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講座心得。
俗話說,手中無網看魚跳。。幼兒園教師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都會提前準備很多資料。資料可以指生產、生活中必需的東西。如:生產資料;生活資料。參考資料會讓未來的學習或者工作做得更好!既然如此,你知道我們的幼師資料有哪些內容啊?小編陸續(xù)為大家整理了名師講座心得范例,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20xx年11月4日,我和我們語文組的老師一起到呼蘭八中聽了49中的杜唱老師和風華中學冮大林老師的講座,聽后讓我受到了很大震撼。
值得我感動的是冮大林老師,通過他的講座我感受到他的最大特點就是知識廣博,言辭優(yōu)美,機智幽默。他是一個來自基層的老師,是靠自身努力,成長為全校的教務主任,在自我提升方面,他曾經講過這樣一句話,不想當校長和名師的語文老師絕對不是好老師。其實有時真是這樣,我們的確應該敢想,而后也許我們也會做到。
在冮老師的講座中,他告訴我們就是要不斷的學習,我想教師的自我學習不但關系到自身的素質,而且也直接影響到了接受教育的學生,作為一名老師,真的應該不斷地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養(yǎng)。
其中冮大林老師的一句話讓我記憶猶新,那就是語文教師的五法寶,一張鐵嘴,一筆好字,一腔熱情,一片愛心,一項絕活,對于這五項法寶,我也捫心自問,我想我還欠缺的太多太多了。
冮老師還有一句話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說語文教師自我修煉有5 條,分別是 1、網上自學(名師網,教學實錄,反思,視頻以及文字);2、書籍購買(名師教學實錄)3、請進來4、走出去5、反思與實踐不怕超越,就怕不想。
他向我們指出教師成就自我的長效功能,那就是韌性和耐力。我國著名教師余應潮曾說過:“名師,都是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或自設的艱苦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因此,只有足夠的韌性和耐力才能達到成就自我的目標。
愛自己真的就要好好地栽培自己。
同時冮老師的閱讀教學也給了我很多的啟發(fā),他在講座中是這樣說的一、廣泛閱讀是前提;二、鉆研方法是關鍵;三、形成思路是重點;四、轉化教學是提升。語文閱讀,文本閱讀重中之重;(看標題,抓主體,明結語)方法指點不可或缺。(抓文旨,明題意,巧潤答)冮老師的閱讀教學既有總目標,又有每學期、每月、每周的小目標;授之以漁,由扶到放;對課外閱讀,他的指導方法,環(huán)環(huán)相扣,細致入微,可操作性強,他一上午教給我的閱讀教學法,比我十幾年積累的還多,他真不愧為名師。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定需要?!币虼耍陂喿x教學中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模式,是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有效途徑。運用這樣的教學模式,語文課堂必然充滿生機活力。
對于杜唱老師的講座,我想我最應該學習的就是她作文教學的一點思考,我們的確應切實把學生的作文水平提高上來,杜老師有一句話讓我很受啟發(fā),她說技巧是你在閱讀大量文章之后的事,的確對于初一的孩子來說,真的應該讓他們廣泛的閱讀,正所謂廣泛的閱讀是寫作的前提。
杜老師用樸實真摯的語言把自己在作文教學中的探索和經驗毫無保留地捧出,道出了語文作文教學的真諦。杜老師的成功可以說那不是偶然的,我真切的感受到,她是一個愛思索的人。她所做的一切探索,都源于對作文教學現狀的思考:如何改變作文教學的高投入,低收效?她是一個敢于創(chuàng)新的人,她敢于打破傳統(tǒng)作文課的教學模式。而是抓住了記敘文的幾個訓練點,這需要多大的勇氣,需克服多大的困難呀。想一下,她為學生篩選書籍、指導閱讀、批改習作,該花費多少時間呢?成功的背后,是奮斗的汗水呀!
杜老師的成功,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只要把實際中遇到的問題當課題,把教育教學工作當作研究過程,帶著思考的大腦,關注自身的教育實踐,再不斷的讀書,不斷的反思,就會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就有可能成為一個專家型的優(yōu)秀教師。
在我們成長的路上,也許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只要我們擁有一顆上進的心,用“心”來研究教學,讓思考和實踐同行,我們一定能創(chuàng)造出幸福、和諧的教育!成功之花,孕育在奮斗的汗水中,這是我聽完兩位名師講座之后最大的感受。
前不久,學校組織教師觀摩聆聽名師講座,對于我們教師來說是個難得的學習機會。課堂中,我們領略到了名師的風采,感受了她對學生、對教育、對生活那深情的愛;感受到了她身上所透露出來的無窮的知識力量;感受到她對學生身心發(fā)展以及語文教育了解之廣、鉆研之深,讓我受益匪淺。
現在,我將學習的收獲與體會跟老師們進行探討和交流。
網絡的迅猛發(fā)展,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大量的可學習資源,使我們的備課效率更高了。特別是名校名師的先進教育教學理念、細致深刻的教材解讀和精巧的教學設計,給我們的備課提供了豐盈的源頭活水,讓我們的頭腦擁有了豐富的教學智慧。
然而,任何一種資源,我們都不能采取拿來主義思想。因為任何一種思想,都打上深深的個人思想的烙印,都是那些教師們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教學環(huán)境下,面對自己的教學對象所作的個性思考。它的思考也許會與喚起你的共鳴,但這種共鳴不可能是教學實施時的成功之路。由于地域、語言習慣、知識底蘊、教學風格,甚至于教學條件的不同,都可能使你的拿來的內容在自己的班級無法實施。從這些意義上來看,再好的課堂也是無法克隆的。
