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精彩故事。
家庭有家庭的好處,學校有學校的妙處,兩者結合,可以讓教育更有意義!家長與教師之間需要經常進行溝通與交流,有時候成績并不意味著一切,讓孩子正確認識自己是家長與教師的目標之一!那么,怎么充分利用家庭與校園之間的資源對幼兒進行教育呢?考慮到您的需要,小編特地編輯了“精彩書摘:別拿父母不當朋友!”,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人生有4類朋友:1、你的父母;2、一般意義上的社交朋友;3、你的女友或男友;4、你的孩子。你一出生,其實就已經有了兩個來自成人世界的朋友,你的父母;在你成長的過程中,你的社交范圍逐漸擴大,你會結識許多社會上的朋友;當你情竇初開之時,你的身邊就會有了那個她或他;當你們攜手步入婚姻后,有了愛的結晶,你的孩子也將是你人生中一位特殊的朋友。
在你進入成人世界之前,親愛的孩子,我想告訴你一個秘密:人人都渴望忠誠的友情,然而90%的人都浪費了他們的兩個最忠誠的朋友。如果你也無視這樣的幸運,你將錯過命運最寶貴的恩賜。
親愛的孩子,你很聰明,但是你要進入的是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難免你會想錯,也可能做錯,而你自己體驗到的時候,又已經錯過。所以,在你進入成年人的世界之前,我先要給你介紹兩個最重要的成年人——你的父母。
你也許說這沒有必要,我天天和他們在一起,還不了解嗎?其實啊,天天在一起的人,才會有可怕的陌生。你不知道,在塑造你的命運的程序中,一百個老師,都抵不上一對父母。我們花很多時間去了解同學、了解偶像、了解朋友,了解你喜歡的女孩或男孩,但是你花了多少時間去了解父母——這世上你絕對最應該了解的兩個最熟悉的陌生人?
就說痛苦吧,你知道父母的痛苦嗎?你說我知道,他們養(yǎng)我不容易,含辛茹苦。不,這些對他們不算苦。不論做出多少犧牲,甚至付出生命,他們都會樂在其中,父母最苦的,是得不到孩子的理解,敲不開兒女的心門。
因為我身處成人世界,所以我更能夠體會到這些父母的無奈。你知道:駕駛汽車,需要考證。要不然,不是傷人就是傷己;當律師需要考證,要不然,不是違法就是輸了官司。但是,教育子女是天大的事,你看到哪個父母考過證。他們也是個孩子啊,自己甚至還來不及成熟,就倉促地登上了父母的駕駛艙。更何況,他得到的是一臺智能的、會發(fā)火、會無緣無故就拋錨的一輛車。
全天下都在教育孩子,哪有人來教育父母?沒有練習的機會,怎么能不犯錯誤。老板可以辭退員工,父母無法辭退孩子;打工可以跳槽,父母卻不能辭職。難怪他們發(fā)脾氣。別人對你耐心,那是因為別人可以冷靜,父母對你發(fā)火,因為他們心情急迫。
你也許會說,既然他們也沒有受過專業(yè)訓練。為什么我要聽他們的話?我要告訴你,他們缺少經驗,還是比你老練。就像一只沒有經過訓練的大公雞,也百倍地強過剛破殼的小雞雛。你的現在進行時,都是他們的過去完成時了。他經歷了小男孩,血氣方剛,為了一件小事打得頭破血流;她也經歷了小女生,憧憬愛情,想到那個帥哥就小鹿亂撞、滿臉羞紅。同時,你沒有經歷過的一些事,他們也比你更早地經歷過,比如說當求學變成打工,比如當愛情變成婚姻。就算他們有些地方不如你,你不與他們建立師生關系,但你至少與他們建立伙伴關系。
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吧?在某一門課程中你拿到了高分,因為你很幸運,因為別人答錯了的那道題你曾做過。在成年人的考場上,你同樣會遇到很多必須完成的考題。比如,“怎樣才能擁有真正值得信賴的友情?”如果,你愿意把父母當作一本習題集,付出時間和耐心多做幾遍,你可能會發(fā)現,你眼中那個專制的父親,沒法溝通的男人,原來可以成為你最講義氣的哥們兒,當你需要有人為你兩肋插刀的時候,他早已為你插了十多把刀;而那個嘮叨的母親,不可理喻的女人,原來可以成為你最親的紅顏知己,你的寶哥哥、林妹妹可以為了一句話離你而去。而父母卻可以為了你和他的那一半翻臉,拎起“離婚”的大棒把那個家伙打出去。
孩子,你該慶幸你有個家。齊家、治國、平天下。家就是你的第一個訓練場,父母就是你的教練加陪練。這兩個人會擊倒你,但不會弄傷你。況且,如果你不能把這兩個世界上最疼你、愛你的人,變成你的朋友,你到社會上怎么交朋友?在成人世界里,幾乎90%的人都忽視了他們最應該結交的兩個最忠誠的朋友。而你不同,你要成為那幸運的10%,你將得到命運最寶貴的恩賜。
那么如何成為父母的朋友呢?關鍵的問題,是要和他們交流,我告訴你一個魔力詞匯,叫作“示愛”,就是明明白白表示你的愛。親愛的孩子,你記得《小王子》那個寓言故事嗎?向那個作者圣??颂K佩里學習“示愛”吧。從十歲開始就陸續(xù)給母親寫信,直到他長大成為飛行員,直到他幸福地逝去,留下了100封家書。最近我讀了他信,被他對母親的摯愛深深打動了,我想,有一天你做了父母,你也會感動的想哭。
當他成為飛行員,他沒有感到海闊天空,而是寫信給母親:
“教我什么叫浩瀚的,不是銀河,不是飛行,也不是海洋,而是在您房里的另一張床。那時候要是生病了,真是大好的機會。每個人都想生一次病。只有感冒的人才能享有這片無盡的海洋?!?/p>
你看,他寫得多動情,沒有人想生病啊,兒子想生病,因為那是他最幸福的時光,是生病時,躺在母親臥室里的另一張床上,享受母親的呵護。
當接到母親寄來的包裹時,他沒有視作理所當然,他寫道:
