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爾古納河的讀后感。
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編輯為你收集整理了額爾古納河的讀后感,更多信息請繼續(xù)關(guān)注我們的網(wǎng)站。書籍是年輕人不可分離的生活伴侶和導師,當閱讀了作者筆下的作品,我們有了新的感悟。我們不妨寫一下讀后感,梳理自己的收獲和體會。
大興安嶺那片廣袤的原始森林里的鄂溫克族人,才是最懂這個地方的。作為一個從小生活在大興安嶺的女作家,她是多么的熱愛這片白山黑水和這片古老的原始森林。飽含深情的描述在書寫著這片神奇的地方和神秘的古老民族中發(fā)生的事。
“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歲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們看老了”,一個古老而飽經(jīng)滄桑的聲音開啟,敘述著這個古老民族的歷史變遷,人員更迭。剛讀到這里時我眼前一直浮現(xiàn)的是坦泰尼克號開始時老年露絲緩緩的講述的畫面,也讓我想起了大明宮詞開場那緩緩的蒼老的哀怨的旁白,“據(jù)你奶奶講,我出生的時候,長安城陰雨連綿。一連數(shù)月的大雨將大明宮浸泡得仿佛失去了根基,甚至連人們的表情也因為多日未見陽光而日顯蒼涼傷感,按算命先生的理論,這一切主陰,預(yù)示著大唐企盼的將是一位公主的臨世?!?。一如既往的遲子建式娓娓道來的敘事風格,沒有華麗詞藻的堆砌,簡單的文字,組合起來形成一種神奇的效果,這就是大道至簡,大巧若拙吧。對細節(jié)細致的描寫,讀著讀著仿佛置身于森林中,河流旁……,好像作者描寫的就是我身邊的事,跟著他們一起打獵,一起馴鹿,一起遷移,一起看著薩滿跳神,一起聽那風聲,那雷聲,那雨雪閃電,那潺潺的流水聲,那原始大自然的各種聲音。有時候一段一段的文字忍不住就讀出聲來,好像渺小的我站在廣袤的天地間,與自然融為一體。
特意查了下百度,“額爾古納河,是黑龍江正源,中俄界河,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東北部呼倫貝爾市境內(nèi)。在《舊唐書》中稱之為望建河,在《蒙古秘史》中稱之為額爾古涅河,在《元史》中稱之為也里古納河,在《明史》中稱之為阿魯那么連,自清代開始稱之為額爾古納河?!?/p>
圖片來源于百度
河流,山川,馴鹿,堪達罕,烏力楞,希楞柱,靠老寶,日月,星光,一個個意象結(jié)合起來是那么的美妙,如一個個跳躍的音符,演奏出一曲和諧的樂章。風葬,把死去的孩子扔到向陽的山坡,
弟弟林克和哥哥尼都薩滿同時喜歡上了達瑪拉,為了爭奪她,相約射箭比賽,最后林克娶了達瑪拉,也許是哥哥射箭的最后一刻讓著弟弟,也許是宿命讓他射偏了,可他的內(nèi)心依舊深愛著她,在弟弟死后他為她用藍的白的羽毛做了一件裙子,她也非常喜歡,由于部族的禁忌,最終沒有在一起,令人唏噓。
清晨和正午雖然也描寫了一些人的死亡,但節(jié)奏是明快的,輕松的,從黃昏開始漸漸令人壓抑,死亡的氣息愈發(fā)濃烈,妮浩每每跳神救一個人性命時,必將帶走一個自己的孩子。一命換一命的宿命,籠罩著這個堅韌的氏族。
清晨,正午,黃昏,半個月亮,一天時間里,這個民族最后一個酋長的老婆用它九十歲的蒼老聲音講述了這個民族的百年命運從開始到被現(xiàn)代文明歸化,對應(yīng)這她從小時候到結(jié)婚生子到老年的這一輩子,兩者有機結(jié)合在一起,寓意也很更加深刻。
