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思維開發(fā)。
父母重視孩子的教育,家庭與學校合作,可以實現(xiàn)教育的質(zhì)量最大化!教師在一定情況下要進行家訪,了解情況,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不良的習慣,幫助孩子改正缺點!那么,家園教育工作中存在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編輯的《身邊小東西,開發(fā)大智慧》,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很多的家長十分關(guān)注孩子的全腦開發(fā),經(jīng)常會問,哪兒有全腦開發(fā)的玩具或教具?其實在我們生活中到處是開發(fā)孩子大腦的教具,不必非要買什么教具,關(guān)鍵是家長需要做一個有心人。
1.訓練類別能力debasrideb.com
我們每當吃一種食品時,都要告訴孩子這是什么東西,是蔬菜、水果、糖果、點心等等,告訴他們的各種食品的特點,到時候你可以將幾種食品混合起來,讓孩子根據(jù)物品的種類、顏色、口味,用途、形狀來進行分類。還可以通過分類多問孩子幾個:“還有什么食品?”“什么食品可以替代它?”“什么食品與它有一樣的用途?”“它們除了吃還有什么用途?”這樣做是為了訓練孩子的發(fā)散性思維。也可以將孩子的玩具,按用途,顏色,形狀,讓孩子分門歸類放好。然后讓孩子說說:你見過什么汽車呀?孩子可能說出:消防車,救護車,工程救險車,吊車……。咱們的玩具里有這些汽車嗎?讓孩子背誦著說,練習孩子的記憶力。也可以讓孩子蒙上眼睛,用手摸給你、通過孩子雙手的感知覺,練習孩子的具體形象認識能力,活化孩子的右腦。
2.訓練空間認識能力
當孩子早晨起床時,可以問孩子,你的左手在哪里?你的右腳在哪里?左腳應該穿左鞋還是穿右鞋?幫我找出左鞋來!毛背心是穿在里面還是穿在外面?襯衣應該穿在背心的里面還是外面?請寶寶幫助媽媽把杯子放在桌子上!放在柜子里!等等。站隊買東西,可以問3歲左右的孩子:媽媽前面還有幾個人?從前面數(shù)媽媽是站在第幾位?從后面往前數(shù)第幾個人是媽媽?這樣孩子清楚了媽媽所在空間的位置,而且也學會了按數(shù)點物和排序的概念。也可以讓孩子說說排隊的人里有幾個奶奶、幾個爺爺、幾個叔叔、幾個阿姨、幾個姐姐、幾個哥哥?通過區(qū)別不同年齡段的人,讓孩子學會類別認識能力。同時也讓讓孩子學會等待,懂得遵守社會公德。
平常用過的小塑料瓶不要扔掉,清洗干凈,可以作為孩子的玩具:1歲之內(nèi)的孩子可以練習將小瓶放在大瓶里,或?qū)⑻敲谆ǚ旁谛∑孔永?,練習孩子手的精細動作,手眼腦結(jié)合的能力。1~2歲可以讓孩子將小瓶子按大小搭成寶塔??纯茨愕暮⒆涌梢源顜讉€瓶子。不妨趁這時教教孩子認“數(shù)”。洗澡時將它們放在水里,將一個瓶子里放入石子,讓其沉入水里。讓孩子通過漂浮的瓶子將浮力的信息提前儲存在右腦里。這樣孩子一定玩得很開心,也學到知識了。不過玩后一定要告訴孩子,瓶子要一起回家休息,寶寶要幫助它們。讓孩子養(yǎng)成玩具用后收拾好的習慣。(一定要注意小瓶蓋,不要讓孩子吞咽了。)
3.訓練圖形認識能力
帶著2~3歲的孩子走在街上,看見大廣告牌,可以告訴孩子這是長方形,這是正方形。那么,我們家的什么東西也是這個形狀的?孩子可能說:桌子面是長方形,電視的熒光屏是正方形??匆姾⒆油娴钠で?,可以問孩子:什么東西和它形狀一樣?孩子可能答:蘋果、足球、橙子、月亮、氣球、寶寶的胖臉蛋等。如果孩子不費力氣說的很多,就說明你的孩子思維的流暢性好。不妨你可以采用我的方法,教給你的孩子認識五角形,圓柱體,圓錐體,梯形,六面體等等。
4.訓練形象擴展能力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過“家家”。如果孩子去醫(yī)院看過病,不妨讓孩子做“醫(yī)生”,媽媽做“孩子”。通過“醫(yī)生”給“孩子”看病的過程,讓孩子在聯(lián)想或表演中,認識了“醫(yī)生”和“孩子”的形象。你也可以裝成看病就哭哭啼啼的“孩子”或不愿打針的“孩子”,和“醫(yī)生”對話。說不定你的孩子還能說出讓你感到驚奇的話來。孩子通過游戲,提高孩子形象認識能力,練習了語言表達能力,還能減輕或克服了對醫(yī)生的恐懼心理。
5.訓練觀察力
帶著孩子外出,例如坐公共汽車時,不妨事前給孩子布置任務:“今天去外婆家,你仔細記住我們要經(jīng)過幾個車站?外婆家的車站有什么特殊的標記使你一眼就能很快認出它?我們經(jīng)常帶著孩子到大自然中去,使得孩子認識植物的,動物的,有生命的,無生命的的形象,讓孩子多認識,多識別。例如讓孩子尋找他沒有見過的野草和野花,這就需要孩子進行比較,仔細觀察,增加了孩子的見識。另外可以通過孩子見到的支離破碎的樹葉,讓孩子說這是什么樹的葉子,使得孩子能從局部認識整體,進一步區(qū)分各種不同形象物體的不同點和相似點。
實際上在我們生活中時時處處充滿了生活經(jīng)驗和科學知識。開發(fā)全腦的方法就在其中,關(guān)鍵是我們要做個有心的家長,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采用靈活的辦法,不失時機地向孩子傳授知識,孩子會有很大的收益。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這天他們爺倆就玩起來“水中撈豆”的小游戲?!八袚贫埂笔莤x想出來的。
天較冷,不想讓xx玩水與我一起搞衛(wèi)生,xx爸說,xx,我想做游戲,沒人陪我做游戲,我們一起來做游戲吧!
xx說,好呀。
做什么游戲呢,xx爸問。
撈月亮。(前些天剛與xx說過猴子撈月的故事,聽故事時xx就說,媽媽,我們也來撈月亮吧?。?/p>
撈月亮呀,xx想去撈月亮呀,去哪里撈月亮呢?xx爸用很夸張及疑問的語氣說。
去水里呀,猴子都在水里撈月亮哩。
可是,現(xiàn)在是白天,我們沒有月亮撈怎么辦呢?
