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班教育筆記。
幼兒的教育途徑無非就是家庭、學校以及社會,家長配合學校才能實現(xiàn)教育的質量最大化!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都需要互相包容,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不良的習慣,幫助孩子改正缺點!那么,教師除了教學,還有哪些責任與義務呢?請您閱讀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如何促進托班孩子社會性品質的形成》,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如何促進托班孩子社會性品質的形成
本以為社會性品質形成這樣一個大話題對于一個幼兒園托班的孩子來說可能還是離我們遙之甚遠問題,但本期學習了此話題以后才頗感問題對幼兒的實質性、重要性。其中幼兒社會性品質教育讓我媽全家認識到了:孩子的自我認識、自我評價、情緒情感的表達與控制,社交能力都是需要在2-3歲這一階段形成的。
我的孩子今年2歲7個月,正是一個比較自我,有點小叛逆的時期。他凡是都以自我為中心,從不考慮別人、不肯與人分享和合作。經(jīng)常我們家長去幼兒園接孩子時都會接到老師或其他家長的投訴:昨天你們家Peter跟誰誰誰小朋友搶玩具把誰給弄哭了,今天又跟誰誰誰小伙伴為爭一本書跟同學打架了……開學頭幾天幾乎每天都能聽到諸如此類的事情發(fā)生。本月,幼兒園組織了家長們共同就這類問題集體學習,我們也在家馬上做了反思與調整。首先活學活用、以家長帶頭的以身作則給孩子營造一個寬容接納的氣氛;其次在物質欲精神上盡可能的滿足孩子的需要;最后借鑒了6S管理中的行跡管理辦法,在放東西的地方畫標、貼標簽,督促孩子按標識那方物品。漸漸,孩子越來越規(guī)矩,越來越懂得分享與合作了。當然,以后的放學,我們接到的投訴也就幾乎沒有了,只有老師們肯定的贊許。
在遵守規(guī)則者方面,我們家Peter還是做得非常值得肯定的。每次逛街,經(jīng)過十字路口時,他都會主動拉著大人的手,嘴里變念叨著著:“紅燈停、綠燈行,過馬路、左右看,行人要走斑馬線?!比缓蠓堑鹊骄G燈亮起才會從斑馬線上走過。每次超市購物結賬的時候,小家伙也會主動的依次序排隊等候,付完錢還會不忘給阿姨一句甜甜的“謝謝!”我是文明小公民,文明禮貌當然要從我做起了!況且,這才是幼兒社會性品質的最基礎。
說到“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社會情感”,我不得不又夸夸咱家那鬼馬精靈的小人兒了。它自小富有正義感、超有同情心,每每看到天橋下面乞討的乞丐都會問我要幾塊零錢去施舍對方;有時候看著動畫片里的光頭強欺負熊大熊二的時候,他也恨不得馬上沖進電視與二熊一起對抗強哥,說是要保護森林。我相信一個社會的良知會從這批娃娃身上反射出希望的明天。
經(jīng)過這次的學習,收獲甚多,無法言語一一表達,惟愿孩子能健康、快樂的成長,最后感謝幼兒園給予的極好好的學習平臺,謝謝!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猜猜他是誰
1.媽媽爸爸與寶寶坐在一起,先請寶寶猜猜看,例如:每天家里起得最早的人是誰?幼兒園里最喜歡小熊泰迪的小朋友是誰?
