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經(jīng)寫過作品的讀后感嗎?一部好的作品,它的作品一定不會差。?寫讀后感是對原文深度思考的體現(xiàn),小編向大家提供了“與幼兒對話讀后感”。
自參加完省骨干教師培訓回到家鄉(xiāng),我對鮑老師推薦給我們的書非常喜歡,也一直在讀麗蓮·凱茲博士的《與幼兒教師對話——邁向專業(yè)成長之路》一書,麗蓮·凱茲博士不愧是國際著名的兒童教育專家,畢竟從事兒童教育、教師成長研究多年,對兒童發(fā)展與教育、幼兒教師的專業(yè)成長乃至學前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具有豐富、深刻、獨到的認識。
簡單的讀了序,我便開始了“我的第一章——幼兒發(fā)展的需求”,從這里讓我知道了幼兒理想發(fā)展的六個基本要素:幼兒需要有安全感、幼兒需要適度的自我肯定、幼兒需要體會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幼兒需要成人協(xié)助他們理解生活經(jīng)驗、幼兒需要與有“權威”的成人一起成長學習、幼兒需要有成人或兄妹作為學習榜樣。簡短的幾頁字讓我明白:我們所教育與照顧的每一位幼兒,其幸福與世界上其他幼兒的幸福是密不可分的。去照顧與愛護別人的孩子不應該只是為了一些現(xiàn)實的理由,而是我們本來就應該這樣做,因為這是我們的責任??赐炅说诙隆白宰餠S自戀”。真是讓我大開眼見,讓我知道所謂的自尊指的是評價自己后所衍生出來的感覺,而自戀指的則是專注于自己及別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心態(tài)。而從麗蓮凱茲教授舉的例子來看,讓我明白自尊和自戀會影響著孩子的健康的成長。在接下去的第三章到第八章讓我學到了很多以后在教育教學方面的知識。如:如何解決或應對所謂的“問題行為”,我們不能光從外表的行為來看,而是要考慮問題行為和原因。而在處理問題行為的時候,我們必須了解其原因,然后對癥下藥,才是適當?shù)闹委煼椒?。也讓我知道在教學中要學什么?什么時候學好?如何學最好?這讓我這個剛剛從事幼教工作者受益非淺。
麗蓮.凱茲認為幼兒理想發(fā)展的第一要素是幼兒需要安全感。所謂安全感是指在心理上感覺自己與別人有“依附關系”,感覺自己有所屬?!氨粣邸焙汀氨恍枰辈⒉灰欢ㄊ谷水a(chǎn)生安全感,安全感必須建立在被愛者感受到這份感情,感受到被需要,感受到自己的特別,而且這份愛還必須是適量的,重點是在兒童“感受到”被愛與被需要,而不是兒童被愛與被需要。而在家長和兒童之間、老師和兒童之間都存在著這樣的悖論。
在家長和兒童之間
從與家長的不斷接觸中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家長常常重視自己的感受:生活上我給了孩子什么,我給孩子創(chuàng)造了什么條件,我注重培養(yǎng)孩子什么,我……而從來沒有問一問孩子的感受,觀察一下孩子的反應,思考孩子需要什么。于是造成了“關懷強迫”、“非常態(tài)教育”等非正常狀態(tài)。孩子還不會自理的時候,父母無微不至地照顧,可是孩子漸漸大了,會走路、會說話了,上了幼兒園了,父母還是呵護得像捧在手里的燭火,他們覺得孩子就應該接受這種照顧,如果有一天,孩子忽然不用他們幫著做什么,這些父母就會覺得失落。還有的部分知識分子家庭,讓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教育包圍孩子:走在路上的時候“你看,那是什么字?”,游玩的時候“這是什么樹?”,吃飯的時候“番茄里面有什么營養(yǎng)素?”,睡覺的時候“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家長們將“情境教育法”運用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生活中,任何一個情景、任何一個地方,都成為他們教育孩子的現(xiàn)場。家長對孩子照顧得非常周到,生活、思想、學習,家長無處不在,表面上是愛護關心孩子,其實是對孩子依賴自己有一定的依賴。這時候我們沒有去想一想孩子的感受,她感受到你的愛了嗎?你的愛是否適量?有沒有給孩子帶來壓力?當然有的家長也開始問“你覺得開心嗎?”,但常常這樣的提問只是形式上的,許多孩子并不完全會總結我這一天是開心還是不開心,他往往與具體的事件聯(lián)系起來,而有的時候甚至想不到具體的事件,于是對家長的問題會不知所云,常常胡亂應答。而家長在自己的問題中滿足了,他不再讓自己去用心的觀察孩子,體會孩子的心是否如說的那樣。孩子短于表達,但情緒通常會在生活中體現(xiàn),而這時家長已經(jīng)在忙乎著自己的事情。望著孩子的眼睛,常常會看見空洞、無神;看著孩子的眼睛,常常會看見懷疑、委屈;看著孩子的眼睛,常常會看見不被理解的無奈,缺少真正愛的心靈。
