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故事6歲。
學校與家庭分工合作,一個教育孩子日常生活習慣,一個教育孩子做人做事!家長與教師需要多溝通交流,及時發(fā)現孩子不良的習慣,幫助孩子改正缺點!那么,有哪些可以用的新的教育觀念呢?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從出生到6歲——男孩需要家長特別的關注”,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在一般人眼中,嬰兒都是一樣的,餓了會哭,吃飽了就睡,被媽媽摟在懷里根本看不出他們的性別。
然而,在有過養(yǎng)育經驗的家長眼中,可完全不是這樣。前段時間,我認識了一位兩個孩子的媽媽,現在她又懷孕了。
摸著隆起的肚子,她甜蜜地對我說:“肯定是個男孩!”
我不解。
她繼續(xù)解釋道:“我已經生過一個女兒一個兒子,女兒比較乖,她總是安靜地在我肚子里呆著;兒子則不同,他一會兒伸伸小胳膊,一會兒又用小腳丫踢我的肚皮,總是不讓我安寧?,F在我肚子里的小家伙好像總是在里面展示他的‘拳腳’,所以我斷定他一定是個男孩?!?/p>
這位媽媽的經驗之談聽起來很有道理,但是否具有科學性,我們無從考證。不過有一點我們可以肯定,男孩與女孩之間的性別差異很早就已經開始顯現了:
男孩對觸碰的感覺沒有女孩敏感,當有人觸碰一個男嬰的臉時,他一般不會有什么反應;但當人們撫摸一個女嬰的臉時,如果這個撫摸的人是她所熟悉的,她會沖他微笑,相反,如果這是一個陌生人,她就會用哭鬧來表示反抗。
當男孩和女孩都到了蹣跚學步的年齡時,女孩們一般都會拉著父母的手小心地邁步;但男孩卻不同,他們喜歡自己走來走去,去開拓更為廣闊的空間。
在玩積木玩具時,女孩喜歡把積木擺得平平穩(wěn)穩(wěn),而男孩卻喜歡用積木來建各種奇形怪狀的“高樓大廈”。
在幼兒園與小朋友相處時,男孩與女孩也會表現出不同,女孩會格外關注新來的小朋友,并且會友好地對待他們;而男孩則常常會忽視新來的小朋友,有時甚至還會欺負他們。
……
細心的家長也許早已發(fā)現了這種性別差異。但也許是由于這種差異給了家長某些暗示,也許是由于家長頭腦中一些固有的性別觀念在作怪,他們總認為男孩是強大的,是調皮搗蛋的,是不需要特殊關注的。但正是由于家長們的這些錯誤觀念,常常會使男孩的情感得不到滿足、心理受到傷害,致使他們的性格扭曲,甚至形成極端的性格。
一位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
為了不顯示出性別,他給一個1歲多的嬰兒穿上一身中性的衣服,然后告訴一組父母,這個孩子是女孩;對另一組父母卻說,這個孩子是男孩。然后要求這兩組父母分別陪這個嬰兒玩。
結果,第一組父母大多都拿出布娃娃讓“女孩”玩;而第二組父母給孩子玩的玩具卻是小玩具槍和小足球。
試驗到了最后階段,兩組父母都經歷了一個特殊的情況,這個孩子突然被一個會發(fā)出奇怪聲音的玩具嚇了一跳,并大哭起來。然而這時,兩組父母的表現卻截然不同:
第一組父母看到“女孩”被嚇哭了,便連忙去安慰她,并告訴她不要害怕;
而第二組父母卻不太在意“男孩”的哭泣,他們認為一個男孩子被一個玩具嚇哭,是很沒出息的一件事。甚至還有些家長把“男孩”的哭聲解釋成“憤怒”,他們認為這是“男孩”故意在給他們添麻煩。
