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觀后感。
現(xiàn)在是一個寫作的時代,寫作文其實是一個實現(xiàn)交流溝通的創(chuàng)造性腦力勞動過程。優(yōu)秀的作文里面包含了許多技巧,你覺得什么樣的作文才算是好作文?小編推薦你不妨讀一下紀錄片觀后感怎么寫,還請多多關注我們網站!
1937年的南京,僅僅用“浩劫”和“地獄”也難以形容那段血淚交加的歷史。那是一段人人都不愿回憶,可人人都不得不提起的往事--那段夢魘的煙云,伴隨著這座凝聚著太多復雜情感的石頭城,永不湮滅。
作為一個中國人,作為一個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中國人,作為中國90后嶄新的一代,我們有理由不去拆開那歷史的塵封,可恰恰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必須去體會那段交錯的時空,因為這不僅僅是整個南京的災難,整個中國的災難,更是全人類的悲哀。
打開空白文檔,幾欲動筆--無從下手。因為看完影片后,波瀾的情感早已充斥著心靈的每一個角落。
作為整部影片的導演,他無疑是殘酷的。硬生生地揭開那些南京浩劫幸存者心靈的傷疤,讓他們再一次想起那段,被埋沒了半個多世紀的記憶。可,他卻又是無奈的,他僅僅想讓世人了解那駭人的真相。相信他在剪輯影片的時候,心中一定也積蓄滿了淚水。
在一組組鏡頭背后,我看到了政府的無能,百姓的凄慘,更體會到日軍陰暗與魔鬼的一面。
可是,真正讓人潸然淚下的,不僅僅是那一組組穿插的膠片鏡頭,更是那一群在南京城最危難時刻,挺身而出的外國人。
那紅色的十字標記,讓因戰(zhàn)亂而流離失所的人們感到了些許慰藉,那被外國人執(zhí)著地劃出的四平方公里的“安全區(qū)域”,似乎是這些難民的,唯一的,也是共同的家。
看著平地上支起的無數(shù)簡陋的帳篷,看著傷勢各異的痛苦民眾,聯(lián)想到南京市長竟然可以拋下這么多黎明百姓,卻將21萬噸面粉,幾十車鹽等生活物資交付于幾個外國人,我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惆悵于憤怒。
在中國政府都無力回天的情形之下,一些西方人,卻向中國伸出了他們的橄欖枝。他們中不乏傳教士、教師、醫(yī)生與商人。甚至還有德國納粹的黨員。究竟是何種力量支持著他們,我想,那一定是他們的良知與虔誠的心靈把!
他們的胸懷是博大的。他們甚至從未想到過退縮,猶然記得華群小姐的那番話:“那滿手的鮮血,我用肥皂拼命地搓洗,甚至涂護手霜、擦香水,可仍舊難以除去那陣血腥,至今,我仍能聞到那股氣味。我想,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這股味道了......”是啊,日軍的行為,不僅給人們帶來了永不消退的創(chuàng)傷與記憶,更玷污了他們自己的旗幟與心靈!
電影院內雖然座無虛席,可真的,所有人的心,也都滿溢了呢?在這一幕幕慘絕人寰的場景之下,居然還有人能夠說得出話,甚至笑得出聲,這究竟是不是一個人,一個中國人所應有的行為呢?他們的心,究竟是何等的冷漠?!
記得有一幕是這樣的敘述的,狂妄的日本軍官到安全區(qū),要求交出100名婦女,專供他們“消遣”,這樣他們才答應不去強暴其他婦女。本以為沒有任何人會理睬這些無恥之徒,可沒想到,這時,從人群中,竟主動站出了幾十位婦女。我當時震驚的說不出話來,倘使她們曾經淪為日軍的“奴仆”,可她們的靈魂卻是最高潔的!
不禁將這次的屠殺與納粹屠殺猶太人作比較,全然不同的態(tài)度。戰(zhàn)后,德意志人民深刻的歷史反思與勇敢承擔戰(zhàn)爭后果的態(tài)度博得了歐洲人民的諒解。可直至今日,日本當局仍舊未給我們一份滿意的答卷,甚至妄圖掩蓋這段歷史,走著與德國相反的道路。我想,這應該也是至今抗日題材作品屢見不鮮的緣由之一把!
由此想到了前日軍士兵東史郎先生的懺悔,正是他這種精神讓人們原諒的他,他也因此含笑著離開了人世,洗清了自己生前所犯下的罪過。
曾經拯救過中國數(shù)萬同胞的拉貝先生,在戰(zhàn)后回國后受到了不公的待遇,陷入了極為貧窮的境地,然而欣慰的是,受到他救贖的人們自發(fā)地籌集了幾千美金,并 陪伴他走過了生命最后的旅程。
這一刻,人性的光輝在閃耀著!拉貝先生他是我們心中的神與救世主,永遠都是!
這是一段不滅的記憶,它像一盞長明燈,永遠留在世人心頭。
感謝那些曾經幫助過,關心過中國的人,以及給予人們關懷,并勇于揭露史實的人,他們才是真的英雄!
幾個晚上,都輾轉反側,難以入睡。腦海中一直浮現(xiàn)著種種畫面,以及日軍老兵接受采訪時,那淫穢而又惡毒的話語。
我想,就讓這罪惡,永遠存在在那些不知懺悔的無恥之徒心中,伴隨他們,一起深埋地下把!
