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可以讓我們更好地記錄下自己的思考和感受,作文可以開啟我們的思想讓我們看到事物的不同面向。欄目小編為您整理了這篇“愛的飄香作文”的內(nèi)容。希望這篇文章對大家有所幫助歡迎大家參考和分享!
清晨,一縷陽光透過窗子,照耀進來,打開窗,微風(fēng)伴隨著陽光的溫馨在書房里彌漫著?;氐綍狼埃侀_雪白的宣紙,倒上墨汁,毛筆蘸上墨汁,在宣紙上翩然起舞。陽光明媚,翰墨飄香,如此,甚好。
書法是我國非常古老的一門藝術(shù),暢游在書法的世界里,我們既欣賞了無數(shù)名家名作,又陶冶了情操,修身養(yǎng)性。
初次與這古老的傳統(tǒng)藝術(shù)結(jié)緣是在二年級暑假。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我接觸到了書法。那天一進教室,就聞到一股淡淡的墨香,這墨香一下就把我吸引住了。目光轉(zhuǎn)向講臺,老師提起筆,在紙上書寫著,筆尖在紙上飛舞著,輕輕一按、一提、一個轉(zhuǎn)折,一個散發(fā)著墨香的大字就出現(xiàn)眼前,霎時間,我就對書法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迫不及待地想要去嘗試。大概從那時起,我就與書法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
老師常說:“書法可以讓人靜下心來?!钡拇_,書法仿佛真有種特殊的魔力,沉浸在書法的國度,我不再煩躁,極耐心地書寫著那一橫一豎,一撇一捺。
后來,我有從楷書慢慢迷上了隸書。隸書又名佐書、分書、八分,因盛行于漢代,所以又叫漢隸,它是由篆書圓轉(zhuǎn)婉通的筆演變成為方折的筆畫,字形由修長變?yōu)楸夥?,上下收緊,左右舒展,運筆由緩慢變?yōu)槎趟?。隸書既不像楷書工整嚴(yán)謹(jǐn),又不像行草那般行云流水,這可讓我好生不習(xí)慣。
起初我總是認為,隸書定與我無緣,我那急躁勁兒,怎適合隸書?帶著對自己的不自信,我開始了練習(xí)隸書的征程。每天,陽光點點照耀在身上,淡淡墨香相伴。一個月的努力,終究沒有白費,我臨摹的隸書終于與帖有幾分相像了。漸漸地,我迷醉在那古色古香的碑帖中,書法越發(fā)使我著迷,似乎有點不能自拔了。
提一支筆,蘸一點墨,鋪一張紙,隨心所欲地揮灑,墨香氤氳,一切都是那么恬靜美妙。
寧靜歲月,與墨交友,甚好。
再過幾天就是中國民間節(jié)日端午節(jié)了。這個節(jié)日在我們家鄉(xiāng)也算的上隆重?zé)狒[的,劃龍船、插艾蒿、吃粽子。
提到粽子,是我最喜歡吃的一種點心了。每當(dāng)端午節(jié),奶奶就會包粽子給家里人吃。端午節(jié)的前一天,奶奶會準(zhǔn)備一盆白白的糯米,綠綠的粽葉、“紅珍珠一樣的赤豆”、紅彤彤的蜜棗、香噴噴的咸肉,想到這些就能讓我垂涎三尺。
粽子不但好吃,包粽子的過程也充滿著樂趣。我坐在奶奶旁邊,看她拿起幾張粽葉,挽成一個小兜兜,在里面放入糯米,再放入餡料,包成棱形,或者包成像“小腳”一樣的形狀。我在旁邊看的都出神了。沒過多久奶奶就包好了滿滿一大籃粽子。奶奶把包好的粽子放入鍋中足足煮了2、3個小時之后,打開鍋蓋一陣陣粽香撲鼻而來。我都忍不住流口水了。奶奶幫我拿了一個我最愛吃的蜜棗粽,輕輕地剝開粽葉高中優(yōu)秀作文 原創(chuàng)分享 ,蘸上白糖放到我手中,我大大的咬了一口,真是香甜可口,耐人尋味!
我喜歡過吃香噴噴的粽子,喜歡過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到了,新鮮的棕葉,散發(fā)著淡淡的'清香;潔白的糯米,晶瑩剔透;紅棗、葡萄干和花生高中優(yōu)秀作文 原創(chuàng)分享 ,顯得那么誘人。
媽媽用靈巧的雙手左折右疊,再用繩子層層纏繞,很快,一個精致的粽子就包好了……煮上那么一會兒,粽子的香味便飄滿了屋子,叫人饞得直流口水!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熟了的粽子往嘴里送。
“丞丞,別只顧著吃,你知道端午節(jié)為什么要吃粽子嗎?”“這是為了紀(jì)念屈原!屈原是位愛國詩人,當(dāng)秦軍攻破楚國國都時,屈原非常失望,投江自盡……”說著說著,我仿佛聽到了當(dāng)時人們沿江尋找屈原的叫喊聲,也似乎看到了人們把自己省下來的食物投入江中喂食魚蝦,以防它們侵犯詩人遺體的情景……
吃著媽媽做的粽子,想著屈原的詩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的內(nèi)心涌起了一股濃濃的愛國之情……
又到了粽子飄香的時候。
小時候。
記憶朦朧。太外婆喜歡自己包粽子。說也奇怪,我就獨愛太外婆包的粽子。每逢端午前兩天,太外婆總會在灶臺那邊包粽子。那是我依靠在她的身旁,看著她用筋脈突兀的雙手顫抖著去包粽子。那飄香的粽葉中心包裹著白白的米飯,總會讓我涶誕三尺。我看著太外婆的手在不停地顫動著,然后我便問:“小太外婆,你是不是冷了?手怎么抖得這么厲害?”太外婆為了讓我吃得到那香噴噴的她親手包的粽子,竟然瞞著我說:“鳳兒乖,太外婆這是在幫你把粽子弄得更加好吃呢!”對了,那年的粽子充滿了溫情。
然后。
余音裊裊?!澳悄甑凝堉蹌澋锰貏e起勁!”小外舅回憶說。正是那年,我認識了屈原。其實也不能算是認識,是了解罷。那年,我們?nèi)叶甲诼杜_上慶佳節(jié)。天空向刷過的藍緞子,雨下過后,大自然的芳香又煥發(fā)出來了,雖說沒有明月,但那情景貌似中秋。粽子還是粽子,但是就不是太外婆包的了。我正咀嚼著那白白的米飯,突然,突發(fā)奇想打算了解粽子,于是我問媽媽:“這粽子是怎么來的呢?”“……屈原……”媽媽向我講述了那個愛國志士的感人故事。對了,那年的粽子充滿了敬佩。
今日。
往事猶存。我已經(jīng)學(xué)會了包粽子,我可以獨自做出當(dāng)時那令我口水大流的噴香粽子了。坐在露臺上,我望著每一位親人,又望望那明凈的天空。每一位親人都老了,我得珍惜;可是,屈原那是的神話卻可以通過我們祖祖輩輩傳誦下去,直到永遠。死亡不會帶走恩念,歡笑也淚水總會在心中沉淀。
又到了粽子飄香的時候。對親人的懷念,對祖國的熱愛,透過那清香的粽葉緩緩飄到我的心間。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大家包粽子、劃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jì)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又是一年端午節(jié),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葉洗干凈,在熱水中泡軟。再準(zhǔn)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折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diào)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后把箬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xué)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著我的“杰作”發(fā)笑:“這,這能叫粽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么地方啊?”
