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更好地掌握這個話題不妨閱讀一下“大班科學教案”。每個老師為了上好課需要寫教案課件,只要我們老師在寫的時候認真負責就可以了。?教案和課件的科學編寫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以下內容僅供參考請自行斟酌!
活動目標
1、通過剪、折、粘訓練幼兒的手眼協(xié)調能力和思維敏捷力。
2、讓幼兒自主探索使紙站立的方法,激發(fā)其對紙?zhí)剿鞯挠?/p>
活動準備
幻燈片、剪刀每人一把、雙面膠每組兩卷、紙簍五個、展臺一個、城堡模型一個、手工紙若干張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幻燈片出示)
1、師:來,老師給小朋友們講一個故事。
小紙片生來扁扁的,非常孤獨它好想像小雞一樣站起來,來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美!
2、故事后提問:小朋友小紙片想干什么呀!(站起來)(評析:利用幻燈片中的形象畫面,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和探索欲)
二、幼兒討論
1、師:小朋友想想你們有什么好辦法能使它站起來?
2、幼兒自由討論
3、師:小朋友有那么多好辦法,下面大家試一下??凑l的辦法最多。
三、幼兒自主探索活動
1、幼兒第一次探索
(1)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2)分享探索成果。
2、幼兒第二次探索
(1)再次投放材料--剪刀和膠水師:今天還請來了兩位好朋友給大家?guī)兔?,剪刀和膠水,大家用時一定要注意安全和衛(wèi)生。好,下面咱們看誰的辦法最多。(幼兒操作,師指導)
(2)分享成果(評析:這兩次探索活動的進行,使孩子們自發(fā)地感受到了紙片的站立方法是多種多樣的。第一次探索:只投放了紙片,使幼兒感受到用折的方法能使紙片站立;第二次探索:又投放了輔助工具剪刀和雙面膠,幼兒感受到可用粘、剪使紙片站立。對這兩次探索的結果都做了展示,幼兒間相互分享,使孩子們感受到了成功,使其更有信心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而且兩環(huán)節(jié)后的幼兒小結,幼兒也清楚的表達出來了。)
3、幼兒第三次探索
(1)出示城堡,幼兒感受紙的變化。
師:今天老師還給小朋友們準備了一處美麗的景觀,一所城堡,小朋友觀察一下它是由什么做成的?
(2)幼兒討論。
(3)教師提出問題,幼兒操作。
師:城堡中的每一個模型都是由一張紙變成的,下面請每一個小朋友來拿其中的一個模型,把它變成一張紙師:你們是怎么變出來的`?他們現在變成了什么形狀?
師幼小結:長方體變成了長方型,圓錐體變成了扇形,他們是由幾張紙變成的?這樣小紙片又扁扁的了。
小紙片又提要求了,它們說請小朋友再想辦法使他們站起來,請每組五個小朋友合作把它們拼成一個漂亮的模型,看哪個組能使紙片站的好,組合得漂亮。
4、幼兒合作制作成型的紙站立模型,教師指導。(每組投放籃子,籃子里有剪好的圓形和長方形及正方形供幼兒用。)
5、參觀作品。幼兒講解,相互分享。
(評析:城堡環(huán)節(jié)中幼兒通過拆合紙片,進一步感受紙片的變化:一張紙片可以變多種形狀,幼兒在拆做的過程中有了親身的探索體驗,而且請幼兒將拆開的紙片重新站起來,請每組五個小朋友重新組合漂亮模型,當時考慮到每位幼兒手中只有一個紙片造型,他們在組合小組模型時有些單一,于是在最后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又在每組投放了紙,供幼兒組合模型裝飾用。在合作制作模型環(huán)節(jié),也體現了幼兒間的合作能力,同時,在此過程中訓練了幼兒在美工方面的能力和思維能力。)
四、小結:
小朋友們表現真棒,不但想了好多辦法使小紙片站起來了,而且還用它們組合了漂亮的模型,紙片站立的奧秘多不多?好咱們去告訴別的小朋友這個秘密好嗎?
(評析:這是一節(jié)科學教育活動。整個活動的設計都充分考慮了幼兒的年齡特點,發(fā)揮了幼兒的自主性,教育活動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是緊緊圍繞教育目標進行,而且是由淺入深逐步深入的一個教育過程。通過活動進一步激發(fā)了幼兒玩紙的興趣。)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并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為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chuàng)設各種學習環(huán)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讓幼兒在游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
活動由來及設計思路:
感知物體沉浮現象是大班幼兒的主要教學內容之一。我們先引導幼兒探究了哪些物體在水中可以沉下去、哪些可以浮上來,之后又利用橡皮泥探究了物體可以通過改變自身大小來改變在水中的沉浮。本次活動的“筆帽潛水艇”即是引導幼兒通過改變物體自身重量來改變在水中的沉浮狀態(tài)。
活動的設計思路是:謎語引出主題,通過談話了解幼兒前期經驗,借助形象直觀的投影幫助幼兒了解潛水艇的原理,再通過討論的方式引導幼兒了解筆帽潛水艇制作的方法。然后讓幼兒親自動手操作和探索潛水艇下沉和上浮的現象,最后是經驗分享和交流。
活動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制作潛水艇并感知潛水艇上浮、下沉的現象,初步理解沉浮原理。
2、通過與他人一起協(xié)商、制作潛水艇,初步養(yǎng)成與他人合作的意識。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簽字筆帽若干、橡皮泥、飲料瓶若干、透明水盆、水、漏斗、抹布等。教學課件(潛水艇原理示意圖)。
2、經驗準備:幼兒對沉浮現象及潛水艇的原理相關知識有初步的了解。
重點、難點:
重點:觀察并理解筆帽潛水艇下沉、上浮的原因及筆帽里水的變化與浮沉的關系。
難點:制作潛水艇時的第一步驟:怎樣讓筆帽立著浮在水面上(簽字筆帽上有個小孔會漏氣,只有堵上后,實驗才可能成功)。
活動過程:
1、謎語導人,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1)讓幼兒猜謎語。
教師:“海里能上能下,擅長海底偵察,吞水潛入水下,吐水浮上來了。請小朋友猜猜它是什么?”
