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級下冊課件。
欄目小編今日獻上一篇網(wǎng)路好文章“物理八年級下冊課件”給大家。教案課件是教師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所有的老師對于編寫教案課件都不感陌生。精心制作的教案課件能夠幫助避免遺忘重要的教學內容。想了解更多資訊,請記得持續(xù)關注我們的網(wǎng)站!
1.實驗:兩個鉤碼的大小、形狀和材料都不同,但是它們的質量都是50克。我們用彈簧秤測量它們的重力。把物體掛在彈簧秤下,當物體靜止時,彈簧秤的示數(shù)就等于物體受到的重力。
這兩個砝碼的重力都是0.5牛頓。質量相等的物體,它們的重力大小也相等。
2.學生實驗:用彈簧秤測量質量分別為50克、100克和150克的物體的重力,將測量結果填在課本的表格內。
教師:從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物體的重力跟它的質量成正比。
約是10牛/千克。精確的測量結果表明,重力和質量二者的比值是9.8牛/千克,這個值用g表示,g=9.8牛/千克。粗略計算,g可取10牛/千克。
如果用G表示物體的重力,m表示物體的質量,g表示物體的重力和質量的比值。那么重力和質量的關系可以用公式G=mg表示。
1千克=9.8牛頓 ?
這是錯誤的,千克是質量單位,牛頓是重力單位,是不同的概念,是不能等同的。g的大小與物體所處的高度和緯度有關.當高度增加時,g的值減小;當緯度增加時,g的值增大.
6.例題:一個集裝箱的質量是4噸,計算它所受重力。并畫出重力的圖示。 已知:m=4噸=4000千克,g=10牛/千克。
作力的圖示時,要畫出力的三要素。重力是集裝箱受到的,重力的作用點畫在它的中心。方向豎直向下。結合標度線段的長度,重力線段長度應是標度線段長的4倍。
重力的作用點叫重心。粗細均勻的同材料的棒,它的重心在中點;圓球的重心在球心;正方形薄板的重心在它的對角線的交點。人直立或睡覺時重心都在身體上,但跳水運動員的重心就不在身上了
給出一個不規(guī)則形狀的薄木板,讓學生設計一個實驗方案來標出這塊木板的重心所在.給出用懸掛法確定薄板的重心的參考。得出這樣實驗的原理。隨后給出關于重心的課堂訓練,鞏固重心的知識點。
1、地面附近的物體受到地球的吸引,所以物體受到重力。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
2、重力既然是一種力,它有大小、方向和作用點三個要素。
3、重力的大小跟物體的質量成正比,這個關系用G=mg表示,g=9.8牛/千克。
4、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
1.完成節(jié)后練習。
2.章后習題4、6。
1.知道重力產生的原因。
2.知道重力的施力物和重力的方向,知道重力的作用點叫重心。
3.理解重力的大小跟物體質量的關系,理解公式G=mg,知道g=9.8牛/千克的物理意義。
彈簧秤、鉤碼、質量相等的兩種不同鉤碼。
秋天到了,蘋果從樹上落到地面上。跳高運動員也要落到地面上、飛機投下救援物資從空中落到地面上,在地球上,一切物體最終都會落到地面上。這是為什么呢?原本支撐好的玩具,當把木板拿開,最終也會落到地面上,物體在沒有支持的情況下都要向下降落。------原因是物體受到了地球的吸引。
地球對地面附近物體的吸引力叫重力。地面附近的一切物體都受到地球的吸引,所以一切物體在地面附近都受到重力。
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重力是地球對物體的吸引作用。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地面附近的物體。例如,蘋果所受的重力,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蘋果。椰子所受的重力,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椰子。
重力是一種力,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點三個要素,重力也有三要素。 重力的方向就是物體自由落向地面時的方向,這個方向是豎直向下的。所以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
重力的方向可用來檢查房屋的墻壁是否豎直。我們??吹浇ㄖと擞靡桓卮咕€檢查墻壁就是應用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這個道理。測繪人員用的水平儀下
懸著重垂線,也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來測定儀器是否水平。你有興趣的話,可以采用這類方法檢查家中的電冰箱放置的是否水平。
【學習目標】
1.知道物質是由大量分子組成的,分子間有空隙;
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guī)則的運動;
3.分子間存在著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重點難點】知道物質是由大量分子組成的,分子間有空隙;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guī)則的運動;分子間存在著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預習指導】
1.我們用鋼筆寫字,時間久了,要清洗一下,回憶一下,清洗后清水還清嗎?這種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
2.你常看到媽媽在放衣服的箱子里放樟腦丸防蟲蛀。過一段時間后,打開箱子取衣服,就會聞到一股刺激性的氣味,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什么?
3.回家問一下媽媽,煮咸魚前是不是要在清水里泡一下,問媽媽為什么要這么做?道理在哪里?
4.做一做。將飯盒用橡皮筋系住,用手向上提,然后將飯盒的底部放到剛好和一盆水的水面接觸,再慢慢地向上提起飯盒,觀察橡皮筋的伸長有何變化,猜想一下,變化的原因是什么?(提示:提起飯盒后仔細觀察它的下表面,再猜想。)
5.人們喜愛鮮花不僅是鮮花的美,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百花的芳香。春天的蘭花香,夏天的茉莉花香,秋天的桂花香,冬天的臘梅香,是什么原因讓我們感覺到沁人心脾的芳香呢?
【學習過程】
問題:
1.從外表看連續(xù)的.物體究竟是怎樣構成的?
2.人們不能用肉眼直接觀察到物質的內部結構,又如何去研究物質的構成?
活動1:用放大鏡觀察筆跡
現(xiàn)象:
1.這一現(xiàn)象說明什么?
2.這些微粒又是怎樣構成我們看到的連續(xù)體的?
活動2:將高錳酸鉀顆粒放入水中
現(xiàn)象:
這一現(xiàn)象說明什么?
活動3:酒精與水充分混合
現(xiàn)象:
這一現(xiàn)象說明什么?
閱讀課本那種物質的結構模型能支持上述現(xiàn)象;你選擇第種。
一、分子
1.定義:
2.特點:
一般分子直徑的數(shù)量級為m
二、分子運動的證據(jù)
閱讀課本活動7.2觀察圖7-4;7-5;7-6;
1.你分別發(fā)現(xiàn):①
2.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3.生活中還有哪些證據(jù)支持你的猜想
【教學單元分析】
速度的概念,從日常生活中的實例入手,正確的引出速度的概念,應當先從比較物體運動快慢分析,認識到比較速度的意義進而用單位時間的路程表示速度.
速度的公式和單位,速度的單位是由時間、長度的單位合成的,是物理中第一次遇到的復合單位,速度的計算要認清路程和時間的對應.
【教學過程分析】
一.速度概念的引入
思考教材中提出的三個問題,從這三個問題中分析出比較速度的方法:用相同的時間,看運動的路程;運動相同的路程,看所用的時間.而比較不同的時間和路程的方法是用相同的時間衡量通過的路程.
對于基礎較好的學校和學生可以提供圖片資料、視頻資料,使學生認識到比較速度的必要性,也可以直接由學生想象速度比較的意義,可以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說清用速度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這是速度的物理意義,結合小學的知識,得出速度的概念,可以由學生總結概念.
二.實驗:速度的計算
學生在課前就應當準備玩具小車,進行課本上的實驗,把實驗中的數(shù)據(jù)添入表格中,就得到了計算速度的公式.
本內容的教學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讓學生自行設計實驗方案,學生可能設計成使小車通過1米的路程,記錄下所用的時間,進而比較小車的速度的大小,教師應當予以鼓勵.
三.速度的單位
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應當提供大量的圖片、視頻等多媒體資源,讓學生比較和認識不同物體的速度,適當選取科技新聞,使學生聯(lián)系實際和科技的學習,也可以用課外實踐活動使學生接觸更多的信息,建立自然界速度的物理圖景和養(yǎng)成從信息中學習的習慣.
可以提供的資料有:步行的速度、游泳的速度、騎自行車的速度、汽車速度、列車速度、飛機速度、衛(wèi)星速度、地球運動的速度等.
速度的單位可以用對比法學習,對比長度的單位換算和速度的單位換算,然后應當找到最簡單的方法進行換算.見副板書1.
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由學生觀察出特點:單位進行等量代換、單位用字母表示.
四.平均速度
可以提供圖片、視頻資料使學生認識到在日常生活中的運動都是變速運動,而我們一般都是不要求很精確的情況下,做粗略研究用平均速度,例如列車從廣州到北京的平均速度等.所以引入平均速度概念,平均速度的計算是路程和所用時間的比值,日常所說的速度,多數(shù)情況下都是指平均速度(實際上指的是平均速率).
計算平均速度的例題,例題如副板書2
形成作題的規(guī)范步驟:已知列出已知條件,一般換算成求所需的單位,用字母表示;求列出所求的物理量;解的過程是公式、代入數(shù)值和單位、得結果;答結果的內容.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課題】
速度單位的資料
【組織形式】
學生小組
【教師輔導參考】
1.可以在網(wǎng)上查找各國的速度的單位.
2.各個速度單位的換算關系.
3.相同時期各地速度的單位.
【評價方法】
1.網(wǎng)上的資料可以列出學習記錄.
2.小組總結,各個小組互相補充資料,實現(xiàn)資料共享.
3.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看看哪個組能根據(jù)資料提出新的問題.
(l)知道什么是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
(2)知道什么叫機械效率,知道計算公式。知道械效率總小于1。
(3)知道提高機械效率的意義和主要方法。
滑輪、鉤碼、線、彈簧秤、鐵架臺、刻度尺。
1.功的原理是什么?
2.演示(按圖1裝置)并提問。
用圖1的滑輪來提升重5牛的物體,應用功的原理求在細繩端需要加多大的拉力?(動滑輪重忽略不計)
要求一名學生板演,其他學生在筆記本上演算,教師講評并給出正確解答。
用彈簧秤勻速拉動繩端,使重物G升高。從彈簧秤讀出拉力f的值,用刻度尺測出重物提升的高度h和彈簧秤移動的距離s。以下邊講邊板書:
“實驗數(shù)值G=5牛,h=0.5米,f=3牛,s=1米。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前面研究簡單機械和功的原理時,我們沒有考慮摩擦,沒有考慮使用動滑輪提升重物時動滑輪本身重等因素,是理想情況。實際上,我們用動滑輪等簡單機械提升重物時,由于要克服摩擦以及不得不把動滑輪一起提升,這時我們用的力(動力)就比沒有摩擦時要大(該實驗中,理想情況下拉力是2.5牛,而實際的拉力是3牛)。做的功要比沒有摩擦時大一些(該實驗中,不考慮摩擦時動力做的功是2.5焦,而實際動力對滑輪做的功是3焦)。
①在用動滑輪提高重物的實驗中,用來提高物體的功對我們是有用的,是必須做的。
板書:“1.有用功(w有用):利用機械工作時對人們有用的功叫有用功”(注意,本節(jié)標題暫不出)
②本實驗中,用來克服摩擦做的功、把動滑輪提升0.5米做的功對我們沒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這種功叫額外功。使用任何機械做額外功是不可避免的。
板書:“2.額外功(w額外):對人們沒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額外功”
③本實驗中,有用功加額外功是總共做的功,叫總功。
答:w總=f·s=f·2h=3?!?米=3焦。
答:w額外=w總-w有用=3焦-2.5焦=0.5焦。
問:根據(jù)以上實驗,你能算出有用功在總功中占的百分比嗎?