2.寶寶也可以給媽媽爸爸出題目來猜,一家人一起猜測家里的親戚、朋友以及寶寶的小伙伴、幼兒園老師等,還可以擴展到家里的物品以及社區(qū)的設施,如醫(yī)院、派出所等。
【專家提示】媽媽爸爸可以經(jīng)常與3歲以上的寶寶一起玩這個小游戲,這是有意識地幫助寶寶鞏固對家庭成員以及居住環(huán)境的認識,逐步擴充游戲內(nèi)容,引發(fā)寶寶對周圍玩伴、他人以及環(huán)境的關注,產(chǎn)生與周圍人、物交流的興趣。
三只腳兒一塊走
1.媽媽與爸爸一起先向寶寶示范,并排站成一行,把相鄰的兩條腿綁在一起,然后一起協(xié)調行走去取家中的物品。例如:媽媽爸爸一起與寶寶玩扔球游戲,讓寶寶有足夠時間觀察媽媽爸爸怎樣進行合作。
2.媽媽或者爸爸可以鼓勵寶寶和自己一起試試三腳行走,通過兩人一起移動、行走來體會與人合作的感受。
3.可以邀請寶寶幼兒園的小朋友來參與游戲,并進行行走比賽,讓寶寶嘗嘗與人合作的快樂。
盒子里的秘密
1.媽媽、爸爸、寶寶和其他家庭成員或小伙伴圍成一圈,人數(shù)4-5人。
2.大家依次把一個小盒子傳遞給下一個人。需要遵守兩個規(guī)則:第一,在音樂聲中傳遞盒子,音樂聲停止時拿著盒子的那個人才可以拆開盒子看禮物;第二,音樂聲再起時,拆開的盒子要被蓋好繼續(xù)傳遞。
3.一輪傳遞結束后,遵守規(guī)則的人都能得到一個小盒子,小盒子里的禮物能給遵守規(guī)則的人以鼓勵。
【專家提示】寶寶要很好地與人合作,除了理解合作的意義之外,還需要知道合作的前提必須能與他人共同遵守既定的規(guī)則,這正是這個游戲的目的。
關心小寵物
1.媽媽爸爸可以為4-5歲的寶寶養(yǎng)只小兔或者小鳥,或者帶寶寶去有小寵物的家庭拜訪。
2.在觀察小動物的過程中,鼓勵寶寶關心它們的吃喝拉撒,并和寶寶一起閱讀小動物童話故事書,激發(fā)寶寶對小動物的喜愛,模仿媽媽對自己的關照去照顧小動物。使寶寶知道,對待小動物要仁慈,不要粗魯。贊揚寶寶溫柔的行為。
【專家提示】3歲左右的寶寶“自我中心”概念很強,這是兒童心理發(fā)展的正常階段。通過關注小動物來體會“關心”與“同情”是符合寶寶的興趣,從而達成情感社會化發(fā)展的重要方式。
媽媽爸爸引導寶寶解決與同伴沖突的原則
大多數(shù)3-4歲的寶寶,自己解決與同伴沖突的方法不外乎兩種:要么退縮回避,要么揮拳相加。媽媽爸爸要幫助寶寶認識到:解決沖突的辦法有多種,使他們懂得友好相處,彼此合作。
(1)幫助寶寶理解限制行為的各種規(guī)則以及制定規(guī)則的原因。
(2)幫助寶寶認清沖突的原因,并設想另外的替代行為及其結果。例如:當寶寶想要玩同伴的玩具時,除了使用暴力搶奪的方法外,還可以和同伴協(xié)商交換玩具,或者與同伴商量玩玩具的時間。
(3)引導寶寶理解合作的意義。3-4歲的寶寶需要讓他們直接地觀察兩人或多人一起合作解決問題或完成某項任務,給予他們模仿的機會。
(4)鼓勵寶寶幫助別人。例如:幫助鄰居的叔叔阿姨拿報紙,上電梯的時候鼓勵寶寶為別人按電梯樓層鍵。
(5)當寶寶和同伴發(fā)生沖突時,盡量讓寶寶自己來解決。
(6)在日常生活中,媽媽爸爸是寶寶人際交往的榜樣。為了能更好地和同伴玩耍,媽媽爸爸可以教給寶寶一些善意、有趣的手勢,經(jīng)常微笑著面對寶寶。一個具有幽默感、滿面陽光的寶寶會有良好的人緣。
育兒主題探討: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重要性
一、開場語:
首先感謝直播間的爸爸媽媽們能來到直播間視聽,在這里我們大家一起探討和分享學習!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在這里收獲快樂!望寶貝們能快樂健康的發(fā)展!同時感謝直播間的年輕的帥氣的未來的爸爸媽媽們能來到本直播間,謝謝你們的視聽,謝謝!
二、主題名稱
今天我們探討的主題是“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重要性”
三、參與人員
(斗魚)主播:奇跡糖糖樂樂可可
互動的朋友:
正琴能能寶寶:在生活中引導孩子與家長和伙伴們進行適當?shù)幕?,會交流,會分享?/p>
糖糖粉36:在生活中引導小可愛會關系身邊的人,會站在對方的角度想問題。
軒軒的小歌迷:給孩子準備豐富多彩的游戲材料,孩子們在不同的角色游戲中進行社會角色的體驗,更好的發(fā)展孩子的社會性。
朱雀大人的馬六娃:多帶孩子參與活動,不管是孩子的小伙伴的興趣活動,還是親戚之間的活動,家長多與孩子互動,感受家庭的愛的氛圍,同時可以引導孩子向小伙伴的好的習慣學習,堅持性的培養(yǎng)孩子的好的社會性交往行為!
