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興分享一篇關于“哲學與人生教案”的文章給大家。教案課件是老師上課的重要部分,準備教案課件的時刻到來了。教案的編寫需要注重思維方式和習慣的培養(yǎng)和養(yǎng)成。想掌握更多信息請持續(xù)瀏覽我們的網站!
1.認知:掌握發(fā)展的含義與實質;正確理解事物發(fā)展過程中前進性和曲折性的辯證關系,在人生發(fā)展中保持積極進取的精神。
2.情感態(tài)度觀念: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挫折和逆境,保持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tài),養(yǎng)成勇于克服困難和開拓進取的優(yōu)良品質;主動鍛煉個性心理品質,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態(tài)度。
3.運用:學會用發(fā)展的觀點分析解決問題;處理好順境和逆境的關系,提高在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中戰(zhàn)勝困難和挫折的能力。3.情感態(tài)度觀念: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挫折和逆境,保持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tài),養(yǎng)成勇于克服困難和開拓進取的優(yōu)良品質;主動鍛煉個性心理品質,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態(tài)度。
1.發(fā)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tǒng)一。
1.順境、逆境的聯系與轉化。
讓學生搜集有關逆境中成才的事例。調查不同行業(yè)人士的工作壓力情況。
設問:“在科學上面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 結合視頻內容,回答以上名人警句包含了哪些哲學道理?給我們哪些人生啟示?
教師:(小結)從神舟一號到神舟七號,這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也是我們改革開放成果不斷顯現的過程,更是中國人民揚眉吐氣的過程。中國的“飛天”夢想的逐步實現,是中國航天人和全國人民不斷奮斗、不懈追求的過程,從神舟一號無人飛船首訪太空,到費俊龍、聶海勝乘坐神舟六號攜手問天,6年間的6次飛行如同6個臺階,一次次,在浩瀚的太空中銘刻下中國人的印記。
9月25日21時10分,是每個中國人自豪的時刻,中國自行研制的第三艘載人飛船神舟七號發(fā)射了!霍志剛、劉伯明、景海鵬三人一起升向了天空,他們實現了世界上為數不多國家掌握的太空行走這一大創(chuàng)舉。從載人航天到踏出太空的第一步,我們看到了中國航天技術的不斷發(fā)展。
幻燈片(教師進一步解釋說明):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變化發(fā)展的,一成不變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整個世界就是一個由無數事物構成的生生不息、永無止境的無限發(fā)展過程。
發(fā)展是指事物自身性質的突破和飛躍,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的前進、上升的運動。
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和方向、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遠大發(fā)展前途的事物。
舊事物是指喪失存在的必然性,日趨滅亡的事物。
教師:(小結)發(fā)展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但發(fā)展不能以過度開發(fā)、以破壞環(huán)境為代價,應堅持科學發(fā)展觀。
設問:區(qū)分新舊事物的標準是什么?如何看待生活中的新事物和舊事物?
教師:(小結)故事中的女主人判斷高尚音樂的標準,是根據形式上、現象上的新奇,一時的流行(即力量的強弱、發(fā)展速度的快慢)等,俄國大文豪赫爾岑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從而提出了“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嗎” 的質問,使女主人陷入困境。因此我們說:判斷新舊事物不能憑出現時間的先后和形式上、現象上是否新奇,而是看其是否符合事物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教師:(小結)事物的發(fā)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tǒng)一,但新事物的發(fā)展不是一帆風順的,總要經歷一個從小到大、由弱到強、從不完善到比較完善的循序漸進和反復曲折的發(fā)展過程。事物的發(fā)展不是筆直的,而是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是一切事物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
教師:新生嬰兒雖然開始時沒有什么用,力量也弱小,但其生命力是旺盛的,前途是遠大的,會代替老一輩人繼續(xù)開創(chuàng)社會的未來。從一個家庭來說,父母把嬰兒看做是他們的希望所在,積極創(chuàng)造一切可以創(chuàng)造的條件,讓嬰兒茁壯成長,他們不會因為嬰兒暫時“沒有用”就拋棄掉。從一個國家來說,還要立法保護嬰兒,保護未成年人,這是為什么呢?
教師:我們一定要用發(fā)展的眼光對待新事物。愛迪生正是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他的每一次試驗。新事物在最初出現的時候,不可能充分顯示和發(fā)揮其優(yōu)越性,難免有各種缺陷,因而總是比較弱小的,處于被支配的地位。其實,何止是嬰兒,這是一切新事物發(fā)展的普遍規(guī)律,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中國革命的勝利,正是經過無數革命先烈的流血犧牲,經歷了種.種挫折和失敗,才一步步發(fā)展壯大起來的。
用發(fā)展的觀點看問題,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要著眼于發(fā)展,立足于發(fā)展,與時俱進。在前進中保持清醒的頭腦,準備走曲折的路;在遇到曲折時堅定前進的方向不動搖。
_舉出名人警句引發(fā)學生思考: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p>
此句包含了哪些哲學道理?給我們哪些人生啟示?請大家運用所學的知識談談自己的看法。
美國黑人作家格亞·安吉羅小時因家境貧困,父母外出尋找工作,3歲時被送到祖母家,后靠乞討度日。她自幼好學,夢想成為作家。她參加國內反種族斗爭,她親眼看到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后美國西部的生活情形,她當過汽車售票員,到夜總會唱過歌,遠足非洲,加入哈萊姆作家社團,先后寫了自傳體小說和一系列詩作,在美國成為暢銷書。她被邀請為威克-福利斯特大學終身教授,克林頓總統(tǒng)就職典禮時請她朗讀詩作,她主持過美國兒童歌節(jié)目“芝麻街”,成為年輕人敬重、羨慕和效仿的偶像。她曾經說過,誰都有失敗的時候,但他必須有不可戰(zhàn)勝的勇氣。
綜合上述材料,試用前進性和曲折性的關系原理,說明“人生是一個在曲折中發(fā)展的過程”。
教師:(小結)“不是一切努力都能立刻獲得回報,不是一切奮斗都能順利獲得成功。人生無坦途,每個人都會經歷這樣或那樣的失敗?!泵鎸κ。覀儜趺崔k呢?
牛頓曾經說過:“做事失敗了,只要繼續(xù)努力,是沒有不成功的?!笔聦嵅徽侨绱藛?不管碰到什么樣的失敗,只要不動搖,正確地對待失敗,就一定能夠成功。失敗往往是黎明前的黑暗,而后出現的就是成功的朝霞。無論我們遭到什么失敗,都要勇于面對,心中要有一個堅定的信念:失敗算什么,抬起頭來,繼續(xù)走下去,成功就在面前。由此我們可以得出:
1. 人生是一個不斷發(fā)展的過程;
2. 人生發(fā)展過程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tǒng)一;
3. 保持積極進取的態(tài)度,準備走曲折的路。
人生發(fā)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tǒng)一,在人生發(fā)展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會有順境和逆境兩種不同的境遇。順境和逆境都是對人生的考驗。
教師:(小結)客觀上的順利條件并不能直接造就一個人的成功。劉亦婷在順境中能成才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她從小就培養(yǎng)自我加壓,自我磨煉,高標準,嚴要求得來的。
議一議:漫畫中的人在干什么?為什么有的人說:“機遇總是擦肩而過。”我們應怎么正確對待機遇?
