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意義讀后感。
為了滿足您的需求,欄目小編特別制作了這份經(jīng)過精心設計的“生命的意義讀后感”,其中包含了許多不同的話題,相信您會在其中找到所需的信息。讀書如山倒、下筆如有神,每個人對于一件作品都會有自己獨特的感悟和體會。而讀后感則是表達個人的見解和發(fā)表自己的評論。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2000字
還在虛度光陰嗎?學會這三個方法,讓你不虛此生。
最近幾年,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收到關(guān)于青少年輕生的新聞,原因大多是學業(yè)壓力大,戀愛不順利,父母關(guān)系不和等日常瑣事。我一直以為這種事情都是發(fā)生在新聞上,從來沒想到有一天居然會發(fā)生在自己的身邊。
年前的時候,弟弟告訴我,他的一個同學自殺了。而就在暑假的時候他們還一起吃過飯,聽到這個消息我非常的震驚,不僅為其父母感到痛心,也為年輕生命的逝去感到惋惜。
這一事件不禁讓我靜下心來認真思考,生命的意義究竟是什么?僅僅活著就足夠了嗎?直到我有幸看到《活出生命的意義》一書,才找到想要的答案。
本書作者維克多·弗蘭克爾是20世紀的一個奇跡。納粹時期,作為猶太人,他的全家都被關(guān)進了奧斯維辛集中營,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氣室,只有他和妹妹幸存。
煉獄般的生活不僅沒有擊垮他,反而讓他重獲新生。他不僅將自己的經(jīng)驗與學術(shù)相結(jié)合,開創(chuàng)了意義療法,而且還將這種療法普及于世,幫助更多的人尋找絕處逢生的意義。
《活出生命的意義》一書,濃縮了弗蘭克爾一生的心血,感動了千千萬萬的讀者,被美國國會圖書館評選為最具影響力的十本著作之一。
這本書由兩部分構(gòu)成,第一部分介紹了作者在集中營的經(jīng)歷,第二部分介紹了意義療法。讀完本書,迫不及待想和大家一起分享如何尋找生命意義的三個方法。
生命的意義不是虛無縹緲,而是有跡可循的,第一種方式就是通過工作找到生命的意義。
苦難不一定是追尋意義所必須的,但盡管有苦難,生命仍然可能有意義。
提到腦癱患者我們總會浮現(xiàn)這樣一個畫面,他們行動不便,生活無法自理,一生禁錮在輪椅上,不能像普通人一樣為生命創(chuàng)造價值。如果這樣想那就大錯特錯了。
來自濟寧的一位腦癱小伙子,居然用嘴折紙船,并創(chuàng)造了世界吉尼斯記錄。初次在《挑戰(zhàn)不可能》看到這個節(jié)目,深受震撼,尤其是看到他在折紙的過程中,累的滿頭大汗,嘉賓想要替他擦汗,他委婉的拒絕了,就連擦汗這件小事,他仍然堅持自力更生。當看到他顫抖著身體從嘴里吐出一只折好的小船時,我不禁熱淚盈眶。
維克多·弗蘭克爾在《活出生命的意義》一書中告訴我們:“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唯獨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選擇一己態(tài)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剝奪?!?/p>
我們可能會替他抱怨命運不公,但是,即使命運不公又能怎么樣呢?對他來說,他從來沒有放棄對生命意義的追求,他仍有選擇如何過好自己一生的自由權(quán)利。
說了這么多人,不妨反觀一下自己。我一直覺得自己是一個平凡的人,沒有顯赫的家世,沒有傾國傾城的容貌,沒有一手遮天的權(quán)利。但是,即使作為普通人,我仍有選擇如何生活的自由。
我熱愛自己的工作,我能感受人間冷暖,別人危難之際我可以伸出援助之手,面對挫折我依然有不服輸?shù)挠職?,這些都是由我自主決定的,任誰也拿不走。
