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和美好的生活的讀書筆記。
幼兒的教育途徑無非就是家庭、學校以及社會,家長配合學校才能實現(xiàn)教育的質(zhì)量最大化!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都需要互相包容,幫助孩子們走出一條精彩的人生之路!那么,家園共育工作中是否有需要進一步改進的地方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育兒知識:和孩子一道過“守規(guī)則”的生活”,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當家里只有一個孩子時,大多數(shù)家長都希望孩子做第一,但絕大多數(shù)孩子只希望自己是唯一。第一和唯一的區(qū)別,在于為了做第一,往往要犧牲自己,才可能讓他人跟隨自己;如果只是做唯一,那就意味著只要有了自己,也就擁有了整個世界,他人只是自己的配角。當你是第一時,表面上人人都會聽你的,他們?yōu)槭裁绰犇愕哪?,是因為你要照顧到每個人的想法,你得滿足每個人的利益訴求。當你是唯一時,你既不希望別人來影響你的想法,你也不愿意為別人有想法。作為普遍的獨生子女,在家里受到眾星捧月的待遇,不但為孩子們在家做唯一提供了條件,而且還潛在地培養(yǎng)了孩子們在社會中做唯一的意識。
在孩子的用語中,他們最喜歡用的,也是他們較早掌握的語言,就是“我的”。他們較晚時才會說“你的”;一直到現(xiàn)在,我們也很少說“我們的”或者“他們的”。至于“大家的”或者“公共的”,我們到現(xiàn)在都不習慣于說,更別說這樣去行動了。當一個人只會說“我的”時,對孩子來說,我們認為他有了自我意識;對于我們來說,則認為這是自私自利的表現(xiàn)。當這個人會說“你的”時,我們就覺得這個人開始成長起來了,他開始步入社會生活了。因為有了“你的”這個詞,就意味著在孩子的心目中,已經(jīng)開始接受“我的”和“你的”的區(qū)分,這就有了最起碼的規(guī)則意識。因為我的是屬于我的,你不能侵占;你的是屬于你的,我不來霸占。到了孩子們心目中有了“我們的”或者“你們的”時,這就有了集體意識,有了組織歸宿感,其實只有你融入了這個組織,并對這個組織負起責任起來,你才成了組織人,換句話說,你才有了團隊,你才有了平臺。yJs21.COm
對于有著“唯一感”的孩子,他們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規(guī)則意識。不管是對待權(quán)利,還是對待義務,他們不是從規(guī)則的角度來理解與遵守,而是從自己的感受或者利益的角度,來理解與實施,最直接的表現(xiàn),就是他們把“個性”理解為“任性”。在教室里,他就是要吃東西,你問他為什么要在教室吃東西,他們的道理非常簡單,餓了就吃呀,要是你不允許他吃,他反到認為你侵犯了他吃飯的權(quán)利,而絲毫不覺得他破壞了社會規(guī)則。要讓孩子們很好地融入社會,一方面要讓孩子們有更強大的實力,另一方面就是要足夠的尊重社會規(guī)則。一個人在社會中的實力再強大,也達不到贏者通吃的程度;而且,當你實力強大時,往往你的對手也是具有強大實力的人,所以靠實力是很難走得遠的,因為和你旗鼓相當?shù)娜?,總是站在你的對面?/p>
讓孩子從小就形成規(guī)則意識,不是讓他們害怕規(guī)則,而是讓他們知道有些事情是要通過努力來改變的,但有些事情是不可能改變的;要讓他們知道有些利益是應該追求的,而有些利益是需要放棄的;要讓他們知道對自己負責是應該的,但有的時候?qū)λ素撠?,或者不去傷害他人,就是對自己最大的負責。遵守?guī)則,讓我們可以更好地融入社會,并被他人接受;使用規(guī)則,讓我們可以團結(jié)他人,建立更有力量的組織。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去照顧他們;但在照顧他們的過程中,我們應該為他逐步建立規(guī)則及規(guī)則意識,而不是通過破壞規(guī)則來教育他們。規(guī)則范圍內(nèi)的照顧,是愛心與關(guān)心;超越規(guī)則的照顧,是縱容與慫恿。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近幾年,我們的孩子整天被“我能行”、“我最棒”這樣的話語包圍著,讓幼小的孩子認為自己無所不能,沒有人比自己棒。如果孩子不經(jīng)歷一些小的挫折,將來很可能無法面對人生中的挫折,變得脆弱且不堪一擊。但是與此同時,家長們也擔心一個問題,就是挫折教育會“挫折”孩子的自信嗎,會對孩子有負面影響嗎?
