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秀的人總是會提前做好準備,當幼兒園教師的教學任務遇到困難時,往往都需要參考一下我們提前準備參考資料。資料是時代的記錄,它是產生于人類實踐活動。參考資料有利于我們完成相應的學習工作目標。那么,你知道幼師資料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嗎?為了讓你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詩歌家課件9篇”,請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讀!
詩歌五首語文教案
教學目的:
1.通過反復誦讀,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2.對詩歌語言推敲品味,培養(yǎng)學生一定的閱讀能力。
3. 了解每位作者及作品的基本情況。
4.理解每首詩歌和散曲的內容,特別是其中的重點字詞。
5.理解作品中千古傳誦句子的哲理。
教學重點:
1.通過反復誦讀,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2.對詩歌語言推敲品味,培養(yǎng)學生一定的閱讀能力。
3. 了解每位作者及作品的基本情況。
4.理解每首詩歌和散曲的內容,特別是其中的重點字詞。
教學難點:
1.理解作品中千古傳誦句子的哲理。
2.領會詩歌的韻律美和意境美。
教學方法:
1反復吟詠誦讀,要求當堂背誦這五首詩歌。
2.采用點撥式疏通大意,不必面面俱到,著重講一兩個可以提摯全詩的詞,著重講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多媒體 錄音機
課時:二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指導朗讀五首詩詞
1.學生運用工具書,結合注釋輕聲朗讀五首詩詞。
2.以《次北固山下》為例,簡介古詩朗讀停頓的兩種劃分方法。
(1)技音節(jié)劃分: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凇獨堃梗骸搿f年。
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2)按意義單位分: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凇鷼堃?,江春——入舊年。
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3)小結:同一首詩,可以有不同的讀法,我們現(xiàn)在讀古詩一般采用按意義單位停頓的讀法。
3.教師范讀五首詩詞,或放錄音。學生在書上畫出停頓,注意讀準字音。
4. 指名朗讀五首詩詞,教師注意給學生正音,并在正確停頓方面作具體指導。
停頓正確。
(二)研讀《飲酒》
1.導人語:說起我國的詩歌,總有一種自豪感。的確,我國的詩歌源遠流長,從《詩經》算起,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在詩歌的'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過不少流派, “田園詩派”就是其中之-。舊時代的一些詩人,對現(xiàn)實不滿,退避山野,隱居鄉(xiāng)村,通過對自然景物及田園風光的歌詠,抒發(fā)情懷。這類詩稱為田園詩,這類詩人稱為田園詩人。陶淵明就是晉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園詩人。他的詩自然樸素而韻味雋永。下面我們就來品一品他的《飲酒》詩。
,詩人通過眼前景物的敘寫,說明“心遠地自偏”的道理,表達了作者從自然景物中尋得樂趣的恬適之情和豐富的精神生活。
3.咀嚼詩句:
學生結合注釋了解詩意,學生質疑,師生合作討論解決疑難問題。如:
(1)既然生活在人來人往的環(huán)境中,為什么“而無車馬喧”呢?
明確:“車馬喧”是指世俗往來的紛擾,并不是人們通常所說的車馬喧鬧的聲音。所以,當詩人“心遠”時,也就是說詩人精神超脫凡俗時,自然也就不熱衷于世俗的往來,因而即使身居鬧市,也就像居住在偏遠安靜的地方。開頭的四句詩,表達了詩人鄙棄追名逐利之心的人生態(tài)度。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淵明領會到“真意”,卻忘了該怎樣表達,詩中的“真意”是指什么?
【內容概要】
詩篇鑒賞是高考中必考的一個重要內容,現(xiàn)象形象的鑒賞又是詩篇鑒賞的重要內容?,F(xiàn)象形象是指詩篇中描繪的天然和人文現(xiàn)象。適中的現(xiàn)象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單個現(xiàn)象形象,也有多個現(xiàn)象形象組合成的意境。??疾鞂ΜF(xiàn)象形象特色的全體把握,或許對某種意境的描繪。
【教育方針】
1.了解詩篇鑒賞現(xiàn)象形象的考點要求。
2.開始把握鑒賞詩篇現(xiàn)象形象的辦法和答題技巧,學會精確安排表述答案。
3.進步學生鑒賞詩篇的審美才干。
4.增強文明自傲,酷愛并承繼傳統(tǒng)文明。
【學習要點】把握鑒賞詩篇現(xiàn)象形象的辦法和答題技巧,
【學習難點】學會精確安排表述答案。
【學習辦法】誦讀法???協(xié)作探求法??堆集法
【教育進程】
闡明:本節(jié)課依據各組積分,評出優(yōu)異小組三個,頒布個人獎:菁英獎、勇氣獎、體現(xiàn)獎
一、情境導入:
共享自己做備課的心路歷程:
優(yōu)柔寡斷,究竟選哪一課呢?
確認主題后,沐浴著冬日的暖陽。
備課進程幾經崎嶇,北風卷著落葉瑟瑟發(fā)抖!
與同學們一同活躍預備,似乎看到百花齊斗麗的艷麗現(xiàn)象。
我信任盡力終將不會惋惜!
問題:請歸納出我的心情改變,并闡明效果。(言語、畫圖皆可)
得出:全部景語皆情語。
引出課題:千山萬壑總是情——鑒賞詩篇現(xiàn)象形象。(黑板板書)
二、自主探求:昨晚西風凋碧樹。獨上樓房,望盡天邊路。
天凈沙.秋思
元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落日西下,
斷腸人在天邊。
考慮:本首詞描繪了怎樣的畫面,抒發(fā)了怎樣的愛情?(同桌之間能夠評論)
比照答案:這首小令一連疊用了九個意象,組成一幅彌漫著陰冷氣氛和暗淡顏色的秋郊落日圖,烘托出浪跡天邊的游子懷念故鄉(xiāng)的徘徊悲苦的情懷。
清晰發(fā)問方法:
1.這首詩營建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2.這首詩描繪了一種怎樣的畫面?
3.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愛情?
4.某聯(lián)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圖景?
5.請從“景”與“情”的視點,賞析本詩。
三、協(xié)作探求: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絕句二首(其一)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遲日,春日。此詩寫于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走流離之后,暫時久居成都草堂時。
此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愛情?請扼要剖析。(小組協(xié)作)
1.小組展現(xiàn)本組答案。
2.小組賦分點評。
答案給幾分?
此詩經過江山、春風、花草的芳香,燕子、鴛鴦等意象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
春天江山明媚,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筑巢,鴛鴦在溫暖的沙洲上靜睡,這是一幅潔白艷麗的春景圖。
體現(xiàn)了詩人完畢奔走日子安定后愉悅閑適的心境。
3.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光闌珊處。
在比照中歸納出答題過程:
1)找出詩篇中所描繪的現(xiàn)象,捉住首要意象(第一步:抓意象)景
2)用自己的言語詳細描繪現(xiàn)象,并用一兩個簡練的詞歸納現(xiàn)象所營建的氣氛。
(第二步:析特色) 境
3)剖析作者的思想愛情和營建氣氛的效果。(留意要能精確地體現(xiàn)現(xiàn)象的特色和情調。)
(第三步:表情感)情
(注:一描畫現(xiàn)象不能直譯。二要描畫出首要的現(xiàn)象,言語力求美麗。)
4.常見意境特色舉隅
雄壯絢麗雄壯蒼莽蒼涼悲涼閑適淡泊
清幽潔白明媚新鮮蕭疏凄寂安謐夸姣
幽僻冷寂高遠深邃濃艷幽遠清涼幽靜
孤寂冷清安靜美麗雄壯雄壯蕭條蒼涼
四、講堂小練: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絕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注:本詩作于廣德二年(764),其時詩人客寓成都,亟思東歸,因戰(zhàn)亂道阻,未能成行。
問:這首詩描畫了怎樣的現(xiàn)象,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愛情?