學生演算,答出計算過程和結果。
有用功總小于總功,所以機械效率總小于1”
教師指出:表示機械效率的字母的讀音。機械效率用百分數(shù)表示,沒有單位。
問:某起重機的機械效率是70%,它表示什么意思?
答:使用起重機提升重物時所做的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是70%,也可以說有用功在總功中占有70%,另30%做的是額外功。
閱讀課本提高機械效率一段,小結要點,指出采取減小額外功是提高機械效率的有效方法。
例題:用圖2所示滑輪組把重600牛的貨物勻速提高2米,所用的'拉力是375牛,求總功、有用功和這個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要求學生板演,教師講評。
教師小結:解答這類問題首先要認真審題,弄清已知條件。其次要注意,用滑輪組提起貨物的高度與人把繩子末端拉下的距離之間的關系。還要分清總功和有用功??偣κ侨死没喬嵘浳飼r總共做的功,也就是人拉繩子的力做的功(或說動力對滑輪組做的功),計算時,功(w總)=拉力(f)×繩端所通過的距離(s)。有用功是指滑輪組克服貨物所受重力豎直升高所做的功,計算時,有用功(w有用)=f·s。因為貨物勻速上升,所以滑輪對貨物拉力的大小等于貨物重,即f=G。貨物提升的高度s用字母h表示(要與動力通過的距離s加以區(qū)分)。所以,有用功(w有用)=貨物重(G)×貨物提升ツ高度(h)。
應該指出,在涉及機械效率問題時,功的原理也是適用的。這時動力所做的功等于機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使用機械時仍不省功,而且還要不可避免地做額外功。
四、布置作業(yè):
1.課本章后習題8,要求計算出總功、有用功、機械效率。根據(jù)計算結果答出哪些說法正確。
教學目標
1、認識定滑輪和動滑輪
2、知道簡單機械的一些應用
3、知道輪軸和斜面也能省力
4、鞏固簡單機械有關的知識
教學重點
1、認識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結構、特點及作用
2、認識定輪軸和斜面結構、特點及作用
教學難點
1、正確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實驗
2、正確引導學生進行分析
教學準備
課件,導學案
教學方法
先學后教,學案導學,合作達標
教學后記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明確目標
一、引入新課
讓同學們觀看書上的漫畫。問:為什么瘦子卻拉不住這個物體?
二、定滑輪和動滑輪
1、介紹滑輪
周邊有槽,能繞軸轉動的輪子。
2、請學生用滑輪把鉤碼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學生自由組裝)
這個時候學生應該會出現(xiàn)不同的方法。在學生實驗完成后,選取不同的類型放在講臺上進行講解。
(1) 定滑輪:提升物體時滑輪不隨物體一起移動。
(2) 動滑輪:提升物體時滑輪隨物體一起移動。
3、探究:定滑輪與動滑輪的特點
學生自己動手探究,明確探究目的,
設計數(shù)據(jù)表格,通過分析得出結論。
如右圖,在學生自己探究時,引導是非常
重要的,強調學生在提升物體時一定要勻速
移動。
六、練習
1、升旗的時候,我們看到旗手用力向下拉繩子,旗子就升上去了,這是因為旗桿頂端有一個 。這個事例告訴我們,這種簡單機械能夠改變 。
2、如圖所示,當彈簧測力計A的讀數(shù)是5N時,彈簧測力計B的讀數(shù)是 ,這個事例告訴我們,這種簡單機械能夠 。
3、我們生活中經(jīng)常使用的工具和見到的情景,分別屬于哪種簡單機械?
a、用扳手擰上螺釘: ; b、用改錐擰下螺釘: ;
c、汽車走的盤山公路: ; d、挑東西的扁擔: 。
4、下面能夠省距離的簡單機械是( )
A、定滑輪 B、動滑輪 C、輪軸 D、斜面
5、在生活和生產中經(jīng)常使用簡單機械,其目的在于( )
A、省力 B、省距離 C、改變力的方向 D、工作的方便
6、如圖是沒有組裝的滑輪組,如果用它來提升重物,請你用筆畫線代表繩子畫出兩種組裝方法,并說出它們的不同的.特點。
7、如圖是工人師傅運重物時經(jīng)常采用的方法,其中利用的物理知識有 ,其目的在于 。
8、如圖中的滑輪是 滑輪,如果重物重為100N(滑輪重不計),則拉力F= N,分析一下,這樣使用滑輪的好處在哪里?
11、小紅學習了簡單機械后發(fā)現(xiàn),所有的簡單機械“省力、必然費距離”,沒有既省力,又省距離的。如果想省一半的力,是否就要費一倍距離呢?為了弄清這個問題,她設計了實驗裝置如圖進行探究。
請你回答:①實驗中不用刻度尺能行嗎?
②應該記錄的數(shù)據(jù)除砝碼和滑輪的總重外,還應有哪些?(畫一個記錄數(shù)據(jù)的表格)
③探究結論,有可能用一個等式來表示嗎?
學生自己動手探究,明確探究目的,
設計數(shù)據(jù)表格,通過分析得出結論。
如右圖,在學生自己探究時,引導是非常
重要的,強調學生在提升物體時一定要勻速
移動。
分析:定滑輪不能省力,但能改變力的方向;
動滑輪不能改變力的方向,但能省一半力。
動滑輪在省力的同時,卻費了一倍的距離。
此時,教師可以根據(jù)情況,用杠桿的知識分析一下,定滑輪、動滑輪的特點。
另外:在探究過程中,由于滑輪本身有重力,和繩子有摩擦,結果可能不太一樣,教師應交待清楚。并提出在動滑輪中:F= EQ F(G物+G動,2)
一、教學設計思路
二期課改物理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倡導物理學習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體驗和感悟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激發(fā)他們持久的學習興趣和欲望,并在探究過程中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逐步實現(xiàn)學習方式的轉變,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敢于質疑,善于交流,樂于合作,勇于實踐的科學態(tài)度。本節(jié)課是《阿基米德原理》這節(jié)內容的第2課時,希望讓學生通過科學探究經(jīng)歷《阿基米德原理》形成的過程: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猜測→設計方案→實驗驗證→歸納結論。
教學目標的制定是多維的,就知識和技能包括理解阿基米德原理,重點放在探究過程;此外要求能夠正確使用溢杯。過程和方法包括通過情景觀察體驗,培養(yǎng)學生實驗觀察和科學猜想的能力;通過交流討論、實驗設計,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通過同桌和小組的討論,培養(yǎng)學生實驗歸納能力。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包括以學生自身體驗,猜想的引入,激發(fā)學生分析研究物理問題的強烈興趣,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和主動探究;通過對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歸納得出結論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合作精神和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為了很好落實上述的教學目標,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對教材及學習活動卡的內容做了調整。教學的開展以阿基米德在浴缸中思考皇冠之謎的動畫引入,讓學生體驗阿基米德浸入浴缸的模擬實驗,根據(jù)手的感受和觀察到的現(xiàn)象提出猜測“浮力大小可能與排開液體的多少有關”,繼而進一步猜想“浮力大小可能等于排開液體的重力”,進行實驗設計和驗證。而如何讓學生順利提出猜想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難點,課堂小實驗和問題的設置起了關鍵性作用。
考慮到班級里學生的學力和個性的不同,不是所有學生都能自我設計實驗,因此在設計教學中先讓全班討論,請同學發(fā)言介紹、演示實驗方案,其他同學補充、完善,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同時也幫助部分學生清楚實驗過程。并且在實驗過程中分兩人一桌,八人一組,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進行有向的探究,每一組都有不同的要求,分工合作。在各組活動中,每個小組成員都參與實驗,可以相互交流,在小組中每個人都有機會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與看法,傾聽他人的意見,實驗結束后各小組請代表匯報他們的實驗結論,全班交流,與其它各組分享,最后進行相應的總結。這樣的設計在平等、輕松的環(huán)境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運用科學方法研究物理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習方式的改變。同時,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也做了改變,不是一味地由老師判斷誰對誰錯,而是把“評價權”交給學生。從最初將他們提出的猜想都羅列在黑板上,適度的點撥,由學生判斷確定最合理的猜想;之后的實驗設計,也由學生來補充、完善;最后歸納實驗結論,也由各小組共同完成。
二、教學過程設計簡述
“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學設計由動畫情景引入,阿基米德在浴缸中思考皇冠之謎;小實驗,如右圖在滿水的燒杯中,將泡沫塑料塊向下壓;根據(jù)觀察到的現(xiàn)象和體驗到的感受,提出初步猜測“浮力的大小可能與排開水的多少有關”;通過設問,進一步提出猜測“浮力的大小可能等于排開液體的重力”;接著全班交流討論、設計實驗方案驗證猜測;最后分析歸納得出結論,阿基米德原理,并交流學習收獲。
在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過程中,我先后在三個班級進行教學實踐。通過一次次的實踐,一次次的反思,對最初的教學設計許多方面做了相應的修改。在第一次教學實踐后,發(fā)現(xiàn)存在這樣幾個問題:
一是學生沒能提出我所希望的猜想。有學生提出跟泡沫塊浸入的深度有關;有提出跟燒杯中的水有關;也有提出跟泡沫塊的體積有關等等,就是沒能提出跟排開液體的多少有關。課后反思中,就教師的啟發(fā)提問做了調整。第一次上課時問,(1)“你把物體慢慢浸入水中時,你有什么感受?觀察到什么現(xiàn)象。”;(2)“你覺得浮力的大小可能與什么有關?”。感覺第2個問題問得太快,學生不能將觀察到的現(xiàn)象和手上的感受與浮力聯(lián)系起來進行猜想。于是在第二次上課時,我將問題細分了,并且將第1個問題中的“浸入”換成“按入”,(1)“請你把泡沫塊慢慢按入水中,體驗你手的感受,并仔細觀察實驗現(xiàn)象”,看似不經(jīng)意的換了一個詞,但實際上是強調了手上的感覺,以及實驗的現(xiàn)象,讓學生方向明確。隨后問(2)“請描述一下你手的感受?!薄斑@說明了什么?”“手受到的力有什么變化?”“這又說明了什么?”,通過這一系列的問題學生能很清楚的回答到“當泡沫塊慢慢按入水中的過程中,受到的浮力在變大”。最后再問(3)“通過剛才的實驗和同學的描述,你覺得浮力的大小可能和什么有關?”。在第三次上課時,又將最后一問改成“通過剛才實驗中你的感受和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你覺得浮力的大小可能和什么有關?”在層層深入的問題后,學生順利的提出了猜測。一個好的提問,能使全班學生個個都處于思考問題、回答問題、參與討論問題的積極狀態(tài),取得最佳教學效果。而一個不恰當?shù)奶釂?,會使學生思想分散、蒙頭轉向、無所適從、甚至打亂教學過程。因此,在以后的課堂教學中我還要加強對課堂提問的設計。
