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藝術(shù)讀后感。
讀書是人生的一大樂趣,作品便是一本給我們精神糧食的好書。那么您或許想寫一篇讀后感來記錄下來,讀后感可以從哪些方面寫?根據(jù)您的要求,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編輯為您整理了“生活的藝術(shù)讀后感”,希望這些技巧能夠讓您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和壓力!
越是忙碌的生活,越不能漫不經(jīng)心。讀一本清心好書,享一場文化之旅,在淡薄與閑適之中,掌握生活的快慢和深淺。林語堂的《生活的藝術(shù)》正是這樣一本佳作,以其曠世達觀娓娓道來,展現(xiàn)出詩樣、才情、幽默、智慧的人生,讓我看到了一個完美的生活范本,一段云淡風輕的快意人生。
原本身處這個年齡階段的我們,本身沒有過于厚重的經(jīng)歷,忙忙碌碌于工作,對于生活二字一般沒有過多的體悟。但是當覽盡了《生活的藝術(shù)》中莊子的淡薄、陶淵明的閑適,在隨作者行酒、觀山、玩水、看云、鑒石、吟風、弄月之后,合上這本書閉目凝思的剎那間,我突然覺悟了許多,內(nèi)心也愈發(fā)的澄澈?!渡畹乃囆g(shù)》就仿佛是一道光,引領(lǐng)我們從庸俗走向優(yōu)雅,從卑微走向高貴,從理智走向情感。此刻的我,多了一份對寶貴人生的深刻認識,多了一份對美好生活的堅定信念。
對于生活,我們無一幸免地被這個時代拉扯著極速向前,總是整日地忙碌著,難免會身心疲憊。于是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懷念舊時的慢生活,或是亭前煮茶,或是院后會友,但是一味地求慢,也容易使人變得懶散,以致跟不上時代的步伐。無論是快或是慢,單一的生活節(jié)奏,難免讓人程序化,機械地對待周圍的一切。而生活的藝術(shù)則教人掌握快慢皆宜的尺度,在忙碌與閑適之間,尋求一個完美的平衡點,其價值也正在于此。所以,除去8小時工作時間,請你耐心、細心、舒心的精致生活,用有限的時間讀書明智、內(nèi)觀慎獨、修身養(yǎng)性、養(yǎng)精蓄銳、發(fā)展興趣,從而獲得優(yōu)質(zhì)生活。
對于工作,首先要做好時間管理,正確地設定目標,科學地劃分任務,區(qū)別事務的輕重緩急,列好工作清單,通過提升工作能力來掌控好工作的效率,且操之過急。正如我們繁雜的監(jiān)控工作,其實可以分為幾大項,確保要事第一,其他的循序漸進地處理,只要我們堅持保障有力、信息靈敏、監(jiān)督嚴格、稽查到位,工作繁重程度可以減輕很多。接著,要為工作創(chuàng)造快樂。我們工作不只是為了生存,也是為了達到一種滿足感和成就感,從中收獲快樂??梢誀I造舒適優(yōu)美的工作環(huán)境,如辦公桌與電腦設施干凈整潔,擺放香草花卉、字畫等增加幾分情趣。還要與同事,上下級之間處好關(guān)系營造融洽氣氛,在工作中并肩奮斗、互為支撐,在工作之余坦誠相待、互相關(guān)心。此外,還要在工作中力求突破創(chuàng)新,體味創(chuàng)造的快樂。
其實無論我們現(xiàn)在,是以哪種方式生活著,只要掌握好生活的藝術(shù),擁有調(diào)節(jié)生活快慢與深淺、平衡工作壓力與動力的能力,即便在平靜歲月之中,也可以覽盡波瀾壯闊,在跌宕人生之中,仍能夠自在從容不迫。
生活的藝術(shù)關(guān)于生活的藝術(shù),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人都有自己對人生的感悟,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際遇,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生活的藝術(shù)》探討生命、心靈的價值,并抒發(fā)林語堂個人對日常生活中人、事、物的觀感,提出自己的看法,進而論及周遭,乃至整個社會。全書雖被分為十四章,但在重要觀點上前后呼應,各章雖有一既定的討論主題,但往往將內(nèi)容向外擴展,并無絕對的限制,這正合作者所提倡的悠閑隨興的生活態(tài)度。作者在本書《自序》中說:“本書是一種私人的供狀,供認我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所得的經(jīng)驗。我不想發(fā)表客觀意見,也不想創(chuàng)立不朽真理。我實在瞧不起自許的客觀哲學,我只想表現(xiàn)我個人的觀點?!庇终f:“一切取舍都是根據(jù)我個人的見解?!笔堑模瑹o論是思想觀點,還是情感情趣,或是表述方式,《生活的藝術(shù)》也好,《吾國與吾民》也好,都有非常鮮明的“林語堂風格”。
因而,喜歡這種風格的讀者——準確地說,是具有林語堂式思想、情趣的讀者,自然對林語堂的著作評價極高。例如,有人認為《吾國與吾民》是“迄今為止最真實、最深刻、最完備、最重要的一部關(guān)于中國的著作”。但是,不喜歡這種風格的讀者——準確地說,是不具有林語堂式思想、情趣或者說人生境界還沒有達到林語堂那種高度的讀者(如某些大學生),肯定會對林語堂的著作不以為然。林語堂在《自序》還說:“我也想以一個現(xiàn)代人的立場說話,而不僅僅以中國人的立場說話為滿足,我不想僅僅替古人做一個虔誠的移譯者,而要把我自己所吸收到我現(xiàn)代腦筋里的東西表現(xiàn)出來?!?/p>
實際上,林語堂寫《吾國與吾民》與《生活的藝術(shù)》的時候,不僅是以“一個現(xiàn)代人的立場說話”,更多的是站在美國人的立場上說話。這從前面的《編創(chuàng)花絮》部分介紹的成書背景就可推測到這一點。林語堂創(chuàng)作的讀者意識很強,他在《自序》中說:“我頗想用柏拉圖的對話方式寫這本書。把偶然想到的話說出來,把日常生活中有意義的瑣事安插進去,這將是多么自由容易的方式。可是不知什么緣故,我并不如此做?;蛘呤且蛭铱峙逻@種文體現(xiàn)在不很流行,沒有人喜歡讀,而一個作家總是希望自己的作品有人閱讀?!蔽覀兺耆梢哉f,《吾國與吾民》與《生活的藝術(shù)》是寫給外國人看的、介紹中國人與中國文化的經(jīng)典。然而,我們很難有充足的理由說,它們也是寫給中國人看的、介紹中國人與中國文化的經(jīng)典?;蛟S,我們真應該細味一下林語堂的《生活的藝術(shù)》,重新,好好的,邂逅一下生活。
