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散文詩的說課稿。
毫無疑問,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優(yōu)秀教師,我們需要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交流與討論,而教育筆記可以鍛煉老師的教學能力,提高教育水平。那么,優(yōu)秀的教育筆記模板有哪些?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散文詩欣賞教學的四種指導策略”,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散文詩欣賞教學的四種指導策略
設——巧妙創(chuàng)設優(yōu)美意境
意境是詩歌的靈魂,而散文詩作為詩歌中的一個重要類別,在美學上尤其講究意境美。意境是客觀之景與主觀之情的水乳交融,兩者虛實相生,情因景而生,景因情而活,故而意境極具感染力。雖說“意境”并不是“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玄妙之物,但對幼兒來說,如何感受散文詩中的優(yōu)美意境,確實需要教師借助手段巧妙創(chuàng)設。如散文詩《綠色的夢》:這是一個特別的晚上,大家都做了一個特別的夢。小兔子夢到了綠茵茵的草地,草地上五顏六色的花兒,是她美麗的發(fā)夾;青蛙夢到了綠綠的荷葉,田田的荷葉下,是他的好朋友小金魚;瓢蟲夢到了綠綠的葉子,晶瑩的露珠里,有一個好聽的故事……幼兒夢到了綠色的小島,綠色的清香沁到了他們的心里。整首詩里描繪了優(yōu)美溫馨的意境,教師是這樣創(chuàng)設的:首先把活動室布置成了一個綠色的世界,有綠色的窗簾和許多綠色的物品,多媒體里播放的是詩歌中描繪的綠色場景,幼兒們在這樣的場景里,傾聽著舒緩的搖籃曲,感受到輕松浪漫的氛圍。這時,教師不失時機地引導幼兒思考和想象:在這綠色的世界里,小動物們會做一個什么樣的綠色的夢?如此巧妙地為幼兒營造出優(yōu)美的夢幻般的意境,為幼兒的散文詩賞析搭起一座想象的橋梁。
講——教師聲情并茂講述意境內涵
鑒于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特點,他們對散文詩的欣賞與創(chuàng)造不可能像成人那樣直接通過閱讀文字而獲得,更多地需要依靠教師的朗誦來感受。
首先,教師要認真鑒賞散文詩,把握作品準確的感情基調,是清新自然、優(yōu)美舒緩,還是活潑明快、詼諧風趣,這樣才能恰如其分地進行朗誦表達。有助于幼兒對作品情感的感受和領悟。其次,教師在示范朗誦作品時,所投入的感情還應該是真摯自然的,是在充分理解作品的基礎上流露出來的由衷的喜愛、自然的陶醉,這些會帶給幼兒很深的感染力,會更好地激發(fā)幼兒對詩歌的喜愛。如在一次觀摩活動——詩歌《夜里什么人不睡覺》的欣賞教學中,老師懷著對晚班工作
者尊重以及崇敬的感情朗誦了詩歌,幼兒們聽得熱淚盈眶,甚至有幼兒表達:“老師,我長大了也想做一名這樣的人!”觀摩的老師聽了都大為動容。
解——尋求多種方法化解賞析難點
散文詩欣賞教學中主要存在兩大難點:一是對想象、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運用的理解;二是對詩歌結構的把握,尤其是前者成為幼兒散文詩欣賞的障礙。所以,有效化解難點是幼兒散文詩欣賞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多年實踐,筆者總結出以下有效方法:
1.豐富感知
在活動開展前,教師如能帶幼兒對詩歌中的內容進行感知,有助于幼兒對散文詩的欣賞學習;如果教師能注意分析作品中的難點,在豐富感知時有意識地給予引導,則更能提高幼兒欣賞學習的效果。如散文詩《春天》中有這樣一句話:小池塘笑了,酒窩圓又大;小朋友笑了,咧開小嘴巴。很顯然,后一句屬于白描,容易理解,前面一句把小池塘比作小朋友,把漣漪比作小朋友的酒窩,生動形象地描繪出小池塘的活潑可愛。但這個比擬手法對缺乏生活經(jīng)驗的城市幼兒來講很難領會,因此,活動前教師可帶幼兒去觀察小池塘,和幼兒想辦法制造出一些漣漪,既增加了幼兒們的感性經(jīng)驗,又進一步激發(fā)了他們對小池塘的喜愛之情,更有助于他們對作品的理解。
2.巧妙設問
提問對于幼兒語言學習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散文詩欣賞教學中,以下兩種設問最為行之有效。一是在作品奇特想象處設問,引發(fā)幼兒對文學手法運用的理解和感悟。如散文詩《我家小池塘》里這樣描寫小池塘的夜景美:晚上太陽去睡覺,池塘搖著月亮,小魚和星星悄悄捉迷藏。這時老師設問:“為什么天上的星星會和池塘里的小魚捉迷藏呢?”這個問題很好地促發(fā)幼兒思考,從而明白小魚是在和星星的閃閃倒影捉迷藏,這是多么大膽而奇妙的想象。這樣的設問,就能啟發(fā)幼兒更好地領悟這生動奇特優(yōu)美的詩歌意境,起到點題的作用。二是在作品情感升華處設問,幫助幼兒理解作品情感。如散文詩《夜里什么人不睡覺》中有如下描寫:在黑夜的星空下,火車在大地上奔馳?!嚿系穆每退糜窒阌痔?,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樣。在火車上,夜里不睡覺的,還有他們……教師提問:為什么旅客睡在火車上會又香又甜,像在自己家里一樣?啟發(fā)孩子思考,原來是火車司機開車平穩(wěn)、工作人員照顧細心周到,從而很好地領悟了作品表達的對晚班工作者尊重和愛戴的情感。debasrideb.com
3.多媒體技術輔助
恰到好處的多媒體技術手段,對化解賞析難點很有幫助。一方面,恰當?shù)膭赢嬆茉佻F(xiàn)散文詩中的形象,特別是動態(tài)形象,從而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作品。
另一方面,適宜的音樂能激起幼兒情感上的共鳴。選擇與幼兒文學作品相通的樂曲,把音樂與文學結合起來,以優(yōu)美的旋律創(chuàng)設美妙的情境,渲染氣氛,使幼兒耳聽心動,更容易進入文學作品所描繪的情境。
4.運用小圖標
小圖標的運用能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句式和結構。如散文詩《春天》是這樣描寫的:春天是一本彩色的書,黃的迎春花,紅的桃花……春天是一本會笑的書,小池塘笑了,酒窩圓又大;小朋友笑了,咧開小嘴巴……春天是一本會唱的書,春雷轟隆隆,春雨滴滴嗒……我們利用小圖標,按詩歌結構把圖標擺成三段,每段的第一句分別擺上表示顏色、笑容和歌唱的圖標,詩歌中出現(xiàn)的一個個物象在下面分行擺放。這樣的圖標設計,不僅有助于幼兒對詩歌整體結構的理解,也有助于幼兒對詩歌內容的認知記憶和創(chuàng)編表達。
導——引導幼兒
在散文詩欣賞教學中,教師還可創(chuàng)設環(huán)境,引導幼兒用多種形式進行自主表達,從而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
1.語言表達
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幼兒表達,如問孩子“喜歡作品中的哪句?”“覺得哪一句特別好聽?”說說“為什么”?鼓勵幼兒大膽表達對詩歌的感受,也可以請幼兒一起有感情地朗誦美的詩句。教師還可以通過提問引導幼兒拓展表達,讓幼兒通過這樣的表達進一步領悟詩歌意境。
2.繪畫表達
欣賞詩歌后。引導幼兒用喜歡的繪畫方式做進一步的表達。如欣賞了詩歌《春天》,幼兒們和同伴合作,按照詩歌意境.把“春天”做成一本本大圖書,用畫或撕紙粘貼的方式,進行創(chuàng)作表達。
3.肢體動作表達
如散文詩《落葉跳舞》中,教師讓幼兒把自己裝扮成落葉,按照詩歌中的動態(tài)描繪,用身體動作表現(xiàn)。在幼兒們肢體表達的過程中,教師啟發(fā)引導幼兒如何表達出“歡快”“自在”“熱烈”等情緒,從而進一步理解作品的意境。
總之,在組織和實施幼兒園散文詩欣賞活動時,教師要細細品味散文詩詩意語言所賦予的關鍵經(jīng)驗,深層次地把握詩中蘊涵的核心價值,重視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和審美情趣,選擇適宜的教育策略和指導方法,幫助幼兒充分地理解、體驗和感受作品的內涵與意境。
yJS21.com更多精選教育筆記閱讀
寶寶進入幼兒園,如何與新朋友和諧相處,需要用到寶寶的情商,寶寶情商教育需要注意些什么?
