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說故事。
俗話說,做什么事都要有計劃和準備。在幼兒園教師的工作中,經(jīng)常會提前準備一些需要的資料。資料可以指生產(chǎn)、生活中必需的東西。如:生產(chǎn)資料;生活資料。參考相關資料會讓我們的學習工作效率更高。你知不知道我們常見的幼師資料有哪些呢?為此,小編從網(wǎng)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也說兒童嫉妒》,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導讀:嫉妒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個不容回避的問題,它并不可怕,關鍵在于如何戰(zhàn)勝它。讓我們用理智和耐心,把孩子心中的那份酸,化作生活中的甜。
嫉妒是一種原始的情感,是人類心理中動物本能的表現(xiàn),它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兒童的嫉妒是兒童將自己與別的小朋友作比較而產(chǎn)生的消極情感體驗,是指當兒童看到他人某些東西比自己強,自己當時卻無法擁有或勝過時,所產(chǎn)生的一種不安、煩惱、痛苦、怨恨并企圖破壞他人優(yōu)越感的復雜情感。兒童嫉妒的成因較為復雜,其包括兒童先天氣質(zhì)類型,外部教養(yǎng)環(huán)境,個人能力強弱等諸多因素。
生活中,兒童嫉妒的范圍很廣,表現(xiàn)形式也多種多樣,歸納起來主要有如下幾種情形——
1、不能容忍身邊親近的大人疼愛別的孩子。
孩子最初的嫉妒總是與自己的爸爸媽媽等身邊親近的人有關,當大人們疼愛別的孩子時,往往會表現(xiàn)出不滿、哭鬧、反叛等,有的甚至會出現(xiàn)一些倒退行為,如故意尿濕褲子,故意作出比自己實際年齡幼稚的行為,以期引起大人們的注意。
2、對獲得家長、都是等表揚的其他的兒童懷有敵對情緒。
當別的孩子受到了家長、老師表揚時,往往表現(xiàn)得不高興、不服氣,認為自己不比受表揚的孩子差,有的還會當面揭發(fā)受表揚孩子的缺點或不足之處,盡管有些事實甚至是與其他孩子的受表揚無任何關聯(lián)性,如“他的爸爸是個拉三輪車的”等等。
3、對擁有比自己玩具、用品、零食多而又不和自己共享的伙伴進行排斥。
一般情況下,兒童都很喜愛和擁有很多玩具、用品、零食多的同伴在一起玩,因為他們可以從中得到益處。但當同伴們不將自己擁有的東西與他們分享時,他們往往就會表現(xiàn)出嫉妒情緒,如損害同伴的玩具、孤立同伴等。
兒童的嫉妒有著獨特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點——
1、明顯的外露性
這是兒童嫉妒心理與成年人嫉妒心理最主要的區(qū)別。成人往往會考慮各種因素而盡量掩飾自己的嫉妒心理,而幼兒一般會通過具體的言行直率地表露自己的嫉妒情緒,他們通常不會考慮自己的嫉妒是否會引起別人對自己的不良評價等后果,此特點可以幫助家長老師是及時發(fā)現(xiàn)幼兒的嫉妒。
2、直接的對抗性
因兒童對事物的認識具有直觀性的特點,他們往往會直接地將因自己的嫉妒引起的不愉情緒歸責于自己所嫉妒的人,進而對引起他嫉妒的人或事做出直接的對抗行為,以發(fā)泄心中的不滿。比如,直接打罵他所嫉妒的人,毀壞令他嫉妒的具體物品等等,而不會以其他替代的方式間接去達到發(fā)泄自己心中不滿的目的。
3、鮮明的主觀性