順境為人生發(fā)展提供機遇和有利條件,逆境更是對人生的巨大考驗。
搜集整理:回顧歷史人物的事跡,談談對“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的理解。歷史上許多人物面對逆境不屈服,變壓力為動力,創(chuàng)造出偉大的奇跡。我們周圍的許多人之所以創(chuàng)造出奇跡,也是與逆境抗爭的結果。例如:孔子厄陳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離騷》;左丘明《國語》;孫子臏腳,而論兵法;不韋遷蜀,世傳《呂覽》,等等。
(根據課前布置的學生搜集逆境中成才的事例,以組為單位在課堂上向同學們展示課前準備成果,并說一說從中受到的啟發(fā)。)(各組可分別展示課件)
議一議:你認為中職生在正確對待成長中的困難和挫折方面,主要存在著哪些值得重視的問題?
教師:(小結)在人生發(fā)展中順境和逆境經常是互相貫通、互相轉化的,順境時要有憂患意識,在順境中,安逸懈怠、驕奢放縱,順境就會變成逆境;而在逆境中奮斗崛起,逆境可以變?yōu)轫樉?。從現實來說中職學生往往不能正確對待挫折和失敗,不善于創(chuàng)造機會,抓住機遇。運用具體事例的講解在思想上幫助學生正確認識順境和逆境的關系,尤其是讓學生正確對待人生發(fā)展道路上出現的逆境和挫折,使逆境和挫折成為前進的動力。
正確對待順境和逆境,客觀分析挫折和逆境,尋找有效的應對方法,正確認識生活中的困難和逆境,提高心理承受力,保持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tài),養(yǎng)成勇于克服困難和開拓進取的優(yōu)良品質。在課前布置調查問題,讓學生在充分調查的基礎上回答:
(1)壓力有害無益,好事不會有壓力,你同意么?拜訪兩位不同行業(yè)的人士進行訪問, 他們在工作上有什么開心和感到壓力的事情?
(2)面對逆境你的處理步驟是怎樣的?
教師:(小結)以積極的心態(tài)對待挫折和逆境,首先要處理好人格與境遇的關系,逆境磨煉人的意志,也考驗人的品格,保持健康人格是以積極人生態(tài)度對待挫折和逆境的基本要求。
針對此問題,充分利用教材中洪戰(zhàn)輝的事例和同學們展開討論,也可讓同學自己另舉事例說明此問題。
人生是一個不斷向前發(fā)展的過程,在人生發(fā)展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會有順境和逆境兩種不同境遇。順境和逆境都是對人生的考驗??陀^分析挫折和逆境,堅強的意志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磨煉中增強的。堅強的意志是戰(zhàn)勝挫折取得成功的最可靠保證,正確認識挫折、困難與失敗,勇敢地面對它們,學會用靈活的策略、理智的態(tài)度克服它們;培養(yǎng)堅強的意志品質,樹立遠大的人生理想,用勇氣迎接困難,以意志應對挫折。
盡管大多數同學都有著良好的成長和發(fā)展環(huán)境,然而在人生的道路上,每個人都難免會遇到困難,遭遇挫折,身處逆境。面對挫折,我們應視之為進步的階梯,用樂觀的態(tài)度來對待,調動身心各方面的潛能,消除挫折的消極影響。
第二課物質運動與人生行動
【教學目標】
1.認知:了解物質運動及規(guī)律的有關知識,了解人生行動的特點、意義,了解人生行動的制約因素,理解人生與行動的關系。
2.情感態(tài)度觀念:在尊重客觀規(guī)律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人生行動的目的性和自覺性,增強人生行動的效率。
3.運用:運用所學的知識,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勇敢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用積極的行動構筑輝煌的人生。
【教學重點】
1.事物運動都是有規(guī)律的。
2.敢于行動,善于行動。
【教學難點】
1.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和存在方式。
2.人生存在于行動中。
【教學方法】
情境討論法、案例教學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教學。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準備】
教師課前布置學生溫習教材。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景〉
案例1:(多媒體展示)歌曲《山不轉水在轉》
山不轉那水在轉,水不轉那云在轉,云不轉那風在轉,風不轉那心也轉,心不轉那風在轉,風不轉那云在轉,云不轉那水在轉,水不轉那山也轉。
沒有憋死的牛,只有愚死的漢,蜘蛛吐絲畫它自己圓,那太陽掏洞也要織它那條線,再深的巷子也能走出那個天。
山不轉那水在轉,水不轉那云在轉,云不轉那風在轉,風不轉那心也轉,心不轉那風在轉,風不轉那云在轉,云不轉那水在轉,水不轉那山也轉。
沒有流不出的水,沒有搬不動的山,沒有鉆不出的窟隆,沒有結不成的緣
那小曲好唱,唱好了那也難,再長的路程也能繞過那道彎,也能繞過那道彎。
提問:“山不轉水在轉”,這句俗語的寓意是什么?
學生討論:(略)
教師:世間萬物都是運動的。 “山”、“水”、“云”、“風”、“心”都在不停地“轉”,運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我們無法讓世界停止運動。
“山不轉水轉,水不轉人轉”,也說明,不管有多少苦難,有多少坎坷,只要用積極的行動去克服困難,總會有峰回路轉、陽光明媚的一天。
案例2:“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呂蒙是三國時期吳國人,自小未曾讀書,沒有文化,別人都看不起他,稱他“吳下阿蒙”。他因此發(fā)憤學習,終成飽學之士。人們對呂蒙的進步十分驚訝,呂蒙笑道:“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p>
毛主席曾經高度評價呂蒙道“呂蒙如不折節(jié)讀書,善用兵,能攻心,怎能充當東吳統(tǒng)帥?我們解放軍許多將士都是行伍出身的,不可不讀《呂蒙傳》?!?/p>
提問:“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這個典故說明了什么道理?
學生討論:(略)
教師:人生也是運動變化的,不會停滯不前,我們要積極行動,開創(chuàng)人生的新局面。
用運動變化的眼光看待他人,理解他人的不完善、不成熟。
一、物質在運動中存在
1.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
運動的定義
運動是絕對的(多媒體展示)
案例1:“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
提問:“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這種說法正確嗎?為什么?
學生討論:(略)
教師:“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形象地說明了物質運動的哲學原理。恩格斯曾評價說:“這個原始的、樸素的但實質上正確的世界觀是古希臘哲學的世界觀,而且是由赫拉克利特第一次明白地表述出來的:一切都存在,同時又不存在,因為一切都在流動,都在不斷地變化,不斷地產生和消失?!?/p>
案例2:“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提問:這句話說明了什么道理?
學生討論:(略)
教師:水不流動會發(fā)臭,木門軸不轉就會被蟲蛀,物質在運動中才能存在和發(fā)展。物質世界因為運動而生生不息,人類社會在運動中由落后走向興盛,由愚昧走向文明。個體在運動中不斷自我完善,自我超越。
案例3:刻舟求劍
提問:刻舟求劍的錯誤在哪里?
