己,也就無法正確的理解自己。幼兒園需要幫助孩子通過和其他孩子交往,通過玩,通過故事,通過舞蹈,音樂,動畫,通過角色扮演,通過多媒體,讓孩子能夠將意義轉化為表達,也能夠讓意義轉化為內心真正的理解。

說了這么多肯定有人已經發(fā)現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盡管幼兒園能夠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專業(yè)幼兒園能提供給孩子的,有足夠精力和經驗的爸爸媽媽都能提供給孩子,況且孩子的成長標準并不必須是我上面提到的,衡量的準則可以各有不同。所以只要爸爸媽媽滿意孩子的成長,就不一定必須把孩子送去幼兒園。

不過,如果爸爸媽媽覺得力有不逮,還是請將孩子交給專業(yè)的幼兒園,畢竟幼兒園就是專門為了孩子的成長開設的專業(yè)場所,幼兒園教師也是一項經過專業(yè)訓練的職業(yè)。

爸爸媽媽永遠是孩子最重要的人,哪怕這個世界真的有一所完美的幼兒園,也永遠不要把所有責任都扔給幼兒園。畢竟,對爸爸媽媽來說,自己的孩子獨一無二,對孩子來說,自己的爸爸媽媽也獨一無二,我一直在強調家庭教育是孩子最重要的一環(huán),大家一定要重視家庭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起到關鍵作用,為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樣,陪他一起讀書,一起玩耍。

孩子成長是很快的,抓緊時間去多陪陪孩子,要不一轉眼就不理我們了。

家長,這些教育通病你犯過嗎?


我們的國人都喜歡攀比,喜歡給孩子說,你看你們班誰誰怎么怎么樣,你怎么就這么不長進,總把大人的意愿強加于孩子身上,似乎要讓孩子完成自己當年為完成的事情一樣,殊不知這樣做給孩子造成多大的負擔,做為家長,你犯過以下十個教育通病嗎?

一、對孩子期望過高,管教過嚴

被逼迫出來的“優(yōu)秀”孩子,有很大一部分有心理疾病,容易對父母,對社會產生怨恨。

二、不尊重孩子,為孩子做所有決定與選擇

這一點,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

三、不相信孩子,不給孩子學會“自律”的機會

當孩子關上房門,就總覺得他肯定在里面干壞事。

四、不表揚孩子,以免孩子驕傲

當一個孩子興高采烈地沖回家告訴媽媽得到老師表揚了,而媽媽卻說,受表揚就會翹尾巴,你看看你的衣服多臟!

五、喜歡橫向比較,說得最多的就是“你看某某……”

可以說這是所有家長的通病。

六、愛往孩子身上撒氣,奚落孩子。

父母將工作生活中的情緒帶給孩子,稍不順就拿孩子撒氣,還覺得孩子是自己的,想打就打,想罵就罵。

七、有條件地滿足孩子的要求

“你考到全班前3名,暑假就帶你去玩”“你考上名牌大學,我就給你買最好的電腦”……這樣的獎勵方式,讓孩子覺得,父母對他的愛是有條件的。

八、輕易許諾,但言而無信

最本質的原因是父母沒把對孩子的承諾看成承諾,沒有理解父母與孩子間的關系應是平等關系,這樣的父母會讓孩子很失望。

九、總是限制孩子做他喜歡做的事情

父母總說“這個不行”“那個不行”,當孩子對一件事情表現出極大的天賦與熱情,家長視而不見,將孩子的愛好和夢想扼殺在搖籃里。

十、忽略了孩子品格的培養(yǎng)

電影《閃亮的風采》中鋼琴師一生的悲劇——粗暴的父親只要求他單純學習鋼琴技能,最后導致他在技藝上成為大師,在精神上卻變成了殘疾人。

50歲還能和孩子分享喜哀才是“潮”家長

我們生在開放的80年代,長在興起的90年代,我們的父母恰恰生在封閉的50年代,長在顛簸的60年代。

說實話,孩子都喜歡“潮”家長。這個“潮”,不是說打扮要花枝招展,而是指關注的話題不落窠臼。我結交了不少學藝術的孩子,在長輩眼里,這批弄 潮兒應該是最出位的吧。但其中就有個女孩十分驕傲地說,找老公就要找她爹那型款的,既有品位,又講人文關懷。其實,小姑娘小時候,她爹倒是父母里唱白臉的 角兒,打罵也來,但打動孩子的是父母的人格魅力和開放的溝通。她爸從小就帶著女兒到處旅游、攝影,自己喜歡看書、收古董、養(yǎng)鳥、淘畫兒……這些言行都潛移 默化地影響女兒。老爹到了50歲,一路都和女兒互相分享喜哀,永遠作為女兒堅實后盾,叫人羨慕。