在老師和兒童之間
由于越來越多的業(yè)務,促使老師在進步,促使老師在不斷的要求自己。由傳統(tǒng)的師上生下的觀念到今天的師生平等對待老師走過了漫長的路。老師的確在改變自己,給予了孩子更多的愛,老師面臨來自各個方面的督促:自我的、家長的、上級的、社會的。我將自我放在第一位,是因為老師的職業(yè)責任感告訴老師自己必須進步,否則適應不了時代的發(fā)展。于是我們在生活中會看見:某某孩子依偎在老師的身上;某某孩子被老師摟抱在懷里;某某孩子被老師特別關照;某某孩子的錯誤被匆匆忽略;孩子耳邊充滿了鼓勵和表揚……老師還沒有深刻理解:當你懷抱某個孩子的時候,還有那么多的孩子等著你去愛;當你關照某個孩子的時候,還有那么多的孩子等著你來教育;當你靠緊孩子的時候,你是否能客觀評價你的孩子;當你只是利用表揚作為教育手段的時候,你是否發(fā)現(xiàn)它們已失去了應有的效果……老師所給予兒童的安全感是幼兒相信成人對自己有一種真誠而強烈的反應,而不是空心的溫和。是的,老師給予孩子的愛是更加理性的、公平的、真實的、由衷的。其實我們知道,孩子在自己真正努力的時候,他們也渴望這個努力被別人所發(fā)現(xiàn),所賞識,所贊揚。我們要給孩子一個具體的實在的鼓勵和表揚的理由,讓孩子正確的、客觀的認識自己,賞識自己。當我們感受到孩子的進步時,就給予真誠的欣賞;當我們體會到孩子的錯誤時,就給予嚴肅的愛意的批評。當這些開始的時候,讓我們再來看看孩子的眼神,再來感受孩子的情緒,再來體會孩子的心情,看看他們是否感受到了你那份真正、真誠的愛。
最后,與大家重溫書中的一段話:“我們所教育與照顧的每一位幼兒,其幸福與世界上其他幼兒的幸福是密不可分的。當我們的幼兒需要動生命攸關的大手術時,開刀的醫(yī)生是別人的孩子;當我們的孩子受到攻擊時,犯罪的是別人的孩子。因此,只有當其他幼兒的幸福受到保障時,才能保障我們孩子的幸福。去照顧與愛護別人的孩子不應該只是為了一些現(xiàn)實的理由,而是我們本來就應該這樣做,因為這么做是對的?!蔽蚁嘈?,通過我們的努力,我們能從保障孩子的幸福中,得到專業(yè)的發(fā)展,享受到教師職業(yè)的幸福!
讀《與幼兒教師對話》之感想
《與幼兒教師對話——邁向專業(yè)成長之路》這是作為幼兒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書籍,值得我們好好品味一下,為此靜下心來讀了這本書。麗蓮.凱茲博士是國際著名的兒童教育專家,從事幼兒教育、教師成長研究多年,對兒童發(fā)展與教育、幼兒教師的專業(yè)成長乃至學前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具有豐富、獨到的認識。一打開書,發(fā)現(xiàn)這書由上篇和下篇二部分組成:上篇“幼兒與幼兒教育”,下篇“幼兒教育議題”共十六章節(jié),一個個的章節(jié),來自凱茲博士在世界各地的早期教育會議上所做的演講,其中大部分的內容源自于幼兒教師、父母和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在提問或討論中涉及到的特別體驗的問題,這些特別的問題和體驗均是他們在如何更好地解決與孩子相處時的共性問題中所遇到的,雖然他們來自世界各地,但是他們遇到的問題竟然如此的相似,有著非常多的共通之處。
通讀此書我收獲頗多,全書大體從三個方面介紹闡釋幼兒教師的教育過程。
一、從研究孩子的需求著手
作為研究的客體——幼兒,我們只有在知道他們需要什么,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引導他們,才能使教育效果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本書概括出幼兒“六要素”即(安全感也給我日常工作中的不足之處進行彌補,從而使我對幼兒有了更深一層次的認識;適度的自我肯定、生命的價值與意義;理解生活經(jīng)驗;與有“權威”的成人一起成長學習;樹立學習的榜樣)讓我們知道其幸福與世界上其他幼兒的幸福是密不可分的。
二、在教學的方式、方法、方面的探討和研究
