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幼兒園學什么。
家庭有家庭的好處,學校有學校的妙處,兩者結合,可以讓教育更有意義!教師有樹立正確的家長觀,及時注意孩子學習情況,幫助孩子在學習的樂趣中不斷成長!那么,家園共育工作中是否有需要進一步改進的地方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讓孩子上興趣班是好事 別進入這四大誤區(qū)》,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誤區(qū)1:只重結果,忽視過程
學琴的父母只注重孩子學會了哪支曲子;學畫的父母只注重孩子是否畫了一幅完整的畫;學珠心算的父母只注重孩子算得是否快;學跳舞的父母只注重孩子是否學會了跳支完整的舞。
只看重結果,無論是給孩子還是給老師都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其實教孩子,學習的過程遠比結果更重要。在學習的過程中,能調動他們多個器官、多種感覺,培養(yǎng)多方面能力。比如學習彈琴,手眼耳的協(xié)調非常重要,耐性、毅力、戰(zhàn)勝困難的能力決定著他是否能學習下來,而經(jīng)過自身努力戰(zhàn)勝困難后的成就感也使他心情愉悅。貫穿在孩子學習過程中的這些品質,父母可能看不到,但卻對孩子的未來影響深遠。
再有,在學習過程中,一些基本功可能只是學習中的一個小節(jié),比如跳舞,一個舞步要練好長時間,給父母的感覺是孩子幾次課什么正經(jīng)的也沒學,但實際上,基本功的訓練是為讓孩子能完整跳下整個舞蹈而打下良好基礎。基本功如果不扎實,學到一定程度可能就學不下去了。
誤區(qū)2:周末上興趣班如同趕場,沒了親子時間
有些父母不在乎花錢多少,在周末給孩子報了一個又一個興趣班,英語、影視表演、鋼琴、滾軸;孩子忙,父母也跟著一起忙。本來上一星期幼兒園就沒多少時間陪孩子,而周末又全用來上興趣班了。
孩子在這個年齡段是離不開親情的,與父母在一起,是使他們心理發(fā)展正常的基礎,如果忽視幼兒心理以及親情的交流,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變得不聽話、愛發(fā)脾氣等等。今后容易與子女在心理上產(chǎn)生隔閡,難以溝通。
一味地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容易使孩子疲勞、厭倦。今后他可能對什么都知道一點兒,但對哪個都不精。不如只選擇一兩項重點學,學會了再學其他項目。孩子如果在哪個項目上特別有潛力,就要多花時間重點培養(yǎng)。
誤區(qū)3:把自己的理想強加在孩子身上
有些父母小時候條件不好,沒有條件實現(xiàn)理想,而有了孩子后,就把理想寄托在了孩子身上。比如一位父母,英語頂呱呱一直是他的夢想,他就讓孩子從小上英語班學習英語,而成績稍有不好就一通批評。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自己的想法。他知道自己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如果大人把自己感興趣的強加給孩子,讓孩子擔負起父母的愿望,那孩子的負擔就太重了,孩子學習起來就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因此,應該尊重孩子的興趣,讓他挑選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對于感興趣的事,孩子能學得又快又好。而父母自己的理想,還是自己努力去接近目標吧!
誤區(qū)4:認為坐在教室里才是真正的學習,忽視生活中的教育
有些父母忽視自己的能力,認為只有帶著孩子上這個班、那個班,讓孩子規(guī)規(guī)矩矩地坐在小椅子上聽老師講課,才是真正的學習,對生活中的知識反而視而不見。
重視孩子的教育,無疑是最值得的投資,但不能一味地投資卻忽視孩子的感受。既然是興趣班,就一定要從興趣出發(fā),只要孩子有興趣,就能自主學習,快樂地享受學習的樂趣。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暑假來了,很多家長都會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希望能提高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和素養(yǎng)。但是各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你們是否走入了以下誤區(qū)呢?
父母讓孩子上興趣班是否走入誤區(qū)
誤區(qū)1:只重結果,忽視過程
學琴的父母只注重孩子學會了哪支曲子;學畫的父母只注重孩子是否畫了一幅完整的畫;學珠心算的父母只注重孩子算得是否快;學跳舞的父母只注重孩子是否學會了跳支完整的舞。
只看重結果,無論是給孩子還是給老師都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其實教孩子,學習的過程遠比結果更重要。在學習的過程中,能調動他們多個器官、多種感覺,培養(yǎng)多方面能力。比如學習彈琴,手眼耳的協(xié)調非常重要,耐性、毅力、戰(zhàn)勝困難的能力決定著他是否能學習下來,而經(jīng)過自身努力戰(zhàn)勝困難后的成就感也使他心情愉悅。貫穿在孩子學習過程中的這些品質,父母可能看不到,但卻對孩子的未來影響深遠。
再有,在學習過程中,一些基本功可能只是學習中的一個小節(jié),比如跳舞,一個舞步要練好長時間,給父母的感覺是孩子幾次課什么正經(jīng)的也沒學,但實際上,基本功的訓練是為讓孩子能完整跳下整個舞蹈而打下良好基礎?;竟θ绻辉鷮崳瑢W到一定程度可能就學不下去了。
別讓興趣班侵占了親子時間
誤區(qū)2:周末上興趣班如同趕場,沒了親子時間
有些父母不在乎花錢多少,在周末給孩子報了一個又一個興趣班,英語、影視表演、鋼琴、滾軸;孩子忙,父母也跟著一起忙。本來上一星期幼兒園就沒多少時間陪孩子,而周末又全用來上興趣班了。
孩子在這個年齡段是離不開親情的,與父母在一起,是使他們心理發(fā)展正常的基礎,如果忽視幼兒心理以及親情的交流,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變得不聽話、愛發(fā)脾氣等等。今后容易與子女在心理上產(chǎn)生隔閡,難以溝通。
一味地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容易使孩子疲勞、厭倦。今后他可能對什么都知道一點兒,但對哪個都不精。不如只選擇一兩項重點學,學會了再學其他項目。孩子如果在哪個項目上特別有潛力,就要多花時間重點培養(yǎng)。
誤區(qū)3:把自己的理想強加在孩子身上
有些父母小時候條件不好,沒有條件實現(xiàn)理想,而有了孩子后,就把理想寄托在了孩子身上。比如一位父母,英語頂呱呱一直是他的夢想,他就讓孩子從小上英語班學習英語,而成績稍有不好就一通批評。
生活中的學習很重要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自己的想法。他知道自己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如果大人把自己感興趣的強加給孩子,讓孩子擔負起父母的愿望,那孩子的負擔就太重了,孩子學習起來就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因此,應該尊重孩子的興趣,讓他挑選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對于感興趣的事,孩子能學得又快又好。而父母自己的理想,還是自己努力去接近目標吧!