是喔,沒有月亮撈怎么辦呢?xx想撈怎么辦?
那我們撈其它的吧!撈什么呢?
嗯,那我們撈豆豆吧。
沒有豆豆呀。
廚房里有。說完xx樂顛樂顛的跑到廚房里把做豆?jié){的黃豆全都提了出來。
爸爸,你看!xx很得意的把手中的袋子舉高來可xx爸看。
可是,沒東西撈呢。xx爸又提出問題。
。。。。。。
于是在xx爸與xx糾結(jié)、回答完一堆問題后,最后,由xx準備好了他的所有工具,幾個用過的奶粉勺、兩個平常用來裝沙的碗、一個之前用來洗xx屁屁的小盆。
爺倆嘻嘻哈哈的就這樣玩了近整個下午。不時的聽見xx沮喪與興奮,我沒得撈了,哈哈,我贏了,一起做游戲真開心。
看著他們爺倆玩得開心,看著xx說出一些另人意料的話語,自已也更是欣喜。
相比較而言,xx的語言發(fā)展算是不錯的,我在想,這應該和早期的語方教育和親子時間是分不開的。
從xx渡過嬰兒期后,我們便堅持用“正常語言”來告訴xx一切事物、來與xx對話、來表達一切,因此,xx現(xiàn)在的語方發(fā)展算是不錯的,能夠把疑問、驚訝、欣喜的口氣都用到恰到好處。
而很多時候,寶必竟年齡還小,關(guān)于他的所有的事情不是每時每刻都能夠按大人的意愿去發(fā)展。這需要我們有一個適合他的教育方法與引導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在游戲過程中,我們都會間接扮演一個“問題人”的角色,所有的事情都以提問的方式提醒xx,該準備什么,下一步該怎么做比較好。長此下來,現(xiàn)在,如果我們故意跳過一個環(huán)節(jié),比如說疊好被子就洗臉,他會說,還沒有刷牙呢!這個時候,我們便加以鼓勵,“是喔,還沒有刷牙呢,都忘了,還是xx記得的,xx記性好好表現(xiàn)好好喔,xx要表揚表揚,媽媽要批評批評?!比绱艘酝瑇x很多時候都可以主動自已刷牙、洗臉了。
沒有不聽話的孩子,只有愿不愿意的家長。很多時候,換個方式與孩子相處,換個方式與孩子講道理,生活的笑聲會更多。愿我們都快樂!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家喻戶曉,傳統(tǒng)的做法就是把故事讀給孩子聽,讓孩子感到司馬光很聰明,很有智慧。如果我們這樣給孩子講故事,還不如不講的好。因為這樣講,除了讓孩子感到司馬光聰明外,還會在孩子的心靈豎起一道墻,讓孩子感到自己很笨,挫傷了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覺得這些聰明的人難以超越,如果是這樣,還不如不講這個故事。
如果我們把“司馬光砸缸”的故事讀給孩子聽以后,因勢利導的問孩子:“司馬光聰明嗎?”孩子肯定回答:“聰明?!比缓蠛秃⒆右黄鹩懻?“司馬光為什么能想出如此巧妙的辦法呢?”孩子可能回答不上來,這時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時機,我們可以引導孩子:“是不是因為司馬光愛思考、愛動腦,才想出了這么好的辦法呢?”這樣就可以幫助孩子建立愛思考、愛動腦的觀念,而這種良好的思維習慣對孩子的一生都大有裨益。
我們是不是還可和孩子一起討論,是不是有比司馬光更好的方法呢?
1.用一根棍子先把落水者拉出水面,再叫大人把落水者救出;
2.如果沒有棍子,用繩子可以嗎?
3.既沒有棍子,也沒有繩子,還有其他的辦法嗎?
如果孩子想不出更好的辦法,是不是可以引導孩子思考,身上穿的衣服可以嗎?……如果我們這樣啟發(fā)孩子思考,放飛孩子的想象,想出更多更妙的方法,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能不智慧超群嗎?
愛因斯坦在《自述》中寫道:“我沒有什么特別的才能,只是喜歡尋根刨底地追究問題罷了?!薄拔覜]有被‘光是最快的’學說所禁錮,只不過比牛頓多想了一點點——如果能和光一樣快,或者比光更快,該是一番什么樣的景象呢?在這種思想的引導下,多年堅持不懈地思考,相對論就產(chǎn)生了。”
孩子的教育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往往是多想一點點,往前多走一小步,一個驚人的想法、一個絕妙的智慧、一個新的發(fā)明、一個偉大的創(chuàng)造,也就可能誕生了。
教育是用知識做梯子,激勵思考、放飛思想,讓孩子的天性和身心得到充分的發(fā)揮。而不是用知識做籠子,把思想和身心禁錮起來,讓孩子變成簡單的記憶機器。我們需要培養(yǎng)的是人才,而不是奴才。培養(yǎng)出智慧型的創(chuàng)新人才,孩子的未來才會充滿希望。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教育感悟:
講故事,重在啟發(fā)孩子思考問題。不要被故事內(nèi)容禁錮了孩子的思想,重在引導孩子思考問題,例如曹沖稱象的故事,我們還可以思考:
1.等量問題。為什么石頭的重量就是象的重量?
2.分解問題。大的問題不好解決,可以分解為一些好解決的小問題解決。
3.創(chuàng)新思維問題。問孩子還有更好的方法嗎?如果不用石頭,用人站在船上可以嗎?用人代替石頭有什么好處呢?
4.我們還可以想出更好的辦法嗎?