兒童認識事物一般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他們往往會以是否符合自己的意愿為標準,簡單地對事物進行分類。因此,當其他兒童比自己強或其他兒童擁有自己所沒有的東西時,就會因外界的事物不符合自己的意愿而造成他們心理上的不快。此種不快心理就是嫉妒心理,它具有強烈鮮明的主觀色彩。
嫉妒是一種破壞性因素,它對孩子各方面的健康成長都會產(chǎn)生消極的影響。如果兒童長期處于嫉妒這種消極不良的心理體驗之中,情緒上便會產(chǎn)生壓抑感,久而久之,就會導致器官功能減弱,機體協(xié)調(diào)出現(xiàn)障礙。而這種障礙又會加劇不良的心理體驗,使兒童產(chǎn)生諸如憂愁、懷疑、自卑等不良情緒,從而形成惡性循環(huán),造成不同程度的身心損傷。此外,嫉妒還會影響孩子對事物進行正確客觀的認識,容易使孩子產(chǎn)生偏見,產(chǎn)生怨天尤人的思想,影響孩子與他人的正常交往,最終抑制孩子社會性的發(fā)展。
那么,如果孩子出現(xiàn)了嫉妒心理,爸爸媽媽們應該怎么辦呢?其實,孩子的嫉妒心理是完全可以化解的。孩子出現(xiàn)了嫉妒心理,爸爸媽媽們可以采取以下幾項措施——
1、了解孩子嫉妒的起因
受認識水平的局限,兒童對他人擁有而自己不具備或無法擁有的東西,往往會產(chǎn)生一種由羨慕轉(zhuǎn)化為嫉妒的心理,這其實是很正常的情況。父母平時應多和孩子接觸,及時掌握孩子的嫉妒的直接起因,如兵兵會唱一首我不會唱的歌,明明有一輛新玩具車等等。只有了解了孩子嫉妒的起因,才能從具體事情著手解決孩子的嫉妒心理。這是化解孩子嫉妒心理的前提。
2、傾聽孩子的心理感受
孩子的嫉妒是直觀、真實甚至自然的,它完全不似成人嫉妒心理那樣摻雜著諸多的社會因素,它只是孩子對自己愿望不能實現(xiàn)而產(chǎn)生的一種本能心理反應。因此,父母切勿盲目對孩子的嫉妒行為進行批評,要耐心傾聽孩子的苦惱,理解他們無法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所產(chǎn)生的痛苦情緒,以便使孩子因嫉妒產(chǎn)生的不良情感能夠得到宣泄。
3、幫助孩子正確分析與他人產(chǎn)生差距的原因
兒童的思緒方式主要以具體形象思緒為主,他們一般不具備對事物進行全面分析的能力。他們往往會將自己的嫉妒簡單地歸責于自己或所嫉妒的對象,而不去考慮其他因素。因此,父母應幫助孩子全面分析造成孩子和所嫉妒對象之間的差距產(chǎn)生的原因,這些差距能否縮短,以及縮短差距的途徑和方法,以便使孩子能正確與他人進行比較,以積極的方式縮短實際存在的差距,最終化解內(nèi)心的不平衡。
4、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豁達樂觀的性格
平時應教育孩子理解人與人之間客觀存在的差異性,讓孩子懂得各人都有各人的優(yōu)勢和長處,但同時各人也都有各人的不足和短處,任何方面都比別人強是不可能也沒有必要的道理。引導孩子充分發(fā)揮自己的長處,揚長避短,在生活和學習中學會正視別人的優(yōu)勢和長處、欣賞別人的優(yōu)勢和長處,從而能夠?qū)W習、借鑒別人的優(yōu)勢和長處,以彌補自己的不足,用自己的成功來取得別人對自己的喝彩。
嫉妒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個不容回避的問題,它并不可怕,關鍵在于如何戰(zhàn)勝它。讓我們用理智和耐心,把孩子心中的那份酸,化作生活中的甜。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小編推薦
案例:
區(qū)角活動結束了,孩子們都加緊整理玩具,然后去完成戶外活動前的準備工作:大小便、脫去外套、塞褲子等,很多小朋友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自己的事情,可是美工角的文文、明明和寒寒三位小朋友卻還在慢悠悠地整理玩具,于是老師走過去說:“你們動作快點,外面音樂都響了?!比缓笥譄o意識地用本地話對明明說請他先去擺放小椅子,這時,文文說:“老師,你說本地話了,你犯規(guī)了,你犯規(guī)了”。我一聽,心想這是我和小朋友之間定的規(guī)矩呀,我自己也犯規(guī)了,怎么辦?我忙為自己找理由說:“是嗎,可能老師心里一急,就忘記說普通話了,老師犯規(guī)了,接受你的批評,以后一定不會說本地話”。這時,文文的臉上露出了甜甜的笑容。
分析:
普通話是學校語言,在大力推廣正確使用普通話時,我也要求小朋友在幼兒園只許說普通話,不能說本地話。我們還有一個小小的約定,即互相監(jiān)督,誰犯規(guī)了就受到批評,此項約定效果較好,大家都能自覺使用普通話,而且語音較以前正確了。剛新來的幾位小朋友不會說普通話,現(xiàn)在在小朋友的幫助下也能堅持說普通話了,特別是明明小朋友進步尤為明顯。
在這案例中,我很有感觸:1、要求小朋友做到的,作為教師應該首先要做到,這樣才有榜樣的示范作用,真正以自身的行為去影響孩子,這才是良好的教育方法。2、老師難免也會犯小錯誤,但是在孩子面前不能擺起老師高高在上的架子,而應和小朋友一樣,知錯就改,這樣老師在小朋友的心里會建立起威信,同時孩子覺得老師犯錯了也會承認,也會改正,無形間教育孩子以后也要知錯就改。
導讀:寶寶的這種咿呀語,很多的時候并不是在模仿大人,他們這樣做是為了聽到他們自己的聲音,他們還用不同的聲音表示不同的情緒。咿呀語和真正的語言不同,它不需要去教,但父母可以通過微笑和鼓勵增加寶寶咿咿呀呀的次數(shù)。
寶寶呱呱墜地的第一聲啼哭,是他人生的第一個響亮音符。在生命的第一年里,寶寶的語言發(fā)展經(jīng)過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0~3月)簡單發(fā)音階段寶寶1個月內(nèi)偶爾會吐露ei,ou等聲音,第2個月發(fā)出m~ma聲,第3月出現(xiàn)更多的元音和少量輔音,比如a,ai,e,ou,m,h等。
第二階段(4~8月)連續(xù)發(fā)音階段這時發(fā)出的輔音更多了,而且出現(xiàn)了連續(xù)的音節(jié),比如,ba~ba,da~da,na~na等,大人常誤以為這時的ma~ma,pa~pa是寶寶在叫媽媽爸爸。
第三階段(9~12月)學話階段這時寶寶開始模仿大人發(fā)音,開始把詞和對應的事物聯(lián)系起來,開始對詞義產(chǎn)生理解。
大約從2~3個月開始,當寶寶吃飽了而且身上舒服的時候,就發(fā)出一種咿咿呀呀的聲音,象ai~ai,ei~ei,a~a~a,e~e~e,ou~ou~ou,hei~hei等等,約到半歲左右,寶寶能發(fā)出更多的語音,比如,ma~ma,ba~ba,da~da,na~na等等。
寶寶的這種咿呀語,很多的時候并不是在模仿大人,他們這樣做是為了聽到他們自己的聲音,他們還用不同的聲音表示不同的情緒。咿呀語和真正的語言不同,它不需要去教,但父母可以通過微笑和鼓勵增加寶寶咿咿呀呀的次數(shù)。
大約在寶寶7~8個月的時候,開始對特定的詞發(fā)生反應。比如,大人常常一面拍手,一面說“拍手、拍手”,經(jīng)過不斷重復后,只要大人一說“拍手”,寶寶就會做拍手的動作。如果當著寶寶的面指著貓說“貓、貓”,經(jīng)過多次重復后,只要大人說“貓呢?”寶寶就會轉(zhuǎn)頭去看貓。實際上,這時的寶寶并不能了解這些詞的意義,只是經(jīng)過大人反復刺激后建立了詞和物的一種聯(lián)系。
