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欄目小編為您搜集整理的“高二化學教案”相關內(nèi)容請您查看,想獲取更多資訊歡迎瀏覽我們的網(wǎng)站。作為老師的任務寫教案課件是少不了的,要是還沒寫的話就要注意了。教案是體現(xiàn)學科探究與學生思辨的重要工具。
師:乙醛的分子式及結(jié)構簡式應怎樣書寫?
(學生思考回答:C2H4O,CH3 CHO。)
【設問】如果結(jié)構簡式為CH3 CH2 CHO,CH3 CH2 CH2 CHO應叫什么名稱?你能否概括出什么是醛?
(學生思考回答:丙醛、丁醛。并讓學生討論、總結(jié)出醛的概念)
【板書】二、醛類
1.概念及結(jié)構特點:
分子里由烴基和醛基相連而構成的化合物。
【設問】①飽和一元脂肪醛的結(jié)構式的通式應如何表示?
②醛類的分子式通式應如何表示?
(學生討論,分析,推測)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①醛類的結(jié)構式通式為:或簡寫為RCHO。
②分子式通式可表示為CnH2nO
【追問】③醛類分子中都含有什么官能團?它對醛類的化學性質(zhì)起什么作用?
④醛類物質(zhì)應有哪些化學性質(zhì)?
【提示】結(jié)合乙醛的分子結(jié)構及性質(zhì)分析。
(學生熱烈討論后回答,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給予評價并板書)
【板書】2、醛類的主要性質(zhì):
①醛類分子中都含有醛基官能團,它對醛類物質(zhì)的主要化學性質(zhì)起決定作用。
②推測出醛類物質(zhì)可能能和H2發(fā)生加成反應,與銀氨溶液及新制的Cu(OH)2反應。
【聯(lián)想啟發(fā)】
⑤如果醛類物質(zhì)有這些化學性質(zhì),則體現(xiàn)了醛基有什么性質(zhì)?
(學生積極思考,猜測應該是氧化性和還原性。)
師:在醛類物質(zhì)中還有另一種比較重要的醛即甲醛,今天我們來學習甲醛的結(jié)構及性質(zhì)。
【板書】
3.甲醛
(1)甲醛的結(jié)構
分子式:CH2O結(jié)構簡式:HCHO結(jié)構式:
【強調(diào)】結(jié)構特點為羰基兩側(cè)是對稱的氫原子,與其它醛類物質(zhì)不同,甲醛分子中相當是含有兩個醛基。
【板書】(2)物理性質(zhì)
甲醛又稱蟻醛,是一種無色具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易溶于水。35%~40%的甲醛水溶液稱為福爾馬林。
【提示】根據(jù)乙醛的化學性質(zhì)思考甲醛應有哪些化學性質(zhì)。
(學生討論、回答)
【提問】誰能用化學方程式來表示?
【板書】(3)化學性質(zhì)
①能與H2發(fā)生加成反應:HCHO+H2C H3OH
②具有還原性。
HCHO+4Ag(NH3)2OH→(NH4)2CO3+4Ag↓+6NH3+2H2O
HCHO+2Cu(OH)2→CO2+2Cu2O↓+5H2O
【板書】
(4)用途
師:甲醛在工業(yè)上,可制備酚醛樹脂,合成纖維、生產(chǎn)維尼綸等,也用于制福爾馬林。
【小結(jié)】以上學習的是醛類的概念及甲醛的性質(zhì)和用途。
【補充】丙酮的官能團是羰基,主要化學性質(zhì):可催化加氫生成醇,但不能被銀氨溶液、新制的Cu(OH)2等弱氧化劑氧化。
【總結(jié)】指導學生對這節(jié)的知識進行總結(jié),歸納。如:醇、醛、酸之間的轉(zhuǎn)化關系如何?啟發(fā)學生的思維。
思考、整理、歸納得出三者之間的轉(zhuǎn)化關系
[復習提問]人類生命活動所需的六大營養(yǎng)素中,哪些能作為供能物質(zhì)?
[生]糖類、油脂、蛋白質(zhì)。
[引入新課]我們這節(jié)課就學習第二類供能物質(zhì)——油脂。
[板書]第三節(jié)油脂
[展示]豬油、羊油、豆油、花生油、芝麻油的樣品。
[師]這些都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食用的油脂,它們外觀有何不同?
[生]有的呈固態(tài),有的呈液態(tài)。
[師]對。室溫下,動物油一般呈固態(tài),叫做脂肪,植物油一般呈液態(tài),叫做油。油脂是脂肪和油的總稱。
[板書]
[問]有些同學認為多吃肥肉,就會使人發(fā)胖,因為肥肉中含有大量的脂肪。那么不吃肥肉就不能使人發(fā)胖嗎?人體內(nèi)的脂肪都是由攝入的動物油脂轉(zhuǎn)化成的嗎?
[生]不是。攝入過多的糖類也可以使人發(fā)胖,因為糖類水解生成的葡萄糖可以轉(zhuǎn)化為脂肪。
[師]好些同學怕吃胖,脂肪多了不好看。其實,人體中的脂肪是維持生命活動的一種備用能源,當人進食量小,攝入食物的能量不足以支持機體消耗的能量時,就要靠消耗體內(nèi)的脂肪來提供能量,滿足機體需要。每克脂肪提供的能量比每克糖類提供能量的`2倍還多!而且油脂還可促進人體對某些維生素的吸收,因此,我們每天都需要攝入適量的油脂。
那么,油脂和前面學過的汽油、柴油是不是一回事呢?請同學們想一想汽油、柴油的主要成分屬于哪一類化合物?
[生]屬于烴類。
[師]而我們今天要學的油脂卻屬于酯類,下面我們來討論油脂的組成和結(jié)構。
[板書]一、油脂的組成和結(jié)構
[師]請同學們回憶一下生物課上講過的三大營養(yǎng)素的代謝,脂肪在人和動物體內(nèi)分解生成什么?
[生]甘油和脂肪酸。
[問]什么是甘油?
[生]丙三醇。
[師]請大家寫出其結(jié)構簡式。
[學生板演]
[講述]油脂就是由高級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那么前面我們提到過哪些高級脂肪酸。
[生]硬脂酸、油酸。
[師]請同學們寫出它們的化學式。
[學生板演]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講述]還有一種常見的高級脂肪酸叫軟脂酸,化學式為C15H31COOH
[副板書]軟脂酸C15H31COOH
[問]這三種高級脂肪酸哪些是飽和的?哪些是不飽和的?
[生]硬脂酸和軟脂酸是飽和酸,油酸是不飽和酸。
[師]請同學根據(jù)酯化反應的原理,寫出上述三種高級脂肪酸和甘油發(fā)生酯化反應生成的酯的結(jié)構簡式。即硬脂酸甘油酯、軟脂酸甘油酯、油酸甘油酯。
硝酸的性質(zhì)
1. 物理性質(zhì):
純硝酸是無色油狀液體, 開蓋時有煙霧, 揮發(fā)性酸。
M.p. -42℃, b.p. 83℃. 密度: 1.5 g/cm3, 與水任意比互溶。
常見硝酸a%= 63%-69.2% c= 14-16mol/L. 呈棕色(分析原因) 發(fā)煙硝酸。
2.化學性質(zhì):
強腐蝕性: 能嚴重損傷金屬、橡膠和肌膚, 因此不得用膠塞試劑瓶盛放硝酸。
⑴不穩(wěn)定性: 光或熱。
4HNO3 ===== 4NO2 + O2 + 2H2O。
所以, 硝酸要避光保存。
⑵強酸性: 在水溶液里完全電離, 具有酸的通性。
⑶強氧化性: 濃度越大, 氧化性越強。
①與金屬反應:
[實驗] 在兩支試管里分別盛有銅片, 向兩支試管理再分別加入濃硝酸和稀硝酸。
Cu + 4HNO3(濃) == Cu(NO3)2 + 2NO2 ↑+ 2H2O
3Cu + 8HNO3(?。?== 3Cu(NO3)2 + 2NO↑ + 4H2O
[練習]Ag + 2HNO3(濃) == AgNO3 + NO2 ↑+H2O
3Ag + 4HNO3(稀) == 3AgNO3 + NO ↑+ 2H2O
硝酸能與除金、鉑、鈦等外的大多數(shù)金屬反應。
通常濃硝酸與金屬反應時生成NO2, 稀硝酸(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nèi)容為人教版高中化學選修四《化學反應原理》第四章第三節(jié)。本節(jié)課與氧化還原反應、化學反應中的物質(zhì)和能量變化等相關知識密切相關。它是電化學的基礎,也是原電池知識的延伸,更是進一步研究其應用的基礎。在中學化學基礎理論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指導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重要理論依據(jù)。學習電解池之后學生將形成一個將氧化還原反應、能量轉(zhuǎn)化、元素化合價知識、電解質(zhì)溶液和原電池原理等知識聯(lián)系起來的一個知識網(wǎng)絡。
二、學情分析:
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已經(jīng)系統(tǒng)的學習過了原電池的相關原理,對于氧化還原反應也很熟悉,并且掌握了能量之間的想換轉(zhuǎn)化的方式和途徑,為學習本節(jié)課內(nèi)容打下了堅實的知識基礎。高二學生處于思維活躍期,有很強的好奇心理,同時具備了一定得實驗探究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具有較強的分析推導能力,為學習本節(jié)課奠定了能力基礎。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學生認識電解池組成,理解電解原理并初步掌握電解電極反應式的書寫。
(2)學生學會利用對比總結(jié)的方法,比較學習離子放電順序。
(3)綜合分析設計實驗驗證電解池兩極產(chǎn)物。
2、過程與方法
(1)綜合應用化學和物理知識動手實驗,體驗電能與化學能轉(zhuǎn)化的探究過程;
(2)應用實驗、觀察等手段獲取信息,應用分析、推理、歸納、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分組實驗與討論,體會小組合作學習的樂趣,培養(yǎng)團結(jié)協(xié)作的精神;
(2)通過探究實驗的操作,現(xiàn)象的觀察、記錄和分析,培養(yǎng)學生實驗操作、觀察和分析能力,感受實驗方法在化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體驗科學研究的嚴謹與艱辛。
四、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電解原理;
2、教學難點;電極方程式的書寫、放電順序判斷
五、教學方法:實驗探究法、問題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六、教具準備
教師:電解池、CuCl2溶液、KI淀粉試紙、多媒體課件
一、教學內(nèi)容
本節(jié)課是人教版化學選修3第一章第二節(jié)的教學內(nèi)容,是在必修2第一章《物質(zhì)結(jié)構 元素周期律》, 選修3第一章第一節(jié)《原子結(jié)構》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原子結(jié)構與元素性質(zhì)的關系。
