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教案。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作為幼兒園老師的我們的課堂上能更好的發(fā)揮教學效果,大部分的教案都是為了讓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提升,教案為學生帶來更好的聽課體驗,從而提高聽課效率。您知道幼兒園教案應該要怎么下筆嗎?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大班科學蝸牛”,但愿對您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這是大班科學蝸牛教案反思,是優(yōu)秀的大班科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蝸牛的外形特征、爬行方式,了解蝸牛的生活環(huán)境與習性。debasrideb.com
2、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興趣和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的良好習慣,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3、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4、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活動準備:
放大鏡、玻璃瓶、塑料板、木板、玻璃板、木棍、各種食物等。
活動過程:
一、捉蝸牛
雨過天晴,帶領幼兒到野外捉蝸牛,引導幼兒觀察蝸牛喜歡住在什么地方。提問:你是在哪兒捉到蝸牛的?捉了幾個?
二、采用多種方法觀察蝸牛
1、用放大鏡觀察蝸牛的外形,說出其特征。
2、用手觸摸蝸牛的身體和殼,輕觸蝸牛的“角”,看有何反應。
3、將蝸牛分別放在塑料板、木板和玻璃板上爬行,觀察留下了什么,從玻璃板的背面觀察蝸牛的身體。
4、游戲:蝸牛賽跑。每個幼兒選取自己的“最佳選手”參賽,看哪個蝸牛獲得冠軍,從而觀察蝸牛的爬行方式。
5、讓蝸牛相互背負著爬行。觀察大蝸牛馱著小蝸牛、小蝸牛馱著大蝸牛爬行有什么不同,小蝸牛馱闐大蝸牛是怎樣爬行的。
6、讓蝸牛在豎立的木棍上向上爬,不斷調轉木棍的方蝸牛(大班科學)向,看看蝸牛會怎樣,蝸牛為什么掉不下來?
7、幼兒自由觀察,引導幼兒創(chuàng)造更多的觀察方法。
三、喂蝸牛
鼓勵幼兒用不同的食物喂蝸牛,觀察一下它們愛吃什么。
四、養(yǎng)蝸牛和幼兒一起討論飼養(yǎng)蝸牛的條件。
創(chuàng)設下列不同條件,讓幼兒觀察,動腦思考:你想將你的蝸牛放在哪個“家”里飼養(yǎng)?為什么?
1、將蝸牛放入空瓶中,瓶中蓋上玻璃。
2、將蝸牛放入有水的瓶子中,瓶口蓋上紗布。
3、將蝸牛放入有干沙的瓶子里,瓶口蓋上紗布。
4、將蝸牛放入有濕沙的瓶子里,瓶口蓋上紗布。
鼓勵幼兒想辦法為蝸牛創(chuàng)設更好的“家”。
幼兒在歡快的“蝸牛與黃鸝鳥”的樂曲中,模仿蝸牛爬行的動作,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一)、準確把握教材本課是觀察蝸牛這樣的小動物,在活動中,我從動物特點和學生年齡特點入手,在環(huán)境布置和材料選擇上有的放矢,考慮較為周詳。由于蝸牛具有膽小、怕受驚擾、喜歡黑暗潮濕的環(huán)境等生活習性,在環(huán)境布置上,我利用窗簾遮擋光線,要求學生較為安靜,不能驚嚇我們的動物朋友,營造了一個適宜蝸牛出來爬行的物理環(huán)境,課堂上的蝸牛表現(xiàn)得很活躍。在材料選擇上,蝸牛爬行的地方是一張明膠片,底下襯一張白紙。白紙是為了防止桌子與蝸牛相近的顏色混淆學生的觀察判斷,明膠片的利用有兩大作用,第一是減少磨擦,利于蝸牛的爬行;其二是讓學生能多角度地對蝸牛進行觀察。在材料中還用到了紙杯,一方面是蝸牛會亂爬,會影響到課堂秩序;另一方面是考慮到學生好動、注意力易分散的特點,把蝸牛套入紙杯中,減少分散注意力的因素,學生就會集中注意力傾聽同學的發(fā)言。
(二)給學生探究的時間和空間科學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要以學生的主動探究為核心。本課在教學中力求體現(xiàn)這樣的理念。課堂中第一個活動,學生小組觀察研究蝸牛用時13分,匯報交流6到7分鐘。第二個活動學生小組觀察蝸牛殼用時6分,匯報交流9分。從時間上來說,保證了學生探究的時間,把課堂交給了學生,使探究的理念較好地落實在了課堂上。從學生的反映來看,學生對蝸牛的描述各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每個小組觀察描述的方法并不雷同,學生有了自己的觀察和思想。學生對蝸牛的觀察也不局限于課堂,通過教師送給學生的蝸牛食物,學生對蝸牛食物的探究自然就延伸到了課外,通過課外對學生的觀察,我發(fā)現(xiàn)學生對蝸牛依然是興趣盎然、氣氛熱烈,令我頗為欣慰。