其實,生活于我無意義,快樂地過好每一天最為重要。應該說,這種感受得益于林語堂的《生活的藝術(shù)》一書。
作為士大夫一族的林先生學貫中西,著述頗豐。他的文字舒緩而有靈心,幽默而不乏睿智,平和而充滿深情,淺顯而深藏著哲思。他懷著一顆仁慈之心引領(lǐng)著我們從迷茫中走出來,以曠達的態(tài)度去面對現(xiàn)實,以淡漠之心去對待名利,以火熱般的情感去擁抱生活。他是文學家,是哲學家,是思想家,也是一個會生活的人;他從哲學和藝術(shù)的高度俯視生活,以平常之心體悟生活。在他看來,人一旦追尋生活的意義,追求人生完美的理想,就會失去生活的快樂。他說:“我們不去追求完美的理想,不去追尋那勢不可得的事物,不去窮究那些不可得知的東西;。最重要的問題是怎樣去調(diào)整我們的人生,是我們得以和平地工作,曠達的忍耐,幸福的生活。”這是否要我們放棄理想和追求呢?非也!依愚之見,理想和追求必須是基于現(xiàn)實生活的快樂原則的,換言之,理想與追求必須是在“好玩之心”的驅(qū)使下,順其自然地一步步實現(xiàn)的。何謂“好玩之心”呢?樂于做一件事,樂于讀一本書,樂于交一個朋友,樂于吃一種食品,以至忘我的程度,則可稱之“好玩之心”。這種樂是沒有任何道理可言的,就像一首流行歌中唱到的“莫明我就喜歡你,深深地愛上你,沒有理由沒有原因”。顯而易見,快樂是對個人而言的一種感受,如影隨形的常常是痛苦。痛苦的根源就來自于過度地追求名利,來自于完美而根本不可能實現(xiàn)的理想,來自于以有限的生命去窮究那無窮的未知,來自于為生活而生活的忙碌,來自于太多的理智。既然我們知道快樂和痛苦是難以分開的,我們在追求快樂的同時也應該以曠達的態(tài)度對待痛苦,更主要的是應該聰明地避開和放棄痛苦。在這個意義上,放棄往往比占有更重要。
放棄是智者的選擇。放棄也是最艱難的選擇。樹木放棄了枯黃的葉子才有來年的新綠,這是大自然的放棄;古人“渴不飲盜泉水,熱不息惡木陰”,這是圣人對利欲的放棄;莊子說:“處其實,不居其華”,“為善,不近名”,這是大智慧者的放棄。從古至今“絕利易,絕名心難”,對此,林先生感嘆到:“有修養(yǎng)的人士也只能避免利的誘惑,只有最偉大的人物才能逃避名的誘惑。”那么,放棄了虛名浮利就能得到快樂么?蘇東坡認為“浮名浮利,虛苦勞神”。所謂虛名浮利是指超出人生活必須之外的表面之物,俗話說,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走。在林先生看來,快樂生活應該是一種悠閑的生活,過度地追求名利,只會為名利所累。他說:“有錢的人不一定能真正領(lǐng)略悠閑生活的樂趣,那些輕視錢財?shù)娜瞬耪嬲么酥械臉啡ぁK氂胸S富的心靈,有簡樸生活的愛好,對于生財之道不大在心,這樣的人,才有資格享受悠閑的生活?!蔽覀儾皇侵钦撸覀儫o法放棄我們已經(jīng)得到的一切,但生活中有許多東西是我們應該放棄的,譬如:一文不值的面子,討厭的人情事故,沒有愛的婚姻,對子女過分的關(guān)愛,不想讀的名著,不想吃的食品,不想交往的朋友,不想去的宴會……等等。
放棄了生活中的一切羈畔和痛苦,我們才有自由可言,才有悠閑可言,而在自由和悠閑中能感受到快樂的是我們的情感。依林先生的觀點:人類一切快樂都發(fā)自動物性的快樂,即屬于感覺的快樂。這種感覺源自于我們能否盡可能地少些理智多些情感,即率性而為,真情流露。不難想象,如果這世界沒有情和愛,即便我們擁有財富,即便我們享受著自由和陽光,悠閑的生活著,我們也不可能感受到快樂,因為這個世界只會是一個毫無生氣的,死寂的世界。因此,林先生說:“情是生命的靈魂,星辰的光輝,音樂和詩歌的韻律,花草的歡欣,飛禽的羽毛,女人的艷色,學問的生命?!@種東西給我們以內(nèi)心的溫暖和活力,使我們能懷戀地去對付人生?!蔽覀冎挥袑⑿撵`深處的那份情感自然而然地,毫無阻礙地盡情釋放出來,去擁抱世界,去感受大自然,去愛我們身邊的人,去做自己喜歡的一件事,去讀喜歡讀的一本書,去品味愛吃的美食……,毫無疑問,我們就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有人會說,我們整天在“為稻梁謀”,除了煩惱,何來這種閑情逸致呢?在林先生看來,這種閑情逸致恰恰更多地為窮人所擁有,他說:享受悠閑生活比享受奢侈生活要便宜得多。只要我們丟掉“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的舊思想,不要效法“進亦憂,退亦憂”的先賢,過好今天,不想明天,快樂將會隨之而來。
林先生《生活的藝術(shù)》是一本指引我們走向健康人生,引導我們快樂生活不可多得的教科書。閱讀此書能使我們被塵世的塵沙所遮蔽的心靈走向澄明,能使我們曾經(jīng)自暴自棄的卑微的靈魂走向高貴,能使我們從庸俗走向優(yōu)雅,從理智走向情感;在苦難中找到快樂,在忙碌中找到閑適;對于消弭名利紛爭,走向社會和諧不無現(xiàn)實意義。
林語堂先生的《生活的藝術(shù)》,我的思緒也仿佛隨之飄進了他筆下那個高雅世界之中。
在《生活的藝術(shù)》中,林語堂談了莊子的淡泊,贊了陶淵明的閑適,誦了《歸去來辭》,講了《圣經(jīng)》的故事,以及中國人如何品茗,如何行酒令,如何觀山,如何玩水,如何看云,如何鑒石,如何養(yǎng)花、蓄鳥、賞雪、聽雨、吟風、弄月……林語堂將中國人曠懷達觀,陶情遣興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東方情調(diào)皆訴諸筆下,向西方人娓娓道出了一個可供仿效的“完美生活的范本,快意人生的典型”,展現(xiàn)出詩樣人生、才情人生、幽默人生、智慧人生的別樣風情。
《生活的藝術(shù)》本身就是一本生活觀后感,里面的情調(diào)很高雅,這是一種中國人獨特的高雅。書中不遺余力地向美國人民兜售隱忍閑適的中國式生活藝術(shù),林語堂在書中揭露了他所認為的美國人三大惡習:講究效率,講究準時和希望事業(yè)成功。雖然這些“惡習”是現(xiàn)代人幾乎都有并且得到某部分人的極力推崇,但他卻別樹一格地認為“一個人以為不要緊了,就什么都不要緊了”這個是中國人特有的美妙概念。美國人“求全的欲望近乎淫”,而中國人則認為差不多就可以了。于是,林語堂想借由自己對生活的獨特見解,告訴這些生活節(jié)奏緊湊的美國人大洋彼岸中國人的好。他在書中娓娓地道閑適的好處,諄諄地誘美國人去享受生活。書中的章節(jié)都是這樣的題目:誰最會享受生活、生命的享受、悠閑的重要、家庭之樂、生活的享受、享受大自然、文化的享受,他是非常認真地要為美國人的機械生活上點潤滑油。
