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課件。
做好教案課件是老師上好課的前提,因此在寫的時候就不要草草了事了。編寫好的教案讓教學過程更加有序高效。下面將為您全面解析“蚯蚓的課件”,愿本文能給您帶來收獲不妨將其保存收藏!
【摘要】下面編者為大家搜集了“初二生物認識蚯蚓教學設計”教案供大家參考,希望給大家?guī)韼椭?/strong>
(課前,教師講臺上和學生課桌上都放有學生采集來的蚯蚓,這些蚯蚓放在透明的一次性水杯中。)
師:為了學習環(huán)節(jié)動物的代表──蚯蚓(人教版八年級《生物》上冊第五單元第一章第二節(jié)“陸地生活的動物”。),上星期同學們已擬定了有關蚯蚓的研究方案,現(xiàn)在我們請各小組來匯報自己的研究成果。
(大屏幕顯示問題)
1.世界上有多少種蚯蚓?最大的有多大?
2.在什么地方容易找到蚯蚓?
3.怎樣區(qū)分蚯蚓的頭部和尾部?
4.蚯蚓的表面為什么又濕又粘?
5.蚯蚓的體表為什么是紫紅色的?是保護色嗎?
6.大雨過后,蚯蚓為什么會跑到地面上來?
7.蚯蚓怎么繁殖后代?
8.蚯蚓是怎樣運動的?
9.蚯蚓冬眠嗎?
10.蚯蚓沒有眼睛,它靠什么發(fā)現(xiàn)食物呢?
生:原來我們認為蚯蚓只有一種,就是我們面前的這種,通過查找資料才知道,地球上已知的蚯蚓竟有兩千多種,其中最大的達1米多,真嚇人。
生:采集蚯蚓時,開始我們認為很容易,到土中去挖就行了,因為我們都知道蚯蚓是生活在土中的,但是我們挖了幾片干燥的地方都沒有找到蚯蚓,大家猜測,蚯蚓是不是喜歡生活在濕潤的地方呢?于是我們就想到了下水道附近的土壤,果然在那里采集到了較多的蚯蚓。通過查資料,我們知道了蚯蚓喜歡生活在濕潤、疏松的地方,而且這個地方還要具有豐富的有機質。
生:怎樣區(qū)分蚯蚓頭尾呢?乍一看,蚯蚓兩端都是尖的,哪是頭部呢?它也沒有眼睛、耳朵、鼻子呀!可是通過觀察我們發(fā)現(xiàn),它有一端活動非常活躍,我演示給大家看,(用投影儀演示)我們想這端可能是頭部,為了驗證猜想的正確性,我們就去看書。書上講,蚯蚓有環(huán)帶的一端是頭部,我們一對比,發(fā)現(xiàn)蚯蚓活躍的一端都有環(huán)帶,大家都很高興,因為我們驗證了自己的設想是正確的。
生:第4個問題比較簡單,蚯蚓的表面又濕又黏,可以減少運動時的摩擦力。
師:還有別的原因嗎?
生:有,書上講,蚯蚓是通過皮膚呼吸的,它表面的黏液對它的呼吸很重要,它在干燥的地面上會窒息而死的,我們做了實驗確實如此。
生:我來談第5個問題。我們在采集蚯蚓的時候發(fā)現(xiàn),蚯蚓體表的顏色和周圍土壤的顏色差別很大,這是為什么呀?是不是因為一般較小動物都有保護色呢?或許是因為它生活在黑暗的地下?但我們在研究第4個問題時發(fā)現(xiàn),蚯蚓的皮膚下面密布著許多細小的血管,血液的顏色透過皮膚顯示出來,使它的皮膚呈紫紅色。原來如此!
生:我們組好幾個同學見過大雨過后地面上有時有許多蚯蚓,它們?yōu)槭裁匆艹鰜砟?我們分析的結果是,大雨不影響它的食物,也不影響它的運動,可能是水太多,它不能呼吸了,才跑出來的。為此,我們進行了實驗,把蚯蚓放入花盆中,然后澆過量的水,過了一會兒,蚯蚓果然出來了。同學們如果有興趣,可以做這個實驗加以驗證。
生:關于第9個問題,我們想蚯蚓可能是冬眠的,因為現(xiàn)在不是冬天,沒辦法證明我們的猜想,開始我們小組想放棄這個問題,后來,有一個同學提議用冰箱給蚯蚓制造一個冬天,經(jīng)過多次實驗、觀察,我們發(fā)現(xiàn)蚯蚓確實有冬眠的特點,但在真正的冬天,它是否冬眠呢?我們準備到冬天繼續(xù)研究。
師:想法非常好。
生:我來匯報我們小組對第10個問題的認識。我們認為蚯蚓不能看見東西,或許它是靠聞味發(fā)現(xiàn)食物的吧,可是我們給它不同氣味的東西,發(fā)現(xiàn)沒什么區(qū)別。蚯蚓也沒有觸角,不知它是怎么發(fā)現(xiàn)食物的,但我們在研究這個問題時有了另一個發(fā)現(xiàn):蚯蚓怕光。晚上它出來活動時用光一照或一開燈它就鉆入地下,白天一掀盒蓋兒,它也馬上就往土中鉆,不知它為什么怕光呢?
生:書上講,將一條蚯蚓切成兩段,可以變成兩條蚯蚓,可是,我們切了之后,前半段活了,后半段卻死了,不知為什么?
師:哪個小組還有問題?
生:關于蚯蚓的運動,我們用放大鏡發(fā)現(xiàn),它又細又小,根本不可能用它蹬地使身體前進。所以,它的運動肯定靠肌肉,但我們解剖了幾條蚯蚓,還沒有找到答案。
生:書上說,蚯蚓是雌雄同體,異體受精,但我們不清楚怎么一回事。
師:好吧,老師來講這兩個問題。
(教師用課件、圖片講了蚯蚓的運動:縱肌收縮,身體變粗短,環(huán)肌收縮身體變細長。教師講完,學生觀察。)
(教師用課件通過動畫的形式介紹了蚯蚓繁殖后代的過程,順便講了環(huán)帶為什么在蚯蚓的前端。)
師:蚯蚓是人類的幫手,達爾文講,如果犁是人類最早的發(fā)明之一,那么遠在人類生存以前,土地就已被蚯蚓耕耘過而且還將繼續(xù)耕耘下去。另外,蚯蚓還可以做藥材,它的糞便是很好的肥料,它還可以做飼料?,F(xiàn)在人們又發(fā)現(xiàn),蚯蚓在環(huán)保中也大有用武之地,某國一個大企業(yè)養(yǎng)了10億條蚯蚓,每天處理造紙廢水50噸,排糞便2.5噸。
師:關于這些新問題,請同學們下去繼續(xù)研究,每組寫一篇關于蚯蚓的研究報告。
生:這些蚯蚓怎么處理?
