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必讀:家有熊孩子,經常不聽話,“打”還是“不打”?

發(fā)布時間:2020-07-08

教育孩子筆記。

學校與家庭分工合作,一個教育孩子日常生活習慣,一個教育孩子做人做事!家長與教師需要多溝通交流,以正確的教育方法,讓孩子在成長的天空里展翅高飛。那么,家園共育要注意一些什么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必讀:家有熊孩子,經常不聽話,“打”還是“不打”?”,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孩子小時候,都有淘氣的時候,都有一段時間“人嫌狗不待見”,讓爸爸媽媽為此頭疼不已。在西方文化中,兒童是平等的,孩子可以將爺爺奶奶告上法庭。在我國,有的家長溺愛孩子很嚴重,將孩子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哪里敢舍得打孩子?沒有孩子打媽媽就不錯了。

案例:

兒子哭鬧著讓母親買玩具,母親不買,任性氣大的兒子竟開始抓母親頭發(fā)。母親央求道“快放手,好痛?!币粋€20來歲的女孩前來解圍,但被男孩的一聲“你滾”喝退。男孩更加張狂,開始伸手掐住母親的喉嚨。母親憋得滿臉通紅,有氣無力,最終只好向兒子屈服……

其實小孩心里都有數,他們有時候也很乖巧,也會討巧賣乖,給爸爸媽媽帶來歡樂的同時,也會享受到爸媽給予的“驕縱寵愛”。于是,大多數孩子必然會得寸進尺,蹬鼻子上臉。

爸媽打孩子,其實也是打在兒身,痛在我心,頗有種恨鐵不成鋼的味道。在東方家庭教育里,孩子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棍棒之下出孝子,你不打他,他不知道你提倡什么、嚴禁什么。有時候,適當的“動武”,還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你苦口婆心說一百遍,孩子還是不聽要強。

那么什么時候該打,什么時候不該打,打得時候要注意什么,這是一門學問。

什么時候該打?

1、制止危險行為

孩子天生好奇,喜歡到處摸摸,到處嘗嘗,或者喜歡到一些危險場所。然而,由于孩子年齡太小,意識不到這些行為的嚴重性,或者自制力差,理解了卻管不住自己。比如:很多孩子喜歡撥弄電源插頭,一個人偷偷溜到馬路上玩,搬弄暖水瓶、玩火等等。這個時候,一時的心慈手軟,不能有效制止這些行為,很可能會造成不堪設想的后果。因此,家長要記住一句話:寧要孩子痛一時,不要親人悔一生。

2、不好的習慣、心理傾向

當孩子小時候的某些行為、習慣和心理傾向,長大后可能會發(fā)展成違法行為時,要力行制止。比如:偷東西去買自己喜歡買的東西;還有很多小男孩,喜歡欺負弱小,并以此為樂等等。

3、自私自我,性格乖張

過于自私,不懂分享,不懂關心人,自我為中心,性格乖張,做事一意孤行,從不為別人考慮,心中絲毫沒有他人的位置。長此以往,學校與同學難相處,長大后難適應社會。這種情況,大多發(fā)生在從小被寵壞了的孩子身上,爸爸媽媽要及時幫他們糾正。

4、屢教不改,故意犯錯

有些孩子,在爸媽和老師的多次提醒后,照樣我行我素,故意犯錯,犯規(guī)之后還絲毫不認錯,下次還是繼續(xù)犯錯。這種情況,可以“動武”制止,讓他意識到什么是雷區(qū),不可再犯。

什么情況下不能打?

1、3歲以下不要打,6歲以后要少打,12歲以后不能打

孩子在1~3歲的時候,活動主要是一系列因為吃、喝、拉、撒、睡帶來的條件反射,是無意識的。這一階段體罰孩子,是沒有意義的,并且還會影響孩子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反應。

6歲以后,多數孩子已經進入學校了,獨立自主意識有了較好的發(fā)展,自尊心越來越強,這個時候體罰,容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并留下陰影。等到12歲之后,孩子在肢體運動、認知、道德感等方面日漸完善,應形成完整統(tǒng)一的自我,這個時候體罰會引起孩子的逆反效應和報復心理,會對父母產生不良印象。

2、隨錯隨罰,道理陳明

家長要堅持隨錯隨罰的原則,這樣孩子以后再遇見這些事時,就會聯想到犯錯的不愉快后果體驗,就會警醒自己不去觸碰挨打“雷區(qū)”;每次體罰的時候,一定要跟孩子講明道理,說明危害,對他進行正確引導。不能只給孩子留下挨打的“痛”,更要在這個基礎上給孩子留下為什么受“痛”的原因。yjs21.CoM