“如果把我們生活著的額爾古納河右岸比喻為一個頂天立地的巨人的話,那么那些大大小小的河流就是巨人身上縱橫交織的血管,而它的骨骼,就是由眾多的山巒構(gòu)成的。那些山屬于大興安嶺山脈?!?/p>
讀完最后一行文字,心中充滿了蒼涼的無力感,從原始的自由自在的捕獵遷移生活到定居,自由自在在林間跳躍奔跑的鹿被圈起來,作文最終森林被伐木工人的一個煙頭毀滅,這個古老的鄂溫克族的起起伏伏正如原始森林一般由寧靜安逸變得吵吵鬧鬧。
原住居民在現(xiàn)代文明的沖擊下該何去何從,在保護和發(fā)展間如何平衡,如何保護這些原始民族的文化習俗和生活習慣這是目前世界各國都面臨的思考和問題。有時間多去這些地方走一走看一看吧,看看說不定哪一天,他們就會永遠的湮沒在歷史的塵埃里了!就像遲子建說的那樣,“我愿意用我的手去觸摸生活,用我的腳,腳踏實地把我作品涉及到的地方,能走到的盡量走到,像寫《額爾古納河右岸》等等,我都是要去實地看一下。這時你再駕馭題材的時候,這種不適感會消失,會越來越跟它水乳交融。”
總之,這是一段美好的閱讀體驗,干凈的文字,如汩汩的清泉,緩緩流入心中。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的深沉!
讀《額爾古納河右岸》,我想,我對平等的認識,已由淺入深。平等是沒有種族界限的,人、草、木、石、獸都有共同的生存權(quán)利。平等文明無條件的,它像無聲的細雨,悄然滋潤萬物。
這本書講的雖是一個東北少數(shù)民族鄂溫克族的生存故事和百年滄桑,但在他們與大自然的對話中,平等卻無處不在,它埋鋪在故事的字里行間。
卷首的第一句是女主人公的心里獨白: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歲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們給看老了。已過九旬的鄂溫克族的最后一位酋長的女人,把雨和雪、跳動的火焰當作聽眾,故事從清晨講到了黃昏,她回憶了一生,從女孩到暮年。那句話像清風,吻了我心內(nèi)的平靜湖面,蕩起陣陣感動的波瀾。在漫長的歲月里,她和雨雪是相互作用的,她們成了老熟人。這一份跨越種族的平等,也愈鮮明了。我忽然想起了現(xiàn)代社會里一直提倡的人人平等,理念很好,只是人類中心主義太根深蒂固,當人們提到平等時想到的幾乎都是人類之間的,但其實平等是無關(guān)種類界限的,不是嗎?人存在于天地之間,其他有生命和無生命的也同在這天地,萬物都平等地存在著的呀。
鄂溫克族生活在中俄邊界的額爾古納河古岸,他們與馴鹿為伴,享受著大自然恩賜的同時也在艱難地生存,他們要征服自然嗎?不是。樺樹林是他們的皮膚,清溪流是他們的血液,馴鹿是他們的眼睛大自然承載了他們的全部,他們把全部交付給了大自然。女主人公在小的時候,親眼見證了一頭灰色的馴鹿仔代替病重的姐姐列娜去了一個黑暗的世界。姐姐的烏麥找回來了,但那頭原本活蹦亂跳的小鹿卻再沒了生息。母鹿失去孩子的同時也失去了哺乳能力,直到姐姐意外死去,母鹿才重新有了奶和活力。馴鹿失,姐姐得;姐姐失,馴鹿得。人和動物,沒有任何一方是無償?shù)母冻龊偷玫?,生存?quán)利誰都沒增,誰也都沒減,大家都是平等的。
