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
俗話說,做什么事都要有計劃和準備。在幼兒園教師的工作中,經(jīng)常會提前準備一些需要的資料。資料包含著人類在社會實踐,科學實驗和研究過程中所匯集的經(jīng)驗。資料可以幫助我們更高效地完成各項工作。你是否收藏了一些有用的幼師資料內容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編輯的《重視孩子的模仿能力》,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導讀:小孩子正處在語言發(fā)育的重要時期,從不會說話到呀呀做聲,孩子的模仿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家長要重視孩子的模仿能力,要善于利用孩子的模仿能力,以更好地發(fā)展孩子的語言發(fā)育。
爸爸媽媽每天都有聽天氣預報的習慣,也喜歡湊熱鬧。天氣預報的詞兒經(jīng)常重復,可讓寶寶跟說,如“杭州晴”“上海陰”“南京有雨”……時間久了,寶寶知道了有太陽就是晴天沒有太陽就是陰天。這些地名每天都重復就像熟人一樣,聽多了寶寶自然喜歡跟著說。個別記性好的寶寶可能還會記住“烏魯木齊”“呼和浩特”等長的名字,這都是經(jīng)常聽天氣預報的結果。有些寶寶更愛聽廣告中的某段廣告詞,甚至會跟著廣告說“我喜歡”等。
聽天氣預報,可以測試寶寶語言的模仿能力。寶寶除了跟著爸爸媽媽學習以外,還可以跟著電視、錄音、廣播等媒體學習語言。除了天氣預報外,經(jīng)常重復的廣告詞也是寶寶學習的對象。只要寶寶能跟著說任何詞匯,爸爸媽媽都應不斷鼓勵他,會更積極地學習語言。爸爸媽媽一定要每天同寶寶說話,加強溝通,不能僅用模仿媒體來代替對話。
溫馨提示:家長要特別注意,電視有輻射場,千萬不要讓寶寶長久停留在打開的電視機前玩耍,以免寶寶長久受到輻射。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延伸讀
導讀:讓孩子早點學會拿主意,對他們將來的成長意義重大!盡管他們“拿主意”的事往往是些無關緊要的小事,但對孩子的成長來說卻是十分重要的。
家長都有這樣的感受,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原來的乖寶寶越來越不聽話了。原來對爸爸媽媽的話是言聽計從的,現(xiàn)在樣樣事情都要“對著干”了。最明顯的就是到商店買玩具了,你想給他買一樣培養(yǎng)動手能力的組合積木,他卻叫嚷著一定要捧回自己的寶貝“奧特曼”;早晨上幼兒園,她死活不穿你準備的衣服,因為她認為不好看,而一定要自己選自己配……
真不習慣啊,孩子越大越難管了!
其實孩子想自己拿主意又有什么不好呢,家長又為什么不開心不習慣呢?原因就在于由于數(shù)千年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中國的孩子往往從很小的時候就被父母固定在一個早已被事先安排好的模式中,父母從小就受到這樣的教育,然后再延續(xù)到自己的孩子身上。結果就造成許多孩子遇到困難時常常難以獨立解決。有些孩子直到進了大學校門,還缺乏基本的自理能力。稍稍遇到一點困難便迫不及待地向父母求助。
讓孩子早點學會拿主意,對他們將來的成長意義重大!盡管他們“拿主意”的事往往是些無關緊要的小事,但對孩子的成長來說卻是十分重要的。
教育研究表明,兒童的教育模式通??煞譃闄嗤J?、專制模式、放縱模式與忽視模式4種。
專制模式對兒童控制較多,容易造成畏縮、怯弱的意志特點。
放縱教育模式與缺乏關愛的忽視教育模式中,兒童易形成沖動、魯莽的意志特點。
而民主權威的教育模式意味著對兒童的平等與尊重,真誠的熱愛與接受,合理的控制與寬容,這是最利于兒童健康活潑成長的教育模式。只有在民主權威型的教育模式下,兒童才能形成良好的意志果斷性。
所以為了孩子健康的成長,為了培養(yǎng)他良好的意志品質和判斷能力,就請從給孩子“拿主意”的權利開始!