此書在介紹一些教學的方式、方法時,充分地體現(xiàn)出麗蓮.凱茲博士的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和豐富的教育涵養(yǎng),在給我們拓寬知識面的同時,也告誡我們在教育幼兒時:一是充實自己知識的貧瘠和對教育的嚴謹態(tài)度。二是增強對知識的掌握深度和對是非標準的衡量。三是引導幼兒教育方向上,不能一味盲目地教育幼兒教師的價值取向決定幼兒的價值取向,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人生觀、價值觀方面要不斷提高自身的認識水平。
三、系統(tǒng)地對幼兒教師隊伍進行分析與研究
在分析教師角色、幼兒教育的專業(yè)性時,麗蓮.凱茲博士教育反應強調教師要與兒童維持一種適度的“疏離”來增進兒童評價的客觀性,也有助于避免教師自身的情感衰竭,并保證教師正常執(zhí)行角色功能,給予兒童公平的教育與發(fā)展機會。凱茲博士提醒人們,盡管兒童自尊和發(fā)展是教師與家長共同關心的一件事情,但是“目前用來培養(yǎng)自尊的做法實際上是在養(yǎng)成兒童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以及關注別人如何看待自己”,而不利于培養(yǎng)兒童適宜、積極的自尊。
作為讀者,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時刻感受到麗蓮.凱茲博士豐富的教育經(jīng)驗和思考,從這一刻起我會細細品味、感知麗蓮.凱茲博士學術的氣質和精神!并不斷地運用于我的教育教學中……
近段時間我有幸拜讀了凱茲博士寫的《與幼兒教師對話》,這是我瀆過的所有專著中最精辟的一本著作。該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講述的是'幼兒與幼兒教育',下篇講述的是'幼兒教育議題',共十六章。粗讀該書,發(fā)現(xiàn)隨處可見基于實踐的理論闡述和基于理論的實踐反思。
作者將理論和實踐合二為一,讓我們在輕松閱讀中領悟著作者對>幼教事業(yè)孜孜不倦的研究精神。
本書中讓我感動的地方很多:
一、自尊vs.自戀
例1:當作者訪問一所學校時,他發(fā)現(xiàn)孩子寫的“我的書”里全是一頁的成績單。書名包括:我的家人,我最喜歡的食物,我最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我喜歡收到的禮物,我想去度假的地方等等。
評價:將幼兒注意力擺在滿足自己的事物上,將兒童的角色定位在消費者,是食物、娛樂、禮物、度假的消費者。這些學習單并未鼓勵幼兒向外探詢以求了解或引導幼兒探究值得探究的現(xiàn)象,只是將幼兒的注意力轉向自己,使他們只注意自己。
沒有一頁學習單上要求幼兒思考:我想知道的事情、我好奇的事情、我想探究、解決、想清楚的問題、我想制作的東西。
舉例2:參觀農(nóng)場后,老師要求幼兒說出他們的感想,并將幼兒的感想列舉出來,貼在教室墻上。這些句子以“我喜歡它”開頭。例如,我喜歡奶牛和擠奶機。
卻沒有如:令我驚奇的是……我覺得奇怪的是……我還想知道的是……農(nóng)場最重要的事是……
評價:鼓勵孩子注重自我滿足,但不鼓勵孩子觀察和思考周圍的現(xiàn)象。相信農(nóng)場一定有一些可以引發(fā)幼兒的好奇、激發(fā)幼兒探究的興趣與行動。
反思:這讓我想起了我們制作的幼兒個人檔案,我們往往會在檔案的第一頁例舉該幼兒的一些信息,我喜歡的食物……、我喜歡看的電視節(jié)目……、我喜歡收到的禮物……、其實這些看似簡單的信息卻蘊藏著作者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梢娮髡邔τ捉坦ぷ鞯募毿?。
二、慎用行為改變藝術
舉例:假設在幼兒園里有3到4歲的幼兒出現(xiàn)同樣的擾亂行為(如摔擲積木和玩具),那么我們可以說這3個幼兒表現(xiàn)出來的外顯行為都差不多,但是他們之所以表現(xiàn)出擾亂行為的根源或動機可能不同。作者將問題行為的原因歸結為3種:
制約型、情感型、社會型。繼而又將這3種類型找出了不同的治療方法。
反?。簩τ?到4歲有破壞性行為的孩子,我們會認為這是正常的。既然已經(jīng)將之定性化,當然也不會去研究造成該行為的原因。
但是作者卻敏銳地察覺到了外顯行為差不多的背后可能隱藏著孩子不同的個性,要糾正其行為必須先研究不同幼兒的個性,對癥下藥,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是我們該學習的地方。
三、專業(yè)幼兒教師的行為
例如:一個老師帶20個4歲的孩子去戶外活動。因為公園里只有兩輛小三輪車,孩子們經(jīng)常為誰該騎而爭吵。這一天,一位叫寶寶的小男孩跑到老師的面前抗議道:
'小利不讓我騎三輪車'這時老師應該如何反應呢?
