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歌謠。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幼兒教育工作中,我們都有會準備一寫需要用到資料。資料一般指生產(chǎn)、生活中閱讀,學習,參考必需的東西。有了資料,這樣接下來工作才會更上一層樓!那么,想必你在找可以用得到的幼師資料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案例:把兒童的世界還給兒童”,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作為教師,要求我們應該保持一點兒童的興趣
●《綱要》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lián)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xiàn)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p>
實錄:
1、抬頭看看,看到什么了?你知道它是什么?(沒有孩子能說出)像什么?
2、走近些,去摸摸有什么感覺?(有個別孩子在逐漸靠近墻壁,可滑倒了)其他孩子見狀,馬上停止上前。
3、教師采集墻上懸掛的一些冰凌,邊采集邊告訴孩子自己走在冰上的感覺
4、每人一根冰凌:摸摸有什么感覺?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引導幼兒相互交流。(孩子們拿到冰凌興奮不已,沒有孩子說冷,有孩子發(fā)現(xiàn)有水流下來了,手上在冒“煙”,少數(shù)男孩子在喊“棒冰真好吃”)
5、冰凌是什么東西變出來的?(孩子們把冰凌砸碎,觀察其在陽光下融化成水)
6、討論:為什么會有冰凌?
7、和冰凌留個影。(孩子們手舉冰凌照相,
反思:小班的孩子年齡小,對一年四季的概念、特征認識比較模糊。而昨夜的寒冷,不僅使孩子們迎來了冬爺爺送的禮物--美麗的冰凌,而且也給幼兒園帶來了有趣的奇景:在幼兒園旁的一幢高樓頂上的蓄水池的流水因寒冷結(jié)成了一道冰凌瀑布,煞是好看,這對于南方的孩子來說很是少見。于是,抓住大自然賜于的科學教育內(nèi)容,我們組織了活動。望著美麗的冰凌,孩子們歡呼雀躍;摸著冰冷的冰凌,看著它們變成水;有些孩子還大膽的品嘗“棒冰”,孩子們可高興啦?;顒又泻⒆拥亩喾N感官共同參與,每個孩子對冰凌充滿了好奇,自由自在、不受約束地探究過程,情感態(tài)度積極主動的,思維是活躍的,完全沉浸在對冰凌的觀察、體驗之中,通過摸、砸、融化實驗等,使幼兒產(chǎn)生極大的滿足感。因此,幼兒對冰凌的感受豐富起來了,也有了許許多多奇妙的發(fā)現(xiàn),孩子們在豐富的活動中,在真實的環(huán)境里去體驗、去嘗試、去發(fā)現(xiàn)、去收獲、去表達。
作為教師,要求我們應該保持一點兒童的興趣。幼兒期是“疑問期”,它突出的表現(xiàn)是好奇、好問和好嘗試,在這一時期,許多成人看來是視而不見的事物,卻往往能夠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因為對他們來說,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聽到的、身體所接觸到的,都是新鮮的?!爸灰藗儧]有做到以童年的歡樂吸引住孩子,只要在孩子的眼睛里尚未流露出真正的歡欣的激情,只要他沒有沉醉于孩子氣的頑皮活動之中,我們就沒有權利談論什么對孩子的教育影響?!保ㄌK霍姆林斯基)
多營造一個兒童的世界,你便多了一條通向心靈的途徑,在與孩子嬉笑游戲時,當你把兒童的世界還給兒童,兒童越會對你油然而生親切之感——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點。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編輯推薦