各小組展現(xiàn)本組答案并點評賦分。
詩的前兩句勾畫了一幅幅濃麗的春日畫面,極言春色和諧。如此美景,何故思歸?本來這是以樂景寫哀情。如此謀詩,才干寫出詩人歸心深切:以客觀現(xiàn)象與片面感觸的明顯對照,反襯詩人思鄉(xiāng)之情愈加稠密。
五、頒獎:
優(yōu)異小組獎
優(yōu)異個人獎:菁英、勇氣(2個)、體現(xiàn)
六、課后拓寬: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學無止境,課后需持續(xù)學習,作業(yè)如下
別離找出樂景樂情、哀景哀情、樂景哀情的詩詞,剖析其寫景特色。
完畢語: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中華文明廣博進深,我國詩詞的魅力無量,讓咱們用“胸藏文墨懷若谷”的心情去成果“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人生。
國學文明?傳承經典
烏衣巷(唐)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人月圓(金)吳激①
南朝千古傷心事,猶唱后庭花。舊時王謝,堂前燕子,飛向誰家?恍然一夢,仙肌勝雪,宮髻堆鴉。江州司馬,青衫淚濕,同是天涯。
[中呂]山坡羊燕子(元)趙善慶
來時春社,去時秋社②,年年來去搬寒熱。語喃喃,忙劫劫③,春風堂上尋王謝,巷陌烏衣夕照斜。興,多見些;亡,都盡說。
[注]①北宋亡后,吳激被迫仕金。在一次宴會上,偶遇流落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②春社、秋社:古時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個戊日,分別稱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樣子。
問題:(2)請簡要賞析這三篇作品的表現(xiàn)手法及語言特色。(4分)
【答案】(2)①劉詩今昔對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體現(xiàn)了詠史詩的特色。②吳詞剪裁唐人詩句抒亡國隱痛;溫婉悲涼,凸顯婉約詞的正宗風韻。③趙曲以議論作結,點破興亡;明快直露,有濃郁的散曲風味。
一、 說教材
(一)教材所處的地位
本文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新教材高中語文第三冊第八課《詞七首》的一篇文章。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在整體把握詩詞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的基礎上品味詩詞的語言,賞析詩詞的表現(xiàn)手法。按新教學大綱的要求,高中語文閱讀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他們的文學品位,并進而培養(yǎng)和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
(二)教材分析
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詞壇上,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濟的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在不勝枚舉的柳詞中,《雨霖鈴》便是其中為世人傳誦的一首。這首詞寫的是他離開都城汴京(現(xiàn)在河南開封)時與一位紅顏知己纏綿悱惻的別離情景。這首詞是宋代婉約派的代表作。全詞以“離情”為線索,用白描、鋪敘、點染的手法,細致地描寫了情人話別時留戀難舍的情景,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郁悶心情,景中見情,以情帶景。其中的“楊柳岸曉風殘月”被譽為千古名句?!队炅剽彙肥钦n內自讀課文,但也可以做教讀課文,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揚州慢》作為課內自讀課文來處理,主要比較豪放派和婉約派的不同風格。 這首寫離情的詞,可謂淋漓盡致,備足無余。全詞圍繞“傷離別”而構思,層次特別清楚,語言簡潔明了。先寫離別之前,重在勾勒環(huán)境;次寫離別時候,重在描寫情態(tài);再寫別后想象,重在刻畫心理。三個層次,層層深入,從不同層面上寫盡離情別緒,可嘆為觀止。
(三)鑒于以上兩點,設計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如下:
1.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領會唐詩、宋詞的藝術特點;初步掌握鑒賞古代詩詞的方法;以讀帶析,在朗讀中體味《雨霖鈴》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深刻體會《雨霖鈴》的融情入景,虛實相濟的藝術特色。
(2)過程與方法:通過詞中意象,具體領會唐代幾位詩人和宋代幾位著名詞人的藝術風格;通過理解文句,分析意境,以提高學生理解和鑒賞詞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體會作者的感情,領悟作者當時的理想;借助多媒體和教師對作品的體驗,帶領學生以真摯的感情品讀作品,培養(yǎng)詩歌興趣和文學素養(yǎng)。
2.重點:學習名句鑒賞的方法:易詞造意法;
3.難點:理解景中見情、緣情設景的藝術特色(因為這是從鑒賞評價的層次來要求)。
二、說學法
(一)學情分析
1.大部分學生喜歡閱讀詩詞作品,因為詩詞語言的優(yōu)美,情感的豐富很能吸引人,不喜歡的較少。但無論哪種對大部分學生來說,具體說說它美在何處,為什么這樣寫,都是一些難題,更不能很好地把握。
2.學生在初中和高一已學過詩詞,對詩詞的一般性鑒賞方法已初步掌握。
3.柳永是個著名的`詞作家,早已為同學們熟知。他的作品很多,但平時學生接觸的不多,不知其風格如何,故而有很強的好奇心理。
4.中學教材中涉及的術語雖然不多,但學生普遍感到混亂。澄清這些相近的概念是學生準確運用這些概念的基礎。
(二)學法指導:
把握整體察背景品味詞語反復吟
聯(lián)想想象悟主旨再現(xiàn)意境體詩情
易詞造意賞名句求同辨異見風格
熟讀背誦常積累改寫運用爭創(chuàng)新
學生主要運用:快速閱讀法、圈點批注法、發(fā)現(xiàn)法、比較法、品析法以及討論法。例如:
1.誦讀法:朗讀要注意語言的節(jié)奏,體會作者的情感;
2.揣摩語句法:主要是從句子所蘊藏的含義和情感入手;
3.比較閱讀法:將要學的內容與已知內容進行比較,求同存異,加深理解。
三、說教法
1.課型:自讀、討論、鑒賞。
教法與學法力求統(tǒng)一,運用多媒體演示既激趣,又能創(chuàng)設適宜的氣氛,更能增大課堂的容量。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形音色俱備的長處。誦讀法是語文教育與學習的傳統(tǒng)的優(yōu)秀方法之一。結合詩論賞析法實際上是以前人的鑒賞理論來提高學生的鑒賞評價能力。想象意境法和名句鑒賞法都是詩歌鑒賞和教學的重要方法。
(1)誦讀法。大綱要求學生能“流暢地背誦詩詞”。朗讀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把握重音、語調、語速、體會作者的感情等。通過誦讀,使學生得出對本詞的整體印象,感覺文章的“氣質”。通過誦讀去發(fā)現(xiàn)精妙詞句,體會其作用。
(2)情境法。學生所獲取的知識百分之八十五都是通過視覺直接獲得的,情境法既有利于學生直接獲得感性認識,快速進入角色,又能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
(3)研討法。在高一開展的研究性學習的基礎上,開展課堂內的主題式研究。它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4)名句鑒賞法。可選擇一些名句進行具體分析。將這些名句和其他詩詞進行比較,以增強學生內在的比較能力。
語文新大綱要求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師生互動性。教師在課堂上主要起到引導和組織作用。語文教學主要是主題式探研。以上四種教學方法充分體現(xiàn)了這一精神。此外還可靈活運用提問法、討論法、練習法和板書圖示法。
2.教學手段:幻燈片等多媒體手段,它既便于學生直觀,節(jié)約時間,又能利用情境營造課堂氛圍,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在獲取知識的同時能快速進入角色。
四、說教學設計
教學環(huán)節(jié):聽——讀——析——賞——背——創(chuàng)
步驟:
(一)導入:江淹有一名句,“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別賦》)我國古代這種寫離情別意的送別詩特別多,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學過或你自己感受很深的寫離別的詩句。
教師可適當提示:《別董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等。 一面復習舊知識,另一方面為本課的教學提供比較的材料,讓學生很自然的進行新舊的聯(lián)系與比較。激發(fā)興趣,創(chuàng)設情境。
(二)讀
試讀:回憶過去所學詞的知識,試讀本詞,考慮語調、語速及感情基調。將疑難之處標出。采用學生小聲讀的方式?!霸囎x”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可使學生明確自己掌握知識的情況,使課堂學習更具目標性。
聽讀:與自已剛設想的比較一下,與自己的讀法有哪些不同之處,為什么?
點拔:詞里的一些特殊句式的讀法,本詞中領字的停頓。此類知識不必過多分析與講解,讓學生通過比較而領會,然后在實踐中訓練掌握。
朗讀:一邊朗讀一邊想象一邊理解詞意。既是訓練朗讀,又是對課文的初步理解。在誦讀中體味詩歌的意境。獲得感性認識。
(三)初步理解
1.推斷詞義
(1)“寒蟬”“初”“念”“堪”等詞的意義。
(2)“留戀處蘭舟催發(fā)”的“處”應做何解?與“今霄酒醒何處”的“處”相同嗎?
(3)“此去經年”課本注為“一年”,你認為正確嗎?請說明理由。
質疑:學生互相質疑解疑。高二學生可培養(yǎng)這種質疑的態(tài)度與自已通過查找書籍解疑的能力。
2.討論:這首詞寫了什么景,抒發(fā)作者怎樣的感情。上下片各寫什么內容。
視學生討論的具體情況,相機點拔。結合板書理解此詞的主要內容,作者的感情和結構。從整體上初步把握詞的內容和結構,相對而言,這還是一種淺層次的理解,并不是難點。
(四)想象畫面展現(xiàn)場景描述意境訓練:讓學生想象作者描寫的情景并把它描述出來。
(五)賞析
1.理解“景中見情、緣情設景”的藝術特色。
(1)精講:簡要講解“景中見情、緣情設景”
注重其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概念的聯(lián)系,主要讓學生明確在文學鑒賞評價中經常使用一些近義概念。
(2)教學目標:中學教材中涉及的術語雖然不多,但學生普遍感到混亂。澄清這些相近的概念是學生準確運用這些概念的基礎。
2.賞析名句:“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1)問:看似尋常的兩句詞,何以冠以“千古俊句”?改為“今宵酒醒何外,芳草地曉風殘月”如何?
此環(huán)節(jié)需要相機點拔,學生很有可能出現(xiàn)“有所感卻說不出”的情況。要通過誘導讓其品出名句的魅力所在。
(2)教學目標:名句鑒賞是詩詞鑒賞的一個重要內容和重要手段。先從語感入手,讓學生按自己的感受來說。讓學生理解意象與意境的關系:意境由意象組成。而意境制約著其中的每一個意象。一個成功意境中的諸意象幾乎是無可置換的。
(六)背誦
學生互背互檢,要求當堂能背誦?!案褂性姇Z自華”背誦一定數(shù)量的優(yōu)秀作品對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七)課堂練習
討論:
1.王國維有一句很著名的話“一切景語皆情語”,試分析此詞中寫景的詞句以及這些詞句所抒發(fā)的感情。
2.作者在寫這三個場景時的側重點有什么不同。
3.自古以來寫離愁別緒的詩非常多,大多都能注意情景的結合。如“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前者寫別前的環(huán)境,后者寫別后之景,但給人的感覺卻沒有此詞寫離別寫得這么曲折詳盡、纏綿細致,意境深遠,試討論此詞在寫作技法上有什么突出之處?