(三)對本課以及科學教學的一些探討
1、對教學重點的把握過去的教學是一個個知識點的連接,而現(xiàn)在的科學教學強調的是一個個活動的連接,讓學生在活動中去經歷,去體驗,從而獲得兒童成長所需要的經驗。因此他關注的不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的活動以及活動的價值。在本課中如果我把觀察的重點放在學生對蝸牛殼的觀察上,對學生的發(fā)展會更有利。因為學生對蝸牛柔軟部分的觀察是他們平時就會注意的內容,沒有必要在課堂上重點展開。而對蝸牛殼的觀察是學生原來忽略的,如果在課堂上作為重點觀察對象的話,會在學生心中產生對動物身體細節(jié)觀察的經歷,進而在生活中注意一些細節(jié)的觀察,產生更多的發(fā)現(xiàn),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所以在科學教學中教師要從兒童的角度去思考,去發(fā)現(xiàn),去尋找對兒童來說價值更大的活動。
2、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問題在科學教學中,不僅是我,恐怕大部分的教師都會感覺時間不夠。要讓學生活動,沒有時間的保證,活動是不會有效的。但要給學生時間,我們的教學任務的完成就產生了問題。如何解決這對矛盾呢?唯有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要提高效率可從這些方面入手。一是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小組活動結束了,該停就得及時停下,不然一等一兩分鐘就過去了,幾次活動下來,僅40分鐘的課堂已浪費了好幾分鐘了。在培養(yǎng)習慣方面還應包括記錄的有效性,組內分工的快速,活動開始的及時等。二是對觀察活動的組織。組織觀察活動時,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水平,該放手時就放手,不能無視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把學生當成白紙,什么都去指導,時間自然不夠用。當然也不能高估學生的已有知識和能力,放任自流。只有把握了學生的實際,讓我們的教學處于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才能在有限的時間里最大限度地發(fā)展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3、如何引導學生生成新問題來源于學生內部的問題更能促進學生主動地尋找答案、解決問題,產生學習的內驅力??茖W教學中學生如果能不斷地發(fā)現(xiàn),在新發(fā)現(xiàn)中也許新問題就會不斷地產生。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創(chuàng)造良好情境,讓學生不斷有新的發(fā)現(xiàn),并在發(fā)現(xiàn)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比如,在一個觀察活動結束時,有意識地提問:“在觀察過程中,你還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你還有什么不同的看法?”盡管只是一句話,但學生的思維得到了訓練,經常這樣的教學,學生會不斷地反思自己的觀察,自己的活動,從而得到更多的問題,從自己想要的角度去解決問題,開展后續(xù)活動, 不再是教師要求學生去做,學生的主體性就能得到真正的發(fā)揮和發(fā)展。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編輯推薦
活動目標
1、認識身邊感興趣的小動物,了解小蝸牛的主要特征和生活習性。
2、喜歡觀察大自然,有了解周圍的事物和現(xiàn)象的興趣,好奇愛問。
3、能通過收集、觀察、繪畫等多種活動進行探究。
4、學習運用已有經驗進行簡單的猜想,能大膽與同伴交流。
5、使幼兒掌握一些蝸牛的生活基本常識。
教學重點、難點
1、有觀察蝸牛的興趣,能大膽交流自己的觀察發(fā)現(xiàn)。
2、了解蝸牛的外形特征及生活習性,知道蝸牛對農作物的危害。
活動準備
1、活動前組織幼兒捉蝸牛,每人準備一個盛有蝸牛的昆蟲盒。
2、《學前班科學活動上冊》第1至2頁。
活動過程
一、觀察活動:蝸牛的外形特征。
1、幼兒自由觀察昆蟲盒里的蝸牛,并大膽說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
2、教師引導幼兒歸納小結蝸牛的外形特征。
提問:(1)蝸牛是什么樣子的?
