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與寶貝共同找回丟失的感情世界

發(fā)布時間:2021-09-18

幼兒園世界的教案。

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當幼兒園教師的工作遇到難題時,我們經常會用提前準備好的資料進行參考。資料一般指代可供人們參考的信息知識等。參考資料可以促進我們的學習工作效率的提升。所以,你有哪些值得推薦的幼師資料內容呢?考慮到您的需要,小編特地編輯了“與寶貝共同找回丟失的感情世界”,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導讀:當一個孩子被兩個高大的成人拒絕時,他如同在仰視一堵高墻;可是,當我們同時拒絕孩子時,卻稱之為“教育中的一致性”。

本書作者愛麗絲·米勒是世界著名兒童心理學家,以研究兒童早期心理創(chuàng)傷的成因以及對其成年后的影響而著稱。本書自1978年問世后至今仍暢銷,強調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中,愛心與尊重最為重要,如果孩子為了得到父母的愛,凡事都只求達到父母的期望,那么漸漸地,孩子便會不再以自己的感覺為主,這種看不見的心理創(chuàng)傷,將對孩子的一生產生不可彌補的負面影響。

對孩子的羞辱會導致什么

在一次外出散步時,我注意到在我前面幾步之遠有一對高個子的年輕夫婦,有一個兩歲左右的小男孩在他們身旁邊跑邊喊。這對夫婦剛剛在路邊涼亭為自己買了兩支冰激凌,邊走邊吃,十分愜意。這個小男孩也想要一支拿在手里吃。他的母親充滿愛意地說:“寶貝,你可以從我這兒咬一口,但不能要一支整個的,因為它對你來說太涼了。”可是小男孩不想只吃一口,他伸出手來要一支整的,他母親再一次把手拿開。他失望地哭了,但很快他的父親又一次重復了他母親的做法,說:“看這兒,寶貝,”父親溫和地說,“你可以吃一口我的。”“不,不要!”孩子邊哭邊向前跑去,想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忘掉一切。但他很快又跑回來,嫉妒又難過地仰頭盯著兩個正吃得起勁的大人。一次又一次,小男孩伸手去要一支整的冰激凌,但大人們那握著寶物的手卻一次次地縮回去。

小孩越是哭,他的父母越覺得有意思。他們不停地笑著,并想和他開玩笑:“你看你,這有什么要緊的,值得你這么吵鬧呢?”接著,小男孩坐在地上開始朝他母親的方向扔小石子,但他突然又站了起來,焦慮地四下張望,想知道他的父母是否還在那里。當他的父親吃光了自己的冰激凌之后,就把小棒遞給了小男孩,自己繼續(xù)向前走。小男孩期待地舔著小木棒,看了看,把它扔掉,又想撿起來,但最后還是沒有撿。他帶著一臉的失望,孤獨又傷心地哭了,哭得全身顫動。然后他馴服地走在父母身后。

我們太習慣以成人的視角來看這種情景了,但這里我卻要講講這個孩子的感受。顯然,這個小男孩并不是因為“貪吃的欲望”沒有得到滿足而傷心,因為他有很多嘗一口冰激凌的機會——他傷心的是他的感情不斷受到傷害和打擊。他想像其他人一樣用手拿著一支冰激凌,但這個愿望沒有人能理解;更糟的是,他的需要還被人開了玩笑。他面對的是兩個巨人,他們互相支持,并為他們能保持一致的做法而驕傲。而小男孩呢,既孤獨又難過,除了說“不”以外什么辦法也沒有。他也曾用明白無誤的手勢向父母表達了自己的愿望,但還是沒有結果。他完全孤立無援了。當一個孩子被兩個高大的成人拒絕時,他如同在仰視一堵高墻;可是,當我們同時拒絕孩子時,卻稱之為“教育中的一致性”。

為什么這對父母對孩子顯而易見的悲傷滿不在乎?他們當然不是缺乏愛心或冷酷的父母,那個父親對小男孩說話時非常溫柔。可是,至少在那一刻,他們表現(xiàn)出的卻是缺乏同情。

要想揭開這個謎底,我們需要把這對父母也看成是沒有安全感的孩子——這兩個大孩子最后終于發(fā)現(xiàn)了一個比自己更弱小的人,只有和這個小人相比,他們才能感到自己無比強大。哪個小孩在感到害怕時沒有被大人笑話過并被告之“你沒必要為這種事感到害怕”的?又有哪個孩子聽了這樣的話不感到羞愧和自卑——只因為自己不能正確地估計危險?請設想一下,一旦這個孩子后來有了機會,可以把這種難堪的感覺轉移到另一個比自己更小的孩子身上時,他還會猶豫嗎?這種經驗有各種差別和形式,但是它們的共同作用是,當這些成人面對孩子的恐懼和無助時,他們能夠利用這個機會通過控制孩子的恐懼來駕馭自己內心無法控制的恐懼。