本節(jié)教學內(nèi)容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在復習原子結(jié)構及元素周期表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從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特點出發(fā),結(jié)合元素周期表進一步探究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與原子結(jié)構的關系。第二部分在復習元素的核外電子排布、元素的主要化合價、元素的金屬性與非金屬性變化的基礎上,進一步從原子半徑、電離能以及電負性等方面探究元素性質(zhì)的周期性變化規(guī)律。本節(jié)教學需要三個課時,本--是第一課時的內(nèi)容。
二、教學對象分析
1、 知識技能方面:學生已學習了原子結(jié)構及元素周期表的相關知識和元素的核外電子排布、元素的主要化合價、元素的金屬性與非金屬性變化,具備了學習本節(jié)教學內(nèi)容的基本理論知識,有一定的知識基礎。
2、 學習方法方面:在必修2第一章《物質(zhì)結(jié)構 元素周期律》的學習過程中已經(jīng)初步掌握了理論知識的學習方法──邏輯推理法、抽象思維法、總結(jié)歸納法,具有一定的學習方法基礎。
三、設計思想
總的思路是通過復習原子結(jié)構及元素周期表的相關知識引入新知識的學習,然后設置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原子結(jié)構與元素周期表的關系,再結(jié)合教材中的“科學探究”引導學生進行問題探究,最后在學生討論交流的基礎上,總結(jié)歸納元素的外圍電子排布的特征與元素周期表結(jié)構的關系。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本人在教學的過程中采用探究法,堅持以人為本的宗旨,注重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的訓練和科學思維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總結(jié)規(guī)律的能力。
四、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1)了解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周期性變化規(guī)律;(2)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結(jié)構;(3)了解元素周期表與原子結(jié)構的關系。
2. 過程與方法:通過問題探究和討論交流,進一步掌握化學理論知識的學習方法──邏輯推理法、抽象思維法、總結(jié)歸納法。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學生在問題探究的過程中,同時把自己融入科學活動和科學思維中,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和認知的規(guī)律性,在認識上和思想方法上都得到提升。
五、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 教學的重點:元素的原子結(jié)構與元素周期表結(jié)構的關系。
2. 教學的難點:元素周期表的分區(qū)。
四、學習過程
[投影]選一位同學的家庭作業(yè)(以表格形式比較離子晶體、原子晶體和分子晶體結(jié)構與性質(zhì)的關系)。要求全體同學對照分析各自作業(yè),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必要的修正和補充。然后投影一張正確的表格。
表一:離子晶體、分子晶體、原子晶體結(jié)構與性質(zhì)關系的比較
晶體類型 離子晶體 分子晶體 原子晶體 結(jié)構 構成晶體粒子 陰、陽離子 分子 原子 粒子間的作用力 離子鍵 分子間作用力 共價鍵 性
質(zhì) 硬度 較大 較小 較大 溶、沸點 較高 較低 很大 導電 固體不導電,溶化或溶于水后導電 固態(tài)和熔融狀態(tài)都不導電 不導電 溶解性 有些易溶于等極性溶劑 相似相溶 難溶于常見溶劑
[展示金屬實物]展示的金屬實物有金屬導線(銅或鋁)、鐵絲、鍍銅金屬片等,并將鐵絲隨意彎曲,引導觀察銅的金屬光澤。敘述應用部分包括電工架設金屬高壓電線,家用鐵鍋炒菜,鍛壓機把鋼錠壓成鋼板等。
[教師誘導]從上述金屬的應用來看,金屬有哪些共同的物理性質(zhì)呢?
[學生分組討論]請一位同學歸納,其他同學補充。
[板書] 一、金屬共同的物理性質(zhì)
容易導電、導熱、有延展性、有金屬光澤等。
[教師誘啟]前面我們知道離子晶體、分子晶體、原子晶體有著不同的物理性質(zhì)特點,且分別由它們的晶體結(jié)構所決定,那么金屬的這些共同性質(zhì)是否也是由金屬的結(jié)構所決定呢?
[板書] 第二節(jié) 金屬晶體
[flash動畫] 點擊“金屬晶體內(nèi)部結(jié)構”條目, 讓學生看金屬晶體內(nèi)容組成微粒內(nèi)容為,然后再聽畫外音兼字幕。
再點擊 “金屬晶體內(nèi)部結(jié)構”內(nèi)部畫面左上角“內(nèi)部結(jié)構”條目,讓學生看幾種常見金屬晶體空間構型。硬球一個一個地堆積給同學觀察,成形后再旋轉(zhuǎn)讓同學從不同角度進行觀察,且拆散、堆積給學生分析。
[畫外音兼有字幕]金屬(除汞外)在常溫下一般都是固體。通過X射線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在金屬中,金屬原子好像許多硬球一層層緊密地堆積著,每一個金屬原子周圍有許多相同的金屬原子圍繞著,
[設疑]金屬中堆積的就是中性原子嗎?
[閱讀并討論]金屬中由于金屬原子的外層電子比較少,金屬原子容易失去外層電子變成金屬離子,在金屬內(nèi)部結(jié)構中,實際上按一定規(guī)律緊密堆積的是帶正電荷的金屬陽離子。
[教師誘啟]同樣的帶正電荷的金屬陽離子本應相互排斥,為何還可以緊密地堆積在一起呢?
[提示設疑]電子到哪里去了呢?
[討論]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引導分析:要使帶正電荷的金屬陽離子按一定規(guī)律緊密堆積,除非金屬原子釋出的電子在各金屬離子間自由地運動,這樣依靠金屬陽離子與帶負電荷的自由電子之間強烈的相互作用使金屬離子緊密地堆積在一起。
[板書] 二、金屬晶體結(jié)構
金屬晶體:通過金屬離子與自由電子之間的較強作用形成的單質(zhì)晶體。
[教師設問]構成金屬晶體的粒子有哪些?
[學生歸納]金屬晶體由金屬離子和自由電子構成。
[引言]金屬晶體的結(jié)構與其性質(zhì)有哪些內(nèi)在聯(lián)系呢?
[板書] 三、金屬晶體的結(jié)構與金屬性質(zhì)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1.金屬晶體結(jié)構與金屬導電性的關系
[演示多媒體動畫3]畫面內(nèi)容:金屬晶體中的自由電子在沒有外加電場存在時是自由移動的,在外加電場作用下,自由電子則發(fā)生定向移動而形成電流。
[畫外音兼有字幕]在金屬晶體中,存在著許多自由電子,這些自由電子的運動是沒有一定方向的,但在外加電場的條件下自由電子就會發(fā)生定向運動,因而形成電流,所以金屬容易導電。
表二
晶體類型 離子晶體 金屬晶體 導電時的狀態(tài) 導電粒子 [分析對比]讓學生充分討論、對比,并讓一位同學歸納填寫,然后教師點評上述表格,
[板書]2.金屬晶體結(jié)構與金屬的導熱性的關系
[教師誘啟]導熱是能量傳遞的一種形式,它必然是物質(zhì)運動的結(jié)果,那么金屬晶體導熱過程中金屬離子和自由電子擔當什么角色?
[學生閱讀]教材中有關內(nèi)容。
[分組討論]①金屬晶體導熱過程中粒子運動情況如何?
②這些粒子通過什么方式傳遞熱量?
③熱量傳遞方向及最后整個金屬晶體溫度高低情況怎樣?
[學生匯報]選一位學生匯報學生討論結(jié)果,其他學生補充。
[投影小結(jié)]金屬容易導熱,是由于自由電子運動時與金屬離子碰撞把能量從溫度高的部分傳到溫度低的部分,從而使整塊金屬達到相同的溫度。
[板書]3.金屬晶體結(jié)構與金屬的延展性的關系
一、教材分析
本章以分類為中心,介紹物質(zhì)的分類、化學反應的分類。第二節(jié)《離子反應》從有無離子參加的角度認識化學反應。第一課時學習酸、堿、鹽在水溶液中的電離情況,并從電離的角度深化酸、堿、鹽的定義,水到渠成的轉(zhuǎn)入離子反應的討論。第二課時從概念出發(fā),結(jié)合探究實驗總結(jié)離子反應發(fā)生的條件。本節(jié)內(nèi)容在中學階段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貫穿于中學化學教材的始終。在中學化學中要學習許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識,都可能涉及離子反應及其方程式的書寫。學好這一節(jié)內(nèi)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學反應的本質(zhì)。既鞏固了前面已學過的電離初步知識,又為后面元素化合物知識、電解質(zhì)溶液的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學習本節(jié)課之前,對溶液的導電性,電解質(zhì)的概念、復分解反應的概念等知識已有一定的認識,知道電解質(zhì)在溶液中能電離出離子,復分解反應發(fā)生的條件,知道酸、堿、鹽的溶解性。但是學生剛進高一,元素化合物知識不豐富,電離理論初步接觸,因此本節(jié)知識對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
學生正處在15、16歲的年齡階段,好奇心較強,興趣不太穩(wěn)定,邏輯思維正在日趨發(fā)展中,在知識學習上仍需借助感性材料的支持。
根據(jù)以上分析及《化學新課程標準》,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重難點和教學方法如下: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了解離子反應和離子反應方程式的含義。
2.通過實驗事實認識離子反應及其發(fā)生的條件。
3.使學生掌握簡單的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交流、發(fā)言、實驗等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動手能力,觀察能力、自學能力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給學生科學的方法,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學生通過實驗,體驗了實驗是學習化學和探究化學過程的重要途徑。
2.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使之善于觀察,敢于實踐.
