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教育孩子。
常言道,優(yōu)秀的人都是有自己的事先計劃。在學(xué)習(xí)工作中,幼兒園教師有提前準備可能會使用到資料的習(xí)慣。資料是作用于人類社會實踐的一種可供參考的材料。參考資料有助于我們的工作進一步發(fā)展。所以,您有沒有了解過幼師資料的種類呢?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幫助孩子走出戀物怪圈”,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兒童教育家認為,既然孩子的“戀物癮”是由安全感缺乏引起的,那么預(yù)防或逐步減除幼兒的“戀物癮”,也要從增強孩子的安全感入手,爭取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一個開放式的家庭環(huán)境。你的孩子會經(jīng)常將自己的舊包被、洋娃娃之類的東西緊緊地抱在懷里嗎?一旦你從孩子的懷里奪去這些東西,他(她)就會煩躁不安、哭鬧不休,即使到了床上也遲遲無法入睡嗎?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么,你得警惕了。
放不下的玩具熊
5歲的葉凡從來沒有離開過她1歲左右玩過的那只玩具熊,盡管在她“百寶箱”里有許多各式各樣的嶄新的玩具熊,但她一點也不喜歡。爸爸媽媽極盡“哄勸利誘”之能事,要葉凡放下那只又臟又舊的玩具熊,都遭到了葉凡近乎拼命式的反對。
幾年來,葉凡不論是到爺爺奶奶那兒去還是到叔叔嬸嬸家,甚至是跟著父母到外地旅行,舊玩具熊一直是第一重要的東西,必須得把它緊緊抱在懷里,甚至用嘴撕咬著才能安靜下來。如果她發(fā)現(xiàn)舊玩具熊沒帶,一定會煩躁不安、哭鬧不休,即使到了床上也遲遲無法入睡。媽媽感慨道:“這孩子有些神經(jīng)質(zhì),真難帶?!鼻安痪?,媽媽以講衛(wèi)生為由,將葉凡的玩具熊扔到了垃圾站去,結(jié)果葉凡整整哭了一天,水米不進。
曾經(jīng)在美國留學(xué)的爸爸責(zé)怪妻子傷了孩子的心,說:“很多美國家庭的孩子都有戀物病,小時候的玩具一抱就抱到小學(xué)畢業(yè)。那些孩子大了也很正常,要順其自然。既然孩子覺得抱著舊玩具熊安心,就讓她抱著吧?!?/p>
可葉凡媽媽仍覺得不放心──除了那只玩具熊以外,葉凡沒有對任何其他的人和事表現(xiàn)得如此依戀。她好像很難適應(yīng)新的環(huán)境,在幼兒園從不主動和小朋友說話,也不和他們一起玩,上課時不舉手發(fā)言,老師提問時,她囁囁嚅嚅,像蚊子哼。而且她遇到事情就退縮,唯一喜歡做的事就是抱著舊玩具熊自言自語地躲在角落里,這樣的孩子,再過幾年,如何如魚入水般融入社會群體中去呢?