導讀:小兒開口說話猶如打破堅冰一樣,是發(fā)育過程中的一個重大突破。開口說話看似簡單,但它往往需要一些基本的技能。
訓練幼兒說話的九要素
首先我們要知道小兒說話所需哪五種基本技能:
1、小兒能發(fā)出各種聲音,而且音調有高有低。
2、能聽和辨別聲音的方向,并且有了聽覺選擇性,對某些聲音予以注意,而對另一些聲音不予理睬。
3、有模仿性行為,特別是模仿發(fā)聲及發(fā)聲時的方式。
4、會想像,對不呈現(xiàn)在眼前的事物用假份性的游戲反映出來。
5、認識熟悉的事物,當大人蓋住眼前的實物時,小兒會尋找。
小兒開口說話猶如打破堅冰一樣,是發(fā)育過程中的一個重大突破。開口說話看似簡單,但它往往需要一些基本的技能。
只有當小兒具備上述5項技能時,才會有語言的產(chǎn)生?,F(xiàn)在大多數(shù)父母對孩子的語言發(fā)展賦予了極大的關注,尤其是那些開口遲、說話少的孩子,更是令父母心焦。在此,我們要奉勸父母們不要太急躁,因為小兒說話需要有一個較長的學習過程,它是沒有捷徑可行的。父母要耐心地觀察,并促進這個過程的發(fā)展,哪怕短時間內可有看不到孩子在語言上的絲毫進步,也不要氣餒。實際上,小兒語言的進展在開口說話之前是悄然進行的。如果此時父母灰心喪氣,放棄教孩子說話,那么失敗則是難免的。所以,我們建議父母要用游戲開發(fā)小兒的語言能力,預防語言發(fā)展緩慢。
為了使這種寓教于樂的教學更有效,父母要記住下述幾個方面的策略:
一、盡量使小兒感到快樂和有趣
教語言不是枯燥的模仿。那種父母說,孩子學的單調模式是不容易奏效的,而且常常遭到孩子的拒絕。因為有些語言,特別是那些較難理解或較難發(fā)音的詞語,兒童一時半會兒是講不出來的,如果父母硬逼著他們“鸚鵡學舌”,只會使孩子感到緊張和痛苦,失去對學語言的興趣。正是因為這個道理,父母先要發(fā)現(xiàn)孩子對什么最感興趣,這可能包括吃的東西,如冰淇淋、糖果或飲料等。當孩子按照要求做了某件事或完成了某項任務,父母就可以用這些東西獎賞他們,但更多的是要有語言、用父母快樂的表情、用擁抱或親吻的動作來對孩子表示鼓勵。還要注意的是,父母一是要根據(jù)小兒的年齡特點安排游戲時間的長短;二是要不斷變換游戲內容,以此吸引孩子的注意。
二、控制教學情境
如果父母要教孩子學習新的語言,首先要學會控制孩子學習的情境,使小兒能夠配合,注意力集中并感興趣。其實,年幼兒童在學習時的分心是很常見的,關鍵是如何把握住孩子,切忌硬逼或訓斥。比如,當孩子在學習中不合用或表現(xiàn)不好時,父母可以不予理睬,最好的辦法是什么也不說,自己只管繼續(xù)游戲;如果孩子此時把玩具亂扔在周圍,父母可以取走他手中的玩具,離開房間幾分鐘后再繼續(xù);如果小兒仍然調皮搗蛋,父母就收拾好全部玩具,結束游戲。這樣,孩子會很快懂得自己做錯了,不等玩具收拾好,就會回到父母身邊再安靜下來。
三、教語言的同時,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語言
父母在教孩子學語言時,一則自己不要自顧自地說,因為這會使孩子只聽而無機會說;二則不要提問題太多,因為孩子在諸如“這是什么”一類的問句中,并不能學到什么語言,反而增加他們的緊張;三則不要使用復雜的語言教孩子,而要使用短句,并且突出所教的單詞,把它放在每句的句子中;四則是不要只說不演示。在教孩子說話時,父母要充分調動視、聽、嗅、觸等各種感覺器官。還要輔以相應有盡有動作,使孩子懂得說話的意思。
四、每天定時教小兒
父母應該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和孩子游戲,在游戲中教孩子說話。所定的時間可因人而異。開始的時候,時間可以定得短一些,大約2-3分鐘,然后逐步延長,形成常規(guī)。