毫無疑問,在20年之內——如果這個小男孩有弟妹的話,也許會更短——他會重新上演吃冰激凌這一幕。不過,那時候他將占據(jù)主動地位,而比他小的那一個則將扮演弱小無助丶充滿羨慕的角色——那個曾是他自己的人。現(xiàn)在,他終于可以將內心那個使他受盡屈辱的小男孩驅趕出去,投射到別人身上。

繼續(xù)上演的童年悲劇

根據(jù)我的經驗,我認為一個人感情障礙的根源,往往可以在嬰兒時期的適應性改變中去尋找。當孩子必須對尊重丶回應丶理解丶同情和得到感情反射這些需求進行壓抑時,就會產生幾種嚴重的后果。其中之一就是,病人無論在童年還是長大以后,都不能有意識地體驗自己的某些情感,比如嫉妒,羨慕,憤怒,孤獨,無助和焦慮。

羅伯特是一個三十一歲的男子,他從來不敢哭或顯露悲傷,因為他知道那樣做會使他所愛的母親不高興和不知所措。這個極為敏感的孩子感到自己的存在被他的母親給否定了。這個母親在她還是小女孩的時候曾在集中營里生活過,但是她從來都不提起這件事。直到她的兒子長大了并開始問問題時,她才告訴他,她曾是目睹自己父母走進毒氣室的八十個孩子之一。當時這八十個孩子當中沒有一個人哭。因為“保持愉快”的特性曾在她的童年救過她的性命,所以她自己孩子的眼淚就威脅了她的平衡感。這個兒子一生都想要快活起來,但他只能以強迫性的反常方式來表達他偶爾出現(xiàn)的真實自我和感情。在他明白了它們的真實意義之前,這個沉重的事實一直讓他感到不自如丶羞恥和迷茫。

一個人在童年時反抗這種控制是完全無力的。悲劇在于,只要他的父母拒絕面對他們自己的過去,那么他們對這種控制也同樣是無能為力的。如果父母自己的壓抑得不到解決,他們童年的悲劇就會無意識地在自己孩子身上繼續(xù)上演。

另外一個例子也許能把這一觀念講得更清楚:有一個父親小時候經常受到他母親周期性精神分裂癥的驚嚇,又很少有人對他進行解釋,所以他長大以后的一大樂事就是給自己心愛的小女兒講恐怖故事。他毫無例外地總是先嘲笑她的膽小,然后再告訴她:“這只不過是個編造的故事,你不用害怕,有我和你在一起呢?!边@樣一來,他就得以控制住孩子的恐懼,并為他自己獲取無畏的感覺。他有意識的愿望是給予孩子他自己小時候曾被奪走的寶貴東西,比如保護丶安慰和來自成人的解釋;但是他無意識地傳給女兒的卻是他自己童年的恐懼,對災難發(fā)生的預感,以及那個他從來也沒有得到過回答的問題:“為什么這個我愛的人要把我嚇得要命?”

與盧梭齊名的教育思想家裴斯泰洛齊六歲就失去了父親,盡管家里還有母親和保姆,但他卻在感情上被她們忽視了。后來,盡管他能給予其他孤兒最真誠的溫暖和父愛,卻在感情上忽視了自己唯一的兒子——這種做法難道是偶然的嗎?他的兒子曾是個非常聰明的孩子,后來卻被認為有智力缺陷,不到三十歲就死了。兒子的悲劇使裴斯泰洛齊痛悔不已。

仍然是這個裴斯泰洛齊,后來說過一句名言:“你可以把魔鬼趕出自己的花園,但你還會在你兒子的花園里發(fā)現(xiàn)它。”

被隱藏的虐待

瑞典電影導演英格瑪·伯格曼是一個新教牧師的小兒子。在一個電視節(jié)目中,他把自己的童年描述為一個很長的關于恥辱的故事。他舉例說,當他小時候尿濕了褲子時候,就會一整天被強迫穿上一件紅色的衣服,這樣一來所有的人都知道他做了什么,讓他以此來羞辱自己。

他還講述了一個在他童年里反復出現(xiàn)的情景:他的哥哥剛剛挨了父親的打,他的母親在用棉花輕蘸他哥哥流血的背,而伯格曼自己則坐在一旁觀看。他在敘述這件事時很冷靜,沒有表現(xiàn)出任何的不安。我們可以把現(xiàn)在的他看成是那個孩子,安靜地坐著觀望。可以肯定他那時沒有逃走,既沒有閉上眼睛也沒有哭。我們不會對這個情景是事實這一點產生任何懷疑,但是它同時又是對他自己經歷的一個掩蓋性回憶——人們有時候確信,只有他們的兄弟姐妹才受到過羞辱,而不是他們自己。只有在治療中,他們才能帶著憤怒丶無助感和憎恨回憶起,當他們所熱愛的父親無情地暴打自己時,他們心中充滿了怎樣的恥辱和被遺棄的感覺。不過英格瑪·伯格曼除了將自己的痛苦投射出去和加以否認之外,他還有另一個方法對付他的痛苦——他可以拍電影,并借此將內心不能體驗的感情轉移到觀眾身上去。我們作為觀眾,就必須承受這樣一個父親的兒子必須深藏的感情。

伯格曼也后悔地提到他沒能在1945年之前看穿納粹主義(雖然作為一個少年,他常常在希特勒時期參觀德國)。我認為他的盲目是他童年經驗產生的后果。殘酷對他來說就像他吸入的空氣一樣,因此后來見到的殘酷又怎能引起他的注意呢?