二是在學生設計實驗時沒有頭緒,不清楚需要測量比較哪些物理量,如何收集排開的水等,花了很多時間,直接影響到整堂課的效率。要在有限的四十分鐘課堂教學時間內,進行自主探究并不是無向的,并且對于初中學生而言,教師更需要通過一定的提示,進行有方向的引導。這同樣離不開恰當?shù)脑O問。最初只有籠統(tǒng)的一句“請大家設計一個方案來證明你們的猜測”,這個問題指向不明,一下就把學生給問蒙了,學生不知道該用什么方法來證明。后來改為“用實驗來驗證剛才的猜測需要測量哪些物理量?”;“如何測量浮力呢?”“如何收集排開的液體并測出排開液體的重力?”。在有序的三個問題后,學生踴躍回答,并上臺來演示具體的操作,在有不足的地方時,其他同學跟著糾正,優(yōu)化操作。在明確了實驗方案后,在接下去的學生實驗過程中,分成四組不同的情況,分別進行驗證,第一組:鉤碼浸沒在水中;第二組:鉤碼浸沒在濃鹽水中;第三組:鋁塊或銅塊浸沒在水中;第四組:鉤碼部分浸在水中。在學生交流匯報實驗結果和歸納結論的安排上,我也做了修改。在前兩次上課時,小組的位置是縱向的,相對距離較遠,很難達到交流的目的。在第三次上課時,從新安排,將前后左右的四桌學生為一組,這樣能夠做到小組交流的目的,所選代表也能反映小組的實驗結果。此外,板書的設計也做了改進。在第一次課堂教學中,由于時間緊張,小組匯報實驗結果時沒有在黑板上做記錄,因此之后的實驗歸納存在一定困難;在第二次課堂教學時,先將每一組的實驗前提寫在黑板上,然后在學生匯報實驗結果時填寫完整。第一組:浸沒在水中的鉤碼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開水的重力;第二組:浸沒在濃鹽水中的鉤碼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所排開濃鹽水的重力;第三組:浸沒在水中的鋁塊或銅塊所受的浮力等于排開水的重力;第四組:部分浸沒在水中的鉤碼所受的浮力等于排開水的重力。每一組同學的實驗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把第一組與第二組的實驗結論綜合起來,可以得出結論1:是浸沒在液體中的鉤碼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所排開液體的重力。結論1與第三組同學的結論歸納起來,可以得出結論2: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所排開液體的重力。結論2與第四組同學的結論歸納起來,可以得出結論3: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所排開液體的重力。在全班同學的共同努力下,歸納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最后同學們在小結自己的收獲的過程中,不僅是知識上的獲得,更是能力上和精神上的收獲。
三、磨課、改進的過程(盧灣區(qū)教師進修學院成曉俊)本節(jié)課教師的設計意圖是希望學生通過對小實驗的觀察和體驗,經(jīng)歷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使用工具搜集證據(jù)、處理數(shù)據(jù)解釋問題、表達與交流實驗結論等科學探究的過程,并在探究過程中逐步落實三維目標。在試教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問題,通過對教學設計的不斷優(yōu)化,問題逐步得到解決,同時也給了我們一些啟示。
圖2(a)(b)圖1(a)(b)
在第一次試教中,教師讓學生先模仿阿基米德做小實驗[如圖1(a)、(b)所示],然后設問“通過剛才的實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希望學生能發(fā)現(xiàn)浮力有大小,提出浮力大小與排開液體的多少有關的猜測,并進一步提出浮力大小等于排開液體的重力的假設。做完實驗后,學生提出了許多看法,如:浮力可能跟泡沫塊浸入水的深度有關;可能跟燒杯中的水有關;可能跟泡沫塊的面積有關??等,還有一些看法并沒有結合實驗,如:浮力大小可能與液體密度有關??等,課堂上的實際情況并沒有按老師事先設計的方向發(fā)展。課后,通過教研員、執(zhí)教教師和學校教研組的反思、討論和交流,我們發(fā)現(xiàn)之所以學生的探究方向發(fā)生偏移,與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景和問題的設計有關,一方面實驗的設計沒有將“排開的液體”凸現(xiàn)出來,另一方面學生的學習水平在客觀上是有差異的,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所設計的問題也應該是有差異的。于是,我們重新設計了小實驗[如圖2(a)、(b)所示],讓學生感受到浮力會增大的同時又看到了排開的水越來越多。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將設問分為以下幾個層次:(1)“請描述一下你手的感覺和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2)“手受到的力有什么變化”,“這說明了什么?”;(3)“結合剛才實驗中你的感受和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你覺得浮力的大小可能和什么有關?”。在第二次試教中,學生非常順利地進入到老師事先設計的方案中。這給了我們一個這樣的啟示,情景具有誘導功能——創(chuàng)設恰當?shù)那榫?問題情景)不但可以激發(fā)興趣,引發(fā)問題、引導思考,同時也能誘導探究活動的方向。
在第一次試教中,我們還發(fā)現(xiàn)了這樣幾個問題:(1)雖然學生能夠根據(jù)情景提出浮力大小與排開液體的多少有關的猜測,但很難進一步作出浮力大小等于排開液體的重力的假設;(2)如果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進行實驗來驗證假設,限于學生的能力,只有極個別小組能順利完成,而大部分小組連實驗方案都未弄清,只是模仿別的小組,動動手而已,這樣既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又無法使教學目標得到落實,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在我們又對原先的教學設計作了這樣的處理:(1)在學生提出浮力大小與排開液體的多少有關的猜測后,由教師直接設問“那么浮力大小是否就等于排開液體的多少?”,通過對“多少”應該是指哪一個物理量的討論,引導學生進一步作出浮力大小等于排開液體的重力的假設。(2)在實驗前安排學生討論、交流實驗方案,一方面通過學生間的相互交流、思維碰撞,可以逐步優(yōu)化實驗方案;另一方面也為一部分存在困難的學生理清思路、明確操作方法。實踐證明,這些改進方案確實起到了提高探究活動的效果和效率的作用。我們深刻地體會到,探究活動的組織和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應該循序漸進,由簡單到復雜,從有序到無序,探究活動中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如果讓學生一步進入較高的探究要求,就會使學生迷失方向。另外,在學生的探究活動中,教師決不應該是一位旁觀者,應該是參與者、學習者、組織者、指導者和評價者,學生的探究應當是在教師適時、適度的引導下進行。
在試教中,教師安排學生進行分組實驗,讓每一大組實驗情況各不相同,而每個大組中的各小組的實驗情況相同,想通過對小組交流和大組交流的形式,歸納得出阿基米德原理。讓學生感悟“合作”的重要性,經(jīng)歷完全歸納的科學過程。但由于大組中各小組間的位置安排是縱向的,相對距離較遠,使小組交流的目的很難實現(xiàn),學生所歸納的結論只代表個人意見,無法感受合作的作用,也無法體會科學歸納是需要多次實驗的。這樣一個細小的環(huán)節(jié)就導致這部分設計的目標得不到落實,讓我們深刻體會到了“細節(jié)決定成敗”,在活動的設計中,應關注細節(jié)問題。
基本分析
物理是八年級新開學科,多數(shù)同學感到新奇,具有較高的學習進取性。但 也有不利的一面,有些同學聽說物理難學,使他們的學習進取性大減。這就需 要教師在思想上作進一步糾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進行探究性的學習, 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fā)思維,提高學習的進取性,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 慣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本事。
指導思想
本教材是經(jīng)教育部直接領導由課程標準研究小組反復的研討而完成的,在 使用這套教材時,就要求教師轉變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在新的物理課程理念中倡 導"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要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的教育思想。在教學中 就要關注每個學生,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與人格養(yǎng)成, 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加強與學生生活,科學,技術和社會聯(lián)系的教學,不要 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的教學,從而培養(yǎng)適應社會需要的人才。
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六章分別是:一、走進實驗室,二、運動和能量,三、聲,四、 在光的世界里,
五、物態(tài)變化,六、質量和密度。具體章節(jié)又可分為:觀察、 實驗探究、討論交流、動手做、活動、我的設計、家庭實驗室、走向社會、物 理在線幾大個板塊。這樣編排更有利于教育教學開展,更有利于學生的認識和 學好物理知識。教材在資料選配上,注重從物理知識內部發(fā)掘政治思想教育和 品德教育的潛能,進取推動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學習方法上, 進取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主動學習參與實踐,經(jīng)過學生自我動手、動腦的實際活動, 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教科書采用了貼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由易到難、由簡到繁, 以學習發(fā)展水平為線索,兼顧到物理知識結構的體系。這樣編排既貼合學生認 知規(guī)律,又堅持了知識的結構性。經(jīng)過一學期的教育教學,使學生能進入物理 的世界里來,在掌握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對四周的物理自然世界有一個重 新的、更加科學的了解和認識。
四、教學目標和要求
1、引導學生學習物理學的初步知識及其實際應用,了解物理學在科學技術 和社會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實驗本事,初步的分析、概括本事和應用物理知 識解決簡單問題的本事;
3、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創(chuàng) 新精神,結合物理教學對學生進行辨證唯物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品德教 育。 五、具體措施:
1、鼓勵科學探究的教學。 鼓勵學生進取大膽地參與科學探究。鼓勵學生進取動手、動腦、經(jīng)過有目 的探究活動,學習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體驗到學科學的樂趣,了解科學方法,獲 取科學知識,逐步樹立科學創(chuàng)新的意識。 幫忙學生盡快進入自主性學習的軌道 學習的軌道。
2、幫忙學生盡快進入自主性學習的軌道。在教學過程中要幫忙學生自我進 行知識模地的構建,而不是去復制知識,學生自我在學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才是 至關重要的。 激發(fā)并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
3、激發(fā)并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 加強與日常生活,技術應用及其他科學的聯(lián)系。 4、加強與日常生活,技術應用及其他科學的聯(lián)系。由于物理學與生活、社會有著極為深密和廣泛的聯(lián)系,困此在實際教學中,要結合本地實際,進取學生常見的事例,盡可能采作圖片、投影、錄像、光盤、 課件進行教學。