五、選擇最佳的學習時機
父母應當安排孩子在最佳的學習時機進行語言教學。所謂最佳的學習時機,就是孩子精力最充沛、注意力較集中的時候,這樣,效果就會好一些,孩子學的東西也會更多一些。如果在孩子疲乏困倦的時候教語言,往往事倍功半。
六、重點突出,反復練習
父母在一段時間內只教小兒學習一個特定的詞語,并且讓孩子有足夠的練習時間,要一步一個腳印地學習。
七、小步驟前進
學習語言時,父母要把目標化整為零,每一步要分得較細,使孩子在學習中容易獲得成功。如果步驟與步驟之間跨度較大,孩子就會遇到困難,挫傷他們學習語言的積極性。例如,當小兒只會少數(shù)稱呼時,父母就著重于疊詞或單詞的教學;當小兒不會發(fā)“K”音時,父母可以訓練孩子的口舌運動,先發(fā)“a”或“e”的音,逐漸過渡到“K”音等等。
八、不要輕易打退堂鼓
即使在一段時間內,父母尚未看到明顯的效果,也不要急躁。因為孩子的開口,是需要“千呼萬喚”的。
九、記錄進展情況,看到小兒的進步
在孩子末開口之前,父母很難看到他們的進步,這常常影響父母教孩子的積極性。為了避免這一點,建議父母經(jīng)常記錄孩子的行為表現(xiàn)。對于能說話的孩子,父母要記錄他們用詞匯的性質,是名詞還是動詞,是一個字還是兩個字的詞語,是短語還是句子……由此,父母可以得到孩子語言學習的反饋信息。
導讀:母親對嬰兒來說,就像是一面鏡子,尤其是在生后第1個月,母親在嬰兒的模仿行為上花了很多的工夫。
小嬰兒正在全神貫注地望著大夫
一個出生兩天的小兒,她目不轉睛地望著大夫的臉,注視著伸出嘴外的舌頭(見。大約30~40秒鐘后,小女孩張大了嘴,她的舌頭在嘴里向一側頰部移動。最后,小嬰兒模仿大夫,將舌頭伸出嘴外。
我國一位兒科老專家曾對一名具有神奇能力的新生兒進行過觀察。這個新生兒是一個剛剛出生8小時的小女嬰,能玩伸展舌頭的游戲。首先,老專家和小嬰兒互相注視,當老專家慢慢地伸出他的舌頭,稍候片刻,小嬰兒即伸出了她的舌頭。看到這一幕,在場的大夫和護士們都感到很驚奇。有人建議:讓這個新生兒一個一個地、面對面地和所有的工作人員見面,包括老專家,但有一條規(guī)定,和小女嬰見面者切勿伸出自己的舌頭,這樣她卻只有在見到老專家時,不管老專家的面部表現(xiàn)如何,都伸出她的舌頭。
這個出生不久的新生兒為何具有如此驚人的本領呢?首先他們具備了相應的器官——舌頭,并且知道舌頭的定位和如何使用。模仿行為是一種復雜而又很有意義的事情,一個新生兒從來沒有照過鏡子,也從來沒有玩過發(fā)現(xiàn)自己鼻子和母親鼻子的游戲,但他們能看到你的面孔,馬上聯(lián)想到自己身體的具體定位,這是一個復雜的認識過程。
有一位母親告訴我們另一種奇怪的游戲,她教她的新生小女兒打呵欠,然后,鼓勵她一個接一個地打呵欠,一直到母女入睡。雖然,這是一種游戲,但這種游戲已經(jīng)影響了母女的行為。
在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新生兒都一樣,他們的面部表情是明顯的,通常表現(xiàn)的面部表情有害怕、悲哀、高興、討厭和生氣。所以說,人臉是會說話的。從新生兒開始就能顯示幾乎和成人一樣的面部表情。
當新生兒注視你的面部表情時,他的雙眼集中到你的眼睛和嘴上。然后,按照他們所見來改變自己的眼睛和嘴的表情。當他們模仿悲哀的表情時,他們會緊縮眉頭,并撅起小嘴。但如果要問,新生兒到底需要接受多少刺激才能聯(lián)系到他們的模仿行為呢?目前尚不清楚。也許這是人類嬰兒的天賦。他們用自己面部的感覺器官,隨著自然運動和各種特征性的活動,使自己在新生兒時就產(chǎn)生了最大范圍的面部表情。