有的小朋友馬上猜出是潛水艇。
(2)請幼兒簡單交流自己了解的關于潛水艇的知識。
教師:誰能給我們講一講有關潛水艇的知識呢?
2、利用課件幫助幼兒進一步了解潛水艇上浮、下沉的原理。
教師與幼兒一起觀看事先制作好的“潛水艇原理示意圖”課件,幫助幼兒進一步了解潛水艇上浮、下沉的原理。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剛才看到潛水艇是怎么浮到水面上,又怎么沉到水底的?
幼兒:我看見當它的“肚子里”灌滿水,它會沉下去了,水越多,它就越往水底下沉。還有當里面的水減少時,它就會慢慢浮上來,再灌滿水就又沉下去了。
3、出示“筆帽潛水艇”,并和幼兒討論制作方法。
(1)出示事先制作好的“筆帽潛水艇”玩具,并演示使“筆帽潛水艇”上浮、下沉的基本方法,進一步激發(fā)幼兒的活動興趣。
教師:你們看見老師是怎樣讓這個“筆帽潛水艇”上浮、下沉的呢?
幼兒:我看見你捏那個瓶子了。
教師:那當王老師不捏這個瓶子的時候,筆帽又怎么樣呢?
幼兒:我看你捏的時候筆帽就下沉,松開手就浮上來了。
教師:你們知道為什么嗎?
幼兒:是不是捏的'時候,筆帽里就進水了,就會沉下去?
幼兒:松開手的時候,里面的水就會跑出來?這樣,筆帽潛水艇就浮上來了。
(2)與幼兒討論制作的方法與步驟,使幼兒操作更有計劃性和目的性,并向幼兒簡單介紹工具和材料的使用。
經過討論,大家一致認為,制作筆帽潛水艇要分兩個步驟:第一,想辦法讓筆帽能立著浮在水面附近(為了便于此步驟實驗,透明水盆供幼兒使用);第二,將做好了的潛水艇放人飲料瓶里試一試能不能自由浮沉。幼兒組成小組,準備活動。
4、操作活動——制作“筆帽潛水艇”。
心急的浩浩模仿著教師制作好的“筆帽潛水艇”,在筆帽夾下包了一塊橡皮泥就放到水盆里,結果筆帽很快就沉下去了。
5、分享與交流。
(1)相互看一看,試一試同伴的作品,自由交流實驗感受。
(2)嘗試說一說:筆帽潛水艇為什么能沉下去、浮上來。
6、活動延伸。通過查找資料,進一一步了解魚在水中自由地浮上來、沉下去與潛水艇之間的關系。
個人反思:
1、活動中的優(yōu)點:
為了使幼兒明確探索的方向,在操作之前,教師為幼兒提出明確的要求,并提示幼兒把自己的發(fā)現及時記錄下來。幼兒操作探索時的目的性很強,能夠圍繞教師預定的目標進行探索,避免了幼兒盲目地操作。在最后的分享環(huán)節(jié),從幼兒的表述能夠看出他們已經真正體驗并理解了潛水艇的工作原理。
2、活動中的不足:
在活動中,有的幼兒很快就成功了,但有的幼兒一直找不到失敗的原因。如果教師能夠利用同伴資源,讓成功與失敗的幼兒交流自己的經驗,不僅可以達到同伴合作的目的,讓更多幼兒體驗到成功,也可以避免教師因照顧不到全體,未能對每個幼兒進行有針對性指導的不足。
主要內容:
1、幼兒前期經驗豐富。不僅鋪墊了知識方面的經驗,而且也可以看出幼兒良好的實驗常規(guī)。幼兒在活動之前對潛水艇的相關知識有一定了解,教師通過直觀形象的課件幫助幼兒更加深人地了解潛水艇的工作原理,這為幼兒隨后的實驗必要的知識鋪墊。
2、幼兒基本能夠按照教師要求把自己的發(fā)現及時記錄下來,并在實驗過程中灑水隨時用抹布擦干凈,這些都體現了教師在平時工作中注重培養(yǎng)幼兒良好實驗常規(guī)。
3、在探索活動中,教師能大膽放手讓幼兒去自主操作、鼓勵幼兒多次嘗試,如在操作之前,幼兒都認為筆帽會在水中下沉。但在教師鼓勵下,他們嘗試把筆帽上的洞堵上后,筆帽浮在了水面上,這個小實驗讓幼兒明白:科學是要經過嘗試和實驗,結果才真實,而且要反復驗證才算成功,培養(yǎng)了幼兒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
綜合評析:
本次探究活動基本實現了預設的教育目標,活動設計符合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和本班孩子的實際水平?;顒禹樌M行得益于教師對幼兒相關知識經驗的把握和鋪墊。在活動中,教師通過讓幼兒自由談論對潛水艇的認識,對他們已有知識進行了初步了解,從而能夠做到心巾有數。又通過讓幼兒觀看課件、向他們演示教師制作的潛水艇,這些都為幼兒的親白操作奠定了必要的基礎。