我暈!感情粽子包出四個棱角是方便用細線系著掛起來的,怎么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后,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里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于從鍋里“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黃松軟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jié),我學(xué)會了包粽子,品嘗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今年五月節(jié)是在外面過,一個人,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呀。
應(yīng)節(jié)氣買了幾個粽子吃。小時候?qū)@些傳統(tǒng)食品比較排斥,現(xiàn)在卻非常喜歡吃,一方面也許是制作工藝有了改進,另一方面也許是我這個人比較傳統(tǒng),因此行為舉止也有著濃郁的中國風(fēng)。
小時候家里吃粽子的時候,提前好幾天就要把江米泡上,那時候江米比較貴,我們都吃黃米的。那個年代吃大米還算是比較奢侈吧,因為江米比較像大米的味道,我不愛吃小米,所以就不愛吃黃米粽子,家里多數(shù)都包一些兩摻的,吃起來很不錯。
粽子葉一定要新鮮的,有的人家包的粽子可能是因為粽葉不新鮮,我總感覺是誰往里面吐了一口痰,味道讓我作嘔,那樣的粽子也吃了不少,很排斥。
書上說粽子葉吃完了要泡在水里,紀(jì)念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我們家很遵守這個傳統(tǒng),吃完的粽子葉都泡在一個盆里。不過我總懷疑不是為了紀(jì)念屈原,而是洗干凈了明年接著用,不管怎么說,第二年再用起來味道就怪怪的。
晚上在菜市場買了兩塊錢的桑仁。有人叫桑粒,南方叫桑葚,反正我們都叫桑仁,就是桑樹上結(jié)的那種紫色小串串,吃完了嘴里手里一團黑啊。小時候姥姥家住在老房子,后院就有一棵很大的桑仁樹,應(yīng)該還有蠶的,不過我都沒見著,只是吃著好吃的桑仁。大舅家后來住在那里,還讓大姐給我們家送桑仁,很大一方便袋,很好吃很好吃。后來姥姥家蓋了新房子,就把那棵桑樹砍了,很惋惜啊,再也吃不到桑仁了。買的東西總是感覺味道不如自己家的。
想起姥姥姥爺,對我真的是很好。當(dāng)初姥姥生的都是兒子,想要一個姑娘,就從我的親姥姥姥爺家,也就是姥爺?shù)拇蟾缂?,把我媽媽抱養(yǎng)過去了。親姥姥我沒見過,親姥爺有點印象,就是他快要病逝的時候,我和大姨家的丫頭去他的小屋里偷罐頭吃。親姥姥姥爺這邊是我的親人啦,對我都很好的,可是親姥姥姥爺我卻印象不多,很難過,記得媽媽說過親姥姥在我滿月的時候,還給我買了一個小毛毯,蓋起來很軟很暖的。這邊姥姥姥爺把媽媽抱養(yǎng)過去了,對媽媽也是很好的,媽媽管姥姥叫媽媽,管姥爺叫伯伯(baibai),小時候我都不了解,后來長大了才慢慢知道的。姥姥很胖,買衣服都沒有合適的,從來不敢吃魚,吃魚就扎嗓子。年輕時候都沒做過夢,真是心寬體胖。姥爺看起來不是很胖,可是褲腰比姥姥還多了三寸,真是讓人刮目相看。姥姥和姥爺我都沒有盡孝,現(xiàn)在還很想他們。有兩次在夢里夢到他們?nèi)卞X了,醒來時候我還覺得枕邊清淚濕濕的,可是終究沒有去上墳看看他們,我想總有時間,我會回老家給他們上上墳。
姥姥家的桑仁雖然沒的吃了,可是四姨的婆婆家卻有桑樹,也結(jié)桑仁。記得那一年我在四姨家玩,就和一幫孩子們?nèi)フH食浴_€有杏。在農(nóng)村真好。桑仁都是在樹上打下來的,不過我更青睞于站在墻上自己去夠,這樣才新鮮嘛。四姨家我非常喜歡,因為那個小村子還分山上山下,到了夏天滿四周都是郁郁蔥蔥的,有一年我去四姨家的地里,正好是黃昏時分,炊煙裊裊,夕陽西下,讓我一下子想起了《西廂記》里的句子“四圍山色中,一鞭殘照里”。確實四下里郁郁蔥蔥的景致,讓人陶醉其中,而且空氣是那么的新鮮。
一晃又是好多年過去,當(dāng)我還在回味上一輩親人的悲悲喜喜的時候,我們這一代的兄弟姐妹,卻天各一方,難以聚合。懷念小時候,想念遠方的親人,就在這端午節(jié)的前夕,送去我最誠心最虔誠的祝福和祈盼吧。
深秋初冬,季節(jié)還沒來得及交替,城市的大街小巷,就出現(xiàn)了許多烤紅薯的攤子。叫賣聲此起彼伏,清冷的街頭仿佛也被渲染得有聲有色,每個角落似乎都溢著甜甜的烤紅薯的味道。
每次路過烤紅薯的攤子,我總是無法抵擋住她的誘惑。循著香味小跑過去,買上一個,迫不及待地撕下一塊,熱乎乎地咬上一口,溫暖與香甜順著舌尖直抵我的內(nèi)心,慢慢勾起了我對童年的回憶。
記得小時候,村里家家戶戶都種紅薯。剪根秧子插在土里,澆點水就能成活,除了翻幾次藤秧,基本不用費什么事,一畝地就能收上兩千來斤。那時生活比較貧困,紅薯成了我們一家人一年到頭的主要食物,媽媽總是變著花樣做各種各樣的紅薯餐,鐵鍋燜紅薯,玉米紅薯粥,紅薯湯,還有晾曬的紅薯干,讓我們整天吃都不感到煩膩。