“人最終決定著自己的命運。人不是簡單的活著,而是時時刻刻需要對自己的前途做出判斷,決定下一刻自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p>
弗蘭克爾生命的意義就是幫助他人找到他們生命的意義,我找到了,那么你呢?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1000字:
益生讀書會的第三期,感謝小伙伴兒們探討,有幸聆聽盧海娟老師的分享,給我很多啟發(fā)。
1.生命的本質(zhì)是責任,于世我們有自己的使命,自己的角色,無可替代獨一無二,找尋生命意義的過程就是詮釋好角色的過程,一方天地演好自己,人生不同的階段不斷讓角色豐滿不斷真實。讓自己更好,更有能力,才能更好地照顧幫助身邊人,才會有更多正向的意義。把自己現(xiàn)在的角色做好,未來一定是有價值的。
2.盧老師說到的一點,活在當下。確實人總是習慣性的把生命一半放在回憶過往,一半放在糾結(jié)設想未來,但最重要的是當下。不念過往,不懼未來。
3.生而為人無法拒絕經(jīng)歷,但一定要學會經(jīng)歷痛苦而不自傷。傷害最大的不是壞情緒,而是糾結(jié)于壞情緒。所以,要學會迅速選擇和調(diào)整自己的應對態(tài)度。
4.快樂和價值不一定是即時的,所以立定目標后要自然而然的去做去發(fā)生,比如幫助別人,自如一點,能幫就幫愿意幫就幫,沒必要糾結(jié)于讓自己糾結(jié)的事。同理不要過多的糾結(jié)于找尋所謂的意義,去做。
5.避免職業(yè)病,經(jīng)驗是優(yōu)勢也是弱點,不要把工作的置氣帶到生活里,不要把生活的怨氣帶到工作里。學會自主的切斷分割工作和生活。
6.遙不可及的意義是沒有意義的。活在當下,努力著。你是什么特質(zhì)的人就一定會成為什么樣的人,但過程中一定要努力。
另外,自己的一些思考,可能會跟我們接下來要讀的書《改變,從心開始》有一些相通點?
我們追尋的價值、快樂、意義等等這些概念,到最核心的東西就是自己的內(nèi)心,讓生命的升華、意義的思考,價值的體現(xiàn)的這種能量是生于自己內(nèi)心的,是由內(nèi)而外的,那么如何讓自己的內(nèi)心不斷強大起來呢?我現(xiàn)在能零散的理解的幾個方面:
1.讀書讀經(jīng)典,用時間長河錘煉沉淀后的文字刺激自己,引導自己,啟發(fā)自己的內(nèi)心,開悟。當然也可以借助更多的方式,聽書聽經(jīng)典節(jié)目等。
2.交流與人交流,與不同的靈魂交流、分享,吸收更多人的經(jīng)驗來填充自己,填充個人圓圈以外的知識、閱歷等等,從而發(fā)散自己的觸及半徑。
3.經(jīng)歷人生最珍貴的東西是閱歷,去經(jīng)歷去接受去包容,經(jīng)歷是最好的營養(yǎng)品。容顏易老,皺紋易添,也希望眼睛里有多很多東西。
生而為人,高級的去思考,去感受由內(nèi)而外的能量。
4.珍惜當下學習充實的機會想到孔子人生境界中的三十而立,立的不應該單單是外界環(huán)境定義的名利標志,還應該是根植于內(nèi)心由內(nèi)而外的立。內(nèi)在的心靈獨立,于丹老師提到過的將學習用于自我——我注六經(jīng),六經(jīng)注我。先把生命中能夠把握的東西盡可能的去學習并且建立,不要考慮超越生命閱歷遙不可及的事情。然后自然而然可立的時候是一種內(nèi)在的心靈標準,對自己所做的事情有自信和堅定。一生所為有自己的準則。
讓內(nèi)心足夠強大,不斷為自己的人生磁場充入電量,這樣的人生也絕對會是有意義的。
曾經(jīng)年少的我,不太能理解為什么總有人在不斷探索生命的意義,總覺得生命中有很多事情,并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在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推動著前進,人生充滿了各種不確定性,所有那些無法改變的都被稱之為“命”,所有好的不好的都被歸于“運”,既然如此,它的意義究竟在哪里?