評價:作者對于此問題展開了思考——此情景可以教導孩子什么?在這里,筆者總結了培訓的幾個方面:1。社交能力。語言技能。社會知識。氣質訓練;
反思:幼兒教育不同于其他群體的教育,因為教育過程中有太多的不確定性,特別是對幼兒而言。這就要求幼兒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有隨機教育的素質。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也經(jīng)常遇到類似的情景,當遇到案例中的情景時,我們很少會在一剎那之間想到那么多的教育契機,作者的分析和總結讓我們看到了自己的努力方向,同時也讓我感受到了我們要象凱茲博士學習的東西還要很多很多……
900 字(二)
在網(wǎng)上無意間發(fā)現(xiàn)了《與幼兒教師對話——邁向專業(yè)成長之路》這個題目,頓時吸引了我的注意,讓我迫不及待的打開想看個究竟,結果打開網(wǎng)頁后,發(fā)現(xiàn)只是一個介紹,不過網(wǎng)友們對這本書的評價極高,于是我就下載了這本書看個究竟。
本書是由美國斯坦福大學教育學院兒童發(fā)展>心理學博士——麗蓮?凱茲教授寫的。通過文字和我們分享她的經(jīng)驗、觀察與看法。
她希望我們能借肋閱讀與思考,仔細聆聽她的見解,并通過與凱茲博士的心靈交流,得到專業(yè)上的啟迪,邁向專業(yè)的成長之路。書中對我們現(xiàn)在習以為常的一些教育現(xiàn)狀或教學方法進行了深入的解析,書中的每一章、每一節(jié)、每一個例子都是凱茲博士所親身經(jīng)歷和看到的真實問題所寫,在閱讀的過程中引發(fā)了我心中的共鳴,讓我的心常常有觸動、有檢討、有反思、有爭辯,在檢討與反思之后,又有收獲的喜悅。
接著我便開始了'我的第一章——幼兒發(fā)展的需求',從這里讓我知道了幼兒理想發(fā)展的六個基本要素:幼兒需要有安全感、幼兒需要適度的自我肯定、幼兒需要體會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幼兒需要成人協(xié)助他們理解生活經(jīng)驗、幼兒需要與有'權威'的成人一起成長學習、幼兒需要有成人或兄妹作為學習榜樣。簡短的幾頁字讓我明白:
我們所教育與照顧的每一位幼兒,其幸福與世界上其他幼兒的幸福是密不可分的。照顧和愛護別人的孩子不應該只是出于一些實際的原因,我們應該這樣做,因為這樣做是正確的。
接著我又去了第二章:“自尊與自戀”真的讓我大開眼界,讓我知道所謂的自尊是指對自己的評價所衍生的感情,而自戀則是指關注自己和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心態(tài)。以卡茨博士為例,讓我明白自尊和自戀會影響孩子們的健康成長。
書中舉的例子,很值得我深思。面對的是同樣的年齡段幼兒,開展的是同樣的主題 '我自己',一名教師通過讓孩子自制'我的書',書名包括:我的家人,我最喜歡的食物,我最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我喜歡收到的禮物,我想去度假的地方等等。
另一位老師在布告欄上貼了一個標題,“我們在課堂上都是人”,后面跟著一行字:“我們的分析”。布告欄的展示空間里擺滿了條形圖和圓形圖,顯示了班上所有孩子的年齡、體重、身高、眼睛顏色、缺牙數(shù)、鞋子大小等。
為了這個活動,幼兒組成若干小組,有的整理大家從家里帶來的資料,有的負責在班里測量,然后匯總個別資料,在教師幫助下加于分析,共同制作圖表,把所分析的結果展示出來。
兩位老師的教育意圖是一樣的,那就是培養(yǎng)孩子的自尊。然而,不同的教育行為導致不同的教育效果。第一個教師將幼兒注意力擺在滿足自己的事物上,將兒童的角色定位在消費者,是食物、娛樂、禮物、度假的消費者。這些學習并未鼓勵幼兒向外探詢以求了解或引導幼兒探究值得探究的現(xiàn)象,只是將幼兒的注意力指向自身,使他們只關注自身的利益。
有導向幼兒自戀的傾向。而第二個老師創(chuàng)造了一個研究平均值、趨勢、范圍的研究氣氛與研究群。這樣的活動既可以培養(yǎng)幼兒的自尊,同時也把幼兒關注的目光引向自己所在群體的眾多成員,讓幼兒關注他人的同時,也關注自身,而不是鼓勵幼兒過多專注于自己或滿足于自己;另外,也維護了幼兒對老師的尊敬。
聯(lián)系自己的工作,這樣由培養(yǎng)自尊演變?yōu)楣膭钣變鹤詰俚睦?,在我們的工作中時有發(fā)生,更可悲的是我們竟絲毫沒有覺察自己行為的不當,甚至還沾沾自喜于活動的創(chuàng)意。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我們已開始從關注群體轉向關注個體,運用多元智能理論來評價孩子,認為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要欣賞孩子的獨特之處。但究竟如何有價值地去欣賞、欣賞孩子的哪些品質,思考真是不多。
在接下去的第三章到第八章讓我學到了很多以后在教育教學方面的知識。如:如何解決或應對所謂的'問題行為',我們不能光從外表的行為來看,而是要考慮問題行為和原因。
而在處理問題行為的同時,我們必須了解其原因,然后對癥下藥,才是適當?shù)闹委煼椒?。也讓我知道在教學中要學什么?什么時候學好?
如何學最好?這讓我這個剛剛從事幼教工作者受益非淺。
最近,靜下心來讀美國伊利諾斯州立大學榮譽教授麗蓮?凱茲博士的《與幼兒教師對話?d?