1、要有增強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強烈意識。自新課程改革以來,教材、教學理念、教學手段都有了很大的改變,課堂教學也確實出現了異彩紛呈的新景象,可是,在日常教學中,老師們也面臨了很大的困惑,到底什么樣的語文課才是真正精彩的優(yōu)秀語文課呢?感覺到講得太多,會被認為是牽引太多,限制了學生,由學生發(fā)揮,又會腳踩西瓜皮,一堂課不知會滑向何處,而教材、教參也不像過去那樣有明確的要求,因此課堂上把握的度很難。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出,讓老師們重新反思我們的課堂該給孩子哪些有價值的指引,該怎樣讓孩子們在課堂上有真的學習、真的成長。
2、要根據課標、教材、學生的情況,設計合理恰當的目標,并通過一堂課師生的共同努力,使目標最大限度地達成。目前,我們在設計目標時比較薄弱的是對學生特點的把握,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應該達到怎樣的教學目標,如設計提問、指導朗讀、訓練說話、閱讀理解等方面,也應根據學生的年齡段特點進行設計與引導,使學生在自己的基礎上有效地發(fā)展,讓學生進行有價值的思考,在教學目標設計上低估、高估學生,設定過深、過淺的教學目標,都會使學生的收獲打上折扣。
3、要抓住要點,取舍得當。一堂語文課僅45分鐘,一篇課文中要圈要點的地方可能很多,我們不可能在有限的45分鐘內蜻蜓點水式的面面俱到,而是要想方設法找到一個“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要點,這個要點或是一個核心問題,或是一個重點段落,或是一個訓練項目,總之,應該是這節(jié)課中最有教學價值的內容,然后從不同層面和角度去完成這個要點的學習,使學生學有所得。因此,要懂得課堂上的有舍有取,舍得才能取得。
4、要體現語文課的語文味。語文味表現在“動情誦讀、靜心默讀”的“讀味”,“圈點批注、摘抄書作”的“寫味”,“品詞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我們在課堂上做到了“幾味”呢?在語文課中,古詩文的教學,更應體現濃濃的語文味來。教學設計和教學效果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但都有濃濃的語文味。像如何讓學生領悟古詩詞的意境?如何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詩詞鑒賞能力,使他們熱愛古詩詞?教師的教學語言如何更有詩意和文味?文言文的教學只是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意思嗎?學生要不要體會一下文言文的語言魅力何在?詩詞或文言文、現代文的朗讀指導上該如何體現某種語言的特點?
語文課是海,很認同這個比喻,因為相對其他學科而言,語文課是最難把握的課。“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相信有不少語文老師體會過為上好一節(jié)課所經歷的磨難。“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更相信,越來越多的語文老師體會到語文課的“真味”。
三、要敬業(yè)、樂業(yè)
從李三改老師和嚴文山老師的教學經歷中,我們不難看到:只有對教育事業(yè)充滿深厚的愛的教師,才會樂于獻身教育事業(yè),精心哺育一代新人。一個對所教學科充滿愛的教師,就會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就會富有感情地去教授每一堂課,從而使學生產生相應的情感體驗,更深刻地感受與理解教材。一個對學生充滿愛的老師,才會對學生誨人不倦,潤物無聲,如甘霖灑向大地般讓教育充滿愛。因此,敬業(yè)和樂業(yè)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必備的要素,也是教育事業(yè)對我們每一位教師提出的要求。
聽完王嶺老師的《有關語文教學生成問題的探討》,對語文課堂資源生成我又有了新的認識:生成與預設,可以說矛盾的統(tǒng)一體,如果說教案是預設的,那么課堂則是生成的;預設體現對文本的尊重,生成則體現對學生的尊重。課堂的行為主體是學生,而學生的學習是隨機生成的。我們不能“活人圍著死教案轉”,而應從傳統(tǒng)的教學形態(tài)中走出來,努力構建新型的,富有活力的,生成的語文課堂。
在我的教學中,也時常發(fā)生學生的看法與老師、書本上不同,對于學生閃耀著思想火花的質疑或觀點,我多數會予以鼓勵,表揚他們會學習,善思考。比較尊重學生體驗,關注生成資源。
面對課堂生成,我主要是這樣處理的:
首先篩選信息,辨別課堂有效“生成點”。我會關注生成信息是否能促進學生發(fā)展,有探究的價值。如果生成信息的確能激發(fā)多數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究欲望。我便及時調整預設的教學方案,讓學生將課堂生成資源開展進一步探究,并與學生通過討論、交流、甚至是課下查閱資料直到解決問題。對價值不大的信息和問題,我會及時地排除和處理,使課堂教學回到預設和有效的軌道上來,以保證教學的正確方向
其次把預設與生成內涵統(tǒng)一,用舊的知識去輔佐新的認識。主要是通過捕捉、判斷、重組從學生那里涌現出來的各種信息,把有價值的新信息和新問題納入教學過程,使之成為教學的亮點。如果新信息學生們都能興趣盎然的參與,能給學生帶來積極的學習情感,我也會改變前提預設,將預設與生成內涵統(tǒng)一,積極參與其中,與學生共同提升。
例如,昨天在教學《陌上桑》一文時我預設了這樣一個問題:
詩中是怎樣描寫使君的可恥行為的?從中可看出使君是一個怎樣的人?
