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
幼兒的教育途徑無非就是家庭、學校以及社會,家長配合學校才能實現(xiàn)教育的質量最大化!教師與家長之間要互相理解、互相幫助,有時候成績并不意味著一切,讓孩子正確認識自己是家長與教師的目標之一!那么,怎么充分利用家庭與校園之間的資源對幼兒進行教育呢?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單親家庭的孩子數(shù)學相對較差是必然的?”,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根據(jù)一項新研究,離異家庭的孩子在數(shù)學、社會技能上不及同學,而且更容易出現(xiàn)焦慮、壓力和自尊心弱等。
隨著人們觀念和對幸福追求的不斷改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結束自己的婚姻,開始追求新的幸福,但是這種情況卻給很多的孩子帶來了不幸。
根據(jù)一項新研究,離異家庭的孩子在數(shù)學、社會技能上不及同學,而且更容易出現(xiàn)焦慮、壓力和自尊心弱等。
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研究人員HyunSikKim稱,這些不利影響是在離婚程序開始後才會在孩子身上體現(xiàn)出來的。
Kim在聲明中說道:“我原本預計不利影響在父母正式離婚程序開始前已經(jīng)體現(xiàn)到孩子們身上。但我的研究發(fā)現(xiàn)事實并非如此?!?/p>
此次研究基于3,585名學生的數(shù)據(jù)。數(shù)據(jù)記錄了他們自幼兒園到五年級的成長過程,考察家長離婚前、離婚中及離婚後對他們的影響。
Kim將家庭經(jīng)歷離婚的孩子們的發(fā)展歷程與穩(wěn)定家庭的孩子們做對比,結果發(fā)現(xiàn)成長問題在父母離婚後仍在繼續(xù)。
Kim解釋道:“此次研究顯示,這些負面影響在父母離婚後不會加劇,不過也沒有跡象表明離異家庭的孩子會趕上同齡人。”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單親家庭在現(xiàn)代社會已是屢見不鮮,當這種基于安全的家庭模式被打破之后,對孩子來說是痛苦的,這中間呢會有許多的不確定因素,例如父母之間的爭吵,打鬧,冷戰(zhàn)等等。
心理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父母的離婚對孩子造成的影響隨著孩子年齡的不同而有很大的變化。比如;學齡前的孩子雖然也很悲痛,但他們也能理解發(fā)生了什么事。他們的唯一心愿是能不分開。而再大一點的,即明白事情,但同時他們對父母的重新和好抱有長期的希望與幻想。夢想著說不定那一天父母就會和好。青春期孩子反應有可能是羞愧或者憤怒,這時的孩子絕大多數(shù)會選擇站在母親或者父親的一邊,因為青春期的孩子已經(jīng)能夠很清楚的分辨是非。
美國曾經(jīng)對71個單親家庭進行了為期六年的跟蹤調查,發(fā)現(xiàn)三個概率:
1、單親家庭的孩子要比正常家庭的孩子更獨立一些,他們成長的更快。因為他們在年齡較小的的時候就必須自己做出決定。
2、母女間的關系與正常家庭的母女關系沒有什么區(qū)別。
3、母子關系一般都比較緊張,即使家庭中存在母子之間的溫馨,但兒子卻往往表現(xiàn)的不順從,母親對兒子的控制也不見效。這是因為男孩從內心即不能,也不愿意接受這種事發(fā)生在自己身上。
那么單親家庭該如何減少對孩子的負面影響呢?
首先,要讓孩子明白離婚是大人的決定,與孩子無關更不是孩子的錯。
2,明確告訴孩子停止幻想,不要奢望父母會很快和好如初。
3、不詆毀對方,而是告訴孩子他什么也沒有失去,父母還會一如既往的關心他,愛她,不僅是現(xiàn)在,永遠的愛他。
4,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用心傾聽孩子的痛苦與悲傷。不要讓孩子堅強,勇敢,的話語阻礙孩子的負面情緒宣泄。
5,父母要真正的做到分手后對孩子的承諾。
單親家庭的迷思
迷思一:單親孩子會有嚴重內心創(chuàng)傷
一般來說,對于單親家庭最大的一個迷思,就是父母離婚一定就會造成孩子重大的心理創(chuàng)傷!事實上,真正造成孩子心理創(chuàng)傷的,是父母離婚的方式;夫妻關系一路走到離婚這個過程的爭執(zhí)與沖突;還有父母在離婚之后,決定怎么對待另一半,以及怎么對待孩子。
以離婚來說,當然增加孩子許多需要面對的挑戰(zhàn),然而,孩子并不是沒有能力的玩偶,他有自己的韌性,他是有能力逐步適應這樣的改變,只是可能需要多一些時間與成人的支持與相信。
迷思二:單親孩子問題行為多
在父母離婚之后的那段時間,很多孩子會出現(xiàn)所謂的行為問題,原因可能只是孩子還沒有適應跟習慣新的角色與身份,并不表示在單親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就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問題行為,與其他孩子一樣,他們需要的是成人的引導。
迷思三:單親家庭等于失功能的破碎家庭
臺灣旭立心理諮商中心諮商心理師黃柏嘉指出,有些夫妻之間沖突不斷,父母之間花費許多精力在跟對方爭吵,甚至讓孩子遭受暴力、或是目睹暴力,又或者夫妻雙方已經(jīng)貌合神離,雙方長期冷戰(zhàn)(冷漠其實也是一種隱性的相互攻擊),這樣的家庭讓孩子夾在中間,承擔許多的焦慮跟壓力,即使夫妻維持了婚姻的關系,全家人同住在一個屋檐下,維持了一個完整家庭的樣貌,也未必比單親家庭來得更有功能。
單親家庭壓力大?