(2)蝸牛的頭上有什么?它的眼睛長在哪里?它的觸角有什么用?捕捉蝸牛時,為什么常??床灰娝念^?
(3)蝸牛的殼是什么樣的?有什么用?
(4)蝸牛的怎樣走路的?蝸牛爬過的地方為什么會有一條線呢?
二、討論活動:蝸牛的生活習性。
1、蝸牛喜歡吃什么?生活在什么地方?
2、它是怎么過冬天的?
小結:蝸牛生活在墻邊、草叢、樹根、葉子背面等陰暗潮濕的地方。它喜歡吃綠色植物,特別是蔬菜。蝸牛冬天躲進殼里,用粘液封閉殼口,十分耐饑。由于蝸牛的腹足會分泌粘液,粘液粘在地上就會留在一條白線。為了保護自己,它常常在頭縮進硬殼里。
三、談話活動:蝸牛的危害。
引導幼兒看《學前班科學活動課上冊》第1頁,了解蝸牛的危害。
四、游戲活動:幼兒學蝸牛爬。
五、畫一畫:我見過的蝸牛。
教學反思
活動前對幼兒已有的經驗估計過高,有的幼兒雖經常捉來蝸牛玩,但沒仔細觀察過。當談到蝸牛喜歡吃什么時,對于老師而言也比較困惑,因為平時的司空見慣使我不再留心去觀察。在這一教學活動中,孩子們大膽猜想、分工合作、動手嘗試,并且持之以恒地做好記錄,他們通過自己的探究發(fā)現(xiàn)了蝸牛愛吃實物的秘密。由此我得到啟示,從小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提高科學活動能力,培養(yǎng)愛觀察、善思考、勇探究、樂合作、勤表達等良好習慣,對其日后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幼兒百科:蝸牛并不是生物學上一個分類的名稱,一般是指腹足綱的陸生所有種類。一般西方語言中不區(qū)分水生的螺類和陸生的蝸牛,漢語中蝸牛只指陸生種類,而廣義的蝸牛還包括巨盾蛞蝓。
中班科學活動蝸牛的秘密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活動反思等內容,觀察蝸牛的外部特征,了解蝸牛的生活習性和運動方式,飼養(yǎng)蝸牛,了解蝸牛喜歡吃的食物,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中班科學活動課,快來看看蝸牛的秘密教案吧。活動目標:
1、 觀察蝸牛的外部特征,了解蝸牛的生活習性和運動方式。
2、 飼養(yǎng)蝸牛,了解蝸牛喜歡吃的食物。
3、 養(yǎng)成善于觀察小動物的習慣。
4、 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5、 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準備:
1、 玻璃板、木板、木棍、放大鏡。
2、 米粒、樹葉、菜葉、西紅柿。
3、 蝸牛、螃蟹、烏龜。
活動過程:
1、 以謎語形式引出課題:沒有腳、沒有手、背著房子到處走,有誰把它碰一碰,趕緊躲進房里頭。
2、 觀察蝸牛
(1) 用放大鏡觀察蝸牛的外形,說出其特征。
(2) 認識蝸牛的觸角、頭、殼和腹足,知道蝸牛是世界上爬行最慢的動物,也是世界上牙齒最多的動物。
(3) 用手觸摸蝸牛的身體和殼,看看有何反應。
(4) 將蝸牛分別放在木板和玻璃板上爬行,讓幼兒觀察會留下什么。
(5) 讓幼兒從玻璃般的背面觀察蝸牛的身體。
(6) 讓蝸牛在樹立的木棍上向上爬,不斷地調轉木棍的方向,看蝸牛會怎樣?為什么掉不下來?
(7) 讓幼兒自由的觀察,引導幼兒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觀察方法。
3、 游戲《賽跑比賽》
將小蝸牛、小烏龜、小螃蟹放到木板上,觀察他們的爬行速度及身后是否有爬行的痕跡,讓幼兒知道蝸牛在他經過的地方都會留下一條白色的痕跡,那是為了前進時減少摩擦而分泌的黏液。
4、 喂蝸牛 鼓勵幼兒用米粒、樹葉、菜葉、西紅柿等喂蝸牛觀察一下他們愛吃什么?
