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感恩父母活動的總結。
家園共育講究的是快樂專遞,開心學習!教師與家長在教育中,應不斷改正自己的錯誤觀念,以正確的教育方法,讓孩子在成長的天空里展翅高飛。那么,教師除了教學,還有哪些責任與義務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父母與孩子有效溝通的兩大秘訣”,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在“屏幕時代”,家長跟孩子該如何交流,已經成為一個非常大的難題。走到哪里孩子們都會告訴你,今天的爸爸媽媽整天抱著手機不放,手機成了他們的最愛,讓孩子感到被冷落了。而今天的父母也非常困惑,他們覺得孩子整天抱著手機瞅都不瞅我,也不跟我交流,有跟我想說的話發(fā)個微信就可以了,于是兩代人都遇到了困惑。
愛、溫暖和親密的關系是成就美好人生的最大秘訣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孩子跟父母的交流、融合其實對孩子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美國哈佛大學做了一個調查:“什么樣的人最可能成為人生的贏家?什么樣的人人生能獲得最大的幸福?”調查跟蹤了76年,跟蹤對象是268名19歲的哈佛大學生和一群貧困的孩子。結果是溫暖和親密的關系,才是美好人生最主要的因素。
也就是說愛、溫暖和親密的關系,才是推動一個人在成長中獲得成功的秘訣。而今天,我們的孩子失去了這種與生俱來的愛、溫暖和親密的關系。大家都抱著手機,于是手機成了媽媽的孩子,手機也成了孩子的媽媽。
屏幕社交背后“隱藏”著孩子成長的重大問題
當然,在父母的困惑之下還“隱藏”著關于孩子成長的重大問題。這些孩子的內心世界里將缺少人情味,他們只是和一個虛擬世界的人建立了關系,卻對生活中的人不感興趣了。當爸爸媽媽跟孩子聊天時,孩子的一句話“不知道”,是在“證明”他沒興趣跟你說話了。今天爸爸媽媽卻很少思考:如何跟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
當孩子與父母缺少這種面對面的親情溝通之后,孩子將害怕走向這個世界。他們將把自己圈在更小的圈子里,他們的溝通方法只有通過手機才能進行,他害怕與人交往了。于是爸爸媽媽在這樣的情況下,就顯得非常地焦慮,還跟孩子對著干,打孩子罵孩子,嫌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嫌孩子不能跟他溝通。于是孩子更逆反了,覺得你還這樣呢,你還管我?于是,事情越來越糟糕了。
信息時代父母該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
什么叫教育?教育不是把一個桶裝滿,給他什么題都會做的,教育是點燃人心中的火炬,教育是催發(fā)人的潛能,教育是讓一個人的生命充滿了活力。面對這樣一個多彩的世界,一個新的時代,多么希望我們孩子充滿了創(chuàng)造力,充滿了活力,但是當我們的方法錯了,當我們失去了人與人之間溝通的這樣一個非常美妙的方法,我們今天再使外力都沒用。一個孩子成長,我要出來,我要長大,我要飛才能飛得高,飛得遠。所以孩子成長,不可能缺失了跟父母、跟老師面對面的親切溝通。
今天對我們教育工作者和所有的爸爸媽媽提出了一個重要的任務,怎樣在信息時代和孩子進行非常好的溝通呢?我覺得有兩點特別地重要:
第一點就是爸爸媽媽要為孩子做出好榜樣。讓他知道“我應該如何面對這個信息時代的到來,我每天看手機用多少時間,我看的時候是什么狀態(tài),我不是趴在那兒……”父母要給孩子做個樣子,不能無休止地拿著手機不放。多少成名的人都是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中長大的,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王羲之教子的方法。
