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當老師游戲。
前輩告訴我們,做事之前提前下功夫是成功的一部分。平常的學習工作中,幼兒園教師會提前準備一些資料。資料通常是指書籍、報刊、圖表、圖片等。資料可以作為參考給我們一些學習工作靈感。那么,關于幼師資料你了解哪些內容呢?小編為此仔細地整理了以下內容《案例:不妨讓孩子當“小老師”》,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劉老師能夠在幼兒的興趣點上,融入多種教育,真正使幼兒成為語言的運用者、建構者。這是值得提倡的。
有一天,在早餐后的自由活動中,平時不太愛講話、做事有點拖拉的王子木小朋友對我說,他會用紙做立體的小天鵝了,還說他是從《大風車》中學來的?,F(xiàn)在他想做一只,并請我給他提供大一張大一點的硬紙。我立刻滿足了他的要求。于是,他高興得又是畫,又是剪。一會兒,一只美麗的立體天鵝做成了,還真像。接著,他又同我商量:想教小朋友做。這時我有點猶豫了,按常規(guī)當時是我組織教育活動的時間了,但我又不忍心扼殺孩子的這個愿望。敢于提出這種要求的孩子還是第一個,更何況是在學習時很被動的王子木。于是,我決定打破常規(guī),由王子木代我上一次“課“,滿足他的要求。主意一定,我和王子木一起快速地準備了各種材料。我把孩子們組織好,王子木細致地講解、演示”天鵝“的做法?;顒邮依锂惓0察o,每個孩子都聚精會神地盯著這位“小老師”。孩子們開始操作了,“小老師”耐心地指導著有困難的同伴,還真像那么一回事?,F(xiàn)在當“小老師”的王子木與平時簡直判若兩人。在他的指導下,其他小朋友完成的作品也出乎意料地快捷、完整。王子木和小朋友們還有我的臉上都露出了滿意的笑容,是滿足!是成功!是贊嘆!
更令我沒想到的是第二天,第三天又有幾位小朋友(包括王子木)跑來對我說:“老師,我看圖書學會做帽子了,我想教小朋友做帽子。”“老師,我跟小姐姐學會做不倒翁了,我也想教
小朋友做不倒翁?!眴?!這可給我出了個難題。這樣下去準會“一發(fā)而不可收拾”,其他的教育目標什么時間來完成呢?孩子要全面發(fā)展,也不能只做手工啊。于是我把這件事作為一個“問題”,組織孩子們討論。在我的啟發(fā)、誘導下,他們很快做出了決定:每周周末開展一次“跟我學”的主題活動,由自愿者當“小老師”,學習內容自己確定,學習材料自己籌備,小朋友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愿望選擇他喜歡的學習內容和喜歡的“小老師”。
經過幾次這樣的活動,我發(fā)現(xiàn)原來不愛說話的孩子當起“小老師”來也滔滔不絕地講話,不愛做手工、動手能力弱的孩子也想方設法向家長、電視、圖書討教,并能將捕捉到的新信息及時地傳遞給同伴??傊@項活動,鍛煉了孩子們的組織能力。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操作能力、獲取信息、傳遞信息的能力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而我認為更重要的是這項活動激發(fā)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這種興趣又激勵孩子們去尋求、去探索、去實踐。這種積極的態(tài)度將直接影響和促進孩子們各方面的發(fā)展,會使他們終身受益。