四、分享
(一)個人想法
心理學的社會性發(fā)展指的是人的社會性心理特征的發(fā)展,與社會性內(nèi)涵不同,并不能全面概括反映社會性發(fā)展的實質內(nèi)涵。其實,除了生理和認知以外的心理特征,許多被稱為社會性的東西并不是心理層面的因素和特征,社會性發(fā)展更不能脫離一定的社會場域和情景。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社會性是人的基本屬性,社會性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視為人的社會化程度,作為個體心理發(fā)展的重要方面,它存在和發(fā)生于個體與個體。人的社會性發(fā)展包括個體通過社會學習獲得社會生活所必須具備的道德品質、價值觀念、行為規(guī)范以及形成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和行為習慣,參與社會公共生活和實踐形成相關的社會關系和社會屬性以及積累社會經(jīng)驗和社會資本,承擔社會責任和社會角色形成交往技能和自我調節(jié)能力等等。概括地說,社會性發(fā)展就是人的社會屬性系統(tǒng)的不斷完善和社會參與能力的逐步提高。孩子們可以通過上幼兒園,與伙伴之間的快樂交往,還有跟身邊的家人們和社交場合的人員的互動,孩子的社會性發(fā)展?jié)u漸的發(fā)展起來,孩子們在幼兒園里通過集體教育活動和個別化學習活動,進行相應的社會領域的發(fā)展,家長朋友給予孩子的社會性發(fā)展氛圍也要有,盡量的多與孩子互動,進行朋友活動之間的參與等!
社會性的概念
心理學者齊格勒強調人的社會性主要包括人的社會知覺和社會行為方式。通過社會知覺,人們覺察他人的想法,向他人表達行為的動機和目的;通過社會行為的學習,人們掌握約定俗成的舉止方式、道德觀念,從而能夠適應自己所生存的社會。美國一位影響頗大的心理學家墨森則認為,社會化是兒童學習社會性情緒、對父母親人的依戀、氣質、道德感和道德標準、自我意識、性別角色、親善行為、對自我和攻擊性的控制、同伴關系等等。
1.社會性是指與人交往,融入社會所需的特點、品質。它是和平相處,解決矛盾,不傷人的技巧及駕馭或掌握公共資源的能力。
2.社會性是指自我的認同品質:一只眼看他人,一只眼看自己。
3.社會性是指適應社會的能力。
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內(nèi)容
1.自我意識的發(fā)展
表現(xiàn)形式:
自我認識,先認識自己身體的各個部分,然后知道自己的名字。對“我”字的掌握;
自我情感體驗,包括自尊,自信,自我價值感,成功感,自我效能感等等,比如3歲孩子對自己能力的認識和自信,常要求自己獨立干一些事情。
自我控制與調節(jié)
自我管理
2.社會認知的發(fā)展
表現(xiàn)形式:
對自我的認知,對社會關系的認知,對他人的認知,對社會環(huán)境和現(xiàn)象的認知,對性別角色、行為方式的認知,對社會規(guī)范的認知。
3.社會行為的發(fā)展
表現(xiàn)形式:
親社會行為,包括幫助、合作、共享、謙讓等行為。(親社會態(tài)度是指人在社會交往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謙讓、幫助、合作,共享乃至奉獻等利他的社會態(tài)度。由親社會態(tài)度派生出來的行為稱為親社會行為;與親社會態(tài)度和行為相反,逆社會態(tài)度是指在社會交往中所表現(xiàn)出的不能為社會所接受的態(tài)度,由逆社會態(tài)度派生出來的行為則是逆社會行為。)
攻擊性行為,包括言語和身體侵犯。
社會退縮行為,撒謊行為,嬉戲行為,告狀行為等等
這些社會行為不是割裂的,而是互相聯(lián)系的。
4.社會適應能力的發(fā)展
表現(xiàn)形式:
對新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對陌生人的適應能力,對同伴交往的適應能力,獨立克服困難、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等
5.社會情緒情感的發(fā)展
表現(xiàn)形式:
依戀感,同情心,責任感,羞愧感以及各種情緒的表達和控制。各種情緒包括高興、生氣、傷心等。
6.道德品質的發(fā)展
表現(xiàn)形式:
道德認知,道德行為習慣和道德情感
我國《幼兒園指導綱要》中的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目標
能主動地參與各項活動,有自信心;
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會行為規(guī)則;
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難,有初步的責任感;