當寶寶不僅能聽懂詞,而且還能在聽懂詞的基礎上會說出詞,這時語言才開始成為他與外部交往的工具,一般要到1歲左右出現(xiàn)。而這時寶寶說話的積極性不高,也只能理解20個左右的詞。
在嬰兒期,父母應該如何去做,來幫助寶寶語言的發(fā)展呢?父母要把寶寶當成羽毛豐滿的談伴,耐心并經(jīng)常同他們交談。例如一個母親同她3個月的孩子交談:
“兒子今天好嗎?(停)你好嗎?(停)好,你說?/你覺得好嗎?/我很高興那樣/是的,我是。你現(xiàn)在想要什么?/你的奶瓶?這是你想要的?好。它在這兒。”
在這個交談中,母親假定她的寶寶是有能力回答的。母親問完后停頓一下,給她的小寶寶回答的機會,然后又接著說。母親的這種交談方式,向小寶寶表達了她的愿望,希望他們間彼此能夠交談。
導讀:虐待性的傷害,不管是身體上的,還是口頭上的,都要禁止,因為這樣的行為不但傷害到受害者,也會對實施攻擊的人造成傷害,兩方面都需要我們的力量和關心。幸運的是,為了保護年紀較小孩子的人身安全,我們沒有必要傷害年長孩子情感上的安全感。
特別小的孩子表達妒忌時毫無策略:他們詢問寶寶會不會死,建議把“它”送回醫(yī)院,或者扔到垃圾堆里去。那些膽大的孩子甚至可能會用武力手段抵抗入侵者,他們可能會殘忍地折磨小一點的孩子:他們可能會用圍圍巾的方式擁抱孩子,只要一有機會可能會推、捏、或者打孩子。在一些極端情況下,妒忌的兄弟姐妹可能會導致無法挽回的傷害。
身為父母,我們不能允許孩子欺負他們的弟弟或者妹妹。虐待性的傷害,不管是身體上的,還是口頭上的,都要禁止,因為這樣的行為不但傷害到受害者,也會對實施攻擊的人造成傷害,兩方面都需要我們的力量和關心。幸運的是,為了保護年紀較小孩子的人身安全,我們沒有必要傷害年長孩子情感上的安全感。
當一個三歲的孩子折磨寶寶被發(fā)現(xiàn)時,應該立即制止它,并且直接指出他的動機:
“你不喜歡寶寶?!?/p>
“你生寶寶的氣?!?/p>
“告訴我你多么生氣,我會注意到的?!?/p>
應該給孩子一個大的洋娃娃,或者給孩子紙筆,孩子可能會對著洋娃娃說話,或者憤怒地畫一些線條。我們不要建議孩子該怎么做,我們所要做的是保持中立的態(tài)度進行觀察,并且用同情的語調(diào)對孩子作出回應:我們不會為野蠻的情緒感到震驚。情緒是坦率的,攻擊是有害的。最好把怒氣象征性地發(fā)泄到一個無生命的物體上,而不是直接發(fā)泄到寶寶身上,也不是以某種癥狀的形式發(fā)泄到他或她自己身上。我們的話要簡短:
“你向我顯示了你是多么生氣!”
“現(xiàn)在媽媽知道了?!?/p>
“當你生氣的時候,過來告訴我。”
在減弱忌妒心理時,這種方法比起懲罰或辱罵要有用得多,下面的方法就是沒有幫助的。當媽媽發(fā)現(xiàn)四歲的兒子沃爾特在拽他弟弟的腳時,她發(fā)作了:“你怎么啦?你想殺了他嗎?你想殺了你自己的弟弟?你不知道你這樣會使他一輩子殘廢嗎?你想讓他變成一個瘸子嗎?我告訴你多少次了?不要把他抱出嬰兒床!不要碰他,永遠都不要碰他!”這樣的反應只會加深沃爾特對寶寶的厭惡。什么樣的反應才是有幫助的呢?“寶寶不是用來傷害的,這是你的洋娃娃,親愛的,你可以想怎么拽就怎么拽?!?/p>
大一點的孩子也需要面對他們的妒忌心理。對于他們,可以更坦率地和他們交談:
“很容易看得出來你不喜歡寶寶。”
“你希望沒有他。”
“你希望你是唯一的孩子?!?/p>
“你希望我只屬于你?!?/p>
“當你看到我過分照顧她時,你就會生氣?!?/p>
“你希望我和你在一起?!?/p>
“你很生氣,所以你打了寶寶,我不能允許你傷害她,但是當你感到被遺忘的時候,你可以過來告訴我?!?/p>
“當你覺得孤單的時候,我會抽出時間來陪你,那么你心里就不會感到孤單了?!?/p>
下面給大家提供的是“幼兒教師演講稿:也說“賞識教育”后感”,希望精彩的內(nèi)容能夠幫助到你!