其實,挫折教育就像媽媽燒的一道菜肴,主料、配菜和佐料都選擇恰當、分量適宜的話,就能讓孩子開心又健康。正確適度的挫折教育既能夠培養(yǎng)孩子健康向上的人格,還能夠讓孩子體會到戰(zhàn)勝困難和挫折的喜悅,樹立自信心。
配好“挫折教育”這道菜
主料:挫折體驗
挫折教育這道菜的主料就是有意識地給孩子制造一些困難,讓孩子體驗挫折的感受。挫折的體驗孩子不一定會喜歡,可是就像孩子不喜歡吃的很多有營養(yǎng)的蔬菜一樣,我們還是要想辦法讓他們試試。
*做法:
1.讓孩子從生活中體會挫折
孩子系不好鞋帶,爸爸媽媽幫;孩子和伙伴發(fā)生矛盾,爺爺奶奶護;孩子和表哥表姐搶禮物,一群人幫襯。試想,這樣一個事事順心的孩子,可能一輩子都那么順心嗎?如果,作為家長的你也曾經(jīng)做過這樣的“幫手”,那么趕快撤離這樣的“幫手隊伍”吧。因為,這樣才能讓你的孩子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免于處處碰壁。
讓孩子自己系鞋帶,在一開始可能是一個“天大的”困難,但是讓孩子自己一個人面對這個困難,他就會學著自己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品嘗失敗后,再想其他辦法,最后解決問題。當孩子驕傲地把小腳丫伸出來向你“炫耀”他自己系好的鞋帶時,想必這份喜悅和自信是其他東西所無法取代的。
2.讓孩子有一個心理建設的過程
在日常生活里,家長要潛移默化地讓孩子間接地接觸和感知挫折,讓孩子對挫折有一個形象具體的認識。比如,你可以陪孩子一起看看《獅子王》,給孩子講講《湯姆歷險記》這樣的小故事,可以用夸張的語氣來描述故事中主人公遇到的苦難,同時要激勵孩子向故事中的主人公學習,學習他們的勇敢。這些虛擬而生動的挫折方式能讓孩子對挫折有初步的認識,讓孩子了解生活中有許多困難和挑戰(zhàn),面對它們不能膽怯,要勇敢地面對,才能收獲那份成功的喜悅。從故事中體驗困難和挫折,能給孩子一個很好的心理建設過程,家長要陪伴孩子一起走哦。
3.小小“刁難”一下你的孩子
除了一些自然的困難情境,家長有時候還應當刻意地“刁難”一下孩子,以此提高孩子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對于孩子的一些要求,家長不要立刻就答應,而是延遲滿足,這個過程能讓孩子學會等待和忍耐,從而知道任何事情都是來之不易的。在與孩子相處或游戲時,設置一些小困難,不要處處順他的意思,讓孩子初步體會人和人之間會存在摩擦,在人際交往中會發(fā)生意想不到的問題和挫折。
配菜:鼓勵和榜樣
只用主料和調(diào)味料燒出來的菜,總讓人覺得少了些什么,如搭配一些合理的配菜,不僅色彩豐富,營養(yǎng)也更加全面均衡了。鼓勵和榜樣的作用,就是挫折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配菜。
*做法:
自己為孩子做榜樣
孩子的思維很直觀,周圍的人和事會對孩子有深刻的影響。在挫折教育中,家長的作用非常重要,因此家長首先就要以身作則。當你自己面對挫折時,就要從容對待,讓孩子感受到你戰(zhàn)勝困難的決心和堅強的意志。你不妨當著孩子的面說一些給自己打氣的話,別小看這幾句自我鼓勵哦,孩子從你身上能學到自我鼓勵和平和的心態(tài)。
佐料:挫折程度
我們都知道要燒出一盤好菜,除了新鮮的原料外,燒菜時的調(diào)味料也很重要,它可以把菜變得有滋有味,也可以讓菜變得難以下咽。挫折教育到底會對孩子產(chǎn)生怎樣的影響,是推動孩子向前發(fā)展,還是“挫折”孩子的自信,關(guān)鍵在于這個調(diào)味料的量,也就是挫折教育度的把握。
*做法:
重視,不重壓
良好的挫折教育必須建立在恰當?shù)慕逃潭戎?。在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時,應當考慮兩個因素——孩子的年齡和他的承受能力。各個年齡階段的兒童發(fā)展水平都不一樣。另外,每個孩子由于性格、環(huán)境的不同,對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是不一樣的。一些孩子會比較敏感,或者對某個方面的承受能力很差,家長就不應當一味地為了培養(yǎng)孩子的堅強而犧牲了孩子的快樂與健康。由于挫折教育過度而導致孩子產(chǎn)生自卑的例子不勝枚舉。
林林是個身體較差的孩子,爸爸為了鍛煉他,常常要他跑1000米,這對一個6歲且身體素質(zhì)較差的孩子來說,真的是一個不合理的要求。林林常常跑了300米就氣喘吁吁、臉色煞白,他爸爸還要嚴厲地批評他,久而久之,林林身體沒見強壯,性格卻變得很孤僻,私底下還出現(xiàn)了一些攻擊性的行為,比如砸家里的東西等等。
其實,就像燒菜時不能把一罐鹽都倒進去一樣,過于苛刻和頻繁的挫折教育不但沒有幫助到林林,反而讓他更加虛弱和孤僻,才會用砸東西這樣的不良方式來發(fā)泄自己的負面情緒。
家長在挫折教育中要把握適度原則,不要為孩子設置“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樣,讓孩子能夠在成長的過程中有一些對于挫折的體驗,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堅強意志,提高他們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和對挫折的承受能力。
五月育兒知識:如何把愛和規(guī)則同時給孩子
愛孩子,他很快沒有規(guī)矩,
管孩子,他很快感覺到父母不愛他。
怎么辦?一愛就亂,一管就死!
用愛的方式去給孩子規(guī)則,孩子才能感受到規(guī)則是愛的一部分;用懲罰的方式去給孩子規(guī)則,孩子感受到的是恨,而不是規(guī)則。這就是這幾次家長會交流的一個重點——替代懲罰的方法。
生活中,“懲罰”已經(jīng)成了很多家長最常用、最愛用的殺手锏了,的確很好用,也很省事,似乎身邊所有的家長都是這么做的。那么,大家都認可的選擇就一定是最科學的嗎?當然不是,只是因為這是大家最無奈的選擇,除了這“招”我們的確想不出什么好“招”了,這里要告訴您一些可以代替懲罰的好方法,供您參考。
一、對于懲罰的認識:
1、懲罰給孩子帶來的感受:敵意、仇恨、抗拒、罪惡感、沒有價值感、自憐;
2、孩子在懲罰中會把精力分散到如何報復家長上面,錯失了對自己不當行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錯誤的機會。不利于孩子發(fā)自內(nèi)心地認識錯誤,改正錯誤;
3、懲罰作為一種行為是會被孩子效仿的,“以強欺弱”會成為他面對問題的處理方式。
4、孩子受到的懲罰,會減輕他們對錯誤行為的內(nèi)疚感,他們認為“懲罰”可以抵消他們的“罪行”,可以心安理得地重復自己的錯誤;
5、專家認為一個孩子應該經(jīng)歷自己不當行為所帶來的自然后果,而不是受罰。讓他感到,在一個相互關(guān)心的親子關(guān)系中,是沒有懲罰的。
二、代替懲罰的七個技巧及案例參考:
1、轉(zhuǎn)移注意力:把孩子對“問題”行為的注意力轉(zhuǎn)移到幫助家長做事或者有趣的事情上:
適合:不太嚴重或者偶然性的問題
案例:孩子在超市里隨意拿貨架上的商品
反例(家長):“你再亂拿,看你爸爸來了,怎么收拾你!”
正例(家長):“寶貝,你來幫我挑三個最紅的蘋果吧!”
2、明確表達強烈不同意的立場(但不攻擊孩子的人格),讓孩子了解問題本身的影響:
適合:行為的后果比較嚴重,需要及時予以糾正、明確態(tài)度的問題
案例:孩子在超市里跑來跑去
反例(家長):“你太魯莽了,晚上不許看電視!”
正例(家長):“我不喜歡你這樣!小孩在過道亂跑會干擾別人購物!”