我想跟爹媽們分享個觀點,是中國音樂人張帆回憶起十年前,中國露天音樂節(jié)剛剛萌芽那會兒,年輕的音樂狂熱分子和年長的政府安保人員打交道時的情 形。大人們從開始嚴辭拒絕,到后來放手一搏,最終發(fā)現小年輕挺有思想。張帆總結了一句話:給年輕人一點尊嚴,他們就會加倍尊重你。

我見過一個很開明的60后媽媽。她的女兒當年在省內一所重高讀書,但面對自己毫無興趣的數理化課程,女兒自主決定到美國去讀高中,之后又自己挑 選了一所美國藝術大學。其實,女兒在做這些決定時,這個潮媽媽也無不膽戰(zhàn)心驚,但有時堅持一下,不主動出手阻攔,沒準您就能看到孩子自己搗鼓出了一番天 地。

愛比較的家長要學會修復自身的焦慮


“隔壁家的小林這次考試排名第一”、“這次英語比賽kiki的得分比你高5分”……為人父母,卻經常喜歡拿自家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長期下來,這不僅增加了親子間的矛盾,還很容易使小孩的自信心坍塌。

有心理專家指出,父母間的愛比較行為是由于其自身自信心不夠所導致,家長首先要學會自我修復自信心和焦慮情緒。

>>案例

家長意識到自己愛比較,改變后,親子關系也改善了

家長陳女士說,自己以前長了雙只看到“垃圾”的眼睛,和12歲的兒子經常發(fā)生矛盾,原因是她要求完美苛刻,總希望兒子能成績數一數二、音樂特長也頂尖,還要求孩子有禮貌、品行優(yōu)秀等。為鞭策孩子,陳女士總在孩子的身上挑毛病,說孩子這也不夠A同學好、那也不如B同學優(yōu)秀,如此教導之下,兒子并沒有越做越好,她反而和越來越有主見的兒子激發(fā)了矛盾,這讓其痛苦不已。

“后來才發(fā)現自己存在的問題,經常拿兒子的缺點和別人的優(yōu)點相比,這對兒子來說十分不公平?!标惻吭谛睦韺<业囊龑?,學會了用寬容的態(tài)度接納兒子的缺點,母子緊張關系一下子緩解了,兒子也比以前更勤奮做作業(yè)和練琴了,成績也從二十多名進入了前十五名,連老師都贊嘆孩子上課有改善。

>>專家分析

愛比較的家長能激發(fā)孩子潛能?不會!

“在我們接觸的許多家長當中,很多父母存在著相同的一個問題———愛作比較,尤其是總愛拿自家孩子的缺點與別人家孩子的優(yōu)點對比,最根本的原因是父母自信心不夠。一旦父母自信心不足,他們就很喜歡要求孩子做到最優(yōu)秀,如果孩子沒達到他們心目中的標準,還會覺得很憤怒,認為孩子做得不對,做得不好。”廣東省心理學會咨詢與治療專委會常委于東輝說。

“明明孩子的學習成績很不錯了,但是媽媽總是指著隔壁家的同學對自己的兒子說,別人運動如何厲害,數學成績如何好……不斷給孩子找錯,要么說孩子這里不好,要么說孩子那里不好?!庇跂|輝表示,家長的初衷都是希望孩子可以做到完美,擔心自己一旦講出表揚的話,孩子會沾沾自喜,從而變得很難管理,于東輝認為這種想法是不對的,也不贊成這樣的比較行為。

那適當、適時的作比較是否可以促進孩子的進步?不少人認為父母公平、合理地進行比較,能激發(fā)孩子一定的動力和潛能。于東輝并不認同此觀點,他表示,現實生活中很多東西比較不了,比如說長得漂不漂亮,比如說分數,71分和72分的比較是沒有任何意義,雖然如果這個是升學成績,會有很大的差距,但很關鍵的問題是,家長們的關注點不能總放在學習成績上,只看孩子分數優(yōu)不優(yōu)秀,這樣的比較,會給孩子很大的壓力。