“您的一衣一物都能讓我滿心溫暖。您的大圍巾、您的手套,包裹的是我的心?!?/p>
當在沙漠中失事,歷經危難才回來,他立刻寫信給媽媽:
“我是靠著媽媽您才回來的。您簡直就像守護天使,堅強、聰慧、盈滿祝福;夜里一個人的時候,我都向您祈禱,您可知道?”……我的好媽媽,我讀著您紙短情長的家書,哭了,因為我在沙漠里呼喚了您的名字”
當他遇到困難的時候,他沒有冷漠的堅強:
“今晚我真的難過得想哭。當我傷心難過的時候,您真的是唯一的慰籍。記得我還是孩子的時候,背著書包回家,因為被處罰,邊走邊哭——您可還記得,是在勒芒的時候,只要您親親我,就什么都忘了。您曾是對抗督學和學監(jiān)的強大依靠?;氐侥奈堇?,就覺得安全了,在您的屋里,沒有危險,只要做您的孩子就好。真好?!?/p>
即使我們長成參天大樹,在父母眼里,我們還是需要呵護的小草。當父母的,天然就有這種“被需要”的幸福。我的孩子,如果你能學一學圣埃克蘇佩里,理解父母的愛,并且明白的向父母表示我們的愛,更重要的是,要讓他們知道,這世上的一切一切的重要,都沒有他們的愛更重要。那么,我們的父母就會成為天下最幸福的父母,你也會得到更多的理解和關愛。
曾經,我也和你一樣被父親深愛著,他講話不多,是一個沉默的男人,深沉得讓我讀不懂他,當我真正懂得他的時候,他已經去世了。親愛的孩子,這世上有很多的遺憾,做父母的遺憾是“父欲教而木成舟”,——當我們懂得教育自己的孩子時,他們已經定型了;做兒女的遺憾是“子欲養(yǎng)而親不在”,——當我們知道回報父母時,他們已經永遠的離開了。
孩子,不管多么美滿的緣分,都有曲終人散的時候,而且多是做父母的先走。這世上什么人的愛最細微,是父母;這世上什么人的愛最博大,是父母;這世上什么人的愛最長久,是父母;這世上什么愛最短暫,還是父母。親愛的孩子,讓我們珍惜吧,趁他們還在,做點什么,讓他們感受我們的愛。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新的學期剛過完整整一個星期,許多孩子都已適應了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一百二十八個孩子中,有二十幾個是新生,其中,很多家長來報名的時候都說著同樣的情況“父母離異,或者是誰又走了”……
幼兒園有很多的孩子都是父母離異的,他們或多或少性格上總有那么些缺陷與不同。中班有個長得很可愛的男孩子小雨,很抱歉的是,當他剛來幼兒園的時候,我問他:你媽媽呢?他用天真的眼神看著我說:我沒有媽媽。他表情有些難過還是傷心,我說不上來。只覺得,當他說出最后一個字的時候,世界就像突然定格下來,一片安靜。我覺得真的很抱歉,也許是我說了他心中最不開心的事。雖然他們最終需要勇敢,可是他畢竟那么小,他只不過是個孩子,他正需要媽媽呀!他的爸爸一直在外靠打短工維持家人的生活,幾乎就沒有跟他交流過,家里還有個奶奶,每次來園放假都是他奶奶接送的。奶奶也只是個淳樸的農婦,說話做事不會顧忌太多,雖然她是那么愛小雨。有時候大人們在一起說的話,一不小心被孩子聽見,對孩子來說真的是一種傷害。有時候上學放學的時候,看著別人的爸爸媽媽來接送自己的伙伴,多幸福的場面,他也只是在一邊開心的看著,甜甜的笑著,甚至也會一臉的無辜與難過。這幸福的場景對于他來說,太殘忍了。他對任何人都充滿的“愛”的期待,你對他笑一下,他就會開心一整天。有同伴的親戚來看望他的伙伴的時候,他也會乖乖的跟自己伙伴一樣稱呼別人。那時,他非常幸福。他的奶奶是個非常不容易的老人,從他出生就一直是跟著奶奶的,他就是奶奶的命根子。小雨也還算是非常乖巧的男孩子,也許,這樣的孩子要比那些溫室里的花朵更加成熟些,懂事些。但是,對成長而言,必定是不利的。每次看見奶奶肩挎著包,手里提著袋子,一手拉著小雨的手,一起走上臺階,踏上回家的路??粗鎸O倆的背影,總有一些感觸,小雨父母自私的舉動,怎么會給這個單純稚嫩的孩子心上涂上一層抹不掉的不愉快。
像小雨這樣的孩子在幼兒園里還有很多,他們總是喜歡把手塞進口袋,因為他們缺乏安全感,誰也說不定下一秒又會失去什么;他們喜歡一個人安安靜靜的獨處,因為,他們發(fā)現自己有些事是與別的小朋友不一樣;他們喜歡暗沉的顏色,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的世界沒有別的小朋友那樣豐富多彩。還有的孩子因為家庭不健全,性格偏激,活動中總是得不到伙伴們的喜歡。這樣的孩子在幼兒園里總是備受關注的,每一位老師阿姨都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疼愛,每一個孩子都會讓我們看到不同的“小世界”。
一個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就是童年。孩子雖然是愛情的結晶,可是愛情就像水晶,太容易破碎了。雖然每個人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權利,可是,孩子才是每個做家長的最大的幸?!,F實的社會,婚姻易破碎。孩子呢,他們真的是很無辜,雖然他們小也許在大人眼里看來他們什麼都不懂,但人都是感情動物,有些事,他們會看在眼里;有些話,他們會存入記憶,刻在心里。他們是很小,希望每一位家長在為自己的問題考慮的時候,一定要多想想你的孩子,總有一天,他會長大,你會老去。
愛孩子,就請給他一個健全的家庭。孩子永遠是希望和未來,在這里我想呼吁那些正在準備離婚的家長,別拿離婚來忽悠孩子的未來!