火種是鄂溫克族的希望之一,他們不管遷徙去哪都帶著,百年來從未變更。故事的末尾中,鄂溫克族的生活方式和現(xiàn)代文明沖突不斷,生存環(huán)境漸劣,族人決定下山定居,卻沒帶走火種。他們說布蘇的房子里有火,再也不需要火種了。不愿意去定居而留在山上的女主人公獨自坐在火塘前無奈而憂愁:我們的火種是用鐮刀和石頭打出來的,而布蘇的火里沒有陽光和月光,這樣的火,怎么能使人的心和研究明亮呢。孫子安草兒往火塘里添了幾塊柴,她又想起族人燒火從來不燒鮮木,只用樹木里的枯枝斷木。他們看到漢人門房前后堆著滿滿的劈得整整齊齊的柴時會心疼不已,好像躺在那兒的不是柴,是他們。
列夫托爾斯泰曾道我們平等的相愛,因為我們互相了解、相互尊重。鄂溫克族在百年光陰里握緊了自然的手,和它一起去感受變化、感受疼痛。平等不再只是人人平等,而是眾生平等,它們都基于對天地和諧的期望,都是對精神靈魂歸屬的尋求。于是,平等,讓所有的渺小成為不渺小,讓所有的平凡成為不平凡。
遲子建的文字就像涓涓細流一樣娓娓道來,充滿閱歷的一種質(zhì)感(語言貧乏),就是細膩、溫情、哀愁、有情懷,是清醒包容的觀察。作者的文字真是讓我覺得有些人就是天生有掌控文字的力量。(字都認識,組合就不會了。她那個風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雨雪、河流、熊鹿、遷徙和繁衍,自然是生機、希望和復(fù)雜多面的,自然深處所蘊藏的是我們無法言說的情懷和因果。鄂溫克人因自然從心底里生出無窮無盡肅穆的力量。他人他物乃至自己,都是生死在自然。作者筆下的民族就是在生死交織,生命在離開也有生命在出生,以一個老者的口吻來敘述不覺得生死有多悲苦,往往帶給我一些從容的力量。
看到后面發(fā)生的一些事情,搬遷砍伐等等,如果我是那個土生土長的鄂溫克人,我估計也選擇把自己喝死。(嗯?我怎么想到了伊文斯哈哈哈哈)不過,一些事情發(fā)生改變即使帶來災(zāi)禍,人為不節(jié)制的還是什么也是自然而然的吧。有些東西自然要歸于歷史。所發(fā)生存在的都是自然的吧。
我忽然想說,好作家好輸出者可能就是簡簡單單的傳遞,也不是什么高級深奧的呼吁,什么字字珠璣的,也不是像比如說電影后會無期里那些臺詞一樣,“小孩子只看對錯,大人只看利弊”什么的,ta就是不花哨不復(fù)雜,安安靜靜寫給你,看了就會感動。
合上書,眼前是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人坐在額爾古納河畔,述說著一支鄂溫克氏族百年來的歷史。這是一個神奇的民族,他們居住在深山密林之中,以馴鹿為舟,以打獵為生,繁衍不息。而神奇之處,在于他們引起了我對生與死,神與人的思考。
大自然的生老病死,仿佛一個輪回。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正是有了這輪回,生命才得以繁衍至今。而鄂溫克人生于自然,長于自然,他們的命運似乎也參與到了這自然的輪回當中。
作者寫了一支氏族近百年來的歷史,這其中最不乏生命的來與去。主人公經(jīng)歷了父母、親人、愛人、兒女的離去,對生死也許看得淡了些。就連我這樣的閱讀者,剛開始看到主人公失去父親,或那個與狼搏斗的老達西死的慘烈,心中還有些痛惜,后來漸漸看到主人公的兒女也離她而去,心中已不再起波瀾。鄂溫克人喜歡風葬,好像這樣死后也能融于自然,繼續(xù)過鄂溫克人的生活。