思維模式、思維習慣的培養(yǎng),遠遠重于知識的簡單記憶。如果每位家長都能稍微用點心思,注重孩子能力培養(yǎng)的培養(yǎng)。注重孩子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我們的孩子都可以變得智慧超群,而智慧是我們留給孩子的最好財富,是孩子可以終身享用的寶藏。
有個孩子,3歲前以爺爺奶奶帶為主,兩個老人很寵孩子,家里條件很好,孩子從小要什么都滿足。有時候不給,孩子一鬧東西就到手。孩子3歲后以媽媽帶為主,他還是用對付爺爺奶奶的方法對付媽媽。媽媽再打,他也要堅持到最后答應他的條件,媽媽又是講道理,又是打,卻沒有任何用處。問題就是媽媽的態(tài)度不堅決,講完了、打完了,最后還是滿足了孩子的要求……所以說,懲罰是一種教育手段。也是一種微妙的家教藝術(shù)。
只有擁有了懲罰孩子的智慧,才能真正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犯了錯誤就要懲罰
孩子犯了錯誤,無論有心還是無意,都要受到懲罰。比如:孩子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雖然他不是故意的,也應該告訴他,這是他的過錯。他雖沒有料想到自己行為的后果,但仍要為此道歉。如果他是無意的,并勇于承認錯誤,家長會相信他,并減輕對他的懲罰。如果他隱瞞事實、逃避責任,他將受到加重的懲罰。這樣就可以從小培養(yǎng)孩子誠實、負責的性格。
另外,要讓孩子知道做錯事就要受到懲罰的道理。即使孩子央求,也不能答應,否則有了取消的先例,以后就很難保證實施的有效性。
懲罰的“量刑”要適當
懲罰孩子的目的是為了孩子的良性轉(zhuǎn)化,懲罰的“量刑”就必須合乎孩子的行為。懲罰過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對抗情緒,輕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為戒。因此懲罰孩子要以達到目的為原則,既不能輕描淡寫,又不能小題大做濫用“刑罰”。大教育家洛克說:“兒童第一次應該受到懲罰的痛苦的時候,非等完全達到目的之后,不可中止;而且還要逐漸加重”,其中的道理耐人尋味。
要依照規(guī)則進行懲罰
家長應和孩子協(xié)商制定一個獎懲規(guī)則,讓孩子知道犯錯后將受到什么懲罰。這樣,孩子平日就會有所注意,從而減少犯錯誤的概率。當孩子犯錯后,家長應注意調(diào)整自己的情緒,不要因一時沖動而隨意懲罰孩子。若是孩子以后犯了同樣的錯誤,也應該按規(guī)則進行和以前相同的懲罰,這樣家長才能在孩子心中樹立威信。
指明“出路”不含糊
懲罰孩子不能半途而廢,應要求受罰的孩子作出具體的改錯反應才能停止。家長要態(tài)度明確,跟孩子講清楚他應該怎么做、達到什么要求或標準,否則有什么樣的后果。如孩子有亂丟東西、不愛整理的習慣,家長在懲罰時就應該讓其自己收拾好東西、整理好玩具;使其明白必須要做好,否則又要受罰。家長千萬不能含糊其詞甚至讓孩子“自己去想”。家長不給“出路”,孩子改錯就沒有目標,效果就不明顯。
罰了又賞要不得
家長教育孩子要相互配合,態(tài)度一致,賞罰分明。該獎時就要鄭重其事甚至煞有介事地獎,讓孩子真正體會到受獎的喜悅;該罰時也應態(tài)度明確、措施果斷,讓其知道自己錯之所在。
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孩子明辨是非、知錯即改的品行。如果在對孩子實施懲罰之后,家長中的一方認為孩子受了委屈,隨即又來安慰他,這將會使懲罰失去作用。實踐證明:懲罰――獎勵――懲罰的惡性循環(huán)會使孩子產(chǎn)生認知偏差,錯誤地將犯錯和受獎聯(lián)系起來,從而使懲罰歸于失敗。
及時懲罰莫遲疑
懲罰的效果部分來自條件反射,而條件反射在有條件刺激和無條件刺激的間隔時間越短則效果越好。所以家長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犯錯,只要情況許可就應立即予以相應的懲罰;如果當時的情境(如有客人在場或正在公共場所)不允許立即作出反應,事后則應及時地創(chuàng)造條件,盡可能讓孩子回到與原來相似的情境中去,家長和孩子一起回顧和總結(jié)當時的言行,使他意識到當時的錯誤行為,并明確要求他改正。
最忌諱諷刺挖苦
家長懲罰孩子應力戒諷刺挖苦,更不能自恃“孩子是我生的、是我養(yǎng)的”而隨意用惡毒的語言指責、謾罵孩子。實踐證明,諷刺挖苦和惡語謾罵已超越了孩子的理智能夠接受的范圍,將會刺傷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家長應該牢記懲罰孩子的目的是幫助他改正錯誤,決不是為了刺激孩子心靈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有些家長在懲罰孩子語言不文明、滿口臟話時,自己也“出口成臟”,這就使得訓教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失去說服力。
點到為止莫嘮叨
有些家長訓教孩子喜歡沒完沒了,而且還時不時地喝問孩子“我的話你聽見了沒有?”孩子懾于家長的威嚴,為了免受皮肉之苦,只能別無選擇地說“聽見了”,其實他可能什么都沒聽進去,甚至左耳聽了右耳出,根本就沒聽。孩子之所以說知道了,只是順著家長的意思,為了早點結(jié)束訓斥。于是,當孩子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時,家長便感到“痛心疾首”,隨即說孩子“不把我的話當回事”,當成了“耳邊風”,說孩子“不聽話”。其實這是因為家長的嘮叨太多了,令孩子分不清主次,不知道聽哪一句為好;再者,經(jīng)常性的嘮叨多了,也會導致孩子“失聰”,對家長的話產(chǎn)生教育心理學中的“0反應”,無動于衷,使訓教失去效果。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務必切記要改掉愛嘮叨的毛病,凡事點到為止。
就事論事莫牽連
從受罰者的角度來講,孩子最厭惡家長“倒咸菜?!保皇录瘸鲇謱㈥惸昀腺~翻出來。很多家長卻不了解這個道理,訓教孩子時總忘不了東拉西扯、橫牽豎連,說出孩子的種種不是,甚至將孩子說得一無是處,直至忘記了本次訓教的主題。孩子怎樣想呢?反正自己沒有一處是對的,以前取得的成績、改正的缺點家長都看不到,自感自己天生是挨訓該罰的料,對改錯失去了信心,也就破罐破摔、我行我素,這樣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家長訓教懲罰孩子務必要一事一議,就事論事,切勿搞牽連、翻陳賬。
事后說理不可無
家長和孩子之間存在著教與被教的關(guān)系,但教育孩子仍當以理服人。懲罰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懲罰之后必須要及時與孩子說理,否則,孩子在忍受了懲罰之后將依然如故。所以,家長在懲罰孩子后要通過說理、剖析的方式使他明白為什么會受罰、知道犯錯誤的原因,講清楚如果堅持犯錯下去將有什么后果。懲罰只是一種劣性條件刺激,其效能是短時的,不能持久。受罰的孩子改正了錯誤并不等于他已明白事理,并不能保證他下次不會再犯。因此,讓孩子明白自己受罰的原因才是根除錯誤的關(guān)鍵,說理是懲罰孩子之后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步驟。
孩子身上的問題往往源自父母頭腦中的問題,父母頭腦中的問題不解決,孩子身上的問題也無從談起。
不會思考和功利心態(tài),是大部分父母的致命傷。
所以,我們要注重教育方法的探討,更要注意教育智慧的啟蒙。
以下這八種做父母的智慧,你領(lǐng)悟了幾種?