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普遍都很焦慮,20世紀80年代整個社會還很僵化,物質、經濟條件都不好,過上好日子、出人頭地就只有考大學一條路。那時,一到周末就帶著孩子去補課、學鋼琴等各類能加分的才藝的父母到處都是。為了孩子的前途和未來,眾多父母必須“押”著孩子去做很多事。
現在很多父母看開了,放手了,什么都不管了:“我什么課外班都不給他報,讓他快樂一些。我們是散養(yǎng)?!薄拔也唤o孩子立那么多規(guī)矩。”“我不過多地管束他,不能壓抑孩子的天性?!薄爸灰鞓肪秃?,我們不要求他一定如何如何……”不過,這些號稱什么都不管的父母,細究起來,做不到“什么”都不管,甚至管得還不少。例如,見人要打招呼,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上學不遲到,等等。
父母管得多或者聲明不管,都是從自己的角度去考慮的,忽略了孩子是需要你管還是不管?孩子需要你管什么,不需要你管什么?很多崇尚散養(yǎng)的父母對孩子的完全不管,肯定也會在一定程度上給孩子帶來傷害。錯過了從他律到自律轉換的關鍵期我遇到過兩例,求助者都是家庭經濟上比較寬裕的孩子:一個男生,16歲;一個女生,18歲。他們求助的原因都是厭學,也沒發(fā)生什么大事,就是不想去上學了。這兩個孩子有一個共同的經歷:小時候,男生學過圍棋、兩種樂器、乒乓球等,女生學過鋼琴、素描、陶藝等,都是他們自己提出來想學,父母才給報的興趣班或單獨請的輔導老師。后來也都是他們自己不想學了,父母聽之任之,不學就不學了。
這應該是散養(yǎng)的理想狀態(tài)吧?讓孩子發(fā)揮天性,隨心所欲。兩個孩子在談到自己的這段經歷時都露出悻悻之色,對當時為什么喜歡,后來又為什么不喜歡,學習過程中是否有樂趣,等等,都記不起來了。
我們現在做個假設:當他們一時興起,提出要學圍棋或素描時,父母是花錢的那位,所以決定跟孩子立個“約定”:學習的目的、過程和時間,遇到困難時怎么處理,等等。從有興趣、好奇,到真的潛下心來去學習、鉆研,直至有心得,是挑戰(zhàn),同時也是訓練一個人的過程。借由這個過程,一個人學會耐心,學會勤奮,學會在有瓶頸的時候如何去鞭策、鼓勵自己,學會在有所得時如何不自滿,繼續(xù)保持好奇和探索,學會協(xié)調、安排自己的時間,收獲“一分努力一分成就”的自信和快樂。從兩三歲時搭積木、拼圖到后來上學、學習才藝,到最后選擇職業(yè)以及自己認為應該去做的事,這些都在一點一滴地進行。
小的時候,孩子控制不住自己,容易轉移注意力,容易放棄。此時,需要來自父母的“他律”,幫助孩子慢慢習得上面說的要做成一件事所需要的品質,逐步在10歲以后由他律變?yōu)樽月?。淺嘗輒止,輕言放棄,不僅是虛度時間和浪擲精力,更重要的是錯過了從他律到自律轉換的關鍵期,孩子容易形成任性而為、“想一出是一出”的習慣。
孩子一次次放棄才藝的學習,可以,由他!真到了孩子不去上學、不愿意高考,父母才慌了——此時再回頭補課就難了。正常的社會行為的要求,在孩子看來可能是對他的管束、不公平。這時,即使他想做到自我控制也已經做不到了,這會讓孩子體驗到更深的挫敗。
這種沒有要求的教養(yǎng),孩子是否感激呢?小的時候可能覺得媽媽好,“不逼我”,“不管我”;慢慢地長大了,孩子會覺得“你并不真的在意我”,因為你不操心,無所謂,“隨我便”,你應該盡的責任例如指導、培養(yǎng)等沒有盡到。
孩子也會覺得你不信任他,否則怎么會不堅持?“是不是不相信我有這樣的天賦或能力?”孩子后來的這些抱怨卻是說不出口的,因為當初大家都認為“不管”是對孩子好,是少有的好父母的做法,現在如果推翻這一結論,自己就成了忘恩負義的白眼狼,成了反復無常、自相矛盾。而且自我否定是很不舒服的,讓人往往不能接受。
于是,孩子“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該有多郁悶!讓孩子變得散漫、任性還有一種散養(yǎng)是對紀律和社會規(guī)范的無視。
我接待過一個13歲的男孩和他的母親,是學校要求他們來做咨詢的。
孩子小的時候父母離異。母親一直覺得這件事帶給了孩子不好的影響,愧對他,所以盡力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從孩子上小學開始,幾乎每門功課都請家教,在學習上是有要求的,孩子的成績也還不錯。
他母親是這樣敘述的:
“我覺得他們的英語老師教學思想太陳舊,不能因材施教。課堂上那些東西我兒子都會了,就打了個哈欠,老師就小題大做,批評他?!?/p>
后來我去問英語老師,老師說:
“他打哈欠的聲音大到每個同學都聽得到,還伸懶腰,然后‘撲通’一聲趴在桌子上假裝睡覺,引得其他同學笑啊,學啊,課都沒法兒上了?!?/p>
他母親還說:
“數學老師留的作業(yè)都是重復性的。我兒子都會了,就不想寫了。中國這種題海戰(zhàn)術真壓制人的創(chuàng)造力,把孩子全變成呆瓜了。我支持我兒子不寫作業(yè)。老師沒話說了,就指責我兒子沒禮貌,跟他講話沒有用‘您’?!?/p>
數學老師的說法是:
“我問他為什么沒交作業(yè),他的聲調比我還高,嗷嗷地說:‘你就會留作業(yè),一點兒都不會開發(fā)我們的創(chuàng)造力。你該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學理念了?!覐臎]見過這樣的學生。我對他說有意見可以提,但是要守紀律,而且跟我說話至少應該用‘您’而不是‘你’吧。小學生都該懂禮貌,家里怎么教的?這孩子回去告訴他媽媽了,他媽媽還來學校找我了。這樣的父母太少見了。”
末了,他母親說:
“我們跟他的班主任溝通過了,班主任說這孩子想聽課就聽,不想聽就兩腳蹬著墻半躺在椅子上。他不交作業(yè),不舉手參與學習,在班里造成很不好的影響。不管他,就管不了別的學生?,F在是義務教育,沒法兒讓他退學,又不許各種懲罰,也沒有評定、處分等等。還說我們父母非但不配合,反而縱容孩子……我是管不了了。只要他不影響別的同學,就隨他去吧?!?/p>
這位母親說孩子的“事跡”,都是當著他的面說的。這孩子在診室里也是旁若無人地東摸西看,坐累了就伸直了腿半躺在沙發(fā)上。他母親說了一句:“哎,坐好!”他哼了一聲,一動沒動。他母親也就不再說什么了。
我了解情況后腦海里出現的第一個詞就是“散漫”。散養(yǎng)的目的不應該是讓孩子變得散漫、任性吧?