3、外人面前,尊重孩子

孩子雖小,臉皮也薄,不能讓他在小伙伴面前丟“面子”,他長大后會很感激你的。尤其是自尊心強的孩子,更不能在外人面前進行不留情面的體罰。

4、有時有度,不要濫用

不要濫用體罰,孩子一旦習以為常,就沒有第一次使用體罰的教育效果了。就像農田的滅草劑,濫用的話,雜草會產生抗體或者突變,變得百毒不侵。同樣,濫用體罰,孩子“久經沙場”后,自然會變得“軟硬不吃,刀槍不入”,這樣就會與我們打孩子的教育初衷相違。另外,打孩子的時候,切忌不要打頭部或臉部,也不要用任何工具,用手打屁股就行了,是為了教育而打孩子,而不是走向極端虐待孩子。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孩子不聽話要正確教育


在孩子小的時候,總是有出現一段不聽話反抗家長的時期。比如寶寶1歲多時,個體意識開始發(fā)展,不愿隨意聽從別人的安排,而是憑借自己的判斷與思路來為人處事,到2歲時尤其明顯。

但多數父母已習慣于讓寶寶聽從自己的指令,凡事替他安排,一方面是出于父母之愛,另一方面是自我意識的狹隘,總是從自己的想法出發(fā),希望寶寶服從于自己。因此,當寶寶開始獨立思考時,“不聽話”的沖突就油然而生。

父母應該坦然面對這種沖突,不要條件反射式地想利用強勢手段來解決,這可能使寶寶將來唯唯諾諾缺乏主張,或成為陽奉陰違的人,或讓他誤認為暴力才是解決沖突的最好手段。

當沖突產生時,家長要給寶寶充分的尊重,這樣不會傷害寶寶自尊而使沖突加劇,然后再跟寶寶溝通,站在他的立場想想解決矛盾的辦法。如果寶寶的想法只是違背大人的意旨,本身沒有原則性的對錯,那么多數情況下要尊重他的想法;如果是原則性的問題,那么父母就要堅持原則。

父母如果能把寶寶當成獨立的人,凡事平等商議,寶寶將來不僅能夠獨立思考,善于解決問題與把握發(fā)展機會,而且喜歡與父母交流思想與分享酸甜苦辣,這才是天倫之樂。

孩子不聽話是因為家長“不會聽話”


“當他是學齡前兒童時這樣做,當他十幾歲后,還會愿意和你談話。你會對自己的表現非常滿意?!?/p>

——————————————————

讓父母與孩子保持密切關系的一項最重要的技巧是傾聽,而不是教育、建議或提供解決方案。

這些東西不僅孩子不需要,還會阻礙他們形成自己的想法。

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你聚精會神的傾聽。

有時,你需要傾聽他的語言;

有時,你需要觀察他行為傳遞的信息。

優(yōu)秀的傾聽者需要傾聽弦外之音。

要想孩子“聽話”,首先家長要——“學會傾聽”

要成為一名出色的傾聽者,只需培養(yǎng)優(yōu)良習慣。但是,與所有習慣一樣,傾聽習慣需要實踐。那么,如何培養(yǎng)傾聽習慣呢?

1.記住閉上你的嘴

“傾聽”的字母還可以組合為“安靜”,這難道僅僅是巧合嗎?

2.當你與孩子溝通時,一定要專心

面對孩子,你是否隨口應付、被迫答復、被動反應?如果是,按下你內心的暫停鍵。(是的,有時,你的確需要按下這個暫停鍵。這一過程僅需3秒鐘時間。)停止工作,深呼吸,然后合上你的筆記本。看著孩子的眼睛,專心傾聽。

3.注意孩子開始講話的方式,然后做出回應

你必須具有很強的自律精神,才能迫使你將注意力從手頭工作轉移到孩子的問題上。這是一個重要信號,孩子可以據此判斷,在他需要你的時候,是否可以信賴你。孩子主動發(fā)起的講話比你的詢問重要得多,例如,你可以借機了解今天學校發(fā)生的事情。

4.如果你現在不能聽他講話,應該這樣答復他

“我聽到你對這事感到憤怒,我希望我們能夠認真討論。不過,現在我需要安排大家去上學,所以暫時還不能和你討論。我們可不可以定一個時間,就在今天晚飯后討論怎么樣?”然后,一定不要忘記你的許諾。按時和他討論。這樣,你才能贏得孩子的信任。