誤區(qū)4:認為坐在教室里才是真正的學習,忽視生活中的教育
有些父母忽視自己的能力,認為只有帶著孩子上這個班、那個班,讓孩子規(guī)規(guī)矩矩地坐在小椅子上聽老師講課,才是真正的學習,對生活中的知識反而視而不見。
重視孩子的教育,無疑是最值得的投資,但不能一味地投資卻忽視孩子的感受。既然是興趣班,就一定要從興趣出發(fā),只要孩子有興趣,就能自主學習,快樂地享受學習的樂趣。
核心提示:特長教育的真正目的應該是凈化心靈、陶冶情操、給孩子帶來快樂和自信、讓其更積極地享受生活的教育,而不應該太功利,所以父母要有一顆平常心,用正確的心態(tài)來教育、引導孩子。
現(xiàn)在,很多的父母都認為孩子需要進行特長教育,而且年齡越早越好,而且有的孩子還不止報一個班,如此大的壓力讓父母和孩子都苦不堪言。面對這種現(xiàn)狀,我們應該考慮:孩子究竟需不需要特長教育?
其實,“望子成龍”是每個父母對孩子的殷切期望,本身并沒有什么錯,但是如果父母不尊重孩子的意愿,把一些興趣、特長強加到孩子身上,剝奪了孩子的自由和時間,那就不妥當了。作為父母,應該走出特長教育的誤區(qū),以正確的方式方法來提高孩子各方面的素質。
對孩子進行特長教育的誤區(qū)
一、期望孩子能成為各項全才
有些父母望子成龍心切,想把孩子培養(yǎng)成各方面的全才,繪畫、音樂、書法、外語……恨不得全讓孩子精通。這種做法完全違背了教育的初衷,甚至會讓孩子形成抵觸心理,最后既浪費了時間、精力、金錢,也毀了孩子。
二、父母強加意愿給孩子
孩子天性愛玩,也許對一些特長教育并沒有太大的興趣,可是父母不管不問,自作主張地替孩子選擇、逼孩子學習,也不根據(jù)孩子的特點來進行篩選,完全是自己一廂情愿。這樣做不但起不到教育的效果,反而會阻礙孩子情商和智商的正常發(fā)展。
三、采用的教育方法不當
孩子年齡小,缺乏足夠的耐性和毅力,他們的興趣愛好具有較大的可變性,也許今天喜歡這個,明天就喜歡那個了,這需要父母的正確引導和鼓勵。可是,很多父母卻在孩子學習生厭時,采取“高壓政策”,強迫壓制孩子去堅持,結果往往是事與愿違。
四、把孩子的特長教育作為攀比的內容
許多父母看到別人家的孩子上了什么興趣班或是學了什么特長,就不甘落后,讓自己的孩子報更多的班、學更多的東西去競爭,生怕落在后面。這樣導致孩子沒有自由和時間,太多的壓力反而影響了功課的學習。
種種的誤區(qū)讓父母更忙,孩子更累,學習的效果自然是不用提了。從孩子自身發(fā)展的規(guī)律來說,幼兒時期的孩子去上特長班并不符合兒童身心發(fā)展的需 要。其實,在現(xiàn)代社會,我們所謂的“特長”不應該局限在適應社會和生存的技能,而應該是幫助孩子提高能力的一種素質,必須依據(jù)孩子自身的興趣來發(fā)展。
如何正確地對孩子進行特長教育
從客觀的角度來看,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技能和興趣,對孩子日后的成長、發(fā)展都有一定的好處,但是從哪些方面來進行培養(yǎng),就不能由父母說了算,而是應該讓孩子自主選擇。
培養(yǎng)孩子的特長要依據(jù)孩子的興趣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著自己的長處和興趣,父母要做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多觀察、發(fā)現(xiàn),了解孩子特長發(fā)展的潛能,幫助孩子找準興趣點。
父母端正自身心態(tài)
孩子畢竟是孩子,對待他們不能用成年人的標準去要求,應該根據(jù)孩子的心理特點去加以引導。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所期望的效果。
適當鼓勵孩子堅持
孩子的特長教育是需要時間和精力的,有時候孩子會打退堂鼓,所以就需要父母適當?shù)毓膭?,告訴孩子要去堅持,要始終如一,否則結果只能是前功盡棄。
培養(yǎng)孩子要有正確的教育方法
特長教育不同于學校教育,其主要是培養(yǎng)孩子對某些技能學習的興趣,所以在教育過程中要松緊有度,給予孩子適度的空間,讓孩子在玩中學,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父母要用平常心對待
特長教育的真正目的應該是凈化心靈、陶冶情操、給孩子帶來快樂和自信、讓其更積極地享受生活的教育,而不應該太功利,所以父母要有一顆平常心,用正確的心態(tài)來教育、引導孩子。
總而言之,年輕的父母們不要太過于看重特長教育,讓孩子在寬松、愉快的氛圍中培養(yǎng)興趣、學習到一定的知識,快樂地成長,這才是最重要的。
調查證明,隔代人帶孩子,成功率不足30%。那么,為什么老年人付出了一切,收獲卻不盡人意呢?看一看下面的幾個隔代教育誤區(qū),也許您就會明白了。
誤區(qū)一:溺愛是祖輩帶孩子的主要問題。老年人出于對第三代的過分疼愛,常常對孩子百依百順,關懷備至,所以老人帶大的孩子一般生活自理能力較差;也有的老年人對孫輩有求必應。只要是孫輩提出的要求,不管是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一律給予滿足。這樣的孩子往往霸道、一意孤行;還有的老年人容易對孩子的缺點“護短”,與孩子的父母教育方法、教育態(tài)度不一致。生活在這樣的教育環(huán)境中,孩子容易形成兩面人格。之所以產(chǎn)生上面的這幾種情況,主要還是“隔代親”的“親”字泛濫,祖輩對孫輩常常包辦代替一切,有求必應,缺點包容,錯誤體諒。這樣的教育容易阻礙孩子獨立意識的形成和獨立行為的發(fā)展。