我最喜歡吃的是鐵鍋燜紅薯。初冬,家家戶戶的紅薯都已入窖,聽媽媽說,把紅薯放在窖里,主要是方便儲藏和增加糖分,使紅薯變得味甜可口,吃起來口感更好。因為我個子矮小,鉆地窖取紅薯自然成了我的差事。
每天傍晚放學(xué)后,為了盡快能吃上鐵鍋燜紅薯,我麻利地鉆進紅薯窖,飛快地拾上一筐。只見媽媽先把紅薯倒在一個大木桶內(nèi),加入少量的水,用禿了頭的竹掃把在桶里使勁攪動,直到紅薯表皮的渣土去掉后,再倒進一個大竹籮筐里,用水沖洗干凈。我連忙把洗干凈的紅薯擺滿一大鍋,加上水,蓋上鍋蓋,父親正賣力地把灶膛柴火燒得旺旺的。待鍋蓋上飄出蒸氣時,紅薯絲絲縷縷的.香氣便飄了出來,我聞到香味,饞得口水直流。再燜一會兒,紅薯就熟了,媽媽猛地一揭鍋蓋,熟悉的紅薯香撲鼻而來,令人垂涎欲滴。
除了鐵鍋燜紅薯,我還喜歡挖地洞燒紅薯。記得一次放學(xué)后,幾個小伙伴的一個眼神,大家就能心領(lǐng)神會,我們提著書包一路狂奔到村外的紅薯地,書包一扔,就趴在紅薯地里,用小石塊摳挖起紅薯來。挖好后,還精心地將沒了果實的紅薯藤原樣放在壟上,以免被人發(fā)現(xiàn)。接下來就是挖地洞,找來干樹枝,堆成一堆,點著火后,把紅薯埋在柴火里。我們圍成一圈,滿臉的興奮,邊添柴火,邊在柴火邊取暖,盼著紅薯快點烤熟。當(dāng)我們冰冷的小臉被火烤得暖暖和和的時候,紅薯也烤熟了。小伙伴們迫不及待地用小棍棒把柴火里的紅薯撥拉出來,紅薯皮又黑又硬,成了硬殼。大家顧不得燙手,剝開紅薯皮,就急急地往嘴里塞,心也被燙得熱乎乎的。正得意時,就聽見有大人沖這邊狂喊,我們來不及擦干凈手上和臉上的黑灰,四處逃開,只留下歡快的笑聲在空中回蕩。
如今生活條件好了,人們不會再把紅薯當(dāng)作主食,但我仍對紅薯有種偏愛。早餐吃的最多的是紅薯大米粥,喝起來香甜可口。中午蒸米飯,也不忘切幾塊紅薯,放入電飯鍋。待米飯蒸熟時,米香伴著薯香,讓我食欲倍增。
現(xiàn)在吃紅薯,雖然沒有了兒時的那份孩子氣和那急不可耐的吃相,但記憶中那誘人的紅薯香總會在心中彌漫開來,久久揮之不去。
走過明媚的五月,轉(zhuǎn)眼又到了粽子飄香的端午節(jié)。
這是人們很注重的傳統(tǒng)佳節(jié)之一,于是眼前盡是一幅合家團聚其樂融融的畫面。自然想起小時候在農(nóng)村過端午節(jié)的情景,端午那天我跟媽媽學(xué)著用紅紙折紙葫蘆,然后用紅線將艾葉、紙葫蘆串起來掛在大門口、房門口,那大紅色的穗兒在風(fēng)中輕輕地揚起。最溫暖的時候,是媽媽為我和妹妹“賜?!保H手將五彩線綁在我們的手腕上,用紅線拴著艾葉縫在衣服角上,一邊還祝福:“艾葉青青,保佑平安!在家親人愛,出門朋友愛……”中午的時候,各家都忙碌起來。媽媽將提前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還放上雞蛋,加火再煮,等到鍋里飄出糯米香的時候,就已經(jīng)煮好了。然后,媽媽還要做些美味的菜肴,再把粽子、雞蛋擺上餐桌,媽媽說那象征著團團圓圓。菜肴備好了,粽子又香又粘,合著菜肴和艾葉的香味,從各家的院落里飄出來,整個小村子便浸泡在端午節(jié)的濃香里了。
漸漸的長大后,知道了離騷,知道了屈原,也知道了過端午節(jié)的來歷,是為了紀(jì)念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在五月初五那天將煮熟的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現(xiàn)在的生活過得都好起來,過端午節(jié)時吃東西已顯得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一份溫馨和一家人團聚在一起的其樂融融的感覺。這一天,出遠門的人趕著回家,在家的父母同樣也盼著兒女回家過節(jié),那種急著往回奔的心情和老人等著孩子回來的期盼,都是親情濃縮的珍藏底片,而我們也都珍惜這樣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因為持久的是一份親情,留住的更是一份民族文化遺產(chǎn)。
過端午節(jié)當(dāng)然少不了粽子,記得在廣州上學(xué)時,那里的粽子格外的香,其實那里面放了咸香的瘦肉,有的.還放上大棗桂園,吃上一口,粘香粘香的!這使我這個北方長大的人第一次知道了粽子原來可以這樣做,可以這么香!就象是我第一次在那里喝早茶,其實就是吃早餐,每個精致的小瓷碟里面都放著一種食品,品種非常多,比如三兩塊小排骨,或是幾個鳳爪等等,再來一小盤炒米粉,真的非常美味,悠閑中吃出了一份精致的心情。當(dāng)然,現(xiàn)在的北方,食品不象以前那么單一了,隨著文明的進步,食品文化的傳播也非???,每到端午節(jié),大商場里有各種南北風(fēng)味的粽子,大可以一飽口福。
現(xiàn)在每到過端午節(jié)的時候,我都會到公園的角落里尋一束艾葉,回到家用紅紙折上紙葫蘆,再用紅線將他們串到一起,掛在我家的房門口,有一種返璞歸真的感覺,也有那么一股避邪的意思哪!煮上粽子、雞蛋,這時家里也芳香四溢起來,那濃濃的親情充滿了小屋。
桂花飄香牽掛依舊的詩歌
回家的腳步總是匆匆
臨別時
父親喜歡用手指上那淡淡的煙草味
在我的頭頂上久久環(huán)繞
母親在桂花樹下凝望
永不改變的重復(fù)著:“平安,健康!”