一、冷靜下來
讓孩子學會冷靜下來,能夠很好的掌控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求,可選擇孩子最輕松的時候進行,這時的孩子更樂于去嘗試一些新鮮事情。
方式:用手指在孩子的背上畫字、數(shù)字或圖形,讓孩子猜。
讓他的肌肉緊繃五秒鐘左右,然后徹底放松。
有規(guī)律地讓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體的各個部位--從雙腳開始,慢慢地往頭部方向移動。
深吸一口氣。讓孩子吐一口氣,然后保持幾秒鐘,這樣,當他吸氣的時候,就會自然而然地大吸一口了。
二、擺脫沮喪情緒
令人不快的經(jīng)歷一旦在孩子的情感記憶庫里沉積下來,當他再遇到類似的狀況時,這些記憶碎片就會被激活,產(chǎn)生更激烈的反應。這不僅讓孩子自己難過,還會影響同伴對他的態(tài)度。
于是,孩子越來越會在意旁人對自己的態(tài)度,變得越來越焦慮和自閉,形成惡性循環(huán)。
因此,在一天結束之前教孩子將當天的痛苦情緒過濾掉,實在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試著和孩子一起,選擇一兩項下面的活動,想像著把不良情緒排放出去。
方式:
讓他發(fā)泄幾分鐘。在這個過程中,不要試圖去壓抑他的情緒
作吐氣運動,將"壞情緒"呼出來。
想像著自己站在明媚陽光下的一條涼爽新鮮的溪水中,沮喪的情緒被溪水沖洗殆盡。
自己對自己說:"讓它去吧"、"沒事兒"、"我現(xiàn)在感覺好多了"。
三、積淀愉快經(jīng)歷
每個孩子都會有很多積極正面的體驗,如果這些愉快的瞬間能夠積淀下來,將會成為孩子寶貴的精神資源。等到下次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更會成為他自我安慰和鼓勵的力量源泉。
家長可以在晚上臨睡前、在幫助孩子排遣掉不快的情緒時,教孩子學會如何將美好的時刻變成自己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方式:回顧一天的生活
跟孩子談談那些美好的情景,比如與你共處時的甜美,完成某件事、學到新知識時的喜悅等等。尤其要引導孩子去找找那些與自己平時感受不一樣的場景。
首先,由孩子想像困難場景,讓他通過有效的正確方法去面對,引導他想像正確行為所帶來的良好情緒。
然后,在孩子所想像的困難場景之下,讓他用不正確的方法處理,引導他想像因此在他的內心所產(chǎn)生的不良情緒。
最后,讓孩子有意識地在以上兩種處理方法中做出選擇,并由他將這種方法"情景再現(xiàn)"地表現(xiàn)出來。
四、鼓勵孩子
鼓勵孩子把正面的情感體驗滲入自己的身體,就像水被吸入海綿一樣。如果你的孩子處事過于謹小慎微,就鼓勵他想像自己被意外撞倒的情景,看他如何想辦法保持放松和冷靜,從而不再擔心自己是否摔疼了。如果你的孩子爭強好勝,就鼓勵他想像在一場棋類游戲中輸了,看他如何擺脫這種讓自己沮喪的情緒。
一、觀察能力。
觀察是孩子認識事物、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是進發(fā)創(chuàng)造力的基礎。當然觀察不是隨便一看,心理學上稱有意的、有計劃的視知覺活動。各種工作都離不開觀察。偉大生物學家達爾文說:“我既沒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沒有過人的機智,只是在觀察那些稍縱即逝的事物時,對其精細觀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眾人之上?!碑嫾引R白石說:“吾畫蝦數(shù)十年使得其神?!彼盟尊B(yǎng)蝦置于案頭,每時每刻注意細致觀察蝦的各種動態(tài),才把蝦畫“活”了。孩子的學習也和觀察有直接關系,觀察能力強的孩子讀寫能力也強,容易分辨字形筆劃的細致差別。孩子作文內容豐富,描寫生動,與他從小學會觀察有很大關系。
我們應創(chuàng)造條件開闊孩子的眼界,豐富孩子的生活,讓他們以愉快的心情去認識生活。從他們最感興趣的事物入手。哪里有他們自己的樂趣,他們觀察得就認真、仔細,畫出來的畫就越具體、生動。孩子會發(fā)現(xiàn)別人沒有注意的細節(jié)。把這些觀察和發(fā)現(xiàn)記錄下來,就是《觀察日記》??梢宰鼍拔锏挠^察,如季節(jié)的種種變化(春、夏、秋、冬、風、晴、雨、雪),時間的變化(早晨、中午、晚上)。孩子到公園去觀察樹的四季變化、水面的波紋、亭榭和遠山等自然景色。在節(jié)假日,有大的活動場面,讓孩子現(xiàn)場觀察,做到整體觀察看氣氛,局部觀察看特征。動物是孩子最感興趣的,個性突出的大象、長頸鹿、猴子往往最吸引孩子。可到動物園去觀察它們的不同形態(tài)、不同生活習性。孩子會把它們比作人的家庭(爸爸、媽媽的孩子),畫的動物就顯得活潑可愛,也可以讓孩子自己繪制動物故事。
孩子對畫人感到比較困難,雖然每天和人接觸最多、最熟悉,但往往熟視無睹,不太注意,所以畫出的人沒有特點差別??梢砸龑Ш⒆訌募依锶擞^察起。人的外貌,在穿衣上就有很多不同,只要他細觀察,抓住特征,進行比較,就會發(fā)現(xiàn)人的千差萬別,當然孩子對人的觀察不可能細致到相貌和表情特征。兒童繪畫時期,只要畫出不同人的衣服、發(fā)型區(qū)別就行了。
孩子在觀察中,注意力不易集中。為了提高觀察效果,觀察前可提出問題,讓孩子帶著問題觀察,邊看邊提問題。觀察內容的選擇、深淺的要求應根據(jù)孩子年齡水平而定,低幼年齡淺顯些,簡單些,學會以后再逐漸復雜些。有的需要反復觀察,加深認識??梢韵日w后局部的觀察,也可以先局部后整體的觀察。還可以用比較的方法,讓孩子分辨事物的相同與不同。意大利著名畫家達?芬奇,從小學畫是從畫雞蛋開始的。他的老師對他說:“你別以為畫蛋容易,其實一千個雞蛋中沒有兩個是相同的。”這就是要他學會觀察與比較。我們指導孩子觀察也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的物件入手。家里的生活用具(家具、瓶罐、盒子、鍋盆等)形狀很單純,還有適合的幾何形體(方體、圓柱體、錐體等),都可以培養(yǎng)孩子認識物體的概括能力。當然,孩子畫個物件總伴有自己的感想,如媽媽的書包、爸爸的書桌、我的玩具、我的家。靜止的物件帶上感情的色彩,就生動起來了。
二、記憶能力。
觀察的目的是為了積累,人類的智慧正是不斷積累知識的結果。積累知識又離不開記憶。繪畫的語言是形象,形象的積累也靠記憶。許多作家、畫家、演員往往具有很強的視覺記憶能力,能對瞬息呈現(xiàn)的人物景象在寫作、繪畫和表演中準確地再現(xiàn)出來,這是他們在長期的觀察中練出了驚人的形象記憶力。如畫家的舞蹈速寫,舞蹈演員的動作是那樣迅速,不斷地變換,畫家的速寫技巧即使再熟練也趕不上,只依靠眼睛看是無從下筆的,必須在熟悉舞蹈動作的基礎上,靠腦子記憶畫出來。
中國繪畫傳統(tǒng)很強調畫家的“默畫”能力,有名的《韓熙載夜宴圖》就是畫家顧閎中一連幾夜在韓熙載家窗外偷看他和客人、侍女、姬妾的行樂情景后繪制出來的,顯示了畫家精深的觀察力和記憶力。
兒童的記憶主要是無意識的,他們的大部分知識來源于無意識的記憶。他不是有目的地去記一樣東西,而是自然而然記住了。對孩子來說,記憶的效果好壞,一受外界事物特點的影響,直觀的、形象的、鮮明的事物就容易記住;二受孩子興趣的支配,有濃厚興趣的事物容易記住。
訓練孩子的形象記憶力,“默畫”是一個好辦法。讓他觀察后默畫他感興趣的東西,或看圖畫書講故事后默畫下來,久而久之養(yǎng)成習慣,他腦子里會貯存豐富的形象,要畫什么就會感到非常自由。而畫臨摹畫養(yǎng)成習慣的孩子,只能照畫本畫,離開畫本就畫不出來,缺乏的正是這種形象記憶能力。
三、思維能力。
思維是人腦對現(xiàn)實的加工反映。我們觀察到的東西,經(jīng)過分析、概括發(fā)現(xiàn)事物的內在聯(lián)系,掌握發(fā)展規(guī)律,從而有所發(fā)明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對兒童學習、掌握和運用知識十分重要。人們不難觀察到畫畫好的孩子思維活躍,想象豐富,那是由于他在繪畫活動中接觸的事物多,受到的感知刺激多,積累的感性知識豐富,并進行積極的形象思維活動。幼兒的思維是以形象思維為主,他憑借具體形象甚至通過自己的動作進行思維。你給他一個娃娃,他就用手抱娃娃玩,把娃娃拿走了,他抱娃娃的思維就停止了。以后逐步脫離動作、實物進行思維,認識活動中的具體形象性相對減少,分析、綜合、比較、概括、抽象成分逐步增加,這就是形成抽象思維的過程。所以要讓孩子通過畫畫多看、多聽、多接觸大自然,接觸社會,參加各項有意義的活動。在活動中鼓勵孩子多動腦筋想問題,培養(yǎng)動腦筋的習慣。到了兒童繪畫晚期,只憑直覺的觀察、記憶就不夠了,還需要相應的理解力。繪畫藝術不只靠形象思維,還要伴以相應的抽象思維(分析、比較、概括、取舍的能力),才會有繪畫作品的質的提高,才會使兒童繪畫向成人繪畫順利過渡。
