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物理教案。
教案課件是老師教學工作的起始環(huán)節(jié),每位老師都需要認真準備自己的教案課件。學生課堂反應會在老師教案里體現(xiàn)出來。下文將為您解析有關九年級物理教案的熱門話題,更多相關信息請繼續(xù)關注本網(wǎng)站!
(一)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杠桿的分類,能從常見的工具和簡單機械中識別杠桿的種類。
(2)知道杠桿的一些應用。
2、過程和方法目標:
(1)通過杠桿的平衡條件,了解杠桿的分類方法;
(2)通過分類,了解生活中杠桿的應用原理。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了解杠桿的應用,進一步認識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杠桿的分類
(2)難點:從常見的工具和簡單機械中識別杠桿的種類,理解省力、費力和等臂杠桿的具體應用。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
復習杠桿的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
二、杠桿的種類
從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當杠桿平衡時,力與力臂成反比,所以可以得出以下幾個結論:
1、當l1l2,F(xiàn)1f2,說明使用這種杠桿時省力。我們把這種杠桿叫做省力杠桿,如:撬棒,瓶蓋起子,園藝剪刀等。p=
2、當l1F2,說明使用這種杠桿時費力。我們把這種杠桿叫做費力杠桿,如:釣魚桿,縫紉機踏板,理發(fā)剪刀等。
3、當l1=l2,F(xiàn)1=F2,說明使用這種杠桿時即不省力也不費力。我們把這種杠桿叫做等臂杠桿,如:天平等。
分類是物理學中一個比較重要的方法,學生可以列舉以前所學過的分類方法,如固體可以分為晶體和非晶體等。在學習了杠桿的分類后,請學生盡量列舉每種杠桿的實物。
三、杠桿的應用
分析生活中的實物,大家共同討論這屬于什么杠桿,它們有什么好處?又有什么缺點?為什么做成這個樣子。然后歸納:
1、省力杠桿,可以省力,但比較費距離。
2、費力杠桿,雖然費力,但可以省距離。
本環(huán)節(jié)應當以開放性教學為主,請學生列舉生活中的杠桿,大家共同討論其結構,用途,以及是不是可以進行改進?
四、練習
1、如圖,是用一根木棒在撬石頭,這根木棒的特點有:①木棒不易;②能在力F的作用下圍繞著旋轉。我們就可以把這根木棒叫。
2、在上題中,我們從O點作一條MN的垂線,這條垂線的長度就是力F的。
MN這條直線就是力F的。
3、下列物體中不能看成杠桿的是()
a、筷子B、火鉗C、剪刀D、橡皮筋
4、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如果分別用不同方向的三個力作用于杠桿的
a點,都能使圖所示的杠桿平衡,那么最小的力是。
5、生活中的杠桿可以分成三類,一是省力杠桿,例如;二是,例如;三是等臂杠桿,例如。(把“釣魚桿,蹺蹺板,瓶起子”填在“如”字后的橫線上)
6、如圖,圖中輕質木棒AB可以看成一個杠桿,C點吊一重物,B點用繩子拉著,杠桿的支點是點。請在圖中標出動力F1,阻力F2,并畫出它們的力臂L1、L2。如果木棒靜止,,則等式:F1L1=成立。
7、用一根細棉線把一段直鐵絲吊起來,讓鐵絲能在水平位置平衡,再將棉線右邊的鐵絲對折一下,鐵絲還能在水平位置平衡嗎?實際做做,然后回答:
①你看到的現(xiàn)象是:;
②猜想可能的原因是:;
③猜想的依據(jù)是:。
8、用剪紙的剪刀剪一疊較厚的紙,是用剪刀的尖端容易剪斷還是用剪刀的中部容易剪斷,試試看,并和同學交流一下,討論是什么原因?利用的物理知識是什么?
9、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活動中,你一定注意了首先調(diào)節(jié)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吧!這樣做對你填寫書中表格中的哪幾項數(shù)據(jù)有利,為什么?
