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我們的教育是與孩子做朋友,鼓勵學習鼓勵思考!教師有樹立正確的家長觀,及時注意孩子情況,幫助孩子積極健康地成長!那么,怎么充分利用家庭與校園之間的資源對幼兒進行教育呢?小編收集并整理了“孩子挨打,看我如何教育打人的娃”,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孩子挨打,看我如何教育打人的娃隨著天氣越來越熱帶女兒出門成了每天的必修課。因為家對面就是個體育場所以總會領著蓓蓓去那里玩。那天下午蓓蓓照例在場內(nèi)四處跑動我在不遠處跟隨,看到小門外有個男孩跑了進來并朝著蓓蓓跑來,蓓蓓也跑了過去,小孩子嘛,看到小孩總是開心的,作為媽媽,我總是希望蓓蓓可以和更多的小朋友一起玩,孩子之間的快樂有時候大人是無法給予的。
就在兩個小孩面對面時小男孩突然抬起手沖蓓蓓頭上用力“啪”拍了下去然后就是推蓓蓓,我被這一幕弄傻了,因為看著小男孩有四五歲的樣子所以根本沒提防這一出,女兒很少哭,即使現(xiàn)在也沒哭。沖過去,蹲下里,把瞪著驚恐眼神的蓓蓓攬入懷里,“哥哥和你玩呢,只是不小心太用力了”我用女兒或許根本聽不懂的話安慰著,只是胳膊更用力的摟了摟懷里的蓓蓓,我想,在女兒害怕的時候媽媽的懷抱永遠是最安全的港灣。“不敢打人”隨著男孩姥姥的聲音我們各自抱起了自己的孩子。
因為時間還早,體育場內(nèi)人還不是特別多,我們便閑聊了起來,孩子四歲在上幼兒園,這時候我突然發(fā)現(xiàn)這個孩子有點眼熟,哦,想起來了,大約半個月前這個小男孩由媽媽領著也和蓓蓓玩過,當時沒玩一會也是推蓓蓓所以我就領著蓓蓓去別處了。恰巧孩子的姥姥遇到了認識的人,我便和孩子交流了起來。
“你在幼兒園打小朋友嗎?”“打呢”孩子歪著頭神氣的說?!耙院髣e打人好不好,打人的話別人不喜歡你了”“喜歡呢”孩子回答的很干脆。就在說話的時候小男孩忽然開始踩螞蟻玩,并拉著他奶奶的手叫著“踩螞蟻、踩螞蟻,踩死螞蟻”孩子的姥姥從臺階上站起來邊和熟人說著話邊用高跟鞋幫著外甥踩螞蟻……我頓時被雷的里嫩外焦。“你要是踩死螞蟻了小螞蟻就沒有媽媽了”我對著孩子說“沒有沒有去”。哦,額滴個神啊,這簡直是讓人無語啊。
或許是做老師的職業(yè)病,我竟然沒抱著蓓蓓離開而是選擇了和小男孩進行對話。在不住的鼓勵、夸獎、誘惑之后,小男孩居然一反剛開始的拒絕同意讓我用濕紙巾給他擦臟兮兮的小手和鼻涕。最后,兩個小家伙終于一起蹲在那里完了起來,而在這整個過程中孩子的姥姥始終坐在不遠處的臺階上和那個熟人說著話。
孩子對小動物的愛心、對伙伴的友善,這些難道不是需要我們大人好好引導的嗎?真希望這個幫著外甥踩螞蟻的姥姥能認識到這一點。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我們班的寶寶能較好的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喜歡和老師小朋友們玩游戲,愿意和同伴交流。但是我們也發(fā)現(xiàn)有好幾個小朋友在和同伴交往時出現(xiàn)了“打人”的情況,這個問題引起了老師、家長的關(guān)注。有的爸爸媽媽很擔心的和老師交流,他們擔心孩子在幼兒園里被別人欺負,或者自己的孩子去欺負別人。實這些情況在幼兒園里是孩子和同伴交往時一種常見的現(xiàn)象。
當孩子發(fā)生這種糾紛時,需要老師、家長仔細分辨原因,引導孩子用正確的方式和同伴交往。通過觀察我們發(fā)現(xiàn)孩子“打人”一般有以下這幾種原因:
一、不善言辭,表達不當
小班的孩子正處于直覺行動到具體形象思維的過渡階段,他們的認識很大程度上要依賴行動。同時,3歲幼兒的口語表達和人際交往能力與中班、大班相比還較差,他們也常常通過自己的行動表達需求。和其他同伴玩耍時,常把摸摸別人、碰碰別人,其他孩子認為這叫“打人”,其實,這是他“示好”的行為,寶寶并不喜歡攻擊別人,他還是喜歡和大家一起“玩”。
二、遇到挫折,不知如何處置
情緒對3歲幼兒的支配作用很大。他們?nèi)菀准?,而且激動起來就難以控制。他們對成人表現(xiàn)出強烈的依戀。小班幼兒不僅依戀成人,而且伙伴之間的交往對他們的情緒也有很大影響。他們的認識主要受外界事物和自己的情緒支配,他們的許多活動也都是“情緒化”的。當孩子遇到挫折(如被別人拒絕),常以打人表示其不滿的情緒。
三、要對方服從
寶寶喜歡游戲,就是因為他們沉迷于想象的情景,把自己真的當成了游戲中的角色。這一特點在小班幼兒身上十分突出。小班的孩子與玩伴之間的游戲規(guī)則,常是“我懂我的玩法,不懂你的規(guī)則。想跟我玩,就要聽我的?!彪p方一旦意見相左,就大打出手了。
四、習慣性打人
每個孩子家庭教養(yǎng)的方式不一,有些家長(特別是祖輩)對孩子比較驕縱,發(fā)現(xiàn)孩子有打人的情況也不制止,甚至覺得孩子膽子大,以后不會吃虧。這樣就會造成一些孩子遇到爭執(zhí)時習慣性的去打人。
作為老師,對于爸爸媽媽們的擔心我能理解,這就是孩子成長的一個過程。在遇到這種情況時,爸爸媽媽們通過和寶寶交流、老師溝通,了解情況后,對孩子進行幫助和指導,鼓勵“打人”的孩子認錯,唯有認錯,才有改錯的可能。告訴孩子,即使他犯錯,只要改正,永遠是爸媽的好孩子,爸媽還是永遠愛他。引導“被打”的孩子用合適的方式處理問題:可以告訴老師(家長)尋求幫助,可以大聲的警告“打人”的孩子,表達自己的不滿等等。同時,孩子就是家長的鏡子,為人父母,得多留意自己的言行。
如何教育出一個勤快娃
爸媽們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在孩子們參加勞動時,年齡越小就越愛勞動。有些大點的孩子在勞動了一半就開始偷懶,需要爸媽們經(jīng)常提醒才可以將事情做完。
糾其原因是爸媽們往往將學生看成勞動對象,而不是讓孩子了解勞動的價值,只是簡單告訴孩子做這個,做那個。而對于孩子勞動的引導和總結(jié)卻從來沒有引起足夠重視,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的勞動熱情會慢慢冷漠,漸漸視勞動為負擔,甚至產(chǎn)生排斥心理。
勞動對兒童健康成長具有積極的意義。爸媽們要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勞動心態(tài),切實推進他們在未來和社會的和諧發(fā)展。具體做法是:
一、尊重兒童勞動的意愿
孩子總是很樂意和大人或是身邊的老師做各種事情,這是孩子最初的勞動行為表現(xiàn),并且具有無意識性和游戲性。然而,這是培養(yǎng)孩子的習慣和工作能力的最佳時機。
作為父母,必須學習如何去保護和尊重孩子的勞動本能,不要因為孩子勞動時不符合標準或者闖出些小麻煩就呵斥孩子,因為它將無疑,扼殺了孩子最初的勞動積極性,并逐漸變得對什么事情都漠不關(guān)心,冷眼旁觀。