低頭看著手中那一束桂花
醉人的香氣驀地將眼眸溢滿
莫名的痛沿著不舍的脈絡(luò)瘋長
自從有了自己的家
總是習(xí)慣在電話里問候
忙碌的時候記起
伸手觸摸已是一種奢望
我本是一池漲滿的水塘
可從不記得你們是否干渴
任時光將父親的白發(fā)
母親的叮嚀折疊成懷想
在記憶中被越拉越長
悄然回首
父母的笑臉在桂花樹中慈祥
歲月真是殘酷
無情的搶去了他們的似水年華
曾經(jīng)的青春美麗
只留下一片狼藉之痕跡
溫柔的微笑
使渾濁的眼光也無從亮麗
身后的桂花成就了這一片景色
臨別時媽媽那淚瑩瑩的雙眼
朦朧的映在我的'雙瞳里
爸爸溫馨的指痕
也重重的刻在我的腦海中
在閑暇的時刻想起你們
開啟我牽掛的心對著你們的影子
靜靜的做一次平安的祝禱
你們總說我的平安是你們的快樂
卻從不明白你們的健康才是我最大的安慰
端午節(jié)文章;又到端午粽飄香時
每年的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海門沙地人稱端午節(jié)為端陽節(jié),而通東人則稱為多五節(jié)。
隨著時代的變遷,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對于這個傳統(tǒng)佳節(jié),人們已經(jīng)沒有像以前那樣注重了,特別是年輕人。但是我們還是感受到了過節(jié)的氣氛。在市區(qū),各大超市粽香四溢,品種繁多的粽子,引來了很多的市民。在農(nóng)村,家家戶戶都忙著采摘新鮮的蘆葉,或多或少包上一些粽子,等著親人、兒女回家過端午節(jié)。
記得小時候,一到端午前夕,媽媽就帶著我和姐姐去河邊采摘蘆葉。鳥兒在蘆葦間鳴唱,蘆葦在風(fēng)中輕輕搖曳,那種感覺很是有趣和愜意!我們把那些形狀好又新鮮的蘆葉采摘下來,不一會就能采下一大摞?;丶液笙葘⑻J葉放在水里一葉一葉清洗,洗干凈后再浸泡,再放在鍋里和扎粽子的麻繩一起煮,煮開后的蘆葉顏色就由綠色變成了淺青色,再用清水漂洗后就可以包粽子了。
媽媽包粽子時我和姐姐就坐在旁邊,不時拿幾顆紅棗解解饞??粗鴭寢岇`巧的雙手不停地忙碌,不多時,一只只棱角分明的粽子就堆滿了大盆。接下來就是把粽子一層層放進大鐵鍋里,然后再煮,等到煮沸鍋里飄出濃濃的清香時,就熄掉灶火,在鍋里再悶上一個晚上。第二天早晨再把鍋里的粽子煮一下。這才可以吃了。
打開鍋蓋后,看到滿鍋水靈靈、綠瑩瑩的的粽子,誘人的香味直往鼻孔里鉆。我們趕緊剝開粽葉,插上筷子,咬上一口,香甜甜、軟綿綿,慢慢咀嚼,黏黏的,滑滑的,尤其吃到紅棗處,真是甜到心里頭。那樣的情景多年以后回想起來還是覺得好溫馨。童年時的端午節(jié)真的很令人回味!