師:你們說呢?
生:養(yǎng)起來,繼續(xù)進行研究,挺有意思的。
生:放歸自然。
生:用來釣魚。
師:按你們的想法去做吧!
點評:
執(zhí)教者同時還作為組織者、參與者,引導學生去尋找和發(fā)現(xiàn),并和學生共同探索。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不僅積極參與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體驗學習的快樂、成功的喜悅,而且不同的學生得到了不同的發(fā)展,滿足了學生求知、參與、成功、交流和自尊的需要。符合“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突出學生主體,關注學生發(fā)展和學習的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活動目標:
1、能運用觀察、猜測、討論等方法閱讀繪本,理解繪本中故事內容。
2、了解日記的基本表現(xiàn)形式并嘗試運用圖畫的方式記錄日記。
3、體驗閱讀和記錄日記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電子繪本《蚯蚓的日記》二份(封面的日期可以去掉,在整個活動中起不到太大的作用、蚯蚓跳舞的音樂太過于平淡,。)
2、底板和筆人手一份;
3、桌布若干
活動過程:
一、幼兒猜謎,引出繪本,激發(fā)幼兒興趣
1.幼兒猜謎,引出繪本。
師:老師今天帶來了一本有趣繪本,和一種動物有關,我們一起來猜猜!‘不管翻地或打洞,天生愛動到處鉆,松松土來施點肥,人人稱我為地龍?!鞘裁磩游??(蚯蚓)(雖然幼兒興趣濃厚,但是此謎語內容容易將幼兒誤導,“翻地、打洞”使孩子誤以為是鼠類或者蛇類、,蟻類,雖然在最后孩子能猜出是蚯蚓,但是所有時間較多,時間比例失調。建議可以改用幼兒曾經(jīng)才過的謎語,即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同時也能夠快速的引出繪本。)
師:大家一起來看看書的封面,你看到了什么?(幼兒回答)有一直可愛的蚯蚓在寫日記。(可以說幼兒的觀察力確實很豐富,但是由于教師的提問,所以導致幼兒在敘述時沒辦法用一句完整的話表述所有的內容,因此建議教師的提問改為:“大家一起來看看書的封面,你們看到了誰在做什么?”)
2、介紹繪本。
師:這本書的名字叫做《蚯蚓的日記》。是由朵淋.克羅寧寫的,哈利.布里斯畫的,再由中國的陳宏淑翻譯。
3、引導幼兒討論:什么是日記?(幼兒回答)
師:什么是日記?日記到底是什么樣的呢?和你們想的一樣嗎?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本書,尋找答案吧。(通過封面,幼兒能夠說出了日記是把東西寫在書上之類的概念,此環(huán)節(jié)提煉幼兒原有經(jīng)驗,然后再拋出問題,引發(fā)幼兒帶著問題閱讀繪本的興趣。)
二、師幼共同閱讀PPT,了解繪本故事內容和日記的.基本表現(xiàn)形式.
1.第一遍閱讀,啟發(fā)運用觀察、猜測、討論等方法閱讀繪本,初步理解繪本中故事內容。(讓幼兒觀察的每個環(huán)節(jié),教師都先引導幼兒觀察是什么時間?在看看記錄了什么事情?為提煉日記的形式打下基礎。)
(1)師引導幼兒閱讀第一頁
師:這是蚯蚓的第一篇日記,你們知道這篇日記是蚯蚓什么時候寫的嗎?(10月6日)原來記日記的時候是要先寫上幾月幾日的。在這一天里,有誰?發(fā)生了什么事?(幼兒討論回答)
師講述故事:原來蚯蚓和蜘蛛是好朋友,今天蚯蚓教蜘蛛怎樣鉆地,蜘蛛成功了嗎?你是怎么看出來的?明天蜘蛛又要教蚯蚓怎樣倒立走路。你們覺得明天蚯蚓會成功嗎?
(2)師引導幼兒閱讀第二頁
師:第二天了,日記上的日期該怎么記錄?對了,10月7日,這一天蚯蚓學會倒立了嗎?為什么沒有成功呢?(了解蚯蚓沒有腳的特點,不能吸附在樹枝上。)
(3)師引導幼兒閱讀第三頁
師:10月8日,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4)師引導幼兒閱讀第四頁
(播放孩子的尖叫聲)師:你聽到了什么?這是誰發(fā)出的聲音呢?她們碰到了什么事情?這跟蚯蚓有什么關系???幼兒大膽想象猜測。師講述故事。(由于教師出示尖叫聲時還停留在第三頁,所以幼兒在想象猜測時都是以第三頁畫面的人物、事情進行延續(xù)性猜想。所以教師在提示語言上應做改動:“我們接著看下一篇日記吧,看看蚯蚓記錄了什么事情?”)
師:這件事發(fā)生在哪一天?你怎么知道?對了,蚯蚓在日記的最上面都有標日期,記錄這一天他都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如果你碰到蚯蚓你會怎么樣?
(4)師引導幼兒閱讀第五頁
師:10月9日,蚯蚓做了一件很調皮的事情。我們一起來看看蚯蚓今天的日記里寫了什么。
(5)師引導幼兒閱讀第六頁
(播放音樂)師:10月11日,你們聽到什么聲音?蚯蚓可能在做什么呢?我們來看看到底它在干什么?(這出現(xiàn)的問題與第四頁出現(xiàn)的是一樣的,所以教師應該在敘述時先讓幼兒明白這天的日記寫完了。接下去要看第二天的日記,再播放音樂。)
師:它在干什么?它是怎么跳舞的?為什么他只能這樣跳?我們一起來學學它吧?。ㄓ捎谡谜n都顯得比較順暢、目的性明確,所以教師原來的意思是想在這環(huán)節(jié)讓幼兒動一動,活躍一下氛圍。但是選擇的音樂比較平淡,聽起來沒有興奮感,而且當引導幼兒模仿其動態(tài)時,就應該讓所有幼兒站起來模仿,這樣更能活躍氛圍。)
(7)閱讀完后與幼兒共同得出日記的簡單含義。
師:看了蚯蚓的日記,我們知道了原來日記是用文字或者圖案的方法記錄自己在一天中做過的,或看到的,或聽到的,或想到的一件你覺得很有意義的事情,可以是你開心,難過,害怕的等,而且每篇日記都標有時間。(應當先試著提煉孩子的的經(jīng)驗。本次課時教師臨時改動為:“書看完了,請你們告訴老師什么是日記,日記到底是什么樣的?”雖然一開始,幼兒只是說出自己所看到的書本內容,但是經(jīng)過教師不斷的引導,在最后悅釤說出了較為準確的含義。教師立馬在她的基礎上進行總結、提升)
2.師幼第二遍完整閱讀10月6日到10月11日蚯蚓的日記。
三、啟發(fā)幼兒根據(jù)提示嘗試記錄日記
1、師用神秘的語氣提出記日記的想法,激發(fā)幼兒興趣。
師:這里有張空白的日記,是什么時候的?