我的團隊曾經應邀在宣武區(qū)的幾所小學開展“問題”學生心理輔導團體活動,面對的是三年級以上、學校和班主任認為有“問題”的學生。
這些孩子的言行上確實各有不恰當的地方,但高度一致的是,他們不會,也許不愿、不想去審視環(huán)境、同伴、老師的狀態(tài),也辨不清自己的最終目的和眼前的沖動。跟三四歲的孩子一樣,他們只顧滿足自己隨時而起的興趣和需要,卻又沒有三四歲孩子那樣的天真、單純。
設身處地地想一想,我是不愿當他們的同學的,因為他們并不能跟我互動,只顧自己,老打擾我;我也不愿當他們的老師,因為他們不能跟著我的教學和給出的建議走,自以為是,影響其他同學的學習,讓我的教學工作受到挑戰(zhàn),浪費我的時間和心血。
這些孩子最終要長大,走上社會,若一直保有這樣的行為習慣,誰會愿意當他們的同事、上司、下屬?誰愿意與他們做朋友、談戀愛?
在社會上受的挫折多了,吃的苦頭多了,可能他們會變得收斂一些、抑制一些,但與自律—自我控制不同的是,他們的收斂是被動的,是因為失敗和教訓而不得不為之的。因此,他們不會滿足,不會心甘情愿,會充滿抱怨、失望、無奈、憤懣。他們是不成熟的,也是不自由的。父母為什么會這樣?1.出于自己的心結而散養(yǎng)。
父母對孩子過度散養(yǎng),往往是其自身有些心結沒有處理好:感覺自己從小到大處處被束縛、被管制,把自己的挫敗和不得志歸因于環(huán)境或他人的壓制。這種被動忍受型的父母,會傾向于過度放手孩子的教養(yǎng),甚至挺身而出,去反抗那些他們認為對孩子約束、壓抑的人或制度,就像前面案例中的那位母親一樣。
我們很多人心里都有一個沒有長大的孩子,那是小時候的自己,帶著未被滿足的需要,倔強地拒絕長大。這個內在的孩子會時不時地鬧起來爭取他的利益,于是我們會在很多成年人身上看到他們不成熟、不理智的行為。
大多數時候,我們壓抑著這個內在的孩子,直到有了自己的孩子,于是,這兩個孩子合體了。我們?yōu)楹⒆铀龅囊磺?,大多是為了滿足我們內心這個孩子的需要,而不是為了眼前的孩子。我們自己小時候需要疼愛,現在我們就過度疼愛自己的孩子;我們自己小時候需要自由,現在我們就會過度放縱自己的孩子。
面對這種情況,父母首先要解決的是自己的成長問題,要安撫好自己內在的孩子,讓他長大,這樣才能成為成熟、理智、客觀的成年人,才能當好爸爸媽媽。
2.拿散養(yǎng)當借口。
有的父母事務纏身,即便身在家中,也不住地打電話、發(fā)短信,運籌帷幄于沙發(fā)之上,咂摸回味于飯桌之旁,根本沒有精力和時間去教養(yǎng)孩子。這樣的人如果事業(yè)還算成功,家里物質條件還過得去,就會覺得可以給孩子買到諸如家教、留學等條件;孩子有了這些條件,自動地就會有所成就、會做事了。他們都忽略了自己的“管”與“參與”,除了對孩子的指導,還讓孩子感受到被關注、被期待、被陪伴。父母應該怎么做?別忽視對孩子自控、自律的培養(yǎng)。
對于散養(yǎng),我沒有支持還是不支持的態(tài)度,因為這本身就是一個很主觀的說法,不同的人對“散養(yǎng)”有不同的定義和做法。我強烈反對打著“散養(yǎng)”的旗號,放棄對孩子的教養(yǎng)責任。
1.關注孩子成為一個成熟社會人的過程中所應該有的一些能力。
例如做事情的條理、規(guī)劃、耐心、毅力等行為自律,與人相處的關心、同情、友善、溝通互動等情感力。這些會影響到孩子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影響到他對自我價值的界定,終極影響是他對自己人生意義的判斷,更不要說對他每時每天是否快樂、舒心的影響了。
2.做循序漸進的自我控制訓練。
2010年暑假,我們一家在美國的老朋友家住了兩星期。他家的外孫女Lila當時5歲,跟著她的爸爸媽媽到我們的露營地去玩。因為時間的關系,他們要提前回去。
Lila和我的女兒玩得正開心,非常不情愿離開,站在帳篷邊遲遲不肯上車。這時,她的媽媽,一位教育學畢業(yè)的中學老師,既沒有命令她必須走,也沒有耐心地講道理,或者提醒她“我們已經說好……”,只是站在車邊大約兩米外,對Lila說:“Self-control(自我控制),Lila.”