六、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初步認識聲、光等自然界常見的現(xiàn)象,了解這些知識在生產和生活中的 應用。 ⑵初具了解物理學及其相關技術中產生的一些歷史背景,能意識到科學發(fā) 展歷程的艱辛與曲折,明白物理學不僅僅物理知識,并且還包科學的研究方法, 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
⑶具有初步的實驗操作技能,會使用簡單的實驗儀器和測量工具,能測量 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⑷會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明白簡單的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會寫簡單的實驗報告,會 用科學術語,簡單圖表等描述實驗結果。 2、過程和方法
⑴經(jīng)歷觀察物理現(xiàn)象的過程,能簡單描述所觀察的物理現(xiàn)象的主要特征。 有初步的觀察本事。
⑵能在觀察物理現(xiàn)象或學習物理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的本事。
⑶經(jīng)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學習擬訂簡單的科學探究計劃和實驗方案,能 利用不一樣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本事。
⑷經(jīng)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初步認識科學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學習信息處 理方法,有初步的信息處理本事。
⑸學習從物理現(xiàn)象和實驗中歸納簡單的科學規(guī)律,嘗試應用書籍的科學規(guī) 律去解釋某些具體問題,有初步的分析概括本事。
⑹能書面或口頭表達自我的觀點,初步具有評估和聽取反饋意見的意識, 有初步的信息交流本事。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⑴能堅持對自然的好奇,初步領略自然現(xiàn)象中的美妙與和諧,對大自然有 親近,熱愛和諧相處的情感。
⑵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能體驗戰(zhàn)勝困難,解決物理問題的喜悅。養(yǎng)成實事求是,尊重自然規(guī)律的科不態(tài)度,不迷信權威,具有確定大眾傳媒是否貼合科學規(guī)律的初步意識。
⑷有將自我的見解分開與他人交流的愿望,認識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有 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精神,敢地提書與別人不一樣的見解,也勇于放下或修正自我 的錯誤觀點。
⑸有將科學服務于人類的意識,有夢想,有報護,熱愛祖國,有振興中華 的使命和職責感。 七、教改措施
1、在新課程的指導下,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以學科為中心的教學中, 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關注學生,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 與人格的養(yǎng)成,加強與學生生活、科學、技術和社會相聯(lián)系的教學,將學習內 容與學習生活,科學、技術和社會的聯(lián)系貫穿于整個教學之中。
2、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僅有處于進取狀態(tài),經(jīng)過認真的觀察、實踐、思考, 才能體會物理現(xiàn)象中蘊含的規(guī)律,產生探究物理世界的興趣,理解所學的物理 知識,獲得相應的本事。教學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愿望,鼓勵他們 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指導他們學會適宜的學習方法,為學生終生學習打下良 好的基礎。
3、要注意研究學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們的知識、本事基礎,從實際出發(fā) 進行教育,并且根據(jù)他們的反應及時調整自我的教學安排。對學習困難的學生, 要針對他們的具體情景予以耐心幫忙,鼓勵多做物理實驗和參加物理實踐活動, 使他們基本到達教學要求。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可采取探究性學習等多種方式, 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和探索本事。
教學進度表
(略)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深刻理解電功率是表示消耗電能的快慢,知道電功率的單位是W。會用電功率的公式P=W/t=UI進行簡單的計算。掌握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的意義。過程和方法:觀察體驗電能表鋁盤轉動快慢跟用電器電功率的關系,通過科學探究電功率與用電器兩端電壓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細心觀察周圍事物的能力,使學生懂得科學就在我們身邊;通過有關社會實踐活動,滲透新課程標準中“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及科學·技術·社會(STS)教育。形成節(jié)約用電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點】
深刻理解電功率的定義,學習用探究實驗研究電功率問題。區(qū)分實際功率和額定功率。
【教學難點】
實際功率和額定功率的區(qū)分及實踐意義。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簡易家庭電路示教板:接有電能表,一個保險盒,一個開關,一個15W電燈泡和一個100W的電燈泡(包括燈座),一個插座;學生用穩(wěn)壓電源,直流電流表、電壓表、導線若干、開關、額定電壓為2.5V的小燈泡一個。節(jié)能型電燈只(功率16w)。教學課件等。
學生準備:觀察家庭中常用的燈泡上面的數(shù)據(jù);復習有關機械功率的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讓學生觀察(或課件展示、實物投影)手中的2個燈泡(其中一個是100W的,另一個是15W的),看上面有哪些數(shù)據(jù)?你能從中發(fā)現(xiàn)什么?(PZ220-100,220是什么意思?100是什么意思?)由學生討論交流:15度(度:生活中常用的說法)和100度是代表了什么?先讓學生猜想:如果接入電路將會怎樣?(此時大部分學生會知道100W的比15W的燈亮,此時應引導學生的思路:為什么100度的燈泡亮?做功的快慢即消耗電能的快慢)2.實驗演示:分別將15W和100W的燈泡接在電路中。
注意提醒學生:要觀察燈泡的亮度(通過觀察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自信心),更要觀察電能表鋁盤轉動的快慢。
談話與引導:電能表鋁盤轉動的快慢跟什么有關系?(說明了什么?)(引導得出:電能表鋁盤走的快慢不同,表示用電器消耗的電能的快慢不一樣)3.談話導入課題:可見只有做功的多少還不行,還有做功的快慢。那么我們應如何表示不同用電器的做功快慢呢?
板書:
2、電功率
二、學習新知:
(一)電功率
1.通過討論和讓學生對比第一冊學過的機械功率的知識,引導學生得出電功率的知識:
投影:電功率是表示電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啟發(fā):如果來比較不同用電器做功的快慢呢?
(應引導學生得出:可以讓時間相等,看做功多少;或者讓其做功相等,看消耗時間的多少;只要說出大體意思即可,關鍵是讓學生真正理解。)得出:電功率是電流在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或所消耗的電能)(特別要讓學生理解:什么是單位時間?在課堂中應啟發(fā)學生自己說出來)
2.投影:電功率的定義公式:P=W/t注意:要讓學生深刻理解此公式的意義。
談話:我們上一節(jié)學習的電功的計算公式是什么?引導學生推導電功率的另一個
公式:P=UI。
3.投影展示:電功率的單位:瓦(W)千瓦(kW)
要求:應明確他們之間的進率4.解決導入本課時的問題:
告訴學生:PZ220-100中的100就是電功率是100W,它的意義是此燈泡在1s內消耗的電能是100J(前提:在220V的電壓下)。
談話:正是因為100W的燈泡比15W的燈泡在相同的時間內消耗的電能多,所以轉化為內能(光能)的能量也就多,這就是為什么100W的燈泡比15W的燈泡亮的原因。(解決學生生活中的問題,實質:能量的轉化)
5.談話:這兩個公式各有什么用途呢?如學生不能回答應讓學生進行討論交流。
引導學生得出:P=W/t和P=UI各有其用途,當知道P、W、t中任意兩個時,可以求出另一個(此時應指出:這樣我們可以求出電功率,只要知道W和t即可,而W是可以用電能表來測量的,t可以用秒表來測量,讓學生知道在生活中就可以測量,也為下一環(huán)節(jié)進行電能的節(jié)約的討論做好準備);對于P=UI也是這樣,此時應讓學生掌握:這又是一種測量電功率的方法,為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實驗探究(電燈功率與電壓的關系)做好準備。
6.投影:
例題(做一做):一個1kW的用電器當工作1h時消耗的電能是多少?(此處不用課本上例題,用意在于為下一部分進行節(jié)約電能的.討論做好準備,而關于電功率的計算第四節(jié)將有專門的計算課)學生板演,教師巡回指導。
引導學生:這個結果3.6×106J正好是1kW·h電能,告訴學生知道:除了用標準的國際單位以外,還可以直接用kW、h和kW·h來直接運算,這樣在數(shù)值比較大時更方便。
7.結合現(xiàn)實生活讓學生口算一些生活中電能計算的題目,提高學生興趣,為轉入下一部分做鋪墊,如100W的燈泡工作多長時間消耗一度電。
8.討論(交流與合作):如何來節(jié)約電能?
投影展示:根據(jù)W=Pt這個計算公式,請同學們交流一下:
如何才能節(jié)約電能(減小電功W的值)?9.布置課外的調查報告:投影展示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要求同學們觀察(或調查)在學校發(fā)現(xiàn)過哪些浪費電能的現(xiàn)象,你(或你班)在學習與生活中是如何節(jié)約電能的?你對我校(或我班)如何進一步節(jié)約電能有何意見或建議,請課下繼續(xù)交流討論,寫出調查報告或意見建議書(匯總后將擇優(yōu)提交學校有關部門)。
10、簡要回顧一下前面的內容,引入下一部分內容。
(二)實驗探究:額定功率
1.投影展示:你想過嗎:物理就在我們身邊。
在用電高峰時,電壓較低,這時電燈會怎樣?你能提出什么問題或有什么想呢?(啟發(fā)學生討論、思考)
2.猜想與假設:
你的猜想:你認為當電壓變化(變大或變?。r電功率如何變化呢?你的依據(jù)是什么?
3.制定計劃、設計實驗:
如何來驗證我們的猜想呢?(引導學生討論、交流:此處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交流討論)最后由學生描述自己設計的實驗思路和方法(應盡可能讓學生自己去說出思路,讓每個學生都要明白設計這個實驗的目的是什么?)
4.展示教師的實驗思路:
(如學生已說出,最好,如果沒有說出,應引導學生理解這個思路;但同時也應讓學生理解:這不是唯一的方法,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可以用別的方法,這只是教師設計的思路)
5.進行實驗,收集證據(jù)(應告訴學生:實驗所用的小燈泡正常工作電壓是2.5V)
投影出示實驗表格:
提示學生:將有關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在如下的表格中。
燈泡兩端經(jīng)過燈泡小燈泡的的電壓(v)的電流(A)功率(w)
發(fā)光程度
1.5v
2.5v
分析、論證與評估:實驗完畢,讓學生計算有關這三次的小燈泡的實際功率,并讓學生討論,著重使學生理解以下問題:(1)用電器的功率是如何隨電壓變化的?