一些專家還對小學一、二年級學生進行研究,將從小在托兒所、幼兒園長大的孩子與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帶大的孩子進行心理比較,發(fā)現(xiàn)他們截然不同。那些在幼兒園長大的小學生群體意識強,適應能力強,社交圈子大,許多事都能在自己動手做,膽子大,能吃苦,一般的摔跤、碰傷像沒事一樣,很小就會過馬路等。而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帶大的學生則不然,有的二三年級了,還要老人接送,萬事不能動手,像提書包這樣的事也不想干。碰到問題,稍不如意就哭,就撒嬌,缺乏應變能力,不合群。
誤區(qū)二:以經(jīng)驗代替科學,壟斷對孫輩的教育權。我們不能以偏概全地把落后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都歸結到祖輩們身上,年輕一代在教育孩子方面也存在各種不科學的觀念和方法。但比較而言,祖輩們的確更容易靠經(jīng)驗來帶孩子。主要原因在于一些祖輩人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知識面較窄,接受的又是幾十年前的教育。時至今日,他們學習新知識較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水平還停留在幾十年之前。而且,祖輩人由于帶過幾個孩子,很容易覺得自己是“過來人”,“吃過的鹽比年輕人吃過的米都多”。因此,“經(jīng)驗”與“科學”發(fā)生沖突就是必然的了。
誤區(qū)三:祖輩世界隔代傳播。祖輩們雖然經(jīng)驗豐富,但是他們的世界觀形成于多年以前,與當今社會的發(fā)展存在某些差異。通俗一點兒講,有不少老人看問題的眼光陳舊一些,與時代發(fā)展不合拍。如果孩子大多數(shù)時間都和這樣的老年人呆在一起,容易導致教育上的“脫代”。
誤區(qū)四:容易造成親子隔閡。親子隔閡可以說是隔代撫養(yǎng)的又一個不良后果。這里涉及到的親子隔閡包括兩層:一是祖輩們對父輩的隔閡,一個是父輩與子輩的隔閡。祖輩對孫輩過于溺愛,或者為了籠絡孫輩的情感而經(jīng)常給孫輩一些“小恩小惠”,父輩看不慣就有可能從中進行矯正;父輩管教孩子,祖輩如橫加袒護與阻攔,這些都會導致祖輩與父輩的矛盾。二是祖輩的過分寵愛和父母的嚴加管教,會使兒童在感情上形成錯覺;只有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愛我,爸爸媽媽并不愛我。于是,雖然是同樣的愛心,卻導致了雙重的傷害。心理學表明,幼兒時期是親情培養(yǎng)的重要階段,這個階段如果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他的親情就會發(fā)生轉移,把情感轉移到和自己生活在一起的人身上;另一方面,相互不一致的教育態(tài)度會使孩子覺得用空子可鉆,因此形成教育上的“防空洞”、“避風港”,這種家庭生活狀態(tài)是不利于兒童的健康成長與成才的。
誤區(qū)一:孩子發(fā)呆就是有問題
如果媽媽看到孩子一個人坐在房間里,什么都沒做,只是看著窗外的天空發(fā)呆,一般都會認為孩子是不是有什么問題,或者是在浪費時間。對此,鄒小兵認為,孩子發(fā)呆也是一種學習,盡管可能本身并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干什么,但也是處于一種學習狀態(tài)中。
其實,學習分為“外顯性學習”和“內隱性學習”,前者表現(xiàn)為學習英語課程,學習某項技能等,后者則是一種無意識學習。他還說,其實,在我們覺得什么都沒想的時候,大腦也是在儲存、整理和加工一些信息,只是不是用意識去努力地實行而已。
因此,家長應該理解孩子,了解孩子個性、氣質特色,順其自然,讓他們的天性得以發(fā)展,創(chuàng)造適合他們自由成長的環(huán)境。
誤區(qū)二:“迷信”智力測試
“智力測驗只能了解到孩子某些方面的能力,如果根據(jù)這個分數(shù)而貼上”笨孩子的標簽“,那么就會因此而忽略孩子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對這些孩子的成長發(fā)展造成傷害。”專家指出,目前很多智力測驗已經(jīng)落后于心理學的發(fā)展實際,只能測出孩子的一部分能力,家長一旦知道孩子智力測驗的分數(shù)低,就容易產(chǎn)生放棄心理,認為自己的孩子就是笨,從而沒有給予他們足夠的指導和幫助,很可能因此而抹殺了他們在其他能力方面的發(fā)展。
孩子的能力系統(tǒng)是多方面的,不應簡單地以一次的測試成績判斷他的智力,也不要因為一兩個方面能力的薄弱,而否認了孩子的整體能力;相反,應該全面了解孩子的綜合能力并根據(jù)孩子的個性,采用個性化的教育方式。
畢業(yè)于哈佛醫(yī)學院的美國權威學能專家梅爾???列文化博士,經(jīng)過30年的臨床研究與觀察,提出了八大學習模式,即由注意力、記憶、語言、空間排序、時間排序、運動、社交和高級思維八大系統(tǒng)組成。很少有孩子面面俱到,關鍵是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勢與劣勢,不要將孩子劣勢擴大成“問題孩子”,而是更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去發(fā)揮與克服。
誤區(qū)三:“慢孩子”就是“笨孩子”
學一件事情比別的孩子速度慢,到了一個新環(huán)境很長時間不適應等,這些行為都容易被家長和老師認為是“笨孩子”的表現(xiàn)。鄒小兵教授介紹說,這些都是適應性低的表現(xiàn),但這并不代表這些孩子的能力不行,只是這類孩子的一種行為方式。
“慢孩子”可能學一首詩的速度比較慢,但他們一般相應地會記得比較牢、比較久,這是他們學習事物的一種習慣方式。而且,這些“慢孩子”長大后很有可能具備其他“快孩子”沒有的優(yōu)勢——在遇到不良刺激比如吸毒、偷竊等誘惑時,不像那些接受快的孩子一樣容易改變,而是抱著審視的態(tài)度去接受。國外學能專家還建議家長讓孩子學會控制節(jié)奏,慢慢去想慢慢做一些事情,這個可以幫助孩子學習怎么去控制他的行為和一些語言的節(jié)奏。