5.要全神貫注

現在是你傾聽孩子講話的時間。工作問題可以先放一放。孩子能夠感受到你是否在真正傾聽。他可能不會流露出來,但是當你假裝傾聽,實際心不在焉時,他的自信心會受到傷害。

6.為了開啟對話,要積極確認并反映他的感受,不要進行判斷或給出建議

“你對弟弟非常生氣”和“你似乎擔心今天的野外旅行”,這些都是開啟對話的方法;“你必須努力和弟弟相處”和“不要過分擔心野外旅行,你必須去”,這些都會結束對話。

7.提出非判斷性問題,鼓勵孩子給予真實答復

“今天午飯時你和誰坐在一起?”或者“拼寫測驗怎么樣?”比“今天上學怎么樣?”要引出更多談話內容。以“為什么”開頭的問題常常讓孩子處于戒備狀態(tài):“你為什么穿那個?”與“對于今天的野外旅行,你認為大多數孩子會穿什么衣服?”相比,后者效果要好得多。

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你聚精會神地傾聽。

8.不要急于提出方案或建議

這意味著,你必須控制自己對問題的憂慮。你的孩子需要一個宣泄的機會,否則他無法更好地思考。然后,他還需要一個思考解決方案的機會,在此基礎上,他才能培養(yǎng)自信和能力。

9.確保話題的安全性

如果內心憂慮,人們是無法認真傾聽的。如果他們感到不安全,他們通常會退縮或攻擊,大腦的思維功能則會隨之關閉。如果你看到孩子表現出憤怒、恐懼或悲傷的情緒,要及時與他重新建立聯系。告訴他,同時也告訴你自己,你非常愛他,你有責任找到一個適合所有人的解決辦法。

10.通過控制自己的情緒,讓孩子感到對話的安全性

不要過于摻入個人色彩。首先,深呼吸一下。如果你感到負有責任(“我原本可以阻止這件事!”)或者恐懼(“我不敢相信這種事發(fā)生在我孩子身上!”),你要努力鎮(zhèn)定下來,將你的感受放在一邊?,F在不是分析你的時候,內心憂慮于事無補。事實上,無論你的孩子在講什么,你都可以稍后再處理自己的感受。提醒自己,現在最重要的是幫助孩子處理好這些棘手的感受。當他心情穩(wěn)定之后,幫助他制定正確的行動計劃。

如何讓孩子聽我講話?

父母們提出的一個最常見的問題是,“我如何才能讓孩子聽我講話?”孩子的頭腦中有很多想法,從午飯時和誰坐在一起到足球選拔賽,再到最新的計算機游戲。在他們的名單上,父母的座次相當靠后,讓我們頗為尷尬。即使蹣跚學步的孩子,關心的事情也與我們不同。他們不明白,為什么要在此時此刻洗澡!

當然,向我提出這一問題的父母們并未真正思考傾聽話題。他們希望弄明白的是,如何讓孩子照他們說的話去做。那么,秘訣是什么?先建立聯系,再試圖糾正。下面,我們詳細講述一下具體做法:

●在你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之前,不要開始講話

主動與孩子接近,輕輕觸摸他。看著他的眼睛,直到他抬起頭來。然后,開始講話。如果由于某種原因你不能這樣做,務必確保吸引他的注意。例如,當你正在開車時,可以這樣說:“我能告訴你點兒事情嗎?”

●不要重復講過的話

如果你已經問過一遍,孩子沒有做出回答,不要簡單地重復。你沒有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此時,你應該重新返回第一步。

●言簡意賅

大多數父母講話太多,弱化了要傳遞的信息,失去了孩子的注意力。當你向孩子作指導時,要盡量言簡意賅。

●從孩子的視角看待問題

如果你正忙著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你的配偶命令你停下來做另外一件對你不重要的事情,你會有何感受?你是否會不予理睬?但是,如果你贊同他的觀點,效果就會大為不同:“我知道,現在很難停下來,親愛的。但是,我需要你……”

●尋求合作

沒有人喜歡聽他人頤指氣使地下達命令。所以,要語氣溫和,給出選擇。“現在該洗澡了。你是想現在去,還是過5分鐘去?好的,說定了,5分鐘,好嗎?我們拉鉤?!?/p>

●要安慰,不要責備

當我們情緒波動時,孩子就會關注我們的情感,忽視我們傳遞的信息。如果你的目的是讓大家都上車,不要浪費時間思考你第一次要求時他們?yōu)槭裁床宦犇愕脑?。這樣做,只能讓大家心情更加糟糕,包括你在內。你該深呼吸一下,幫助孩子準備上車。上車之后,你可以讓他們幫你想辦法如何準時走出家門。