讀“也說賞識教育”后感
許卓婭導師的文章是非常有力量、非常感染人的。他通過回顧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提出了賞識—成功的教育觀念、教育方法,也就是說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天才,相信每一個孩子都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應該說,賞識教育的提出對于中國家庭教育而言是一劑良藥。因為長期以來,中國的父母們習慣了對孩子指責、挑剔、貶低,孩子即使有了進步也被要求“不要驕傲”、“好上加好”,如果不如人意就更不用說了。缺乏賞識、肯定、贊美的激勵機制,孩子的成長很多時候顯得動力不足。
特別是就許導師所簡介的賞識的“度”的問題,想談一些比較粗略的看法,在大批父母以“賞識”為圣經(jīng)的時候,我們也需要指出“賞識教育”的局限所在。在家庭教育(或者學校教育)中,賞識作為一種手段是必要的,運用得當,它會起到非常好的效果。但是,賞識畢竟只是眾多教育手段中的一種。既然是手段,它就缺乏作為一種模式來推廣的根基。對于一般孩子來說,賞識不可濫用。我們需要認識賞識的作用,但也不能把賞識作為萬用萬靈的法寶。
孩子是需要賞識的,但賞識要有節(jié)制,要有原則,要有具體目標,否則“賞識”就是一種讓人上癮的毒品,單純的賞識將造成教育的災難。
首先,賞識不可能解決一切教育問題,“相信每個孩子都是天才”絕不等于“每個孩子都是天才”。換句話說,“賞識”其實改變的并非孩子的現(xiàn)實,而只是改變了孩子的心理感覺。如果對賞識缺乏必要的控制,無限度地對孩子一切方面“賞識”,孩子的心理感覺與孩子的現(xiàn)實便可能出現(xiàn)很大的差距。這時,孩子便可能滿足于“賞識”提供給他的幻夢,而不愿去面對現(xiàn)實。
這還不單單是我們常說的“被表揚沖昏了頭腦”,更重要的是,如果父母過于強調(diào)孩子在某一方面的潛能,孩子的一種本能反應可能是讓潛能永遠成為潛能,他不愿意嘗試著去使之成為現(xiàn)實。為什么?因為恐懼。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看起來更聰明,當自己真的在別人心目中顯得“更聰明”之后,我們又盼望保持住這種良好的感覺,我們會懼怕做事,因為它可能打破這個美麗的肥皂泡。在一部最近火熱的韓國電影里有這樣一個細節(jié):男主角回憶自己的童年時說:絕對不要夸獎你的孩子聰明,要是那樣,他們就永遠不會學習。
其次,賞識是一種重要的激勵孩子的手段,它之所以有效,一個重要的心理前提是每個孩子都希望討大人歡喜,每個孩子都信任大人的權威;而這又埋下了一種危機:如果一味用賞識滿足孩子,并讓孩子一味期待大人的賞識,最后可能導致一種“賞識依賴癥”。原本,賞識孩子是為了激勵孩子努力,可后來卻轉(zhuǎn)變成孩子努力是為了獲得大人的賞識。他們奔跑不是為了前面的目標,而是為了身后拉拉隊的喝彩;父母當然樂于充當孩子的拉拉隊,但問題在于,孩子們總有一天會發(fā)現(xiàn),身后的拉拉隊已消失不在,這個時候,他們還有信心和動力跑下去嗎?