3、表明你的期望:對于已經(jīng)發(fā)生的錯誤不過分追究,并表明對孩子下次行為的期望
適合:問題影響不大,屬于主觀上非故意的行為
案例:孩子把從家里帶出去的玩具弄丟了
反例:“你怎么又把玩具弄丟了,以后不許你帶玩具出去了!”
正例:“我希望你能保管好自己的玩具,下次能讓它和你一起回家!”
4、提供選擇:提供給孩子合理的、且我們能接受的選擇,給他被尊重感,而不是被強迫感。
適合:行為相對頑固,但有可替代的選擇的問題;也可以用于引導孩子開始某種行動的建議。
案例:孩子在超市里跑來跑去
反例(家長):“你再亂跑,我就不帶你回家了!”
正例(家長):“齊齊,別跑!給你個選擇,你要么好好走,要么坐在購物車里,你來決定?!?/p>
案例:孩子在看電視不愿意洗澡。
反例(家長):“趕緊洗澡,你再不過來,我就關(guān)電視了!”
正例(家長):“你是愿意現(xiàn)在洗澡、一會兒講兩個故事聽,還是現(xiàn)在看電視,洗澡后沒時間講故事。你來選吧!”
5、告訴孩子怎樣彌補自己的失誤。
適合:由于無知而導致的失誤,需要補充孩子相關(guān)常識的事件
案例:孩子用水彩筆畫畫時,把沒蓋筆帽的筆放在沙發(fā)上,染了一大片顏色。
反例(家長):“你看看你干的好事,以后別用水彩筆了!”
正例(家長):“看沙發(fā)都花了,以后用完筆就把筆帽蓋起來,放在桌上!”
6、采取行動:對于反復建議多次的問題仍然沒有改正,可以采取適當?shù)男袆印?/p>
適合:相對嚴重的原則性問題,特別是“屢教不改”的問題,需表明正確的原則
案例:孩子在吃飯的時候反復玩弄桌上的物品
反例(家長):“你再不專心吃飯,就干脆別吃飯了!”
正例(家長):“寶貝,專心吃飯!”,數(shù)次勸說未果,可以把桌上附近的東西拿遠,說:“吃飯時候應該專心,吃完飯你可以隨便玩這些東西?!?/p>
7、讓孩子體驗錯誤行為的自然后果:
適合:孩子存在一定的主觀意識的行為,即“明知故犯”的行為,需要承擔因此引起的后果
案例:孩子在都是油的餐桌上玩小汽車
反例(家長):“別在上面玩,都是油!聽見沒!是不是要我沒收才行!”
正例(家長):“桌子上還有很多吃飯灑的湯和油,把小汽車都弄臟了,你要負責把它們洗干凈!”
三、針對特別頑固且不易改正的習慣,可以采取相對復雜的措施:
結(jié)合案例分析理解:孩子晚上總想玩耍、說話,不愿意睡覺
第一步:討論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如:坐在一起,問問孩子睡覺前都喜歡做什么?
第二步:說出你的感受和需求。
如:告訴孩子媽媽每天上班很累,需要早點睡覺、得到休息。
第三步:一起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把所有的想法都寫下來(不帶任何評論)。
一邊討論,一邊將雙方所有的想法逐一記錄,讓孩子有受尊重感和參與決定感,更利于提高孩子日后行動的主動性。
如:(孩子)聽三個故事、看會電視、翻跟頭、十點睡覺……
(家長)一個小時的游戲時間、九點上床后可以聊會天、九點半準備睡覺……
第四步:挑出哪些建議你們接受,哪些不接受,哪些需要付諸行動。(家長也應給予適當?shù)淖尣?,會帶動孩子主動的讓步?/p>
如:分別在各自能接受的方法上“打勾”,不能接受或者想去掉的方法上“打叉”,在雙方達成共識的方法上畫“五角星”
第五步:找到大家都同意的解決方法,總結(jié)達成共識的意見,雙方共同努力完成。
如:我們都同意每天八點半到九點自由活動,可以講兩個故事、九點半睡覺(可以寫在紙條上,貼在冰箱上)
四、要點提示:
1、當我們發(fā)生沖突時,不要把精力用于彼此的對抗,或者擔心誰輸誰贏。而是把能量和精力放在解決問題上,尋找一種方法,讓我們的個人需求都得到尊重;
2、在氣頭上時,暫時不要開始“解決問題”,當自己足夠冷靜時再開始。再科學的語言技巧如果是叉腰瞪眼下說的都是不會有效果的;
3、挑選建議時,不要評價“主意不好”、“那不行”,而是記錄每個想法,讓想法得到尊重;
4、當一個計劃執(zhí)行一段時間后,貫徹不下去,可以選擇回到老路,也可以選擇再做計劃;
5、如果孩子不愿意坐下來商量解決問題,可以用便條方式表達我們的想法:(適合相對較大的孩子)
“親愛的**,我想聽一聽關(guān)于….的問題,你是怎么想的?你是不是覺得……,我覺得…..,請告訴我你有什么解決方法,我們都能接受。愛你的爸爸”
和孩子玩游戲,讓孩子遵守一些禁忌或規(guī)矩,讓孩子學習一些他該學習的習慣,讓他在效果上能更聽話一些,不失為一件一舉多得的好事情。希望父母們親身經(jīng)驗以下游戲,多點原創(chuàng)游戲,建立孩子的規(guī)則感。
孩子到了三四歲,活蹦亂跳,開始懂事了哦!可是,這時候,媽媽會發(fā)現(xiàn)孩子好調(diào)皮搗蛋,有些時候還很過分,可是孩子自己是不知道做得不對的。怎么回事?你需要幫助孩子建立秩序感和認識規(guī)則了!
1、如果他老是無視你的“不”
當淘氣的寶貝直沖向大街,而你在后面喊破了嗓子“停停停”,他也毫不理會,當好奇的寶貝拿起拿案板上鋒利的尖刀,盡管你在一旁快要嚇死了地“不不不”,對他來說卻只能激起更大的“挑戰(zhàn)”欲望……必須承認,當“不行”用得太多了的時候,它們便無異于一堆白色噪音了!