四、想象能力。
想象是人頭腦中原有的事物形象經(jīng)過加工、改造產(chǎn)生新的形象的心理過程。豐富的想象力是學習和工作的重要因素,可以說沒有想象就沒有創(chuàng)造??茖W家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還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币虼?,大膽豐富的想象,是藝術創(chuàng)造、科學發(fā)明的必要因素。有才能的科學家、藝術家都是富于聯(lián)想的,他們在深入的思考中,由此及彼,舉一反三,產(chǎn)生創(chuàng)造的靈感,把某一領域的知識技能、方法遷移到新的領域,就會出現(xiàn)新的奇跡。瓦特從水壺蓋聯(lián)想到蒸汽作動力的機器,牛頓從蘋果落地聯(lián)想到萬有引力,書法家懷素觀公孫大娘舞劍啟發(fā)了草書的運筆,表演藝術家蓋叫天觀察獅子、羅漢想到舞臺的亮相,這種創(chuàng)造性的聯(lián)想活動是科學發(fā)明和藝術創(chuàng)作的前提。所以,從小就要培養(yǎng)孩子的豐富想象力,把他們天真的好奇和遐想引導到科學和藝術的軌道上去,繪畫正為孩子提供了一個大膽想象、自由奔放的天地。
幼兒的想象是以無意想象為主,不是有目的的想象。他們的想象也容易變化轉移,一般是看什么想什么,聽到什么想什么,接觸到什么想什么。畫畫時,一會兒畫這個,一會兒畫那個。5、6歲孩子的有意想象逐漸增長,讓他畫公園,他能想到公園的花、樹、亭子等。兒童的想象是很活躍的,如果我們注意加以引導,他們會創(chuàng)造出許多新奇的畫面??梢栽诮o孩子講故事時讓他想象故事的結尾,看圖講故事,都能調動孩子積極想象。讓孩子聽一些歌曲、樂曲,從音樂藝術形象感染熏陶孩子的感情,也會啟迪孩子的想象力。對他們富于想象的畫面應贊揚、鼓勵,不應壓制,允許他們“想入非非”。有個孩子畫了一棵樹,樹上長滿了各種水果(西瓜、香蕉、蘋果、桃等),叫“百果樹”,這是孩子的創(chuàng)造想象。如果我們成年人打擊孩子想象的積極性,想象的翅膀受到束縛,創(chuàng)造的火花也就泯滅了。
對兒童進行繪畫訓練,可以促進幼兒智力的發(fā)展。透過繪畫能力可以窺見幼兒智能發(fā)育水平,所以說繪畫能力是智力發(fā)展的一項重要標志。但是從另一方面說,畫畫不好的孩子是不是智力就差了呢?那倒不能絕對地看待這個問題。
根據(jù)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對人的智力的探索和研究,提出了一個叫做“多智力”的理論。加德納證實,人的大腦共有6種智力,每一種智力都受大腦的一個“小區(qū)”的控制。其中有兩種是人們熟悉的,這就是語言運用智力和數(shù)學運算智力,但人們對其它四種智力就很陌生了。加德納把它們歸納為:音樂智力、空間直觀智力,身體活動智力、個人控制感情和體察他人情緒的智力。各種智力既能獨立地發(fā)揮作用,又能相互協(xié)作,對客觀世界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看法。因此,所謂“智力”,就是觀察、分析、理解信息的綜合性混合體。然而,現(xiàn)行教育對兒童進行的“智商”測驗,主要通過對語言運用智力和數(shù)學運算智力進行測試是缺乏科學性的。兒童智力的類型是不一樣的,不可能在一個人身上具備全部智力才能,但及早發(fā)現(xiàn)孩子具有哪方面的優(yōu)勢并加以培養(yǎng),因材施教就可能幫助他們早日成才。
根據(jù)觀察以及國內外心理學研究資料反映,兒童的繪畫能力和他們的智力發(fā)展一樣,是有規(guī)律的,次序并不會顛倒。不少學者經(jīng)過研究,把兒童繪畫的發(fā)展過程,分若干階段,每一階段都有著這個時期的特征。
根據(jù)已發(fā)表的資料,美術教育家哥仙修泰納收集了30萬張兒童畫來研究,把兒童畫發(fā)展過程分為5個階段:①錯畫期:亂畫各種線。②圖式期:用記號、象征、圖式描畫,稍具形狀。③對線發(fā)生感情時期:用線描畫形狀很感興趣。④想表現(xiàn)實物時期:用輪廓線畫實物,但不懂得表現(xiàn)遠近,故不大像實物。⑤正確地表現(xiàn)形狀的時期:懂遠近、明暗,會寫實。
1943年赫伯特李德在《透過藝術的教育》一書中引用了白特在《心理與教育測驗》中的分期:①涂鴉期:2、3歲。②線:4歲。③敘述的象征主義:5、6歲。④敘述的寫實主義:7、8歲。⑤視覺的寫實主義:9、10歲。⑥抑制時期:對所畫不滿而失去興趣,11~14歲。⑦藝術的復活期:青年期。
1952年維克多羅恩菲在“創(chuàng)造與心智發(fā)展”中的分期:①錯畫期:2~4歲,從無目的的亂畫到有目的的亂畫。②前圖式期,4~7歲,以圖式記號表達自己的意念。③圖式期;7~9歲,主觀的強調圖式的特征。④寫實初期:9~11歲,擺脫圖式,描寫得像實物。⑤擬寫實期:11~13歲,表現(xiàn)形似而有孩子式的手法。⑥停滯時期:15歲以后停滯或感到?jīng)]興趣。
根據(jù)以上幾位學者的分析,盡管分期劃分不盡相同,但仍能從中找出兒童繪畫發(fā)展的共同軌跡:即開始時只能畫一些沒有形象的線,稱之為涂鴉;漸漸從涂鴉的無意識到有意識表現(xiàn),然
而仍看不出具體形象;接著發(fā)展為象征符號表達直觀感受畫實物對象;最后達到具備寫實能力。
根據(jù)我國兒童的實際情況和觀察,兒童繪畫發(fā)展過程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①涂鴉期;大約在1~3歲。②象征期(又叫表象符號期):3~5歲。③主觀感覺表現(xiàn)期:5~9歲。④視覺寫實期:9歲以后。
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的智力發(fā)展是有快有慢、水平有高有低的。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歸結起來有兩方面:其一是遺傳因素,其二是環(huán)境的影響。對一個智力發(fā)育正常的兒童來說,教育,或稱環(huán)境熏陶,對兒童智力發(fā)展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早期教育尤為突出。兒童6、7歲以前學的東西,常常終身不忘。許多人認為,學習某種東西有一個最佳時期。4歲左右是形象知覺的敏感期,必要的音樂、繪畫教育可以使兒童在這方面的才能得到迅速發(fā)展。閱讀和外語教學也如此,這個年齡的兒童雖然不識字,但通過語言傳授,他們會很容易地記住并背誦。
早期教育造就英才,在歷史上是屢見不鮮的。1914年,美國有一個年僅15歲的少年畢業(yè)于哈佛大學,他的名字叫威廉詹姆士賽茲,是著名心理學家鮑里斯賽茲的兒子。據(jù)說他一歲半開始受教育,3歲就能用本國語流利地讀寫;5歲開始學習生理學,居然達到開業(yè)醫(yī)師考試合格成績。6歲他和其他孩子一樣進入小學。入學那天,上午9點編入一年級,可是,到中午母親去學校接他時,他已是3年級的學生了,而且當年就小學畢業(yè)。7歲因入中學年齡不夠在家自學高等數(shù)學,因為古今語言學他早就學過了。8歲他進了中學,各科成績出色,尤其數(shù)學出類拔萃。很快中學的教學內容他都掌握了便退學自修。9歲、10歲兩年自學,11歲進了哈佛大學。
這種例子我國也有,少年攻讀大學課程,這就是世人說的神童。在書法和繪畫方面也有不少成績卓著的兒童。自古說:“10歲神童,15才子,一過20就是凡人?!彼^神童并非超凡之人,兒童在某些方面較早地顯示了才華,說明他們是經(jīng)過早期教育智力聰穎的人。有些人小時候成績突出,成年以后就一定成大器嗎?那還要看個人努力的程度。也有不少偉大的人物是大器晚成的,像中國的藝術大師齊白石就是一個例子,他早年曾是個木工,57歲后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90多歲時成為世界著名的畫家。