學生討論:(略)
教師: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在不斷地發(fā)展變化的,人們想問題、辦事情,都應當考慮到這種變化,適應于這種變化的需要。
2.物質運動是有規(guī)律的
規(guī)律的定義
規(guī)律是客觀的
人可以認識規(guī)律、利用規(guī)律
案例:“圣神皇帝”的無奈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自稱“圣神皇帝”。
民間傳說,一日武則天在花園賞雪,忽然有花開的清香撲鼻而來,原來是臘梅開了。武則天大悅,下了一道御旨,令園中各花跟臘梅一樣為她開放。百花仙子迫于武則天的權勢,不敢違抗。只有牡丹仙子堅強不屈,拒不從命。第二天一大早,各處群花大放,真是錦繡乾坤,花花世界。仔細看去,只有牡丹含苞未開。武則天大怒,認為她平時對牡丹最厚,牡丹卻如此負恩,傳令將牡丹貶去洛陽?!八蕴煜履档ぃ两裎┯新尻栕钍??!?/p>
提問:這個故事說明了什么道理?
學生討論:(略)
教師:自然界是有時有序的,花卉開放也各有其時,在不改變其他條件的情況下,讓春、夏、秋、冬各種季節(jié)開放的花,同時開放,即使“圣神皇帝”也是辦不到的。因為這樣做違背了自然規(guī)律。
然而在今天,人們通過科學研究,認識了百花的生長規(guī)律,懂得了花開取決于日照、溫度,可以創(chuàng)造或破壞花開的條件,提前或延后花開。這并不是人為地改變了它們花開的規(guī)律,恰恰是在認識規(guī)律的基礎上,利用規(guī)律為自己服務,讓鮮花按照人們的愿望開放,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絢麗多彩。
3.物質在運動中存在和發(fā)展
運動與物質的關系
案例:“風動,幡動,還是心動”
慧能,佛教禪宗第六代祖師?!秹洝酚涊d了一個關于他的故事。
慧能和尚到廣州法勝寺去的時候,正好趕上印宗法師在這里講《涅槃經》,和尚們都在寺門內坐著靜心聽講。忽然一陣風,把懸掛在佛像前面的幡吹動了,飄過來,飄過去。有兩個和尚看見了,議論起來。
一個和尚說:“你看,風在動?!?/p>
另一個說:“不對,那不是風在動,而是幡在動。”
是風動還是幡動,兩個人爭論不休?;勰苈牭搅?,便插嘴說,“那既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而是你們的心在動?!?/p>
提問:慧能和尚的話對不對?錯誤在哪里?
學生討論:(略)
教師: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物質和運動不可分,脫離了物質的所謂“純粹”運動是不存在的。
慧能和尚認為,“心”,即人的主觀意識就是一切,我的心是怎樣的,外界事物就是怎樣的。由于我的心在動,所以才有風動、幡動。推而廣之,整個世界的運動也是由我的心動決定的。慧能和尚離開物質談運動,把意識當做是運動的主體,否認物質(風、幡)是運動的主體,最終走向唯心主義。在實踐中,我們只有把物質和運動結合起來理解才是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運動觀。
二、人生存在于行動中
1.人生行動的含義
什么是人生行動
案例:馬克思說:“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領使人間許多建筑師感到慚愧。但是,最蹩腳的建筑師一開始就比最靈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蠟建筑蜂房以前,已經在自己的頭腦中把它建成了?!?/p>
提問:最蹩腳的建筑師比最靈活、聰明的蜜蜂高明之處在哪里?
學生討論:(略)
教師:人生行動是有意識、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能動活動。人生行動不同于被動、消極地適應外部世界的動物的本能活動。第一,動物基本上是憑本能行動的,而人有自主的意識,是有一定的目的性和計劃性的。第二,人總是自覺地生活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下的,因此,人類行動必須遵守一定的道德規(guī)范。
2.制約人生行動的因素
案例:愛因斯坦的“夢想”
愛因斯坦小時候做夢都想成為像帕格尼尼那樣偉大的小提琴演奏家。他一有空就練琴,可是連他的父母都覺得這個可憐的孩子拉得實在太蹩腳了,完全沒有音樂的天賦。
一天,愛因斯坦去請教一位老琴師。琴師說:“孩子,你先給我拉一首曲子吧?!彼氖桥粮衲崮?4首練習曲中的第三首,簡直破綻百出。一曲終了,老琴師沉吟片刻問他:“你為什么特別想拉小提琴呢?”他說:“我想成功,想成為帕格尼尼那樣出眾的小提琴家。”老人又問:“那你拉琴快樂嗎?”他回答:“我非??鞓?。”
老琴師把愛因斯坦帶到自家的花園,對他說:“孩子,你現在非??鞓罚f明你已經成功了,對不對?你拉小提琴是為了成功,獲得快樂,而現在你已經是這樣,又何必非要成為帕格尼尼那樣偉大的人呢?你看,世界上有兩種花,一種花能結果,一種花不能結果,可它們同樣美麗,比如玫瑰,比如郁金香,它們在陽光下開放,雖沒有任何明確的目的,但這也就夠了?!?/p>
老琴師的這番話,讓愛因斯坦恍然大悟。在后來的日子里,他不再對拉小提琴那么狂熱了,只把它當做調節(jié)生活的一種方式。20年后,他成了名揚天下的物理學家。
提問:這個故事說明了什么道理?
學生討論:(略)
教師:人生行動要受到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制約,如果愛因斯坦不顧自身的先天條件,一味地蠻干,他將一事無成。在行動中,我們不但要有一往無前的拼搏精神,也要運用自己的智慧,審慎地判斷各種主客觀因素,揚長避短,選擇正確的行動方向,這樣才能一步步踏上成功的快車道。
3.人生行動是物質力量和內在精神的統(tǒng)一
案例:奧林匹克運動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強?!边@充分表達了奧林匹克運動所倡導的不斷進取、永不滿足的奮斗精神。
提問:北京奧運會賽場上,最讓人感動的瞬間
學生討論:(略)
教師:奧林匹克精神不僅表示在競技運動中要不畏強手,敢于斗爭,贏取勝利,還鼓勵人們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不甘于平庸,要朝氣蓬勃,永遠進取,超越自我,將自己的潛能發(fā)揮到極限。
三、人生路是自己走出來的
1.不同的行動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案例:“熊貓燒香”
2006年底,一種叫做“熊貓燒香”的計算機病毒在互聯網上任意肆虐,掀起了一場“黑色恐怖”。在短短的兩個月內,上百萬個人用戶、企業(yè)局域網用戶被感染,損失不可計數。
“熊貓燒香”在網上的'廣泛傳播,引起了公安機關的重視,“熊貓燒香”的幕后黑手李俊最終被抓獲。
李俊交代,“最初我設計病毒只是出于好奇和好玩,后來有網友找我買木馬,我看靠這個能賺錢,就……”李俊不但設計了“熊貓燒香”病毒,還以自己出售和由他人代賣的方式,將該病毒銷售給了120余人,從中非法獲利10萬余元。
當李俊被捕的消息傳到湖北省媧石技術學?!羁〉哪感r,老師們怎么也想不到,破壞學校局域網的病毒“熊貓燒香”,竟然是他們的學生李俊搞的鬼?!袄羁『軔蹖W習,尤其是學習計算機,到了癡迷的程度?!崩羁〉陌嘀魅魏憷蠋熗葱牡卣f:“可惜了、可惜了,本來是一個很好的孩子,怎么會變成這樣?”
