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湖心亭看雪教案

發(fā)布時間:2023-07-22

湖心亭看雪教案。

每一位教師在授課前都需準備教案和課件,而且每位教師都應該對其進行認真地撰寫。一份詳盡的教案對于教師的教學工作來說具備著非常重要的價值。但是,如何撰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呢?為了滿足您的需求,我整理了以下信息:“湖心亭看雪教案”。希望您能夠光臨讓我們一同共同進步!

湖心亭看雪教案【篇1】

同學們,學語文有一個好處,足不出戶,卻能坐觀天下景。前一段時間我們賞過了陶弘景筆下的人間天堂,又賞過了蘇東坡筆下的月夜小景;賞過了三峽的水,又賞過了錢塘江的潮。

今天我們就跟著明末清初的作家張岱一起去賞賞湖心亭的雪。(板書:《湖心亭看雪》)

教學過程

一.作者介紹

學生齊讀注釋①,提示要注意的三個地方:

1.課文選自《陶庵夢憶》,憶——這是一部回憶錄。寫于明王朝滅亡之后,表現(xiàn)了對故國往事的懷念。

2.作者的家鄉(xiāng)是哪里?——山陰(即今天的浙江紹興)。而他寓居的地方是?——杭州。這說明作者身在他鄉(xiāng),客居異地。

3.“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仕”?——不想給清廷做事。這說明他有深深的故國之思。

二.整體把握課文

(一)朗讀課文.

(二)檢測預習:

注音:

更(gēng)定 毳(cuì)衣 霧凇(sōng)沆(hàng)碭(dàng)

一芥(jiè) 喃喃(nán)

釋義:

是日更定:是,這。 更,古代夜間計時的單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約兩小時。從晚上八點算起。定,完了,結束。更定,大約是凌晨六點的時候。

余拿一小舟:撐,劃。

擁毳衣爐火:毳,鳥獸的細毛。毳衣,毛皮衣。

霧凇沆碭:霧?。核畾饽傻谋?。沆碭:白氣彌漫的樣子。 冰花一片彌漫。

上下一白:全白。(比較這里的“一”和“湖心亭一點”的“一”的區(qū)別。)

焉得更有此人:焉得:哪能。更,還。

強飲三大白:強飲,痛飲。白,酒杯。 為何“強飲”?——“酒逢知己千杯少”。說明他把那兩個人當朋友了。

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是,判斷動詞。(是字的兩種用法,一種作代詞,一種作動詞。這里是用了哪種?) 客,客居,名詞用作動詞。

莫說相公癡:癡迷。

同學們對課文的字句還有沒有不解的,提出來大家一起解決。

(三) 再次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師評價學生誦讀情況。讀古文要正確流暢,還要有韻味。

(四)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

1.請學生用自己的話復述一下課文寫了什么事情。

——到西湖的湖心亭看雪。

2.敘事是本文的線索,請在文中找出記敘的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明確:(展示板書)

時間——崇禎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時分。

地點——西湖湖心亭

人物——作者、兩個金陵人(舟子、小童)

事件——看雪。

三.品讀賞析

(一)看雪的時間——更定時分,冬天的凌晨,這正是一天中最冷的時候,冷到什么程度呢?——“湖中人鳥聲俱絕”。 (翻譯)

這個時候,別人都在干嘛?作者為什么偏偏選擇這個時間去賞雪?這說明了他怎樣的志趣?他到底要賞什么?(他追求的是怎樣的一種境界?)

——他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反映他擁有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

(二)人物——作者是一個人去賞雪的嗎?你從什么地方看出來?可是明明有舟子,作者為什么又說是“獨往湖心亭看雪”呢?(他為什么不把舟子拉上一塊看呢?——他認為舟子看不懂。)這個“獨”字反映出他怎樣的個性特點?——文人雅士的清高、孤傲。

舟子不懂他的那份超脫世俗的情趣,那有人能懂嗎?——有,湖心亭對坐飲酒觀雪的兩個金陵人能懂。

作者是怎么介紹這兩個人的?一起讀出來。

作者為什么不把這兩人的名字寫出來,而只寫出他們“是金陵人,客此”?作者這樣寫的用意? “客此”,說明這兩人也不是杭州人,都跟作者一樣是客居他鄉(xiāng)的游子。有同樣的情趣,有同樣的遭際,“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金陵人”,金陵,就是現(xiàn)在的南京。知道明朝開國時定都哪里嗎?(明朝開國之初的五十三年(1368~1420年)建都在長江下游的南京。永樂十八年(1420年)遷都北京后,南京成為明朝的留都。)作者點出“金陵人”,暗示引起了他對故國的思念。

文中還有一句話也能表現(xiàn)他的故國之思,找一找是哪句?如何體現(xiàn)的?——崇禎五年十二月。紀年的方法多種,如年號紀年、干支紀年、公元紀年。他偏偏選用明朝的年號紀年,身在清朝還念念不忘明朝時候的事情。

3.事件——看雪。作者一大清早跑到西湖來賞雪。作者看到了怎么樣的雪景?

找出描寫雪景的句子。齊讀。請同學起來翻譯一下。

明確:“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①誦讀。

②雪后奇景的賞析(討論:這段景物描寫的特點?)

A.寫景的順序。共兩句話。概括一下,第一句是對什么進行描寫?第二句又是對什么進行描寫?這是從整體到局部地描寫。

在整體描寫部分,又采用了由上到下的順序。

在局部描寫部分,又采用了由大到小,由遠到近的順序。

B.修辭——夸張,排比,比喻(“一芥”,一根小草)。

C.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哪些詞語體現(xiàn)作者抓住了景物特征?“一白”“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

D.思考:作者還采用了怎樣的寫作方法來寫景?看誰預習得最仔細。

明確:白描。什么是白描?(習題一·2)

白描——文字簡練樸素,不加渲染,這種寫法就是白描。

(抓住事物特征,以質(zhì)樸的文字,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寫方法。)(用詞較少,沒有華麗的辭藻)

誦讀“白描”的解釋。幫助學生理解。

那怎么理解“白描“的手法呢?你們可曾聽過這樣兩句詩“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蘇軾《飲湖上初晴雨后》“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白描”就是——“淡妝”。

四.遷移訓練

判斷下列句子哪些是“淡妝”,哪些是“濃抹”。如:

①“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

②微風早經(jīng)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銅絲。 (√)

③那烏鴉在筆直的樹枝間,縮著頭,鐵鑄一般站著。 (√)

④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

⑤兩岸連山 (√)

⑥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 (×)

⑦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豪雄 (×)

⑧他留著濃黑的胡須,目光明亮,滿頭是倔強得一簇簇直豎起來的頭發(fā) (√)

⑨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月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騷,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 (×)

練筆:寫兩段描寫文字,一段“淡妝”,一段“濃抹”。師點評。(提示:可以寫人物肖像,可以寫景物;可以寫學校的花壇,可以寫街上的小景;可以寫花草,可以寫樹木;可以寫春天的景色,也可以寫冬天的景色。)

同學們理解了白描的手法,現(xiàn)在再回過頭來看課文這段景物描寫,別看它只有短短的兩句話,實際上卻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一起來回顧我們這節(jié)課學習的內(nèi)容。文章寫了什么事?——到湖心亭看雪??吹搅耸裁淳?——雪景。你從這些寫景敘事的文字中讀出了怎樣的感情?——故國之思(思念)、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偶遇知音之樂(愉悅)、孤獨落寞的傷感(傷感)之情。此正謂: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情事交融。

寫景、敘事、抒情融于一爐,這正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湖心亭看雪》知識點匯總

文學常識

本文選自《陶庵夢憶》。張岱,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又號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陰(浙江紹興)人。原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時為富貴公子,愛繁華,好山水,曉音樂、戲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書以終。著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瑯嬛文集》《三不朽圖贊》《夜航船》《白洋潮》等絕代文學名著。

·讀音

更(gēng)定 擁毳(cuì)衣 崇禎(zhēn) 霧凇(sōng) 沆碭(hàng)(dàng)

余舟一芥(jiè) 鋪氈(zhān)對坐 余拏(ráo)一小舟 強( )

·注釋

【是日更(gēng)定】是:代詞,這。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點左右.更,古代夜間計時,一夜分為五更,每更大約兩小時。定,開始。

【余】我

【挐】撐(船)。

【擁毳〔cuì〕衣爐火】穿著毛皮衣,帶著火爐。毳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毳,鳥獸的細毛。

【霧凇沆碭(hàng dàng)】冰花一片彌漫。霧凇,水氣凝成的冰花;曾鞏《冬夜即事》自注:“齊寒甚,夜氣如霧,凝于水上,旦視如雪,日出飄滿階庭,齊人謂之霧凇?!便齑X:白氣彌漫的樣子。沆,形容大水。

【上下一白】天色湖光全是白皚皚的。一白,全白。一,全;都。

【長堤一痕】形容西湖長堤在雪中只隱隱露出一道痕跡。堤,沿河或沿海的防水建筑物。

【一芥】一棵小草。芥,小草,比喻輕微纖細的事物

【焉得更有此人】意思是想不到還會有這樣的人。焉得,哪能。更,還。

【強(qiǎng)飲】盡情地喝。強:盡情。

【大白】大酒杯。白;古人罰酒時用的酒杯,也泛指一般的酒杯,這里的意思是三杯酒。

【客此】客,做客。在此地客居。

【舟子】船夫。

【喃】象聲詞。

【相公】原意是對宰相的尊稱,后轉(zhuǎn)為對年輕人的敬稱。

【更】還。

【癡似】癡于,癡過。癡,特有的感受,來展示他鐘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獨特個性,本文為癡迷的意思。

【及】到......時

·一詞多義

一: ①上下一白: 全

②長堤一痕: 數(shù)目,最小的正整數(shù),大寫是“壹”。

更: ①是日更定:舊時將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兩小時

②更有癡似相公者 還

是: ①是日更定:這

②問其姓氏,是金陵人 表示肯定的判斷或解釋

絕: ①湖中人鳥聲俱絕:消失

②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與世隔絕

·通假字

拏一小船: 拏,通“橈”,撐船

·問答題

1、作者寫雪景,為什么要著力去寫堤、亭、舟、人?

側面烘托,由堤及亭,由亭到舟,由舟及人,層次清楚地描繪了一幅天地茫茫,渾然難辨,人融于景,物我相融的湖山雪夜水墨畫,情趣盎然。

2、寫賞雪,卻寫到亭上金陵人飲酒的場面,多余嗎?為什么?(寫湖心亭巧遇兩人的情節(jié)的作用?) 不多余。因為寫湖心亭上兩個金陵人對坐飲酒、“余”被邀勉力喝三杯的情景,為文章開出另一境界,一是使文章富有波瀾,給沉寂渾茫的夜景增添一分生氣和一分暖色,給人以一種欣逢知己的驚喜。二是借他人之口抒發(fā)知已難逢的惆悵,真實地體現(xiàn)作者的情緒變化。癡”情人不只“我”一個,巧妙的側面烘托,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

3、結尾的“癡”有何含義和作用?(結尾舟子的話表達了作者的怎樣的情感?) “癡”的含義應是“癡迷”“著迷”,為西湖的雪景而迷,為故國的山河而迷,也為知音難覓而迷。作用是畫龍點睛,點明了文章的主旨

4、文中開頭說“獨往湖心亭看雪”,后來又寫到“舟中人兩三粒”,況且文章末尾舟子還出現(xiàn)了,這是不是矛盾?

這里并不矛盾這樣寫突出自已與舟子的志趣不同,反襯自己清高與孤傲的情懷,這個小小的尾聲,如輕舟蕩漿,使人感到文情搖曳,余味無窮。

5、“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币痪鋵懗隽耸裁匆饩?此句在全文結構上有何作用?