10、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活動中,我們使用的杠桿兩端有兩個螺母,它們的作用是。如果不要這兩個螺母,請你設計一種裝置,使它具有與螺母相同的作用,畫出設計草圖,加上必要的文字敘述。
11、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活動中,小紅發(fā)現(xiàn)用2個鉤碼可以平衡3個鉤碼。如圖,小紅想,杠桿平衡,肯定不能光看動力和阻力,可能還與力的作用點到支點的距離有關。于是她反復做了幾次實驗,分析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為:
動力X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阻力X支點到阻力作用點的距離
老師看后,指出她的不足之處,可小紅據(jù)理力爭,“通過實驗得出的結論怎么可能有問題呢?”老師為了讓小紅相信,拿來一個彈簧測力計,把測力計的掛鉤掛在A點上,則…….小紅明白了。
①你能說說教老師是怎么做的嗎?
②小紅在老師的指導下,把自己得出的“平衡條件”等式兩邊各改了一字,就變成了正確的結論,想一想她是怎么改的?
12、能否用量程為5N的彈簧測力計測一名同學的重?
需要的輔助器材:
應用的物理知識:
啟發(fā)你這樣創(chuàng)意的來源:
(四)作業(yè)
課堂上沒完成的練習
附:課后總結
一、知識目標:
1:了解超重和失重現(xiàn)象。
2:運用牛頓第二定律研究超重和失重的原因。
二、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運用牛頓第二定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德育目標:
滲透“學以致用”的思想,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重點:
超重和失重的實質。
教學難點:
在超重和失重中有關對支持物的壓力和對懸掛物拉力的計算。
教學方法:
實驗法、講練法。
教學用具:
彈簧秤、鉤碼、投影儀、投影片。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自從人造地球衛(wèi)星和宇宙飛船發(fā)生成功以來,人們經(jīng)常談到超重和失重,那么:什么是超重和失重呢,本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新課教學: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
1:知道什么是超重和失重;
2:知道產(chǎn)生超重和失重的條件;
(二)學習目標完成過程:
1:超重和失重:
(1)用投影片出示思考題組1:
a:物體的速度方向和運動方向之間有什么關系?
b:物體做加速或減速運動時,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之間有什么關系?
(2)實例分析:
a:用投影品出示例題1:
升降機以0.5m/s2的加速度勻加速上升,站在升降機里的人的質量是50kg,人對升降機地板的壓力是多大?如果人站在升降機里的測力計上,測力計的示數(shù)是多大?
b:分析題意:
1)人和升降機以共同的加速度上升,因而人的加速度是已知的,為了能夠用牛頓第二定律,應該把人作為研究對象。
2)對人進行受力分析:
人在升降機中受到兩個力:重力G和地板的支持里F,升降機地板對人的支持力和人對升降機地板的壓力是一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據(jù)牛頓第三定律,只要求出前者就可以知道后者。
3)取豎直向上為正方向,則F支,a均取正值,G取負值,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得:
F支-G=ma
則:F支=G+ma
代入數(shù)值得F支=515N,所以,F(xiàn)壓=F支=515N。
c:問:如果升降機是靜止的或做勻速直線運動,人對升降機地板的壓力又是多大?
F壓=F支=mg=500N
d:比較前邊兩種情況下人對地板的壓力大小,得到人對地板的壓力跟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有關。
e:總結:升降機加速上升的時候,人對升降機地板的壓力比人實際受到的重力大,我們把這種現(xiàn)象叫超重。
那么:在什么情況下產(chǎn)生超重現(xiàn)象呢?
(3)用投影片出示練習題:
一個質量是40kg的物體,隨升降機一起以2m/s2的加速度豎直減速下降,求物體對升降機地板的壓力大小,是大于重力還是小于重力?