不妨試試這個游戲——
我和孩子以及他的小伙伴一起玩兒這個游戲:隨著音樂,大家做各種事情,看書、跳舞、蹦跳等等,突然,我關(guān)掉音樂,并喊“冰棍兒”,此時不管你在做什么,都必須保持當下的狀態(tài)不能動,就像冰棍兒凍住了一樣。在他們喜歡并習慣這樣的“速凍”之后,我嘗試去掉音樂,直接喊“冰棍兒”來“速凍”他們。孩子很喜歡這樣的游戲,即便在非游戲時間,他們也愿意因為“冰棍兒”而保持不動。于是,我把“不行”“不許”這樣的詞留給那些非緊急的情形,比如果果要多吃一塊餅干或者他在玩鬧的時候抓我的頭發(fā)。而“冰棍兒”則變成了我們的安全詞——因為它能使他真正停住,而更是因為它和有趣的游戲聯(lián)系在了一起。每當我喊“冰棍兒”的時候,果果就不會再忽略我。最重要的是,這使得我能有足夠的時間去阻止他企圖觸碰的危險爆發(fā)出來。
解析:在生活中,許多家長也不自覺地要求孩子聽話。在很多人眼里,孩子的好與壞,可用聽話與不聽話來衡量,把“聽話”與叛逆對立起來是不妥當?shù)?。從兒童心理學來講,孩子太聽話或者太叛逆,都是不正常的。實際上,我們這里的“聽話”,不是什么都聽父母的,而是希望孩子與父母之間形成良好的合作、互動關(guān)系。
2、如果他不太喜歡分享
孩子不喜歡分享真是一點兒也不奇怪,因為“分享”或者“輪流”通常出現(xiàn)在他們正在擁有一樣自己很喜歡的東西的時候——因為自己喜歡,所以不愿意松手,因為不愿意松手,于是出現(xiàn)了“該×××玩兒一會兒了”的情形……
不妨試試這個游戲——
我們拿出果果爸爸那條很牛仔的腰帶,向全家宣布,現(xiàn)在,每個人都可以戴一會兒這個腰帶,但向別人要的時候,一定要說:“你好,我可以戴一下這個腰帶嗎?”“謝謝”這樣的話。于是,爸爸先戴著。一會兒果果就會去找他:“爸爸你好,我可以戴一下這個腰帶嗎?謝謝!”他就戴上了。過一會兒我去找果果:“寶貝你好,我可以戴一下這個腰帶嗎?謝謝!”果果很高興地把腰帶解下來給我。沒有幾分鐘,他就跑過來用同樣的話請求,我也欣然地還給他。我們還會選用屬于我的一條圍巾,或者屬于果果的一個毛絨小熊來做這樣的游戲。后來,當果果在幼兒園或者小朋友聚會的時候,當遇到“輪流”問題時,盡管他仍然不很情愿,但至少他已經(jīng)能夠給出去,并且知道他喜愛的東西還能“輪流”回他的手里。
解析:分享是孩子應該具備的情懷,但是不要急于強求孩子。因為分享對孩子來說還是個很難理解的觀念,分享會給他帶來不舍、猶豫、酸楚、掙扎、忍耐、克制和堅持等復雜情緒,給自己所帶來的快樂與滿足卻姍姍來遲,當看到別人分享他的東西所產(chǎn)生的愉悅時,他擔心自己不再是物品的主人。引導分享還要適度,不要還沒做到分享,就讓孩子謙讓。
3、如果他好奇心太強
家里有孩子,當然,我一定會把消毒液、洗滌劑這類東西鎖在柜子里。但像鍋啊、面粉啊、調(diào)料啊這類東西,它們雖然不是因為危險而必須要鎖起來,但我仍然也不希望寶貝亂動。而且,如果所有的東西都鎖起來,那也太夸張了。孩子喜歡去發(fā)現(xiàn)、去“挖掘”,怎樣能夠既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又能夠不讓人頭疼、不亂糟糟,不讓我們因為孩子只是做一個孩子該做的事而抓狂喊叫……
不妨試試這個游戲——
當果果再次趁我不備沖向廚房的抽屜時,我叫住他,領著他,走到刀具的抽屜前對他說:“這個,果果不能動!”然后轉(zhuǎn)向后面搭著幾塊抹布的繩子對他說:“這個,果果可以動,可以用來擦桌子?!敝钢b放碗筷的柜子告訴他不能動,指著存放一些草稿紙的整理箱告訴他可以動,告訴他爸爸媽媽的書桌抽屜不是果果的,告訴他書架上任何一本書他都可以拿。整個屋子走了一遍之后,我發(fā)現(xiàn),當他再走向某個封閉的抽屜或門時,就會頓下來想一想,口中念念有詞“果果可以動”或“果果不能動”。到朋友家做客也可以用同樣的做法,事先把一些重要的禁忌——當然,一定要搭配上至少相同數(shù)目的許可——介紹給他,什么他可以動,什么他不能動。這可以為你節(jié)省很多為了把他從他不該觸碰的東西旁拉走所需要耗費的精力和時間。
解析:很多兒童非常喜歡問“為什么”,諸如“為什么天是藍的”、“為什么人不能像鳥兒一樣飛”等等。其實,對于初涉人世的孩子來說,身邊的世界是那么陌生、新鮮和神秘,在他的心靈中充滿了探索、求知的欲望,這寶貴的好奇心正是他智慧的火花,更是促使他探索世界的原動力。
4、如果他出手過于魯莽
朋友家發(fā)生過這樣一件事:他帶著孩子去看展覽,那3歲的男孩兒頑皮地去扭一具塑像的手,結(jié)果擰掉了。可你知道嗎,那具雕像是200年前的古董,是被用毯子包著、坐著專用飛機從比利時運來的……想起來,就讓人一身冷汗!他家被此事糾纏了很久……
不妨試試這個游戲——
要避免這類嚴重的絕對不該發(fā)生的“事故”,我想到了我們看過的一個動畫片,那里面的仙女為一只受傷的小兔子療傷,用她的手指輕輕地點在小兔的腿上,小兔就又活蹦亂跳了。于是,我們外出到某個地方,我就會把一些需要他像仙女為小兔療傷一樣輕輕地、輕輕地、只用一個手指觸摸的東西指給他,并隨時提醒他:“這個,要用仙女的手指摸!”開始孩子還會有興趣,可需要他小心的東西太多了,他就會膩煩了——因為這樣太累!不符合他們粗魯?shù)摹帮L格”。這樣,他就會轉(zhuǎn)移其他的關(guān)注點,而不會再有興趣去碰那些容易被他們“摸壞”的東西了。
解析:3-5歲的孩子開始接觸和認識外界的一切,對于自己遇到的東西,他會利用摸一摸,嘗一嘗,聞一聞,偶爾也會摔一下的方法,來看看它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反應。如果您家的孩子正處在這個年齡段,就請把家里鷺的東西收藏好,給他一些安全的家用物品,或是買些耐摔的玩具,讓他好好研究研究吧! (
現(xiàn)在,許多爸爸媽媽都還在注重孩子的本質(zhì)教育。或許有些家長會覺得,孩子還小,有些工作無需遵守。其實不然,會遵守規(guī)矩往往是好本質(zhì)的體現(xiàn),那么如何培育孩子遵守規(guī)矩的好習慣?