誤區(qū)四:孩子“愛動”就是“多動癥”
課堂上沒有人說話,所有人都安靜地聽課——這是所有老師都很喜歡的課堂氣氛,但這基本是不可能的,總有一些孩子會說說話,做做小動作等,來擾亂課堂秩序,而這些孩子往往被老師認為是有多動癥的。
根據(jù)列文博士八大系統(tǒng)理論,這類孩子其實屬于運動機能占優(yōu)勢,故喜歡用肢體代表語言。所以,并不是所有“愛動”的孩子都是真的患有多動癥。有的孩子比較聰明,聽老師講了一半課程,就已經(jīng)掌握了基本要領,知道下面該講什么了,感覺無聊便開始做做小動作。對于這類孩子,老師和家長更應學會了解其特點,采用不同的方式來進行教育。比如,老師可以在孩子感覺無聊時提個問題,夸獎一下,調動其興趣繼續(xù)聽下去。
其實,注意力集中有問題的孩子往往創(chuàng)造力非常強,他們的腦子常常冒出一些新的想法。同時,這些注意力有缺陷的孩子,也經(jīng)常有沖動的表現(xiàn),所以學校就會給他們貼上“壞孩子”的標簽,受到老師的批評。其實,大人們恰恰忽略了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正確的方法是要讓他們認識到自己存在著創(chuàng)造性,同時也讓他們知道自己有注意力方面的問題,這樣才能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讓他們在今后的人生中獲得成功。
開發(fā)寶寶“學能”應向專業(yè)人員取經(jīng)
造成以上諸多育兒誤區(qū)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廣大父母對寶寶未來發(fā)展的期望越來越高,但卻缺乏對寶寶學習能力的正確理解和認識,以致強制學習、拔苗助長、人云亦云和盲目從眾等現(xiàn)象比比皆是,對孩子的教育并沒有定勢,應該根據(jù)其天賦和特性來具體對待。公平的教育就是對所有的人不公平,父母應重視孩子的個體教育,用科學的育兒理念來武裝頭腦,”鄒小兵教授說,“開發(fā)寶寶潛能的基礎應該是尊重孩子的個性,而不是一味用共性的規(guī)則去要求他們?!?/p>
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兒童保健專業(yè)人員在我國嬰幼兒早期教育工作的明顯缺位。日前,由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分會嬰幼兒保健學組在全國七個城市針對1200多位0~3歲嬰幼兒父母的調查表明:超過半數(shù)的父母意識到需要特別培養(yǎng)寶寶的學習能力,但是僅有一成父母意識到從事嬰幼兒健康的專業(yè)人員指導的重要性。
而據(jù)了解,目前國際上關于嬰幼兒早期學能發(fā)展其實已經(jīng)形成了科學系統(tǒng)的理論,并有專業(yè)醫(yī)務人員給予父母指導。但是在國內新晉爸爸媽媽們的“育兒經(jīng)”,多是從長輩、同事、幼教人員等處咨詢得來的,而很少有人會請教兒童保健專業(yè)人員。
父母適當介入孩子的家庭作業(yè)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習慣,而且還可以及時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在某種程度上,家庭作業(yè)完成的好壞,與家長的教育、督促和幫助有重要關系。可現(xiàn)實生活中,家長的做法難免存在一些誤區(qū),以至于對孩子的學習造成不良影響。那么,家長該如何介入孩子的家庭作業(yè)呢?
誤區(qū)一:精心輔導,孩子易患“作業(yè)依賴癥”
李先生的孩子上小學三年級了,還不能獨立完成作業(yè)。孩子剛上小學一年級時,李先生工作比較清閑,有大量的時間照料孩子。有一次孩子忘了寫作業(yè),時間又太晚,李先生擔心兒子被老師批評,干脆“越俎代庖”,一筆一畫替兒子完成了作業(yè)。幾次下來,小家伙“忘”寫作業(yè)的次數(shù)越來越多,臨時抱佛腳趕作業(yè)的情況也不斷增加。弄得李先生不得不和孩子的老師及同學家長保持熱線聯(lián)系,以便監(jiān)督孩子完成作業(yè)。孩子上小學二年級后,李先生的工作開始繁忙起來,自然顧不上孩子了。如此下來,李先生的兒子變成了班上的作業(yè)“老大難”,經(jīng)常不能按時完成作業(yè)。
小學階段孩子年齡小,有些孩子尚未建立起學習責任感,對待作業(yè)常敷衍了事。對此,家長適當輔導孩子做作業(yè)是應該的,尤其是低年級學生,但輔導的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一忌監(jiān)視,二忌指點,三忌代勞。家長應逐漸培養(yǎng)孩子獨立完成作業(yè)的能力,鼓勵孩子自己檢查作業(yè),發(fā)現(xiàn)錯誤,找出原因,及時更正。孩子遇到難題時,家長應鼓勵孩子獨立思考解決,當然可以給予一定的指示。對于孩子的點滴進步,一定要多稱贊,多鼓勵。
誤區(qū)二:額外補充,易導致孩子厭學
現(xiàn)在一些習題型的教輔書很受家長歡迎,每個孩子手頭平均最少有一套教輔。這些教輔除了部分是對課本內容的講解,很多都是習題集。孩子放學回家后,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后,還要做完家長規(guī)定數(shù)量的習題。正在讀小學三年級的瑩瑩說她媽媽給她買了3套數(shù)學輔導書,一本口算,一本綜合題,還有一套試卷。媽媽規(guī)定她每天晚上都要做一頁口算,一頁綜合,休息日再做一套試卷。每晚寫完作業(yè)就快8點了,再做兩頁題,至少要到10點左右才能休息?,摤撐卣f:“我不想做,可媽媽不依。我真的不想讀書了!”