智慧一:懂得孩子需要什么
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孩子怎樣才會“好”。如果說“好”意味著成功和幸福,那么,孩子需要具備什么素質(zhì),才能爭取到自己的成功和幸福呢?
許多父母把教育目標鎖定在“考大學”上。事實上,并非只有上大學才有機會,也并非上了大學就一定有機會。只注重學歷的追求,實為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健康的人格、積極達觀的態(tài)度、適應環(huán)境和把握機會的能力,才是人生幸福的最基本的保障。
智慧二:懂得自己的言行對孩子意味著什么
不必刻意觀察,孩子就感受到我們太多的東西,不必刻意模仿,孩子就模仿了我們太多的態(tài)度。我們想要怎樣并不重要,孩子從我們的行為中看到了什么、學到了什么才重要!在孩子面前,我們不應該不加思考地生活和做事,我們必須小心,必須考慮自己這樣做對孩子意味著什么。
智慧三:懂得該怎樣去做
知道做什么,叫做有方向;知道怎么做,叫做有能力;沒有方向,努力和速度沒有意義;只有方向,沒有方法,方向本身沒有意義。父母并不好當,但是必須當好。凡事都有解決的辦法,我們不可知難而退,必須探究如何解決。
智慧四:懂得做人就是做父母
父母健康的價值觀、人生觀是家庭教育成功最重要的條件之一。父母通過對孩子提出要求以及朝夕相處,向孩子滲透著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而價值觀和人生觀,決定了孩子的人生方向和感受世界的方式。
生活中,父母通過自己的做法給孩子示范,根據(jù)孩子面臨的具體情境,向孩子提出建議和要求,給孩子創(chuàng)造更好的家庭氛圍和生活環(huán)境,以此來實現(xiàn)對孩子的教育。所以,生活的邊界就是教育的邊界,生活的過程就是教育的過程。
智慧五:懷有“成長意識”
從孩子誕生的那一刻起,我們的生活就開始因孩子而改變,有些人變得出乎意料的好,有些人變得意想不到的糟。
孩子帶領(lǐng)整個家庭一起成長,孩子成長的方向是長大,大人成長的方向是父母。
我們期望孩子健康成長,我們自己也要有“成長”意識,父母是“學”著做的,不可能一開始就會,不可能很快就會,做父母的本領(lǐng)要慢慢練就。
有了這樣的成長意識,才不會患得患失、自怨自艾。
智慧六:懂得自我懷疑的必要
我們眼中的孩子,和孩子的實際情況往往有很大的差別,我們對孩子的理解,緣于我們自己的經(jīng)驗和理解方式,這并不總靠得住。懂得自我懷疑,防止固執(zhí)己見,抱著沒有調(diào)查就沒有發(fā)言權(quán)的態(tài)度,時時謹慎,用更為多元的方式感知孩子,會開辟全新的親子關(guān)系和教育境界。
智慧七:教育是幫助,不是塑造
教育就是幫助孩子成為他本來可以成為的人。智慧父母懂得和孩子一起觀察和發(fā)現(xiàn)孩子的天性。
很多父母常說:“小孩子都一樣,哪有這么復雜?”這是一種“外行”的表現(xiàn)。人是生而不同的,各有所長和所短。有智慧的父母會幫助孩子揚長避短,但前提是先要發(fā)現(xiàn)孩子的所長和所短。孩子不是一塊任我們隨意雕刻的石頭,而是有著自己獨一無二的天性的個體,做父母的責任是幫助孩子發(fā)揮他天性中的長處,克服他的短處。遵照孩子的天性進行幫助,就會像庖丁解牛一樣游刃有余;而忤逆孩子的天性,按照自己的愿望去塑造,就會像螳臂當車一樣自不量力。
智慧八:懂得教育的界限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所以,每個人對孩子的教育必然也有自己的局限。因此,我們要給孩子保留他們吸收新的思想的空間。
家庭教育的意義十分關(guān)鍵和深遠,但是家庭教育不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全部,除此之外,還有同齡人和學校的影響。孩子真正的成熟還需要離開家庭后,在獨立生活中探索。
對于孩子,有很多事我們永遠無法知曉,有很多事我們永遠無法左右。我們只需要懂得自己應該做什么,并努力做到最好。
有很多孩子,3歲前以爺爺奶奶帶為主,兩個老人很寵孩子,家里條件很好,孩子從小要什么都滿足。有時候不給,孩子一鬧東西就到手。孩子3歲后以媽媽帶為主,他還是用對付爺爺奶奶的方法對付媽媽。媽媽再打,他也要堅持到最后答應他的條件,媽媽又是講道理,又是打,卻沒有任何用處。問題就是媽媽的態(tài)度不堅決,講完了、打完了,最后還是滿足了孩子的要求……所以說,懲罰是一種教育手段.也是一種微妙的家教藝術(shù)。
只有擁有了懲罰孩子的智慧,才能真正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1.犯了錯誤就要懲罰
孩子犯了錯誤,無論有心還是無意,都要受到懲罰。比如:孩子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雖然他不是故意的,也應該告訴他,這是他的過錯。他雖沒有料想到自己行為的后果,但仍要為此道歉。如果他是無意的,并勇于承認錯誤,家長會相信他,
2.懲罰的“量刑”要適當
懲罰孩子的目的是為了孩子的良性轉(zhuǎn)化,懲罰的“量刑”就必須合乎孩子的行為。懲罰過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對抗情緒,輕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為戒。因此懲罰孩子要以達到目的為原則,既不能輕描淡寫,又不能小題大做濫用“刑罰”。大教育家洛克說:“兒童第一次應該受到懲罰的痛苦的時候,非等完全達到目的之后,不可中止;而且還要逐漸加重”,其中的道理耐人尋味。
3.要依照規(guī)則進行懲罰