林語堂在自序中說:“本書是一種私人的供狀,供認我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所得的經(jīng)驗。我不想發(fā)表客觀意見,也不想創(chuàng)立不朽真理。我實在瞧不起自許的客觀哲學,我只想表現(xiàn)我個人的觀點?!庇终f:“一切取舍都是根據(jù)我個人的見解?!笔堑?,無論是思想觀點,還是情感情趣,或是表述方式,都有非常鮮明的“林語堂風格”。書中,林語堂一字一語寫出了現(xiàn)實生活的細節(jié),借由他這些最貼近生活而又獨特的想法使外國人對中國人生活更為熟知,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他們的生活態(tài)度。
雖然比較明顯《生活的藝術(shù)》是林語堂為外國人寫的一本書,但隨著中國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其實現(xiàn)代中國人的生活也開始趨向于林語堂當初筆下的那些外國人。人們每天置身于煩囂社會中,麻木地干著用于維持生活的工作,真正的生活。
《生活的藝術(shù)》像是一本哲學書,又不是一本哲學書。林語堂先生稱它為抒情哲學,也是極好不過了。讀了這本書,我想記錄一些印象深刻的段落和發(fā)生共鳴的思考,于是寫了這篇文章。
為什么讀這本書?在這“囚禁”的日子里(“武肺事件”,人們基本足不出戶),人人都渴望自由,讀書成了唯一可以使我“飛翔遨游”的法寶。隨手拿起一本,便津津有味地一口氣通讀完成,酣暢淋漓,不是喜歡還能是什么呢?我是著實看不進科教版的哲學文集,過于生硬和教條,當然也可稱為措辭精準。但比起精準,我更喜歡自然舒適。讀《生活的藝術(shù)》一書,就像春日清晨微風輕撫著臉頰,像夏日酷暑暴雨透涼著心脾,像秋日落日包裹著海岸線,像冬日暖陽溫柔著大地,清新愉悅。除了感官上的享受,即語言文字上的親切,還有心靈上的共鳴。生活的藝術(shù),乍一聽這個書名,會不會覺得標題有點寬泛?誰能用一本書去描述生活這么錯綜復雜的東西,我既是懷疑又是好奇。直到把書本翻閱完成,不禁感慨林語堂先生對于中外文學、古今文學的造詣之深刻,對生活行為、動物自然的了解之通透。書中涉及交友處事的藝術(shù)、婚姻家庭的道理、煙酒茶的講究、樹木花草石頭的文化等等,基本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作者引經(jīng)據(jù)典,實實在在讓讀者享受了一段閱讀之旅。我讀書淺薄,其中很多道理和智慧可能還未參悟,來日翻閱時希望有更深的思考。
書中寫了什么?這本書一共14章,從人類起源、行為本能到倫理自然,到人類精神世界。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是關(guān)于人類精神世界的章節(jié),其中有一章的標題是“誰最會享受人生”??吹竭@個標題的時候,我杵了良久,心思誰會是最享受人生的人呢?多么希望自己的生活方式就是標準的、教科書式的享受人生的典范呀!揭開謎底的時候是最讓人興奮的,原來在林語堂先生眼里從古至今,最會享受人生的是:善于發(fā)現(xiàn)自己的莊子、充滿“情智勇”的孟子、一副“玩世、愚鈍、潛隱”的老子、主張“中庸哲學”的子思以及人生愛好者陶淵明。讀完之后,不得不認同林語堂先生的觀念,人活在世上,首先要對自己有要有清晰的認知,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勢并將其發(fā)揚,其次要對生活充滿熱情和智慧,并且善于勇敢地挑戰(zhàn),然后心態(tài)上“塞翁失馬焉知非?!?,另外在物質(zhì)上中等精神上無限豐盈自己,最后成為看清了世界依然熱愛世界的追夢者。不過我遺憾的是作者沒有提及蘇軾先生,鑒于個人喜愛和偏見,我是十分欣賞蘇先生樂觀豁達品質(zhì)的,尤其在看完其《蘇軾傳》之后,對他的敬仰之情綿綿不絕。
我的感受是什么?文中的部分觀點其實與我之前的人生觀是有所沖突的,但并不妨礙它在闡述之后,我對其進行了理解、包容和吸收。比如作者并不認為善于管理時間、高效工作的生活方式是優(yōu)秀正確的,在他看來美國人如此強烈的時間觀念是被馴化出來的,喪失了自我判斷能力,違背了自然人的本性。人本身是需要休息和閑適的,一個從年頭把年尾都計劃好的生活方式看似很嚴謹,但是也會給人帶來勞累和疲憊。此處你或有不解,因為作者認為只有空閑才能進行創(chuàng)造,每天從頭到尾的忙碌,人類是進行不了思考,新事物是進行不了創(chuàng)造,歷史中偉大杰出的推動者都是在空暇中進行了偉大創(chuàng)舉,比如司馬遷著作《史記》一書。進一步說,其實作者是反對獨裁專制的。又比如作者認為小孩讀書應從興趣驅(qū)動,如果一個人他不喜愛或者一時間不愿意讀書了,應該讓他去自由玩耍?!邦^懸梁、錐刺股”的行為在作者筆下是不認同的,過于勤奮地努力只能說明方法有問題,并不需要歌頌此類“鴨式填充”的學習態(tài)度和教育方式。再如作者倡導生活由技術(shù)到簡樸,過多的購物欲、消費欲只會讓生活變得復雜,其中文中有舉例說到,以前人類吃食只需捕獵進食,今天人們一說到吃便是各種想法,是西餐還會中餐,是川味還是湘味等等,選擇的多樣化有時候不見得是好事。不過作為一個資深吃貨,我還是很希望廚房能制作出更多的美食,多一些思考的煩惱也沒有關(guān)系。
書本終究是作者觀念的輸出結(jié)晶,無對無錯,可以豐富生活罷了。愿讀者朋友們在這有限的時間和有限的空間里“多出去走走,看看世界”。
看魏小安的《與中國旅游同行》時,他極力推薦這本書,說是這本書會讓我們懂得如何享受生活,于是從圖書館借來看了。作者是林語堂。這本書是他在美國寫的,當時在美國引起很大的反響。該書于1937年在美國出版,次年便居美國暢銷書排行榜榜首達52周,且接連再版四十余次,并為十余種文字所翻譯。林語堂也是第一位以英文書寫揚名海外的中國作家,是集語言學家、哲學家、文學家于一身的著名學者。
迫不及待得開始讀這本書。因為感覺現(xiàn)在的自己及身邊的人都是壓力重重極不快樂的。那么,林老先生會告訴我們怎樣的生活藝術(shù)呢?書的扉頁上寫著這本書談了莊子的淡泊,陶淵明的閑適,誦了《歸去來兮辭》,講了《圣經(jīng)》的故事,以及中國人如何品茗,如何行酒令,如何觀山,如何玩水,如何看云,如何鑒石,如何養(yǎng)花、蓄鳥、賞雪、聽雨,吟風、弄月等。呵呵,如果真這么會享受,我們定會擁有快樂的人生!