家長給孩子購買教輔“開小灶”確實能拓寬孩子視野,豐富孩子的知識,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但若缺乏科學的訓練和正確的輔導,不按教育規(guī)律辦事,“小灶”就很容易變成學生的額外負擔。當孩子覺得這個負擔太沉重的時候,孩子就會產(chǎn)生厭學情緒,最終得不償失。
誤區(qū)三:放任自流,制造“問題孩子”
生活就有少數(shù)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放任自流,不管也不教,有的是沒能力輔導,有的是沒時間管教。對孩子的家庭作業(yè)就更是不聞不問了,看到孩子學習差,教訓一頓了事,過后依然放任不管。
作為父母,關注一下孩子的家庭作業(yè),不僅是做父母的責任,更是父母與孩子溝通的一種方式。此外,家庭給孩子最大的作用就是在孩子心里培植“根”的慨念,如果“根”的概念沒有形成,孩子的歸屬感就很淡漠,他們就很容易誤認為被父母拋棄,很容易成為“問題孩子”。有位老師說得很準確:家長對孩子的家庭作業(yè)不重視,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他會應付作業(yè),舉一反三,時間長了,他甚至會應付生活。
誤區(qū)四:全程看、陪、包辦,貽害長遠
與放任自流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有些家長對孩子的家庭作業(yè)關注過度,全程看、陪、包辦。晚上,孩子做家庭作業(yè),一家人坐在孩子身旁盯著。孩子做完數(shù)學,爸爸去驗算;寫作文,要由媽媽列出提綱;抄完生字,爺爺承包改錯;做完作業(yè)后,還有最后一道“工序”,對照課程表收拾書包,由奶奶代勞……這樣的學習效果權且不論,讓人啼笑皆非的是,孩子第二天放學一回來,還可能一肚子怨氣;數(shù)學出錯了,怨爸爸;做文章沒得高分,怪媽媽;抄寫生字有錯,爺爺眼神不好;學具沒帶齊全,責任由奶奶來負!
據(jù)老師反映,做家庭作業(yè)時家長全程看、陪、包辦的同學,一般都自制力差,有45%的孩子不能主動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課堂作業(yè),一般都需要老師或學生干部強制性看管,80%的孩子學習成績中等偏下。
全程看、陪、包辦可能會暫時出現(xiàn)令人鼓舞的現(xiàn)象:作業(yè)全是對鉤,考試成績大幅上揚。但這僅是表象,而且這種表象也不會持久。孩子內心滋長的想法是:上課甭聽,反正我爸替我做;復習甭操心,反正爺爺早就安排了。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興趣喪失了,學習效率降低了,學習方法的摸索過程也被剝奪了,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監(jiān)督機制”喪失了。父母的過分熱心具有這樣的暗示作用:學習是父母的事,我是替他們學習的。這些孩子到了中學,常常表現(xiàn)出共同的特點:學習不主動,怕困難,缺乏自學能力,沒有后勁。總之,全程看、陪、包辦是一種短視行為,貽害長遠。
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打下良好的英語基礎,比其他孩子搶先一步學習英語,就讓寶寶早早開始英語的學習。專家建議,寶寶學習英語應警惕以下四個誤區(qū)。
不是有學都好
陳浩,某學校的英語老師?!拔译m然是教英語的,但是我侄子的英語就不好?!痹谥蹲雍苄〉臅r候,一家人就對他寄予厚望,早早送去參加英語學習?!皩W得很差,一點都不感興趣”.家人無奈,只好讓孩子退出學習。
一個偶然的機會,陳浩發(fā)現(xiàn)侄子對中文極有天賦,在“識字班”如魚得水,小小年紀養(yǎng)成了中文閱讀的好習慣。家人欣然,便由著他的興趣自己去發(fā)展。
“每個孩子的天賦是不一樣的,不是有學都好,你超前施加壓力只會將他的興趣和忍耐磨光。
不是越早越好
都在說英語學習要趁早,但這個趁早也要有個度。福建新概念培訓學校少兒教學部主任林老師認為,讓孩子早一點接觸英語對孩子以后的學習有幫助,但家長不能把一些超越孩子承受能力的東西過早地灌輸給孩子。很多超前學習的孩子因為難度太大跟不上,信心急劇下降,這對長久的英語學習很不好。
不是越貴越好
在選擇培訓機構的同時,不少家長單獨以價格評定機構師資的優(yōu)劣。事實上在發(fā)達國家做幼兒少兒教育的老師學歷和其他階段相比往往更高。
國內恰恰相反,低齡教育階段的師資普遍低學歷化。陳浩透露,與雅思等課程相比,少兒英語的教師工資一般是最低的,很大一部分即處于這個原因。在這個大背景下,家長要看清現(xiàn)狀,不要盲目將師資與價格掛鉤,往往高價的未必能找到高人。
不是外教就好
“跟外教學英語最好?!笔墙陙肀容^流行的看法。其實并不然。外教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他的母語性,原汁原味。而最大的劣勢也在于他的母語性,因為自然天成,所以不知道學生需要什么,困難在哪里,也不了解中國兒童的心理。
有的外教本身英語就帶有濃重的地方口音,孩子模仿后,很難再改正。雖然在不影響溝通的情況下,不能過分強調發(fā)音的好壞和學什么口音,但研究已表明兒童階段具有強大的語音可塑性的情況下,就沒有理由不去充分利用這個最佳時期,盡量讓孩子接觸和學到地道標準的語音語調。外教不僅沒有經(jīng)過適當?shù)慕處熂寄芘嘤?,流動性還很大,教學上無法做到系統(tǒng)嚴謹。這樣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如果不顧孩子的水平,盲目地迷信外教,只能是花高價練聽力,打發(fā)時間。
外教對于那些需要交流訓練的高級學員才是必要的選擇。而對于更多的初中級學生來說,中教或中外教結合才是最理智的選擇。現(xiàn)在有越來越多的高素質中國老師從事兒童英語教育,他們發(fā)音很標準,也了解中國孩子的想法,他們的教學效果往往要勝出絕大部分外教。
導讀:孩子的能力系統(tǒng)是多方面的,不應簡單地以一次的測試成績判斷他的智力,也不要因為一兩個方面能力的薄弱,而否認了孩子的整體能力;相反,應該全面了解孩子的綜合能力并根據(jù)孩子的個性,采用個性化的教育方式。
誤區(qū)一:孩子發(fā)呆就是有問題
如果媽媽看到孩子一個人坐在房間里,什么都沒做,只是看著窗外的天空發(fā)呆,一般都會認為孩子是不是有什么問題,或者是在浪費時間。對此,鄒小兵認為,孩子發(fā)呆也是一種學習,盡管可能本身并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干什么,但也是處于一種學習狀態(tài)中。
