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工作總結(jié)愛孩子。
幼兒園,是孩子快樂的家園;家庭則是孩子理想的起點。家長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及時注意孩子情況,幫助孩子積極健康地成長!那么,教師除了教學,還有哪些責任與義務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給予孩子表達愛的機會》,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俗話說,生活需要一顆感恩的心來創(chuàng)造,一顆感恩的心需要生活來滋養(yǎng)。對于每個人,我們都應該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對孩子,對自己,學會感恩,才會感到真正快樂。經(jīng)過手機失而復得的幸福,這讓我更加明白,每個人只有心懷感恩,這個世界才會美好,才會有希望!
我一直相信這個世界上還是好人較多的,手機丟失當馨爸讓我死心時,我還是沒有徹底放棄,我相信人性本善,好人終歸會有好報。當那個好心的女人告訴我說,不管是誰遇到這件事都肯定會歸還的。她還告訴我,當時是她的女兒先發(fā)現(xiàn)手機的,她撿起來就說,媽媽我們就在這邊等失主吧,相信人家東西丟了肯定會著急。聽完這句話后,我認真仔細得打量著眼前的這個十一歲的孩子,我由衷的佩服她的言行舉止,那么端正大方,那么得體從容。我懷著感激的心情對她說:“孩子,你做得真棒,拾金不昧,阿姨為你感到驕傲!”小女孩緬甸得笑了笑,她媽媽在一旁謙虛得說:“這本來就是應該做的!”
我認為孩子的懂事和善良離不開父母的日常熏陶,學會感恩是人性本善最起碼的要求,平時父母的言行舉,道德品質(zhì)和生活習慣都會對孩子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力。現(xiàn)在許多的孩子在父母的庇護下變得越來越自私小氣,心理脆弱不堪一擊,甚至對自己的父母沒有一點感恩之心,總覺得他們對自己的付出理所應當。
前兩天,一個同事抱怨著說她養(yǎng)了一個白眼狼。我疑惑不解的看著她,她告訴我,原來她問了孩子一個問題:等媽媽老了,你愿不愿意照顧我?
女兒的回答讓她驚慌失措,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女兒說:等你們老了,只要把你們兜里的錢全部給我,我就考慮下不送你們?nèi)ヰB(yǎng)老院。聽到這樣的話當媽的確實挺傷心的,可是為何孩子會說出這樣的話呢?我們是不是應該多考慮一下自己的行為:會不會是我們平時對孩子包辦的事情太多了,讓她身在福中不知福?我們平時有沒有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有沒有給孩子樹立一個正能量的榜樣?我們是不是應該多給孩子機會,讓她也為我們做一些事?
同事可能不明白,自己對孩子付出那么多,面臨得卻是孩子的自私和冷漠,她感到心寒。她不知道為何孩子怎么變成這樣?培養(yǎng)孩子擁有感恩之心這也是父母的責任,從小培養(yǎng)孩子感恩和分享,這不是禮儀,是一種健康的心態(tài)。家庭里,愛孩子是父母的本能,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為了孩子我們都愿傾盡所有,不求回報??墒牵覀儏s只顧著給予愛而忘了愛得付出也應有“回報”的。
很多孩子生活在優(yōu)越的環(huán)境下,他們不知道感恩,會覺得父母對自己的愛是理所應當,認為這樣的幸福是與生俱來的。他們逐漸以自我為中心,從不考慮父母的感受,不體貼更不懂得什么是感恩?
讓孩子懂感恩離不開父母的教育。平時我和馨爸都要上班,我們拖著滿身的疲憊回家。有時,我也會主動告訴小溫馨我很累,我需要休息。每次回家她都會給我開門,會去陽臺給我拿鞋換,會給我喂飯喂水果吃,我累得時候她還主動給我捶背,家里亂了她會幫著收拾,地上有垃圾她會撿起來放到垃圾桶......不管孩子是被動的去做還是主動得去做,只要她愿意做我都會盡量讓她嘗試,并且我會告訴她,你做得很棒。當小溫馨聽見我在夸贊她時會變得更有積極性,會更愿意去做!