我們應該以關(guān)心的態(tài)度來看待孩子的每一次勞動,并不吝嗇自己的表揚,使孩子進一步激發(fā)出勞動的熱情,讓他們在這樣的積極情感下去探索和學習勞動的正確方法,形成有意識的“勞動”,從而讓“勞動”成為一種習慣。
二、讓孩子感受到參與勞動的快樂
孩子是帶著游戲的態(tài)度參加勞動的,中途注意力的轉(zhuǎn)移也就不那么奇怪了。要保持孩子對勞動一如既往的興趣,建立孩子最初的勞動責任心就很有必要。父母應該讓孩子充分感受到勞動的樂趣,有效的方式是:
1,將孩子的勞動作為一個游戲來做;
2、對孩子的勞動建立一定的目標;
3、體驗勞動的意義。
這樣做可以使枯燥的工作變得有趣,讓勞動不再成為孩子的麻煩,而變成他們非常感興趣的一件事情。
具體辦法是:把孩子們參加的勞動設置為具有情景語境的游戲,如收拾積木說成采蘑菇;或通過競賽的方式激發(fā)孩子持續(xù)高漲的勞動熱情,由于兒童在這個過程中總有不斷的滿足感和成就感,所以他們的勞動總是處于一種放松的狀態(tài)
至于孩子的勞動目標,就要從孩子的心理欲望入手,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并督促他們達到外界的要求。父母可以在孩子的面前直接表揚他,也可以給予一些小獎品,選擇哪種方式可以根據(jù)孩子的情況來定。
三、提升兒童勞動觀念
總喜歡跟在忙碌的大人身后,模仿大人進行勞動,但是在這個時間段中,他們的意識中對這是勞動并沒有概念,需要成人將勞動觀念灌輸給孩子,讓孩子逐漸形成勞動的意識和行為。
例如,不斷給予那些積極參與勞動的孩子表揚和肯定,灌輸“勞動”這個詞,以加強這種勞動做法的驕傲之感。
對孩子說實話
說幼兒園特別好玩,就像告訴他們打針不疼一樣,他們很快就會發(fā)現(xiàn)真相,然后更加抵觸和逃避。不如直接告訴他們:“你已經(jīng)長大了,要開始過集體生活了,集體生活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也不是所有人都會在第一時間都會滿足你的要求。從今天開始你要學著自己照顧自己,如果你遇到麻煩,就跟老師說,老師會幫助你。”
2
允許孩子發(fā)泄他的負面情緒
孩子面臨新的生活,緊張情緒不可避免,有的家長不讓孩子哭,或者粗暴地把他放到幼兒園,孩子的緊張情緒就得不到緩解。如果孩子大哭,不妨先抱他一會,并溫柔地對他說:“媽媽知道你很緊張,媽媽第一天去幼兒園也很緊張(此時可以談談自己小時候去幼兒園的經(jīng)歷),后來過了幾天媽媽就越來越喜歡上幼兒園了,你也一樣的。”
3及時找準孩子的癥結(jié)
?。?)、對陌生環(huán)境的恐懼
有的孩子因為害怕和陌生小朋友相處而十分抵觸幼兒園,媽媽不妨尋找機會讓他多與陌生孩子接觸(如商場的淘氣堡),并適當退出孩子的視線范圍,暗中保護,制造他和陌生小朋友單獨相處的機會。
或者和幼兒園的小朋友的家長結(jié)為好友,經(jīng)常相約帶幾個孩子一起玩,過了一段時間,孩子有了朋友,慢慢就會自動開啟喜歡去幼兒園的模式。
?。?)、不愿在幼兒園午睡
很多孩子在上幼兒園初期無法順利午睡,因而不愿去幼兒園,有位家長了解了孩子的心態(tài)后,就每天接她回家午睡,孩子就十分喜歡去幼兒園了,家長心想大不了以后上半天。但是過一段時間,孩子熟悉了幼兒園的老師和小朋友,居然主動提出在幼兒園睡。
?。?)、有更好的去處
