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采用模仿療法矯正幼兒退縮行為

發(fā)布時間:2020-10-28

幼兒行為故事。

不容爭辯,當我們化身為孩子們的老師,我們應該常常對行為進行觀察分析,而教育筆記可以促進老師的個人成長和發(fā)展。一篇教育筆記應該從哪些方面寫呢?于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了采用模仿療法矯正幼兒退縮行為。歡迎你收藏本站,并關(guān)注網(wǎng)站更新!

一、被矯正幼兒的情況分析:

1、幼兒的一般情況:

小黎:女,5歲半,幼兒園大班幼兒,該幼兒自出生后一直由其奶奶撫養(yǎng),一直到入園前不久才由其父母領回家中,該幼兒文靜、內(nèi)向、膽小、性情孤僻、不合群。

2、問題行為的表現(xiàn):

該幼兒剛?cè)雸@時較膽小、性情比較孤僻、不合群,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能在老師及同伴的帶動和鼓勵下參加一些活動,在語言方面,該幼兒基礎較好,對音樂也較感興奮,但是近來該幼兒經(jīng)??奁虿豢蟻韴@,有時,不知在想些什么,坐在座位上一動也不動。

3、可能的原因:

1)該幼兒出生后一直和奶奶生活在一起,母親不太關(guān)心自己的女兒,據(jù)調(diào)查,該幼兒自小到大,一直由奶奶帶著呆在家里,極少出去玩,更難與其他幼兒交朋友,現(xiàn)在雖然和父母住在一起,但是父母關(guān)系不和,母親經(jīng)常在外玩,父親較孤僻,不太愛講話,這就造成了家庭氣氛沉悶,缺少輕松、愉快的氛圍。

2)由于幼兒是插班生,因此和其他小朋友不太熟,有時,想加入到他們的游戲行列,但是沒有人主動地請她,每一次都是在老師的幫助下加入游戲,比較被動,所以不能很好地投入游戲。

3)只要該幼兒不順她母親的意,她媽媽就又打又罵,造成幼兒心理緊張。

二、矯正前準備:

1、設計編制教育內(nèi)容。

故事:亮亮和默默,蘭蘭哭了,蘭蘭懂事了。

游戲活動:出鼓傳手帕,誰念得好,找朋友。

2、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

在矯治前,

教師通過家庭將矯治計劃、方案告訴家長。

使家長明確,并積極支持配合教師進行矯治。

三、矯正過程:

第一階段:(第一周至第三周)

通過談心和故事“亮亮和默默”等啟發(fā)引導幼兒,使幼兒能模仿故事中的默默,勇敢、主動地和小朋友一起元,在此基礎上,教師時刻和她保持親密的關(guān)系,并讓其他幼兒感覺到,從而使其他幼兒自內(nèi)心發(fā)出想和該幼兒交朋友的愿望,私下里,教師發(fā)動幾位能力強的幼兒和該幼兒做好朋友,帶好做游戲,經(jīng)過三周的努力,該幼兒變得活潑多了,也開口說話了,有時能主動和別人一起做游戲。

第二階段:(第四周至第八周)

通過游戲活動“擊鼓傳手帕、誰念得好,找朋友”等激發(fā)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的愿望,充分發(fā)揮該幼兒的語言、音樂才能,增強她的自信心,經(jīng)過多次活動,該幼兒的臉上出現(xiàn)了笑容,也能主動來幼兒園了,為了穩(wěn)定幼兒的情緒,我又一次和家長取得聯(lián)系,要求家長配合,協(xié)同教育。

第三階段:(第九周至第十三周)

在日常生活中,請該幼兒多做一些工作,諸如:午餐匯報員、檢查員、值日生等,多給她一些鍛煉的機會。

在幼兒講故事比賽中,該幼兒有聲有色的講述贏得了第一名,從而奠定了她在其他幼兒心目中的地位。

第四階段:(第十四周至學期結(jié)束)

逐漸鞏固良好的行為,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漸漸減弱強化行為,使小黎幼兒在自然情境中自由和幼兒交往,并教育家長努力克制自己,改變教育方法,從而使幼兒形成活潑開朗的性格并樂于和同伴交往。

四、矯正結(jié)果:

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教育、矯正,小黎基本上改變了孤僻的性格。

現(xiàn)在,孩子情緒穩(wěn)定,樂觀積極,能主動來幼兒園,上課積極,樂于和同伴交往,在同伴中也有一定的地位,家長反映,現(xiàn)在我的孩子活潑可愛多了,各方面能力提高很快,為此他們多次感謝老師的關(guān)心、教育使孩子健康成長。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延伸讀

幼兒行為該如何正確評價


幼兒是逐步從依賴成人對自己的評價到學會自我評價的,他們從成人的評價中獲得對我的肯定或否定。因此,恰當評價對幼兒行為習慣和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主觀籠統(tǒng),有失公正的評價,常常會使幼兒喪失前進的勇氣和向上的信心。那么,教師如何使自己的評價趨向正確,并使幼兒能從中不斷地產(chǎn)生進取的欲望和向上的動力呢?

首先,教師的評價要符合客觀性的原則。

在幼兒園,我們不難看到這樣評“好孩子”的情景:老師說:“xx這星期吃飯很乖,上課會回答問題,和小朋友也很友好,應該給他評‘好孩子’?!痹佟懊裰鳌币恍┑淖龇?,便是讓似懂非懂的小朋友表決一下。這種面面俱到的評價,看似公正,其實是最容易傷害幼兒的。因為教師費心挖掘那么幾個“好孩子”,卻忽略了大部分幼兒在同一時間里的努力。一個孩子也許在這一點上沒有做好,可在另一個方面卻進步了。而老師卻在求全責備,對孩子的努力視而不見。孩子如果經(jīng)常處在這樣的評價之中,就會失去信心,甚至會不在乎地說:“我反正評不上好孩子的。”

客觀的評價,應該看到每個人的進步,對每個小朋友不同程度的進步都能給與恰當而及時的評價。這倒不是說給每個人都評上“好孩子”,那樣的話,又是另一種表現(xiàn)得“不公正”了。正確的做法應該將目光顧及到每個孩子的發(fā)展與進步。比如說在小班階段評小紅花,只要孩子在某一方面進步,就應給與鼓勵。一位小朋友主動扶起摔了一跤的同伴,就可發(fā)給他小紅花。一位小朋友嘗試著自己扣好了扣子,也可發(fā)給小紅花;一位小朋友上課發(fā)言很積極,同樣可以發(fā)給他小紅花。小紅花不應成為十全十美的標志,而是教師對幼兒的行為表明的一種肯定態(tài)度,它能使幼兒不斷感受到教師對他的關(guān)注。