師:蚯蚓忘記寫10月12日的日記了。我們現(xiàn)在聽一聽今天發(fā)生了什么事情,請你來幫助蚯蚓把這天的日記記下來。
師:10月12日,作為一條蚯蚓,有三件事我不喜歡:1、不能吃口香糖;2、我的頭和尾巴總是張的一樣;3、不能穿鞋。(由于這不是發(fā)散性的記錄,所以教師無法進行示范。但是所提供記錄的內容多而雜,所以幼兒在記錄時顯得比較亂、有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也忘記了能容。因此改用一個小故事的形式,讓幼兒記錄:“10月12日,今天是我的生日,特別的開心。小白兔送給我一雙鞋子,很漂亮,可是因為我沒有腳,沒辦法穿!唉,太可惜了!”預測幼兒可能會出現(xiàn)一幅圖代表全部故事能容或者多幅圖代表故事的發(fā)展。教師到時候在根據(jù)幼兒的表現(xiàn)進行講評。)
【摘要】下面編者為大家搜集了“初二生物認識蚯蚓教學設計”教案供大家參考,希望給大家?guī)韼椭?/strong>
1.世界上有多少種蚯蚓?最大的有多大?
2.在什么地方容易找到蚯蚓?
3.怎樣區(qū)分蚯蚓的頭部和尾部?
4.蚯蚓的表面為什么又濕又粘?
5.蚯蚓的體表為什么是紫紅色的?是保護色嗎?
6.大雨過后,蚯蚓為什么會跑到地面上來?
7.蚯蚓怎么繁殖后代?
8.蚯蚓是怎樣運動的?
9.蚯蚓冬眠嗎?
10.蚯蚓沒有眼睛,它靠什么發(fā)現(xiàn)食物呢?
生:原來我們認為蚯蚓只有一種,就是我們面前的這種,通過查找資料才知道,地球上已知的蚯蚓竟有兩千多種,其中最大的達1米多,真嚇人。
生:采集蚯蚓時,開始我們認為很容易,到土中去挖就行了,因為我們都知道蚯蚓是生活在土中的,但是我們挖了幾片干燥的地方都沒有找到蚯蚓,大家猜測,蚯蚓是不是喜歡生活在濕潤的地方呢?于是我們就想到了下水道附近的土壤,果然在那里采集到了較多的蚯蚓。通過查資料,我們知道了蚯蚓喜歡生活在濕潤、疏松的地方,而且這個地方還要具有豐富的有機質。
生:怎樣區(qū)分蚯蚓頭尾呢?乍一看,蚯蚓兩端都是尖的,哪是頭部呢?它也沒有眼睛、耳朵、鼻子呀!可是通過觀察我們發(fā)現(xiàn),它有一端活動非常活躍,我演示給大家看,(用投影儀演示)我們想這端可能是頭部,為了驗證猜想的正確性,我們就去看書。書上講,蚯蚓有環(huán)帶的一端是頭部,我們一對比,發(fā)現(xiàn)蚯蚓活躍的一端都有環(huán)帶,大家都很高興,因為我們驗證了自己的設想是正確的。
生:第4個問題比較簡單,蚯蚓的表面又濕又黏,可以減少運動時的摩擦力。
師:還有別的原因嗎?
生:有,書上講,蚯蚓是通過皮膚呼吸的,它表面的黏液對它的呼吸很重要,它在干燥的地面上會窒息而死的,我們做了實驗確實如此。
生:我來談第5個問題。我們在采集蚯蚓的時候發(fā)現(xiàn),蚯蚓體表的顏色和周圍土壤的顏色差別很大,這是為什么呀?是不是因為一般較小動物都有保護色呢?或許是因為它生活在黑暗的地下?但我們在研究第4個問題時發(fā)現(xiàn),蚯蚓的皮膚下面密布著許多細小的血管,血液的顏色透過皮膚顯示出來,使它的皮膚呈紫紅色。原來如此!
生:我們組好幾個同學見過大雨過后地面上有時有許多蚯蚓,它們?yōu)槭裁匆艹鰜砟?我們分析的結果是,大雨不影響它的食物,也不影響它的運動,可能是水太多,它不能呼吸了,才跑出來的。為此,我們進行了實驗,把蚯蚓放入花盆中,然后澆過量的水,過了一會兒,蚯蚓果然出來了。同學們如果有興趣,可以做這個實驗加以驗證。
生:關于第9個問題,我們想蚯蚓可能是冬眠的,因為現(xiàn)在不是冬天,沒辦法證明我們的猜想,開始我們小組想放棄這個問題,后來,有一個同學提議用冰箱給蚯蚓制造一個冬天,經(jīng)過多次實驗、觀察,我們發(fā)現(xiàn)蚯蚓確實有冬眠的特點,但在真正的冬天,它是否冬眠呢?我們準備到冬天繼續(xù)研究。
師:想法非常好。
生:我來匯報我們小組對第10個問題的認識。我們認為蚯蚓不能看見東西,或許它是靠聞味發(fā)現(xiàn)食物的吧,可是我們給它不同氣味的東西,發(fā)現(xiàn)沒什么區(qū)別。蚯蚓也沒有觸角,不知它是怎么發(fā)現(xiàn)食物的,但我們在研究這個問題時有了另一個發(fā)現(xiàn):蚯蚓怕光。晚上它出來活動時用光一照或一開燈它就鉆入地下,白天一掀盒蓋兒,它也馬上就往土中鉆,不知它為什么怕光呢?
生:書上講,將一條蚯蚓切成兩段,可以變成兩條蚯蚓,可是,我們切了之后,前半段活了,后半段卻死了,不知為什么?
師:哪個小組還有問題?