對于5歲的孩子,母親已經在要求、訓練她的自我控制了。Lila站在那里,眼神中透露出掙扎,看得出她正作著艱難的選擇和決定。不到1分鐘,誰都沒說什么,Lila自己轉身上車去了,神情很落寞。
當時,這件事讓我感到很觸動,有了自我控制,才談得上責任。不過,我個人認為5歲講自我控制稍微早了點兒。可以從六七歲開始一點點地訓練,到10歲建立起自我控制的意識,13歲開始能主動去實踐,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孩子很小就會自我抑制,但自我控制則是要心智比較成熟時才能做得到。孩子的成長中哪些該管?
1.對孩子要有與其年齡相匹配的言行上的要求,例如要有禮貌、要講衛(wèi)生、要準時等。孩子將來的行為自律,有賴于一開始父母的“他律”。
2.可以不要求結果,但不能忽略過程。例如,不要求孩子必須考100分,但要求孩子主動、認真地學習知識。
3.對于孩子的錯誤一定要管。犯錯誤并不意味著孩子就是壞孩子,我們常常是在試錯中明白了道理,學會了本事。所以,看到孩子的錯誤一定要管,不要喪失了孩子成長的機會。至于什么是錯誤,每一個家長有自己的定義和標準。
4.要培養(yǎng)孩子的品德,基本的道德準則必須管!例如:誠實、善良、公義、尊老愛幼等等。
5.孩子提出了疑問和要求一定要管,不能拒絕或忽視。
6.如果有人反映了孩子的問題,無論是孩子的老師、同學還是其他什么人,一定要管。要調查清楚真相,再相應處理,而不要“護犢子”,或者否定別人的看法和意見。
7.選擇散養(yǎng)的父母一般都有一套理論,或者“外國如何”,或者“我小時候如何”。一定要實時檢視自己的理論是否過期,是否與你家的具體情境相符,是否符合孩子的特點,等等,避免教條。
家長養(yǎng)育小孩子不辭勞苦,然而有時候孩子不聽話,家長管不住,父母會深感頭疼?!安恍摇钡氖?,許多父母發(fā)現,隨著孩子年齡的不斷的增長,孩子不聽話的行為愈來愈嚴重,而且在父母不斷嘮叨下,孩子甚至產生了叛逆的心理。
奇怪的是,每當父母把孩子如何頑固執(zhí)拗的表現告訴幼兒園的老師,老師卻很可能不認同;父母告訴其他和孩子接觸過的熟人時,他們往往也會表示詫異:“你的孩子挺好的呀!沒有你說的那么搗亂啊!”當父母聽到別人這樣說時,真是既欣慰又困惑。
已經上幼兒園大班的姍姍就是這樣,在老師和小朋友面前,姍姍熱情、愛學習、容易相處、樂意照老師的要求做,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墒窃诩依铮瑠檴櫩偸囚[別扭,特別是對爸爸說的話,她一般都要反對一下,讓爸爸老大不痛快。同一個孩子,因不同的人而有不同的評價,是孩子在父母和別人面前的表現真的有那么大的不同,還是另有原因呢?
孩子為什么說“不幾年前,曾有一所小學做了一項“對爸爸媽媽哪些地方不夠滿意”的調查,調查結果發(fā)表在《少年兒童研究》雜志上。統(tǒng)計顯示,孩子對爸媽不夠滿意的地方有58項之多,比如:動不動就發(fā)脾氣;不了解我的心;要求太嚴,標準太高;不接受我的意見;說話不算數;當我想做自己的事時,他們總不讓;總在罵我的時候夸獎別人等等。
看了小學生們對自己爸媽的不滿意,你有什么想法?第一,這是對小學生做的調查,與我這個幼兒家長何干;第二,就算有對上號的地方,恐怕你也不愿意把這樣地父母形象何自己連接在一起。但是,靜下來想一想,我們做父母的都不是完人,上述孩子的不滿意,在我們身上多少會有體現。別以為孩子還小,什么也不懂,其實,孩子雖然嘴上沒說,但這些不滿意已經在他的心理了,并且已反應在行為上。的確,孩子的這些不滿意都可能成為向父母說“不”的理由。
成人沒有以身作則
當孩子出現一些問題時,以往我們總是要問上一句“這孩子是怎么了?”習慣從孩子身上找原因。其實,有許多問題的產生根源是父母。
孩子的某些叛逆心理和行為,可能恰恰是家庭教育弊端所致。
對孩子要求嚴格,卻對自己要求松的父母,孩子能心甘情愿聽他們的話嗎?即使爸媽說的條條是理,孩子依然不肯服從,孩子愈大,這種現象愈明顯。比如,姍姍的爸爸就有這個問題,他不讓姍姍在看電視時吃東西,可是自己卻經常如此。姍姍有好幾次忍不住給爸爸提意見,結果逢他看的高興時,他就說下一次一定改;逢到他看的不高興時,他不但不聽,還發(fā)脾氣,擺出家長的架子壓人。起初,姍姍只是在這個問題上不服,漸漸地,這種不滿就擴散開來,爸爸說的話都不愿意聽,姍姍的叛逆心理愈來愈嚴重。
把孩子當小小孩對待
再有一些父母無視孩子地成長,總是把孩子當小小孩子對待,這也不讓做,那也不讓做,這是造成孩子產生叛逆心理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比如,在幼兒園里老師經常教育小朋友“自己地事情自己做”,姍姍聽了以后特別想做點自己沒有做過的事情。一天,姍姍提出晚飯后自己洗自己的碗。可是媽媽左思右想一番,還是以“萬一碗摔碎了怎么辦?”“碎片刺破手怎么辦?”等理由拒絕了她。沒有做成事情,姍姍可不高興了,睡覺時故意不肯上自己的小床,很晚了還賴在爸媽的大床上,惹的爸爸想要處罰她。
第二天晚上,姍姍一家到小姨家做客,晚飯后姍姍又提起洗碗的事,媽媽再次重復昨天的理由,沒想到小姨卻爽快的說:“想自己洗碗是好事??!夠不著水龍頭,我給你墊個小凳子,萬一碗摔壞了也沒關系,小姨再買新的?!毙∫淘拕傉f完,姍姍就興奮的大叫起來:“謝謝小姨?!苯又?,馬上就去洗碗,而且洗的非常認真、仔細。
孩子都是好孩子
可見,父母確實要反過來想一想:自己總是抱怨孩子不聽話,難道孩子天生就是一個不聽話、愛搗亂的孩子嗎?孩子真的想做一個處處和爸媽作對的人嗎?其實應該說,孩子都是好孩子,而父母未必都是好家長。
換個角度來說,父母喜歡乖孩子的真實理由是什么?我們不喜歡孩子和自己作對的目的何在?其實說穿了,還不是為了自己省心、省力吧!以這樣的心態(tài)對待自我意識萌發(fā),獨立性、自主性正蓬勃發(fā)展的孩子,是否有點太自私、也太短視了呢?