5、 活動延伸
和幼兒一起討論飼養(yǎng)蝸牛的條件。
活動反思:
從小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提高科學活動能力,培養(yǎng)愛觀察、善思考、勇探究、樂合作、勤表達等良好習慣,對其日后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現(xiàn)在向您介紹幼兒園教案《幼兒園大班科學優(yōu)秀教案《蝸?!泛此肌?/p>
大班科學優(yōu)秀教案《蝸牛》含反思適用于大班的科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培養(yǎng)觀察興趣和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的良好習慣,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引導幼兒觀察蝸牛的外形特征、爬行方式,了解蝸牛的生活環(huán)境與習性,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科學優(yōu)秀《蝸?!泛此冀贪赴伞?/p>
1、引導幼兒觀察蝸牛的外形特征、爬行方式,了解蝸牛的生活環(huán)境與習性。
2、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興趣和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的良好習慣,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3、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4、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放大鏡、玻璃瓶、塑料板、木板、玻璃板、木棍、各種食物等。
一、捉蝸牛
雨過天晴,帶領幼兒到野外捉蝸牛,引導幼兒觀察蝸牛喜歡住在什么地方。提問:你是在哪兒捉到蝸牛的?捉了幾個?
二、采用多種方法觀察蝸牛
1、用放大鏡觀察蝸牛的外形,說出其特征。
2、用手觸摸蝸牛的身體和殼,輕觸蝸牛的“角”,看有何反應。
3、將蝸牛分別放在塑料板、木板和玻璃板上爬行,觀察留下了什么,從玻璃板的背面觀察蝸牛的身體。
4、游戲:蝸牛賽跑。每個幼兒選取自己的“最佳選手”參賽,看哪個蝸牛獲得冠軍,從而觀察蝸牛的爬行方式。
5、讓蝸牛相互背負著爬行。觀察大蝸牛馱著小蝸牛、小蝸牛馱著大蝸牛爬行有什么不同,小蝸牛馱闐大蝸牛是怎樣爬行的。
6、讓蝸牛在豎立的木棍上向上爬,不斷調轉木棍的方蝸牛(大班科學)向,看看蝸牛會怎樣,蝸牛為什么掉不下來?
7、幼兒自由觀察,引導幼兒創(chuàng)造更多的觀察方法。
三、喂蝸牛
鼓勵幼兒用不同的食物喂蝸牛,觀察一下它們愛吃什么。
和幼兒一起討論飼養(yǎng)蝸牛的條件。
創(chuàng)設下列不同條件,讓幼兒觀察,動腦思考:你想將你的蝸牛放在哪個“家”里飼養(yǎng)?為什么?
1、將蝸牛放入空瓶中,瓶中蓋上玻璃。
2、將蝸牛放入有水的瓶子中,瓶口蓋上紗布。
3、將蝸牛放入有干沙的瓶子里,瓶口蓋上紗布。
4、將蝸牛放入有濕沙的瓶子里,瓶口蓋上紗布。
鼓勵幼兒想辦法為蝸牛創(chuàng)設更好的“家”。
幼兒在歡快的“蝸牛與黃鸝鳥”的樂曲中,模仿蝸牛爬行的動作,結束活動。
(一)、準確把握教材本課是觀察蝸牛這樣的小動物,在活動中,我從動物特點和學生年齡特點入手,在環(huán)境布置和材料選擇上有的放矢,考慮較為周詳。由于蝸牛具有膽小、怕受驚擾、喜歡黑暗潮濕的環(huán)境等生活習性,在環(huán)境布置上,我利用窗簾遮擋光線,要求學生較為安靜,不能驚嚇我們的動物朋友,營造了一個適宜蝸牛出來爬行的物理環(huán)境,課堂上的蝸牛表現(xiàn)得很活躍。在材料選擇上,蝸牛爬行的地方是一張明膠片,底下襯一張白紙。白紙是為了防止桌子與蝸牛相近的顏色混淆學生的觀察判斷,明膠片的利用有兩大作用,第一是減少磨擦,利于蝸牛的爬行;其二是讓學生能多角度地對蝸牛進行觀察。在材料中還用到了紙杯,一方面是蝸牛會亂爬,會影響到課堂秩序;另一方面是考慮到學生好動、注意力易分散的特點,把蝸牛套入紙杯中,減少分散注意力的因素,學生就會集中注意力傾聽同學的發(fā)言。
(二)給學生探究的時間和空間科學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要以學生的主動探究為核心。本課在教學中力求體現(xiàn)這樣的理念。課堂中第一個活動,學生小組觀察研究蝸牛用時13分,匯報交流6到7分鐘。第二個活動學生小組觀察蝸牛殼用時6分,匯報交流9分。從時間上來說,保證了學生探究的時間,把課堂交給了學生,使探究的理念較好地落實在了課堂上。從學生的反映來看,學生對蝸牛的描述各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每個小組觀察描述的方法并不雷同,學生有了自己的觀察和思想。學生對蝸牛的觀察也不局限于課堂,通過教師送給學生的蝸牛食物,學生對蝸牛食物的探究自然就延伸到了課外,通過課外對學生的觀察,我發(fā)現(xiàn)學生對蝸牛依然是興趣盎然、氣氛熱烈,令我頗為欣慰。