學生自己分析得到:此時人對升降機地板的壓力F=480N,大于人的重力400N,即也產(chǎn)生了超重現(xiàn)象。
2:總結得到:
(1)當物體也向上的加速度時,產(chǎn)生超重現(xiàn)象;
(2)產(chǎn)生超重現(xiàn)象時,物體的重力并沒有改變,只是對水平支持物的壓力或對懸掛物的拉力增大。
3、用類比法得到:
(1)當物體有向下的加速度時,產(chǎn)生失重現(xiàn)象(包括勻減速上升,勻加速下降)。此時F壓或F拉小于G。
(2)當物體有向下的加速度且a=g時,產(chǎn)生完全失重現(xiàn)象,此時F壓=0或F拉=0;
(3)產(chǎn)生失重和完全失重時,物體的重力并沒有改變,只是對水平支持物的壓力或對懸掛物的拉力小于物體的重力。
4、鞏固訓練:
質量為m的物體用彈簧秤懸在升降機的頂棚上,在下列哪種情況下,彈簧秤讀數(shù)最小:
A:升降機勻速上升;
B:升降機勻加速上升,且a=________。
c:升降機勻減速上升,且a=________。
d:升降機勻加速下降,且a=________。
5:解答本課上的思考與討論:
三、小結:
1: 叫超重; 叫失重; 叫完全失重。
2、產(chǎn)生超重、失重及產(chǎn)生完全失重的條件分別是什么?
3、產(chǎn)生超重和失重時,重力、壓力、拉力變化的是什么?不變的是什么?
四、作業(yè):
課本練習六
五、板書設計:
一、指導思想
以學校和年級組為指導,以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為宗旨,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學習成就感和自信心,培養(yǎng)他們邏輯思維能力、運算能力。
二、教學目標
通過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加強對學生邏輯思維訓練能力、歸納能力的訓練,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好物理的,加強實驗操作能力培養(yǎng),進一步打好基礎。做好學生的競賽輔導工作,爭取在物理競賽中取得好成績,完成初中物理的復習工作,爭取中考全面獲勝。
三、具體措施
1、 堅持集體備課,加強各教師間的聯(lián)系,互相取長補短,發(fā)揮群體力量。
加強教法研究和發(fā)揮最高效益。
2、 教學中應做到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點面結合,逐步擴展。
3、 強化月考,關注教學成果。
4、加強試題收集與研究,了解并掌握中考試題和中考命題的趨勢。
四、復習計劃
第一輪復習,以課本以及能力訓練為依據(jù),復習初中物理的基礎知識與基本實驗。
第二輪復習,以自編講稿為依據(jù),分類復習。
第三輪復習,收集整理以往中考試題,編制使用模擬試卷,進行綜合練習。
五、實施計劃表
13.1—3.7
第一輪,聲現(xiàn)象,物態(tài)變化
23.8—3.14
光現(xiàn)象,透鏡及其應用
33.15—3.21
光綜合練習
43.22—3.28
電流,電路
53.29—4.4
歐姆定律
64.5—4.11
電功,電功率
74.12—4.18
一、教學目的:
1.知道電壓的作用;知道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
2.知道電壓的單位;會進行電壓單位的換算。
3.會正確使用電壓表測量電壓。
4.訓練連接電路和使用電壓表的技能。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電壓的作用;電壓表的正確使用
2、電壓的作用;電壓表的讀數(shù)
三、教具準備:
電源、開關、燈泡、導線、電路板、電壓表
四、教學過程:
1.電壓使電路中形成了電流。
用水壓形成水流來類比電壓形成電流。電源的正極聚集有大量的上電荷,負極聚集有大量的負電荷,在電源的正、負極之間就產(chǎn)生了電壓。這個電壓使電路中電荷發(fā)生定向流動,就形成了電流。
2.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
電路中要有持續(xù)電流的條件:電源,電路應是通路。
3.電壓(U)的單位。
國際單位:伏特(伏)V
常用單位:千伏(kV),毫伏(mV),微伏(uV)。
4.常見的電壓值。
(1)一節(jié)干電池:1.5V。(2)一節(jié)鉛蓄電池:2V。
(3)安全電壓:不高于36V。(4)家庭照明電壓:220V。(5)工業(yè)電壓380V
5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要知道電壓的單位,會進行單位變換。此個,還要記住干電池和家庭電路電壓值。
1.電壓表的結構:
電壓表的外形,符號,接線柱,量程:0-3V,0-15V。
2.讀數(shù):
(1)認清所接量程。
(2)認清最小電壓值。0-3V每小格0.1V,0-15V每小格0.5V。
(3)檢查寫單位。
3.練習讀數(shù)。(幻燈顯示)
4.電壓表的使用:(實物講解)
(1)電壓表要并聯(lián)在電路中。
(2)“+”“-”接線柱的接法要正確。
(3)被測電壓不要超過電壓表的量程。
5.學生上講臺演示電壓表的正確使用規(guī)則。
6.討論想想議議
7.練習:(1)把一個燈泡接人電源的電路中,用電壓表測出小燈炮兩端的電壓,畫出電路圖,并標出電壓表的“+”、“一”接線柱。
(2)在兩個燈泡L、L串聯(lián)的電路中,用電壓表測小燈泡L兩端的
電壓,畫出電路圖,并標出電壓表的“+”、“一”接線柱。
(3)在圖右所示的電路中,電壓表測量的是哪個
燈泡兩端的電壓,并在電壓表兩端標出它的“+”、
“一”接線柱。
8.小結(學生歸納)。
利用表格的方法對比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異同。
教學后記:
教學目標
1、 常識性了解水能和風能的利用的知識.