●設定例行活動

例行活動越多,你作為操練官的可能性就越低。如果孩子在做日?;顒訒r你為他們拍了照片,并將它們張貼在一面小小的招貼畫上,經過一段時間,他會對這些事情擔負起責任來。你的職責僅限于提出問題:“離開家之前,你還要做什么?我們來檢查一下?!?/p>

●做專心傾聽的榜樣

如果孩子向你講述白天發(fā)生的事情時,你的眼睛卻在盯著自己的電話,你這是在告訴他如何處理家庭交流。如果你真的希望孩子聽你講話,就要放下手頭的事情,專心聽他講話。這只需幾分鐘時間。

當他是學齡前兒童時這樣做,當他十幾歲后,還會愿意和你談話。你會對自己的表現非常滿意。

【編者說】

1、只有我們先學會了“聽話”,孩子才有可能變的“聽話”;只有當我們開始從“上帝”的寶座上走下來的時候,放棄了命令、安排,才有可能與孩子更好的建立起連接,而只有先建立了連接,才能有更好的溝通與合作

試想一下,一個對你既不理解、又不尊重,完全無視你內心感覺的人,你還愿意與他溝通、合作么?你心中不會對他的命令與安排產生敵意與抵觸么?甚至在對方和你說話的時候,你心里都在小聲嘀咕著詛咒他……可以想一想自己的童年,或許就會有一兩件記憶深刻的事情令你難忘,雖然那時的你還小,不明白自己為什么那么憤怒與不滿

同理,如果你能想通自己的感受,那就可以深刻的體會孩子的感覺了。并不是孩子不想“聽話”,而是被家長的行為推到了那個“不聽話”的位置上了

請永遠記得:孩子是一個有自主意識、思想的,獨立的人

2、很多時候我們情緒失控,不能保持平靜的狀態(tài)面對孩子的問題,是因為自己的大腦自行運轉機制所致。慣性思維會使得我們忽略了眼前這件事并沒有多么嚴重、糟糕,而是聯想起以前一系列孩子令你不滿意的事情,甚至預想出可怕的未來,這些聯想疊加在一起,就會使你變的焦躁不安,憤怒指數直線飆升!進而失控爆發(fā)

所以,面對孩子的問題時,記得時刻提醒自己,別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你要做的只是處理眼前這件事,而不是制造激化矛盾或是發(fā)泄自己的情緒

3、聊起孩子不聽話的問題,我聽過太多父母的頭疼抱怨,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和孩子很好的溝通、合作呢?除了今天文中講到的尊重、傾聽,還涉及到家長的說話語氣及方式,是父母一定要了解的!奶爸就介紹給你看兩篇專門講語氣與方式的文章

孩子不聽話的行為療法


孩子不聽話是許多家長的苦惱,我從行為療法的角度分析了孩子不聽話的原因,并提出了“對治”方法。這些方法可以概括為以下三句話:

一、不要叫孩子做他做不到的事

如果叫孩子做他做不到的事,他當然不會聽話。

因此,在給孩子下指令以前必須了解哪些事是孩子能做到的,哪些事是孩子做不到的。人的天性是自私的,叫三歲的孩子大公無私,學“孔融讓梨”,這是很難做到的。上幼兒園的孩子一般都比較好動,讓他半個小時靜靜地坐著聽老師講課或做作業(yè),那是很難的。每個孩子的學習能力區(qū)別很大,要求自己的孩子每門功課都考第一是不可能的。不了解孩子的個性,一廂情愿地想把孩子塑造成某種類型的人是不現實的。

怎么知道孩子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呢?首先是看他的年齡。不同年齡的孩子認知和行為功能的發(fā)展水平是不一樣的。其次是個性。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有些方面領先一些,有些方面落后一些。再就是考察,看他的實際能力。有些家長比較關注孩子,對孩子的能力和特長了解得比較全面;有些家長工作忙,跟孩子接觸比較少,了解就少。

有人擔心,只讓孩子做會做的事而不讓他做不會做的事,孩子怎么能進展呢?請看第二句話。

二、叫他做的事一定要做到

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學會做他不會做的事。但是,這件事不能太難,應該以“跳起來夠得著”為原則,意思就是努力一下必須能夠做得到。

這時候就需要家長的鼓勵和監(jiān)督,不能下了指令就什么也不管了。

許多家長言教太多而身教太少。他們經常教導孩子怎么做人,至于他能不能做到,做到了沒有一概不管,或者發(fā)現沒有做到就批評幾句或棍棒相加。一概不管的結果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或者聽進去了,但理論脫離實際,言行不一。而批評和處罰的后果是,孩子學會了說謊。換句話說,過分強調結果會導致說謊和作假。家長應該多多關注過程,全程陪伴孩子完成任務。