(三)對本課以及科學教學的一些探討
1、對教學重點的把握過去的教學是一個個知識點的連接,而現(xiàn)在的科學教學強調的是一個個活動的連接,讓學生在活動中去經歷,去體驗,從而獲得兒童成長所需要的經驗。因此他關注的不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的活動以及活動的價值。在本課中如果我把觀察的重點放在學生對蝸牛殼的觀察上,對學生的發(fā)展會更有利。因為學生對蝸牛柔軟部分的觀察是他們平時就會注意的內容,沒有必要在課堂上重點展開。而對蝸牛殼的觀察是學生原來忽略的,如果在課堂上作為重點觀察對象的話,會在學生心中產生對動物身體細節(jié)觀察的經歷,進而在生活中注意一些細節(jié)的觀察,產生更多的發(fā)現(xiàn),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所以在科學教學中教師要從兒童的角度去思考,去發(fā)現(xiàn),去尋找對兒童來說價值更大的活動。
2、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問題在科學教學中,不僅是我,恐怕大部分的教師都會感覺時間不夠。要讓學生活動,沒有時間的保證,活動是不會有效的。但要給學生時間,我們的教學任務的完成就產生了問題。如何解決這對矛盾呢?唯有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要提高效率可從這些方面入手。一是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小組活動結束了,該停就得及時停下,不然一等一兩分鐘就過去了,幾次活動下來,僅40分鐘的課堂已浪費了好幾分鐘了。在培養(yǎng)習慣方面還應包括記錄的有效性,組內分工的快速,活動開始的及時等。二是對觀察活動的組織。組織觀察活動時,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水平,該放手時就放手,不能無視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把學生當成白紙,什么都去指導,時間自然不夠用。當然也不能高估學生的已有知識和能力,放任自流。只有把握了學生的實際,讓我們的教學處于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才能在有限的時間里最大限度地發(fā)展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3、如何引導學生生成新問題來源于學生內部的問題更能促進學生主動地尋找答案、解決問題,產生學習的內驅力??茖W教學中學生如果能不斷地發(fā)現(xiàn),在新發(fā)現(xiàn)中也許新問題就會不斷地產生。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創(chuàng)造良好情境,讓學生不斷有新的發(fā)現(xiàn),并在發(fā)現(xiàn)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比如,在一個觀察活動結束時,有意識地提問:“在觀察過程中,你還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你還有什么不同的看法?”盡管只是一句話,但學生的思維得到了訓練,經常這樣的教學,學生會不斷地反思自己的觀察,自己的活動,從而得到更多的問題,從自己想要的角度去解決問題,開展后續(xù)活動,不再是教師要求學生去做,學生的主體性就能得到真正的發(fā)揮和發(fā)展。
小百科:蝸牛是指腹足綱的陸生所有種類。一般西方語言中不區(qū)分水生的螺類和陸生的蝸牛,漢語中蝸牛只指陸生種類,而廣義的蝸牛還包括巨盾蛞蝓。
活動設計背景
學校地處山區(qū),幼兒經常在上學途中或學校的花壇里找小動物來玩,特別喜歡小蝸牛,經常找來蝸牛放在小書包里,于是我想培養(yǎng)幼兒從小熱愛科學,親近大自然的意識,利用家鄉(xiāng)現(xiàn)有的教具,和幼兒一起進行科學探究。
活動目標
1、認識身邊感興趣的小動物,了解小蝸牛的主要特征和生活習性。
2、喜歡觀察大自然,有了解周圍的事物和現(xiàn)象的興趣,好奇愛問。
3、能通過收集、觀察、繪畫等多種活動進行探究,并學習運用已有經驗進行簡單的猜想,能大膽與同伴交流。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培養(yǎng)探索自然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1、有觀察蝸牛的興趣,能大膽交流自己的觀察發(fā)現(xiàn)。
2、了解蝸牛的外形特征及生活習性,知道蝸牛對農作物的危害。
活動準備
1、活動前組織幼兒捉蝸牛,每人準備一個盛有蝸牛的昆蟲盒。
2、《學前班科學活動上冊》第1至2頁。
活動過程
一、觀察活動:蝸牛的外形特征。
1、幼兒自由觀察昆蟲盒里的蝸牛,并大膽說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
2、教師引導幼兒歸納小結蝸牛的外形特征。
提問:(1)蝸牛是什么樣子的?