孩子在家里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到了幼兒園卻要孤零零面對很多社會人,他們當然更愿意呆在家里自由玩耍。這時候就需要家里所有人退出寵愛模式,不要以孩子為中心,盡力陪他玩。孩子到了三歲心理上是十分需要同齡人陪伴的,如果他們能發(fā)現(xiàn)家里沒有幼兒園好玩,就會慢慢開始接受幼兒園。
4
害怕老師批評
有個孩子因為受到老師一句不經(jīng)意的批評,再也不愿意去幼兒園,她的媽媽沒有勉強她,而是私下給老師打電話,表達了孩子對老師的喜愛以及對老師評價的重視,于是老師就給孩子打電話,說老師和小朋友都十分想念她。這個孩子試探著去了幼兒園,老師又及時地表揚她鼓勵她,很快幫她度過了焦慮期。
一千個孩子有一千個不愛上幼兒園的理由,知道孩子在幼兒園遇到了什么麻煩比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什么更有趣還要重要。只要家長能及時發(fā)現(xiàn)并給予正確的引導,就能幫他們度過短暫的不適應期。
每個孩子都應該從自己的小家庭里走出來,慢慢學會變成一個社會人,只是有的孩子需要的時間相對漫長,也需要老師和家長走一些彎路來幫助他們。
一、預防沖突法
避免學生間的沖突,預防是鍵。
1、規(guī)定班級文明用語,營造良好班級氛圍
多動傾向兒童,有時會受他人說話語氣的影響,而變的情緒激動,據(jù)理力爭。同樣一件事情,如果換一種語氣,用堅定而平和的態(tài)度,告訴他們哪里不對,應該怎么做,他們往往是能夠接受,并愿意配合做出改變的。
所以,教師要事先明確班級的用語要求,規(guī)定所有學生,要平心靜氣地說話,不說粗暴的、不文明的,讓對方反感或不愉快的話,從而營造良好班級氛圍。如果全班同學共同遵守,班級的氣氛很快就會變的平和。班級氛圍變好了,多動傾向兒童也會受之影響,變的平靜起來。
2、多動傾向兒童之間,減少接觸機會
多動傾向兒童遇到他人的責難、嘲笑、需要等待時,常常會控制不住情緒,而罵人或打人。例如,排隊時,前面人半天不動,他們就會忍不住去推。如果這時,遇到和他一樣沖動性高的孩子,沖突就更容易發(fā)生了。
為了減少以上沖突,教師在決定座位、排隊順序、分小組活動人員時,就要考慮如何安排,才能減少沖突。在多動傾向兒童旁邊、所在小組,盡量避免安排同樣多動或沖動的孩子。這樣可以防范于未然。
二、應對沖突法
面對已經(jīng)發(fā)生的沖突,
教師要如何化解才有效呢?
1、保持冷靜,讓雙方說明原因
榊原洋一教授說,教師自己一定要先冷靜,并給雙方足夠的時間說明原因。
遇到?jīng)_突打成一團的孩子,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把兩人拉開,然后讓兩人各據(jù)一方,閉上眼睛數(shù)到十之后再問原由。教師唯有自己冷靜下來,平穩(wěn)思緒,才能處理得當。
2、公平對待,不偏袒
在大家都平靜下來之后,教師開始認真傾聽,鼓勵雙方分別說出事情的前因后果。如果碰到一方氣急敗壞一再打斷對方時,教師可以這樣提醒“就算聽到對自己不利、不舒服的話,也不用急著反駁。因為老師一定會給你們同樣說話的機會,所以不要著急?!?/p>
對沖突雙方做的不對的地方,教師要平和而堅定地指出,不偏袒任何一方。公平處理,是對平復雙方情緒最好的辦法之一。
3、引導孩子學會避免沖突
如果沖突發(fā)生的原因,是因為多動兒童采取沖動的態(tài)度而起的話,教師要明白,可能是孩子不太善于表達情緒。所以,教師要引導孩子說出感受,教授孩子正確表達情緒的方法。例如,可以對孩子說“在動手打人前,把自己的心情說出來”。“你當時的心情是很憤怒,對嗎?”