現(xiàn)在過端午節(jié)或許就是做個形式,粽子隨處可買,而且口味很多,方便快捷,,但是卻吃不出記憶中的好味道了!因為少了包粽的過程,少了親情的味道,再好吃的粽子也會變得寡味。
我在想,明年的端午如果有時間的話一定得回趟老家,跟媽媽學(xué)學(xué)包粽子,將來把這些教給自己的孩子,將這個傳統(tǒng)習(xí)俗一直延續(xù)下去。
冬日的暖陽毫不吝嗇地將它的光芒照射人間,一束耀眼的陽光穿過窗戶,映射在我的書桌上。金燦燦的獎杯在陽光的襯托下如此絢麗奪目,我的思緒也隨著它的光芒飄向了八歲那年
為了提升氣質(zhì)、鍛煉身體,母親將我送去了學(xué)習(xí)舞蹈,那時的我又矮又胖,就像一只自卑的熊,沒有讓人艷羨的身材,也沒有過人的舞蹈功底和天賦,與其他同學(xué)相比,我黯淡極了。每一次的演出,我都被安排在最角落,不被觀眾所關(guān)注,不被老師重視,不被同學(xué)所看好,就這樣悄無聲息地當(dāng)了一個學(xué)期的綠葉。
新學(xué)期開學(xué)后,一切似乎并沒有多少變化,培訓(xùn)班換了一個新的舞蹈老師,其他的同學(xué)都爭先恐后在老師面前展現(xiàn)自己優(yōu)美的身姿和扎實的舞蹈功底,只有我遠遠地站在角落觀望。下課后,我迅速收拾東西準(zhǔn)備逃離,老師卻叫住了我:同學(xué),你怎么就站在最邊上呢?老師拍了拍我肩膀,笑著問。我我習(xí)慣了我支支吾吾說道,慌忙跑開了。
第二天,老師重新編排表演站位,正思考著領(lǐng)舞人選,她的目光看向了我。你來!我我?我睜大眼睛,不可置信。對,就是你,快來!我只好走向教室中心,似乎聽到身旁傳來許多竊竊私語,我的臉火辣辣的,不敢看老師一眼,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隨著老師開始訓(xùn)練的聲音令下,我才慢慢接受這個事實,懸著的心才放了下來。
第三天,課后,老師再一次叫住了我,溫和地對我說:我剛剛觀察了你的舞蹈,發(fā)現(xiàn)你學(xué)動作非???,功底也非常好,絲毫不遜色,為什么不樂于展示自己呢?不要因為身材而感到自卑,老師相信你!說完,老師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地糾正我的錯誤,幫我踩點,幫我糾正站姿每一次的加練,每一次的糾正,讓我本是被自卑掩埋的枯木如逢春般萌芽。
第四天,演出當(dāng)天,我自信地登上舞臺,站在舞臺中央我從未想象過的地方,隨著音樂的舞蹈,享受著眾人的目光,接受著如雷鳴般的掌聲,此時,我好像真的成為了曾經(jīng)向往的舞蹈家,與音樂融為一體,自信地與舞臺擁抱。當(dāng)我站在領(lǐng)獎臺,從評委手中接過那個金燦燦的獎杯時,我好像從臺下老師的眼神中看到那個曾經(jīng)不被看好的自己,又好像看到了老師對我一次又一次的鼓勵。老師向我豎起了大拇指,微微一笑,這時舞臺的光芒聚焦在我一人身上,窗外燦爛的花朵仿佛正在為我綻放
第五天,現(xiàn)在的我,已長成了一個落落大方的女孩,曾經(jīng)的朽木,正在散發(fā)著迷人的芳香。
剛進入陰歷八月,走到街面上就可聞到月餅的飄香,彌漫中秋的味兒,讓我又想起小時候吃月餅的情景。
小時候過中秋節(jié),對于我們來說,不僅僅是一種享受,更是一種奢望。在老家那兒有一個習(xí)俗,每到中秋節(jié)前就會打餅子,可以說是家鄉(xiāng)的土月餅。在我的記憶中,母親做出的土月餅就像是千層老酥餅一樣,咬起來很酥很香,如吃前把它放火上烤一烤,味道就會更好,至今仍令人回味。
當(dāng)然打出的餅子并不會讓我們馬上吃,母親說,只有到了八月十五,月兒圓了才能吃,那時全家人到齊了,才能吃出餅子真正的味兒。我們盼望著中秋節(jié)的到來,并不是因為那一天天上的月兒最圓、最亮、最美麗;而是可以吃到像月兒的月餅,那香甜的感覺,仿佛可以從嘴里一直甜到心里。
吃月餅也是有講究的,十五那一天,吃過晚飯,皓月已是當(dāng)空,家人先要供奉祖先。此時,爺爺會在供桌上擺上月餅和水果祭品,讓我和弟弟隨他磕頭拜祖,保佑家人平安吉祥。祭罷祖先,每人分得一到兩塊月餅。到手的月餅我們也是舍不得吃,先觀賞上面的花紋,再掰一小塊放到嘴里來回體味,以至中秋過了好長時間還唇齒留甜香。
后來,隨著我漸漸的長大,農(nóng)村的生活也漸漸的好起來了,吃商品月餅已不再是稀奇,農(nóng)村打土月餅的人家逐漸減少,如今只是在那游玩的景點偶爾見到。每年中秋前,父母就會到小賣鋪或商店買一些,還未待中秋節(jié)至,我和弟弟早已吃了夠。最早的月餅,是那被油水浸透并外溢香味的包裝紙。那時的月餅包裝,既簡單又很具有中國味。灰黃色的厚麥秸包裝紙,裹上四塊月餅,上面用一張紅的或者綠的印著商標(biāo)的紙壓住,再用繩子系個十字扣。商標(biāo)紙上印有一個花邊方框,用老宋體字豎寫著中秋月餅四個字。雖然沒有今天印制精制,更無法與真空透明的薄膜包裝媲美,但烤制焦黃,透過浸出包裝紙散發(fā)的清香,卻對那個時代的小孩們有著一種無法言表的誘惑。只是后來,我進城讀書、工作,漸漸的遠離了農(nóng)村,遠離了圍著桌子吃月餅的歲月。
記得我四十歲到武漢進修學(xué)習(xí)時,就在那兒過了一個中秋節(jié),老師不僅請我們幾位學(xué)生加了餐,還分發(fā)了幾塊月餅。不知為什么,那天晚上望著天空皎潔的明月,我的心里卻有一股莫名的悵惋,也許是我平生第一次有了思鄉(xiāng)之情,特別牽掛的是在家的父母是否吃上了月餅。因為我們都在外工作,兒女也正在外讀書,家里只剩下了父母倆人,顯得寂寞冷清,只好在電話中問候。讓我吃驚的是過了一個月回家,家里居然還留著幾塊月餅,母親說這是專門給我留下的。當(dāng)我吃著同樣的月餅,心里卻充滿了濃濃的暖意,眼睛不自主地就濕潤了。深刻體會到作為父母的對子女的那份無限牽掛,無論你有到多大,在父母眼里永遠是個孩子。