愛父母長輩、老師和同伴,愛集體、愛家鄉(xiāng)、愛祖國。
[理論流派]:
認知發(fā)展理論
皮亞杰認為他的理論是屬于內(nèi)因、外因相互作用的發(fā)展理論,個體的社會性發(fā)展是通過外部刺激和圖式的相互作用,即通過同化、順應和平衡的機制而實現(xiàn)的。皮亞杰認為社會性發(fā)展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階段: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形式運算階段。
社會學習理論
社會學習理論是班杜拉創(chuàng)立的人格和社會性發(fā)展的學說,他通過對兒童的攻擊性行為、言行一致、抗拒誘惑、親社會行為等研究,闡明了人是怎樣在親身的社會實踐中通過觀察榜樣而獲得一定行為及發(fā)展人格和社會性。人總是通過觀察學習和自我調節(jié)的作用改變自己的行為,從而形成自己的觀念、能力、人格和社會性,觀察學習主要是依靠替代強化,替代強化不斷鞏固就能轉化為兒童內(nèi)在的標準,以自己能支配的報酬來增強和維持自己的行為的過程就是自我強化;學習者通過一定的模式去觀察榜樣的示范來獲得社會行為;自我調節(jié)要求兒童在認知調控方面能有計劃地組織學習活動,進行自我指導、自我監(jiān)控和自我評價。
(二)書上分享
同伴關心和社會交往目前已成為這一領域的研究熱點。一般認為,同伴交往是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重要方面和動因之一。它對于幼兒心理發(fā)展起著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對幼兒的社會化、良好個性、品德、情緒情感的形成、積極自我意識的發(fā)展等,都有著較為重要的影響。
正因為如此,南京師大社會能力課題組對幼兒同伴關系及其培養(yǎng)問題進行了系列的教育實驗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實驗結果。他們關于親社會行為與幼兒同伴之間關系的研究表明,對幼兒進行相互尊重、分享、幫助和合作親社會行為的培養(yǎng),能夠有效地改善和促進同其同伴關系的良性發(fā)展。他們進行的為期兩年的教育實驗研究證實:
1.移情能夠有效地提高幼兒同伴交往能力;
2.社會觀察學習能夠使幼兒交往中的不友好行為顯著減少,并能夠幫助他們學會解決同伴之間的沖突。
3.蘊含社會認知沖突的社會情景演示法能夠顯著提高幼兒同伴交往的能力。
龐麗娟,就幼兒同伴交往的類型、成因及其教育干預等問題進行了深入而系統(tǒng)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進展。她綜合運用現(xiàn)場提名、問卷評價和行為觀察等方法,初步揭示并界定出幼兒同伴社交的四種基本類型:受歡迎型、被拒絕型、被忽視型和一般型等;對幼兒各社交類型的生理、心理、交往和行為特征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并分別提出了被拒絕和被忽視幼兒的有針對性的教育干預方案,為幼兒同伴社交的培養(yǎng)探索出一條新路。她的(1991)研究還表明,學前兒童已具有較分化的接納,拒絕同伴的標準,道德判斷已開始了社會化和個性化的進程。
學齡前兒童的性格培養(yǎng)又可分為三個主要階段:0-2歲、2-4歲、4-6歲,每個階段的發(fā)展重點是不一樣的。0-2歲這個階段是培養(yǎng)信任感、安全感的關鍵期。如果發(fā)展得好,在性格中就能有希望、樂觀、自信的品質;發(fā)展得不好,則會形成悲觀、多疑、敏感、自卑的性格特點。2-4歲發(fā)展得好,能夠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自主,負責,自控與自豪感。發(fā)展得不好容易使孩子產(chǎn)生失控、害羞感、自我懷疑、苦惱,自尊低等…
學齡前兒童的性格培養(yǎng)又可分為三個主要階段:0-2歲、2-4歲、4-6歲,每個階段的發(fā)展重點是不一樣的。
(1)0-2歲
這個階段是培養(yǎng)信任感、安全感的關鍵期。如果發(fā)展得好,在性格中就能有希望、樂觀、自信的品質;發(fā)展得不好,則會形成悲觀、多疑、敏感、自卑的性格特點。
(2)2-4歲
發(fā)展得好,能夠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自主,負責,自控與自豪感。發(fā)展得不好容易使孩子產(chǎn)生失控、害羞感、自我懷疑、苦惱,自尊低等。
(3)4-6歲
如果孩子表現(xiàn)出的主動探索行為受到鼓勵,孩子就會發(fā)展出主動性,為他將來成為一個有責任感、有創(chuàng)造力、有目標的人奠定基礎。
怎樣培養(yǎng)孩子好的好習慣、好品質?