提問:李俊給了我們哪些教訓?
學生討論:(略)
教師:世界浩瀚紛繁,生活瞬息萬變,在精神與物質、道義與私利、理想與現實、現在與將來的坐標上,如何開展自己的人生行動,是每個有理想的人應該深思的。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每個社會成員提供了自我發(fā)展、自我實現的舞臺,同時也要求每個社會成員遵守法律規(guī)范和社會道德,嚴厲懲罰那些違背社會規(guī)律,破壞社會秩序的行為。我們在行動中要尊重社會規(guī)律,遵守法律和道德,使自己的行動符合社會發(fā)展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充分實現和提升自己的人生價值。
2.行動是人生最好的老師和最寶貴的財富
案例:《我的大學》
高爾基早年喪父,11歲開始獨立謀生,他當過鞋店學徒,在輪船上洗過碗碟,在碼頭上搬過貨物,給富農扛過活。他16歲那年,抱著上大學的愿望來到喀山,但理想沒有實現,喀山的貧民窟與碼頭成了他的社會大學。他無處棲身,與人共用一張床板。在碼頭、面包房、雜貨店到處打工。后來,因接觸大中學生、秘密團體的成員及西伯利亞流放回來的革命者,高爾基的思想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他開始閱讀革命民主主義和馬克思主義著作,直至參加革命活動。在革命者的引導下,他擺脫了自殺的精神危機。喀山的4年使他在思想、學識、社會經驗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
提問:行動是人生最好的老師和最寶貴的財富,為什么?
學生討論:(略)
教師:大自然并沒有直接給我們提供生存必須的衣、食、住、行,這些東西是人們通過行動,按照客觀規(guī)律和自己的需要制造出來的。人們在創(chuàng)造物質財富的同時,也創(chuàng)造了科學、文學、藝術等等精神財富。而且,積極的人生行動還為人的全面發(fā)展注入活力,使人的體力、智力和意志在行動中得到鍛煉和完善。
3.只有積極行動才有精彩人生
案例:舞蹈“千手觀音”
提問:喜歡舞蹈“千手觀音”嗎?為什么?
學生討論:(略)
教師:2005年春節(jié)晚會的舞蹈節(jié)目“千手觀音”給我們以強烈的震撼?!扒钟^音”舞蹈為什么這般美麗?失聰的姑娘們聽不到樂曲,然而她們用其他感官來感受節(jié)奏,完成了一個又一個極富韻律感和表現力的動作??梢哉f,“千手觀音”的美源自于他們那純潔而飽滿的精神力量,以及他們用行動演繹出來的精彩人生。
四、敢于行動,善于行動
1.勇敢地走出自己的人生路
案例1:林肯的一封信
尊敬的先生和夫人:
您還記得30多年前那個圣誕節(jié)前夜,那個撿煤屑的小伙子嗎?他當時乞求上帝賜予他一雙鞋子,但是上帝沒有給他鞋子,而是別有用心地送了他一番比黃金還貴重的話和一雙襪子。正是這樣一雙襪子激活了他生命的自信與不屈!這樣的幫助比任何同情的施舍都重要,給人一雙襪子,讓他自己去尋找夢想的鞋子,這是你們的偉大智慧。衷心地感謝你們,善良而智慧的先生和夫人,他拿著你們給的襪子已經找到了對他而言最寶貴的鞋子——他當上了美國的第一位共和黨總統(tǒng)。
我就是那個窮小子。
亞伯拉罕·林肯!
案例2:《為學》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缽足矣?!备徽咴唬骸拔釘的陙碛I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
案例3:愚公移山
愚公家門前有兩大座山擋著路,他決心把山平掉,另一個老人智叟笑他太傻。愚公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的,兩座山終究會鑿平?!?,他的行為感動了天帝,天帝命大力神搬走兩山?!坝薰粕健钡墓适抡f明,只要有毅力就可以成功。
提問:這三則故事給我們哪些啟示?
學生討論:(略)
教師:成功離不開頑強和堅韌的意志。人們要想實現自己的理想,達到自己的目的,需要具有火熱的感情、堅強的意志、勇敢頑強的精神,克服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
2.遵循客觀規(guī)律,積極行動
案例1:兩個鐵球同時落地
1590年,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做了“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著名實驗,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物體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學說,糾正了這個持續(xù)了1900年之久的錯誤結論。
伽利略的貢獻不僅僅在于發(fā)現了若干物理學定理,更重要的是,他把實驗的方法與數學方法、邏輯論證相結合,開創(chuàng)了現代科學的研究方法,所以他被譽為“現代科學之父”。
提問:從伽利略身上我們可以獲得哪些啟示?
學生討論:(略)
教師:我們在認識規(guī)律的時候要有科學的態(tài)度,使用科學的方法,這樣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案例2:杞人憂天
杞國有一個人,整天擔心天會突然塌下來,為此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古往今來,人們一直嘲笑“杞人”是“天上本無事,庸人自憂之”。2005年,一個由世界226位知名氣象學家組成的考察組,公布了一份當今“天”的狀況的報告,顯示:全球每年有210億噸二氧化碳被排入大氣,有50億噸礦物變成燃料粉塵、煙霧,有毒氣體滯留在大氣中,有幾百萬噸氟利昂揮發(fā)升騰到天空,導致全球氣溫升高、溫室效應加劇、酸雨等異常氣候。
提問:
1.分析“杞人憂天”的錯誤。
2.“杞人憂天”是“庸人自擾”,今日之憂“天”卻不再是無稽之談,為什么?
學生討論:(略)
教師:1.受當時科學發(fā)展水平的局限,“杞人”對宇宙產生、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沒有正確的認識,他的擔憂是多余的、毫無根據的。
2.人類在對自然界加以利用和改造時,過分陶醉于對自然界的“勝利”,忽視了對自身行為的控制和調節(jié),因而違背了自然規(guī)律,受到自然規(guī)律的懲罰。
目的:認識人生行動的重要意義,培養(yǎng)積極健康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具備積極健康的行為方式。
步驟:觀察日常生活中的積極行為和消極行為;分組寫出小品角色,運用所學的知識,對現象進行分析;每組進行課堂表演,堅持用積極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指導人生行動,反對錯誤消極的世界觀、人生觀;自由發(fā)言,教師總結評價。
南極大地的水陸交接處,全是滑溜溜的冰層或者尖銳冰棱。企鵝沒有可以用來攀爬的前臂,也沒有可以飛翔的翅膀,如何從水中上岸?聰明的企鵝是在將要上岸之時,從海面扎入海中,拼力沉潛,一直沉潛到適當的深度,借用水的浮力,迅猛向上,落于陸地之上。企鵝的沉潛是為了蓄勢,積聚破水而出的力量,看似笨拙,卻富有成效。
我們應該如何在逆境中行動?