戀物癮源于缺乏安全感
葉凡的例子絕非個別,她患上的是兒童“戀物癮”,葉凡媽媽的擔憂在年輕父母中也并不特別。
其實,兒童的“戀物癮”──一種離了某一樣陪伴慣了的東西就忐忑不安的行為,會使患者怕見生人,回避集體活動,不敢與人說話和交往,膽怯退縮,表情淡漠。據(jù)有關(guān)專家研究表明,該“戀物癮”大抵是因為安全感匾乏引起的。以前有這種癥狀的兒童在注重親子關(guān)系的中國比例很小,但近幾年隨著白領(lǐng)階層教子模式的日益西化,日益強調(diào)教育在幼兒生活中的比重,而忽略親情的互動式享受,有“戀物癮”的兒童越來越多。說到底,兒童“戀物癮”就是一種輕微孤獨癥的表現(xiàn),容易培養(yǎng)出敏感退縮、憂郁脆弱的人格特征,這些幼兒容易出現(xiàn)在:
1.住房條件寬裕,自1歲起就開始在兒童臥室里單獨入睡的家庭;
2.父母工作繁忙,孩子由嚴肅的全職保姆一手帶大的家庭;
3.雖然表面上注重孩子的早期開發(fā),但實際上卻認為孩子嬉戲玩鬧是“浪費時間”的家庭;
4.孩子與暴力動畫相伴成長,與電視長期為伍的家庭;
……
消滅“戀物癮”三箭齊發(fā)
兒童教育家認為,既然孩子的“戀物癮”是由安全感缺乏引起的,那么預(yù)防或逐步減除幼兒的“戀物癮”,也要從增強孩子的安全感入手,爭取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一個開放式的家庭環(huán)境。具體方法,您可參照以下內(nèi)容進行嘗試。
1.平時多擁抱孩子,多拍撫孩子的背部和頭頂,以解其“皮膚饑餓”。注意擁抱和拍撫不是獎賞,不要等孩子畫得一幅好畫或彈出一首鋼琴曲時再去擁抱他。擁抱應(yīng)該是日常的、無條件的,就算孩子做錯了事感到不安,也可以擁抱他,后者更多的是在兩代人之間找到一種無聲的和解方式。經(jīng)常性的擁抱給孩子這樣的暗示:我在你身邊;我愛你;別怕,有我呢;失敗了不要緊;你很安全……經(jīng)常與父母擁抱的孩子,絕不會將小包被或玩具熊當作他的“精神保險帶”。
2.就算讓孩子獨處一室,也要進行睡前安撫工作。所有的孩子都在本能上畏懼噩夢和黑暗,所以硬性將孩子與父母分開,是一件很難接受的事。很多幼兒就是在入睡前的害怕不安中染上“戀物癮”的。如果父母在孩子獨睡前陪伴孩子,唱催眠曲或讀一兩個美妙的童話,開亮一盞小燈,等孩子睡著再離開,就比較容易使其對襁褓包被之類物體“脫癮”。
3.弄清九成以上戀物兒童會對小包被、小拖枕、絨布熊、用慣的浴巾之類“上癮”后,做媽媽的在選購這些幼兒用品時,就要有意識地備下幾個“遷移載體”,讓孩子無法對其中的某樣?xùn)|西“專情”。
如果一開始就備下兩三條小包被、一個絨布熊家族(包括絨布熊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叔叔嬸嬸、小絨布熊和它的表弟們),讓孩子選擇使用的話,孩子恐怕就會領(lǐng)悟到:這是無生命的物質(zhì),而不是有感情能交流的人。
意識到這些,就有利于幫助他們走出與“戀物”相守的封閉天地,接觸到外面世界的充沛陽光。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小編推薦
案例描述:開學(xué)第一天嘉嘉很早就來幼兒園了。她抱著媽媽的脖子,兩眼含著淚花和媽媽說:“再見”。手卻始終抱得緊緊的。在老師地安慰下才坐到椅子上。嘉嘉哭著說:“我要小枕頭,我要小枕頭?!蔽乙贿厧退潦脺I水一邊幫她找來了小枕頭。嘉嘉接過枕頭緊緊的抱在懷里。無論是洗手、吃飯、上廁所、睡覺都抱著枕頭,一直到活動結(jié)束都沒離開過自己。
片段二
午睡中,其他孩子差不多都入睡了,但是嘉嘉久久不能入睡,只見她不停坐起、躺下、翻身,時而“啊,啊”哭兩聲,其實她是尋找著媽媽為她睡覺準備的枕頭。當我把枕頭給她時,她臉上露出了淡淡的笑容。只見她把枕頭的一角含在嘴里、不停地咬著,一會兒便呼呼入睡了。等我去拿掉枕頭時,枕頭的一端已經(jīng)濕透了。
片段三
入園一周后,我把媽媽放在幼兒園的枕頭藏了起來。早上來園時還可以,但一到午睡時間,她還是翻來覆去尋找枕頭,遲遲不能入睡。“啊、啊”哭聲不斷。我告訴她“枕頭寶寶很臟,拿去洗了,”,聽完后,她把自己蒙在毛巾毯里,“嗚、嗚”一陣后睡著了。
在隨后的幾天里,我都沒有拿枕頭出來,孩子每到午睡時間,總表現(xiàn)的很不安,時而會咬咬毯子,隨后也能安然入睡,時間都要晚于同伴。
案例分析:
從以上三個片斷中看出:托班的孩子,他們第一次離開家人,到完全陌生的環(huán)境中時就會出現(xiàn)一些“異?!钡姆磻?yīng)。其最常見的形式就是哭,此外還會出現(xiàn)不愿大小便、喝水少、吃飯難、不參與教師組織的游戲活動、對某一物品特別依戀等多種不適應(yīng)行為。只要我們教師善于把握教育契機,注重孩子的個性差異,善于觀察,設(shè)計符合孩子剛?cè)雸@時心理特征的游戲活動以及溫馨和諧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shè)。同時更要注重營造寬松的心理環(huán)境。老師一句親切的話語、一個和藹關(guān)切的動作都能給焦慮孩子得到一點安慰。使孩子在集體中感到自由、親切、有序。這樣就能使孩子對物品依戀逐步轉(zhuǎn)移,讓他們快快樂樂的適應(yīng)幼兒園生活。
1、家園配合,共同矯正孩子“戀物”行為
首先,我們注重與孩子家庭進行溝通。針對嘉嘉的“戀物”行為表現(xiàn)專門和父母進行深入的交流,讓家長了解“戀物”行為的利弊,更明確其長期發(fā)展可能產(chǎn)生的不利影響,達成逐步矯正寶寶“戀物”行為的共識。其次,請家長們花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的入睡過程,在孩子入睡前或孩子急切地需要該物時,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而不再是讓寶寶獨自抱“戀物”入睡,使孩子漸漸減少對該物的依戀,使戀物習(xí)慣慢慢被糾正。
2、“忽視”戀物行為,轉(zhuǎn)移注意
所謂“忽視”指的是教師或成人在動作、言語等行為上對孩子關(guān)注程度的適當減弱,其表現(xiàn)為注重引導(dǎo),不加以刻意的分離,不再時時刻刻的要求孩子放棄,對“戀物”視之而不見,“忽視”它的存在。在來園時止住哭聲的辦法也不再是使用枕頭,而是提供有趣的玩具、邀請她一起參加活動。在午睡時,我們可以通過眼神、安撫等動作幫助她入睡。
3、注意循序漸進,逐步矯正
2、3歲是孩子依戀最強的時期,也是孩子處于依戀關(guān)系的明確期,安全的依戀關(guān)系曾伴隨著寶寶的健康成長,但是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戀物”的發(fā)展會造成社會交往及生活的困難。因此,我們也要采取逐步的矯正措施,不斷然要求孩子馬上遠離“戀物”,更要注意循序漸進的原則。隨著寶寶對入園新環(huán)境的適應(yīng),對“分離焦慮”的淡化,我們更多得幫助寶寶們參加有趣的游戲活動,幫助寶寶們同伴間進行簡單的交流與交往,更多得給予孩子關(guān)注,幫助他們走出“戀物情結(jié)”。
你的孩子會經(jīng)常將自己的舊包被、洋娃娃之類的東西緊緊地抱在懷里嗎?一旦你從孩子的懷里奪去這些東西,他(她)就會煩躁不安、哭鬧不休,即使到了床上也遲遲無法入睡?那么,你得警惕了。
放不下的玩具熊
都4歲的葉凡從來沒有離開過她從1歲時一直玩過的那只玩具熊,盡管在她“百寶箱”里有許多各式各樣的嶄新的玩具熊,但她一點也不喜歡。爸爸媽媽極盡“哄勸利誘”之能事,要葉凡放下那只又臟又舊的玩具熊,都遭到了葉凡近乎拼命式的反對。
幾年來,不論葉凡是到爺爺奶奶那兒還是到叔叔嬸嬸家,甚至是跟著父母到外地旅行,舊玩具熊一直是第一重要的東西,必須得把它緊緊抱在懷里,甚至用嘴撕咬著才能安靜下來。如果她發(fā)現(xiàn)舊玩具熊沒帶,一定會煩躁不安、哭鬧不休,即使到了床上也遲遲無法入睡。媽媽感慨道:“這孩子有些神經(jīng)質(zhì),真難帶。”前不久,媽媽以講衛(wèi)生為由,將葉凡的玩具熊扔到了垃圾站去,結(jié)果葉凡整整哭了一天,水米不進。
曾經(jīng)在美國留學(xué)的爸爸責(zé)怪妻子傷了孩子的心,說:“很多美國家庭的孩子都有戀物癮,小時候的玩具一抱就抱到小學(xué)畢業(yè)。那些孩子大了也很正常,要順其自然。既然孩子覺得抱著舊玩具熊安心,就讓她抱著吧。”
可葉凡媽媽仍覺得不舒服——除了那只玩具熊以外,葉凡沒有對任何其他的人和事表現(xiàn)得如此依戀。她好像很難適應(yīng)新的環(huán)境,在幼兒園從不主動和小朋友說話,也不和他們一起玩,上課時不舉手發(fā)言,老師提問時,她囁囁嚅嚅,像蚊子哼。而且她遇到事情就退縮,惟一喜歡做的事就是抱著舊玩具熊自言自語地躲在角落里,這樣的孩子,再過些年,如何如魚入水般融入社會群體中去呢?