3.通過討論與交流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與他人進行交流與反思的習慣。發(fā)揚與他人合作的精神,分享實驗探究成功后的喜悅之情。感受同學間的相互合作與取得成功的關系。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離子反應的實質(zhì)和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方法。
難點:實驗現(xiàn)象的分析、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
四、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計算機輔助教學
難點突破:
1.精心設計實驗:將教材實驗設計為4個學生為一組的學生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合作精神。使每個學生參與到獲得知識的過程中,能分享實驗探究成功后的喜悅之情。感受同學間的相互合作與取得成功的關系。
2.利用計算機軟件的動畫模擬實驗,引導學生進行全面觀察,理解微觀本質(zhì),使抽象知識變得更形象,便于學生理解離子反應的概念、離子反應發(fā)生的條件,突破難點。
3.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為突破該難點,我做如下設計:初學時讓學生按書寫步驟進行訓練。第二步是正確書寫離子反應方程式的關鍵和難點。學生的主要錯誤是不熟悉,不知道也不熟悉哪些能改寫成離子,哪些不能改寫離子,要指導學生復習酸、堿、鹽的溶解性(課本第110頁)。采用自學、反饋練習、糾正錯誤的方法,使同學們對自己所犯的錯誤得到及時的糾正。并且要將書寫難點分散到其他教學環(huán)節(jié),在學習離子反應的意義時,設計練習4個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在得出離子反應發(fā)生的條件時,設計練習3個書寫。
五、學習方法
采用實驗探究與交流活動相結(jié)合,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培養(yǎng)學生交流的習慣。
六、教學準備
1.實驗儀器:試管、試管架、膠頭滴管、毛刷。
2.實驗藥品:0.5mol/LCuSO4溶液、0.5mol/LKCl溶液、酚酞溶液、0.5mol/LBaCl2溶液、1mol/LNaOH溶液、1mol/LHCl溶液、0.5mol/LNa2CO3溶液。
3.學生準備:x人一組進行實驗。
七、教學過程
總體構思:
教學序: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引導探究→實驗研究→引導分析→引導歸納→鞏固練習
學習序:明確問題→實驗研究→分析現(xiàn)象→形成概念→理解應用
【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展示硫酸銅溶液和氯化鋇溶液,通過學生書寫它們的電離方程式,得出它們之間的反應是——離子反應——引出今天要探討的課題——離子反應及其發(fā)生條件。
1、確定本周課程教學內(nèi)容
內(nèi)容和進度:完成芳香烴一節(jié)的教學及第一節(jié)2-1脂肪烴的習題講評
第一課時:(1)復習芳香烴、苯的同系物概念;
(2)復習鞏固苯的化學性質(zhì):氧化反應、取代反應,加成反應;
(3)能力提升;拓展與溴取代及硝化反應的實驗,產(chǎn)物的提純。
第二課時:(1)苯的同系物(甲苯)的化學性質(zhì);
(2)芳香烴的來源及其應用;
第三、四課時:對脂肪烴、芳香烴鞏固訓練,講評相關習題
2、教學目標:
在復習苯的結(jié)構和性質(zhì)后,重點介紹苯的同系物。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從苯的結(jié)構和性質(zhì),遷移到苯的同系物的結(jié)構和性質(zhì);從烷烴的同分異構體的規(guī)律和思考方法,遷移到苯的同系物的同分異構體問題。要注意脂肪烴和芳香烴的結(jié)構和性質(zhì)的對比;要善于通過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 教學重點:苯和苯的同系物的結(jié)構特點、化學性質(zhì)
? 教學難點:苯的同系物結(jié)構中苯環(huán)和側(cè)鏈烴基的相互影響
3、資料準備:
選修5《有機化學基礎》教材、《步步高》、分子球棍模型、實驗視頻
4、授課方式(含疑難點的突破): 第一課時:以舊帶新,復習提升;
第二課時:對比、聯(lián)系學習新知。通過比較苯和甲苯的結(jié)構與化學性質(zhì)的不同,使學生認識基團間的相互影響。
第一課時【方案Ⅰ】復習再現(xiàn),對比思考,學習遷移
復習再現(xiàn):復習苯的結(jié)構和性質(zhì)。通過計算機課件、立體模型展示苯的結(jié)構,通過實驗錄相再現(xiàn)苯的燃燒、苯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及高錳酸鉀酸性溶液的反應。引導學生討論甲烷、乙烯、乙炔、苯的結(jié)構和性質(zhì)的相似點和不同點,并列表對比小結(jié)。
提示:從苯的分子組成上看,具有很高的不飽和度,其性質(zhì)應該同乙烯、乙炔相似,但實際苯不能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高錳酸鉀酸性溶液反應,說明苯的結(jié)構比較穩(wěn)定。這是苯的結(jié)構和化學性質(zhì)的特殊之處──“組成上高度不飽和,結(jié)構比較穩(wěn)定”。
學習遷移:
(1)苯燃燒有濃厚的黑煙,同乙炔類似,因為苯(C6H6)和乙炔(C2H2)分子中C、H的原子個數(shù)比相同,含碳的質(zhì)量分數(shù)相同,均為92.3%,高于甲烷和乙烯。
(2)取代反應,類似于烷烴的反應,重點討論苯的溴代和硝化反應,與甲烷氯代的反應進行對比。
(3)加成反應,由于苯屬于不飽和烴,因此也能發(fā)生類似烯烴、炔烴的加成反應,苯與氫氣催化加成生成環(huán)己烷(環(huán)狀飽和烴),不同的是苯不能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發(fā)生加成反應。
第二課時
2. 苯的同系物
【方案Ⅲ】活動探究,對比思考,總結(jié)講解
活動探究:討論對比苯和甲苯結(jié)構的相似點和不同點,實驗探究苯、甲苯分別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高錳酸鉀酸性溶液的反應,思考有機化合物基團間的相互影響。
通過活動探究,填寫下表:
總結(jié)講解:甲苯發(fā)生取代反應時取代基的定位,甲苯被氧化的原因是苯環(huán)與甲基的相互作用使甲基變得活潑。
【方案Ⅳ】結(jié)構演繹,觀察思考,遷移提高
3. 芳香烴的來源及其應用
【方案Ⅴ】自學閱讀,討論提高
情景創(chuàng)設(教師也可提供網(wǎng)絡教學資源,指導學生通過網(wǎng)絡自主學習):教師提出相關問題,指導學生閱讀。
問題提示:芳香烴的主要來源是什么?芳香烴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閱讀討論:閱讀教科書,討論相關問題
小結(jié)提高:交流各小組討論結(jié)果,聯(lián)系 生活實際,提高對石油產(chǎn)品及其應用的認識。
二、活動建議
【實驗2-2】由 于高錳酸鉀酸性溶液的顏色較深,甲苯與高錳酸鉀酸性溶液反應較慢,本實驗顏色變化觀察較困難。一方面要加入硫酸改變?nèi)芤旱乃釅A性,另一方面,高錳酸鉀溶液不能加入太多,幾滴即可,并可用蒸餾水稀釋試管中的溶液,以便于觀察顏色變化和分層情況。
討論記錄
羅賢朗:1、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討論甲烷、乙烯、乙炔、苯的結(jié)構和性質(zhì)的相似點和不同點,并列表對比小結(jié)。2、通過苯的結(jié)構和化學性質(zhì)的特殊之處──“組成上高度不飽和,結(jié)構比較穩(wěn)定”使學生意識到結(jié)構(官能團)決定有機物的性質(zhì)。3、課本中只介紹甲苯的硝化反應(取代反應),上課時應該補充甲苯與液溴在FeBr3催化劑和光照條件下的鹵代反應,強調(diào)條件不同,取代的位置不同。
林春:1、演示苯+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苯+溴水的實驗,或者播放視頻,引導仔細觀察實驗現(xiàn)象。2、引導學生討論對比苯和甲苯結(jié)構的相似點和不同點,先猜測甲苯的化學性質(zhì),再通過實驗探究苯、甲苯分別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高錳酸鉀酸性溶液的反應,思考有機化合物基團間的相互影響。
3、多個側(cè)鏈的苯的同系物的取代反應產(chǎn)物簡單補充一下,讓學生真正認識到鄰、對位取代?;瘜W方程式需要多練習書寫。
附件:導學案
第二 單元 芳香烴學案
芳香族化合物—— 。
芳香烴—— 。
一、苯的結(jié)構與性質(zhì)
1.苯的結(jié)構
(1)分子式: 最簡式(實驗式):
(2)結(jié)構式: 結(jié)構簡式:
〖交流與討論〗苯分子的結(jié)構是怎樣的?