一、單項選擇題
1.下列運動觀錯誤的是( )。
A.物質是運動的
B.運動是絕對的
C.運動是相對的
D.運動是物質的運動
2.30年里,陳景潤、張海迪、楊利偉、中國女排、姚明一個個響亮的名字,照亮了無數顆年輕的心,讓他們感受到了信念和力量,使他們渴望成長和超越。這給青年學生的啟示是( )。
①以偶像作為榜樣,樹立崇高的社會理想,為社會做出貢獻
②以偶像作為榜樣,把偶像的理想作為自己的理想
③以偶像激勵自己,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不斷奮發(fā)進取
④以偶像激勵自己,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為防止雷雨對北京奧運會閉幕式的影響,北京市氣象部門從閉幕式當日14時起,啟用8架次飛機分別進行催化消云作業(yè),有效解除了北京境內的險情。這說明( )。
A.人可以認識、利用自然規(guī)律
B.人可以任意改變和廢除自然規(guī)律
C.人的主觀能動性是不受限制的
D.人可以創(chuàng)造自然規(guī)律
4.右圖是艾賓浩斯記憶遺忘曲線圖,這條曲線告訴我們在學習中的記憶遺忘是有規(guī)律的,遺忘進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在學習中,我們應該( )。
A.按照規(guī)律辦事
B.改變和廢除記憶遺忘規(guī)律
C.只要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即可
D.創(chuàng)造記憶遺忘規(guī)律
5.在首屆全國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上,有近千家企業(yè)觀看,其中位列世界500強的企業(yè)有20多家。有的企業(yè)老總還當起了“星探”,親自到賽場搶奪技能“明星”,這與當前的“就業(yè)難”形成強烈反差。上述材料表明,勞動者( )。
①要不斷提高職業(yè)技能和技術水平
②要增強市場競爭意識,轉變就業(yè)觀念
③要依法履行平等就業(yè)和選擇職業(yè)的義務
④要積極就業(yè),創(chuàng)造良好的就業(yè)和創(chuàng)業(yè)環(huán)境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我國戰(zhàn)國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濫吞沒良田,十年九不收??な乩畋鶠橹卫硭?,倡導興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改變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災交織的局面。這一事例說明( )。
A.人們可以利用對規(guī)律的認識,改變或創(chuàng)造規(guī)律,限制某些規(guī)律發(fā)生作用,直到變害為利
B.人們能夠利用對事物規(guī)律的認識,指導自己的行動
C.人們可以把成功經驗作為行動的向導
D.規(guī)律的存在和發(fā)生作用是絕對的、無條件的
網 7.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和經濟發(fā)展方式的轉變,勞動力需求已由體力型向智力型、技能型轉變,對素質低、技能差的勞動力需求減少。這意味著( )。
A.政府要實施積極的就業(yè)政策
B.企業(yè)應不斷擴大就業(yè)崗位
C.勞動者要樹立正確的擇業(yè)觀念
D.勞動者要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職業(yè)技能
8.地震是對人類生存威脅最大的自然災害之一。據統(tǒng)計,地球上每年僅7級以上的大地震就有十幾次。打開一幅地震分布圖,可以看到,歷史上的地震發(fā)生地并不是均勻分布的,而是集中在某幾個地帶上。如果把這些地震帶再與地質構造圖做一比較,就不難發(fā)現它與地殼的斷層帶關系特別密切。這說明( )。
①事物運動是有規(guī)律的②人能夠認識客觀規(guī)律
③規(guī)律是主觀的,確定不移的④客觀規(guī)律依賴于意識的發(fā)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下列選項中,主張積極的人生行動的有( )。
①沒有比人更高的山峰,沒有比腳更長的道路
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③實事求是
④學而不思則罔
A.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具體科學是哲學的基礎,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者哲學的發(fā)展。
2.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或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問題)。
3.思維和存在何者為本原的問題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標準。
4.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哲學的基本派別。
5.馬克思主義哲學把社會生活的本質歸結為實踐。
6.世界的真正統(tǒng)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
7.物質是本原的,意識是派生的,物質決定意識。
8.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
9.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決定認識。
10.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
11.聯系的觀點、發(fā)展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和兩個總特征。
12.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
13.矛盾分析法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4.發(fā)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15.量變和質變是事物發(fā)展過程中兩種不同的狀態(tài)。量變是一種漸進的、不顯著的變化,質變是一種根本的、顯著的變化。
16.事物的發(fā)展總是從量變開始,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17.矛盾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觀點。
18.對立性和統(tǒng)一性(或斗爭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兩種基本屬性。
19.承認矛盾的普遍性是堅持唯物辯證法的前提。
20.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原理,是關于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
21.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是我們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
22.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基本觀點。是打開社會歷史奧妙的鑰匙。
23.群眾路線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的領導方法。
24.積極投身于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擁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
25.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人們實現人生價值的基礎。
關鍵詞:中職生;德育課;積極參與
職業(yè)中專的德育老師都有這樣的體會,現在的德育課太難上了,學生上課不聽講,亂講話,玩手機游戲,看電子書,簡直無視老師的存在。有的老師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維持紀律,有的老師聽之任之,自己講自己的,只求下課鈴一響。這樣的現狀既達不到德育課的教學效果,對教師也是一種煎熬。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本人認為最主要的是學生在德育課堂上只是被動地聽講,教師仍然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課堂上教師在唱獨角戲。因此,改變這一現狀最主要的方式是讓學生從被動聽講轉變到主動學習。如何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德育課堂中來呢?
一、在教學思想上教師要突破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換位思考,做到以學生為本