這本書聊到關(guān)于人生的話題。作者認為,人生的意義是這樣的:“人是一切事物和活動的中心,人生的目的與真諦在于享受淳樸的生活,而活著就要快樂,尤其是家庭生活的快樂?!币簿褪怯X得生活的享受在于一種態(tài)度。林老先生說:“我以為這個世界太嚴肅了,因為太嚴肅,所以必須有一種智慧和快樂的哲學以為調(diào)劑。”“我們是屬于這塵世的,而且和這塵世是一日不可離的。即使這個塵世是一個黑暗的地牢,但我們總得盡力使生活美滿?!笔堑?,我們要努力去獲得精神的和諧,對于這個孕育萬物的天地,必須有一種感情,一種依戀之感?!皦m世到底是真實的,天堂終究是飄渺的,人類生在這個真實的塵世和飄渺的天堂之間是多么幸運!”
林老先生要我們堅持一種快樂的享受的哲學。也是,既然人生如此短暫,既然生命如此脆弱,那么我們還有什么理由去煩惱于生活中那些瑣事,為一些小事情耿耿于懷?另外,從他的文字中也深刻感受到要順應自然,循著四季,順應內(nèi)心自在地生活。他還堅持要丟開功名利祿,樂天知命地過生活。的確,那些物質(zhì)財富的多少確實不能說明我們的幸福感。你敢說我們只要越有錢越有名利、地位就越幸福嗎?所以我們不需要刻意追求那些身外之物。當然,對于我們年輕人想要達到這種境界還很困難,我們也需要一定的物質(zhì)做保證。但是至少,我們要堅持內(nèi)心的寧靜,淡泊一點,淡然一點,去追求自己興趣和夢想才是最重要的!總之,遵循內(nèi)心,追求快樂!
書中還堅持“博愛”。不要太去挑別人的刺,多包容那些那認為的錯的事和惡的人,同時也接納自己的一些缺點。存在即是合理。多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少去批評懷疑他人,而是有一顆關(guān)懷心,包容心,這樣你自己也會變得大度一些,快樂一些。
做一個真性人,按照自己的本性,活出真我。懂得享受生活,以一種悠閑的達觀的態(tài)度活著。而不只是忙忙碌碌,不只是辛苦地學習和工作。確實,學習是為了生活,工作也是為了生活。如果你每天只是在為這些奔忙,而忘記享受生活,那么你是忘記了生活本真的樣子,得不償失了!所以如林先生所言,“應該把生活加以調(diào)整,在生活中獲得最大的快樂?!?/p>
另外闡述了悠閑的重要。有一句話感觸很深,“世間萬物盡在過悠閑的日子,只有人類為著生活而工作?!毕胂胍彩?,有多少人不是在任勞任怨工作,為了生存奔波煩惱到白發(fā)蒼蒼?書中說,智慧的人絕不勞碌,過于勞碌的人絕不是智慧的,善于悠游歲月的人才是智慧的。所以為了有一個好的生活質(zhì)量,我們得學會忙里偷閑。偷得浮生半日閑是一種很好的境界,這是懂得休閑,懂得享受生活的表現(xiàn)。那么,只要是你想做的什么事情,比如學個什么樂器,去一個一直都想去的地方旅行,抓緊時間去做吧!不要等到有足夠多的錢足夠多的時間才去做,因為這樣你一直都不會去做它。而享受生活并不需要你要多有錢,只要有心足矣。享受悠閑生活當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珍惜當下,每一個今天,每個此刻都是特別的。想到什么就去做,不要給自己留下遺憾!
記住,悠閑的生活,必須要有一個恬靜的心地和樂天曠達的觀念,以及一個能盡情觀賞大自然的胸懷方能享受。我們在浮華的城市打拼,別忘記要給自己放個假去親近大自然,去觀賞神奇美麗的風景,多出去放飛我們的心靈。記住生活的本來面目,不要成為生活的奴隸,而要做自己的主人。不要使生活變成,“為了生活而生活”。
李白就曾說“浮生若夢,為歡幾何”。記住享受活著的美好!善意對待周邊的人和事,將煩惱的事情化成簡單,出去旅行,去喝喝茶,聊聊天,賞賞花,讀讀書,作作畫。簡單、快樂地活在這個塵世間。因為,生活,是一門藝術(shù)!生活,是一種修行!