評析
當幼兒的想說、愿說的需要與教師的計劃發(fā)生矛盾時,教師應將幼兒的興趣與需要視作寶貴的教育資源。
這一教育事例,讓挖們深切地感受到,當幼兒想說、愿說的需要與教師的疾患發(fā)生矛盾時,教師如能尊重幼兒的想法,滿足其意愿,及時地調整教育計劃,自然地將教育融入幼兒的需要之中,幼兒就會成為主動的、快樂的學習者。同時,教師尊重、平等、接納的態(tài)度,會使幼兒產生表達的自信。教師的支持與鼓勵,會成為幼兒主動學習和發(fā)展的基石。
當幼兒的交流愿望與教師的計劃發(fā)生矛盾時,劉老師采用了如下教育措施:
1.打破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為幼兒提供表達與表現(xiàn)的舞臺。
面對孩子的請求,劉老師敢于打破“教師教,幼兒學”的教育模式,及時調整教育計劃,接納幼兒的想法,與幼兒進行角色互換,為幼兒提供表現(xiàn)的機會,讓他們過一把當老師的癮。他們能以小老師的身份在集體面前進行表達,進行分享。同時,老師又和他們一起進行教學準備,為幼兒的成功提供必要的支持與幫助
當面對眾多孩子的請求時,劉老師充分相信他們,將自己的“顧慮”作為問題交與孩子們討論,讓他們自己進行決策,使更多的孩子都有了表現(xiàn)與表達的機會。由此,產生了系列活動。
2.讓幼兒的興趣與需要,成為寶貴的教育資源
“小老師”系列活動是由幼兒發(fā)起、以幼兒為主體的語言交流活動。首先,“教”者要自己努力學習教的內容,選擇教的內容。其次,要自己制訂“教”的計劃,準備教的材料。在教的過程中,他們要自己組織語言,并學習如何通過語言傳遞自己的經驗。在與同伴的相互作用中,“教”者要主動地運用和調整語言與他人溝通,從而使幼兒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理解了語言的意義,提高了語言能力,積累了多方面的經驗。
劉老師能夠在幼兒的興趣點上,融入多種教育,真正使幼兒成為語言的運用者、建構者。這是值得提倡的。
有一天,在早餐后的自由活動中,平時不太愛講話、做事有點拖拉的王子木小朋友對我說,他會用紙做立體的小天鵝了,還說他是從《大風車》中學來的。現(xiàn)在他想做一只,并請我給他提供大一張大一點的硬紙。我立刻滿足了他的要求。于是,他高興得又是畫,又是剪。一會兒,一只美麗的立體天鵝做成了,還真像。接著,他又同我商量:想教小朋友做。這時我有點猶豫了,按常規(guī)當時是我組織教育活動的時間了,但我又不忍心扼殺孩子的這個愿望。敢于提出這種要求的孩子還是第一個,更何況是在學習時很被動的王子木。于是,我決定打破常規(guī),由王子木代我上一次“課“,滿足他的要求。主意一定,我和王子木一起快速地準備了各種材料。我把孩子們組織好,王子木細致地講解、演示”天鵝“的做法。活動室里異常安靜,每個孩子都聚精會神地盯著這位“小老師”。孩子們開始操作了,“小老師”耐心地指導著有困難的同伴,還真像那么一回事?,F(xiàn)在當“小老師”的王子木與平時簡直判若兩人。在他的指導下,其他小朋友完成的作品也出乎意料地快捷、完整。王子木和小朋友們還有我的臉上都露出了滿意的笑容,是滿足!是成功!是贊嘆!