王羲之有個兒子叫王獻之,王獻之從小他爸爸就在寫書法,他很羨慕,于是問爸爸,“我能成為書法家嗎?我怎么才能成才呢?”爸爸跟他說,“你把院子里八口大缸里的水練干,你就成才了?!庇谑撬烷_始練練練,練了很久也練得很努力,有一天他寫了個“大”字,很高興地給爸爸看。爸爸看了以后拿著筆點了個點,成了太字了。孩子很高興,跑去給媽媽看,媽媽我寫出來了,你看。媽媽看了以后高興地說,“我兒練了七年,終于有一點像王羲之了?!彼浅5伢@訝,這點我媽都看出來了,出門碰見一個老奶奶正在烙餅呢,烙完餅老奶奶把這個餅一扔扔到后面,所有的餅都齊刷刷地擺成很直的一溜。他很奇怪問奶奶,“你怎么扔得這么準呢?”奶奶說“跟王羲之一樣練唄?!彼艿搅藛l(fā)開始練,最終他也成為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書法家。這就是一個大家人物用自己的行為影響孩子。
所以今天作為成人的世界,只要你有孩子,你不能不關注他的那雙眼睛,他在看著你怎樣面對一個手機的時代。如何去處理他和孩子之間的關系。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最重要的一個方法了。
第二點,爸爸媽媽無論再忙,手機再重要,工作再重要,也不要忘了和孩子親密的接觸。我給父母“如何愛孩子”提了七條建議:
第一, 用愛的目光注視孩子,你眼光里的“愛”是孩子成長最重要的營養(yǎng)。
如果整天看著爸爸媽媽兇巴巴的目光,孩子內心產生的就是不安全感。我曾經和一個日本人做過一次面對面的交流,關于青少年犯罪防范,他說了一個觀點,青少年犯罪最初年齡是零到三歲,我說為什么呢?他說當一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看到爸爸媽媽冷酷的兇巴巴的目光,心里產生的就是不安全感。所以今天很多的爸爸媽媽缺少目光交流,眼睛里老是冷冷的,沒有色彩,孩子感受不到爸爸媽媽內心的愛。
第二, 用愛的微笑面對孩子。
微笑是愛的語言,當你沖他微笑,孩子覺得我爸我媽愛我,當你理都不理他,他認為你不喜歡他了。所以微笑是極其重要的。我這點非常感謝我的父母,那時候沒有手機,我媽媽生前有個抽屜一直是鎖著的,鑰匙放在自己內衣兜里,不知道媽媽鎖住了什么。媽媽打開抽屜一看,大家都很驚訝,里面沒有一分錢,沒有一件值錢的東西,只有一個小本子,上密密麻麻地寫著我們六個孩子出生的陽歷陰歷和幾點幾分,和我們生的孩子出生的詳細時間。這就是媽媽的存折,是媽媽全部的遺產。媽媽生前總是說她一生最大的財富就是她的孩子,她沒有任何的物質財富,卻獲得了巨大的精神財富,所有的孩子都愛媽媽。
媽媽給我印象最深的,她臨行的時候她把最后的微笑給了我兒子,兒子從大學跑出去看她,她睜開眼睛微笑地說,“悅悅來了”。那場景現在想想都讓我想流淚,媽媽把最后的微笑留給了醫(yī)生和護士,醫(yī)生過來看她,她睜開眼睛說謝謝大夫,就這樣她83歲的人生就這樣謝幕了。所以每當想起我媽媽,永遠想起那永遠不落的微笑。而今天我們爸爸媽媽臉上有多少微笑?我們所有的焦慮都表現在臉上了,你讓我們的孩子能順利地渡過他的童年,是多么地不易啊?
第三, 用愛的語言激勵孩子。
愛的語言是正能量,恨的語言是負能量,一個孩子在正能量中長大,就會產生“我能行”的自信,一個孩子在負能量中長大,就會是“我不行”的自卑。所以爸爸媽媽今天說什么太重要了,是給他鼓勵還是給他諷刺打擊?這對一個孩子人生是至關重要的。
第四, 用愛的分享滋養(yǎng)孩子。
分享才能讓人產生愛的情感,一家人在一起吃一桌飯,都是建立親情關系最重要的方式。而今天我們吃飯的時候各拿各的手機,沒有人在品嘗這桌飯菜,沒有人再去進行交流。那我們的孩子心中就是越來越冷漠。其實分享對今天的孩子至關重要,我們這代人都是學會分享的,因為我們是在分享中長大的。
我媽媽有六個孩子,我媽媽有六個孩子,我媽教我們分享用的一句話,“給媽咬一口”。夏天我媽就買六根冰棍,要求所有的孩子給媽媽咬一口。我哥哥姐姐很主動:“媽媽你咬一口”,我排行老五,每次躲到后面,我想我媽最好咬小一口,最好一口不咬,我媽每次都狠心的咬一大口,我可心疼了。慢慢的習慣了,我媽不咬一口沒法吃了,有好吃的,我媽呢?我媽呢?找我媽。好像這好吃的我媽不咬一口就沒法吃了似的。就沒那么好吃似的,于是分享成了我家的家風。
我今天看到很多老人帶孩子出去吃飯的時候,“寶寶吃,愛吃什么奶奶給你買?!薄澳棠棠阋渤??!薄澳棠滩粣鄢?,奶奶就愛看寶寶吃?!蹦棠逃肋h是參觀團的。有一天奶奶餓了真吃了,孩子火了,“你怎么真吃了?你給我吐出來,那是我的,你不能吃。”奶奶很奇怪,明明我買的,怎么變成他的了?當把孩子變成一個獨生獨養(yǎng)的孩子,他們就學會了自私冷漠,當我們的孩子學會分享的時候,他們還會擁有幸福的童年。