鄂溫克人信仰薩滿教。書中主要出現(xiàn)了兩位薩滿,他們有同樣神奇的功力。比如神奇的預(yù)知能力,每當氏族中有人去世,薩滿總是第一個知道的。還有最著名的祭祀跳神。當氏族中或別的氏族有一些棘手的疾病,就會請薩滿去跳神。薩滿穿上神衣舞蹈,打起神鼓唱起歌,疾病就會離那個人而去。但是神總要帶走一條生命,一條生命留下了,另一條生命就要替他走。尼都薩滿為列娜跳神時,代她走的是一只馴鹿仔。妮浩就沒這么幸運了,每當她跳神救回一條命時,就要失去自己的一個孩子。用自己的親骨肉換一個素不相識的人,這對于一作文個母親來說是多么痛苦啊,但是妮浩每次都選擇去跳神。薩滿就像是人與神之間的使者,也許在他們眼中,眾生皆是平等的,都是需要拯救的。
鄂溫克人崇敬火神,無論去哪里都帶著火種。他們不能往火中吐痰,灑水,不能往里面扔不干凈的東西。當鄂溫克人打到熊或堪達罕的時候,薩滿就要祭瑪魯神。還有白那查山神,獵人行獵時看見刻有山神的樹,就要給他敬奉煙和酒,還要摘槍卸彈,下跪磕頭祈求山神保佑。從山神旁邊經(jīng)過,不能大吵大嚷。鄂溫克人崇敬各種各樣的神,但這些神歸根結(jié)底是來源于自然,這是對生命的敬畏。正是這信仰才讓鄂溫克人形成了自己的風俗文化。
命運,在書中是讓人捉摸不透的。比如達西死后,瑪利亞就懷孕了,或者妮浩給自己的孩子取植物的名字,結(jié)果他們的生命都像植物一樣脆弱,而且死亡也與相同的植物有關(guān),又或是主人公的愛情,始于熊,終于熊讀著讀著,會覺得每個人的命運都是安排好了的,他走完了該走的路,就離開了。一個人的故事結(jié)束時,總會想如果他的命運不是這樣,故事又該如何發(fā)展。但命運似乎是不可抗拒的,它該如何,就如何。
跳神救人,一命償一命,這些情節(jié)在現(xiàn)代人看來似乎有些迷信,但世界總不是我們想象的樣子,還有許多未知,也不是在等待著人們?nèi)ヌ剿?,而是它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被發(fā)現(xiàn),也不被打擾,我們也沒有必要去探究它的真假。就像這世世代代生活在額爾古納河畔的鄂溫克人,奔騰的河水帶走了時間,沖刷了歷史的印記,帶不走的,是堅守。
因為董宇輝老師的由衷深沉,不知所以但一往深情的愛,我翻開了這本《額爾古納河右岸》。它字里行間透露出的一種平靜優(yōu)美的生活美感,使我仿佛獲得了精神上的釋然與歸宿。
這本書以一個年近九旬的鄂溫克族最后一位酋長的女人的口吻,敘述了這個在大興安嶺深處生活的游牧民族從繁榮到被現(xiàn)代文明沖擊而日漸式微的歷史變遷。
[生命的敬畏]
《額爾古納河右岸》最觸動人心的,莫過于鄂溫克人對生命的敬畏。
生活在森林里的鄂溫克族人民與馴鹿是密不可分的,在他們的眼里,馴鹿像孩子一樣珍貴。文章中甚至有一段還寫道馴鹿一定是神賜予我們的,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這個古老的民族,連一頭馴鹿都是神圣的,他們看待生命的平等觀念,怎么不值得現(xiàn)代人類學習呢?我們平常的新聞報道上經(jīng)常有人虐待動物的現(xiàn)象,那些殘忍的人是否想過,動物的生命也是值得尊重的呢?而那已衰老的鄂溫克族對于任何生命都敬畏的那股人情味兒,卻在這越來越先進的社會越來越黯淡了。
與現(xiàn)代不一樣,鄂溫克族人民舉行葬禮的一種方式叫風葬。當逝去的人的身體融入風中,人們希望他們?nèi)匀荒苈犚姶笞匀坏穆曇?。或許以現(xiàn)代人的觀念,這樣的想法顯得荒唐,然而對于古老的鄂溫克人來說,這又何嘗不是他們對離世的親人最美好的祝愿呢?這又何嘗不能彰顯他們對生命的虔誠呢?