更令我沒想到的是第二天,第三天又有幾位小朋友(包括王子木)跑來對我說:“老師,我看圖書學會做帽子了,我想教小朋友做帽子?!薄袄蠋煟腋〗憬銓W會做不倒翁了,我也想教小朋友做不倒翁?!眴?!這可給我出了個難題。這樣下去準會“一發(fā)而不可收拾”,其他的教育目標什么時間來完成呢?孩子要全面發(fā)展,也不能只做手工啊。于是我把這件事作為一個“問題”,組織孩子們討論。在我的啟發(fā)、誘導下,他們很快做出了決定:每周周末開展一次“跟我學”的主題活動,由自愿者當“小老師”,學習內容自己確定,學習材料自己籌備,小朋友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愿望選擇他喜歡的學習內容和喜歡的“小老師”。
經過幾次這樣的活動,我發(fā)現(xiàn)原來不愛說話的孩子當起“小老師”來也滔滔不絕地講話,不愛做手工、動手能力弱的孩子也想方設法向家長、電視、圖書討教,并能將捕捉到的新信息及時地傳遞給同伴。總之,這項活動,鍛煉了孩子們的組織能力。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操作能力、獲取信息、傳遞信息的能力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而我認為更重要的是這項活動激發(fā)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這種興趣又激勵孩子們去尋求、去探索、去實踐。這種積極的態(tài)度將直接影響和促進孩子們各方面的發(fā)展,會使他們終身受益。
評析
當幼兒的想說、愿說的需要與教師的計劃發(fā)生矛盾時,教師應將幼兒的興趣與需要視作寶貴的教育資源。
這一教育事例,讓挖們深切地感受到,當幼兒想說、愿說的需要與教師的疾患發(fā)生矛盾時,教師如能尊重幼兒的想法,滿足其意愿,及時地調整教育計劃,自然地將教育融入幼兒的需要之中,幼兒就會成為主動的、快樂的學習者。同時,教師尊重、平等、接納的態(tài)度,會使幼兒產生表達的自信。教師的支持與鼓勵,會成為幼兒主動學習和發(fā)展的基石。
當幼兒的交流愿望與教師的計劃發(fā)生矛盾時,劉老師采用了如下教育措施:
1.打破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為幼兒提供表達與表現(xiàn)的舞臺。
面對孩子的請求,劉老師敢于打破“教師教,幼兒學”的教育模式,及時調整教育計劃,接納幼兒的想法,與幼兒進行角色互換,為幼兒提供表現(xiàn)的機會,讓他們過一把當老師的癮。他們能以小老師的身份在集體面前進行表達,進行分享。同時,老師又和他們一起進行教學準備,為幼兒的成功提供必要的支持與幫助
當面對眾多孩子的請求時,劉老師充分相信他們,將自己的“顧慮”作為問題交與孩子們討論,讓他們自己進行決策,使更多的孩子都有了表現(xiàn)與表達的機會。由此,產生了系列活動。
2.讓幼兒的興趣與需要,成為寶貴的教育資源
“小老師”系列活動是由幼兒發(fā)起、以幼兒為主體的語言交流活動。首先,“教”者要自己努力學習教的內容,選擇教的內容。其次,要自己制訂“教”的計劃,準備教的材料。在教的過程中,他們要自己組織語言,并學習如何通過語言傳遞自己的經驗。在與同伴的相互作用中,“教”者要主動地運用和調整語言與他人溝通,從而使幼兒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理解了語言的意義,提高了語言能力,積累了多方面的經驗。
劉老師能夠在幼兒的興趣點上,融入多種教育,真正使幼兒成為語言的運用者、建構者。這是值得提倡的。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延伸讀
案例背景:
在幼兒園,調皮的孩子會經常做出一些不符合規(guī)則的事情,會經常犯一些小錯誤。經過老師的教育,孩子經常是當面說得很好,轉身卻又故態(tài)復萌。這時老師是否應該想一想:為什么孩子會屢教不改?如何對待孩子的這種行為?你了解孩子嗎?你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是否合適?