路無行人,天無飛鳥,天寒地凍,萬籟俱寂的意境。作用:為下文“獨往湖心亭看雪”作鋪墊

6、“獨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獨”字有什么表達作用?(提示:要從內(nèi)容和結構兩面答) (“獨”字在這里是什么意思?聯(lián)系全文看,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生活態(tài)度?這種生活態(tài)度在《愛蓮說》中也有相似的語句,請寫出來。)

映襯出環(huán)境的幽靜、空曠,也暗示作者的“癡”: 清高與孤傲的情懷,為下文作伏筆。

7、“天與云與山與水”連用三個“與”字寫出了什么景象?

顯示了天空、云層,山巒湖水混濛一片,舉目皆白的景象。

8、“強飲三大白而別”“拉余同飲”兩句中“強”和“拉”二字表現(xiàn)出人物什么感情?

“強”表現(xiàn)作者的喜悅和豪爽心情;“拉”表現(xiàn)客人的喜悅心情。

9、“癡”與課文第一段哪句話相呼應?寫出作者什么心情?

與開頭“獨往湖心亭看雪”相呼應;寫出了作者超然脫俗的性格和清高與孤傲的情懷。

10、結合全文來看,本文在表達方式上有什么特點?

以記敘開頭,以議論結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靜中有動,寂中有聲。

11、量詞“痕、點、芥、?!钡淖饔檬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出了視覺的移動,使人感嘆人在天地間,不過是滄海一粟,同時使畫面有如一幅水墨畫,增添無窮美感,體現(xiàn)了作者煉字的功力。

12、按課文內(nèi)容填空:

(1)看雪的時間: 凌晨; (2)看雪的地點: 湖心亭;

(3)看雪的人物:我及在湖心亭上碰到的兩人;(4)看雪的氛圍:寂靜、空曠、混沌、孤獨的氛圍;

(5)看雪的方式:劃一小船獨往; (6)看到的雪景: 白茫茫一片。

13、 作者在亭上與人相遇飲酒共話的情景,與下列詩句中哪兩句相似( B )

A.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B.酒逢知己千杯少

C.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D.君向瀟湘我向秦

14、古往今來詠雪的古詩文極多,請摘錄幾聯(lián)。(不少于4聯(lián))

①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②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③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④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理解性填空

1、點明時間地點及當時環(huán)境的句子是: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2、描寫雪景的句子是: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3、點明作者偶遇知音的驚喜之情的句子是:余強飲三大白而別。

4、以舟子的喃喃之語收束全文的句子是: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八、課文內(nèi)容理解。

1、“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一句寫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結構上有何作用?想一想這句中“絕”字的妙在何處?

①路無行人,天無飛鳥,天寒地凍,萬籟俱寂的意境。 ②作用:為下文“獨往湖心亭看雪”作鋪墊。 ③一個“絕”字,從聽覺入手,描繪了一幅人鳥受凍,悄然無聲,不敢外出的寒冬靜默圖。2、“獨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獨”字有什么表達作用?

映襯出環(huán)境的幽靜、空曠,表現(xiàn)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暗示作者的“癡”(不同凡響),為下文作伏筆。

3、“天與云與山與水”連用三個“與”字寫出了什么景象?

顯示了天空、云層,山巒湖水混濛一片,舉目皆白的景象。

4、“與云與山與水、一白、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這些詞對表達中心有何作用?

副詞、數(shù)量詞的使用,于微觀中顯出宏觀,把鋪天蓋地的雪景烘托而出,寫出了視覺的移動,使人感嘆人在天地間,不過是滄海一粟。

5、“強飲三大白而別”、“拉余同飲”兩句中“強”和“拉”二字表現(xiàn)出人物什么感情?

“強”表現(xiàn)作者的喜悅和豪爽心情;“拉”表現(xiàn)客人的喜悅心情。

6、哪些動詞表現(xiàn)作者的“癡”? “癡”與課文第一段哪句話相呼應?寫出作者什么心情?

①拏、擁、往、看 ②與開頭“獨往湖心亭看雪”相呼應 ③寫出了作者超然脫俗的性格。

7、作者引用舟子的話有什么用意?作者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語來收束全文?

①作者引用舟子的話包含了對“癡”字的贊賞,作者的確癡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癡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襯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驚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虛此行,深夜賞雪,收獲頗大,印象極深。

②畫龍點睛,深化意境。對此迷人雪境,“癡”情人不只“我”一個,這也是一種巧妙的側面烘托。

·譯文

崇禎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大雪接連下了好幾天,湖中行人,飛鳥的各種聲音都消失了。這一天晚上八點左右,我撐著一葉扁舟,穿著細毛皮衣,帶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觀賞雪景。湖上冰花一片彌漫,天和云和山和水,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湖上能(清晰)見到的倒影,只有西湖長堤在雪中隱隱露出的一道痕跡,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船上米粒般的兩三個人罷了。

我到了湖心亭上,有兩個人鋪著氈相對而坐,一個童子正把酒爐里的酒燒得滾沸。那兩個人看見我,非常高興地說:“在湖中怎么還能碰上(您)這樣(有閑情雅致)的人呢!”(他們)邀請我一同喝酒。我盡情喝了三大杯后告辭。(我)問他們的姓氏,原來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下船的時候,船夫喃喃自語地說:“不要說相公您癡情(于山水),還有像您一樣(甚至比您更)癡情(于山水)的人呢!”

(附全文)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p>

《湖心亭看雪》教學反思

我將本文的教學目標設定為:

1.積累一些文言詞匯,培養(yǎng)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感悟作者的情感,反復誦讀,并背誦

3.感受作品的景物描寫,掌握并運用白描手法。

針對目標,我設置了如下教學環(huán)節(jié):

1.導語;

2.展示教學目標

3.學生介紹作者及創(chuàng)作背景;

4.朗讀課文,對照注釋疏通文句,整體感知文意(這里包括教師范讀、學生自讀、教師正音、學生自主學習借助注釋疏通文句、小組討論,質(zhì)疑、學生教師答疑、檢查自學);

5.合作探究,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這里包括學生質(zhì)疑,學生老師答疑,小組討論,教師總結形成板書);

6.師生共同品讀文中描寫雪景的文字,學習白描手法(這里包括對白描手法的介紹,使用白描手法的范例);

7.總結語。

回顧這節(jié)課,我覺得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總結反思如下:

1、成功的地方在于學生為主體的意識體現(xiàn)得十分清楚,比較充分地發(fā)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整堂課中,幾乎沒有對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提出什么問題,主要通過學生的讀來讀懂、理解課文,感悟語言文字的美。如在讀、議、品的環(huán)節(jié)里,我始終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線,學生喜歡哪句我便導哪句,打破傳統(tǒng)的教師教,學生聽的模式,而改為學生學,老師導,充分體現(xiàn)學生主體教師主導。如在學生讀得有滋味時,老師也參與他們的朗讀。學生讀之后自己再讀,把自己當作了學生參與到學生朗讀中,學生再反過來評老師的朗讀,從學生的評議中,我巧妙地指導了學生的朗讀。這樣教師轉(zhuǎn)變角色,作為學生的一員共同參與學習,這種改變一種形式進行朗讀示范,使學生感到親切,融洽了師生感情。

2、對文中重難點的把握要到位,深入。可以說學生對作者情感的把握還可以,但是對本文寫作上的特點出力不到位,使學生不能很好理解。首先,本文巧秒地將記敘、描寫、抒情 三種表達方式融為一體,體現(xiàn)了作者高超的寫作藝術,我只是給學生總結了出來,沒有讓學生先感知一下,讓學生去總結,理解會更深

湖心亭看雪教案【篇2】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一些文言實詞、虛詞。2、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3、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4、背誦課文?!寄芰δ繕恕?/p>

1、揣摩文中描寫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語言風格。2、把握文章運用的白描手法。

3、賞析課文融敘事、寫景、抒情于一爐的寫作特色。〖德育目標〗

本文展示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態(tài)度,但又流露出消極避世的意緒,應引導學生批判地對待,歷史地分析?!窘虒W重點】

1、深入理解本文的寫景特點。2、熟讀背誦課文?!窘虒W難點】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寫景與敘事、抒情的關系?!窘虒W方法】 1、誦讀法。

2、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本文文字較淺顯,注釋較詳細,學生自讀課文,把握文意不成問題。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寫作特色和語言風格。【教具準備】 多媒體?!菊n時安排】 1課時。【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作者及背景簡介;學生朗讀課文,對照注釋,理解文句,整體感知文意;揣摩文中描寫西湖雪景的文字,引導學生把握“白描”這一描寫手段,賞析作者的語言風格;分析作品寫景、敘事、抒情三者融為一體的寫作特色,在寫作中學習借鑒多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背誦課文?!冀虒W步驟〗

一、導語設計

冬季中最溫暖的日子無疑是下雪的日子,那飄揚的雪花,凝聚了春霧夏雨秋露的情緒,播撒而來,從每一個點上摩挲著我們,感化著我們,讓我們享受熱烈、靜穆、自由。啊,下雪,真好!

多媒體顯示“西湖雪景”

讓我們步入張岱的世界,去品品《湖心亭看雪》。

二、作者及背景簡介 多媒體顯示:

張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蝶庵、天孫,明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過著布衣優(yōu)游的生活。明亡以后,消極避居浙江剡溪山中,專心從事著述,窮困以終?!短这謮魬洝泛汀段骱魧ぁ芳磳懹谒魍鋈肷揭院?,書中緬懷往昔風月繁華,追憶前塵影事,字里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他文學創(chuàng)作以小品文見長。文筆清新生動,饒有情趣,風格獨特。張岱曾有《自題小像》一文,“功名耶落空,富貴耶如夢。忠臣耶怕痛,鋤頭耶怕重,著書二十年耶而僅堪覆甕。之人耶有用沒用?”覆甕,比喻著作毫無價值,只可以作蓋醬罐用,多用為謙詞。作者在自嘲中諷世罵時,顯示自己的卓然獨立。

三、朗讀課文,對照注釋,疏通文句,整體感知文意

湖心亭看雪教案【篇3】

【課題】湖心亭看雪

【課型】新授課

【教材分析】

我國古代以自然山水為題材的散文,是文人學士所鐘愛的一種體裁,他們追求與自然融為一體,山水本是無情物,因他們?nèi)谌肓俗约旱募毮伹樗?,山水便有了性情,自然便有了生命,人與自然可以親切的'交流對話?!逗耐た囱肪褪敲鞔⑽募覐堘匪鞯纳⑽模院啙嵞毜墓P墨描寫了雪后西湖的獨特風光,在蒼茫廣袤的冰雪世界中,寫出了作者超凡脫俗的高雅情趣。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了解作者有關情況,積累文言詞語,培養(yǎng)閱讀能力;理解課文敘事、寫景、抒情融于一體的寫作特點。

2、過程和方法:反復朗讀以至成誦,整體感知課文,理解形象、生動、精美的語言特點,感覺詩情畫意,學習白描手法。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欣賞西湖雪后美景并理解作者超凡脫俗的文人雅趣。

【教學重、難點】

1、朗讀背誦,積累文言詞語,學習白描手法

2、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寫景與敘事、抒情的關系。

【教學方法】

1、誦讀法、猜讀法。

2、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本文文字較淺顯,注釋較詳細,學生自讀課文,把握文意不成問題。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寫作特色和語言風格。

【課前準備】

1. 學生準備:借助工具書識記生字詞,反復朗讀課文,直至熟練背誦。愛好美術的同學可以通過繪畫展示文中美景,也可選擇與美文相配的樂曲進行配樂朗讀。

2. 教師準備:小黑板或多媒體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

(一)導語:杭州西湖自古以來以美景而名揚天下,文人墨客慕名而來,紛紛留下頌揚的詩文。同學們能不能找出幾句描寫西湖的詩句呢?(如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裝濃抹總相宜。”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中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睏钊f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比欢覀儼l(fā)現(xiàn)詩文多描寫西湖春的嬌,夏的艷,對秋冬的蕭瑟與凄清很少提及。明末清初的文學家張岱卻與眾不同,描寫了西湖美麗的雪景。今天就隨著張岱去《湖心亭看雪》吧。