目前不少家長盼子成龍,看到孩子能畫幾筆,就到處尋師訪友,打聽孩子有沒有這方面的天才,見到孩子能抹兩筆國畫,偶然出一些筆墨趣味就認為是“神童”了。對兒童畫畫適當給以鼓勵是必要的,如果過分宣傳,對兒童并無好處。
兒童學畫需重視培養(yǎng)興趣和毅力,因為在教育中,影響學生智力發(fā)展的,除了智力因素以外,還有另一方面的因素——人格因素。有人查閱中外53名學者(包括科學家、發(fā)明家、理論家)和47名藝術家(包括詩人、文學家、畫家等)的傳記發(fā)現(xiàn),他們除了異常聰慧以外,還有一些共同的人格特征:①勤奮好學,不知疲倦地工作;②為實現(xiàn)理想勇于克服各種困難;③虛心學習、實踐,④堅信自己的事業(yè)一定能成功;⑤爭強好勝,有進取心,⑥工作認真細致,一絲不茍,有高度的責任感。
可見積極的人格因素是智力發(fā)展、創(chuàng)造力形成的重要條件。因此,在發(fā)展各種智力成分的同時,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良的人格特征是極重要的。
陳錦云
早期閱讀,是指幼兒從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過度的前期閱讀準備。這種閱讀對幼兒早期的語詞概念能力的形成具有積極的作用。幼兒時期是個體生理發(fā)展和技能發(fā)展最迅速、最重要的時期,三歲以前,幼兒就可以經(jīng)過感覺—運動的探索初步形成具有因果關系的觀念。所以,在一定的條件下,即使年齡很小的孩子,不管他們所處的社會文化背景如何,也可以發(fā)展一種早期的語詞概念能力,這是幼兒早期閱讀重要的身心基礎。在現(xiàn)實的生活中,一部分家長認為對幼兒開展閱讀太早了,那是上學以后的事;另一部分家長把早期閱讀歸結為認識幾個漢字,因此家長們把對孩子實施的閱讀當作是一種追求純記憶的漢字學習,如何指導結合孩子的年齡特征和閱讀能力發(fā)展的特點,給予孩子們科學合理的早期閱讀的指導,就成為了我們的研究任務。
一、幼兒早期閱讀的特點:
在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小班幼兒閱讀不同于完全意義上的閱讀,它是孩子們運用特殊的閱讀技能對特殊的閱讀材料進行理解的過程。閱讀特點是沒有識字的基礎,他們完全不識字或只能識個別的字,這就決定他們的閱讀不能針對詞語、句子、段落、文章。同時,因為此時孩子年齡小,身心發(fā)育尚不完善,關于生活、自然、社會的知識經(jīng)驗極少,所以在閱讀過程中推理水平比較低,表現(xiàn)在:自覺性差,孩子們往往答非所問,思考問題不以當前的目的任務;概括性差,孩子們一般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質,從前后連貫的閱讀信息中進行總結,這就限制了幼兒理解的水平。
二、幼兒早期閱讀的指導策略
在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幼兒最初是隨自己的意愿去“看書”的,這種“看”是幼兒初期的閱讀方式,他們甚至會表現(xiàn)出許多奇特的特征:拍書、咬書、把書當作是他們的玩具;有時他們還會出現(xiàn)假裝性的閱讀行為。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們開始關注一些隨意翻閱到的閱讀疑惑,所以我們應該在觀察孩子的基礎上,潛心研究早期閱讀的指導策略,幫助幼兒開展好早期閱讀。
(一)從興趣入手,激發(fā)幼兒閱讀的內部動機
在早期閱讀過程中,幼兒的內部動機可以保證閱讀活動的順利進行并取得積極的閱讀效果。但并不是每個孩子生來就喜歡看書,而且部分幼兒對圖書的好奇心最初也只是受潛在的動機力量驅使,需要通過實踐獲得成功和樂趣才能逐漸形成和固定下來。
1.創(chuàng)設適宜的閱讀情境,激發(fā)幼兒的主動性
我們不可能期望孩子用意志和努力來閱讀,但只要在老師的指導下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興趣,并為幼兒創(chuàng)設早期閱讀情境,就能夠引起幼兒的閱讀積極性。我們還引導家長潛心觀察幼兒生長過程中的興趣點,并在家庭的閱讀區(qū)域中根據(jù)幼兒的興趣,提供滿足幼兒興趣需要的早期閱讀讀物,吸引幼兒主動地參與早期閱讀活動。如:任子豪是個車迷,無論是馬路上、電視上,還是圖書上,只要有汽車的出現(xiàn),韜韜就不會放棄……于是在指導的過程中,教師將任子豪對汽車的興趣作為閱讀情境創(chuàng)設的內容。老師和家長開始收集一些與汽車有關的讀物:《小老鼠的蛋殼車》、《鼴鼠的皮鞋汽車》、以及“一些介紹汽車類圖書”等,這樣任子豪就特別衷情于閱讀活動。
2.創(chuàng)設適當?shù)膯栴}情境,激發(fā)幼兒的求知欲
小班幼兒進入閱讀情境需要教師特意創(chuàng)設一些問題,即在閱讀的讀物內容和幼兒的求知心理之間制造一種“不協(xié)調”,將幼兒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中。由于幼兒的思維非常具體,且生活經(jīng)驗有限,所以在提供問題的情境時應該盡量將問題提得小、具體,且?guī)в幸欢ǖ膯l(fā)性,給幼兒造成心理上的懸念,激發(fā)幼兒產(chǎn)生想閱讀讀物的欲望。
(二)設計游戲方式,引導幼兒體驗閱讀的快樂
游戲是幼兒學習的最佳方式。因此早期閱讀應該是幼兒與教師或同伴一起玩耍的一個游戲。
1.利用角色扮演,挖掘讀物的娛樂功能
角色扮演是幼兒非常喜歡的活動,教師指導幼兒閱讀時,利用故事當中的角色,進行角色模仿,這一方面可以提高幼兒參與閱讀的興趣,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幼兒學習語言、學會表達的能力,促進幼兒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在角色扮演的閱讀游戲中,教師應該指導幼兒在角色游戲中要十分的投入如:在《小老鼠的泡泡糖》中教師選擇合適的音樂,引導幼兒模仿小老鼠這個角色,讓幼兒體驗閱讀物本身的愉悅特性,幼兒的年齡特點使得他在活動中特別投入。
2.挖掘讀物本身的游戲性,提高幼兒閱讀的參與性
3.設計游戲的環(huán)節(jié),增強幼兒閱讀的興趣
在幼兒的閱讀活動中,教師指導可在閱讀中設計一些游戲參與的環(huán)節(jié),一方面減輕幼兒閱讀過程中的疲倦感,另一方面增強幼兒閱讀的積極性。如:在《猜猜我有多愛你》指導中,教師引導設計“投股子”的游戲,將兔媽媽和小兔子的故事情節(jié)的故事片段圖片貼在“股子”上,讓孩子通過拋“股子”增強幼兒閱讀的積極性。另外,拼圖、說相反的、改錯法、猜謎法等方式,都是幼兒閱讀積極性的有效方法。
(三)運用表象原則,提高幼兒閱讀的能力
所謂的表象原則是指引導幼兒依據(jù)讀物所提供的文字內容,通過繪畫、圖解在嬰幼兒頭腦中將閱讀材料形象化,在頭腦中建立一種有力的搭配(內容與表象),從而提高幼兒的閱讀能力。
1.用繪畫、圖表的方式表達或遷移幼兒對閱讀作品的理解
幼兒沒有文字的基礎,對于作品的理解往往通過閱讀材料所提供的圖形符號進行語義鏈接的,因此,繪畫和圖表的方式能夠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閱讀材料的意義。如:毛毛特別愛漂亮,但卻不能好好的吃飯,在教師的指導下選擇《想變蝴蝶的毛毛蟲》故事與幼兒分享,在閱讀毛毛蟲努力吃好每一頓飯的基礎上,鼓勵幼兒用“貼粘紙”的方式和媽媽共同制作自己的就餐計劃。如此,引導幼兒愉快地投入閱讀,充分地體驗閱讀表達的快樂。
2.用遷移、延伸想象的方式為幼兒提供學習用語言的方式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途徑。
小班幼兒在閱讀過程中,喜歡進入閱讀的情節(jié),把角色當成自己。根據(jù)這一特點,教師用遷移法,引導幼兒站在角色的角度,感受角色的處境、心情、欲望,提出思考的問題,提出表達的要求。如:在指導孩子開展《猜猜我有多愛你》的閱讀時,教師為幼兒準備了兔子發(fā)夾,吸引幼兒遷移作品“如果你是小兔和兔媽媽,你們會怎么變呢?”引導幼兒根據(jù)角色所處的情景,設身處地地體驗從故事中遷移出來的母子親情。