教師在活動中思路清晰,重點難點把握準確,指導明確具體,能夠用多種方式積極、及時、有效地應答幼兒的需求,始終以支持、鼓勵性的語言引導幼兒大膽嘗試,激發(fā)幼兒勤于思考,敢于發(fā)言,在整個活動中,良好的師幼、同伴關系有效地促進幼兒的主動學習。
活動中呈現出一些不足,如最后的經驗交流環(huán)節(jié),教師不僅可以讓幼兒講述實驗感受和對潛水艇原理掌握情況,同時還呵以引導幼兒講述制作筆帽潛水艇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或制作過程及步驟,這樣,可以使幼兒從經驗分享中獲得更有意義的東西。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實驗知道各種質地不一樣的布料吸水性是不同的,而相同的布料在不同的液體中吸水性也是不同的。
2、通過動手操作讓幼兒體驗到自由探索的樂趣與成功的喜悅。
3、增強幼兒與同伴間的合作意識。
活動材料:
棉布、絲綢、羊毛、人造絲、聚脂面料各剪成寬10厘米,長25厘米的長條若干,長木棒若干,水盆若干,記錄卡與幼兒人數相同,各種液體:清水、熱水、肥皂水、醋。
看錄像內容:“夏天快要到了,小紅家里有好幾塊面料,她想請我們小朋友幫她選一塊布料做一件夏天的裙子,她希望這件裙子既漂亮又要舒適涼快,你們說選哪一塊呢?”
二、認識面料,并做預測。
出示各種面料,幼兒通過摸一摸、看一看,說一說它們有什么不同,并知道它們的名稱。
出示幼兒記錄卡,讓自由自由討論,做出預測,在你認為合適的布料下預測欄上畫“√”,并說出理由。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自主探索、討論了解螞蟻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
2、在活動中體會螞蟻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
3、嘗試表現螞蟻王國中有趣的生活情景。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現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5、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1、范畫一張(上面有用白色油畫棒畫的螞蟻),自制魔術棒一支(在水粉筆的另一頭貼上一顆星星)。
2、每組一張白紙,油畫棒人手一份。
3、螞蟻圖片(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以變魔術的形式引題激趣。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新朋友,它就藏在這張白紙上,你們想知道它是誰嗎?現在楊老師就把它變出來好嗎?(變出小螞蟻)
2、哦!原來我們的新朋友是螞蟻,請小朋友看看螞蟻是什么樣的?
二、認識螞蟻的外形特征
1、師:請小朋友來說一說螞蟻是什么樣子的?
2、螞蟻的身體有幾部分?那三部分?(肯定幼兒的描述,同時給出科
學的名稱---頭、胸、腹三部分)
3、螞蟻的頭上長了什么?(一對觸角、眼睛、嘴巴)
4、螞蟻有幾條腿?長在哪里?(請幼兒點數)
小結:原來小螞蟻由頭、胸、腹組成,頭上長著一對觸角,一雙眼睛和嘴巴,身體上長著六條腿。
5、師:小螞有不同的顏色,你們見過什么顏色的螞蟻呢?(棕色、黑色、白色)
三、了解螞蟻生活習性。
1、螞蟻的食性
師:原來螞蟻有不同的顏色,你們知道小螞蟻喜歡吃什么嗎?(幼兒回答)
(只要能吃的它都吃)
2、觸角的作用
有一天,有一只小螞蟻出去找吃的,它剛出去沒多遠就找到一塊大蛋糕,可是這塊蛋糕比螞蟻大,它怎么也搬不動。它想請它是好朋友來幫忙,可是螞蟻又會說話,哪它會怎樣告訴它的好朋友它需要幫助呢?(用觸角)
3、螞蟻如何找到回家的路?