后來,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經(jīng)歷了很多的事情之后,我對于人生和生命有了更多的領(lǐng)悟,我看到了信仰的力量,也見證了不少的奇跡,在歲月的流逝中,我越來越感受到生命的意義是可以被定義的。
你如何定義你的生命,決定了你這一生將如何度過。若你放棄了定義的`權(quán)利,那就必然只能接受命運的安排,聽之任之。
01
沒有意義的人生是怎樣的?
不知道你身邊是否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稀里糊涂地就長大了,然后按部就班地工作、結(jié)婚、生子……終老,他們永遠處于迷茫之中,時常懷疑自己來到這個世界的意義。
對于這樣的一些人,他們通常沒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看到別人做什么,他們就跟著做什么,看到別人搶購什么,他們也就跟著去購買,看著別人舉手表示認同,他們也跟著表示認同,完全不去思考做這件事情的意義是什么,也完全不知道該如何判斷事情的正確與否。
他們整日活在別人的世界里,隨波逐流,還自我安慰的稱之為“隨遇而安”,可一旦生活中出現(xiàn)了無法解決的困難時,他們又會跳起來“怨天尤人”,將全部責任推給“命運”,抱怨命運的不公平。
還有一部分人,因為找不到生活的方向和動力,最終選擇了自暴自棄,或吸毒、或犯罪、或抑郁,甚至自殺……
這就是沒有意義的人生!
02
生命不是完全不可控的
相信一定會有人反駁說,在這個世界上生存,各種天災人禍都是沒有辦法避免的,那我們要如何去掌控我們的生命呢?
是的,在我們的一生中,確實有不少的事情是我們無法預料和掌控的,但我們需要在我們可控的范圍內(nèi),將生命的意義發(fā)揮到極致。尤其是當你遇到沉痛的打擊時,為自己的生命找尋和賦予一定的意義就顯得更加重要了。
本書作者的親身經(jīng)歷就是很好的例子,他用自己的一生向我們證明了,在困難甚至是死神面前,如果你的信念足夠強大,你也還是能夠激發(fā)出強大的力量去戰(zhàn)勝它,從而逆轉(zhuǎn)你的命運。
我們要做的,無非就是去找到這樣的一個信念,用它去給自己的生命賦予一定的意義,僅此而已。
很多人,輸就輸在不相信三個字上,放棄就在一瞬間。
03
如何發(fā)現(xiàn)生命的意義
說了這么多,究竟要如何做才能發(fā)現(xiàn)自己生命的意義呢?
一般來說,那些認為自己生命沒有意義的人,通常是內(nèi)心過于空虛的人,不知道要做些什么,或者是對自己想做的事情不抱太大的希望,那么,嘗試全身心投入去做一件你喜歡的事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激發(fā)出你對生命的熱愛之情,你不僅會有源源不斷的幸福感,同時還會具備應對各種磨難的能力;
當然,如果你一時沒有找到自己所熱愛的事情,那就嘗試著去全身心的愛一個人,因為在你愛著對方的同時,你的生命也會變得更加充實。
如果,你當下既沒有熱愛的事情,也沒有遇到你愛的人,那么你就嘗試著去勇敢面對苦難。事實上,所有不可避免的痛苦都是有意義的,它會讓你從另一個角度成長,給了你一個逆風翻盤的機會,就看你是否能夠把握這個機會了。熬過去,就是勝利!
孟子曰:“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泵慨斢龅嚼щy的時候,我都會想起這句話,然后勇敢的去面對生活賜予我的一切挑戰(zhàn)!
所以,你找到屬于你生命的意義了嗎?