最后,試驗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家長對孩子行為的反應,主要取決于孩子是男孩還是女孩。然而,家長的這種反應似乎對男孩很不公平:與女孩相比,家長對男孩往往是更為嚴厲的。而教育專家們經過研究也表明,這種不公平常常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即使是對剛出生不久的嬰兒而言,家長擁抱女兒的次數也遠遠多于兒子;
※家長跟男孩耐心說話的次數要遠低于女孩;
※家長常常會很輕易地原諒女孩所犯的錯誤,但如果男孩犯了錯誤,家長常常會狠狠地懲罰他們。
我們都知道,男子漢是堅強勇敢、無所畏懼、大大咧咧的……但這些表明男性特征的詞語都是針對年齡稍大的男孩或男人而言。教育學的研究顯示,對于年齡比較小的男孩來講,他們在生理上和情緒上都要比女孩脆弱。
研究表明,對于剛出生的嬰兒來講,男孩比女孩對痛更加敏感,當他們感覺潮濕或不舒服的時候,男孩更容易哭泣;每個嬰兒都需要家長的特殊關注,可隨著時間的推移,當他們到了6個月大時,女孩所需要的關注會逐漸減少,因為她們可以通過吮吸手指和玩玩具等尋求安慰,但男孩仍然需要家長的照看。
這個年齡段的男孩,除了在生理上要比女孩脆弱之外,在情緒上也會表現得更為脆弱。他們不但愛哭,而且情緒很容易就會變得煩躁,煩躁的時間也要比女孩長很多。
對此,兒童心理學家們進行了這樣一次試驗:
他們讓幾個男嬰與女嬰分別與他們的母親在裝有攝像頭的試驗室里自由玩耍。為了使試驗順利進行,他們提前與母親們溝通好,當嬰兒們玩得正起勁兒時,母親們會忽然停止與他們玩耍,并板起臉來假裝生氣,以使嬰兒產生煩躁情緒。
之后,心理學家們對嬰兒的表情和行為進行分析發(fā)現,與女孩相比,男孩表現得更為憤怒,他們要么想讓母親抱他們起來,要么在椅子上動來動去好像要逃走。而且他們哭泣和煩躁的次數比女孩多很多。
當然,在試驗結束之后,母親們都想通過安慰使自己的孩子恢復平靜,例如撫摸他們,認真地注視他們,同他們說話,等等。盡管母親們都盡了最大的努力,但男孩要花更多的時間才能平靜下來。而女孩卻正好相反,當母親拿著玩具跟她們玩耍時,她們的注意力幾乎都放在了玩具上。即使是母親的板臉讓她們產生了煩躁情緒,但母親的撫摸很快又使她們恢復了先前的高興。
由這個試驗,心理學家們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
在與男孩保持良好的親子互動方面,家長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也就是說,對于嬰幼兒時期的男孩來說,他們需要家長更多的耐心與關注。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在養(yǎng)育0-6歲男孩的過程中,家長們一定要用科學的方法對待。
對于五六歲之前的男孩來講,他們在情緒上要比女孩脆弱得多,因此他們需要父母的關注也會更多。當然,如果家長沒能及時地滿足他們的需要,他們往往會做出很多不可思議的行為。
一位幼兒園的老師曾講述過這樣一件事情:
一天,我問孩子們誰想給大家講個小故事,孩子們都爭著舉起了手,并搶著說“我講”、“我來講”。于是,我找了一個平時不太愛講話的小朋友來講,但這個小朋友的故事還沒有講完,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就發(fā)生了:一個小男孩揪住一個小女孩的辮子,把她推倒在墻邊,正要動手打她。這時,我及時制止了小男孩的暴力行為。
事后,我耐心地問那個男孩:“你為什么要打那個小朋友?”