螞蟻請來了朋友幫忙一起把這塊蛋糕搬回去,“一二、一二。咦!家往哪里走了,小螞蟻不知道回家的路怎么走了,你們想想它們怎樣才能找到自己和的家呢?(幼兒回答)
教師小結:哦!螞蟻有特殊的本領,每次螞蟻離開自己的洞穴去外面找食物的時候,它就會釋放一種氣體叫“信息素”,所以不管螞蟻離開自己家多遠,都會跟著這個氣味找到自己的家。
4、螞蟻的家
(1)師:螞蟻聞著氣味回到了自己的家,我們一起來看看螞蟻的家在哪里?它是家是什么樣子的?(幼兒回答)
(2)螞蟻是一個人住呢?還是很多人???(群居)螞蟻喜歡群居,它們的家會有什么樣的建筑(育嬰室、國王的宮殿、儲藏室、休息室等等)
5、螞蟻的分工
螞蟻的家真大呀!那你們知道螞蟻的家里都有誰嗎?它們分別是做什么的!(分別引出母蟻、父蟻、工蟻、兵蟻)
母蟻(蟻后):螞蟻家族中體形最大的,蟻后原先有翅膀,生完蟻寶寶后它的翅膀就會脫落。
父蟻(雄蟻):它有翅膀,它的工作是等待飛行。
工蟻:負責找尋食物,照顧蟻寶寶。
兵蟻:負責保護螞蟻家,防止敵人來侵入它們。
小結:原來螞蟻的家是一個大家庭,人們都喜歡叫它“螞蟻王國”。
四、螞蟻王國。
螞蟻王國里真熱鬧呀!現在請小朋友們也來設計一個熱鬧的螞蟻王國好嗎?
1、交待繪畫步驟。
2、幼兒作畫。
活動反思:
《螞蟻》以第一人稱的口吻描述了一群小螞蟻勤勞快樂的生活是一篇充滿濃郁兒童情趣的,它采用了擬人的手法,把小螞蟻可愛,勤勞的性格特點表現出來,讓幼兒充分感受到小螞蟻的助人之心和與朋友的友愛之情。讀本的重點是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發(fā)現并學習利用圖畫線索預測內容。難點是通過仔細觀察圖畫中螞蟻的動作并結合肢體演示、游戲等手段學習和理解動詞拉、推、搬、抬、撐、搖的含義。
根據我班幼兒語言發(fā)展的實際水平、年齡特點、興趣需要,及本主題的總目標,確定本活動的目標為:喜歡閱讀這個故事,感受小螞蟻的快樂生活。仔細觀察畫面,嘗試用恰當詞匯描述小螞蟻的動作。初步理解故事內容,學習理解動詞拉、推、搬、抬、撐、搖的含義。
為了使活動的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協(xié)調統(tǒng)一,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戲之中,首先做了課前經驗準備:對螞蟻的體態(tài)特征、生活習性有初步的了解。然后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實際情況和教材自身的特點,我采用了直觀演示法、討論法、講述法和提問法。整個活動分為三大部分,
(一)、導入活動:歌曲表演《螞蟻搬豆》引出小螞蟻。
(二)、圖畫閱讀: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信息,預測故事情節(jié),理解故事內容。
(三)、總結分享。
在活動的設計上,基本按照教師指導用書的基本教學流程設計,結合示例和指導要點開展活動。在導入活動中,回憶討論了螞蟻的一些生活習性,為下一步做好鋪墊,在此基礎上引出讀本學習和閱讀,孩子們興趣很高,孩子對于小螞蟻還是很感興趣的。
在閱讀圖畫環(huán)節(jié),學習第6、7頁時,在學習動詞時應讓孩子多模仿動作,從而更好地理解撐、搖這兩個動詞。后面兩頁對畫面信息觀察不到位,需要進一步的提示和引導。
活動目標:
1、在設疑——猜想——驗證的過程中,發(fā)現莫比烏斯環(huán)現象。
2、在多次操作嘗試中,激發(fā)探究的欲望,體驗科學操作的樂趣。
3、初步了解莫比烏斯環(huán)在生活中的運用。
活動準備:
各種紙環(huán)、紙條、膠棒、剪刀、記錄表、筆、筐、課件。
二、操作嘗試,發(fā)現莫比烏斯環(huán)現象。
1、操作比較沒擰過和擰過一次的紙環(huán)剪開后的區(qū)別。
1)(出示紙環(huán))紙環(huán)也來做游戲。怎樣把一個紙環(huán)變成兩個紙環(huán)?
示范:紙環(huán)對齊捏一捏,先在中間剪個口,再把剪刀伸進去,咔嚓咔嚓剪到頭。
2)幼兒操作。
為什么有的剪出來一個,有的剪出來兩個?發(fā)現了什么秘密?(沒擰,擰過一次)
3)請兩名幼兒上前操作。
小結:沒擰的紙環(huán)剪過以后變成了兩個環(huán),擰過的變成了一個大環(huán)。
2、操作比較擰過一次和擰過兩次的紙環(huán)剪開后的區(qū)別。
是不是只要擰過的紙環(huán)都會變成一個大環(huán)呢?
1)幼兒再次操作擰過的紙環(huán)。
同樣是擰過的紙環(huán),為什么有的剪出了大環(huán),有的卻剪出了相扣的兩個環(huán)?
2)教師分別演示擰一下和擰兩下的紙環(huán)。
3)請兩名幼兒上前示范操作。
出示記錄表記錄并小結:擰一下的紙環(huán)剪過以后變成了一個大環(huán),擰兩下的`變成了兩個相扣的環(huán)。
3、猜測擰過三次或四次的紙環(huán)剪開后的區(qū)別,并自主操作驗證。
擰三下的紙環(huán)剪開可能會變成幾個環(huán)呢?擰四下呢?