當我合上這本書時,我汲取到了一股力量,它教我去敬畏生命,去在淳樸的善意里找到歸宿。
[自然的熱愛]
在這個民族,山川和湖泊是他們的家人。他們受饋于自然,同樣也尊重自然的一草一木。
作者遲子建曾說過:如果山巒給予我的是勇氣與激情,那么大海賦予我的則是寬容的心態(tài)和收斂的詩情。在快速發(fā)展的現(xiàn)代社會中,人們的情感需求常常無法被滿足,人們對于孤獨的感覺越來越強烈、沉重。那么我們?yōu)槭裁床粐L試著走進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傾聽大自然的聲音呢?當我們真正做到敬仰、熱愛自然,內(nèi)心才能得到充盈,我們才會擁有超越孤獨的內(nèi)心與勇氣。
《額爾古納河右岸》告訴我,自然就是力量,它會像神明一樣庇佑著你。人要回歸本心,親近自然。
[信仰的傳承]
作品通篇都充斥著一股獨屬鄂溫克民族神秘的色彩。
小說讓我印象最深的人物就是妮浩,她是一位被當做神靈的薩滿,可同樣是個悲劇性人物。她不能改變自然法則,每救活一個人就要失去自己的一個孩子,作為母親,她忍心失去自己的孩子?但她說:我是薩滿,怎能見死不救呢?為了蒼生,為了大愛,她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犧牲自己,她的精神是多么的高尚,可她又是多么的無助啊!這令我我想到了莊子的一句話:至人無己,圣人無功,神人無名。我敬佩她,敬佩鄂溫克族的他們在目睹了那么多撕心裂肺的死亡之后仍對人生抱有的頑強生命力和堅定的民族信仰。
鄂溫克人民的信仰是什么呢?大概就是他們那堅韌、頑強、博愛的民族精神。這種精神是一種種族延續(xù)的根,即使鄂溫克民族漸漸衰敗,即使這信仰有時會與現(xiàn)代文明產(chǎn)生沖突,卻給后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
在大興安嶺的深處,有一種磅礴遒勁的聲音,那是鄂溫克永不衰退的堅定的民族信仰,你聽見了嗎?
原始與現(xiàn)代的碰撞,美好與痛苦的并存,快樂與悲哀的交織,譜寫了這一首令人潸然淚下的生命樂章?!额~爾古納河右岸》,它給了我堅定的勇氣去敬畏自然,熱愛生命,坦然面對這世界。
子建的矛盾文學作品《額爾古納河右岸》雖然還沒有讀完,但是它是一部值得推薦的文學作品。它是一部關(guān)于鄂溫克少數(shù)民族的游牧史詩般的作品。額爾古納河是黑龍江的支流,1689年《中俄尼布楚條約》簽定,成為中國與俄羅斯的界河,額爾古納河左岸劃歸俄羅斯。鄂溫克少數(shù)民族就生活在額爾古納河右岸的大興安嶺之中。
鄂溫克部落生活在叫希楞柱的房屋里,晚上透過尖頂?shù)男】卓梢钥吹教焐系男切牵袷菕煸谙@阒斏系挠蜔簟5搅松钜?,有時會聽見主人公父母弄出風一樣的響聲,不久她的弟弟就將生了。黃昏時,他們在河上燃起篝火,吃烤魚,喝著酒,跳著舞。狩獵時,運氣好的話,會捕獲一頭黑熊,取回熊膽,給病弱的補身子。他們放養(yǎng)馴鹿,用鹿茸和獸皮去交換他們需要的彈藥和食鹽。隨著季節(jié)的變換,他們騎在馴鹿背上搬家,在新的營地搭建希楞柱。
小說中除了原生態(tài)的生活方式,還有部落中的人際沖突和矛盾,愛情故事,生老病死。這些是人類社會中永恒的命題,不管是古老還是現(xiàn)代。但是,令我驚奇的是他們解決問題的方式充滿了神秘感。部落的薩滿(巫師)通過跳神就可以給孩子看病。有一回薩滿發(fā)力,還把日本軍官的戰(zhàn)馬給跳死了,有點不可思議。