這里要注意的是,這種評價是針對幼兒個體的行為的,不能輕易地把幼兒放入群體中與他人作比較。如果我們總是把幼兒的進步與比他強的人相比,那么他永遠看不到自己的進步。所以對幼兒的評價應著眼于與他自身相比,時時處處讓他在老師的幫助下看到自己的進步。而且這樣的評價是隨時隨地可以進行的,每個孩子在各種場合都有可能得到老師的表揚和鼓勵。在這種情形下,幼兒往往會表現(xiàn)得勁頭十足,他得到一次表揚,就期望得到第二次。這種積極的情緒就會一直支持他向成人所期望的方向努力。

其次,評價的手段要符合幼兒的心理特點。

幼兒的認識是很直觀,具體的,如果僅僅依靠語言的力量,評價很難在幼兒身上收到滿意的效果。因此,教師必須采用一些形象有效的手段配合語言來進行評價。同時要注意,采用了一種較為有效的評價手段以后,也不是一勞永逸了,因為從小班到大班,幼兒的心理是在不斷發(fā)展變化,不斷走向成熟的,使用單一的評價手段勢必會減弱對幼兒的吸引力,從而使評價失去應有的作用。

一般來說,小班幼兒比較樂意接受小紅花。小紅花是一個實物,幼兒看得見,摸得著,在受到老師肯定的同時,他可以擁有它。這使得肯定的評價更為直接,更為有力,幼兒以后就樂意重復受到肯定的評價行為,從而使正確的行為得到強化。中班幼兒對小紅花的態(tài)度就不那么熱情了。如果此時繼續(xù)沿用小班的評價方式,幼兒就會逐漸失去興趣,并在潛意識里產(chǎn)生一種抵觸的情緒。因此,在中班階段,改換一種評價方式,這本身就是對幼兒成長的一種肯定,他們是樂意接受這種改變的。到了大班,幼兒的眼界顯然比小、中班幼兒寬多了,思維也更活躍,他們愛想問題,愛探求未知的世界。如果能利用他們感興趣、向往的事物來作為評價的手段,就一定會取得很好的效果。比如在我們班,小朋友對地球儀特別感興趣,熱衷于認識全國各大城市,就采用“小飛機飛向北京”的形式,讓幼兒通過自己的努力,“飛”過一座座城市,最后“飛向北京”。這種形式果然大受歡迎,“小飛機”像一塊磁石,牢牢地吸引著幼兒。

孩子們對飛行的過程充滿了樂趣,而且這個過程本身也是他不斷努力,受到教師肯定的過程。面對這樣的過程,孩子們會做出自覺地調(diào)整自己的行為的努力。

再次,評價要注意對幼兒的行為進行分解。

一直以來,很多老師習慣于對幼兒的行為進行整體的評價。這實在是“高標準、嚴要求”的評價方式。而我認為,對幼兒的行為要做分解,分解出哪些行為是不對的,哪些行為是對的;哪些毛病是常犯的,哪些是偶犯的,甚至是無意中犯的;還有哪些行為看得出有孩子的主觀努力,這樣,教師就不會去肯定一切,否定一切。只有教師清楚明了了,才會使孩子知道哪些事情做錯了,要改正;哪些事情做對了,要堅持;哪件事情是無意中發(fā)生的,下次要注意了。這樣的評價即客觀、公正,又使孩子容易接受,并從中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關(guān)懷,從而獲得繼續(xù)努力的動力。對幼兒的表現(xiàn)作籠統(tǒng)的評價,很容易掐滅他們努力的火花。有時候,孩子一天的努力,會由于自己偶爾一次的淘氣而告失敗,本來期盼著表揚,會以受到老師的批評而告終。這樣的評價就很容易挫傷孩子的積極性。

綜上所述,學會對幼兒的行為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是一項重要的教育技能,而且它具有相當?shù)乃囆g(shù)性,對教育的效果有著相當大的影響。因此,教師必須努力掌握這種技能。

正確看待幼兒的淘氣行為


背景:幼兒園的孩子好奇心、求知欲都特別強,淘氣是幼兒成長過程中具有傾向性的一種行為,是在所有幼兒身上都曾發(fā)生過的普遍現(xiàn)象。特別是中班幼兒,表現(xiàn)更為明顯。他們對周圍所接觸的環(huán)境、事物不僅僅是好奇心,而且還有研究探索的興趣,有時他們會無意識的用淘氣這種方式表露出來。但由于幼兒經(jīng)驗不足,對是非缺乏辨別能力,生理發(fā)展不成熟,心理發(fā)展不穩(wěn)定,若不及時恰當?shù)囊龑?,就會由不良的行為變成不良的習慣,為了使幼兒在淘氣中能健康快樂地成長,就必須對孩子的淘氣加以引導。

關(guān)鍵詞:幼兒淘氣引導。

中班兒童活潑好動,好奇心極強,對什么都想摸、問、看、動。如小朋友的新汽車為什么會開得這么快,人們常用“淘氣”一詞說明孩子們頑皮、聰明、多動、活潑、惡作劇等種種表現(xiàn)。我班就有這么幾個孩子,淘氣淘的可愛、讓你不忍心去責怪他。