案例實錄:
午飯時候,我和搭班老師正一起給小朋友盛飯,突然發(fā)現(xiàn)沈佳樂和賈奕韜小朋友不在自己的飯桌上,于是我們找遍了教室的每一個角落,就是不見蹤影,我們詢問孩子也都說不知道,這下我們兩位老師急得團團轉,心里很是難過,同時也很生氣哦!正在我著急的時候,陳老師在午睡室里的小房間門口叫著我,我問:“是不是找到了?”“小朱,你過來看呀!”我隨著陳老師的叫喊聲走了過去。當我一到小房間門口我驚呆了,儲藏室里一片狼戢,有三個小家伙正站在亂糟糟的房間里面不知所云的看著我們兩位老師。
面對這樣的孩子,作為教師是應該運用批評、命令、說教甚至懲罰的方法呢還是心平氣和地接納孩子的錯誤,設身處地地為孩子著想。
陳老師就嚇唬他們三個:“你們就一直呆在里面好了,別出來了,把你們三個關在里面不讓你們回家了?!闭f罷,就把門關上,里面馬上一片哭聲。打開門一看兩位小朋友是哭的來直喊爸爸媽媽,就只有賈奕韜小朋友一點都不害怕沒有哭聲,只是把臉拉的長長的。陳老師說:“這個厲害的,都不怕不哭,讓他一個人呆在里面?!辟Z奕韜還是不哭。
我就說:“現(xiàn)在老師讓你們先去吃飯,你們吃好飯了就馬上過來把這里整理干凈,你們怎么翻出來的就怎么翻回去?!蔽易屬Z奕韜留了一下跟他談了談:“賈奕韜,你知不知道剛剛老師急死了!賈奕韜不見怎么辦?等下爸爸媽媽來接賈奕韜,知道賈奕韜不見了還以為被壞人給帶走了。爸爸媽媽會哭的,知道不?老師剛剛也急的差點都哭出來了!”他聽了后,馬上神情不對,眼淚在眼眶里轉動。我知道他已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了,就接著說:“你知道自己錯在哪里了嗎?以后還這樣了嗎?”他馬上回答:“老師,我知道自己錯了,以后再也不這樣了?!苯又揖妥屗コ燥埩?。
午睡時間到了,我卻發(fā)現(xiàn)賈奕韜沒在自己的床上,我正要找他時,我聽到儲藏室里有聲音,過去一看,是賈奕韜一個人在那里正整理著被他們翻出來的東西。我一下子就被他感觸到了,他是真正的感悟到自己剛才的錯誤,所以他把老師說的話記在了心里,也為自己錯誤的行為負責。我馬上叫來另外兩位一起跟他翻東西的幼兒,讓他們跟賈奕韜一起把儲藏室整理干凈。沒過一會兒,三個小家伙就都出來睡到床上去了。我進儲藏室一看,很滿意,他們把自己翻出來的東西都整整齊齊地擺放好了,而且整理的很干凈。
分析以及反思:
在平時的工作中,經常遇到類似的情況,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教師一味地斥責,那會嚴重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教師這種消極的制止和糾正的行為,很容易激起幼兒的逆反心理,越是不讓做的事情,對人們就越有吸引力,大人尚且如此,更何況是還不能正確分辨是非的孩子。我沒有嚇唬孩子,給孩子創(chuàng)設了一個寬松和諧的環(huán)境,我和孩子的關系是友好的,并且我建議孩子吃好飯以后整理活動室,孩子欣然同意了,并且出乎我意料的是,孩子們把活動室整理得整整齊齊,干干凈凈。
《上海市學前教育綱要》告訴我們:一個寬容和接納的環(huán)境,有助于幼兒良好自我意識和個性的發(fā)展,而這種良好的自我意識和個性,又將反過來激勵幼兒形成對社會的良好認識、情感和行為。
寬容和接納意味著老師要善待孩子的錯誤,我們應該從幼兒自身學習發(fā)展的角度,從他們自己積累經驗的角度來看待幼兒所犯的錯誤,而不僅僅是將幼兒的錯誤看作是不符合正確標準的,更應該看作是他們自身獲取經驗的必須途徑;有時教師更加應該把孩子的錯誤看成是他們創(chuàng)造性的、充滿想象力的言行舉止等。
問題:
●為什么大多數(shù)幼兒喜歡告狀?
●孩子的告狀意識是天性的嗎?