在圖書館漫無目的地享受群書的包圍時,一個不經(jīng)意的抬頭,我的眼光落在了《生活的藝術(shù)》這幾個字上?!吧睢薄八囆g(shù)”,這兩個字深深地吸引了我,引起了我的好奇心與欲望。于是,我進一步走進它,靜靜地翻開了目錄,神奇而又安靜的心靈之旅啟程了……
近來正十分關(guān)注怎樣享受生活的我,無疑地我對《生命的享受》這幾章很感興趣。我來到了角落邊的一張沙發(fā)上,微笑地與那些文字融在了一起……
文中講到了快樂問題,有一處文字引起了我的思考——“惠特曼說:‘我這樣地做一個人,已經(jīng)滿意了?!晕乙惨詾槲椰F(xiàn)在活著,并且也許還可以再活幾十年,人類的生命存在著,那就已經(jīng)夠了。這樣看法,這個問題便變?yōu)闃O簡單,而不容有兩個答語,就是人生的目的除了去享受人生外,還有什么呢?”是的,人的一生說長不長,說短不短?;钪娜耍總€人都有不同的活法。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為什么不開開心心地過每一天呢?開心地活著更有價值。日子一天一天地過,我們一天一天地重復著生活,日起日落,其實生活就這么簡單。但是如何從簡單中得到樂趣呢?那就要用心去挖掘,去享受每一個美的片段?!吧钪胁皇侨鄙倜?,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這句話大家都耳熟能詳,也不難理解其中的含義。但是能真正做到的有幾個呢?在這個物質(zhì)誘惑的時代,很多人都茫然地追求著金錢、地位。是的,追求自己要的東西固然沒錯,但是有多少人,等到他真正成為富翁時,才知道那并不是自己想要的……所以,你要明確自己要的到底是什么。生活其實沒必要太多的強求,開心就好。
快樂并不難尋。它隱身地藏在了天空、花草、樹木等大自然的一切中,還隱藏在詩歌、音樂、舞蹈等藝術(shù)中,更隱藏在親情、友情、愛情等情感中……偶爾地發(fā)呆,靜靜地沉思,輕松地閱讀,放聲地歌唱……這都是享受。只要你用心去享受,快樂無處不在。生活其實很美好。那些看不見的快樂。圍繞在你身旁的每一個角落,它們和你只隔著一層薄薄的面紗,它們等待著你去掀開而一睹快樂的芳容。
我記得朱自清曾《荷塘月色》里寫到:“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斌@天動地的生活能給我們帶來快樂,平凡恬淡的日子也一樣能給我們帶來快樂;榮華富貴能使人快樂,粗茶淡飯也能使人快樂??鞓放c否,關(guān)鍵在于我們的心境。我現(xiàn)在才知道“早晨出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七件事就足以讓我很開心了。清晨從窗戶中射入的一縷陽光,春日里朦朧中聽到的清脆的鳥鳴,路上輕輕撫摸臉頰的陣陣微風……那會讓你感到快樂。我記得曾看過這么一段話“讓我和草木為友,和土壤相親,我便已覺得心意滿足。我的靈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動,覺得快樂。當一個人悠閑地陶醉于土地上時,他的心靈似乎那么輕松,好像在天堂一般?!贝笞匀慌c人有著不一般的關(guān)系。西方有句古詩,“我來自塵土,我終歸與塵土”。每一個人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們應該像魚一樣在水里,迎著粼粼的水波,蕩漾著心情,自由的游弋;像鳥一樣飛翔在湛藍的天空,與云為友,做天空的旗幟……有了這樣豐富的想象力,我們可以摒棄作為人的所謂的高貴和自尊,真正的成為自然的朋友,真正的欣賞并贊嘆種種自然的神奇和美妙。我們有時就是一個魚,有時就是一片云,有時就是一塊石頭,有時就是一蔓青草,只要我們愿意,我們想成什么,就是什么。人的思想是無邊無際的,是自由的,沒有誰可以干涉,可以阻止它的發(fā)展,只要你愿意,在思想中,一切皆可呈現(xiàn)。路人的一個微笑,一句早上好,都足以讓我感到快樂。我現(xiàn)在愿意花時間在這嵌入這篇文章,是因為我在將自己的思想呈現(xiàn)出來中找到了快樂。文字使我快樂。一直以來我都以寫出的文字與別人分享而讓人從中得到啟發(fā)與思考為快樂的源泉。
這篇章中還提到了“金圣嘆之不亦快哉三十三則”,只要你去挖掘,一天當中的快樂也許可以是一百則。如果我們多體驗一下大自然的神奇,多傾聽一下自己的內(nèi)心;多一些工作的坦然,而少一些追名逐利的煩憂;尊重生命,順其自然,還自己一個自然的心靈,我們將生活得充實而快樂。靜靜地享受簡單的生活,發(fā)現(xiàn)不簡單的快樂,這才是享受人生之道?。∪松?,快樂是無限的。
《生活的藝術(shù)》是國學大師林語堂在1937年出版的一部英文作品,曾占據(jù)美國暢銷書排行榜榜首達52周(我看的是中文譯本)。這本書也是我和一位書友交換得來的,前前后后,斷斷續(xù)續(xù)地看了兩個月左右。
《生活的藝術(shù)》無疑是一本好書,官方介紹這樣說:林語堂將中國人曠懷達觀、陶情遣興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東方情調(diào)訴諸筆下,向西方人娓娓道出了一個可供效仿的完美生活方式的范本、快意人生的典型。
這本書的前面大部分內(nèi)容我是沒看進去的。中國字都認識,但讀過去之后卻沒有進入大腦;或者讀懂了,但感覺沒有什么收獲。我硬著頭皮往下啃,一邊反思自己為什么讀不進去,吸收不了。直到看了“讀書的藝術(shù)”這個小節(jié)才搞明白。之前認為,這本書寫于1937年前,那個時候作家的用語習慣,語境與現(xiàn)在不一致;或者作家的思維方式跟理工科的漢子有差異,導致看不懂。讀了這一小節(jié)之后,才發(fā)現(xiàn)問題出在自己的心境上。這本書本身傳達的是貼近自然的生活觀念,需要舒緩的心境才能讀得下去。在學校,自己的大腦處于高速運轉(zhuǎn)狀態(tài),想的是用盡量短的時間把這本書讀完。這本書卻需要細細地品,慢慢地讀,方能讀懂。