所以,愛的付出也有講究,任何人都是需要給予愛和收獲愛,父母的感受也可以如實的告訴孩子,別累了總撐著,甚至想把所有的一切都捧給孩子。可對于孩子而言,不僅僅只負責接受父母的關愛,更應該懂得感恩和分享。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只有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做一個感恩的人才會真正快樂。
別再抱怨自己的孩子是個白眼狼了。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傳遞愛的能力,也給孩子創(chuàng)造感恩的機會。當我們可以為孩子無私奉獻的時候,也要教會她學會感恩,關心父母,給予她表達愛的機會。愛與被愛都是幸福,相信雙向的愛會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愛的表達,不必是隨時隨地口口聲聲“寶貝,我愛你”,這對一些人,特別是父親來說,可能有一定難度。其實,表達對孩子的愛,方式不止一種,也不僅僅是說出來。不妨試試以下五種方式,用它們也可以表達對孩子的“愛”?!?/p>
1.由衷地欣賞孩子
不說“我愛你”,還是有別的很多東西可以說,特別是在特定場景之下:孩子拼裝成了一個樂高小汽車,“秀”給你看,對他說:“真棒!”或者“太好了!”早上起來孩子自己把衣服穿上了,也可以對他說:“真乖!越來越能干了!”孩子在幼兒園表現(xiàn)并非很好,甚至被老師批評,但是,請您告訴他:“沒事,在我看來你是最棒的孩子,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得很棒!”
不是要讓你做“父母拉拉隊”沒完沒了地贊美夸獎孩子,而是要讓孩子感到你的關注和重視。等孩子慢慢長大懂事,他自然也會明白你的贊美其實是對自己的“愛”和鼓勵。他會由衷地感謝父母對自己的贊許,感謝父母對自己的愛。
2.對孩子熱衷的事情表示欣賞和理解
這會讓孩子格外自信和滿足。即使他要看的《喜羊羊和灰太狼》不是你的水準,但如果每次看到灰太狼孩子都會興奮地跳起來的話,你不妨想一下,其實你已經(jīng)找到一個能和孩子走得更近、聊得更多的話題了,這多好啊。通過孩子感興趣的事和話題,你們的關系慢慢變得親密,只要你善于引導,說不定能激發(fā)孩子將喜歡的事做出大成就來呢!
哪怕只是和孩子“套近乎”,總有一天,你的孩子也會到不喜歡看《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年紀,那時他就會明白,兒時自己的父母為什么會陪著自己看那些“幼稚”的東西,那是因為“愛”!
3.給孩子你的時間
這是最寶貴的東西。給他一段全心全意的時間,不必興師動眾地去動物園、科學館之類的,一起念本書、搭搭積木、幫他吹氣球、修理他的小汽車,就可以讓孩子滿足幾個小時,甚至幾天了。有父母坐在旁邊響應自己的需要,看自己做事情,還有比這更能讓人覺得被愛包圍的嗎?
跟孩子一起做他喜歡的事情。周末的時候,陪他一起看碟,為大雄和哆啦A夢的穿越時空的游歷喝彩,或者跟他一起游戲,讓他們覺得你雖然不得不去工作,但卻真心喜歡跟他們在一起度過的時光,這會讓他們覺得自己的一切格外有價值。
4.給孩子禮物
你不想讓孩子養(yǎng)成隨時討要禮物的習慣,但時不時地給他一個小驚喜也是不錯的,尤其是在他表現(xiàn)不錯的時候。不必都是玩具,今天能多吃一塊糖果、能多要求和你玩一個小時、能開著燈睡覺都是“禮物”,哪怕是麥當勞里的兒童餐附贈玩具,帶給孩子,孩子也會高興的。帶孩子去超市買東西,可以讓他挑選一兩樣自己喜歡的東西。如果平時你是限制他喝飲料的,那么此時允許他選上一瓶花里胡哨的酸奶飲料,他一定會喜出望外。
給孩子的禮物不必是昂貴的,300元的遙控汽車和幾塊錢一個的扭蛋帶來的快樂是相差無幾的,關鍵是禮物的出處是你,而禮物源于“愛”。
5.充分體諒孩子的感受
孩子摔倒了,雖然不必每次都急著去把他扶起來,但在他確實摔痛了的時候,去幫助他一下,抱抱他,關切卻不過分地問他:“痛嗎?摔哪里了?”遠較“寶寶自己爬起來,你要做個堅強的人”有人情味。因為孩子摔跤了,甚至摔哭了,一定是痛的,你說“不痛爬起來”,雖然意在鼓勵孩子堅強獨立,但卻否認了孩子的真實感覺,孩子一定會反感的:我明明痛啊!媽媽是怎么了,為什么這么不在乎我?