抗美援朝不僅重塑了一個全新的中國,同時也在世界范圍內開創(chuàng)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延續(xù)百年之久的中國聽任列強隨意宰割的屈辱歷史由此宣告終結,而向來被世界默默忍受的強大國家可以為所欲為的霸權體制也由此而發(fā)生根本性動搖。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世事的變遷,這場戰(zhàn)爭之于中國的發(fā)展與世界的和平來說,其所具有的積極影響則愈發(fā)顯得持久恒遠。
八集政論片《長征》,其傳遞的深遠影響遍及中國發(fā)展的方方面面;尤其令人振奮的是,一度將“抗美援朝”改成“朝鮮戰(zhàn)爭”的小插曲,又在《長征》政論片中得到恢復。正由于風向轉變,因此,在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已開啟“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之記憶時刻再獲重視之際,就相關影響做一回顧,其主旨顯然意向深遠。情況很清楚,曾令國人熱血沸騰的血與火的壯麗圖景由一系列有關抗美援朝的紀錄片而再度喚起人們對逝去歲月的回味和懷想,其深遠價值并不限于歷史記憶,更與中國未來構成密切關聯(lián)。
自鴉片戰(zhàn)爭以來便留給世人的中國孱弱可欺的形象因這場驚天地、泣鬼神的殘酷血戰(zhàn)而得到重新塑造,而戰(zhàn)爭的最終結果則拉開了全球非殖民化浪潮的序幕;盡管已過去的半個多世紀的漫長歲月可泯滅無數(shù)記憶,但這場改變人類歷史進程和重新勾畫世界政治版圖的由兩個大國在二戰(zhàn)后進行的最大規(guī)模的局部戰(zhàn)爭則永遠也不能在中國人的記憶中模糊。如果能將美國在朝鮮的首度受挫和其在八十年代以后在世界各地的軍事行動所取得的輝煌勝利加以比較,志愿軍官兵在朝鮮戰(zhàn)場所展現(xiàn)的氣吞山河的英雄主義精神著實令人蕩氣回腸,激動不已,而其屢屢創(chuàng)造的以弱勝強的經典戰(zhàn)例則更可為未來解決相關爭端提供有益的啟示。
傳說中國人是缺乏信仰的。那么什么是信仰?從字面上理解,信即信奉,仰即崇尚。某種意識讓人信了,還會奉若神明,且懷崇敬之心,尊崇有加。
自古以來,除了百家爭鳴,諸子立說的春秋時期,我們大都被獨大的儒家思想所深埋。儒家講求入世,求功奪權,一時間“在其位謀其政”真正的意味便是在其位才可有所作為。因此幾千年的封建帝國莫不以爭戰(zhàn)權力為王。但朝代更迭,帝王變幻,權力從左手轉至右手,沒有哪個朝代真正讓百姓跟從,讓人民信服。當共產主義的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勢,我們才發(fā)現(xiàn),其實中國并不缺乏信仰,中國式的信仰讓整個世界都嘆為觀止,自愧拂如。
當戊戌變法、辛亥革命、五四運動等一系列國人救國救亡的步伐一一被阻隔,俄國的十月革命送來的一本中國人的信仰之源——《共產黨宣言》為中國革命點亮了希望之燈。這本書最杰出的誦讀者當為孫中山、正是這三位共產主義先鋒開創(chuàng)了不同的歷史偉績,將黑暗的中國一步步推向光明。
《共產黨宣言》中講到: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shù)人的或者為少數(shù)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shù)人的、為絕大多數(shù)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正因為如此,人民才看到了斗爭的意義所在。孫中山講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提出了客觀歷史下的三大斗爭任務; 為張思德題寫“為人民服務”,又把中國革命真正的意義寫得更實。在新的歷史時期,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把我們追尋的目標再一次推進。這三者全部都是以《共產黨宣言》為理論基礎,提出了為普通百姓,為人民,為大多數(shù)人謀福利的宗旨。這便是中國共產黨被跟隨的最大理由,為自己謀幸福,爭自由,為中國創(chuàng)未來。
我們的信仰何其單純又何其偉大。
電視片《信仰》用不爭的事實,用一幕幕珍貴的畫面再現(xiàn)著歷史,呈現(xiàn)著現(xiàn)實,啟迪著未來。讓久已不聞槍炮聲,血腥味的我們,又回到那個為信仰敢舍身的年代。
烈士的鮮血讓世人警醒。那還未曾遠去的身影,可否讓今天的我們汗顏?
也曾為一己私利放棄原則,也曾在你好我好大家好中渾渾噩噩。或者喪失了斗志,輾轉在夜鶯與玫瑰之間,把人民的請陳扔在了一邊?;蛘叻潘闪俗詸z,驕縱了體格,無視方圓規(guī)則,愚蠢地自戀。
信仰被踩在腳下。我們可曾為自己是個共產黨人而羞赧。可曾為那劉胡蘭一句“怕死不是共產黨”而震撼;為人民做些事就邀功請賞,而忘記了張思德屢立戰(zhàn)功,卻仍樂意從一個小兵做起,最終為救同志犧牲在窯洞里,無怨無悔。
當信仰被高高舉起,人的頭顱昂揚向上,我們的軀體挺拔健壯,我們敢于為了人民去付出鮮血與生命,人民把我們高高舉起。
今天讓我們重拾信仰的話題,并不是我們缺乏信仰,只是我們的信仰放在蜜罐中,已有變成紙面的文字,思想上的空中樓閣之危。這且不是危言聳聽,烈士的血跡未干,我們切不能忘記了肩頭責任。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們可依靠的強大后盾。為人民服務是我們共產黨人終身的信仰。共產黨人的勝利是信仰的勝利。如果我們丟棄了信仰,那么未來將暗淡一片。如魚兒離了水,是蛟龍也困在異域。請讓我們記住,我們要堅守,要獲取的是什么,是人民的安危,是百姓的福祉。每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為人民服務的信仰是強大的,她可以把不同的生命力量凝聚在一起,讓共產主義的光輝灑播在每一個人身上,喚起我們奮進的斗志。
其實選擇信仰不難,但為信仰堅守太難。戰(zhàn)爭年代的鮮血與生命是慘烈,但和平年代的堅守更加錯綜復雜,與戰(zhàn)爭年代非黑即白相比,我們面臨的誘惑與選擇更多,考驗更苛刻。我想這也是《信仰》播出的一個原因吧。時刻督促自己,保持警惕,堅定信念,在當今更加需要。
馬·普頓爾說過:人活著就要用生命去解釋自己的信仰。共產黨人一旦認定了自己的信仰,就要堅定地去踐行。我想,只要我們付出了,人民和歷史一定會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案吧。
感謝《信仰》的播出,愿她如一劑良藥,把當今中國的微恙早日治愈。
今天學校組織五年級同學觀看《雷鋒紀錄片》,開始看的時候覺得沒什么意思,可是當我看完整部片子,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凈。
雷鋒他有著和我們不同的童年生活,他遭遇了種種不幸。雷鋒小時候媽媽被吊死,弟弟餓死,哥哥累死,爸爸被殘忍地絞死,全家只剩下雷鋒一個人艱難度日。雖然雷鋒很艱難的度過每一天,但他始終堅定一種信念:要對生活充滿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雷鋒以實際行動履行自已的信念,他曾不怕辛苦的幫人搬磚;他看到戰(zhàn)友有困難了,偷偷地以戰(zhàn)友王大力的名子向王大力的家鄉(xiāng)寄到20元錢;他看到行動不便的老人,主動幫助他們拿東西,把他們送回家……這些一切的一切都反映出了雷鋒同志的高尚品德,他用他那短暫的一生都在做好事,他不圖回報,也不圖名利。