戀物癮源于缺乏安全感
葉凡的例子絕非個別,她患上的是兒童“戀物癮”,葉凡媽媽的擔憂在年輕父母中也并不特別。
其實,兒童的“戀物癮”——一種離了某一樣陪伴慣了的東西就忐忑不安的行為,此癥會使患者怕見生人,回避集體活動,不敢與人說話和交往,膽怯退縮,表情淡漠。據(jù)有關(guān)專家研究表明,該“戀物癮”大抵是因為安全感匱乏引起的。以前有這種癥狀的兒童在注重親子關(guān)系的中國比例很小,但近幾年隨著白領(lǐng)階層教子模式的日益西化,日益強調(diào)教育在幼兒生活中的比重,而忽略親情的互動式享受,有“戀物癮”的兒童越來越多。
說到底,兒童“戀物癮”就是一種輕微孤獨癥的表現(xiàn),容易培養(yǎng)出敏感退縮、憂郁脆弱的人格特征。這些幼兒容易出現(xiàn)在:①住房條件寬裕,自1歲起就開始在兒童臥室里單獨入睡的家庭;②父母工作繁忙,孩子由嚴肅的全職保姆一手帶大的家庭;③雖然表面上注重孩子的早期開發(fā),但生活中卻認為孩子嬉戲玩鬧是“浪費時間”的家庭;④孩子與暴力動畫相伴成長,與電視長期為伍的家庭……
消滅“戀物癮”三箭齊發(fā)
兒童教育家認為,既然孩子的“戀物癮”是由安全感缺乏引起的,那么預(yù)防或逐步戒除幼兒的“戀物癮”,也要從增強孩子的安全感入手,爭取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開放式的家庭環(huán)境。具體方法,你可參照以下內(nèi)容進行嘗試:
1.平時多擁抱孩子,多拍撫孩子的背部和頭頂,以解其“皮膚饑餓”。注意擁抱和拍撫不是獎賞,不要等孩子畫得一幅好畫或彈出第一首鋼琴曲時再去擁抱他。擁抱應(yīng)該是日常的、無條件的,就算孩子做錯了事感到不安,也可以擁抱他,后者更多的是在兩代人之間找到一種無聲我愛你;別怕,有我呢;失敗了不要緊;你很安全……經(jīng)常與父母擁抱的孩子,絕不會將小包被或玩具熊當做他的“精神保險帶”。
2.就算讓孩子獨處一室,也要進行睡前安撫工作。所以的孩子都在本能上畏懼噩夢和黑暗,所以硬性將孩子與父母分開,對孩子是一件很難接受的事。很多幼兒就是在入睡前的害怕不安中染上“戀物癮”的,如果父母在孩子獨睡前陪伴孩子,唱催眠曲或讀一兩個美妙的童話,開亮一盞小燈,等孩子睡著再離開,就比較容易使其對襁褓包被之類物體“脫癮”。
3.弄清九成以上戀物兒童會被小包被、小抱枕、絨布熊、用慣的浴巾之類“上癮”后,做媽媽的在選購這些幼兒用品時,就要有意識地備下幾個“遷移載體”,讓孩子無法對其中的某樣?xùn)|西“專情”。如果一開始就備下兩三條小包被、一個絨布熊家庭(包括絨布熊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叔叔嬸嬸、小絨布熊和它的表弟們),讓孩子選擇使用的話,孩子恐怕就會領(lǐng)悟到:這是無生命的物質(zhì),而不是有感情能交流的人。