點拔:
1.抓住文中的三個場景,“別前”“別時”“別后”,進行分析。
2.如學生有困難教師可用前三句作示范分析:前三句幾乎純用典型景物刻劃別前環(huán)境氛圍,寫景為主,而又筆筆含情。
3.引導學生從文體入手,“詞”相對于“七絕”來說,篇幅較長,它要求而且允許作者拓展筆墨,大開大合,充分抒寫自己的思想感情或表現(xiàn)一個比較完整的過程。
(八)總結:
結合板書總結:1.詞的主要內容;2.藝術特色;3.名句鑒賞方法;
精講:可適當補充自己對此詞的感悟與認識。從理性的高度整體歸納評價全詞,為閱讀欣賞提供一個范例。
(九)布置作業(yè):讓學生將此詞改寫成現(xiàn)代詩。
篇五:高中語文省級說課一等獎《李清照詞兩首》說課稿
嘉峪關市一中 張紅麗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李清照詞兩首》,這是高一第二學期后半學期的學習內容。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介紹、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四個部分來進行說明。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李清照詞兩首》是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單元中的篇目,這一單元選編的是宋詞,在新課標實驗教材五個必修模塊中,這是唯一的宋詞單元。本單元選取的是柳永、蘇軾、辛棄疾、李清照四位詞人的作品,四者基本完整地體現(xiàn)了宋詞的發(fā)展脈絡和藝術價值。李清照的詞《醉花陰》《聲聲慢》放在最后,屬略讀篇目,安排一課時完成教學?!蹲砘帯肥亲髡吣隙汕暗淖髌?,抒發(fā)“相思閑愁”,《聲聲慢》是作者南渡后的名篇之一,將重點賞析,寫詞人歷遭國破家亡夫喪劫難后的愁苦悲戚,是詞人晚年生活的真實寫照,也是時代苦難的象征。本課的學習將引導學生深入熟悉詩詞鑒賞的基本方法,為以后進行詩歌與散文系列的選修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二部分——學情介紹
通過本單元前面六首詞的學習,學生對豪放派和婉約派的風格特點已有了大體認識,對詞的文體常識和基本鑒賞方法已有所掌握,這一點對學生學習本課是很有利的,但李清照的這兩首詞如果不了解詞人的人生遭遇就很難把握兩首詞中深層的感情內涵。
針對學生學習本課的不利因素,我安排學生在課前1.回顧以前學過的李清照的作品2.查找相關資料了解李清照生平3.利用早讀熟讀成誦,初步感知兩詞。
第三部分——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教材地位、學情特點以及新課標的要求,我確立了本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①背誦這兩首詞,因為《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學生要背誦一定數(shù)量的名篇。
②通過反復誦讀,對比探究,品味意象,體會“閑愁”與“悲愁”的區(qū)別,熟悉詩詞鑒賞的基本方法,學會知人論世。因《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要加強誦讀,在誦讀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和深層意義”,還提出要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要學習鑒賞詩歌的基本方法,學會知人論世,了解與作品相關的作家經歷、時代背景等,加深對作家作品的理解”,依據這兩點所以我確立了教學目標二,同時這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③體會真情之美,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詞的熱愛及審美情趣?!墩Z文課程標準》中提出“高中語文課程應關注學生情感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自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因此我確立了教學目標三。
教法與學法
依據教學目標,及《語文課程標準》中“語文教學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要求,本課將通過誦讀法、情境法、對比探究法來進行教學,學生通過誦讀法、自主合作探究法來學習。
說完了教法與學法,緊接著我將要說的是“教學過程”,分五步走。
第四部分、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課前播放《菊花臺》歌曲,學生欣賞完我會問:為什么說“菊花殘,滿地傷”?菊花有什么象征意義?學生對《滿城盡帶黃金甲》這部電影比較熟悉,可能會想到鋪滿皇宮的菊花,宮廷軍變的失敗,生命的凋殘消逝??我會順勢總結到:菊花在影片中象征①對已逝輝煌的傷感②對生命凋殘的悲悼。“花”這個意象在中國古典詩詞中有著深刻的文化內涵,古人有以花喻女子美貌的習慣,比如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南國有佳人,容華如桃李”, “美人二八顏如花”, “綠窗人似花”,“人面桃花相映紅”等等,黃花也無例外地成為這一習慣借用的對象,菊花就是黃花,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是一位善用“黃花”表達情思的人,《菊花臺》中的菊花意象就是對古詩詞中黃花意象的繼承。
李清照在一個秋雨點點滴滴的黃昏,看著滿地堆積殘損的黃花正傷懷,聽著急風細雨吹打梧桐的哀樂,又想起那聲聲凄厲的雁鳴,不覺悲從中來,百感交集,寫出了飽含苦澀愁情的詞作《聲聲慢》,而在《醉花陰》中她寫黃花則是一句肝腸寸斷的“人比黃花瘦”,同樣的黃花詞人為什么會有不同的情感體驗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李清照詞兩首》,從黃花入手,感悟一般黃花別樣情。
之所以設計這樣開頭,是因為《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這一情境和導語可以激發(fā)學生興趣,營造氛圍,讓學生更容易融入到詞的意境當中。
二、誦讀感悟
《語文課程標準》中建議“教師要充分關注學生閱讀需求的多樣性、閱讀心理的獨特性”,所以在本環(huán)節(jié)我將引導學生通過聽讀、自由誦讀把握兩首詞的不同愁緒,然后提問:為什么一般黃花別樣愁?這樣就順利進入到教學的第三環(huán)節(jié):
三、品讀探究——賞析意象
1、首先請兩位學生分別朗誦兩詞,然后全班一起探究問題一:對比賞析《醉花陰》《聲聲慢》中的黃花意象。(讓學生結合自己搜集的作者生平資料全班自由討論)學生討論后自由發(fā)言,然后教師用PPT展示李清照生平資料,再補充明確:
這個問題其實有兩問,我會引導學生重點賞析“瘦”“憔悴”“堪摘”。 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高中階段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越來越強,思維靈活,已能對材料進行分析、比較、概括,所以這個問題通過課前預習和當堂討論,學生可能會賞析出《醉花陰》中的黃花是作者的顧影自憐,黃花外形上的淡雅、清秀和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體態(tài)相近,詞人借黃花反襯因思念而花容失色的自己,作者巧妙地用形象的“瘦”表達抽象的“愁”。
《聲聲慢》中黃花的賞析學生由課前預習和導入可能會想到①作者借殘損凋零的黃花喻指漂泊殘老的自己和風雨飄搖的國家,“堪摘”暗指人老珠黃無人憐惜,可能想不到深層次的,這時我會用PPT展示李清照生平資料并創(chuàng)設情景啟發(fā)學生展開想象和聯(lián)想,說李清照和丈夫趙明誠一直是伉儷情深,夫妻恩愛,志趣相投,經常一起踏雪尋梅,品詩論畫,觀賞美景,可是現(xiàn)在呢?學生在引導下可能會說出睹花思人這層意思。我會說:②作者想起昔日看到美好的黃花,夫婦總是攜手共賞,丈夫摘取一朵為自己戴上,萬般柔情,千種疼愛,而此刻自己卻是形影相吊,恓惶煢孑,無心賞花,亡人已遠,音容猶在,事過境遷,情何以堪?
③作者經歷了北宋到南宋的歷史巨變,目睹了國破山河碎,飽嘗了時代苦難,再加上作者的士大夫情懷,作者才如此傷感,作者借殘損的黃花傷己、傷時、傷國。
之所以設置這個問題是為了讓學生在鑒賞古詩詞時學會知人論世。探究完本問題,我會緊接著引導學生探究問題二:
2、自讀并比較《醉花陰》《聲聲慢》中愁緒的不同,通過前一問題的鋪墊,學生會很容易回答出:《醉花陰》中是相思閑愁,是浪漫的愁、是懷著期盼與等待的美麗的愁;《聲聲慢》中是家國悲愁,飽含著亡國之恨、喪夫之痛、孀居之哀、顛沛之苦,是絕望的、壓抑的、難以訴說的愁。
之所以設置這個問題,是為了引導學生通過對比分析,感受兩首詞中愁緒的不同,突破本課教學重點。
接著我會總結到:從黃花意象背后,我們讀出了一幅幅生動可感的畫面和主人公愁苦的情狀,體會到了詩句意象背后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這里第一個象和景指詩詞意象淺層的形象,第二個象和景指詩詞意象深層的情感和思想。我們賞析詩詞,一定要讀出它的深層內涵。比如孟浩然的《春曉》表面似乎只描寫了詩人春日酣眠醒后發(fā)現(xiàn)落紅遍地的情景,“花落知多少”深層則暗含著惜春、惜時的思想感情。
指導完詩詞鑒賞方法,我會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活動三:
3、作者還通過那些意象表達了兩種不同的愁緒,請同學們再讀兩詞,選出你喜歡的詞句及意象,從深層賞析兩詞,品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試用散文化的語言,加入適當?shù)南胂蠛吐?lián)想,以“我”開頭進行描述。
認知發(fā)展論指出高中階段,學生的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能進行相關的學習遷移,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可能會賞析到過雁、酒、黃昏、梧桐、細雨等意象,對淡酒、過雁可能賞析不到位,教師要給予必要的指導,對學生獨創(chuàng)性的賞析要給予表揚和激勵。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會示范到:我最喜歡《聲聲慢》中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我形單影只,只有殘損的黃花在這清冷的秋風中與我相伴,我苦苦尋找,尋找我逝去的青春,尋找我魂牽夢縈的丈夫,尋找我失去的藏書和金石,尋找我們曾有過的幸福生活??裳矍皡s四壁空空,冷冷清清淡淡,孤苦伶仃的我,內心涌起萬千愁思和悲痛。作者從動作、環(huán)境、心理對愁苦的情狀進行了層層深入的描摹,為全詩奠定了凄慘悲涼的基調。
之所以設置這樣的活動,是因為《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語文教學應遵循共同基礎與多樣選擇相統(tǒng)一的原則。心理學家皮亞杰在認知發(fā)展論中也提出,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增加知識,而是設置充滿智慧刺激的環(huán)境,讓學生自行探索,主動學到知識。
同時這一活動的完成就實現(xiàn)對本課教學難點的突破。我會以下面一段話對本課的教學進行總結:
四、課堂小結
通過對比賞析,我們體會到作者早年的“愁”是相思閑愁;晚年的“愁”則是在歷經國破家亡夫喪后的悲愁。真是“一般黃花別樣情,半世漂泊感生平”,由此可見,鑒賞古詩詞一定要做到知人論世,賞析意象,品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把握情感主旨。
請同學們化身為作者,用自己的生命去體驗,讓我們在吟詠背誦中結束對本課的學習。
通過課前預習和當堂的反復誦讀、賞析理解,學生背誦本詞已沒有多大障礙,這樣就完成了本課的教學①,教學目標③則貫穿在整節(jié)課的誦讀賞析中,教學重難點的依次突破,教學目標的逐步實現(xiàn)后,本課的教學任務就完成了,我會安排課后作業(yè):
五、課后作業(yè)
1.你對本課還有別的疑問和理解嗎?請寫成小論文,如果沒有請任選一首詞改寫成散文。
2.積累有關黃花、梧桐、黃昏、酒、雨等意象的詩句,體味這些意象在古詩詞中的文化內涵。
設計意圖:根據語文新課標的要求,作業(yè)設計可以呈現(xiàn)多元化的形式,探究性作業(yè)的形式符合語文新課標的要求,可以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提高語文綜合素質,新課改還提出學習語文應該養(yǎng)成積累和梳理的習慣。因此我設置了這兩項作業(yè)。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活動目標:
1、感受詩歌的畫面美和語言美,初步理解詩歌內容。
2、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引導幼兒嘗試改編詩歌。
3、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4、學習有序、仔細的觀察圖片,理解圖片,并用較清楚的語言描述圖片內容。
2、打印圖片:飛機、小馬、小羊、烏龜、螃蟹、小鳥、小猴、蝴蝶、松鼠圖片。
3、音樂《我愛我的家》。
4、白板或黑板。
1、出示PPT,引導幼兒觀看圖片(天空、草地、河水、大樹、幼兒園)。
請幼兒扮演天空、草地、河水、大樹、幼兒園,再請幼兒扮演白云、小羊、小魚、小鳥、小朋友,聽老師口令去找自己家。老師喊停就要站好,看誰找到自己的家。
1、出示草地、藍天、河水、大樹的圖片(打印后貼到白板)和各種動物圖片(打印后貼到白板),請幼兒嘗試進行改編詩歌。
2、根據幼兒操作的結果讓幼兒改編詩歌。例如:藍藍的天空是小鳥的家、蝴蝶的家、飛機的家。
1、教師小結:
小朋友真能干,編了這么好聽的詩歌,現(xiàn)在我們知道了,每種一動物、植物和我們都有自己的家。而且世界上所有的動物、植物和人類,都有一個共同的家,我們一起生活在那里。你們知道那是什么嗎?