我想說明的是,即便是最嚴重的虐待事件,也會由于孩子強烈地想將它理想化的愿望而被隱藏起來。對此,從來也沒有存在過審判,沒有辯護,也沒有判決。一切都深藏在過去的黑暗之中,而即使事實被暴露出來,它們也會以“為你好”的偽裝形式出現(xiàn)。如果連最極端的身體虐待的例子都是如此,那么又怎能指望能見度更低丶更容易引起爭議的精神上的折磨為人所知呢?又有誰會認真注意像小男孩和冰激凌事件中包含的那種難以察覺的歧視呢?

我從對每一個病人的治療中,都可以看到無數(shù)性質相同的例子。例如,他們不是向孩子強調“反權威”的做法,就是強調“嚴厲的”教養(yǎng)方式的好處。這兩種教育方式都沒有考慮到孩子自己的需要。一旦孩子成為滿足某一個人特定目的的工具,并被他的權力所控制,那么這個孩子的自然生長過程就會遭到粗暴的干涉。我們在教育中最習以為常的做法之一,就是先砍斷孩子有生命的根,然后再試圖用人工的方式代替其失去的自然功能。我們壓制孩子的好奇心(不能問不該問的問題),然后,當他對學習失去了自發(fā)的興趣時,我們就會為他尋找特別的輔導。

成人讓一個孩子經歷羞辱感覺的做法是不易察覺和難以言說的,只有當我們對這種痛苦有足夠的敏感時,我們才有希望從孩子出生第一天起就給他需要的尊重。有許多方法可以培養(yǎng)這種敏感的能力。比如,觀察我們不認識的孩子,試著對他們的處境產生設身處地的同情。但是,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對自己的命運培養(yǎng)同情。我們的感情總能夠暴露出真實的故事,那不為別人所知的丶只有我們自己才能去發(fā)現(xiàn)的故事。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編輯推薦

丟失的“球”留下的思考


“接住孩子拋過來的球”,這是意大利瑞吉歐—艾米利亞人喜歡的一句隱喻。而在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的實踐中,教師往往不能敏銳地接住幼兒拋過來的“球”并把它很好地拋給孩子,孩子拋過來的“球”就在一瞬間丟失了。

案例描述:

案例1:雞蛋變大了

大班科學活動“讓雞蛋浮起來”,教師在引導幼兒觀察雞蛋的不同后,讓每個幼兒將放在自己盆中的雞蛋放到透明的玻璃瓶子里(有水),看一看你發(fā)現(xiàn)什么?很多孩子說:“我發(fā)現(xiàn)了雞蛋沉到下面去了?!本驮诖藭r有一個男孩子說:“我發(fā)現(xiàn)雞蛋變大了?!崩蠋熆戳怂谎郏^續(xù)進行下面的環(huán)節(jié):讓幼兒看自己放在水中而浮起來的雞蛋并引導幼兒猜測……

案例2:我昨天做了不開心的夢

中班語言活動《甜甜的夢》,教師運用多媒體:一個孩子在夢中的笑容引導幼兒猜一猜:這個小朋友做了什么甜甜的夢?孩子們根據(jù)自己的經驗發(fā)表著自己的想法。當請龍龍小朋友發(fā)表意見時,龍龍卻說:“老師,我昨天做了不開心的夢。”老師聽后邊做個讓其坐下的手勢邊說:“現(xiàn)在還有誰來說一說這個小朋友會做什么甜甜的夢?”我發(fā)現(xiàn)龍龍一坐下來后就開始與旁邊的小朋友講起話來,一會兒受到了老師的暗示批評……

案例3:我不愿意,我太累了。

體育活動“小馬和騎兵”在大二班進行著,當孩子們第一次探索后,教師組織幼兒交流騎馬的方法,當請到小個子的琪琪上來展現(xiàn)時,琪琪搖搖頭說:“我不愿意,我太累了?!崩蠋熤缓脽o奈地請別的孩子來表演……