第五,用愛的細節(jié)來打動孩子。
孩子的成長是在慢慢長大,他生理心理的需求你要仔細觀察才能發(fā)現。你低著頭發(fā)現不了。任何一個孩子的童年,如果有缺陷有缺失的話,長大了都會有問題。
三年前,我去江西一所留守兒童學校,我走進一個班級問孩子們:“你們有什么話想說嗎?”一個孩子說:“我希望爸爸媽媽早點回來”,一個孩子說:“我希望爸爸媽媽這次回來別走了”,一個女孩站起來坐下,坐下又站起來,我問她:“你想說什么”,她站起來小聲說,“我想吃到生日蛋糕。”
我說:“你沒吃過吧?”“沒有,我只和弟弟吃過。”我說:“你今年多大了?”“都快十三歲了?!蔽艺f:“你什么時候過生日?”“5月26日?!碑敃r是5月初,我說:“好,今年過生日一定讓你吃到生日蛋糕。”我拿了一百塊錢,請班上的同學在5月26日那天買個蛋糕拿到班里來,給小姑娘過生日。
三個月之后我收到了一封女孩的來信,她叫鄧云,她寫道:“我想吃到生日蛋糕,可我從來沒吃過,我只是看弟弟過生日奶奶給他買過,奶奶還給他做一碗生日面,而我沒有,因為我是姐姐。每次在家里吃我最愛吃的西瓜的時候,我要想才能吃到口,弟弟不用想。奶奶會給他留著,因為我是姐姐。我最不喜歡過寒暑假了,我要干很多的活,弟弟不用干,因為我是姐姐。可我也是個孩子,我多么希望在我過生日那天,媽媽也打來電話,奶奶也給我做碗生日面。“
“5月26日,那個世界上只有我記住的日子終于來到了,老師笑咪咪地走進來,同學也笑咪咪地走進來,班長手里拿著大蛋糕,他們一起唱起了祝鄧云生日快樂,還送我很多禮物,我哭著跑回家,我想把這一切告訴奶奶。一進門奶奶在屋里坐著,奶奶笑著說云云,奶奶祝你生日快樂,老師來電話了,奶奶都知道了。桌上有一碗生日面,我一邊吃一邊哭,我想我要好好學習,報答所有愛我的人?!?/p>
我當時看了非常地感動,我跟她說:“云云,有些愛是藏起來的,其實媽媽是愛你的,奶奶是愛你的,老師、同學都愛你,可你沒說出來他們不知道,今天你說出來了他們就知道了?!睈凼切枰磉_的,我很慶幸,在她13歲生日的時候來到她身邊,讓她的愿望得到了滿足,如果再過一年十四歲,她將永遠把這個秘密埋在心中了。可是別的孩子呢?我們身邊還有多少孩子藏著多少秘密?如果我們不仔細地觀察,他不會告訴我們的,所以愛需要細致。
第五, 用愛的管教約束孩子。debasrideb.com
孩子是需要管教的,家有家法,國有國法,校有校規(guī),我們怎么讓孩子從小懂得遵紀守法,這需要語言的交流,需要跟孩子遇到一些事情講明白。只有在這個小的時候,懂得規(guī)矩的孩子走到社會才不至于頭破血流。有些事永遠不可以干,比如吸毒,比如說賭博……如果我們不告訴孩子,這個東西有多危險,他一旦陷進去,就可能選擇自殺。
第六, 要用愛的胸懷包容孩子。
所有的孩子在不同的犯錯、認錯、知錯、改錯中長大,如果爸爸媽媽沒有一個寬容的心允許他犯錯誤,孩子就無法生存了。當一個孩子犯了一個錯誤如何去面對,這對我們所有的人都是個考驗。網絡是解決不了的這個問題的,有一次我到中央北京廣播電臺去做一個六一的直播節(jié)目,做之前小主播漂亮的女孩跟我說:“盧老師,有一個先生知道你來,讓我代他向您表示感謝?!蔽艺f:“怎么了?”,“小時候你去過他們班,一進門你就問,誰小時候偷拿過家里的錢,他舉手了。你單獨送他個禮物,說他是個勇敢的男子漢。他從那天開始他懂得,人可以犯錯誤,但勇敢的改正,他現在非常地優(yōu)秀,他就是我現在的男朋友?!蔽耶敃r很高興,他還記住那件事,我也為自己高興,還能做了這樣一件事。孩子不可以不犯錯,但是犯了錯,該如何面對,需要多種的方法和父母的智慧和他寬容的內心去包容他,讓他知道有爸爸媽媽在,走錯了可以回家。
第七, 把愛的機會還給孩子。
什么是愛的機會?我們只是拼命地給予孩子東西,沒有讓他付出過,愛是一個口袋,往里裝是滿足感,往外是成就感和幸福感,要讓孩子一生幸??鞓罚欢ㄒo孩子愛你的機會。
所以我給當父母的兩句話,“享受你的兒子,對你的兒子說有兒子沒兒子就是不一樣?!薄靶蕾p著女兒,對女兒說有個女兒真好。”孩子需要使用,我跟很多爸爸媽媽說,三歲就可以用了,幫你拿個拖鞋,給你拿個小口袋,他都完全能做到,你要抓緊去用他,讓他為你做事,而且你一定要說有兒子沒兒子就是不一樣。