在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的指引下,很多教師從自身的角度去理解教材,設計教學思路,而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大多屬基礎教育的弱勢群體,他們的基礎知識普遍薄弱,接受能力差,認知水平低,態(tài)度消極。面對這樣的教學對象,教師應該換位思考,以學生為本,針對學生感興趣的問題設計教案,問題的設計要盡量貼近學生心理、認知水平、學生生活實際,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思考時間和交流空間。只有合乎生情的教學設計才具有科學性、針對性和實效性,才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驅力。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針對生情設計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案,不僅要備“教案”,更要備“學案”,從立足于學生的角度去安排教學流程和師生活動。筆者在今年高二年級講授《哲學與人生》第一課《世界是物質的與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時候,針對世界是物質的這一哲學原理,筆者換位思考,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怎樣把抽象難懂的哲學原理講授給學生?從哲學小故事中筆者得到靈感,準備了很多的樹葉。上課時學生看到教師帶來的樹葉,都很疑惑,不知道老師葫蘆里賣的什么藥。接著筆者連續(xù)拋出兩個問題:(1)在所有的樹葉中你們能找到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嗎?(2)你們能找到兩片彼此完全不相同的樹葉嗎?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歸納總結:(1)不僅樹葉,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不會是完全相同的,這體現了物質世界的多樣性。(2)世界上沒有完全不相同的事物,總會有相同的地方,這體現了物質世界的統(tǒng)一性。學生很有興致地觀察,大家七嘴八舌紛紛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這個哲學中抽象的難點就這樣在學生的活動中解決了。筆者認為,如果不從學生的角度、不根據學生的實際去設計教案,那這節(jié)課肯定是失敗的。
二、在教學內容上教師要突破教材的束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實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我們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fā)生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碑斀裆鐣蚕⑷f變,而我們的職中生往往樂于求新求異,他們往往通過媒體、網絡等大量吸收信息,他們的眼界比以往任何一個時候的學生都要開闊。如果我們的教學還是過多強調學生對課本理論知識的掌握,其結果必然使理論與實際脫節(jié),引不起學生的興趣,無法使學生信服,更無法使學生踐行。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幫助學生自己去打開生活這本大書,引領學生學會了解生活,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情感去體驗,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學生日常生活素材中的典型事例,處處都激勵學生去探討知識。如,日常生活中,學生存在著哪些不良行為?我們應如何糾正?學生的消費行為中有哪些是從眾消費、攀比消費、求異消費等?同一種月餅,為什么臨近中秋節(jié)時會比中秋節(jié)后貴?學生通過對這些真實的日常生活事件的觀察、探索,在拓寬知識視野的同時,也容易加深對課本理論的理解和感悟。
三、在教學方法上要突破一言堂和滿堂灌,體現學生主體,調動學生積極性
美國教育家布魯姆認為:“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是信息的被動參與者?!苯虒W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的過程是師生共同活動的雙向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是積極的參與者。而傳統(tǒng)的一言堂和滿堂灌與此相背離,剝奪了學生的主體性和積極性。比如,在實際教學中,筆者采用了自學自講和討論等教學方法。所謂自學自講,是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由學生來講解部分教材內容的教學方法。這樣做有三個好處:一是換位置,改變學生學習觀念,變學生臺下被動地聽為臺上主動地講,教師則在學生講的過程中提出問題;二是練口才,鍛煉學生的膽量,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三是提能力,即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勤于思考的習慣,提高學生分析、理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筆者還將討論教學法引入課堂。針對社會的熱點問題和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讓學生討論,可以是小組討論,亦可以是辯論式討論。積極營造一個輕松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在相互交流、探討中逐步明確問題,并從中體驗到探索與發(fā)現的樂趣,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樹立主體意識。
一、案例分析法的優(yōu)勢
1、案例分析法生動形象,有利于深化理論學習
哲學是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有效的思維方法,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和哲學觀點的培養(yǎng),是中學思想政治課教育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案例分析法是一種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方法,在具體實施中,往往是從具體上升到抽象,即通過對具體案例的分析研究來探尋帶有普遍指導意義的內在規(guī)律,從中導出一般的原理、理論,所以比較易懂好記,生動形象,有助于理論學習的進一步深化。例如講“事物是普遍聯系的”一框時,就可以設計以下案例:寓言《釘子》:“丟失了一個釘子,壞了一個蹄鐵;壞了一個蹄鐵,折了一匹戰(zhàn)馬;折了一匹戰(zhàn)馬,傷了一位騎士;傷了一位騎士,輸了一場戰(zhàn)斗;輸了一場戰(zhàn)斗,亡了一個國家。”通過非常形象的描述,揭示了哲學理論,加深了學生對普遍聯系觀點的認識。
2、案例分析法運用方式靈活多樣,有利于激發(fā)學生求知欲
哲學作為系統(tǒng)化、理論化的世界觀,要揭示的是抽象的理論知識,而非具體的科學知識。這些理論對幫助學生正確認識人類社會發(fā)展中的各種歷史現象,樹立科學的“三觀”,形成正確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至于將來能更好地走向社會,為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案例分析法在具體實施中,可以有多種形式,既可以進行典型示范引導,又可以進行現實模擬訓練;既可以進行自我研究,又可以開展小組討論。教師可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變?yōu)榻邮苤R與運用知識主動探索并舉,學生將應用所學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分析方法,對教學案例進行理論聯系實際的思考、分析和研究,充分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如在講述“意識能夠反作于客觀事物”一框時可用視頻的形式模擬案例《秘密武器》:公元前214年,古羅馬和古希臘之間發(fā)生一場戰(zhàn)爭。羅馬艦隊氣勢洶洶殺向希臘的港口。大風吹著船帆使艦隊全速前進。奇怪的是希臘看上去毫無防備,港口上只有婦女和老人。羅馬人逼近港口,以為勝利在望。這時候,只見一位老人一聲令下,婦女們都舉起手,頓時萬道金光射向羅馬艦隊,船帆先著火,剛才還在幫助羅馬艦隊前進的大風現在幫起希臘人燒船,羅馬艦隊很快全軍覆沒,可憐的是羅馬將士至死也不明白希臘人究竟用什么秘密武器取得了勝利。通過本案例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3、案例分析過程中的交流,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