① 苯的1H核磁共振譜圖(教材P48):苯分子中6個H所處的化學環(huán)境
苯分子結(jié)構的確定經(jīng)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1866年,
德國化學家凱庫勒提出苯環(huán)結(jié)構,稱為凱庫勒式:
② 苯的一取代物只有一種,鄰位二取代物只有一種
〖拓展視野〗苯環(huán)中的碳原子都是采用的sp2雜化,碳原子之間形成σ(sp2-sp2)鍵,六個C原子的p軌道重疊形成一個大π鍵。苯分子中碳碳鍵的鍵長都是一樣長的(1.4×10-10m),這說明碳原子之間形成的一種介于單鍵和雙鍵之間的特殊共價建,
(3)分子空間構型
苯分子是 結(jié)構,鍵角 ,所有原子都在一個平面上,鍵長C—C 苯環(huán)上的碳碳鍵長 C=C C≡C,苯環(huán)上的碳碳鍵是
之間的獨特鍵。
2.苯的物理性質(zhì)
苯是 色,帶有 氣味的液體,苯有毒,
溶于水,密度比水 。用冰冷卻,苯凝結(jié)成無色的晶體,通???溴水中的溴,是一種有機溶劑。
3.苯的化學性質(zhì)
(1)苯的溴代反應
原理:
裝置:(如右圖)
現(xiàn)象:
①向三頸燒瓶中加苯和液溴后,
②反應結(jié)束后,三頸燒瓶底部出現(xiàn) ( )
③錐形瓶內(nèi)有白霧,向錐形瓶中加入AgNO3溶液,出現(xiàn) 沉淀
④向三頸燒瓶中加入NaOH溶液,產(chǎn)生 沉淀( )
注意:
①直型冷凝管的作用: (HBr和少量溴蒸氣能通過)。
第四單元 沉淀溶解平衡
第1課時 沉淀溶解平衡原理
[目標要求] 1.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2.了解溶度積和離子積的關系,并由此學會判斷反應進行的方向。
一、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
1.生成沉淀的離子反應之所以能夠發(fā)生的原因
生成沉淀的離子反應之所以能夠發(fā)生,在于生成物的溶解度小。
盡管生成物的溶解度很小,但不會等于0。
2.溶解平衡的建立
以AgCl溶解為例:
從固體溶解平衡的角度,AgCl在溶液中存在下述兩個過程:一方面,在水分子作用下,少量Ag+和Cl-脫離AgCl的表面溶于水中;另一方面,溶液中的Ag+和Cl-受AgCl表面正、負離子的吸引,回到AgCl的表面析出——沉淀。
溶解平衡:在一定溫度下,當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時,即得到AgCl的飽和溶液,如AgCl沉淀體系中的溶解平衡可表示為AgCl(s) Cl-(aq)+Ag+(aq)。由于沉淀、溶解之間的這種動態(tài)平衡的存在,決定了Ag+和Cl-的反應不能進行到底。
3.生成難溶電解質(zhì)的離子反應的限度
不同電解質(zhì)在水中的溶解度差別很大,例如AgCl和AgNO3;但難溶電解質(zhì)與易溶電解質(zhì)之間并無嚴格的界限,習慣上將溶解度小于0.01 g的電解質(zhì)稱為難溶電解質(zhì)。對于常量的化學反應來說,0.01 g是很小的,因此一般情況下,相當量的離子互相反應生成難溶電解質(zhì),可以認為反應完全了。
化學上通常認為殘留在溶液中的離子濃度小于1×10-5 mol?L-1時,沉淀就達完全。
二、溶度積
1.表達式
對于下列沉淀溶解平衡:
MmAn(s)mMn+(aq)+nAm-(aq)
Ksp=[c(Mn+)]m?[c(Am-)]n。
2.意義
Ksp表示難溶電解質(zhì)在溶液中的溶解能力。
3.規(guī)則
通過比較溶度積與溶液中有關離子濃度冪的乘積——離子積Qc的相對大小,可以判斷在給定條件下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
Qc>Ksp,溶液過飽和,有沉淀析出;
Qc=Ksp,溶液飽和,沉淀與溶解處于平衡狀態(tài);
Qc
知識點一 沉淀的溶解平衡
1.下列有關AgCl沉淀的溶解平衡說法正確的是()
A.AgCl沉淀生成和沉淀溶解達平衡后不再進行
B.AgCl難溶于水,溶液中沒有Ag+和Cl-
C.升高溫度,AgCl沉淀的溶解度增大
D.向AgCl沉淀中加入NaCl固體,AgCl沉淀的溶解度不變
答案 C
解析 難溶物達到溶解平衡時沉淀的生成和溶解都不停止,但溶解和生成速率相等;沒有絕對不溶的物質(zhì);溫度越高,一般物質(zhì)的溶解度越大;向AgCl沉淀中加入NaCl固體,使溶解平衡左移,AgCl的溶解度減小。
2.下列對沉淀溶解平衡的描述正確的是()
A.反應開始時,溶液中各離子的濃度相等
B.沉淀溶解達到平衡時,沉淀的速率和溶解的速率相等
C.沉淀溶解達到平衡時,溶液中溶質(zhì)的離子濃度相等且保持不變
D.沉淀溶解達到平衡時,如果再加入難溶性的該沉淀物,將促進溶解
答案 B
3.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水中,石灰乳懸濁液存在下列溶解平衡:Ca(OH)2(s) Ca2+(aq)+2OH-(aq),當向此懸濁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時,若溫度不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溶液中Ca2+數(shù)目減少 B.c(Ca2+)增大
C.溶液中c(OH-)減小 D.c(OH-)增大
答案 A
知識點二 溶度積
4.在100 mL 0.01 mol?L-1 KCl溶液中,加入1 mL 0.01 mol?L-1 AgNO3溶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gCl的Ksp=1.8×10-10 mol2?L-2)()
A.有AgCl沉淀析出 B.無AgCl沉淀
C.無法確定 D.有沉淀但不是AgCl
答案 A
解析 c(Ag+)=0.01×1101 mol?L-1=9.9×10-5 mol?L-1,c(Cl-)=0.01×100101 mol?L-1=9.9×10-3 mol?L-1,所以Q c=c(Ag+)?c(Cl-)=9.8×10-7 mol2?L-2>1.8×10-10 mol2?L-2=Ksp,故有AgCl沉淀析出。
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一定溫度下的AgCl水溶液中,Ag+和Cl-濃度的乘積是一個常數(shù)
B.AgCl的Ksp=1.8×10-10 mol2?L-2,在任何含AgCl固體的溶液中,c(Ag+)=c(Cl-)且Ag+與Cl-濃度的乘積等于1.8×10-10 mol2?L-2
C.溫度一定時,當溶液中Ag+和Cl-濃度的乘積等于Ksp值時,此溶液為AgCl的飽和溶液
D.向飽和AgCl水溶液中加入鹽酸,Ksp值變大
答案 C
解析 在AgCl的飽和溶液中,Ag+和Cl-濃度的乘積是一個常數(shù),故A錯;只有在飽和AgCl溶液中c(Ag+)?c(Cl-)才等于1.8×10-10 mol2?L-2,故B項敘述錯誤;當Qc=Ksp,則溶液為飽和溶液,故C項敘述正確;在AgCl水溶液中加入HCl只會使溶解平衡發(fā)生移動,不會影響Ksp,所以D錯。
6.對于難溶鹽MX,其飽和溶液中M+和X-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之間的關系類似于c(H+)?c(OH-)=KW,存在等式c(M+)?c(X-)=Ksp。一定溫度下,將足量的AgCl分別加入下列物質(zhì)中,AgCl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順序是()
①20 mL 0.01 mol?L-1 KCl;
②30 mL 0.02 mol?L-1 CaCl2溶液;
③40 mL 0.03 mol?L-1 HCl溶液;
④10 mL蒸餾水;
⑤50 mL 0.05 mol?L-1 AgNO3溶液
A.①>②>③>④>⑤
B.④>①>③>②>⑤
C.⑤>④>②>①>③
D.④>③>⑤>②>①
答案 B
解析 AgCl(s) Ag+(aq)+Cl-(aq),由于c(Ag+)?c(Cl-)=Ksp,溶液中c(Cl-)或c(Ag+)越大,越能抑制AgCl的溶解,AgCl的溶解度就越小。AgCl的溶解度大小只與溶液中Ag+或Cl-的濃度有關,而與溶液的體積無關。①c(Cl-)=0.01 mol?L-1;②c(Cl-)=0.04 mol?L-1;③c(Cl-)=0.03 mol?L-1;④c(Cl-)=0 mol?L-1;⑤c(Ag+)=0.05 mol?L-1。Ag+或Cl-濃度由小到大的排列順序:④①>③>②>⑤。
練基礎落實
1.25℃時,在含有大量PbI2的飽和溶液中存在著平衡PbI2(s) Pb2+(aq)+2I-(aq),加入KI溶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溶液中Pb2+和I-濃度都增大
B.溶度積常數(shù)Ksp增大
C.沉淀溶解平衡不移動
D.溶液中Pb2+濃度減小
答案 D
2.CaCO3在下列哪種液體中,溶解度()
A.H2O B.Na2CO3溶液 C.CaCl2溶液 D.乙醇
答案 A
解析 在B、C選項的溶液中,分別含有CO2-3、Ca2+,會抑制CaCO3的溶解,而CaCO3在乙醇中是不溶的。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溶度積就是溶解平衡時難溶電解質(zhì)在溶液中的各離子濃度的乘積
B.溶度積常數(shù)是不受任何條件影響的常數(shù),簡稱溶度積
C.可用離子積Qc判斷沉淀溶解平衡進行的方向
D.所有物質(zhì)的溶度積都是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的
答案 C
解析 溶度積不是溶解平衡時難溶電解質(zhì)在溶液中的各離子濃度的簡單乘積,還與平衡式中化學計量數(shù)的冪指數(shù)有關,溶度積受溫度的影響,不受離子濃度的影響。
4.AgCl和Ag2CrO4的溶度積分別為1.8×10-10 mol2?L-2和2.0×10-12 mol3?L-3,若用難溶鹽在溶液中的濃度來表示其溶解度,則下面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AgCl和Ag2CrO4的溶解度相等
B.AgCl的溶解度大于Ag2CrO4的溶解度
C.兩者類型不同,不能由Ksp的大小直接判斷溶解能力的大小
D.都是難溶鹽,溶解度無意義
答案 C
解析 AgCl和Ag2CrO4陰、陽離子比類型不同,不能直接利用Ksp來比較二者溶解能力的大小,所以只有C對;其余三項敘述均錯誤。比較溶解度大小,若用溶度積必須是同類型,否則不能比較。
5.已知HF的Ka=3.6×10-4 mol?L-1,CaF2的Ksp=1.46×10-10 mol2?L-2。向1 L 0.1 mol?L-1的HF溶液中加入11.1 g CaCl2,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通過計算得知,HF與CaCl2反應生成白色沉淀
B.通過計算得知,HF與CaCl2不反應
C.因為HF是弱酸,HF與CaCl2不反應
D.如果升高溫度,HF的Ka、CaF2的Ksp可能增大,也可能減小
答案 A
解析 該題可采用估算法。0.1 mol?L-1的HF溶液中c(HF)=0.1 mol?L-1,因此,c2(F-)=c(H+)?c(F-)≈3.6×10-4 mol?L-1×0.1 mol?L-1=3.6×10-5 mol2?L-2,又c(Ca2+)=11.1 g÷111 g/mol÷1 L=0.1 mol?L-1,c2(F-)×c(Ca2+)=3.6×10-6>Ksp,顯然,A是正確的;D項,由于HF的電離是吸熱的,升高溫度,Ka一定增大,D錯誤。
練方法技巧
6.