師:對,就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老師也編了一句詩,放在這首詩的最后:美麗的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所以我們要愛護它。
2、聽音樂《我愛我的家》結束本課。
一、教學目標1、了解常見的語言風格類型2、能通過典型的語言風格類題目,歸納該類題型的命題特點和解題策略3、通過解題和擬題訓練,掌握該類題型的解題方法二、教學過程鑒賞詩歌的語言即品味語言,主要是把握其運用語言的藝術,常見的考查類型有兩種。一是把握詩歌語言的風格特點。二是煉字,即領會詩歌字詞運用的準確、鮮明、生動、雋永。一)了解常見的語言特色和風格古代詩歌語言的風格特色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樸。有的詩絢麗多彩,有的詩卻質樸無華。有的詩語言明朗,有的卻含蓄,言此意彼。有的詩平易近人,有的卻險怪奇特。體會其風格特色,就是要體會語言的美,體會其內蘊。1、常見的概述語言特色風格的詞語清新、樸素、平實、華麗、絢麗、幽默、詼諧、莊重、簡約、簡潔、精練、精當、生動、凝練、洗練、含蓄、明快、通俗、口語化、明白如話、豪放、雄奇、直率、婉約、婉轉、風趣、工麗、蒼涼雄健、委婉蘊藉、飄逸灑脫、蒼涼悲壯、自然流暢、沉郁頓挫、清新典雅、婉約凄切、新鮮活潑、氣勢磅礴、奇特新穎等。2、常見語言特色風格例析1)清新。特點:用語新穎,不落俗套。大部分山水田園詩人,如陶淵明,王維,孟浩然。如杜甫《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2)平淡。特點:選用確切的字眼直接敘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飾,顯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3)絢麗。特點:有富麗的辭藻,絢爛的文采,奇幻的情思。如杜甫的《觀山水圖》“紅浸珊瑚短,青懸薜荔長”辭藻華麗,對仗工整,每句開頭的“紅”“青”顏色詞語構成一幅色彩鮮明的畫面。4)雄奇:氣勢雄偉,立意奇特。如李賀《夢天》中的“遙看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就是說九州小的象九個煙點,大海小的象杯中之水。5)幽默諷刺:在詩中多指詼諧、風趣或辛辣的筆調和趣味。如“竹帛煙銷帝業(yè)虛,關河空鎖祖龍居??踊椅蠢渖綎|亂,劉項原來不讀書?!保ㄕ马佟斗贂印罚?)含蓄委婉: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7)沉郁頓挫。特點:蒼涼、低沉、蒼勁、舒緩、悲涼。如杜甫、辛棄疾、陸游等用一種蒼老遒勁的筆調去描繪廣闊的社會生活,而在所描繪的生活畫面上籠罩著凝重深沉的憂郁色彩和悲劇氣氛,配之相適應的嚴格詩律和鏗鏘的音韻。如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8)悲慨:即悲壯慷慨、寂寥蒼勁的藝術風格。此風格的作品,含思悲壯,出語高昂,充滿著對時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時,或感時傷亂,憂國憂民,心中郁結,憤慨不平。如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不同題材詩歌的語言風格:邊塞詩:悲涼慷慨;諷喻詩:沉郁激憤;詠史詩:雄渾壯闊;田園詩:恬淡寧謐;山水詩:清新優(yōu)美;宮廷詩:纏綿宛轉等。4、唐宋主要詩人的語言風格特點:王勃:勁健婉暢;韓愈:古樸奇險;陳子昂:古樸雄渾;柳宗元:明凈幽峭;高適:蒼涼高壯;白居易:通俗易懂;岑參:雄奇瑰麗;元?。壕瘻\切;王昌齡:自然雄渾;劉禹錫:清新豪麗;王之渙:清朗雄??;李賀:奇詭璀燦:孟浩然:閑靜淡遠;杜牧:俊爽明麗;王維:恬淡優(yōu)美;李商隱:幽婉典麗;李白:飄逸豪放;溫庭筠:精巧艷麗;杜甫:沉郁頓挫;李煜:凄婉柔麗;梅堯臣:樸素平淡;歐陽修:清新疏暢;王安石:遒勁峭拔;晏殊:閑雅婉麗;柳永:傷感纏綿;蘇軾:豪放曠達;秦觀:清麗典雅;黃庭堅:瘦硬新奇;陸游:雄放流暢;李清照:凄婉清麗;姜夔:峭拔雅麗;辛棄疾:沉郁豪放。二)高考真題示例1、20xx【北京卷】12、讀下面這首詞,完成①—③題。(10分)西江月黃陵廟(又題阻風三峰下)張孝祥①滿載一船秋色,平鋪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陽,喚起鱗鱗細浪。明日風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宮里奏《霓裳》,準擬③岳陽樓上。注:①張孝祥:南宋初詞人。這首詞,因船行洞庭湖畔黃陵廟下為風浪所阻而作。作者與友人信中提到:“某離長沙且十日,尚在黃陵廟下,波臣風伯亦善戲矣。”②波神:水神。③準擬:準定。問題:②這首詞的風格與宋代哪兩位詞人比較接近?這種風格的詞人屬于哪一流派?答案:②蘇軾、辛棄疾。豪放派。2、20xx【重慶卷】12、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6分)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王觀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2)宋人王灼《碧雞漫志》評王觀詞是“新麗處與輕狂處皆足驚人”。這首詞“新麗”的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作簡要分析。(4分)答案:(2)修辭巧妙,用語綺麗,如“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送春歸”“和春住”。想象別致,意蘊生動,如“眉眼盈盈處”“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20xx【北京卷】12、讀下面這首詩,完成①-③題。(10分)酬王處士九日見懷之作顧炎武①是日驚秋老,相望各一涯。離懷銷濁酒,愁眼見黃花。天地存肝膽,江山閱鬢華。多蒙千里訊,逐客已無家。注釋:顧炎武:明清之際著名學者、詩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權貴斗爭,清兵南下,參加人民抗清起義。入清后,多次拒絕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勢,志存恢復。問題:③一般認為顧炎武的詩風接近杜甫,請指出顧炎武這首詩的風格特征,并作簡要分析。(4分)【答案】(1)風格特征:沉郁悲愴或深沉凝重。(2)簡要分析:這首詩把深沉的愛國情懷與自己的人生遭際、眼前的具體情境緊密結合在一起,融鑄為凝練精純的詩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風格。(意思接近即可)
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觀點態(tài)度(教案)
——把握思想情感
王雪梅
教學目標
1、鞏固詩歌情感類型和讀詩方法.2、掌握詩歌鑒賞情感類答題方法技巧 教學重點
詩鑒情感類題型答題技巧 教學方法
誦讀感悟、小組討論、多媒體展示 教學過程
一、考點闡釋
把握思想情感就是在理解詩歌的內容的基礎上,把握其感情基調,分析其社會意義,評價其深層內涵。對古代詩歌中流露出來的復雜情感,站在一定的高度進行客觀的、具體的、全面的概括和分析。
二、考情分析
2015年高考15套語文試卷中,全國卷
1、全國卷2及天津、山東、四川、安徽、江蘇等省市直接考查該考點,其他省市幾乎都間接考查了該考點。
三、自主合作探究——如何把握詩歌思想情感
1、溫故:學案“從題材把握情感”
2、方法:讀標題、讀注釋、讀作者、讀情感詞、關鍵詞句、讀意象及其修飾語、讀典故
3探究
例1閱讀下面的宋詩,回答問題。
柳 梢 青
黃簡
病酒心情。喚愁無限,可奈流鶯。又是一年,花驚寒食,柳認清明。
天涯翠巘層層。是多少、長亭短亭。倦倚東風,只憑好夢,飛到銀屏①。[注]①銀屏,作者故鄉(xiāng)所在地。
本詞主要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結合全詩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主要表達了羈旅他鄉(xiāng),對家鄉(xiāng)思念而不能歸的憂愁。(2分)上片詞人帶愁醉酒,心煩意亂感慨時序驚心,特殊時節(jié)自己身在異鄉(xiāng),無法與家人團聚。(1分)下片寫詞人忘盡天涯的層層翠巘,心中暗數(shù)著數(shù)不清的長亭短亭,懷人之情油然而生,以至希望能在夢中與親人相聚。(1分)對點練習1
閱讀下面的宋詩,回答問題。
夏日三首(其一)
張耒
長夏村墟風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曬粉花枝舞,蛛網添絲屋角晴。落落疏簾邀月影,嘈嘈虛枕納溪聲。久斑兩鬢如霜雪,直欲樵漁過此生。
【注】①檐牙:屋檐如牙齒一般。②蝶衣:蝴蝶的翅膀。曬粉:蝴蝶的翅膀上多粉。③落落:稀疏的樣子。④嘈嘈:雜亂的聲音。
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請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表達了詩人對鄉(xiāng)村生活的喜愛之情及歸隱鄉(xiāng)野、終老鄉(xiāng)間的愿望。(2分)詩歌靜動結合,以動襯靜,通過對夏日燕雀、蝴蝶、蜘蛛、月影、溪水等景物的描寫,寫出了 夏日鄉(xiāng)村景色的清麗寧靜。(1分)尾聯(lián)直抒胸臆,充分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滿足。(1分)
例2 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
病起抒懷
陸游
病骨支離紗帽寬,孤臣萬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天地神靈扶廟社,京華父老望和鑾。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
本詩主要表達了詩人什么復雜的感情?(4分)參考答案:(1)貫穿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2)表現(xiàn)了詩人壯志難酬的深深感傷。(3)詩人對前途仍充滿希望。(4)收復中原統(tǒng)一國家的信念。對點練習2
西江月
蘇軾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涼北望。
【注】 ①該詞作于蘇軾貶謫黃州的第二年。②風葉:風吹樹葉所發(fā)出的聲音。③孤光:指獨在天上的月亮。
這首詞表現(xiàn)了詞人怎樣的復雜情感?請簡要分析。(4分)參考答案 :(1)“幾度新涼”表達了對時光易逝的感嘆(2)“眉頭鬢上”表達了自己壯志難酬的感傷(3)“誰與共孤光”表達了對親人的無限思念(4)“被云妨”表達了對國家前途的憂慮和對小人當?shù)赖膽崙浚?)“北望”表達了被朝廷理解重用的渴望(6)“愁客少”表達了不被世人理解的孤寂苦痛(任答4點得滿分)
4、綜合練習
野
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萬里橋。海內風塵諸弟隔,天涯涕淚一身遙。惟將遲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珩R出郊時極目,不堪人事日蕭條。
【注】①這首詩作于上元二年(761)成都草堂。②三城戍:當時因受吐蕃侵擾,曾在松、維、堡三城設戍。
(1)該詩以“野望”為題,請具體分析是如何扣住“望”字來寫的?(4分)
(2)這首詩情感豐富,請作具體分析。(4分)
(2)參考答案:①“三城戍”“ 海內風塵”表達憂國之情;②“諸弟隔”表達對親人的思念之意;③“一身遙”表達漂泊孤寂之苦;④“遲暮”“多病”抒發(fā)年老多病的感傷與無奈;⑤“未答圣朝”表達未能報國之憾。
四、課堂小結 詩歌鑒賞無論考什么、怎么考,讀懂,即把握詩歌情感是關鍵。2 審準題。要看分值、看范圍、看要求作答,規(guī)范作答(書寫、分點)。3平時多讀詩歌,培養(yǎng)語感和思維,厚積能薄發(fā)。