雷鋒在一次執(zhí)行任務時不幸犧牲了,看到這里,我不禁流下了眼淚。雷鋒同志的死重如泰山,雖然他只活了20多歲,但是好事卻做了很多,正如雷鋒說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
電影看完以后,我決定今后要以雷鋒為榜樣,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篇三:《永遠的雷鋒》紀錄片觀后感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這是雷鋒同志的價值觀,在他短短的22年生命歲月里,他一直踐行著這個價值觀,盡管他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壯舉,但是絲毫無法掩飾他的偉大,他所做的每一件平凡的小事構成了他的偉大,他將自己那些平凡的腳印,一個個清晰地刻在人們的心中,深深感動了幾代中國人,甚至影響了無數(shù)的外國人。
如果雷鋒活著,他今年已經72歲了;50年前當他離去的時候,22歲還是青春陽光的年紀。
雷鋒的經歷很普通,他在農場當過拖拉機手,后來被鋼鐵廠招收為工人,后來成了部隊的一名列兵,和今天許多見多識廣的青年人相比,更不用說那些所謂的"高富帥",這是一個普通農家小伙子的平凡經歷。但是,直到今天仍然有作家為他立傳。和今天的許多年輕人相比,他又極其成功,甚至可以說他是新中國最成功的男兒典范。他以一米五七的小個頭,被師傅寵愛,受領導重用,是朋友們的好哥們,更受女孩子歡迎,最后還被國家領袖題詞,登上《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在他的日記當中,幸福和快樂充滿了他的每一天。他叫雷鋒,是個有著娃娃臉的陽光男孩。
雷鋒原名叫雷正興,還在小學時他就很有想法,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他放棄了繼續(xù)升學初中的機會,回鄉(xiāng)當農民。他先是幫助鄉(xiāng)里征收公糧,后來到鄉(xiāng)里做了通訊員。雷正興在望城縣委大院工作時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充滿青春氣息的雷正興,他總是縣委大院搶眼的小男生,不僅是因為他干活勤快,眼里有活而且還因為他雖然一個人生活,衣著總是干凈利落,還有些洋氣。雖然沒有衣服穿,但是每次都穿著一件白襯衣,因為白色的衣服非常漂亮。但是就是這樣一個愛美、愛干凈的年輕人,為了保住廠里面的水泥不被大雨淋濕,毫不猶豫地就將自己的被子拿出去蓋水泥。
雷鋒平時生活極度節(jié)省,但是他卻把節(jié)省下來的積蓄以戰(zhàn)友的名義寄給戰(zhàn)友的家人。當縣里面要買拖拉機,縣委因為沒有錢號召大家捐款,一個月只掙23塊錢的雷正興,捐了20塊錢。直到縣委決定派他去開拖拉機時,雷正興才知道他是縣里面捐錢最多的年輕人。所以就是這樣一個年輕人,自己節(jié)省,但是對于別人、對于集體卻毫不節(jié)省,也正是這樣一個原因,才讓他能夠比同年人獲得大家更多的認可,他也因此獲得了比同年人更多的機會。
后來因為國家號召大煉鋼鐵,雷鋒再次響應國家號召,離開了工作多年的望城,來到了鞍山鋼鐵廠。因為有開拖拉機的經驗,到了鞍鋼,他被分配了開推土機,此時的雷鋒正承受著工作以來最大的一次挑戰(zhàn),雷鋒駕駛的C80推土機是蘇式重型機械,駕駛座前長短不一的操作桿有七八個,駕駛起來震動力大,勞動強度也大,師傅問雷鋒你這南方小鬼受得了嗎。于是,雷鋒開始玩命了,由于自己個字矮,坐著開車看不到前面的大鏟子,他就站著開,但場地不平,腦袋隨著顛簸在車棚蓋上撞得發(fā)暈,他就貓著腰干,這種姿勢堅持不大會兒,就累得腰酸背痛。但他拒絕了車間主任給他換小車子的建議,硬是通過了推土機手的考核。
然而,我們今天的許多年輕人有誰能有雷鋒那樣的干勁。我敢說,如果雷鋒生活在我們這個時代,而不是生活在他那個時代,有他那樣的拼命精神,雷鋒也一定會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佼佼者,成為一代楷模。
《永遠的雷鋒》這部記錄片,并沒有將雷鋒臉譜化,而是塑造了一個真實的雷鋒,雷鋒也愛漂亮,雷鋒也愛玩,畢竟他只有22歲啊,但是雷鋒卻有著我們這個時代和社會最最缺少的良心和奉獻精神,雷鋒精神對我們這個時代而言也更為需要??戳诉@部影片,我也才明白,雷鋒不僅僅只是做好事,雷鋒更愛崗、敬業(yè),樂于奉獻。雷鋒精神絕不僅僅是做好事不留名,雷鋒精神有著非常全面和深刻的內涵,雷鋒精神是我們這個社會最缺少的養(yǎng)分,雷鋒他那燦爛的微笑在這個熙熙攘攘的時代依舊促動著我們的心靈,雷鋒精神也一定會永遠激勵著我們。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看了《向雷鋒學習》的專題紀錄片。
以前我不太了解雷鋒,現(xiàn)在我對雷鋒特別熟悉。我知道他出生在舊社會,從小就是孤兒,經常受別人的欺負,很可憐!后來新中國解放了,他還參了軍,并且也有了家的感覺。他還把黨看做自己的母親,把人民當做自己的親人。
雷鋒從身邊小事做起,他坐火車時幫助別人打掃車廂、倒水、攙扶老人,還到學校幫助小朋友,他做了很多好事。媽媽說:"雷鋒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了,雷鋒雖然只活了22 歲,但是人們都記住了他,雷鋒精神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媽媽還告訴我: "在生活中,我們需要雷鋒精神,只有我們自己發(fā)揚助人為樂的精神,與人為善,我們才能得到別人的幫助和尊敬,才能在互動的真誠中感到真正的快樂。"
以后我要向雷鋒學習,學習雷鋒精神!
媽媽心語:看來這次學習雷鋒的紀錄片,你收獲多多哦!為了這次濟源市教育局和校訊通聯(lián)合舉辦的"移動校訊通杯"中小學生博客比賽,寫作也提高了不少,連續(xù)寫了幾篇篇幅較長的文章,對于你來說,現(xiàn)在才上二年級,確實挺不容易的。希望這次你能獲獎!如果沒有獲獎,也不要灰心,因為你同樣收獲了很多,最起碼寫作水平又上了一個臺階。
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中國人民志愿軍付出了巨大的犧牲,這場戰(zhàn)爭最終取得勝利,也讓老人家在天安門城樓上高呼的“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事實,按國防大學金一南將軍的說法,偉大的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勝利,標志著飽受外來強敵欺侮的中國人民真正站起來了。
在當時的志愿軍隊伍里,有很多官兵,都是國軍起義的。最典型的,就是滇軍第60軍。這支部隊,是成建制走上朝鮮戰(zhàn)場的。那么,有多少起義的國軍將領,成為志愿軍高級將領,在朝鮮戰(zhàn)場上又打的怎么樣呢?