對女孩來說,女孩最需要父愛。今天父親你覺得女兒不和你溝通,那是因為你沒有走近她,沒有給她充分的父愛。父親愛女兒怎么愛?一句話就夠,“有個女兒真好”。女兒為你做任何事,你都要說“有個女兒真好”,說這話要輕輕的、柔柔的,不要憨里憨氣地說有個女兒真好,孩子會覺得你傻乎乎的。這種東西確實要用語言來表達的。
說實在的,一個家庭的幸福不幸福全在于我們之間的關系,這種關系是相互的信任,相互的理解,相互的使用,和相互的欣賞。沒有這個就沒有一切了。沒有愛哪有家呢,沒有愛哪有孩子?所以任何時代的到來,都不能離開“愛”。而父母的愛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用我們的心去愛我們的孩子吧。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在父母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要注意幾個方面:
1.創(chuàng)造良好的家庭氛圍,父母要相愛
有的父母忙于工作,只是把家庭當作休息和睡覺的地方,有的父母在家中說一些消極負性情緒的話,如對社會不滿等,孩子在青少年時代常常感覺不到快樂,也會出現消極抑郁情緒。父母之間感情冷淡甚至出現爭吵等不良家庭氛圍都會給孩子的情緒帶來不良影響。
2.父母要關心自己
有的父母自己有抑郁、焦慮的情緒,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無法理解孩子的思想。父母本身是一個快樂開朗的人才能用更寬容的心去理解孩子。所以,父母也要經常檢查自己的情緒。
3.父母要學會了解孩子
針對不同個性的孩子,父母要采取不同的溝通方式。要注意,(1)花時間傾聽孩子說話;(2)花時間陪孩子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4.父母要多了解自己的個性特點
父母本身固有的某種個性弱點會帶到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本身的個性局限,以能夠順暢地和孩子溝通。
5.尊重孩子,并給予孩子較大的發(fā)展空間。
6.如果孩子已經出現情緒障礙,這時父母經過努力仍然與之無法溝通,可帶他到醫(yī)院的心理門診咨詢,如果發(fā)現是焦慮癥或抑郁癥,可給孩子以百優(yōu)解之類的抗抑郁藥物治療。
導讀:目前,中國兒童的心理發(fā)展普遍存在著兩大缺陷:一是創(chuàng)造力低于計算能力,二是對長輩及他人的施愛行為反應遲鈍、冷淡,共情能力差。這是著名心理學家沈德立教授主持的“兒童心理與行為研究”課題中引人注目的結論。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沈德立說:“創(chuàng)造力與共情能力差作為共性問題出現,表明在少年兒童身心成長過程中,成人對兒童心理與行為的認知普遍存在誤區(qū)。長此以往,必將影響到國民素質的提升,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p>
大量調查結果表明,目前中國成人對兒童心理與行為認知存在八個誤區(qū):對于孩子,大人們“關注成功重于失敗,關注物質需求重于精神需求,關注學習結果重于學習過程,關注智力因素重于非智力因素,關注‘是什么’重于‘為什么’,關注外顯行為重于內隱心理,關注共性問題重于個性問題,關注單向說教重于雙向交流”。
沈德立認為,這八個誤區(qū)導致大人對孩子“愛”之愈深,孩子對大人“拒”之愈切。大人給孩子包辦一切且過分地關注孩子表面東西,造成兩個結果一是沒有給孩子搭建發(fā)展創(chuàng)造力的空間,二是使本來容易以自我為中心的獨生子女更加重了自我意識。
心理學家俞國良教授表達了與沈德立同樣的憂慮,并以他對世界各國兒童進行的比較調查結果提供佐證:一是目前中國兒童的運算能力在世界被調查國家中名列前茅,創(chuàng)造力卻位居其后;二是在中國,問及父母最關心的問題時,父母的回答都是如何讓孩子幸福成長,而孩子卻回答:父母只關心我的“分數”。在問及老師是否愛自己的學生時,95%的老師回答是愛,但只有5%的學生認為老師愛他們。