樂樂,活潑好動,性格開朗,平時很喜歡幫老師和小朋友做事情。但是每當老師和小朋友指出他犯的錯誤時,他總是百般辯解,不肯認錯。
樂樂在班上屬于各個方面發(fā)展都很好的孩子,在幼兒群體中有一種惟我獨尊的驕傲感,從未覺得自己有什么不對的地方。另外,他在家中也有著特殊的地位:三代單傳,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及父母都對他百般呵護,寵愛有加。即使他做錯了事,也沒有人對他說任何不是。長期以來,他不容任何人指出他所犯的錯誤,即使指出來,他也不承認。
樂樂的自尊心很強,這本無可厚非。但如果只允許自己犯錯,不允許別人說他半點不是,同時,為了掩蓋錯誤而去撒謊,這就是問題行為了。當我苦口婆心的勸說不能奏效時,我想到了“懲罰”。在一次手工活動中,樂樂做了一會兒,忽然向我報告值日生沒發(fā)給他紙。我詢問了值日生和他旁邊的幼兒,都說發(fā)給他紙了。這次我沒再像往常那樣耐心地詢問他,而是告訴全班小朋友,做手工的時候,每個人只有一張紙,剪壞了自己負責。有了這樣的前提,樂樂就不能再得到紙,而只能在座位上看別人做手工。以后每當有類似的情況發(fā)生時,我都采用這種方法去抑制他的不良行為。比如:他在游戲中破壞了“娃娃家”的餐具,但卻不承認,我就暫時不讓他玩游戲,他只得坐在旁邊看別人玩;他撕壞了圖書不承認,就暫時不讓他看圖書;他搶了別人的玩具不承認,就暫時不讓他玩玩具。利用這種暫停正在享用物品的“懲罰”,讓他充分體驗自己的撒謊行為所帶來的后果。事實也證明,樂樂的這種受懲罰的經(jīng)歷和不愉快的心理感受,確實有助于其糾正不良的行為。
在我開始之前,先請大家來看這么兩個鏡頭,這都是我們在日常教學中比較常見的。
鏡頭一:區(qū)域活動開始,娃娃家人數(shù)已經(jīng)滿了,可一幼兒還是很想進去,不到別的區(qū)去,老師走過來,說:“你看,這兒的人已經(jīng)滿了,看看,哪個區(qū)還有空,這個區(qū)下次再來玩?!庇變哼€是不肯走,教師半推半拉地將他拖到旁邊的建筑區(qū),邊走邊許諾下次區(qū)域活動時一定讓他到娃娃家來玩。
大家可能會覺得,這個鏡頭很正常,我們平時也基本上都是這么做的,這位老師做的沒什么錯。那讓我們再看下去:鏡頭一續(xù):幼兒坐在建筑區(qū)中,一臉地索然無味,手中拿著積木,眼睛不時地往娃娃家瞟。
我們都知道,游戲活動在幼兒園中是必不可少的,是讓幼兒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需要,自主選擇,愉快地自我表現(xiàn)的地方。那么,大家認為鏡頭中的幼兒在原本應該愉快的區(qū)域活動中得到快樂了嗎?很明顯,沒有!為什么?在這兩個鏡頭背后,我們會發(fā)現(xiàn),少了兩個字——自主。
是的,我們的孩子缺少真正的自主。區(qū)域活動,本意是讓幼兒自主選擇的,在鏡頭中的孩子由于人數(shù)的限制,他的自主選擇落空了。在實際中,由于各區(qū)人數(shù)的限制,每次選擇區(qū)域的人數(shù)不可能和限制的人數(shù)剛好一致,這樣就會導致有幼兒不能達成心愿,空有自主選擇的條件而沒有實現(xiàn)自主選擇的機會。而在操作中,教師通常是分配任務及活動區(qū)或是擔心幼兒偏區(qū)而采取輪換的辦法,這樣一來,幼兒連僅有的一點自主選擇的機會也沒有了。
其實,這樣的情形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還有很多。就好比在戶外活動中,教師組織幼兒玩沙袋,讓孩子們想出各種玩法,看誰創(chuàng)造的玩法多。分散活動之后,教師把大家集合起來,講評說:“剛才有的小朋友的玩法很好。有的小朋友雖然在玩,但是玩得不好?,F(xiàn)在,讓XX來告訴我們他的玩法?!敝v評過后,幼兒們又紛紛玩了起來,不過,這次大部分幼兒圍在老師身邊玩,不住地演示他們的新玩法,有的還特意擺出姿勢叫老師看,等待老師的表揚,教師對其中的幾種玩法點頭贊許:“我看到XX玩得和別人不一樣!”還有一部分想不出新玩法的孩子則僵立在那兒苦思冥想或是開始跑動,于是老師提醒道:“你看別人都動腦筋了,你們動腦筋了嗎?”其實,在戶外活動時,幼兒原本是放松自己,在自主的活動中去發(fā)現(xiàn)的。馬斯洛認為,在活動中,幼兒應該忘記了自己的過去和未來,只生活在此時此刻,他們完全沉浸、陶醉和專注于現(xiàn)在的時刻和眼前的情形,傾心于現(xiàn)在的活動。但是我們發(fā)現(xiàn)這類活動中幼兒的行為似乎更多是為了迎合教師的愿望,獲得教師的夸獎,而不是出于自己的游戲需要。當孩子通過教師的行為和言語揣測教師時,那種本該屬于孩子的自然的、自主狀態(tài)被打破了。