已知Ag2SO4的Ksp為2.0×10-5 mol3?L-3,將適量Ag2SO4固體溶于100 mL水中至剛好飽和,該過程中Ag+和SO2-4濃度隨時間變化關系如圖所示[飽和Ag2SO4溶液中c(Ag+)=0.034 mol?L-1]。若t1時刻在上述體系中加入100 mL 0.020 mol?L-1 Na2SO4溶液,下列示意圖中,能正確表示t1時刻后Ag+和SO2-4濃度隨時間變化關系的是()
答案 B
解析 已知Ag2SO4的Ksp=2.0×10-5 mol3?L-3=[c(Ag+)]2?c(SO2-4),則飽和溶液中c(SO2-4)=Ksp[c?Ag+?]2=2.0×10-5?0.034?2 mol?L-1=0.017 mol?L-1,當加入100 mL 0.020 mol?L-1 Na2SO4溶液時,c(SO2-4)=0.017 mol?L-1+0.020 mol?L-12=0.018 5 mol?L-1,c(Ag+)=0.017 mol?L-1(此時Q c
7.已知:25℃時,Ksp[Mg(OH)2]=5.61×10-12 mol3?L-3,Ksp[MgF2]=7.42×10-11 mol3?L-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25℃時,飽和Mg(OH)2溶液與飽和MgF2溶液相比,前者的c(Mg2+)大
B.25℃時,在Mg(OH)2的懸濁液中加入少量的NH4Cl固體,c(Mg2+)增大
C.25℃時,Mg(OH)2固體在20 mL 0.01 mol?L-1氨水中的Ksp比在20 mL 0.01 mol?L-1 NH4Cl溶液中的Ksp小
D.25℃時,在Mg(OH)2的懸濁液中加入NaF溶液后, Mg(OH)2不可能轉(zhuǎn)化為MgF2
答案 B
解析 Mg(OH)2與MgF2均為AB2型難溶電解質(zhì),故Ksp越小,其溶解度越小,前者c(Mg2+)小,A錯誤;因為NH+4+OH-===NH3?H2O,所以加入NH4Cl后促進Mg(OH)2的溶解平衡向右移動,c(Mg2+)增大,B正確;Ksp只受溫度的影響,25℃時,Mg(OH)2的溶度積Ksp為常數(shù),C錯誤;加入NaF溶液后,若Qc=c(Mg2+)?[c(F-)]2>Ksp(MgF2),則會產(chǎn)生MgF2沉淀,D錯誤。
8.Mg(OH)2難溶于水,但它溶解的部分全部電離。室溫下時,飽和Mg(OH)2溶液的pH=11,若不考慮KW的變化,則該溫度下Mg(OH)2的溶解度是多少?(溶液密度為1.0 g?cm-3)
答案 0.002 9 g
解析 根據(jù)Mg(OH)2(s) Mg2+(aq)+2OH-(aq),c(OH-)=10-3 mol?L-1,則1 L Mg(OH)2溶液中,溶解的n[Mg(OH)2]=1 L×12×10-3 mol?L-1=5×10-4 mol,其質(zhì)量為58 g?mol-1×5×10-4 mol=0.029 g,再根據(jù)S100 g=0.029 g1 000 mL×1.0 g?cm-3可求出S=0.002 9 g。
凡是此類題都是設溶液的體積為1 L,根據(jù)1 L溶液中溶解溶質(zhì)的質(zhì)量,計算溶解度。
練綜合拓展
9.金屬氫氧化物在酸中溶解度不同,因此可以利用這一性質(zhì),控制溶液的pH,以達到分離金屬離子的目的。難溶金屬的氫氧化物在不同pH下的溶解度(S/mol?L-1)如下圖。
(1)pH=3時溶液中銅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_____。
(2)若要除去CuCl2溶液中的少量Fe3+,應該控制溶液的pH為______。
A.6
(3)在Ni(OH)2溶液中含有少量的Co2+雜質(zhì),______(填“能”或“不能”)通過調(diào)節(jié)溶液pH的方法來除去,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使氫氧化銅沉淀溶解,除了加入酸之外,還可以加入氨水,生成[Cu(NH3)4]2+,寫出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一些難溶物的溶度積常數(shù)如下表:
物質(zhì) FeS MnS CuS PbS HgS ZnS
Ksp 6.3×10-18 2.5×
10-13 1.3×10-36 3.4×10-28 6.4×10-53 1.6×10-24
某工業(yè)廢水中含有Cu2+、Pb2+、Hg2+,最適宜向此工業(yè)廢水中加入過量的______除去它們。(選填序號)
A.NaOH B.FeS C.Na2S
答案 (1)Cu2+ (2)B
(3)不能 Co2+和Ni2+沉淀的pH范圍相差太小
(4)Cu(OH)2+4NH3?H2O===[Cu(NH3)4]2++2OH-+4H2O
(5)B
解析 (1)據(jù)圖知pH=4~5時,Cu2+開始沉淀為Cu(OH)2,因此pH=3時,銅元素主要以Cu2+形式存在。
(2)若要除去CuCl2溶液中的Fe3+,以保證Fe3+完全沉淀,而Cu2+還未沉淀,據(jù)圖知pH應為4左右。
(3)據(jù)圖知,Co2+和Ni2+沉淀的pH范圍相差太小,無法通過調(diào)節(jié)溶液pH的方法除去Ni(OH)2溶液中的Co2+。
(4)據(jù)已知條件結(jié)合原子守恒即可寫出離子方程式:
Cu(OH)2+4NH3?H2O===[Cu(NH3)4]2++2OH-+4H2O。
(5)因為在FeS、CuS、PbS、HgS四種硫化物中只有FeS的溶度積,且與其他三種物質(zhì)的溶度積差別較大,因此應用沉淀的轉(zhuǎn)化可除去廢水中的Cu2+、Pb2+、Hg2+,且因FeS也難溶,不會引入新的雜質(zhì)。
第2課時 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應用
[目標要求] 1.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應用。2.知道沉淀轉(zhuǎn)化的本質(zhì)。
一、沉淀的生成
1.沉淀生成的應用
在涉及無機制備、提純工藝的生產(chǎn)、科研、廢水處理等領域中,常利用生成沉淀來達到分離或除去某些離子的目的。
2.沉淀的方法
(1)調(diào)節(jié)pH法:如工業(yè)原料氯化銨中含雜質(zhì)氯化鐵,使其溶解于水,再加入氨水調(diào)節(jié)pH至7~8,可使Fe3+轉(zhuǎn)變?yōu)镕e(OH)3沉淀而除去。反應如下:
Fe3++3NH3?H2O===Fe(OH)3↓+3NH+4。
(2)加沉淀劑法:如以Na2S、H2S等作沉淀劑,使某些金屬離子,如Cu2+、Hg2+等生成極難溶的硫化物CuS、HgS等沉淀,也是分離、除去雜質(zhì)常用的方法。反應如下:
Cu2++S2-===CuS↓,
Cu2++H2S===CuS↓+2H+,
Hg2++S2-===HgS↓,
Hg2++H2S===HgS↓+2H+。
二、沉淀的轉(zhuǎn)化
1.實驗探究
(1)Ag+的沉淀物的轉(zhuǎn)化
實驗步驟
實驗現(xiàn)象 有白色沉淀生成 白色沉淀變?yōu)辄S色 黃色沉淀變?yōu)楹谏?/p>
化學方程式 AgNO3+NaCl===AgCl↓+NaNO3 AgCl+KI===AgI+KCl 2AgI+Na2S===Ag2S+2NaI
實驗結(jié)論 溶解度小的沉淀可以轉(zhuǎn)化成溶解度更小的沉淀
(2)Mg(OH)2與Fe(OH)3的轉(zhuǎn)化
實驗步驟
實驗現(xiàn)象 產(chǎn)生白色沉淀 產(chǎn)生紅褐色沉淀
化學方程式 MgCl2+2NaOH===Mg(OH)2↓+2NaCl 3Mg(OH)2+2FeCl3===2Fe(OH)3+3MgCl2
實驗結(jié)論 Fe(OH)3比Mg(OH)2溶解度小
2.沉淀轉(zhuǎn)化的方法
對于一些用酸或其他方法也不能溶解的沉淀,可以先將其轉(zhuǎn)化為另一種用酸或其他方法能溶解的沉淀。
3.沉淀轉(zhuǎn)化的實質(zhì)
沉淀轉(zhuǎn)化的實質(zhì)就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動。一般說來,溶解度小的沉淀轉(zhuǎn)化成溶解度更小的沉淀容易實現(xiàn)。
兩種沉淀的溶解度差別越大,沉淀轉(zhuǎn)化越容易。
4.沉淀轉(zhuǎn)化的應用
沉淀的轉(zhuǎn)化在科研和生產(chǎn)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1)鍋爐除水垢
水垢[CaSO4(s)――→Na2CO3溶液CaCO3――→鹽酸Ca2+(aq)]
其反應方程式是CaSO4+Na2CO3 CaCO3+Na2SO4,CaCO3+2HCl===CaCl2+H2O+CO2↑。
(2)對一些自然現(xiàn)象的解釋
在自然界也發(fā)生著溶解度小的礦物轉(zhuǎn)化為溶解度更小的礦物的現(xiàn)象。例如,各種原生銅的硫化物經(jīng)氧化、淋濾作用后可變成CuSO4溶液,并向深部滲透,遇到深層的閃鋅礦(ZnS)和方鉛礦(PbS)時,便慢慢地使之轉(zhuǎn)變?yōu)殂~藍(CuS)。
其反應如下:
CuSO4+ZnS===CuS+ZnSO4,
CuSO4+PbS===CuS+PbSO4。
知識點一 沉淀的生成
1.在含有濃度均為0.01 mol?L-1的Cl-、Br-、I-的溶液中,緩慢且少量的加入AgNO3稀溶液,結(jié)合溶解度判斷析出三種沉淀的先后順序是()
A.AgCl、AgBr、AgI B.AgI、AgBr、AgCl
C.AgBr、AgCl、AgI D.三種沉淀同時析出
答案 B
解析 AgI比AgBr、AgCl更難溶于水,故Ag+不足時先生成AgI,析出沉淀的先后順序是AgI、AgBr、AgCl,答案為B。
2.為除去MgCl2溶液中的FeCl3,可在加熱攪拌的條件下加入的一種試劑是()
A.NaOH B.Na2CO3 C.氨水 D.MgO
答案 D