d邁向專業(yè)成長之路》,感覺真是得益匪淺。在閱讀的過程中,我時終感受到教授豐富的教育經(jīng)驗和思想,不斷與教育實踐和現(xiàn)實相聯(lián)系,不斷分享她對教育的建議和智慧。
麗蓮·卡茨認為,兒童理想發(fā)展的第一要素是兒童對安全的需要。也使我明白作為幼兒教育者,要用心去做幼兒一日生活中的每一件事,要時時刻刻、用高度的責任感去對待每一個幼兒,絲毫不能放松,不能掉以輕心。
我們要把安全第一、預防為主作為方針政策,把每一件事、每一個孩子都當回事。
幼兒園孩子年齡小,生活經(jīng)驗缺乏,也更缺少自我保護和自我防范的能力,我們在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自我保護和防范能力的同時,更應該加強自己對幼兒安全防護的能力,學會從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細小的方面發(fā)現(xiàn)隱患,消除隱患才能確保幼兒在園安全健康快樂地成長。
為了保證孩子的安全,防止事故的發(fā)生,作為一名教師,我的任務是加強自身安全技能的提高,增強安全意識,以絕對的責任心和認真的態(tài)度對待工作,關愛每一個孩子。
戶外活動時,嚴格做好幼兒安全教育。活動前要對幼兒提出明確的活動要求和規(guī)則,要檢查幼兒的衣帽、鞋褲;活動時要觀察幼兒有無異常,活動中要加強指導,不能忽視任何細節(jié);注意觀察幼兒活動情況,阻止一些危險動作以免發(fā)生意外;房間的物品擺放要穩(wěn)固,電源要遠離幼兒,防止幼兒解除電源;不帶幼兒進食堂和開水避免幼兒燙傷;不準幼兒隨便玩弄小刀,剪刀等危險物品;幼兒入園后放好接送卡,讓幼兒去洗手間用肥皂水洗手在進行活動;床、桌、椅、玩具等都應是安全的,沒有銳利的棱角避免刺傷幼兒等等。作為一名教師,我們也應該學會在緊急情況下處理常見事故的正確方法。
加強安全宣傳教育,不斷提高兒童和家長的安全意識。幼兒園安全工作任重道遠。提高幼兒和家長的安全意識是保障幼兒園安全的一個方面。提高家長的安全意識和安全知識,切實保護幼兒離園后的安全。
總之,無論是從促進幼兒發(fā)展的角度,還是從適應幼兒教育發(fā)展、改變幼兒教師工作現(xiàn)狀的角度,都必須重視幼兒安全教育。最后,與大家重溫書中的一段話:“我們所教育與照顧的每一位幼兒,其幸福與世界上其他幼兒的幸福是密不可分的。
當我們的孩子需要重大的危及生命的手術時,醫(yī)生是別人的孩子;當我們的孩子受到攻擊時,犯罪的是別人的孩子。因此,只***其他孩子的幸福,才能保證我們孩子的幸福。照顧和愛護別人的孩子不應該只是出于一些實際的原因,我們應該這樣做,因為這樣做是正確的。
”我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我們能從保障孩子的幸福中,得到專業(yè)的發(fā)展,享受到教師職業(yè)的幸福。
胡文娟,女,青海油田教育培訓中心教師。
(1) 我有幸讀到斯坦福大學教育學院兒童心理學博士麗蓮。凱滋的著作《與幼兒教師的對話——邁向專業(yè)成長之路》。他對兒童發(fā)展與教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等方面的觀點,讓我受益匪淺。
凱滋教授在書中強調兒童發(fā)展的適宜性,明確提出"適量原則",如要發(fā)展幼兒適度的"自尊",避免幼兒出現(xiàn)"自戀"的傾向;強調幼兒發(fā)展目標不只是知識技能,尤其應注重對幼兒社會性交往、情感態(tài)度、行為和性向的培養(yǎng),后者更應該成為兒童發(fā)展與教育的重要方面。這無疑和我們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的精神相吻合。
適宜性教學,就是讓我們教師思考,幼兒要學什么?什么時候學好?如何學最好?無論學習目標是什么,都要涵蓋知識、技能、氣質和情感。
書中指出:讓孩子們進行一些互動活動,以及主動而非被動的活動,他們的學習情況是最好的。許多影響兒童發(fā)展和學習的經(jīng)驗或因素,在適當?shù)那闆r下效果最好。
課程重點應該是協(xié)助幼兒對于自身的環(huán)境與經(jīng)驗有更佳的理解。發(fā)展與學習具有循環(huán)性。學習環(huán)境越開放、越不封閉、越不正式,老師越能獲得有關兒童發(fā)展與學習的訊息。
你知道的信息越多,你可以采用的教學策略就越合適。幼兒年齡越小,教學策略越多樣化,課程設置越靈活。這些對我在課程中的創(chuàng)作有很大的啟發(fā)。我們必須注意兒童早期的經(jīng)驗和直接的經(jīng)驗。
凱滋教授在分析教師角色、幼兒教育的專業(yè)性、教師與兒童的關系時,他反復強調指出,教師要與兒童維持一種適度的疏離,這樣才能即有助于保證并增進兒童評價的客觀性,也有助于避免教師自身的情感衰弱,并保證教師正常執(zhí)行角色功能,給予兒童公平的教育與發(fā)展機會。