因為備課時我看了教材簡析,說《陌上?!凡捎孟矂〉氖址ń衣督y(tǒng)治階級的無恥。所以我的腦海里對使君的定位就是好色、無恥。
在課堂教學中,當我提出這一問題時,大多數學生都認為使君是個無恥的好色之徒。就在我準備把“無恥”這幾個字寫在黑板上時,有個學生卻提出不同意見:“為什么其他人看到羅敷失態(tài)的表現就不是好色,使君就是無恥呢?”當時班里就炸開了鍋,有學生說:“其他人其實也好色”;有學生說“其他人只是看呆了,卻沒有問羅敷:‘寧可共載不?’,說明其他人品德比使君高尚”;也有的說“羅敷又漂亮又高貴,其他人只敢看,不敢說?!薄?/p>
對于學生這樣的質疑與觀點,當時我認為質疑的學生問的很有道理,生成資源的確有探究價值。所以我并沒有“一棒子”打死,而是引導學生展開討論。
于是我笑著問學生:“如果其他人也像使君一樣有地位,有權勢,他們會怎樣?”
學生又議論開了,經過一番交流與爭論,最后得出: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其實其他人和使君一樣被羅敷的美貌所傾倒,只是種種原因使他們不能說或不敢說“寧可共載不”。這樣看,使君被說成“好色、無恥”,實為冤枉。他之所以說出“寧可共載不”只是緣于他優(yōu)越的權勢和地位。作者寫c使君應該也是一種寫作技巧。
我又提出問題:那么作者到底要表現什么呢?
于是學生很快得出:作者寫使君也是為了反襯羅敷的美麗。說明羅敷的美麗不僅讓黎民百姓動心,也讓見多識廣的達官貴人傾心,足見羅敷之美。
在這節(jié)課上,當新的教學資源生成時,我并沒有按照預設繼續(xù)教學,而是順應了突發(fā)事件,將預設與生成內涵統(tǒng)一,讓興趣盎然的學生展開討論。體現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閱讀中生成的問題。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啟迪思維,明辨是非,從而明確課文的價值取向,引導學生走向大雅文化。
名師講座心得體會 姓名:呂卓健
學號:2014300219 專業(yè):學前教育學 哈爾濱師范大學 2015年6月 講座心得
2015年6月10日哈爾濱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由溫恒福院長誠邀兩位赫赫有名的學者給我們進行了兩場精彩絕倫的講座并主持了該場講座,讓我受益匪淺,感受良多。
第一場: 現任東北師范大學副校長、黨委常委、博士生導師——柳海民教授就“理想的教育與教育的理想”做了精彩的講座。主要內容與心得:
柳教授一共分為兩部分進行闡述:分別是“理解的教育”與“教育的理想”。在闡述之前,高考剛剛落幕,柳海民教授緊跟時事,用942萬人的高考事實來闡述他們心中所期待的“理想的教育”。在“理想的教育”部分又分為四個方面:第一、優(yōu)質的教育。其中包涵的是有效的教學、有質量的教學、合適的教學和合理的教學。第二,全面的教育。柳海民教授概括為12個字:品德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fā)展。第三,創(chuàng)新的教育。創(chuàng)新的教育應該是主動的教育、知識與智慧并重的教育、“四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的教育、“四能(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發(fā)現問題、提出能力的能力)”的教育和雙向思維并重的教育。第四,智慧的教育?!敖逃睦硐搿辈糠钟捎谑轻槍煼洞髮W,所以著重闡述什么是卓越的教師以及怎樣做一名好教師,共分為五個方面:第一,好教師要有熱愛教育的高尚情懷。2014年9月9日總書記視察北京師大時曾經說過:做一名讓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那么什么是好教師?他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有寬厚的仁愛之心。教育愛,是教育者對本職工作高度喜歡、執(zhí)著投入、始終如一的一種積極情感的體現。教育愛是一種人間大愛、一種無私之愛、一種崇高之愛和一種特殊之愛。第二,好教師要有懂得教育的深刻認知。他要了解教育的基本知識、了解教育的永恒價值、了解課程與教學的理論和了解發(fā)展心理學的知識。第三,好教師要有從事教育的淵博學識。要做到拓展通識性知識、精熟本體性知識(內容、實質、章法、難度、發(fā)展)、善用條件性知識(教育學、心理學)并且還要積累實踐性知識。第四,好教師要有進行教育的卓越能力。要有教育能力、教學能力、教研能力和管理能力。第五,好教師要有完善自我的專業(yè)品質。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應該清晰地知道如何更好地實現自己的專業(yè)發(fā)展:教學反思、觀摩借鑒、進修提高、終身學習和專業(yè)思考。教師強,則教育興;教育興,則民族強。作為教師,必須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高度重視自身的專業(yè)成長與發(fā)展。作為一名教師,應當時刻不忘學習,終身不斷“充電”,使自己成為“善學、善思、善悟、善用”的學習型教師。通過柳海民教授的講座,我了解了理想的教育與教育的理想。雖然只是順序顛倒了,但是意義不同。柳海民教授用詼諧的語言給我們解釋了知識,讓我不斷地思考以前的填鴨式學習方法,雖然記住了知識,但是沒有對它產生興趣,更不能深層挖掘知識。同時,我更進一步的了解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這八個字對于好教師的重要性。我們的教育對象是孩子,教師個人的范例對于孩子幼小的心靈健康和成長是任何東西都無法代替的最燦爛的陽光。所以教師要加強自身師德修養(yǎng),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質去感染孩子和教育孩子,給孩子正面、積極的教育。