培養(yǎng)孩子“平衡”能力

“如果周圍的大人愛比較,就是說別人做得好而你沒有做到,在這樣有相互比較的壓力情況下,孩子怎么去做到令父母或老師,還有自己滿意呢?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懂得何謂‘外方內圓’,在自我需要和別人需要之間做到平衡,達到互相滿足,我們把這種能力稱之為平衡能力。從幼兒園開始,孩子就可以學習并鍛煉這樣的平衡能力,忍耐并不是一個最好的辦法。”于東輝舉了一個例子說,孩子想吃糖,一般情況下媽媽會說蛀牙不給吃,聽話的孩子會壓抑自己的需求不吵不鬧,還有一種孩子會跟媽媽鬧到底最后把糖吃到。第一種類型的小孩長大之后會變得不開心,幸福感不強;第二種類型的小孩長大后變得叛逆,不遵循社會規(guī)則;而聰明的孩子會在當下跟媽媽“談判”,比如說“給我糖吃,我一定會刷牙”等類似的撒嬌方式,既爭取到自己的東西又讓媽媽滿意。

>>建議

如真要比較

可引導孩子跟昨天的自己比,看進步

“孩子成長過程中有3個很重要的元素———愛、自信心、安全感。父母經常拿別人家的孩子與自己的孩子做比較,一來容易傷害孩子,破壞其自信心,二來父母們也會變得越來越急躁。從內因來說,愛比較是因為大人們希望自己童年的夢想能在孩子身上得到延續(xù),這一代父母的父輩也是經常拿他們跟別人家的孩子相比較,同樣的教育模式被復制,家長們未能保持高度的覺醒。”國際NLP身心語法程式學合格執(zhí)行師古蕎裼指出,她曾經遇上一個個案———孩子總是不敢在公共場合講話,一上臺要競選班干或演講時就怯場不敢發(fā)言,但到了臺下就變得敢于表達,后來我們通過家長了解到,原來小孩在長期的“比較”中變得越來越沒有自信,感覺找不到自尊,所以才出現如此情況。

“還有一個更加典型的個案,是發(fā)生在一名母親身上,這位母親在小時候有過同樣的經歷,常常被父母拿著別人家孩子的優(yōu)點來要求自己,為此她總覺得不管自己怎么努力情況都很糟糕,自信心受到很大的創(chuàng)傷,自己內心永遠覺得自己是不行的,最終問題出現在婚姻的選擇上。當時幾個男生去追她,她沒有信心去選擇最好的,想著如果跟優(yōu)秀的人在一起,對方永遠比自己強,在一起也會變成是一種比較、隨從,后來就嫁給了一個不是很匹配的男生,婚姻陷入了尷尬局面,這就是父母在讀書時種下的根子,背后是傷害了其心理?!奔议L如果真的想要通過比較去引導孩子取得進步,可以讓孩子學會跟昨天的自己來比較,注重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進步,而不是光看結果,當孩子做出某個動作得到大人的表揚時,孩子慢慢就知道怎么做是對的,良性循環(huán)之下,進步會越來越明顯的。

如何讓孩子不要從小活在“比較”的世界里,古蕎裼還主張家長們可以一起學習,修復自身的焦慮,家長們彼此總愛比較最主要的因素是怕孩子被社會淘汰,家長自我安全感不夠,所以才經常用這樣的方式去自我提醒和提醒孩子。

“此外,還有一個‘以毒攻毒’的辦法,很簡單,要比就一起比,孩子拿自己的媽媽跟別人的媽媽做比較,提醒媽媽是否像別人的媽媽一樣很有耐心,很溫柔,幾個月下來,媽媽們就會知道心里不舒服,意識到這個辦法是不對的?!庇跂|輝強調說,父母們要增強自己的自信心,相信孩子現在的問題長大以后都可以改變并且順利解決。 楠都

“我其實知道拿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孩子比較,是對孩子不好的。但有的時候,我是無意識就比較了,比如孩子在一起玩,我會拿自己孩子的身高與其他孩子比,現在,比較多了,孩子一聽說吃啥會長高就猛吃這個東西,顯然,因為我的比較,已經給孩子造成壓力了。我知道我這樣不好,但有的時候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赡芘c我自己個子矮,老擔心害怕孩子長不高有關。” ——墨媽