實錄:
到老師面前告同伴的狀目前似乎已經成為孩子們最流行的行為了。一天下來,不知聽到多少孩子的告狀聲。一次我剛吃好飯,剛走進班級就看見貝貝跑過來對我說:“楊老師,超超又打我了?!焙髞砦伊私饬饲闆r才知道,原來是中午吃好飯,大家都在看書的時候,貝貝拿了超超最喜歡看的《十萬個為什么》,于是超超就跑過去要問她拿那本書,可是超超也不是好“欺負”的孩子,她哪肯把書給貝貝,于是她就說:“這本書又不是你一個人的,為什么一定要給你看呢,我就不給你看!”這可好,在家就要風得風的“小皇帝”,他哪受得了這等氣,但是他還是忍住沒有“動手”。正巧在這個時候我走過去,貝貝就向我告狀了。(分析:幼兒的自我意識很強,都不可以受一點的委屈,自己都沒有嘗試著去解決問題就去告狀了)。甚至有一次華華的美術作業(yè)上不小心被別的小朋友畫到了一點,他就跑過來向我告狀了。
反思:
為什么幼兒這么喜歡告狀呢?幼兒并非天生就會告狀的,他們之所以學會了告狀,是與他們的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方式有關的。一些家長過于保護幼兒,這也不放心,那也不放心,生怕幼兒出去之后受到別人的欺負,與別人發(fā)生口角、打架等行為。所以成天把孩子拴在自己身邊,也有些家長在孩子與他人發(fā)生糾紛時,不是教幼兒如何與同伴自行解決問題,而教幼兒如何去求救老師,或者是教孩子以牙還牙,又或者就是親自出馬替孩子解圍,給了幼兒一種錯誤的意識,即“有問題找大人。”當然我們受保護弱者的傳統(tǒng)思想影響太深,往往對弱者給予過多的同情和保護,這也是幼兒告狀意識產生的原因之一。由于幼兒長期處在家庭和成人的保護下生活,慢慢地就可能變成一個缺乏獨立性,缺乏處理事物能力,依賴性很強的人。
幼兒告狀的內容不外乎幾種:一是受欺負,二是利益受到損失,三是打抱不平。然而,幼兒告狀之后出現(xiàn)的種種表現(xiàn)及后果卻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憂慮,有的幼兒告狀成功了,就會露出竊竊自喜的樣子,進而會得寸進尺,而有的幼兒為了一點雞毛蒜皮的事就要,使得自己與同伴的關系更差了。因此,我們就應正確對待,要淡化幼兒的告狀意識,當幼兒遇到爭執(zhí)或委屈時,家長不必擔心、不必心痛、不必馬上幫助他們解決問題,要給他們自己處理問
題的機會,鼓勵幼兒獨立解決問題。例如“對犯錯誤的幼兒進行直接的批評,警告或適當?shù)膽土P,當這些手段產生效果時,我們可以給予他表揚,肯定,以強化幼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依賴性教強的的孩子,要注意引導,讓他學會協(xié)調與同伴的關系,學會寬容,使自己與同伴之間的交流更自然更融洽。
一個充滿自信、能充分欣賞自己和別人的人,絕不會是遇事就會搬救兵、愛哭鬧、愛告狀的人,他會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嘗試、去獨立思考、去自己做判斷、去解決問題,這樣的孩子在同伴中才更具有威信、更具有號召力。
在優(yōu)美的音樂聲中孩子們陸陸續(xù)續(xù)的都起床了,按照以往的規(guī)律,我手拿好梳子,召集女孩子排好隊,開始為女孩子梳起了頭,女孩子們也很自覺地排好了隊,一邊等著我為她們梳頭,一邊與我聊著天,這時候幾個男孩子也走了過來,帆帆對我說:“金老師,我也想你給我梳梳頭?!?/p>
彥斌也對我說:“老師我也要。”
茜茜說:“你是男孩子,怎么可以梳頭呢?”