其實,學習分為“外顯性學習”和“內隱性學習”,前者表現(xiàn)為學習英語課程,學習某項技能等,后者則是一種無意識學習。他還說,其實,在我們覺得什么都沒想的時候,大腦也是在儲存、整理和加工一些信息,只是不是用意識去努力地實行而已。
因此,家長應該理解孩子,了解孩子個性、氣質特色,順其自然,讓他們的天性得以發(fā)展,創(chuàng)造適合他們自由成長的環(huán)境。
誤區(qū)二:“迷信”智力測試
“智力測驗只能了解到孩子某些方面的能力,如果根據(jù)這個分數(shù)而貼上“笨孩子的標簽”,那么就會因此而忽略孩子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對這些孩子的成長發(fā)展造成傷害?!睂<抑赋?,目前很多智力測驗已經(jīng)落后于心理學的發(fā)展實際,只能測出孩子的一部分能力,家長一旦知道孩子智力測驗的分數(shù)低,就容易產(chǎn)生放棄心理,認為自己的孩子就是笨,從而沒有給予他們足夠的指導和幫助,很可能因此而抹殺了他們在其他能力方面的發(fā)展。
孩子的能力系統(tǒng)是多方面的,不應簡單地以一次的測試成績判斷他的智力,也不要因為一兩個方面能力的薄弱,而否認了孩子的整體能力;相反,應該全面了解孩子的綜合能力并根據(jù)孩子的個性,采用個性化的教育方式。
畢業(yè)于哈佛醫(yī)學院的美國權威學能專家梅爾???列文化博士,經(jīng)過30年的臨床研究與觀察,提出了八大學習模式,即由注意力、記憶、語言、空間排序、時間排序、運動、社交和高級思維八大系統(tǒng)組成。很少有孩子面面俱到,關鍵是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勢與劣勢,不要將孩子劣勢擴大成“問題孩子”,而是更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去發(fā)揮與克服。
誤區(qū)三:“慢孩子”就是“笨孩子”
學一件事情比別的孩子速度慢,到了一個新環(huán)境很長時間不適應等,這些行為都容易被家長和老師認為是“笨孩子”的表現(xiàn).鄒小兵教授介紹說,這些都是適應性低的表現(xiàn),但這并不代表這些孩子的能力不行,只是這類孩子的一種行為方式。
“慢孩子”可能學一首詩的速度比較慢,但他們一般相應地會記得比較牢、比較久,這是他們學習事物的一種習慣方式。而且,這些“慢孩子”長大后很有可能具備其他“快孩子”沒有的優(yōu)勢——在遇到不良刺激比如吸毒、偷竊等誘惑時,不像那些接受快的孩子一樣容易改變,而是抱著審視的態(tài)度去接受。國外學能專家還建議家長讓孩子學會控制節(jié)奏,慢慢去想慢慢做一些事情,這個可以幫助孩子學習怎么去控制他的行為和一些語言的節(jié)奏。
誤區(qū)四:孩子“愛動”就是“多動癥”
課堂上沒有人說話,所有人都安靜地聽課——這是所有老師都很喜歡的課堂氣氛,但這基本是不可能的,總有一些孩子會說說話,做做小動作等,來擾亂課堂秩序,而這些孩子往往被老師認為是有多動癥的。
根據(jù)列文博士八大系統(tǒng)理論,這類孩子其實屬于運動機能占優(yōu)勢,故喜歡用肢體代表語言。所以,并不是所有“愛動”的孩子都是真的患有多動癥。有的孩子比較聰明,聽老師講了一半課程,就已經(jīng)掌握了基本要領,知道下面該講什么了,感覺無聊便開始做做小動作。對于這類孩子,老師和家長更應學會了解其特點,采用不同的方式來進行教育。比如,老師可以在孩子感覺無聊時提個問題,夸獎一下,調動其興趣繼續(xù)聽下去。
其實,注意力集中有問題的孩子往往創(chuàng)造力非常強,他們的腦子常常冒出一些新的想法。同時,這些注意力有缺陷的孩子,也經(jīng)常有沖動的表現(xiàn),所以學校就會給他們貼上“壞孩子”的標簽,受到老師的批評。其實,大人們恰恰忽略了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正確的方法是要讓他們認識到自己存在著創(chuàng)造性,同時也讓他們知道自己有注意力方面的問題,這樣才能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讓他們在今后的人生中獲得成功。
開發(fā)寶寶“學能”應向專業(yè)人員取經(jīng)
造成以上諸多育兒誤區(qū)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廣大父母對寶寶未來發(fā)展的期望越來越高,但卻缺乏對寶寶學習能力的正確理解和認識,以致強制學習、拔苗助長、人云亦云和盲目從眾等現(xiàn)象比比皆是,對孩子的教育并沒有定勢,應該根據(jù)其天賦和特性來具體對待。公平的教育就是對所有的人不公平,父母應重視孩子的個體教育,用科學的育兒理念來武裝頭腦,”鄒小兵教授說,“開發(fā)寶寶潛能的基礎應該是尊重孩子的個性,而不是一味用共性的規(guī)則去要求他們?!?/p>
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兒童保健專業(yè)人員在我國嬰幼兒早期教育工作的明顯缺位。日前,由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分會嬰幼兒保健學組在全國七個城市針對1200多位0~3歲嬰幼兒父母的調查表明:超過半數(shù)的父母意識到需要特別培養(yǎng)寶寶的學習能力,但是僅有一成父母意識到從事嬰幼兒健康的專業(yè)人員指導的重要性。
而據(jù)了解,目前國際上關于嬰幼兒早期學能發(fā)展其實已經(jīng)形成了科學系統(tǒng)的理論,并有專業(yè)醫(yī)務人員給予父母指導。但是在國內新晉爸爸媽媽們的“育兒經(jīng)”,多是從長輩、同事、幼教人員等處咨詢得來的,而很少有人會請教兒童保健專業(yè)人員。
認為幼兒園階段不必學外語,迷信“外來的和尚會念經(jīng)”
日前,由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簡稱“外研社”)在京舉行的《新標準幼兒英語》新書發(fā)布會,吸引了近百名幼兒園教師和家長的參與。與會的英語和教育行業(yè)的專家學者,就目前國內學前外語教育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無論從此次研討會會上專家們的聲音,還是業(yè)內其他專家都紛紛表示,目前國內學前外語教育領域還存在著幾大認識上的大誤區(qū),需要引起注意。
誤區(qū)一:認為幼兒園階段孩子不必學外語,擔心孩子學了就忘