(2)為何用電器的功率是變化的,但用電器上面卻都標著電功率?(如100W的燈泡)
通過學生討論:引出額定電壓和額定功率的概念。
6.投影:
額定電壓(U額):用電器正常工作時的電壓。額定功率(P額):用電器在額定電壓下的功率。7.投影展示:小燈泡的亮度取決于──實際功率(P實)
U實與U額P實與P額的關系的關系
U實=UP實=P額
U實<U額
P實<P額
U實>U額
P實>P額額
(三)小結本節(jié)課主要內容:
電功率(電功率的概念;額定電壓、額定功率的概念;實際功率的概念)
(四)課后作業(yè)與思考:
1.書面作業(yè):課后練習題第3、4題。
2.課后討論:剛才我說用電高峰時,電壓較低,為什么會這樣呢?請同學們交流討論一下。
3.收集下列電器的銘牌,了解它們的額定電壓和額定功率(STS活動)。電冰箱電熨斗電視機電烙鐵電風扇微波爐洗衣機
4.課外延展(選做題:根據(jù)分層教學的原則,要求3班95%的同學要做,1、2班20%的同學做)每個家庭都需要照明的電燈,目前市場上既有白熾燈,又有電子節(jié)能燈,究竟哪一種燈更好呢?某中學的同學在課外調查中就這個問題進行了調查,了解到的如下情況:60W的白熾燈與11W的電子節(jié)能燈發(fā)光效率相當,他們選擇其中的一組進行研究,收集了如下表中的數(shù)據(jù):
項目額定電壓/V額定功率/W壽命/h單價/元當?shù)仉娰M/元
白熾燈2206010001.50.58電子節(jié)能燈220
50000.58請根據(jù)表中所列的數(shù)據(jù),說明你應該選擇何種照明燈具更經(jīng)濟?(要求寫出所依據(jù)的物理原理和必要的文字說明)
(五)下課:結束語(可略,依據(jù)實際情況)
同學們,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希望同學們隨時留意觀察我們身邊的現(xiàn)象,你就會驚喜的發(fā)現(xiàn):物理就在我們的身邊。
八年級物理是學生剛剛接觸的一門新學科,剛開始上課時就先用一些簡單趣味的物理小實驗引入新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我們的首要任務。在課程改革下,以學生發(fā)張為中心,全面提升學生素質,加強學生動手思考本事,由于我們用的是新改版的人教版,物理教學和以前大有不一樣,在熟悉教材資料后,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景制定了這樣的計劃。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為為本,堅持以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為教學根本目標,以常規(guī)教研工作和教學常規(guī)的落實為主要工作,以校本教研為重點,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業(yè)務素質;認真學習課程改革精神并落到實處,按照學校教務處指導要求,加強對新教材研究學習,加強對課堂教學、實驗教學的研究,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為使更多的學生提高物理科成績而不懈努力。
二、學生情景分析
具了解本屆學生部分學生還是有較強的學習本事,個別同學的獨特的學習方法更是值得推崇,學習較自覺,僅有少部分同學較懶惰,但發(fā)展?jié)摿θ匀惠^大,很有期望帶出好的成績來,學生對一些簡單的概念和公式掌握較模糊,基礎不牢,導致一些簡易的題型也無法答對,但這幾班學習中還是有個別的尖子生有培養(yǎng)前途,其余大部分學生也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我仍然有信心把他們帶好,帶出好的成績。
三、教材分析
1、教材把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作為培養(yǎng)的目標。在資料上,注意從物理知識內部發(fā)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潛能,進取推動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學習方法上,進取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主動學習參與實踐,經(jīng)過學生自我動手、動腦的實際活動,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2、教材從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要求出發(fā),在知識選材上,適當加強聯(lián)系實際、適當降低難度,既研究現(xiàn)代生產發(fā)展與社會生活的需要,又研究當前大多數(shù)初中學生的學習水平的實際可能。在處理方法上,適當加強觀察實驗,力求生動活潑,既有利于掌握知識,又有利于培養(yǎng)本事、情感和態(tài)度,使學生在學習物理的同時,獲得素質上的提高。
3、教科書采用了苻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由易到難、由簡到繁,以學習發(fā)展水平為線索,兼顧到物理知識結構的體系。這樣編排既苻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又堅持了知識的結構性。
四、目標任務:
1、切實抓好本科教學工作,從工作基礎環(huán)節(jié)入手,從大面積的差生入手,從科學的方法入手,扎實工作,力爭使九年級(2)班的平均成績、及格率、優(yōu)秀率都有顯著的提高。
2、協(xié)助班主任搞好班級工作。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只靠一個人是不行的,作為物理任課教師的我義不容辭,定能和各班班主任互相協(xié)作搞好班級管理工作,創(chuàng)造一個舒適的班級育人環(huán)境。
3、參與并做好教研、教改工作。為了使自我的教學水平有新的起色,達得自我制訂的目標,本學期主要做好新教材的研究探討和物理實驗室管理的相關工作。
4、加強對學生的過程方法培訓和思想品德教育。經(jīng)過教學,使學生領會科學的研究和分析態(tài)度,學會自主學習,并掌握必須的學習方法。同時借用物理學科中涉及的一些現(xiàn)象或原理,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養(yǎng)成、團體主義、愛國主義等方的思想政治教育。
五、方法措施:
1。 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育人理念,處處為學生差想,異常是為差生著想,樹立他們的信心,幫他們找準人生的坐標和目標并能之奮斗,讓物理教學不僅僅僅是授業(yè)和解惑,更能起到傳道的作用。
2。 重視對實驗的教學,想方設法創(chuàng)造條件進取開展演示和分組實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和實驗興趣,使學生的學習更加直觀生動,更有實效;同時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和總結,使學生用科學的方法和態(tài)度對待生活,對待人生。
3。 加強對學生學習的督促,加強對各知識點的練習和鞏固,讓學生對物理概念和公式熟記于心并能快速地有效運用。
4、開展結隊幫扶,重視培優(yōu)輔差工作。采取教師帶學生,學生帶學生的方法,著力差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激發(fā)他們學習的欲能的潛能,堅持優(yōu)生良好的進取態(tài)勢,力爭成績的大面進取提高。
5、對學習提高較明顯或長期有提高的學生實行獎勵。同時也提議其余班級采取必須的獎勵措施。
6、充分利用各班物理晚自習加強對學生輔導,并加強各知識點的練習,經(jīng)過更多的練習來取得更好的成績。
七、教學進度安排及課時分配:
(略)
八年級物理教案:人教案八年級物理下冊全冊教案
第三節(jié)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
1、理解物體浮沉條件
2、知道密度計、氣球、飛艇、潛水艇的浮沉原理
3、培養(yǎng)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本節(jié)教學內容安排以科學探究的方式,讓學生親歷典型的科學研究過程之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問題——猜測——驗證——結論{檢驗、應用、推理、解釋}——創(chuàng)造——發(fā)現(xiàn),使學生在科學學習的過程中體驗物體沉浮現(xiàn)象的樂趣,獲取物體沉浮的經(jīng)驗認識,增長探究物體沉浮的本質的能力,培養(yǎng)觀察實驗,思考等科學能力,為后續(xù)乃至終生學習能力及達到高級的思維水平準備認識基礎。讓學生初步了解浮沉條件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參與制作密度計的實踐活動和成果的展示活動,感受到科學——技術——社會的發(fā)展關系。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感
1、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探究的濃厚興趣,對實驗現(xiàn)象認真觀察和對實驗操作的科學態(tài)度,形成尊重事實、善于質疑的科學態(tài)度。
2、通過浮力知識應用實例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良好學風,激發(fā)學生學習情趣
3、通過學生自己的探究實驗,激發(fā)學習欲望。發(fā)展積極探索的精神,獲得謀求內部協(xié)調統(tǒng)一的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及施教策略】
重點: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
施教策略:
1、創(chuàng)設新的教學情境,以打撈沿船引入新課,并利用FLASH模擬潛水艇下潛、上??;巨輪在海上航行;飛艇在空中飛翔等現(xiàn)象引入到浮沉條件的應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通過邊學邊實驗,在實驗、討論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總結出物體的浮沉條件,并用FLASH制作動態(tài)的受力分析,幫助學生理解物體的浮沉條件。
3、用多媒體制作潛水艇、孔明燈等浮沉原理并結合演示實驗,讓學生掌握物體浮沉條件的應用。
【教學難點及其克服策略】
難點:影響物體浮沉條件的因素
克服策略:通過學生自己實驗探究,討論、交流、總結得出,加深認識
【教學策略】
課堂組織策略:采用主體參與教學策略。具體應用:1、營造民主、寬松、和諧的氛圍,形成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合作的人際關系;2、創(chuàng)設問題的情境;3、要從多方面培養(yǎng)學生參與的意識和不斷提高他們主動參與的能力。4、要善于發(fā)現(xiàn)每位學生發(fā)言中的積極因素(哪怕只是萌芽),并及時給以肯定和鼓勵;
學生控制策略:創(chuàng)設與當前學習主題相關的、盡可能與實際相關的學習情景,引導學生帶著與自身相關的任務進入學習,使學生學習直觀性和形象化。要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體現(xiàn)出學生的首創(chuàng)精神;讓學生有多種機會在不同的情境下去應用他們所學的知識(將知識“外化”);能根據(jù)自身行動的反饋信息來形成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實現(xiàn)自我反饋)。
教學設計策略:本課的設計采用以“學”為中心教學設計模式,通過各種學習媒體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學生處于教與學活動的中心地位,從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獲得信息到使用信息,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指導,并提供必要的學習環(huán)境(如學生實驗,課件展示等),學生通過自己制作密度計等實驗不僅僅提高了綜合素質,而且讓學生有一種成就感,這種成就感可能會使學生終身受益。
【教學方法】
1、運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2、運用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使學生在實驗中學會觀察、在實驗中學會研究,初步學習探究式學習方法。
【課前準備】
1、準備學生分組實驗(2人一組):400ml燒杯,200ml燒杯,50ml燒杯,鹽,水,酒精,雞蛋,量筒,鉛筆,鉛絲
2、密度計,潛水艇模型,自制熱氣球(教師演示用)
3、制作pOWERpOINT,利用shockwaveflashobject插件插入flash.exe。
【教學過程】
引入:你知道俄羅斯和“泰坦尼克號”沉船事件嗎?假如把打撈沉船的任務交給你,你將采取什么措施?(打開pOWERpOINTRT,學生瀏覽有關“庫爾斯克號”核潛艇的有關圖片,學生交流、討論)
(設計理念:開頭創(chuàng)設了一個問題情景:這個情景圍繞學科教學內容展開,是教學內容的拓展與深化,且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一定的關聯(lián),而且稍高于學生現(xiàn)有的基礎,能夠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愛好,同時沒有一個明顯的正確答案或固定的答案,學生也許不可能一開始便獲得對提出問題的全面認識,學生根據(jù)自身的經(jīng)驗提出自己的看法,這些想法也許很幼稚,作為教師,要肯定學生想法中合理的一面,進而進一步提出問題)
新授
一、研究影響物體的浮沉條件的因素
打撈沉船與物體的沉浮有關,今天我們就親自來來探究影響物體浮沉的條件。
探究過程一:將實驗桌上的石蠟塊、小瓶、牙膏皮分別投入水中,觀察它們在水中的浮沉情況。
提問:你觀察到什么現(xiàn)象?
探究過程二:請同學們想辦法改變它們的沉浮,并嘗試思考你是通過什么方法來改變它們原來的浮沉情況的?(學生實驗,展開進一步的探究、發(fā)現(xiàn)過程)
結論:控制物體浮沉的途徑:
1、保持物體重力不變,增大浮力使物體上浮,減少浮力使物體下沉
改變液體密度
改變物體排開液體體積
保持物體所受浮力大小不變,減小物體自身重力使物體上浮,增大物體自身重力使物體下沉。
(設計理念:影響物體的浮沉的因素不可能只通過教師對學生的講授,教師的演示就能完全建立的,在本探究活動中學生不是面對教師和課本事先設計好的問題,而是需要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在本設計中,教者想盡量用學生身邊的器材如石蠟塊、小藥瓶、鉛制牙膏皮鉛筆等設計實驗讓學生先動手實驗,再由學生自己通過觀察和分析得出實驗結論。這樣的教學方式,一方面能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感官的作用,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從而激發(fā)自主探索的學習熱情,另一方面也能讓學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邊,從而使“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的新課程理念落到實處。)
探究過程三:探究物體在什么情況下會下沉、上浮或懸浮,即探究物體的沉浮條件
研究物體的懸浮條件。
將雞蛋放入濃鹽水中,逐漸加入清水,使雞蛋懸浮在鹽水中。
改變雞蛋放入濃鹽水中的位置,觀察雞蛋懸浮時的狀態(tài)。
分析雞蛋懸浮在鹽水中的受力情況
結論:物體懸浮在液體中時,滿足:F浮G物
研究物體的下沉、上浮條件
在鹽水中加入,可使雞蛋上浮。
分析雞蛋在鹽水中上浮時受力情況
結論:物體在液體中上浮時,滿足:F浮G物
在鹽水中加入,可使雞蛋下沉。
分析雞蛋在鹽水中下沉時受力情況
結論:物體在液體中下沉時,滿足:F浮G物
分析討論得出物體漂浮時的條件:
分析雞蛋漂浮在鹽水中的受力情況
結論:物體漂浮在液體中時,滿足:F浮G物
狀態(tài)漂浮懸浮沉底上浮下沉
力的關系F浮=G物F浮=G物F浮G物F浮G物F浮G物
(設計理念:這部分內容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設計的目的是要讓學生經(jīng)歷新知識的探究過程和物理規(guī)律的發(fā)現(xiàn)過程,并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做進一步的探究實踐,通過學生自己的實驗體驗,逐漸認識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對科學探探究的意義,引導學生在探索中主動學習,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提高素質,發(fā)展能力,在這里,教師需精心創(chuàng)設一系列的教學情景,教師的功夫,主要花在設疑,導疑上,最后的釋疑留給學生自己解決)
多媒體演示:解釋下沉、上浮和懸浮所表示的運動過程.(由學生填入物體所受浮力,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
提出問題:產生漂浮和懸浮的條件都是F浮=G,它們有區(qū)別嗎?