1.讓孩子了解規(guī)矩無處不在利用日子中的各種時機,給孩子講規(guī)矩的效果,讓孩子了解到,必定的惻能確保咱們更好地日子。
2.讓孩子養(yǎng)成遵守規(guī)矩的好習慣當孩子能較為清楚地表達自己的主意時,你櫻花寶bei育嬰師就可以在家中為孩子擬定一些簡略的規(guī)矩了,當然,關(guān)鍵在于爸爸媽媽要督促孩子長期堅持遵守這些規(guī)矩。
3.教給孩子干事的辦法有些孩子雖然具備了必定的規(guī)矩意識,但仍會不時地違規(guī),如不準時吃飯、睡覺等,這時爸爸媽媽就要教給孩子干事的辦法,讓孩子把握其中的辦法。這是爸爸媽媽培育孩子自理能力的大好時機,協(xié)助孩子尋覓又快又好的干事辦法和規(guī)律,對提高孩子的日子技術(shù)非常有莉。
4.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心情當孩子因需求得不到滿足而哭鬧時,爸爸媽媽不要立即去哄,而要用轉(zhuǎn)移注意力、不理睬、暫時離開等辦法讓孩子自己冷靜下來,讓其理解哭鬧也沒有用。日子中,要鼓舞孩子把他的主意用語言表達出來,遇到不合理的要求,爸爸媽媽要和孩子講清楚道理,堅定態(tài)度,讓孩子懂得有些規(guī)矩是不能打破的。
5.培育孩子的職責感有職責感的孩子更簡單遵守規(guī)矩。所以,別擔心孩子累著或做欠好,讓他自動承當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對孩子幫忙和自立的行為予以鼓舞、表彰,讓孩子認識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職責,孩子就會自覺地遵守規(guī)矩,而且這種自覺會伴隨其一生。
而對**則沒有規(guī)矩。他的行為如何,全憑我們臨時“定性”。這樣就出現(xiàn)不少“冤假錯案”,該堅持的沒堅持,不必堅持的強硬堅持。
在**三周歲以后,我開始逐漸對他設立一些規(guī)則,但時松時緊。而且是我單方面制定的規(guī)定,他需要無條件接受。這樣做的后果是**經(jīng)常感受到憤怒。事實上,這樣做實在是缺乏對孩子的尊重,特別是沒有考量孩子的執(zhí)行能力。
去年年底,隨著**的成長,我對規(guī)則這件事開始更認真地考慮。
目前做法是:
我觀察了**的能力,列了數(shù)項規(guī)則,然后一條一條用簡單的語言寫出來,在睡前總結(jié)的階段和**討論。每一條問他:媽媽講得明白嗎?再問他:你覺得能做到嗎?他都能明白,能做到的,就確立。之后嚴格執(zhí)行。
開始的時候,**以為我說著玩的,沒太當真,但有幾次我都簡單清楚地說:這是我們規(guī)定的,他就發(fā)現(xiàn),這事可是真的。
每隔一段時間,我就會強調(diào)一遍我們商量過的規(guī)則,或者加以調(diào)整,現(xiàn)在,**對這樣的討論更重視多了。有時候甚至會確認再三。
我和**商量到的規(guī)則如下:
一、吃飯和吃零食的規(guī)定。
1、吃飯盡量在餐桌前吃,如果發(fā)現(xiàn)走來走去,邊吃邊玩,取消吃這餐飯的資格,下次飯點再吃飯;
2、吃的飯量多少可由你自己決定,但是沒吃飯或者吃很少飯,不可以吃零食;吃飽了飯可以吃零食;如果沒吃飯就吃零食,吃飯機會取消一次,相關(guān)零食取消;除了生病之時,想吃的零食品種由你自己選擇。
3、盡量多吃蔬菜,如果沒吃,就要補充營養(yǎng)劑。
二、玩手機、電腦游戲的規(guī)定。
每星期可玩手機游戲兩次;電腦游戲一次。時間都控制在半小時以內(nèi)。具體哪時候玩自己選擇,但時間到了不停止,取消機會一次。嚴重的話就絕對禁止。
三、買玩具和收玩具的規(guī)定。
1、爸爸媽媽買得起,你也特別想要而且對你沒有傷害的玩具,買;
2、玩過的玩具要收好,不好收的可以叫大人幫忙,但沒有收玩具的行為,則取消一次買玩具的機會(提出申請時我會拒絕)。
3、買一次超過50塊錢的玩具,則買下一次玩具的時間要延遲一個星期。
四、睡覺時間的規(guī)定。
晚上十點半要入睡,早晨七點要起床,如果太晚睡覺,第二天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叫醒你。
以上規(guī)定是的大部分,**都執(zhí)行得還可以,拿規(guī)定說話,我覺得也輕松不少。
立規(guī)則的時候,一定要和孩子互動,讓他了解并同意,對孩子的完成能力要有所了解,避免給孩子太大的負擔。最好能讓孩子知道為何要立這些規(guī)定。比如我告訴**說他吃飯總是跑來跑去,這樣他的胃很不舒服,營養(yǎng)不能吸收,所以不可以這樣。他能理解。
都立些什么樣的規(guī)則,我覺得要根據(jù)各個家庭各個孩子的情況來定。一些最必要的方面我定一定規(guī)則,別的時間我是比較寬泛隨意的。規(guī)則是為了讓孩子更好地享受自由,絕不是為了讓孩子感受到受限。一棵不受限的小樹,會自然地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去吸收大自然的營養(yǎng),從而成長得很好。而定下的規(guī)則,也是要根據(jù)情況給予調(diào)整的,孩子在成長,一個規(guī)則不可能長期適用。
關(guān)于嚴格執(zhí)行,我曾經(jīng)以為很兇很強硬就是嚴格,現(xiàn)在我覺得嚴格是“溫和而堅定”。和孩子共同制定的規(guī)則,如果有時候他不愿意遵守,可以觀察是什么原因?qū)е?,如果孩子是可以做到的,那就需要堅持,堅持,也要理解孩子的感受,但堅定地按?guī)定去做。**會因為一時忘記規(guī)定而提要求,結(jié)果我未予答應,他會哭鬧,哭個十分鐘了不起了,這個過程我都會陪伴他。如果孩子確實很難遵守某個規(guī)定,那有可能是要求過高,或者互動不足,重新調(diào)整便是。
順便要說的是,有很多人也充分認識到規(guī)則的重要性,所以,在孩子一出生起,就說:不能慣壞。于是,規(guī)定孩子要自己睡小床,規(guī)定孩子哭了要過五分鐘才抱……我覺得和嬰兒講規(guī)定的大人是不知道什么叫人性的;還有一些家長給孩子的規(guī)定包括:規(guī)定孩子絕不可以坐在地板上;規(guī)定看到人一定要有禮貌要親熱地打招呼……這是為了讓孩子做不成孩子而要去當大人,這些規(guī)定不要也罷。我個人對此表示極大的憤怒和抗議。
這幾天連著下雨,路上總是格外擁堵。小區(qū)前有一個大的紅綠燈路口,等紅燈的一分鐘里,總有幾個人影,管它紅燈綠燈,穿梭在車水馬龍之中,仿佛無人之境。
前幾天上班路過這個路口,遇到一位媽媽帶著女兒停下來等待紅綠燈。
看著幾個匆忙、橫沖直撞的行人,女兒疑惑地問:“媽媽,他們都過去了,我們怎么不過?。?