必要的關心和關愛,其實可以讓孩子更快地止住哭泣,并堅強起來:因為他的情感已經(jīng)得到了承認,他知道你的疼惜,也會用自己的堅強來回報你。
早上入園時,嘉嘉剛剛走進教室,調(diào)皮的戴戴似乎很熱情似的,緊跟在嘉嘉的后面,用小拳頭在嘉嘉的背后蹭了幾下,嘉嘉沒有任何反應。我怕戴戴出手太重,會把嘉嘉給弄痛,立馬阻止了戴戴這樣的動作,并且告訴戴戴這樣的行為不好,會把小朋友給弄疼的。戴戴的這個行為也就到此終止了,兩個孩子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座位玩兒起了玩具。
但是嘉嘉的奶奶并沒有離開,一直在窗外看著這個過程,讓我有點意外的是,嘉嘉奶奶走進了教室,走到戴戴的身邊,兇巴巴地開始數(shù)落起戴戴來,“你怎么能這樣啊。不是都是好朋友嗎,我家里有繩子的,下次你再這樣打嘉嘉我就把你手綁起來”,戴戴第一遍沒有作答,也沒多大反應,只是默默地玩兒著玩具;奶奶又對著戴戴說了第二遍,戴戴抬起頭似懂非懂地“嗯”了一聲。然后嘉嘉奶奶就走了。我看著這個場景,不禁覺得有那么一點兒失落,也有一點兒失望,更多的是感慨。
我問自己:“孩子之間這樣的行為算‘打’嗎?兩個孩子,戴戴碰了嘉嘉,嘉嘉也覺得沒什么問題,這算是‘打’嗎”?
家長一直在行使一種權利——該和什么樣的相處、不該和什么樣的人相處,最后的結(jié)果是孩子的心胸開始狹隘,并學習挑剔別人的缺點。誰都不愿意和他做朋友。選擇和什么樣的人交往,孩子自己會判斷。
如果一個孩子受了委屈,都不會告訴老師,最后只會帶回家跟家長說,那說明,這個孩子本身就缺乏一種求助的能力。然而這種求助能力,是家長不能夠包辦代替的。
在和戴戴媽媽溝通了之后,我發(fā)現(xiàn)原來戴戴媽媽和爸爸在家經(jīng)常拌嘴,有時也會有一些過激行為,就算有時的好心情也會在打打鬧鬧中度過,所以戴戴就認為這樣的打打鬧鬧是在對朋友表示喜愛,所以當看見好朋友來了之后才會這樣“熱情”的歡迎他。戴戴媽媽還說回家一定會“嚴懲”戴戴,怎么可以打小朋友,戴戴媽媽的這種行為被我立即的制止了。
其實孩子打人,根本也不會打怎么樣,如果別人打自己的孩子倒沒什么。如果他打了別人,當父母的總會說自己的孩子不對。我給戴戴媽媽的建議是:當他打了人后,要及時根據(jù)當時的情況來分析原因,然后告訴他如何用語言來解決問題,告訴他打人是野蠻的行為,并告訴他媽媽愛他,不要讓孩子有做錯事不被愛的感覺。這樣,他既知道自己打人不對,也知道下次該怎么解決,還知道媽媽無論何時都是愛他的。孩子感覺被愛包圍著,他就會向更好的方向發(fā)展。
學校里的事情,老師會盡能力解決。如果要上升到家長的層面,那就很糟糕了。如果嘉嘉奶奶,戴戴媽媽都在場,我不能保證這會不會變成吵架。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交往方式,哪怕是讓孩子受到一點點的挫折,若是能“吃一塹,長一智”又有什么不可以呢?我們都太著急了,把孩子看作了一個“易碎品”,結(jié)果到最后真變成“易碎品”了。無論怎樣,媽媽都應把握一個原則,就是一定讓孩子知道媽媽是愛他的,他永遠都是好孩子,對事不對人,一時行為不對,不能說孩子就壞呀。
一定要給予孩子傾訴的機會
一定要給予孩子傾訴的機會,你知道為什么嗎?請看下文學習方法小編為您整理的相關內(nèi)容!更多內(nèi)容盡請關注學習方法網(wǎng)!