0-2歲是培養(yǎng)孩子的信任感、希望感的關鍵期,母親是最重要的教育者,不是靠語言,而是行動。孩子餓了,母親能及時喂奶;孩子大小便了,母親能及時更換;孩子想動了,母親也跟著動。總之,此時的孩子能心想事成,不長時間感到痛苦,他就會信任世界、母親和他人。如果他的需求總不能及時得到滿足,漸漸就會產(chǎn)生絕望感、悲觀感、多疑、自卑等。
2-4歲培養(yǎng)自主性和主動性的方法原則一樣,就是讓孩子做他想做的任何事,同時設置底線,就是什么事可以做,做得什么程度可以被接受。讓孩子為所欲為的目的是讓他們的天性得到釋放、潛能得到發(fā)揮、心情愉快、幸福,感到這個世界是美好而又可控的。當然,父母也要設置界限,哪些事是絕對不可以做的,如玩火、闖紅燈,那些事是不能過度的,如吃東西不能吃太多、看電視不能看太久。于是,孩子們也學到了有很多事是不可以碰的,但大多數(shù)事情是可以干的,但必須有節(jié)制。如果對孩子限制過多,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孩子就會覺得這個時間很可怕,陌生人很可怕,以后注定是個宅男宅女;相反,對孩子的欲望如果沒有任何限制,那他就不會尊重法律法規(guī),不尊重長輩、權威,長大會遇到大麻煩。
4-6歲要保護孩子的好奇心,發(fā)掘興趣和天份,培養(yǎng)孩子的能力感,為勤奮、韌性和自尊奠定基礎。如果孩子的探索心、獨創(chuàng)行為和想象力被家長笑話,那么孩子就會形成內(nèi)疚感,逐漸失去自信心。如果孩子被管教控制得太嚴,孩子會逐漸失去開創(chuàng)幸福生活的主動性,欠缺創(chuàng)造力和目標。
不過最應該注意的一點是:管教孩子永遠都應該建立在良好的親子關系的基礎上。幾乎99%的失敗管教都是親子關系沒有建立好。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呢?答案是,用孩子最喜歡的愛語去愛他(她):身體接觸、贊美與鼓勵、共享的時間、禮物、無償服務(奉獻)。父母可以使用孩子最喜歡的愛語,也可以五種都用。
良好的個性品質
學齡前兒童對于即將開始的學校生活通常感到既興奮又緊張。的確,一旦走進校園,他們面對的是不同于家庭或幼兒園的陌生環(huán)境。
學校的常規(guī)往往不同于幼兒園,大多數(shù)5歲的孩子入學時還沒有良好的與人交往的能力或較穩(wěn)定的情緒,形成這一切需要時間和訓練。如果他們在幼兒園階段就有機會培養(yǎng)相關的個性品質的話,對學校生活的適應能力就會大大增強。教育工作者總結了學前兒童需要培養(yǎng)的個性品質。
自信──孩子自我感覺良好,相信自己能夠成功。自信的孩子通常更愿意嘗試新事物,并且在第一次嘗試失敗后再做努力。
獨立──孩子應該學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動力──要培養(yǎng)學習動力,增強孩子的求知欲。
好奇心──必須保持孩子天性中具有的好奇心,使他們能夠從所有的學習機會中獲得樂趣。
毅力──使孩子學會做事善始善終。
合作──孩子一定要能夠與他人相處,學會與人分享快樂和遵守公共秩序。
自我約束──一定要讓孩子明白某些行為如打人是不對的,他們應該學會區(qū)分正確和錯誤的表達憤怒的方式。
關心他人──孩子應該學會關心別人,理解他人的感受。
教育工作者指出,在培養(yǎng)學前兒童的這些個性品質時,家長的作用不容忽視,甚至超過了幼兒園,因而教育工作者進一步為家長們提出了建議。
1.讓孩子相信自己正在受到關注。研究表明,當孩子得到別人的注意和鼓勵時,他們會激動、興奮;感受到被愛的孩子可能更自信。
2.為孩子樹立好榜樣。孩子喜歡對所見和所聞進行模仿,家長尊重他人、與人分享的行為都能影響孩子;要使孩子學會考慮他人的感受。
3.以樂觀的態(tài)度對待學習和學校。孩子是懷著發(fā)現(xiàn)和探索世界的強烈愿望來到這個世界的,家長應該鼓勵孩子保持這方面的好奇心,對他們所做的事情報以熱情,如當孩子畫了一張畫的時候,可以鼓勵說:“你畫得很棒!”家長的每一份鼓勵都有助于孩子對自己的勞動產(chǎn)生自豪感,對學習和學校產(chǎn)生強烈的向往。家長可在去幼兒園或學校的路上,給孩子講述即將開始的各種有趣的活動,如手工課、野游,還可以熱情地講述孩子將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如讀書、測量、稱重等。