危險在于:許多孩子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因為表現(xiàn)良好就期待獎賞和刺激的習慣,他們念念不忘表揚,因為做好了一件事情而想得到金色的五角星,父母的夸獎或者金錢獎勵。在整個童年以及少年時代,他們或許會是父母老師心目中的寵兒,但一旦長成,成人的賞識失去作用,他們便或多或少地感覺失落,他們沒有學會從自己的行為本身獲得滿足和動力,他們沒有學會自己為自己加油。
打個也許不恰當?shù)谋确?,“賞識”有點像精神上的興奮劑。它的確可以讓人精神一振,力量倍增,但如果使用不當,它對身體的健康也是有害的。一位教育專家這樣提醒:“如果沒有標準,沒有明確的教育指向,一味地賞識,就會演變?yōu)橐环N“精神鴉片”,而現(xiàn)實世界是不可能永遠提供給孩子“賞識”這種鴉片的?!?/p>
導讀:既然寶寶自然就會產(chǎn)生嫉妒心理,那么在平時的教養(yǎng)生活中,父母就要注意不要這樣招惹寶寶,避免無意中拔苗助長了寶寶的嫉妒心理。
“寶寶,你再不吃了這口飯,我就把它送給隔壁的茗茗了?!惫?,寶寶把這口飯吃了。
“寶寶,你要是不跟媽媽走,媽媽就做露露的媽媽了,不做你的媽媽了!”果然,寶寶趕緊跟著媽媽的腳步。
當你在得意這一招兒很管用的時候,你是否想到自己可能助長了寶寶的嫉妒心理?并進一步料想嫉妒帶給寶寶的焦躁不安和不快
既然寶寶自然就會產(chǎn)生嫉妒心理,那么在平時的教養(yǎng)生活中,父母就要注意不要這樣招惹寶寶,避免無意中拔苗助長了寶寶的嫉妒心理。
在喂養(yǎng)中故意讓孩子“吃醋”
3歲前寶寶的飲食、營養(yǎng)和健康非常重要,于是不少媽媽爸爸把“吃”當成排名第一的“硬道理”,其他的教育都為這個服務。明明知道寶寶已經(jīng)有了“吃醋”心理,還故意利用它把東西喂到嘴里,就像被本文開頭舉的第一個例子,結果寶寶吃進了食品,同時也“吃”進了嫉妒。嬰幼兒的“吃”固然重要,但是從長遠來看,這樣做是得不償失的,因此,父母應盡量用積極的、正面的教養(yǎng)方式比較好。
有意“騷擾”寶寶,讓寶寶由自卑轉(zhuǎn)向嫉妒
有的成人喜歡逗寶寶,比如一把把寶寶手中的玩具搶過來,說“這是我的!”或者“我不給你了!”看著寶寶癟著嘴哭了,才還給寶寶。但是,寶寶也辨別不出來玩笑的真假,被這樣招惹以后,容易產(chǎn)生自卑心理,自卑常常是轉(zhuǎn)化為嫉妒的前奏。當然,如果有朋友、鄰居或者同事這么逗你的孩子玩,你也不好意思駁回人家的面子,你可以悄悄地對著寶寶耳朵說:“別著急,別理他,一會兒他就給你了?!边@樣反而鍛煉了寶寶的耐挫心理。
反復傳說寶寶的嫉妒趣事,讓寶寶變得心安理得
皮皮說他想變成一只小蟲子,鉆進東東的嘴里,把他的牙齒都咬成小洞洞,這樣他吃飯就不快了。原來,老師總是夸東東吃飯又快又不撒飯粒,皮皮怎么努力也趕不上他,就幻想出這么一個“損招”,暫時求得心理平衡。媽媽聽了以后覺得孩子太有意思了,逢人就說這個笑話,皮皮就在一邊聽著,時間長了,他的“幻想故事”越來越多,博得媽媽的“快樂”也越來越多,后來老師提醒媽媽:“您這么做讓孩子覺得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不利于他的心理健康發(fā)展?!眿寢屵@才意識到自己太疏忽對孩子的正確引導了。
修剪寶寶那根嫉妒的“刺”
寶寶的嫉妒心理不可能完全消失,但是經(jīng)過父母的有意引導,可以盡量減少嫉妒那根“刺”對寶寶自己和他人的傷害,使這種消極心理向其他積極方面轉(zhuǎn)化。
正面鼓勵孩子,不要一味地哄孩子
嬰幼兒特別需要父母的表揚和鼓勵來建立信心,于是有的父母單一地、夸張地表揚寶寶,孩子有什么不對的地方,也把責任向別人身上推。寶寶長期被這么哄著,久而久之就不愿意學習和承認別人的優(yōu)點,不接納和嫉妒別人的事情隨時可能發(fā)生。例如在一項小比賽或者小游戲中,孩子輸了以后比較傷心,有的父母就說:“他有什么了不起的?我們也行!”這樣也許安慰了寶寶,但卻無形中助長了寶寶逃避現(xiàn)實的嫉妒情緒。父母可以正面鼓勵孩子:“人家寶寶學會了,那我們經(jīng)過學習也一定能行!咱們回家試試吧?”