在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幼兒喜歡反復的閱讀曾經(jīng)讀過的圖書,并喜歡以角色的身份進入圖書所提供的故事世界,如何在反復閱讀的過程中讓孩子們有新的收獲與感受?教師指導幼兒在熟悉理解閱讀材料的基礎上進行延伸想象,以滿足幼兒反復閱讀的新鮮感和追求完滿的心理需求。
其次還要為幼兒的閱讀和理解帶來一定挑戰(zhàn),促進每一位幼兒的發(fā)展和提高。
第三,圖畫書的畫面和顏色也是選擇的一個因素,顏色應是鮮明的,布局應是簡單整齊的.如:故事的講述形式或采用重復的結構方式、或情節(jié)與情節(jié)之間存在一定的邏輯關系,這樣的讀本就便于孩子們閱讀和理解。
策略二:靈活掌握一些教育技巧與大班孩子們進行互動式圖畫故事閱讀時,并不是將一本書平鋪的觀看和直述。
要從孩子們年齡特點和發(fā)展來出發(fā),將故事閱讀活動開展得豐富有趣,這就需要教師運用一些技巧促進孩子們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
技巧一:可以將畫面中的人物、動物和情節(jié)做一些適當?shù)恼谏w,便于孩子們調動已有經(jīng)驗,加以想象和思考,建立故事前后的聯(lián)系。
技巧二:班上有會識字的孩子,這時可以發(fā)揮他們的資源優(yōu)勢,請他們讀一讀相應的文字,幫助其他孩子建立音―形―義之間的聯(lián)系,了解所表述漢字的意義,還可以逐漸的學會漢字認讀。
技巧三:在故事的講述過程中也可以利用回翻策略,幫助孩子們把閱讀的前后內容聯(lián)系起來,通過重點內容的反復閱讀,使孩子們比較清楚地看到故事發(fā)展的過程,進一步理解故事意義。
技巧四:在閱讀之前教師要從讀本中提取主要人物、動物、物品等的信息并制作成圖片。
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們明確故事中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逐漸使幼兒建立起故事的結構,做好閱讀前準備。
技巧五:預測策略是調動孩子們已有的經(jīng)驗,激活他們已有的知識,對圖畫書進行細節(jié)部分和整本圖書的預測,并根據(jù)閱讀材料提供的線索對下文做出預測的一種閱讀策略,從而幫助他們理解圖畫書的內容。
它有兩種預測方式,分別具有其獨特的教育價值.技巧六:提問策略通過對畫面的提問,引導孩子觀察圖畫,包括對細節(jié)的觀察,幫助孩子們理解。
在“對話式閱讀”中進行有益的提問。
在閱讀過程中,教師主要是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孩子們觀察畫面,預測圖畫書內容發(fā)展,澄清孩子們的預測,支撐和幫助孩子們對故事的理解。
逐漸而借由自己的提問過程了解文本的意義,讓孩子學會自己進行提問,更好的參與到活動中來,慢慢的將提問從老師轉到幼兒身上。
技巧七:引導幼兒學會發(fā)現(xiàn)圖畫故事中相關“信息”。
大班幼兒記憶的有意性有了明顯的發(fā)展,抽象邏輯思維開始萌芽,喜歡參與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理解能力不斷的增強,表達能力明顯提高,他們在閱讀時能關注一些細節(jié)和符號。
在我們一起閱讀圖畫故事中,經(jīng)??梢钥吹揭恍┯刑攸c的符號(問號、省略號、感嘆號、引號……)。
策略三:通過多種形式評價幼兒對圖畫書的理解。
在圖畫書閱讀活動時,教師有必要針對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對孩子們閱讀結果進行即時檢測,即評價幼兒閱讀理解的效果如何。
方法如下:(1)故事閱讀結束后,教師運用一問一答的提問來請孩子們描述圖畫故事書的內容感知孩子們的理解;(2)通過閱讀后對故事能復述多少,對故事里的人物、情節(jié)或其他信息能記住多少;(3)通過為圖畫書故事命名,來學習概括故事的中心或大概內容,感知幼兒閱讀理解;(4)通過簡單的故事表演看看幼兒對故事閱讀和理解多少。
總之,我們要通過教師的幫助和指導,與孩子們交互式的活動,讓孩子們在圖畫書閱讀和理解活動中喜歡閱讀、學會閱讀、陶醉于閱讀,要讓孩子們樂學、會學、主動的學。
在閱讀中快樂,在快樂中成長。
盡早的培養(yǎng)孩子們自主閱讀能力,為他們成為終身閱讀著奠定堅實的基礎。
幼兒自主閱讀的教育指導策略
[摘 要] 幼兒期是培養(yǎng)幼兒自主閱讀興趣與能力的重要時期。幼兒園應積極關注幼兒的認知需要,為幼兒選擇適宜的閱讀材料;采用多樣的閱讀形式,提高幼兒的閱讀能力;營造濃郁的閱讀氛圍,發(fā)揮環(huán)境的熏陶作用;指導家長選購圖書、開展親子閱讀互動活動,形成家園共育的合力。
[關鍵詞] 語言教育;早期閱讀;自主閱讀
生活在21世紀的孩子面對的不僅是日新月異的科學知識和技術信息,還面對著不斷更新的多元價值取向并存的社會。在自身成長和發(fā)展的過程中,他們必須學會通過自主閱讀去了解各種知識,懂得辨別基本的是非,逐步掌握各種技能和本領,并形成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因此學會閱讀是幫助他們終生學習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必備基礎。[1]幼兒園應重視早期閱讀的教育指導,以切實培養(yǎng)幼兒的自主閱讀能力。
一、關注幼兒的認知需要,選擇適宜的閱讀材料
首先,應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呵護幼兒的閱讀興趣。幼兒最喜歡的是那些以圖為主、色彩鮮艷、圖案形象夸張、只有少量簡易文字的繪本。[2]由于幼兒的身心特點以及認知基礎和需要的差異很大,在為孩子選擇讀本時,教師應在了解相關讀物的內容、要求、知識深淺程度的同時,注重呵護、珍惜幼兒的好奇心和閱讀興趣,關注孩子的成長需要,防止操之過急,以成人的喜好、愿望為選擇標準。
其次,應注重讀物的主題寓意,選擇多種題材的作品。隨著幼兒生活經(jīng)驗的日漸豐富以及閱讀過程中新知的不斷獲得,他們的想象能力和建構能力會快速增長,自主閱讀的意識和欲望也會日益增強,閱讀興趣必然隨著理解程度的深化、情節(jié)建構的日漸完整而逐步穩(wěn)定。如對于已有一定閱讀基礎和經(jīng)驗的中大班幼兒,教師應注重讀物的主題寓意,選取題材多種、具有游戲情趣和情感渲染的讀物,讓他們獲得巨大的情緒感染和豐富的情感熏陶,潛移默化地生長起一種求真向善愛美的品性。
再次,應拓展幼兒的知識視野,兼顧不同領域的內容。不同題材的低幼讀物承載著不同領域的知識內容,包括自然的、社會的、日常生活的等。這些豐富的知識熔鑄在作品的藝術形象之中,常常以色彩絢麗、奇妙無窮的畫面和變幻莫測的情節(jié)吸引著幼兒。通過閱讀這些讀物,幼兒既能開闊視野,又能激發(fā)觀察和思考周圍世界的興趣和向往科學的熱情和志趣。因此,在選擇讀物時應注重為幼兒提供多種領域內容的作品,包括科學的、自然的、社會的、人文的等多個方面。在實際操作中,教師可以緊密結合主題課程去選擇相關的閱讀材料。如小班的主題活動“車子叭叭叭”,以各種各樣的汽車為話題,引起了幼兒對汽車的探究興趣。為此,教師選擇了《胡蘿卜火箭》《還有誰要上車》《坐了好久好久的列車》《莎娜的雪火車》《各種各樣的車》等圖畫書。實踐證明,這樣的選材既能彌補主題課程的資源不足,又能滿足幼兒的自主閱讀需要、
二、采用多樣的閱讀形式,提高幼兒的閱讀能力
首先,應鼓勵幼兒隨意閱讀,培養(yǎng)良好閱讀習慣二在閱讀指導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讓幼兒隨意閱讀能讓教師發(fā)現(xiàn)不同幼兒在閱讀習慣上需要糾正的問題,并把握住個別教育的契機。為了鼓勵幼兒隨意翻閱圖書,我們除了設置幼兒閱覽室,在室內投放豐富的適合幼兒閱讀的各種圖畫書,并保證每周每班幼兒都能進室閱讀外,各班閱讀區(qū)域的圖書架上也定期添置和更換圖畫書,供幼兒自主選擇、隨時閱讀。期間,教師進行隨機觀察,并督促幼兒做到自主選材、文明取書、按序翻閱、靜心專注、輕聲討論、愛護讀物等。由此,孩子們逐步養(yǎng)成了及時整理、修補圖書的好習慣。