附錄詩歌,無論是寫景還是敘事,無論是詠物還是懷古,都會寄寓著詩人一定的思想感情,對詩歌內容情感的感悟是詩歌鑒賞的重點。古詩詞中所抒寫的思想感情非常寬廣,涉及最多的是以下幾方面:
1.憂國憂民。有的反映戰(zhàn)亂離散的痛苦,如杜甫的《春望》;有的同情人民的疾苦,如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有的揭露社會黑暗,揭露統(tǒng)治者腐朽,如杜甫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有的表達對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擔憂,如林升的《題臨安邸》“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有的表達對山河淪落國破家亡的痛楚,如陸游的《示兒》、文天祥的《過零丁洋》;有的揭露統(tǒng)治者的橫征暴斂窮兵黷武,如杜甫的《兵車行》。
2.建功報國。有的表達保家衛(wèi)國的決心,建功立業(yè)的豪情,如王昌齡的《從軍行》(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陸游《書憤》;有的表達貶官謫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悶,如白居易的《琵琶行》、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有的抒寫懷才不遇的寂寞,報國無門的激憤,如辛棄疾的《京口北固亭懷古》;有的抒寫年華消逝的感慨,壯志難酬的悲嘆,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3.思鄉(xiāng)懷人。寫天涯羈旅的愁思,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溫庭筠的《商山早行》;寫思親念友的孤獨,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寫邊關征夫的思鄉(xiāng),如范仲淹的《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寫閨中怨婦的懷人,如王昌齡的《閨怨》;寫依依惜別的深情,如柳永的《雨霖鈴》、王維的《渭城曲》;寫情深意長的勉勵,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超塵脫俗。寫寄情山水的悠閑,退隱田園的淡遠,如王維的《山居秋暝》、孟浩然的《過故人莊》;寫遠離官場的險惡,歸耕隱居的自在,如陶潛的《歸園田居》。
5.感時傷逝。寫昔盛今衰的滄桑,時事變遷的感慨,如姜夔的《揚州慢》、劉禹錫的《烏衣巷》;寫青春易逝的傷感,時不我予的焦慮,如李清照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激發(fā)學生學習故事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讓學生愛上讀詩,愛上背詩。
教學方法
合作交流,多讀成誦。
教學工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1.激情導入古詩詞是中國燦爛文化遺產中的瑰寶,是祖國優(yōu)秀文化遺產,古詩詞表達形式重含蓄,詩文講究凝練,充滿畫意。今天讓我們用很多有趣的方式進入古詩詞的世界,領略它的魅力。
2.詩海泛舟——賽詩全班同學積極參與背誦古詩詞。
要求:積極踴躍,聲音洪亮清晰,語速適中,不可重復背誦。
趣味填空小組形式交流討論,并匯報
(1)古詩趣味填空1~2組
(2)古詩詞接龍3~4組
(3)古詩應用題5~6組
4.看圖吟古詩根據出示的圖片,吟誦古詩。
5.詩中故事關于古詩詞中的逸聞或故事。
出示家喻戶曉的七步詩創(chuàng)作過程。
6.小結通過這一節(jié)課的學習,希望同學們對古詩詞有新的看法,愛上古詩詞,愛上中國傳統(tǒng)文化。
篇1:小學古詩詞教學設計
六年級下冊《送元二使安西》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一篇課文《古詩兩首》中的第二首古詩。本單元的文章以人與人之間的愛和真情為主題,體會互相關愛帶來的快樂和幸福,引導學生去關心幫助他人。
這首詩是盛唐著名詩人、畫家和音樂家王維所著的一首膾炙人口的送別詩。王維的好友元二將遠赴西北邊疆,詩人特意從長安趕到渭城來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誼,不言可知。這首詩既不刻畫酒筵場面,也不直抒離別情緒,而是別具匠心地借別筵將盡、分手在即時的勸酒,表達出對友人的留戀、關切和祝福。
教學這首詩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背誦古詩。2.感悟詩歌的內容, 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 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友誼。3.激起對祖國詩歌的
熱愛之情, 培養(yǎng)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三、教學準備
1.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2.學生了解作者相關資料并收集有關送別詩。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揭示課題。 1.復習舊知,談話導入。
(1)你們在課外都積累了哪些古詩? 學生反饋背誦。
(2)由舊知引入送別詩。 2.指導讀詩題,解詩題。
(1)教師板書課題,學生試讀課題。 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自由讀讀課題,想想怎樣讀比較好?
(2)指名讀課題,學生思考:從課題中讀懂了什么?學生反饋。教師提醒:詩題告訴我們是誰送誰到什么地方去?
(3)教師總結,重點強調:
元二:姓元,在弟兄中排行老二,因此稱他為元二。
安西:指安西都護府,在今天的新疆庫車附近,唐朝時設立在西北邊疆的最高軍政機構。
(4)師指導讀課題 3.學生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通過學生積累的一系列古詩,引導學生走進美妙的古詩世界,創(chuàng)造學習古詩的氛圍。讀清、讀懂題目,為后面的理解詩意、品味感悟詩情奠定基礎。】
(二)初讀古詩,掌握大意。
1.學生自由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1)現(xiàn)在請同學們把書翻到101頁,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詩,請同學們看大屏幕,誰來讀讀閱讀提示?(提醒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注意兩個生字和幾個多音字的讀音。)
(2)學生自由讀詩,教師巡視,發(fā)現(xiàn)問題。
(3)指名學生讀詩,適時糾正錯誤讀音。
教師相機強調多音字,區(qū)別不同意義的多音字的讀音,并讓學生組詞。(舍、朝等)。教師指導學生書寫“舍”。要求:這是教材中要求掌握的生字,大家在寫的過程中要注意人字頭的寫法。教師巡視。 (4)學生齊讀古詩。
2.學生默讀古詩,要求結合注釋,理解詩意。
(1)請大家默讀古詩,聯(lián)系生活實際,思考這首詩講了什么?提醒學生結合注釋。理解地名時,教師可適時出示從渭城到安西的地圖,引導學生體會渭城至安西的路途遙遠。
(2)同桌之間先試著說一說。
(3)指名學生說全詩大意。老師發(fā)現(xiàn)學生理解的難點,并適時指導理解難理解的詞語。(如朝雨、輕塵、故人等)
(4)指名學生具體生動地概括詩的大意。
(5)出示背景視頻,教師總結詩意并抒情解說,學生回顧古詩大意,體會古詩中朋友離別時依依不舍的情境。
3.學生同桌互讀,要求讀出感情,注意節(jié)奏。
(1)師配樂范讀古詩。(背景音樂:《陽關三疊》)
(2)學生多種方式讀詩,教師指導有感情地讀詩。(學生互讀、師生共讀、教師范讀、指名讀)。(背景音樂:《陽關三疊》)
(3)學生配樂齊讀。
【設計意圖:通過自讀、指名讀、范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能夠把詩讀得字正腔圓、有板有眼。在讀的基礎上,學生交流已讀懂的內容,教師適時點撥,從而梳理出詩的大意,感悟詩情?!?/p>
(三)創(chuàng)設情境,悟酒中情。
1.過渡:從這首詩中,我們體會到了離別時朋友之間的依依不舍,請大家看大屏幕,你們又會有什么感受呢?
出示課件:從渭城到安西一路上地形地貌變化圖片。 2.學生交流、反饋。
3.引導學生感受:渭城距安西路途遙遠,自然環(huán)境惡劣,一路上交通不便,元二孤身前往安西,遠離朋友,舉目無親,作為朋友,王維心中一定充滿牽掛和擔憂。 4.出示后兩句,教師范讀。
此地一別不知何日再相見,因此,在這離別的時刻,王維舉起酒杯,脫口而出:“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p>
5.啟發(fā)學生思考:這一杯杯的酒中包含著什么?師生引讀后兩句。(板書:酒。)
師:離別之際的留戀與不舍,都賦予了臨別時的這一杯酒,讓我們舉起酒杯,送別元二,生讀:“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p>
師:前路珍重的關切與牽掛,都凝聚為離別時的瞬間豪爽,讓我們再次舉起酒杯,送別元二,生讀:“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p>
師:建功立業(yè)的期盼與祝福,都匯成離別時的這杯酒,讓我們再次舉起酒杯,送別元二,生讀:“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p>
7.摘抄名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通過情境的創(chuàng)設,角色體驗,拓展想象空間,帶領學生進入詩人的情感世界;通過感情誦讀,師生共唱千古名曲,摘抄千古名句,讓學生體會中國傳統(tǒng)文化經典的魅力?!?/p>
(四)嘗試背誦,拓展延伸。 1.背誦《送元二使安西》。
同學們,如果有一天,你們來到渭水河畔,看到楊柳依依,你一定會記起兩個人在這里依依惜別的情景,也一定會想起這首送別詩《送元二使安西》,因此也會情不自禁地吟誦起這首詩。
(背景音樂:《陽關三疊》) 2.古詩中還有許多是寫送別的,請同學們讀一讀你們課外所搜集到的送別詩。
(出示ppt,教師和學生一起對詩。)
(五)布置作業(yè),發(fā)散思維。
1.口語交際:除了飲酒,他們彼此之間還會說些什么?說一說,演一演。 2.小練筆:試著把這首詩改寫成為一篇記敘文。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善于利用文本,充分挖掘教材的有利資源,填充“空白”的過程本身就是讓學生馳騁想象,激越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實際操作行為。設計本環(huán)節(jié),使學生不僅在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上有所提高,也在精神上與詩人發(fā)生共鳴。】
五、板書設計
送元二使安西
祝福 關切 期盼
王維元二
依依惜別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理解“西辭”“煙花三月”“盡”“唯”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3、體會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描寫的意境,感受朋友依依惜別的情誼。
4、激發(fā)閱讀古詩的興趣。教學重點:學習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生——課前熟讀古詩;收集李白的詩歌、生平資料;不理解的詞查查字典,試著理解詩歌。
師——課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加導入:
1、(播放音樂)平時大家積累了許多古詩,想和老師對對詩嗎?