解析 要除FeCl3實際上是除去Fe3+,由于pH≥3.7時,F(xiàn)e3+完全生成Fe(OH)3,而pH≥11.1時,Mg2+完全生成Mg(OH)2,所以應加堿性物質(zhì)調(diào)節(jié)pH使Fe3+形成Fe(OH)3;又由于除雜不能引進新的雜質(zhì),所以選擇MgO。
3.要使工業(yè)廢水中的重金屬Pb2+沉淀,可用硫酸鹽、碳酸鹽、硫化物等作沉淀劑,已知Pb2+與這些離子形成的化合物的溶解度如下:
化合物 PbSO4 PbCO3 PbS
溶解度/g 1.03×10-4 1.81×10-7 1.84×10-14
由上述數(shù)據(jù)可知,選用沉淀劑為()
A.硫化物 B.硫酸鹽
C.碳酸鹽 D.以上沉淀劑均可
答案 A
解析 PbS的溶解度最小,沉淀最徹底,故選A。
知識點二 沉淀的轉(zhuǎn)化
4.向5 mL NaCl溶液中滴入一滴AgNO3溶液,出現(xiàn)白色沉淀,繼續(xù)滴加一滴KI溶液并振蕩,沉淀變?yōu)辄S色,再滴入一滴Na2S溶液并振蕩,沉淀又變成黑色,根據(jù)上述變化過程,分析此三種沉淀物的溶解度關系為()
A.AgCl=AgI=Ag2S B.AgCl
C.AgCl>AgI>Ag2S D.AgI>AgCl>Ag2S
答案 C
解析 沉淀溶解平衡總是向更難溶的方向轉(zhuǎn)化,由轉(zhuǎn)化現(xiàn)象可知三種沉淀物的溶解度關系為AgCl>AgI>Ag2S。
5.已知如下物質(zhì)的溶度積常數(shù):FeS:Ksp=6.3×10-18 mol2?L-2;CuS:Ksp=6.3×10-36 mol2?L-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同溫度下,CuS的溶解度大于FeS的溶解度
B.同溫度下,向飽和FeS溶液中加入少量Na2S固體后,Ksp(FeS)變小
C.向含有等物質(zhì)的量的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S溶液,最先出現(xiàn)的沉淀是FeS
D.除去工業(yè)廢水中的Cu2+,可以選用FeS作沉淀劑
答案 D
解析 A項由于FeS的Ksp大,且FeS與CuS的Ksp表達式是相同類型的,因此FeS的溶解度比CuS大;D項向含有Cu2+的工業(yè)廢水中加入FeS,F(xiàn)eS會轉(zhuǎn)化為更難溶的CuS,可以用FeS作沉淀劑;B項Ksp不隨濃度變化而變化,它只與溫度有關;C項先達到CuS的Ksp,先出現(xiàn)CuS沉淀。
練基礎落實
1.以MnO2為原料制得的MnCl2溶液中常含有Cu2+、Pb2+、Cd2+等金屬離子,通過添加過量難溶電解質(zhì)MnS,可使這些金屬離子形成硫化物沉淀而除去。根據(jù)上述實驗事實,可推知MnS具有的相關性質(zhì)是()
A.具有吸附性
B.溶解度與CuS、PbS、CdS等相同
C.溶解度大于CuS、PbS、CdS
D.溶解度小于CuS、PbS、CdS
答案 C
2.當氫氧化鎂固體在水中達到溶解平衡Mg(OH)2(s) Mg2+(aq)+2OH-(aq)時,為使Mg(OH)2固體的量減少,須加入少量的()
A.MgCl2 B.NaOH C.MgSO4 D.NaHSO4
答案 D
解析 若使Mg(OH)2固體的量減小,應使Mg(OH)2的溶解平衡右移,應減小c(Mg2+)或c(OH-)。答案為D。
3.已知常溫下:Ksp[Mg(OH)2]=1.2×10-11 mol3?L-3,Ksp(AgCl)=1.8×10-10 mol2?L-2,Ksp(Ag2CrO4)=1.9×10-12 mol3?L-3,Ksp(CH3COOAg)=2.3×10-3 mol?L-2。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等體積混合濃度均為0.2 mol/L的AgNO3溶液和CH3COONa溶液一定產(chǎn)生CH3COOAg沉淀
B.將0.001 mol/L的AgNO3溶液滴入0.001 mol/L的KCl和0.001 mol/L的K2CrO4溶液中先產(chǎn)生Ag2CrO4沉淀
C.在Mg2+為0.121 mol/L的溶液中要產(chǎn)生Mg(OH)2沉淀,溶液的pH至少要控制在9以上
D.向飽和AgCl水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Ksp(AgCl)變大
答案 C
4.已知下表數(shù)據(jù):
物質(zhì) Fe(OH)2 Cu(OH)2 Fe(OH)3
Ksp/25 ℃ 8.0×10-16 mol3?L-3 2.2×10-20 mol3?L-3 4.0×10-38 mol4?L-4
完全沉淀時的pH范圍 ≥9.6 ≥6.4 3~4
對含等物質(zhì)的量的CuSO4、FeSO4、Fe2(SO4)3的混合溶液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①向該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最先看到紅褐色沉淀?、谙蛟摶旌先芤褐兄鸬渭尤隢aOH溶液,最先看到白色沉淀?、巯蛟摶旌先芤褐屑尤脒m量氯水,并調(diào)節(jié)pH到3~4后過濾,可獲得純凈的CuSO4溶液?、茉趐H=5的溶液中Fe3+不能大量存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練方法技巧
5.含有較多Ca2+、Mg2+和HCO-3的水稱為暫時硬水,加熱可除去Ca2+、Mg2+,使水變?yōu)檐浰,F(xiàn)有一鍋爐廠使用這種水,試判斷其水垢的主要成分為()
(已知Ksp(MgCO3)=6.8×10-6 mol2?L-2,Ksp[Mg(OH)2]=5.6×10-12 mol3?L-3)
A.CaO、MgO B.CaCO3、MgCO3
C.CaCO3、Mg(OH)2 D.CaCO3、MgO
答案 C
解析 考查沉淀轉(zhuǎn)化的原理,加熱暫時硬水,發(fā)生分解反應:Ca(HCO3)2=====△CaCO3↓+CO2↑+H2O,Mg(HCO3)2=====△MgCO3↓+CO2↑+H2O,生成的MgCO3在水中建立起平衡:MgCO3(s) Mg2+(aq)+CO2-3(aq),而CO2-3發(fā)生水解反應:CO2-3+H2O HCO-3+OH-,使水中的OH-濃度增大,由于Ksp[Mg(OH)2]
6.某溫度時,B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線如圖所示。提示:BaSO4(s)Ba2+(aq)+SO2-4(aq)的平衡常數(shù)Ksp=c(Ba2+)?c(SO2-4),稱為溶度積常數(shù),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提示:BaSO4(s) Ba2+(aq)+SO2-4(aq)的平衡常數(shù)Ksp=c(Ba2+)?c(SO2-4),稱為溶度積常數(shù)。
A.加入Na2SO4可以使溶液由a點變到b點
B.通過蒸發(fā)可以使溶液由d點變到c點
C.d點無BaSO4沉淀生成
D.a點對應的Ksp大于c點對應的Ksp
答案 C
解析 由溶度積公式可知,在溶液中當c(SO2-4)升高時,c(Ba2+)要降低,而由a點變到b點c(Ba2+)沒有變化,A錯;蒸發(fā)濃縮溶液時,離子濃度都升高,而由d點變到c點時,c(SO2-4)卻沒變化,B錯;d點落在平衡圖象的下方,說明Ksp>c(Ba2+)?c(SO2-4),此時是未飽和溶液,無沉淀析出,C正確;該圖象是BaSO4在某一確定溫度下的平衡曲線,溫度不變,溶度積不變,a點和c點的Ksp相等,D錯。
練綜合拓展
7.已知難溶電解質(zhì)在水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
MmAn(s) mMn+(aq)+nAm-(aq)
Ksp=[c(Mn+)]m?[c(Am-)]n,稱為溶度積。
某學習小組欲探究CaSO4沉淀轉(zhuǎn)化為CaCO3沉淀的可能性,查得如下資料:(25℃)
難溶電
解質(zhì) CaCO3 CaSO4 MgCO3 Mg(OH)2
Ksp 2.8×10-9
mol2?L-2 9.1×10-6
mol2?L-2 6.8×10-6
mol2?L-2 1.8×10-12
mol3?L-3
實驗步驟如下:
①往100 mL 0.1 mol?L-1的CaCl2溶液中加入100 mL 0.1 mol?L-1的Na2SO4溶液,立即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向上述懸濁液中加入固體Na2CO3 3 g,攪拌,靜置,沉淀后棄去上層清液。
③再加入蒸餾水攪拌,靜置,沉淀后再棄去上層清液。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由題中信息知Ksp越大,表示電解質(zhì)的溶解度越______(填“大”或“小”)。
(2)寫出第②步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設計第③步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請補充第④步操作及發(fā)生的現(xiàn)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大
(2)Na2CO3+CaSO4===Na2SO4+CaCO3↓
(3)洗去沉淀中附著的SO2-4
(4)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的鹽酸,沉淀完全溶解并放出無色無味氣體