越越也說:“你頭發(fā)也沒有,不用梳頭的?!闭f完后還“嘻嘻”笑出了聲,其他幾個女孩子都跟著哈哈哈笑了起來。
帆帆和彥斌不好意思的低著頭走了下去。這件事情之后,我想了很多,我們班級的女孩子大都活潑開朗,與我也特別親近,每天我為他們梳頭的時候,與我總有說不完的話,而男孩子呢,愿意與我說說心理話,聊聊天的孩子不多。結合今天的例子,我反思了一下,我每天都為女孩子梳頭,與她們有比男孩子更多的時間交流,而男孩子呢,由于缺少了這個機會,日久天長與我交流的機會相較之就少了很多。
孩子年齡還小,據(jù)研究表示,每天和孩子做一些親密的接觸,如:撫摩孩子的頭、抱抱孩子、親親孩子……有利于增進孩子與我們的感情,產生依戀感,使孩子更信任、更喜歡你,而每天梳頭的這一環(huán)節(jié)不正是最好的機會嗎?借此機會,在短短的十幾秒鐘內,我們可以和孩子有親密的接觸,以及和孩子們聊聊天,不僅可以增進孩子們與我的感情,使孩子們更喜歡更信任我,還可以發(fā)展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另外梳頭還可以促進腦部血液循環(huán),對孩子的大腦發(fā)育有一定的幫助。
事實證明,梳頭的好處多多,于是在我們班級梳頭不再是女孩子的專利,男孩子也梳頭。經過一段時間,現(xiàn)在我們的孩子與我更親近了,與我總有說不完的話,以前不愿意與人交往的孩子也愿意和我說上一兩句話了。他們非常信任我,不管什么事情都對我說,心中開心和不開心的事情都會與我分享,使我對他們的了解更深了,而孩子們各方面的能力也有所提高了。
陶行之就說過:“生活即教育?!辈诲e,幼兒園的一日生活是瑣碎的,但對孩子的教育也是無處不在的,就像梳頭那是一件最平常不過的事情了,但是只要你多想一下,多做一點你的收獲就會有很多,不要因為忙、為趕時間而讓這么好的機會溜走,不妨也給男孩子梳梳頭吧。
在我園多功能教室里正進行著一周一次的常規(guī)性教研活動,一位剛參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師在組織中班幼兒學習歌曲《小茶壺》。教室的屏幕上展現(xiàn)出她精心制作的電腦課件的畫面:各式“小茶壺”,高的、矮的、胖的、瘦的,幼兒在電腦課件畫面的感染下,專注地欣賞著歌曲。接下來,青年教師安排的環(huán)節(jié)是讓幼兒用動作來表現(xiàn)姿態(tài)各異的“小茶壺”。開始,她讓幼兒個別表演,想好動作的幼兒分別上臺表演,小朋友們積極踴躍。當老師說“現(xiàn)在每個小朋友都來扮一個小茶壺的造型,我們一邊做動作,一邊學唱歌”時,小朋友們很快在場地中間找好位置,用動作模仿起“小茶壺”的造型,愉快地投入到學習歌曲的活動之中。這時,一位小朋友發(fā)現(xiàn)了教師使用的電教設備——液晶投影儀和電腦沒有關閉,電腦屏幕上的畫面和投影儀射出的光束吸引了他。于是,他悄悄地走過去,一會兒看看電腦屏幕上的“小茶壺”,一會兒把手伸到投影儀的光束上,玩起了手影游戲。老師發(fā)現(xiàn)了,用眼神示意他,試圖阻止他“開小差”。然而,他視而不見,繼續(xù)著他的“探索”活動。這位青年教師只好將電教儀器關閉。這時,這個小朋友干脆繞著展示桌轉來轉去。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預定的教學計劃還沒完成,這時是放棄對全體幼兒的指導,抓住機會教育這一個小朋友呢?還是繼續(xù)按計劃完成面向全體幼兒的教學任務?青年教師猶豫了。
課后,參加研討的老師們根據(jù)教學現(xiàn)場出現(xiàn)的問題及青年教師的疑惑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教師甲:在今天的教學中,這個幼兒從頭至尾都在做與教學活動無關的活動,教師今天安排的學習任務,對于他來說根本沒有一點收獲。我認為,老師應該對他的行為及時給予教育,一定要使之轉移到學習任務上來,不能只顧完成教學計劃,而忽視個別幼兒的教育。
教師乙:教師這時停止正在進行的教學活動來解決個別幼兒的問題,會影響教師今天教學任務的完成,最終也會影響教學效果。對這位幼兒的行為,老師注意了,并且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都沒有效果,況且,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也看到,這一位幼兒的行為尚未對其他幼兒產生較大不良影響。在這種情況下,不能因為個別幼兒的問題放棄全體幼兒的教育,可暫時忽略他,不去管他。