(二)作者簡介

張岱,明末清初文學家。字宗子,號陶庵,浙江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他出身仕宦世家,少為富貴公子,愛繁華,好山水,曉音樂、戲曲,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過著布衣優(yōu)游的生活。明亡以后,消極避居山中,專心從事著述,窮困以終。

《陶庵夢憶》和《西湖夢尋》即寫于他明亡入山以后,書中緬懷往昔風月繁華,追憶前塵影事,字里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他文學創(chuàng)作以小品文見長。文筆清新生動,饒有情趣,風格獨特。

(三)解題

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據(jù)說是宋代整修西湖時,以湖泥堆成小山,成為一島,是西湖三島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閣,叫湖心亭。這是觀賞西湖風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賞景。

(四)檢查預習

更定 gēng 拏 ná 毳衣 cuì 霧凇沆碭 hàngdàng 一芥 jiè

鋪氈 zhān 更有此人 gèng 喃喃 nán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積累重要的文言實詞和虛詞。(知識存儲)

(1)一字多義:

①余拿一小舟:撐,劃; 上下一白:全白。

②是日更定:是,這; 是金陵人:是,判斷動詞。

③是日更定:更,古代夜間計時單位; 焉得更有此人:更,還。

(2)詞類活用:

客此:客,客居,名詞作動詞。

2、學生借助注釋疏通文意,整體翻譯課文。

三、精讀課文,研讀賞析

1、提問:舟子是如何評價張岱的?(“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保┮粋€字概括呢?(“癡”)

2、默讀課文,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讓你看出“相公癡”

(1)“是日更定”——說明時間之早。

(2)“十二月”“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說明這是冬季最冷的時候,而且大雪連下了三日,天就更冷了,西湖上什么聲音都消失了,一片寂靜,沒什么好看的,按理說,應是躲在家里,圍著火爐取暖,作者偏偏此時去賞雪,可見他的“癡”。

追問:“湖中人鳥聲俱絕”從哪種感覺來寫?(聽覺)“俱絕”寫出了怎樣的景象?(寫出了大雪后西湖空曠、肅殺、冷寂的景象,湖山封凍,人鳥瑟縮不敢外出,不敢作聲,連空氣仿佛也凍結了。突出大雪的威嚴。這不禁讓我們聯(lián)想到唐人柳宗元《江雪》中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視覺)二者雖寫法不同,但達到了同樣的藝術效果。)

(3)“獨往湖心亭看雪”——說明張岱是獨自一人挑在這么冷的天,這么冷的凌晨去湖心亭看雪的,可見他的“癡”,表現(xiàn)他不畏嚴寒的雅興和超凡脫俗的情趣。

追問:可是明明有舟子,作者為什么說是“獨往”呢?(去湖心亭賞雪只他一個人,舟子只是送他去,并不上湖心亭)——他為什么不拉舟子一塊看呢?這樣也好有個伴,不會獨自一人。(他認為舟子看不懂,不是他的知音,不會理解他來湖心亭看雪的心情,從文章最后一句中就可知道舟子的觀念。)這個“獨”字反映出他怎樣的個性特點?(文人雅士的清高孤傲)

3、尋找“癡似相公者”。

(1) 舟子不懂他的那份超脫世俗的情趣,那有人懂嗎?(有,湖心亭上比他早來的兩個金陵人懂。)

(2)作者是怎么介紹這兩個人的?一起找出來。

①老師發(fā)現(xiàn)一處很奇怪的地方,作者寫“問其姓氏”,可后面卻是“是金陵人,客此”,這答非所問呀,作者寫錯了,真是不高明。你怎么看待這個句子?(表面上看是答非所問;可實際上這恰是作者的高明之處。包含了豐富的情感內(nèi)容,“客此”,說明這兩人也不是杭州人,都跟作者一樣是客居他鄉(xiāng)的游子。有同樣的情趣,有同樣的遭遇,“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不必記名字。而突出“金陵”這個籍貫,因為我們知道“金陵”,就是現(xiàn)在的南京,曾是明朝的京都,明朝開國之初的五十三年(1368~1420年)建都在長江下游的南京。永樂十八年(1420年)遷都北京后,南京成為明朝的留都。作者強調(diào)“金陵人”“客”,他鄉(xiāng)遇知音,暗示這引起了他對故國的思念。)

②文中還有一句話也能表現(xiàn)他的故國之思,找一找是哪句?如何體現(xiàn)的?(“崇禎五年十二月”,紀年的方法多種,如年號紀年、干支紀年、公元紀年等,當時已是清朝,他偏偏選用明朝的年號來紀年,就說明他身在清朝卻還念念不忘明朝。)

(3)作者與兩位金陵人在湖心亭巧遇時的心情如何?

①驚喜、愉悅。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這一驚嘆發(fā)之于二客,其實也是作者的心聲。作者不直接表述自己巧遇知音的愉悅、驚喜,反寫二客,足見作者構思之巧,韻味無窮。(亭中人因意外驚喜才“拉余同飲” 強飲三大白) 一個“強”字,傳達出作者的興致之高。本來不會喝酒,但因這意外的相逢又不可不喝,而且連飲三大杯,雙方真有點相見恨晚的感覺,由此我們可以聯(lián)想“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喜悅之情了。

②惆悵、感傷。 知己難覓,難求。為此古人曾發(fā)“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感慨,而作者不經(jīng)意之間,卻遇到了,但緊接著卻又是無奈的分別并且難有后會之期。想及如此,怎能不令人惆悵!

4、品美景

(1)在“崇禎十二月”“大雪三日后”的“更定”時分,三人在湖心亭看雪,真是真正的“癡迷人”,那么,湖心亭的雪景值得他們的“癡”嗎?(值得)

(2)找出描寫雪景的語句,讀一讀?!办F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p>

(3)討論:這段景物描寫雖只有兩句話,但寫得很美,意蘊也很深遠。請你結合朗讀體會,細細品味它的美,分別說說它們美在哪兒?

前一句作者連用三個“與”,生動地寫出了天空、云層、湖水之間白茫茫渾然難辨的景象,寫的是由上到下的全景,突出天地茫茫,闊大遼遠之勢,即著眼于“大”字。

后一句作者變換角度,連用“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由大到小,由遠到近,不僅表現(xiàn)了視線的移動,景色的變化,而且暗示了小船在夜色中緩緩行進,展現(xiàn)了一個微妙而變幻的意境,給人一種似有若無,依稀恍惚之感。突出“小”字。

師小結:透過這個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讓我們不難感受到作者那種人生天地間如“滄海一粟”的深沉感慨。有孤獨、落寞之感慨,又有超凡脫俗的閑情雅致。(學生再朗讀體味)。這篇山水小品,有人物,有對話,敘事、寫景、抒情融于一爐。淡淡寫來,情致深長,洋溢著濃郁的詩意。

四、質(zhì)疑問難,合作探究

1、“一白”“一痕”“一點”“一芥”“兩三?!边@些語言生動形象、華麗優(yōu)美嗎?(不,相反文字簡練樸素,不加渲染,寥寥幾筆就勾勒出湖中雪景之美,這種寫作方法就稱之謂白描)

補充白描概念?!酌柙侵袊嫷囊环N技法,是指一種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線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畫法。(展示圖畫)作為一種描寫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質(zhì)樸的文字,寥廖幾筆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寫方法。白描用于寫人,只需三言兩語即可勾畫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態(tài),使讀者如見其人。白描用于寫景,只需幾筆就可勾勒出一幅鮮明的圖畫,使人如臨其境。白描用于寫事,也只要幾筆就可使事態(tài)畢現(xiàn),生動形象。(誦讀“白描”的解釋。幫助學生理解。)

2、那怎么理解“白描“的手法呢?你們可曾聽過蘇軾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兩句詩。 “白描”就是“淡妝”,有時“淡妝”比“濃抹”更見風韻。

3、遷移訓練,判斷下列句子哪些才是“淡妝”(白描),并說說白描的作用。如:

①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 《天凈沙秋思》)——(白描)

評述:作者運用白描手法對九個景物進行了排列,勾勒了一幅《天涯游子圖》。在這幅圖中,藤是枯的,樹是老的,鴉是黃昏中的,它們給人的情緒是蕭索暗淡的。此時再看到小橋流水人家,那種思鄉(xiāng)思家的情緒就很自然地從心底彌漫開來。抬頭望望遠處漫漫古道,聽聽耳邊呼嘯秋風,看看跨下長途跋涉的瘦馬,啥感覺?只能斷腸!僅28字就達到了一種千古絕唱的效果。這就是白描。

②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③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朱自清《春》)

④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朱自清《背影》)——白描

評述:朱自清僅用“攀”、“縮”、“微傾”這三個極凝練的動詞逼真形象地寫出父親攀爬月臺時的努力,真實地再現(xiàn)父親的背影,我們的眼前似乎就出現(xiàn)了那令人終生難忘的感人背影,父親攀爬月臺的背影將永遠定格在讀者心中。沒有一處過多的形容、修飾、陪襯之類的語言,只是白描,只是寫實,乍讀很平淡,甚至有些拙訥,細細品味,卻情真意濃,蘊藏著一股深情。這就是白描的力量。

五、拓展延伸

1、比較本文與《江雪》一文的異同?(從寫法、表達感情兩方面)

——前者屬白描,西湖奇景與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后者屬烘托手法,景為人設;前者表達了作者清高自賞、超凡脫俗的感情,后者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的孤獨。

六、課堂總結:

1、 學生談收獲

2、 教師結束語:

作者借看西湖雪景,表現(xiàn)了自己遺世獨立的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方式,全文筆調(diào)淡雅流暢,看似自然無奇,而又耐人尋味,西湖的奇景是因了游湖人的存在而彰顯了它的魅力,寫景與寫人相映成趣。白描手法的運用更是恰到好處,尤其值得我們學習。

七、布置作業(yè)

1、運用白描手法,寫一段《校園的清晨》,可寫人,可繪景,可敘事。

八、板書設計

作者 超凡脫俗 清高孤傲(清高自賞)

淡淡愁緒 思戀故國

白描 文字簡練樸素,不加渲染。

【課后反思】

湖心亭看雪教案【篇4】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指導學生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理解文章字詞。

3.引導學生理解文章基本內(nèi)容。

過程與方法:

1.小組合作探究,班級讀、評、講、議。

2.引導學生初步掌握深入分析作者情感的基本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初步領會作者復雜的心境,樹立積極的人生觀。

二、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對作者的寫景、敘事的分析,深入揣摩作者的情感。

三、教學策略

本課主要采用朗讀法、自主學習法、討論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深入思考,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學生對文章字詞的理解是通過朗讀及自主學習來完成,教師在點撥時授以學法指導。

2.學生對文章基本內(nèi)容的理解主要通過課堂討論來完成,通過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加以解決。

3.學生對作者復雜心境的領會主要通過合作探究法來完成,引導鼓勵學生大膽交流,鼓勵學生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理解。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引導回顧曾經(jīng)學過、讀過的與西湖有關的詩文作品。

2.導語:明人汪珂玉曾說:“西湖之勝,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蓖瑢W們平日所見多為“晴湖”“雨湖”,今天,讓我們跟隨明末清初的文學家張岱一起去湖心亭,看一看雪后的西湖。

【設計意圖】學生已經(jīng)學過、讀過不少于西湖有關的詩文作品,通過回顧可以幫學生更好的進入課文,同學引起學生對“雪湖”的興趣。

(二)疏通文意

1.教師范讀,幫助學生讀準字音。

2.學生自讀課文,嘗試結合書下注釋疏通文意。

3.學生翻譯課文,教師進行方法點撥和重難點字詞的糾正與強調(diào)。

方法點撥:(1)將古代漢語詞替換成現(xiàn)代漢語詞,特別是要注意古今詞義的差別;(2)將古代漢語的單音節(jié)的字擴展成現(xiàn)代漢語的雙音節(jié)詞;(3)人名、地名、官職名等沿襲保留;(4)適當增補省略成分。