育兒觀念:請別拿孩子的理想來取笑
在兒子三歲的時候,問他長大后想做什么,他說想當火車司機,因為他最喜歡小火車玩具了;在他四歲的時候,問他長大后想做什么,他說想當工程師,因為他是喜歡能象爸爸那樣會修玩具了;在他五歲的時候,問他長大后想做什么,他說想當科學家,能發(fā)明出一種聲控的汽車。于是這個科學家的理想一直堅持到了現在,我們都覺得兒子的這個理想仍然是很好的,因為只要是他想做的就是好的,不會因為他的理想太大或太小而打擊和嘲笑他,更不會拿他的理想去開玩笑。小朋友自己也一直覺得有個理想是件很了不起的事兒呢。
昨天在樓下玩,一個奶奶問她自己的孫子買一個球花10元錢,100元錢能買多少個球?她的孫子信口胡說能買50個,于是奶奶就問奇奇能買多少個,這個小家伙一點也不知道謙虛呀,回說:當然是能買10個了。這個奶奶于是就夸奇奇聰明,這一夸人家就更不謙虛了,說:我長大后還想當科學家呢,這個題當然會算了。話音剛落,便惹來圍觀的幾個奶奶們的一片歡笑聲,其中還有一個奶奶開玩笑地問他:小科學家,那你能研究一下飛機去哪兒了嗎?奇奇生氣地說:奶奶,這問題我哪兒知道呀,那么多人在找都有沒找到呢。
接下來,奇奇又轉到另一堆小朋友那里玩,一個阿姨又開始逗他,于是,奇奇的理想又惹來了她們的笑聲,這個阿姨邊笑著還邊對我說:你兒子長大還想當科學家呢!我真沒有覺得這個有什么好笑的呀,聽她的口氣那是需要我進行附和一下說小孩子都是說著玩的,我偏不說,哼哼。。。我淡淡地回答道:嗯,是的,我們是個有理想的小孩兒。然后我就蹲下身,擁抱了一下兒子,拉起他的小手說:兒子,我們該回家了。
回到家,我溫和地對奇奇說:“寶貝兒,你知道嗎,有理想的小孩兒都是優(yōu)秀的小孩兒呢,你在媽媽爸爸的眼里就是個優(yōu)秀的小孩兒。不過媽媽還有點兒小建議對你說,就是希望你以后在外面和其他大人說的時候,咱們不隨便把理想告訴他們,因為他們有的人不懂你也不懂得尊重你,有的大人更是不懂小孩兒的理想的。媽媽和爸爸懂你也相信你,知道為了實現你的理想,你每天都會努力的,是吧?”奇奇帶著點不解地回答道:“好吧,媽媽,我當然會努力了?!?/p>
請注意保護孩子們的理想,不要隨便拿孩子們的理想來開玩笑,你的玩笑本身就是對他們自尊心的一種傷害。更何況,因為他們本來就是末來的科學家、工程師、律師。。。他們本來就是我們的希望,他們本來就是祖國的末來,他們本來就是社會的棟梁。
導讀:一個有問題的青少年的背后一定會有一個有問題的家庭,及早的行為矯正和心理干預可以避免一個問題青少年的出現。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開學才1個多月, 在廣州白云心理醫(yī)院便出現了一個現象:12-20歲之間的青少年患者比以往有所增多。醫(yī)生告訴我們,這些孩子大多都是由于家庭教育不當,父母與子女溝通不暢引起的。
“就算出院了,我也不會再回家,我會想辦法生活下去的,我恨他們,我懷疑自己是不是他們親生的?!?3歲的小文(化名)抱著被子坐在床上,撅著嘴慢慢地說著對父母的種種不滿,眼睛里寫滿了不理解與埋怨。
小文,因是超生的女孩,剛出生即被送到表姨家寄養(yǎng),五歲后接回父母身邊。父親經常夜不歸家,而母親對哥哥的偏愛令小文對父母更加排斥,女兒在社會上認識的朋友打扮另類,并且學習成績不好,父母不愿女兒與她原來的朋友在一起相處,更不同意女兒轉到普通中學,經多番溝通,小文與父母各執(zhí)己見,無法達成一致,之后小文拒絕入學,沉默寡言,并開始夜不歸家,仇恨父母,父母認為女兒精神有問題,常用哄騙的方法帶女兒看精神科醫(yī)生,并騙女兒服用精神科藥物,以致女兒更加痛恨父母,離家行為愈演愈烈。
“媽媽,你的愛讓我喘不過氣,我真的活得很痛苦。”上大二的小雨眼睛里盡是憂郁和焦慮。小雨父母均是知識分子,她是父母的養(yǎng)女,也是家里唯一的孩子,母親非常害怕小雨離開自己,盡管學習成績優(yōu)秀,但小雨只能選擇離家最近的學校,大學也是如此??粗瑢W們都能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小雨的內心非??鄲炁c孤獨,在家里,父母給了小雨優(yōu)厚的物質生活,但這些都不是小雨想要的自由與理解。上了大學后,小雨與一名家在外省的男同學相愛,母親知道后,馬上要求小雨同男友分手,小雨極度壓抑,煩躁不安,無法堅持上學,遂自行入院治療。
小強,12歲,重慶人,父母在他五歲時,雙雙到東莞打工,小強與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爺爺奶奶對小強非常溺愛,上學后,雖學習成績優(yōu)秀,但小強卻漸漸染上了偷錢騙錢的壞習慣,并用偷與騙來的錢上網、打游戲、買零食和玩具,爺爺奶奶雖然知道,卻沒有嚴加管教,導致小強變本加歷,性格頑劣,調皮搗蛋。小學畢業(yè)后,小強考上了一間重點初中,卻因在開學典禮上不停地搗亂,屢教不改被校方勸退學回家,父母只有把他接到身邊,但小強多動的習性一點不變,無奈的父母只好把他送到了醫(yī)院接受治療。