歸根結(jié)底,幼兒缺少自主折射出的是我們教師在觀念上的問題。我們教師多從教育者、組織者、管理者的角度出發(fā)去想問題,沒有站在幼兒的角度為幼兒考慮。我們所看到的,我們所給予孩子的這些自主只不過是老師的控制下無法實現(xiàn)的“自主”罷了,只不過是表面上的“自主”。
為什么幼兒會缺少“自主”呢?首先,這一情形的出現(xiàn),與我國千百年來占統(tǒng)治地位的儒家思想文化有關。強調(diào)“師道尊嚴”,要求學生必須服從老師。在這種思想文化影響下,作為幼兒教師,要一下子徹底轉(zhuǎn)變觀念,是不現(xiàn)實的。
其次,沒有把幼兒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而是從教師自身的需求出發(fā)。為了維護班級常規(guī),活動效果等,老師制定了許多“規(guī)則”:如繪畫時不準說話、不準隨便動活動區(qū)材料等。對幼兒有太多的“不允許”。當幼兒有不符合規(guī)則的行為出現(xiàn)時,老師會采取種種措施將幼兒引到“規(guī)則”中來,可這樣一來,幼兒哪里還會有什么“自主”可言呢?如鏡頭中的孩子,他要到人數(shù)已滿的娃娃家去,違反了區(qū)域活動的規(guī)則,于是教師出面軟硬兼施,不顧幼兒的意愿將其塞到了其他區(qū),以維護區(qū)域活動的規(guī)則,至于幼兒對這個區(qū)是否感興趣、喜不喜歡玩這個區(qū),則不在老師的“規(guī)則”范圍內(nèi)。
現(xiàn)代幼兒教育急需我們把“自主”還給我們的孩子。那我們該怎么做呢?
一、讓幼兒有自主選擇的權利,并確保其選擇能夠?qū)崿F(xiàn)。我們平時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是真當幼兒有了興趣時,我們卻無視于這種興趣的存在,在開展游戲的過程中存在著這種忽視、干擾甚至扼殺、破壞幼兒“興趣”的現(xiàn)象(盡管是無意識的)。這不是與我們的教育目標背道而馳了嗎?就好比鏡頭中的孩子,他想到娃娃家去玩,就讓他去嘛,為什么要硬生生地扼殺他的愿望呢?也許有的老師會說,這個區(qū)的人數(shù)已經(jīng)滿了,就不能去了。那我們?yōu)槭裁床荒荛_兩個娃娃家呢?限制每區(qū)人數(shù),目的是為了保證活動的質(zhì)量,但我們不能因此就剝奪了幼兒自主選擇活動的權利。《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中指出:應充分尊重幼兒選擇游戲的意愿,在游戲過程中使幼兒保持愉快的情緒。想想,我們做到這一點了嗎?
二、給孩子減壓。讓孩子有自主活動的權利。在提出平等對待幼兒、尊重幼兒的今天,為什么還要有那么多不必要的規(guī)則去約束、限制幼兒的行為呢?我們老師要把自主權還給孩子。在幼兒自發(fā)自主的游戲中,教師可以和幼兒進行有意義的互動,教師需要成為一個富有童心、能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們游戲的大孩子。
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我們要面對的是具有三分之一確定性和三分之二不確定性的孩子,正是這些確定和不確定因素,使得每一個孩子猶如一本書,豐富多彩,變化萬千,需要我們每位教師擺正自己和孩子之間的位置,以兒童發(fā)展為本,把“自主”還給孩子,和他們一起成長,和他們一起共同探索世界的奧秘!