啟發(fā)思考:兩種情況下v排與v物關系不同
(教學設計理念:在使用教學媒體時,考慮結合初中學生特點及教學的要求,選用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媒體,讓學生通過自己對現(xiàn)象的感性認識、到對問題的理性分析,從而形成自己的對概念、規(guī)律的正確的認知結構,使學生對物體在液體中的五種情況(“三狀態(tài)”:漂浮、懸浮、沉底?!岸^程”:上浮、下沉)有比較深的認識。)
二、研究物體浮沉條件的應用
人類利用浮力從遠古時代就開始了,最初可能從抓住漂浮的樹木免于滅頂之災得到啟示,而抱住或騎在一段樹干上順水漂流。這是人類最早的航行,利用了密度小于水的木材受到的浮力。
你能舉出生活中有哪些利用物體浮沉的例子嗎?
(由學生舉例,教師利用演示文稿插入一個FLASH:大屏幕上展示萬噸巨輪在大海上航行;潛水艇在水中潛行;飛艇在空中遨游等動畫,色彩鮮艷,聲象并茂,同時刺激了學生多種感覺器官,使學生對浮沉條件的應用產生極大的興趣。在此時提出問題:它們是如何利用物體的浮沉條件來工作的?)
應用一:密度計
探究密度計的原理的它的刻度特點
密度計(利用鉛筆和一小段鐵絲),要求:使自制密度計能豎直地漂浮在液體中
自制的密度計放入清水中,鹽水中、酒精中,觀察自制密度計浸入液體中的深度,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結論:密度計是用來測量液體密度的儀器,它是利用漂浮條件工作的。
(教學設計理念: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增強能力,完成個體社會化過程的主要場所,教師要開掘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最關鍵的問題是要敢于“放”。學生習慣了老師在臺上講,在臺上演示,學生在下面被動聽課,被動看實驗的慣常模式,教師在課堂教學模式上也應有所創(chuàng)新,把自己的三尺講臺向學生開放,使學生不僅能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感受與探索未知,學生自已制作一個密度計來探究密度計的刻度特點及原理的效果,事實證明不知比教師在講臺上再次強調效果好上多少倍)
應用二、潛水艇
介紹潛水艇:潛水艇能潛入水下航行,進行偵察和襲擊,是一種很重要的軍用艦艇。
問:采用什么方法可以使?jié)撍聺摗腋≡谒谢蚋〕鏊妫?/p>
2、演示:潛水艇小實驗,簡介裝置,進行演示,使模型上浮和下沉。
多媒體演示,重點觀察潛水艇的水艙及水艙中水的多少對潛水艇浮沉的影響。
學生回答、教師小結:
結論:潛水艇——潛水艇的下潛和上浮是靠改變自身重來實現(xiàn)的。
(教學設計理念:在這部分教學內容中,教師調用多種教學方法,全面調動和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動,引導學生五官并用地進行學習,同時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的設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應用三:氣球和氣艇:
閱讀課文思考。
問:其體內充的是什么氣體?這種氣體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還是???它為什么能夠升空?
問:節(jié)日氣球、熱氣球、飛艇能不能無限制升空?
問:若要它下降,可采取什么方法?
(這部分教學設計中,筆者把教材中原來由教師講授的部分內容必為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自學、討論的學習方式,學生根據(jù)問題或綱要閱讀課文,找出重點、鉆研難點,針對學生遇到的問題,教師可設計實驗加以解決,筆者在上這節(jié)課時,用家用垃圾袋、酒精棉球做了模擬熱氣球升空實驗,教學效果很好,學生興趣高漲)
應用四:打撈沉船
在沉船下部用結實的鋼帶將其托住,在鋼帶的兩端固定浮筒,現(xiàn)在浮筒中注滿水,使筒沉到船附近與鋼帶結合,然后排出筒中水,水的浮力就把筒和船一起推向水面。
布置作業(yè)
(1)課外小實驗:浮沉子的制作
(2)課外小調查:就我國在長江中打撈中山艦的故事寫出一個綜合報告,并就俄羅斯“庫爾斯克號”核潛艇和“泰坦尼克號”沉船打撈問題寫出建議,要求從報刊、雜志、網(wǎng)絡、電視臺的科學頻道和時事頻收集信息,從科學書刊、科學雜志了解浮力的知識,沉船打撈技術,過去的打撈案例等。
(設計理念:課外的學習活動是課堂學習的延伸,它們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創(chuàng)造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而且有利于培養(yǎng)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學風)
第十一章功與機械能
通過這一章的學習,使學生進一步了解能量可以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轉化,知道做功的過程就是能量轉化或轉移的過程。
本章教材圍繞“機械能”的概念展開,重視學生生活經(jīng)驗的作用,而把“功”的概念放在相對次要的位置。因此,要認真分析其特點,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一節(jié)功
(一)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義、計算公式和單位,并會用功的公式進行簡單計算。
(3)知道功的原理。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思考和討論,判斷在什么情況下力對物體做了功,在什么情況下沒有做功?
(2)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功的含義,學會用科學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問題。
(3)學會從物理現(xiàn)象中歸納簡單的物理規(guī)律。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1)樂于探索自然現(xiàn)象和物理規(guī)律,樂于參與觀察、實驗、探索活動。
(2)有將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的意識。
(3)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理解功的概念。
2、難點:判斷力對物體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計算。
(三)教學準備
木塊、木板、細繩、彈簧測力計、小車,杠桿和支架、鉤碼、滑輪、細線、刻度尺(兩個)。
提問學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功”的含義。思考力學里所說的“功”含義。
演示實驗:在水平長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別拉一木塊和小車。
在實驗基礎上引入本課內容。
(四)教學過程
一、進行新課
1.由課前的演示實驗引導學生總結出力學中關于“功”的確切含義:
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并且使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一段距離,這個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學里面就說這個力做了功。
2.請學生觀察教材圖15.1-1中力做功和15.1-2中力不做功的實例,分析、總結一下力學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點?分組討論總結。
板書:力學中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
二是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3.實例分析(突破難點)
舉例說明在你的周圍你發(fā)現(xiàn)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誰對生活觀察得最仔細?學生可能舉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機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馬拉車前進等等。教師對正確的例子予以肯定,對錯誤的例子引導改正。
接下來看老師這里的幾個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況存在?
(1)舉重運動員在把杠鈴舉高過程中是否對杠鈴功。舉在高處停留5秒過程中是否做功?
(2)小球在光滑水平地面做勻速直線運動,小球在豎直方向上受什么力的作用?是否做功?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是否做功?
(3)起重機使貨物在水平方向上勻速移動一段距離,拉力對貨物做功了嗎?
引導學生根據(jù)以上事例分析、總結在什么情況下不做功?
通過以上的學習,知道了做功不能離開兩個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種情況下不做功,那么我們猜想一下,力學中的功的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呢?指導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教材。
二、功的計算
力學里規(guī)定,功等于力和物體沿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的乘積。
板書:功的計算公式:
功=力×距離W=Fs
單位:焦耳,簡稱焦符號J
1焦=1牛米(1J=1Nm)
出示例題,啟發(fā)學生分析計算。
三、功的原理
1.啟發(fā)學生提出探究的話題:使用機械是否省功。
2.指導學生探究實驗。
3.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啟發(fā)學生討論歸納出功的原理
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注:這里強調使用機械所做的功都不小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與后面的機械效率對應,指的是使用機械會做額外功。
請學生談自己知道本節(jié)哪些知識,還想知道哪些內容及對本課的感受,教師進行情感激勵。
(五)小結
(六)作業(yè)
動手動腦學物理
附:課后總結
1.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產生的;
2.理解重力與質量的正比關系;
(1)重力的大小與質量的關系。
你知道牛頓嗎?就是那個看到成熟的蘋果落向地面而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的人。他說,宇宙中的任何物體,大到太陽,小到灰塵之間,都存在著相互吸引的力,并把它叫做萬有引力。有同學不禁要問,既然萬有引力,為什么我沒有被別的同學吸引走,也沒有同學被我吸引過來?
問題一:閱讀教材第一、二自然段說明什么叫重力?并舉出幾個受重力作用的例子。 問題二:怎樣比較重力的大小?說出你的辦法。
問題四:重力的作用點在哪里?找?guī)讉€物體說一說它的中心在哪里?
問題五:總結上面三個問題,說一說重力的三要素,并畫出重50N物體受重力的圖示。 問題六:實驗探究:物體所受的重力跟物體質量的關系。請你設計實驗
(三)合作探究:
學生根據(jù)上面六個問題,小組內合作探究。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重力。
注:(1)地球上的所有物體無論質量大小、有無生命,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
(2)重力是非接觸力,拋出去在空中運動的物體與它靜止時所受到的重力是一樣
的。
(3)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4)重力是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產生的,但重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地球對物體
的吸引力,重力一般會小于地球對物體的吸引力。
重力的大小在數(shù)值上等于物體靜止時對水平支持面的壓力或對豎直懸繩的拉力;
重力的大小還可以用彈簧測力計測出。
注:(1)不能認為壓力、拉力就是重力,壓力和拉力與重力是不同性質的力.