廣州白云心理醫(yī)院副主任醫(yī)師王德民提醒家長與學校,加強青少年的心理素養(yǎng)教育,多觀察多了解孩子的思想及行為舉止,學會與子女平等地溝通,正確引導和教育處在青春期的青少年,而不是強制或溺愛,出現問題要及時給予心理干預,防止青少年因叛逆而導致精神心理障礙。
現在,大多數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因此,不少的父母注重把自己的孩子盡量收拾得漂亮一些,這是理所當然的。然而,有的父母以為讓孩子打扮得另類或與眾不同才叫美,才能引起別人的欣賞、贊嘆和羨慕。
有一個母親,她為孩子專門訂做了一套小西裝,穿上小西裝的孩子在社區(qū)里走來走去的,不少的爺爺奶奶說這個孩子像個小紳士。在學校里,老師和同學也都說這位穿西裝的同學很帥氣,像個小經理。這位母親聽到后樂滋滋的??墒且荒暌院螅∥餮b就不合身了,母親第二年又做了一套。就這樣,這個孩子一年一套西裝地穿著??墒?,有一天孩子卻說:“媽媽,我總穿西裝,別人都笑我太古板?!眿寢尵蛯λf:“他們是嫉妒你。”
在烈日炎炎的夏天,往往都是時尚的成年女性的季節(jié),她們穿著一些漂亮性感的夏裝,一來可以降溫清涼;二來可以彰顯自己的美好身材,一舉兩得。然而, 在生活中不難發(fā)現,一些夏季童裝,特別是女童的夏季服裝,也越來越向成人女裝的款式與造型方面靠攏。兒童夏裝的款式確實很多,露背的、緊身的、吊帶的、超短的,應有盡有。一到夏天,漂亮時尚的童裝就特別好賣,新款一上市,很快就脫銷。
家住大學路某小區(qū)的一位李阿姨,她有一個剛三歲多的小女孩兒,長得特別活潑可愛,因此,李阿姨就經常買一些花花綠綠的衣服給小孩子穿。李阿姨說,由于現在是夏天,天氣比較炎熱,她就給小孩兒買了一些無袖的或者是小吊帶的童裝,好讓小孩兒既漂亮又涼爽。
可這位李阿姨不知道,兒童皮膚的黑色素細胞發(fā)育還不夠成熟,一般來說,黑色素在陽光照射下,會分泌黑色素顆粒來遮擋紫外線。如果兒童穿得過于暴露,則可能因為紫外線強烈照射而出現皮膚曬黑、曬傷,因而變得粗糙,甚至出現紅、痛、腫以及光過敏現象等。況且,八歲以下的孩子并不適合使用防曬用品。所以,建議家長在天熱帶孩子外出時,不要穿太暴露的服裝,并適當防護。同時,最好不要給孩子穿緊身衣,特別是腈綸、滌綸面料做的,兒童服裝還應以寬松、棉質為主。
小女孩兒的穿著應以活潑可愛、美觀大方、舒適健康為主,要符合兒童的心理特征和審美意識。如果穿得可愛、活潑,并且適合活動,那倒無妨;但如果給孩子穿得過于暴露、太性感,這樣的話,不僅難登大雅之堂,而且得不償失,時間久了,更會給孩子朦朧的審美意識造成不良影響。
沒有人生來就能當個好媽媽,也沒有孩子生來就是好孩子。很多時候,我們只是和孩子共同長大!當你意識到,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生命,他需要承擔自己的責任時,那么,請勇敢告訴孩子:抱歉,我不能當你想要的“超級爸媽”!
很多媽媽初為人母,總是不知所措。不管孩子怎么長大,媽媽眼中的“小肉團”總是這么軟弱且笨拙,好像如果不為孩子遮風擋雨,就怎么都說不過去。為孩子包辦一切,搶著為孩子的錯誤買單,要求孩子做到完美……可是這些往往造就了許多“超級爸媽”,卻沒有造就“超級兒童”。
這是一個奇怪的家庭現象。我曾經也深感困惑。有一天我跟孩子在看動物繪本的時候,孩子看到袋鼠身上就有口袋,袋鼠媽媽喜歡把小袋鼠裝在口袋里,給小袋鼠溫暖,給小袋鼠安全,給小袋鼠所有的疼愛。這個時候,孩子抬起頭高興地說:“你也是我的袋鼠媽媽!”
我突然有些尷尬和震驚。其實我們總是為孩子打理一切,他們就失去了獨立自理的生活能力;我們習慣為孩子遮風擋雨,他們就失去了面對挫折的逆商能力……這意味著我們太過于滿足孩子的要求,反而并沒有推動他們更好地成長。想想,我的孩子喜歡丟三落四,每次都是我跟在他屁股后面收拾,結果沒過幾天,孩子又跑出來求助我:“XX東西找不到,你放哪里了?”
我意識到:我們沒有必要成為孩子想要的“袋鼠媽媽”!
有一天晚上,孩子照例跑出來問我:“媽媽,我的文具盒不見了。你放在哪里?”
我不再第一時間站起來幫他找,而是說:“這是你自己放的東西。你怎么能來問我?你再找找看,是不是在床頭?”
孩子第一反應并不是很適應我的做法,但是他簡單地哦了一聲,返身回去尋找。過了一會兒他才告訴我:“我找到了。媽媽,你是不是不高興?”