剛學過西瓜蟲,孩子們對這個小家伙特別感興趣,上課時我用的實物西瓜蟲死掉了,于是我讓孩子們放學回家后,再捉幾只來。一會兒我們就去戶外自由活動了。戶外自由活動結(jié)束了,我招呼孩子們回活動室?;氐交顒邮?,我清點人數(shù)發(fā)現(xiàn),經(jīng)常“調(diào)皮、搗蛋”的小朋友浩鑫不見了。“一定還在外面玩,這孩子真調(diào)皮!”我生氣地向門外走出,打算把他“揪”回來。剛要出門,浩鑫得意地攥著拳回來了。一邊走還一邊喊著:“老師,快給我拿個小瓶子,你看我捉了許多‘西瓜蟲’,可好玩了!”看著滿臉興奮、又有點淘氣的浩鑫,我的氣一下煙消云散了,心想:幸虧沒有發(fā)火,不然一顆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又要被扼殺在搖籃中,泯滅在幼兒時期。于是我笑著對他說“浩鑫,你真厲害,一下子捉了這么多西瓜蟲,我們一起來喂養(yǎng)它們吧,看它們喜歡吃什么,讓全班小朋友都來看一看,好不好”“好!”浩鑫小朋友高興地答應了。從此,班里的科學角多了這些個特殊的“客人”,這“客人”成了孩子們每天的話題:我們要弄些土來;還要每天灑點水;不能太濕了,他們會淹死的……每當這時,浩鑫成了大家的“講解員”:“這是我在草皮里下捉來的,你看,有大的,有小的。剛捉的時候,這一只特別小,現(xiàn)在它都長大了。。。。。?!庇械男∨笥堰€用放大鏡來觀察西瓜蟲。觀察、探索天天進行,在這過程中,不僅孩子們的好奇心得到滿足,科學角的內(nèi)容也日益豐富起來。今天莉莉帶來一只小蝌蚪,明天華華帶來一條小金魚,智智帶來一條泥鰍……孩子們經(jīng)常把自己認為“有價值”的東西帶來,大家共享。不斷豐富的材料讓孩子們不斷有新的發(fā)現(xiàn),提出新的問題。如果我當時對浩鑫一頓批評,不僅會扼殺孩子的探索行為,還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精心呵護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讓他們永遠保持對周圍事物的探索興趣,是孩子不斷創(chuàng)新的源泉所在。讓淘氣的孩子變得更聰明。

淘氣的孩子一般比較聰明,號召力強,如果對他們的行為不加以正確引導,他們會走向歧途、如果引導及時,正確,他會成為老師的得力助手。以理解和尊重的態(tài)度對待幼兒。按照皮亞杰的觀點,處于“自我中心”階段的兒童往往從自己的角度看問題和做事情。因此,教師要隨時調(diào)整自己對幼兒的期望。教師應把注意力放在理解、尊重幼兒這種行為的來源上,放在如何引導幼兒看待自己行為的反映上。而不是強求幼兒表現(xiàn)出超過其發(fā)展水平的能力上,更不能對其不經(jīng)意犯的錯誤進行懲罰。不傷害幼兒的自尊心是教師面對幼兒“淘氣”行為的首要原則。

兒童的淘氣,常常以一些無聊的活動表現(xiàn)出來。如在活動中拉前排女孩子的辮子;自由活動時在活動室跑圈;午睡時故意發(fā)出“咿呀咿呀”的響聲引人發(fā)笑。這些淘氣行為許多是因為兒童運動欲望得不到滿足,探索欲望得不到成人的理解和支持,創(chuàng)造欲望無處發(fā)揮所致。為了使幼兒在淘氣中有所作為,必須組織好幼兒的活動,讓幼兒生活在一個有條理、準備適宜的環(huán)境中,讓幼兒的精力得到充分合理的發(fā)揮。如:創(chuàng)設活動區(qū),開展豐富多彩的區(qū)域活動。區(qū)域活動時,幼兒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和意愿選擇不同的區(qū)域。這樣從根本上滿足孩子的活動欲望與興趣。在區(qū)域創(chuàng)設上,我著眼于幼兒的興趣和需要,盡可能地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如讓調(diào)皮的孩子來做組長。吃飯時,讓他們分碗,讓他們有事可做,這樣,他們就會子讓而然的不“淘氣”了。

支持幼兒開展自創(chuàng)性游戲,幼兒最不愿意玩老師硬性固定的角色和一成不變的玩法。我們應該了解幼兒喜歡什么,并創(chuàng)造必要條件幫助他們?nèi)嵺`,或者參加到幼兒的淘氣中去,引導并發(fā)現(xiàn)他們的興趣才能。游戲活動“剪子、包袱、錘”是小朋友最喜歡的游戲,戶外活動時,浩鑫和啟涵跑到了草坪上做游戲,我看到了,就走到他倆身邊說:“我怎么聽到草皮在哭呢?”這時他倆才意識到踩草皮的不對,低下了頭。游戲豐富了幼兒的生活,糾正了淘氣行為,也使幼兒潛在于淘氣中的創(chuàng)造能力得到了發(fā)揮。

對不同類型的兒童采取不同的引導方法?!疤詺狻北澈髠€體的差異很大。每個人的能力不一樣,心理承受力有大小。因此我們不能使用千篇一律的教育方法,必須因人而異,針對每位孩子的特點進行引導。如各方面能力強、聰明靈活的孩子正面引導得當,效果很好。我們班的豆豆是非常聰明、能干、明事理的孩子,但他很調(diào)皮,是班上有名的小淘氣。有次,奶奶來接他晚了幾分鐘,他竟然說:“老婆子,你干什么去了?來的這么晚。”他奶奶笑了笑,覺得孩子很好玩,當時我也沒說什么。過后,我和浩鑫奶奶進行了交流,家園互動,孩子變得有禮貌了。

感悟:1、我們在引導幼兒淘氣行為時必須允許幼兒思維上的不聽話,小心保護好幼兒的想象力,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真正使幼兒的智慧得到合理的開發(fā),使幼兒對探索追究的內(nèi)部需要得到滿足,是潛在淘氣中的能力在一個有準備的適宜環(huán)境中充分發(fā)揮出來。2、一名幼兒教師必須用心去體察幼兒的內(nèi)心,用愛去感化幼兒的心靈,用科學的方法去觀察和引導幼兒的行為,從而有針對性的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使每一名幼兒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3、正確引導孩子的淘氣行為,同時能夠使幼兒的品德得到合理的培養(yǎng),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健康情感。

幼兒不聽話的言行常常會惹怒家長和幼兒教師,殊不知,頑皮、淘氣的幼兒往往具有很強的意志力、獨立性和好奇心。我們一定要走出這種“聽話教育”的誤區(qū),因為這種“聽話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幼兒的好奇心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幼兒教師和家長應該認識到幼兒頑皮、淘氣、不聽話,是幼兒自我意識、獨立意識發(fā)展的結(jié)果。我們在評價幼兒時,千萬不能將幼兒聽話與否作為好孩子的唯一標準。