案例4:有一種蚊子不吸血

科學活動“夏天來了”在中三班開展,在說一說夏天的特征時,孩子們各自興奮地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有的孩子說:“夏天很熱?!庇械暮⒆诱f:“夏天有蚊子、蒼蠅。”當請到含含小朋友時,她卻說:“有一種蚊子是不吸血的?!敝灰娎蠋熒砸贿t疑,接著茫然地點點頭說:“可能是剛生下來的,請坐下!”接著繼續(xù)請其他幼兒說……

案例分析:

在我們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這種讓孩子拋過來的球丟失的案例還很多,針對于自己的實踐體會和與教師們的交流,我覺得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心中只有教案

集體教學活動是一種有計劃、有目的的活動,是教師事先預設好的。教師們?yōu)榱送瓿杉榷ǖ慕虒W目標,往往善于根據(jù)自己設計的教案進行教學,對于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些預設外的情況往往呈現(xiàn)排斥心理,會覺得的是打亂自己的正常教學。因此,由于教師心中只有自己設計的教案,缺乏對教育對象的觀察,對幼兒的創(chuàng)造發(fā)現(xiàn)經常表現(xiàn)出低敏感性,對于幼兒在教學中出現(xiàn)的意外言行很少關注。就像上述案例1中出現(xiàn)的情況,幼兒透過玻璃看到的雞蛋是大的,是教師在備課時根本沒有想到的,于是教師對于幼兒的發(fā)現(xiàn)不予以回應,繼續(xù)按照自己的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往下走,忽略了幼兒觀察發(fā)現(xiàn)的科學價值,致使教案限制了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教學,支配了充滿靈性的幼兒,從而讓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變得機械化、程序化。

2、教師主導課堂

民主、平等是課堂中師幼拋接球的首要原則,幼兒可以自由表達、自由參與、充分感受自身存在的價值,教學中關注的是幼兒的動態(tài)。但在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課堂中往往是教師在互動中居于主導地位,控制著互動的發(fā)展方向和速度,用自己的思維、想法、言行來支配幼兒,對幼兒在活動中的內心想法和感受視而不見,這樣既忽視了幼兒的主體地位和權利又忽視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真正的指導作用,希望的只是孩子能接住球、接好球就可以了,這種交往使教師不能認真地、從容地、恰當?shù)亟幼『⒆訏佭^來的球。象上述案例反映出就是幼兒主體地位的缺失,它直接或簡接影響著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形成。

3、缺乏教育智慧。

教育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智慧,是教師觀察能力,反應能力,捕捉信息的能力、教育功底的展現(xiàn)。面對千變萬化的課堂,教師要能夠敏銳地觀察幼兒的活動狀態(tài),隨時靈活地作出回應??墒怯捎诮處熑狈逃龑嵺`智慧,往往對活動中出現(xiàn)的意外情況顯得束手無策,為了

讓教學活動正常進行,教師往往采用的方法是不理睬、忽視、茫然應付一下等,致使有價值的球在瞬間丟失。就像上述案例3,孩子們在第一次探索騎馬的方法后,琪琪堅決不肯上來再騎的原因就是“我太累了”,如果教師能夠敏銳地感覺到教育的契機,那教師就會請孩子說一說是什么原因這么累,或者等其稍作休息后再請其表演,從孩子的累中捕捉契機,生成精彩。

4、缺少相應知識

豐富的知識是是教師拓展教學,豐厚教學內容的基礎。就象上述案例4,由于教師對“是不是真的有蚊子不吸血”不能肯定,對幼兒的回答一時不知如何回答,就模糊地回應了一句:“可能是剛生下來的,請坐下!”這不僅易讓孩子們形成錯誤概念,還中斷了幼兒有價值的發(fā)現(xiàn)。如果,教師心中了解“雄蚊是不吸血”這個科學知識,那我想教師就能夠沉著地回應孩子,掀起教學的小熱潮。

反思與策略:

1、善于學習反思,提升教育智慧。

教育需要智慧,教師的智慧源于自己淵博的知識、勤于反思的習慣。因此,教師要善于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理論水平,豐厚自己的文化底蘊。教師要善于反思,多用批判的眼光,把自己的教學實踐當作反思的對象,從目標、過程、師幼互動、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材料的利用、幼兒的學習狀態(tài)、教學策略等進行多方面、多角度地分析、思考。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提出優(yōu)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教學反思可以激活教師的教學智慧,探索教材的嶄新呈現(xiàn)方式,構建師生互動機制及學生學習新方式,它是教師成長的催化劑,是教師發(fā)展的重要基礎。而蘇州市副市長、蘇州大學博士生導師朱永新教授多次“推銷”自己的成功保障,那就是誰能夠每天學習每天寫一遍教學反思,十年后必成大器。可見學習與反思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重要途徑。