壓力一:經(jīng)濟狀況改變
相較于夫妻關系很穩(wěn)定,且夫妻雙方都能夠積極合作育兒的家庭,單親家庭確實可能會遭遇一些困難,一方面是是資源的減少,因此,家庭的生活質量可能無法象是原本雙親家庭時一樣。隨著經(jīng)濟狀況變得不穩(wěn)定或是困難,單親家庭遇到的另一個可能的困難,就是單親父母在追求家人溫飽的過程中,能夠陪伴孩子的時間可能也隨之降低。
壓力二:陪伴孩子的時間受限
如果夫妻雙方是離婚的狀態(tài),在法律規(guī)定下,一方擁有的僅是探視的權利,那么與孩子接觸互動的時間也會跟著較為受到限制!
然而,黃柏嘉諮商心理師鼓勵爸爸媽媽,即使如此,也不要感到沮喪或輕易放棄,與其經(jīng)常感到擔心難過,不妨想著既然現(xiàn)況能夠陪伴孩子的時間受限,那么該怎么做才能提升兩人相處的質量與氣氛;與孩子之間保持良好親子互動關系的是相處的質量,而非時間的多寡。
與孩子互動的時間受限制時,也無須感到沮喪,良好親子關系建立的關鍵是相處時的質量,而非時間多寡。
想不到!真正對單親孩子造成傷害的是…
傷害一:親朋好友的好意憐憫
事實上,對大部分單親孩子造成傷害的,是父母身旁親朋好友對孩子的“好意憐憫”,這時候很多的成人會給予孩子過多的協(xié)助與保護、憐憫與同情,盡可能不要造成孩子任何的痛苦。長期接受憐憫、同情對待的孩子,也會越來越覺得自己是很脆弱的,懷疑自己面對問題的能力。
傷害二:父母本身的罪惡感讓管教原則難以堅持
有些單親家庭的父母本身心理很容易產(chǎn)生罪惡感,例如,認為因為是自己的緣故,才會離婚,然后讓孩子從小就沒了爸爸或媽媽在身邊,這樣的罪惡感會讓父母極力想要“補償”孩子,除了會提供孩子過多的玩具、糖果餅干零食等物質享受之外,在這樣的情況下,也常會讓父母難以堅持自己的管教原則,不但在需要指正孩子的時候無法堅持,還會常常為孩子的錯誤找尋借口跟理由。
傷害三:不斷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批評另一半
必須經(jīng)常傾聽父母抱怨(另一半或生活)的孩子,可能會有兩個極端的發(fā)展,一個是變成照顧創(chuàng)傷父母、過于早熟的小大人,變得過于懂事、敏感、貼心,優(yōu)先考慮父母的需要,選擇把自己孩子的一面,例如玩耍、調皮、撒嬌的一面隱藏起來,這對于孩子長期的身心發(fā)展是非常不利的!