這個孩子的回答讓我大吃一驚,他說:“只有這樣,老師才會注意我,下次才有可能讓我講故事?!?/p>
是的,此時的小男孩可不像我們平時所熟知的大男孩一樣大大咧咧、任何事情都不放在心上。他們很在意他人是否關注他們,當然,這個“他人”的范圍很窄,主要包括家長和老師。就像上面那位老師所說的那樣,如果家長和老師沒有給他們足夠的關注,他們就會通過壞行為來吸引家長和老師的眼球。
當然,如果男孩長時期通過這種方式來獲得家長的關注,這說明他們一直是在沒有安全感的環(huán)境下成長的,這將很不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長以及良好性格的形成。
因此,家長千萬不要被固有的性別觀念束縛住頭腦。的確,男人經歷磨礪后才會變得更成熟,但小時候的他們是脆弱的,是需要家長特殊關注的。
另外,幼兒園的老師還發(fā)現了這樣一種現象:當男孩得到足夠的關注時,他們不但不會搗亂,學習知識的速度也會變快。
那么,家長應該如何關注自己的兒子呢?
一位家長這樣分享他的經驗:
在生活中,我總會向兒子傳達這樣一種信息:你是與眾不同的。例如,當兒子聽從了我的建議,主動收拾了一次自己的房間時,我就會這樣對他說:“大多數的孩子都懶得收拾自己的房間,而你卻把房間收拾得這么干凈,你一定為自己的這種突出表現而感到驕傲吧?”
事情就是這樣奇怪,每當我與兒子結束這樣的談話之后,他房間的衛(wèi)生總會維持好幾天。
這位家長的做法,就是關注男孩的一種表現。其實,在男孩的內心深處,他們希望自己與眾不同,他們更希望自己的與眾不同會被別人發(fā)現。因此,即便家長所指出的那些并不是男孩與眾不同的地方,就像上面事例中的那個男孩,他并不一定愛整理房間,也許僅僅是偶然的一次整理被家長發(fā)現了,但如果家長把“愛整理房間”看做是他的一種與眾不同之后,這就會變成家長對男孩的一種期望,從而促使男孩繼續(xù)去整理房間。
我們都說,女孩需要“寵”著養(yǎng),這樣她才會自信、才會培養(yǎng)出高貴的公主氣質。但對男孩的教育卻應遵循另外一條原則:
※男孩是喜歡被“期望”的動物,所以需要被“關注”著養(yǎng)。
但這種“關注”是有一定規(guī)律的:你越關注男孩的積極行為,他們的積極行為就會越來越多;同樣,你越關注他們的壞行為,他們的壞行為也會越來越多。
1.理解能力有限。
從出生到6歲這一時期,男孩的家長們常常會犯這樣一個錯誤:把這一時期的孩子看做小大人,動不動就向他們解釋為什么不可以爬到柜子上去、為什么應該禮貌地與別人打招呼……其實,在很多情況下,家長們這一教育行為都是徒勞的。因為這一時期的男孩根本沒有理性思維以及邏輯思維的能力,向他們解釋、給他們講道理,只會讓他們感到痛苦。
例如,一個4歲的小男孩鬧著要找奶奶,如果家長告訴他,兩個小時后奶奶就會回家了,在這種情況下,這個小男孩會哭鬧得更加厲害。因為根據他現在的理解能力,兩個小時是很漫長的,也許會比兩天都要長。
在這種情況下,家長正確的做法是:放棄解釋,陪他做游戲、給他講故事等,以分散他的注意力。
當然,在這一時期,這些小男孩總是不愿意與家長合作,例如,家長要求他們刷牙,他們會明確地拒絕家長。在這種情況下,家長無需解釋什么,只要給他們做出示范就可以了。當這些好奇的小男孩看到小小的牙刷突然從口中變出那么多的泡沫來,肯定也會忍不住自己來試試。
2.會被太多的選擇弄糊涂。
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家長這樣問男孩:
“兒子,你是想喝粥,還是希望媽媽給你煲一碗湯?”
“寶貝,周末我們是去公園,還是去游樂場?”
“兒子,你今天想看動畫片,還是兒童綜藝節(jié)目?”