第二場:東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楊兆山教授就“馬克思文本中幾個經典命題及其教育方法論意蘊”做了精彩的講座。主要內容與心得:
楊教授一共提了四個部分并分別進行闡述。第一部分分別闡述了什么是馬克思、馬克思的生前身后、哲學家薩特對馬克思的評價和馬克思的幾個主要作品。第二部分開始闡述了馬克思的立場和方法論。其中,對于理論的批判與武器的批判做了詳細的講解。“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哲學把無產階級當做自己的物質的武器,同樣地,無產階級也把哲學當做自己的精神武器?!睏罱淌诜謩e用了《〈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以及《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的原句來給我們講解理論的批判比武器的批判優(yōu)越在哪、為什么優(yōu)越,甚至理論的批判的本身就是強而有力的武器。其次,還闡述了異化勞動的四個規(guī)定性:1.勞動者與勞動產品相異化。2.勞動者與勞動行為相異化。3.人的類本質的異化。4.人與人的異化。第三,楊教授講解的是教育、環(huán)境與實踐之間的關系: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維的現實性和力量,自己思維的此岸性。環(huán)境正是由人來改變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環(huán)境的改變和人的活動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為革命的實踐。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其中,還闡述了人的本質觀:人的本質并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第三部分首先闡述的是馬克思的兩種生產理論。根據唯物主義觀點,歷史中的決定性因素,歸根結蒂是直接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但是,生產本身又有兩種。一方面是生活資料的生產;另一方面是人類自身的生產,即種的繁衍。其次,講解了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第三,闡述了教育同生產勞動相結合。生產勞動和教育的早期結合是改造現代社會的最強有力的手段之一。生產勞動同智育和體育相結合, 它不僅是提高社會生產力的一種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發(fā)展的人的唯一方法。第四部分分為兩個方面:關于教育的三件事和幾個需要思考的問題。關于教育的三件事包括智育、體育以及技術教育。幾個需要思考的問題:1.教育活動何以是“實踐的”?何為實踐活動?教育活動是一種什么樣的實踐活動?2.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的關系?3.教育辯證法:抓住教育活動的基本矛盾、認識教育過程的基本規(guī)律、理清教育思想的基本范疇和指明教育發(fā)展的基本走向。楊教授的講座開闊了我的視野,講授了馬克思文本中幾個經典命題及其教育方法論意蘊。在沒有學習之前,覺得馬克思文本中幾個經典命題及其教育方法論意蘊是一個相當枯燥無味的一節(jié)講座,里面所講述的內容也差不多是一些很死板,一些條條框框的定義罷了。但是經過一個半小時左右的學習,讓我知道不能只著眼于教育學,它與其他學科都有交集,互相影響,互相促進,互相發(fā)展,相得益彰。所以在今后學習教育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把視野放開闊,并掌握正確的思維。楊教授引用馬克思的原著,結合我國教育現狀,對多個問題方向的發(fā)展進行了精彩的解讀,為我們今后的教育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與哲學指導。
人們常說:聽名師講課是一種藝術享受,他們在課堂上并非單純作為老師在講課,同時也是作為藝術家在表演,他們總是以自己獨有的內在美和外在美的藝術風格的教學,感染著學生,震撼著學生的心靈,而且講座條理清晰、生動有序,時常舉一些事例,使道理深入淺出。兩位教授用各自不同的風格給我們帶來了“饕餮盛宴”,但是俗話說的好: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如何吸收老師的精華變成自己的,這就要看自己的努力與思考。以人為鏡,能夠體察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通過聽講座,豐富了我的視野,也是我們師范生成長的一個捷徑,雖然講座結束了,但是我的學習還在繼續(xù),我的努力不能停止,我將不斷反思,更上一層樓!
自2013年10月開始,至2014年8月8日,我有幸聆聽了劉開朝、魏新磊、祝禧、王文英、劉明文、陳曉香、李彩紅、李戰(zhàn)朝、劉濤等老師們的精彩報告,這里既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名師、專家,也有本土的高級教師和來自教學一線的老師。名師們的講課,讓我受到了許多啟發(fā),現將這一階段聽課的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1.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準備充分
想給學生一滴水,教師就必須具備一桶水。這幾天幾位教師講的課就充分印證了這句話。她們講得通俗易懂,讓我深受啟發(fā)。教學設計是老師為達到預期教學目的,按照教學規(guī)律,對教學活動進行系統(tǒng)規(guī)劃的過程。從每位教師的課堂教學中,我們能感受到教師的準備是相當充分的:不僅“備”教材,還“備”學生,從基礎知識目標、思想教育目標到能力目標,都體現了依托教材以人為本的學生發(fā)展觀。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處理也都進行了精心的設計。