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感受:孩子愈大愈難與他們溝通。其實,父母如能不以強者的權威壓制孩子,往往會得到孩子相對的友善。同時,“沉默”也是一種有效的溝通方式,可以避免沖突時的言語傷害,可以使你冷靜下來,重新去思考,這對維持親子間的良好關系有一定的幫助。因此,父母在與孩子溝通時應掌握以下技巧。
多用贊美之詞和身體語言。必須讓孩子知道,無論在什么情況下,你們都是愛他、支持他的。不管他說了什么或做了什么,或許你并不接納他的行為,但依然關愛他。有時只要簡單的一句話“很好”“真是我的好孩子”“我也這樣想”等,就能讓孩子覺得受到了你們的認同。對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應我家孩子是個貪玩的孩子,每次都不愿意去幼兒園也不愛寫作業(yè),前段時間我在思維館給他報了個班,那的老師很會與孩子溝通,孩子經常受到表揚,現在每天吵著去上學一回到家就高高興興寫作業(yè)。我看著也很高興。
有時不說話,而利用身體語言,如微笑、擁抱和點頭等,就可以讓孩子知道你是多么疼他,不只是在他表現良好時。身體接觸表達親昵感情。有些父母只有在孩子小時候才表達親昵的感情,當孩子稍大一點后便改以冷淡的態(tài)度,拒絕孩子的“糾纏”。然而身體接觸可以令孩子切身體會父母的關懷。同時也別忘了接納孩子對你們的愛意。
語氣應溫和,態(tài)度要友善。父母應避免用高昂、尖銳并帶有威嚇的聲音對孩子說話,盡可能以微笑、歡快、平和的語氣說話,顯示出友善和冷靜的態(tài)度。多說“我”,少說“你”。父母應盡可能不用命令的口氣與孩子說話,不要總說“你應該……”,而應常說“我會很擔心的,如果你……”。這樣孩子就會從保護自己不被指責的狀態(tài)下轉而考慮大人的感受,這個時候溝通才可能更有效。
此外,在傾聽孩子說話時,還須注意以下幾點。
a.不急于作出評價。即使孩子的看法與大人不同,也要允許孩子可以有自己的想法。父母應考慮到孩子的理解能力,舉出適當的事例來支持自己的觀點,并詳細地分析雙方的意見。父母不壓制
孩子的思想,尊重孩子的感覺,孩子自然會敬重父母。
b.分享孩子的感受。無論孩子是向你們報喜還是訴苦,你們最好暫停手邊的工作,靜心傾聽。若邊工作邊聽,也要及時作出反應,表示出自己的想法或感受,倘若只是敷衍了事,孩子得不到積極的回應,日后也就懶得再與大人交流和分享感受了。
c.領會孩子的話意。嬰幼兒在不開心、不滿意時,就會直接用啼哭來表示。逐漸長大后,孩子也知道哭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因此,當他不快、疑慮時,往往將自己的感覺隱藏起來。再說孩子的語言能力尚未發(fā)展完善,不能以恰當的語句表達心中的想法。比如,當孩子生病時他會對你說:“媽媽,我最恨醫(yī)生”,此時你應順著他問:“他做了什么事讓你恨他?”孩子若說類似于這樣的話:“他總是要給人打針,要人吃苦藥水”,你可以表示理解地回答他:“因為要打針吃藥,你覺得很不好受,對嗎?”這樣,孩子的緊張心理會得以緩解。
d.理解孩子的情緒。有時孩子也不清楚自己的情感反應,倘若大人能夠表示出理解和接納,他會有進一步的認識。譬如,當孩子知道奶奶買了玩具送給小表妹作生日禮物的時候,他吵著也要,此時大人應解釋道:“你感到不公平,但要知道這是給妹妹的生日禮物,你生日時奶奶也會給你禮物的”。通過這番對話,能幫助孩子了解自己,了解社會,從而變得通情達理。
掌握溝通技巧,與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不但可以建立起親密的親子關系,而且能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同樣是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寶寶的性格卻天差地別。為什么有的寶寶出生后又乖巧又愛笑,為什么有的寶寶卻煩躁不安、吵鬧不休,這是許多媽媽為之困惑的一個問題。其實寶寶的性格跟胎教有一定的關系。事實證明,準媽媽如果能在懷孕期間擁有良好的環(huán)境和心態(tài),并且能堅持對腹中的寶寶進行適當的胎教,那么寶寶出生后,擁有樂觀開朗性格和健全人格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
1、媽媽的心情