重點字詞:湖中人鳥聲俱絕(消失);是日更定(代詞,這);惟長堤一痕(只有);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還);余強飲三大白而別(盡力、竭力);是金陵人,客此(客居)。

【設計意圖】本文字詞難度不大且注釋較為詳細,讓學生結合書下注釋與運用所學方法疏通文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理解內(nèi)容

1.全班齊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2.嘗試使用幾個小標題來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舉例:夜游西湖賞雪、偶遇雅士飲酒。

【設計意圖】通過關鍵詞來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有助于學生對文章進行宏觀、整體地把握,同時有助于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要點。

(四)共賞雪景

1.準確尋找描寫雪景的語句。

2.朗讀描寫雪景的語句,思考:你眼前感受到一幅怎樣的雪景,這幅雪景有怎樣的特點。(引導學生抓住“與”“一”“惟”“而已”等重點詞語)

舉例:迷蒙、朦朧、夢幻、靜謐、安寧。

3.再次朗讀描寫雪景的語句,讀出雪景的特點。

4.與其他文章,如《觀潮》對比,了解白描的寫作手法及其使用意圖。(引導學生強化寫作手法為寫作內(nèi)容服務的特點)

【設計意圖】通過朗讀,有助于學生融入雪后西湖的意境氛圍當中。抓住重點詞語,有助于學生加深體驗,享受審美。以讀促解,以解助讀,有助于學生加深思考感悟,受到情感熏陶。

(五)揣摩情感

1.從文章中提煉出“癡”字來概括作者的情感。

2.討論探究作者之“癡”,除“癡”在游覽欣賞西湖雪景外,還“癡”在何處。(引導學生關注“偶遇雅士飲酒”中所含蘊的作者情感)

3.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總結梳理。(給予學生提示:聯(lián)系前后文,從“寫景”“敘事”兩個角度,抓住文本依據(jù)進行思考。)

角度一:酒逢知己千杯少。

“大喜”既是客人大喜,也是張岱大喜,作者“反客為主”。

“強飲”表達了作者的欣喜之情,正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

“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對話簡短,看似所答非所問,可見張岱與亭中之人雖身份背景不同,但有一樣的雅趣。

角度二:話不投機半句多。

“拉”標明作者并不想和湖中二人同飲,如果真是“酒逢知己”,或許用“邀”“請”更為恰切。

“爐正沸”破壞了“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的孤寂美。

“獨往湖心亭看雪”的“獨”寫出了作者的孤傲,雖然“舟中人兩三?!?,但作者與他們的精神境界截然不同,作者更向往獨往的游賞,更向往空曠的雪景。

【設計意圖】通過討論,可以激發(fā)起學生思維的火花,有助于學生各抒己見。同時,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不預設“標準答案”,旨在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多角度的閱讀。

(六)拓展閱讀

柳宗元的《江雪》描寫的也是雪景,也寫到人的活動,體會它和本文在描寫手法和表達感情上的異同。

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明確:在描寫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督分饕褂煤嫱惺址?,景為人設。在表達的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達了作者清高自賞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緒,而《江雪》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的孤獨感。

(七)寫法探究

敘事是行文的線索,如文中寫“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及下船”,交代了作者的游蹤。

本文寫雪景的一段,作者就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點,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正是茫茫雪景中的亮點,作者以他準確的感受體會到簡單背后的不平凡,宇宙的空闊與人的渺小構成了強烈的對比,景物因此有了內(nèi)容。

湖心亭巧遇雖是敘事,但重在抒情。因意外遇到兩個賞雪人而驚喜,短暫的相遇很暢快,隨之而來的分別不免傷感,但遇到志趣相投的人又讓他釋然。情緒的變化一波三折,但是都與“看雪”有關,是“看雪”行動的延伸。由從景的角度寫景轉(zhuǎn)變?yōu)閺娜说慕嵌葘懢埃瑢⑷伺c景有機地結合起來。人的參與,給有可能顯得冷寂、單調(diào)的景物注入了生機。而人與景的融合,正是本文的特色。

【設計意圖】從敘事、寫景、抒情三個角度分析,引導學生理清行文的思路與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八)布置作業(yè)

拓展遷移:課后自讀張岱《龍山雪》,通過對寫景、敘事的分析,揣摩作者的思想情感。

【設計意圖】《龍山雪》同樣為張岱描寫雪景的作品,所蘊含的思想情感與《湖心亭看雪》有異曲同工之妙。通過拓展遷移,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在寫景、敘事中分析作者情感的基本方法,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

湖心亭看雪教案【篇5】

【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本教材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級上冊的《語文》課本,這是根據(jù)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編寫的。這套教材體現(xiàn)了語文課程的整體性和階段性。

二、課文所處的位置及作用

《湖心亭看雪》位于八年級上冊的第六單元,第六單元全是古代詩文,都是描繪自然山水的優(yōu)秀詩文。閱讀這類詩文,可以激發(fā)靈性、陶冶情操、豐富文化積累。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⑴ 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⑵ 把握文章運用的白描手法。

2、過程和方法目標:

⑴ 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

⑵ 賞析課文融敘事、寫景、抒情于一爐的寫作特色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本文展示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態(tài)度,但又流露出消極避世的意緒,應引導學生批判地對待、歷史地分析。

四、教學重難點

俄羅斯作家契訶夫在談創(chuàng)作體會時說過這樣一句話:“簡潔是才力的姊妹,寫得有才華就是寫得短?!边@篇《湖心亭看雪》就是最好的證明。全文不過一百六十多個字,卻把湖心亭的夜間雪景寫得氣象混茫、恍惚迷離,把作者擁毳圍爐、深夜觀雪的孤高性格和落寞情懷顯現(xiàn)得栩栩如生,所以我把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定為這篇文章的重難點。

【教學方法】

1、朗讀法: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要求:“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所以朗讀是必不可少的。

2、賞析法: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要求:“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nèi)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所以帶領學生賞析文章是本堂課的重要方法。

【教學手段】

使用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使課堂講解顯得思路清晰、提示到位,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湖心亭看雪教案【篇6】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湖心亭看雪》是語文版八年級下冊的一篇文言文。本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是:熟悉一定數(shù)量的常用文言詞語。養(yǎng)成自覺誦讀的習慣,在反復誦讀中,進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對作品的語言特色有所體會。閱讀這類詩文,可以激發(fā)靈性、陶冶情操、豐富文化積累。

根據(jù)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和新課標的要求,我設計了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2、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積累文言字詞知識、多形式誦讀及背誦

教學難點:了解白描手法、賞析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

二、說目標

《新課程標準》對中學階段提出了要求:“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特點,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知識目標:翻譯全文并背誦,能掌握相關的文言實詞。

能力目標:品味雪后西湖奇景,了解本文白描的寫作手法。

情感目標:理解作者孤高自賞的情懷。

三、說方法

1、說教法

(1)競賽活動法

有位名人曾說過:“教師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與保持學生的注意力。”的確,如何在45分鐘中把學生的注意力調(diào)集在焦點上,是老師送給學生最好的禮物。而如何打破文言文課堂教學沉悶的講析法,調(diào)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課堂上活躍思維有所創(chuàng)新,我設計了這堂競賽活動法,意在用多樣性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做課堂的主人。

(2) 朗讀法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要求:“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所以朗讀是必不可少的。

(3) 賞析法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要求:“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nèi)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所以帶領學生賞析文章是本堂課的重要方法。

2、說學法

傳統(tǒng)的文言文教學的方法往往采用串講法,師授生記,雖然字字落實,但不利于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這篇文言文是語文版八年級下冊的一篇文言文,此時,學生已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礎,而且本文又是自讀課文,所以我打算采用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來完成對這篇文章的學習。

四、說程序設計

本文我計劃用一課時的時間來完成,主要面對的是語文基礎較好的學生來設計的。

整堂課主要分三步:初讀—精讀—品讀。課堂以讀貫穿始末,以賽促其樂學。

(一)、初讀

1、導入課題。(3分鐘)

檢查學生搜集到的關于西湖的詩詞,看哪組同學搜集的多且好。然后進入“西湖名詩大拼盤”,大家共讀描繪西湖名詩句,導入課題。

2、、檢查預習,(10分鐘)

(1)、在“字詞障礙一掃清”這一環(huán)節(jié)里,檢查了學生字詞的預習情況。分男、女生組進行朗讀比賽。要求讀出文章句內(nèi)停頓,讀好文中關鍵詞語,讀好句末虛詞,讀好重要段落,體會語氣,把握語速。

(2)、“齊心合力疏文意”, 采用卡片、抽簽形式進行比賽,共同完成字詞解析和文章語句的解讀。

說明: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置,主要用到了教學方法中的競賽活動法和朗讀法,在活躍的氣氛中完成了文意的疏通,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預習課文、自主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感到以讀為樂。

(二)、精讀(15分鐘)

要求學生借助注釋、資料,運用自學法閱讀課文,即用不同的符號記下課文中的難詞、難句、重要字詞。提出疑問,師生共同解答。可有以下幾類問題:

1、“看雪”的時間和地點是什么?寫雪大的句子和寫冬雪寒冷威嚴的句子各是哪一句?

2、 怎么寫湖心夜景的?采用什么寫法?

3、 那人對我的態(tài)度是怎么樣的? 我的態(tài)度呢?

4、 舟子對作者的評價是哪個字?為什么?

這四個問題的設計,涵蓋了整篇課文的內(nèi)容,而且又緊扣教學目標,特別是第1、2問題的設置,體現(xiàn)了教學難點:了解白描手法、賞析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讓學生在討論中完成難點的掌握,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

接下來進行意境的品與欣賞。

(四)品讀

在反復朗讀中進行品析、品味、品評。(10分鐘)

一讀品詞語。學生以“我認為 詞(字)用得好,寫出了 ”為話題發(fā)言。例:我認為“天與云、與山、與水”這個“與”字用得好,生動地寫出天空、云層、湖水之間的茫茫渾然難辨的景象。

二讀品美點。學生以“我認為 句美,寫出了 ”為話題發(fā)言。例:我認為“霧淞沆碭”一句美,寫出了湖上雪光水氣彌漫的景象。

三讀品情感。學生以“我從文中 處,理解了作者 的心情”為話題發(fā)言。例:我從文中“獨往湖心亭看雪”處,理解了作者孤寂的心情和獨特的生活方 式。 說明:這“三品”的活動設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欣賞能力,既鑒賞了文章優(yōu)美的語言,又體會了文中暗含的情感,掌握了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還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五)熟讀背誦(5分鐘) 學生在經(jīng)過反復誦讀和品析語言,對課文內(nèi)容應相當熟悉,采用游戲接龍的方式進行背誦,此環(huán)節(jié)可保持學生高漲的熱情,有利用記憶的鞏固。

(六)、創(chuàng)新活動(布置作業(yè))(2分鐘)

1.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意境、情感,創(chuàng)作一幅對聯(lián)。教師給出上聯(lián),學生對下聯(lián),學生如對出佳句,予以展示,進行鼓勵。

賞雪景寄情山水

(品詩人感悟意境)

獨駕小舟賞雪景

(偶逢知己飲亭中)

賞雪景深夜駕小舟

(逢知音亭中飲大白)

2.嘗試用白描手法把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改寫成一段散文。(選做題)

說明:本活動設置,拓展了學生的課外知識(對聯(lián)),而且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將文言文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

五、說反饋

程序設計中的初讀—精讀—品讀這三個環(huán)節(jié),較好的完成了本課的教學目標知識目標:翻譯全文并背誦,能掌握相關的文言實詞。

能力目標:品味雪后西湖奇景,了解本文白描的寫作手法。

情感目標:理解作者孤高自賞的情懷。

板書設計:

湖心亭看雪

張岱

事:湖心亭看雪

景:雪后湖心亭奇景(白描)