一個14歲的男孩,曾經(jīng)幾次離家出走,他講述了自己與媽媽的關系:“我和媽媽現(xiàn)在已經(jīng)到了相對無言的地步,無論我說什么,都無法得到她的理解,她總能找出任何理由來反駁我。
“有一次,我對媽媽說:‘媽媽,我不想學習……’還沒等我說完,媽媽就說:‘我辛辛苦苦供你上學,希望你有個好前途,你竟然不想學習……’
“原本想和媽媽說說心里話,得到的卻是媽媽不理解的話語。從此以后,我再也不向媽媽表露自己的真實感受和想法了?!?/p>
在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并不少見,很多男孩在我們面前把自己“包裹”起來,不愿意向我們敞開心扉。究其原因,是我們不懂得傾聽男孩的心聲,在家里經(jīng)常是“我們說,男孩聽”,卻沒有留給男孩傾訴的機會和時間。
心理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如果父母從不聽孩子說話,孩子長大后往往要經(jīng)過多年的治療才能恢復自尊。因此,我們要改變那種“我們說,男孩聽”的方式,與其做一個高明的說者,不如做一個高明的聽者,善于傾聽男孩的心聲,進而走進男孩心里去。
1.一定要給男孩傾訴的機會
“媽媽,我們班今天發(fā)生了一件事……”
“好了,好了,竟說些沒用的話,你要是把心思都用到學習上,還愁學習不好嗎?快去寫作業(yè)吧!”
這樣的場景也許經(jīng)常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男孩還沒說兩句話,我們就以這樣的方式回絕了他。然而,當男孩什么都不對我們說的時候,我們又開始指責他。其實,這一切都是我們造成的,是因為我們沒有給男孩傾訴的機會。
英國教育家赫伯特·斯賓塞曾經(jīng)說:“給孩子訴說的機會,認真傾聽孩子的話語。這樣父母能更多地了解孩子,并對孩子不正確的思想與做法及時進行糾正與引導,使孩子一直走在健康快樂的身心成長之路上。”的確是這樣,我們只有給男孩傾訴的機會,他才會向我們敞開心扉,我們才能更好地了解他、幫助他。
因此,我們要給男孩一個傾訴的機會,要靜下心來傾聽他的心聲,做他心中最忠實的傾聽者。這樣,男孩對我們的信任會越來越深,也會越來越愿意向我們訴說他的心里話。
2.盡可能不打斷男孩,耐心聽他訴說
傾聽男孩的心聲,最重要的是尊重。尊重男孩,最基本的原則是在男孩傾訴的過程中不打斷他,用耐心去傾聽他的心聲。
一天,7歲的彬彬和同學發(fā)生了摩擦,回到家后,他就生氣地向媽媽傾訴。媽媽什么也沒有說,只是坐在彬彬的身邊,耐心地聽他訴說。不一會兒,彬彬就慢慢恢復了平靜。說著說著,彬彬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他一邊收拾玩具,一邊對媽媽說:“媽媽,我約了小朋友在樓下玩,我先去玩一會兒了?!闭f完,彬彬就高興地跑出了家門。
在如此短的時間內(nèi),彬彬從生氣到高興,情緒上有如此大的變化,這完全要歸功于媽媽,歸功于媽媽傾聽他說話的態(tài)度。媽媽沒有打斷他的話,而是耐心傾聽他的心聲,讓他把內(nèi)心的不高興一吐為快。