許多研究表明,孕婦的精神狀態(tài)、情感、行為、意識可以引起體內激素分泌異常,影響到胎兒的性格形成。懷孕期間,媽媽的心情好壞與否,是決定寶寶性格好不好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
隨著寶寶的一天天長大,寶寶和媽媽的心靈感應也會日漸明顯,如果媽媽的心情好,寶寶自然也會安靜愉快;如果媽媽的心情亂糟糟,那么寶寶也會躁動不安、缺乏耐性;如果孕婦有憂郁心情,缺乏活力,所懷孩子出生后會好委屈,長時間啼哭。長大后感情脆弱,郁悶;如果孕婦能正確對待孕期反應帶來的煩惱,積極、堅強地克服懷孕后期和分娩中的痛苦,這種堅強的意志會影響到胎兒,為胎兒出生后能有自尊自強、勇于與困難作斗爭的好性格打下基礎。
所以為了腹中的寶寶著想,準媽媽應該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情緒,即便是遇到特別讓人生氣的事,也要懂得隨時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盡量排除不良情緒,讓自己盡快恢復平靜。特別在胎兒6個月以后,能把感覺轉換為情緒。這時胎兒的情感與母親息息相通。因此,在懷孕過程中,要時刻注意當好胎兒的老師,塑造胎兒美好的性格。提示:改善情緒小建議
(1)經常觀看喜劇電影和喜劇書籍,這可以幫助你調節(jié)情緒,忘掉不愉快的事。同時大聲笑也有助于舒緩神經。
(2)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一個人在做自己擅長或喜歡做的事的時候,往往都非常愉快。當然,這個愛好必須以健康為前提,長時間上網、吃垃圾食品等都不屬于此列。而做家務、做按摩、聽音樂則可以考慮。
(3)多吃水果和蔬菜。水果蔬菜營養(yǎng)豐富,并且其特殊的芬芳有助于改善情緒,使你獲得平靜的心情。
(4)減少工作量。工作壓力常會使人身心疲憊、情緒煩躁,所以如果你是一位上班族準媽媽的話,就要考慮適當減少工作量,這樣做對穩(wěn)定你的情緒有很大的幫助。
(5)常找朋友傾訴。傾訴是緩解情緒的好辦法。人在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如果把這些不愉快全部都積壓在心里,不僅會影響胎兒的性格,也會導致免疫力的下降,而反之,在情緒低落的時候找個朋友傾訴一下,朋友的開導和安慰,也許能很快讓你走出低谷,恢復平靜。
(6)放松訓練。如果心情不好,準媽媽可以嘗試平躺在床上,全身放松,想象自己睡在春天的花叢中,或是在某個美麗的海灘享受陽光浴。類似的放松訓練如果經常進行的話,有助于舒緩緊張情緒,改善心情。2、家庭環(huán)境
準媽媽所處的家庭環(huán)境也往往是影響寶寶性格的重要因素。如果寶寶所處的家庭紛爭不斷,那么在媽媽腹中的寶寶自然就會吸收這些不良的信息,他的情緒和性格也會隨之受到影響。兩人之間發(fā)生磕磕碰碰的事在所難免,但為了孩子,準媽媽和準爸爸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相互諒解,盡量避免發(fā)生正面沖突。
提示:避免家庭紛爭的小建議:
(1)馬上隔離。夫妻雙方一旦發(fā)生不愉快,其中一方最好盡快離開,這樣有助于雙方進行冷靜的思考,避免讓爭吵擴大。
(2)放低音量。如果兩人的意見發(fā)生分歧,那么在爭辯過程中應盡量降低音量,這樣做一方面可以避免兩人的火氣不斷升級,使紛爭盡早結束;另一方面也能讓腹中寶寶的情緒不至于受到太大的影響。
聰明活潑的寶寶是全家的掌上明珠;調皮的寶寶是個出難題專家。初為父母的您又該如何應對呢?
1.父母怎樣認知、解釋孩子的行為表現會影響父母也孩子的溝通。
父母務必把孩子真正放在這個年齡群體的背景上去認知他的行為表現。你不要與鄰家的孩子過分攀比,因為即使同一年齡的孩子,發(fā)展的個別差異也是很大的。另外,同一個孩子,本身各方面的發(fā)展也是不平衡的。一個6歲的男孩,他的智力可能已達到7歲,而個性成熟卻不到5歲。或許,他會是一個聰明的淘氣包,但這仍屬正常范圍。重要的是指導孩子從他自己的起點,按照他自己的速度發(fā)展。任何拔苗助長的企圖都只能適得其反?!芭时取辈豢?,還因為“攀比”的結果往往使家長首先產生挫折、焦慮,從而使家長在教育子女的“溝能”過程中,不能保持平和的心境,而“氣不打一處來”。結果必然陷入破壞性的溝通!