意識到這些,就有利于幫助他們走出與“戀物”相守的封閉天地,接觸到外面世界的充沛陽光。
兒童時期,很多孩子都有自己的安慰物,這些安慰物可以是一塊毛巾、一個絨毛玩具、一個毛巾被等等,孩子們從很小的時候便和這個安慰物形影不離。
兒童的安慰物有以下一些特點:
第一,在眾多的同類物品中'他只喜歡其中的一個比如,同樣的毛巾,他只要那一塊,即使破舊得已不成樣子,他依然對這塊毛巾情有獨鐘;
第二,每天都離不開,隨時有要帶著它,吃飯、睡覺、玩、外出等,有的孩子上幼兒園也要帶上;
第三,孩子對安慰物吸吮、聞氣味;
第四,無論安慰物多么破舊不堪,孩子也拒絕更換新的,即使是完全一樣的物品。
兒童的安慰物對于兒童來說,已經(jīng)不僅僅是一個玩具、一塊毛巾,而是他們適應(yīng)這個新世界、新環(huán)境的情感支持!是他們適應(yīng)陌生環(huán)境的情感拐杖!不是每個兒童都需要安慰物,但對需要安慰物的孩子來說,他們需要成年人的理解和支持,他們是如此的弱小,感覺新環(huán)境的不安全,所以,安慰物對他們來說,是如此的重要!
當孩子需要安慰物的時候,父母不妨多多審視一下自己:
1.孩子很小就和父母分開,長期見不到父母;
2.平時主要是老人或保姆帶,與父母相處的時間太少;
3.與孩子身體親密接觸的時間太少;
4.孩子缺乏工作的引領(lǐng),太多時間處于無聊狀態(tài);
5.孩子與外界接觸太少;
6.不懂得或不注重孩子精神力量的培養(yǎng)等等。
如果我們因為種種的原因和借口不能夠在孩子幼小的時候給予他們足夠的情感支持和安慰,為什么不可以允許兒童自己找到安慰自己的方式呢?當孩子漸漸長大以后,當他們能夠有足夠的精神力量來適應(yīng)和面對這個社會的時候,他們自然就會放棄安慰物了。所以,不要粗暴地拿掉孩子的安慰物!
我們的習(xí)慣是不用發(fā)展的眼光來看待兒童的成長,對我們的兒童沒有信心,我們不相信孩子自然成長中的一些規(guī)律,對孩子成長過程中所出現(xiàn)的正常狀態(tài)不理解,在這種不理解的情況下就給孩子下一些不利于孩子發(fā)展的定義,什么心理有問題呀,什么行為有退縮呀,還提出什么預(yù)防措施!還對孩子進行治療!我們已經(jīng)愚蠢到用干涉孩子正常發(fā)展規(guī)律的方式來“治療”孩子正常的行為!
兒童的生存環(huán)境不容樂觀!
孩子情愿要襪子不要玩具?
女兒一歲的時候,我們把她送回了老家,半年之后把她接回家時,我就發(fā)現(xiàn)她手上多了一樣?xùn)|西——襪子。婆婆說她在老家時就成天襪不離手,連晚上睡覺時也非要拿著不可。當時我很吶悶:寶寶怎么會喜歡玩襪子呢?我就笑著對女兒說:“寶寶乖,把襪子給媽媽好不好?”女兒看著我張開的手掌,頭搖得像撥浪鼓,同時把襪子攥得更緊了。我笑了笑,心想:“等會兒我把玩具拿出來,你還不乖乖地和我交換?”