隨著孩子的生長、發(fā)育,他們的面部才顯示真正的表情,并隨著家庭環(huán)境的變化而變化。
到了妊娠末期,母親常常夢想即將出世的孩子如何漂亮、聰明。通常情況下,他們想像即將出世的孩子相當于一個3~4個月的嬰兒,面色紅潤,皮膚柔嫩,面帶微笑,雙眼睜得大大的,顯得很機靈。當孩子出世后,母子初次相遇,用真正的嬰兒取代了想像中的嬰兒,無論在面部特征和行為能力上都存在著差距。因為他們剛剛出世,皮膚上蒙有一層薄薄的胎脂,有的有脫屑,閉著眼睛,哭著來到了世界上。
母子相見,互相注視、互相模仿,他們之間的關系錯綜復雜。這已由英國著名精神病學家韋尼考頓博士通過精細的觀察得到了闡述。他們觀察到,母親對嬰兒來說,就像是一面鏡子,尤其是在生后第1個月,母親在嬰兒的模仿行為上花了很多的工夫。韋尼考頓博士在母親的鏡子作用中評論道:“當新生兒看見母親的臉時,他們到底看見了什么呢?看見的是他們自己?!?/p>
當母親溫和地追隨或模仿嬰兒而不是刺激或指揮他們,并且把自己擺在嬰兒的位置上時,小嬰兒做出的反應和模仿行為就明顯增多。
相互借鑒的另一種形式是互相學習。嬰兒要了解自己、了解你、了解他們在社會中的地位。這個過程是不成熟的。我們敘述這個過程,僅僅是因為我們有興趣想知道新生兒的秘密,而不是為了去訓練孩子,因為以上的模仿過程是一個自然的過程。我們?yōu)樾律鷥壕哂薪涣餍畔ⅰ⑸婧徒邮莛B(yǎng)育的先天本領而驚異。
導讀:敏感力是表示在兒童成長的過程中,會有某一段時間,只對環(huán)境中的特定事情,涌出如泉水般的最大興趣和不斷地主動觸摸、模仿或學習的舉動,而且成果驚人。
以往人們認為幼兒是個脆弱的個體,是個等待大人灌輸知識的器皿,大人如果不教導他,不灌輸知識給他幼兒就無法獲得智慧與知識。但蒙氏就不是這么認為,她認為幼兒雖小,但卻具有內在潛力和自己的人格。她認為幼兒是個獨立的個體,具有自我教育的能力,大人應尊重他,大人應幫助他發(fā)展人格,建構自己,而不是一味的想要“教他”。蒙氏摒棄以往傳統(tǒng)的教師與幼兒預備的環(huán)境和教師三者間積極的互動來開展幼兒生理和心理的潛能,使幼兒能達到正?;M足感,成就感,專注力)并進而追求宇宙的和平……
蒙臺梭利受荷蘭生物學家德弗里的影響,認為生物界存在一個事實,即各類生物對于特殊的環(huán)境刺激都有一定的敏感時期,這種敏感期與生長現(xiàn)象密切相關,并和一定的生長階段相適應。例如,毛毛蟲在初生后第一階段對光很敏感,為了得到強光,它爬上樹梢。與此相關聯(lián)的是樹梢有最嫩的葉子,適于幼蟲食用。當毛毛蟲長為成蟲后,可以吃較大的樹葉,對光也就失去了敏銳的感受力。
蒙臺梭利認為兒童心理的發(fā)展與這一生物現(xiàn)象類似,也有種種敏感期,在發(fā)展過程中也經(jīng)過不同的階段,每個階段都有某種心理的傾向性和可能性顯示出來,過了特定的時期,其敏感性則會消失。
敏感力是表示在兒童成長的過程中,會有某一段時間,只對環(huán)境中的特定事情,涌出如泉水般的最大興趣和不斷地主動觸摸、模仿或學習的舉動,而且成果驚人。例如:處于語言敏感力表露的時段(我們稱之為語言敏感期),兒童會對語言產(chǎn)生最大的興趣,他以模仿大人的用語來快速學習,在語言的字匯容量與表達力上,更是神速地增加。他不需要文法書,也不需要詞類表,他自然而然就能經(jīng)由環(huán)境,學習字正腔圓的各種語言。
更例如:小嬰兒出生到某一階段,會自然地學爬,以至于學走路,那是因為到了這件事情的敏感期,孩子自然而然地就學會了,而且也得到最大的效果。假如錯過了該項智能發(fā)展的敏感期,以后再想學習,不僅會失掉學習興趣,所花費的時間與精力也會加上數(shù)倍呢!