生命之意義——《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1000字:
原計劃,這篇讀后感是想系統(tǒng)的介紹一下“意義療法”。臨時起意的改變緣于對“意義療法”越來越深的尊嵩?;蛘哒f,我不敢輕易的下筆了。
弗蘭克爾醫(yī)生是從“追求意義”、“存在之挫折”、“意源性神經(jīng)官能癥”等概念,層層銜接,漸次引申介紹“意義療法”。我想直接從“生命之意義”篇章中向大家展示弗蘭克爾的魅力。
這本書名為《活出生命的意義》,從一開始,我就帶著這個問題閱讀,我想大家也會和我有一樣的感受。但是,直到132頁,大約讀到這本書的60%的樣子時,他才正面解讀這個問題。
原文是這樣翻譯的:我覺得沒有哪個醫(yī)生能夠用概括性的語言來回答這個問題。因為生命的意義在每個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義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時刻每個人特殊的生命意義。這個問題就好比問一個棋手:“告訴我,大師,世界上最佳的招法是什么?”離開特定的棋局和特定的對手,壓根兒不存在什么最佳的招法,甚至連較好的招法也不存在,人的存在也是這樣。你不應該追問抽象的生命意義。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使命。這個使命是他人無法替代的,并且你的生命也不可能重來一次。這樣,每個人生命的任務就是特定的,完成這些任務的機會也是特定的。
由于生命中每一種情況對人來說都是一種挑戰(zhàn),都會提出需要你去解決的問題,所以生命之意義的問題實際上被顛倒了。人不應該問他的生命之意義是什么,而必須承認是生命向他提出了問題。簡單地說,生命對每個人都提出了問題,他必須通過對自己生命的理解來回答生命的提同。
這個看是“玄虛”的說詞,第一遍看時因沒有明確的回答有些失望,第二遍看時因為客觀的表述感到作者的真實,第三遍看時才朦朧的感受到人生哲學的力量——問題的答案就是問者的回答。弗蘭克爾正是通過“讓人自己回答生命的提問而給自己的生命賦以意義”,并發(fā)展形成最后的“意義療法”。當然,他自己也是這么回答自己的。特別是在集中營的歲月中,二十八分之一的生存機會面前,他找到了屬于他自己的生命的意義,并最終熬過了最艱難的歲月。
所以,當你覺得人生昏暗、前途迷茫、處境艱難時,沒有必要從各味“雞湯”中找自己的方向,更應該清醒的思考如何回答“生命對你的提問”,你的回答就是你的“生命之意義”。
順便說一句,弗蘭克爾16歲時就提出這個影響他一生的信念,也是他個人生活和專業(yè)研究的基石。
在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時,曾覺得它十分“雞湯”,一度想放棄不看。但又想我與它的相遇也算得上是緣分吧,于是便將其看完。幸好,它也沒有讓我失望。
作者是二戰(zhàn)納粹集中營的幸存者,也是個心理醫(yī)生。書的前半部分提及他在集中營的經(jīng)歷,后半部分則介紹他的意義療法。也正因他前半生的經(jīng)歷,才讓人真切地感受到了書中每一個字所包含的分量。正如書名所言,意義療法的目的在于幫助人們找到生命的意義。它突出的是人作為主體所應具有的價值和尊嚴。在弗蘭克爾看來,人是要主動地去尋找和追求其生命的意義的,而不僅僅是滿足本能和欲望的需求,或者是去適應社會和環(huán)境。
一、擁抱生命
在弗蘭克爾看來,人主要關(guān)注的是其生命的意義,這是人的本質(zhì)。而在對意義的追求遭受挫折時,人往往就會通過追求權(quán)財、追求享樂來得到替代性補償。或者干脆誤以為他們所追求的就是那些具體而實質(zhì)的東西。因為錯把非目的作為目的,甚至飲鴆止渴,故最終造成的恰是他們生命的墮落與流失。