2.要注重教學導入
為什么每位做課的老師都充分為她的課做準備,但卻產生不同的效果呢?這幾位老師,能把學生的熱情充分調動起來,課堂氣氛非常熱烈,互動效果也很好。引人注目的開場白和活動設計,集趣味性和啟發(fā)性為一體,不僅能引人入勝,而且能發(fā)人深思。一個好的導入可以能使學生集中注意力,產生學習興趣,覺得數學課有趣,減少焦慮和恐懼心理,重塑自信。
3.注重知識的傳授與能力的培養(yǎng)相結合,教學理論聯系實際
各位老師很好的運用了多媒體技術與課程的整和。如任曉慧老師在講到克隆技術對人類帶來的影響時,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們展示有關克隆人的圖片,在視覺上給學生們震撼,使學生們更加深刻的體會了基因技術造成的巨大作用;同時也對學生們進行了思想教育。在了解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指導學生去歸納、去概括、去總結,讓學生先于教師得出結論,從而達到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使學生的能力得到培養(yǎng)的目的。
4.教學過程結構精密,時間分配恰當。
從每一位授課教師的教學過程來看,都是經過了精心準備的,從導入新課到布置作業(yè)課后小結,每一句話都很精煉、每一個問題的設置都恰到好處、多媒體設計也充分體現了專業(yè)知識的結構體系。每位教師能根據自己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能力設計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在知識深難度的把握上處理得很好,基本上都能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5.教師自身的良好素質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證。
我們只有不斷的加強學習,不斷加強修養(yǎng)才能勝任教育這項工作。各位老師就充分表現了這點,不僅教師基本功十分扎實,語言清晰,語速適中,聲音洪亮,而且無論從制作的課件還是上課的技巧來講,構思非常得好,讓學生在這種非常輕松愉快的情景中學習。能夠很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因此我們年輕教師加強教師基本功訓練,成為一名一專多能的教師。
通過這次聽課,使我開闊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同時我對自己也提出了許多問題去思考,怎樣讓自己的教學方法更吸引學生?怎樣讓學生喜歡上課?相信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一定能拉近距離,不斷進步。
犯罪根源論,主要闡述刑法中一個重要的問題——法治國家的刑法精神。通過徐老師的講解,我初步了解到刑法的精神是法律的精髓,即刑法精神是法律條文的主要依據。那么,在判斷一部法律的文明與野蠻、先進與落后時,主要的依據是此法律體現了什么樣的精神。就目前中國刑法的基本精神,老師著重強調主張刑法的謙抑原則,它提倡刑罰應當輕緩,罪名不宜過多,刑罰只有在沒有別的代替措施時才適用。
和諧社會不能依靠暴力來解決各種問題。
就以中國刑法來說,重在制度的建設,真正建立公平、公正的社會,這些刑法中的內容讓我最為深刻。無數的事實證明,沒有制度、制度的缺失、或是制度的不完善,即使是重刑重罰,也解決不了問題的根本。
雖然法律是用來保護國家,社會以及個人的,但是難免有一部分人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和貪婪利用法律的漏洞通過侵犯人民、國家的利益達到自我精神上或是物質上的滿足。那么,我認為法律的不健全也是不法者犯罪的根源,同樣的,對于社會不公平,不公正現象,也正是需要制度的改革和進步,保護廣大人民和國家的利益。
關于當今中國社會某些關節(jié)的腐敗,甚至造成司法的腐敗,作為一個中國公民,我很期待中國制度成長,完善的那天。
在生活中,就要像老師說得那樣,應該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善良,多一份關愛,多一份寬容,多一份人間的溫暖與溫情,少一份仇恨,少一份暴力。
最后再引用老師您的話:"陽光打在你的臉上,溫暖留在我的心里,共勉之。"
2013年9月20日,xx大學文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潘蒞臨xx師專學術報告廳為小學語文置換脫產班學員做了題目為《語詞的驚異入口與文本的八種解讀》的專題講座,該講座分上、下午兩場進行。
潘教授從七大主題開展他的講座,分別是:
一、兒童視角與符號世界;
二、消除心靈驚異的課堂;
三、語文本體的哲學思考;
四、閱讀教學的解讀要求;
五、文本解讀的八個維度;
六、對話式語文教學設計;
七、傳統(tǒng)語文課堂的回眸。
潘教授由顧城的《楊樹》、《星月的由來》等作品的普遍人性和道德的評判為切入點,引出對語詞驚異力量的發(fā)掘和拓展這一命題,指出語言不是一種單純的交際符號和思維工具,而是一種獨特的民族(個體)精神架構和文化歷史(生命體驗)的存在與表達方式。它要求研究者(執(zhí)教者)從人的存在的角度,展開與作者、文本和世界的對話,去感悟和挖掘語文的歷史與文化空間。他指出把語文作為知識這只是結果,把語文理解為符號、激發(fā)人的潛能,“景在途中”,語文就是一路走來的風光與體驗。教育教學有法可循,然而確無定法一成,為人者需要活道,從教者更當如此。教育之道在“四達之衢”而不在“一達之道”,在“環(huán)中”而不在“圓周”。所以,聽講座也好,閱讀也罷,都需要把知識內化成自己的血液,然后再外化成自覺主動的行為。