媽媽牽著孩子,耐心地回答:“我們無法控制別人的行為,但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無論你多著急,過馬路時,要看著紅綠燈,知道嗎?”
孩子很認真的點點頭。
我被媽媽的話深深感動。父母對規(guī)則的敬畏,并用行動去踐行,這應該是最好的榜樣了吧。
這也讓我想起曾經(jīng)的一起悲劇。
前兩年,南京一名媽媽拉著孩子闖紅燈,視而不見疾馳的汽車,繼續(xù)往前沖,結(jié)果被車撞飛,母女都住進了醫(yī)院,自食苦果。
規(guī)則就是這樣,遵守它平安無事,一旦不遵守,說不定哪天意外就來了。
在我們身邊,遵守規(guī)矩是很難的一件事。好好排隊、好好過馬路,看似很簡單,但總是會有一部分大人,心懷僥幸,漠視規(guī)則。
即使有了孩子之后,做了父母,亦是如此。
事實是,雖然一次又一次的不守規(guī)矩,獲得了便利,但被孩子看在眼里,就成了最壞的影響。
影響一:孩子的價值觀出現(xiàn)偏差
前天去樓下小賣部買水,排隊付款時,遇到一小孩直接插隊到柜臺結(jié)賬,旁邊有個年輕人說:“小朋友,這么多人都在排隊,你是不是也要排隊呀!”
誰知孩子不服氣地說:“我媽媽讓我插隊來買的!”
正好孩子媽媽在店門口,一臉不屑:“孩子餓了不能先買一下嗎!”說完拉著孩子氣鼓鼓地走了。
年輕人無奈地說:“真是有其母必有其子?!?/p>
很多時候,不是孩子不懂規(guī)矩,而是守規(guī)矩的大人太少,孩子會輕視規(guī)則,大多數(shù)是因為父母對規(guī)則的漠視。
美國黑人作家鮑德溫曾經(jīng)說:“孩子永遠不會乖乖聽大人的話,但他們一定會模仿大人。”
在不守規(guī)矩的熊孩子背后,往往都是無視規(guī)則的熊家長。
影響二:給孩子很大的心理傷害
很多孩子,比父母要懂事得多。
長沙某公交車上,一位媽媽讓孩子吊在公交車吊環(huán)上鍛煉。被司機制止后,媽媽暴跳如雷,一邊催著孩子繼續(xù)練,一邊對司機口出狂言:
關(guān)你p事!
天天都這么吊,就你有意見!
你有病??!
司機出于安全考慮,靠邊停車后,媽媽打起了投訴電話。
在這個視頻里,我看到那個孩子,坐在位置上,身體微微顫抖著,捂住耳朵,十分抗拒。
他懂基本的是非對錯,可對那個用一己蠻力破壞規(guī)則的媽媽無可奈何。
這件事給他造成的心理陰影,無法估量。
有個學生看到這條新聞時對我講起小時候的故事:
“我小學六年級跟著爺爺一起坐車去探親,但是爺爺為了省錢,只買一張票,檢票阿姨說我超過1.2米,死活不讓進,爺爺怎么都不肯再買一張,最后吵了起來。爺爺拼命把我往里面推,阿姨則拉扯著我衣服,我害怕得大哭?!?/p>
“看到這個捂著耳朵的孩子,我好像看到了我自己。”
為了一點點蠅頭小利,不惜破壞規(guī)則的父母,孩子內(nèi)心不僅迷茫,還有痛苦和羞恥。
影響三:教給孩子狹小的格局
同樣是逃票。
去年在北京,一家四口在進地鐵站時,居然只刷了一張卡,其中一個孩子在成功出站后,邊跑邊笑得很開心。
看到這家人因為一點蠅頭小利費盡心機,莫名感到憂心。
因為一點好處破壞規(guī)則,占到小便宜得意洋洋,這種目光短淺的表現(xiàn),帶給孩子的是狹小的眼界,最后成為孩子自我價值觀的一部分。
作家路金波說過:“千萬不要給你的孩子只塑造一個世俗的、眼下的、渺小的世界。要從小給他看星空、海洋、恐龍、神話、圣賢。這樣,等他長大的時候,他就有足夠的胸懷容忍各種無趣的生活?!?/p>
貪小便宜才會吃大虧。
我們后臺常常收到留言:如何才能培養(yǎng)孩子的規(guī)則感?
其實想要養(yǎng)出一個有規(guī)矩的孩子,重要的是父母對待規(guī)則的態(tài)度。父母在孩子面前守規(guī)則,便給了孩子最好的榜樣。
可能你會問,這世界上不講規(guī)則的人多了去,而且過得光鮮亮麗,既然他們能這樣,我為什么還要教孩子守規(guī)矩、講規(guī)則呢?這不吃虧了嗎?