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是傳授者,學生則是消極的接受者,教師提供理論知識,學生囫圇吞棗地接受。而案例分析法則強調教與學的過程應是一種互動關系。在這種關系中,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師生能夠相互交流,并且學生能夠通過反復的練習,形成一定的學習能力、社會能力和職業(yè)能力。因此,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真正被擺到“學習主體”的位置上,他們不會被要求強記內容,但必須開動腦筋,苦苦思考,如此反復訓練,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自然有所提高。如在講述“主觀必須符合客觀”一框時,可應用《馬謖失街亭》一例:我國著名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上說,諸葛亮第一次出師北伐,到了祁山,因司馬懿引兵出關迎戰(zhàn),諸葛亮便命參軍馬謖率重兵駐守街亭,以阻擊魏軍。并立下軍令狀,若街亭失守,甘當斬首。馬謖自恃熟讀兵書,頗知兵法,既不按諸葛亮的意圖行事,也不聽副將王平的勸告。他不在山下路口扎寨,卻到山上屯兵。他說:“孫子云:‘置之死地而后生?!粑罕鴶辔壹乘?,蜀兵豈不死戰(zhàn),以一可當百也?!苯Y果被魏兵殺得大敗,街亭失守,馬謖也因此被諸葛亮斬首。通過師生交流,相互探討我們可以得出這個故事啟發(fā)我們想問題辦事情,不能照搬書本,不能把一般原則當作教條,而應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使主觀符合客觀。
二、案例分析法的運用
在哲學教學中,運用案例分析法,主要包括三個過程:確定案例、討論案例、評價案例。
1、確定案例
選好案例,是案例分析法的首要條件,案例是教學的主線,要貫穿一堂課的始終,能起到組織教學各環(huán)節(jié)的作用,比如導入、講解、討論、對話、總結等具體教學過程都以案例為基礎而展開,它是學生獲得認知的載體。所以,選好適用的案例對組織教學非常重要。案例的選擇要具有典型性、時效性、真實性。
(1)典型性。選擇案例過程中,要選取那些典型性強,有思想深度的材料,由于教學時間的局限,客觀上不允許教師羅列過多、多長的材料,而且有的材料已被反復運用,已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所以教師要結合教材和學生的思想實際選擇具有典型性的材料,要堅持少而精的原則,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時效性。如果選用內容陳舊過時,缺少時代特色的案例,這會降低學生參與案例的積極性。教師要加強對案例的研究,課堂教學應不斷更換選擇補充新鮮的案例,確保案例的時效性。如講述“充分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一框可用我奧運健兒在雅典為國爭光的案例;講述“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一框時可運用鐘南山院士英勇抗擊非典的事例。
(3)真實性。求真務實是當代中學生的心理特征之一,這就決定了思想政治課教師在講解教材時一定要選擇具體、真實、可信度高的材料,這樣才能讓學生信服,在思想上認同,從而使思想政治課的教育功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如講“集體主義是正確的價值取向”一框時可結合上海市民發(fā)揚集體主義主義精神大力支持、參與世博會建設準備工作的事例。
2、討論案例
組織案例討論是案例分析法的主體和核心環(huán)節(jié),討論的方式可以靈活多樣。討論案例時,最重要的一條原則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重在討論過程,寓原理于討論之中。在課堂組織學生進行案例討論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和諧的自由討論氛圍。在討論過程中,要讓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鼓勵不同觀點的爭辯,不單純地去追求一種正確答案,而是重視得出結論的思考過程。每個教學案例所涉及的問題都必須由同學們自己進行分析、解釋和討論,只要是你說得有道理,能把自己的觀點闡述清楚,表達明白,就是有能力的表現。對學生思想上的模糊認識和錯誤觀點,教師不應簡單否定,而應引導學生正確分析錯誤的實質以及產生錯誤的原因。
(2)組織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討論。教學討論的實質,就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認識、情感等方面的交流過程。在討論過程中,教師應有強烈的民主意識。以平等的身份參與組織和討論,啟發(fā)學生討論,切忌發(fā)號施令和批語指責。對于部分學生不愛發(fā)言或很少發(fā)言,教師要和顏悅色地啟發(fā),開拓他們的思路,逐步消除他們的自卑感,使他們明確主人翁地位,從而產生積極參與討論的責任感。
3、評價案例
第一課 客觀實際與人生選擇
【教學目標】
1.認知:使學生了解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辯證唯物主義基本觀點。理解從實際出發(fā)、尊重客觀規(guī)律是進行人生選擇、走好人生路的前提。
2.情感態(tài)度觀念:培養(yǎng)學生正視現實,自強不息,尊重規(guī)律,腳踏實地的人生態(tài)度與觀念。
3.運用:培養(yǎng)學生運用本課知識把握客觀規(guī)律,判明客觀實際,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人生選擇的基本能力。
【教學重點】
1.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觀點和方法。
2.正確選擇適合自己發(fā)展的人生道路。
【教學難點】
1.物質世界的統(tǒng)一性和多樣性。
2.人生發(fā)展的現實性與可能性。
【教學方法】
討論法、案例分析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教學。
【課時安排】
2學時。
【教學過程】
選擇正確的道路,永遠比跑得快更重要。選擇就是給自己定位,選擇就是給自己尋找前進的方向,選擇就是把握自己的生命,選擇就是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
人生如同在池塘里釣魚,選對池塘才能釣大魚,在錯誤的地方垂釣,肯定釣不到想要的魚。
20世紀最偉大的哲學家薩特說過一句富于哲理的話:人有選擇的自由,但是沒有不選擇的自由。這位大師的話道出了這樣一個真理:人生處處有選擇。
選擇是什么?選擇就是給自己定位,選擇就是給自己尋找前進的方向,選擇就是把握自己的命運,選擇就是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因而,選擇就是人生的第一推動力。
只有選擇,人生才有主題;只有選擇,人生的坎坷才會被踏平;只有選擇,人生才能沖破世俗的藩籬;只有選擇,人生才能演奏出生命的華彩樂章。 通過短文讓學生了解人生必須要選擇,并思考選擇的依據是什么!
運用教材第2頁中“小趙從事農機維修成功”的事例,讓學生討論分析,導入本課的學習,引入客觀實際的教學內容。
一、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
公元前638年11月初一,宋楚兩軍在泓水(今河南柘城北)相遇。宋軍的數量小于楚軍,處于劣勢。但是宋軍占據了河邊的有利地形,在楚人還沒渡完河的時候,宋軍已經列陣完畢。公子目夷建議說:“彼眾我寡,我軍獲勝的希望不大,不如趁現在楚軍還沒有完全渡過泓水,我們發(fā)動截擊,完全有把握扭轉劣勢?!彼蜗骞宦?,他認為截擊正在渡河的對手是不道德的,于是就約束全軍不得出擊。待楚軍渡過泓水、正在慌忙列陣的時候,公子目夷又建議道:“我們趁敵人還沒有列陣完畢,掩殺過去,還有希望獲勝。”宋襄公又拒絕說:“要等敵人列陣完畢,我軍才能出戰(zhàn)。”
很快,楚軍排列完畢,嚴陣以待,宋襄公這時候才下令對楚軍發(fā)動全線進攻。他自己親自駕著兵車,車上飄揚著“尊王攘夷”的大旗,殺向楚國的中軍。一場大戰(zhàn)下來,宋軍慘敗,宋襄公精銳的中軍全軍覆沒。宋襄公本人也在亂軍中被砍傷了屁股,虧得公子目夷和公孫固等人拼死搭救才逃回商丘。
宋國在泓水之戰(zhàn)中損失慘重,國勢從此一蹶不振。就連齊孝公也趁火打劫,借口宋國沒有參加由陳國發(fā)起的頌揚齊桓公的盟會,起兵伐宋。宋國開始淪為大國的附庸,在楚國、晉國等大國之間艱難搖擺以求生存。
宋襄公的霸國夢自此徹底終結了。而他本人也因這次戰(zhàn)爭的傷勢而去世了。 通過這個故事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宋襄公會失敗?引導學生得出客觀實際的含義,以及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重要性。通過引導得出下列三個結論。
1.把客觀實際作為想問題、辦事情的出發(fā)點,做到主觀符合客觀。
2.從實際出發(fā),就要探尋和把握客觀事物的內在規(guī)律,做到實事求是。 運用教材第3頁中“張仲景診病”一例,強調客觀事物具有內在規(guī)律性。 運用教材第4頁中“存奶請客”一例,強調違反客觀規(guī)律的后果。
3.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是做好各項工作和處理好人生問題的基本要求。
二、客觀實際是人生選擇的前提和基礎
一只禿鷹飛過王宮,看見王宮中的一只黃鶯十分受到國王的寵愛,于是就問黃鶯:“你是怎么得到國王寵愛的?”
黃鶯回答說:“我到王宮后,唱歌十分動聽,國王非常喜歡聽我唱歌,就經常拿珍珠來打扮我。”
禿鷹聽了,心中很是羨慕,它想:“我也應該學學黃鶯,這樣說不定國王也會喜歡上我的?!庇谑撬惋w到國王睡覺的地方,開始叫起來。正好國王在睡覺,聽了禿鷹的叫聲,感到十分恐怖。就叫屬下去看看是怎么回事。屬下稟報說是禿鷹在叫。國王感到十分憤怒,就吩咐手下去把
禿鷹抓來,并命令拔光禿鷹的羽毛。
禿鷹渾身疼痛、滿是傷痕地回到鳥群中,它惱羞成怒,到處對別的鳥兒說:“這都是黃鶯害的,我一定要報仇!”