2、 知道水能和風能的利用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意義.
3、 知道水能和風能是清潔能源,在使用中的能量轉化和我國使用能源的概況.
4、通過本節(jié)教學,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的教育和節(jié)約能源的教育.
教材分析
本節(jié)介紹了天然的機械能-水能和風能,以及它們對人類的開發(fā)和利用.教材的內(nèi)容聯(lián)系實際,是動能和勢能的知識延續(xù),是機械能在自然界中的具體體現(xiàn),學習本節(jié)可以使學生對機械能形成比較具體的概念和全面的認識,在教材中還包含了大量的愛國主義教育和國情教育的內(nèi)容,應當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其教育功能.
教法建議
本節(jié)的重點是從能量轉化的角度,對建筑攔河壩提高上游的水位,到水流沖擊水輪機,水輪機帶動發(fā)電機發(fā)電這三個過程中的能量轉化.
風能和水能的利用可以采用讓學生閱讀,并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的方法教學.提供的資料是:我國水能的使用情況;我國風能的使用情況;關于水能和風能使用的照片.
做好調(diào)查的準備,課本后面有兩個調(diào)查題目,分別是是否有利用水能和風能的可能,及是否有水電站,對于水電站做一些調(diào)查.
教學設計示例
第三節(jié) 水能和風能的利用
【課題】水能和風能的利用
【重點難點分析】從動能和勢能轉化的角度分析為什么要修建攔河壩來提高上游的水位,對于水輪機的構造和發(fā)電廠的組成不要詳細分析,從聯(lián)系實踐來學習,并擴展對機械能的認識視野.
【教學過程設計】
本節(jié)內(nèi)容建議用閱讀的方法學習
1,用課前診測引入新課
提出思考問題:重力勢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動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河水從高處落下,說明水的能量轉化情況.
2,閱讀水能的利用
方法1,針對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由學生自行閱讀并提出問題,組織成小組討論,并提交思考答案,由全班同學審查.此種方法適合于班級有較強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并組織的教師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和較廣的知識面.
方法2,提出思考問題:我國古代利用水能的情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利用水能發(fā)電的情況;攔河壩提高水位的意義;利用水能發(fā)電的過程中能量的轉化.利用潮汐發(fā)電的方法和意義及其發(fā)電過程中的能量轉化.
3,閱讀風能的利用
教學方法同上,針對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由學生提供關于風能的利用的資料(這是在上一節(jié)課應當布置的課題),學生提供的資料可以由班級共享.對于一般的教學過程,可以提出思考問題:風能的利用狀況;風能的特點(優(yōu)點和發(fā)展特點)等.
4,布置學生實踐題目
調(diào)查本地域中水能和風能的利用狀況;是否還有可以利用的水能和風能資源;實際的水電站的使用情況等.
【板書設計】
教學目標
1, 理解動能和重力勢能的轉化,能舉例說明動能和重力勢能的轉化.
2, 理解動能和彈性勢能的轉化,能舉例說明動能和彈性勢能的轉化.
3, 分析和解釋實例,說明動能和勢能的轉化過程,動能、勢能、機械能的變化情況.
4, 建立能量的概念,樹立能量轉化和守恒的觀念,為后面學習能的轉化和守恒大小基礎.