3)交流操作結果,并記錄在大記錄表上。
三、了解莫比烏斯環(huán)現象發(fā)現者和在生活中的應用。
今天我們玩的紙環(huán)有趣嗎?這是一種神奇的科學現象“莫比烏斯環(huán)”。早在150年前德國數學家莫比烏斯發(fā)現了這種神奇的紙環(huán),人們就用他的名字將這種現象命名為莫比烏斯環(huán)。莫比烏斯環(huán)在生活中有許多運用:過山車、立交橋、機械傳送帶、打印機色帶等。
目標:1、在對火燒云認識的基礎上,使幼兒對自然界的變化有個初步的了解。
2、通過對火燒云的觀察,發(fā)揮幼兒的想象力。
準備:PPT
過程:一、提問:天上飄著很多云,小朋友知道有些什么云嗎?
(卷云、積云、白云、烏云、彩云)
二、故事:火燒云
出示圖片一張:這是什么云?好看嗎?(火燒云)
1、知道什么時候的云叫火燒云嗎?
2、講述故事:火燒云
3、故事告訴我們火燒云是什么時候出現的嗎?
4、火燒云為什么照在豬的身上會變成金豬哪?
三、觀看PPT
火燒云的變化很多,想看看嗎?
播放PPT,每播放一張,請幼兒講講看上去象什么?
四、延伸:畫一張:我的火燒云。
火燒云美嗎?你覺得那里美,今天,我們來做風和下山的太陽,把火燒云變成你想要的形狀和顏色。
活動設計背景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科學教育的內容應從身邊取材。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guī)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幼兒生活的世界是五彩斑斕的,《彩色筆和惡老頭》是大班主題活動《對對碰》的一個活動,是一個顏色變化的探究活動。藍天、白云、紅花、綠葉,孩子們生活在一個多彩的世界里,感受顏色變化的奇妙,激發(fā)幼兒探索、發(fā)現顏色變化的欲望,豐富有關顏色變化的經驗,體驗變化的樂趣。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彩色筆和惡老頭》。
(2)懂得不同事物的顏色。
(3)了解事物之間相克的關系。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懂得不同事物的顏色。
難點:了解事物之間相克的關系。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彩色筆和惡老頭》。
2、自制的無色城堡背景圖。
3、圖片:彩色筆五兄弟、惡老頭、蝴蝶。
4、筷子戲道具:狂風、大火、水、沙土、黑夜、太陽。
活動過程
一、活動引入
出示無色城堡圖。
(1)教師:小朋友,這是干什么?(城堡)這個城堡有什么特別的地方?(沒有顏色)
(2)教師:這座城堡為什么會沒有顏色呢?今天我們要聽一聽這個故事《彩色筆和惡老頭》。
二、活動指導:
(一)觀看筷子偶表演
1、教師把彩色筆五兄弟、惡老頭、蝴蝶圖片貼在背景圖旁邊,操作筷子偶,講述故事《彩色筆和惡老頭》。
2、教師:誰把城堡變得沒有顏色?(惡老頭)
3、教師:后來他們又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呢?我們再聽一次這個故事吧。
(二)分段欣賞和討論
教師在無色城堡背景圖面前分段操作筷子偶表演。
1、觀賞第1段故事(從開頭到“變得和它一樣沒有顏色”)。
教師:城堡里住著誰?為什么說他是惡老頭?
2、觀賞第2——6段故事(從“有一天”到“再也不敢出來了”)。
(1)教師:彩色筆兄弟如何對付惡老頭變的狂風?
(2)教師:什么顏色的鉛筆可以對付惡老頭變的大火?
(3)教師:惡老頭又變成黑夜,彩色筆兄弟怎么樣抵抗黑夜呢?
3、觀賞第7段故事(從“彩色筆兄弟”到結束)。
教師:最后,五兄弟是怎么樣改變這個沒有顏色的城堡的?
(三)不同的顏色
1、教師:大樹是誰變的?(綠色和咖啡色)那,你還想到什么是綠色的?
2、教師:水勇士和沙土勇士是誰變的?(藍鉛筆和黃鉛筆)還有什么是藍色的?黃色的呢?
3、太陽是誰變的?(紅鉛筆)還有什么是紅色的?