家長應和孩子協(xié)商制定一個獎懲規(guī)則,讓孩子知道犯錯后將受到什么懲罰。這樣,孩子平日就會有所注意,從而減少犯錯誤的概率。當孩子犯錯后,家長應注意調(diào)整自己的情緒,不要因一時沖動而隨意懲罰孩子。若是孩子以后犯了同樣的錯誤,也應該按規(guī)則進行和以前相同的懲罰,這樣家長才能在孩子心中樹立威信。
4.指明“出路”不含糊
懲罰孩子不能半途而廢,應要求受罰的孩子作出具體的改錯反應才能停止。家長要態(tài)度明確,跟孩子講清楚他應該怎么做、達到什么要求或標準,否則有什么樣的后果。如孩子有亂丟東西、不愛整理的習慣,家長在懲罰時就應該讓其自己收拾好東西、整理好玩具;使其明白必須要做好,否則又要受罰。家長千萬不能含糊其詞甚至讓孩子“自己去想”。家長不給“出路”,孩子改錯就沒有目標,效果就不明顯。
5.罰了又賞要不得
家長教育孩子要相互配合,態(tài)度一致,賞罰分明。該獎時就要鄭重其事甚至煞有介事地獎,讓孩子真正體會到受獎的喜悅;該罰時也應態(tài)度明確、措施果斷,讓其知道自己錯之所在。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孩子明辨是非、知錯即改的品行。如果在對孩子實施懲罰之后,家長中的一方認為孩子受了委屈,隨即又來安慰他,這將會使懲罰失去作用。實踐證明:懲罰——獎勵——懲罰的惡性循環(huán)會使孩子產(chǎn)生認知偏差,錯誤地將犯錯和受獎聯(lián)系起來,從而使懲罰歸于失敗。
6.及時懲罰莫遲疑
懲罰的效果部分來自條件反射,而條件反射在有條件刺激和無條件刺激的間隔時間越短則效果越好。所以家長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犯錯,只要情況許可就應立即予以相應的懲罰;如果當時的情境(如有客人在場或正在公共場所)不允許立即作出反應,事后則應及時地創(chuàng)造條件,盡可能讓孩子回到與原來相似的情境中去,家長和孩子一起回顧和總結(jié)當時的言行,使他意識到當時的錯誤行為,并明確要求他改正。
7.最忌諱諷刺挖苦
家長懲罰孩子應力戒諷刺挖苦,更不能自恃“孩子是我生的、是我養(yǎng)的”而隨意用惡毒的語言指責、謾罵孩子。實踐證明,諷刺挖苦和惡語謾罵已超越了孩子的理智能夠接受的范圍,將會刺傷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家長應該牢記懲罰孩子的目的是幫助他改正錯誤,決不是為了刺激孩子心靈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有些家長在懲罰孩子語言不文明、滿口臟話時,自己也“出口成臟”,這就使得訓教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失去說服力。
8.點到為止莫嘮叨
有些家長訓教孩子喜歡沒完沒了,而且還時不時地喝問孩子“我的話你聽見了沒有?”孩子懾于家長的威嚴,為了免受皮肉之苦,只能別無選擇地說“聽見了”,其實他可能什么都沒聽進去,甚至左耳聽了右耳出,根本就沒聽。孩子之所以說知道了,只是順著家長的意思,為了早點結(jié)束訓斥。于是,當孩子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時,家長便感到“痛心疾首”,隨即說孩子“不把我的話當回事”,當成了“耳邊風”,說孩子“不聽話”。其實這是因為家長的嘮叨太多了,令孩子分不清主次,不知道聽哪一句為好;再者,經(jīng)常性的嘮叨多了,也會導致孩子“失聰”,對家長的話產(chǎn)生教育心理學中的“0反應”,無動于衷,使訓教失去效果。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務必切記要改掉愛嘮叨的毛病,凡事點到為止。
9.就事論事莫牽連
從受罰者的角度來講,孩子最厭惡家長“倒咸菜梗”,一事既出又將陳年老賬翻出來。很多家長卻不了解這個道理,訓教孩子時總忘不了東拉西扯、橫牽豎連,說出孩子的種種不是,甚至將孩子說得一無是處,直至忘記了本次訓教的主題。孩子怎樣想呢?反正自己沒有一處是對的,以前取得的成績、改正的缺點家長都看不到,自感自己天生是挨訓該罰的料,對改錯失去了信心,也就破罐破摔、我行我素,這樣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家長訓教懲罰孩子務必要一事一議,就事論事,切勿搞牽連、翻陳賬。
10.事后說理不可無
家長和孩子之間存在著教與被教的關(guān)系,但教育孩子仍當以理服人。懲罰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懲罰之后必須要及時與孩子說理,否則,孩子在忍受了懲罰之后將依然如故。所以,家長在懲罰孩子后要通過說理、剖析的方式使他明白為什么會受罰、知道犯錯誤的原因,講清楚如果堅持犯錯下去將有什么后果。懲罰只是一種劣性條件刺激,其效能是短時的,不能持久。受罰的孩子改正了錯誤并不等于他已明白事理,并不能保證他下次不會再犯。因此,讓孩子明白自己受罰的原因才是根除錯誤的關(guān)鍵,說理是懲罰孩子之后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步驟。
懲罰是教育孩子的一種手段,也是一種微妙的家教藝術(shù)。只有擁有了懲罰的智慧,才能真正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1.犯了錯誤就要懲罰
孩子犯了錯誤,無論有心還是無意,都要受到懲罰。比如:孩子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雖然他不是故意的,也應該告訴他,這是他的過錯。他雖沒有料想到自己行為的后果,但仍要為此道歉。如果他是無意的,并勇于承認錯誤,家長會相信他,并減輕對他的懲罰,如果他隱瞞事實,逃避責任,將受到嚴重的懲罰。這樣就可以從小培養(yǎng)孩子誠實、負責的品質(zhì)。