全景:上下一白——空曠、沉寂

近景: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

情:雅趣,超凡脫俗,孤芳自賞 言簡意豐

湖心亭看雪教案【篇7】

首先感謝蔡主任、張主任,感謝臥龍中學能夠給我一個學習的機會,讓我們欣賞到這么多精彩的課,下面我就屠老師的《湖心亭看雪》這節(jié)課談談我的拙見。

屠老師的這節(jié)課,值得肯定的地方有很多。

首先,從教師的基本功方面來說:

1、用流利的普通話教學,語言規(guī)范簡潔,通俗直白;

2、教態(tài)顯得親切、自然、大方;

3、板書工整,言簡意賅,層次清楚,圍繞“癡”字來設計:癡行、癡景、癡情;

4、能夠比較熟練的運用多媒體教學。

其次,從教學內(nèi)容上來說:

1、教學思路基本清晰;

2、能夠面向大部分學生,給學生機會,讓學生主動參與,主動發(fā)展;

3、體現(xiàn)知識形成過程、結論由學生自悟與發(fā)現(xiàn)。比如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檢查預習的情況,學生不理解的字、詞、句由學生通過互幫互助的形式自己來解決,這些能夠體現(xiàn)出老師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意識,再如屠老師的一句“老師期待著你們大膽地表現(xiàn)自己”,可以說是充分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4、作為文言文教學,能讓學生在讀中去感悟、理解,對重點詞語的分析到位,如“天與地與人”中“與”字能不能去掉,引導學生領悟了渾然一體的培養(yǎng);

5、在教學過程中,不局限于文本,能夠引導學生結合文章內(nèi)容進行拓展,如對“癡”字的理解很好地引用了紅樓夢中“都言作者癡,誰解其中味”這句詩,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了學生的能力。

當然,這節(jié)課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第一、從教學目的的落實方面來看,我看到屠老師的教案設計中教學目的比較明確

第1點就是“熟讀成誦,積累一些文言實詞、虛詞”,但屠老師在具體的授課過程中未能體現(xiàn)出作為一篇文言文的教學重點,對文言字詞的落實欠火候,對學生的掌握情況沒有深入了解并適時調(diào)整授課內(nèi)容,如“沆碭”這個詞,后面好幾個同學在讀這句時都停頓了一會兒,并有讀錯的現(xiàn)象,這說明大部分學生還沒有掌握這個詞,老師也沒有及時指出并給以引導;再者,作為一篇文言文,特別是這篇文章,在《散文名作欣賞》中,國學大師吳戰(zhàn)壘為這篇文章寫了一篇題為《詩的小品,小品的詩——讀張岱》的賞析文章,對于這篇富有詩意的小品文我們應該引導學生用更多的時間去讀,就像屠老師在教學目標中所寫的“熟讀成誦”那樣,但在教學過程中屠老師只讓學生讀了兩次,這樣做的結果就是使語文特別是文言文教學脫離了學生的生活實際,脫離開課文文質(zhì)兼美的語言環(huán)境,使學生沒有機會去感知課文語言,從而導致教學效率低。

第二、教學過程的設計不夠合理,缺乏科學性。

1、老師導入之后先是字、詞、句的理解,然后再回頭讀字音,這個順序值得推敲,而且所用時間也比較長,耗時18分鐘;

2、讀的時間太少,對課文僅讀了兩次,而且老師最好作范讀,并要對學生的朗讀做具體指導;

3、對作者張岱的經(jīng)歷及處世態(tài)度,老師顯得更于推崇,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理解、感悟能力脫了節(jié),顯得有些強加給學生的意思,這種癡謎于世俗之外的高雅之趣值得欣賞,但這種消極避世的態(tài)度不值得向?qū)W生推廣,學生也難以理解。

第三、教學中不能夠隨時了解、理解學生并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理解。

1、對學生的評價性語言應以鼓勵為主。

課堂上有個學生滿臉笑容地讀完課文后,老師是進行了直接的批評:“你讀得不流利”、“你對課文不是很熟悉”、“老師要批評你”、“你還滿不在乎的樣子”,像這樣當眾的“棒喝”對學生的心理上的打擊是很大的。

2、教師的引導性語言還需琢磨。

一處就是在聽完錄音之后,老師說:“你們能不能朗讀得跟錄音機一樣好?”聽完這句話學生大都不敢起來讀了,這就是老師表達方面的失誤導致學生不敢向所謂的權威挑戰(zhàn)的局面這也是對學生的不信任。再一處就是老師在讓學生譯第一段的時候,一個女生不敢出來,老師就又叫了一個男生起來,但老師要求他們齊讀翻譯,這一點就與新課標的要求是相違背的,現(xiàn)在都叫句子理解,不叫翻譯,各人的理解不一樣,即使是教參上的譯文也寫著“參考課文”,只要關鍵詞語正確,大致意思相近就可以了,所以讓兩個學生齊讀所謂的翻譯就顯得有點強人所難了。

3、教師對學生學法的指導稍欠火候。

老師每提出一個問題,你想要學生做什么,學生會不會學習,哪些應該讀,哪些應該記筆記,什么時候該討論,老師都沒有進行具體的指導?

4、對學生的了解、學情的分析、學生的尊重還需加強。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

①教師在對七年級學生的思維方式與張岱的處世原則的處理上脫節(jié);

②學生對課文的掌握程度不高與老師對學生過高的期望值脫節(jié);

③尊重學生、以生為本、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的意識還需加強。

我們說以學生為主體,真正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fā),圍繞學生開展教學活動,這是新課標的要求,但這節(jié)課課件中設計的字體過小,室內(nèi)較暗,學生基本上摸黑上課,我們?yōu)榱俗非笸队皟x的效果就不顧學生的感受,這就不能體現(xiàn)出尊重學生身心發(fā)展這一要求了,當然這個也是受到了客觀條件的限制。

④老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還需進一步加強,老師對學生的掌握情況需進一步了解。

以上是我的不成熟的看法,希望各位領導老師批語指正,謝謝!

湖心亭看雪教案【篇8】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反復誦讀,培養(yǎng)學生誦讀能力。

2、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的語言風格。

3、把握文章運用的白描手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理解本文的寫景特點(白描手法)。

2、雪后奇景的賞析。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與點撥法相結合。本文文字較淺顯,注釋較詳細,學生自讀課文,把握文意不成問題。在此基礎上,教師著重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寫作特色和語言風格。

教學媒體

電教平臺

課時安排

1.5課時。

(前半個課時朗讀課文,利用注解口譯課文,并在同桌及小組內(nèi)互相糾正,做到字詞落實,然后小測檢查翻譯程度,最后將課文背誦下來。)

教學過程(后一課時實錄):

一、導入新課,了解作者

1、“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天堂般的杭州,有美麗的西子湖。關于西湖的詩句,同學們已學過不少,還能記住嗎?

學生吟誦: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p>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p>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2、見過西湖的人,很多人為它的美景所陶醉。下面讓我們在《雪之夢》的音樂中欣賞一組西湖美景圖。(多媒體出示配樂西湖圖景,學生欣賞。)

西湖的景美嗎?如果詩人心中有一個春天,他筆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詩人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筆下的西湖就溫柔纏綿。可是,如果詩人心中寒冰一片,他筆下的西湖會是什么樣子呢?讓我們和張岱一起去《湖心亭看雪》。在上節(jié)課熟悉課文、翻譯背誦課文的基礎上,我們再來走進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并學習名家的寫作方法。

3、介紹作者

張岱:明末清初文學家。出身官宦世家,愛繁華,好山水,曉音樂,清兵南下滅亡了明朝,他入山隱居、著書,作品中時時流露出明亡之后懷舊的傷感情緒。著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等。

二、反復誦讀,感知文章

1、聽錄音并思考:

要知道作者筆下,冰雪中的西湖到底怎樣,還需要深入理解文本,先聽錄音,并思考兩個問題。

(1)都說這篇短文里有一個地方前后矛盾,你能找出來嗎?

(2)請在文中找出一個最恰當?shù)脑~來評價張岱。

2、師生交流,朗讀分析。

都說這篇文章作者犯了一個頗為嚴重的前后矛盾的錯誤,是什么?(生驚詫好奇)

生1:“獨往湖心亭看雪”應該是一個人,后文卻出現(xiàn)了一個舟子在說話。

生2:“獨往湖心亭看雪”與“舟中人兩三粒”相矛盾。

師:同學們眼光很敏銳!名篇名作怎么可以前后矛盾呢?是不是張岱的數(shù)學沒學好數(shù)不清人數(shù)啊,是不是應該和張岱商量讓他改改?

生3:我認為先不急,等咱們理解了課文再說,說不定其中另有奧妙呢!

師:嗯,大家同意嗎?(大部分同學表示同意)。我們來分析第二個問題,請同學們在文中找出一個最恰當?shù)脑~來評價張岱。

生4:癡。(學生紛紛表示贊成,師板書:癡)

師:“癡”用通俗的話怎么講???

生5:傻,笨。

生6:呆,行為舉止不同常人。

師:對,張岱就是這樣一個與眾不同的“呆人”。女生把課文朗讀一遍,要讀出感情。(全班女生齊讀)

三、細讀品讀,探究課文

朗讀課文,思考問題(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1、女生朗讀得不錯,男生是不是能讀得更好呢?男生把課文讀一遍。(全班男生齊讀)。讀得不錯,現(xiàn)在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下面幾個問題。

(1)文中哪些地方讓你感覺到張岱的“癡”?

(2)張岱“癡”的原因是什么?

(3)找出文中的寫景句,感受文章的語言美。

2、小組討論,師生交流解決問題。

(學生踴躍討論后,紛紛舉手)

(1)分析第一個問題:文中哪些地方讓你感覺到張岱的“癡”?

生1:“是日,更定矣?!彼尤辉诹璩康臅r候去看雪,真不可思議。

生2:“獨往湖心亭看雪”,一個人駕船去的,膽子可真大。(眾笑)

生3: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的時候去看雪。

師:說得真好?。ǘ嗝襟w出示答案)古人以三為多,大雪三日就是大雪多日。文中說“湖中人鳥聲俱絕”是什么意思?用一個成語表達如何?

生(想了想):萬籟俱寂。

師:說得好,現(xiàn)在我采訪一下同學們,在這樣天寒地凍的天氣里,你會在家干什么?

生1:縮在被窩里睡懶覺。

生2:上網(wǎng)玩游戲聊天。

生3:烤火。

生4:一邊喝茶一邊和家人聊天。

……

(2)第二個問題:張岱的舉動正好反映了他“癡“的一面??墒撬鞍V”的原因是什么?

生1:好山水。(對,作者癡迷于山水。板書:山水)

生2:癡迷于西湖。

不錯,作者癡迷于山水,癡迷于西湖?;蛟S,我們能從《西湖夢尋》中找到答案。出示《西湖夢尋》序,第一、二組同學讀:

“余生不辰,闊別西湖二十八載,然西湖無日不入吾夢中,而西湖實未嘗一日別余也?!保ā段骱魧ぁ纷孕颍?/p>

作者說他離開西湖28年了,但是西湖每個晚上都走進了他的夢中,可見,他對西湖是日思夜想魂牽夢縈的。

(3)問題三:文中哪些是寫景句?誰來把它讀出來。

一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后,另一學生再將寫景句用現(xiàn)代漢語作描述。

3、賞析寫景句,了解文中的白描手法。

你看這二句寫景句,沒有華麗的語言,沒有濃墨重彩的渲染。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事物的形象,這樣的描寫手法叫“白描”。

出示白描的概念,第三、四組同學齊讀:

白描是一種描寫的方法。它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質(zhì)樸的文字,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寫方法。

師:我們以前也學過白描,在哪里學過?

生: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師:對,《天凈沙·秋思》寥寥幾筆,就勾勒出黃昏凄涼的景象。蘇軾有詩云:“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薄鞍酌琛逼鋵嵕褪恰暗瓓y”。

4、想象文中的奇景。

同學們不妨想象這樣的奇景,我叫一個同學朗讀白描語句,其它同學閉上眼睛想象,準備好了嗎?(一生有感情地讀,其它同學閉上眼睛想象)

師:這樣的景美不美,美在哪里?