生:關于蚯蚓的運動,我們用放大鏡發(fā)現(xiàn),它又細又小,根本不可能用它蹬地使身體前進。所以,它的運動肯定靠肌肉,但我們解剖了幾條蚯蚓,還沒有找到答案。
生:書上說,蚯蚓是雌雄同體,異體受精,但我們不清楚怎么一回事。
師:好吧,老師來講這兩個問題。
師:蚯蚓是人類的幫手,達爾文講,如果犁是人類最早的發(fā)明之一,那么遠在人類生存以前,土地就已被蚯蚓耕耘過而且還將繼續(xù)耕耘下去。另外,蚯蚓還可以做藥材,它的糞便是很好的肥料,它還可以做飼料?,F(xiàn)在人們又發(fā)現(xiàn),蚯蚓在環(huán)保中也大有用武之地,某國一個大企業(yè)養(yǎng)了10億條蚯蚓,每天處理造紙廢水50噸,排糞便2.5噸。
師:關于這些新問題,請同學們下去繼續(xù)研究,每組寫一篇關于蚯蚓的研究報告。
生:這些蚯蚓怎么處理?
師:你們說呢?
生:養(yǎng)起來,繼續(xù)進行研究,挺有意思的。
生:放歸自然。
生:用來釣魚。
師:按你們的想法去做吧!
點評:
執(zhí)教者同時還作為組織者、參與者,引導學生去尋找和發(fā)現(xiàn),并和學生共同探索。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不僅積極參與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體驗學習的快樂、成功的喜悅,而且不同的學生得到了不同的發(fā)展,滿足了學生求知、參與、成功、交流和自尊的需要。符合“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突出學生主體,關注學生發(fā)展和學習的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活動:體育活動時,我?guī)ьI幼兒到軟質地面上玩“爬爬樂”的游戲。游戲休息時,有幾位幼兒發(fā)現(xiàn)了旁邊花圃里有蚯蚓。平時‘幼兒很喜歡小動物,但對蚯蚓卻不太了解。
孩子們有的能用土語說出蚯蚓的名稱,但觀察不細致,不能準確地用口語表達其外形特征,更不了解蚯蚓的“再生能力”,但有的不認識誤認為是怪物、大壞蛋。大班的孩子,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對事物充滿好奇心,小蚯蚓極大地激發(fā)了他們的熱情。他們在談論,還有幾個勇敢的孩子還用小棍子撿蚯蚓觀察。
《綱要》中提出:孩子們的**活動應從身邊的事物開始。生活中有許多無關緊要的事情,其中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價值。
為此,我設計生成了科學活動《有趣的蚯蚓》,引導幼兒展開了一系列的觀察、研究活動。
活動目標:
1了解蚯蚓的一些生理特性和生活習性。
2學會用簡單的方法殺死蚯蚓,并記錄和交換結果。
三。有進一步探索蚯蚓的愿望,懂得保護蚯蚓,初步形成環(huán)保意識。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行分享您的經(jīng)驗。
5激發(fā)孩子們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多**課件《聊天的兩盆花》,蚯蚓若干條,實驗用品(尺、放大鏡、玻璃板、盆子、泥土等)
活動過程:
1、 通過介紹多**課件的情況,激發(fā)興趣。
教師:“昨天晚上,我聽到窗臺上兩盆花在聊天?!保?*多**課件)一盆說:“我盆里的泥土太硬了;緊緊地纏在我的根上,我無法吸收營養(yǎng)。你看,我都快枯萎了?!?/p>
另一盆說:“我盆里的泥土松松,軟軟的,我可以盡情的吸收養(yǎng)分。你看,我長得多茂盛?!?/p>
教師:“為什么兩盆泥土會不一樣呢?這里面有什么秘密?”
(倒出來看看)原來小蚯蚓在幫花兒松土,花兒長得茂盛翠綠。那我們幫花兒謝謝小蚯蚓。
(孩子們在情境中發(fā)現(xiàn)活動的主角“蚯蚓”,引入課題。)
2,進行實驗并記錄。
1.小蚯蚓長是得什么樣子的?請你仔細的看一看、摸一摸,觀察一下。每人用盒子拿一條蚯蚓去研究研究。(兒童提供放大鏡和透明小盒子)溝通結果:
蚯蚓是環(huán)節(jié)動物,又長又瘦,沒有眼睛、鼻子和耳朵。身體上有很多水分,感覺很濕。頭部有環(huán)帶。
(引導孩子仔細觀察,了解蚯蚓的外部特征。)
2.小蚯蚓是怎么運動的呢?用動作學學。摸摸它的腹部。
一伸一縮蠕動腹部有剛毛。蚯蚓借助剛毛爬行。
3.小蚯蚓還有什么秘密呢?它到底有多長?
蚯蚓在地上會爬,它在玻璃、紙上上會爬嗎?**爬得快?它喜歡什么樣的還境,干的還是濕的?
它為什么總是躲在泥土里?他喜歡光嗎?我們來做幾個實驗研究研究。
(展示**)講解操作方法和要求。
實驗一:提供尺量。
實驗二:提供玻璃和馬糞紙。
實驗3:提供手電筒和紙箱實驗4:提供不同的軟硬土;另外,提供筆記和交流勘探結果
蚯蚓有不同的長度;蚯蚓在玻璃上、紙上也會爬,蚯蚓沒有眼睛和耳朵,看不見,也聽不見,但是他可以感受到有光,也能感覺到震動。他喜歡生活在潮濕的泥土中。
(采用多種材料和方法對蚯蚓進行實驗研究和記錄分析,感知蚯蚓的特性和生活習性。)
三、以趣引路,拓展研究。
我們發(fā)現(xiàn)了很多關于蚯蚓的秘密。關于蚯蚓你還知道些什么?