知乎上有個答案說得很好:
如果你要過一條小河,有兩個選擇:一個是漂在水面上很寬的木板,速度快但是隨時會翻;另一個是離你一公里處的一座堅固的石頭橋。
你會怎么選呢?
守規(guī)則,才是這個世界上最簡單的路。
育兒知識:如何正確教育和引導孩子?
如今的年輕父母對子女不再有長輩那種"棍棒之下出孝子"的陳舊觀念,靠體罰孩子而達到家教目的的做法,已被大多數(shù)父母放棄。但是,一些年輕父母因望子成龍心切,或有意、或無意,采取諷刺、挖苦、揭短等手段,使孩子在精神上造成了程度不同的傷害,我們姑且稱之為"精神虐待"。
虐待的具體表現(xiàn)
一、是對孩子實施精神控制
一些家長為使孩子學到更多的知識、在學??嫉礁叻?,在家中除了學校布置的大量的家庭作業(yè)外,不是請家庭教師,就是找來各種各樣的復習題讓孩子做。孩子的精神世界,被家長用習題填得滿滿的,沒有一點時間用來想自己的事,孩子對此是苦不堪言。"生活中最高興的事情是玩,最煩惱的事情是學習壓力"。在不久前結(jié)束的全國城市獨生子女人格發(fā)展調(diào)查中,多數(shù)接受調(diào)查的孩子對問卷上僅有的兩道自由回答題作出以上回答。
二、是警告、恐嚇。
家長對孩子講得最多的話不外乎是:"這次考不好,就不給你買玩具";"你不好好學習,就休想到公園去玩"。在這樣的精神壓力下,有的孩子的學習動力變成了只是為了達到某些具體的目的。有的孩子提到學習就感到焦慮不安。"考試不及格"、"考砸了"等詞匯象黑壓壓的烏鴉整天盤旋在孩子的腦海。
三、是缺乏鼓勵,故意貶低孩子的能力。
一些家長為刺激孩子加油學習,故意用孩子的不足與別的孩子長處相比,甚至在大眾場合,不顧孩子的自尊心,對孩子的缺點冷嘲熱諷,認為這樣孩子就會因害羞而把學習抓上去。
四、是不讓孩子與別的小伙伴結(jié)伴。
在孩子的精神世界里,最重要的交流對象是幾個年齡相仿的小伙伴。兒童只有在同伴交往中,才能學會抑制內(nèi)心的侵犯活動,控制適當?shù)男袨?,以及學會在必要時如何適當?shù)貓猿肿约旱臋?quán)利和愿望,可一些家長卻無視這一點,認為孩子與別的小伙伴在一起玩耍,浪費時間不說,還會玩散了心,影響學習。在節(jié)假日,將孩子關(guān)在家里不許外出,使孩子沒有機會與伙伴進行精神上的交流。
家長為什么在精神上虐待孩子
一、是高期望值,使父母對孩子要求越來越嚴。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高期待已成為困擾我國年輕父母的主要心理情緒。上海市的一項最新調(diào)查結(jié)果表明:幾乎是100%的家長認為最高興的事是孩子學習成績好;最惱火的事是孩子學習成績差。80%以上的家長希望孩子成為腦力勞動者。家長對孩子期望值如此之高,是造成對孩子精神虐待的心理動因。當他們看到孩子的學習成績并沒有他們要求的那樣高時,當他們看到孩子沒有按照他們設計的模式發(fā)展時,他們著急了,于是不擇手段對孩子實施精神鉗制。
二、是心理知識貧乏,家長并不了解孩子。
一些家長視孩子為沒有感情、沒有個人意識、沒有獨立思維的"小孩兒",隨心所欲地支配孩子的言行,孩子必須按照父母設定的程序去言、去行,稍越雷池半步,就會大聲對孩子說"不"。孩子的一點點空余時間都被家長剝奪,他們與父母交談,也是高高地抬著頭"匯報思想"式的;他們要接受父母對考分的一次次質(zhì)問,對壞成績的一次次"聲討"。
"精神虐待"下的孩子難成才
精神上受虐待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所遭受的心理傷害,可能比肉體上受虐待的兒童更大。這一切在他們未來的生活中將是永遠也抹不去的陰影。其實,孩子心理問題已成為我們難以回避的話題:上海市一次中小學生心理問題的調(diào)查顯示,約有20%的學生存在著心理問題。各種心理障礙中,神經(jīng)癥狀的比例最大,占42%。遼寧1.7萬中學生心理素質(zhì)檢測表明:心理異常的比率達35%,心理疾病的比率達5.3%。反映在學生行為上表現(xiàn)為"厭學、出走、自殺、早戀、打架、罵人等。孩子的心理問題,無不可以上溯到家長對孩子造成的精神壓力上。
孩子的精神負擔重,自行活動時間少,不與小伙伴交往,缺乏天真活潑的環(huán)境,就會導致不愛說話、不合群、孤僻、冷漠、缺乏適應能力、靦腆怯生。孩子的精神受鉗制,沒有自己的思想空間,沒時間自由地想象,自由地創(chuàng)造,就會使孩子創(chuàng)造的花蕾過早地凋謝。
同時,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及時鼓勵,經(jīng)常受到諷刺、挖苦,自尊心受到傷害,就會用其他變異的手段滿足自己的自尊心的需要,既有害社會,也有害于個人。
試想,缺乏自尊、自信,缺乏創(chuàng)造性,不合群、性格孤僻、膽小的孩子能健康成才嗎?
家長要以正確的心態(tài)教育子女
管教孩子是天下父母的重任,是一門學問,它還應該是現(xiàn)代父母的必修課,最關(guān)鍵的是必須先具備一個穩(wěn)定的心理狀態(tài)。
一、是學習如何穩(wěn)定自己的情緒,尤其是面對犯錯誤的孩子,切莫要怒不擇言。
二、是學習使用正面鼓勵的語言與孩子溝通,把孩子當作與自己一樣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尊重孩子的人格,以平等的、朋友式的言語與他們交流,切莫高高在上,隨意訓斥。
三、是學習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多運用身體語言以促進親子關(guān)系;用以身作則去強調(diào)和堅持某些基本的人生準則,比用語言向孩子灌輸效果要好得多。切莫禁止孩子不做的,自己在我行我素地做,要求孩子做的,自己卻不做。
四、是學習如何在孩子學習上出現(xiàn)偏差時,為孩子指出一條正確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切莫一味指責。
五、是學習接納孩子,盡管犯了錯誤,仍嚴守"只對事不對人"的原則,讓孩子知道家門永遠為他而開,切莫說:"你真笨"、"朽木不可雕"、"你這樣下去是沒有出路的"。
豆豆發(fā)現(xiàn)數(shù)學老師改錯了一道排序題,我該怎么辦呢?