按國軍的軍銜來說,少將有一個,中將有兩個。少將是張世珍將軍。他1949年9月19日在綏遠歸綏跟隨董其武將軍起義,時任第7師少將師長。起義后,12月9日出任人民解放軍第37軍(轄第109師、第110師、第111師)軍長。1950年12月12日,以第36軍、第37軍和騎兵第4師,以及綏遠軍區(qū)機關人員組成華北軍區(qū)第23兵團,張世珍將軍仍任37軍軍長,1951年9月,第37軍開赴朝鮮,擔任道路修建和后勤保障工作,基本上沒有上前線戰(zhàn)斗,12月返國,進駐河北省定縣(今定州市)地區(qū)。
中將之一,是董其武將軍。對于董將軍在國軍的軍銜,有人說是上將,有人說是中將。其實,國軍中,上將分職務和軍銜兩類,董將軍確實戴過上將軍銜,但那是職務,真正的軍銜,據(jù)他本人說,是陸軍中將。董其武起義前,時任國民黨綏遠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西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將軍入朝作戰(zhàn)時,職務是前面說的新組建的23兵團司令員,入朝后,任務也是完成機場修建等軍事工程任務,沒有上前線打仗。
中將之二,是曾澤生將軍。將軍起義前國民黨政府軍第一兵團副司令兼60軍軍長,起義后,滇軍第60軍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zhàn)軍第50軍,曾澤生繼續(xù)任軍長。1950年10月26日入朝作戰(zhàn),從第一次戰(zhàn)役,一直打到第四次戰(zhàn)役,在朝鮮戰(zhàn)場上共進行大小戰(zhàn)斗95次,殲敵14492人。綜上所述,三位參加抗美援朝的國軍起義將領,打的最好的,是曾澤生將軍。
《生命里》是一部關于生命最后時刻的紀錄片,用鏡頭記錄了上海一家老年護理醫(yī)院里,走到生命盡頭的人們,如何度過人生的最后時光。這家醫(yī)院有一個舒緩療護病區(qū),專門接收癌癥晚期患者,他們的預期壽命不到三個月。他們有的已經八十多歲,也有的才四五十歲。醫(yī)院的墻壁,聆聽了比教堂更多的禱告。這些病人,在生命的彌留時間里,在想些什么?他們記得什么,牽掛什么,有什么心愿,有什么遺憾?
陳曉軍半躺著病床上,對醫(yī)生護士說,他有兩個愿望,一是不要疼,而是能活動。為此,他愿意多掛吊瓶,希望吊瓶里的營養(yǎng)能夠幫他止疼,讓他站起來。醫(yī)生告訴他,他的腫瘤壓迫腰椎神經,無法拿掉,即使拿掉了,神經也已經壓壞了,站起來是不可能站了。聽到這些,他無力地嘆了口氣。女兒經常來看他,細心地給他刮胡子,剪指甲。他說自己養(yǎng)了個好女兒,臥病幾年,都是女兒照顧,可是女兒30歲的人了,只考慮父母,從沒考慮過自己。他說,要是能再多活幾年,看著女兒成婚,看到婚禮的場面就好了。說著說著,他就哽咽起來。在生命的最后兩天,他經常陷入昏迷,卻強撐著要立遺囑,把平時藏著的錢都留給女兒,他用顫抖的手簽下自己的名字后,就沉沉睡去。
黑子叔87歲了,總是講述他年輕時的事情,他回憶起45年抗戰(zhàn)勝利,他站在水塔上向下看,看到部隊扛著盒子槍開到孫中山銅像那里去。他說現(xiàn)在條件好了,武器裝備先進了,希望永遠不要打仗。魯奶奶記憶中最美好的時光是在新疆兵團的日子。她說新疆最美是七八九月,麥子熟了,有白面吃,而西瓜哈密瓜是最甜最好吃的,吃的時候嗚嗚地吃過去,像吹口琴一樣,回到上海以后,好幾年她都不吃上海的瓜,因為比新疆差的太遠。
春節(jié)到了,黑子叔坐在輪椅上,出外到酒店參加了昔日弄堂老鄰居組織的新年聚會,看到多年不見的老朋友,他的臉上露出了笑容。魯奶奶的身體狀況已經不允許出去了,老伴和孩子們決定在病床前過個特別的團圓年。床上支起了桌子,家里做好的十幾道菜擺上了桌,家人們站在病床周圍,吃著飯,聊著天,孫子孫女說著祝福的話,度過了別樣的春節(jié)。魯奶奶在醫(yī)院住了25天,臨終前錄制了給孩子們的話,她說,我親愛的孩子們,今后你們的母親不在了,希望你們團結友愛,希望你們好好地在一起。
看完三集的片子,心里有點沉重。記得小時候,年邁的姥姥曾跟我說,世人就像韭菜一樣,被一茬一茬的割去,現(xiàn)在快輪到他們這茬人了。記得當時看著姥姥花白的頭發(fā),心里頗為傷感,只盼時光能夠停駐,使親人永不分離。然而,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guī)律,我們每個人都在生命的長河里來來去去。那么,在生命的最后,我們應該怎樣告別世界,送走自己?