“家長愛比較,比來比去,就容易產生焦慮情緒,一焦慮,行為就不容易理智,就會做出一些不必要的甚至有不好后果的行為。我們要知道,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孩子的情況也是不同的。想想,如果老公整天拿你和鄰居的美媽比較,你受得了嗎?” ——蛙爸

“我們所處的環(huán)境,要家長不比較,實在很難,尤其上學以后,排名分數這些,孩子的成績好壞都是比出來的。家長所能做到的,恐怕就是盡量不強調強化比較,讓孩子少些壓力,能輕松一些?!?——欣媽

家園共育《焦慮的家長們,你們還記得教育的初衷嗎?》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是專門為給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創(chuàng)建的網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園家長玩的游戲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 古時候的家庭教育您還記得嗎 隨著問題少年現象的增多,不少教育學者在呼吁各位家長,多關心關心孩子,多重視一下家庭教育,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創(chuàng)立一個溫馨的氛圍,千萬不要再有亡羊補牢的悔恨。 其實說到家庭教育,提到家庭教育重要性這一方面...
    2020-10-03 閱讀全文
  • 幼兒園案例分析:寶貝,還記得嗎 女孩琪琪今年2歲。有一次,媽媽領著琪琪路過一家超市,琪琪拉著媽媽的手就要進去。媽媽問:“琪琪,怎么了?”琪琪說:“媽媽,我要那個洋娃娃?!眿寢屢詾殓麋魇撬F猓鸵麋髯?。琪琪卻委屈地說:“是媽媽...
    2021-05-14 閱讀全文
  • 教育隨筆:你們喜歡老師嗎 教育隨筆:你們喜歡老師嗎  在一次集體活動后,我就開始了與孩子們閑聊。我問:“孩子們,你們喜歡老師嗎?” 孩子們說:“喜歡?!?就連平時性格比較內向的孩子都隨聲附和著,我聽了心里很高興,也很激...
    2021-06-02 閱讀全文
  • 記得那只鴨子嗎的故事 1、記得那只鴨子嗎的故事 小男孩約翰(hàn)尼和兄弟姐妹們到奶奶的農場里做客。約翰尼得到了一把彈(dàn)弓,他高興地拿著彈弓到處玩。 就在約翰尼走到院子里時,他看到了奶奶的寵物——一只肥碩(shu...
    2020-09-27 閱讀全文
  • 孩子們,你們知道春天的秘密嗎?(幼兒春天教案) 引言:春悄悄地來臨,幼兒園里漸漸透露出了一片生機,植物都開始萌出喜人的新綠,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令人舒暢……今天的天氣可真好,和煦的風、暖暖的陽光,一切都帶來了好心情。吃過午飯,我和孩子們一起到花...
    2019-12-13 閱讀全文

隨著問題少年現象的增多,不少教育學者在呼吁各位家長,多關心關心孩子,多重視一下家庭教育,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創(chuàng)立一個溫馨的氛圍,千萬不要再有亡羊補牢的悔恨。 其實說到家庭教育,提到家庭教育重要性這一方面...

2020-10-03 閱讀全文

女孩琪琪今年2歲。有一次,媽媽領著琪琪路過一家超市,琪琪拉著媽媽的手就要進去。媽媽問:“琪琪,怎么了?”琪琪說:“媽媽,我要那個洋娃娃?!眿寢屢詾殓麋魇撬F猓鸵麋髯?。琪琪卻委屈地說:“是媽媽...

2021-05-14 閱讀全文

教育隨筆:你們喜歡老師嗎  在一次集體活動后,我就開始了與孩子們閑聊。我問:“孩子們,你們喜歡老師嗎?” 孩子們說:“喜歡?!?就連平時性格比較內向的孩子都隨聲附和著,我聽了心里很高興,也很激...

2021-06-02 閱讀全文

1、記得那只鴨子嗎的故事 小男孩約翰(hàn)尼和兄弟姐妹們到奶奶的農場里做客。約翰尼得到了一把彈(dàn)弓,他高興地拿著彈弓到處玩。 就在約翰尼走到院子里時,他看到了奶奶的寵物——一只肥碩(shu...

2020-09-27 閱讀全文

引言:春悄悄地來臨,幼兒園里漸漸透露出了一片生機,植物都開始萌出喜人的新綠,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令人舒暢……今天的天氣可真好,和煦的風、暖暖的陽光,一切都帶來了好心情。吃過午飯,我和孩子們一起到花...

2019-12-13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