2、轉變教育觀念,確定幼兒的主體地位。

怎么樣接住幼兒拋過來的球,映射著教師的教育觀念。葉瀾教授指出:“要把教學過程看作是師生為實現(xiàn)教學任務和目的,圍繞教學內容,共同參與,通過對話、溝通和合作活動,產生交互影響,以動態(tài)生成的方式推進教學活動的過程。也就是說,課堂教學要尊重幼兒,體現(xiàn)幼兒的主體地位,師幼雙方要形成民主、平等的人際關系。教師要尊重接納幼兒的想法、感受、行為。善于用眼睛去捕捉活動中的點點滴滴,善于用耳朵去傾聽來自孩子不同的聲音,善于用心靈去感受、去思考活動的精彩和困惑,將幼兒的學習放在一個開放化的廣闊教育空間,真正體現(xiàn)《綱要》精神:幼兒是活動的主體。

3、捕捉動態(tài)資源,調整預設方案。

課堂生成的動態(tài)資源具有隨機性和偶發(fā)性,需要教師擁有一雙慧眼,敏銳的發(fā)現(xiàn)、捕捉、利用這些資源,取其精義,并將之融入教學過程。就像案例“雞蛋變大了”中,男孩的發(fā)現(xiàn)是教師沒有預計到的,但是透過凸出來的水瓶子看雞蛋變大了是事實存在的,此時,如果教師不被“死”教案限制,恰當引導幼兒探討:你怎么發(fā)現(xiàn)雞蛋變大的?然后再組織幼兒看一看,說一說,給幼兒提供充分表達、探究的機會。這樣既可以肯定幼兒的探索又可以將捕捉的信息發(fā)揮出教育價值。因此,教師不要死抱“預設”,而要以智啟智,善于抓住契機,對來自幼兒中的動態(tài)課程資源巧妙利用加以整合,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資源共享,因為學生富有個性化的豐富的生活體驗、奇思妙想和大膽的探索往往是課堂中的智慧之源。

與一歲半寶貝的語言溝通


導讀:一歲半的寶貝,如果說話早的應該可以說很多話了吧!可然兒并不屬于說話早的孩子,在我的期盼加焦急中、在全家人的“辛勤栽培”中、在然兒自身的“聰明好學”中,好在現(xiàn)在也可以“照葫蘆畫瓢”的說出好多話了,只是有時候說出來的話,令人費解。

每天早上,睜開眼睛,然兒的第一句話是:“媽媽!”聽到召喚,我得趕緊湊上前去領取命令,細聲細氣的問聲:“兒子,有沒有尿尿?”很多時候得到的答案是然兒晃著小腦袋懶洋洋的吐出一句“沒有!”,再問:“喝不喝奶粉?”,接下來聽到的多是然兒一聲憨憨的笑,再加上一個字“嗯!”“咕咚、咕咚”一大瓶奶粉兒子沒幾下就給搞定,然后拿著空瓶子,往你面前一擺,二只小手一攤,拉著懶洋洋的長調,告訴你:“沒!~”床上的功課基本完畢,頂多躺在被子上再放賴一會,小家伙便會不安份起來,站到床邊,用手指著地上,表情嚴肅又焦急的說要求“下地!”,所以你想繼續(xù)躺在床上睡懶覺的事,只能到夢里想去吧!

兒子的命令就是“圣旨”,是萬萬不能違背的,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給穿好衣服,穿上襪子和鞋子,把他扔到地上去“自由活動”,要不然等待你的就是一連串委屈的哭聲了。

一般只要七點多一點,然兒姥姥就要來家里“接班”了,只要門鈴一響,然兒肯定會第一個沖到門邊,見姥姥一進屋,然兒便會熱情的叫上一句“咬咬”(這是然兒叫姥姥的特有發(fā)音),隨后跟上姥爺進來,然兒又會親親的叫上一句“咬爺”(咬字意義同上),叫得姥姥、姥爺是心花兒怒放!

家里所有的人都拿然兒當寶貝一定對待,有什么好吃的,大人舍不得吃,也都得給他留著,特別是姥爺,只要和然兒在一起,就想給他這個那個好吃的東西往嘴里塞,只可惜然兒也不是每樣都可以接受的,遇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問他吃不吃,他會非常高興的告訴你“七”(然兒對吃的發(fā)音),遇到不喜歡的,即便是拿到手里也會給你遞回來,然后搖搖頭告訴你“不七”。呵,還挺有個性!

今年沾了奧運的光,結婚的新人也特別多,特別是一到周末,周圍的鞭炮聲此起彼伏,然兒似乎對這個聲音有些恐懼,一般聽到響聲,不管當時是在做什么,肯定會一下子撲到你懷里,然兒瞪著眼睛,小手指著外面,一本正經的告訴你“炮炮”,意思是告訴你,外面又放炮了,大人這時候肯定會一把把他摟在懷里,然后心疼的問“怕不怕”,小家伙會很無奈的低聲告訴你“怕”,“怕”這個字,發(fā)音還是挺標準的!