如今我的女兒也在外工作,很少在一起過中秋節(jié),總是會給心疼她的婆婆爺爺通過快遞送上一盒月餅,以表她的.心意。幸好我離父母不遠,到了中秋節(jié),大多聚集在一起,又能其樂融融。尤其當(dāng)父母看到生龍活虎的曾孫子,他們臉上的笑容是那樣陽光燦爛。
中秋月餅,吃的是一種習(xí)俗,一種氣氛,一種心情。這種習(xí)俗,有文獻記載是起源于北宋。蘇軾有句詩云:“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明代《宛署雜記》中說:“每到中秋,百姓制作面餅,互相贈送。”可見,中秋吃月餅,由來已久。
我的家鄉(xiāng)的小鎮(zhèn)上就有一個做月餅的老店,記得小時候人們在那兒買月餅還是憑票供應(yīng)。據(jù)說做月餅的鄭老先生是祖?zhèn)鞯氖炙嚕兰o(jì)七十年代就在供銷社工作,供銷社解體后他繼續(xù)做他的月餅生意,女兒大學(xué)畢業(yè)后回家主持小店的工作。幾十年來,他小店的生意始終是那樣紅火,在全縣都有名氣,前幾年人們要排幾個小時的隊才能買到月餅。兩年前的冬天,鄭先生因病去世了,他的那老店業(yè)務(wù)量也開始下降。有人推測,因鄭先生去世了,人們怕他家做的月餅質(zhì)量下降,來的人就少了。日前我又買了幾個,還是兒時那味道。我想不是質(zhì)量問題,主要是現(xiàn)在做月餅的小店多,品種多,物質(zhì)的豐富,美食多多,人們有了更多的選擇,加上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中老年人吃多了消化不了,年青人要吃也只是品嘗而已,月餅銷量下降是遲早的事。
吃月餅對我來說,好像這么多年來在數(shù)量上都差不多,年少時家里窮沒錢買,只能少吃,人到中年家里富裕了,也沒多吃。如今吃月餅只是寄托,是一種象征,讓人在佳節(jié)中有一個好心情;月餅似乎早已沒有了原來食用的含義,而變成了一種中秋文化的象征,由此衍生出了更多的月餅文化內(nèi)涵,還有那游子的情懷、親情的掛牽、遠去的村莊、淡淡的鄉(xiāng)愁,并在我們這些早已融入城市生活的農(nóng)村孩子的血脈中延續(xù),讓人留住心中的那份美好,留住月餅固有的那份懷念。
我走在上學(xué)路上,一陣撲鼻的清香迎風(fēng)飄來,哇,遍地都是野菊花,多美的花呀!白的,黃的,點綴著整片山崗,仿佛無數(shù)閃爍的星星,多香的花呀,縷縷清香飄滿了整個山崗,整個山村。我想:老師看到這些野花,心里一定也很喜歡。就采了幾朵小野花,捧在手心上。
來到學(xué)校,輕輕走過老師的窗前,窗戶正開著呢。我悄悄探著頭向里張望,老師那副粘著膠布的眼鏡放在桌上,人不在。我把花輕輕地插在老師的筆筒里,從書包里掏出一盒新的眼鏡放在老師的桌上,默默地祝福老師身體健康。
說起那副眼鏡,還有一段難忘的往事。
那是一個中午,我發(fā)了高燒在家中休息,老師見我沒上學(xué),就到家中看我,老師見我的頭很燙,而家中一個人也沒有,就背著我到醫(yī)院,一路上,老師一步也沒有停,背得滿頭大汗。一不小心,教師被一個石頭磕著,我們倆都摔倒在地上,老師的眼鏡掉到地上,鏡片摔破了一個,老師把眼鏡一撿,把破鏡片塞進褲袋里,背起我就走,送到了醫(yī)院……
后來,老師用膠布把破了的鏡片粘了起來。每次,同學(xué)們看到教師戴著那膠布的眼鏡,都會大笑。老師說,現(xiàn)在我的眼鏡又多了一項功能,也不錯嘛。而我,我看到那副眼鏡,總是不能大笑。
老師,您常常對我們說,只要我們好好學(xué)習(xí),身體健康,就是您最大的快樂。您要知道,您的身體健康,這也是我們最大的幸福和快樂呀。老師,為了您的健康,您還是收起那副“多功能”眼鏡吧。
走在回教室的路上,望著那風(fēng)中輕輕搖動的那片野菊花,仿佛清香飄得更濃了,更遠了,飄到了老師的心中。
老師,今天是教師節(jié)——您的節(jié)日,祝您身體健康!
罐茶飄香云南省永平縣職業(yè)高級中學(xué) 李光乾故鄉(xiāng)在滇西北的崇山峻嶺中,著名的“博南古道”便從我故鄉(xiāng)水平穿過。這是個歷史悠久,民風(fēng)淳樸,物產(chǎn)豐富,遍地是故事,處處有傳說,山山嶺嶺是綠茶的文明古縣,不僅以獨特風(fēng)味的“葉包素鹵腐”聞名遐邇,還以香味醇厚雋永的罐罐茶飲譽四海。
罐罐茶,顧名思義,就是用茶罐在火塘邊煨邊飲的茶。別看那黑乎乎的茶罐不搶眼,用它煨出的茶味道卻格外醇厚清香。當(dāng)有客人來訪時,好客的主人便將茶罐洗凈放進火塘,水汽烘干后再放入茶葉不停地翻抖,待茶葉變黃,茶香撲鼻時,倒入開水便可邊煨邊飲了。在柴火熊熊的火塘旁,一邊品嘗農(nóng)家自制的新茶,一邊嗑著主人為你端上的瓜子嘮家常,是一種享受;而在寒風(fēng)凜冽的冬日圍爐飲茶,則會有一種暖洋洋、樂融融的感覺。這就是故鄉(xiāng)人喜歡罐罐茶的原因。其實,古人也是喜歡罐罐茶的,杜末的“寒夜客來茶當(dāng)酒,竹爐湯沸火初紅”、陸游的“焚香細讀斜川集,候火親烹顧渚茶”、王彥泓的“半簾蕉雨時飄硯,一砌松風(fēng)靜煮茶”寫的便是圍爐煮茶的情景。
煮茶的歷史悠久,陸羽《茶經(jīng)》中的《四之器》便講了茶葉的烹煮用具,其中又專講一套出門可以帶走的全套茶具——包括煮茶的爐子,盛水的器皿,毛巾,甚至盛水的布袋等等?!段逯鳌分v了茶葉的煎煮方法。由此看出,煎和煮是茶道中的兩道重要工藝。今人喝泡茶;大概是圖方便的緣故。茶道的本義就是燒水煮茶,離開了熊熊的柴火,茶道也就名存實亡了。