5,通過分析生產(chǎn)和生活中的實例,養(yǎng)成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踐的習慣和能力.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安排了麥克斯韋滾擺實驗來說明動能和重力勢能的相互轉化,接著又安排了把用細線懸掛起來的金屬小球拉到一定高度放開,以及木球與彈簧片碰撞兩個實驗,來說明動能和彈性勢能的相互轉化.使學生一開始就注意到動能和這兩種勢能都可以相互轉化.在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化過程中,機械能減少轉化為內(nèi)能的問題安排在下一章講,在這里沒有涉及.教材最后分析了人造衛(wèi)星繞地球運行過程中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化,目的是加強物理知識與現(xiàn)代科技的聯(lián)系,使學生了解他們所學的物理知識,也可以用來解釋一些高科技中的問題,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教法建議
注重實驗教學,分析上拋小球的實驗到觀察麥克斯韋實驗,在教學過程中要使學生明確實驗的目的和觀察物理現(xiàn)象,清楚具體的過程,從速度變化、高度變化到能量變化,學生能從能量變化中知道能量的轉化.
課本實驗中動能和彈性勢能的轉化不用細致分析,但是要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注意觀察的分析木球碰撞彈簧片的過程,由于碰撞非常短,所以應當幫助學生想象彈簧片的形變,從而理解動能和彈性勢能的轉化.
教學中注意把學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注重分析實例,例如分析射箭過程中的能量轉化,分析衛(wèi)星運行時動能和勢能的轉化.在分析衛(wèi)星運行時,應當利用板圖標出遠地點和近地點,使學生養(yǎng)成畫圖幫助分析的習慣.
教學設計示例
【課題】動能和勢能的轉化
【重點難點解析】動能和勢能的轉化;分析轉化過程.人造地球衛(wèi)星繞地球運行過程中的能量轉化過程.
【教學過程】
1, 實驗引課
觀察滾擺實驗,用板圖幫助分析.
實驗時要注意觀察:滾擺在下降過程中速度如何變化;上升階段速度如何變化.
注意分析的問題:到點時,高度、速度特點;說明了什么;到最低點時,高度、速度特點;說明了什么;在下降過程中,高度、速度如何變化,說明了什么;在上升過程中,高度、速度如何變化,說明了什么.
實驗結論:物體的動能和重力勢能可以相互轉化.
2,新授課:動能和勢能的轉化.
1)分析實例
方法1:針對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由學生自己列舉能體現(xiàn)動能和重力勢能相互轉化的現(xiàn)象,并具體分析能量轉化的過程.用討論分析的方法完成課堂學習.
方法2:一般情況下,可以分析重點實例,例如分析乒乓球從某一高度自由下落過程中,不考慮空氣的阻力,注意分析:乒乓球從某他高度下落到接觸地面的過程;乒乓球從接觸地面到發(fā)生彈性形變的過程;乒乓球逐漸恢復原來形狀到反彈起來的瞬間;乒乓球反彈起來后上升到點的過程.
2)結論:在上升和下降過程中,是動能和重力勢能的相互轉化,在乒乓球發(fā)生彈性形變過程和恢復原來的形狀的過程中,是動能和彈性勢能的相互轉化.所以動能也可以和彈性勢能相互轉化.
3)其他實例分析:可以做課本上的實驗2和實驗3,并由學生自行分析在實驗過程中的能量轉化.
4)難點分析:人造地球衛(wèi)星在繞地球轉動的過程中,分析能量的轉化.
方法1,一把般情況下,學生由板圖觀察近地點和遠地點的高度和速度的特點,從而分析人造地球衛(wèi)星在從近地點到遠地點和從遠地點到近地點移動的過程中,動能和重力勢能的相互轉化,并知道機械能的總量是保持不變的,也為以后學習能量轉化和守恒定律打下基礎.
方法2,針對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由板圖觀察近地點和遠地點的高度的特點,并告知學生在人造地球衛(wèi)星繞地球轉動的過程中機械能的總量保持不變,讓學生分析在衛(wèi)星到達近地點和遠地點的位置時,運行速度的特點是什么,并想象衛(wèi)星是如何繞地球轉動的,從而增強學生想象事物的能力.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課題名稱】觀察和分析某個動能和彈性勢能轉化的實例
【組織活動形式】學生小組
【輔導參考】
1,觀察和實踐蹦床運動,分析在接觸蹦床過程中,蹦床發(fā)生彈性形變的過程和能量轉化.