在閱讀過程中,我始終抱著學習專業(yè)理論的渴望,時刻感受作者的教育經(jīng)驗,并結合自己工作中的實際狀況加以思考,梳理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理念誤差,感受他的反思、實施、辯證和理性,我不僅分享了他的智慧和教學建議,還分享了他的學術氣質和精神。對我的教師成長之路起到理論鋪墊作用,結合《指南》和我們的教育現(xiàn)狀,用理論來指導我的工作。
(二)第一次聽到"麗蓮??ù摹斑@個人在杭州參加園長高級培訓班時,正好遇到了創(chuàng)新大會。他很幸運地現(xiàn)場聽了麗蓮·卡茨的講座,也第一次感受到了中英文同聲傳譯的講座。在我的記憶中,演講時間并不長,但有很多例子讓會場一次次響起掌聲和笑聲。
然后根據(jù)介紹很著急地在書店尋找到了麗蓮凱茲的《與幼兒教師對話》,拿到手后卻一直沒有好好翻看,因為一直覺得這是一本很難讀的書。
今年10月,在全國學前教育工作會議上,我遇到了老同學,很高興給我寄了一本書,說是一本好書!翻開一看,卻是《與幼兒教師對話》,一本很熟悉但從未細看過的書。
這是一本需要深思熟慮的書。遇到這樣一本書,一定要燒香洗手,屏細細讀。
本書一共有三個序:作者序、譯者序、推薦序。沒想凱茨博士的丈夫是上海長大的,一下子覺得親切了不少。
盡管不同文化之間存在差異,但是界各地幼兒園教師遇到的大量問題卻如此相似。翻譯廖鳳瑞博士是臺灣師范大學副教授,卡茨實際上是北京師范大學龐麗娟教授的導師。他感覺很親近,理解很多。
翻開第一頁,就被深深打動。凱茨教授的話不多,但是句句經(jīng)典。
適度原則:無論提供什么,只有“適度”才能產(chǎn)生良好的效果。簡練,但是切中要害。
包括:孩子的注意力、愛、刺激、獨立性、好奇心、活動選擇等。只有當數(shù)量、頻率與強度適當時,才會對幼兒有益。
兒童理想發(fā)展的六個基本要素是:兒童需要安全感,需要適度的自我肯定,需要認識到生命的價值和意義,需要成人幫助他們理解生活經(jīng)驗,需要與有“權威”的成人一起學習和成長,需要成人或兄弟姐妹作為學習榜樣。
對于安全感的定義:是指心理上感受自己與別人的有依附關系,感覺自己有所屬。安全感必須建立在所愛的人的感覺上,并且愛是適度的。
我特別認同這份"被感受"的含義。有時候我們對幼兒很親切,但是并不能使孩子的奧安全感,因為他沒有"感受到",所以不能產(chǎn)生依附、信賴的感覺。
《與幼兒教師對話——邁向專業(yè)成長之路》它是由美國斯坦福大學教育學院兒童發(fā)展>心理學博士——麗蓮凱茲教授寫的。她通過文字和我們分享她的經(jīng)驗、觀察與看法。她希望我們能借肋閱讀與思考,仔細聆聽她的見解,并通過與麗蓮凱茲博士的心靈交流,得到專業(yè)上的啟迪,邁向專業(yè)的成長之路。
我輕輕地翻到目錄。哇,有很多臺詞,除了作者的介紹、譯者的感受和推薦的想法外,還有第一個(幼兒和幼兒教育)和第二個(幼兒教育問題)。一目了然。簡單的讀了序,我便開始了'我的第一章——幼兒發(fā)展的需求',從這里讓我知道了幼兒理想發(fā)展的六個基本要素:幼兒需要有安全感、幼兒需要適度的自我肯定、幼兒需要體會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幼兒需要**協(xié)助他們理解生活經(jīng)驗、幼兒需要與有'權威'的**一起成長學習、幼兒需要有**或兄妹作為學習榜樣。
簡短的幾頁字讓我明白:我們所教育與照顧的每一位幼兒,其幸福與世界上其他幼兒的幸福的密不可分的。照顧和愛護別人的孩子不應該只是出于一些實際的原因,我們應該這樣做,因為這樣做是正確的。
這樣,讀了第二章“自尊于自戀”之后,我才真正睜開了眼睛,讓我知道所謂的自尊是指對自己的評價所產(chǎn)生的感覺,而自戀則是指專注于自己和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心態(tài)。以麗蓮·卡茨教授為例,讓我明白自尊和自戀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在接下來的三到八章中,我學到了很多關于未來教育和教學的知識。比如:如何解決或處理所謂的“問題行為”,不僅要看行為的出現(xiàn),還要考慮問題行為及其原因。
在處理問題行為時,一定要了解原因,然后對癥下藥,對癥下藥。也讓我知道在教學中要學什么?什么時候學好?
如何學最好?這讓我這個剛剛從事幼教工作者受益非淺。
下一個“幼兒教育話題”值得我認真思考。因為在這里麗蓮凱茲教授寫下了有關幼教老師的反省與展望、現(xiàn)代父母與老師的角色、專業(yè)幼兒教師的行為、幼教老師的成長、幼教界的意識形態(tài)等有關幼兒教育方面的經(jīng)驗和想法。在第11章“專業(yè)幼兒教師的行為”,讓我進一步理解所謂的“專業(yè)”
它是對恪守執(zhí)業(yè)標準或行事準則的承諾,這些行為準則規(guī)范專業(yè)人員在常見的困境中如何行事。重點是:1。在工作中運用先進細致的知識。根據(jù)知識做出判斷。采用專業(yè)行為準則。讓我懂得應該如何去教導幼兒,用幼兒教師的專業(yè)教育及訓練,為兒童的發(fā)展與學習盡最大的努力。
讀完這本書,我感覺很不一樣,讓我進一步了解幼兒園教師的角色和責任。也讓我明白做為一名優(yōu)秀的幼兒教師是多么的重要!