如果是對方說了令人不快的話,引起沖突的,教師要引導孩子思考他人感受,學會換位思考。例如,可以對孩子說“如果你聽到對方這么說你,你會有什么感受?”“以后遇到類似的情況,可以這么說……?!?/p>
最后,如果能促使雙方互相道歉,并以握手表示和解就是最佳的。
4、思考工具單、角色扮演,促進孩子自我反思
面對沖突,教師可以提供給孩子思考工具單,協(xié)助孩子從各方面審視當時的情況,自己回顧、思索并寫下當時這樣做的好處與缺點,以及如何避免再次發(fā)生。
對小學高年級,甚至初中孩子,可以利用班會課、活動課等,讓另外兩個孩子把沖突重演出來。透過客觀化的過程,讓全班學生討論有哪些解決方法。透過這種方法,全班較容易達成共識,避免類似沖突發(fā)生。
教師唯有用正面的態(tài)度看待沖突,師生才能一起從中一起學習,共同成長。
這的確是個讓人深思的問題,一但處理的方法不對,孩子就不僅僅是身體上受苦,很可能在心理上也會造成不可挽回的陰影,對今后的學習,生活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那么,孩子挨打了,到底要怎么辦呢?記得她剛上幼兒園的時候,放學回家她挽起衣袖,指著胳膊上的一處牙印說今天被某某咬了一口。我當時很氣憤,都沒問事情的緣由就教她要怎么還擊。她聽了我的話問我,要是被老師看到了批評她怎么辦?我說又不是你先動的手,就是警察叔叔來了也要問誰先動手的。她聽了我的話,歪著頭想了想說:同學要玩她手里的玩具,她不肯給,同學才會咬她的。我一愣,發(fā)現(xiàn)事情并不是我想像的那樣孩子被欺負了,而是孩子剛到幼兒園過集體生活,還沒有適應,不知道要怎么去分享所得到的東西,也不知道在自己的要求沒被滿足時應怎么辦?知道了事情的經(jīng)過,我摸著她的頭對她說:你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上幼兒園的小朋友了,你要學會去分享,那樣你才能交到很多很多的好朋友。
孩子上小學以后,挨打就不僅僅是你打我一掌的事情了:挨打會有不小心的碰擦,會有無意識的打鬧,也會有以大欺小的校園暴力。但不能每次都教她還手,還手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只會把小孩子的矛盾升級成更大的矛盾,到那時他們就不會靜下心來去想對錯,只會以暴制暴,將來后悔就來不及了。碰到不小心的碰擦時你一句對不起,我一句沒關(guān)系;碰到無意識的打鬧時要接受安全教育的指引避免發(fā)生不必要的傷害;碰到校園暴力時要及時的告訴老師和家長,不能一味的忍讓,那樣終會讓自己受到更大的傷害。當然,打不還口,罵不還手那是懦弱的表現(xiàn),具體問題具體對待,不能在自己的利益受到傷害時還是遵循此理,必要的時候也要學會拿起法律武器解決問題。
所以家長在碰到孩子挨打的問題時要先冷靜對待,不要一來就指責孩子不對,那樣會讓孩子變的畏縮,膽怯,不自信,對孩子的身心發(fā)展也會有不好的影響。要學會跟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想法,事情的經(jīng)過,再和孩子商量解決的辦法,以此讓孩子學會處理事情的方法,變得更加開朗,樂觀和自信。
整理了行為習慣:如何對付愛打人的寶寶,希望對新手爸媽對早期孩子正確教育引導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孩子的行為問題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爸爸媽媽一定要多關(guān)注孩子這方面的問題,只有從小培養(yǎng)地好,才能夠讓孩子有一個良好的品格。有時候稍不注意,讓孩子有了不好的行為問題的話就會造成孩子的性格方面出現(xiàn)一些問題,對于孩子以后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兩三歲的孩子慢慢地開始有了自己的意識,在會控制自己的身體以后,逐漸明白自己的小拳頭是一件非常厲害的法寶,慢慢地就會開始學會“打人”這種攻擊人的行為。