2、能記住這么多的古詩,你們真棒。知道我們剛才所對的古詩是誰寫的嗎?你了解李白嗎?(課件李白素描圖出現(xiàn))
3、(過渡)千年圣地黃鶴樓,如詩如畫江南春。當時詩人李白本該和老朋友孟浩然在黃鶴樓上共飲美酒,吟詩作賦,但此時老朋友卻要東下?lián)P州,這真是世間離別情萬種,多有詩人訴心聲。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李白的這首送別詩。(出示課題)
二、解詩題,知作者
1、師:同學們,老師寫在黑板上的課題少了哪個字呀?(陵)這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掌握的生字之一?,F(xiàn)在你們觀察下,有什么要給大家提個醒的?(“陵”右上是“土”,下邊是折文)觀察細致,請大家舉起小手和老師一起把課題補充完整。
2、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么?(學生交流自己讀題后所得:送的地點、誰送誰、“之”的含義、對黃鶴樓、廣陵及人物的了解、李白和孟浩然友誼故事等)
3、教師隨機點撥學習方法:是啊,搜集資料,也是理解古詩的一個方法!題目中的關鍵詞我們都知道了,你能連起來說說題目的意思嗎?(生試著說題目意思)
4、古代交通不方便,朋友分別之后就很難再見,于是呀寫詩送別就成了一種風俗,當時的送別詩就和現(xiàn)在的流行歌曲一樣多。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黃鶴樓這一送別卻引起了轟動,在文學史上堪稱千古一別啊。為什么這么著名呢?這里有三名,在名樓黃鶴樓,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廣陵。論年齡,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二歲,然而一樣的興趣愛好,一樣的才華橫溢,使他們互相仰慕,相見恨晚,即使是短暫的離別,也那么依依不舍。
三、讀通讀順,整體感知
1、就是這么一首千古傳誦的名篇,我想大家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讀了吧,來自己先放聲讀讀,讀的時候一定要看清字形,讀準字音,讀吧。
2、學習生字(我們先和剛才還未認識的生字朋友打聲招呼,誰愿意讀?容易讀錯的再給大家提個醒。個別讀——所有生字詞語都來了,全班齊讀)
3、請一個同學來讀這首詩,老師給你加點伴奏,希望你能讀出韻味。其他同學邊聽邊想想你的頭腦中會浮現(xiàn)出怎樣的情景?
4、想象得真好!正像大家說的,這首詩描寫了孟浩然在黃鶴樓向李白告別和李白站在岸邊目送孟浩然遠去這兩個情景。有誰知道哪幾句詩描寫了孟浩然在黃鶴樓向李白告別的情景,哪幾句詩描寫了李白目送孟浩然的情景?
(學生讀詩句,交流:前兩句描寫了孟浩然告別的情景,后兩句描寫了李白目送孟浩然的情景)
四、感悟詩境,品讀古詩。
1.浩浩蕩蕩的長江水自西向東流,順流而下就能到達廣陵。我們在數(shù)學課上已經學過方位,知道平面圖上,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哪個同學能幫我貼出黃鶴樓和揚州的位置?指名上臺貼出“黃鶴樓”·“揚州”·貼對了嗎?生:對。評價:真厲害!為什么這么貼?能結合詩句說一說嗎?指名說。
黃鶴樓在西,揚州在東,所以詩人說故人———
孟浩然從黃鶴樓去揚州要順流而下,所以詩人說煙花三月----------- “故人”是什么意思?(老朋友) 在這指誰?(孟浩然)從哪知道的?(注釋)真好,結合注釋是弄清古詩意思的好辦法。 師:煙花給你們什么感覺?(漂亮,綻放??)為什么用煙花形容三月呢?還可以說什么樣的三月?
生:百花盛開的三月,爭齊斗艷的三月,陽光明媚的三月,鳥語花香的三月?? 師:揚州是東南都會,自古繁華,現(xiàn)在又逢三月,這個季節(jié)去揚州,李白仿佛看見了揚州怎樣的一番景象?
生:也是花團錦簇、繡戶珠簾,繁榮而又太平?? 師:老師請大家欣賞下這時的江南一帶的美景。(播放課件)此時此情此景,好友要去繁華都市,你有什么想說的?(小結: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時間也選擇得恰當。李白對友人的這次出游自然十分羨慕。也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愉快與向往。) 師:有一個讀書的好方法就是展開想象,請想象剛才說的畫面并帶自己的感覺讀讀這兩句詩。
2.孟浩然的船走了??衫畎走€在黃鶴樓上久久的望啊望啊,他在看什么啊?指名說:船。幾只?生:一只。師:詩中哪兒告訴我們?生:孤帆。師:對!孤帆就是?生:孤孤單單的一只船。
可那是唐朝盛世啊!長江是主要的交通渠道。江上應該有許許多多來往的船只(課件點擊:江上千帆)。為什么李白只看見孟浩然的孤帆呢?生:因為李白所有的注意力和感情都在孟浩然身上。師:李白眼中只有——孟浩然,是因為李白的心里只有——孟浩然??吹降淖匀痪椭挥忻虾迫坏摹路?。(點擊課件一支孤帆。)
過盡千帆皆不見,一心只送孟浩然。這是多么深厚的友誼?。≌l來讀讀,指名讀。你的眼里有孤帆了。誰再來讀?眼中只有孤帆了,能不能讀出心里只有孤帆的感覺?你再試試。很好,范讀,再來一遍。齊讀。 3.“孤帆遠影碧空盡”,真的都盡了嗎?不盡的是什么?不盡的是滾滾長江水;不盡的是對孟浩然的無限思念之情。 4.送上祝福的話。 送君千里,終有一別。此時此刻,此情此景,李白望著孤帆遠去,江水滔滔,會在心里默默地對遠去的孟浩然說些什么呢?(江水是永遠流不盡的,我們之間的情意是不會斷的;今番遠去,何時再能相會?愿你一帆風順,一路平安??)能否用上我們積累過的送別詩來送送孟浩然?(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能不識君。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5、就像老師上課開始時介紹過的,送別詩已經成為當時一種風俗,有許多詩人都在送別他的親人和朋友時,寄情于詩表達出自己的深情厚義。請看(出示送別詩)古詩的學習還需要平時的積累,希望大家課下能多積累、多背誦送別詩。
6、孟浩然的孤帆漸漸遠去,漸漸消失了。李白還在看什么???生:江水。哪句詩告訴我們?生:唯見長江天際流。一起讀一讀。唯見是什么意思?只看見。對,只能看見江水了了為什么李白還不離開???生:舍不得。這又是怎樣的情啊?生:依依惜別、難分難舍。是啊,怎樣才能讀出難分難舍的感情?自己讀看看。指名讀。
加上第三句詩,誰來?
帆盡了可情未盡啊,碧空盡和天際流降下來,延長來讀就更有味道了。一二組讀。我仿佛看到了那如長江水般永不停息的深情。三四組讀。我仿佛看到了那如江水般綿綿不斷的厚誼。男同學站起來吧。讓我們一起送孟浩然。這是豪壯的相送。女同學你們也來送送他。這是柔情的相送。
導讀:我的眼前是那一雙雙飽含深情的眼睛,我的眼前是那一個個翹首東望的李白:
⑴帆船漸漸遠逝了,已成了帆影。李白沒有離去,他望啊望啊,心中不禁涌起——
⑵帆船漸漸遠逝了,已消失在藍天碧水的盡頭,李白還不肯離去,他望啊望啊,心中默念——
⑶帆船消失了,只剩下那滾滾東流的長江水想起昨日種種,他踮起腳來,又在望啊望??!心中再次默念——
8.師:是??!人雖分,情永在,這兩句詩寫出了詩人目送朋友遠去的情景,抒發(fā)了朋友之間怎樣的感情?(板書:依依惜別)
一年后,李白對自己的朋友,對當時送別孟浩然的情景仍舊念念不忘。這深深地情,這濃濃的意化作了這首千古名詩。老師情不自禁想吟誦。師范讀。你們也來讀一讀。生齊讀。師生配合讀。老師讀
一、三句,你們讀
二、四句。
五、小結。是啊,相見時難別亦難,從這首千古流傳的送別佳詩中,我們感受著古人那濃濃的情意,其實這樣的深情誰沒有遇到過呢?誰沒有這樣的親人朋友呢?一樣的深情,別樣的故事,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感受詩人王維和朋友依依惜別的深情。
六、作業(yè)。課下,背誦默寫這首詩,可以搜集送別的古詩讀一讀,背一背;還可以把這首古詩改編成一篇小故事,好嗎?下課。
板書設計: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黃鶴樓圖片——揚州城圖片
依依惜別
《賦得古原草送別》教學設計
教學反思:
本課時的設計理念:以讀促悟,想象古詩所描繪的情景;以語言運用為中心,通過朗讀、想象、合作、表達等多種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在彰顯個性中,邊學,邊積累,邊創(chuàng)造;讓學生在自讀中真正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得到情感的陶冶。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踐。巧妙設計引語拓展知識點發(fā)展學生的想象空間,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想象思維的能力。發(fā)掘詩句中關鍵詞,利用圖片幫助理解,有利于學生思維的活躍。通過視頻的情景朗讀,體會古詩的意境。拓展送別詩積累擴大學生閱讀量,進一步感受友情、友愛的溫馨。
在操作過程中,在朗讀方面效率低,范讀還要多揣摩,想象力這一環(huán)節(jié)因時間關系而不能盡情發(fā)揮,有點草草收場的感覺。在表揚學生方面做得比較好,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贊揚學生的用詞比較格式化,感覺與學生還是有點距離。
教學目標:
1、會認5個字。
2、朗誦古詩,熟讀成誦。
3、通過看圖讀詩,使學生體會到作者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教學過程:
一、圖畫激趣,孕伏導入
1、出示課件:以書上圖畫為基本,加上“古道”“荒城”和遠行的人,再配以春風吹拂草地的動感,在學生眼前展現(xiàn)一幅生機盎然的草原美景圖。
2、在出示課件的同時,響起悠揚、凄婉的古箏曲,渲染草原的空曠和離別的愁緒。
3、孩子們,用你們的心去靜靜地聽,用你們的眼睛仔細地看,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4、給孩子們一分鐘時間欣賞音樂和動畫,放手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畫之中,像詩人一樣,盡情地去感受、去體驗。
5、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分層要求,孩子有哪一層能力就回答哪一層問題。
6、學生自由表達,談談自己此時的感受。在孩子回答過中,相機引導孩子們贊嘆草原的一碧千里、生機盎然;引導孩子觀察圖中主要人物的面部表情,感受送朋友時的離別愁緒。
7、大家的耳朵會聽,眼睛會看,小嘴會說。剛才你們這么多精彩的發(fā)言,老師可以用短短的40個字全說出來。課件上出示古詩《賦得古原草送別》。
想讀這首詩嗎?先要認識5個字寶寶。
二、整體通讀,讀準字音,讀順詩句
1、出示帶拼音的生字卡片,卡片外形像小草,指名認讀。
2、請自信、聲音響亮、讀音正確的孩子當小老師帶著大家讀生字。