題目是:請按生長順序給下面的四幅圖填上正確的序號。第一幅圖:一只大頭短尾巴的蝌蚪第二幅圖:一只小頭長尾巴的蝌蚪第三幅圖:一只沒尾巴大個子的青蛙每四幅圖:一只有尾巴小個子的青蛙
豆豆填寫的序號是:2143老師用紅筆改成:2134
和另一個女生家長討論了一下這題目,真的是老師錯了。女生的爸爸建議發(fā)到微信圈里,我覺得這樣做不妥。人非圣賢孰能無過!
回想20年前一次開學摸底考試中數(shù)學老師改錯了題,我當面指出后,老師對我的態(tài)度并不好。就這樣算了吧,又怕影響孩子。
老師給打了一個大大的對勾后,又用紅筆改掉了原來的排序。不知道老師是怎么想的?估計老師都蒙了,要不然咋那么猶豫呢。
聽其它媽媽說大青蛙也是有尾巴的,現(xiàn)在在懷疑是不是老師真的對了呢。
若現(xiàn)在不是冬天,真想趕緊去河里抓里青蛙來仔細看看。
觀點一:“一定要提出來,錯就是錯,對就是對,還孩子一個公正”。
觀點二:“我覺得老師改的是對的,最后那個青蛙明顯比第三個成熟,眼睛和腳蹼都很清晰了。無論老師改的是否正確都可以讓寶寶去跟老師討教,讓老師解釋修改的原因,老師都喜歡愛提問的寶寶。”
觀點三:“拜托,老師是對的,第三張圖只是看不到尾巴而已,你看看手腳就知道了。至于短尾巴,建議到自然界中看看,實際是有一點的?!?/p>
觀點四:“先幫孩子減輕心理負擔。我記得小時候我做卷子,有一道題有歧義,很困擾,我家有個親戚說,對于出的不嚴謹?shù)念},你做對做錯都沒事兒,以后大考都不會有這樣的題的”
觀點五:“我覺得,這是一個引導孩子主動跟老師溝通的好機會。先不跟孩子說老師的對錯,而是跟孩子一起看看小蝌蚪變青蛙的圖片,然后讓孩子重新做下這道題,然后呢,家長也發(fā)表下看法。
明天放學的時候,可以提前跟老師溝通下確認下,目的不在這道題的對錯,而是在于她怎么跟老師溝通的……
千萬不要當啞巴媽媽,跟老師溝通很重要哦。
后續(xù)進展:
怕孩子說不清楚,我和他一起找老師了。老師說下次上課時改正。
豆豆說老師承認豆豆是對了,但沒承認老師是錯的。
我說老師承認你是對的就行了,她已經(jīng)改正錯誤了。
1.教育孩子首先要以身作則。孩子雖小但模仿能力很強,所以做父母的要做個好傍樣。示例:在過馬路時告訴她要遵守交通規(guī)則,紅燈不能過綠燈才能過,同時自己一定要遵守。孩子以后在過馬路時會告訴爸爸媽媽:紅燈不能過要轉(zhuǎn)綠燈時才能過。偶爾看到有人沒有遵守時會說,那位阿姨/叔叔做的不對。
2.做為父母答應孩子的事一定要做到,做不到就不要輕言答應,要不孩子從小就認為父母是位不講信用的人,以后做事也會失去原則。
3.在平時生活中,經(jīng)常和孩子使用禮貌用語,還要適當?shù)慕o予鼓勵,讓她從小就懂禮貌。當然做錯事時也要批評,批評時也要注意一些細節(jié)。批評時要注意語氣和場合。孩子雖小但也有自尊也要面子,不能讓她幼小的心靈從小就有陰影,這不利于孩子的以后成長。還有就是自己做錯事時,也要向孩子道歉,不要認為她小不用這么做,那就錯了。要讓她明白不論是大人還是小孩做錯事要勇于承認并且改正過來。
4.最為關(guān)鍵的一點是教育好孩子要能有耐心的欣賞孩子的優(yōu)點,而不能一時的好心情,要不斷的鼓勵孩子,讓孩子知道哪怕是一點點的進步都是非常的了不起,父母都很開心,原來自己沒有想像的那么不好,爸爸媽媽還是很愛自己的,孩子只要能夠從內(nèi)心感受到爸爸媽媽的愛,會更加的努力和聽話,長期下來作為父母改變了,作為孩子也養(yǎng)成了一種良好的習慣。
喜歡《育兒知識:和孩子一道過“守規(guī)則”的生活》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希望帶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教育和美好的生活的讀書筆記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guān)推薦
近幾年,我們的孩子整天被“我能行”、“我最棒”這樣的話語包圍著,讓幼小的孩子認為自己無所不能,沒有人比自己棒。如果孩子不經(jīng)歷一些小的挫折,將來很可能無法面對人生中的挫折,變得脆弱且不堪一擊。但是與此同...
美食是多種多樣的,美食不僅僅是美味可口的飯菜,還是在以后的生活中時常想起的有幸福感的食物。那么,美食的作文怎么寫呢?請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寫一道美食的作文”,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五月育兒知識:如何把愛和規(guī)則同時給孩子 愛孩子,他很快沒有規(guī)矩, 管孩子,他很快感覺到父母不愛他。 怎么辦?一愛就亂,一管就死! 用愛的方式去給孩子規(guī)則,孩子才能感受到規(guī)則是愛的一部分;用懲罰的方式去...
小學語文是學校開設的一門主要的學科,而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里的作用非同小可。為了幫助我們發(fā)現(xiàn)語文的樂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老師肯定會布置一些寫作的任務,例如寫小學做菜作文,那么在小學做菜作文的寫作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請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一道菜的制作過程小學作文》,供大家參考,...
和孩子玩游戲,讓孩子遵守一些禁忌或規(guī)矩,讓孩子學習一些他該學習的習慣,讓他在效果上能更聽話一些,不失為一件一舉多得的好事情。希望父母們親身經(jīng)驗以下游戲,多點原創(chuàng)游戲,建立孩子的規(guī)則感。 孩子到了三四歲...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