2.懲罰的“量刑”要適當懲罰孩子的目的是為了實現(xiàn)孩子的良性轉(zhuǎn)化,因此懲罰的“量刑”就必須合乎孩子的行為。懲罰過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對抗情緒,輕了又不足以使他引以為戒。因此懲罰孩子要以達到目的的為原則,既不能輕描淡寫,又不能小題大做,濫用“刑罰”。
3.指明“出路”不含糊
懲罰孩子不能半途而廢,應要求受罰的孩子做出具體的改錯行為才能停止。家長要態(tài)度明確,跟孩子將清楚他應該怎么做,達到什么要求或標準,否則有什么樣的后果。如孩子有亂丟東西、不愛整理的習慣,家長在懲罰時就應該讓其自己收拾好東西,整理好玩具,使其明白必須要做好,否則又要受罰。家長千萬不能含糊其詞甚至讓孩子“自己去想”。家長不給“出路”,孩子改錯就沒有目標,效果就不明顯。
教育孩子的問題,往小了說,關(guān)乎孩子一生的成敗、關(guān)乎一個家庭的興衰;往大了說,關(guān)乎一個民族的未來。
所以每個家長身上都背負著重要的使命,如何培養(yǎng)好我們的孩子,看看下面這8個問題。
1、對孩子提出的所有問題,都耐心,老實地回答
作為父母,應該認真對待孩子提出的正經(jīng)問題和看法。
曾子的夫人要去集市,兒子哭鬧著要跟著去。母親對他說:“你回去,等我回來殺豬給你吃。”她剛從集市上回來,曾子就馬上要去殺豬。他的妻子說:“我不過是開玩笑罷了,你居然信以為真了?!痹诱f:父母去教他,聽從父母的教導。現(xiàn)在你欺騙孩子,就是在教他欺騙別人。母親欺騙了孩子,孩子就不會相信他的母親。
曾子的故事告訴我們,作為父母一定要認真對待孩子的問題,孩子的話,更要認真回答。如果家長們能認真對待孩子提出的問題、說出的話,必然能夠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還能讓孩子潛移默化地學會做人。
2、經(jīng)常夸獎、表揚孩子俗話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但表揚也要注意細節(jié)。表揚要具體,不能走過場一樣泛泛地說:你做得不錯,要繼續(xù)努力。孩子對于真誠的有內(nèi)容的夸獎是來者不拒的,具體的表揚,會讓孩子明確知道自己哪里做得好,從而產(chǎn)生真正的滿足感。
表揚孩子付出的努力而不是結(jié)果。如果孩子用積木搭了一個很漂亮的作品,夸獎孩子“你真聰明”是不合適的,應該夸孩子用心研究并認真搭建。因為一個人聰明與否是天生的,孩子自己無法改變,而努力認真卻是孩子可以通過自律做到的,表揚強化了他認真準備的行為,下一次他會再接再厲。
3、利用好‘責備’的杠桿
家長的責備對孩子的成長能起到杠桿的作用。如果孩子犯了原則性的錯誤,例如偷東西、向同學索要錢財?shù)缺容^嚴重的錯誤,家長一定不能姑息縱容,一定要利用責備讓孩子知道錯誤的嚴重性、知道反省悔過。
然而,家長的責備一定要掌握分寸,不恰當?shù)呢焸溆锌赡軙谟H子關(guān)系中制造隔膜甚至對立。
明代《呻吟語》一書中提出了有名的育子七不責:
眾人面前不責備,慚愧后悔不責備,夜晚不責備,吃飯不責備,正在歡慶時不責備,正在憂傷時不責備,正在患病時不責備。
4、讓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們的教育常常是培養(yǎng)孩子順從聽話,從生活小事一直到孩子的發(fā)展方面都由父母一手包辦了。這樣的孩子缺乏自己做決定的機會和權(quán)利,就很難培養(yǎng)孩子自我解決問題能力。獨立生活能力差的孩子依賴性強,缺乏進取心和毅力,遇事容易打退堂鼓或把任務轉(zhuǎn)給成人。這大多是成人嬌慣、包辦代替的結(jié)果。
那么孩子的成長也是一樣,大人應給孩子創(chuàng)造機會,培養(yǎng)孩子自己做選擇和處理問題的能力。讓他在嘗試的過程中感受失敗,碰釘子,這樣孩子就會從失敗中記取教訓而成長起來。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有成功,也有失敗和失誤。而且通常是經(jīng)過無數(shù)次的失敗,才能獲得較大的成功。在生活中,要培養(yǎng)孩子的自我完善能力,要讓幼兒學會自我觀察、自我體驗、自我批評、自我控制,培養(yǎng)孩子的自我抉擇、解決問題的能力。
5、與孩子做朋友
一位知名教育家曾經(jīng)說過:父母與孩子之間,多因彼此不了解發(fā)生誤會,多為溝通少產(chǎn)生矛盾,多是沒有平等交流而傷了兩代人的關(guān)系……如果父母學會了與孩子做朋友,這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的,應該算是梁啟超先生。100年前,梁啟超在給兒女的信中稱呼自己的孩子“寶貝”、“baby”,梁啟超教育孩子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與孩子們做朋友。
梁先生給兒女們的信比孩子給他的信多很多,作為父親的他就是孩子們的朋友,給孩子們寫信,與他們談學習,交友,戀愛,生活,政事等等,將每一件事娓娓道來,沒有家長作風,又與今日的家長拉開多大差距。
6、盡量蹲下跟孩子說話
蹲下身子和孩子說話,就是要我們主動去理解孩子;只有建立在理解基礎(chǔ)上的關(guān)愛,才能如春風化雨,悄然無聲地潛入孩子的心田。蹲下身子和孩子說話,就是要我們不要擺出成人的架子,把自己的觀點和方法強加給孩子,使孩子成為只會聽話的工具。我們要平等地對待孩子,試著通過平等的交流和溝通來說服孩子,在潛移默化中發(fā)展孩子的心智,培養(yǎng)孩子的品行。
當我們蹲下身子和孩子說話時,我們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心靈。陶行知先生曾經(jīng)寫過一首歌謠,結(jié)尾是這樣兩句:“你不能教導孩子,除非是你變成孩子?!敝挥形覀兌紫律碜雍秃⒆诱f話,我們才有可能“變成孩子”,才能主動去“發(fā)現(xiàn)孩子”,進而“信仰孩子”,最終“解放孩子”。