這部紀錄片的主題是臨終關懷,記錄的是我國在臨終關懷方面的初步探索。片中的主人翁們在生命盡頭,有的痛苦悲傷,有的樂觀豁達,他們喜歡看過去的照片,喜歡回憶往事,懷念自己曾經朝氣蓬勃、風華正茂的時光,然而死亡是一個無法回避的話題。如何為臨終病人提供包括生理、心理、社會等方面的全面照料,使他們的生命得到尊重,生活質量得到提高,使他們能夠安寧平靜地走完人生最后旅程,在一個老齡化加快發(fā)展的社會,成為一個越來越值得關注的問題。同時正視死亡也有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義,更好地過好活著的每一天。正如影片中說的:如果你問活著的意義,答案就在生命里。
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中國人民志愿軍不畏強敵,英勇作戰(zhàn)。然而,為了取得這場戰(zhàn)爭的勝利,志愿軍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在這些烈士中,有四位志愿軍的高級指揮員。
50軍副軍長蔡正國
江西永新人,志愿軍第五十軍副軍長,革命烈士,1953年在朝鮮戰(zhàn)場犧牲,是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我軍犧牲的最高指揮員之一。1953年2月中旬,漢江解凍。為了避免背水作戰(zhàn)。第五十軍進入指定地點后不久,就被美軍飛機偵察到。事情源于五十軍開的一次運動會。全軍的運動員和官員黑壓壓地坐滿了兩邊的山坡。有兩架敵偵察機從空中飛來。
從此,敵人知道這兒有重要的指揮機關。4月12日晚上9時,第五十軍的坑道外的軍部駐地,即一棟磚瓦結構的民房里,正在召開軍事會議。在夜空里響起敵機的轟鳴。蔡正國正準備結束會議,一顆炸彈轟然爆炸。四濺的彈片擊中了蔡正國和他身后的作戰(zhàn)處處長。蔡正國的頭上和胸部多處中彈,被抬入坑道后昏迷過去。由于失血過多,當晚10時,蔡正國心臟停止了跳動。
67軍軍長李湘
1950年6月,美帝國主義瘋狂地發(fā)動了侵朝戰(zhàn)爭,戰(zhàn)火燒到了祖國的大門。剛剛獲得解放的中國人民的新生活受到了嚴重威脅。李湘的胸中燃起了對侵略者的無比憤恨。在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運動中,在美軍及仆從軍以4個師的兵力向我金城南25公里正面陣地大舉進攻。在嚴重的敵情面前,李湘夜以繼日地堅守在作戰(zhàn)指揮室里,廢寢忘食,聚精會神地指揮。六十七軍全體官兵在他的正確指揮下奮不顧身、英勇頑強、勇猛殺敵;陣地工事被炸塌了,迅速組織搶修;敵人敗陣下去,立即實施反擊。經過激烈戰(zhàn)斗,終于徹底粉碎了敵軍的“秋季攻勢”,創(chuàng)造了殲滅敵軍17000多人的輝煌勝利。
但不辛的是在敵軍發(fā)動攻勢前夕,李湘軍長卻病倒了,他渴望自己的病能很快地好起來,親自參加會議聽取匯報和指揮戰(zhàn)斗。但是,他的病情卻日益加重。這時,美軍發(fā)動的“春季攻勢”戰(zhàn)役已經打響,敵人投入的兵員、武器彈藥遠遠超過1951年“秋季攻勢”的規(guī)模,而且使用了化學武器。李湘軍長被細菌感染,病情迅速惡化。當時,軍政委曠伏兆幾次勸他趕快到后方醫(yī)院治療,他卻堅持在指揮室里指揮,堅決不下火線。然而他的病情因細菌感染,轉化為敗血癥和腦膜炎病,腦腫脹得像水桶一樣粗大,雖經醫(yī)生百般設法醫(yī)治,終因搶救無效,于1952年7月8日13時與世長辭,從發(fā)病到去世前后只有8天,時年38歲。
39軍副軍長吳國璋
吳國璋(1919-1951),安徽金寨人。1929年商城起義爆發(fā)后,參加童子團,翌年11月參加紅軍,1934年隨紅二十五軍北上長征,在長征途中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第二十五軍師青年干事。參加了鄂豫皖、川陜蘇區(qū)反“圍剿”和長征。后任八路軍一一五師旅政治部干事、縱隊組織股股長,冀魯豫軍區(qū)營長、團政治處主任、團長,東北民主聯(lián)軍副師長,第四野戰(zhàn)軍師長。參加了遼沈、平津、廣西等戰(zhàn)役。1949年被派往越南,參加援越抗法戰(zhàn)爭,任軍事顧問團顧問。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任志愿軍39軍副參謀長兼作戰(zhàn)處處長,參謀長,副軍長,第一副軍長。1951年10月6日在朝鮮作戰(zhàn)中犧牲。是在朝鮮戰(zhàn)場上犧牲的最年輕的副軍級干部。
23軍參謀長饒惠譚
饒惠潭(1915-1953年),湖北大冶殷祖鎮(zhèn)人,1930年參加革命,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第六軍團連長、營政委,抗日戰(zhàn)爭時期,任新四軍第一師第二旅第四團、第十六旅第四十八團副團長,蘇浙軍區(qū)第一縱隊第三支隊副支隊長。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任華中野戰(zhàn)軍第六縱隊第四十八團團長,華東野戰(zhàn)軍渤??v隊第十一師副師長,上海警備區(qū)第九十九師師長,參加過蘇中七戰(zhàn)七捷、濟南、淮海、渡江、上海等戰(zhàn)役,屢建戰(zhàn)功。解放后,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海警備區(qū)公安十六師師長。1952年參加抗美援朝戰(zhàn)爭,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第二十三軍副軍長、參謀長。1953年3月21日在前線光榮犧牲,時年38歲。
這是抗擊疫情中國力量的見證,這是載入史冊的國家影像檔案。
42000多名馳援湖北的白衣天使,每一個面孔都折射醫(yī)者仁心,每一個眼神都閃耀人性光輝,每一張肖像,都將個人逆行與中國戰(zhàn)“役”,定格為永恒的瞬間,成為春14億中國人的集體記憶。
當我們把自己關在家里的時候,卻有一群人勇敢地站了出來,他們逆行向前,他們是我們永遠的驕傲。他們舍小家為大家,離開嗷嗷待哺的孩子,最最親愛的父母和愛人,為了責任而戰(zhàn),為了使命而戰(zhàn),他們以無畏的勇氣堅定的信念,驚人的毅力感染著戰(zhàn)場上的每個人,他們堅持著救死扶傷這個信仰,沖在戰(zhàn)場最前線,與病毒直接抗爭著,他們是最可愛的人白衣天使。
曾看到這樣一句話,非典的時候,我一點都不害怕,因為我還小,20新冠肺炎的時候我害怕了,非常害怕,因為我的孩子還小,任何一個母親都希望在危難的時刻待在孩子身邊,保護自己的孩子,可是白衣天使們毅然的選擇了前線,冒著被感染的風險,可能再也見不到孩子,親人,可是他們還是去了,沒有一絲猶豫,留給孩子一個越來越小的背影,我知道他們的心是痛的。他們?yōu)榭箵粢咔闋奚颂嗵唷?/p>