其實,很多時候,男孩向我們傾訴他的心聲,并不是要我們幫助他解決什么事情,而是他的一種宣泄方式。這時候,我們不要去打斷男孩,要用耐心去傾聽他的心聲,給他精神上的安慰和支持。
3.用誠意去傾聽男孩的心聲
當男孩主動向我們傾訴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拿出誠意來,善于用肢體語言和眼神來表達對男孩的訴說感到愉悅和有興趣。
在男孩訴說的過程中,我們要用眼睛注視著他,不時加上一些話語,比如,我們可以說這樣的話:“發(fā)生了什么事情,說來聽聽?!薄斑@樣啊,然后呢?”“真是沒想到,接著說下去。”
我們也可以用一些肯定語氣的詞語回應男孩的感受,比如“嗯”、“哦”等等。當我們表現(xiàn)得如此感興趣的時候,男孩才會更愿意說出他的心聲。
1、給孩子一個獨立的空間
如果沒有地方畫,孩子就會在被子、衣服、墻上、沙發(fā)上畫,家長會因為怕臟、怕亂而限制孩子畫。
所以一定要給孩子一個比較獨立的空間,讓他感覺很自在,哪怕空間小一點也沒關系,陽臺、房間的角落都可以。同時要給孩子提供美術材料,如畫筆、顏料等。
2、不要提供參照物
有時孩子會說:“媽媽,我畫得不好?!彼@樣說,是因為有一個所謂的“好”的參照物。這種參照物盡量不要有,不然孩子會覺得自己畫不好這個物體,就不愿表達了。
3、贊美孩子的作品
不要看到孩子畫得不像,就覺得他畫得不好,其實我們成人也不可能畫得很像的。畫得像不像,是我們成人看世界的習慣,但絕對不是美術作品的衡量尺度,我們通常認為一幅好的畫應該把世界再現(xiàn)出來,其實更好的作品不是簡單的再現(xiàn),而要表達畫家的各種觀念和創(chuàng)新。
對孩子來說,在他還不具備再現(xiàn)能力的時候,他要表達的完全是自己的感受,是他和這個世界的關系,更具有想象和創(chuàng)造力。
所以,對孩子的作品,你要多鼓勵,多贊美,不要以成人所謂好壞的簡單標準來評判它。
父母與孩子童年時的關系模式無比重要。衡量這個關系模式的質(zhì)量有兩點:愛和自由。
我們知道,自由對孩子而言是非常重要。因為自由意味著孩子的精神胚胎可以充分地獲得發(fā)育,自由也意味著這個孩子的意志得到了尊重,他被允許并被鼓勵走向自我實現(xiàn),自己為自己的人生做選擇。
這聽起來有點抽象,但做起來并不難,就是,但孩子開始進行自我探索的時候,既不要常替他完成,更不要經(jīng)常限制他。譬如,當一個還不會走路的小家伙辛苦地爬向10米外的一個玩具時,大人不要因為覺得他很辛苦,就把那個玩具替他拿過來。更不要把他抱起來,帶他去拿一個大人認為的更好的玩具。
給予孩子自由的同時,同等重要的是愛。
愛是什么?按照羅杰斯的定義,愛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那么,相反,假若我們做不到對孩子的理解和接受,而急于將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孩子身上,這就不是愛。
我們很容易急于給孩子建議和命令,這是因為,給建議和命令,遠比理解容易。實際上,無數(shù)父母感受到,理解孩子,太難太難了。譬如,有多少父母能理解,一個3歲的孩子為什么非得要一張完整的大餅?