用正面的行為影響孩子


孩子們來上學時,我們按照慣例在他們?nèi)雸@時都要進行班級晨檢。敏敏進來后,我正要檢查她的小手,她卻藏了起來。這一舉動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想敏敏手上肯定有秘密不想讓老師知道。為了了解其中的原因,我說:敏敏來讓老師看看你漂亮的小手。孩子們聽了小小心翼翼地把小伸了出來。我仔細地看了看,終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十個手指甲上都涂上了紅紅的指甲油。怪不得孩子把小手藏起來。我問:這個紅紅的指甲是誰弄的?敏敏說:這是我自己弄的。我問:為什么要涂上紅色的指甲油呢?她想了想說:我看見媽媽在家也弄的,很漂亮。我告訴她:指甲油,小朋友不能涂,因為它對我們的身體有傷害。敏敏聽了點點頭。總以為事情就這樣過去了。沒想到,在美術(shù)課上,孩子們都在畫畫

,突然小宇大叫了起來:老師,涵涵把顏色畫在手上了。我走過去一看。果然,涵涵的十個手指甲都涂上了紅色。我問涵涵為什么這要做?她吞吞吐吐地說,看見敏敏也是這樣弄的。原來如此。于是我對大家關(guān)于涂指甲油的的問題進行了教育。

孩子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大人的一舉一動都在他們的眼里。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孩子們都會全盤接收。但因為他們是非判斷能力弱,還沒有能力分辨對錯。常常會把大人們的壞習慣也模仿過來。因此,不管什么時候我們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用正面的行為影響孩子。讓每個孩子都能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幼兒不友好行為的糾正策略


在幼兒園或家庭里,有的幼兒在和同伴交往的過程中,由于某些原因,會和同伴發(fā)生爭執(zhí),產(chǎn)生摩擦,從而產(chǎn)生一些不友好的行為,作為家長和老師,我們應該怎樣處理呢?筆者結(jié)合多年對實踐經(jīng)驗,從多方面入手做好工作,取得一定效果,先總結(jié)如下:教給幼兒交往的技巧幼兒不友好行為的產(chǎn)生多數(shù)是因為缺乏交往的技巧,不會謙讓引起的。所以,我們一方面要教育孩子打人是不文明、不禮貌的行為,同時也要教給孩子一些與人交往的技巧,如,同伴交往要學會互相愛護、關(guān)心、團結(jié)、互助;要懂得謙讓;每個人都會犯錯誤,要學會原諒別人的錯誤等。教給孩子自我保護的方法幼兒幼兒遇到困難或者被打,就會以哭的形式來表達。我們就應該告訴他們:哭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被認為膽小、怯懦的表現(xiàn)。當別人打過來時,要知道用手去擋或者避開,不能呆在那里讓別人打;如果你還手也是錯誤的,更不能解決問題,因為兩個人打來打去,會讓自己受傷,應該趕快告訴大人,讓大人批評打人的小朋友。冷處理有的幼兒在遇到困難時,就會告訴成人,長此以往會形成依賴的毛病。依我看,在幼兒能解決的事情上,更好的方法是讓孩子自己來解決問題,當出現(xiàn)爭執(zhí)、鬧別扭現(xiàn)象時,不要馬上出面干預,而是本著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態(tài)度進一步觀察。因為孩子只有在自己來親自處理和其他孩子發(fā)生糾紛的過程中,才能學會人際交往的本領,孩子之間的爭執(zhí)時交往的一種調(diào)味劑,在爭論中,孩子會慢慢體會與人相處的一些基本道理,如,友好相處,公平競爭等,也由此學會如何去面對一些小小的挫折。當好裁判成人還應該留心事情的發(fā)展和結(jié)果。如果孩子們對這件事處理得很公正,老師和家長應及時給與肯定。但如果受欺負的孩子內(nèi)喲應得到公正的對待,那么老師和家長就應該借這個機會幫助年幼的孩子辨清是非,并讓孩子們懂得,不能縱容野蠻的攻擊別人的行為,同時要注意幫助那些性格懦弱、對別人的攻擊一味退縮的孩子,樹立起勇敢、堅強的品格。有些家長對這些問題采用極端的處理方法,如,“他打你你就打他”鼓勵孩子去和別人打,認為是培養(yǎng)孩子的競爭意識;還有的家長認為別的孩子不好,就限制自己的孩子與其交往,這都不是正確的解決方法。幼兒間發(fā)生爭執(zhí)時正常的,家長應該明白活潑好動的孩子在一起玩耍、游戲時,發(fā)生一些矛盾是難免的,不要小題大做,更不能把孩子之間的爭執(zhí)等同于成人之間的矛盾。其次,家長對待孩子之間的爭執(zhí),應該冷靜的態(tài)度,理智的進行處理,應該從培養(yǎng)孩子健康人格的角度處理,無論誰是誰非,對孩子都要采取多鼓勵少責罵的方法。如果自己的孩子不對,要批評教育,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當面給被傷害的小朋友道歉,教育孩子做一個團結(jié)友愛,有禮貌,勇于承擔責任,知錯能改的好孩子。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受了委屈,也要認真分析實情,家長應該肯定孩子的行為:“你是對的,你比他做得好。”家長的肯定,可以讓孩子丟掉委屈情緒,產(chǎn)生自豪感。這種自豪感對性格懦弱、膽小的孩子來說,尤其重要。孩子之間的不友好行為是幼兒成長階段的正?,F(xiàn)象,不是一次兩次就能解決的。況且幼兒的不友好行為易反復,需要老師和家長長期耐心的進行指導。老師和家長對此都要有正確認識,堅持一貫性原則,用正確的方法加以引導,以促進幼兒社會能力的發(fā)展。(管鳳燕)

我對好動幼兒采取的辦法


我們班有一個叫“陽陽”的小朋友,性格非常地活潑好動,一天到晚不停地追來鬧去。我們對他進行了多種方式的教育,卻沒有明顯的效果。

有一次,正是午參前準備的時間。其他幼兒正在安靜地坐著。只見陽陽小朋友一個人在教室里跑來跑去,弄得其他幼兒非常得反感。我看了也非常生氣。這時,俞老師送來了碗筷等餐具。我隨機一想,何不讓陽陽小朋友來給大家分一下餐具,這樣,既可以安撫其他幼兒的不滿情緒,也可以讓他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于是,我請他來為大家服務了。沒想到他對于這一安排很滿意。開始高興地為大家服務了。只見他認真地分了起來,有幾個小朋友要自己挑選餐具,他就嚴厲地批評他們,擺出一副很認真負責的樣子;有幾個小朋友要隨便講話,他走過去也會指責他們。被他這么一說,那幾個小朋友們一下子又都靜了下來??吹竭@一現(xiàn)象,我心理暗喜。