2,拆開一個玩具小車,觀察上弦時,發(fā)生的彈性形變,以及它在恢復原狀過程中的特點.
【評價方案】
1、學生自評.
2、寫出分析和觀察的過程.
3、應用到其他的實例.
1.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生學會了什么)了解、掌握、認識......
(2)過程與方法:經(jīng)歷(通過)對......的探究過程,初步學會......,提高......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學好物理的信心,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意識。
2.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新概念的理解及其應用、實驗探究。
難點:新概念的理解、總結實驗規(guī)律、各種規(guī)律的靈活應用。
3.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常用的導入方法實驗導入、聯(lián)系實際導入、直接導入)。
采用聯(lián)系實際導入法:講述從北京到重慶的各種路線,導入新課:位移。
(2)新課講授(知識點條理清晰的呈現(xiàn))。
①簡單講解本節(jié)課基礎知識點(例:矢量、標量)。
②歸納總結該課題中的重點知識內(nèi)容。尤其對該注意的一些情況設置易錯點,進行強調(diào)??梢栽O計分組討論環(huán)節(jié)(例:判斷路程和位移)。
③拓展延伸,將所學知識拓展延伸到實際題目中,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在新授課里面一定要表現(xiàn)出講課的大體流程,但是不必太過詳細。
(3)鞏固練習。
練習題一。
練習題二。
(4)小結作業(yè)。
①請學生代表總結本節(jié)課的收獲。
②布置課后作業(yè)。
4.板書設計
聲的利用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現(xiàn)代技術中與聲有關的知識的應用。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參觀或看錄像等有關的文字、圖片、音像資料,獲得社會生活中聲的利用方面的知識。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通過學習,了解聲在現(xiàn)代技術中的應用,進一步增加對科學的熱愛。
二、教學重點
生活中利用聲的例子。
三、教學課時
1課時。
四、教法與學法
閱讀自學法、討論法。
五、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
(1)自由說出所了解的利用聲的現(xiàn)象;
(2)觀看相關的錄像;
(3)討論對以上的應用例子怎樣歸類
在此基礎上,老師綜合學生所舉的例子和初步的分類方法,進行總結性的講解。
1、聲與信息:
計算:小明向較遠的高山大喊一聲,經(jīng)過1.2s聽到回聲,請問:小明距離高山多遠?(當時氣溫是15℃)
學生算出結果后,清楚回聲可以測出距離。
(1)介紹蝙蝠采用回聲定位來確定目標的位置。
(2)介紹聲吶技術產(chǎn)生的背景以及現(xiàn)代聲吶技術的應用方面。
(3)介紹B超在醫(yī)學上的應用。
(4)超聲波測出金屬內(nèi)部的傷痕。
2、聲與能量:
介紹超聲波清洗精細機械。
超聲振動除結石。
超聲波潔牙。
課堂小結:
聲可以應用在哪些方面?