小結:彩色筆五兄弟為了救出蝴蝶,變成了這么多和東西來對付惡老頭,平時小朋友也要細心觀察身邊的東西,發(fā)現身邊五彩的顏色。
(四)嘗試表演
1、幼兒翻看幼兒用書《彩色筆和惡老頭》,嘗試復述故事。
2、請幼兒分別扮演五個彩色筆兄弟、惡老頭和蝴蝶,并將與自己的扮演角色所對應的指偶在手指上,然后在教師的指導下嘗試運用背景圖和圖片,合作表演指偶戲《彩色筆和惡老頭》。
(五)游戲:誰怕誰
1、幼兒各拿一張空白紙牌,在紙牌上畫一個自己覺得威力強大的東西,如火、水、風、墻、黑夜、太陽、樹、蟲、啄木鳥等。如果幼兒想像的東西不全面,教師可以先在紙牌上寫上事物的名稱,幼兒按題作畫。
2、幼兒分為兩隊,各自拿著自己的紙牌,根據物體之間的相史關系出牌。如第一組幼兒出一張紙牌“火”,第二隊的幼兒就在自己的隊里找出一張能克制“火”的牌,可以是“木”、“土”、“沙”等。然后第一隊再繼續(xù)按照相克關系出牌。
教學反思
1、本次活動過程始終以幼兒為主體,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積極參與其中,教師為主導。
2、積極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在活動中,通過看一看、說一說、做一做等各種體驗,激發(fā)幼兒學習熱情,在操作探索中發(fā)現顏色的神秘,感受顏色變化的樂趣,從而完成預設目標的要求。
3、但是總的來說,幼兒對于這個活動的積極性不是很高。我想,一方面,可能是這個顏色變化的題材,對于大班孩子來說,太過熟悉和簡單了,在小班的時候應該已經接觸過了。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運用換算的方法計算物體的重量或體積。
2、在操作實踐中,理解物體重量(或體積)之間的關系,發(fā)展思維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人手一份圖紙,積木圖形操作材料,電腦課件、視屏。幼兒用書、筆。
活動過程:
一、集體活動
運用電腦課件,介紹動物之間的關系:
一只兔有2只青蛙重,一只青蛙有3只瓢蟲重。
提問:一只兔有幾只瓢蟲重?
(引導幼兒觀察,也可用圖片進行替換,理解兔與瓢蟲之間的重量關系)
二、幼兒操作活動
1、游戲:哪組找的對又快
運用電腦課件,介紹它們的關系:
大積木有2個中等積木大,每個中等積木有三個長方形積木大或四個三角形積木大。
請每組幼兒找出合起來和大積木一樣大的幾塊小積木。
2、幼兒翻開操作材料,完成畫小鳥練習。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在天空中飛翔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學會專注地傾聽同伴談話,學習別人的談話經驗。
2.使幼兒積極參與交談培養(yǎng)幼兒的想像力、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動畫片:在天空中飛翔
2.課件-動畫片:你能飛嗎
3.課件-音樂:在天空中飛翔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播放動畫片,引出談話話題。
1、老師先請小朋友看一個非常好看的動畫片,你們喜歡看嗎?
2、動畫片中有誰?小鳥有什么本領?
二、展開
1、引導幼兒圍繞話題自由交談。
讓幼兒自由交談,要求圍繞鳥兒的本領來談,啟發(fā)幼兒回憶見過或聽過的事,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2、教師傾聽幼兒談話,提醒幼兒專心聽同伴談話,了解別人說了什么,還有什么沒說,自己可以說得與別人不一樣。
3、引導幼兒發(fā)揮想象
談論:小鳥為什么能在天空中飛翔?
(1)小鳥為什么會飛?
(小鳥有一對翅膀)
(2)還有誰有翅膀?有了翅膀它們能干些什么?
鼓勵幼兒大膽講述。
4、圍繞:如果你會飛,進行談論
(1)如果你有了翅膀,你會做些什么?
(2)你會做些特別的事嗎?
(3)你想為別人做些什么事?做些別人做不到的事?
(4)你還希望誰也會飛,為什么?
(5)教師引起話題幫助幼兒發(fā)揮想像,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
5、播放動畫片:你能飛嗎
圍繞動畫片,激發(fā)幼兒思考興趣
公雞也有翅膀,為什么飛不到天空中?
三、結束
音樂:在天空中飛翔
幼兒模仿各種飛禽動作自由飛翔。
設計意圖:
《做印糕》這節(jié)課,可以讓孩子在活動中培養(yǎng)他們的動手能力。在做印糕的同時理解復制的意義,并將運用到生活當中。在這一節(jié)課中希望孩子在動手動腦中發(fā)現復制在生活中帶來的方便,體驗動手的樂趣。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復制的現象,感受復制方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
2、嘗試簡單的復制方法,萌發(fā)愛科學的情感。
活動準備:
面團、各種塑料凹形的東西、課件、廚師帽、桌布、毛巾
活動過程:
一通過欣賞活動,讓幼兒認識、了解復制的簡單現象。
1、師:“小朋友們,今天有個地方舉辦了“漂亮的糕點”展覽會,讓我?guī)銈円黄鹑⒓右幌掳?!?/p>
2、帶領幼兒參觀小展覽會,引導幼兒自由討論與評價。
3、教師引導幼兒仔細認真的觀察每個糕點,并提問:
(1)“這些糕點跟我們平時看到的一樣的嗎?”
(2)“那這些漂亮的糕點是怎么做出來的?”(請個別幼兒回答)
(3)“這么多一樣的東西是什么做出來的呢?”
二、觀看錄像(工廠制作綠豆糕)
師:店里有好多糕點!這些漂亮又好吃的糕點你們想知道是怎么做出來的嗎?讓我們一起去廚房看看吧!
提問:
(1)剛才我們在廚房里看到了什么?是用什么方法用最快的速度做出那么多的糕點的?