對此,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男孩從小缺少一個自信的、起引導作用的成人做榜樣,那么,小男孩就會變得很迷茫,不知道該選擇什么,或者應該去做什么。
也就是說:
※如果總是讓1~6歲的小男孩在很多的選擇中自己去做決定,那這個孩子長大后就會成為一個沒有決斷能力的人。
從出生到6歲,男孩需要的是引導,而不是選擇。因此,在這一階段,家長要為男孩規(guī)定好每天的生活,例如,吃什么食物、穿什么衣服、去什么地方玩,這樣會使男孩清楚地認識自己,并獲得很大的安全感,從而有利于他們的成長。
當然,有時男孩也會拒絕服從家長的安排,例如,家長要求男孩把自己的玩具收拾好,他不愿意去做。此時,家長可以這樣引導男孩,如對男孩說:“現在媽媽要交給你一項很重要的任務,讓你的玩具各就各位,不要讓它們亂跑?!比绻泻⑦€是不合作,家長可以繼續(xù)引導:“你現在可是它們的領袖,相信你肯定有辦法征服它們!”被賦予神圣使命之后,男孩一般都會十分愿意與家長合作。
3.會迷戀自己的身體。
每個孩子小時候都是好奇的,身體是孩子世界中的一部分,他們也常常會“研究”自己的身體。但很多家長常會因為兒子總是拉扯或搓揉自己的*而感到煩惱。
一位著急的媽媽曾這樣說過:
我真害怕兒子將來會變成性犯罪者,他現在還不到3歲,但他好像很迷戀自己的*,經常會自己拉扯或搓揉自己的*。有時甚至是當著外人的面,他都不肯把手從褲子里拿開。
我沒敢提醒他,我怕他會對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愧,從而對自己的身體感到厭惡。但我又怕他將來會變成性犯罪者,我到底應該怎么做呢?
其實,對于這些小男孩來說,他們對自己身體的早期迷戀是很正常的。因為撥弄、搓揉自己的*會給他們帶來快樂和舒服的感覺。
另外,如果家長沒有對孩子的這種行為大驚小怪,孩子也沒有對自己的這種行為感覺到羞愧或有犯罪感,那孩子將來性犯罪的可能性就會很小。因為這不會激起孩子對性的好奇及探索欲望。
面對這種情況,家長最好的處理辦法就是,讓兒子知道,搓揉自己的*會令他們很舒服,他們可以這樣做,但這是一件只能私下做的事情。例如,在自己的房間內,并且在沒有第二個人在場的情況下。這樣,孩子既不會覺得自己有罪惡感,又不會對自己的身體產生過分的好奇。
今年的生日真的很特別。
特別的沒有生日蛋糕,所有甜的東西我都吃不下,尤其是奶油,所以連喜歡吃的抹茶穆斯我都吃不下。
特別的有陰陽歷生日只隔了兩天。
特別的有接二連三的生日禮物驚醒,先是一套向往已久的古詩詞文鑒賞辭典,然后是山東運來的草莓脆;然后是陰歷生日當天會到的不明“物品”,央求外加威脅,老公就是一句都不透露。
特別的在西貝鐵鍋居吃到好吃的長壽面、醋香的功夫魚。
最特別的是今年是寶寶和我一起的第一個生日。
寶寶現在應該有10cm大了,按照老公下周的發(fā)育圖,應該是這樣的。我的肚子也比前兩天鼓起了一點點,按一按有點硬硬的;老公貼著耳朵能聽到撲撲撲的心跳聲,可我不確定那是不是寶寶的,醫(yī)院里是眾多的“男賓止步”,看來只有十一回家自己用聽診器聽聽了。一起懷孕的同時打來電話告訴我,唐氏篩查的時間很短,只是出結果慢些,大概要一周,不過還是要抽幾管血的。擼起袖子看看我的做胳膊,上次的針眼還依稀可見,大片的血陰面積減小了不少,又要抽血,真令人頭疼。抽血我到不怕,又不暈針又不暈血的,只是抽完血后,老公總是逼著我和烏雞湯,那真的是一點味道都沒有,湯白白的,看來胃都往上翻,每次都像喝藥似的,不過我寧愿是重要,至少還有些苦味哩。
上網查了許久,就是沒有治療熱傷風的偏方,看來只有等到這周去醫(yī)院問問醫(yī)生了。