1蚯蚓的糞便是寶藏。它可以養(yǎng)雞、鴨、魚等。
2.蚯蚓是中藥,叫地龍。
三。蚯蚓也是一種營養(yǎng)豐富的蔬菜。
4.蚯蚓會處理垃圾。
小蚯蚓真能干,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
[目的、要求]
1、讓幼兒了解蚯蚓爬行的基本動作特征。
2、可簡單介紹蚯蚓體表的剛毛對于蚯蚓運動的作用。
3、對于不同年齡班,向幼兒簡單介紹蚯蚓對人類的益處。(中班只介紹蚯蚓能改良土壤。大班還可以介紹蚯蚓處理有機廢物,保護環(huán)境,以及未來可進入人類營養(yǎng)食品之列的前景。)所以要愛護蚯蚓。
[材料]
1、活體蚯蚓若干條(事先清除體表雜物,盛放在干凈的濕潤的盆子里。)
2、平面玻璃(有桌面玻璃最好)
3、馬糞紙,或表面粗糙的硬紙板。
[操作]
1、先把蚯蚓放在馬糞紙上,讓幼兒觀察蚯蚓爬行的體形變化特征。大體分2個階段:①身體后半部固定不動、前半部身體向前伸長(同時變細)。②身體前半部固定,身體后半部向前收縮。
2、(老師向幼兒解釋)蚯蚓體表有很短的毛,叫“剛毛”(幼兒跟讀)。蚯蚓身體固定的時候是那部分身體的剛毛插入土里(眼前的馬糞紙里),這樣身體的另一部分可以伸縮。蚯蚓如此一伸一縮向前運動。
3、讓幼兒輕輕地撫摩蚯蚓體表,有毛糙的感覺(可與撫摩玻璃面的感覺比較)。
4、同時取出兩條蚯蚓,一條放在馬糞紙上,一條放在玻璃面上,蚯蚓前端(靠環(huán)帶較近的一端)向同一個方向,在一條“起跑線”上,讓幼兒觀察那條蚯蚓“跑”得快。
5、[提問總結]在玻璃面上的蚯蚓跑不動的原因是:剛毛失去作用,身體沒法固定和伸縮,所以走不了了。
[提示]
1、蚯蚓的運動:身體后半部剛毛插入土里,前半部環(huán)肌收縮,縱肌舒張身體向前伸長;然后,身體前半部剛毛插入土里,身體向前收縮。
2、蚯蚓對人類有很多益處,
①改良土壤:蚯蚓在土壤里運動,有疏松土壤的作用,其糞便是高效有機肥。
②在醫(yī)藥上做鎮(zhèn)痙劑和利尿劑。
③蚯蚓吃進大量人類丟棄的有機廢物,對凈化環(huán)境作用巨大。
④蚯蚓肌肉內含有幾乎全部人體必需氨基酸、以及脂肪酸和微量元素,在食品工業(yè)中前景看好。
3、實驗結束,教師帶領幼兒把蚯蚓放歸園地,并督促幼兒洗手。
中班科學活動《蚯蚓的故事》
活動目標
1.在仔細觀察蚯蚓的過程中,說清自己的新發(fā)現(xiàn)。
2.有進一步了解蚯蚓特性的愿望,愿意親近小動物。
活動準備:
1.讓孩子們事先對蚯蚓的外形、習性等有所了解,并能接觸蚯蚓實物,愿意和他們親近。
2.準備四張桌子、8條蚯蚓放入4個小盤子里,需要放入泥土,否則蚯蚓會爬出。
3.多媒體
人數(shù):中班孩子15~16人左右
活動重難點:
活動過程:
一、說說找蚯蚓的趣事。(回憶找蚯蚓時發(fā)生的一些趣事,進入活動主題。)
介紹主人公蚯蚓的家庭、朋友、以及最近的愛好。
二、閱讀《蚯蚓的故事》繪本、視頻并觀察實物蚯蚓。了解蚯蚓的外形和特征。
1.閱讀、觀察、觀看蚯蚓的外形。
蚯蚓的頭和尾巴真的很像,你能區(qū)分嗎?
2.閱讀、觀察、交流蚯蚓生活習性。
蚯蚓有必要看牙醫(yī)嗎?(觀察實物蚯蚓)
它吃些什么呢?
3.閱讀、觀察蚯蚓的再生。
女孩們?yōu)槭裁磿ε??蚯蚓害怕嗎?/p>
什么叫再生功能?還有什么動物有這個功能呢?
4.閱讀了解蚯蚓的本領------松土
蚯蚓想把自己最大的本領教給好朋友蜘蛛,你們覺得蜘蛛能學會嗎?為什么?
三、放歸蚯蚓
認識蚯蚓教學設計范文
[活動目標]
1、了解泥土與動植物的關系,知道很多動物的生存和成長離不開泥土。
2、認識蚯蚓簡單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及本領(吃垃圾、給植物松土等),滲透情感教育及環(huán)保教育,培養(yǎng)孩子熱愛小動物的情感。
3、培養(yǎng)孩子的觀察、想象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 活動準備]
1、 活動前帶孩子到周圍環(huán)境中觀察生活、生長在泥土中的動物、并在戶外活動中帶領孩子玩泥,并設置泥工角、種植角、飼養(yǎng)角,讓孩子在操作中了解和自己發(fā)現(xiàn)泥土和動植物的關系。
2、 泥土、蚯蚓、大掛圖、動物圖片、音樂磁帶、裝飾有花草的長布。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今天呀,我給大伙帶來了一大堆的寶貝,你想不想看一看是什么?”帶領孩子找一找,發(fā)現(xiàn)泥土。
(二)通過引導提問,讓孩子根據(jù)已獲得的經(jīng)驗建構新的知識
(1)是什么呀?
(2)你在哪里見過泥土?(通過觀察泥土,引起孩子興趣,發(fā)現(xiàn)許多東西都需要泥土)
(3)你見過的泥土里有什么?(引發(fā)泥土與動植物的關系,他們與泥土都是好朋友)
(三)實物觀察,認識蚯蚓的外形特征及生活習性。
“噓!什么聲音?”教師故做神秘,充分引起幼兒興趣“哇!這里還藏著一堆泥土呢!它在跟誰玩呢?” (引出蚯蚓)
1、這是誰?你知道它的名字嗎?打個招呼吧!(Hello!蚯蚓)
2、你看蚯蚓長的什么樣?(引導孩子發(fā)散思維)
3、(捏著一個孩子的小臉蛋)你看××的`皮膚滑滑的、白白的,小蚯蚓跟我們的一樣嗎?蚯蚓是什么顏色的?(……)你用小手摸一摸它。
4、小蚯蚓的嘴巴在動呢!它在干嘛呢?(引出吃東西)小蚯蚓吃什么?(如果孩子答不出來)師:那我問問它,小蚯蚓吃什么呀?(如果孩子答不出來的話):師:那我問問它,小蚯蚓你吃什么呀?(蹲下來非常神秘的聽小蚯蚓回答,引起孩子的興趣)小蚯蚓原來吃垃圾、還有樹上掉下來的樹葉。你學一學小蚯蚓是怎樣吃東西的?