3、調皮的字寶寶把頭上的拼音帽子摘掉了,你們還認得它們嗎?開火車認讀不帶拼音的生字。
4、字寶寶夸大家真能干,把它們的音讀得真準。字寶寶還想和大家玩捉迷藏的游戲,有興趣嗎?趕快拿出鉛筆,打開課本第122頁,在這首詩中找出字寶寶,畫上圈,再大聲地讀幾遍。
5、大家的本領真大,都把字寶寶找到了??焖倏纯催@首詩,一共有幾句話?(4句)你能把每一句話都讀正確嗎?孩子們自由練 篇2:詩歌教學設計的基本思路
詩歌教學設計的基本思路
在語文教材中,現(xiàn)代詩歌類文本在總量上要遠少于古代詩歌。盡管少,從教學實踐來看,將現(xiàn)代詩歌教學視為畏途的教師似乎不在少數(shù)。究其實,還是教學設計的一些基本問題使教師感到困惑:現(xiàn)代詩歌到底該教些什么、怎么教?許多人心目中有一個概念誤區(qū):現(xiàn)代詩歌是白話寫成的,還需要教嗎?正因為如此,現(xiàn)代詩歌到底是否需要教甚至一度都成了問題。但是,既然是眾多語文教材的共同選文類別,說明作為一個未來的社會人有必要去認識這一類文本,并且作為一種素養(yǎng),學會解讀、品味現(xiàn)代詩歌是重要的語文教育養(yǎng)成內容之一。
那么,究竟是什么使教師感到棘手呢?似乎有三方面問題構成了教學設計、教學干預的難點。這就是現(xiàn)代詩歌的三個主要構成:主題、詩味與現(xiàn)代技巧。破除這些難點,就形成了設計的基本思路。 1.品詩味
詩味是現(xiàn)代詩歌“有什么”需要教的內容之一。這樣說,似乎已經明確了現(xiàn)代詩歌教什么的問題,其實問題并沒有解決:為什么現(xiàn)代詩歌有一個詩味問題需要作為教學內容之一來強調呢?在很多人的潛意識里,古代詩歌才有詩味,而現(xiàn)代詩歌的白話載體使其喪失了詩味。這一認識有一半是正確的:古代詩歌是文言詩,借助文言的言簡意賅構建起了人人皆知的詩味;但作為現(xiàn)代詩歌載體的白話,同樣可以賦予詩以詩味。這已經為眾多現(xiàn)代詩人的探索、實踐所證明。例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聞一多的《死水》、臧克家的《有的人》、卞之琳的《斷章》、顧城的《一代人》等,只是實現(xiàn)的途徑不盡相同罷了。
現(xiàn)代詩歌詩味的來自,一方面是對古代詩歌的繼承,例如,講求語言的咀嚼味,如《這也是一切》的“一切”;講求物象、意趣的設計,如《雨巷》中“雨巷”、“丁香”。另一方面是運用一些現(xiàn)代表現(xiàn)技法,例如,跨時空的、泛人格的、變形的等語言組接、人物塑造、形象設計的技巧,使作品產生視覺沖擊,如《春天,遂想起》中有關“江南”的跨時空領屬呈現(xiàn)。指導學生去“品”出現(xiàn)代詩歌中的詩味,就要以這些詩味的來自為抓手,在品咂中體會詩的雋永、深刻、細膩、調侃等之味。 2.評詩情
現(xiàn)代詩歌的詩情,即意蘊、旨趣、情致等,既是作品詩味的來自,也是作品主題主旨所系。但恰恰也同樣是教師教學的難點,設計指導策略時的難點。其困難之處是由來已久的閱讀觀念:“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人們認為,詩情是一個內省性的“東西”,其所以歸為內省,在于看不見、摸不著:缺乏直觀地、外在的表征。加上學生的年齡與閱歷,(?)要對成人世界的滄桑、隱逸、蒼涼、悲情、繾綣、諧謔等等與人格、品位、情懷相關的情感活動完全理解,確有一些困難。(這似乎可看成是一個病句。)
但這些東西是現(xiàn)代詩歌表達表現(xiàn)的重要組成之一,教學自然不能繞開而行。一般的教學設計會將詩情的體味通過遷移、類比、比對等來使認識深化,也會通過閱讀有關的賞析性文本、解讀性圖示、感染性音畫來尋覓啟迪、類推、置換的理解點、觸發(fā)點。當然,一個很重要的策略是讓學生走進詩人的人生或直面所關注的人生,在給出自己的解讀的同時去認識、理解、表達詩歌中的意蘊、旨趣、情致等。 3.說詩風
有人把現(xiàn)代詩歌一概稱為“朦朧派”、“先鋒派”、甚或“現(xiàn)代派”。其實這些說法的
內涵有很大差異。例如,朦朧詩派,是從人們的評價進入現(xiàn)代詩歌審美理論術語系統(tǒng)的,即將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一些主題主旨不夠明確的詩歌,冠以“朦朧”二字。而“先鋒派”、“現(xiàn)代派”本是國外美術領域的流派而擴展到小說、音樂之類的藝術領域,與世俗將近二十余年所謂反傳統(tǒng)的年輕詩人說成“先鋒”、“現(xiàn)代”,含義實質上是不同的。國外這些流派的不同主要還是創(chuàng)作技法上的差異。
現(xiàn)代詩歌將詩風作為教學內容之一,是因為現(xiàn)代詩歌的個性化傾向比古代詩歌還要明顯。識別、表述這些風格各異的現(xiàn)代詩歌作品,是語文文本閱讀素養(yǎng)的基本構成。如《雨巷》的迷幻、幽美,《春天,遂想起》的宏富、深厚,《這也是一切》的思辨、激越等。當然,讀出現(xiàn)代詩歌的風格所在,也許要指導學生研究、解剖其承載之“物”:語言、手法、詩行、排列、分節(jié)等。
詩詞曲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瑰寶。從商周的《詩經》、漢魏南北朝的樂府詩到隋唐近體詩的勃興,是詩歌的一脈相承;從隋唐曲子詞到宋的開一代文脈之新是詞的鼎盛,而在宋詞中脫胎、演繹成散曲、套曲、雜劇,則是元曲的濫觴。詩詞曲在文學苑囿中的獨樹一幟,成為橫亙千百年、一以貫之的奇特文學景觀。它們理所應當?shù)貥嫵烧Z文教材、語文學習的主要方面。
總體而言,我國古代詩詞曲是以文言寫就的,加上詩歌所要求的節(jié)奏、押韻等特征,因而其文體特點既有文言性,也具有詩歌性;如果詩歌用于敘事,則又是文言性、詩歌性、敘事性的統(tǒng)一。就詩詞曲三者而言,它們之間各有其格律上的不同要求,學習這一類作品不能不顧及相互間的區(qū)別,在作為常識性內容了解其格律之外,還要關注格律帶來的特有韻味與表達意趣。
雖說詩詞曲屬于文言詩歌,但對這一類韻文文本又不能完全等同于文言文文 本來閱讀學習,如果過分執(zhí)拗于文言語法的講讀,則詩歌韻味蕩然無存。而詩歌特有的一些表達處理方式,諸如語序、互文、物象、詩眼等,在幫助體會、理解上有其獨特作用,在構思詩歌教學設計時似乎還不能忽視。古來詩詞曲的學習有一些約定成俗、行之有效的要求與做法,比如講求諷誦吟詠,有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之說。顯然,這也是基于韻文文本特點的學習在長期實踐所獲的認識。
詩詞曲類文本的教學設計基本思路是: 1.關注詩詞曲格律及表達特點
詩詞曲有各自不盡相同的格律要求。概要而言,古體詩與近體詩的區(qū)別在格律的嚴謹與否,詩與詞曲的主要區(qū)別在于節(jié)奏的變化與否,詞與曲的區(qū)別在襯字的運用與否等。而語序、互文、物象、典故、詩眼等手法使得詩詞曲作品顯示出
情景、個性、風格等特色。對于當代學生來說,了解一點這方面的常識會有助于真正讀懂其主旨、體會其意趣。
將格律與手法置于作品的表達、表現(xiàn)方式來關注、研究,是使僵化的詩歌知識變?yōu)閷υ娙缩r活的適情應景設計理解的十分重要的教學設計策略。這就是說,通過虛擬還原作者的創(chuàng)作,來推究其在格律及表達處理上的構思、所追求的意蘊,這會使這一類枯燥的常識學習變得有用、有趣、有效。
2.參與敘事、狀物、抒情、言志
如果說詩歌的格律與表達是作品“有什么”,那么借以敘事、狀物、抒情、言志則是“做什么”,即試圖表達、表現(xiàn)“什么”主題、主旨。一般而言,敘事、寫景、狀物、詠史、寓意、抒情、言志七種情形,既可能會有側重,也可能會有交叉。在指導學生區(qū)分七種表達與表現(xiàn)性狀時,就要注意引導探究其或側重、或交叉, 解讀其中可能蘊有之情、意、志。
這就是將講讀轉化為解讀、探究,使得冷峻的詩歌學習成為一次熱情的“探究之旅”,從“我”對作品的敘事、寫景、狀物、詠史中,平等地、參與式地去“體驗”第二種人生的際遇、歷練與感懷:詩人的心境、情懷、志趣與意向。毫無疑問,參與者的體驗較之于旁觀者的點評,會有更多更深的切身之感。 3.整合誦讀、解讀、鑒賞
詩歌作品的誦讀,是通過誦讀來體味作品音韻、節(jié)奏變化所帶來的美感;注重其誦讀及指導,是試圖讓學生重建詩人原有吟詠、斟酌、“拈斷幾莖須”的創(chuàng)作情景,更深刻、更直觀地感受其各所特有的韻味。詩歌作品的解讀,是對主旨、手法的解析與深化閱讀;而美學鑒賞,則是從審美的角度對作品予以品評、賞析。應該說,三者具有不同的學習功能。通過教學指導是三者相互貫通、整合,目的在揚各自之長、補各自之短。借助誦讀的直觀體會、解讀的理性分析與鑒賞的“詩話”、“詞話”式評說,使對作品的認識相互交映、相映成趣。
《中學現(xiàn)代文學作品教學設計研究》(何更生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年2月第1版,第107—124頁):
現(xiàn)代詩歌教學設計包括教學目標設計、教學過程設計和教學方式方法設計等。
一、中學現(xiàn)代詩歌教學目標設計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三個維度規(guī)定了語文課程目標。設計作為閱讀教學重要組成部分的現(xiàn)代詩歌教學目標,其出發(fā)點也應該落實到位三個維度上。
(一)知識目標
現(xiàn)代詩歌的知識目標包括詩歌內容知識和背景知識。內容知識主要有: 篇3:小學古詩教學設計
21 古詩兩首《望天門山》 《飲湖上初晴后雨》(詩略) 課后思考:
1.我能把這兩首詩背下來,還能默寫《望天門山》。
2.我們來說說下面詩句的意思,再想象一下這些詩句描寫的畫面。
(1)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2)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3.選做題 我還知道一些描寫祖國風光的古詩,我要讀給大家聽。
《望天門山》《飲湖上初晴后雨》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學會“亦”“妝”2個生字,會寫“斷”“楚”“孤”“帆”4個生字。 2. 背誦兩首詩,默寫《望天門山》。
3. 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體驗詩人的情感,培養(yǎng)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整體通讀。
1. 導入:這個單元,我們一起到祖國各地去感受祖國的美麗富饒。這節(jié)課,我們先跟隨詩人去欣賞兩大景點。齊讀課題,要求讀準確。 2. 學生自由讀古詩。
3. 指名學生各讀一首詩,幫助正音。(“淡妝濃抹”的“妝”是翹舌音,也是后鼻音,重點正音。)
二、分步解讀,品悟詩情。
(一) 學習《望天門山》。
1. 讀題,結合課文注釋說說“天門山”在什么地方。 2. 作者望天門山看到什么景色?又有什么樣的感受呢?學生自由讀這首古詩,結合課文中的注釋,想想詩意,畫出不懂的字詞。 3. 引導質疑,師生合作學習難懂的字詞。
(1)“開”是什么意思?(“斷開”的意思。天門山本來是連在一起的,長江把它從中間斷開,分為東梁山和西梁山。)
(2)“至此回”是什么意思?