潘教授還引用愛因斯坦的話說,“教育就是忘記了在學校所學的一切后剩下的東西”。他希望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盡量多地從語文工具論中解脫出來,引領兒童區(qū)去感受語言的美,體驗作者創(chuàng)造的神奇獨特的審美世界,去觸摸世界本身的復雜微妙和變化萬千,進行無限、自由想像力的鍛煉。我們該去發(fā)現學生的高明,理解文章就是與上帝的對話是對物的表述。語文教育的使命就要喚醒人自身。人是符號的動物。
潘教授在對語文閱讀教學的解讀提出了三點要求:尊重文本的運用,精確定位教學的解讀目標,要從指向性、背景性和梯度性上把握。避免割裂文本的整體語境,遵循作者文脈情思的自然發(fā)展,要發(fā)現文章的脈絡,需要對文本背景材料的拓展。避免抽象的、機械的概念化的圖解,應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體驗和想象,不要鉆進各種修辭格的墓地,要打開修辭背后的心理世界,要用最少的言辭表達最多的事情。
他還以《采蓮》、《木蘭辭》、《十八歲出門遠行》、《背影》、《荷塘月色》等古代、現代和當代的作品文本為例,詳細闡釋了閱讀教學的解讀要求:喚醒感覺、解放物象、移情入境、剖視社會、鉤沉歷史、洞悉文化、抽繹人性、沉思存在等八種解讀維度。鼓勵教師的感官打開、引起學生的感覺;感覺的喚醒文本才能豐潤;還指出教學需要深度,對簡單物象的剖析;沒有社會的視覺,文學就根本讀不懂。
潘教授是霍英東教育基金第九屆高等院校青年教師基金獎獲得者,山東省課程與教學專業(yè)委員會副秘書長,全國統(tǒng)一高考(山東卷)基本能力測試科目研制專家組組長,江南大學、西南大學“國培計劃”主講專家。他的講座給予學員所思考的是:語文教師不要成為符號的奴隸,要永遠在路上領略思想的美,領略語文的美;語文教材是語言的世界,因為語言,人不僅是短暫現實性的存在,也是永恒歷史性的存在,不僅是自然生物性的存在,也是文化價值性的存在,而且也是自由意志的存在。潘教授的寓意深刻、妙語連珠,告訴我們語文教師要對詞語有新的感悟,對語言文字這個符號所存在的的內在生命力有了新的認識,只有把握“語詞的驚異”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
求學期間聽過很多專題講座,各種教育理論與觀念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但總覺得在實踐教學中能真正運用起來的比較缺乏。今天觀看現場教學實況真的是第一次,也正因為是第一次,引發(fā)了許多觸動與感悟。
真實的活動組織,真實的孩子,真實的教師。讓我們清晰明了直觀地去感受到一次活動的組織與開展。從活動內容的選擇、目標制定、教學具的使用、師幼互動、教師提問、教學機智等等全方位立體地向我們毫無保留地展示,對于一線教師,尤其是對于我們新崗教師受益匪淺。
《我發(fā)現的變化》提供的操作材料均來源于生活,便于教師收集,也便于幼兒引發(fā)活動延伸。豆子、氣球、回形針、香皂、石頭、咖啡等等?!堵曇糇冏冏儭纷層變簩⒊R姷穆曇敉娉隽诵禄?,金老師用最簡單的材料進行最有意義的探究值得我們學習。
《誰躲起來了》抓住幼兒喜歡小動物的泛靈化的特點,為幼兒展示了很多自己喜歡的小動物,通過一系列的觀察與討論,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作欲望?!侗荛_貓的方法》同樣關注到幼兒的興趣愛好,貓捉老鼠,老鼠如何躲避貓,成為整個活動的隱性線索,牽住了幼兒整個活動的注意力。
四個觀摩活動,PPT無一缺席,可見課件制作對于一個優(yōu)秀教師的重要性。高老師的《誰躲起來了》、《避開貓的方法》兩個活動中通過PPT給了幼兒一個相對真實的繪本故事情境,在情境下展開了美術活動和數學活動。《聲音變變變》運用PPT給幼兒設置關卡,自己選擇自己挑戰(zhàn),呈現出不同的圖片和聲音,有效地將活動推向高潮,抓住幼兒的無意注意力。
不同于平常我們活動導入的圖片,而是作為總結時出示的圖片?!段野l(fā)現的變化中》金老師在總結不同材料的變化時,用折疊的方法出示了字寶寶,并有意識地在用手進行指認,雖然沒有直接讓幼兒識字,但會讓幼兒在隱性影響下慢慢學會總結、學會指認識字。《聲音變變變》中,幼兒發(fā)現聲音的粗細大小的性質,都用圖片進行表示,將無形化有形,給幼兒更直觀的感知,也方便了下一步活動的進行。
上海教師將幼兒“腦力激蕩”掛在嘴邊,非常注重幼兒的思辨能力。教師的提問有針對性,并且提問之后會給幼兒一個適當的思考時間,在幼兒回答問題之后,又會給每個孩子的回復一個細致的處理,層層遞進,直至幼兒得到滿意的答案?!懊總€孩子都是一個哲學家”我們要相信這一點。提問還要注意語境,要知道為什么要這么問,不能為了提問而提問。比如讓幼兒大聲叫,要給他個語境,在飛機場人特別多需要大聲叫,而不是直接告訴幼兒大聲,這樣的話得不到經驗延伸。
在四個活動的師幼互動中能看到師幼平等的關系?!按蟾缦葋怼?、“謝謝你挺我?!边@類的對話,摸摸頭,鼓勵的眼神這類行為都是教師與幼兒良好的互動。教師不是在給幼兒傳授自己的想法和經驗,而是在與幼兒一起共同探索,共同發(fā)現。
《誰躲起來了》是一個繪本與美術活動的完美結合,《躲開貓的方法》是一個繪本與數學活動的完美結合。繪本的重要性無需贅述,繪本的情境會讓幼兒身臨其境,確保了幼兒的活動興趣與持久性。
需要強調的是繪本故事并不只是用來導入,而是貫穿于整個活動的始終,讓幼兒真的感覺到自己在參加小貓的聚會游戲,真的在幫老鼠找到躲開貓的方法。
《聲音變變變》在幼兒學會自己變化聲音之后,出示玩偶,讓幼兒模仿大獅子和小雞的聲音來進行表演幼兒游戲,無形中教會了孩子們在表演區(qū)的表演技巧和方法?!侗荛_貓的方法》教會了幼兒如何統(tǒng)計,真正感受到如何使用表格,感受到表格給我們帶來的方便,很容易延伸到其他科學領域作為記錄發(fā)現的一種方法。
教師專業(yè)標準要求教師要有終身學習的能力,作為新崗教師,親身經歷如此精彩的現場教學觀摩受益匪淺,在今后的實際工作中也會取其精華,適宜性地進行借鑒和反思,最終形成屬于自己的獨特教學風格。