“孩子3歲多一點,如果現(xiàn)在開始學英語的話,是否可以記得住?對今后的學習興趣有沒有影響?”一位家長表示了自己的憂慮。對此,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培訓中心試驗幼兒園園長楊靜宜表示,“出生28周至36周以后的孩子,可以延續(xù)語言敏感期,是培養(yǎng)英語基本語感和學習第二語言的最佳時期,但應以培養(yǎng)興趣為主?!?/p>
“目前幼兒園階段有部分家長確實存在著這樣的困惑?!北本┒皇兰o實驗幼兒園園長朱敏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幼兒時期學習英語,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歲為兒童語言發(fā)育敏感期,此時大腦極具可塑性,處于英語學習生理積極期,學習語言自然輕松;而6歲以前兒童的右腦控制發(fā)音器官的能力較強,聲帶、舌唇等運動神經(jīng)調節(jié)也具有很大可塑性,更容易掌握發(fā)音技巧?!?/p>
紅黃藍學樂英語教育總監(jiān) Nancy女士也指出,美國有研究數(shù)據(jù)表明,3歲孩子可掌握300個口語詞匯,4歲孩子可掌握1500個口語詞匯,而5歲孩子可掌握2500個口語詞匯。3歲是兒童第二語言發(fā)展的黃金時期,隨著年齡的增長,第二語言的學習能力會逐漸減弱。
“從出生到6歲,是孩子語言學習的關鍵年齡”,北京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專家梁志燊老師認為,“這個時期語言學得好、學得正,將會永久地儲存在人的記憶中。因此,在具備語言環(huán)境的條件下,應為孩子提供語言學習的機會?!?/p>
誤區(qū)二:認為幼兒學外語,還是“外來的和尚會念經(jīng)”
北京市建設部幼兒園張穎穎老師認為,不可輕信“外來的和尚會念經(jīng)”。張老師坦言:“市場上各類國外教材版本繁多,家長看好國外教材無可厚非,國外教材也可以吸引家長,但國外教材不一定適合中國孩子,我們也不可以全盤吸納。”
紅黃藍學樂英語教育總監(jiān) Nancy女士表示:“首先,遴選教材時,應選擇國際著名出版集團的教材。這類教材經(jīng)過嚴格的開發(fā)和試驗程序,而很多國外小出版公司,可能剪切粘貼了大公司教材,但對教育發(fā)展規(guī)律、教材內涵的設置缺乏了解。其次,并非所有外國人會講英語。即便母語為英語,也并不意味著他就是一位優(yōu)秀的英語老師。所以,選擇老師應該注重其教育背景、授課能力、與孩子的互動技巧等?!?/p>
北京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專家梁志燊老師認為,外籍教師和國內老師一樣,都有優(yōu)秀和一般之分,最為關鍵的是發(fā)音標準與否,是否了解孩子的心理、貼近生活、在游戲中教授。另外,這個階段的發(fā)音特別重要,因此一定要選擇適合孩子的教材。
北京二十一世紀實驗幼兒園園長朱敏指出,利的一面是,首先,外教的母語是英語,語音、語調可為幼兒營造純正的語言環(huán)境;但由于外教自身中文功底較差,與幼兒交流時只能使用英語,這樣大大增加了幼兒使用英語的幾率。其次,國外大出版社具備多年研發(fā)雙語教材的基礎,可以彌補國內英語教學的不足。但也有一定劣勢,一是外教缺乏了解中國兒童的學習特點,教學的有效性難以滿足家長需要。二是原版國外教材在內容選擇上有些脫離中國兒童的生活和成長特點,偏難或偏易。
具有美國和中國幼兒園多年教學經(jīng)驗的幼兒英語專家、《新標準幼兒英語》中方主編孫瑞玲表示,愛孩子、懂教育的外教一定會帶來豐富的課堂內容,但外教也缺乏連續(xù)性。談到選用教材,孫瑞玲建議,應權衡考慮教材的權威性,選擇致力于英語教育的大型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比如《新標準幼兒英語》、《劍橋國際兒童英語》等教材都經(jīng)過了嚴格的審核?!芭c國外教材不同的是,《新標準幼兒英語》采用的是‘中西合璧’的編寫方式?!睋?jù)悉,該套教材所有英語配音均在英國倫敦錄音制作,配音人員也全為具有純正口音的英國人。
誤區(qū)三:認為用什么教材無所謂,主要靠老師引導
紅黃藍學樂英語教育總監(jiān) Nancy女士認為,優(yōu)質教材能帶給孩子正確的學習方法,逐步培養(yǎng)其舉一反三的諸多能力,以及完善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而簡單教幾個單詞、幾個句子,就如同在松軟的沙灘上修筑城堡一樣,經(jīng)不起風浪的沖擊?!八裕滩氖呛⒆佑⑽膶W習的基石。”Nancy女士建議,家長應幫助孩子慎重遴選。
“目前有部分家長認為‘只要自己交了學費,孩子的英語學習就是幼兒園老師的事’、‘幼兒學英語有教材就可以,至于怎么學、怎么教不必在意’”,北京二十一世紀實驗幼兒園園長朱敏指出,“幼兒學習英語需要持續(xù)的語言環(huán)境。我們發(fā)現(xiàn)幼兒園里有提供足夠的英語活動時間讓幼兒充分的學習和練習英語,加上回到家里繼續(xù)學習,如聽英語故事、英文歌曲、看英文動畫片,孩子的學習效果比單純在園里學習的效果要顯著得多。”
《新標準幼兒英語》中方主編孫瑞玲也表示:“老師引導和教材幫助之外,家長應當每天營造20分鐘的親子讀書時間,逐步培養(yǎng)孩子的讀書習慣。另外,由外研社和英國麥克米倫出版公司共同研發(fā)的《新標準幼兒英語》教材注重了幼兒園至小學的銜接,與現(xiàn)行中小學《英語》(新標準)一脈相承,并注重培養(yǎng)幼兒聽、說能力,幼兒用書、教學卡片和掛圖都具有‘可點讀’功能,這種以聽、說為主的教學方法可以保護并激發(fā)幼兒主動學習的本能?!?/p>
誤區(qū)四:認為老師需要很長時間適應新教材
據(jù)了解,目前中小學和大學使用的《英語》(新標準)、《新標準大學英語》已得到讀者的認可。出版方外研社表示,《新標準幼兒英語》教師用書采用同一課程兩種教案的編寫模式,以適應不同需求的幼兒英語教師參考使用。而母語教案則由中國具有多年一線幼兒英語教學經(jīng)驗的專家和教師編寫,最為適合中國本土化的幼兒園英語教學;全英教案由在一線從事英語教學的外國教師編寫,并經(jīng)過麥克米倫出版公司的語言審核以及中方主編的內容審核,確保了《新標準幼兒英語》課堂教學的專業(yè)水準。外研社將提供優(yōu)質的外語教育服務。包括常年為教師提供免費的課程培訓,定期組織幼兒英語教師參加技能培訓與教學理論研討班等服務。
“優(yōu)質的英文教材在做標準化教學法的培訓時,應保障教師必須滿足基本教學要求、保障使用教材的科學性”,紅黃藍學樂英語教育總監(jiān) Nancy女士表示。