(四)以生動形象的`故事貫穿,讓幼兒了解蚯蚓給植物松土的本領。
1、“你們看這條小蚯蚓要爬到哪里去?我們走路用腳,小蚯蚓走路用什么?你學一學?!弊尯⒆觼肀憩F(xiàn),把孩子引到掛圖前。
2、結合情景演示,教師講故事。
3、提問:是誰幫小柳樹松的土?(……)原來是你們和小蚯蚓一塊幫我松的土??!謝謝你們!你們是怎么幫我松的土?(讓孩子表現(xiàn),引孩子離開故事場景)
(五)肢體表現(xiàn):學做快樂的小蚯蚓,為花園里的動植物松土、清除垃圾。
“你們看!在那邊有一片花園,花園里的小花、小草都快長不動了。泥土太硬了?我們一塊去幫它們松松土好嗎?”引導孩子到裝飾有花草的長布下面。
[活動延伸]
帶幼兒飼養(yǎng)小蚯蚓。
設計意圖:
這是一節(jié)極為普通的科學活動,把介紹蚯蚓作為主要的教學目的,沒有花哨的準備和內容,也未把一些先進的教學理念結合其中,但這節(jié)普通的課卻運用了先進的教學設備DD多媒體。把蚯蚓的各部分特征展示給幼兒,讓幼兒直觀而又全面的接受知識,同時,取得了用圖片教學所無法達到的效果。在本節(jié)課中,又利用了因特網(wǎng),隨時解決幼兒所提出的、想知道的各類問題,滿足了幼兒的求知欲望,同時也解決了教師對知識了解不全面,從而面對幼兒提問時束手無措的情況。
教學目標:
1、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知道蚯蚓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2、充分感受因特網(wǎng)為日常生活帶來的方便。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chǎn)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2、事先聽過《小蚯蚓找媽媽》的故事。
細細長長像條蟲,沒手沒腳會勞動;天天躲在泥土中,鉆來鉆去把土松。猜猜這是什么?(點擊謎底)
二、蚯蚓的特征。
用多媒體課件詳細介紹蚯蚓的各部分特征。
教師小結:蚯蚓的身體細長,圓圓的、光滑、柔軟;全身由許多環(huán)節(jié)組成,頭較尖,嘴長在身體最前面。它沒有眼睛、鼻子和耳朵,也沒有腳,是靠身體的一伸一縮向前移動的。
三、蚯蚓的用途。
用多媒體課件了解蚯蚓各種不同的作用。
四、游戲“蚯蚓愛吃什么”
請幼兒根據(jù)蚯蚓的愛好有鼠標挑選蚯蚓愛吃的食物。
五、延伸活動。
用因特網(wǎng)查找關于蚯蚓的資料。
教學反思:
由于幼兒園沒有適宜的土壤可以挖到蚯蚓,事先我就從家附近挖了一些蚯蚓帶到班上,在每張桌子上都放了一條,孩子們興致極高的觀看著這個有趣的小生命,他們也邊看邊說著自己觀察到的發(fā)現(xiàn),特別是我示范解剖蚯蚓的時候,幼兒都屏住呼吸認真的看著,雖然我也有些不忍把一條活蹦亂跳的蚯蚓弄得鮮血直流,但為了幼兒們能更好的理解蚯蚓的再生功能,也只有這樣了。幼兒有一定的對科學的探索欲望,今后要多引導他們去探究!
教學目標:
1、喜歡使用水彩筆,嘗試用扭動的線條表現(xiàn)蚯蚓的外形特征。
2、知道蚯蚓會松土,它是我們的好朋友。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積發(fā)幼兒的想象力。
5、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fā)言,并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教學準備:
(認知準備)了解春天的季節(jié)特征
(材料準備)背景圖、水彩筆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知道蚯蚓會松土
教學難點:學畫扭動的橫線條
教學過程:
一、導入情景:
春天來了,花園里的花朵都爭著開放,可是有一個花園里的一朵花也沒有開?;▓@的主人感到很奇怪: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忽然,泥土下面?zhèn)鱽砹嘶ㄗ训穆曇簦哼@里的泥土實在太硬了,我每天用力頂,想鉆出來,現(xiàn)在力氣都用完了,還是沒有鉆出地面。
討論蚯蚓的本領,知道蚯蚓可以使堅硬的泥土變得又松又軟。
二、學畫小蚯蚓
用水彩筆表現(xiàn)扭動的小蚯蚓
討論小蚯蚓適合畫在畫面的哪部份?
小結:小蚯蚓要在泥土里工作,所以蚯蚓要畫在花的下面,就是地底下,泥土里。
三、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用不同的顏色畫蚯蚓
提醒幼兒作畫的位置。
活動目標
1.在觀察、猜測、討論等活動中,初步感知蚯蚓的基本特性。
2.能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探索與發(fā)現(xiàn)。
3.愿意親近小動物。
物質準備
《蚯蚓的日記》繪本ppT,關于蚯蚓的視頻,裝在盒子里的蚯蚓,小手帕、放大鏡若干。
經(jīng)驗準備
帶幼兒到野外去觀察過蚯蚓,班級養(yǎng)殖區(qū)養(yǎng)殖蚯蚓。
活動過程
1.出示繪本ppT,引出蚯蚓的秘密
師:小朋友們,今天陳老師要帶你們一起做個小小科學家。
(出示圖片1)這是誰啊?。(蚯蚓)今天我們就一起進入到蚯蚓的世界。
瞧,我們的主人公就是戴著紅帽子的小蚯蚓。我們來給它取個名字吧?(豆豆)蚯蚓家還有誰?(爸爸媽媽)你怎么看出來的?(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這一家給你什么感覺?(爸爸媽媽疼愛寶寶,是幸福的一家。)
評析:給幼兒以"小科學家"的稱號,激起他們探究蚯蚓的愿望。而繪本中司愛的小紅帽形象.使孩子們對蚯蚓有了親近感。
2.觀察蚯蚓寶寶,探索、發(fā)現(xiàn)蚯蚓的秘密
師:蚯蚓有很多很多秘密,你們知道嗎?(引導幼兒表述對蚯蚓的感知,從而了解幼兒對蚯蚓的前期經(jīng)驗。)
師:今天豆豆的朋友們也來到我們班,就藏在那些紅盆里。等會你們找到它,輕輕地將它放到白色盒子里,用放大鏡仔細觀察,看看能發(fā)現(xiàn)什么秘密?(幼兒觀察)
師:你發(fā)現(xiàn)了蚯蚓的什么秘密?