當然,然兒現(xiàn)在會說的話還遠不止這些,在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而且一般只要大人教他學說的什么話,他基本上都可以模仿的差不多了,有的說的還有模有樣,有的就不太標準了,如果不是你教的他,他要自己說出來,你還真不知是什么意思。

只是有時候看著這個一本正經的小人兒,站在你面前,象那么回事兒似的,用語言來和你溝通,而且可以聽懂你說的話,按照你語言的指示去行動,感覺真的很幸福!想想看,或許這世界上最幸福的事也不過如此吧!哈哈,不過這種感覺,可能只有媽媽才能體會的到哦!

兒童繪畫與內心世界


孩子感知了外部世界,會產生表達的欲望,他看見什么都想說出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表達方式越來越多,說歌謠、唱歌、跳舞都可以表達他們的心理活動。而對孩子來說,繪畫是把自己的內涵的東西表現(xiàn)出來的極好形式。當他能說話的時候,同時也伴之以涂涂畫畫,不管在墻上、地上、紙上總是邊畫邊說個不停。這是由幼兒期到兒童期的表現(xiàn)形式的發(fā)展。一方面是表現(xiàn)手段的變化,由自身的身體活動進步到使用工具(樹枝、泥土、石子、畫筆等)涂涂畫畫或堆堆捏捏。另一方面,是由沖動的表現(xiàn)(沒有想畫什么的要求)進步到逐漸明確畫什么和怎么畫。對于兒童繪畫,我們成年人一眼看去不能理解的東西很多,這是因為沒有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孩子認真畫的畫雖然看上去無法理解,其實里面包藏著心理發(fā)展的萌芽。成年人的不理解,往往壓制和挫傷那些智慧的嫩芽。所以,懂得一些兒童心理是十分必要的。

可以說,兒童畫是孩子自己的“腦電圖”,通過畫面,我們可以窺視出孩子自己的性格類型和思維狀況,那線條的造型顯示著孩子的個性、情緒、氣質及對外部世界的認識水平和興趣愛好的趨向。

有的心理學家在研究工作中,讓每個孩子畫一張畫。他們從畫面分析看出:有高度自尊心的孩子,畫面生氣勃勃、幽默、自然、富于感情,形象高大,線條生動,色彩濃艷??梢哉f,畫中人就是他們自己。有中度自尊心的孩子,畫面有些拘謹,形象不大方,重修飾,不自然。有低度自尊心的孩子畫畫呆板,形象拘束渺小,缺乏想象力。我們了解了孩子的性格特征,就便于有針對性地進行培養(yǎng),教育出有健全性格的人。

缺鐵影響母子感情


導讀:貧血的人對人會很冷漠,不喜歡與人交流。陳女士這才知道,原來自己跟寶寶不親,不是自己沒感情,而是因為自己缺鐵。

剛出生的寶寶,本來是讓媽媽疼也疼不夠的,可是,有的媽媽跟寶寶的感情就比別人差。日前,記者從江蘇省疾病控制中心和中大醫(yī)院采訪時獲悉,產婦缺鐵不但影響自身的健康,也會影響到孩子的身體健康,甚至在母子情感交流方面也會遇到麻煩。

媽媽缺鐵不愛親生寶寶

陳女士的寶寶是去年5月份出生的,可她對寶寶似乎不太感興趣。有時候她也覺得奇怪,怎么別人疼孩子疼到入心,可是她看到寶寶卻覺得一點興趣都沒有。寶寶如果哭了,她就抱一下;寶寶要吃奶了,她就喂一下;如果寶寶不哭也不餓,她就根本懶得碰。為什么自己心里總隱約覺得是個“小包袱”呢?

直到最近寶寶發(fā)高燒,去抽血時發(fā)現(xiàn)寶寶有點貧血,醫(yī)生建議她也做個血常規(guī)檢查,結果同樣是缺鐵性貧血。醫(yī)生明確告訴她,貧血的人對人會很冷漠,不喜歡與人交流。陳女士這才知道,原來自己跟寶寶不親,不是自己沒感情,而是因為自己缺鐵。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也就缺鐵對母子的感情影響做過研究,實驗發(fā)現(xiàn),產婦缺鐵影響母子親情,不僅母親受影響,孩子也會出現(xiàn)問題。

研究人員對85名分娩10周的媽媽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這組產婦中,64人輕度缺鐵。研究人員讓1/2的缺鐵婦女服用補鐵營養(yǎng)品,9個月后,輕度缺鐵但沒有及時補鐵的產婦,對嬰兒的各種表現(xiàn)不敏感,與孩子進行情感交流明顯少于其他組,并且在情感有效性測試方面的得分不如其他兩組婦女高。而缺鐵媽媽的孩子對媽媽甚至有些淡漠。