孩子感知了外部世界,會產(chǎn)生表達的欲望,他看見什么都想說出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表達方式越來越多,說歌謠、唱歌、跳舞都可以表達他們的心理活動。而對孩子來說,繪畫是把自己的內(nèi)涵的東西表現(xiàn)出來的極好形式。當他能說話的時候,同時也伴之以涂涂畫畫,不管在墻上、地上、紙上總是邊畫邊說個不停。這是由幼兒期到兒童期的表現(xiàn)形式的發(fā)展。一方面是表現(xiàn)手段的變化,由自身的身體活動進步到使用工具(樹枝、泥土、石子、畫筆等)涂涂畫畫或堆堆捏捏。另一方面,是由沖動的表現(xiàn)(沒有想畫什么的要求)進步到逐漸明確畫什么和怎么畫。對于兒童繪畫,我們成年人一眼看去不能理解的東西很多,這是因為沒有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孩子認真畫的畫雖然看上去無法理解,其實里面包藏著心理發(fā)展的萌芽。成年人的不理解,往往壓制和挫傷那些智慧的嫩芽。所以,懂得一些兒童心理是十分必要的。
可以說,兒童畫是孩子自己的“腦電圖”,通過畫面,我們可以窺視出孩子自己的性格類型和思維狀況,那線條的造型顯示著孩子的個性、情緒、氣質(zhì)及對外部世界的認識水平和興趣愛好的趨向。
有的心理學家在研究工作中,讓每個孩子畫一張畫。他們從畫面分析看出:有高度自尊心的孩子,畫面生氣勃勃、幽默、自然、富于感情,形象高大,線條生動,色彩濃艷??梢哉f,畫中人就是他們自己。有中度自尊心的孩子,畫面有些拘謹,形象不大方,重修飾,不自然。有低度自尊心的孩子畫畫呆板,形象拘束渺小,缺乏想象力。我們了解了孩子的性格特征,就便于有針對性地進行培養(yǎng),教育出有健全性格的人。
案例小記:今天我?guī)Ш⒆觽兺嬗螒颉顿N人》,絕大部分幼兒都非常感興趣??芍艹坷俸凸鶐浤輧晌恍∨笥褏s不想?yún)⒓?,理由是:不喜歡。在我的反復動員下,她們倆才懨懨地來湊了個數(shù),實際并未真正投入到游戲情境當中。
反思:眾所周知,游戲是幼兒探索周圍世界的基本活動。相信在老師的帶領下組織全體幼兒玩一個相同的游戲這種模式對所有的教師都不陌生,但是否每一位幼兒都會對教師事先預設好的活動感興趣呢?當我們遭遇到以上類似的尷尬時,我想,我們是否應該提倡自主游戲。
自主游戲是幼兒在一定游戲環(huán)境中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需要,以快樂和滿足為目的,自由選擇、自主開展、自發(fā)交流的積極主動的活動過程,這一過程也是幼兒興趣得到滿足,天性自由表露,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充分發(fā)揮和人格健全的過程。與傳統(tǒng)的游戲教學方法相比,自主游戲給了幼兒最大的空間和自由度。但自由不意味著放縱、隨心所欲,如果你認為只要給幼兒提供所有的材料便可自由解散那就大錯特錯了。那么教師在幼兒的自主游戲活動中應該怎樣迎合幼兒的興趣需要,尊重幼兒的活動意愿,讓其在有組織、有目的、有樂趣的游戲活動中主動、自由、持續(xù)地獲得健康成長和整體全面和諧發(fā)展的生活體驗呢?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認為教師應該這樣做:
一、教師要樹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游戲觀。
觀念先行。游戲活動的開展必須有一定的觀念作指導,不能實行“無為而治”,更不能是“一時心血來潮而為之”。如果游戲沒有一個正確的教育觀念來指導,那游戲深層次的教育潛能就不可能被充分挖掘出來,游戲便失去了它的靈魂與光彩。杜威說過:生活即游戲,游戲即生活。游戲應像幼兒的吃飯睡覺一樣自然、一樣重要,教師不能隨意剝奪幼兒的游戲權利。我們每一個游戲的開展都有它的目標,或發(fā)展想像力,或?qū)W習某個技能,最終都必須落實到幼兒的成長發(fā)展上,即要讓幼兒有所得,而不是花架子,走過場。由于幼兒探索活動內(nèi)容的廣泛性、興趣的不穩(wěn)定性和行為的不持久性,所以我們組織的游戲也應該是不同層次、不同層面的,這樣幼兒的興趣才會被持久地吸引過來。
二、教師要為幼兒營造一個合適的游戲環(huán)境。
環(huán)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它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游戲的效果。如在班級區(qū)域游戲中,教師應為幼兒創(chuàng)設豐富的活動區(qū)角,如我班的美麗加工廠,那里有孩子們巧手打扮的服飾袋,包裝帶做成的假發(fā)套,可樂瓶做成的花籃等;問號工作室里為孩子們提供了地球儀、放大鏡、天平、量杯、有關星球的資料等;讀書俱樂部里是應有盡有的圖書,近一半是幼兒由學習上的某個問題而自發(fā)從家里帶來的;計算區(qū)里不是簡單的計算題卡,我們繪制了許多沒有上色的荷花,在每一片花瓣上是一道算術題,需要幼兒用彩色的不干膠片將結(jié)果體現(xiàn)出來,手腦并用,兩全齊美。區(qū)角和材料都有了,在實際操作中,教師還需要給幼兒充足的時間。保障幼兒的游戲時間,就是保障幼兒的游戲權利,不能因為其他活動而擠占幼兒的游戲時間,更不能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游戲前的介紹和游戲后的評價上。