陪伴就是監(jiān)督,同時也是指導和鼓勵。如果孩子真的不會做,那怎么辦呢?放棄肯定是不行的。家長應該協(xié)助孩子做。注意,是協(xié)助而不是代替。有的家長看孩子不會做,就自己替他做了。例如,母親叫孩子收拾自己的房間,孩子不予理睬,母親一邊罵一邊把他的房間收拾了。

三、做到了要及時獎勵

根據行為療法的理論,一種行為能不能建立起來,效果是關鍵。帶來效果的行為會保留下來,沒有帶來效果和帶來負面效果的行為會消失掉。

孩子做到了,家長視而不見,孩子會覺得做不做一個樣,以后就不會那么熱心地去做,對家長的指令聽而不聞。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聽話是天經地義的事,怎么還要“額外”的獎勵?要知道,孩子可不懂什么天經地義!他們只看效果。

所以說,獎罰是必需的。那么,獎和罰哪個更好呢?從“局部”的作用來看,獎和罰沒有區(qū)別。但是,從長遠利益和人格發(fā)展的角度來講,獎優(yōu)于罰。罰可以消除不良行為,但是如果不去建立好的行為,行為的總量就會減少,變成“無所事事”。獎有利于建立好的行為,而好的行為多了,不良的行為自然就少了,因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另外,獎勵會使人變得樂觀、積極、自信、卓有成效,懲罰會使人變得悲觀、消極、自卑、一事無成。

前面提到,懲罰會導致說謊和作假。其實,獎勵也會導致說謊和作假,只是程度輕一些。所以,應該避免單純的獎勵。不要早上下一個命令,晚上回來檢查或聽匯報。也不要年初布置任務,到了年底來驗收。這樣會滋長“不誠實”的品性。應該把獎勵和監(jiān)督結合起來,就是和孩子一起完成任務。從某種意義上講,和孩子“在一起”就是一種獎勵。

育兒知識:怎么教育不聽話的孩子?


育兒知識:怎么教育不聽話的孩子?

耐心地傾聽孩子的訴說,讓孩子體會到關愛和溫馨,從而對父母更加親近與尊敬。

1、尊重孩子的所有感受

父母應安靜、專心地傾聽,但不給予評判。父母可以不接受孩子的不聽話行為,但必須要接受和尊重孩子的感受。例如,他可以告訴父母他對小伙伴有多生氣,但父母不能允許他通過嘲弄或打人來表達他的生氣。

2、向孩子顯示你正在聽他講

父母的關注鼓勵著孩子向自己的父母表達想法和感受。父母應停下正在做的事情,轉向他,保持目光接觸,并仔細地聽。同時還要通過點頭或不時地“嗯……,是的……”等來顯示父母對他的注意。

3、告訴孩子你所聽到的以及你的想法

不時地總結、重述或復述孩子所講的關鍵內容,包括他的感受以及導致這種感受產生的情境原因。僅僅傾聽和理解是不夠的,父母還必須用語言對他所說、所想及所感的事情做出反應。但盡量不要逐字地重復孩子的話,應使用相似的語言來表達相同的意思。

4、學習傾聽孩子的話語

多數人都習慣說話,不習慣聽話,尤其是父母面對孩子,更是滔滔不絕,要他做個“聽話”的孩子。不聽孩子說,怎么知道他在想什么?不聽孩子說,又怎么能了解他、管教他?所以,爸爸、媽媽想要有個聽話孩子,必須先要“聽”孩子說“話”。要養(yǎng)成傾聽孩子說話的習慣,并不很困難,只要告訴自己“少開尊口”,耐心傾聽,就可以了。

5、用鼓勵、說理代替責罵

長期責罵孩子,孩子就會把“懶得理你”掛在嘴上,當孩子以這種對抗的態(tài)度對待父母時,其實他對爸媽的失望已經有好長一段時間了。因為,長久以來,他和父母溝通不良,干脆“免談”。

面對不聽話的孩子,父母只有放低姿態(tài),才能和孩子建立良好溝通;面對不聽話的孩子,父母只有走進他們的心靈,才能找到不聽話的癥結所在。

跟不聽話的孩子過招


跟不聽話的孩子過招

家長通常有一個苦惱,我們那么愛孩子,孩子卻不聽話,讓大人煩惱不已。不聽話,也就是不聽從指令。今天,我只用兩招幫助家長解決孩子不聽話的問題。

一.不聽話的常見現象

1.老要吃垃圾食品。

2.喜歡買東西。

3.不好好吃飯,不愛吃蔬菜。

4.不按時睡覺。

5.習慣對大人說“不”。

不聽話的原因

家長原則性不強。當你說不行時,孩子堅持哭鬧,你就妥協(xié)了。這個過程,孩子從中得到了實惠,這種行為就會增強。也就是說:不聽話其實是我們家長強化的呀!