越是富裕越容易鐵缺乏

“30%~40%的育齡婦女都需要補鐵!”江蘇省疾控中心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科的袁寶君科長告訴記者,我國曾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全國不同地區(qū)的10萬名婦女缺鐵性貧血患病率為23。3%。江蘇省特別是南京市的婦女缺鐵性貧血更為嚴重,患病率達30%。蘇南地區(qū)的婦女貧血明顯高于平均水平,個別地區(qū)達到61。9%。從調查結果看,越是經濟發(fā)達的地區(qū)缺鐵情況越嚴重。貧血如今成了一種“富貴病”。

袁寶君分析,經濟條件較好的女性,往往對飲食的要求相應較高,不希望因為飲食而發(fā)胖,因此飲食清淡且精細,基本不食用豬肝、豬血、鴨血等鐵含量豐富的動物性食物,喜歡吃植物性食物。特別是喜歡吃菠菜等高鐵含量的蔬菜,認為可以憑此來補鐵。但菠菜等植物中的鐵本身就不容易吸收,其中還含有草酸、鞣酸等抑制鐵吸收的物質,結果可能出現(xiàn)越吃鐵越缺的情形。

中大醫(yī)院產科副主任醫(yī)師王凈說,她在臨床已經遇見過相當多的母親缺鐵,并且影響到新生兒。缺鐵性貧血的臨床表現(xiàn)為感情淡薄,這樣肯定會影響到與孩子的親情。一般情況下,孕期婦女對于自身的營養(yǎng)狀況比較注意,又會積極檢查,所以不容易缺鐵。但產婦產后就很少去復查,生產時的出血還會加大缺鐵的可能,所以此時也需要補鐵。

和孩子共同成長


曾經有一位教育家說過這樣一席話:在今天中國的教室里,坐著的是學生,站著的是先生,而在精神上,這種局面恰恰相反:站著的先生擁有著至尊之位,而坐著的學生的軀體內卻掩藏著一個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站著的、甚至跪著的靈魂。當時我看到這段話時,真是觸目驚心,感慨萬千:這種無視學生人格的做法該為我們拋棄了。今天,我看了《更新教育觀念報告集》,我欣喜地看到轉變教育觀念、建立民主平等的現(xiàn)代師生關系已成為各校教育改革的基礎,并且已經實施,取得了一些成功。驚喜之余,也發(fā)現(xiàn)有許多觀點值得自己學習和思考。

尊重每個孩子。我們向來提倡做一個聽話的好孩子,做一個尊敬老師的好學生。然而,現(xiàn)代教育首先要求教育工作者做一個尊重學生的好老師。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是一個發(fā)展中的人。要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尊重孩子的人格。很多學校都提倡教育從尊重學生開始。例如:《報告集》中濟寧市師專附小教學樓的門廳上寫著“讓小草和鮮花享有同樣的陽光”;校長室門上掛著“同學,你是學校的主人,校長隨時在等著你”;學校還讓同學們自己設計校服;讓孩子自己自主選修課程內容;等等,這些小事中都充分體現(xiàn)了對學生的尊重。我們相信這樣的學校一定受孩子的歡迎。因此,要記住:沒有尊重,就沒有教育。

相信每個孩子。傳統(tǒng)師道將教育職業(yè)定位為“傳道授業(yè)解惑”。于是,學生猶如一只開口的布袋,老師的責任便是不斷往里邊灌裝東西,但實際情況是:盡管老師一味地往里灌,仍有許多東西灌不進去,于是學生便成了一只永遠立不起來的癟空袋子。我們要相信孩子有自主學習的發(fā)展?jié)撃堋@纾骸秷蟾婕分刑岬?,年僅16歲的中國科大學生趙梅生是幾乎完全靠自學考上的;有一所學校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讓圖書管理員代課,圖書管理員只能教學生一些自學的本領,結果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反而大大提高了?!秷蟾婕分羞€提到山東濰坊市一所中學讓孩子自己全權承辦軍訓隊列比賽,孩子們舉辦得比老師設想得還要有創(chuàng)意。我們相信讓孩子“主體學習,自主發(fā)展”,這樣孩子才會終身受益。

支持每個孩子。首先,要鼓勵孩子,讓孩子體驗成功。每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的閃光點和特長,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師的鼓勵和表揚?!秷蟾婕分刑岬浇幨腥A士實驗學校建立了明星激勵機制,如“勞動明星”、“籃球明星”、“科技明星”,校園里群星璀璨,人人成功。而且堅持讓每個孩子每學期至少得到一張獎狀,3張優(yōu)點卡,孩子們學習的熱情特別高。并且,要支持孩子的創(chuàng)新。孩子們總有許多新奇的想法,有豐富的好奇心。愛迪生小時候由于好奇曾自己趴在雞蛋上孵小雞,牛頓發(fā)現(xiàn)蘋果掉在地上就思考:為什么不往天上掉?也許正是這些好奇促使他們走上了科學研究的道路。因此,不僅要保護孩子的創(chuàng)新火花,還要引導孩子自己去發(fā)現(xiàn)、去探索、去解決。《報告集》中北大附中就為孩子提供了種種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的環(huán)境,他們假期作業(yè)讓孩子閱讀一本科普讀物,找出數(shù)學學習參考書中的三處非印刷性錯誤,試著解決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寫一篇數(shù)學小論文等。這樣的假期作業(yè)會讓孩子受益非淺。