師:其實這種方法叫做復制。
(2)“用復制的方法來制作快還是用手工的方法來制作的快呢?”嘗試運用簡單的復制方法制作糕點,體驗復制帶來的便利。
1、啟發(fā)幼兒思考復制方法。
師:我們可不可也用復制的方法很快地做出許多一摸一樣的漂亮糕點呢?那我們今天也來用復制的方法來幫忙做糕點吧!
2、準備材料幼兒帶上廚師帽,穿上圍裙準備制作。
(1)介紹材料。
(2)提出要求?!按蠹乙_動腦筋想一想能不能利用材料復制糕點。老師給你們十分鐘的時間來制作,看哪組的小朋友做得最好。做完后拿到后面的展示臺上擺起來?!?/p>
3、幼兒嘗試復制,師巡回指導。
4、引導幼兒對作品進行比較,直觀感受復制的便利。
師:請每個小組都來說說你們那組做了幾個?這些糕點看起來怎么樣?老師很想知道你們是用什么方法做出來的。
三、遷移經驗,引導幼兒繼續(xù)探索復制現象。
師:其實我們生活中還有許多奇妙的復制方法等著小朋友去觀察、去發(fā)現。
請大家回家后再和爸爸媽媽一起找找,生活中還有什么復制方法和工具,找到了就記在心里,下次我們大家再一起試一試、玩一玩,好不好?
大班的孩子在家里已經能夠獨立做許多事情,家里的一些家用電器他們也開始使用了,如打開飲水機的開關、拿放冰箱里的物品、開空調、開衛(wèi)生間的取暖器等等,在日常的生活家長也開始讓幼兒在安全情況下使用一部分家用電器。我們在帶領幼兒參觀商廈是,孩子們對家用電器非常感興趣,他們一邊觀察,一邊記錄,還相互交流著電器名稱,遇到和自己家里一樣電器是他們會興奮的歡呼起來,于是我們的活動開始……
活動目標:
1、在交流分享中認識各種家用電器的名稱,感受家用電器在人們生活中的用處。
2、對生活中的家用電器感興趣。
活動準備:
1、前期經驗:幼兒觀過商廈里的電器專柜,并實地進行觀察、記錄、詢問。
2、家用電器的錄像。
3、幼兒在家里尋找各種家用電器,并以圖畫的形式記錄下來。
活動過程:
一、了解家用電器的概念。
1、老師使用吹風機:“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處?它通過使用什么才工作的?
(知道吹風機是通過使用電才開始工作的)
2、老師小結:我們家里使用的一些能夠方便我們生活、使用電的機器,我們稱他們家用電器。
二、介紹自己家里的家用電器。
1、老師導入:你們家里面有哪些家用電器,我們一起交流一下。
2、幼兒介紹自己在家里尋找到的各種家用電器。
3、數數自己家里有幾樣家用電器,比一比誰家的家用電器多。
4、老師小結:我們每家都有很多家用電器,這些不同的家用電器也有些什么用處呢?
三、交流各種家用電器的用處。
播放家用電器的錄像,邊看邊討論。(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微波爐、空調、浴霸、電飯鍋、抽油煙機、軋汁機、吸塵器、電熨斗等等)
1、這是什么?有什么用處?
2、它們的形狀、顏色一樣嗎?為什么要不一樣?(滿足人們不同的喜好)
3、隨機提問:你同意他的說法嗎?還有什么意見?
4、你們還有什么問題嗎?可以提出來大家一起討論?
5、老師小結:家用電器用處可真大,它們給我們生活帶來了方便。
四、使用家用電器要注意安全。
1、教師導入:家用電器使用時需要通電,所以使用時要注意安全!
2、討論:使用家用電器是有哪些危險,我們應該注意什么?
五、聯(lián)系生活安置各種家用電器。
1、老師導入:施老師要搬新家了,你幫我一起購買家用電器!
2、參觀老師家有哪些房間?(廚房、臥室、客廳、書房、衛(wèi)生間)
3、幼兒分組討論,以圖畫的形式畫出家用電器,然后安置在老師的新房里。
設計意圖:
根據大班幼兒的特點,已經認識了“+”、“-”和“=”的基礎上,引導幼兒認識“>”和“”和“
2.根據“>”、“
3.培養(yǎng)幼兒思維的靈活性。
4.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1.帶小朋友們去看海,出示PPT課件問:你們看到大海里有什么?(海豚、海龜),海龜、海豚各有幾只?幼兒說出數量,教師出示PPT,53,海龜和海豚比,誰多?誰少?那么5和3相比,那個數字大?那個數字小?教師問:我們可以在5和3之間放一個符號,讓別人一看就知道哪邊的數字大,哪邊的數字小。我們以前學過“=”放到這可以嗎?啟發(fā)幼兒,引出“>”,讓幼兒觀察大于號的嘴巴向著前面,對著大數笑,大于號前邊的數比后邊的數大,讀5大于3.