孩子的心靈是一個沒有雜質的凈地,沒有謊言,沒有欺騙,一切都直來直去,他們的行為都是基于想滿足自己某種單純需要所致。但如果爸爸媽媽對他們的行為缺乏敏銳觸覺,則可能引起不良的行為問題,如能小心參考下列四點,則有助于了解他們的心理。
四種幼兒心理需要
1.父母的愛護和關懷;
2.被接受、被尊重;
3.得到別人的贊賞;
4.在家里有地位。
有些孩子可以利用好的行為表現,來取悅父母得到贊賞,從而滿足其心理需要;但有些孩子不能做到此點。當心理需要得不到滿足時,便會以不適當的行為作為補償。
四種不適當行為
第一種:引起注意。孩子需要得到父母的注意,才會感到自己被父母重視。而當孩子不能從好的行為取得父母的注意,便會用不對的行為來達致目的。
第二種:爭權力。像成年人一樣,孩子覺得自己是重要的,需要得到別人尊重和接受。當孩子覺得父母用權力來支配自己,就會以反抗來表現自己的能力。父母愈是行使權威,孩子的反抗就愈大。
第三種:報復。孩子在與父母爭權力的過程中,往往是失敗者;便轉用報復的行為來刺傷父母的心。孩子覺得這樣才令父母知道他的重要。
第四種:自暴自棄。當孩子覺得自己全無價值,就連對抗和報復的勇氣也失去,則會透過表現無能來逃避別人對他的要求。
過分保護、同情、控制和支配孩子,均是不尊重的行為。負責任的父母應以友善和嚴謹的態(tài)度,給予孩子選擇自由,同時讓孩子親歷此抉擇的結果。
基本上從6歲開始,男孩就有了攀比的意識。例如,他看到鄰居的小朋友有一只高級的遙控玩具車,他一定也會要求家長給他買一只價格更貴、更高級的玩具車。
在這一時期,家長需要有意識地為孩子灌輸科學的金錢觀。當然,家長首先需要做的是,讓孩子了解關于家庭收支的一些情況。心理學家表示,在男孩6~10歲左右的這段時間里,關于家庭收支情況,家長告訴他什么,將會在他腦海里留下永久的印象。
一個家庭條件不太好的成年人這樣回憶自己的童年:
小時候,媽媽經常生病,因此家里的錢總是不夠用。雖然父母給了我所有必需的東西,以及我要求的大多數東西,但爸爸媽媽在花錢時的表情我永遠也不會忘記。它們向我傳達了這樣一種信息:“我不應該買這件東西”、“家里的錢總是不夠用”。這種感覺一直伴隨著我,直到我經濟獨立。
在現代社會,由于男孩們面對的誘惑太多:高級遙控玩具車、智能變形金剛、各種奧特曼模型……所以,家長更應該及時向他們傳達正確的金錢觀。
一位雙職工家庭家長教育兒子的方式很值得我們借鑒:他們把自己每個月的收入都如實地告訴孩子,又把每個月的開銷通過記賬的方式向孩子展示出來。這樣,即使面對再多誘惑,兒子也不好意思向家長開口提過分的要求了。
當然,對于條件比較好的家庭,家長也不要因此而使男孩產生優(yōu)勢感,因為太多的金錢只會引導孩子走向歪路。所以,家庭條件比較好的家長,不妨在男孩面前適當裝裝“貧窮”。
在生物學上,8~12歲這個階段被稱為男孩的性潛伏期。也就是說,在這一時期,男孩不太關注“性”,因為“性”被疏導到其他活動中去了。當然,這里的其他活動是指:探索外面的世界、與小伙伴們在一起玩耍、忙著證明自己是男子漢……
不過,在這一階段,男孩仍然會對自己的身體產生疑惑。例如,某天醒來后,他們會發(fā)現自己的*濕了,床單也濕了很大一片,回想晚上的情況時,他們隱約會記得,自己做了一個很奇怪的夢。如果這個問題弄不明白,男孩很有可能會誤以為自己病了,或者認為自己的思想很邪惡。
因此,當男孩10歲左右時,家長就應該向孩子傳達“夢遺”的信息了。當然,為了避免男孩尷尬,家長還應該告訴孩子:“夢遺”會把床單弄臟,但這不重要,你可以把床單換掉,直接把臟床單放到洗衣機里就可以了。
另外,在這一時期,值得家長注意的還有一點,那就是“*”。男孩子常常會用手摩擦*,以獲得*,這是身體的一種正常生理反應,稱不上是一件壞事。然而,很多男孩卻把這種行為看做是一件骯臟、羞恥、變態(tài)的事情,有時,他們甚至還會因此而產生罪惡感。