向孩子學習?!跋蚝⒆訉W習”是這本《報告集》給我的觸動最大的。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一直是一種高高在上的師長形象。現(xiàn)在,教師開始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和孩子說話,成為互動的雙主體。向孩子學習就是要虛心聽取學生的意見,甚至接受學生的批評。向孩子學習還要讓學生超越教師。要學生超越教師,就要把思考、發(fā)現(xiàn)、批判的權力交給孩子,給孩子一個喜新厭舊的頭腦,讓孩子上臺當老師,敢和你平等對話,敢挑你的毛病,敢提出和你不同的觀點。教師也正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提高了自己、成就了自己。要相信自己教孩子的和孩子教你的一樣多。

冰心說:世上沒有一朵鮮花不美麗,沒有一個孩子不可愛。和孩子在一起,是何等的幸福。放下架子,蹲下身子,讓我們和孩子一起成長!

喜歡《與寶貝共同找回丟失的感情世界》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希望帶您更加了解幼師資料,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園世界的教案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 育兒心得:與孩子共同成長 育兒心得:與孩子共同成長 提起孩子,每一位父母都有說不完的話題,與孩子相處的每一天,都給我們帶來了歡樂。寶寶今年已經上幼兒園大班了,在這兩年多的幼兒園生活中,寶寶一天天都在成長,從他開始蹣跚學步、咿咿...
    2020-05-22 閱讀全文
  • 怎樣幫助寶貝“搗亂世界” 相信在大人們眼里看來的這些搗亂活動,對寶貝們來說實際上是感官游戲,這種游戲對寶貝的成長發(fā)展是十分重要的。感官游戲可給予寶貝們進行信息加工的必要體驗,為感覺整合提供了條件,并為以后更加復雜的學習活動鋪平...
    2022-02-22 閱讀全文
  • 育兒觀念:與孩子共同成長 記得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就喜歡隨手拿起一本故事書,給孩子讀故事,那時候的寶貝,還不會講話,但是每當我讀故事的時候,她總會安安靜靜地坐在一邊,忽閃著兩只大眼睛,認真聽我讀故事……時間就這樣,一點一滴地流...
    2020-09-25 閱讀全文
  • 新父母如何與寶寶感情交流 視、聽、觸覺和模仿是新生兒的主要行為能力。在家中新生兒和父母及長輩交往也是通過這些能力來表現(xiàn)和發(fā)展的。 只要你用心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小寶寶光臨人間不久就會東張西望,眼睛還會追隨紅球或有色玩具上下左右移動。...
    2021-04-16 閱讀全文
  • 丟失的玩具 案例: 一次午睡起床的時間到了,孩子們正在忙碌著穿衣服和褲子,這時,然然指著椅子上的一條褲子對我說:“李老師,你看徐海翔的褲子口袋里有玩具!”聽她這么說,我趕緊過來看看,翻開褲子口袋里面有好多玩具——...
    2021-05-10 閱讀全文

育兒心得:與孩子共同成長 提起孩子,每一位父母都有說不完的話題,與孩子相處的每一天,都給我們帶來了歡樂。寶寶今年已經上幼兒園大班了,在這兩年多的幼兒園生活中,寶寶一天天都在成長,從他開始蹣跚學步、咿咿...

2020-05-22 閱讀全文

相信在大人們眼里看來的這些搗亂活動,對寶貝們來說實際上是感官游戲,這種游戲對寶貝的成長發(fā)展是十分重要的。感官游戲可給予寶貝們進行信息加工的必要體驗,為感覺整合提供了條件,并為以后更加復雜的學習活動鋪平...

2022-02-22 閱讀全文

記得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就喜歡隨手拿起一本故事書,給孩子讀故事,那時候的寶貝,還不會講話,但是每當我讀故事的時候,她總會安安靜靜地坐在一邊,忽閃著兩只大眼睛,認真聽我讀故事……時間就這樣,一點一滴地流...

2020-09-25 閱讀全文

視、聽、觸覺和模仿是新生兒的主要行為能力。在家中新生兒和父母及長輩交往也是通過這些能力來表現(xiàn)和發(fā)展的。 只要你用心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小寶寶光臨人間不久就會東張西望,眼睛還會追隨紅球或有色玩具上下左右移動。...

2021-04-16 閱讀全文

案例: 一次午睡起床的時間到了,孩子們正在忙碌著穿衣服和褲子,這時,然然指著椅子上的一條褲子對我說:“李老師,你看徐海翔的褲子口袋里有玩具!”聽她這么說,我趕緊過來看看,翻開褲子口袋里面有好多玩具——...

2021-05-10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