另一個極端的發(fā)展則是因為長期下來,孩子難以承擔父母的訴苦,于是開啟自我保護機制,孩子會刻意回避與父母接觸,在生理上、心理上逐漸與父母疏遠,甚至想要越早離開父母身邊越好,長期來看,對親子關系的質量會有很大的傷害。
心理咨詢師黃柏嘉建議,習慣經(jīng)常向孩子抱怨批評另一半,或是傾訴自己有多辛苦的父母應該學習(要做)的是:學習向外界求援,能夠去建立起“屬于自己的社交圈”,讓自己有能夠真正傾訴,彼此相信與支持的朋友;而非總是向家中的孩子求助訴苦,讓各種心理垃圾反覆在家庭當中轉來轉去,越堆越多。
傷害四:讓孩子成為報復對方的武器
“要小心不要讓孩子變成你攻擊對方的工具,你可能不再愛著對方,但是,孩子可能還是愛他/她,或者,對方也還是真心地愛著孩子的?!?/p>
黃柏嘉同時還提醒。
換句話說,父母雙方越能在分開后,跟對方保持友善的關系,對孩子的好處就越多;如果不行的話,至少能夠學習尊重孩子,讓孩子可以自己選擇、決定跟對方保持怎樣的關系,這樣做不但可以縮短孩子適應父母離婚的時間,也同時減少孩子受到的傷害。
單親爸媽很重要的功課之一是要將“自己跟對方的關系”與“孩子跟對方的關系”做出區(qū)隔。
有時候夫妻分開,是因為雙方之間的感情關系早已出現(xiàn)很嚴重的問題,兩人都已經(jīng)不再愛著對方,甚至有些還會有無法諒解對方、有仇恨對方的情緒,然而,父母很重要的功課是,要將“自己跟對方的關系”與“孩子跟對方的關系”做出區(qū)隔。
傷害五:完全斷絕、禁止孩子與另一半繼續(xù)互動往來
若是父母兩人的關系、婚姻真的無法持續(xù),必須以單親的角色育兒,但另一半仍相當愿意一起協(xié)助合作教養(yǎng)孩子,不妨試著鼓勵孩子持續(xù)跟另一半持續(xù)接觸?;蛟S對方不是一個好的伴侶,但他(她)未必無法做一個好的父母。
或許單親父母已經(jīng)無法不再愛對方,但是未必孩子也不愛這個離去的父母。事實上,被要求站到父母任一方,或是不被允許跟自己的父親或母親接觸,對孩子而言,都是非常痛苦且難受的。
單親家庭教育子女5大提醒
提醒1:勿在孩子面前不斷攻擊已分開的另一半
單親爸爸或媽媽,應該停下來想一想,并仔細的觀察,是否在傷害對方的同時,自己跟孩子也同時受到了傷害跟影響?在某些狀況中,自己或許真的沒有辦法那么快能夠原諒對方,但是,不意味著孩子不能夠持續(xù)從對方那一處得到關愛跟協(xié)助。
提醒2:把孩子當孩子,而非單親家庭的孩子
要把孩子當成孩子,而非單親家庭的孩子,同時,也學著把自己當成爸爸或媽媽的角色,而不是單親家庭的爸爸或單親家庭的媽媽,不要抱著罪惡感或彌補的心態(tài)去教養(yǎng)孩子,才能夠憑著最單純原始為人父母的直覺慢慢學習如何教養(yǎng)孩子與孩子互動,該嚴厲管教的時候管教,溫柔互動的時候溫柔互動。
提醒3:把單親當挑戰(zhàn)而非問題
單親的教養(yǎng),有許多的困難需要面對,但至少有一個好處,就是單親的父母可以決定要如何管教自己的孩子!要知道有許許多多的父母,都痛苦于要如何跟對方妥協(xié)教養(yǎng)的方式。
事實上,越是把單親認定為特別的狀況、問題,或是宿命的時候,就越容易悲觀,很多雙親家庭也有他們須克服的困難,試著把單親當成挑戰(zhàn)吧!“挑戰(zhàn)”的意思是,只要經(jīng)過時間與學習,自己將會越有能力讓自己與孩子都越來越穩(wěn)定,并往正向發(fā)展。
提醒4:勿把孩子當成情緒配偶
單親父母應該要學習如何向外求援,建立起自己的支持系統(tǒng),適度地分擔自己的情緒與壓力,勿把孩子當成唯一的支柱或情緒配偶,若長期把孩子當成情緒配偶,過度在孩子身上尋找自己情緒的滿足,小孩會被迫提早承擔大人的角色與責任,長大后較容易出現(xiàn)更多問題。
此外,由Minuchin等人在1967年提出親職化兒童(ParentifiedChildren),親職化兒童大部分是由于父母親職功能缺失,孩子自幼就必須扛起原屬于大人的責任,背負來自家庭種種物質與精神上的壓力,過度親職化角色,易使成人后出現(xiàn)偏差征狀。
提醒5:尊重另一方及其新伴侶跟孩子有與你完全不同的互動關系
當夫妻之間已沒有法律上的婚姻關系,孩子的生父或生母可能各自交往男女朋友,有各自新的伴侶關系,但孩子可能會一如以往的在分配的時間中到對方家中與對方相處,不論另一半在探視的時候,選擇要寵孩子、嚴厲管教孩子,而這個作法跟你有很大的不同時,建議仍然給予一定的尊重。
主要照顧孩子的一方,仍可以在自己跟孩子相處的時候,使用屬于自己一致的管教方式。