解析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為教材新增加的內(nèi)容,題目在設計方式上為探究性實驗,既注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考查,又注重了探究能力的考查。由Ksp表達式不難看出其與溶解度的關系,在硫酸鈣的懸濁液中存在著:CaSO4(aq)===SO2-4(aq)+Ca2+(aq),而加入Na2CO3后,溶液中CO2-3濃度較大,而CaCO3的Ksp較小,故CO2-3與Ca2+結(jié)合生成沉淀,即CO2-3+Ca2+===CaCO3↓。既然是探究性實驗,必須驗證所推測結(jié)果的正確性,故設計了③④步操作,即驗證所得固體是否為碳酸鈣。
8.(1)在粗制CuSO4?5H2O晶體中常含有雜質(zhì)Fe2+。
①在提純時為了除去Fe2+,常加入合適的氧化劑,使Fe2+轉(zhuǎn)化為Fe3+,下列物質(zhì)可采用的是______。
A.KMnO4 B.H2O2 C.氯水 D.HNO3
②然后再加入適當物質(zhì)調(diào)整溶液pH至4,使Fe3+轉(zhuǎn)化為Fe(OH)3,調(diào)整溶液pH可選用下列中的______。
A.NaOH B.NH3?H2O C.CuO D.Cu(OH)2
(2)甲同學懷疑調(diào)整溶液pH至4是否能達到除去Fe3+而不損失Cu2+的目的,乙同學認為可以通過計算確定,他查閱有關資料得到如下數(shù)據(jù),常溫下Fe(OH)3的溶度積Ksp=1.0×10-38,Cu(OH)2的溶度積Ksp=3.0×10-20,通常認為殘留在溶液中的離子濃度小于1.0×10-5 mol?L-1時就認定沉淀完全,設溶液中CuSO4的濃度為3.0 mol?L-1,則Cu(OH)2開始沉淀時溶液的pH為______,F(xiàn)e3+完全沉淀[即c(Fe3+)≤1.0×10-5 mol?L-1]時溶液的pH為______,通過計算確定上述方案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
答案 (1)①B?、贑D (2)4 3 可行
(2)Ksp[Cu(OH)2]=c(Cu2+)?c2(OH-),則c(OH-)=3.0×10-203.0=1.0×10-10(mol?L-1),則c(H+)=1.0×10-4 mol?L-1,pH=4。
Fe3+完全沉淀時:Ksp[Fe(OH)3]=c(Fe3+)?c3(OH-),則c(OH-)=31.0×10-381.0×10-5=1.0×10-11 mol?L-1。此時c(H+)=1×10-3 mol?L-1,pH=3,因此上述方案可行。
一、教材分析
1、本節(jié)內(nèi)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鹵素是典型的非金屬元素,依據(jù)考綱要求和近幾年高考試題分析,它是高考的重要考查點。又由于鹵素知識與現(xiàn)代生產(chǎn)、日常生活、醫(yī)療保健、科學技術等方面有著廣泛聯(lián)系,所以鹵素與實際相聯(lián)系的知識仍然是以后高考命題熱點之一。
本節(jié)內(nèi)容復習是建立在學生已學完中學化學基礎知識和基礎理論后,發(fā)現(xiàn)學生對本節(jié)內(nèi)容知識和理論不能較好綜合應用。依據(jù)學生這一年齡階段的認知規(guī)律特征“接受快—遺忘快—再接受—再遺忘慢”,所以我們繼結(jié)束新課后,對以往知識點進行統(tǒng)攝整理和歸納總結(jié),使之網(wǎng)絡化。同時這節(jié)內(nèi)容既是對化學反應及物質(zhì)的量等知識復習的延伸,又為后面物質(zhì)結(jié)構、元素周期律復習作準備,更能對其它非金屬元素知識系統(tǒng)復習起到指導作用。
2、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⑴鹵族元素單質(zhì)的化學性質(zhì)
⑵某些鹵素化合物的性質(zhì)
難點:如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課時安排:一課時
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鹵族元素的性質(zhì),理解其相似性和遞變性,掌握鹵素單質(zhì)間反應及其氧化性強弱和相應X—的還原性強弱比較問題。
能力目標:通過學生實驗,提高學生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通過練習,培養(yǎng)他們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實際問題解決,培養(yǎng)他們思維的嚴密性。
情感目標: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體會到成就感,從而增強學習的興趣,復習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也培養(yǎng)了他們勤于動手、勤于思考、開拓創(chuàng)新和勇于實踐的精神。
二、教學方法
1、總體構思:以學生為主要活動中心,通過他們動手、動口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會診”,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鹵族元素的復習。
2、主要教學方法
①提問法——————————充分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
②實驗法——————————增強學生復習的興趣,感覺復習課并不是枯燥無味,同時也有助于學生提高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
③多媒體教學法—可增大本節(jié)復習課容量,也有利于學生積極性的提高。
三、學法指導
⑴學情分析:針對平時學生易錯點、遺漏點、混淆點展開復習。結(jié)合“尖子少,中間多,尾巴大”情況,復習時做到“兩兼顧”。
⑵學法指導:高三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知識水平,具有較強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復習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師引導下,有計劃地完成復習任務。
四、教學思路的設計
⑴教學步驟:引入任務—落實任務—檢驗任務完成情況
⑵知識網(wǎng)絡:
五、教學過程:(教學方法的體現(xiàn)和重難點的突破)
⑴㈠鹵族元素的原子結(jié)構特征
問題①“氯原子的結(jié)構有哪些特征?”——————直接導入
⑵㈡鹵素單質(zhì)的性質(zhì)
1、問題②“鹵素單質(zhì)有哪些物理性質(zhì)?”指導學生看書,復習相關內(nèi)容。
設計實驗1,模擬“分液實驗”,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完成物理性質(zhì)的復習及單質(zhì)的特性復習。
2、學生回答,教師自然引出問題③“回憶cl2的性質(zhì),鹵素單質(zhì)有哪些化學性質(zhì)?請大家寫出自己所知道的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投影學生書寫情況,結(jié)合學生易錯點、遺漏點、混淆點,投影知識網(wǎng)絡,圍繞圈內(nèi)物質(zhì),師生共同補充歸納,展開本節(jié)課鹵素單質(zhì)的化學性質(zhì)”的復習。
3、例1的講評:使學生認識到知識間的聯(lián)系性
⑶㈢某些鹵化物的性質(zhì)
圍繞知識網(wǎng)絡圈外的物質(zhì),師生展開復習。
1、HX穩(wěn)定性的比較、HX酸性強弱的比較
(請學生運用物質(zhì)結(jié)構有關知識解釋HX氣體穩(wěn)定性的問題)
2、X—的還原性
3、X—的檢驗及AgX的溶解規(guī)律和見光分解的規(guī)律
(要求學生根據(jù)用品只用一支試管一次完成X—檢驗,教師進行評價)
這一階段學生經(jīng)歷了“輕松—————緊張—————再輕松—————再緊張—————再輕松”這樣一個情緒變化,有一種成就感。
⑷歸納⑵⑶復習鹵族元素的性質(zhì)(體現(xiàn)結(jié)構與性質(zhì)的辯證關系)。
⑸結(jié)合物質(zhì)的性質(zhì),談談鹵化物的用途。(鹵素知識與現(xiàn)代生產(chǎn)、日常生活、醫(yī)療保健、科學技術等方面有著廣泛聯(lián)系)
⑹評講例2,完成思考題。(突破難點)
①作為選擇題,如何快速完成?
例2評講—————
②從考查內(nèi)容去判斷,要運用哪些知識?
思考題————————注意:所學知識如何靈活運用?(設計的順序由易到難)
思考題①題:考慮X2的腐蝕性。
②題:結(jié)合學生易遺漏點,要注意酸性條件。如果要求書寫離子方程式,結(jié)合學生易錯點,酸性強弱要考慮。
③題:考查的cl2氧化性和fe2+、I—、Br—的還原性、還原性強弱的比較等問題,還涉及物質(zhì)的量的計算問題。
⑺總結(jié)本節(jié)課所復習的內(nèi)容,布置作業(yè)。
六、板書設計
(一)鹵族元素原子結(jié)構特征
相同點 不同點
(二)鹵族元素單質(zhì)的性質(zhì)
⑴物理性質(zhì)(色、態(tài)、溶)
⑵化學性質(zhì)
(三)鹵族元素性質(zhì)
相似性 遞變性
(四)部分化合物的性質(zhì)(HX、X—等)
(五)常見鹵化物的用途。
七實驗安排、例題和思考題選取
實驗⑴指紋實驗:用品(I2、白紙、試管、酒精燈、試管夾、火柴)
操作者(一胖一瘦兩學生)
⑵X—檢驗實驗:用品(膠頭滴管、試管、1mol/LNacl溶液、1mol/LKI溶液、1mol/LAgNo3溶液、稀HNo3)
操作者(學生)教師引導下注意量的問題
實驗設計:向稀HNo3酸化的(1—2ml)Nacl溶液依次加入幾滴AgNo3溶液、3—4mlKI溶液,現(xiàn)象如何?