故事的結(jié)局是游牧民族的現(xiàn)代歸宿,下山住進政府建造的定居點。村支書動員主人公,一個放了獵槍的民族才是一個文明的民族,一個有前途和出路的民族。雖然主人公堅持留在山上,但是結(jié)局是不言而喻的,馴鹿搬遷時的鈴聲變得越來越遙遠
借讀了一本叫《額爾古納河右岸》的書,大概是由于遲子建女士在我們的心中的地位不夠或是其他什么原因,那幾本嶄新的《額爾古納河右岸》,仍然保持著它的青春,我曾經(jīng)問過我的朋友和同學,他們有沒有讀過這本書,知道不知道遲子建這個人,他們一致的回答是不知道,沒讀過。果不其然,幸好我讀了。它的內(nèi)容、它的形制、它的文化、它的內(nèi)涵、它的現(xiàn)實性,深深地打動了我。自那以后,我開始愛上了她的作品。所以,在我看來并不一定是那些一直在我們口口相傳的人的作品才是不朽的作品,或是某些年代某些事件中的才是珍品,而這些當代人的作品也一樣,只要它反映著一個社會的現(xiàn)實、或是有著深刻的令人反思的、或是讓你喜愛的作品并在你的傳播下得到大家認可的,因此,不論是什么時代,是什么人的作品,即使是現(xiàn)在無名無姓的人的,都應(yīng)成為經(jīng)典。
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是所有中國人都知道的,但是有多少人了解這些民族的文化,試問一下,少數(shù)民族的同胞們,你們對自己民族的文化了解多少,如果你們都不知道,或是僅僅是一點點皮毛,那更何況是我們這些漢人呢。在試問一下,咱們漢人又對自己的文化了解多少。如果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了解、不珍重自己的文化,它就已經(jīng)相當于從世界上消失了,它的一切都將不復(fù)存在,甚至是人民以及他們的思想。
橘子洲頭的千年一嘆,塞納河畔的巴黎倩影,泰晤士河的帝國余輝。河流記錄著時代的軌跡,與人類相守共榮,可謂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他們靜靜地流淌,向人類詮釋著永恒……
《額爾古納河右岸》記錄著一代代人的冷暖與離合。遲子建把這悲歡離合匯聚在一起,寫成了《額爾古納河右岸》。這篇小說是卷帙浩繁的當代長篇小說文庫中的翹楚文作。文字樸實無華,卻在無聲處勾著心弦,文章娓娓道來,寫出了鄂溫克人的春花秋月,詩酒風雪,寫出了日月星辰、風雨雷電的獨特魅力。在她的筆下,馴鹿活潑靈動鄂溫克人真誠善良,一草一木都是如此的珊珊可愛。不同于世界本有的駁雜,這片草地上洋溢著熱情,像個孩子,香培玉琢十分可愛,讓人流連忘返,我愛你——鄂溫克的日月星辰。
“茅草屋頂下住著自由的人,大理石和黃金下棲息的奴隸”。日光溫和,月華如雪聽著微風在呢喃私語,注視著天邊晚霞下盤旋的飛鳥,透著希愣柱的排煙孔看星空的微光,這是向而未往的生活,也是鄂溫克人的生活。他們從自然中把身上沾染的世俗貪婪之氣,虛榮之氣和浮躁之氣,一點一點地洗刷干凈。正應(yīng)了莊子的話:“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边@便是永恒與自由的境界,我愛你——鄂溫克的天地萬物。
“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年了,雨雪看我老,我也把它們給看老了”。雨雪帶給老人精神世界的子逸。她和雨雪共同成長,他深愛的這片草地和她的馴鹿。她守著那團火,她相信那樣的火能讓人的心和眼睛明亮,這團伙從未熄滅過像她那顆跳動的心,我深深地愛著你——鄂溫克的人民。