在這些感官的敏感期內,大人應該提供孩子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使孩子充分學習。忽視孩子的敏感期,就延緩了兒童發(fā)展的速度。
蒙臺梭利還對兒童的敏感期加以區(qū)分,提出兒童從初生到5歲是感覺的敏感期;秩序的敏感期是從1歲多到4歲;語言的敏感期是在出生后2個月到8歲;動作的敏感期約從初生到6歲。
兒童在每個特定時期都有一種特殊的感受能力,這種感受力促使他對環(huán)境中的某些事物甚為敏感,對有關事物注意力很集中、很耐心,而對其他事物則置若罔聞。
她認為這種注意不是出于單純的好奇,而是在一定的時期由于本能與特定的外部特征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而產(chǎn)生的一種興趣,是從無意識深處產(chǎn)生出來的一種熱情,又由于滿足了需要而得到快樂,增強了自己的力量。通過各個敏感期及不同活動的交替進行,兒童在一種穩(wěn)定的節(jié)奏中,在一個不停地燃燒著的火焰中進行著人的精神世界的創(chuàng)造工作,并逐漸形成自己的個性特征。
環(huán)境對于敏感期有無作用呢?蒙臺梭利認為,敏感期是在一定的外界環(huán)境中出現(xiàn)的,環(huán)境提供了心理發(fā)展的條件。當環(huán)境與兒童的內部需要協(xié)調一致時,一切都會順乎自然地實現(xiàn)。如果兒童不能在敏感期從事協(xié)調的活動,或者說如果缺乏適宜的環(huán)境,兒童就將永遠失去這個自然取勝的機會。正因為敏感期是有時間性的、會轉移的,所以成人必須善于識別,并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予以最大限度地利用。
導讀:作為家長,一定要抓住這個有利時機,協(xié)助學校教育孩子講文明、懂禮貌、守紀律,養(yǎng)成良好的社會行為習慣。因為在這個時候進行教育,孩子容易接受,容易形成穩(wěn)固的習慣,同時還可以防止孩子受社會不良風氣影響而形成一些不良習慣。
有資料表明,日本人的家庭教育主要注重于培養(yǎng)孩子的基本生活習慣,培養(yǎng)孩子正直果斷、豐富的感情和個性,培養(yǎng)孩子的忍耐力和自制力。西方國家的家庭教育則注重培養(yǎng)孩子適應各種環(huán)境和獨立生存能力,他們教育孩子做到:(1)寧苦而不嬌,(2)家富而不奢(3)嚴教而不袒護。在這種家教思想的熏陶下,他們的孩子到了20歲,個個都站得住,不用父母去管他??梢姡鈬说募彝ソ逃龑π袨榱晳T的培養(yǎng)很重視。正如培根所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人自幼就應該通過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種好的習慣!”