情愿要襪子,不要玩具
事情卻出乎我的意料!當我把各式各樣的玩具堆放在她面前時,女兒高興極了,我暗自得意。正當她拿起一只汪汪叫的小狗時,我提出把她手上的襪子給我,她吐出兩個字:“不行!”我說玩具和襪子之中只能選擇一樣,女兒看著五顏六色的玩具,看看襪子,又看了看我,當時我一臉的嚴肅。我蹲下來,再次對她說:“把襪子給媽媽好不好?”不料,女兒竟一轉(zhuǎn)身,拿著襪子跑開了。
以后,我發(fā)現(xiàn)女兒果然是襪不離手,無論白天黑夜,無論吃飯睡覺,襪子一直和她形影不離。即使玩玩具時,也不會放下,不得已要騰出兩只手時,她才會把襪子放下,可一旦空出了手,她就會馬上拾起襪子。在她眼里,襪子就是她最心愛的寶貝。
對襪子,女兒還很挑剔
女兒玩襪子也有講究,不是所有的襪她都要,首要條件是絲光的幼兒襪,其次是她經(jīng)常玩的那幾只。剛開始我們沒注意,要襪子時就拿一只給她,可小家伙不要,嚷嚷著不是這只,讓我們百思不解,后來我們總算明白了,她要的是玩了不久的新襪子。小家伙已私下把襪子分成了三種:舊襪子、新襪子、舊的新襪子。前兩者她都不要,她要的是玩了不久的新襪子,也就是她所說的“舊的新襪子”。在她眼里,舊襪子是指以前玩膩了的襪子,新襪子是一次都沒玩的襪子,這兩者都不是她想要的襪子,只有不久前玩得半新不舊的襪子才叫襪子。我們都被這該死的襪子弄得頭昏腦脹,不,應(yīng)該說為她的這種怪僻弄得心煩意亂,真不知為何她會對襪子情有獨鐘,也為她這種隨心所欲把襪子分成三等感到可笑又無奈。
襪子情結(jié),愈演愈烈
在家里,我們聽到女兒叫得頻率最高的詞不是“爸爸媽媽”,而是“襪子”。
有時她玩得高興時,就會把襪子隨處亂放,等到醒悟過來,自己也想不起襪子放哪兒了,于是就“襪子呢,襪子呢”地亂叫,她還會東跑西跑到處亂摸亂翻地急切尋找。有時出去玩正在下樓時,她會猛然發(fā)現(xiàn)手上沒有襪子,于是又叫道:“要襪子”。晚上睡覺前就更少不了襪子了,小家伙邊躺在床上邊玩,時不時在臉上滑過,在手臂上滑過,偶爾把腳抬起來在腳上滑過。玩著玩著,襪子從手上溜了出來,她馬上就叫“襪子”,然后一骨碌爬起來重拾起它。好不容易等到女兒進入準睡眠狀態(tài),可是忽然她又一聲“要襪子”,我就知道襪子又從她手里溜出去了。只有看到襪子被晾在一邊,她才真正算是睡著了??墒前胍姑悦院褋砗蟮牡谝痪湓掃€是“要襪子”,那時我就得趕緊在床上亂摸一陣后把襪子塞在她手里,她又呼呼大睡。
為防止找不到襪子影響她的睡意,每晚我都會準備好幾雙放在床頭,以便她一叫就趕緊放在她手上,否則她不會停止叫喚。但就這樣也夠折磨人的,我和她爸每天晚上都要被她一聲聲“襪子”吵醒。小家伙倒好,襪子一塞在她手上,她很快就能進入夢鄉(xiāng)。我和她爸就慘了,好好的美夢總是被她打斷。
另我們頭疼的是女兒怎么會喜歡上襪子的?她的這種情節(jié)越來越濃,我們?nèi)绾巫霾拍茏屗H近我們多過親近襪子呢?
導(dǎo)讀:“戀母情結(jié)”最初是弗洛伊德提出來的,他認為在性心理的發(fā)展過程中,孩子的性要求要在親近的異性家長那里得到滿足,稱之為“戀父情結(jié)”或“戀母情結(jié)”。這一學(xué)說后來受到了人們的批評,人們認為它缺乏足夠的科學(xué)依據(jù),不具有普遍意義,因此不能將其絕對化。
“戀母情結(jié)”最初是弗洛伊德提出來的,他認為在性心理的發(fā)展過程中,孩子的性要求要在親近的異性家長那里得到滿足,稱之為“戀父情結(jié)”或“戀母情結(jié)”。這一學(xué)說后來受到了人們的批評,人們認為它缺乏足夠的科學(xué)依據(jù),不具有普遍意義,因此不能將其絕對化??墒?,我們又不能完全否認它。特別是就我國目前的家庭現(xiàn)狀而言,“戀母情結(jié)”似乎有蔓延之勢。
近年來,由于獨生子女增多,男孩子尤其被格外嬌寵,家長一時一刻不敢放手,生怕孩子出什么意外。如果只是在意孩子的身體健康還情有可原,而問題出在有些父母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和養(yǎng)育方式上:有的男孩一直與母親同睡一床,以致青春期剛剛到來便出現(xiàn)許多問題;有些中年的母親還會將母子間的親昵津津樂道。她們不認為兒子大了還賴著自己有什么不好,相反倒覺得這是“母子情深”的表現(xiàn)。她們的口氣中似乎認為孩子在“撒嬌”,沒有意識到這有什么不好??墒请S著孩子青春期的到來以及性意識的萌動,難道男孩子會對母親——一位成熟的女性的身體無動于衷嗎?