課后作業(yè):
完成物理時習在線相關內(nèi)容
宇宙和微觀世界
(一) 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知道宇宙是物質組成的,物質是由分子和原子組成 的;
(2)了解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的微觀模型;
(3)了解原子的結構;
(4)對物質世界從微觀到宏觀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5)初步了解納米技術材料的應用和發(fā)展前景。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對物質從宇宙到微觀世界的研究介紹,發(fā)現(xiàn)并說明物質是可以分割的;
(2)通過把原子結構與太陽系的類比,建立微觀世界的結構模型。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物質世界的研究,認識并體驗我們生活在物質的世界中,宇宙由物質組成。
學習物質的世界,體會物質世界的奇妙。
(二) 學法點撥
物質世界可以從以下三個層面研究:宇觀世界:宇宙、銀河系、地球等。它們的體積非常大,大多距離我們非常遠,要借助天文望遠鏡觀察和研究:宏觀世界:地球上人類可以實地觀察和研究;微觀世界:物體尺寸非常小,要借助顯微鏡、電子顯微鏡觀察和研究。
微觀物質的尺度很小,人類肉眼無法直接觀察。但是,分子也有結構,它是由原子組成的。
課前準備
○1取一根蠟燭放入小金屬罐熔化然后觀察蠟燭凝固時體積的變化。
○2查閱、收集有關太陽系、銀河系的資料、人類探索宇宙的資料。
○3查閱、收集有關分子、原子結構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宇宙是由物質組成
教師:人們說廣闊的宇宙是無邊無際的,那么,這宇宙究竟大到什么程度?宇宙萬物,變化萬千,那么,這絢麗的世界到底是由什么組成的呢?這一切給人類留了許許多多的謎,引發(fā)了人類無限的遐想,激發(fā)了一代代科學家對它們孜孜不倦的觀察和研究。那么,這一節(jié)課就讓我們沿著科學家的探究的足跡,從宏觀到微觀作一次旅行,對這些問題作一些初步的探討吧。
1.宇宙有多大?
綜合觀察課本圖10.1-1和課本圖10.12-1。
請同學們說出太陽系的九大行星(現(xiàn)報道發(fā)現(xiàn)第十大行星)。在太陽系示意圖中找出我們生活的地球。(在離太陽比較近的第三條軌道上)
2.交流資料數(shù)據(jù):
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置身于太陽系之中,是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遍的行星;
太陽系置身于銀河系之中,太陽只是銀河系中幾千億科恒星中的一員;
銀河系只是數(shù)十億個星系中的一個,一束光穿越銀河系需要十萬光年;
在浩瀚的宇宙中,還有許多像銀河系這樣的星系。目前,我們?nèi)祟愑^測到的宇宙中擁有數(shù)十億個星系。
(3)根據(jù)以上資料、數(shù)據(jù)讓學生推理,說一說他們所想像的宇宙有多大。
(4)結論:宇宙是廣闊無垠的,大得很難以想象。
3.人類對宇宙的探究過程。
交流資料:
中國古代關于宇宙結構的學說;
哥白尼與日心說;
從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到人類第一次乘飛船進入太空;
美國的“阿波羅”登月計劃;
我國“神舟”號飛船的五次成功飛行。宇航員楊利偉順利進入太空繞地球航行。
隨著科學的不斷進步,人類對太空宇宙的探索越來越深入,宇宙的奧秘將逐漸被揭示。
4.宇宙的組成
問題:宇宙究竟是由什么組成的?
地球及其他一切天體都是由物質組成的。物質處于不停的運動和發(fā)展之中。
物質由分子組成
○1問題:物質又是由什么組成的呢?
從古到今,人們一直在探尋著這個問題的答案。古希臘人認為宇宙萬物是由水、火、土、氣四元素組成;我們的祖先認為宇宙萬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行組成。但這些看法都是不科學。到底物質又是由什么組成的呢?
○2分割物質實驗:
物質分割有一個限度,分割到這一限度時小粒子能保持物質原來性質但用肉眼不能看到,只能借助電子顯微鏡觀察??茖W研究發(fā)現(xiàn):任何物質都是由主其微小的粒子組成的,這些粒子保持了物質原來的性質,意大利物理學家阿伏加德羅第一個把這些粒子叫做分子。
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的微觀模型
○1學生交流課前觀察蠟凝固時體積的變化。(液體蠟在凝固時體積縮小,中間凹陷下去。)
○2問題:我們知道物質一般以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的形式存在。物質處于不同狀態(tài)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質。從實驗,我們看到物質在一般情況下由液態(tài)變?yōu)楣虘B(tài)體積縮小,由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體積增大。物質由分子組成,那么,物質存在的形式與分子的存在狀態(tài)是否聯(lián)系呢?