理解了,才能做到接受。談到接受,羅杰斯認為,只有無條件的接受,才能令一個孩子感受到被愛。然而,無數(shù)父母對孩子的愛都是有條件的——“你必須做到什么,我才愛你?!?/p>
當父母這樣做的時候,孩子就會把注意力從內(nèi)部轉(zhuǎn)化到外部上來。原來,他是因為精神胚胎的召喚,才去爬10米遠去拿一個玩具的。但現(xiàn)在,他不去拿拿個玩具,是因為他知道,那樣做會令父母不高興。這樣一來,這個孩子就會失去對事情本身的原動力,一切行為都以獲得父母的關注和認可為目標。于是,他現(xiàn)在很容易被父母控制,等長大了,也就很容易被其他人控制。
語言是生活中人們交往中必不可少的,每當看到少兒頻道的小主持人們那么的口齒伶俐,做父母的看到也都是羨慕得不行吧,我想家長們肯定也會想出各種不同的方式來培養(yǎng)寶寶的表達能力,其實啊我們不必羨慕別人家的孩子聰明伶俐,只要平時多注意和寶寶的溝通方式以及培養(yǎng),正確地引導,每個孩子都可以和少兒頻道的小主持人們一樣的能說會道。燕子以自己的經(jīng)驗給姐妹們推薦,和寶寶一起講故事。
和寶寶一起講故事,不但可以提高他的表達能力,還能培養(yǎng)寶寶的觀察力、想象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應該算是一種最簡單卻綜合性非常全面的一種方法吧。
不知道姐妹們是不是也經(jīng)常給寶寶買故事書?丫頭他爸爸經(jīng)常會買一些不同的故事書,而且是帶著丫頭去挑,有精美插圖的那種,也有圖文并茂的連環(huán)畫,當然也少不了生動形象的漫畫。
當一本書買回來后,不要先急著給寶寶講故事,因為你一開始就給寶寶講了故事情節(jié),那寶寶的心思就在記住故事情節(jié)上,很多寶寶聽兩三遍就能復述出故事,這對寶寶的記憶培養(yǎng)是很好,但限制了寶寶的想象力。也因為有故事情節(jié)的限制,寶寶會變得對故事書里的插圖也會不在意起來。會忽略插圖,使得顏色、形象都不重要了,雖然同一幅插圖可以看出很多不同的意思,可是因為你先給寶寶講了故事情節(jié),寶寶能夠得到的只是一個情節(jié),,寶寶無法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編出屬于她自己的故事。
實例一:就講這兩天的事情吧,丫頭的作業(yè)本。
丫頭:媽媽,這個小企鵝喜歡吃金魚,
燕子:那這個呢?(我指著那個大的企鵝)。
丫頭:這大的企鵝也抓了到了大魚,它好開心。
丫頭:這兩個小魚好笨的,等一下就游到企鵝那里,又被他們兩個吃掉….
由一個作業(yè)本封面引發(fā)的想象。
當一本書買回來后,燕子和老公一般都只是和丫頭一起看故事里的插圖,然后一邊問她插圖里有什么、是什么顏色的,因為寶寶們看的書都是顏色亮麗,人物形象簡單的,既培養(yǎng)了寶寶的觀察能力,也同時在培養(yǎng)寶寶的審美能力。每個故事插圖都可以是另外一個故事,可以完全由著寶寶的想象去紡故事,不要求情節(jié),也不要管合不合邏輯。然后再按書上的故事給寶寶講一遍,可以讓他自己比較下她的故事好聽還是書上的故事好聽?
實例二:插圖是一個小鳥孵了幾只小鳥。
丫頭說:媽媽,你看那個小鳥肚子那么大,肚子里肯定還有好多的小寶寶吧。
燕子:那有好多小寶寶怎么辦呀?反問,并不加以糾正
丫頭:生好多好多的小寶寶,就是快樂的小鳥
燕子:鳥爸爸呢?
丫頭:鳥爸爸賺錢去了呀,不然鳥寶寶們會沒有東西吃的....
由此展開丫頭的想象,任她天馬行空的想,不加以限制。
實例三:丫頭在學校聽了老師講的白雪公主,回來復述給我聽。
丫頭:………..(故事情節(jié)省略)
燕子:寶貝,你把媽媽也加到故事里去好不好???
丫頭:不好
燕子:為什么啊?