在有些家庭中,獨生子與母親的關(guān)系過于親密。尤其是在父親工作忙碌忽視妻兒的情況下,有些男孩與母親事實上成了感情上的“情人”。這一現(xiàn)象在現(xiàn)實生活中并不罕見,個中原因值得探詢。
男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青春期的到來,性意識的萌動,很難面對成熟女性的身體而無動于衷。如果他們青春期朦朧的性沖動因母親養(yǎng)育方式不當而發(fā)生了指向的偏差,這豈不是我們現(xiàn)代人的一種莫大的悲劇嗎?
由此看來,我們今天家庭中的“戀母情結(jié)”的成因,與弗洛伊德對“戀母情結(jié)”成因的解釋不同。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戀母情結(jié)”多是錯誤家教的產(chǎn)物,或者說是由于母親對兒子的過分愛戀造成的。套用弗洛伊德的話,也許可以說是母親的“戀子情結(jié)”誘發(fā)了兒子的“戀母情結(jié)”。所以,對這種現(xiàn)象不妨叫“母子互戀情結(jié)”。
“母子互戀情結(jié)”是人際關(guān)系的一個怪胎,其后果是可怕又可悲的。由于“家丑不可外揚”的觀念作祟,在某些家庭中即使已經(jīng)發(fā)生類似的事情,也不會輕易向外人透露。可是這種畸型的感情卻嚴重地影響著男孩子的個性發(fā)展。由于母親過分的愛憐,使男孩子的心理幼稚,依賴性強,孤僻不合群,不擅長與同齡人交往,缺乏男孩子的陽剛之氣。
雖然這種現(xiàn)象令人擔憂,可綜觀我們的家庭教育,還是看到更多的中青年父母是睿智而富于遠見的。他們大多數(shù)懂得及早培養(yǎng)孩子獨睡的好習(xí)慣,給孩子屬于自己的小天地,使孩子能夠盡早地不再依賴父母。由于這些父母教育得法,他們的孩子大多獨立性強,能夠很快適應(yīng)不同的新環(huán)境。這些都得益于懂得如何真愛孩子的父母們。
經(jīng)專家研究:“長不大”的男孩,他們都是大小伙子了,心理上卻跟幾歲的娃娃一樣,幼稚得很。經(jīng)了解,他們有一個共性:都是和母親一個床上睡覺長到10多歲的。當他們的母親為孩子“長不大”而憂慮的時候,我倒有些替她們慶幸,畢竟,他們的兒子還沒有把自己朦朧的性意識投射到自己母親身上!