故鄉(xiāng)人很少有人研讀過《茶經(jīng)》,但故鄉(xiāng)人卻得了《茶經(jīng)》的真?zhèn)?,讓又煎又煮的罐罐茶代代飄香,歷久不衰,為源遠流長的茶文化添上了精彩的一筆。在“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農(nóng)家小院里的罐罐茶便散發(fā)出誘人的魅力。坐在紅紅的火塘旁,一邊烤火品茗,一邊聽老人吧嗒著旱煙講那似夢似幻的悠悠往事,聽鄉(xiāng)場上青年男女的嬉笑打鬧聲,荷塘里的蛙鳴聲,渠水的嘩嘩聲,鄉(xiāng)間小道上摩托車的轟鳴聲匯成一曲歡快的鄉(xiāng)村小夜曲,那是一天中最浪漫溫馨的時光了??粗鹿庀码鼥V的村莊,靜靜流淌的河水,嗅著夜來香馥郁的香味,默誦著“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詩句,幾杯茶下肚,便會有一種身在童話中的感覺。
故鄉(xiāng)人對罐罐茶情有獨鐘,不只自己喝的是罐罐茶,待客喝的是罐罐茶,就連祭祀神靈用的依然是罐罐茶。每年臘月二十三、二十九迎灶神送灶神時,家家戶戶都要在灶君神位前恭恭敬敬獻上一杯芳香四溢的罐罐茶,祈求合家平安,滿門順利。
如今,隨著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罐罐茶已走出蝸居,裊裊婷婷登上滇西北小鎮(zhèn)一些古色古香的茶樓。她們正以自己獨特的風(fēng)采吸引著游人。游人到此,晶茶發(fā)思古之幽情,其身心便融進滇西北這片神奇的土地了。
——選自《中學(xué)生優(yōu)秀作文》
評點:
這篇文章向我們說明了罐罐茶這個歷史悠久富有民族特色的茶文化。罐罐茶的"風(fēng)俗來自滇西北,它的特色源于它的韻味和暖意,它特有的沏茶方式和味道贏得故鄉(xiāng)人的喜愛。作者介紹了煮茶的歷史,包括它烹煮的茶具與工藝,并通過罐罐茶在《茶經(jīng)》里的歷史地位突出了其經(jīng)久不衰的文化底蘊。作者筆下的農(nóng)家小院,盡顯了獨有品茗氛圍和溫馨;月光下的村莊,茶香四溢,暗香浮動。在祭祀神靈時用罐罐茶也表現(xiàn)了祖輩們對神圣的罐罐茶的敬意和愛,作者的言辭之間表達了對故鄉(xiāng)茶文化的喜愛和自豪之感。文章構(gòu)思嚴(yán)謹(jǐn),從對罐罐茶的定義到敘述它的文化再到其發(fā)展,總分結(jié)構(gòu)鮮明。本文語句賦予詩意,溫暖愜意,是一篇作為介紹故鄉(xiāng)茶文化的美文。
秋風(fēng)習(xí)習(xí),樹葉兒迎著風(fēng)兒,飄飄灑灑的。我一走進果園,眼前一下子被這美麗的景色所吸引住。
只見果園里黃澄澄的桔子被陽光照得金燦燦的,風(fēng)兒輕輕一吹,好像一抹桔黃色的云彩在果園里飄動著。一股淡淡的清香迎面撲來,我忍不住閉上眼睛,深吸了口氣,酸酸的、甜甜的,那桔子一定很好吃。我都忍不住想留口水了。
我加快腳步往前走。我從桔子樹邊穿梭而過,桔子樹并不像白樺樹那么高大挺拔,也不像榕樹那么枝繁葉茂,但它可渾身是寶。且不說桔子的甘甜多汁,單是那曬干的陳皮,都讓我口水直流。小時候,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喝著用陳皮泡過的水了。
看著枝頭上的桔子,飽滿而又是新鮮,我忍不住摘了一個,捏了捏,軟綿綿的。剝開它黃澄澄的外衣,只見一塊塊桔子呈半月牙形。我拿出一塊,品嘗了起來,鮮嫩多汁,酸中帶甜,直流入我的心里。多美味啊。我一吃就停不下來。我就這么在園子里,吃吃停停,跑跑跳跳的。笑聲在園子里,快活地穿梭著。
欣賞著果園的美景,品嘗著美味的桔子,沐浴著溫暖的陽光,感受著涼爽的風(fēng)兒,我覺得自己就是在一個幸福的“桔子園”里。
柚子,別名柚、雪柚,還俗稱團圓果的柚子不僅僅是八月中秋大熟的時候,萬家團圓。每年飄香四方的江永柚子又在長沙飄香的時候,師生團圓的時候也來了,曾經(jīng)的優(yōu)秀學(xué)生,現(xiàn)在任一方的民生就來了。
民生畢業(yè)已經(jīng)N年了,我們學(xué)校改名又合并了,幾經(jīng)春秋,風(fēng)雨幾番了。從前的校名都不復(fù)存在了,從前的學(xué)生也基本如石入海了,唯有他還在不間斷不辭辛勞地牽起逝去的時光,把師生的情誼重重地擔(dān)當(dāng)在歲月的'縫隙里,不肯時間的流水沖淡,不讓時間的消失溜走。
民生一直是素樸著的,不高大的個子,底蘊著真情的無限。他的女兒非常優(yōu)秀,憑小姑娘鋼琴比賽的多次榮獲大獎和考級,憑小姑娘遙遙領(lǐng)先的各科成績,考到了長沙。民生知道老師是特別沒有能力的老師,不擅于外交,也不擅于求人,更沒有權(quán)利,從來沒有開口半句麻煩事。只是每年毫無索求地為了在校時老師的好,就這么簡單,一個個江永的柚,圓到了老師家,而且年年如此,從江永開車送到長沙。如果送給省府高級官員,還是工作的需要,送給無權(quán)無利的老師除了情,還是情。
最近兩年他來時還問及一些對他好,那怕是贈送過幾句友好言語的老師,他說他都記得。去年送柚子的時候,他還記起了我辦公室一個美麗的大姐老師。有時候,老師會連他的名字也沒有記在心上,可他把老師記在了心中。師生的情誼是最難忘記的。他總是很輕很輕地說,很重很重地做。
民生是謙遜的,讀書讀得很棒,那時候如此,現(xiàn)在地位變了,他依然如此,而且有能力的時候,他更加珍惜那份過往的,卻是永恒的師生情。
民生當(dāng)官當(dāng)?shù)梅浅2诲e,培養(yǎng)的孩子也非常優(yōu)秀,對妻子恩深似海,對父母也孝敬十分。無疑在人生的路上他走出了平凡中的成功。盡管他平平靜靜地做著人做著事,但他是平凡中的杰出,如他家鄉(xiāng)悄然聳立的小山巒。到現(xiàn)在,還沒聽他說過豪言壯語和恭維的話,甘于是平凡的那株木棉,甘于是默默的那棵小草。當(dāng)官了,還是說,你們是老師,我是學(xué)生。一切淡淡然的,只是情和愛不肯不濃郁著。幾個老師在一起,談起現(xiàn)代社會中,人眼的勢力,情感的缺失,民生便是一個奇跡,一個慰安……
江永的柚子是有名,可我們的學(xué)生民生更有名,他的名字寫在了老師的心中純美;江永的柚子是香香,可我們的學(xué)生民生,更是飄逸著真情的芬香。柚子可算是國際上大眾化的果品,是普通的果實,可這種果實大家都喜歡,大家都珍愛,大家都知道他的價值。民生不正像柚子一樣淳樸、重情、真摯、溢香嗎?!