這本書有悲傷,有歡欣,有死亡的痛苦,也有新生的喜悅,每一個鄂溫克人都有故事,尼都薩馬為了林克,放棄了自己心心念念的人兒;善良的妮浩和魯尼為了救人,失去了自己的孩子;伊蓮娜在這片土地間尋找創(chuàng)作的靈感,伊芙琳用甘泉驅(qū)散對世俗的倦怠,用花朵的芬芳洗凈身體的污穢。命運對一些人是嚴酷的,但自然和馴鹿賜予他們擁抱生活的熱忱,讓他們有勇氣走進未知的翠林和未照面的川澤。yjS21.COM
本書末尾,老人聽見了木庫蓮的聲音了,亦遠亦近,亦急亦緩,這是一個美好的結(jié)局,在木庫蓮之后,還有你達吉亞娜。達西,他們都回來陪著老人,陪著高山和川澤。
縱使舉世皆濁,眾生迷醉,還會有這片潔凈的土地,因為時間改變而萬物之美的永恒。我愛這片土地,更愛生活在這里的人們。
一段文明的真正消逝,我想,和一個人是一樣的,就是不再有人記述有關(guān)它的一切,包括它的歷史、語言、風俗;它的子孫后代融合進另一段文明當中,并且遺忘了它的所有。
每當我如此想時,我都會有一種深切的悲涼感,并為這段文明感到遺憾,遺憾于它的被湮沒,遺憾于自己還沒能有機會去領(lǐng)略。
因此,當我機緣巧合看到這本《額爾古納河右岸》時,我便毫不猶豫地將其收入囊中。與此同時,我深深地感謝作者遲子建,感謝她能將這樣一部如史詩般的有關(guān)鄂溫克民族的故事呈現(xiàn)給大家,并感恩那些勇敢勤勞的鄂溫克人愿意將他們的故事講述給我們這些外人來聽!
事實上,整個故事中的所有愛恨情仇,誕生和逝去的本身,都并沒有多么的波瀾壯闊或是不可思議,那些思念、遺憾、落寞和不甘,與我們漢族別無二致,這些產(chǎn)生出的情緒,你就仿佛在看周邊你所知道的一些人的故事。
但也恰恰是這些看上去稀松平常的故事,因在鄂溫克這樣一個古老少數(shù)民族的文明當中而自然而然的增添了幾絲神秘之感。其根本,源于他們的宗教信仰,源于他們對待這些事情的某些解讀。
在它整個故事中,幾乎所有的誕生或是拯救,都會伴隨著生命的逝去。薩滿妮浩的那幾個孩子,以及故事中的“我”的姐姐列娜,都在不同意義上詮釋了最原始的生態(tài)平衡或是能量守恒的含義。
即任何一件事的得到或是達到,都要付出相應(yīng)的代價,有時甚至是生命。這種有些“一命抵一命”的看似消極的認命哲學,事實上所體現(xiàn)的正是鄂溫克族人對生命的另一種理解,即每一個生命都有它出現(xiàn)的意義,即便意外逝去,也有可能是在完成了某種使命之后。那么,它的逝去也就變得富有很深奧的意義,某種程度上甚至附有了些許詩意。
因此,每一個生命都是值得被尊敬的,即便那些成為了他們食物的動物,在食用之前也要進行風葬儀式,他們認為這樣的肉才是潔凈的。而且,你會從書中發(fā)現(xiàn),鄂溫克人有很多的神,比如火神、樹神、風神等等,仿佛自然界中的種種都是他們的神。因此,他們懂得感恩,感恩從自然界的這些神靈中獲取的食物、果實等日常所需。
正是源于對自然界的這種敬畏感,鄂溫克族人從不對任何大山里森林中的物種趕盡殺絕。我想,這也是他們可以如此長久的在山中與大自然共處的原因所在。
但是,隨著人類現(xiàn)代文明的不斷進步,事實上,我覺得,是某種意義上的進步。因為,在鄂溫克人看來,他們也許并不需要這種所謂的“進步?!?/p>
這些“進步”顯然開始和他們延續(xù)至今的古樸生活以及對生命的認知產(chǎn)生了巨大的沖突。他們亦感受到了在歷史滾滾車輪下的無奈和無能為力。作文有種“現(xiàn)代文明”力量驅(qū)使他們要被迫去向另一種文明融合,這種融合并不是暫時的,而是可能意味著他們的子子孫孫都要如此。以至于逐漸的,他們的一切,最終,走向不可避免的消亡。因此,他們中的很多人在抗拒,書中的“我”就是其中之一,在以她女兒為首地相當一部分族人提出下山去定居生活時,她仍然毅然決然的選擇了拒絕。