例題⑴歸納總結(jié)能使溴水褪色有哪些物質(zhì)或發(fā)生哪些反應?
⑵向NaBr、NaI、Na2so3混合溶液中通入一定量cl2后,將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燒得到固體物質(zhì)的組成可能是( )
①NaclNa2so4②NaclNa2so4NaBr
③NaclNa2so4I2④NaclNaINa2so4
A①②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思考題⑴為什么盛裝I2、Br2的試劑瓶的瓶塞均是玻璃塞?
⑵如何利用KI
淀粉試紙和廚房化學,檢驗食鹽中KIo3?
⑶向含有amolfeBr2、bmolfeI2溶液中至少通入多少cl2時開始有Br2生成?
【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掌握用化合價升降法配平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配平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技能。
情感目標
通過對各種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不同配平方法的介紹,對學生進行辯證思維的訓練。
教學建議
教學重點: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配平的原則和步驟。
教學難點: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配平的一些可借鑒的經(jīng)驗。
教材分析:
是正確書寫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一個重要步驟,也是側(cè)重理科學生所應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配平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方法有多種,本節(jié)介紹的“化便谷升降法”就是其中的一種。
教材從化學反應中的物質(zhì)變化遵守質(zhì)量守恒定律引入,說明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可以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來配平,但對于較復雜的氧化還原反應,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來配平不太方便,進而引出用“化合價升降法”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措施。
本節(jié)教材通過三個典型的例題,對三種不同類型的氧化還原反應進行細致分析;介紹了三種不同的配平方法,培養(yǎng)了學生靈活看待能力,訓練了學生的辯證思維。
教材還通過問題討論,將學生易出錯誤的氧化還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用配平時應遵循的原則—化合價升降總數(shù)相等,進行分析判斷,強化了配平的關鍵步驟—使反應前后離子所帶的電荷總數(shù)相等的原則,培養(yǎng)了學生的能力。
教法建議
教學中應注重新舊知識間的聯(lián)系,利用學生所學的氧化還原反應概念和接觸的一些氧化還原反應,學習本節(jié)內(nèi)容。教學中應采用精講精練、講練結(jié)合的方法,使學生逐步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的配平方法。不能使學生一步到位,隨意拓寬知識內(nèi)容。
1.通過復習,總結(jié)配平原則
教師通過以學生學習過的某一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為例,引導學生分析電子轉(zhuǎn)移及化合價的變化,總結(jié)出原則—化合價升降總數(shù)相等。
2.配平步驟
[例1]、[例2]師生共同分析歸納配平基本步驟:
(1)寫出反應物和生成物的化學式,分別標出變價元素的化合價,得出升降數(shù)目。
(2)使化合價升高與化合價降低的總數(shù)相等(求最小公倍數(shù)法)
(3)用觀察的方法配平其它物質(zhì)的化學計算數(shù)(包括部分未被氧化或還原的原子(原子團)數(shù)通過觀察法增加到有關還原劑或氧化劑的化學計量數(shù)上),配平后把單線改成等號。
該基本步驟可簡記作:劃好價、列變化、求總數(shù)、配化學計量數(shù)。
[例3]在一般方法的基礎上采用逆向配平的方法。屬于經(jīng)驗之談,是對學生辯證思維的訓練,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為使學生較好地掌握配平技能,建議在分析完每個例題后,補充針對性問題,強化技能訓練,鞏固所學知識。
另外,關于氧化還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可組織學生結(jié)合教材中的“討論”、得出氧化還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的配平要滿足原子個數(shù)守恒、電荷守恒、化合價升降總數(shù)相等。然后組織學生進行適當練習加以鞏固。通過設置該“討論”內(nèi)容,鞏固了氧化還原反應配平的知識,強化了氧化還原反應的配平在學習化學中的重要作用。
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教師可補充配平的另一種方法—離子一電子法,以及不同化合價的同種元素間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時,氧化產(chǎn)物和還原產(chǎn)物的確定方法:氧化產(chǎn)物中的被氧化元素的價態(tài)不能高于還原產(chǎn)物中被還原元素的價態(tài)。
如: (濃)— 氧化產(chǎn)物是 而不是 或 ,還原產(chǎn)物是 而不是 。 氧化產(chǎn)物 的還原產(chǎn)物 。
典型例題
例1 一定條件下,硝酸銨受熱分解的未配平化學方程式為:
,請配平方程式。
選題目的:復習鞏固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一般配平方法,當使用一般配平方法有困難時可用其它方法配平。拓寬視野,達到簡化配平方法的目的。此題適于任何學生。
解析:一般可根據(jù)元素化合價的變化關系
5NH4NO3 ====2HNO3+ 4N2↑+ 9H2O
升高3×5
降低5×3
為了簡化配平過程,也可通過反應物中氮元素的平均化合價及變化關系
5/2NH4NO3 —— HNO3+ 2N2↑+ 9/2H2O ===>5NH4NO3 ===2HNO3+ 4N2↑+ 9H2O
N:+1——→+5 升高4×1
2N:(+1—→0)×2 降低2×2
注:在配平此題時一定要注意,氮元素的化合價不能出現(xiàn)交叉現(xiàn)象
解答: 5、2、4、9。
啟示:對于同種物質(zhì)中同種元素價態(tài)不清或同種物質(zhì)中同種元素的價態(tài)不同時,只需根據(jù)化合價法則,找出元素的相應化合價,抓住質(zhì)量守恒、電子守恒,就可正確配平。
例2 已知 在下列反應中失去7mol電子,完成并配平下列化學方程式: 選題目的:加強對“依據(jù)是化合價升降(電子轉(zhuǎn)移)總數(shù)相等?!钡睦斫狻4祟}作為提高能力可介紹給學習程度較好的學生。
思路分析: 觀察反應前后 的化合價的變化: 。CuSCN中各元素的化合價不十分清楚,則化合價的變化更不易一一找出,另外氧元素的化合價也發(fā)生了變化。因此,該題不宜使用一般方法配平,因SCN- 和HCN中元素化合價較復雜,做起來較麻煩,可利用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劑地電子總數(shù)和還原劑失電子總數(shù)是相等的這一規(guī)律。根據(jù)題中已知條件設未知系數(shù)求算。
設 計量數(shù)為 , 計量數(shù)為 ,根據(jù)得失電子數(shù)相等,有7x=5y。
所以x:y=5:7,代入后用觀察法確定其它物質(zhì)計量數(shù),最后使各項計量數(shù)變?yōu)檎麛?shù),得:10、14、21、10、10、14、7、16。
注:解本題是依據(jù)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劑得電子總數(shù)和還原劑失電子總數(shù)是相等的這一規(guī)律。本題若用確定元素化合價變化進行配平,需確定 中 為+1價,S為-2價,1個 應當失去 ,可得相同結(jié)果,但做起來較麻煩。
啟示: 因中學階段學生學習的化學反應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每一個反應都了解的很透徹,抓住氧化還原反應的配平依據(jù),即可找到解題的切入點。
例3 在強堿性的熱溶液中加入足量硫粉,發(fā)生反應生成 -和 。生成物繼續(xù)跟硫作用生成 和 。過濾后除去過量的硫,向濾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強堿液后再通入足量的 , 跟 反應也完全轉(zhuǎn)化為 。
(1)寫出以上各步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2)若有a mol硫經(jīng)上述轉(zhuǎn)化后,最終完全變?yōu)?,至少需 和 的物質(zhì)的量各是多少?
(3)若原熱堿液中含 6mol,則上述a mol硫的轉(zhuǎn)化過程里生成的 中的 值為多少?
選題目的:該題以信息的形式給出已知條件,是培養(yǎng)學生學會提煉題中信息作為解題依據(jù)的能力;鍛煉學生能夠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學會學習方法;復習鞏固離子反應、氧化還原反應和等知識在解題中的應用。
解析:
(1)① ② ③
④
(2)從氧化還原電子得失關系看,電子得失均在硫元素之間進行。
從 ,失電子;從 ,得電子。
所以 完全轉(zhuǎn)化為 所失電子數(shù)與 轉(zhuǎn)化為 所得電子數(shù)相等,即:
amol amol
由 守恒, 完全轉(zhuǎn)化為 需 和 。
(3)原熱堿液中含 ,則反應①中消耗 。根據(jù)反應①、②、③,有 ,所以 。
相信《最新高二化學教案分享》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您了解幼兒園教案,工作計劃的必備網(wǎng)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高二化學教案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我們的情感常常以文字表達出來,相信大家讀書時都寫過日記小作文吧,寫日記能讓人思考生活,思考人生。日記的質(zhì)量,取決于每個人的態(tài)度和寫作水平。常見的日記書寫格式有哪些呢?下面是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幫大家編輯的《最新小學生過教師節(jié)的高分日記》,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時光荏苒,歲月變遷,新學期的工作即將開始,怎么才能寫好一篇幼兒園下學期工作計劃呢?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整理的幼兒園第二學期最新教學方案,僅供參考。...
工作時,時間過得非常的快,這一階段的工作馬上就要結(jié)束了,我們需要把工作總結(jié)納入計劃中了。寫好階段性的工作總結(jié),就是為自己這個階段的工作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工作總結(jié)怎么寫才能更加全面呢?考慮到你的需求,小編特意整理了“高二化學老師工作總結(jié)分享12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本文。 本學期,我擔任高二C...
怎樣寫一篇范文呢?許多人都會感到寫作文檔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情,而范文為我們提供了寫作任務的思路。因此,我們?yōu)榱朔奖隳?,特意編輯了“化學教師述職報告”。...
在任何行業(yè)中詳實的文檔記錄都能夠更好地服務于工作目標的實現(xiàn),范文模板是寫作學習的必備工具。仔細觀察范文的寫作架構,你所見過的標準范文是哪一種呢?為您提供我們準備的“高一學習計劃”,希望這些建議能夠幫助您理清思路并更好地規(guī)劃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