一、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
一段時間以來,學校教育也好,家庭教育也好,都以應試教育為目標,只希望孩子學習能考個高分,而忽略了對孩子品質、能力的培養(yǎng)。清代大畫家鄭板橋臨終時要吃兒子親手做的饃,等兒子臨時學習并做好送來時,他已經(jīng)咽氣了。他留給兒子一張字條,上面寫著:“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漢!”可見,他臨死前還不忘教兒子自立、自強的習慣,這對我們今天的父母難道不是個啟發(fā)嗎?這就要求做父母的不僅要教給孩子知識,而且要教會孩子做人,要敢于向自身挑戰(zhàn),要從思想品德、科學文化知識等方面不斷發(fā)展和完善自己,為子女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
二、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家庭的需要,社會的需要
1996年一本期刊的編輯部在中國、日本、美國的學生中同時進行了一次“心目中最受尊敬的10個人”的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日本的中學生在“最受尊敬的人”的前二位都填了自己的父母親,美國的中學生在“最受尊敬的人”的前三位中有兩位填了自己的父母親,而中國的中學生在“最受尊敬的10個人”中填的大多是電影明星、球星等。悲載,中國父母!難道是中國父母不愛自己的子女嗎?非也。其實,中國父母在養(yǎng)孩子上花的心血、力氣、腦筋,可以稱得上是世界第一流的,特別是當代獨生子女的父母們,更是拼命地在養(yǎng)孩子上攀比,鄰居家給孩子買了電子琴,我節(jié)衣縮食也要給孩子買臺鋼琴:鄰居家給孩子買了電腦,我要給孩子買個更高檔的。他們有的成了孩子的“奴仆”,為孩子提供面面俱到的“服務”,只知道單方面的付出只知道一味慷慨給予、溺愛孩子,卻忽視了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忽視了培養(yǎng)孩子對父母、對長輩、對社會的愛。給孩子養(yǎng)成了自私、冷漠、任性、放縱、沒有責任感的不良習慣,不僅害了孩子,也害了父母自己,害了社會。
三,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是配合學校教育的需要
瑞士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把兒童的行為習慣發(fā)展劃分為四個階段:自我中心階段(2~5歲)、他律階段(6~8歲)、自律階段(8~10歲)和公正階段(10~12歲)。皮亞杰認為,在自我中心階段,行為習慣具有不穩(wěn)定性:在他律階段,兒童的道德判斷受外部的價值標準所支配和制約,表現(xiàn)之一是絕對遵從父母或老師的。小學低年級兒童正處于兒童行為習慣發(fā)展的他律階段,他們尚未形成自己的道德認識,沒有形成恒定的道德標準,道德觀念主要受周圍人們的影響,比如家長、老師,以及一起玩耍的同學和朋友。
因此,作為家長,一定要抓住這個有利時機,協(xié)助學校教育孩子講文明、懂禮貌、守紀律,養(yǎng)成良好的社會行為習慣。因為在這個時候進行教育,孩子容易接受,容易形成穩(wěn)固的習慣,同時還可以防止孩子受社會不良風氣影響而形成一些不良習慣。
喜歡《重視孩子的模仿能力》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希望帶您更加了解幼師資料,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社會競爭,決不僅僅是知識和智能的較量,而更多的則是意志和毅力的較量,沒有吃苦的精神和能力,是不可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勝的。各國家長普遍重視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吃苦精神。因為孩子將來面臨的是市場經(jīng)濟社...
新生兒有著寬寬的前額,大而明亮的眼睛,微小的鼻子,柔嫩的皮膚,對爸爸媽媽來說像是一塊帶有磁性的吸鐵石。當母親第一次接觸新生兒時,母親的動作大多和新生兒面部的表情特別是眼睛的表現(xiàn)有關。 新生兒的模仿能力...
幼兒的模仿能力是極強的。如果正確引導他們的這個優(yōu)點,就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有利于思維的發(fā)展。 老師是幼兒心目中的偶像。給幼兒的影響最大,所以老師必須注意自己的穿著打扮,言行舉止,要給幼兒留下一個好的影響...
導讀:小班的幼兒模仿能力強這個特點是他們的共性,一個孩子有這樣的行為另一個孩子就會模仿,如果不良的習慣在一個孩子身邊不加以制止很可能全班的幼兒都會受其影響,使班級的秩序混亂。就上面的不好行為如果不加以...
寶寶還會模仿其它臉部動作和表情,如張口、哭、悲哀、生氣等。不模仿的新生兒也是正常的,只是他們不愿意和你玩這種游戲罷了。如何從新生兒期開始進行早期教育從出生到2歲是大腦生長發(fā)育最快的時期,良好的刺激對嬰...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