其次,應借助集體閱讀活動,指導掌握閱讀方法。自主閱讀重在理解,而理解是建立在推理和想象基礎之上的,這就需要幼兒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在這方面,集體閱讀活動就體現(xiàn)出了有利于教師面向全體、有效指導的優(yōu)越性。例如,為了指導幼兒學會有序觀察繪本的畫面,以正確理解故事內容,我們利用集體閱讀活動引導幼兒由整體觀察入手,先了解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過程,大致了解繪本中的主要人物、整個故事的發(fā)展脈絡和走向,以求對故事先有一個正確和完整的感知和領悟。這種觀察方法的好處是幼兒不會偏離故事的主題,思維活動始終圍繞著故事的主線展開。在整體觀察的基礎上,教師再引導幼兒進行細節(jié)觀察,注意畫面上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心理、對話和一些特有的色彩點綴等。對于這些細節(jié)幼兒觀察得越具體、越細致,對作品的理解就越深刻。
再次,應引導幼兒自主延伸閱讀,加深對故事蘊意的理解。延伸閱讀不同于幼兒的隨意翻閱,它是有目的的閱讀,指在隨意或集體閱讀之后,以滿足幼兒對某篇閱讀材料讀有余興而由幼兒自主進行的延續(xù)性閱讀,它能幫助幼兒進一步熟悉故事的內容和加深理解故事主題,還是開展續(xù)編故事、親子閱讀等活動的重要基礎,因此延伸閱讀更能體現(xiàn)幼兒的自主性。在幼兒園,延伸閱讀大多是在班級的閱讀區(qū)域或小舞臺一類的角色區(qū)進行的,孩子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或把曾經(jīng)閱讀過的故事書拿出來重新翻閱,或和小伙伴合作編演故事中的某個片段,或創(chuàng)編新的情節(jié)內容。
案例背景: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與家庭、社區(qū)密切合作,與小學相互銜接,合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
進入大班的最后一個學期,為了使即將進入小學的孩子們順利完成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老師通常會開展一些幼小銜接的教育活動,給予孩子在心理上、能力上、經(jīng)驗上的多方面準備。
結合教師的了解,以及和家長交流中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家長往往有以下幾種擔憂:有的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動作慢,做事拖沓,效率低缺乏時間觀念沒有緊迫感;有的家長擔心孩子依戀性強自理能力差懶散的生活習慣無法適應相對緊張的小學生活,也有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缺乏學習的自覺性等等。
針對以上幾種現(xiàn)象,我在教學活動上嘗試跳出常規(guī)教學的框架,開展了“我上小學了”這一主題活動,從培養(yǎng)幼兒的時間觀念和自我服務能力及學習習慣出發(fā),為孩子能平穩(wěn)過渡到小學創(chuàng)造良好的氛圍與條件,促進這一階段孩子的整體和諧發(fā)展。
案例描述與分析:
改進策略一:遵循作息時間,培養(yǎng)幼兒時間觀念
新學期開始了,我們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了一個寒假的孩子們由于假期生活的寬松,變得有些懶散和拖沓。
很多孩子還沒有從假期的生活作息中調整過來,變得愛睡懶覺。
孩子的來園時間從7:30到9:30,參差不齊,這繚亂了幼兒的正常作息時間,也影響了孩子正常的學習,更不利于適應將來的小學生活。
如何鼓勵孩子早起來園,積極參加晨間活動成為教師嘗試解決的問題之一。
常規(guī)的做法及存在的弊端:
很多教師會采取一些激勵性的手段和措施,如通過早上按時來園的孩子給予表揚和鼓勵,吸引孩子都能早起來園。
但是這種靠精神激勵的做法往往難以達到長久的效果。
沒過多久孩子們還是遵照自己的生活習慣,早到幼兒園的還是那批孩子們,而“小懶貓們”還是姍姍來遲,促使活動達不到老師預期的效果。
我們的新思路:
要改變“小懶貓們”的生活作息,僅僅憑借教師權威的發(fā)號施令,或是外界的簡單激勵都不夠,真正能產(chǎn)生影響的做法是使他們通過自身的體驗,從內心體驗到時間觀念,知道要遵循幼兒園作息時間表。
通過開展的教學活動《我有一個小鬧鐘》,讓孩子學會看懂時間,并將時間與圖片配對。
如:早上8點入園,8點10分晨間活動,9點做操等,讓孩子漸漸了解了不同時段的不同活動,培養(yǎng)孩子的時間觀念。
前一階段是讓幼兒了解幼兒園的作息時間表,待幼兒都能遵守作息時間表了以后,后一階段我們與小學老師取得聯(lián)系,讓孩子通過調查,詢問等手段,向小學老師和小學生了解小學的作息時間,讓孩子預先知道小學的作息時間表。
通過這一活動,不僅讓孩子對小學的生活環(huán)境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并對未來的小學生活有了充分的心里準備,還在調查、詢問中增強了孩子的時間觀念,養(yǎng)成了良好的作息習慣。
案例分析:
幼兒園有序而寬松的生活節(jié)奏,使幼兒對時間的意義理解和時間的長短的體驗教少,“認識時鐘,逐步建立時間概念”是上學之所需。
我們可以在幼兒園和家中備一個小鬧鐘,讓孩子自覺地遵守作息時間。
在家時,家長也可以發(fā)揮小鬧鐘的叫醒功能,及結合小學的生活和孩子一起制定在家的作息時間表,適當調整孩子學習、休息、游玩的時間。
家長要引導孩子每天晚上自己整理衣物、學習用品,每天早上獨立洗漱、穿戴、吃早餐,培養(yǎng)孩子按時早起的習慣,讓孩子從容面對每天上學的第一個困難,通過《我有一個小鬧鐘》這一活動,不僅培養(yǎng)了孩子的良好習慣,增強了時間觀念,還讓孩子有了充分的自主權。
同時,我們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滿足幼兒需要,貼近幼兒生活經(jīng)驗,如:時間觀念是一個抽象的概念,為了貼近生活,我們并沒有采用說教的方式,如講個《龜兔賽跑》之類的故事來教導孩子好好珍惜時間,而是將關注點深入到孩子一日生活的各個細節(jié)中去,從孩子身邊問題情境入手,“早上起不來,睡懶覺、吃飯拖拉”等等,這些問題的一一解決,對孩子來說才是真正有價值有意義的學習,這樣的學習內容才能引發(fā)幼兒的意義學習,促進幼兒的主動建構。
改進策略二:遵循規(guī)則意識,培養(yǎng)孩子的自我服務能力
在幼兒園里,家長培養(yǎng)兒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往往停留在自己吃飯、穿衣、疊被、洗手絹上。
從小幼銜接教育的角度來看,這種自我服務能力是遠遠不夠的。
上小學,要自己上學、鞋帶松了自己系,下雨要自己用、收雨具,自己削鉛筆,自己收拾書包,天熱了自己知道脫衣服,可見培養(yǎng)自我服務能力無論從深度和廣度,都需要加強。
常規(guī)的做法及存在的弊端:
我們通過看圖講述等活動的方式讓孩子知道自己要上小學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并在談話中讓孩子們知道自己應該學會做一些事情,如:整理書包,收拾玩具等。
家長要求孩子克服依賴性,讓孩子對那些自己應該關心的事有自己的想法、態(tài)度、主張,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幼兒被動的接受任務式的學習方式,促使孩子形成言行不一致的行為習慣。
往往會讓教學模式猶如“紙上談兵”,沒有落到孩子行為的實處。
我們的新思路:
開展主題活動,讓孩子和同伴思維的碰撞中自主地獲取一些有關于上小學的規(guī)則,并萌發(fā)遵守規(guī)則意識,杜絕單一乏味的說教。
我們的主題活動形式多樣,其中辯論賽就是其中的一種形式。
如:通過《小小辯論賽》鼓勵孩子根據(jù)自己的想法選擇辯方,確定自己的立場。
幼兒分成正方、反方兩隊,孩子們根據(jù)自己的觀點進行闡述,各自以理服人的方式去說服對方。
根據(jù)孩子的興趣點,我們收集了孩子的很多問題,最后我們經(jīng)過了篩選和梳理,確定了幾個比較有價值的問題供幼兒辯論。
問題一:上小學后能不能帶玩具?問題二:上小學后,放學回家先做什么?問題三:上小學后能不能隨意喝水、小便?