(二)自參加完省骨干教師>培訓回到家鄉(xiāng),我對鮑老師推薦給我們的書非常喜歡,也一直在讀麗蓮·凱茲博士的《與幼兒教師對話——邁向專業(yè)成長之路》一書,麗蓮·凱茲博士不愧是國際著名的兒童教育專家,畢竟從事兒童教育、教師成長研究多年,對兒童發(fā)展與教育、幼兒教師的專業(yè)成長乃至學前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具有豐富、深刻、獨到的認識。
簡單的讀了序,我便開始了'我的第一章——幼兒發(fā)展的需求',從這里讓我知道了幼兒理想發(fā)展的六個基本要素:幼兒需要有安全感、幼兒需要適度的自我肯定、幼兒需要體會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幼兒需要**協(xié)助他們理解生活經(jīng)驗、幼兒需要與有'權威'的**一起成長學習、幼兒需要有**或兄妹作為學習榜樣。簡短的幾頁字讓我明白:
我們所教育與照顧的每一位幼兒,其幸福與世界上其他幼兒的幸福是密不可分的。去照顧與愛護別人的孩子不應該只是為了一些現(xiàn)實的理由,而是我們本來就應該這樣做,因為這是我們的責任??赐炅说诙?自尊vs自戀'.
它真的讓我大開眼界,讓我知道所謂的自尊是指對自己的評價所衍生出來的感覺,而自戀則是指關注自己和別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心態(tài)。以麗蓮·卡茨教授為例,讓我明白自尊和自戀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在接下來的三到八章中,我學到了很多關于未來教育和教學的知識。
比如:如何解決或處理所謂的“問題行為”,不僅要看行為的出現(xiàn),還要考慮問題行為及其原因。在處理問題行為時,一定要了解原因,然后對癥下藥,這才是恰當?shù)闹委煼椒ā?/p>
也讓我知道在教學中要學什么?什么時候學好?如何學最好?
這讓我這個剛剛從事幼教工作者受益非淺。
麗蓮。凱茲認為幼兒理想發(fā)展的第一要素是幼兒需要安全感。所謂安全感是指在心理上感覺自己與別人有'依附關系',感覺自己有所屬。
'被愛'和'被需要'并不一定使人產(chǎn)生安全感,安全感必須建立在被愛者感受到這份感情,感受到被需要,感受到自己的特別,而且這份愛還必須是適量的,重點是在兒童'感受到'被愛與被需要,而不是兒童被愛與被需要。而在家長和兒童之間、老師和兒童之間都存在著這樣的悖論。
在家長和兒童之間從與家長的不斷接觸中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家長常常重視自己的感受:生活上我給了孩子什么,我給孩子創(chuàng)造了什么條件,我注重培養(yǎng)孩子什么,我……而從來沒有問一問孩子的感受,觀察一下孩子的反應,思考孩子需要什么。因此,造成了“關懷強制”和“非正常教育”的非正常狀態(tài)。
孩子還不會自理的時候,父母無微不至地照顧,可是孩子漸漸大了,會走路、會說話了,上了幼兒園了,父母還是呵護得像捧在手里的燭火,他們覺得孩子就應該接受這種照顧,如果有一天,孩子忽然不用他們幫著做什么,這些父母就會覺得失落。還有的部分知識分子家庭,讓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教育包圍孩子:走在路上的時候'你看,那是什么字?
',游玩的時候'這是什么樹?',吃飯的時候'番茄里面有什么營養(yǎng)素?',睡覺的時候'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家長們把“情境教育法”應用到了高潮。在他們的生活中,任何情況、任何地方,都成了孩子受教育的場景。家長對孩子照顧得非常周到,生活、思想、學習,家長無處不在,表面上是愛護關心孩子,其實是對孩子依賴自己有一定的依賴。這時,我們沒有考慮孩子的感受。她感受到你的愛了嗎?
你的愛是否適量?有沒有給孩子帶來壓力?當然有的家長也開始問'你覺得開心嗎?
',但常常這樣的提問只是形式上的,許多孩子并不完全會總結我這一天是開心還是不開心,他往往與具體的事件聯(lián)系起來,而有的時候甚至想不到具體的事件,于是對家長的問題會不知所云,常常胡亂應答。
父母對自己的問題也很滿意。他們不再讓自己用心觀察孩子,意識到孩子的心是否如他們所說。孩子短于表達,但情緒通常會在生活中體現(xiàn),而這時家長已經(jīng)在忙乎著自己的事情。望著孩子的眼睛,常常會看見空洞、無神;看著孩子的眼睛,常常會看見懷疑、委屈;看著孩子的眼睛,常常會看見不被理解的無奈,缺少真正愛的心靈。
在老師和兒童之間由于越來越多的業(yè)務,促使老師在進步,促使老師在不斷的要求自己。由傳統(tǒng)的師上生下的觀念到今天的師生平等對待老師走過了漫長的路。老師們確實在改變自己,給孩子們更多的愛。教師面臨著來自各個方面的監(jiān)督:
自我的、家長的、上級的、社會的。我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因為老師的職業(yè)責任感告訴老師,一定要進步,否則就不能適應時代的發(fā)展。