“母子互戀情結(jié)”的后果是可怕的,極端的危害便是釀成不正常母子關(guān)系的悲劇,更為普遍的危害是嚴重影響男孩子的個性發(fā)展。然而,更多的中青年父母是有遠見的,他們開始培養(yǎng)3歲以上的孩子獨居一室的習(xí)慣,他們對孩子說:你長大了,應(yīng)該有自己的小天地,給你布置一個屬于你的小房間吧,要鍛煉能夠一個人睡覺,不要再依賴父母。他們態(tài)度堅決,教育得法,孩子的獨立性逐步增強,并很快適應(yīng)這樣的要求。這才是對孩子的真愛。
專家:過度戀子應(yīng)分開居住
夫妻兩人正呆在小天地里打情罵俏時,冷不防婆婆沉著臉推門闖入,氣氛頓時變得有點尷尬。最近的“悄悄信箱”中,幾位剛走進婚姻殿堂的讀者向悄悄傾訴了家中婆婆對兒子過分的依戀情結(jié),跟《孔雀東南飛》中的焦母為難兒媳蘭芝的情形有幾分相似。
在性心理專家看來,這是婆婆的一種嫉妒心理在作怪。撫養(yǎng)了20多年的兒子轉(zhuǎn)眼間跟別的女人更親密,做婆婆的難免心里有說不出的滋味,少部分戀子情結(jié)嚴重者干脆專跟兒媳婦過不去。遇到這種情況,不妨分開居住為好。
畸形的愛讓兒子也反感
今年29歲的小孫從小喪父,為讓他有個開心的童年,母親一直未再嫁,堅強地把他撫養(yǎng)大,小孫也從內(nèi)心對母親格外敬重和疼愛。早在5年前談戀愛的時候,母親就對小孫帶回家的女朋友“橫挑鼻子豎挑眼”,為了讓母親高興,小孫在談崩4個女朋友后,終于挑了一個母親比較滿意的女孩子。
今年5月,小孫和女友步入了婚姻殿堂。在結(jié)束完宴席回到酒店贈送的婚房休息時,小孫看到母親還呆在房間不走。當問及母親還有什么事情時,母親說自己太累,不想走了,干脆就在他們房間的地板上休息一夜。孝順的小孫立即為母親在隔壁訂了一個房間,誰知母親大發(fā)雷霆,堅決要和小夫妻共居一室??粗那椴缓玫哪赣H,無奈的小夫妻只得在新婚之夜陪著母親坐到凌晨三點。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母親時常會以各種借口,呆在小夫妻房間不想離開,阻擾夫妻倆休息。時間一長,婆媳關(guān)系開始緊張,經(jīng)常因一些小事情吵架,這讓小孫夾在中間痛苦萬分。他既反感母親對自己那種畸形的愛,又感到無可奈何。
“戀子情結(jié)”會發(fā)展到“戀母”
近年來,由于獨生子女增多,男孩子尤其被格外嬌寵,家長一時一刻不敢放手,生怕孩子出什么意外。如果只是在意孩子身體健康還情有可愿,可問題往往出在父母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和養(yǎng)育方式上:有的男孩子一直與父母同睡一床,甚至父母的性生活也不回避較小的孩子。更多的情況是,父親長期不在家或已經(jīng)去世,母親從感情、生活上依戀兒子,這種依戀已超越了母子情感。在她的內(nèi)心深處,已把兒媳婦看作一個情敵,不愿她搶走了兒子,分走了兒子的感情。長此以往,母親的“戀子情結(jié)”也會誘發(fā)兒子的“戀母情結(jié)”。
“母子互戀情結(jié)”的后果是可怕的。極端的危害便是釀成不正常母子關(guān)系的悲劇。據(jù)有關(guān)心理咨詢的調(diào)查,類似個案在保密性較好的電話咨詢或通信咨詢中時有出現(xiàn)。更為普遍性的危害是嚴重影響男孩子的個性發(fā)展。
母親戀子應(yīng)分開居住
上海性心理專家朱榮申教授指出,類似小孫這樣的典型案例,充分說明母親具有戀子傾向。“戀子情結(jié)”嚴重的女人往往是那些單親家庭的母親。她們對兒子的依戀更為突出明顯。一般來說,“戀母情結(jié)”嚴重的男子要么以母親為標準來找對象要么干脆不找對象,而“戀子情結(jié)”嚴重的母親則更可怕,她會在潛意識里不希望兒子結(jié)婚。即使兒子結(jié)了婚,也會產(chǎn)生對兒媳莫名的妒嫉。人類這些看起來荒唐的現(xiàn)象在心理學(xué)里都能得到合理的解釋。
針對這種情況,必須意識到母親有心理上的障礙,讓她自己去看心理醫(yī)生。另外,只能與母親分開居住,必須在她恢復(fù)前慢慢疏遠她,讓她把感情慢慢從你的身上轉(zhuǎn)移開。當然,這個過程很漫長、很艱難,且必須要有心理準備。
喜歡《幫助孩子走出戀物怪圈》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希望帶您更加了解幼師資料,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怎樣教育孩子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guān)推薦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