(幼兒講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并學學小蚯蚓爬。)
評析:這個環(huán)節(jié)是在了解幼兒對蚯蛔的已有經(jīng)驗后,進行的第一次觀察。幼兒直接用小手拿出小蚯蚓,能感受到蚯蚓身體的柔軟、光滑及蚯蚓的蠕動。通過讓幼兒學習小蚯蚓的爬行,滿足幼兒好動的年齡特征,激發(fā)幼兒對小蚯蛔的喜愛之情。
3.閱讀與觀察結合,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
師:小朋友發(fā)現(xiàn)了蚯蚓這么多秘密,可是蚯蚓的秘密還有許多呢。豆豆也帶來了秘密,就藏在這4個信封里,讓我們來找找第一個秘密。
(1)閱讀,觀察、交流蚯蚓的外形特征。(出示圖片2)
師:小蚯蚓在哪里?這是誰?媽媽在干什么?(照鏡子)豆豆媽特愛臭美。聽聽豆豆是怎么說媽媽的。(點ppT錄音:瞧,我媽媽最愛照鏡子了,可是再怎么照,頭永遠長得跟屁股一樣。)
師:哈哈,難道蚯蚓的頭長得真的跟屁股一樣嗎?想不想再去看一看?(幼兒再次觀察蚯蚓。)
幼兒觀察后回答:蚯蚓的頭是尖的,尾巴是圓的。
評析:運用圖片的形式讓幼兒在找尋秘密的過程中了解蚯蚓的一些知識。本環(huán)節(jié)用小蚯蚓豆豆的話引出問題,讓幼兒對蚯蚓的外形再次觀察。經(jīng)過仔細觀察,他們發(fā)現(xiàn)蚯蚓的頭是尖的,尾B是圓的。
(2)閱讀,觀察、了解蚯蚓的生活習性。(出示圖片3)
師:我們找到了第一個秘密,接下來我們看哪個秘密?
讓我們打開看看:你看出這位男士的職業(yè)是什么?(牙科醫(yī)生)他要為誰檢查?小蚯蚓有牙齒嗎?(在幼兒意見有爭議的情況下,請一位小朋友來為小蚯蚓檢查,然后做個報告:蚯蚓沒有牙齒。)
聽聽醫(yī)生怎么說:蚯蚓沒有牙齒,不必看牙醫(yī)。(驗證孩子的說法。)
師:蚯蚓沒有牙齒,它們吃些什么呢?(幼兒猜想:泥土、菜、小蟲子……)
點ppT圖片4及錄音:午餐時間,我們拿出報紙、樹葉、垃圾,快樂地吃著。
師小結:原來,蚯蚓吃腐爛了的報紙、垃圾,它讓我們的地球變得很干凈,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我們要關心、愛護它。
評析:通過牙醫(yī)為小蚯蚓看牙齒的圖片引出蚯蚓沒有牙齒,提出問題:"蚯蛔沒有牙齒吃什么東西?"讓幼兒大膽猜測。幼兒熱情很高,猜測的答案五花八門。老師沒有否定他們的猜想,最后通過蚯蚓豆豆的話給了一個答案,既驗證了幼兒的猜想,又給他們一些新知識。這里的知識還是很粗淺的,是建立在幼兒能理解的基礎上的。
(3)閱讀、觀看視頻,了解蚯蚓的本領--松土。(出示圖片5)
師:小蚯蚓在干嗎?你怎么看出來的?松土有什么用呢?(幼兒看圖閱讀,根據(jù)已有經(jīng)驗進行猜想。)
點ppT錄音:我在松土呢,松土能幫助植物長得更快,更好。
師:小蚯蚓真的能松土?現(xiàn)在我們將小蚯蚓送回大盆里,等會看看它是不是鉆進了泥土里,有沒有松土的本領。(活動結束時驗證。)
評析:通過觀察圖片初步了解蚯蚓有松土的本領。在這里請幼兒將蚯蚓送回大盆中,等活動結束時驗證蚯蚓松士的本領,既讓幼兒真實感受蚯蚓松土的本領,又免除等待過程的時間浪費,還讓他們間接收拾了操作材料。
(4)閱讀,討論、了解蚯蚓再生。(出示圖片6)
師:這些女孩子的表情怎樣?小女孩為什么會擔心?(小蚯蚓的身體斷了。)
師:蚯蚓會死嗎?認為蚯蚓會死的小朋友舉手;認為蚯蚓不會死的小朋友舉手。(讓孩子猜想。)
看看蚯蚓這次是怎么說的?(聽ppT錄音驗證:我不會死的,我有再生的本領。)師:什么是再生啊?(可以再長出來。)
師:還有什么動物有再生本領?(壁虎的尾巴、螃蟹的腳……)
評析:這幅圖片上的蚯蚓被切成了兩段,將蚯蚓再生的本領具體地呈現(xiàn)。幼兒的猜想在小蚯蚓豆豆的自述中得到驗證。猜對了的幼兒歡呼雀躍,很好地激發(fā)了幼兒的探索熱情。
4.播放蚯蚓視頻,進一步豐富對蚯引的感知
師:豆豆除了將它的秘密藏在圖片里,它還錄了一段自己生活的錄像,讓我們來看看。(觀看蚯蚓的視頻。)
評析:這一環(huán)節(jié),運用了網(wǎng)上搜集的蚯蚓視頻。將平時不能觀察到的蚯蚓的一些生活習性真實地展現(xiàn)出來,驗證了先前幼兒的觀察,拓展了有關蚯蚓的知識,比老師枯燥的解說更形象生動,幼兒一看就能明白。
5.設置問題懸念,引發(fā)對蚯蚓的更多思考
師:今天我們了解了蚯蚓的許多秘密。你們還有關于小蚯蚓的更多問題嗎?(幼兒提問,教師解答。)
評析: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幼兒提問,是讓幼兒在吸收了新知識的基礎上再生成新問題的過程??茖W的巨的不僅僅在于解決問題,更要讓幼兒產(chǎn)生新的問題。再去解決問題,激發(fā)探究欲望。課堂也變得更開放,更生動。
師:現(xiàn)在我們去看看小蚯蚓有沒有鉆進泥土里去。(驗證蚯蚓松土的本領。)
蚯蚓的秘密還有許多,以后我們慢慢去發(fā)現(xiàn)?,F(xiàn)在我們將蚯蚓送回它的家吧!