于是,經(jīng)過那次事件之后,我就請陽陽小朋友做我們班里的觀察員了。讓他來注意觀看我們班有哪幾個小朋友不安分了,馬上把他們“揪”出來,告訴老師或者自己幫他們指出缺點。這一做法,他既沒有了時間去“胡鬧”,也培養(yǎng)了他為大家服務的心理品質(zhì)。

其實,有的時候要教育那些特別調(diào)皮的幼兒,一味地批評或指責,會看不到效果。而如果換個角度去進行教育,反而會受到一想不到的效果。

幼兒模仿能力的利用教學:“奧特曼”風波


導讀:小班的幼兒模仿能力強這個特點是他們的共性,一個孩子有這樣的行為另一個孩子就會模仿,如果不良的習慣在一個孩子身邊不加以制止很可能全班的幼兒都會受其影響,使班級的秩序混亂。就上面的不好行為如果不加以制止,孩子的打斗和暴力的傾向性就會加大,嚴重的就會造成不良的后果,記得在電視新聞中經(jīng)常會聽到報道說:某某幼兒因為模仿電視中的輕功等墜樓身亡的事件。

“看我搭的奧特曼”“嘿哈”――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fā)現(xiàn)新來幼兒園的小朋友每次玩建構(gòu)區(qū)的積木時口總都發(fā)出了模仿電視中特技的聲音,并以那些虛構(gòu)的人物為崇拜的對象,有意識無意識地建構(gòu)他們的形象,模仿他們的動作,這個現(xiàn)象在開學的這兩周中頗為頻繁,我分析了一下原因,估計是孩子們在家中家長對他們這方面的教育或干涉太小,使孩子看了過多的動作片后模仿片中的舉動,常此以往孩子會養(yǎng)成喜歡打斗等不良嗜好,我就孩子的這種不健康的舉動進行了干預。

我特別和小朋友一起討論了這個問題,我問大家說:“奧特曼有什么本領?!贝蠹叶颊f“他會打怪獸?!蔽覇栃∨笥眩骸肮肢F在哪里?”大家的回答都是五花八門,有的說:“在山里,有的說在電視里,有的說在樹洞里……”我沒有就此問題繼續(xù)討論,我又問道:“那我們幼兒園有怪獸嗎?”小朋友都說沒有,我便把班中某些小朋友的不好行為模仿了一遍給大家看,大家都嘻嘻地笑了起來,我問大家這樣的行為好嗎?大家都說不好,我總結(jié)道“奧特曼的本領是很大,他會打怪獸,但是我們這里和他們不一樣,我們是幼兒園,幼兒園里有小朋友還有老師,不會有怪獸,大家聽到了你的這個聲音都很害怕,以后不要再發(fā)出那樣的聲音了,你們說好不好?”小朋友都明白了,就這次討論過后,模仿奧特曼和那些打槍的聲音明顯減少了許多。

小班的幼兒模仿能力強這個特點是他們的共性,一個孩子有這樣的行為另一個孩子就會模仿,如果不良的習慣在一個孩子身邊不加以制止很可能全班的幼兒都會受其影響,使班級的秩序混亂。就上面的不好行為如果不加以制止,孩子的打斗和暴力的傾向性就會加大,嚴重的就會造成不良的后果,記得在電視新聞中經(jīng)常會聽到報道說:某某幼兒因為模仿電視中的輕功等墜樓身亡的事件。這個責任在哪,誰都會惋惜,誰都不希望發(fā)生這樣的事情,只能說教育出了問題,家庭的教育,學校的教育,社會的教育都沒有給孩子一個正確的引導,如果我們能加強這方面的教育,孩子的幼小生命會就這樣喪失嗎?

所以孩子處于懵懂時期時,我們要給孩子一個正確的行為準則,告訴孩子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哪些行為是危險的不能模仿的,并以孩子們能夠接受的方式去教導讓孩子能改變自己的行為,有良好的行為規(guī)范

正確認識和對待幼兒的攻擊性行為


[摘要] 從分析幼兒攻擊性行為的不同種類及不同心理學流派對幼兒攻擊性行為的解釋出發(fā),有針對性地提出糾正幼兒攻擊性行為措施;同時,本文還指出,幼兒的攻擊性行為對其心理健康和幼兒教育都有一定積極意義。

]關(guān)鍵詞] 幼兒攻擊性 行為糾正

攻擊性行為是幼兒期的孩子比較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一種問題行為,它對攻擊者或者被攻擊者的身心健康發(fā)展都有著許多不良的影響,因此,我們有必要研究和探討它,以便能更好地促進幼兒的健康發(fā)展。本文從攻擊性行為的性質(zhì)、意義等方面探討幼兒的攻擊性行為及其產(chǎn)生的規(guī)律。

一、什么是攻擊性行為

心理學把攻擊性定義旨在導致他人身體上或心理上的痛苦的有意傷害行為。這種有意傷害行為包括直接的身體傷害(打人)、語言傷害(罵人、嘲笑人)和間接的、心理上的傷害(如背后說壞話、造謠誣蔑)。有傷害他人的意圖但未造成后果的攻擊性行為仍然屬于攻擊性行為,但幼兒在一起玩耍時無敵意的推拉動作則不是攻擊性行為。攻擊性行為在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身上都會有或多或少的表現(xiàn),它一般表現(xiàn)為打人、罵人、推人、踢人、搶別人的東西等。

從攻擊性行為的意向性來分,攻擊性行為可以分為目的性攻擊(源于憤怒的情緒,目的是給他人造成痛苦或傷害,并以此樂。)和手段性攻擊(也存在傷害他人的動機,但傷害是為了達到其它目的,而不是給他人造成痛苦)。從心理問題的嚴重程度來看,前者比后者要嚴重得多,它更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的關(guān)注。