白衣天使們脫下防護服,放下口罩。那面目斑斕,都是被口罩勒出的傷痕。他們總是面帶微笑,那令人心疼的面孔。他們也只是一名普通人,只因身擔重任。
白巖松說過,2020年,相信中國人甚至全世界人最喜歡的數(shù)字就是0,它代表著健康、平安?,F(xiàn)在,我們終于等到了這個數(shù)字。3月18日,湖北新增確診、新增疑似、現(xiàn)有疑似病例都是0!天4月8日零時離漢通道正式解封,不僅武漢人,全國人都對這一刻期盼已久,武漢人民,湖北人民為我們承受了太多太多。
雖然抗擊疫情基本取得勝利,可是境外輸入病例還在,絕不能掉以輕心,保護好自己就是保護家人,就是為祖國做貢獻,我們要與世界一起,抗擊疫情,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不給祖國添麻煩。
身為一名黨員,不論在什么時候,我都會堅守入黨初心,履行職責使命,充分發(fā)揮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依法履行檢察職能,確保疫情防控和檢察工作兩手抓,兩不誤。需要告訴,本來處處都是戰(zhàn)場!”這句話包含著信念一定,也以著將面對一場艱難的決斗。個人感覺如果告訴丈夫,會讓丈夫為自己擔心,還是讓自己承擔這樣的壓力為好。
她曾經參加過20抗擊非典。當年她承擔大量SARS病人救治工作,為戰(zhàn)勝非典做出了貢獻,現(xiàn)在又請戰(zhàn)新型肺炎病毒,確實令人佩服,當代的戰(zhàn)士。
技術被封鎖了,就想到科學家;火災來了會想到消防員,遇到困難了會想起警察,戰(zhàn)爭來了會想起軍人,疫情來了就想到了醫(yī)生。消防員來了,火災就會被撲滅;遇到困難,警察來了,困難就會迎刃而解;國家被侵略了,軍人會維護著每一寸土地;現(xiàn)在疫情來了,希望醫(yī)生來戰(zhàn)勝病魔,他們就是當今國家的脊梁,國家的支撐,讓我們平時對他們好一點,理解他們的工作。
最后說一下:在人人自危的傳染病面前,沖鋒在前的就是醫(yī)生,戰(zhàn)勝病毒的也是他們的付出,他們的工作很累,也有壓力,也會怕。但是他們不會退縮,即使危險再大,也是勇往直前。要敬畏他們的職業(yè),希望永遠不要再出現(xiàn)傷害醫(yī)生的事件了,否則沒人愿意當醫(yī)生,水平高的醫(yī)生也會到國外工作,那時候我們只有絕望。
家常菜中的酸味,滲透出扶貧干部工作的辛酸。哎呀,為啥子他屋頭享受了易地扶貧搬遷、危舊房改造政策,我為啥子一樣都沒有享受啊,我不管反正我也要享受。這樣的情景扶貧干部已經司空見慣,他們大部分時間都要應對一線的扶貧工作,任務重、壓力大,政策的剛性約束往往會與實際情況有出入,有時候為了把一個政策給老百姓講懂、講通,可能會多次上門解釋還得不到理解,心酸勁頓時涌上心頭。他們還要面對父母的老去,孩子的成長自己卻沒有時間照顧,心中的辛酸苦楚可想而知。
家常菜中的甜味,浸潤出扶貧干部工作的甘甜。同志,謝謝你的幫扶,今年我養(yǎng)了幾十桶蜂蜜,種植了幾十畝中藥材,收成都還不錯,我沒啥送的,送你幾斤蜂蜜??吹竭@樣的情景,每一位扶貧干部都很激動,有的甚至喜極而泣,自己的幫扶工作終于有了成效,頓時所有的辛酸都拋擲腦后。扶貧干部在走訪幫扶過程中,與貧困群眾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一同勞作、拉家常、謀產業(yè)、談未來,這是多么和諧的一家人,試問會有誰覺得扶貧工作辛苦?蜂蜜雖甜,但最甜的不過人心。
家常菜中的苦味,折射出扶貧干部工作的艱辛。你看,鎮(zhèn)扶貧干部又來我家了,我家不通公路,只能靠走路,路雖然遠,但他們每個月都堅持來一兩次你們要找哪位同志,最好是晚上來找他,白天他都在村里,諸如類似的情景不勝枚舉。脫貧攻堅工作苦不苦苦,最苦的莫過于扶貧干部,夏天走在37度的田間地頭,在蚊蟲肆掠的林中穿梭;冬天在零下幾度的河水中赤腳過河,在冰天雪地中徒步前行;晚上不到12點以后絕不休息,餓了就吃方便面,只為讓貧困戶的信息精準,再精準;通宵達旦的開會研究解決貧困戶的困難的方式方法。
家常菜中的辣味,品嘗出扶貧干部工作的責任。你們倆先別吵了,大家都是為了扶貧工作,你這樣做有道理,他那樣做也沒有錯。請你把這份責任書簽一下。這樣的場景在開會的時候經常出現(xiàn),不是因為兩個扶貧干部的關系不好,爭吵的目的都是為了早點給困難群眾解決問題,有時候會為了一個解決方案爭得面紅耳赤,火藥味十足。為了將責任壓力層層傳導,向下層層壓實責任,簽訂責任書是落實各項工作的必要之舉,特別是遇到棘手的問題,更是有不少扶貧干部簽訂辣味十足的責任書,勢要迎難而上。
家常菜中的咸味,掂量出扶貧干部工作的分量。一道菜的好壞不在于菜品有多么華麗,而在于是否合口味。在脫貧攻堅過程中,有的扶貧干部沒掂量扶貧工作的分量,隨意添加佐料,導致家常菜無人落筷。你今天必須把這個算賬明細表給我簽了,你不簽也得簽,簽也得簽。這樣的情景出現(xiàn)的幾率應該很低,有的扶貧干部在基層開展工作不注重方式方法,缺乏和老百姓打交道的經驗方法,一味的講求工作效率;殊不知這樣會適得其反,不僅工作開展不了,還可能有損黨員干部形象。扶貧工作需要掌勺人掌握好鹽的分量,還需要理論聯(lián)系實際,這樣才能炒出合干部群眾口味的家常菜,才能得到百姓的認可、贊同。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xiāng),相信經過成千上萬扶貧干部的不懈努力,貧困群眾將摘掉貧困帽子,在2020年同全國人民一起步入小康社會。最后用一句詩送給所有奮斗在基層一線的扶貧工作者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一個老兵回憶,抗美援朝之前做的那些準備,過鴨綠江的真實感受 (一)
何宗光是參加過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一名老兵,與1949年夏天在他的家鄉(xiāng)湖南益陽參加第四野戰(zhàn)軍三十九軍,之后進軍廣西。
1950年7月,何宗光所在的部隊正在河南漯河、新鄭、長葛一線修鐵路,16日,部隊突然接到命令,宣布修鐵路任務停止。
當時指導員嚴肅的問何宗光:部隊有大的軍事任務,你有什么想法!
何宗光想了一下,除了臺灣之外,全國都已經解放,哪還有什么仗要打呢!
隨后何宗光不假思索的回答:我一定跟連對一起行動。
何宗光問指導員要去哪里打仗,但指導員沒有回答,他也沒有追問,他知道軍人的紀律,不該知道的就不能問。
兩天后,部隊帶著武器和馬匹,坐上大鐵皮悶罐火車從河南新鄭出發(fā),開始一路北行,轉東而去,戰(zhàn)士們雖然知道坐上火車要去打仗,但他們都不知道到底要去哪里!