評析:活動結束前,驗證前面留下的問題,幼兒真切感受現(xiàn)蚯蚓會松士的本領,對蚯蚓的喜愛之情也更深了。最后我們放歸蚯蚓,讓幼兒用實際行動去愛護小動物。
教學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我根據(jù)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了《蚯蚓的日記》這一繪本,并有選擇地處理了繪本內容,讓它更適合科學活動,更能引起幼兒的興趣,并巧妙地與操作相結合,讓孩子們在看看、猜猜、驗證的過程中,通過多種感官,進行了一次探究蚯蚓的旅程。孩子們被有趣的蚯蚓形象、真實的蚯蚓探究深深吸引。教師只作為引導者、支持者推動幼兒自己去主動探究。第一環(huán)節(jié)讓孩子談談自己對蚯蚓的已有經(jīng)驗,為后面的蚯蚓探索活動順利開展做了鋪墊,最后環(huán)節(jié)讓幼兒提問,體現(xiàn)了科學活動就是為了產(chǎn)生問題,解決問題,再產(chǎn)生新問題的理念,活動過程流暢。
點評:
1.教學課件設計精心
陳老師從繪本中挑選了一些有關蚯蚓特征、習性的圖片做成ppT課件。活動一開始,屏幕上呈現(xiàn)出一條頭戴小紅帽的蚯蚓。精美有趣的畫面深深地抓住了孩子們的眼球,激發(fā)了孩子們的興趣。四個問題的呈現(xiàn)老師讓幼兒任意選擇,既充分尊重了幼兒的意愿,同時又保持了一種神秘感,激發(fā)幼兒進一步探索的欲望。
2.處處體現(xiàn)以人為本
(1)教師理念人文化。追隨孩子的觀察、探索與回答,孩子們的觀察是自由的,思想是開放的,心情是愉悅的……老師此時是孩子們的引導者與支持者。
(2)環(huán)節(jié)設置人文化。在了解蚯蚓是否喜歡挖洞這一習性時,老師讓幼兒將蚯蚓全部倒在有泥土的盒子里,放在一旁,繼續(xù)其他的活動環(huán)節(jié),給蚯蚓一個展示習性的機會,避免了幼兒干巴巴等待的過程。
(3)內容選擇人文化。老師采用孩子們喜聞樂見的繪本與錄像資料,將枯燥、抽象的知識聲形并茂地展示孩子們,這也是對孩子有意注意特點的尊重。
3.提問開放、有趣
如"你知道蚯蚓的哪些秘密?你們都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這樣的發(fā)散性提問能激發(fā)幼兒的探究,讓孩子暢所欲言。"蚯蚓的頭和屁股一樣嗎?""蚯蚓沒有牙齒吃什么啊?"這樣趣味性的提問則激發(fā)了幼兒的興趣,孩子們在哈哈大笑的同時更被這個問題深深吸引。在整節(jié)活動的教學中,陳教師一直讓幼兒帶著問題去學習,而問題的設計又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淺入深,所提出的問題也有很強的指向性,既激發(fā)了幼兒的好奇心,又培養(yǎng)了幼兒科學思維的能力。
三年級科學
蚯蚓教案
陳家權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蚯蚓有其適應環(huán)境的身體結構。
2、蚯蚓能對外界的刺激做出相應的反應,如對外力刺激的反應、對水的反應。過程與方法
能用簡圖畫出蚯蚓的形態(tài)結構,能用維恩圖比較相同和不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喜歡蚯蚓這樣的小動物,樹立認真細致、實事求是地觀察態(tài)度,做到不打擾、不傷害小動物。
【教學重點】經(jīng)歷對蚯蚓的觀察,初步理解動物身體結構的多樣性?!窘虒W難點】對蚯蚓的細致的觀察,對蚯蚓身體結構的認識?!窘虒W準備】每組:幾條蚯蚓,一只淺水碟子。
1、教師提醒學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蚯蚓,捉到蚯蚓的地方有什么環(huán)境上的特點。
2、關注:學生捉蚯蚓是否傷害蚯蚓和其他動植物。
3、設計意圖:使學生對蚯蚓的生活環(huán)境有一個初略的認識。
【教學過程】
一、同學們都準備好的蚯蚓,請問,你們是在哪兒捉到的蚯蚓?蚯蚓的生活環(huán)境是怎樣的呢?
利用課件,進一步清楚蚯蚓一般生活在哪兒,怎樣更容易捉到蚯蚓。
二、觀察蚯蚓的身體(先畫粗圖,再修改)
1、組織討論觀察蚯蚓的身體的順序,討論紀錄的方法。在學生觀察過程中解答學生問題和給與指導。
2、學生觀察、記錄蚯蚓的身體。并在觀察過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問題。
3、關注:學生在觀察過程中是否注意到肛門、口、和環(huán)帶,學生在觀察過程中交流和記錄情況。
4、設計意圖:認識蚯蚓的身體結構特點。
三、觀察蚯蚓的運動和反應。
1、組織學生討論觀察蚯蚓運動的方法和記錄的方法。在學生觀察過程中解答學生問題和給與指導。
2、學生觀察、記錄蚯蚓的運動。并在觀察過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問題。
3、關注:學生在觀察過程中是否用到適度刺激(比如用水刺激)的方法觀察蚯蚓的反應,學生在觀察過程中交流和記錄情況。
4、設計意圖:認識蚯蚓運動和反應的特點:靠環(huán)節(jié)間的縮放運動,能對刺激做出反應。
四、比較蚯蚓和蝸牛的相同和不同
1、回顧維恩圖的用處。
①爬行
(環(huán)節(jié)間的縮放)②反應
蚯蚓能對刺激做出反應。③對水的反應 不能長時間浸在水中。
2、學生把上節(jié)課學的蝸牛的特點寫在左邊圓圈里,把蚯蚓的特點寫在右邊的圓圈里,劃去各自相同的特點。
3、小結蚯蚓和蝸牛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4、關注:學生比較的信息的多寡。
5、設計意圖:初步體會動物具有相同的特點。
五、鼓勵學生飼養(yǎng)蚯蚓,以獲取更多有關蚯蚓的信息。
板書: 蚯蚓
蚯蚓的身體分為 蚯蚓能對刺激做出反應 口、肛門、環(huán)帶 蚯蚓需要空氣
相信《最新蚯蚓的課件精華》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您了解幼師資料,工作計劃的必備網(wǎng)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蚯蚓課件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教案課件是老師需要精心準備的東西,每個老師都需要仔細規(guī)劃教案課件。?記得為每堂課寫好教案課件,有助于我們準備教學,如何才能寫出高水平的教學課件呢?根據(jù)您的需求,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為您搜集了《蚯蚓課件教案》,還請您能收藏本網(wǎng)頁!...
許多學生都會被要求寫日記,日記一般就是將所做過的事情用文字來表達并保存下來。趁年輕趕緊動筆寫一些日記當做懷念吧,相信一些人會覺得日記很難寫吧!有請閱讀編輯為你編輯的范文:抓蚯蚓日記,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動動手指請收藏一下!...
這是大班科學認識蚯蚓教案反思,是優(yōu)秀的大班科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大班科學:認識蚯蚓 活動目標: 1、感知了解蚯蚓的部分生理特征和生活習性。 2、學習用簡單的方法探究蚯蚓,并能將結果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