4.創(chuàng)造讓孩子重復的機會。孩子在學習滾爬、發(fā)音等過程中需要反復練習。事實表明,孩子們并不會厭倦重復,相反,當他們通過反復練習達到熟練,能夠用以幫助更年幼的孩子時,他們自然會更自信,對學習新東西躍躍欲試。
5.使用適度的紀律加以約束。那些受到家長紀律約束的孩子通常更易與人相處,在學校中比那些家長一味嚴厲或溺愛的孩子表現(xiàn)好。
要做到這點,家長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學會指導孩子的活動,不加以不必要的限制或試圖進行控制。
·要求孩子做什么的時候最好說出理由,例如,對孩子說“請把玩具車從樓梯上搬走,這樣別人才不會被絆倒”,而不要說“照我說的做”。
·傾聽孩子的話,了解他們的感受,看看他們是否需要特別的幫助。
·家長生氣的時候,別忘了表現(xiàn)出對孩子的愛和尊重,批評應針對孩子的行為而非孩子本人。例如,對孩子說“我愛你,可你在墻上畫面是不對的,你這么做讓我生氣”。
·幫助孩子作出選擇,解決問題,可以問4歲的孩子:“我們怎樣做才能不讓凱文推倒你堆的積木?比如這樣……”
·對孩子抱積極鼓勵的態(tài)度,對他們做得好的事情予以贊揚。微笑和鼓勵永遠比粗暴的懲罰更能使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
6.讓孩子自己動手。毫無疑問,小孩子需要家長的格外照看,但他們更需要學會自己做事情,如穿衣服、收拾玩具等,這樣才能形成獨立的生活能力,培養(yǎng)自信。讓孩子自己動手的另一重要方面是不要事事替他們作決定,而要引導他們自己進行選擇。
7.鼓勵孩子與他人相處。學前兒童需要接觸社會,開始了解他人的觀點。事實證明,小孩子上學前如能常和家庭外的成人和兒童接觸,上學后更容易和老師、同學相處。
喜歡《如何促進托班孩子社會性品質的形成》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希望帶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托班教育筆記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社會性是指人們進行社會交往,建立人際關系、理解、掌握和遵守社會行為準則,以及控制自身行為的心理特征。幼兒階段是兒童社會性發(fā)展的關鍵期:2-4歲是兒童秩序性發(fā)展的關鍵期,3-5歲是幼兒自我控制發(fā)展的關鍵...
寶寶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識之后,社會性技能的發(fā)展隨之開始了。社會性技能主要包括:交往技能、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關心、同情他人的情緒。這時寶寶的生活空間從家庭拓展出來,開始與更多的人交往,與更廣...
在深入貫徹實施《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基礎上,針對當前幼兒教育的特點和任務,為探索在新形勢下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有效途徑,我園承擔了《在活動區(qū)活動中促進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實驗研究課題,...
育兒主題探討: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重要性 一、開場語: 首先感謝直播間的爸爸媽媽們能來到直播間視聽,在這里我們大家一起探討和分享學習!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在這里收獲快樂!望寶貝們能快樂健康的發(fā)展!同時感謝...
社會經(jīng)濟的迅猛發(fā)展,城市居民生活條件不斷提高,電子技術、媒體技術已介入幼兒游戲,許多孩子沉迷于電子游戲虛擬的世界里。在這種電子游戲的世界里,幼兒獲得了廣泛的信息。但更多的給孩子帶來負面效應:1。幼兒的...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