如果在寶寶出現(xiàn)打人行為以后,爸爸媽媽能采用正確的方法來教育他的話,過了一段時間后,隨著孩子的成長,孩子會逐漸明白用自己的小拳頭打人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情,自然而然的就不會打人了。
可是有的爸爸媽媽就沒有那么幸運了,對于孩子打人的行為,爸爸媽媽束手無策,那么,爸爸媽媽要怎么樣應對孩子打人呢?接下來就跟大家來講講。
1.分析打人的原因
小孩打人一般有三種情況:打大人、打小朋友和打自己。小孩子動手打大人,主要的原因就是自己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自己不開心,就想著打爸爸媽媽。第二個原因是想讓爸爸媽媽注意到自己。
打小朋友是因為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有限,小朋友之間沒有溝通好,對于別人的話產(chǎn)生了誤會?;蛘邉e的小朋友沒有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打自己的行為是通過自虐達到目的,要是爸爸媽媽沒有及時處理,讓孩子形成了習慣,對孩子以后的發(fā)展會產(chǎn)生非常大的影響。??
2.爸爸媽媽首要鎮(zhèn)定
要是孩子一打人爸爸媽媽就很緊張,就像遇到了大事,不管不顧,全盤答應孩子全部要求的話,那么孩子會覺得,我打人的時候大家都會怕我,打人是很有用的,這樣一來就會導致孩子的這個行為愈演愈烈。
有的爸爸媽媽看到孩子打人的時候會很生氣,可能會直接打孩子,這些都是不對的。如此一來,孩子可能會覺得打人是一件非常有用的事情!爸爸媽媽處理打人行為的模式,孩子也會無意識地開始模仿。
當孩子打人之后,爸爸媽媽最好是能夠溫和堅定地否認這種行為:打人是不可取的,打人是不對的。爸爸媽媽首先要控制住孩子的小拳頭,然后用堅定的眼神看著他,一次,兩次,每當孩子要打人的時候都這樣,反復的多次的具體講解這種行為是錯誤的,時間長了孩子就會明白這個行為是錯誤的,然后不再犯。
3.說出自己的打人動機
除去表面的這些原因,可能根據(jù)每個人的不同還會存在著其它一些原因,比方說是孩子做某件事受到了挫折,有時候孩子會因為不會畫畫,不會壘積木而動手打人,或是別人沒有聽自己的話,或者是別人闖進了自己的私人領域之類的。
爸爸媽媽在看到孩子打人的時候,要讓孩子勇敢地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樣還能夠鍛煉了孩子的語言。
4.發(fā)泄了剩余的精力
爸爸媽媽要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和能力,要讓孩子知道,一件事情的成功不僅僅是依靠打人,還可以有其它的解決辦法,孩子明白了之后便會尋找另外的方法而放棄打人。但是這不是一蹴而就的,孩子在慢慢的成長,爸爸媽媽要細心的發(fā)現(xiàn)孩子的進步,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
孩子打人是不對的,爸爸媽媽如果看到孩子打人一定要及時制止,同時耐心勸導,幫孩子改掉這個壞習慣。
父母打孩子,往往只是因為一時沖動,可是您是否知道:經(jīng)常挨打的孩子,會出現(xiàn)以下一些不良的心態(tài)和心理偏差。
父母打孩子,往往只是因為一時沖動,可是您是否知道:經(jīng)常挨打的孩子,會出現(xiàn)以下一些不良的心態(tài)和心理偏差。
說謊