案例分析:
針對以上問題的辯論,孩子們各抒己見,讓我相信孩子們是在問題的交織中成長和提升的。
在活動中,孩子議論的場面是熱烈的,“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在爭論中,達成共識,接受了同伴的觀點,最后形成與入小學相關的認知經(jīng)驗。
針對問題一,有些孩子并不完全理解這種變化,有些孩子認為,小學不是有課間休息的嗎?我們在課間休息的時候把玩具拿出來玩,并不影響上課啊!通過辯論使孩子共同關注這個問題,最后孩子們一致認為:上小學后可以帶一些體育玩具,但是不能帶其它玩具,并愿意在未來的小學生活中遵守這一規(guī)則。
針對問題二孩子形成了這樣的觀點:上小學后,放學回家稍休息后,應盡快完成作業(yè),不能只顧著玩,將作業(yè)留到很遲才完成。
通過問題三,孩子更明確地了解了幼兒園的生活較為自由、松散,小學較為嚴格,有規(guī)律。
孩子也都表示上學后上課盡量不要隨意喝水,或去小便,這樣會影響老師和同學們上課,應在課間十分鐘做好這些課前準備工作。
除此之外“利用幼兒的已有的認知經(jīng)驗學看功課表,并嘗試整理書包”是為孩子入學之所急。
在孩子們參觀了小學之后,孩子們對功課表上寫著什么、書包里該放些什么、每天怎樣整理書包等問題產(chǎn)生了興趣。
為了培養(yǎng)孩子的自我服務意識,進一步激發(fā)他們當一名小學生的愿望,并生成了《整理小書包》這一活動。
在活動中,讓孩子討論“小學生每天要帶什么書?怎么才能知道?”這個關鍵性問題的提出,引出功課表,接著讓幼兒學看功課表,最后學習按課程表整理書包。
通過這一教學活動,讓孩子學會整理書包的方法,同時也讓孩子們學會了物品的分類,和整理幼兒園教室里的玩具、圖書的方法,平時我們看到教室里凌亂的物品時便會及時提醒孩子去整理。
這樣有利于發(fā)展了孩子的堅持性和責任感,加快他們適應小學生活的步伐。
改進策略三:遵循生活習慣,培養(yǎng)孩子學習能力
幼兒入學后,學習成了主要活動,在學習過程中,幼兒必須系統(tǒng)地掌握知識技能,不僅要學習自己有興趣的知識,而且要學習雖不感興趣,但是必須掌握的知識。
學習和游戲比較起來,不但具有更大的社會性、目的性和系統(tǒng)性,從某種意義上講,還具有一定的強制性。
很多家長都抱怨自己的孩子進入小學后學習不夠自覺,導致孩子們都是在家長的督促下學習。
久而久之,孩子的學習成了在家長的壓力下被動地學習。
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學習,孩子吃力,大人更吃力。
所以我們應該在幼兒期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提高幼兒學習的自覺性。
常規(guī)的做法及存在的弊端:
為了讓孩子入學后盡快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教師會將幼兒園課桌的擺放形式有所改變,課節(jié)時間延長,游戲時間、活動數(shù)量減少,有的老師組織幼兒到小學參觀一下或請小學生回園介紹一下小學生活。
而幼兒的適應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自制力等常常被忽略了。
我們的新思路:
根據(jù)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游戲是孩子的主要活動。
所以為了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自覺性,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還要在幼兒的一日生活環(huán)節(jié)中著手。
如:引導幼兒在集體活動時間里逐漸保持注意的穩(wěn)定和持久,盡量在活動后才可以喝水、上洗手間。
集體活動時能專心聽講,積極發(fā)言,老師加強對孩子進行注意力和思維敏捷性的訓練,學會認真傾聽的能力。
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能力,是為入小學打好基礎的重要銜接工作,在語言教學中,我經(jīng)常組織幼兒對一些兒童文學作品聽、看、講述、引導幼兒學習新的語言、詞匯、了解作品,再通過看圖說話、情景表演、木偶劇、小話劇等表演,使幼兒得了更多鍛練語言的機會。
日常生活中,我經(jīng)常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語言游戲活動,使幼兒獲得運用語言表達自己思想的最佳機會。
時常布置一些口頭作業(yè)給孩子,如:要求孩子第二天帶植物角的東西,并鼓勵表揚及時完成作業(yè)的孩子。
為了培養(yǎng)孩子回家及時完成作業(yè)的習慣,我有時會布置孩子完成一副美術作品,要求孩子一回家先畫畫,等畫好了再出去玩。
這樣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孩子及時完成作業(yè)的學習習慣。
案例分析:
為了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根據(jù)孩子的生活經(jīng)驗和興趣愛好,將孩子的學習融入到孩子的一日生活環(huán)節(jié)中,并有針對性地、潛移默化地進行引導和培養(yǎng)。
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孩子們是學習的主體,他們通過相互學習、交流和監(jiān)督,逐步地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案例反思:
當今課程改革的趨勢和時代的發(fā)展,富于了教師全新的角色,教師已不僅僅是傳統(tǒng)教育中課程的實施者而同時又是課程的開發(fā)者和創(chuàng)造者。
在“幼小銜接”主題活動的內容的選擇和活動的設計方面有以下的思考:
一、內容的選擇——滿足需要、貼近生活
“幼小銜接”內容的選擇其關鍵就在于要處理好幼兒發(fā)展需要和興趣經(jīng)驗之間的關系,這就需要教師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能時刻觀察孩子,了解孩子的興趣需要,同時能敏感的判斷教育內容所蘊涵的教育價值,在教育目標和幼兒的發(fā)展需求之間架起橋梁,在尊重幼兒興趣需要、經(jīng)驗背景的基礎上,優(yōu)選出能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對幼兒的一生發(fā)展具有長遠、持久的積極影響的課程內容。
。
二、活動的設計——吸引幼兒、富于挑戰(zhàn)
“幼小銜接”課程設計的適宜性需要教師強調脈絡性與靈活性的結合,善于用創(chuàng)新的思維、創(chuàng)新的意識去理解幼兒,關注幼兒的身心特點,努力去了解什么是孩子感興趣的,樂于嘗試的。
真正使課程成為促進幼兒發(fā)展的中介。
如:活動《整理小書包》在孩子們參觀了小學之后,孩子們對功課表上寫著什么、書包里該放些什么、每天怎樣整理書包等問題產(chǎn)生了興趣。
抓住孩子的興趣點和關注點,根據(jù)時間的適宜性開展了本次活動,讓活動深深吸引著幼兒,在幼兒的探索活動中發(fā)展了孩子的堅持性和責任感,加快他們適應小學生活的步伐。
幼小銜接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長期的任務,需要幼教工作者和家長共同來完成。
在教育觀念上能形成共識,在教育行為上能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對兒童實施良好地小幼銜接教育,只有當我們能尊重幼兒的興趣需求,個別差異,以發(fā)展的眼光、開放的心態(tài)、對話的精神,才能促進幼兒和諧健康可持續(xù)的發(fā)展!
中班幼兒早期閱讀活動指導策略
隨著對幼兒早期智能開發(fā)的重視,早期閱讀越來越多地被人們關注,因此,很多幼兒園都專門開設了有關早期閱讀的課程。然而,在不斷深入研究早期閱讀活動的過程中,我們看到在教師指導方面往往存在以下一些問題:一是對不同年齡段幼兒的閱讀特點了解不清晰,導致選擇閱讀材料時盲目性和隨意性過大;二是對各年齡段幼兒閱讀核心弳驗的認識不夠,導致閱讀活動設計中提問不夠明確、形式過于單一;三是對于幼兒閱讀方式的了解不全面,導致了閱讀資源整合意識的缺乏。針對上述問題,我們著重對各年齡段幼兒的閱讀特點進行了仔細觀察和分析,并在早期閱讀實踐活動中探索了具有針對性的指導策略。下面以中班為例,來談談早期閱讀活動的指導策略。
中班幼兒早期閱讀的特點
經(jīng)過小班一年的培養(yǎng),中班幼兒有意注意的時間逐漸延長,觀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已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由于仍是具體形象思維占主導,因此獨立閱讀中的理解能力還是相對較弱的。具體表現(xiàn)為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觀察的有序性不夠。不能很好地觀察每一頁畫面上的人物與背景,很難理解關鍵性的故事情節(jié)。
第二,邏輯思維能力不強。盡管中班幼兒已開始根據(jù)事物的表面屬性概括分類,但思維過程常常呈現(xiàn)一種無序化的狀態(tài),表現(xiàn)在不能將前后畫面聯(lián)系起來形成對故事的整體理解,不能很好地根據(jù)前后畫面想象補充故事發(fā)展中的空白點。
第三,注意的穩(wěn)定性不夠。部分孩子仍未掌握翻書的基本順序與方法,常常一下翻到后面,一下又倒回前面。
第四,語言表達能力不強。盡管中班階段幼兒的語言能力處在高速發(fā)展的階段,但其中很多孩子依然會出現(xiàn)無法很好地表達心中想法的情況,常常是心里想得多,嘴里說不清。
針對以上特點,中班幼兒的閱讀指導要點是:指導幼兒能對畫面作有序觀察并能將前后畫面聯(lián)系起來理解故事內容;能對圖書畫面中的空白點進行合理想象并能比較閱讀內容的不同點;知道圖書中有頁碼和文字,了解不同符號的對應關系并愿意編畫情節(jié)簡單的圖畫故事書;能大膽地表述閱讀信息并能安靜地傾聽他人講述內容:掌握正確翻閱圖書的方法并能安靜地閱讀圖書。
中班幼兒閱讀活動的指導
(一)精選閱讀材料
閱讀材料的選擇是影響孩子閱讀興趣的重要因素,尤其對于中班孩子而言,教師應更加用心地了解孩子閱讀的現(xiàn)狀和愛好,并精心挑選合適的閱讀材料,這樣才能進一步有效地激發(fā)孩子繼續(xù)閱讀的興趣,并逐漸過渡到獨立自主地完成簡單的閱讀過程。
(二)巧設閱讀提問
提問,是成人與孩子共同閱讀并交流互動的重要方法之一。對于中班孩子而言,怎樣的提問才是最為有效的呢?