三、教師要成為游戲活動的支持者和鼓勵者。
在游戲活動中,常常會有這樣或那樣的“意外”發(fā)生?!袄蠋煟斅敯盐业钠で驌Q走了?!薄袄蠋?,我想玩另外一個游戲?!毕鄬Υ笕硕?,幼兒處理問題的能力較弱,什么事情都喜歡向老師告狀,問問老師的意見。因此,教師應有意識地讓幼兒自己解決問題,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意識和分辨是非的能力。在幼兒辦錯事或自己能處理事情時,盡量讓他們自己處理與參與,使他們成為主角。而在幼兒真正需要幫助時,可教給一些切實可行的辦法。
四、教師要成為幼兒游戲成果的分享者。
幼兒在一定時間的游戲后,肯定大有收獲?!袄蠋?,我搭了一座美麗的星球花園,我們地球上的人馬上可以搬到這里去居住了?!薄袄蠋?,我能將溜溜球玩出三種玩法:蕩秋千、地球自傳、螞蟻上樹。”當你聽到這樣的呼喚聲,應該馬上作出積極恰當?shù)姆磻?,光說“不錯”“好的”這些口頭表揚語太蒼白無力,應進一步啟發(fā)激勵,鼓勵幼兒朝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
總之,游戲是孩子的,只有將游戲的自主權真正還給孩子,游戲的價值才能回歸本位,而不再是孩子學習與生活當中零星的點綴。
張老師正在教小班小朋友一首新歌,大家都坐在椅子上不動,一邊聽老師彈琴一邊學唱,只有丁丁在椅子上動來動去,他一會兒推推旁邊的佳佳,一會兒轉(zhuǎn)過身來,趴在椅背上,看著后面的墻壁發(fā)呆,張老師看了看他,沒理會,沒多久,丁丁突然站起來,跑到老師身邊在鋼琴上用力敲了幾下,鋼琴發(fā)出一串雜亂的音。小朋友都大笑起來,張老師生氣地拉開丁丁,說:“趕快回到座位上。”丁丁邊笑邊跑回座位,但沒一會兒,丁丁又站起來跑到窗戶下,拿起柜子上的串珠玩起來,幾個小朋友齊喊:“老師,丁丁又跑了。”張老師看了看他說:“不要理他?!闭f完領著小朋友繼續(xù)唱歌。丁丁沒有回頭,自己專心的玩著。
從某個角度而言,丁丁的確是一個問題兒童,他會在“學本領”的時候突然跑開,專玩自己喜歡的玩具,也會因打人被其他孩子告狀,他是班上令老師頭疼的孩子,每天都要有一個專門老師看著他,活動才能順利進行。
幼兒園是一個集體場所,在這個場所中,影響幼兒行為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規(guī)則,尤其在小班,建立規(guī)則意識,進行常規(guī)訓練,是幼兒在園學習的重要內(nèi)容,一般來說,老師心目中的好孩子是那些能遵守各種規(guī)則,聽老師話的孩子,而丁丁恰恰是未被這些規(guī)則所“馴服”的孩子,喜歡自行其是而不愿聽從老師的安排。于是,在要求“同一種聲音,同一種行為”的環(huán)境中,他總是不斷出現(xiàn)問題,成為一個特殊人物。
相信《案例:把兒童的世界還給兒童》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您了解幼師資料,工作計劃的必備網(wǎng)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兒童歌謠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案例背景: 蕭蕭小朋友是一個比較孤僻的孩子,雖然平時在班里并不是很會說話,是個比較聰明的孩子,他會說英語,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會很著迷,他的知識面很廣,而且經(jīng)常能在不經(jīng)意的時候表現(xiàn)出來。但是在在日常的生...
對兒童來說,玩具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玩具陪伴兒童度過美好的童年時光,不僅是他們成長不可缺少的“良師益友”,更是開發(fā)智力,促進學習和身心健康成長的輔助工具。 玩具構建兒童與世界的關系。與不同意義的事物...
在我開始之前,先請大家來看這么兩個鏡頭,這都是我們在日常教學中比較常見的。 鏡頭一:區(qū)域活動開始,娃娃家人數(shù)已經(jīng)滿了,可一幼兒還是很想進去,不到別的區(qū)去,老師走過來,說:“你看,這兒的人已經(jīng)滿了,看看...
在你孩子的小腦袋里,總有太多的事情在發(fā)生和進行;太多的情感在出現(xiàn)或消失;太多復雜的情緒讓他無法清楚地表達?,F(xiàn)在,有個機會讓我們來聽聽看,如果孩子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心情,他會對你說些什么。 也許你已經(jīng)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