讀這本書還是有不少收獲的。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個觀點是,當一個人的思想和經(jīng)驗尚未達到可讀一本名著的相當時期時,他即使勉強去讀,也必覺其味甚劣。也就是說,當一個人自身水平不夠的時候,他的鑒賞水平也是有限的。所以,面對一個作品時,不能妄加評論和下結(jié)論,很多時候要從自身開始反省。一個人的心境也很大程度影響著一個人的品味。不同時候讀同一本書,滋味也是不同的。就像讀這本書一樣,回到家以后心境慢慢地閑適起來,也更加能夠欣賞這本書了。讀這本書時,也發(fā)現(xiàn)了書中好多處的觀點都可以回答這樣一個重大問題,即現(xiàn)代科學為什么起源于西方。作者從哲學層面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分析。
受限于個人水平,我對這本書的分析是不夠徹底的。當你的心境不急躁,當你能心平氣和地面對生活時,是可以讀下這本書的。
這本書拖了太久
人與人之間千差萬別的原因并不在于我們的生命中發(fā)生了什么,而在于當我們面對人生中能考驗生命勇氣的重要境遇時,選擇用什么樣的方式作出回應。最難的事就是要真誠地表達自我,而不是欺騙自己。凡事發(fā)乎自然,更重要的是順其自然,不要刻意或勉強為之。應該忘掉自己,并將自己的力量融入對手發(fā)勢、變勢的動作中。不要先發(fā)制人,要隨著對手的招式變化而做出相應地動作。后發(fā)制人,借力打力來擊敗對手。凡事都不要刻意而為,每時每刻讓一切順其自然,既來之,則安之。無心并不是沒有情感和感覺,而是一種感覺沒有阻滯的狀態(tài)。“無為”并不是真的什么都不做,而是明心見性,要讓自己的思想自由流動,完全不受任何內(nèi)在或外在的干擾。凡事都要發(fā)乎自然,絕不可刻意或竭力而為。功夫——強身健體、陶冶心智和自我保護。功夫修為越高,越趨于質(zhì)樸無華。而越是境界不夠的人,就越喜歡裝飾自己。一個人應該像竹子那樣,在急風暴雨中,隨風前后搖擺,以化解強風的襲擊,這樣他才能生存下來。越接近功夫之道的真諦,表達就越精煉。截拳道并不旨在有效地制服對手,而是有效地克制自己,以克服個人情感上的障礙、不安、恐懼和受壓抑的情感。換句話說,它是擺脫自身情感上的羈絆,實現(xiàn)完整自我的表達方式。訓練的最高境界通常是返璞歸真。當一個人進入無形的階段,無形就成為一切之形。當一個人沒有風格,就可以適應所有的風格。真實的觀察,只有在放棄形式之后才可以獲得;
真正的表達自由,也只有在制度以外才能發(fā)生。動中有靜,緊張中有放松,眼觀六路而又鎮(zhèn)定自若。既不刻意人為,又順其自然;既不渴求,又不指望。簡言之,像嬰兒一樣天真無邪,同時擁有完全成熟心靈的計謀和最敏銳的智慧。你所掌握的知識和技巧應該被遺忘掉,這樣一來,你就可以漂流在虛空的世界里,無拘無束,安逸無慮。學習很重要,但不要成為其奴隸??偠灾?,不要懷抱任何外在的、華而不實的東西。要以心為主。不刻意追求技術(shù)就等于擁有了所有的技術(shù)。技藝應該從屬于心靈的訓練,最終,它將把練功者帶至更高的精神境界。簡單的生活平淡無奇,不在乎利益,不耍小聰明,沒有自私,也沒有欲望,滌除玄覽。這就是“大成若缺”和“大盈若沖”的生活。這樣的生活像光一樣明亮,但并不晃眼。簡而言之,這樣的生活和諧統(tǒng)一,美滿平靜。它持久,帶給人啟迪、和平以及長久的生命。善和惡或者快樂和痛苦,只有另一半的存在,它才存在。而且,它們相互補充,相互促進,而非相互對抗。首先,如果我沒有感覺到痛,我怎么知道什么是快樂呢?反之亦然。不需要在善和惡之間掙扎,而是要像水波一樣,順其自然。你認為一件事是錯的,與你要辯護、解釋、證明一件事是錯的,這兩者之間有很大的差異。
我做我的分內(nèi)事,
你做你的分內(nèi)事。
我在這個世界上活著,
不是為了滿足你的期望。
你在這個世界上活著,
也不是為了滿足我的期望。
你是你,我是我。
如果我們偶然相遇,
那將是一件很美的事。
如果不能,那也沒辦法。
最富有、效率最高、最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就是那種沒有性格的人。要了解光明,你就必須理解光明和黑暗交替的節(jié)奏。許多人一生都致力于去實踐一個他們“應該”怎么樣的理念,而不是去認識、實現(xiàn)他們本身。自我實現(xiàn)和自我形象實現(xiàn)兩者之間是有差異的,這一點非常重要。很多人都只是為他們的自我形象而活著。不是死亡本身可怕,而是對死亡的恐懼和感覺令他們裹足不前。他們把幻想當成了現(xiàn)實。習武必須有一種自由感,受制約的心靈從來不是自由的。當我向觀眾展示我的技能的時候,我感覺良好。為什么呢?因為,親愛的,為了到達這一步,我拼命努力。這意味著敬業(yè),不停地努力工作,不停地學習和發(fā)現(xiàn),當然,其中要犧牲掉許多東西?;鹨粯拥臒崆?,不偏不倚的態(tài)度。
時間的快車已經(jīng)到了2021年,我也已經(jīng)工作了8年多,經(jīng)常會覺得頭腦斷片、頭緒太多、效率低下、腦袋嗡嗡的感覺。曾經(jīng)那個雷厲風行,快人快語的少年,不見了蹤影。只得感慨,是不是真的年齡大了?真是的我老了嗎?
有幸看到了《簡單生活的藝術(shù)》這本書,我似乎找到了原因和化繁為簡的方法。
人生隨著閱歷的增加,經(jīng)歷的多了,有些是財富,更多的東西可能是垃圾。沒有定期進行頭腦的清理,腦袋也會被垃圾阻塞。就如同買了大量的生活用品,它們占據(jù)了你的空間,導致屋子一團糟。我們的頭腦,每天接收無數(shù)的信息、如果不能及時清理,也會占據(jù)大腦空間,形成大腦效率下降。
那么從這一刻開始,我們要拋棄舊有的不斷的買買買的生活、不斷的存入大腦的方式,我們要走上簡單生活的道路。應該是從觀念、思維、行動、言行上進行一次革命。
一直以來,我們被各種勵志的故事包圍,被各種成功人士的故事激勵著,我們被各種高大上的物質(zhì)刺激著,被別人的鏡頭吸引著。似乎,只有這樣的生活才能讓我們滿足,才是幸福的生活??墒?,我們自己卻無比的焦慮,似乎永遠無法滿足,是貪婪還是我們忽略了自己真正的需求?我們被物品包圍,被瑣事包裹,被生活消耗,被焦慮環(huán)繞,似乎一只拉磨的驢子,永遠沒有盡頭。我們努力地去生活、去工作、去追逐,但是卻距離幸福原來越遠。
改變迫在眉睫,我們要勇敢的說不!我們要去尋找自己的幸福!