丫頭:把媽媽加進去了不沒有媽媽陪小寶貝了
燕子:那把小寶貝也加進去啊
丫頭:那爸爸就沒有人陪啊,他好可憐的
燕子:那我們把爸爸也加進去啊,我們都去陪白雪公主好不好
丫頭:媽媽,還是不要吧,小矮人那里沒有床睡,也沒有水喝,還沒有我們的家,也沒有超市,也沒有KFC……..
由此去引導孩子的想象,培養(yǎng)孩子的跳躍思維。
丫頭現(xiàn)在可會編故事了呢,看到什么圖片或者是身邊的事。
實例四:
故事的原版:幼兒園有個小朋友和媽媽去超市走丟了,小朋友很聰明,就自己找到路邊值崗的警察說:警察叔叔我找不到媽媽了,你幫我找媽媽好不好,我是明升幼兒園的。
于是,警察就把小朋友送到幼兒園,并且等待園長聯(lián)系上家長,家長來接了小朋友,警察才離開。(祝福下這位好警察)
丫頭的版本:媽媽,媽媽,幼兒園有個小朋友好笨的,昨天和他媽媽去大新,然后走丟了,找不到媽媽了,然后小朋友碰到了一個壞的警察,壞的警察還打了他一槍….
然后又來了一個好的警察,用槍:“啪啪啪”把壞的警察打跑了,然后把小朋友送到幼兒園了。
可以看出丫頭有自己獨特的思維和想象能力,而且還學會了用模擬聲詞了(這是丫頭爸爸的功勞,他給丫頭講故事是布置任務、設疑問、提問題,表演法、復述法、接續(xù)法、配音法、可謂是把故事訓練七大法全給用上了,每次他給丫頭講故事都是表情動作一起來,很多時候故事被父女兩講得早就遠離了故事的本身,哈哈)
另外也可以給寶寶看一些沒有臺詞的動畫片,讓寶寶完全看畫面去想象,充分發(fā)揮寶寶的想象能力,這對寶寶的思維邏輯是非常有幫忙的。例如:原版的,《貓和老鼠》,所有英文版的動畫。當然,如果你時間夠多的話可以陪寶寶一起看,偶爾給她講解。
聰明的、用心的父母們,創(chuàng)造出屬于你培養(yǎng)方法,只要用心,一定可以用講故事開戶孩子智慧的大門。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給予孩子表達愛的機會》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園工作總結(jié)愛孩子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愛的表達,不必是隨時隨地口口聲聲“寶貝,我愛你”,這對一些人,特別是父親來說,可能有一定難度。其實,表達對孩子的愛,方式不止一種,也不僅僅是說出來。不妨試試以下五種方式,用它們也可以表達對孩子的“愛”...
很多父母會苦惱,自己已經(jīng)在對孩子“獻殷勤”了,怎么孩子卻愛理不理,甚至還表現(xiàn)出反感呢?那是因為你雖然學習了該如何表達愛,但是卻沒有考慮到孩子是否能接受。 1.愛需要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表達 你選擇了送禮...
早上入園時,嘉嘉剛剛走進教室,調(diào)皮的戴戴似乎很熱情似的,緊跟在嘉嘉的后面,用小拳頭在嘉嘉的背后蹭了幾下,嘉嘉沒有任何反應。我怕戴戴出手太重,會把嘉嘉給弄痛,立馬阻止了戴戴這樣的動作,并且告訴戴戴這樣的...
每個班都有性格內(nèi)向的幼兒,那我們班也不例外。 性格內(nèi)向的孩子往往膽小,不敢表現(xiàn)自己,我要做孩子的朋友要給他們創(chuàng)造展示自已的機會。 周嘉怡小朋友性格內(nèi)向但她很喜歡跳舞、唱歌,在小朋友面前不敢展示。 有...
小班觀察記錄:給孩子表現(xiàn)的機會 上午的活動活動結(jié)束了,快到吃飯的時間了,孩子們有的在洗手,有的坐在椅子上等待老師發(fā)碗。然然一會兒跑到盥洗室,一會兒跑到活動室。盥洗室、活動室不時傳來“老師,然然打我”“...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