單親家庭需避免三大教育誤區(qū)(資料圖)
誤區(qū)之一:情感暗示過多
很多單親孩子的家長總是把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xiàn)的種種矛盾和問題都歸咎于家庭的不完整,向孩子傳遞單親家庭不正常的思想,使孩子也認為自己是不正常的。比如,一些家長經(jīng)常說“孩子缺少父愛(或者母愛)很可憐”一類的話,在孩子的心靈罩上陰影。其實,父母親經(jīng)常吵架的家庭對孩子成長的影響也很大。父母不經(jīng)常在身邊陪伴并不影響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要讓孩子理解單親家庭也是正常的社會現(xiàn)象。
誤區(qū)之二:一味排斥對方
很多夫妻離異后,一方帶著孩子,就不愿意讓對方與孩子接觸,有的甚至干脆搬遷到對方找不到的地方,讓孩子看不到父親或母親。有的有意識地把對方貶得一無是處,向孩子灌輸敵對情緒。比如"你爸爸沒有文化,像他那樣肯定沒什么出息"之類的話,孩子聽得多了就會在心理上對另一方形成排斥,這是許多單親家庭孩子性格偏離正常軌道的一個重要原因。
誤區(qū)之三:過分溺愛孩子
溺愛是很多家庭的通病,單親家長表現(xiàn)往往更明顯。他們總覺得夫妻離異了,很對不起孩子,因此,孩子有任何要求,無論精神上的還是物質上的,都無條件滿足。孩子總能得到滿足,他的抗挫折能力就無法得到鍛煉,就容易形成孤僻、自傲、任性、自私等性格缺點。
對單親家庭孩子的教育原則是坦誠、溝通和鼓勵,家長和老師不要對婚姻家庭這些事避而不談,要讓孩子知道離婚和結婚在社會生活中都是非常正常的事,而溝通會使老師了解他們內心的情感需求,一個關切的眼神,一句安慰和鼓勵,也許就能改變他的人生。
問:單親家庭的孩子在性格上容易形成哪些缺陷?
王極盛(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教授,以下簡稱王):單親家庭的孩子性格上出現(xiàn)缺陷一般表現(xiàn)為兩個傾向,一種是自卑、嫉妒心強;另外一種傾向是“破罐子破摔”的心理,這樣的孩子性格往往暴躁,有的甚至表現(xiàn)得很殘忍。
還有些孩子性格具有雙重人格,在家一挨訓就唯唯諾諾,在外遇到弱小者就把在家受到的教育方式使用到別人身上,表現(xiàn)得暴躁兇狠。
問:單親父親家庭和單親母親家庭對孩子性格影響有什么不同嗎?
王:單親父親和單親母親對子女的教育方式不一樣,對子女性格形成產(chǎn)生的影響就會不一樣。單親父親的教育方式以嚴厲懲罰型居多,所以單親父親家庭成長的孩子容易形成暴躁性格,易釀成暴力事件。單親母親家庭成長的孩子由于母親常常過分保護,過分干涉,過分溺愛,造成孩子性格自卑、任性、適應力差。這種性格有時也會產(chǎn)生暴力傾向,發(fā)生激情暴力,但人是很復雜的,我們也不能一概而論。
問:作為離異雙方中不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的一方,應該注意些什么呢?
王:首先,應該常常去探望孩子。不僅在生活上多關心孩子,更要注意和孩子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交流。離異家庭的父母親常常有這么一種心理,覺得很久沒和孩子見面了,一見面就帶孩子去麥當勞、肯德基。其實孩子更需要的是貼心的交談,孩子越大越是如此。其次,在看望孩子的過程中,最忌諱議論攻擊另一方。因為這會使孩子從小就無法辨別是非,或偏聽、忌恨父母中的一方。而且在這種環(huán)境中潛移默化長大的孩子,會認為人世間沒有真情。連父母都在勾心斗角,那人與人之間還有什么友愛可言?這樣的孩子比較容易具有暴力傾向,而且在出現(xiàn)暴力事件時,出手往往比較兇狠殘忍。
問:學校教育對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有什么影響?
王:對于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學校教育非常關鍵。學校里的老師和同學都應該加倍呵護和關愛他們,不要有任何歧視他們的言行。還要注意保護他們的自愛心和上進心。如果小海的老師不是要他在外面罰站,而是換種方式再拉他一把,也許就不會出現(xiàn)今天的結果。當然,關心也要適度。單親家庭的孩子非常敏感,過分的呵護和過分的冷淡都不提倡。
問:單親家庭的孩子自身可以做些什么?