讓我們一起去看看畫面就明白了。(播放課件,學生觀看課件。)兩山之間只有狹窄的通道,洶涌的長江水流到這里就產生回旋,水勢更猛,非常壯觀。(學生齊讀:天門中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3)“相對出”的“出”中什么意思?詩人站在什么地方望天門山才會有“相對出”的感覺呢?
“出”就是出來的意思。詩的最后一行是“孤帆一片日邊來”,詩人應該是站在帆船上望天門山,船在前進才會感覺兩岸青山相對出。
過渡:帆船隨著激流快速前進,詩人望著前方,迎面的天門山撲進眼簾,這是一幅多么壯觀的景象??!讓我們一起來念一念后面兩句詩。(學生齊讀: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4. 老師范讀整首詩,學生一邊聽一邊想象,聽后交流自己的感受。
(交流感受,如:站在帆船上,我感到心曠神怡,兩岸的青山仿佛是熱情的主人站在兩旁迎接我。我感受長江特別有氣勢,越靠近天門山水流越急,帆船隨著水流搖晃,發(fā)出嘩嘩的巨響。)
5. 齊讀整首詩。
6. 出示課文插圖,練習背誦整首詩。
(二) 學習《飲湖上初晴后雨》。
1. 導入:洶涌的長江水漸漸遠去,現(xiàn)在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是一漲含情的西湖水。(課件 出示西湖全景,淡去,呈現(xiàn)古詩。)請同學們自己讀讀這首詩,根據課文下面的注釋想一想詩的意思。
2. 學生自由讀古詩,領會詩意。 3. 匯報交流學習情況。
“飲”是飲酒的意思,題目的意思:詩人在西湖上飲酒,剛開始是晴天,后來下起雨來了。
“瀲滟”的意思是“波光閃動的樣子”。西湖的水慢慢流動,在陽光的照耀下,水面一閃一閃的,很美。
詩中說“山色空蒙雨亦奇”,書上解釋“空蒙”是去霧迷茫的樣子,再看書上的插圖,遠處的青山、小橋,近處的亭臺樓閣在雨霧的籠罩之下就像蒙上了一層薄紗,蒙蒙朧朧的,很美。
陽光下的西湖很美,雨中的西湖也很美,難怪詩人會說:雨亦奇,雨中的西湖真是別有一番風韻呀。(播放西湖風光的課件,學生誦讀第
一、二行詩句。) 4. 引導想象。
詩人坐在游船上,欣賞到晴日雨中西湖的不同風情,不禁聯(lián)想到了古代有名的美女西施。西施無論是淡妝還是濃妝,都是很漂亮的,而西湖無論是晴天還是雨天都有獨特的美,所以在詩人眼里,西湖和西施一樣美麗。詩人的這個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認,從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別稱。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讀一讀這首詩吧。(學生齊讀整首詩。) 5. 試著背誦。
三、回讀全詩,比較異同。
1. 將兩首古詩放在一起再讀讀,比較異同,向同桌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2. 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老師點撥:第一首古詩描繪的是長江的雄壯,第二首詩描寫 的是西湖的柔美,兩種景色美得各有特色。祖國的山河真是多姿多彩!
四、拓展總結,默寫古詩。
1. 拓展:江山如畫,歷代詩人為之陶醉,并留下許多z經典之作,像這樣的古詩,你
還知道哪些?像這樣贊美祖國美景的古詩還有許多,請同學們在課后再去搜集背誦。 2. 默寫《望天門山》。
《游子吟》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理解古詩的含義。
2. 有感情朗讀詩歌,背誦并默寫古詩。
3. 體會母愛的偉大,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感激、贊美之情。
教學過程
一、聯(lián)系生活,引入詩境。
1. 談話導入:哪位同學出過遠門?離開家時媽媽為你做了什么,又對你說了些什么?
當時你心里有怎樣的感受?(請同學自由說說自己的經歷和感受) 2. 讀插圖,引入詩題。
認真觀察教材中的插圖,說說這幅圖畫的是怎樣一種情景。指名學生說,老師補充:兒子即將遠行,母親深夜為兒子縫制衣服,母親把自己對兒子的關愛、牽掛都一針一線地縫在兒子的衣服上了?? 今天我們來學習唐代詩人孟效的名作《游子吟》,感受母愛的偉大。
二、質疑,解題。
1. 讀讀課題,你有什么不懂的?(如:什么叫“游子”?“吟”是什么意思?) 2. 出示注解,解釋詩題。
吟:①吟詠;②古典詩歌的一種名稱。這里用的是第二種含義。
游子:離家遠游的人。 3. 介紹詩人和寫詩背景。
孟郊,唐朝著名詩人,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父親,與自己的母親相依為命。他從小刻苦攻讀,可是多次考試落榜,直到四十多歲才中進士。這首詩就是孟郊中進士后,為感謝母恩寫下的。
三、初讀,感知詩意。
1. 認真讀一讀古詩,邊讀邊思考:從這首詩中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意思不明白
的?(學生自由讀,可以小組討論。) 2. 交流對古詩的理解。
3. 引導學生對重點詞語質疑交流:
“意恐”——心里擔心、害怕;
“寸草心”——小草,比喻兒女的心意;
“三春暉”三月里春天溫暖的陽光。
4. 詩中哪些句子是描寫游子離家前母親對兒子的關愛?(慈母手中母,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請一位學生說說詩句的意思。
5. 詩中哪一句詩,寫出了游子的心聲?怎樣理解這句詩的含義?(誰言寸草心,報 得三春暉。)
原意:那些綠茵茵的小草,怎能報答太陽母親的光輝呢?
比喻意:母親對兒女的恩情,我們微小的心意怎能報答呢?
四、發(fā)揮想象,體悟詩境。
1. 認真讀古詩,再看看這幅圖畫,發(fā)揮想象,描繪出游子離家前那個夜晚的情景。(明
天,游子就要離家遠行,在小油燈下??)
2. 母親年邁體弱,眼睛昏花,動作遲緩,但她仍然堅持一針一線地為兒子縫制衣服。
母親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呢?(母親把自己對兒女的關懷全部融入到一針一線之中,希望孩子在外平安無事,期盼孩子早日回家;母親縫制的不僅僅是一件衣服,更是一顆牽掛孩子的愛心??)
3. 如果你就是那位即將遠行的孩子,在睡眠中偶然看到此情此景,你會怎樣想?(這
首古詩由于有著生動的寫實描寫,因此,在教學時,讓學生展開想象,入情入境地描述詩的情景,拉近了學生與作者的情感距離,加深了學生的情感體驗。)
五、反復吟誦,體會詩情。
1.指導朗讀,初步導出學生的感情。
(1)指導朗誦的節(jié)奏。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指導朗讀的感情。(語調緩慢,滿懷深情,讀出對母親的感激之情。)
(3)學生個別朗讀,師生評議。
(4)播放優(yōu)美的音樂,老師動情地范讀。
(5)配樂集體朗誦。
(6)集體背誦古詩。
六、拓展閱讀,深化主題。
1.補充一組描寫母愛的詩歌讓學生閱讀,如冰心的《紙船》等。 2.說說母親對自己關懷的一件小事,體會母愛的神圣無私。
七、作業(yè)。
1.回家把這首詩背誦給媽媽聽。
2.收集歌頌母愛的詩歌,在班級開展一次“母愛無價”的詩歌朗誦活動。 3.為媽媽做一件讓她開心的事。
幼師資料《詩歌家課件9篇》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是專門為給您提供幼師資料而創(chuàng)建的網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詩歌課件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一、分析教材 《家》這首詩歌語言樸實、淺顯易懂,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來概括事物的依屬關系,詩中大膽的想象一下子調動起幼兒親切的感覺,幫助他們從全新的視角想象周圍的世界。結尾處用一句“快樂的幼兒園是小朋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