在沿途的各大公車站停歇,地方政府為戰(zhàn)士們準備了饅頭、大餅、咸菜等食物。
到了7月22日,火車終于停下來了,戰(zhàn)士們下車后才知道已經來到了東北遼寧的海城地區(qū),之后部隊駐扎在一個叫做牛莊的村子里,村里一些年輕的姑娘和婦女紛紛來到部隊搶著幫助戰(zhàn)士們拆洗被褥和縫衣服,一些大媽送來了青菜和雞蛋,她們拉著戰(zhàn)士們的手,噓寒問暖,和對待自己兒子一樣親熱。
海城,位于遼寧省南部遼河下游的左岸,遼東半島的北端,海城的東南方就是邊境城市安東,安東位于鴨綠江畔,江的那邊就是朝鮮。
其實何宗光早就看到過報紙,朝鮮戰(zhàn)爭在6月25號就已經爆發(fā),但當時是以一個吃瓜群眾的身份看的報紙,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所在的部隊會與這場戰(zhàn)爭有關系,如今來到了東北的邊境,戰(zhàn)火就在對面的土地上燃燒著,雖然暫時還沒有燒到中國邊境,但是戰(zhàn)士們已經感受到這場戰(zhàn)爭對中國的威脅。
這時候何宗光所在的部隊被稱作為東北邊防軍。
(二)
由于之前部隊長年作戰(zhàn),隨后又投入到緊張的修鐵路建設,部隊未能休整,戰(zhàn)士們的體力已經大大的透支,因此部隊開展了以往少見的以改善連隊生活為內容的比賽活動。
當時地方政府的人員,天天忙著趕豬、趕羊到連隊,因此天天像過年一樣熱鬧,每天天還沒亮,戰(zhàn)士們就聽到豬叫聲,他們也知道炊事班開始殺豬了,吃飯時,戰(zhàn)士們們用大臉盆打菜,每天吃的菜不是紅燒肉,就是炒肉和回鍋肉,打菜時戰(zhàn)士們要求少給幾勺,多了吃不了,炊事班的戰(zhàn)士很生氣,他說是不是嫌他們做的不好吃。
日復一日吃了兩個月這樣的伙食,戰(zhàn)士們的體重都增加了,何宗光摸了一下自己的胸脯和手臂,確實比以前粗實了很多。
除了要恢復戰(zhàn)士們的體力,另外還要進行軍事訓練,主要就是熟悉戰(zhàn)士們手中的武器性能和操作技能。
何宗光懂得平時多流汗,戰(zhàn)時少流血的道理,如今要打仗了,他渴望掌握更多的軍事技術,他和戰(zhàn)士們一起摸、爬、滾、打,另外為了適應夜間戰(zhàn)斗,何宗光用毛巾蒙住眼睛,將重機槍的幾十個零件反復拆下和反復裝上,他的要求是練到5分鐘內可以完成。
何宗光的記憶力很好,加上苦學苦練,在軍事考核時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受到營長的表揚。
(三)
時間過得很快,不知不覺已經來到10月,戰(zhàn)士們做戰(zhàn)前準備的同時,朝鮮戰(zhàn)場的形勢也很緊張,邊境安東上空不斷發(fā)生空戰(zhàn),空襲警報一天有好幾次嘶鳴,特別是夜間進行了嚴格的燈火管制。
美國B-29轟炸機,多次對我國安東和輯安等邊境城市進行轟炸,還派飛機對青島和煙臺等地進行襲擾,眼看戰(zhàn)火就要燒到東北,戰(zhàn)士們已經被美國的行為所激怒,同時也振奮著戰(zhàn)士們的愛國主義情懷。
之后聽到一個消息,讓戰(zhàn)士們已經忍無可忍。
原來以美國為首的16個國家打著“聯(lián)合國軍”的旗號,集結兵力達33萬人之多,他們在10月7日越過所謂朝鮮半島的三八線,繼續(xù)向北。
1950年10月15日,三四六團所有指戰(zhàn)員在牛莊一個空曠的場地上,隨同全師將士鄭重宣告:我們都志愿加入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作戰(zhàn)。
然后就是宣誓。
在宣誓的時候,何宗光感到有一種強烈的對祖國的責任感、光榮感和幸福感充溢全身,這樣的情感看不著、摸不著,但何宗光卻真切的感受到了,因為此刻的祖國是多么的需要他們,或者他,這讓何宗光和戰(zhàn)士們感到無比的驕傲。
宣誓之后,新的軍裝發(fā)下來了,完全是朝鮮人民軍服裝樣式,區(qū)別在于新的軍裝沒有軍銜,排以上干部的服裝,衣袖和褲子兩側都鑲有紅色裝飾線條,團以上干部一律是綠黃色呢子軍裝,帽子上有紅色裝飾線條,重要的是,為了保密,一切帶有中國字樣的用品統(tǒng)統(tǒng)不準帶。
之后何宗光和戰(zhàn)士們開始學習一些朝鮮語和英語,因為翻譯只有師和團才配備,戰(zhàn)士們就是被逼著學的,據(jù)說必須要學會關于“問路”的朝鮮語和英語,其他的還有“繳械不殺”、“優(yōu)待俘虜”等。
對很多戰(zhàn)士來說,別說是朝鮮語和英語,連普通話都沒怎么搞明白,因此很多戰(zhàn)士不僅學不會,也記不住,何宗光是讀過書的,因此他把讀音變成漢字教戰(zhàn)士們,這樣做確實很有成效,何宗光一時間成了一個大忙人,很多班都搶著他去教。
(四)
之后請戰(zhàn)書和決心書不斷地送到連長和營長處,何宗光所在的連幾十份請戰(zhàn)書和決心書,因為大都數(shù)戰(zhàn)士不識字,因此幾乎是由何宗光按戰(zhàn)士們的意愿代寫的,會寫名字的戰(zhàn)士,就歪歪扭扭的在決心書上畫上他的名字,不會寫的由何宗光代寫,之后戰(zhàn)士們咬破自己的手指,在自己的名字上印上血指印,表示自己對祖國的忠誠和決心。
何宗光提到自己是一個容易激動的人,戰(zhàn)士們每摁上一個血指印,他都被戰(zhàn)士們對祖國的赤膽忠心所感動,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激動的熱淚盈眶。
戰(zhàn)士們開始吃不下飯,普遍的食欲下降,他們每天沉浸在無比憤怒和焦急之中,心被煎熬著,但他們也沒有辦法,只能一天天地等待,等待著行動的命令。
戰(zhàn)士們反復的擦拭著武器,擦得锃亮锃亮的,沒有一點塵土,就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反復的把自己的鞋帶、背包解開又系上,便于找到最合適的松緊度。
馱槍馱炮的騾馬也被戰(zhàn)士們洗刷的干干凈凈,皮毛都看著油光光的,系在馬肚上的皮帶扣也被反復試扣,看看哪個扣眼最合適,馬兒們被拴在料槽柱上,吃著拌有黃豆的料草,肚子吃得滾圓滾圓的。
何宗光說連隊籠罩著難忍的寧靜,只有身臨其境的人才能體會,而戰(zhàn)士們都知道,要想打破這種寧靜,只有等行動的命令來才行。
(五)
1950年10月21日,離安東鴨綠江大橋只有十幾里地,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此集結,待命過江,
下午6點整,連隊急匆匆地來到鴨綠江邊,何宗光頭一回看到了鴨綠江,望見了安東鴨綠江大鐵橋,橋的那端就是朝鮮的新義州,那時候天空灰暗,江面青灰,看不見浪花,十分平靜,另外,東北的天黑的早,寒流也來的早,氣溫降到了零攝氏度一下。
何宗光背著一支小馬槍、四顆木柄手榴彈,一個工兵用的小鐵鍬、干糧袋、背包和一個黃布挎包,挎包里放有牙刷和牙膏,還有幾十張紙和數(shù)只鉛筆,何宗光說自己身上負重40多斤,比別的戰(zhàn)士背負的輕多了,但就算這樣,他也被壓的渾身出大汗。