圖l所示,物體受到重力G和繩子的拉力F兩個力作用,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而拉力的施力物體是懸繩。
(2)一個物體的重力大小不受運動狀態(tài)改變的影響,與是否還受到其他力也無關。
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即總垂直于當?shù)氐乃矫嫦蛳隆?/p>
幾點說明:(1)“豎直向下”與“垂直向下”是不同的。“豎直向下”與物
體的接觸面(或地形)無關,如圖2中的方向l;而“垂直向下”與物體的接觸面
(或地形)有關,是指垂直于接觸平面向下,如圖2中的方向2。
無關。
(3)用細線將重物懸掛起來,將會發(fā)現(xiàn)線的方向與物體所受重力方向一致,在建筑上稱為重垂線,建筑工人常用重垂線來檢查墻壁是否豎直。
注(1)物體受到的重力可以看成集中在一個點上,這個點叫做物體的重心。說明物體
的重心位置跟物體的形狀、材料是否均勻等有關。
(2)對于材料均勻形狀規(guī)則的物體,重心就是這一物體的幾何中心。如:均勻正方
體的重心在它的中心,均勻球體的重心在它的球心,粗細均勻的木棒的重心在棒
的中點等。
(3)對于“不倒翁”現(xiàn)象: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是它的重心較低,并且重力的作用使
它回到原來的位置。
(4)對于走鋼絲演員表演時當身體出現(xiàn)不平衡時擺動桿的動作。走鋼絲演員的重心
必須落在鋼絲上才不會傾倒,手中握有一根長桿是為了調整重心的方便。
用手分別拿起一塊大石頭和一塊小石頭,感受一下有什么不同。你覺得重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①出示彈簧測力計讓學生觀察,告訴學生物體受到的重力可以用彈簧測力計來測量。把物體掛在彈簧測力計上,當物體靜止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就等于物體所受的重力。
五.總結 1.地面附近的物體,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2.重力是一種常見的力,重力的大小跟物體的質量成正比,用G=mg來計算大小,g=9.8
N/kg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點叫重心.
1、小球沿斜面加速下滑,關于重力的示意圖如圖所示,其中正確的是???( )
2、個物體在月球上受到月球吸引力為98N,問:
(1)它在地球上受到多少牛的重力?
3.一個力必定有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
2、會畫力的圖示和力的示意圖;
3、知道力的單位;
4、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初步分析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經(jīng)歷實驗、講解、討論、練習與對比過程。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認識到科學的嚴謹,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的興趣。
利用多媒體展示或者口頭介紹各種力的作用的例子:踢足球、抬木頭、拉箱子、扳手腕??請學生思考、討論:力作用在物體上所產生的不同效果,與力的哪些因素有關?
踢足球用力大小不同,球運動不同;方向不同,球運動不同;踢球時所踢的位置不同,球的運動也不同;同樣抬木頭時??
引導學生分析,總結:作用力的大小不同,效果不同;方向不同,效果不同;作用的點不同,效果不同。
引導學生做教材5頁圖7-2-2的實驗??偨Y:力的作用效果不但與力的大小、方向有關,而且還與力的作用點有關。
老師給出力的單位、力的符號,簡單介紹牛頓。
利用多媒體演示一個人推或拉一輛車(力的大小相同,且在一條直線上);舉或提一個木箱(力的大小相同,且在一條直線上)??設問:我們怎樣來表示力對物體的作用,而不必表明是什么樣的力?
老師假設剛才錄像中人拉車的力為100N,演示如何用力的圖示法作圖。強調在作圖時,如何規(guī)定一個合適的長度,如何選擇起點、線段的長度、箭頭的畫法、意義等。多媒體展示:力的作用點相同、方向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力作用于同一物體,效果不同,并作圖;力的作用點相同、大小相同、但方向不同的力作用于同一物體,效果不同,作圖;力的大小相同、方向相同、但作用點不同的力作用于同一物體,效果不同,作圖。練習:教材6頁圖7-2-5作圖。
示意圖與力的圖示比較。
舉例作圖:
1、一木箱放在地上,對地面的壓力為100N,畫出它的力的圖示,力的示意圖。
2、一鉤碼豎直掛在彈簧上,鉤碼對彈簧的拉力為12N,畫出力的圖示,力的示意圖。
第八章
科學探究能力要求:
1.能初步描述實驗數(shù)據(jù)或有關信息。2.能對收集的信息進行簡單的比較。3.能進行簡單的因果推理。
壓強
4.經(jīng)歷從物理現(xiàn)象和實驗中歸納科學規(guī)律的過程。5.嘗試對探究結果進行描述和解釋??茖W內容
通過實驗探究,學習壓強的概念。能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計算。知道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了解測量大氣壓強的方法。
通過實驗探究,初步了解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全 章 概 述
壓強的概念是貫穿本章的核心概念。液體壓強是本章的難點?!澳苡脡簭姽竭M行簡單訓算”,指的是如果知道壓力、受力面積、壓強這三個量中的兩個,能夠通過概念的理解或公式的變形計算出第三個,不要求與其他公式綜合進行計算?!爸涝龃蠛蜏p小壓強的方法”這項要求,既是為了使學生深入學習壓強的概念,更是為了使學生能把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關于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只需知道“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即可,重在用來解釋實際問題。
本章知識比較抽象,特別是液體壓強的知識需要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感性經(jīng)驗較少,因此教學中要注意加強實驗,如液體的壓強是探究型課題,而其他如大氣壓強、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等也都要在實驗中觀察、分析與總結,從而使學生獲得較多的感性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節(jié)還包括壓強在生活、生產和現(xiàn)代高科技領域中的廣泛應用。為了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感受研究物理的過程和方法,探究和實驗基本上貫穿本章各節(jié)。每一節(jié)的編寫也都采用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思路。本章在科學探究方面要求學生經(jīng)歷用分析論證的方法探究出液體的壓強與密度和深度有關,然后再用實驗教學驗證。課時安排:
5課時
第一節(jié) 壓強
教學目標 :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壓力的概念和方向,理解壓強的概念、公式、單位,并能應用壓強知識進行有關計算,知道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學生感受、演示實驗、觀看課件、圖片和日常生活的討論獲取知識。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讓學生在感受、實驗中,體會到客觀規(guī)律的可認識性和有效的利用規(guī)律。重點
壓強的概念和壓強的公式 難點
壓強公式的應用。教具
海綿、磚、圖釘、錐子、細線、肥皂、砝碼、教法
導讀法 實驗法 演示實驗法 討論法 訓練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想一想:
1.人在松軟的雪地上滑行時,腳會陷下去,而有了寬寬的滑雪板,運動員不僅不會陷進雪里,而且還能在雪地上滑行,你能說說這是為什么嗎?
2.請同學們觀察自己的書包帶子。想一想平時背書包時,覺得寬帶子好,還是細帶子好,為什么?
二、進行新課 做一做:
拿出你們的三角板,按圖8-2的方法做一做。感受一下壓力的作用效果。上面的例子說明力的作用效果是_________。
⒈壓力 畫一畫:
① 請同學們畫出下列各圖(板圖)中物體對表面的壓力示意圖。
②以上圖中物體對受力表面的壓力有什么共同特點?
壓力作用在接觸面上,壓力的方向跟接觸面_________,指向_________ 物體。
③ 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做_________。
④大家按過圖釘吧?從你們的實踐中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有關。那么在相同的壓力的情況下,不同的接觸面積,壓力的作用效果是_________ ?
照圖8-3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的實驗從而得出:當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__,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當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__,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因此,壓力作用效果不僅跟_________ 有關系,還跟_________ 有關系。所以,要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就需要比較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
⒉壓強
①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做_________。
②公式:壓強=壓力/受力面積;P=F/S。
③單位:牛頓/米2 讀作:牛頓每平方米;它有一個專門的名稱叫做帕斯卡,簡稱帕。1MPa=1000 KPa=1×106 Pa=106N/m2。
3.課堂練習:單位換算
(⒈)1.56MPa =_________ = Pa;⒉ 78000 Pa =_________ = KPa。聽一聽:
教師講解
(2.)例題:課本P145例題
解題時注意面積的單位一定要換算成平方米,得出的壓強單位才是帕斯卡。課堂練習2:
某同學的質量為40千克,他每只腳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為120cm2,求:他走路時和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分別是多少?
⒋怎樣增大或減小壓強
任何物體能夠承受的壓強都有一定的限度,超過這個限度,物體會被壓壞。磚能承受的壓強大約是_________ 帕,混凝土是_________ 帕等等。
課本P146圖中減小壓強圖是___,增大壓強圖是___。從這些圖中,你能說出怎樣才能增大壓強嗎?又怎樣才能減小壓強嗎?討論。
關于壓力和壓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壓力方向總與重力方向一致 B.壓力越大,壓強越大
C.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強越大 D.壓強是物體表面上受到的壓力
三、小結本節(jié)主要內容和方法
四、作業(yè)布置
1、課本P147中的作業(yè)1、2、3、4題?!窘虒W反思】
1、壓力的定義、大小、方向理解很容易,壓力的示意圖的畫法,注意壓力方向垂直于接觸面
2、壓力的作用效果中控制變量法的運用
壓 強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知識與技能:
1.鞏固對壓強概念的理解。過程與方法:
1、知道減小和增大壓強的辦法,并能對一些簡單現(xiàn)象進行解釋。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進一步懂得物理知識不僅有趣,更是有用的。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引入新課
1.什么叫壓力?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關? 2.什么叫壓強?寫出計算壓強的公式和壓強的單位。3.回答第1課時布置的思考練習題。
4.說出你測物理課本1張紙對桌面的壓強的辦法。
以上問題,均由學生回答,由另外的學生補充、糾正。然后由教師進行評講。
二、進行新課
1.根據(jù)學生對玻璃杯開口向上和開口向下兩種情況放在細砂陷入細砂深度不同的回答,引導學生分析:玻璃杯對細砂的壓力不變,玻璃杯對細砂的受力面積發(fā)生了變化,使玻璃杯對細砂的壓強發(fā)生了變化。(板書:減小和增大壓強的辦法)
2.講述
(1)任何物體能夠承受的壓強都有一定的限度,超過這個限度物體將會被壓壞。(2)舉例:房屋建設中,樓層修得越高,樓體對地面的壓力就越大,如果墻基的受力面積不足夠大,樓房對地的壓強就很大,可能會使地面下陷,樓房倒塌,造成損失,所以修建高樓大廈,必須加寬地基,以減小樓房對地面的壓強。
(3)讀圖:學生閱讀課本圖8—
12、8—15,讀后說一說履帶拖拉機和雪上飛機是采用什么辦法來減小壓強的?教師對學生回答補充、完善后板書“在壓力不變時,利用增大受力面積的辦法,可以減小壓強?!?/p>
3、鞏固練習(課堂討論)
(1)請同學們利用小組討論的機會,說一說你是怎樣答的,通過本課的學習,回答:為什么啄木鳥尖嘴變鈍了,就不能成為“森林醫(yī)生”了?為什么說駱駝是“沙漠之舟”?
(2)繼續(xù)討論比較梯子和木板,哪個對冰的壓強?。?/p>
4、歸納本課內容
(1)教師復述本課的學習過程
老師復習提問→講述→同學們隨堂實驗和老師的演示實驗→同學們的分組討論。(2)學生自己歸納本課內容:說一說減小和增大壓強的辦法,并各舉1~2例。(3)教師小結:壓力不變時,利用增大受力面積的辦法,可以減小壓強;壓力不變時,利用減小受力面積的辦法,可以增大壓強。在日常生活中和生產實際中,要根據(jù)不同情況和需要采取恰當?shù)霓k法來減小或增大壓強。
三、小結:你學到了什么?