生1:一片白茫茫的景象。

生2:大雪鋪天蓋地卷來,有一種意境美。(板書:意境美)

生3:我覺得天與云與山與水,全都連成了一片,有一種畫面美。(板書:畫面美)

生4:我覺得還有語言美?!昂嫌白樱╅L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睒O有韻味。(板書:語言美)

5、師生互動,質(zhì)疑解難,分析作者的精神世界。

師:說得太好了,同學們的想象還是很豐富的,這樣的景象作者寫得實在太精彩了。同學們都了解了嗎?有沒有不理解的?

生1:老師,這里我有點不理解,“天與云與山與水”,用了這么多“與”,不知有何用意?

師:對啊。作者為什么用了這么多“與”,古人不是說要惜墨如金嗎?其他同學怎么看?

生2:“與”讓天、云、山、水四個景物融和在一起了,如果去掉,好像它們有界限似的。

生3:我覺得“與”造成了一種天地蒼茫的浩大氣象。

生4:我認為“與”把四個景物連成一塊了,天、云、山、水好像在動,有一種動態(tài)美。

師:好樣的,有眼光?。ò鍟簞討B(tài)美)

生5:老師,我也有個問題不理解,這幾個量詞“一痕”、“一點”還說得過去,后面的“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是不是用錯了?

師:對啊。這里是不是用錯了,誰來幫她回答?

生6:我覺得沒有錯。舟如“芥”,人如“?!保@是從天空或高空的俯視,置身其中的人,正如滄海之一粟。這樣用詞,更顯得天地之蒼茫。

生7:沒有錯,我覺得在蒼茫的天地中,景啊,人啊,它們都似有似無,產(chǎn)生了“天人合一”的感覺。

師:(驚喜地)真是一言驚醒夢中人??!人融入了蒼茫的天地中,讓我們感覺到它的語言美。讓我們再把這二句寫景讀一遍。咱們要讀出天地蒼茫的景象。(全班齊讀)

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產(chǎn)生了天人合一的境界。(板書:天人合一)。寫景是為了抒情,在這一刻,張岱有什么情趣?(板書:情趣)

生8:清高、高雅。

生9:超凡脫俗。

師:不錯,這個超凡脫俗是古往今來文人墨客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板書:超凡脫俗)那么,舟子對這樣的做法理解嗎?(生齊說:不理解)誰來把舟子說的話讀一遍?(一生讀:“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案北眢@奇,指對這種行為百思不得其解。畢竟,舟子是凡夫俗子理解不了。文中還出現(xiàn)了一個“更”字,是哪句?

生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師:此人,指哪種人?咱們用文言文說出來。(學生踴躍地舉手)

生2:湖中焉得更有此雅興之人。

生3:湖中焉得更有此豪情之人。

生4:湖中焉得更有此志同道合之人。

生5:湖中焉得更有此超人。(眾大笑)

師:說得太好了,大冷的天,一般人是無法做到獨往湖心亭看雪的,如果張岱要回答,用文言文如何回答?

生6(抱拳):彼此彼此。

生7(鞠躬):幸會幸會。(生笑)

師:同學們想象還是蠻豐富的',都說酒逢知己千杯少。老師心中也有一個疑問:他們飲酒前不問姓氏,飲酒后才問,卻避而不答。只說金陵人客此。然后不留姓名不留地址,這段奇遇,張岱是不是處理得太草率了?

生1:我覺得都是癡人,何需留名,一留名反而就俗了。

生2:金陵是明朝的故都,說明張岱懷念前朝懷念故都。

師:說得不錯,張岱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明朝滅亡的傷感情緒。這樣看來,張岱追求的是一種怎樣的人生?。?/p>

生3:他不愿和人深交,只生活在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里。

生4:他只愿融入大自然,他的心是屬于自然的。

師:我們現(xiàn)在來看最初我們發(fā)現(xiàn)的那個矛盾,是張岱數(shù)不清人數(shù)嗎?是張岱一不小心犯了一個可笑的錯誤嗎?

生5:我懂了,根本就不是失誤,因為他“眼中無人”,知音尚且不顧,何況舟子。

師:對,張岱就是這么一個癡人,癡迷于山水,希望融入自然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一切景語皆情語,這個癡也反映了他超凡脫俗的情趣。

四、拓展延伸,課堂小結

師:世人都說張岱“癡”,而同學們的生活中也有不少癡迷的事情,說說看。

(學生紛紛舉手發(fā)言)

師:是啊,大家也許覺得張岱很神秘,“癡”得離奇。平凡之人,也有“癡”的時候,也都會“癡”得可愛。剛才同學們說到了,曾經(jīng)在如瓢潑的大雨中漫步,任雨水把自己澆個透濕也毫不在乎;曾經(jīng)把自己關進小屋里,獨自一人去感受那流淌自心底的音樂;曾經(jīng)長久地抬頭仰望星空,不為別的,只為感受那份寂靜。在今天這個日漸忙碌和功利的世界里,我們周圍有太多疲于奔命而日漸忙碌滄桑的面容,然而,人活著不僅要有柴米油鹽,還要有閑情逸致,所以我們感謝張岱,是他讓我們感受到那份靜謐,感受到那份癡迷,感受到人間的至情至性。

五、作業(yè)布置

就“說‘癡’”為話題寫一篇作文,課后練筆。

湖心亭看雪教案【篇9】

【教學目標】

1、自讀課文,疏通文句。

2、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3、初步了解白描的寫作手法。

【教學重點】

1、雪后奇景的賞析。

2、描寫手法──白描。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學程序】

一、導入

1、課前多媒體循環(huán)播放西湖雪景。

2、導入語。

冬季,最浪漫的無疑是下雪,最美麗的無疑是銀妝素裹的雪世界,讓我們隨張岱一同去湖心亭看雪。

二、介紹湖心亭與作者

1、湖心亭:位于西湖中,據(jù)說宋代整修西湖時,以湖泥堆成小島,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在山上建成亭閣,取名“湖心亭”。湖心亭四面環(huán)水,花柳相映,綠水盈盈環(huán)抱,青山蒼蒼遙峙,水色山光一片,這是觀賞西湖風景的好地方,因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賞景。

2、張岱:學生齊讀注釋①,提示要注意的三個地方:

⑴課文選自《陶庵夢憶》,憶──這是一部回憶錄。寫于明王朝滅亡之后,表現(xiàn)了對故國往事的懷念。

⑵作者的家鄉(xiāng)是哪里?──山陰(即今天的浙江紹興)。而他寓居的地方是?──杭州。這說明作者身在他鄉(xiāng),客居異地。

⑶“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仕”?──不想給清廷做事。這說明他有深深的故國之思。

教師補充:明亡后,張岱曾參加過抗清斗爭,后來消極避居在浙江剡溪山中,專心從事著述。他的文章緬懷往昔風月繁華,追憶前塵影事,字里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總帶有淡淡的哀愁。

三、整體把握課文

1、聽課文錄音,注意生字與多音字的朗讀:

崇禎(chóng zhēn)毳(cuì)衣霧?。╯ōng)

沆(hàng)碭(dàng)鋪氈(zhān)

喃喃(nán)更(gēng)定更(gèng)有此人強(qiǎng)飲

2、自讀課文質(zhì)疑問難:

疏通文句,可同桌間討論交流,然后圈畫出還不解的文句,進行質(zhì)疑問難。(同學們對課文的字句還有不解的,提出來大家一起解決)

3、積累重要的文言實詞和虛詞。(知識存儲)

⑴一字多義:

①余拿一小舟:撐,劃;上下一白:全白。

②是日更定:是,這; 是金陵人:是,判斷動詞。

③是日更定:更,古代夜間計時單位;焉得更有此人:更,還。

⑵詞類活用:

客此: 客,客居,名詞作動詞。

4、齊讀課文,讀準字音。師評價學生誦讀情況。讀古文要正確流暢,還要有韻味。

5、請一同學用現(xiàn)代漢語講述本文主要內(nèi)容。

四、品讀賞析

1、提問:舟子是如何評價張岱的?(“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保┮粋€字概括呢?(“癡”)

2、默讀課文,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讓你看出“相公癡”

⑴“是日更定”──說明時間之早。

⑵“十二月”“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說明這是冬季最冷的時候,而且大雪連下了三日,天就更冷了,西湖上什么聲音都消失了,一片寂靜,沒什么好看的,按理說,應是躲在家里,圍著火爐取暖,作者偏偏此時去賞雪,可見他的“癡”。

追問:“湖中人鳥聲俱絕”從哪種感覺來寫?(聽覺)“俱絕”寫出了怎樣的景象?(寫出了大雪后西湖空曠、肅殺、冷寂的景象,湖山封凍,人鳥瑟縮不敢外出,不敢作聲,連空氣仿佛也凍結了。突出大雪的威嚴。這不禁讓我們聯(lián)想到唐人柳宗元《江雪》中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視覺)二者雖寫法不同,但達到了同樣的藝術效果。)

⑶“獨往湖心亭看雪”──說明張岱是獨自一人挑在這么冷的天,這么冷的凌晨去湖心亭看雪的,可見他的“癡”,表現(xiàn)他不畏嚴寒的雅興和超凡脫俗的情趣。

追問:可是明明有舟子,作者為什么說是“獨往”呢?(去湖心亭賞雪只他一個人,舟子只是送他去,并不上湖心亭)──他為什么不拉舟子一塊看呢?這樣也好有個伴,不會獨自一人。(他認為舟子看不懂,不是他的知音,不會理解他來湖心亭看雪的心情,從文章最后一句中就可知道舟子的觀念。)這個“獨”字反映出他怎樣的個性特點?(文人雅士的清高孤傲)

3、尋找“癡似相公者”。

⑴舟子不懂他的那份超脫世俗的情趣,那有人懂嗎?(有,湖心亭上比他早來的兩個金陵人懂。)

⑵作者是怎么介紹這兩個人的?一起找出來。

①老師發(fā)現(xiàn)一處很奇怪的地方,作者寫“問其姓氏”,可后面卻是“是金陵人,客此”,這答非所問呀,作者寫錯了,真是不高明。你怎么看待這個句子?(表面上看是答非所問;可實際上這恰是作者的高明之處。包含了豐富的情感內(nèi)容,“客此”,說明這兩人也不是杭州人,都跟作者一樣是客居他鄉(xiāng)的游子。有同樣的情趣,有同樣的遭遇,“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不必記名字。而突出“金陵”這個籍貫,因為我們知道“金陵”,就是現(xiàn)在的南京,曾是明朝的京都,明朝開國之初的五十三年(1368~1420年)建都在長江下游的南京。永樂十八年(1420年)遷都北京后,南京成為明朝的留都。作者強調(diào)“金陵人”“客”,他鄉(xiāng)遇知音,暗示這引起了他對故國的思念。)

②文中還有一句話也能表現(xiàn)他的故國之思,找一找是哪句?如何體現(xiàn)的?(“崇禎五年十二月”,紀年的方法多種,如年號紀年、干支紀年、公元紀年等,當時已是清朝,他偏偏選用明朝的年號來紀年,就說明他身在清朝卻還念念不忘明朝。)

⑶作者與兩位金陵人在湖心亭巧遇時的心情如何?

①驚喜、愉悅。(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這一驚嘆發(fā)之于二客,其實也是作者的心聲。作者不直接表述自己巧遇知音的愉悅、驚喜,反寫二客,足見作者構思之巧,韻味無窮。(亭中人因意外驚喜才“拉余同飲”強飲三大白)一個“強”字,傳達出作者的興致之高。本來不會喝酒,但因這意外的相逢又不可不喝,而且連飲三大杯,雙方真有點相見恨晚的感覺,由此我們可以聯(lián)想“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喜悅之情了。

②惆悵、感傷。知己難覓,難求。為此古人曾發(fā)“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感慨,而作者不經(jīng)意之間,卻遇到了,但緊接著卻又是無奈的分別并且難有后會之期。想及如此,怎能不令人惆悵!