2.父母的自我狀況會影響與孩子的溝通。
這些自我狀況,包括你的自我價值、你從小成長的環(huán)境、你的婚姻狀況、你的理想、你的欲求,特別是你即時的情緒狀態(tài)和身體健康狀況。等等。如果把一個人的“自我狀態(tài)”比作一只“壇子”,那么,你的“壇子”里裝的是什么,會影響你的和你的孩子、你和你的家人溝通。尤其要留意,當你的情緒不好,或身體疲憊時,你會無意放大孩子的過錯。所以,隨時注意清理自己的“壇子”里的東西,丟棄破碎物,是促成親子之間,家人之間良好溝通的前提。
3.家庭中成年人之間的溝通狀況,尤其是夫妻之間的溝通狀況會影響與孩子的溝通。
一般而言,孩子與父母的溝通“模式”來自于你們家庭溝通模式的潛移默化影響。無聲溝通行動遠比有聲的溝通語言更有效。如果你教育孩子要尊敬父母(或母親),那么丈夫(或妻子)在你心中的分量有多重,父親(或母親)在孩子的心目中分量也有多重!
無疑,親子溝通,父母是主導者,是示范者。孩子怎樣與人交往,歸根結底,親子溝通,家人溝通,是一個最具有根本性影響的因素。當然,如果你對自己“拙劣的溝通”不滿,那不完全是你的錯,你成長的家庭,你的父母同樣對你負有責任。但時至今日,我們不必再去追究上一代的責任。重要的是從你這一代開始致力于建立良好的家庭溝通,親子溝通。你不妨從我介紹的親子良好溝通的原則開始做起。只要你認真去學,堅持去做,你和你的家長,你和你的孩子的關系就會發(fā)生明顯的改善。從中你將發(fā)現,你的家庭變了,變得溫馨,變得明朗了;你的孩子變了,變得通情達理了,變得好說話了。家庭的溫馨和親子良好的溝能,必能取得對孩子教育的良好效果。
家長提問:“寶寶三歲一個月,上小小班,老師反應寶寶在幼兒園咬人抓人了,而寶寶一直不肯告訴我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只是鬧著不肯上學。我想,是我以前的處理方式太粗暴了,給他留下了陰影。而這次,我得想辦法讓寶寶自己主動向我說出發(fā)生的事情,不知道能不能給些建議?謝謝!”
專家解析
孩子發(fā)生的問題,一定不是這一次咬人抓人后所產生的,而是日積月累的許多不良或是不妥的原因,造成了現在這樣的現象。
首先,三歲的寶寶表達能力并不足以將真實的情緒做完成的說明,更不要期待孩子用所謂正確的方式來表達情緒,抒解心情。每個人都有自己表達情緒的方式,有的確實讓人可以接受,有的則確實無法讓人接受,而小小的孩子,就在學習著要怎樣用正確的方式來表達情懷,成人如果引導,至關重要!
其次,當孩子還是小小孩,他的任何行為舉止、包括表情都是語言,笑也是語言,哭也是語言......成人必須要仔細地觀察自己的寶寶,因為他的獨特性是惟一,只有最親近的人才有機會了解、欣賞,并及時地、適時地給予回應。因而,成人可常問自己,孩子的這個動作在表達什么?孩子的這個表情是要告訴我什么?這樣,才能夠和孩子間形成有效的良性互動。
再有,如果孩子已經開始用反抗、抵觸來表達情緒時,成人耳邊響起的可就是提醒的鐘聲而非鈴聲了。因為,孩子一定試過用可以接受的方式表達,反復被忽略后,他發(fā)現只有激烈的方式才會引起大人們的注意,于是乎就會“鬧”。所以,成人可以思考:孩子會從溫和的對話中學習到無禮無理的叫囂嗎?
孩子,我們至親至愛的寶寶,他在來到人世間時,向所有的人綻放著馨香與善意,動人心魄!孩子的心門敞開著,我們進出自由!只是他們太小了,小到需要成人每時每刻、無微不至的關注與照料,這些點點滴滴的相處,都是孩子在人生課程中的教材。教材怎樣寫?孩子學什么?誰有主導權?答案可分曉?