從攻擊性行為發(fā)生的頻率來分,可以把攻擊性行為分為習慣性攻擊性行為(個別幼兒由于多次發(fā)生攻擊性行為而又沒有得到有效地控制,因而養(yǎng)成某種習慣,頻頻發(fā)生,成為習慣性攻擊性行為。)和偶發(fā)性攻擊性行為(某個幼兒只是偶然發(fā)生的一兩次攻擊性行為。大多數(shù)幼兒的攻擊性行為屬于這一類)。前者是嚴重的心理問題,它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的特別關(guān)注,它產(chǎn)生的原因也特別的復雜,在糾正時,一是,需要我們找出其行為背后的原因,然后對癥下藥,二是,要有相當?shù)哪托?,因為作為一種習慣,它的形成已經(jīng)歷了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而它的消除當然也需要一個相當長的過程,其中還會有反復性。而后者則只是一般的行為問題,只要我們能進行及時的有針對性的教育,都會取得比較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全面認識幼兒攻擊性行為的意義

幼兒的攻擊性行為不僅僅會影響到他們道德行為的發(fā)展,而且任其攻擊性行為不斷升級,并延續(xù)到青少年時期,幼兒就容易產(chǎn)生攻擊性人格,并造成其今后人際關(guān)系的緊張和社交的困難,有的甚至還可能會轉(zhuǎn)化為犯罪行為。正因為如此,一般人們都認為,對幼兒的攻擊性行為應該有效地控制和制止。

但是從另外一種角度看,幼兒的攻擊性行為對幼兒教育,以及對幼兒自身的發(fā)展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對于這一點,人們卻很少認識到。那么,幼兒攻擊性行為主要有哪些積極意義呢?我認為,幼兒攻擊性行為至少有以下兩點積極意義:

1.攻擊性行為對幼兒的心理健康有一定保護作用。攻擊性行為是幼兒宣泄內(nèi)心沖突或緊張的一種方式,它在客觀上可以避免不滿情緒在幼兒心中過多地積聚,從而避免引起更為嚴重的心理疾病,對孩子的心理健康起到安全閥的作用。如,攻擊性強的孩子,在不順心、煩悶壓抑的時候,敢于發(fā)泄內(nèi)心的不滿情緒,這樣就可以避免不良的情緒長期滯留在心中,這樣的孩子一般就不會形成畏縮、壓抑、懦弱、逆來順受的不良個性,他們以攻擊性行動來保持心理的平衡,這樣對其心理健康起到的一定的保護作用。從這種意義上說,采用攻擊性行動,比強行壓抑內(nèi)心的不滿,更有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當然,這并不是說,我們要鼓勵孩子的攻擊性行為,因為攻擊性行為僅僅是幼兒宣泄內(nèi)心不滿情緒的諸多形式中的一種,而且這種方式也并不是最好的方式。

2.還擊型的攻擊性行為,客觀上起到教育主動攻擊者的作用,同時對他自己的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當一個幼兒被攻擊時,他作出還擊則是一種很正常的自然反應,我覺得沒有必要受到指責。他的還擊,會使得主動攻擊者認識到:攻擊別人沒有“好果子”吃,攻擊不會獲益,進而減少他們的攻擊性行為。相反,如果被攻擊的幼兒一味地忍讓,一味地消極躲避,就會助長主動攻擊者的霸道行為,這當然也不利于主動攻擊者心理的健康發(fā)展。另外,遭到攻擊而奮起還擊,這是幼兒在為自己的權(quán)利而戰(zhàn),這是一種勇敢的表現(xiàn),是一種良好的品質(zhì),這比逆來順受,消極地躲避別人的攻擊,更有利于他們心理的健康發(fā)展。

因此,我們對幼兒間的相互攻擊性行為進行處理時,一定要認真區(qū)分誰是主動攻擊者,誰是還擊者,然后分別對他們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絕對不應讓主動攻擊者從攻擊中得到任何“好處”,否則就是對他們攻擊性行為的鼓勵。

當然,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我們并不是鼓勵孩子們?nèi)ァ耙匝肋€牙”,“以怨報怨”,因為這樣做也會助長幼兒的暴力傾向,使幼兒學會攻擊性行為。同時,我們也應認識到還擊也并不是對付被攻擊的最佳的或者是唯一的方式,除此之外,還有語言警告、或向其他小朋友求助,或向老師報告(這不是惡意的告狀,而是相當于我們成人間以法律的形式處理糾紛,保護自己權(quán)益的一種方式)等。

三、心理學對幼兒攻擊性行為的解釋

幼兒為什么會有攻擊性行為,這一直是許多兒童心理學家最感興趣的問題之一。不同流派的心理學家從各自的研究立場出發(fā),對這一問題提出各自不同的主張,其觀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攻擊性行為是幼兒在遭受挫折后宣泄精神壓力和緊張情緒的一種方式

這是精神分析論的觀點。他們認為:“攻擊性行為的發(fā)生總是以挫折的存在為先決條件;反之,挫折的存在也總是導致某種形式的攻擊性行為?!备ヂ逡抡J為,在人們受到挫折后,除非允許他們宣泄自己的攻擊性,否則攻擊性的能量將受到抑制而產(chǎn)生壓力,由于這種能量要尋找一條輸出通道,因而便產(chǎn)生暴力行為,或者以精神疾病的狀態(tài)顯現(xiàn)出來。威廉?門寧格也認為:“競爭性的游戲能為人的攻擊內(nèi)驅(qū)力提供一個不尋常的令人滿意的出路”,只有生氣者對于使自己受到挫折的人或物進行一種安全的,沒有自疚感的攻擊,精神發(fā)泄的效應才最明顯。從上述觀點出發(fā),他們認為,減少攻擊性的根本方法就是盡可能地減少人們的挫折。

上述原理,在幼兒園中,我們也可以找到許多可以印證的例子。比如,經(jīng)常被班里的老師和同伴忽視的某幼兒,為了引起老師和同伴對他的關(guān)注,有一天他可能會突然暴發(fā)出極強的攻擊性行為──這是幼兒被關(guān)注的心理追求受挫的結(jié)果。又如,一個體質(zhì)虛弱的男孩,為了一展自己的能耐,也可能會突然暴發(fā)攻擊性行為,如,愚弄和欺凌比他更弱小的同伴或動物──這是幼兒追求自我價值感受挫折后的一種反應。再如,某學前班的幼兒因父親是掃垃圾的,在同伴面前總覺得抬不起頭來,同伴一提及他爸爸的職業(yè),他就以拳相對,而老師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就特意請他的父親來到班上向小朋友們介紹環(huán)衛(wèi)工作的意義,還特別介紹了垃圾的意義,這使得該班幼兒獲得了許多聞所未聞的知識,大家從此都很敬佩這位幼兒的父親,這樣,這位幼兒的尊重需求得到了滿足,其攻擊性行為也就大大地減少了。