又是柚子飄香時,我們不是收獲了柚子,我們收獲的是一種彌足珍貴的美好……
小時候。
記憶朦朧。太外婆喜歡自己包粽子。說也奇怪,我就獨愛太外婆包的粽子。每逢端午前兩天,太外婆總會在灶臺那邊包粽子。那是我依靠在她的身旁,看著她用筋脈突兀的雙手顫抖著去包粽子。那飄香的粽葉中心包裹著白白的米飯,總會讓我?竦???。毋灤妆P?餛諾氖衷誆煌5夭??牛?緩笪冶鬮剩骸靶√?餛牛?閌遣皇搶淞耍渴衷趺炊兜謎餉蠢骱??”??餛盼?巳夢頁緣玫僥竅閂緡緄乃?資職?聶兆櫻?谷宦髯盼宜擔(dān)骸胺鋃?裕??餛耪饈竊詘錟惆陽兆優(yōu)?酶?雍貿(mào)閱兀倍粵耍?悄甑聶兆映瀆?宋慮欏
然后。
余音裊裊?!澳悄甑凝堉蹌澋锰貏e起勁!”小外舅回憶說。正是那年,我認識了屈原。其實也不能算是認識,是了解罷。那年,我們?nèi)叶甲诼杜_上慶佳節(jié)。天空向刷過的藍緞子,雨下過后,大自然的芳香又煥發(fā)出來了,雖說沒有明月,但那情景貌似中秋。粽子還是粽子,但是就不是太外婆包的了。我正咀嚼著那白白的米飯,突然,突發(fā)奇想打算了解粽子,于是我問媽媽:“這粽子是怎么來的呢?”“……屈原……”媽媽向我講述了那個愛國志士的感人故事。對了,那年的粽子充滿了敬佩。
今日。
往事猶存。我已經(jīng)學(xué)會了包粽子,我可以獨自做出當(dāng)時那令我口水大流的噴香粽子了。坐在露臺上,我望著每一位親人,又望望那明凈的天空。每一位親人都老了,我得珍惜;可是,屈原那是的神話卻可以通過我們祖祖輩輩傳誦下去,直到永遠。死亡不會帶走恩念,歡笑也淚水總會在心中沉淀。
又到了粽子飄香的時候。對親人的懷念,對祖國的熱愛,透過那清香的粽葉緩緩飄到我的心間。
端午節(jié)歷史悠久,擁有幾千年的華章,其魅力如空中的驕陽,激勵人心,激勵著中華民族奮勇向前,開創(chuàng)出一條愛國主義的道路,譜寫出一首首壯美的詩歌,可歌可泣……
說起端午節(jié),在中華大地可謂婦孺皆知,無人不曉。粽子的香味從屈原那個時代飄溢到今天,香味未變,而且越來越濃郁,令人陶醉。賽龍舟爭前恐后的頑強拼搏進取精神,彰顯出華夏兒女自強不息,勇往直前的魄力,令人振奮。因為,中華兒女弘揚傳統(tǒng)精神,秉承光榮美德,愛國思想成為民族凝聚力的核心,鑄就了中華民族東方“龍”的高大形象。
今天國家特意設(shè)立了“端午節(jié)”休假,國民無不歡呼雀躍,舉國歡慶端午節(jié)的來臨,攜手共度這美好的時光。佳節(jié)時刻,用一首詩歌,表達內(nèi)心深處的贊頌:
端午佳節(jié)粽子香,屈原愛國美名揚。
千年文明耀中華,愛國愛家興神邦。
“離騷”一曲千古唱,汩羅江畔豪氣壯。
艾蒿糯米飄清香,龍舟搏擊萬古暢。
端午節(ji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蘊含著中華民族文化的精華,展示著民族精神。我們弘揚民族精神,傳承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元素,這是每個華夏兒女的職責(zé)所在。
中華民族歷史淵源是深厚的,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歷史是人民創(chuàng)造的。中華民族的愛國情懷,是華夏崛起的精神支柱,也是中華民族的靈魂。國家永遠是至高無上的,國家利益高于一切,有國才有家,國泰民安。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倍受人民愛戴,已經(jīng)融入東方龍的血脈中,成為中華民族的法寶,世代相傳下去。
文明的精神,激勵人心,促使民族崛起。端午節(jié)的精彩魅力,傳承了幾千年,經(jīng)久不息,隨著歲月的延伸,時時綻放著迷人的光彩。在這樣的壯麗時節(jié),華夏兒女要全身心地投入節(jié)日快樂的氛圍中,擁抱夏日的迷人時光,分享佳節(jié)的快樂。
相關(guān)推薦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