7、看到孩子身上的缺點,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改正
《中庸》上說,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做父母的最愛孩子,也最難做到愛而知其惡,對孩子的愛讓很多父母發(fā)現(xiàn)不了孩子身上的缺點。
這可以說是極其危險的,如果父母發(fā)現(xiàn)不了孩子身上的缺點,一味地疼愛呵護,必將使這種缺點越來越不受控制,最終甚至成為孩子身上的性格缺陷,限制孩子未來的發(fā)展。
愛而知其惡,這是每一個家長都應該努力做到的。只有家長們看到了孩子身上的缺點,才能采取有效措施,彌補這種缺點,最終培養(yǎng)孩子積極、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性格。
8、在孩子面前勇于承認錯誤
讓一個人在父母、領(lǐng)導面前承認錯誤并不難,作為父母,最難的還是在孩子面前承認自己的錯誤,這是很多中國家長所做不到的。
但這卻是培養(yǎng)孩子所必須的。很多家長認為,在孩子面前承認錯誤,會削弱家長的權(quán)威,也有的家長感覺“拉不下臉”來,這些都是誤區(qū)。
家長勇于在孩子面前承認錯誤,不僅是尊重孩子的表現(xiàn),可以言傳身教教育孩子明辨是非,更能讓親自關(guān)系更加和諧、民主,也必然能為孩子的成長創(chuàng)造一個開放、和諧的環(huán)境。
相反,如果明明是家長的錯誤卻不承認,這在孩子的心里就會永遠烙下印象。大人自己犯了錯自己還不承認,那我也沒有這個必要承認錯誤,這就是現(xiàn)在小孩的心態(tài)和錯誤的觀念!
現(xiàn)在孩子的學習負擔太重,應該給孩子更多玩的空間。那么,怎么玩?玩什么?很多人未必有清楚的認識。天津市社科院副研究員王小波指出,玩的內(nèi)容不好、方法不對,會使得孩子本可以從玩中開發(fā)的智慧和能力被白白地浪費。
在如何玩、玩什么的問題上,家長目前普遍存在兩種誤區(qū):
誤區(qū)一:“為學而玩、玩變成學”。
父母總希望孩子的業(yè)余時間不被浪費,希望通過培訓掌握一項功課以外的技能,于是不少父母為孩子報了各種培訓班。這些活動如果不要求必須達到什么目標,僅僅是學習、了解一下,就都具有休閑的性質(zhì);如果父母并不是想通過這些特長培訓使之成為孩子今后從事的專業(yè),或者作為長大以后謀生的手段,也就沒有必要制定目標。如果真是這樣,那么興趣班就是培養(yǎng)孩子業(yè)余愛好、增長知識,陶冶情趣、調(diào)節(jié)情緒的好地方,不僅可以豐富孩子的業(yè)余生活,還可以提高休閑質(zhì)量。
但是,由于特長班、興趣班的教學中大多強調(diào)技能訓練而忽視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加上考試、考級更使得業(yè)余休閑染上了濃重的學習色彩,不僅沒有增加孩子的休閑樂趣,反而變成了孩子休閑的殺手,于是興趣班變得索然無味,許多孩子“學”了兩天就不愛“學”了。
王小波舉例說,拿學琴來說,美國琴童與中國琴童有著極大的不同,同樣是學了三四年琴,美國孩子只會彈些簡單的曲子,而中國的琴童已經(jīng)在彈很難的樂譜了。相比之下,美國的老師與父母并不著急,他們認為只要孩子高興,會不會彈高難度的樂譜并不重要。
誤區(qū)二:“盲目地玩,為玩而玩”。
一些孩子喜歡沒有目的地玩,由于缺乏大人的正確指導以及個人愛好的引導,只一味地胡亂奔跑或者玩帶有賭博色彩的游戲。由于一些父母的過分管束,一些孩子產(chǎn)生逆反心理,越是不允許的越要嘗試。一些孩子不會玩,一旦有了玩的機會就像從囚籠里解放出來的囚徒一樣狂奔亂叫。有的孩子在游戲中總要唱主角,不愿、不會與別人配合,于是群體游戲往往不歡而散。正處于成長期的孩子,其時間是十分寶貴的,好的休閑活動可以有益身心健康,有益智力發(fā)展,而不好的娛樂則會損害孩子。
王小波認為,父母在孩子玩的問題上應當掌握好尺度,既不能放任自流、不管不顧,也不可事無巨細、橫加干涉。教育孩子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以游戲的方式教育孩子更加困難。這需要父母有更大的智慧。
育兒心得:智慧父母成就智慧孩子
有幸在新浪認識了眾多優(yōu)秀的家長,他們的學習,他們的勤奮真的是無時無刻不在激勵著我,他們樂于分享,樂于奉獻,是因為有這樣一幫好家長,才成就了那么多陽光自信的孩子們!
早上看到“天一爸爸”在分享《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促使我很想去了解這本書,就像博群里的寶媽所講:當我急于想知道里面的細節(jié),是因為我覺得里面一定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或者說我正欠缺這塊知識,我急于想知道他的詳細方法。
轉(zhuǎn)眼兒子已到了小升初的階段,雖然我們即將走過小學六年,但是關(guān)于孩子的點滴成長,我還是喜歡用文字與圖片等記錄下來,讓他哪天閑暇之余有意識的打開來看看,原來我的童年烙印在了博客里。不管是成功的、失敗的;進步的、緩慢的;快樂的、心酸的點點滴滴,他在這里都能找到它們或多或少的影子!
相信天下的父母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一個美好而又快樂的人生,可是實現(xiàn)這一愿望又需要何等的艱辛與不易,當各種沖突與叛逆讓我們身心疲憊時,他突然捧回一疊自己折疊的手工說是送給你的禮物,你是否跟我一樣也在懷疑是自己的心理不夠強大,還是我們與孩子的溝通到底哪里出了差錯?你甚至后悔自己的判斷差點毀了孩子的教育?