1.“步步推進”式的提問。將復雜的情節(jié)點進行梳理,遵循由淺人深的教學規(guī)律,設計一連串有聯(lián)系的提問,幫助孩子逐步深入理解,最終撥開云霧,理清頭緒。如在閱讀故事《第二塊蛋糕》的第二個情節(jié)點時,我們可以這樣一組提問來啟發(fā)孩子思考:小動物們在干什么?他們?yōu)槭裁催€要做蛋糕?這次小狐貍搶走了蛋糕,小動物們?yōu)槭裁炊夹α四?猜一猜,狐貍的下場會是怎樣的呢?通過一連串的問題,有效分解了故事理解中的難點,不僅使不同能力的孩子最終都能理解這個故事的情節(jié),更重要的是幫助孩子梳理了思緒,習得了有序思維的方式。
2.“天馬行空”式的提問??紤]到中班幼兒仍然是具體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因此,教師在閱讀后的交流中,還是應以開放性的提問為主,提供給幼兒大膽講述不同見解的機會。如圖畫故事《帽子床》中的提問“小老鼠看到了皮帽子會怎么樣呢”,圖畫故事《大鱷魚》中的提問“小猴知道了鱷魚的詭計會怎么做呢”,等等。這類問題沒有固定的答案,也就不會限制孩子的思維,而且幼兒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和已有經(jīng)驗,大膽地想象和猜測,并運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不同于他人的看法。
3.“旁敲側擊”式的提問。當孩子在理解圖畫故事情節(jié)的過程中遇到困難,無法繼續(xù)順著前一個問題推進閱讀進程時,教師不妨換一個角度提出問題,讓孩子尋找到另一種思考的途徑,引發(fā)繼續(xù)閱讀的興趣。如在閱讀《克利的微笑》中,若直接問“為什么克利的模樣沒有變,可小動物們對他的態(tài)度卻有了變化”,一定會讓孩子們詫異,且不知所措。這時,不如先讓孩子們比較小動物前后表情的變化,再比較小動物們兩次語言的變化,最后再來理解小動物們前后心理的變化。之前的比較看似并不重要,其實是為之后的理解做了鋪墊,也使孩子們學會了從不同角度去觀察思考,并將這種思考與故事的前后畫面聯(lián)系起來,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
4.“順水推舟”式的提問。為了更好地發(fā)揮幼兒閱讀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營造具有活力的閱讀教學氛圍,同時更為了培養(yǎng)幼兒自主學習、積極思維的習慣,教師在幼兒進入中班后期,不妨嘗試讓幼兒學會提問。如在共同理解故事的基礎上,教師可以讓幼兒說說“你還有什么看不懂的”“你還想知道些什么”,然后順著孩子們提出的問題,以點帶面,鼓勵其他幼兒來解答問題。這樣既能有效地激發(f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融洽幼兒間的關系,又能引發(fā)幼兒進一步閱讀的愿望。
(三)善用教學媒體
我們在開展中班閱讀活動時,常常運用以下一些媒體來輔助教學。
1.視聽教學。即通過錄音磁帶、情境表演等手段,增強幼兒的視聽感受,從而幫助幼兒理解作品。
2.靜態(tài)視頻教學。就是將投影儀這一技術運用到閱讀活動中,特別是在重點分析某一幅圖片時,或是比較兩幅、三幅圖片時,其幫助閱讀教學的功效更是顯而易見。
3.動態(tài)視頻教學。就是以計算機技術為主要教學媒體進行輔助教學活動的方式。如在組織幼兒閱讀故事《要是你給老鼠吃餅干》前,運用計算機制作整個故事的動畫片,使孩子連續(xù)閱讀幾個故事畫面情節(jié),這樣既能很好地維持孩子的閱讀興趣,又能幫助孩子把一組情節(jié)有效地聯(lián)系起來閱讀,進一步體驗這個故事的特殊之處。
總之,中班幼兒早期閱讀活動指導是在“以幼兒發(fā)展為本”的理念下開展的。教師應充分了解幼兒的閱讀經(jīng)驗、興趣需要和學習特點,為幼兒精選閱讀材料,通過巧設提問、善用媒體、拓寬渠道等,幫助幼兒觀察和理解閱讀內容,掌握閱讀的方法與技巧。同時,教師作為幼兒閱讀學習過程中的啟發(fā)者、指導者和合作者,還應尊重和落實幼兒在閱讀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使每位幼兒成為閱讀活動的主人,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體驗閱讀的快樂,實現(xiàn)閱讀能力的提升和習慣的養(yǎng)成,成為真正的自主閱讀者。
經(jīng)過教師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幼兒在活動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教師運用智慧運用巧妙的指導會使幼兒的問題迎刃而解。
A:幼兒的操作出現(xiàn)問題時。
幼兒在活動中出現(xiàn)操作問題主要是因為幼兒的動手能力的限制造成的,比如:大班幼兒在制作繡球花時,對卷花瓣這個動作掌握的不好,常出現(xiàn)卷不成功的現(xiàn)象,這時教師基于一些適當?shù)慕ㄗh,強調操作的要領就能幫助幼兒度過難關,激發(fā)幼兒下次再操作的愿望。
B:幼兒出現(xiàn)玩不下去的情況。
生活區(qū)由于是幼兒最感興趣的一個區(qū)域,由于受到空間和材料的限制,一個區(qū)域人數(shù)必須有一定的限制,如,大班“花藝坊”制作6人,但是這天一名幼兒由于已經(jīng)等了2天都沒能參與到其中,所以一定要參與,甚至和其他幼兒發(fā)生了沖突,于是我讓孩子們一起想辦法,經(jīng)過討論:大家認為可以讓他當發(fā)紙和收紙渣的人,問題得到了解決。使游戲可以順利進行。
C:幼兒創(chuàng)造性行為出現(xiàn)時。
每當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出現(xiàn)時,教師一定要及時發(fā)現(xiàn)并且給予適當?shù)墓膭?。如:在“手工坊”,幼兒制作鳥巢時,有個幼兒做完鳥巢給鳥巢四周粘上了許多的泡泡泥搓成的小球球,老師及時的給予肯定,再鼓勵他試試看還能怎樣裝飾鳥巢。
D:針對幼兒的個體差異。
每個幼兒的個性發(fā)展和能力都存在著個體差異,科學區(qū)的操作要求幼兒具有一定的技能才能進行,但是對于同一個操作材料,能力要求也是不同的。比如,在科學區(qū)“好玩的多米諾”中,我將操作圖卡中的圖案設計成“直線”“Y型線”“蝸牛線”,以適應不同能力的小朋友,讓不同發(fā)展水平的孩子都可以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fā)展。
教師應在幼兒區(qū)域區(qū)的活動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不僅是一名指導者、引導者,而且是幼兒的一名玩伴、調解員和冷靜的旁觀者。要仔細觀察,把握正確的時機和適時推出的時機,只有這樣才能彰顯教師的教育藝術的真正價值,最終使幼兒在活動中得到全面和有效的發(fā)展。
教育筆記《幼兒園散文詩欣賞教學的四種指導策略》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專門為給您提供教育筆記而創(chuàng)建的網(wǎng)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園散文詩的說課稿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本網(wǎng)站為各位幼兒教師解決教案難題,下面給大家?guī)硪黄渡⑽脑娦蕾p——《頑皮的雨滴》》!運動目標:1、引誘幼兒明白詩歌內容,進修控制相干的象聲詞。感覺散文的意境美、韻律美。 2、開導幼兒連系生存履歷勇敢...
幼兒園大班散文詩欣賞教案:春天的秘密 活動目標 1、朗誦詩歌,了解周圍環(huán)境在春天的變化。 2、感受詩歌循環(huán)反復句式的節(jié)奏美。 3、嘗試運用替換的方式仿編詩歌中的簡單句子。 活動準備 1、課件:尋找春天...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散文詩欣賞:落葉 設計意圖: 在“秋天的童話”主題活動中,我?guī)ьI幼兒外出散步,一路上幼兒對地上的落葉十分感興趣,有的幼兒撿起樹葉當扇子扇,有的幼兒說:“我要把樹葉帶回去送給姐姐,...
導讀:《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fā)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chuàng)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huán)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fā)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
本網(wǎng)站為各位幼兒教師解決教案難題,下面給大家?guī)硪黄按蟀嗌⑽脑娦蕾p說課稿:美麗的秋天”!一、說設計思路 秋天是個多姿多彩的季節(jié),那千姿百態(tài)的菊花,圓圓的蘋果,黃橙橙的柿子,金黃的稻田,雪白的棉花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