我摸摸他的頭說:“不是,媽媽很高興。因為你長大了,以后你的事情就要自己做了,不要再使喚媽媽。媽媽也會覺得累。”
孩子點點頭。從此他再也不敢“勞駕”我做事,除非這件事確實拿他沒辦法,他才來求助我。我才明白,真正的好媽媽,是要懂得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成長,而不是為他挺身而出,包辦解決一切難題。
又有一天,孩子賴床起晚了。當我們匆匆忙忙地出門搭電梯時,孩子突然發(fā)現自己沒有換鞋,穿著一雙拖鞋就出門了。他為表抗議,還使勁在地板上磨蹭,說:“你快去幫我拿鞋啊,我要遲到了!”
我心里知道他著急,但是我牽起他的手說:“我們一起回去換鞋?!蔽覀円宦窙_回家門口,孩子已經把腳抬起來,暗示我?guī)退┥?。我無動于衷地把鞋子放在他面前說:“寶貝,你早就學會穿鞋了,現在自己穿?!?/p>
孩子露出驚訝的表情,有點賭氣地說:“我就要你幫我穿!”
我認真地告訴他:”今天你自己賴床起晚,不能怪我?,F在你有兩個選擇,第一個選擇是,你現在穿好鞋子,然后我們加快速度去學校。第二個選擇是,你就別穿鞋子,自己待在家里,我自己去上班了。你選哪一個?“
孩子強忍著眼淚,默默蹲下來,穿起了鞋子。等他穿好鞋子,我才說:“很好。那我們馬上出發(fā)去學校吧。以后自己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做,不要想著麻煩別人。”
有了這一次的教訓,孩子再也不敢睡懶覺,鬧鐘一響就起床了。剛開始我對孩子還有些自責,覺得自己太過苛刻,但是他慢慢地,竟然都能做好自己的事情。那些事情都是我以為他還不會做到的,可是他完成得非常好!
說到底,我們只是不做孩子想要的全能型“袋鼠媽媽”,而是做個放手讓孩子成長的引導型“老鷹媽媽”,也許孩子現在不喜歡,很抗拒,但是他以后能夠自立于人世了,會完全理解媽媽的苦心。
當你看到這里,你會選擇做什么類型的媽媽呢?希望你的孩子在你拒絕那些無理的要求后,能夠開始掌舵自己的人生……但媽媽們,先跨出第一步吧!父母和孩子的關系再親密,也依然是兩個獨立的個體,我們忙著為孩子搭棚遮陰,倒不如讓孩子接受風雨的洗禮,在風雨中逐漸堅強!
科學家庭教育謹記三個“不當”
1.不當“法官”,學做“律師”
父母在遇到孩子犯錯時,不要馬上就如同法官審案般給孩子判定“罪行”,這樣做是不科學的。父母要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用言傳身教的方式來影響孩子,同時注意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不當“裁判”,學做“拉拉隊”
生活如同一場比賽,孩子作為運動員只能孤身奮戰(zhàn)。父母不能自作主張地為孩子充當裁判,反而要做支持孩子、鼓勵孩子的拉拉隊,讓孩子意識到身后有人作為他堅強的后盾,讓孩子樹立自信、放手去飛翔。要善于尋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和長處,還要積極地贊美孩子,增強他們的自信。
3.不當“馴獸師”,學做“鏡子”
家長不要把自己當成馴獸師,將孩子當成毫無自主能力的小動物。相反,家長要努力成為孩子的鏡子,這樣孩子就能通過父母的言行舉止來認識自己、發(fā)現反饋結果。
我們都知道,要給孩子寬松的教育方法,但是,很多時候,家長必須要教育孩子。
1.家長要針對孩子的年齡給予其相匹配的言行舉止要求,比如待人接物的基本禮儀、跟其他人打招呼要講禮貌、講究衛(wèi)生、守時等。父母要讓孩子從小養(yǎng)成基本的禮貌。
2.家長不要太注重孩子做某件事的結果,要求他們一定要達到某個目標。但是必須要求孩子在過程中保持積極認真的態(tài)度,嚴謹負責地對待自己的每一個選擇,從小就要做一個負責的人。
3.家長碰到孩子犯錯誤的時候一定要及時糾正。孩子犯錯并不代表他成為了壞孩子,在一次又一次的錯誤中,孩子學會了道理,得到了教訓。因此,家長一定不能姑息孩子的小錯誤,要讓孩子意識到錯誤、反省原因、找出解決辦法,當然更不能一味地批評。
4.家長要培養(yǎng)孩子基本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比如要求他們在生活中秉持誠實、善良、尊老愛幼等態(tài)度。
5.如果孩子向家長提出一些合理的要求,那么家長一定要及時解決,不能當做沒聽到或者給予虛假的承諾,否則會消減自己的孩子心目中的誠信度。
6.如果有人向家長打小報告,說出了家里孩子的不好之處,家長一定要認真對待。首先要多方打探查明真相,不能冤枉孩子,也不能一味保護孩子。
學會一個科學的家長,掌握科學的方法,科學教育孩子,才能讓孩子獲得更好的生活。
相信《精彩書摘:別拿父母不當朋友!》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計劃的必備網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精彩故事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新的學期剛過完整整一個星期,許多孩子都已適應了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一百二十八個孩子中,有二十幾個是新生,其中,很多家長來報名的時候都說著同樣的情況“父母離異,或者是誰又走了”…… 幼兒園有很多的孩子都...
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普遍都很焦慮,20世紀80年代整個社會還很僵化,物質、經濟條件都不好,過上好日子、出人頭地就只有考大學一條路。那時,一到周末就帶著孩子去補課、學鋼琴等各類能加分的才藝的父母到處都是...
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善良是一種智慧,是一種遠見,一種自信,一種精神力量,是一種文化,一種快樂,善良是我們不可缺少的一種品德。有沒有好的句子是適合善良的句子呢?幼兒教師教育網小編收集整理了一些“關于善良的高品質書摘匯編”,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現在向您介紹幼兒園教案《別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別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談班主任的健康心理的教育手段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qū)陳瑞祺中學楊端茂“怎么樣的,你班又是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