教師丙:暫時不管,這不就等于放棄了對個別幼兒的教育嗎?面向大多數(shù)是教育價值的體現(xiàn),兼顧個別幼兒也是教育價值的體現(xiàn),二者都不能忽視。
教師丁:教學時間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時間里,教師當然應該是面對全體幼兒。如果教師暫時沒有能力既面向全體,又兼顧個別,那就應該首先關注大多數(shù)幼兒。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在爭論中我們逐步形成了共識:
;對教育價值應用開放性的觀念來認識,一節(jié)課中的教育價值有很多,有預定的,有生成的;有面向個別的,有面向全體的;有面向現(xiàn)在的,也有面向未來的……教師對這些教育價值的選擇應是有所取舍的,教師要注意培養(yǎng)
自己選擇的能力,根據(jù)自己的能力、教學時間的長短等來考慮這些價值是否今天一定要實現(xiàn),選擇哪些價值來實現(xiàn)最合適,能使大多數(shù)幼兒受益最多。這些價值的取舍對每位教師是開放的,是沒有規(guī)定性的,是不限制的。每位教師的組織教學的經驗、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業(yè)務技能的高低是不同的,每個教師應根據(jù)自己的能力、經驗來決定自己對教育價值的取舍及其比例的安排。今天,對這位青年教師來說,教育活動本身就是一節(jié)研究課,她需要用較多的精力去考慮如何實施自己預設的教學計劃,對幼兒學習活動中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難以預料,同時對青年教師來說,也缺乏駕馭課堂秩序的經驗。當課堂上出現(xiàn)個別幼兒的行為問題,教師難以同時兼顧個別教育和面向全體幼兒的教育時,可暫時放棄對少數(shù)幼兒的個別教育,而保證大多數(shù)幼兒的利益不受影響。
娃娃家里有五六個小朋友,燦燦和聰聰在吵,惠惠來告訴我:“老師,老師,燦燦和聰聰在吵著當小狗?!蔽矣悬c不可思議:為什么不愿當爸爸媽媽,反而都爭著吵著當小狗呢?我安靜地觀察,只聽燦燦在說:“我是小狗,我可以不干活,吃東西,家里臟了也不用整理?!迸?,原來小狗的樂趣是可以好吃懶做。我這才明白他們爭著當小狗的真正原因。
看見這種情況我沒有批評他們,而是借此機會對他們進行了一次正面教育:“人是靠自己的雙手去創(chuàng)造世界,人勞動是最光榮的。小狗、小貓是動物,它們與人不同,它們得不到人的尊敬。”可孩子聽了似懂非懂。我忽然感到這樣的教育是如此的無力。于是,我想:如果我們將兒童放在一個真實的情景之中,讓幼兒自己作出判斷。再組織討論,結果會怎么樣呢?
第二天午餐前,我又一次組織孩子們對此展開了討論。洋洋說:“狗是動物,它只能靠人們喂養(yǎng)來活著,如果不聽主人的話,會被主人趕走。”元元說:“如果是獵狗很辛苦的,每天要聽警察叔叔的話訓練。”
反思:
兒童是一個生活在社會中的能動的主體,他們總是有意無意地模仿社會中的一切自然現(xiàn)象。所以,我們應在指出他們不正確的道德認知和行為的同時,讓他們到真實的生活情景中去觀察,去經歷內心沖突,去積極體驗,從而真正理解社會中的道德認知和良好行為。
在本案例中,當我發(fā)現(xiàn)有的孩子不僅模仿小狗,而且對小狗的好吃懶做心生羨慕,已分不清人和動物的本質,便立即意識到這一現(xiàn)象不容忽視。但當我發(fā)現(xiàn)說教方法不奏效時,便及時調整教育策略,讓孩子把問題帶回家,通過調查、觀察、討論、發(fā)現(xiàn)問題,同時也解決問題,教育效果佳。由此可見,在貫徹落實>時,要想把先進的教育觀念真正轉化為教育實踐,惟一的辦法是到實踐中進行不斷的磨合。
相信《案例:不妨讓孩子當“小老師”》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您了解幼師資料,工作計劃的必備網(wǎng)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園當老師游戲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