因此,家長首先要告訴男孩的是,“*”并不是一件罪惡的事,它能使身體產生*,這是很正常的一種現象。但這種行為必須在自己的房間,并且在沒有第二個人在場的情況下才能做。當然,家長也要從側面暗示孩子,不要迷戀在這種行為中不能自拔。
說男孩出口傷人,其實在一般情況下,他們并沒有惡意,只是他們的表達方式讓人不能接受而已。確切來講,這也是男孩與女孩的一個很大區(qū)別。
有這樣一個例子:
一位媽媽新買了一件紅色的外套,她興高采烈地向孩子展示,并詢問孩子們的意見。她的兩個孩子,一個女兒、一個兒子,都不喜歡媽媽這件外套的顏色。然而兩個孩子給媽媽的答案卻截然不同。
女兒這樣對媽媽說:“媽媽,我覺得這件衣服的樣式挺好的,如果它的顏色是米黃色就更好了。”
但兒子卻直截了當地告訴媽媽:“我覺得這件衣服不怎么樣!”
看,這就是我們率直的男孩。用我的話說就是,他們說話從來不會拐彎。其實,除此之外,它還體現了男孩的一個缺點:不會考慮別人的感受。
我們都知道,誠實是孩子的一種優(yōu)秀品質,我們在這一方面應該鼓勵他們。但這并不是我們想要表達的重點,這里的重點是男孩的表達方式問題。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擔憂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我們的兒子一直用這樣的方式與別人溝通,那他會不會因此而傷害到別人,或者使自己的人際關系陷入危機。
但遇到上面事例中的那種情況,我們還不能直接反駁男孩:你什么眼光呀,我自己就是覺得它好看。因為家長的這種反駁向男孩傳達了這樣一種信息:你不能相信自己的感覺和眼光。這會使男孩陷入一種不安全和糊涂的狀態(tài)。
其實,遇到這種情況,最好的解決辦法是,家長可以引導孩子練習這樣的表達方式:“我不喜歡紅色,我更喜歡你穿米黃色的外套”、“如果這種樣式的外套變成米黃色應該會更漂亮”……這種練習做得久了,男孩那種直率的表達方式一般都會發(fā)生改變。
生命,不是機器,而是世間最精美的藝術品,需要我們來小心呵護。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如果我們想所以然的對孩子進行限制,放開抑或滿足,如此對待生命的方式未免太過于粗糙,被粗糙對待的生命可能會是什么樣子的呢?無分別的愛,和心在一起,是基于對人性的充分的把握,是基于對生命的充分的尊重、理解和信任,而只有這樣,你的限制、自由、滿足、拒絕,就總會是科學的,理性的,正確的,并且是充滿藝術和智慧的。
山山媽是個成功人士,穿著職業(yè),言語得體,性格風風火火,是個急性子。山山是坐班車的孩子,所以我和山山媽見面就少,有一天,我接到她的電話,要求和我見面談談。
“林老師,我每天都算好了時間,6點20必須叫醒她起床,6點30前必須穿好衣服鞋子,6點40前要刷完牙洗完臉,7點前必須上完廁所,然后出門,7點10分正好趕上班車,然后我自己開車去上班,再晚就躲不過交通高峰了就要遲到了?!?/p>
“我每天時間算得可緊啦,不能有一點延誤。問題是山山每天早上都跟我作對,不是不肯穿這衣服,就是不肯穿那鞋,或者不愿意刷牙,或者不洗臉,或者跟我耍脾氣,或者就在廁所里不出來……我每天早上都耗盡我的耐心和容忍的底線,先是好說歹說,不停催她,沒有用了,實在受不了我就大發(fā)脾氣,才能讓他稍微快點,但經常她也會哇哇大哭我還得哄她高興還得……”
山山媽見到我,也不寒暄,就統(tǒng)統(tǒng)把心里話倒了出來,真是一個急性子,只是說著說著,她就掉淚了。
“林老師,現在,我每天睡覺前,心都發(fā)揪,對第二天早上的來臨,充滿恐懼。每天一醒來,想到又要去面對這充滿緊張和糾結的一早上,心中就痛苦地不得了……我實在沒有辦法,實在受不了了,林老師,希望你幫幫我,怎么辦?。?!”