王:一定要自強自信自立,打掉自卑心理。要看到人的心理功能和心理水平是差不多的,當然這種思想不會在孩子心中自發(fā)產(chǎn)生,還需要學校和社會的輸入。不過,孩子可以學習一些方法進行自我心理調節(jié)。比如,經(jīng)常在心里默念“心平氣和”這樣的話,或在筆記本上寫上“制怒”等詞,給自己形成一種自我語言暗示。在動作方面也有一些方法,如可以試試心情煩躁時把口張開,舌頭卷起順時針轉10圈,再逆時針轉10圈,這對緩解緊張情緒非常有效。其實人出現(xiàn)心理健康問題就像一生中難免會有頭痛腦熱一樣,要認識到這是很正常的。不過大部分的心理健康問題是輕度的,可以靠自我調節(jié)解決。如果覺得自我解決不了,找學校的心理老師看看。確實嚴重的,應該到正規(guī)大醫(yī)院的心理咨詢室尋求解決。
育兒心得:凸顯父親家庭教育位置
前晚,我參加了由兒子幼兒園組織的“父親教育在行動”班級親職教育活動。活動通過先讓每位“爸爸”進行自我簡介,介紹自己的興趣愛好,以此為切入點,讓大家思索自己的生活是不是很好地包含著孩子的成長,孩子的一部分“精彩”是不是來源于自己,最后班主任老師還對如何做好一名好爸爸為大家做了生動而精彩的闡述,令人印象深刻。整個活動過程可以說氣氛輕松、互動性強,且對“父親”這一角色極富教育意義。
《三字經(jīng)》里說:養(yǎng)不教,父之過。就自己而言,收獲最大的就是強化自己對父親在家庭教育中重要性的認識,以及怎么在今后以行動來帶動孩子的健康、快樂的成長的思考。我認為,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當然包括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這里既要母親的教育,同樣也離不開父親的教育。父親參與家庭教育,既是一種教育態(tài)度,也是一種教育方法。父親的教育在子女的成長中,有著母親不可也不能替代的作用。今后,對待兒子教育上,除了要培養(yǎng)他具有堅毅的氣質外,還必須注重他的行為方式,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進而樹立一個男性應該具備的自信感和責任感。
1.在孩子面前保持表面上的和諧
父母離婚不是孩子的錯,沒必要在孩子面前流露離婚大戰(zhàn)中的敵意。既然戰(zhàn)爭已經(jīng)結束,也到了該為孩子想想的時候了,3歲以前的幼兒還不能了解離婚是什么,但他會有深深的被拋棄感,這對他以后人生觀的形成,性格的塑造都是極其不利的,這時需要父母給予更多的擁抱和親吻。父母更是應該化干戈為玉帛,做不成夫妻那就做朋友吧。如果連朋友也做不成,看在孩子份上,那就做偽朋友吧。
2.孩子有權知道父母離異的事實
企圖隱瞞會擴大孩子的不安,孩子有權知道家庭發(fā)生了什么的變化。父母可以緊緊擁抱孩子,告訴他,離婚不是他的錯,父母愛他,對他的愛始終不會改變。大一點的孩子,父母可以與孩子好好溝通一次,因為離婚會催熟孩子的心靈。
3.讓孩子感到父母對他的愛不變
爸爸媽媽雖然分開了,但養(yǎng)育孩子還是共同的責任,3歲以前的寶寶更是需要爸爸媽媽做各種具體的行動才能感受到父(母)愛,所以有可能的話爸爸和媽媽還是要跟以前一樣,帶寶寶一起去玩,或者搞個小聚會,讓孩子幼小的心靈逐漸明白:爸爸媽媽雖然不住在一起了,但還是像以前一樣愛我。
4.保持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光輝形象
有些夫妻的離婚大戰(zhàn)打得異常痛苦,所以把對對方的仇恨情緒無限擴大,導致雙方在孩子面前一味指責對方,或當著孩子的面使用污辱性語言,這即不利于孩子的健康發(fā)展,也會讓孩子喪失對未來的信心,對整個家產(chǎn)生厭倦感,更容易造成孩子長大后不愿跟父母說話,甚至仇視父母等等缺陷。因此身為父母一定要調整好心情,不要在孩子心中培育仇恨。
5.注意觀察孩子的言行
父母在剛剛離婚的前幾月里,孩子不能理解或有異常都可以理解,這就需要父母雙方努力來安撫孩子受傷的心,若幾個月后還發(fā)覺孩子有不愛說話,行為孤僻等舉動,就要引起父母的注意了。有資料顯示,單親家庭的孩子容易不合群,孤僻、拘謹、沉默寡言。父母在此時要及早發(fā)現(xiàn),特別對一直內向的孩子,要提早預防,例如離婚后堅持周末一起帶孩子,每天跟孩子通一小時電話,給孩子買一些小禮物等等,父母要共同努力幫孩子度過這段危險期。
6.避免在孩子面前過多地流露悲傷情緒
離婚之初,重回單身,必然會愈想愈傷心,對整個社會也會產(chǎn)生懷疑,可能會用封閉、極端和孤獨的行為來保護自己,這種自憐自艾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心情,讓孩子也陪你沉入無盡的憂傷中。所以,孩子的父母只有坦然面對離婚的現(xiàn)實,盡快調整好自己的心情,以快樂、健康、積極的態(tài)度去迎接以后的生活,給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的成長氛圍。
7.生活的變動越小越好