○3探究:先讓學生說說他們在課堂上聽課,課間在教室里活動時,課間在操場上自由活動時這三種情況下活動的狀態(tài)和活動空間。
固體具有一定的體積和形狀;液體沒有確定的形狀,具有流動性;氣體具有很強的流動性。
○4結論:根據(jù)以上探究,可以認為物質存在的形式與構成物質的分子的運動狀態(tài)有關。
原子結構
我們知道了物質同分子組成,人們又猜測分子能不能繼續(xù)分割?科學家發(fā)現(xiàn)分子是由更小的粒子組成,并把這樣的粒子稱為原子。同時還發(fā)現(xiàn)有的分子由多個原子組成,有的分子由單個原子組成。
在一般情況下原子核所帶的正電和核外電子所帶的負電相相等。原子核由更小的粒子---質子和中子組成,而質子和中子又由更小的夸克組成……
達標自查
1.我們?nèi)祟惿钤趶V闊的宇宙里,太陽是 中一千億顆恒星中的一員,人類生活的地球在離太陽比較近的第 條軌道上運行。目前發(fā)現(xiàn)的太陽系有 大行星。
2.物質由微小的粒子組成。這些微小粒子保持了物質的性質,我們叫它 。由于它的體積很小,一般要用 觀察。
3.固態(tài)物質中,粒子之間有強大的作用力,具有一定的 和 。
4.液體沒有確定的 ,具有 。氣體粒子之間作用力小,故氣體容易被 ,并具有 性。
5.物質由 組成。分子由 組成。原子核外的電子繞 運動。
6.物質從液態(tài)變成氣態(tài)的時候,體積變化的正確說法是:( )。
A.體積都變小; B.體積都變大; C.有的體積變大,有的體積變小; D.無法判斷。
7.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固體有一定的形狀和體積; B.液體有一定的形狀和體積;
C.液體有一定的體積,沒有一定的形狀; D.氣體沒有一定的形狀和體積。
8.下列單位換算中,正確的是:( )。
A.12nm=1.2×109m; B.12nm=1.2×10-9m;
C.12nm=12×109m; D.12nm=12×10-9m。
9.下列對物質結構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固態(tài)物質的排列規(guī)則,就像學生做廣播體操一樣;
B.液態(tài)物質的分子可以移動,就像操場上踢足球的學生一樣可以在球場上跑動;
C.氣態(tài)物質的分子幾乎不受力,就像下課以后的同學可以自由活動。
能力提高
10.探究:物質從液態(tài)變成固態(tài)的時候,體積是變大了還是變小了?
猜想:
設計、進行實驗:選用熟動物油作為探究對象。
把熟動物油放在燒杯里,用火加熱,使它完全熔化,記下液面所在的刻度位置。
拿開火源,使熟動物油冷卻。
觀察:它的體積是變大了還是變小了?
你還可以用什么物質進一步進行探究?
寫出你的探究結果 :
11.探究:水結成冰以后,體積是變大了還是變小了?
猜想:
設計、進行實驗:
分析結論:
交流:通過第10題和第11 題的探究,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幼兒園教案頻道為您編輯的《九年級物理教案》內(nèi)容,希望能幫到您!同時我們的九年級物理教案專題還有需要您想要的內(nèi)容,歡迎您訪問!
相關推薦
老師都需要為每堂課準備教案課件,每個老師都要認真寫教案課件。要知道寫一份完整教案課件,會讓學生更加高效掌握知識點。以下內(nèi)容“九年級化學教案”是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編輯從網(wǎng)絡收集整理的,我們后續(xù)還將不斷提供這方面的內(nèi)容!...
以下內(nèi)容“九年級英語上冊教案”是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從網(wǎng)絡收集整理的。上課前準備好課堂用到教案課件很重要,又到了寫教案課件的時候了。做足了教案課件的前期準備,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還請多多關注我們網(wǎng)站!...
俗話說,不打無準備之仗。為了使每堂課能夠順利的進展,教師通常會準備好下節(jié)課的教案,大部分老師為了讓學生學的更好都會事先準備好教案,教案對教學過程進行預測和推演,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那么怎么才能寫出優(yōu)秀的幼兒園教案呢?請閱讀由小編為你編輯的人教版九年級英語教案推薦,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典型教案的研究和分析,是揭示學科基礎理論和方法的本質和價值,身為教師應當在教學前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師講課的時候的備課筆記,你有比較好的教案模板么?經(jīng)過整理,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編輯為你呈上八年級物理教學反思隨筆,歡迎閱讀,希望你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