2.大海里除了有海龜和海豚,我們一起看看還有什么,出示PPT,問:大鯊魚和小海馬在生活在這里,找一找,大鯊魚有幾條?小海馬有幾只?,說出各自的數量26,引出“
3.教師:大于號和小于號都有一個大嘴巴,長得也差不多,我們怎樣記住它們呢?你們有什么好辦法嗎?引出兒歌《大于號,小于號》。大小兩條于,名字各不一,嘴巴向>,它叫大于號。嘴巴向
玩法:請兩名幼兒做數字寶寶,戴上數字頭飾,一名幼兒站著或者坐著在兩個數字中間,用身體姿勢表演“>”、“
小朋友看了海也累了,就到海邊休息一下,玩玩“送符號寶寶回家”游戲,教師出題,進一步復習鞏固大于號和小于號,感知數學給生活帶來的樂趣。
活動后心得:
通過創(chuàng)設一起去看海,激發(fā)幼兒對學習的興趣,把幼兒帶入海洋世界,看到海里的動物一下就吸引了孩子們的眼球,調動起他們強烈的學習興趣,由“我要學”變?yōu)椤拔乙獙W”。
在活動中我用兒歌去引導幼兒用身體去感知大于號和小于號比較形象的特點,通過表演游戲這一環(huán)節(jié),幼兒在感受的過程中記住大于號和小于號的開口方向,將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形象化。
教學反思:
幼兒在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動中后,往往很多幼兒仍沉浸在先前的興奮中,如教師用強制轉換的方法使其的注意力集中到一個新的探究活動中,很難使幼兒達到良好的狀態(tài),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習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幼兒不斷積累經驗,并運用于新的學習活動,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態(tài)度和能力。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萬花筒【設計意圖】我們觀察到:孩子們往往對看起來變幻無窮、神秘莫測的萬花筒百看不厭。常常會聽到孩子們說:快來看!我的圖案又變了!以孩子們看、玩萬花筒為契機,設計出這一活動課例,可以從中揭示出萬花筒這一常見兒童玩具的基本構造原理,繼而鼓勵孩子們積極思考身邊眾多的科學現象,努力去發(fā)現、去實驗,在不斷的探索中獲得成功感。
【活動目標】
1.探索萬花筒的主要構造,初步知道反射、透光的簡單道理。
2.啟發(fā)幼兒動手建構三棱鏡,培養(yǎng)幼兒初步的立體空間知覺。
3.通過反復操作、擺弄,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在所有萬花筒的外圍標上1號、2號、3號、4號的標記,1號萬花筒為完好的。
2.給每位幼兒準備至少兩個萬花筒(其中一個必須是1號萬花筒)。
3.準備操作材料:鏡片若干、小碎花片若干。
【活動過程】
1.觀察活動:幼兒通過觀察、比較自己的兩個萬花筒,說出兩個萬花筒的不同點:一個有漂亮的花紋;一個看不出什么。
2.啟發(fā)幼兒對不好看(看不見花紋)的萬花筒進行分析、猜想,記錄不好看的原因,激發(fā)幼兒探索萬花筒的興趣。
(1)請幼兒看看上面,看看下面,還可以揭開蓋子看看里面。
(2)檢查萬花筒時可以拿著1號萬花筒進行比較,看看里面有什么不同。
3.實驗操作、記錄原因:
(1)老師提供材料,引導幼兒將不是完好的萬花筒拆開、改裝。對不同的幼兒提出不同的要求,每位幼兒必須拆裝好一個萬花筒,動手能力強的幼兒可多次拆裝。
(2)幼兒用自己的方式在下面的記錄表上做記錄。(鼓勵幼兒用繪畫、符號等形式。)
幼兒記錄表:
材料
給所有操作材料做標記
猜想原因
記錄實驗過程
2號萬花筒
3號萬花筒
4號萬花筒
4.講述結果:歸納、理解構成萬花筒的主要條件,分析錯誤萬花筒中出現的原因。
(1)2號萬花筒底部擋住了光線,不透光。
(2)3號萬花筒無鏡片,不能產生反射作用。
(3)4號萬花筒沒有碎花片。
(4)一個好看的萬花筒需要具備的主要條件:要有三面鏡片對著中間,合起來成三角形,底部有小碎花片,花片與鏡片之間要透光。
【設計評析】
活動充分利用幼兒已有的社會經驗和生活經驗,使幼兒不僅僅滿足于老師教什么,我學什么的發(fā)展水平。在整個課例中充分設計比、看、拆、裝等游戲化活動,使幼兒主動、積極地觀察、探索、操作材料,從而有效地發(fā)展其分析、比較、觀察、記錄等能力。每個活動步驟以幼兒主動操作為主,在活動中層層剖析,步步深入,使操作活動與知識的掌握密切相連。在活動中鼓勵幼兒大膽猜想,并用表格記錄實驗操作的結果,使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本活動適合分組教學,教師可將各類萬花筒放在活動區(qū)中,給幼兒提供反復操作的機會。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的《大班科學教案13篇》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幼兒園教案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大班科學教案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提供最新大班科學優(yōu)秀教案大全200篇,供各位教師參考學習,我們會定期更新增加大班科學優(yōu)秀教案文章,歡迎收藏! 幼兒園大班科學優(yōu)秀教案《動物是怎樣睡覺的》 大班科學優(yōu)秀教案及反思《參觀動物園》 大班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