解決問題的兩個絕招:

1.建立規(guī)則,有獎有罰。

2.父母老人統(tǒng)一戰(zhàn)線。

建立規(guī)則要跟孩子講清道理,讓孩子理解你的決定。決定前并給孩子兩次提醒,獎勵前有提醒,懲罰前有警告。兩次過后,堅決執(zhí)行。你就準備第一次孩子大鬧天空的情形。關鍵是第一步,家長決不讓步,只管執(zhí)行,可以哄孩子:你哭,媽媽也傷心??梢?guī)則是你同意的,一定要執(zhí)行。就像我們從不批評老師遲到,但會笑嘻嘻的把工資扣了。執(zhí)行規(guī)則,父母老人統(tǒng)一戰(zhàn)線,這是原則。孩子很聰明,他會利用家長對他的愛步步進逼,我們可以愛他,但不能讓他違備規(guī)則。

總結:大人統(tǒng)一戰(zhàn)線→立規(guī)矩→執(zhí)行前警告→堅決執(zhí)行→大人統(tǒng)一戰(zhàn)線。

具體方法

1.解決老要吃垃圾食品怎么辦?

定次數法。

獎勵法:達到家長的要求,獎勵一次。這樣讓孩子理解,努力才能有收獲嘛!

實驗明理法:把那些垃圾食品拿回來,放在家里,半年不壞,問孩子什么原因?

2.孩子喜歡買東西怎么辦?

定金額法。

獎勵法。

3.不好好吃飯,不愛吃蔬菜怎么辦?

明理法:媽媽也不愛吃蔬菜,問孩子媽媽為什么要吃蔬菜呢?

榜樣法:大力水手就愛吃菠菜。

游戲法:用釣魚的游戲喂孩子吃菜。還有一個有趣的游戲,讓孩子閉上眼睛猜猜他吃的是什么菜。還可以讓孩子把菜中包些飯,或飯中包點菜,感受一下新鮮的感覺。孩子這樣多吃幾次,就適應了蔬菜的口味。

4.不按時睡覺怎么辦?

講故事法:講枯燥點的故事,說慢點,催眠性質不要太有趣,以免給孩子講興奮了。

同睡法:到孩子睡覺時間了,就跟孩子一塊睡,別坐上孩子身邊,想等孩子睡著了自己看電視上網打麻將什么的。當然,也要先跟孩子定規(guī)矩,到時一定要睡覺。第一次,孩子依舊會很兇的哭鬧,第一次,跟孩子比堅持力,第一次堅持下來就行了。

5.習慣對大人說“不”怎么辦?

定規(guī)則法就行了。

制定家規(guī),預防孩子不聽話


一般說來,家庭都有治家規(guī)范,有的是明確規(guī)定代代相傳的;也有的是互相理解自然遵循的。建立家規(guī),首先要樹立“角色”的意識,明確“角色”任務。父母要讓孩子從小就懂得家里有一些規(guī)矩人人要做到,有些事大人可以做,孩子不允許做。

在父母制的條件下,家里的一切由一家之主說了算;在民主型的家庭里,治家的規(guī)范是建立在尊重每個家庭成員的權利和義務的基礎上,每個家庭成員都有權表述自己的意見,但并不足說所有成員的權利和責任都是同等的,這一點必須明確。

例如:早上見到問好,晚上講晚安;離家外出、回家時對家里人打招呼;帶同學回家或邀請客人事前應征求家里人的意見;家里公用的東西有固定位置,用后最好歸還;家里各人放東西的抽屜,不可隨意亂翻等等。一家人看電視某人有自己的愛好,應協(xié)調安排,某些節(jié)目成人可以看,孩子不宜,就要嚴格限制。

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較弱,有的已經改正的壞習慣還可能再犯。為了鞏固孩子糾正不良生活習慣所取得的成績,預防和糾正孩子不聽話的壞行為,可以制定一些家庭規(guī)范,使孩子的行為有所約束。