目前,中國兒童的心理發(fā)展普遍存在著兩大缺陷:一是創(chuàng)造力低于計算能力,二是對長輩及他人的施愛行為反應遲鈍、冷淡,共情能力差。這是著名心理學家沈德立教授主持的“兒童心理與行為研究”課題中引人注目的結論。
沈德立說:“創(chuàng)造力與共情能力差作為共性問題出現,表明在少年兒童身心成長過程中,成人對兒童心理與行為的認知普遍存在誤區(qū)。長此以往,必將影響到國民素質的提升,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p>
大量調查結果表明,目前中國成人對兒童心理與行為認知存在八個誤區(qū):對于孩子,大人們“關注成功重于失敗,關注物質需求重于精神需求,關注學習結果重于學習過程,關注智力因素重于非智力因素,關注‘是什么’重于‘為什么’,關注外顯行為重于內隱心理,關注共性問題重于個性問題,關注單向說教重于雙向交流”。
沈德立認為,這八個誤區(qū)導致大人對孩子“愛”之愈深,孩子對大人“拒”之愈切。大人給孩子包辦一切且過分地關注孩子表面東西,造成兩個結果一是沒有給孩子搭建發(fā)展創(chuàng)造力的空間,二是使本來容易以自我為中心的獨生子女更加重了自我意識。
心理學家俞國良教授表達了與沈德立同樣的憂慮,并以他對世界各國兒童進行的比較調查結果提供佐證:一是目前中國兒童的運算能力在世界被調查國家中名列前茅,創(chuàng)造力卻位居其后;二是在中國,問及父母最關心的問題時,父母的回答都是如何讓孩子幸福成長,而孩子卻回答:父母只關心我的“分數”。在問及老師是否愛自己的學生時,95%的老師回答是愛,但只有5%的學生認為老師愛他們。
生活中,孩子符合父母期望的目標時,家長往往不吝嗇自己的表揚。但孩子長大,面臨的困難增多,獲得家長的表揚卻越來越少。例如有個男孩子,上中學后,感覺功課比小學難了,每天要付出的學習時間比原來多了,在班上的名次也不再是名列前茅。因為他的學習成績下降,媽媽開始不停地提醒“別發(fā)愣,趕快做作業(yè)”,“別看電視,趕快背單詞”,“放學趕快回家,別和同學瞎玩兒”。每天,孩子不知道如何面對學習中出現的困難,但卻必須面對媽媽的嘮叨??荚囀×耍瑡寢寫嵟?,“每天辛辛苦苦,管你吃,管你喝,你卻拿這樣的分數報答我,你把我的臉都丟光了”。媽媽的脾氣越來越壞
,越來越愛嘮叨,面對這些嘮叨,孩子不知怎樣和她溝通。一次,上課他給同學傳紙條被老師留下通知了家長,終于積壓了很久的家庭沖突爆發(fā)了。父親打了他,甚至說一些很絕情的話,面對這一切,他不知如何是好。
其實,這時候的父母也不知該怎樣幫助他。面對孩子,他們發(fā)現自己越來越束手無策,表現得越來越沒有耐心。于是他們選擇了幾千年沿襲下來“棍棒下面出孝子”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在他們看來,“這一切都是為孩子好”。然而,孩子的心卻在被深深地傷害了。
表揚是有效溝通的捷徑,但功利性的表揚卻會將親情隔離。作為家長和老師應更多地關注孩子努力的過程,并對他的行為、品行加以贊許,而不是看中結果。批評孩子時也要講究方法,最好就事論事,不要全盤否定,尤其是對其人品、人格的否定。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的《父母與孩子有效溝通的兩大秘訣》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園感恩父母活動的總結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導讀:“創(chuàng)造力與共情能力差作為共性問題出現,表明在少年兒童身心成長過程中,成人對兒童心理與行為的認知普遍存在誤區(qū)。長此以往,必將影響到國民素質的提升,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大量調查結果表明,目前中國...
在父母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要注意幾個方面: 1.創(chuàng)造良好的家庭氛圍,父母要相愛 有的父母忙于工作,只是把家庭當作休息和睡覺的地方,有的父母在家中說一些消極負性情緒的話,如對社會不滿等,孩子在青少年時代...
關鍵詞:性格心理缺陷 導讀:目前,中國兒童的心理發(fā)展普遍存在著兩大缺陷:一是創(chuàng)造力低于計算能力,二是對長輩及他人的施愛行為反應遲鈍、冷淡,共情能力差。這是著名心理學家沈德立教授主持的“兒童心理與行為研...
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感受:孩子愈大愈難與他們溝通。其實,父母如能不以強者的權威壓制孩子,往往會得到孩子相對的友善。同時,“沉默”也是一種有效的溝通方式,可以避免沖突時的言語傷害,可以使你冷靜下來,重新去...
同樣是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寶寶的性格卻天差地別。為什么有的寶寶出生后又乖巧又愛笑,為什么有的寶寶卻煩躁不安、吵鬧不休,這是許多媽媽為之困惑的一個問題。其實寶寶的性格跟胎教有一定的關系。事實證明,準媽媽...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