根據(jù)上述原理,為了減少幼兒的攻擊性行為,我們該做的是:一是,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盡最大可能地滿足幼兒的各種合理的心理需要。如,公正地對待每個幼兒,盡可能多地關(guān)注和尊重每一個幼兒,讓每個幼兒都有成功和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對幼兒的期望要合理,不宜過高,因為過高的期望只會增加孩子的挫折感,增加其攻擊性行為,要盡量減少對幼兒的不適當?shù)南拗坪涂刂?,以減少他們的挫折感,進而減少其內(nèi)心壓力,減少其攻擊性行為的產(chǎn)生。二是,努力為他們提供宣泄內(nèi)心壓力的多種形式和途徑。對孩子的攻擊性行為,不應采用簡單的堵截方式(如限制幼兒的活動、不理會幼兒的申辯等)讓幼兒“安靜”地壓抑其攻擊性,因為被壓抑的攻擊性情感不會因此而消失,而是會深入到他們的潛意識中,危害其身心健康,過分壓抑的結(jié)果往往導致攻擊性能量的過度積聚,最終會暴發(fā)的更為猛烈的攻擊性行為。所以說對幼兒的攻擊性行為宜“疏”不宜“堵”,我們要努力創(chuàng)造各種機會,讓幼兒宣泄其內(nèi)心的緊張情緒,以減少他的攻擊性行為產(chǎn)生的可能性,如經(jīng)常組織幼兒參加一些消耗能量的競賽性游戲,特別是競賽性體育游戲以及豐富多彩的藝術(shù)活動、游戲活動;另外,還可以多與每個幼兒交談,交流情感,耐心傾聽他們的心聲,在適當?shù)臅r間和場合還應允許幼兒大哭或大喊大叫,以減少其消極情緒的能量在他們心中的積聚,進而減少其攻擊性行為。這里需要特別提醒大家的是:不能讓幼兒通過摔打物品的方式來發(fā)泄其內(nèi)心的不滿情緒,因為大量的研究表明,這樣的宣泄不一定能減少幼兒的攻擊性行為,有可能還會在其宣泄后習得更多的攻擊技能,產(chǎn)生更加強烈的攻擊傾向。

(二)攻擊性行為是幼兒在其周圍環(huán)境交互作用的過程中經(jīng)驗積聚的結(jié)果

建構(gòu)主義理論認為,幼兒的攻擊性行為是其與周圍的人或物交互作用的過程獲得的,其中他在這一過程中所獲得的經(jīng)驗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比如,一個幼兒攻擊另一個幼兒,搶他的東西,被欺負者哭著躲開,攻擊者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下一次就會對同一孩子或別的孩子采用攻擊性行為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在這種情況下,被欺負者的退縮謙讓,鼓勵了攻擊者的攻擊性行為。又如,性情溫順的幼兒,在一般生活情境中,往往被動地甚至忍辱負重地承受著富有攻擊性的游戲伙伴的各種非禮待遇,并成為其發(fā)泄的對象或犧牲品,但在某些特殊場合下,當這些幼兒遭遇到攻擊性強的幼兒的非禮時,他們也會奮起反抗,如果這些反抗意外地獲得成功而使他們自己的尊嚴得到維護,那么,這種偶然的但卻成功了的反抗經(jīng)驗,不僅增加了這些幼兒以自衛(wèi)性的反攻擊來應對非禮遭遇的傾向,而且也逐漸培養(yǎng)了他們在未遭受非禮的情況下主動地對別人施以非禮或攻擊。

相反,如果攻擊者在首次采取攻擊性行為時就被還擊者擊敗──不但沒有從攻擊中得到任何好處,而且還受到被攻擊方的痛擊;或者那些被攻擊的幼兒在試圖進行反抗的過程中卻失敗了,那么,這兩類主動攻擊的幼兒都不可能從中獲得攻擊性行為。前者的攻擊性行為會由此而明顯地減少,或者此后他們在采取攻擊性行動之前一般都要三思而行,而不敢像以前那樣隨意地對他人進行攻擊。而后者則可能繼續(xù)保持著對攻擊性幼兒的順從和對攻擊性幼兒各種形式的非禮與攻擊的忍受。因此,對于那些幼兒在遭受攻擊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一味忍讓、消極躲避等消極應對行為,我們老師也不應給予表揚和鼓勵,否則,很有可能會使他們形成懦弱和只會逃避問題的性格,最后還可能會發(fā)展為害怕上幼兒園,害怕與人交往的心理疾病,這也會給他們本應歡樂的童年生活蒙上了一層陰影。另外,鼓勵一部分幼兒的忍讓,其客觀上是在鼓勵另一部分幼兒的攻擊性行為。對于這一點,我們老師也應該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基于上述認識,我們在處理幼兒的攻擊性行為時,一是,盡可能地不要讓攻擊者(不管他是主動攻擊者,還是被動攻擊者)從攻擊性行為中得到任何好處,否則就是鼓勵其攻擊性行為;二是,對于被攻擊后一味忍讓的幼兒,要教會他們通過報告老師等有效渠道來維護自己的權(quán)益,這對他自己以及對攻擊者心理的健康發(fā)展都是有益的。

(三)攻擊性行為是模仿學習的結(jié)果

社會學習理論認為,幼兒攻擊性行為是其觀察和模仿的結(jié)果。幼兒習得攻擊性行為,其關(guān)鍵是他們從影視片、文學作品、同伴、成人中看到或聽到了攻擊性行為的榜樣。因此,減少幼兒攻擊性行為的關(guān)鍵是減少攻擊性行為的信息源。

據(jù)上述原理,為了減少幼兒的攻擊性行為,一是,應該盡可能地不讓幼兒看帶有暴力情節(jié)的影視片,也不要給幼兒講帶有暴力性質(zhì)的故事;二是,不要對幼兒進行體罰,因為體罰不僅會傷及幼兒的身心,而且它本身就起到不良的示范作用,同時它還會增加幼兒的心理挫折感,因此。它往往會使幼兒的攻擊性行為增加;三是,多為幼兒提供“協(xié)商”解決沖突的榜樣;四是,當幼兒表現(xiàn)出攻擊性行為時,應對之進行及時的適當?shù)呐u教育,以教育他本人及其同伴。