方剛在小學期間,往往邊吃飯邊看書,既耽誤了時間又影響了消化,怎么勸說也不能徹底改變。一時改了,過時又犯,有時把父母氣得發(fā)火,但他仍我行我素。這說明在這方面他已形成一種很壞的習慣。后來全家一起討論這個問題如何解決,方剛說,他也想改,但一吃飯就想著先拿一本書,不拿書就不想吃飯。父母指出這種壞習慣既影響消化又損害眼睛,讀書效果也很差,必須徹底改變。父母一起制定了整改時間和方案,限他1個月必須改變,否則以后再也不購買新書了。方剛愛書如命,每個月都要多次逛書店購買新書。玩具不買可以,零食不吃可以,書不買他是怎么也受不了的。為此他下決心改正邊吃飯邊看書的壞習慣,父母也按約定1個月未購買新書。方剛通過1個月的鍛煉,終于改變了這一壞習慣。

陳強吃飯剩碗底,不管飯多少,都是那樣。父母正確引導他,指出糧食來之不易,并用一些具體事例開導他,使其認識到糧食的寶貴,浪費糧食就是犯罪。在這個基礎上父母制定了嚴厲的規(guī)定:如果剩飯,再吃飯時必須先把剩飯吃掉,否則不能吃新做的飯菜。他的這種壞習慣經過一段整治也改變了。

王先生的女兒顏顏今年上大班了,老師說她比其它同學懂事。其實,王先生就是在她很小的時候開始鍛煉她自主的能力罷了。王先生給她定了簡單的家規(guī):自己洗澡,八點半睡覺,不喂飯等等,而且王先生執(zhí)行得很堅決,在女兒面前從不表現出心軟。幾年堅持下來,她就養(yǎng)成了良好的習慣,每天自己起床,自己吃早飯,自己去上學,晚上做完作業(yè)后看一會兒電視,然后自己洗澡睡覺,都不用大人操心學習成績也很優(yōu)秀?!?/p>

從生面的案例可住:諸如孩子不能按時刷牙、走路愛踢石子、不按時洗澡、隨便弄壞鋼筆、亂撕作業(yè)本等不聽話行為,都可以通過制定家庭規(guī)范給予限制,并堅決讓其更改。家規(guī)的制定要發(fā)揚民主,由全家人討論制定,對孩子既要有約束作用,又要符合實際情況,使孩子經過努力可以做到。家規(guī)制定出來后,一定要嚴格執(zhí)行,定期總結;還要在執(zhí)行家規(guī)的同時,改善家庭的軟環(huán)境,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尊重、互相關心。

制定家規(guī),預防和約束孩子的不聽話行為,父母要注意:?

1、讓孩子理解家規(guī)的目的和意義

可以直接告訴孩子,家庭規(guī)矩都有哪些內容,就此機會應該對孩子進行孩子家庭傳統(tǒng)史的教育。如,有的家庭經濟生活并不富裕,也可能因為各種原因生活上出現了暫時困難,讓孩子了解家庭背景,理解父母的誠實勞動,這樣做能是孩子樹立起家庭的自豪感,進而做到自強、自立,激發(fā)孩子繼承傳統(tǒng),奮發(fā)向上,熱愛父母,熱愛家鄉(xiāng)。在實際的教育中,也可以進行滲透家規(guī)的教育,經過長期的有目的的教育,孩子會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一種定式,達到自覺遵守,變有意識的教育為孩子的自覺行動。

2、讓孩子感受到這是緣于父母的愛

大多數成年人的心理問題都源于童年時期。如果一個人在童年時沒有形成健全的人格,將給其未來造成許多障礙。所以應該給孩子訂家規(guī),讓他從小就明了是非曲直,以免誤入歧途。但在訂家規(guī)的時候,應該讓他感受到這是緣于父母的愛心,要讓孩子有安全感,切忌讓孩子產生抵觸心理,覺得父母不愛他了。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給孩子愛撫,在他情緒不好時或者哭鬧反抗時,父母千萬別為了威嚴而忽視孩子的心理感受。

3、父母以身作則守家規(guī)

父母必須讓孩子明白,自由并不是無限的,他必須接受并遵守一些規(guī)則。但是,對孩子進行合理的限制并不意味著他會失去自由,執(zhí)行好了,會使父母更好地把握教育的尺度。李園長提醒說,大部分家規(guī)都不僅僅是立給孩子的,而且爸爸媽媽也要嚴格遵守,以身作則。比如,要讓孩子規(guī)律進食,父母自己就要在飯桌上舉止規(guī)范,不挑食,不浪費。要讓孩子懂禮貌,父母自己就要對所有的人使用文明用語。盡量幫助孩子認識到為什么要守這些規(guī)則,使他真正理解原則的意義。