父母離婚絕對屬于孩子成長中最大的變故之一,所以在離婚之初的那段日子里,除了父母分開住,最好是什么也不要有變化:比如搬家、轉幼兒園等。這時的孩子已經(jīng)不能接受更多的變化,哪怕一點點變故,都可能成為壓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8.要以平常心態(tài)對待孩子的成長
如前所述,有些父母(尤其是有監(jiān)護權的一方)會有補償心態(tài),認為虧欠了孩子,所以對孩子的要求盡力滿足;又或者把自己全部的愛及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對孩子處處嚴厲要求。這兩種極端的行為,都會使孩子形成任性、獨僻、霸道或暴力的個性。所以應把他當成是一個普通的孩子,用平常心態(tài)去教育,給他一個健康的發(fā)展空間。
9.注意孩子與伙伴的相處
孩子一天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幼兒園里,處理好同伴關系,保持正常的群體生活,可以淡化孩子的痛苦,及早從父母離婚的陰影中走出來。單親家庭的孩子容易不合群,父母要鼓勵孩子多交幾個要好的小朋友,經(jīng)常帶孩子跟同齡的小伙伴一起玩耍,不要給孩子提供形成孤僻性格的土壤。
10.調整孩子對再婚家庭的適應性
單身爸爸媽媽遇到合適的人當然會再婚,但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見。因為孩子不是父母的私人財產(chǎn),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所以父母在做出再婚決定時,一定要先顧及孩子的感受。父母再婚當然是為了有更好的生活,但千萬不要一投入感情就忽視了對孩子的關懷。否則,孩子就會產(chǎn)生父母都不要我的想法,容易自暴自棄。所以父母在享受新生活的同時,更應該把注意力放在幫助孩子接受新環(huán)境上,讓孩子慢慢接受新的生活、新的家庭成員,這對他健康成長是大有幫助的。
家長如何更好的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家庭教育對孩子來說尤為重要,在家庭教育中,孩子學會了明辨是非的道理,在家庭教育中,孩子養(yǎng)成很多好習慣,比如整潔,比如獨立的性格。那么家長如何才能更好地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呢? 以下是四種家庭教育的好方法。
為孩子創(chuàng)設和諧、民主的家庭氛圍
在我的家庭教育里,很輕松,我從來不對孩子大聲叱喝,這樣的家庭氛圍是不利于孩子成長的。得學會尊重孩子,讓孩子積極的參與到家庭重大事件的決策中。有一年,愛人想換車,不知道是買黑色的還是紅色。后來讓孩子參加到了這個問題的決策中,孩子給了建議是紅色時尚,黑色經(jīng)典,不會隨著流行而被淘汰。就這樣我們選擇黑色。這只是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我的女兒今25歲了,在這種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下女兒成長的很快樂,我也很開心。
以身作則,用自身行為來影響孩子
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努力給孩子最好的影響,讓他養(yǎng)成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他們要求孩子像爸爸媽媽一樣愛清潔、講衛(wèi)生、愛學習。只要孩子做得好,他們總是贊美他。我的女兒非常喜歡看書,是因為我們從小對女兒的影響,晚飯后,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的拿著書本在學習,看書,這是我們家很正常的事情。所以也養(yǎng)成了女兒的好習慣。以身作則,是家庭教育的最好方法。
嚴格要求孩子與關愛孩子一起進行
現(xiàn)在的孩子真是幸福,享受了許多現(xiàn)代文明的產(chǎn)物。我們既想辦法為他提供優(yōu)越的環(huán)境,也不忘對孩子進行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教育;我們會給他各式新奇的玩具,我們也會常常給他講紅軍長征過草地吃草根樹皮的故事。對孩子嚴格并不是一件壞事情,在學習中,我們對他嚴格要求,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對他關愛有加,這就說明了,孩子的教育一定是雙向的,要嚴格也要慈愛。
配合老師,做好家庭工作也要做好學校工作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都很重要,家長只有與學校與老師密切配合,才能更好的教育好孩子。家庭教育是給孩子更多的品德,做人道理的教育,而學校教育主要是教給孩子知識,讓孩子用知識武裝自己,為以后的人生做準備,找方向。家長只有配合老師,了解孩子想要什么,知道孩子需要什么,然后配合老師的需要進行的家庭教育更加適合孩子,更能讓孩子接受。
家庭教育,家長是老師,在人生的第一節(jié)課上,千萬不要自己的孩子落后,也不要因為自己的家庭教育觀念,讓孩子出現(xiàn)任何不快樂!