……
等山山媽平靜了,我說:“我們來演個戲吧,現在,你頭靠在這桌子上睡一會,假設這一刻,你是山山,我是你,我們來演一下起床的情景,可否?”山山媽疑惑地答應了。
山山媽在桌子上趴了幾分鐘,我問她:“舒服嗎?”
“舒服!很舒服!”
我猛一拍桌子,使勁叫她:“起床!”
她嚇了一大跳,整個人都蹦了起來:“林老師,你!”
“閉嘴,快點,都幾點了,趕緊穿衣服?!?/p>
“磨蹭什么!快點!快!”看山山媽發(fā)愣,我使勁推了山山媽一把。
山山媽蒙了,不知道該說什么,該做什么!
“趕緊!你這個笨蛋!快點!還不去刷牙,你作死啊你!”
我又使勁推了她一把,這回勁更大,她差點摔倒。
“你干什么,林老師,你到底要干什么?!”
我笑了,停下來,“對啊,你到底要干什么呢?”
……
“林老師,你是說……”
山山媽很聰明,開始對我說出她的理解。
大概幾個禮拜后,有一天早上,我遇見了山山媽,我問她:
怎么今天這么早,自己送孩子了?沒坐班車?
山山媽:是的,林老師,我還要跟你說會話。
下面是她的話:
林老師,和你聊完后第二天早上起來,我深吸一口氣,對自己說,美妙的一天又要開始了。時間快到了,我輕步走進孩子房間,正想叫醒她。忽然,我看見陽光照進來,照進我們的房間,窗外微風輕拂,花香通過微風飄進來,還有小鳥清脆的鳴唱聲……一切是如此的美好,以前的我怎么就沒有看見呢……我靜靜地呆了一會,看著陽光照在山山的小床上,被子上,看著孩子睡得香香的小臉,我感覺心里好寧靜好寧靜……我就這樣靜靜地呆了幾分鐘,直到時間實在不能再晚了,才上去輕輕地叫醒她。
奇怪的事發(fā)生了,以前我叫醒她,她一定滿臉不高興,有時還沖我嚷,有時在床上打滾,有時把自己埋在被子里哭,就是不愿意起來,這回卻沒有,一咕嚕就起來了,很安靜很快地穿完衣服起床了。更神奇的還在后面,接下來的洗臉、刷牙、上廁所、拿書包、拿玩具等環(huán)節(jié),一切都順利的不得了,準時的不得了,連送她去坐班車的路上,我們倆也是有說有笑,不著急不著慌的,跟以前太不一樣了,整個早晨真的是充滿了安詳寧靜。
接下來的日子,幾乎天天都是這樣,我太享受這樣的早晨了,這不,今天決定不坐班車了,我親自送她來,山山可高興了,一路上跟我說個沒夠,嘰嘰喳喳像早起的小鳥,孩子真是太可愛了,我太享受和她在一起的時光了。
謝謝您,林老師,無分別的愛,原來是這樣子的啊。
花徑寄語:
當山山媽媽學會靜心,學會享受當下,學會感恩和滿足,學會和自己的心在一起,學會愛自己,她忽然發(fā)現,真正的教育,就這樣不知不覺地、悄無聲息地、自自然然地到來了。
真正的教育,是人性的凈化和回歸,是人性光芒照耀的結果。生命要發(fā)出人性之光芒,就不能對自己粗糙,不能對孩子粗糙。
這就是:無分別的愛。
而什么是粗糙呢?