4、家規(guī)制定盡量簡單

父母家規(guī)制定盡量簡單,一段時間內三條左右比較合適,家規(guī)表述盡量多用正面語言。在決定給孩子獎勵或懲罰時,盡量與他要遵守的規(guī)則結合起來,讓孩子把規(guī)則記在心上。比如,你為孩子制定了“每天只能吃兩顆巧克力”和“每天睡覺前都要把玩具整理好”的規(guī)則,如果孩子沒有遵守,你可以對他說:“如果你不把玩具整理好,那么明天你一顆巧克力都不能吃?!?/p>

5、家規(guī)教育應該堅持長期不懈

父母對孩子進行家規(guī)教育,不能憑著自己的主觀意志辦事,今天想起來了就對孩子教育,明天因為事物繁忙就不教育了,也不能因為情緒好了就教育,情緒不好就不教育,甚至父母還做起違背家規(guī)的事情。家規(guī)教育具有持久性的特點,它不同于父母給孩子講一道數學題,講完了,孩子聽懂了就可以了。也不同于孩子做錯了一件事,講清道理就不用再講了。家規(guī)教育的效果在于堅持。

喜歡《必讀:家有熊孩子,經常不聽話,“打”還是“不打”?》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希望帶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教育孩子筆記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 孩子的“聽話”與“不聽話” 在生活中,許多家長不自覺地要求孩子聽話。在很多人眼里,孩子的好與壞,可用聽話與不聽話來衡量。那么,聽話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嗎?下面聽聽兩位兒童教育專家的說法。 孩子的“聽話”與“不聽話” 鄭州大學心理系教...
    2021-03-17 閱讀全文
  • 孩子不聽話要正確教育 在孩子小的時候,總是有出現一段不聽話反抗家長的時期。比如寶寶1歲多時,個體意識開始發(fā)展,不愿隨意聽從別人的安排,而是憑借自己的判斷與思路來為人處事,到2歲時尤其明顯。 但多數父母已習慣于讓寶寶聽從自己...
    2021-03-29 閱讀全文
  • 幼兒280個必讀:不聽話的耳朵 1、幼兒故事280個必讀:不聽話的耳朵 有一個叫聰聰的孩子,爸爸告訴他不要在地上打滾,聰聰捂著耳朵說:“不聽,不聽!”媽媽讓他吃蘋果時先洗手,聰聰搖著頭說:“不聽,我不聽!”老奶奶讓他早點睡覺,明天早...
    2020-07-13 閱讀全文
  • 孩子不聽話是因為家長“不會聽話” “當他是學齡前兒童時這樣做,當他十幾歲后,還會愿意和你談話。你會對自己的表現非常滿意?!?—————————————————— 讓父母與孩子保持密切關系的一項最重要的技巧是傾聽,而不是教育、建議或提供...
    2021-01-25 閱讀全文
  • 不聽話的孩子,要這樣教育 小朋友的調皮搗蛋并非天性,只要我們做老師的去用心,我們的孩子會是體貼和充滿關愛的孩子。 只有不懂教育的教師,而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 對待不聽老師話的孩子,在我的工作中是這樣進行教育的: 我們班有一個小...
    2020-10-26 閱讀全文

在生活中,許多家長不自覺地要求孩子聽話。在很多人眼里,孩子的好與壞,可用聽話與不聽話來衡量。那么,聽話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嗎?下面聽聽兩位兒童教育專家的說法。 孩子的“聽話”與“不聽話” 鄭州大學心理系教...

2021-03-17 閱讀全文

在孩子小的時候,總是有出現一段不聽話反抗家長的時期。比如寶寶1歲多時,個體意識開始發(fā)展,不愿隨意聽從別人的安排,而是憑借自己的判斷與思路來為人處事,到2歲時尤其明顯。 但多數父母已習慣于讓寶寶聽從自己...

2021-03-29 閱讀全文

1、幼兒故事280個必讀:不聽話的耳朵 有一個叫聰聰的孩子,爸爸告訴他不要在地上打滾,聰聰捂著耳朵說:“不聽,不聽!”媽媽讓他吃蘋果時先洗手,聰聰搖著頭說:“不聽,我不聽!”老奶奶讓他早點睡覺,明天早...

2020-07-13 閱讀全文

“當他是學齡前兒童時這樣做,當他十幾歲后,還會愿意和你談話。你會對自己的表現非常滿意?!?—————————————————— 讓父母與孩子保持密切關系的一項最重要的技巧是傾聽,而不是教育、建議或提供...

2021-01-25 閱讀全文

小朋友的調皮搗蛋并非天性,只要我們做老師的去用心,我們的孩子會是體貼和充滿關愛的孩子。 只有不懂教育的教師,而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 對待不聽老師話的孩子,在我的工作中是這樣進行教育的: 我們班有一個小...

2020-10-26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