(2)蝸牛的頭上有什么?它的眼睛長在哪里?它的觸角有什么用?捕捉蝸牛時,為什么常??床灰娝念^?
(3)蝸牛的殼是什么樣的?有什么用?
(4)蝸牛的怎樣走路的?蝸牛爬過的地方為什么會有一條線呢?
二、討論活動:蝸牛的生活習性。
1、蝸牛喜歡吃什么?生活在什么地方?
2、它是怎么過冬天的?
小結:蝸牛生活在墻邊、草叢、樹根、葉子背面等陰暗潮濕的地方。(教案來自:.)它喜歡吃綠色植物,特別是蔬菜。蝸牛冬天躲進殼里,用粘液封閉殼口,十分耐饑。由于蝸牛的腹足會分泌粘液,粘液粘在地上就會留在一條白線。為了保護自己,它常常在頭縮進硬殼里。
三、談話活動:蝸牛的危害。
引導幼兒看《學前班科學活動課上冊》第1頁,了解蝸牛的危害。
四、游戲活動:幼兒學蝸牛爬。
五、畫一畫:我見過的蝸牛。
教學反思
活動前對幼兒已有的經驗估計過高,有的幼兒雖經常捉來蝸牛玩,但沒仔細觀察過。當談到蝸牛喜歡吃什么時, 對于老師而言也比較困惑,因為平時的司空見慣使我不再留心去觀察。在這一教學活動中,孩子們大膽猜想、分工合作、動手嘗試,并且持之以恒地做好記錄,他們通過自己的探究發(fā)現(xiàn)了蝸牛愛吃實物的秘密。由此我得到啟示,從小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提高科學活動能力,培養(yǎng)愛觀察、善思考、勇探究、樂合作、勤表達等良好習慣,對其日后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的《大班科學蝸?!芬晃?,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幼兒園教案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大班科學教案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活動目標 1、認識身邊感興趣的小動物,了解小蝸牛的主要特征和生活習性。 2、喜歡觀察大自然,有了解周圍的事物和現(xiàn)象的興趣,好奇愛問。 3、能通過收集、觀察、繪畫等多種活動進行探究。 4、學習運用已有經...
中班科學活動蝸牛的秘密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活動反思等內容,觀察蝸牛的外部特征,了解蝸牛的生活習性和運動方式,飼養(yǎng)蝸牛,了解蝸牛喜歡吃的食物,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中班科學活動課...
現(xiàn)在向您介紹幼兒園教案《幼兒園大班科學優(yōu)秀教案《蝸?!泛此肌反蟀嗫茖W優(yōu)秀教案《蝸牛》含反思適用于大班的科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培養(yǎng)觀察興趣和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的良好習慣,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設計背景 學校地處山區(qū),幼兒經常在上學途中或學校的花壇里找小動物來玩,特別喜歡小蝸牛,經常找來蝸牛放在小書包里,于是我想培養(yǎng)幼兒從小熱愛科學,親近大自然的意識,利用家鄉(xiāng)現(xiàn)有的教具,和幼兒一起進行科...
活動目標:1、通過觀察,了解蝸牛的外形特征,能用螺旋線畫出貝殼,并大膽用線條、圖案裝飾。2、初步學習以擬人的方法畫蝸牛,以及色彩的搭配技巧。3、懂得要安靜做畫,鼓勵、啟發(fā)幼兒要不怕困難,做堅強的人。教學重點:學習畫蝸牛并涂色教學難點:抓住蝸牛的特征,使線條流暢,作品生動形象活動準備:課件、畫紙,彩筆...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