我們要放下對外界的執(zhí)念,將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放在探索自身的需求,發(fā)現(xiàn)自己,成就自己。幸福只是一種感覺,是自己的一種內(nèi)心感受。當自己被滿足以后,自然會覺得開心和滿足。我們要去發(fā)現(xiàn)自己、愉悅自己,我們的頭腦、思維、生活環(huán)境、物品等滿足自己內(nèi)心的需要,才能獲得自身的滿足。
這邊書的出現(xiàn),像是一股清風吹來,讓人精神為之一振。原來,復雜生活并非我們的本意,幸福的真諦在于簡化生活、騰出空間、沉淀內(nèi)心。通過清醒地自我認識,掙脫物質(zhì)的束縛,探索精神的自由,最終抵達內(nèi)心的安寧和富足。
一、轉(zhuǎn)換頻道,享受慢節(jié)奏生活。
我們一直在追逐,把精力放在追求外在的認可上;我們把時間花費在購物、保管、維護、丟棄物品上。仔細想想,我們一直都在被別人的眼光所累、被物品所累,把自己折騰得疲憊不堪。
擺脫多余的累贅,我們的生活會變得更有意義。
不經(jīng)意間,我們的步調(diào)慢了下來,可以全身心地投入眼前所做的事情,與家人好友共度時光,全心全意地投入吃飯、散步、看電影這些美好的事情,按適合自己的節(jié)奏生活。
二、人際關(guān)系變得更健康
簡單生活還會產(chǎn)生一個意想不到的影響,物質(zhì)領(lǐng)域的超脫能帶來人際關(guān)系領(lǐng)域的解脫。
如果一個人的占有欲和控制欲很強,其實意味著他是一個缺乏安全感、內(nèi)心脆弱的人。
相反,如果能夠擺脫對外在、物品的依戀,達到比較高的精神自足境界,那么你對他人的需求就會減少,在索取和付出之間更容易取得平衡,彼此的關(guān)系也更融洽。
三、留給內(nèi)心時間的空間更加寬廣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會擁有越來越多的囤積物,如果不懂得適時舍棄,心靈也將被事、物淤塞。
從在校學習到參加工作,從單身到結(jié)婚,從小孩呱呱墜地到離家求學,每一個階段的轉(zhuǎn)變,都是一次清空自我、重新出發(fā)的寶貴機會。
一旦從瑣事和物質(zhì)中超脫出來,每到一處“驛站”,我們都更能主動地卸下不再需要的事、物,找回因為扮演好學生、好父母、好子女的角色而喪失的內(nèi)心的輕盈和廣闊。
他說:“我們不去追求完美的理想,不去追尋那勢不可得的事物,不去窮究那些不可得知的東西??最重要的問題是怎樣去調(diào)整我們的人生,使我們得以和平地工作,曠達的忍耐,幸福的生活。”
作者是一個講究自我、懂得調(diào)劑和享受生活的人,我非常欣賞他的“自我”和“閑適”。在《生活的藝術(shù)》這本書中,我認為它更多的是在告訴人們在工作之余、責任之外如何提高生活的質(zhì)量、過上有品位的生活。我認為,林老先生并不是叫我們放棄所有的理想,而是在強調(diào),對理想的追求必須是以現(xiàn)實生活為基礎(chǔ)的、是以快樂為原則的。 自從讀了《生活的藝術(shù)》,他的這種悠閑的情緒和中庸的精神就一直感染著我。的確,正如朱自清在《荷塘月色》里寫到的一樣:“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斌@天動地的生活能給我們帶來快樂,平凡恬淡的日子也一樣能給我們帶來快樂;榮華富貴能使人快樂,粗茶淡飯也能使人快樂??鞓放c否,關(guān)鍵在于我們的心境。如果多體驗一下大自然的神奇,多傾聽一下自己的內(nèi)心;多一些工作的坦然,而少一些追名逐利的煩憂;尊重生命,順其自然,還自己一個自然的心靈,我們將生活得充實而快樂:當我們工作的時候,我們會感到創(chuàng)造的魅力,從而快樂;當我們悠閑的時候,可以感到生命的愉悅,從而快樂;當我們歷經(jīng)苦難的時候,我們可以從中汲取奮斗的激情,從而快樂??這,或許就是作者追求的“中庸”的和“閑適”的境界吧。如果我們能做到的話,何樂而不為呢?