4、品美景:

⑴在“崇禎十二月”“大雪三日后”的“更定”時分,三人在湖心亭看雪,真是真正的“癡迷人”,那么,湖心亭的雪景值得他們的“癡”嗎?(值得)

⑵找出描寫雪景的語句,讀一讀?!办F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p>

⑶討論:這段景物描寫雖只有兩句話,但寫得很美,意蘊也很深遠。請你結合朗讀體會,細細品味它的美,分別說說它們美在哪兒?

前一句作者連用三個“與”,生動地寫出了天空、云層、湖水之間白茫茫渾然難辨的景象,寫的是由上到下的全景,突出天地茫茫,闊大遼遠之勢,即著眼于“大”字。

后一句作者變換角度,連用“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由大到小,由遠到近,不僅表現(xiàn)了視線的移動,景色的變化,而且暗示了小船在夜色中緩緩行進,展現(xiàn)了一個微妙而變幻的意境,給人一種似有若無,依稀恍惚之感。突出“小”字。

師小結:透過這個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讓我們不難感受到作者那種人生天地間如“滄海一粟”的深沉感慨。有孤獨、落寞之感慨,又有超凡脫俗的閑情雅致。(學生再朗讀體味)。這篇山水小品,有人物,有對話,敘事、寫景、抒情融于一爐。淡淡寫來,情致深長,洋溢著濃郁的詩意。

⑷“一白”“一痕”“一點”“一芥”“兩三?!边@些語言生動形象、華麗優(yōu)美嗎?(不,相反文字簡練樸素,不加渲染,寥寥幾筆就勾勒出湖中雪景之美,這種寫作方法就稱之謂白描)

補充白描概念。──白描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是指一種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線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畫法。(展示圖畫)作為一種描寫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質(zhì)樸的文字,寥廖幾筆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寫方法。白描用于寫人,只需三言兩語即可勾畫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態(tài),使讀者如見其人。白描用于寫景,只需幾筆就可勾勒出一幅鮮明的圖畫,使人如臨其境。白描用于寫事,也只要幾筆就可使事態(tài)畢現(xiàn),生動形象。(誦讀“白描”的解釋。幫助學生理解。)

⑸那怎么理解“白描“的手法呢?你們可曾聽過蘇軾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兩句詩。 “白描”就是“淡妝”,有時“淡妝”比“濃抹”更見風韻。

⑹遷移訓練,判斷下列句子哪些才是“淡妝”(白描),并說說白描的作用。如:

①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 《天凈沙秋思》)──(白描)

評述:作者運用白描手法對九個景物進行了排列,勾勒了一幅《天涯游子圖》。在這幅圖中,藤是枯的,樹是老的,鴉是黃昏中的,它們給人的情緒是蕭索暗淡的。此時再看到小橋流水人家,那種思鄉(xiāng)思家的情緒就很自然地從心底彌漫開來。抬頭望望遠處漫漫古道,聽聽耳邊呼嘯秋風,看看跨下長途跋涉的瘦馬,啥感覺?只能斷腸!僅28字就達到了一種千古絕唱的效果。這就是白描。

②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③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朱自清《春》)

④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朱自清《背影》)──白描

評述:朱自清僅用“攀”、“縮”、“微傾”這三個極凝練的動詞逼真形象地寫出父親攀爬月臺時的努力,真實地再現(xiàn)父親的背影,我們的眼前似乎就出現(xiàn)了那令人終生難忘的感人背影,父親攀爬月臺的背影將永遠定格在讀者心中。沒有一處過多的形容、修飾、陪襯之類的語言,只是白描,只是寫實,乍讀很平淡,甚至有些拙訥,細細品味,卻情真意濃,蘊藏著一股深情。這就是白描的力量。

⑤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周密《觀潮》)

五、鞏固與拓展

1、背誦課文;

2、比較本文與《江雪》一文的異同?(從寫法、表達感情兩方面)

──前者屬白描,西湖奇景與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后者屬烘托手法,景為人設;前者表達了作者清高自賞、超凡脫俗的感情,后者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的孤獨。

3、運用白描手法,寫一段《校園的清晨》,可寫人,可繪景,可敘事。

〖板書〗

作者超凡脫俗清高孤傲(清高自賞)

淡淡愁緒思戀故國

白描文字簡練樸素,不加渲染。

湖心亭看雪教案【篇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知人論世,積累文言詞匯,培養(yǎng)古文的閱讀理解能力。

過程與方法:了解雪后西湖的美景,感受作品所描寫的景物和畫面。

情感與價值觀:領悟作者的志趣,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學重點:

知人論世,積累詞語,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態(tài)度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春夏秋冬每一個季節(jié)都是大自然的奇跡,尤其是寒冷的冬季最浪漫的日子無疑是下雪的時候,那飄揚的雪花,凝聚了春霧夏雨秋露的情緒,播撒而來,從每一個點上摩挲著我們,感化著我們,如果北方的雪讓我們感受的是熱烈、蒼涼,那么遠在南方的西子湖畔的雪景又是怎樣一種風情呢,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張岱的世界,去品品《湖心亭看雪》。

首先讓我們欣賞西湖美麗的風景吧,你看到湖心亭的景色了么?

二、在學習一篇文章之前,我們應該明確學習哪些內(nèi)容。多媒體顯示

1、傾注情感,朗讀課文2、對照注釋,疏通文意

3、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4、細心體會作者感情

5、體味文章精彩語句6、賞析作者語言風格

三、知人論世

1、同學們交流自己查到的張岱的資料

2、教師補充:多媒體顯示:

張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蝶庵、天孫,明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過著布衣優(yōu)游的生活。明亡以后,消極避居浙江剡溪山中,專心從事著述,窮困以終?!短这謮魬洝泛汀段骱魧ぁ芳磳懹谒魍鋈肷揭院螅瑫芯拺淹麸L月繁華,追憶前塵影事,字里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他文學創(chuàng)作以小品文見長。文筆清新生動,饒有情趣,風格獨特。

張岱曾有《自題小像》一文,“功名耶落空,富貴耶如夢。忠臣耶怕痛,鋤頭耶怕重,著書二十年耶而僅堪覆甕。之人耶有用沒用?”覆甕,比喻著作毫無價值,只可以作蓋醬罐用,多用為謙詞。作者在自嘲中諷世罵時,顯示自己的`卓然獨立。

四、朗讀課文,疏通文意。

1.放配樂朗讀,學生聽讀,把握字音及停頓。

多媒體提示以下字音:

更(ɡēnɡ)定毳(cuì)衣霧凇(sōnɡ)沆碭(hànɡdàn一芥(jiè)

2.學生讀小組合作讀,個別朗讀,學生齊讀。

3、參照注釋,借用工具書,疏通文句,粗知文意。

(1)多媒體提示以下詞語,幫助學生積累文言詞語

拿:撐,劃。擁:圍裹。毳衣:細毛皮衣。

霧凇:水氣凝成的冰花。沆碭:白氣彌漫的樣子。

長堤一痕:形容西湖長堤在雪中只隱隱露出一道痕跡。

一芥:一棵小草。芥:小草,形容船小。

焉得:哪能。更:還

大白:酒杯名。及:等到。

客此:在此地客居???,客居,作動詞用。

(2)疏通文句并質(zhì)疑。同桌之間討論交流,

五、感知課文

1、從標題中你獲得了那些信息?

明確:時間、地點、事件。

2、作者寫作此文時,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號,你能說出其中有何深意嗎?

明確:明思宗朱由檢懷念故國的深情

3、作者在什么時間,以什么方式去的湖心亭。這一“舉動”意味著什么?

明確:時間:下雪后,地點:湖心亭,方式:駕船獨往

西湖觀景,晴景不如雨景,雨景不如霧景,霧景不如月景,月景不如雪景。雪的純潔、潔靜勝過官場的喧囂和污濁,獨往湖心亭看雪,正顯示了他與眾不同的興趣。

4、“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币痪鋵懗隽耸裁匆饩?結構上有什么作用》

路無行人,天無飛鳥,天寒地凍,萬籟俱寂的意境。作用:為下文“獨往湖心亭看雪”作鋪墊

5、文章開頭說“獨往湖心亭看雪”,后來又寫到“舟中人兩三粒”,是不是矛盾?

明確:不矛盾,實則展示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文人雅士式的孤傲。

六、品析課文

找出文章描繪雪景的句子。

(1)多媒體顯示文中描寫雪景的文字:

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2)選一位同學翻譯,多媒體顯示湖心亭雪景,其它同學想像畫面。明確:湖上彌漫著水氣凝成的冰花,天與云與山與水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

(3)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想像中的西湖雪景,體味白描手法的運用。

教師提示:這段寫景文字運用了白描手法。什么是白描呢?

多媒體顯示:

白描是一種描寫的方法。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是指一種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線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畫法。作為一種描寫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質(zhì)樸的文字,寥廖幾筆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寫方法。白描用于寫景,只需幾筆就可勾勒出一幅鮮明的圖畫,使人如臨其境。白描用于寫人,只需三言兩語即可勾畫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態(tài),使讀者如見其人。白描用于寫事,也只要幾筆就可使事態(tài)畢現(xiàn),生動形象。

教師講解:文中的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征來寫,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將長與短、點與線、多與少、大與小、動與靜高度概括,張岱在此其中,讓人有一種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的感覺

(4)溫故知新"一個凸顴骨,薄嘴唇,五十歲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兩手搭在髀間,沒有系裙。張著兩腳,正像一個畫圖儀器里細腳伶仃的圓規(guī)——《故鄉(xiāng)》

七、探究課文

1、這樣的雪景有人共賞嗎?

明確:亭中偶遇的人

2“癡”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有什么含義?

明確:湖心亭巧遇一事,雖是敘事,但重在抒情,有獨自賞雪的落寞,有意外相遇的驚喜,有分別的傷感,也有天涯巧遇知音的愉悅。“癡”更是表現(xiàn)了他孤芳自賞、高潔、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懷

八、探討主題

通過寫湖心亭雪景及賞雪遇到知己的事,突出了作者遺世獨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達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悅與分別時的惋惜,體現(xiàn)出作者的故國之思,同時也反映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不隨波逐流的品質(zhì)。

九、暢所欲言

1、談一談學過這篇文章后你的收獲?

2、你熟知的關于西湖或?qū)懷┚暗脑姟?/p>

十、課堂大練兵

運用白描手法寫你的同桌

十一:學有所用

用白描手法寫校園一瞥、公園一角、班級一人。

這是一篇短小的小品文,為我們描繪了一個像夢一樣的冰雪世界。在這里有美麗的景、有高雅的情,記敘、寫景和抒情渾然一體,體現(xiàn)了作者高超的寫作藝術。大家也許覺得張岱很神秘,其實不然,想想你自己,也許就曾在瓢潑的大雨中漫步,任雨水把自己澆個透濕也不在乎;也許就曾把自己關進小屋,獨自一人去感受那流淌自心底的音樂;也許就曾經(jīng)長久地抬頭仰望星空,不為別的,只為感受那份寂靜。在那一刻,讓所有的煩惱都隨風飄散。所以,當我們品讀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的時候,我們會發(fā)現(xiàn),張岱離我們并不遠,他在穿越時空的隧道,和我們的心靈進行對話,一同去感受那份孤獨,一同去感受那份靜謐。2·1

湖心亭看雪教案【篇11】

教學目標

1、自讀課文,疏通文句。

2、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3、初步了解白描的寫作手法

教學重點

1、雪后奇景的賞析

2、描寫手法——白描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學程序

一、導入

二、介紹湖心亭與作者

1、湖心亭:位于西湖中,據(jù)說宋代整修西湖時,以湖泥堆成小島,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在山上建成亭閣,取名“湖心亭”。湖心亭四面環(huán)水,花柳相映,綠水盈盈環(huán)抱,青山蒼蒼遙峙,水色山光一片,這是觀賞西湖風景的好地方,因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賞景。

2、張岱:學生齊讀注釋①,提示要注意的三個地方:

三、整體把握課文

1、聽讀、自讀質(zhì)疑、積累、翻譯。

2、齊讀:正確流暢,有韻味。

3、用自己話說說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到西湖湖心亭看雪)

4、敘事是本文的線索,在文中找出記敘的要素:

時間----崇禎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后的更定時分

地點-----西湖湖心亭

人物-----作者兩個金陵人(舟子,小童)

事件-----看雪

四、品讀賞析

1、提問:舟子是如何評價張岱的?一個字概括呢?(“癡”)

癡”說通俗點就是什么?(傻,笨,舉止異常。)

是啊,生活中有些人的行為就是古怪,顯得呆氣。比如:數(shù)學家陳景潤,研究數(shù)學非常投入,常常走路也在思考數(shù)學題。有一次,他不小心碰到一根電線桿,他忙道歉連聲說:對不起,對不起!