于是我們在生活中會看見:某某孩子依偎在老師的身上;某某孩子被老師摟抱在懷里;某某孩子被老師特別關照;某某孩子的錯誤被匆匆忽略;孩子耳邊充滿了鼓勵和表揚……老師還沒有深刻理解:當你懷抱某個孩子的時候,還有那么多的孩子等著你去愛;當你關照某個孩子的時候,還有那么多的孩子等著你來教育;當你靠緊孩子的時候,你是否能客觀評價你的孩子;當你只是利用表揚作為教育手段的時候,你是否發(fā)現(xiàn)它們已失去了應有的效果……老師所給予兒童的安全感是幼兒相信**對自己有一種真誠而強烈的反應,而不是空心的溫和。
是的,老師給孩子的愛是更加理性、公平、真實和真誠的。
事實上,我們知道,當孩子們真正努力工作時,他們也希望被別人發(fā)現(xiàn)、欣賞和表揚。我們應該給孩子一個鼓勵和表揚的具體理由,讓他們正確客觀地認識和欣賞自己。當我們感受到孩子的進步時,就給予真誠的欣賞;當我們體會到孩子的錯誤時,就給予嚴肅的愛意的批評。
當這些開始的時候,讓我們再來看看孩子的眼神,再來感受孩子的情緒,再來體會孩子的心情,看看他們是否感受到了你那份真正、真誠的愛。
最后,與大家重溫書中的一段話:'我們所教育與照顧的每一位幼兒,其幸福與世界上其他幼兒的幸福是密不可分的。當我們的幼兒需要動生命攸關的大手術時,開刀的醫(yī)生是別人的孩子;當我們的孩子受到攻擊時,犯罪的是別人的孩子。
因此,只有當其他幼兒的幸福受到保障時,才能保障我們孩子的幸福。照顧和愛護別人的孩子不應該只是出于一些實際的原因,我們應該這樣做,因為這樣做是正確的。'我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我們能從保障孩子的幸福中,得到專業(yè)的發(fā)展,享受到教師職業(yè)的幸福!
書中也提到如何解決或應對所謂的“問題行為”,我們不能光從外表的行為來看,而是要考慮問題行為和原因。在處理問題行為時,我們必須了解其原因,然后為其開出正確的藥方。這讓從事學前教育多年的我受益非淺。
因為在我們班就有那么一個孩子,總是在吃飯的時候搗亂,喜歡把自己碗里的飯菜丟到旁邊小朋友的碗里,每次都要弄哭幾個小朋友。我們作為老師也勸說無數(shù)次就是沒有效果,最后索性讓他一個人坐一個桌子吃飯??墒堑胶髞恚粋€人時也不吃飯,就坐著發(fā)呆或是下位置亂走動,東看看西看看,墻上動動,地上撥撥,或是拔女孩子的頭發(fā)。
真是讓大家大傷腦筋啊。跟家長反映過,家長也說這孩子在家經(jīng)常一個人無聊,也是到處搗蛋,每到這時父母給予的也只有打罵,所以這孩子拿家長的話說:就是無藥可救了。
那天,我無意中走到他身邊,幫他把衣服拉鏈拉上,并告訴他:天冷了,你要把衣服拉好,不然會感冒的,快吃飯吧,我看著你吃吧。也不知道怎么了,他就乖乖把飯吃了個精光!
并把空碗給我看!我很驚訝。同時,我得出結論,這孩子沒有補救辦法。那孩子想要有人關心他。
這件事情對我觸動是很大的。那時我就決定,作為一個保教人員一定得把愛分給每個孩子,讓他們感到實實在在的溫暖,讓他們得到一點點的關愛對他們來說是多么幸福。
讀完凱茲博士的書,在感受到她豐富的教育經(jīng)驗和理論成果的時候,同時深深感受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與無知,在幼教的海洋中我還只是個孩子,不管談理論還是說實踐,自己都缺乏一種反思、觀察、辨證和理性,更沒有值得借鑒的教育策略、建議與教育智慧。我想,只有不斷的學習,不斷的修養(yǎng)自己的內涵,使自己具有一點學有所想,做有所思,思有所悟,才能有所收獲,有所進步!
相關推薦
作文在我們的人生歷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寫作文也是對大家一種寫作能力的鍛煉。一篇好的作文起碼字數(shù)先需要達到要求,寫好一篇作文具備哪些東西?小編花時間特意編輯了小苗與大樹的對話讀后感通用9篇,供你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學了《小苗與大樹的對話》后,我更加深知自己作為一個新世紀少年的職責與義務。在這篇為...
本文將全面從多個角度解析“與幼兒對話讀后感模板”,閱讀是一種抒發(fā)和理解希望我們能夠在這里找到解脫和共鳴。讀書可以讓我們的思想得到啟迪,當作者寫的作品讓我們心里有了一些心得之后。?讀后感是評價文章的好方法,可以為我們的寫作提供支持和素材。...
作文上稚嫩的文字總是記載著青春的模樣,寫作文是我們思想的表達,情感的抒發(fā)。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你是不是也正在寫作文?也許以下內容“《與幼兒教師對話》讀后感集錦”合你胃口!歡迎閱讀,希望對你有幫助。自參加完省骨干教師培訓回到家鄉(xiāng),我對鮑老師推薦給我們的書非常喜歡,也一直在讀麗蓮·凱茲博士的...
怎樣的一篇讀后感才能稱之為優(yōu)秀呢?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閱讀作品這部作品,讀了之后讓人久久難以忘懷。?撰寫讀后感要根據(jù)實際情況,不要輕易主觀臆斷,這篇“農(nóng)夫與蛇讀后感”是編輯為大家精心整理的。...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