只是,在她望向那些美麗的馴鹿的眼眸時,有些答案,近百歲的她也無從尋找和解答。
我想,鄂溫克族人是不軟弱的,相反,我認為他們很彪悍。他們長期和最艱苦的自然環(huán)境抗爭,百折不撓。內(nèi)心有著包容的大愛,從他們明知會犧牲自我的同時亦要拯救其他生命,甚至是異族人的生命就可以看出這一點。但又是事實的是,他們的人數(shù)的確是太少了。這種數(shù)量上和其他一些人數(shù)相對較多的民族來比較,其不可避免的呈現(xiàn)文明延續(xù)上的劣勢。當一個物種在數(shù)量上開始呈現(xiàn)減少時,其所積累的文明和歷史,也就意味著開始走向衰落。
反觀之,靠著數(shù)量上的絕對優(yōu)勢去同化或是試圖影響其他文明的過程,嚴格意義上是不是也算一種文明上的侵略呢?這些問題值得深思。因為,人不知來處,亦難尋歸處。對文明的保護和延續(xù)的意識,其實應(yīng)該深入到每個人心中。因此,我佩服那些善于記述這些的人們,正是有了這些記述者,才對這些古老的文明和智慧的保留多了一層保證。
我不知道馴鹿的鹿鈴會不會有一天在東北大興安嶺的森林中徹底消逝,但我希望它至少可以在一輩輩的鄂溫克人口中成為歌聲傳唱;可以在一部部有關(guān)鄂溫克族故事的書中回響!
那時,希望有關(guān)它的文明,依然可以散發(fā)著歷史的古樸和悠遠之光韻!而我們,也可以領(lǐng)略到那來自于現(xiàn)代文明對岸的山光水色!
相關(guān)推薦
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內(nèi)容專輯推薦:“李爾王讀后感作文”,敬請瀏覽。作為一名學生,寫一篇作文是很常見的,作文的內(nèi)容,來源于我們對生活的觀察。最近你有看過那些優(yōu)秀的作文范文?小編為網(wǎng)友們搜集和分享了李爾王讀后感作文,通過本文希望能幫助到您!...
學生時期我們經(jīng)常和作文打交道,在寫作文的時候可以讓我們靜下來認真思考,寫作文之前,必須要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寫作文應(yīng)該從哪些方面入手?經(jīng)過收集并整理,小編為你呈上關(guān)于瓦爾登湖的讀后感1000字通用,希望對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在目前這個社會讀《瓦爾登湖》很容易中毒,書中的作者梭羅的生活態(tài)度、看法對我...
在沒有定數(shù)的時候我們有了一些感悟,可以把自己的感悟記載下來,心得體會幫助我們做事更加有條理。心得體會我們可以怎么去寫?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特別整理來自網(wǎng)絡(luò)的瓦爾登湖讀后感與心得,請閱讀后分享你的朋友!...
一本好書幫助我們跟他人有溝通的話題,當我們對作者寫的作品產(chǎn)生了新的看法時。讀后感可以不斷的提升我們的記憶力,提升我們對作品的熟悉程度。請閱讀以下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精心收集整理的《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讀后感,通過本文希望能幫助到您!...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