2、張岱舉止異常嗎?默讀第一段,哪些地方讓你看出“相公癡”

(1)“是日更定”——說明時間之早。

(2)“十二月”“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天氣狀況說明這是冬季最冷的時候,而且大雪連下了三日,天就更冷了,西湖上什么聲音都消失了,一片寂靜,沒什么好看的,按理說,應是躲在家里,圍著火爐取暖,作者偏偏此時去賞雪,可見他的“癡”。

追問:“湖中人鳥聲俱絕”從哪種感覺來寫?(聽覺)“俱絕”寫出了怎樣的景象?(寫出了大雪后西湖空曠、肅殺、冷寂的景象,湖山封凍,人鳥瑟縮不敢外出,不敢作聲,連空氣仿佛也凍結了。突出大雪的威嚴。這不禁讓我們聯(lián)想到唐人柳宗元《江雪》中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視覺)二者雖寫法不同,但達到了同樣的藝術效果。)

(3)“獨往湖心亭看雪”——說明張岱是獨自一人挑在這么冷的天,這么冷的凌晨去湖心亭看雪的,可見他的“癡”,表現(xiàn)他不畏嚴寒的雅興和超凡脫俗的情趣。

追問:可是明明有舟子,作者為什么說是“獨往”呢?(去湖心亭賞雪只他一個人,舟子只是送他去,并不上湖心亭)——他為什么不拉舟子一塊看呢?這樣也好有個伴,不會獨自一人。(他認為舟子看不懂,不是他的知音,不會理解他來湖心亭看雪的心情,從文章最后一句中就可知道舟子的觀念。)這個“獨”字反映出他怎樣的個性特點?(文人雅士的清高孤傲)

3、尋找“癡似相公者”。

(1)舟子不懂他的那份超脫世俗的情趣,有人懂嗎?(湖心亭上比他早來的兩個金陵人)

(2)作者是怎么介紹這兩個人的?一起找出來。

①老師發(fā)現(xiàn)一處很奇怪的地方,作者寫“問其姓氏”,可后面卻是“是金陵人,客此”,這答非所問呀,作者寫錯了,真是不高明。你怎么看待這個句子?(表面上看是答非所問;可實際上這恰是作者的高明之處。包含了豐富的情感內(nèi)容,“客此”,說明這兩人也不是杭州人,都跟作者一樣是客居他鄉(xiāng)的游子。有同樣的情趣,有同樣的遭遇,“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不必記名字。而突出“金陵”這個籍貫,因為我們知道“金陵”,就是現(xiàn)在的南京,曾是明朝的京都,明朝開國之初的五十三年(1368~1420年)建都在長江下游的南京。永樂十八年(1420年)遷都北京后,南京成為明朝的留都。作者強調(diào)“金陵人”“客”,他鄉(xiāng)遇知音,暗示這引起了他對故國的思念。)

②文中還有一句話也能表現(xiàn)他的故國之思,找一找是哪句?如何體現(xiàn)的?(“崇禎五年十二月”,紀年的方法多種,如年號紀年、干支紀年、公元紀年等,當時已是清朝,他偏偏選用明朝的年號來紀年,就說明他身在清朝卻還念念不忘明朝。)

(3)作者與兩位金陵人在湖心亭巧遇時的心情如何?

①驚喜、愉悅。(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這一驚嘆發(fā)之于二客,其實也是作者的心聲。作者不直接表述自己巧遇知音的愉悅、驚喜,反寫二客,足見作者構思之巧,韻味無窮。(亭中人因意外驚喜才“拉余同飲”強飲三大白)一個“強”字,傳達出作者的興致之高。本來不會喝酒,但因這意外的相逢又不可不喝,而且連飲三大杯,雙方真有點相見恨晚的感覺,由此我們可以聯(lián)想“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喜悅之情了。

②惆悵、感傷。知己難覓,難求。為此古人曾發(fā)“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感慨,而作者不經(jīng)意之間,卻遇到了,但緊接著卻又是無奈的分別并且難有后會之期。想及如此,怎能不令人惆悵!

4、品美景

(1)在“崇禎十二月”“大雪三日后”的“更定”時分,三人在湖心亭看雪,真是真正的“癡迷人”,那么,湖心亭的雪景值得他們的“癡”嗎?(值得)

(2)找出描寫雪景的語句,讀一讀。

(3)討論:這段景物描寫雖只有兩句話,但寫得很美,意蘊也很深遠。請你結合朗讀體會,細細品味它的美,分別說說它們美在哪兒?

前一句作者連用三個“與”,生動地寫出了天空、云層、湖水之間白茫茫渾然難辨的景象,寫的是由上到下的全景,突出天地茫茫,闊大遼遠之勢,即著眼于“大”字。

后一句作者變換角度,連用“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由大到小,由遠到近,不僅表現(xiàn)了視線的移動,景色的變化,而且暗示了小船在夜色中緩緩行進,展現(xiàn)了一個微妙而變幻的意境,給人一種似有若無,依稀恍惚之感。突出“小”字。

師小結:透過這個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讓我們不難感受到作者那種人生天地間如“滄海一粟”的深沉感慨。有孤獨、落寞之感慨,又有超凡脫俗的閑情雅致。(學生再朗讀體味)。這篇山水小品,有人物,有對話,敘事、寫景、抒情融于一爐。淡淡寫來,情致深長,洋溢著濃郁的詩意。

(4)“一白”“一痕”“一點”“一芥”“兩三?!边@些語言生動形象、華麗優(yōu)美嗎?(不,相反文字簡練樸素,不加渲染,寥寥幾筆就勾勒出湖中雪景之美,這種寫作方法就稱之謂白描)

補充白描概念。

(5)那怎么理解“白描“的手法呢?你們可曾聽過蘇軾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兩句詩?!鞍酌琛本褪恰暗瓓y”,有時“淡妝”比“濃抹”更見風韻。

(6)遷移訓練,判斷下列句子哪些才是“淡妝”(白描),并說說白描的作用。如:

①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天凈沙秋思》)——(白描)

評述:作者運用白描手法對九個景物進行了排列,勾勒了一幅《天涯游子圖》。

在這幅圖中,藤是枯的,樹是老的,鴉是黃昏中的,它們給人的情緒是蕭索暗淡的。此時再看到小橋流水人家,那種思鄉(xiāng)思家的情緒就很自然地從心底彌漫開來。抬頭望望遠處漫漫古道,聽聽耳邊呼嘯秋風,看看跨下長途跋涉的瘦馬,啥感覺?只能斷腸!僅28字就達到了一種千古絕唱的效果。這就是白描。

②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③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朱自清《春》)

④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朱自清《背影》)——白描

評述:朱自清僅用“攀”、“縮”、“微傾”這三個極凝練的動詞逼真形象地寫出父親攀爬月臺時的努力,真實地再現(xiàn)父親的背影,我們的眼前似乎就出現(xiàn)了那令人終生難忘的感人背影,父親攀爬月臺的背影將永遠定格在讀者心中。沒有一處過多的形容、修飾、陪襯之類的語言,只是白描,只是寫實,乍讀很平淡,甚至有些拙訥,細細品味,卻情真意濃,蘊藏著一股深情。這就是白描的力量。

⑤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周密《觀潮》)

五、鞏固與拓展

1、背誦課文

2、比較本文與《江雪》一文的異同?(從寫法、表達感情兩方面)

——前者屬白描,西湖奇景與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后者屬烘托手法,景為人設;前者表達了作者清高自賞、超凡脫俗的感情,后者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的孤獨。

3、運用白描手法,寫一段《校園的清晨》,可寫人,可繪景,可敘事。

板書:

作者超凡脫俗清高孤傲(清高自賞)

淡淡愁緒思戀故國

白描文字簡練樸素,不加渲染。

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幼兒園教案頻道為您編輯的《湖心亭看雪教案》內(nèi)容,希望能幫到您!同時我們的湖心亭看雪教案專題還有需要您想要的內(nèi)容,歡迎您訪問!

相關推薦

  • 湖心亭看雪教學教案2500字合集 教書育人,功德無量。作為一名兢兢業(yè)業(yè)的老師,通常都需要借助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記錄了老師努力的結果,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呢?為此,欄目小編花時間整理了湖心亭看雪教學教案,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頁,以方便閱讀!...
    2023-01-10 閱讀全文
  • 大班語文教案:看雪 小學語文新大綱在揭示學生、教師和教學三者的關系時,科學地突出強調(diào)了“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語文、用語文”的“示范”和“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關鍵”;“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jù)教材特點和...
    2019-12-13 閱讀全文
  • 蘭亭集序教案必備 通常老師在上課之前會帶上教案課件,而現(xiàn)在又到了寫課件的時候了。教案是幫助學生清晰理解學習目的和教學內(nèi)容的必要途徑。出于您的請求我們編輯了“蘭亭集序教案”,請將這篇文章保存到收藏夾下次再看!...
    2023-07-14 閱讀全文
  • 小班科學教案:湖心島 整理了關于幼兒小班科學教案《湖心島》,希望對幼兒學習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活動目標: 1.知道湖心島位于南靖縣城,有著美麗的風景。 2.了解湖心島的形狀,豐富幼兒的經(jīng)驗。 3.大膽地和同伴交流自己熟悉...
    2020-03-10 閱讀全文
  • 看到雪景的心情好句37句 “好運來了,雨后看兩道彩虹,被治好了,一天的疲勞沒有了?!毕嘈拍銘撓矚g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編輯整理的看到雪景的心情好句,不少人喜歡轉(zhuǎn)發(fā)一些漂亮的句子。句子可以傳達作者的心聲,你喜歡什么樣的句子呢?...
    2023-04-03 閱讀全文

教書育人,功德無量。作為一名兢兢業(yè)業(yè)的老師,通常都需要借助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記錄了老師努力的結果,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呢?為此,欄目小編花時間整理了湖心亭看雪教學教案,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頁,以方便閱讀!...

2023-01-10 閱讀全文

小學語文新大綱在揭示學生、教師和教學三者的關系時,科學地突出強調(diào)了“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語文、用語文”的“示范”和“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關鍵”;“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jù)教材特點和...

2019-12-13 閱讀全文

通常老師在上課之前會帶上教案課件,而現(xiàn)在又到了寫課件的時候了。教案是幫助學生清晰理解學習目的和教學內(nèi)容的必要途徑。出于您的請求我們編輯了“蘭亭集序教案”,請將這篇文章保存到收藏夾下次再看!...

2023-07-14 閱讀全文

整理了關于幼兒小班科學教案《湖心島》,希望對幼兒學習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活動目標: 1.知道湖心島位于南靖縣城,有著美麗的風景。 2.了解湖心島的形狀,豐富幼兒的經(jīng)驗。 3.大膽地和同伴交流自己熟悉...

2020-03-10 閱讀全文

“好運來了,雨后看兩道彩虹,被治好了,一天的疲勞沒有了?!毕嘈拍銘撓矚g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編輯整理的看到雪景的心情好句,不少人喜歡轉(zhuǎn)發(fā)一些漂亮的句子。句子可以傳達作者的心聲,你喜歡什么樣的句子呢?...

2023-04-03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