有的家長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做錯事就打,孩子為了避免皮肉之苦,能瞞則瞞,能騙就騙,因為對孩子來說,騙過了一次,就可以減少一次“災難”。可是孩子說的謊話,往往站不住腳,很容易被家長發(fā)現(xiàn)。為了懲罰孩子說謊,家長的態(tài)度會更加強硬;而為了逃避挨打,孩子下一次做錯事后更會說謊,這樣就構(gòu)成了惡性循環(huán)。
懦弱
如果孩子經(jīng)常挨打,時間一久,孩子一看到家長,就會感到害怕,不敢接近。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么,也不管父母的話是對是錯,他都只會乖乖服從。在這種不良的絕對服從的環(huán)境下成長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這樣的孩子往往惟命是從,精神壓抑,學習被動。
孤獨
經(jīng)常挨打的孩子,會感到孤獨無援。尤其是父母當眾打孩子,更會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他往往會懷疑自己的能力,會自感“低人一等”,顯得比較壓抑、沉默,認為老師和小朋友都看不起自己而抬不起頭來。這樣的孩子往往不愿意與家長和老師交流,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性格上也顯得孤獨。
固執(zhí)
有的家長動不動就打孩子,損害孩子的自尊心,使他們產(chǎn)生對立情緒、逆反心理。有的孩子用故意搗亂來表示反抗,你要往東,他偏要往西,存心讓家長生氣。還有的孩子,父母越打越不認錯,犟勁越來越大,常常用離家出走、逃學來與家長對抗,變得越來越固執(zhí)。
粗暴
由于孩子模仿性很強,在家里父母打他,到外面他就打別的孩子,尤其是比他小的孩子。這種粗暴的性格一旦形成,長大后,孩子就會有暴力傾向。家長打孩子,其實是給孩子做了壞榜樣。
怪僻
有的家長打了孩子后,還硬要孩子“認錯”,以此表明孩子是接受教育了。事實上,這樣做只能促使孩子的排他傾向加劇。表面上看,孩子似乎是依照家長的要求去做了,實際上,他的抵觸情緒很大。在被打之后,他會不知所措,惶惶不安,久而久之,孩子會變得越來越怪僻。
喜怒無常
有的家長打過孩子后,又覺得心痛后悔,就去撫摸孩子挨打的痛處,甚至抱著孩子痛哭,并加倍給孩子以物質(zhì)上的補償。這種情況,在開始時孩子會感到莫名其妙,但是時間一久,他也就習以為常了。慢慢地孩子也會變得喜怒無常了。
家園共育《孩子挨打,看我如何教育打人的娃》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專門為給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創(chuàng)建的網(wǎng)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guān)推薦
1對孩子說實話 說幼兒園特別好玩,就像告訴他們打針不疼一樣,他們很快就會發(fā)現(xiàn)真相,然后更加抵觸和逃避。不如直接告訴他們:“你已經(jīng)長大了,要開始過集體生活了,集體生活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也不是所有人...
育兒心得:如何對待小班孩子的“打人”現(xiàn)象 我們班的寶寶能較好的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喜歡和老師小朋友們玩游戲,愿意和同伴交流。但是我們也發(fā)現(xiàn)有好幾個小朋友在和同伴交往時出現(xiàn)了“打人”的情況,這個問題引起...
沒有一個媽媽聽說孩子被欺負不心疼的,本想告訴孩子繼續(xù)還手的,可又擔心如果真的教會孩子還手了,不知道會不會出來一個先動手打人的孩子。 很多人說,讓孩子還手,就是讓孩子相互傷害。 可是,對于孩子呢?有的孩...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