那天也是在新浪博客跟大家討論與孩子的問題,很多家長很是感慨:有人是公司的得力干將,有些是高檔寫字樓的白領(lǐng)精英,他們很多有著很高的學歷與工作素養(yǎng),也擁有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足以證明他們在工作中是如此投入如此風光,但是他們對孩子的教育卻舍不得花半點時間去琢磨,他們的粗暴與蠻橫會讓你懷疑那個激情四射的他是否走錯了辦公室。
記得上次跟一位閨蜜在分享育兒心得,她說:“我現(xiàn)在真的是累得快不行了,哪里還有什么心思跟孩子好好講話,在單位里強顏歡笑地討好客戶,績效里面連你一天露出多少次笑臉都要考核,到家里我想徹底放松,再也不想違心地偽裝了,我有時候甚至想在家里把在工作中受到的委屈大聲地哭出來,可是孩子看到我這張臉,馬上對我說:‘媽媽,我哪里做得不對嗎?你整天拉著個臉,我好怕。唉,那個累啊!你不是我,你真體會不到那種痛苦?。≌旄杏X自己就像是帶著個面具的傀儡!”
我一邊夸她女兒細膩,一邊勸她好好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其實我們與其把這種不能改變的東西從內(nèi)心抗拒不如學著從心里慢慢接納,既然這已既成事實,那么我們就欣然接受它,如果這種制度有它存在的價值,顯然不是它的錯,是你自己需要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才行,如果大部分的人都覺得不合理,那么它自然會被“真理”擋之門外。
聊了好久,她后來慢慢醒悟過來:“是啊,我為什么要這樣折磨自己?這樣對我對我女兒都是不公平的呀!我有時候真的是感情用事,有幾次她想過來撒嬌,我自己的委屈都不知道到哪里發(fā)泄,我一把把她推開了,她哭得那個傷心啊,她說等她爸爸回來她一定要告訴他說是我欺負她的?,F(xiàn)在想想真是愚蠢?。 ?/p>
她問我為什么每次看到我,感覺我身上好有“能量”,是什么力量支撐著我,我說:“因為愛!”她有些不解,“你是說我沒有愛心?每次捐款捐物我可都是先鋒的!”“不單單指這些,你不覺得你不改變現(xiàn)在的狀態(tài)教育你的女兒,對你的女兒很殘忍嗎?你女兒還會感覺到愛嗎?”
她這才意識到,平時花在女兒的教育問題上的學習是少之又少,不順心的時候就拿少不更事的女兒發(fā)發(fā)氣,碰到一點小問題不是大呼小叫就是橫鼻子瞪眼,孩子現(xiàn)在既膽小又敏感,生怕自己做錯事情,即使有時候有問題也不主動跟她講,說是有一次被同學推下了床,摔得腿都青了,她也沒敢告訴自己,還是后來老師打電話向她孩子在家的情況,她掀開孩子的腿腳一看,心酸得掉淚了!
別說她心酸,我在旁邊聽著都心酸,這么小的孩子,如果家長再不提高,那么可想而知,這個孩子面臨的將是怎樣的人生?她從小聽到的就是抱怨、就是責備,沒有鼓勵、沒有希望,那她還會是個陽光的孩子嗎?她怎么能不膽小,她又怎么能不敏感?如果當她發(fā)現(xiàn)周圍的一切都不那么“友好”,那么很可能她會關(guān)上自己內(nèi)心的那本該打開的“窗戶”,任憑你在窗外扯破嗓門,她也無動于衷。
所以在平時的教育中,我經(jīng)常提醒孩子:不管你遇到什么事情,你都可以跟媽媽說,媽媽會一直做你忠實的聽眾。只有我們懂得了傾聽孩子,我們才能更好的了解孩子,孩子也才會敞開心扉來迎接我們。
平時跟他聊天最多的是“如何做個真正的男子漢?”他總有自己的一些想法,比如他說他愛聽國外的那些搖滾音樂,比如江南style,聽中國好聲音上梁博的“花火”,愛聽多亮的“怎么讓每個人都心碎”等等,如果從成人的角度來說,他聽這些歌曲顯然太早了些,但是我覺得他是他自己,他有選擇聽歌的權(quán)利,孩子遠沒有我們大人想得那么復雜,他只是喜歡那個節(jié)奏,那種聲音而已。我又為什么要去阻止他的愛好呢?
有時候我們一味地堵,不如經(jīng)常地疏,當孩子成長到一定的階段,我都會告訴他關(guān)于他這個年齡里發(fā)生的一些故事,讓他在歡樂中體味生活的樂趣,在愉悅中接受生命的教導,在思考中領(lǐng)悟生命的真諦。
其實孩子的成長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家庭環(huán)境,取決于他的父母,不可否認很多孩子沒有人引導依然會走得很順利,但是我相信有人引導的孩子會走得更健康,對孩子來說,其實真的不需要我們有太多高深的知識,只需要你設身處地地站在孩子的立場去想想他目前所面臨的問題與困惑,與他一起分擔憂愁,一起共享快樂,僅此而已!
關(guān)于教育,作為家長,我們有太多值得去學習的地方,我們的境界有多高,我們的孩子就有多優(yōu)秀,這是很多優(yōu)秀的家長得出的結(jié)論,就像天一爸爸推薦的那本《陪孩子走過的六年》中竇桂梅所說:“每個孩子來到我們身邊,都是上天賜給我們的最好禮物。孩子不屬于我們的私有財產(chǎn),他終究是屬于社會的,我們家長不能急功近利,要用教育學的眼光與心理看待學校與孩子,慢慢等待孩子一點一滴成長,多點耐心與愛心,讓他把閱讀、樂學、熱愛集體、與人為善等好的習慣養(yǎng)成。在功利社會、應試教育的夾縫中,我們不要聯(lián)手“折磨”我們的孩子,而應該積極和老師們一起,用心陪伴孩子,啟迪孩子低頭奮斗的智慧,培養(yǎng)孩子抬頭看天的情懷,塑造孩子陽光開放的心態(tài)?!闭娴姆浅O矚g這些話,不愧是教育孩子的導師,簡短的話語卻悟出了教育的真理。
為了孩子,跟著這些智慧的父母們繼續(xù)努力吧!
相信《身邊小東西,開發(fā)大智慧》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計劃的必備網(wǎng)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思維開發(fā)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guān)推薦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