家是驛站、港灣,是孩子成才的一塊沃土。對于尚未成年的孩子來說,更是安全的代名詞,是快樂之源,是健康心理人格的發(fā)展之端。單親家庭的孩子因為缺少完整的家,往往出現(xiàn)一些心理問題。
自閉
家庭的破裂,仿佛是“天降橫禍”,對年幼的孩子來說,他們缺乏必要的心理準備,因而他們遭受的打擊比父母更大,而且孩子比大人敏感、脆弱,他們還不具備自我調整心理的能力,一時還難以面對家庭破損的嚴酷現(xiàn)實,因而會感到無所適從、悶悶不樂。孩子也懂得比較,他們會拿自己的現(xiàn)在與過去比,感到自己處境已大不如前,拿自己與健全家庭的孩子比,自感不加別人家的孩子,因而滋生出自卑的心理,做事變得膽怯,缺乏自信,缺乏進取和積極向上的精神,而且因為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家的孩子。
這些孩子由于被父母所疏遠而產(chǎn)生抑郁,不愿與人接觸,對周圍的人常有戒備、厭煩的心理表現(xiàn)出神經(jīng)過敏的癥狀。他們總懷疑別人會在背后議論自己家庭的缺損和父母的離異,認為別人都瞧不起自己,不愿向他人敞開自己的心扉,便自我封閉,不愿外出活動,不愿與人打交道,表現(xiàn)出孤獨、內向的性格特征。
自卑
由于一直生活在完整的家庭里,面對家庭的突然破裂,孩子無法接受眼前的現(xiàn)實,無法適應無父或無母的環(huán)境。孩子的心理沒有成熟,他無法去體會父母們的生活,無法理解父母們的苦衷,幼小的心靈脆弱、敏感,沒有自我調適的能力,一旦受到?jīng)_擊,就會不知所措,無所適從。
特別是看到同伴們與父母親親熱熱、幸福美滿地玩耍、嬉戲的時候,孩子最容易想到自己過去的生活。而現(xiàn)在是今非昔比,心中的悲傷、失落使得他們產(chǎn)生憂郁和自卑的心理,孩子們找不到自己的快樂,看不到自己的快樂在那里,于是拒絕快樂,沉浸在憂慮、悲傷中。
同時孩子這時最敏感,面對同伴們和社會的關懷,他們會過于在意,甚至發(fā)生誤解,長而久之,他們將從人群之中脫離出來,進入自我封閉和孤獨的空間,從而導致性格交流的極大障礙,長此以往,他們就會產(chǎn)生心理疾病。
自責
自責表現(xiàn)為對個人能力和品質作出偏低的評價,從而自我責備、自我鄙視、自我輕蔑,將一切的不如意歸因于自己不好,對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懼傾向。單親家庭的子女有較為強烈的自卑感,他們感到自己不如別人,悲觀失望。
由于對自己的評價偏低,因此他們把工作和學習的失敗歸因于自己的無能,產(chǎn)生不安、內疚、失望等消極的情緒體驗,從而導致自己的整個心理失去平衡。
久而久之,他們對自己失去了信心,甚至對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務,也往往因自嘆無能而輕易放棄。許多單親家庭子女受到批評后,總認為是自己不好,在別人笑自己的時候,總認為是自己做錯了什么事。
焦慮
對人焦慮是調查與他人接觸時,對困難和失敗的預感程度的指標。單親家庭子女在他們父母親離婚的過程中看到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互相攻擊,學習到的是討價還價、相互敵視,因此,他們對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缺乏信心,他們的監(jiān)護人由于家庭缺失而引起情緒失調,極易把這種情緒帶到與孩子的交往中,孩子生活在提心吊膽中,要花大量的時間來應付家庭破碎后的家庭關系,對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感到焦慮,缺乏安全感。
所以,他們在眾人面前感到不安、敏感,結交伙伴時總怕別人說自己的壞話,被人說了什么總是不開心,在對人關系上具有退縮、焦慮的特點。
抑郁
因為父母的分裂,必然帶來家庭的硝煙或冷戰(zhàn),孩子長期生活在壓抑的空間,時時為父母的關系而擔憂,甚至有些家庭的孩子成了父母撒氣、泄憤的出氣筒,孩子成天處在恐懼和擔憂中,沒有安全感,時刻擔心、害怕家庭戰(zhàn)爭的爆發(fā),會使自己體無完膚。這樣長期的生活折磨很容易使孩子產(chǎn)生恐懼心理和敵對情緒,對同伴永遠保持距離,自我保護意識過強,敵對情緒很大,單親家庭的子女常常感到壓抑、郁悶、煩躁,心理困擾無處排解。