XXX 2011年11月7日,在我們學校實驗室很榮幸聽了全國名師張老師講座,內容教學習慣決定學習習慣,使我受益匪淺。特別是張老師結合自己的親身感受講的幾個方面。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張老師的講座中她系統(tǒng)地闡述了自己對教學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理念和教育實踐經驗,使人深受啟發(fā),學到了許許多多實實在在的教育方法,讓我在學習之余深刻地反思如何在今后的教學中養(yǎng)成良好的教學習慣和教給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張老師首先提到小學生應該養(yǎng)成的學習習慣包括 :閱讀習慣、書寫習慣、記憶習慣、思考習慣、定計劃的習慣、按時完成作業(yè)的習慣、上課認真聽講的習慣、適應老師的習慣、認真的習慣、總結的習慣。我認為要求學生做到,作為一名教師更應該做到,養(yǎng)成良好的這市方面的習慣。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 “良好的習慣是人在他的神經系統(tǒng)中所儲存的資本。這個資本不斷增值,而人在其整個一生中,就享受著它的利息?!边@也足可以說明,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他今后的發(fā)展將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學階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是每一位數學教師的重要職責。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注意訓練學生閱讀數學課本的習慣,使學生具備閱讀課本的能力。在數學課中,應使學生把“看、讀、思、練”結合起來。從兒童一入學就應該帶領學生逐步學會看懂圖、式、文,再引導學生弄清術語,理解關鍵詞語,引發(fā)學生思考。隨著學生年齡和抽象能力的不斷提高,對課本內容提出更明確而具體的要求,讓學生養(yǎng)成先閱讀后做作業(yè)的習慣。審題是進行正確計算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通過審題訓練,可以養(yǎng)成學生認真嚴謹的習慣,引導學生靈活地選 擇正確合理的計算方法,提高做題的質量與速度。
張老師提出:教學習慣決定學習習慣:教師的示范性、常用措施與方法、教師良好的工作習慣。反思自己的教學,的確如此,只有老師養(yǎng)成良好的教學習慣,老師言傳身教,學生才能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所以要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老師的教學習慣也是非常重要的。張老師說:教書者必先強己,育人者必先律己。仔細想一想,張老師說得真好,作為老師,我們老師要以積極的狀態(tài)和較強的感染力,要以對教育事業(yè)的滿腔熱忱對工作的高度責任感、對學生的一片愛心、對所任學科的深厚感情,去感染影響學生。努力做到教態(tài)親切、熱情、和藹可親,教學語言要生動活潑、富有幽默感。教學方式、方法要直觀、形象、豐富多樣,富有趣味性。要創(chuàng)設一個團結互助、好學上進的集體風氣,使每一個同學在良好的集體環(huán)境里成長。認真完成,只能合格;用心去做,才能優(yōu)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應該努力的用心工作,才能更好地影響孩子,教育孩子,用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熏陶與教化作用,才能真正作到為人師表。
學校領導為了縮短我們新招聘教師的成長周期,提升我們的教學高度,前個周末,特給了我們一個機會去觀摩聆聽上級領導精心組織的李青霖名師的講座,可謂是感受頗多,收獲頗大。而面對鮮活的教學對象,智慧的教師必然沒有相同的課堂。
網絡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使我們的備課效率提高了,特別是名校名師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細致深刻的教材解讀和精巧的教學設計,給我們的備課提供了豐盈的源頭活水,讓我們的頭腦有了豐富的教學智慧。
然而,任何一種資源,我們都不能采取哪來主義思想。因為任何一種思想,都打上深深的個人思想的烙印,都是那些教師們在特定的時間和教學環(huán)境下,面對自己的教學對象所作的個性思考。他的思考也許會喚起你的共鳴,但這種共鳴不可能是教學實施時的成功之路。由于地域、語言習慣、知識底蘊、教學風格,甚至于教學條件的不同,都可能使你的拿來的內容在自己的班級無法實施。既然再好的課堂也是無法克隆的,那我們就只能對別人的經驗進行總結消化。只有讓別人的經驗成了自己的營養(yǎng),才能獲得豐收的喜悅,也才能讓自己的學生更出色,讓自己的班級更有特色。
名師講座聽后感:回歸教育的本來面貌
記得多年前,曾經聽過黃愛華老師的課,當時他執(zhí)教的是非常有名的一堂課《百分數》,這堂課據說上了很多次。那是我第一次聽他的課,聽之前很是期待。當時,黃老師一支粉筆,操著濃重的南方普通話,與湖南的孩子愉快的度過了40分鐘。時隔多年,課的細節(jié)已經記不清,但是仍然記得他在課堂上與孩子們你來我往,傾心交流的情景;記得孩子們那歡呼雀躍,自信大膽地樣子。今天,再次觀摩黃老師在講臺上執(zhí)教,還和當年的感覺一樣。他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特有的風格,給我們上了一堂并不特別的課,但是,卻再次展示給我們他對學生的尊重、認同和熱愛。
我又想起前段時間聽浙江特級教師俞正強老師的課的情景。他和黃愛華老師的風格不同,他更幽默,更隨性。短短幾十分鐘的課,每一位聽課老師都會感覺俞老師對孩子發(fā)自心底的真實的愛。他親切地叫學生為小朋友,他一會像孩子的父親,把夠不到黑板的孩子抱起來;一會像孩子的兄弟,把一只胳膊搭到孩子的肩膀,另一只胳膊揮舞著在黑板上板書,給孩子講題;一會又像媽媽,掩蓋不住喜愛地摸摸孩子的頭發(fā),拍拍孩子的小腦袋;有時也挺像一個老師,笑呵呵地說出一些嚴厲的話俞老師提到過《圣經》中的一句話:治一個人的病,先撫摸他的心。種種愛的舉動和愛的表露,孩子們都會感受到。俞老師打比喻道:怎樣讓課堂這個雞蛋孵化成小雞呢?我們只能給雞蛋加加溫,讓雞蛋自己變成小雞。所謂加溫,就是溫暖老師的心,然后老師就會去溫暖學生的心。