總之,幼兒產(chǎn)生攻擊性行為的原因和形式是多種多樣,我們在糾正幼兒攻擊性行為時,首先要注意在深入了解其產(chǎn)生的內(nèi)因和外因,然后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只有這樣,我們的糾正工作才會取得預期的效果。

參考資料:

[1][美]B.Raven和J.Rubin著:《群體心理學》,劉永和編譯,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

[2]楊麗珠、吳文菊:《幼兒社會性發(fā)展與教育》,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3][美]埃利奧特?阿倫森著:《社會性動物》,鄭日昌等譯,新華出版社,2001。

[4]高申春著:《人性輝煌之路──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教育隨筆:正確理解幼兒的“犯錯”行為


對于孩子來說,不“犯錯”是不可能的,幼兒園階段的幼兒年齡小,生理和心理上都是屬于待發(fā)展的階段,但是他們又有自己的主見,有一定的自主行動的能力,他們會經(jīng)常犯一些在成人眼中很低級的錯誤,比如穿錯鞋子啊、飯灑一地啊、小朋友之間相互推擠啊,面對這些問題,老師應給予理解,同時給予幼兒犯錯的機會,放手讓幼兒動手去嘗試,在一次次的犯錯和改正過程中,幼兒也在不停的學習成長。

對于小班幼兒來說,他們的自理能力更弱,心理上更加的不成熟,他們的常規(guī)的培養(yǎng)更加的重要,而這些常規(guī)的建立也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犯錯上建立起來的。吃飯前,老師千叮嚀萬囑咐要手扶著碗吃飯,但孩子們不會一直手扶著的,他們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十分的短,并且十分容易被轉(zhuǎn)移,行動上和反應上也沒有那么快,所以打翻飯、撒了湯的事情時有發(fā)生,讓人很是無語,但是作為老師,你不能質(zhì)問孩子為什么不聽我的話,為什么要撒飯,因為孩子們?nèi)隽孙埶男睦镆仓雷约菏亲鲥e了事情,正等著老師的態(tài)度呢。

作為教師,首先要明白這是孩子這個年齡段會犯得錯誤,能理解孩子,理解并不代表及裝作沒看見,無條件的原諒,這時候要引導幼兒理解自己的錯誤行為,并且糾正它,在這樣的犯錯、理解、糾正過程中,幼兒慢慢的形成自己的自律意識,不斷地學習進步。

喜歡《采用模仿療法矯正幼兒退縮行為》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希望帶您更加了解教育筆記,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行為故事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guān)推薦

  • 如何治理寶寶“退縮”行為? 導讀:正常的兒童,突然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環(huán)境,或遇到驚嚇、恐怖的情景,出現(xiàn)少動、發(fā)呆、退縮等行為表現(xiàn),是正常的適應性反應。但是有退縮行為的兒童,即使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很難適應新的環(huán)境,如果不注意防治,...
    2021-11-17 閱讀全文
  • 好辦法防止兒童退縮 導讀:正常的兒童,突然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環(huán)境,或遇到驚嚇、恐怖的情景,出現(xiàn)少動、發(fā)呆、退縮等行為表現(xiàn),是正常的適應性反應。 一般來講,多數(shù)孩子與其他小朋友都能融洽相處,一起玩耍。但也有些孩子明顯孤僻、...
    2021-09-23 閱讀全文
  • 適當懲罰,矯正行為 浩浩在班上屬于各個方面發(fā)展都很好的孩子,在幼兒群體中有一種惟我獨尊的驕傲感,從未覺得自己有什么不對的地方。另外,他在家中也有著特殊的地位:三代單傳,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及父母都對他百般呵護,寵愛有加。即...
    2020-12-23 閱讀全文
  • 孩子不聽話的行為療法 孩子不聽話是許多家長的苦惱,我從行為療法的角度分析了孩子不聽話的原因,并提出了“對治”方法。這些方法可以概括為以下三句話: 一、不要叫孩子做他做不到的事 如果叫孩子做他做不到的事,他當然不會聽話。 因...
    2022-01-17 閱讀全文
  • 案例:不該忽視的乖孩子:對一名交往退縮幼兒的矯治 一、個案 方方是一名四歲的小女孩,自小班入園后,她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樣愛哭鬧。她倒很安靜,從不吵鬧,從不多說一句話,從不主動與小朋友交往,喜歡自己一個人靜靜地坐著,看著小朋友玩。她不用我們老師過多的操心...
    2021-05-26 閱讀全文

導讀:正常的兒童,突然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環(huán)境,或遇到驚嚇、恐怖的情景,出現(xiàn)少動、發(fā)呆、退縮等行為表現(xiàn),是正常的適應性反應。但是有退縮行為的兒童,即使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很難適應新的環(huán)境,如果不注意防治,...

2021-11-17 閱讀全文

導讀:正常的兒童,突然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環(huán)境,或遇到驚嚇、恐怖的情景,出現(xiàn)少動、發(fā)呆、退縮等行為表現(xiàn),是正常的適應性反應。 一般來講,多數(shù)孩子與其他小朋友都能融洽相處,一起玩耍。但也有些孩子明顯孤僻、...

2021-09-23 閱讀全文

浩浩在班上屬于各個方面發(fā)展都很好的孩子,在幼兒群體中有一種惟我獨尊的驕傲感,從未覺得自己有什么不對的地方。另外,他在家中也有著特殊的地位:三代單傳,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及父母都對他百般呵護,寵愛有加。即...

2020-12-23 閱讀全文

孩子不聽話是許多家長的苦惱,我從行為療法的角度分析了孩子不聽話的原因,并提出了“對治”方法。這些方法可以概括為以下三句話: 一、不要叫孩子做他做不到的事 如果叫孩子做他做不到的事,他當然不會聽話。 因...

2022-01-17 閱讀全文

一、個案 方方是一名四歲的小女孩,自小班入園后,她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樣愛哭鬧。她倒很安靜,從不吵鬧,從不多說一句話,從不主動與小朋友交往,喜歡自己一個人靜靜地坐著,看著小朋友玩。她不用我們老師過多的操心...

2021-05-26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