通過這個故事,要求學生思考禿鷹的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再進行分析,引導學生得出以下結論。
1.正確進行人生選擇,走好人生路,也要從客觀實際出發(fā)。
2.人生實際既包括對象的實際,也包括人自身條件的實際。
3.人生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實際。
一位先哲詢問古羅馬的兩面門神:“請問尊神,你為什么一個頭長著兩副面
孔?”“為的是一面察看過去,記取歷史的教訓;一面展望未來,給人們以美好的憧憬?!遍T神說。
“可是,您為什么不注視最有意義的現在呢?”先哲問道。
“現在……”門神啞然了。
“要知道,”先哲說道:“過去是現在的逝去,明天是今天的繼續(xù)。您既然無視現在,對那逝去者即使了如指掌,對未來者縱然明察秋毫,又意義何在?” “嗚嗚……”門神聽到此,忍不住抽泣起來。
原來,正是由于先哲所指出的原因,它沒有看守住羅馬的城池,被敵人攻陷了,于是,人們遺棄了它……
以此故事,引導學生正確理解過去、現在和未來。
三、人生選擇的多樣性和可能性
近代德國著名的哲學家和科學家萊布尼茲有一天同國王談論哲學。萊布尼茲說世界上沒有兩個彼此完全相同的東西。國王不信,馬上命人在花園里找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結果總是被萊布尼茲挑出它們之間的差別。其實何止是樹葉,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會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孿生兄弟,也有差異。有一位作家說過:“世上沒有兩粒相同的沙子,沒有兩只相同的蒼蠅,沒有兩雙相同的手掌,沒有兩個相同的鼻子。”這個作家這樣說是有道理的,世界上的事物和現象,形形色色、千差萬別、千姿百態(tài)。萊布尼茲對國王說世界上沒有兩個彼此完全相同的東西后,他又繼續(xù)說世界上沒有兩個彼此完全不同的東西。國王又不信,馬上命人在花園里找兩片完全不同的樹葉。結果總被萊布尼茲指出它們之間相同的地方。這個問題概括起來,就是世界上的事物和現象居然千差萬別,但又具有物質統(tǒng)一性。
以此故事引導學生認識物質世界的統(tǒng)一性與多樣性的概念。
1. 物質世界的統(tǒng)一性與多樣性為人生選擇提供了多種可能性。
使用教材中的“名人名言”引導學生理解人生發(fā)展的現實性與可能性。
2.人生發(fā)展的現實性與可能性。使用教材第9頁中“殘奧冠軍侯斌”一例,引導學生思考??偨Y出總有一條適合你的人生路。
3.總有一條適合你的人生路。
四、從實際出發(fā),選擇適合自己發(fā)展的人生道路
23歲的文花枝,是湖南省湘潭市新天地旅行社的一名導游員。文花枝出生在韶山市大坪鄉(xiāng)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家境貧寒,為供弟妹讀書,她做出了不少犧牲。2000年,成績優(yōu)秀的花枝中專畢業(yè)后,在浙江的一家酒店找到了一份工作,打工3年里,花枝沒回家過過年,她把省下的錢,全部寄給了家里。平時出游在外,文花枝考慮最多的總是游客。她說:“作為導游,得為游客著想!”一次,一位游客發(fā)現文花枝在解說時直冒冷汗,問她是不是身體不舒服,她說沒事兒。游客很心疼,要她坐下來休息一下,但她硬是堅持帶游客將所有的景點參觀完后,才癱坐在車里。
2005年8月28日,22歲的文花枝率團旅游途中遭遇交通事故,在自己左腿嚴重骨折的情況下,她對前來施救的救援人員說:“我是導游,請先救游客。”直到最后一名游客被送上救護車,文花枝才同意接受施救。因錯過了最佳救治時機,文花枝最終左腿高位截肢。
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文花枝做出了這樣的選擇?什么樣的人生能實現自我的價值?從而得出下列的幾個要點。
1.做力所能及的選擇,使自己的選擇符合自己的主觀條件。
2.適應時代潮流,使自己的選擇適應社會環(huán)境和時代的需要。
3.抓住選擇的機遇,主動選擇,把握自己的命運。
組織學生進行選擇實踐與評價:要求學生寫出希望自己將來第一份工作應該具備的五個條件,并排列順序。然后對這些條件進行逐項刪除并排序。最后剩下的一個條件,往往是學生心目中最重要的,也是真正需要的條件。最后對這個條件進行分析,判斷其是否符合客觀實際。
引導學生完整理解“客觀實際”的概念。體會從實踐到認識的第一次飛躍。
一、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
1.把客觀實際作為想問題、辦事情的出發(fā)點,做到主觀符合客觀。
2.從實際出發(fā),就要探尋和把握客觀事物的內在規(guī)律,做到實事求是。
3.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是做好各項工作和處理好人生問題的基本要求。
二、客觀實際是人生選擇的前提和基礎
1.正確進行人生選擇,走好人生路,也要從客觀實際出發(fā)。
2.人生實際既包括對象的實際,也包括人自身條件的實際。
3.人生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實際。
三、人生選擇的多樣性和可能性
1. 物質世界的統(tǒng)一性與多樣性為人生選擇提供了多種可能性。
2.人生發(fā)展的現實性與可能性。
3.總有一條適合你的人生路。
四、從實際出發(fā),選擇適合自己發(fā)展的人生道路
1.做力所能及的選擇,使自己的選擇符合自己的主觀條件。
2.適應時代潮流,使自己的選擇適應社會環(huán)境和時代的需要。
3.抓住選擇的機遇,主動選擇,把握自己的命運。
1.宋代詩人蘇軾在“題西林壁一詩中說:“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彼w現了( )。
A.人是無法真正認識事物的
B.客觀事物是不斷變幻的
C.人的主觀認識是受到客觀條件限制的
D.客觀條件不能限制主觀認識
2.“實事求是”這句成語中的“是”字是指( )。
A. 客觀實際 B. 客觀規(guī)律
C. 主觀愿望 D. 正確觀點
3.下列哪一項內容屬于個人自身實際中的主觀條件( )。
A.自己的體質 B.自己的學業(yè)基礎
C.自己的家庭情況 D.自身的性格
4.下列哪個成語可以正確體現從客觀實際出發(fā)進行人生選擇( )。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 D. 妄自菲薄
5.以愛因斯坦的觀點看來:支配著人的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是( )。
A.物質 B.意識
C.社會 D.精神
答案:1.C 2.B 3.D 4.A 5.C
1.教材體驗與探究:第1題,第2題。
2.我們國家有很多成語,請同學們查一查以下一些成語的意思和出處:自知之明、不自量力、量力而行、妄自菲薄。
請列舉說明這幾個成語的出處和意思,指出這幾個成語的異同,并談談這幾個成語與從客觀實際出發(fā)的哲學觀點的關系。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的《哲學與人生教案六篇》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幼兒園教案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哲學人生教案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做好教案課件是老師上好課的前提,每個老師都要認真寫教案課件。教案是教學創(chuàng)新的必要手段。如果你對“哲學與人生教案”感興趣那么這篇文章一定不要錯過,但愿對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經過仔細篩選“哲學與人生課件”相關的信息已被我們梳理歸類。新入職的老師需要備好上課會用到的教案課件,又到了寫教案課件的時候了。寫好教案,課堂教學更有效。希望大家喜歡本文!...
一部出色的電影能夠給人帶來強烈的沖擊和震撼,觀影之后我們可以從中獲得很多啟發(fā)和學習。因此,寫觀后感是很重要的,通過記錄下自己的感悟和體驗,我們能夠更加清晰地認識自己的價值觀。那么,如何才能寫出一篇優(yōu)秀的觀后感呢?欄目小編結合您的需求,為您提供了這份“哲學與人生觀后感”。閱讀本頁后,相信您的認識會更加...
令人興奮的消息,幼兒教師教育網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了一篇關于“哲學與人觀后感”的深度剖析文章,相信會給大家?guī)砣碌挠^后感!現在你是否對如何寫作品名的觀后感感到困惑呢?寫觀后感的過程也是我們提升對作品理解的過程,建議將此頁添加到書簽列表,隨時方便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