聽了這么多名師的課,有很多感觸,課的內容、教學的方法隨著時間的流逝,都記不得了,也許剩下的才是我們真正值得學習和深思的。在他們的課堂上,我們感受到的是他們的教學目標的隱性,他們的低調,他們能夠靜下心來聆聽童言,他們沒有把自己扮演成智者和布道者的形象,無休無止地傳道授業(yè)解惑,而是把聰明讓給學生,時不時地需要小朋友們給他講題、講道理。俞正強老師告訴我們,這是他的教育智慧,智慧是讓出來的,是委屈出來的。不以大人的思維代替學生的思維是一種尊重,不代替的前提是知道學生怎么樣想的。同時,他們的課堂同樣是悠閑的課堂。悠閑這個詞似乎不應該用在課堂上,因為一直以來課堂應該是緊張和嚴肅的代名詞,然而,黃老師他們那舒展的面孔、幽默風趣的語言和游刃有余的教學姿態(tài),確實給人一種悠閑的感覺。課堂的氛圍輕松自然,在悠閑的狀態(tài)下,想說就能說,想笑就能笑,看似隨意,但靈性恰在其中。
絢爛至極,歸于平淡,用這句話來形容這些名師的課堂很恰當。其實名師大多如此,沒有太多的外在的東西,在課堂上,他們全身投入,與學生融為一體,把自己放在與學生平等的位置上,尊重學生,回歸質樸,回歸教育的本真。也許,這才是我們最應該向名師學習的地方。
9月26日,有幸在教師進修學校聽到了李xx老師的講座---做幸福的教師。這個主題對我們來說已經很熟悉,從中央上倡導做一個有幸福感的人,再到xx市教育局提倡提升做一個幸福的教師,都在倡導“幸福”。
作為一位年輕教師,每次聽到“幸福”二字,總感覺離那個感覺還有好遠。從教四年來,從一年級包班到作為英語專業(yè)的我兼帶語文和兩個年級的英語老師,還有沉重的班主任工作,我就知道“幸福”是一種奢求,我們只能疲于應付各種各樣作業(yè)、教案、安全記錄等、學校各種檔案和材料的整理,當然還有最后的成績比較。
我想許多在山上的老師多少會有我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我也能夠理解這種情況實屬無奈,畢竟山上教師緊缺。也許更多的抱怨也只是給自己增添更多的煩惱。不過這次聽了李xx老師的講座后,心理面還是感觸很多,體悟很多。
初見李老師。她細語如絲,談吐溫柔,不急不躁。我想也許這才是一個好老師應該有的涵養(yǎng)。再想想我自己,有時候脾氣急躁,時不時的還要沖學生發(fā)火,自己跟自己較勁,這樣幸福感就降低了。在李老師的講座中,她特別提到,作為一個老師要有積極的心態(tài),而不能自怨自艾。她給我我們一個公式:積極的心態(tài)=接受現實+愉悅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細細想來,自己為什么感覺到不幸福真正是自己的心態(tài)吧。在第一項接受現實就沒能做好,后面的就更不用說了。如果讓我回想我自己的三年從教經驗,我不能說我是一個優(yōu)秀的老師,并不是說我不認真對待工作,不好好上課,沒有考出好成績,而是我慢慢的開始懷疑我自己,是不是真的不適合這項工作?是不是每次發(fā)火都傷害了孩子們幼小的心靈?每次回想起自己為了學生學不會,把他們留下來補課直到會為止,每次他們犯了錯誤,都會耐心的勸導,但收獲甚微的時候,我就開始懷疑我自己。此刻回想起來,李老師在臺上娓娓道來,說她和學生之間發(fā)生的種種趣事,還有學生對她的種種不舍,作為一個聽眾,我也感覺自己是幸福的。能夠被學生們需要,被學生喜愛,這不就是作為教師的幸福嗎?
最讓我難忘的是李老師在講座中給我們呈現了她洋洋灑灑幾萬字的教育隨筆,我真的被震撼到了,不僅僅是震撼,更是敬佩。她是一個真正懂得給自己充電的好老師。我們常說,教師要有一桶水,甚至是長流水,在這里我看到了??粗龝苌铣尸F的都是一些專業(yè)書籍、和孩子們共度的書、還有各種經典名著,我真的自愧不如。作為一個青年教師,我還沒有做到放平心態(tài),經常給自己充電,不能做到遇到困難,平心靜氣的面對。這樣的心態(tài)怎么能讓我擁有幸福的未來呢?
聽完李老師的講座,我感覺作為老師,應該有積極的心態(tài),更應該有自己的追求和夢想。在以后的教學路上,我要向李老師一樣,用正能量去感染我的學生,用溫暖去感染自己的生活!
幼師資料《名師講座心得范例》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是專門為給您提供幼師資料而創(chuàng)建的網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名師講座心得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通過培訓和那些優(yōu)秀的老師交流,學到借鑒了很多的經驗,還可以用文字把自己的感受寫出來,寫篇心得體會。教師培訓心得體會怎么寫比較好呢?下面是幼兒教師教育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教師聽科研講座的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為了讓您更加滿意我們編輯了“講座方案”。想掌握事情的主動權,我們就應做好充分的準備,根據領導新分配的任務。時常需要預先制定活動方案,想要使工作更高效,我們可以寫方案。還希望您能從本網頁有所收獲!...
我們有一些啟發(fā)后,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心得體會有利于我們不斷提升自我。作為一名家長,在分享育兒心得前就可以先用文字把自己心中所想寫出來。你是否會寫相關幼兒園家長育兒心得體會呢?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幼兒教師教育網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家長育兒講座的精美心得體會”,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