感慨作者有著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那顆體驗到平常之美的心靈,作者也是生活的智者。作者可能是反感于社會政治爭斗,或者是天生的超凡脫俗,他醉心于人生,成為一位美好的理想主義者。過去常常有人拿魯迅和作者做為兩種文人的代表,進行批判。的確,他們是兩類知識分子,魯迅等人是社會現(xiàn)實參與派,作者則是逍遙自由派。他們都是關(guān)注現(xiàn)實和追求自由的,但其重心、方式又是不同。前一者他們是時代的潮兒,后者則是時代的旁觀者,我喜歡魯迅等人深刻、執(zhí)著、硬骨頭的精神,而他們心中卻有著強烈的內(nèi)心沖突和沉重的苦難感。但我更心儀作者一類人對生命,人生和人性的理解,那是即關(guān)注普通人民生苦樂,又能夠在天地間自由翔飛,有著對生命和人生的大徹大悟。他們守靜獨、致虛極、揮真元,聚人類之學養(yǎng),發(fā)民族之慧光,以獨特的方式,對民族文化進行著建設。知識分子的作用是言,他們的意見能不能賦于實踐,取決的是當政者,勸而無用,只能做罷,或許生活還能給自己一個快樂的心態(tài)。于是作者這一類人有了自己靈魂的歸宿,不管怎么說,我們給他們的只能是尊重。
《生活的藝術(shù)》一書既是一本教人如何享受生活的幸福手則,也是一本讓人有所思的人生哲學小品集。浪漫高雅的東方情調(diào)、行云如水的文字,文中的內(nèi)心境界,想必能讓你體察到另一種人生的智慧。
細味林語堂先生的《生活的藝術(shù)》,我的思緒也仿佛隨之飄進了他筆下那個高雅世界之中。在《生活的藝術(shù)》中,林語堂談了莊子的淡泊,贊了陶淵明的閑適,誦了《歸去來辭》,講了《圣經(jīng)》的故事,以及中國人如何品茗,如何行酒令,如何觀山,如何玩水,如何看云,如何鑒石,如何養(yǎng)花、蓄鳥、賞雪、聽雨、吟風、弄月林語堂將中國人曠懷達觀,陶情遣興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東方情調(diào)皆訴諸筆下,向西方人娓娓道出了一個可供仿效的完美生活的范本,快意人生的典型,展現(xiàn)出詩樣人生、才情人生、幽默人生、智慧人生的別樣風情。
《生活的藝術(shù)》本身就是一本生活觀后感,里面的情調(diào)很高雅,這是一種中國人獨特的高雅。書中不遺余力地向美國人民兜售隱忍閑適的中國式生活藝術(shù),林語堂在書中揭露了他所認為的美國人三大惡習:講究效率,講究準時和希望事業(yè)成功。雖然這些惡習是現(xiàn)代人幾乎都有并且得到某部分人的極力推崇,但他卻別樹一格地認為一個人以為不要緊了,就什么都不要緊了這個是中國人特有的美妙概念。美國人求全的欲望近乎淫,而中國人則認為差不多就可以了。于是,林語堂想借由自己對生活的獨特見解,告訴這些生活節(jié)奏緊湊的美國人大洋彼岸中國人的好。他在書中娓娓地道閑適的好處,諄諄地誘美國人去享受生活。書中的章節(jié)都是這樣的題目:誰最會享受生活、生命的享受、悠閑的重要、家庭之樂、生活的享受、享受大自然、文化的享受,他是非常認真地要為美國人的機械生活上點潤滑油。
林語堂在自序中說:本書是一種私人的供狀,供認我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所得的經(jīng)驗。我不想發(fā)表客觀意見,也不想創(chuàng)立不朽真理。我實在瞧不起自許的客觀哲學,我只想表現(xiàn)我個人的觀點。又說:一切取舍都是根據(jù)我個人的見解。是的,無論是思想觀點,還是情感情趣,或是表述方式,都有非常鮮明的林語堂風格。書中,林語堂一字一語寫出了現(xiàn)實生活的細節(jié),借由他這些最貼近生活而又獨特的想法使外國人對中國人生活更為熟知,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他們的生活態(tài)度。
總而言之,其思想就是無論何時,只要活著一天,就要快樂一天,決不辜負自己的任何時間,即使生病或老去,也要體驗痛的快樂,直至我們洞悉了人生,以恬淡的心態(tài),快樂的死去,總算自己沒有白活,完美的結(jié)束生的旅程。
的確,只要我們認真和執(zhí)著,充實每一天,我們可以永遠快樂。當我們投入工作的時候,我們會感到創(chuàng)造的魅力,從而快樂;當我們悠閑的時候,可以靜悟生命,從而快樂;當我們歷經(jīng)苦難的時候,我們可以從中汲取一種奮斗的激情,從而快樂
可見,快樂無所不在,關(guān)鍵在于我們認真的去體會,認真的去感悟,認真的去憚。明人金圣嘆之三十二不亦快哉,在吾人看來,也無非是一些雞毛蒜皮之事,而其卻將其以為是一生中最快樂的事,并記錄下來,聊以自慰,而另一個撼人心神的是殘疾人海倫的《假如我能眼亮三天》,種種常人所經(jīng)歷的平凡,在她的眼中是多么的遙不可及,可見快樂對不同的人來說,是不同的,而且每人感受到的深淺亦有所不同,也只有調(diào)整自己心態(tài),坦然從容,微笑才會永遠的浮現(xiàn)于我們的臉龐。
《生活的藝術(shù)》給我傳授了快樂的秘訣,有助于改變自己的觀念,從另一方面觀照快樂,從而走出關(guān)于快樂的誤區(qū),以樂觀的態(tài)度去戰(zhàn)斗,去迎接生活的洗禮。
雖然比較明顯《生活的藝術(shù)》是林語堂為外國人寫的一本書,但隨著中國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其實現(xiàn)代中國人的生活也開始趨向于林語堂當初筆下的那些外國人。人們每天置身于煩囂社會中,麻木地干著用于維持生活的工作,真正的生活的意義,也許人們早已忘卻?;蛟S,我們都該在某個陽光明媚的午后,一邊呷著甘醇的奶茶,一邊細味一下林語堂的《生活的藝術(shù)》,重新,好好的,邂逅一下生活。
相關(guān)推薦
俗話說“知書達理”,我們要學會從閱讀中收獲人生的道理,閱讀了作品后,我心中洶涌澎湃,感慨萬千。如果我們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推薦一篇關(guān)于“愛的藝術(shù)讀后感”的文章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我們會不斷改進和提高還請您多多關(guān)注我們的網(wǎng)站!...
網(wǎng)絡時代寫作是每個人都應該掌握的技能,寫作文可以幫助我們留下一些關(guān)于時間的記憶。寫作文學要學會恰當?shù)剡\用描寫、議論等表達方式。你是否正在為寫作文感到束手無策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愛的藝術(shù)讀后感15篇",強烈建議你能收藏本頁以方便閱讀!愛的藝術(shù)讀后感-空間情感日志這本書是群友推薦的,所以就去圖書館...
我確信您在看完這篇文章后,已經(jīng)有了很多深刻的讀后感受。為了更好地理解文中內(nèi)容,有必要寫下讀后心得,記錄自己的疑問和思考。因此,我今天向大家特別推薦這篇題為“愛的藝術(shù)讀后感”的文章,也希望大家多多關(guān)注我們的網(wǎng)站!...
你是否還在苦惱自己的讀后感寫不好呢?在閱讀了作品后,感到身臨其境,如一幅畫,優(yōu)雅的筆觸渲染著潑墨之灑脫。我們在寫讀后感時,一定不要原模原樣地照搬別人的模板,下面由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編輯給大家來分享愛的藝術(shù)讀后感。...
期望這篇“教育是慢的藝術(shù)讀后感”能夠給您帶來更多的盈利。讀完作者的作品后,我們學到了許多知識,領(lǐng)悟到了許多道理。寫讀后感是表達對閱讀過程中理解和思考的一種方式,要寫好一篇讀后感,有什么技巧呢?記得馬上收藏本頁,方便再次閱讀!...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