常常念叨別人的優(yōu)點
這并不是長他人的士氣,殺自己的威風,而是認可別人、接納別人的“情商”培養(yǎng),引導寶寶走出嫉妒的狹隘天地。父母可以經(jīng)常與孩子交談:“某某小朋友有什么優(yōu)點?”“你可以從某某小朋友身上學到什么長處?”
轉(zhuǎn)化為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動力
有的寶寶會因為自己折不好一張紙,畫不好一只蘋果而嫉妒旁邊的小朋友,知識和技能上的匱乏常常是孩子產(chǎn)生挫敗感的直接因素,也潛藏著嫉妒的危機。如果孩子是這種情況,就手把手地教他知識和技能,讓他產(chǎn)生成就感,蓄積自身的潛能和優(yōu)勢,建立自信心。
游戲時別總是讓著孩子,要讓寶寶輸?shù)闷?/p>
在玩下棋、撲克牌、拍球等親子游戲的時候,別給孩子總是造成他勝利的假象,因為幼兒與成人的思維方式不一樣,大人覺得讓讓孩子只是玩玩而已,兒童卻把游戲當成“工作”一樣對待,要在游戲中讓孩子知道有輸有贏,并鍛煉他承受輸局的心理壓力。這樣的心理感受會漸漸遷移到其他情境中,使寶寶敢于承認別人比自己強,減少嫉妒情緒的產(chǎn)生。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也說兒童嫉妒》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幼師資料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說故事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表情四、嫉妒 孩子的嫉妒,是對小伙伴中在智能、名譽、地位、成就及其他條件比自己強或比自己優(yōu)越的孩子懷有的一種不安、痛苦或怨恨的情感。孩子嫉妒的表現(xiàn)形式多種多樣,主要有以下幾種: 1、不許爸爸媽媽親近或...
導讀:寶寶的這種咿呀語,很多的時候并不是在模仿大人,他們這樣做是為了聽到他們自己的聲音,他們還用不同的聲音表示不同的情緒。咿呀語和真正的語言不同,它不需要去教,但父母可以通過微笑和鼓勵增加寶寶咿咿呀呀...
案例: 區(qū)角活動結束了,孩子們都加緊整理玩具,然后去完成戶外活動前的準備工作:大小便、脫去外套、塞褲子等,很多小朋友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自己的事情,可是美工角的文文、明明和寒寒三位小朋友卻還在慢悠悠地...
兒童日記一:上山游戲也快樂(胡佳杰)今天下午老師帶我們?nèi)ダ销椛阶鲇螒蛄?,我玩了爬山游戲,可危險了,差點掉下來,后來老師和小朋友都為我加油,我抓著一根樹枝往上爬,終于爬到山坡上了,老師表揚了我,說我恨勇...
引言:情感教育無論在幼兒的日常生活教育中還是主題活動教育中,都應是一個不被忽視的主體,而且越來越受到老師和家長們的重視。綜合教育活動《心情預報》在使幼兒知道天氣預報會給人們的生活提供方便的同時,加強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