由于壓抑太久,一旦爆發(fā)出來,能量也就越大,極易產(chǎn)生極端行為。這種傾向在女孩身上表現(xiàn)為想痛哭或離家出走,在一些男孩身上則表現(xiàn)為攻擊行為。
妒忌
單親家庭的孩子,無論在物質上還是精神上,所能獲得的享受,一般來說不如健全家庭的孩子,而這些正足每個孩子所渴望的。由于健全家庭的孩子能得到的,單親家庭的孩子不容易得到,他們的心理就容易從最初的羨慕演變成妒忌、僧恨。在心理上他們會表現(xiàn)出對父母一方特別依戀,希望能從父母一方獲得雙倍的回報,在物質享受上,如果他們不能正確對待這種差距,認為別人能得到的,自己也應該能夠擁有,就容易導致偷竊等犯罪行為的發(fā)生。
逆反
由于單親家庭中的孩子在“孩子圈”中地位不高,容易成為別的孩子奚落和欺負的對象。然而他們也渴望車嚴,渴望被人欣賞,于是在言行上便刻意地表現(xiàn)出與眾不同,有時甚至喜歡“頂牛角,對著干”,以顯示自身的存在價值。
據(jù)一項幼兒家長的調查顯示:
“您認為自己孩子主要的優(yōu)點是什么?”
——80%以上的家長選擇“聽話”、“懂道理”,而對“獨立性強”、“有禮貌”、“和同伴友好”、“膽大”及“不怕困難”等5項的選擇率極低。
“您孩子的缺點是什么?”
——40%~50%的家長列出“不聽話”、“任性”,5%的家長將“愛動”這一幼兒的特點視為缺點。
有30%~50%的家長仍以打罵為“教育”手段。
多數(shù)家長都把教育重點放在要求孩子“聽話、老實、懂道理”上,而對孩子的獨立性則要求不高或不作要求。事實上,“太聽話”的孩子在其他方面的發(fā)展有些不足:獨立性差、判斷力差、意志薄弱、膽小怕事、易受暗示、創(chuàng)造力低等等。
一般來說,因小時候受到過于嚴厲粗暴的“教育”或受父母太多的保護而表現(xiàn)出聽話的孩子,進入青春期后,隨著獨立性要求的劇增,內心所受到的壓抑和潛在的危機就會充分地爆發(fā),表現(xiàn)出強烈的反抗欲。然而,由于他們所受教育的偏差,能力的不足,又會使他們遇到挫折,有的會因此郁郁寡歡,遇事猶豫不決,嚴重的還會出現(xiàn)抑郁癥、社交恐懼癥等心理障礙。還有的則出現(xiàn)大量的反社會行為,以自己的格格不入來引起別人的注意。我們許多父母抱怨孩子一長大就越變越“壞”,殊不知,這正是他們教育不當而造成的后果。
因此,做父母的有必要進行反思和檢查,看看是否由于自己過分嚴厲苛刻甚至高壓的態(tài)度使孩子受到很大的壓抑,從而使孩子表現(xiàn)出過于老實順從;或是由于自己一味強調孩子要老實聽話,而不顧其他方面的發(fā)展。如果是這樣就有必要改變您的態(tài)度和教育方式,使孩子在各方面都能得到健康發(fā)展。
喜歡《單親家庭的孩子數(shù)學相對較差是必然的?》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希望帶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單親家庭的迷思 迷思一:單親孩子會有嚴重內心創(chuàng)傷 一般來說,對于單親家庭最大的一個迷思,就是父母離婚一定就會造成孩子重大的心理創(chuàng)傷!事實上,真正造成孩子心理創(chuàng)傷的,是父母離婚的方式;夫妻關系一路走到離...
當今社會,很多父母都忙于工作確實對孩子的陪伴。當你擁有自己的事業(yè)之后你會覺得對孩子虧欠太多。很多時候父母都會發(fā)表一些對孩子的愧疚感言。那么,你知道有哪些虧欠孩子的經(jīng)典語錄嗎?下面是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單親家庭父母感到虧欠孩子的說說文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現(xiàn)在很多年輕人在追求自己夢想同時也少了對孩子的關心。看見孩子的任性覺得自己對孩子虧欠了太多。父母大多都會感嘆自己沒有好好陪過孩子。你收集了多少表達虧欠孩子的心情說說呢?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收集整理了一些單親家庭父母感到虧欠孩子的心情說說,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