北京二十一世紀實驗幼兒園園長朱敏指出,幼兒學習有自己的特點,如果一個英語專業(yè)畢業(yè)的老師不了解幼兒學習的規(guī)律,英語教學的效果也不會顯著;另外,英語學習需要長期、循序漸進,小學的英語學習要與幼兒園的學習銜接、持續(xù)深入,不能半途而廢。
幼兒英語機構不斷推出人機互動學英語、小班教學、外教授課、純英語環(huán)境等新名詞,刷新著家長的教育觀念。部分家長在為孩子選班時,常常被這些新概念迷惑,容易走進幼兒英語教育的誤區(qū)。有教育界人士認為,對于幼兒英語機構打出的特色,家長需要根據(jù)孩子特點謹慎選擇,不要一味求新。
誤區(qū)一:超過6歲再學就晚了
“人家說6歲以后再學外語就晚了,所以早教就給孩子報了個雙語的。”許先生說,如今兒子三歲多了,他正忙著給孩子選一家專門的幼兒英語機構。
濟南瑞斯學科英語的Julia老師表示,6歲以下的兒童接受力很強,在口語的學習和聽力的訓練方面也更具優(yōu)勢。但是“如果兒童遇到發(fā)音不準的老師,形成錯誤的發(fā)音,以后會很難糾正。而且,幼兒英語的教學內容如果超出了他們的接受能力,會挫傷孩子學習英語的興趣。”
專家建議:母語穩(wěn)定后再進行英語學習。天才寶貝的段蕊老師建議,家長不必急于報班,不妨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進行英語熏陶,如放映英文動畫片,有語言天賦的孩子就會自動模仿。
誤區(qū)二:外教教的才正宗
張女士說,她最近給女兒選了家英語培訓班,“老師全是外國人,教起來肯定專業(yè),再貴再遠我也要讓孩子接受原汁原味的教育!”“外教教學不等同于專業(yè)和品質有保障?!倍稳锢蠋煴硎?,外教教學可以保證原汁原味的語言環(huán)境,更易于提高孩子的英語口語水平。但同樣存在問題,如外教水平良莠不齊,部分老師鄉(xiāng)音太重,甚至沒有相關的幼兒教育經(jīng)驗等。而且對于幼兒來說,中國老師用中文切入教學的效果可能要好于外教。
專家建議:孩子處于幼兒階段時,還是中國老師更值得信賴。Julia老師認為:“如果孩子的英語基本功已經(jīng)打好,可以選擇外教幫助孩子提高英語水平,但是在幼兒英語教育階段,許多綜合素質高、發(fā)音標準、了解孩子想法的中國教師更值得信賴。”
誤區(qū)三:一切為了考級
張女士最高興的事情莫過于四歲的兒子又記住了多少新單詞。“好好背單詞,將來才能順利應對劍橋兒童英語、四六級、雅思、托福等考試?!?/p>
段蕊老師說,對幼兒掌握的知識進行量化是沒有必要的,因為幼兒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習興趣。而且,這階段他們學到的知識如果不加鞏固,長大后就會忘掉,對日后的各種考試也沒有多少實際意義,真正的應試型英語學習從初中開始比較有效。
專家建議: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更重要。如果只注重單詞、語法的學習,那英語只能成為啞巴英語,失去了它的工具性。而且,早期英語學習的關鍵在興趣的培養(yǎng),對于感興趣的東西,孩子才能自發(fā)地去學習、去記誦。
誤區(qū)四:課程越貴越好
朱先生是典型“一分錢,一分貨”的信奉者,一聽說某英語培訓機構開設了“VIP一對一教學”,朱先生毫不猶豫地給兒子報了名,但兒子對此卻興趣缺乏。
Julia老師認為,許多家長愛子心切,認為貴的就是好的,“但是課程的設置、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是否適合自己的孩子,這一點許多家長并沒有仔細考慮,比如‘VIP一對一學習’雖然能給孩子提供一流的師資,但幼兒階段的孩子仍然需要與伙伴交流,共同進步。獨立學習的形式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需要,英語學習就變得索然寡味。”
專家建議:不挑最貴的,只要最合適的。Julia老師建議家長不要一味地給孩子挑選最貴的,而是要綜合考慮學校的教育理念與課程設置等因素后,為孩子選擇性價比最高的課程。同時還要充分考慮到孩子的興趣、課程的定位等因素。
家園共育《讓孩子上興趣班是好事 別進入這四大誤區(qū)》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專門為給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創(chuàng)建的網(wǎng)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孩子上幼兒園學什么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暑假來了,很多家長都會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希望能提高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和素養(yǎng)。但是各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你們是否走入了以下誤區(qū)呢? 父母讓孩子上興趣班是否走入誤區(qū) 誤區(qū)1:只重結果,忽視過程 學...
核心提示:特長教育的真正目的應該是凈化心靈、陶冶情操、給孩子帶來快樂和自信、讓其更積極地享受生活的教育,而不應該太功利,所以父母要有一顆平常心,用正確的心態(tài)來教育、引導孩子。 現(xiàn)在,很多的父母都認為孩...
調查證明,隔代人帶孩子,成功率不足30%。那么,為什么老年人付出了一切,收獲卻不盡人意呢?看一看下面的幾個隔代教育誤區(qū),也許您就會明白了。 誤區(qū)一:溺愛是祖輩帶孩子的主要問題。老年人出于對第三代的過分...
誤區(qū)一:孩子發(fā)呆就是有問題 如果媽媽看到孩子一個人坐在房間里,什么都沒做,只是看著窗外的天空發(fā)呆,一般都會認為孩子是不是有什么問題,或者是在浪費時間。對此,鄒小兵認為,孩子發(fā)呆也是一種學習,盡管可能本...
父母適當介入孩子的家庭作業(yè)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習慣,而且還可以及時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在某種程度上,家庭作業(yè)完成的好壞,與家長的教育、督促和幫助有重要關系。可現(xiàn)實生活中,家長的做法難免存在一些誤區(qū),以...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