四、作業(yè)布置
1、想想議議P147中的第5題及“請?zhí)釂枴?/p>
2、同步練習上的相關題。【教學反思】
1、壓強的計算公式的適用范圍
2、壓強的計算題較難,特別是步驟的書寫
第二節(jié)科學探究: 液體的壓強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液體壓強的產生;理解液體內部壓強的規(guī)律;知道連通器和它的原理;了解一些連通器的應用實例;知道帕斯卡原理及其教學目標應用。
過程與方法:
1、進一步復習探究問題的方法,師生合作,同學討論,并在實驗中經(jīng)歷探究液體壓強規(guī)律的過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觀察實驗能力,會在實驗中記錄必要的數(shù)據(jù),能通過對數(shù)據(jù)的分析得出正確的結論。
重點 1.液體壓強的研究方法及探究過程
2.液體內部壓強的規(guī)律 3.連通器的特點 4.帕斯卡原理
難點 1.理解液體壓強公式
2.理解在連通器里各液面相平的原理
教具 演示用:兩端開口的玻璃圓筒、側壁開口的玻璃圓筒、橡皮膜、壓強計、水、鹽水、200mL 的量筒、玻璃板,連通器、酒水壺、船閘掛圖。教法
討論法、探究實驗法、歸納法、閱讀自學法、講授法、理論聯(lián)系實際法。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引入新課
1.什么叫壓強?寫出壓強大小的計算公式。
2.壓強的單位是什么? 15帕斯卡表示什么意思?
問題的提出:放在水平面上的固體,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對支承它的物體表面有壓強。液體也受到重力作用,液體沒有固定的形狀,能流動,盛在容器內對容器底部、側壁和內部有沒有壓強?如果有壓強,會有哪些特點呢?
二、進行新課 1.演示、講述
(1)演示實驗:將少量水倒在平放在桌上的玻璃板上,水在玻璃板上散開;將水倒入上端開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圓筒內(倒水前,讓學生觀察橡皮膜表面與筒口相平),請同學們說一說,觀察到什么現(xiàn)象?(橡皮膜向下凸出);把水倒入側壁開口處扎有橡皮膜的圓筒(倒水前,也讓學生觀察橡皮膜表面與側壁筒口相平),又請同學說一說,觀察到什么現(xiàn)象?(橡皮膜向外凸出)。
(2)講述:根據(jù)以上實驗表明,液體由于受重力作用,對容器底部有壓強;對阻礙液體散開的容器壁也有壓強。(教師板書)介紹壓強計:
介紹時,用手指輕輕按一按金屬盒口的橡皮膜(不宜重按,避免U形管中的水冒出管口),請同學們觀察壓強計U形管中兩管液面出現(xiàn)的高度差,力稍大點,兩管液面的高度差也增大,表明:U形管兩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壓強也越大。2.歸納小結實驗情況
(1)講述:這節(jié)課通過老師演示實驗和同學們分組實驗,知道了液體壓強的產生和液體內部壓強的規(guī)律,同學們很有收獲,今后還要繼續(xù)努力,發(fā)揚這種研究問題的精神,認真學好物理知識。
(2)請同學們整理好自己桌上的器材。3.液體壓強的應用:
學生觀察連通器,自己閱讀課本,找出連通器的特點、在生產中應用。并用探究出的壓強知識,推導其原理。(教師引導)
4.液體壓強的傳遞:自學閱讀,師提問:帕斯卡原理內容是什么?液體壓強的傳遞的應用有那些?
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讓學生嘗試解釋液壓機,液壓千斤鼎的工作原理。
三、課內小結,形成知識網(wǎng)絡。
師生根據(jù)板書內容共同小結,結合本節(jié)的重難點,回憶所學,加深記憶和理解,形成知識網(wǎng)絡。
四、作業(yè)布置:
1、課本P154中的作業(yè)1、2、3、4題。
【教學反思】
1、液體壓強規(guī)律的結論需要同學熟記,而且會應用
2、液體壓強公式還可以適用于固體(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
空氣的力量
課型:新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硬氣壓強產生原因;能說出幾個證明硬氣壓強存在的事例;能用硬氣壓強解釋簡單的現(xiàn)象.過程與方法:
2、知道托里拆利實驗和標準大氣壓的大小.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3、知道大氣壓強與高度的關系,大氣壓強的大小可以用氣壓計來測量.重點
認識大氣壓存在的現(xiàn)象,大氣壓強的實驗測定方法、大氣壓高度變化的規(guī)律,液體的沸點與氣壓的關系。難點
托里拆利實驗原理及大氣壓變化的不均勻的理解 教學用具
兩個鐵皮圓形容器、水、酒精燈、皮吸盤、馬德堡半球實驗、托里拆利管、水銀、刻度尺、空盒氣壓計 教學方法
討論法、分析法、講授法、練習法、讀書自學法、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引入新課
提問學生有關壓強的問題并引入主要議題
二、進行新課
1、大氣壓強:
(1)請同學們閱讀一下課本158頁的“馬 德堡半球實驗”與同學討論,從中能得到的哪些信息?(學生回答:證明大氣壓強是存在的大氣壓強很大)。
(2)講授地的周圍讓厚的空氣層包圍著,包圍著的地的空氣層又叫大氣層,我們就生活在大氣海洋的底層。
大氣層的厚度大約有幾,由氮氣、氧氣等多種氣體組成,其中,大部分氣體分布在跳高地表現(xiàn)幾的范圍內
空氣,也像液體那樣能夠流動,同樣,空氣內部向各個方向也都有壓強。大氣對當在它里的物體的壓強叫大氣壓強,簡稱大氣壓或氣壓。
(3)能夠證明大氣壓存在的實驗有很多,如覆杯實驗:
A、先讓硬紙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了硬紙片并倒置過來,注意觀察,放手后看到什么現(xiàn)象?(學生回答:現(xiàn)象是硬紙片沒有掉下來)B、如圖所示的實驗中,玻璃杯內裝滿水,排出杯內的空氣,蓋上硬紙片,把杯子倒置過來,你會發(fā)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學生回答:硬紙片沒有掉下來杯中有水不會灑出)。
那么請同學們思考是什么原因呢?(學生回答:硬紙片沒有掉下是因為 玻璃杯內裝滿水排出了空氣杯內水對硬紙片的壓強小于大氣壓強,由于大氣壓強的作用抵得住了硬紙片,所以硬紙片不會掉下來。)
2、大氣壓強的測量:
馬德堡半球實驗人們對大氣壓的大小獲得了深刻印象,但是大氣壓到底有多大 呢?這個問題在奧托.格里克做的著名的馬德堡半球實驗之前 的11年,早已經(jīng)由伽利略的學生托里拆利解決了,他用課本158頁的圖8-40所示的實驗裝置測出了大氣壓的值,由于條件所限請同學們閱讀一下此實驗,然后總結所學知識。(學生閱讀并認真思考(二)化
(1)講解大氣壓強的大小不是一成不變的,其大小與海拔高度有關。有什么關系呢?(2)請同學們閱讀一下課本158頁的8-41并討論一下得到的信息。(學生閱讀并認真思考)。
3、課堂練習:
1.讓學生完成探究同步訓練23頁“探究訓練”1-9。
2.讓學生完成課本162頁1、2、3題,重點講解,注重學科結合。
大氣壓強的變
三、課堂小結:
讓學生分析討論本節(jié)所學,并要學生學會以知識結構的形式寫出本節(jié)所學內容。復習知識點,完成探究其它內容;小結:你學到了什么?
四、作業(yè)布置:
1、課本P162中的作業(yè)1、2、3題?!窘虒W反思】
1、托里拆利實驗較難理解,學生理解的不好,不容易掌握
2、大氣壓在生活中應用
第四節(jié) 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課型:新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初步了解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系。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探究,讓學生感知、領悟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讓學生體驗到通過探究獲取知識的快樂,并培養(yǎng)學生尊重事實,尊重客觀規(guī)律的態(tài)度與價值觀。重點
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難點
通過實驗探究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并用來解釋日常生活中的現(xiàn)象 教學用具
乒乓球,吸管、小紙船、大飲料瓶(裝水、帶管)、兩張紙 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講解、解釋日常生活中的現(xiàn)象、點撥、討論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問:滿載乘客的飛機,是怎樣飛上天空的?水翼船為什么會在水面飛速前進?點出要知道就必須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二、進行新課
流體:液體和氣體都具有流動性,統(tǒng)稱流體。它們的壓強與流體的流動有關嗎?
做8-50,8-51兩個實驗,讓學生觀察、討論為什么會這樣,是由哪個因素決定的,能得出什么結論,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
讓學生做8-52的“迷你實驗”,并進行解釋,同學互相補充,引發(fā)學生興趣。問:飛機的機翼形狀有什么特點?這個形狀對飛機起飛有什么作用? 學生討論。
(圖示講解)當飛機在機場跑道上滑行時(在時間相同的情況下),上方的凸起空氣流動的路程大,流速大,壓強小,而下面平直,空氣流動的路程小,流速小,壓強大。這樣,機翼上下方所受的壓力差形成向上的升力。當飛機的滑行速度達到一定值時,機翼所受的升力超過飛機的自重時,飛機就起飛了。
看8-53,討論鳥兒滑翔時和升力與飛機的升力有什么相似之處? 讓學生看8-54,討論為什么水翼船會在水面飛速前進?找學生代表解釋。小結
三、課堂小結
你有什么收獲?你感到有什么不足?讓學生列出知識點和知識結構。
四、作業(yè)布置1、2、【教學反思】
1、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學生掌握的都很好,運用的也很好
2、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在生活中的應用 課本P165-P166中的 作業(yè)1、2、3、4題。課本P166-P167中的本章練習1、2、3、4題。
相信《物理八年級下冊課件合集十四篇》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您了解幼師資料,工作計劃的必備網(wǎng)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物理八年級下冊課件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在學習工作中,幼兒園教師有提前準備可能會使用到資料的習慣。資料的意義非常的廣泛,可以指需要查到某樣東西所需要的素材。參考資料會讓未來的學習或者工作做得更好!可是,我們的幼師資料具體又有哪些內容呢?為此,小編從網(wǎng)絡上精心整理了《八年級下冊物理課件必備14篇》,相信你能從中找到需...
俗話說,手中無網(wǎng)看魚跳。。在幼兒園教師的工作中,經(jīng)常會提前準備一些需要的資料。資料可以指人事物的相關多類信息、情報。參考資料我們接下來的學習工作才會更加好!你知不知道我們常見的幼師資料有哪些呢?經(jīng)過收集,小編整理了四年級英語下冊課件,供你閱讀參考,并請收藏本頁面!冀教版四年級下冊英語期末復習計劃辛市...
教師會根據(jù)課本中的主要教學內容整理成教案課件,而課件內容需要教師自己去設計完善。必須明確,教師寫好教案課件對教學水平會有一定的影響。為了寫好教案課件,許多教師都在尋找好的范文進行借鑒。本文介紹“八年級下冊生物課件”,相信能夠為教師寫好教案課件提供幫助!...
筆者精心挑選并整理了一系列關于“八年級下冊地理課件”的文章,供您閱讀參考。作為老師的工作內容之一是編寫教案和課件,這需要我們自己花時間完成。編寫教案是教師不斷提升教育教學水平的有效方法。希望這些策略能給您的問題提供一些啟示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