不把生命當做世間最精美的藝術品來小心呵護的所有的方式方法的總稱,就是粗糙。
無分別的愛,表面看起來是給予孩子無邊的自由,放開各種限制:糖果放開、零食放開、游戲放開、電視放開……
但是,關鍵是:
你為什么要限制?怎么限制?
你為什么要放開?怎么放開?
你為什么要滿足?怎么滿足?
你為什么要拒絕?原因又是什么?
關鍵是:
這個原因、這個理由、這個動機是什么?
如果你說:
你覺得應該這樣,應該那樣
或者是,你想這樣,你想那樣
也就是說,只是你的想所以然。
對不起,如果是這樣的原因、理由和動機,你不管是限制孩子,還是給孩子自由,是滿足孩子,還是拒絕孩子,所有的舉措,都是基于盲目和非理性,恐怕,往往也都是錯誤的,會動輒得咎啊。
這就叫:粗糙。
而生命呢?她不是機器啊,注定不能用粗糙的方法,來對待她啊。關鍵是,我們的心,是不是和孩子的心,在一起。
問題是,很多時候,就像山山的媽媽,我們連自己的心在哪里,都不知道!當我們連自己的心在哪里都不知道,我們還能知道孩子的心在哪里嗎?!我們還能和孩子的心在一起嗎?!
我們自己,很多時候,實在是活得太粗糙了啊。
根本上,不是我們對孩子粗糙,我們是對自己也粗糙啊。
所以,她才會發(fā)出感慨:無分別的愛,原來是這樣子的啊。
走上生命成長之路吧,所有的答案,只有走上這條路,才能真正得解啊。
讓我們借由愛孩子,而走上愛自己的這條路吧。
因為,不走這條路,而任由粗糙帶領我們,我們所給予孩子的,所給予我們自己的,往往是傷害,而不是力量和智慧啊。
根本上,驅使我們走上這條路,或者,迫使我們走上這條路,這才是我們所最珍愛的生命、我們的孩子帶給我們的最貴重的禮物啊,千萬千萬要抓住這個機會,好好珍惜那。
當我們走上這條路,當我們從自己的心出發(fā),我們會自然而然獲知:幫助我們所最珍愛的生命、我們的孩子、我們自己、我們的家人、我們的身邊的伙伴,遠離種種粗糙(不安、傷害、恐懼)的無上的智慧和藝術。
這是“無分別的愛”送給大家的終極的禮物。
喜歡《從出生到6歲——男孩需要家長特別的關注》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希望帶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故事6歲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在養(yǎng)育0-6歲男孩的過程中,家長們一定要用科學的方法對待。 對于五六歲之前的男孩來講,他們在情緒上要比女孩脆弱得多,因此他們需要父母的關注也會更多。當然,如果家長沒能及時地滿足他們的需要,他們往往會做...
-->所謂關注文本,是指教師只重視參閱、選用已有的教師用書、課程方案等資料制定教育教學計劃,并按預先的計劃來檢查教的效果。 所謂有關注兒童,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的各個時期、空間、時間均能了解兒童的原有基...
想到我和孩子的故事,思緒不禁回到了自己的童年。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老師的一次撫摸、一句表揚、一朵小紅花,能讓我開心很久、很久?,F在,我成長為一名教師,我和孩子之間的故事,也如此的平淡、樸實。 孩子們...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