來到了大橋頭,此時夜幕降臨,一切都在秘密中進行,穿著朝鮮人民軍的服裝,沒有軍銜,沒有任何標記,就是這樣的一支中國人民志愿軍的隊伍,悄悄地踏上了鴨綠江大橋,去往朝鮮戰(zhàn)場。
在大橋上急速的行進著,除了前面?zhèn)鱽淼牡统恋目诹盥?,?zhàn)士們急促的腳步聲,還有有節(jié)奏的馬蹄聲,何宗光來不及多想,顧不上張望,緊跟著前面戰(zhàn)友的腳步,就這樣走過了鴨綠江。
當他的雙腳踏上朝鮮新義州的土地時,發(fā)現(xiàn)許多戰(zhàn)士和他一樣,不約而同的,一次又一次的回首眺望對岸,沒錯,對岸就是安東市,那里燈火通明。
在回望的那一刻,在何宗光的腦海中,對岸的燈光突然變成了湘西家鄉(xiāng)的油燈,眼前閃過一張張那熟悉的面孔,此刻,多么希望和他們一起永遠的在一起。
因為這一去,能不能再回到對岸那片心里熱愛著的國土,養(yǎng)育自己長大的那片國土。
都是一個未知數(shù)!
《信仰》電視片中反映的建國初期王進喜等全國勞動模范,以及在新時期社會主義建設中涌現(xiàn)出來的徐虎等模范人員,雖然他們并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事跡,但他們在信仰旗幟感召下展現(xiàn)了一名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中國共產黨的形象。
近日,觀看了《信仰》紀錄片,更是感觸頗多,一個人只有樹立了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才有明確的奮斗方向,才能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
堅定信仰,需要勇氣。晉朝劉琨講過:“膽識堅定,臨難無茍免之意”。在前行道路上,面對困難 挫折 風險,都能做到堅定不移 堅韌不拔堅持不懈,是需要有點勇氣的。只有“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干擾所惑”,才能到達理想的彼岸。離開了勇氣,也就離開了堅定,失去了信仰。對照自己,更需不斷錘煉這種可貴的品格,努力做到在任何情況下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風雨不動安如山”。
堅定信仰,需要實踐。堅定的信仰需要在實踐中錘煉,更需要用實踐進行檢驗,不斷增強堅定信仰的自覺性、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別人眼中,我掌握的只是書本知識,缺少工作閱歷、實踐經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觀后感? ?) 為此,我在工作中,抓住每一個學習、實踐的機會。向別的同學學習,學習如何把學校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如何做好本職工作,如何處理好復雜問題;向實踐學習,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發(fā)揚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學風,把本職工作和基層實際緊密結合起來,把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緊密結合起來,注重研究新情況、新問題,把基層實踐中好的做法和經驗,進行及時的總結;向學生干部學習,耐心傾聽她們的意見與建議,集思廣益,更好地落實到每一項工作和學習中。
無論歷史如何變遷,無論時代如何發(fā)展,對信仰忠誠和實踐的,對信念的執(zhí)著和追求,對理想的豐富和完善,始終是我們共產黨員如磐的根,不變的魂。作為一名預備黨員,我要結合自身工作實際,認真查找不足之處,從現(xiàn)在做起,進一步增強為黨和人民的事業(yè)不懈奮斗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扎根基層,獻身事業(yè),努力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做好本職工作,爭做為人民服務的表率、勤奮敬業(yè)、無私奉獻,為黨的事業(yè)發(fā)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關推薦
世界上總有很多影視作品,扣動著我們的心弦。在觀看的時候就會產生許多的見解,觀后感中適當引用影片內容,是為“感”服務的。觀后感簡單來說就是我們觀看作品后得出的心得和感悟。你有想好該如何去寫作品觀后感嗎?在這里,你不妨讀讀中國紀錄片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誰不用腦子去思考,到頭來他除了感覺之外將一無所有。觀后感,就是把看完之后的感受寫下來的文字,觀后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于議論范疇。觀后感的格式規(guī)范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編輯精心收集整理,為你帶來的河西走廊紀錄片觀后感,相信你能找到對自己有用的內容。...
接下來是幼兒教師教育網為大家整理的“故宮紀錄片觀后感”,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看電影成了人們消遣放松的一種方式,每次看完一部作品后,都會深深被演員的演技所折服。觀后感的重點在于我們如何將影片中的情感轉化為自己的心路歷程,觀后感就是把我們觀看過程中所得到的啟發(fā)記錄下來的文章。怎樣寫觀后感才能更加突出我們的感...
本文為幼兒教師教育網推薦專題“紀錄片《鏡子》觀后感”相關內容。每一部新的影片就相當于一個新的世界,欣賞時,我們的內心都會充滿感動,為了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我們可以用心寫篇觀后感,觀后感的目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還可以鍛煉學生的總結概括能力。如何寫好關于作品的觀后感呢?由此,有請你讀一下以下的“紀錄...
我們觀看電影時會領悟許多,感悟許多,我們總會對作品中的經典情節(jié)難以忘懷,我們觀賞以后,心中常有許多感想,觀后感在描述電影劇情和主體的同時,添加了自身的見解。一篇觀后感他主要價值應該體現(xiàn)在哪方面呢?幼兒教師教育網編輯推薦你不妨讀一下《絕筆》紀錄片觀后感,請馬上收藏本頁,以方便再次閱讀!...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