而在集中營的環(huán)境下,只有看到生命的意義,人才有機會生存下去。而人在遭受痛苦時,也是能看到其意義的;正因為看到痛苦背后的意義,所以才有了承受痛苦的勇氣。陀思妥耶夫斯基說,“我只害怕一樣——那就是配不上我所受的痛苦?!痹诟ヌm克爾看來,這些痛苦其實都是成就自我、超越自我的契機。這看起來很“雞湯”,其實不然。作者的意思是,“即使在遭受痛苦時,人們也有可能找到意義——假如痛苦是不可避免的.話。如果痛苦是可以避免的,那么有意義的事就是去消除痛苦的根源,無論這種原因是心理的、生理的或政治的。遭受不必要的痛苦與其說是英雄行為,不如說是自虐?!?/p>
意義療法也能讓人正視死亡。人的生存值得與否,這其實是一切問題中的根本問題。這是個人心中生命與死亡之間的較量,正如《人都是要死的》這部小說的主角福斯卡所說,“這需要很多力量,很多傲氣,或很多愛,才能相信人的行動是有價值的,相信生命勝過死亡?!倍诟ヌm克爾看來,生命是要勝過死亡的。生命是短暫的,是必然要消逝的,但也是可以被盡量開發(fā)的。人們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的、曾經(jīng)做過的一切事情,這些永遠都不會被否定,也永遠不會被忘記。從這個層面上說,他是永恒的。作者指出,“曾經(jīng)存在”是最為確定的一種存在。
“人們一般只看到生命的短暫,而忽視和忘記了它過去的輝煌,在那里他們收獲過自己的生命:信守的諾言、付出的愛及勇敢而有尊嚴地忍受過苦難?!?/p>
在生命與死亡之間,弗蘭克爾選擇了擁抱生命。
二、承負自由
意義療法在某種程度上類似于心理分析,但弗蘭克爾著眼的是生命的意義。用他自己的話說,“雖然意義療法試圖喚醒患者潛意識中的某種東西,但其方法不僅僅限于講患者的活動限制在個人潛意識中的本能事實,而且還關(guān)注諸如存在的潛在意義以及對意義的追求?!痹谶@方面,弗蘭克爾的意義療法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可謂是分道揚鑣。精神分析的核心概念是無意識的,而這往往指的是人的本能和欲望。
因為這些本能和欲望受到外界的壓抑,所以才會產(chǎn)生各種癥狀。這無疑是在暗示壓抑欲望是惡的。這套理論的潛在觀點其實就是說人是受制于本能和欲望的,它只承認人的動物性,而否認人作為人所應具有的主體性。而弗蘭克爾則提出人應當是有更高追求的,在內(nèi)不能受制于本能,在外不能受制于環(huán)境。
書中說到,就算經(jīng)歷了集中營那樣的環(huán)境,人仍然可以葆有其人性的光輝。這是作為人所不能抹滅的尊嚴??陀^環(huán)境是外在加與的,但在如何去面對環(huán)境方面,人應當是自由的。他在不能選擇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時,其實可以選擇自己面對環(huán)境的態(tài)度。
作者舉到罪犯的例子。他說,“完全解釋一個人的犯罪相當于開脫他的所有罪過,不是把他看成是一個自由而負責的人,而是有待修復的機器。即使是罪犯自己也厭惡這種解釋,反而更愿意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無論他們當時面對的是什麼樣的環(huán)境,在是否選擇犯罪這一點上,他們是自由的。
這些話真是給今天那些心理分析家、公知和民主控們狠狠地抽了一巴掌。他們總會為罪犯的行為尋找到各種各樣的理由,從而替他們擺脫責任。而他們最喜歡的方式就是把一切都歸咎到政府與體制身上,而罪犯往往是無奈的、被逼的。公知們通過追溯犯罪原因的方式,從而消解掉了罪犯的責任,把它嫁接到外界上去。而罪犯其實只不過是那些公知們進行反體制的工具罷了。在這里,受害人往往也就成為了真正的無辜者。反對體制,無非是因為體制違反了人性、抹滅了個體。反體制其實只是關(guān)懷生命個體的途徑或工具罷了。而那些公知的行為無疑是把工具和目的弄反了,為反體制而反體制,個人反成了犧牲品。在這其中,他們并不把罪犯當人看,抹滅了他們作為人的主體性。
三、盡性俟命
其實,就算面對再惡劣的環(huán)境,遭遇再殘酷的命運,人也是可以選擇去捍衛(wèi)其作為人的生命尊嚴的。當然,人并非十全十美,能達到這種境界的人畢竟只是少數(shù)。但也因為有這少數(shù),我們就不能否認的確有這樣的人存在。因為這樣的人只要有一個,就足以能夠讓我們相信,無論這世間多么險惡和丑陋,也還有一些如金子般赤城高貴的心靈。對此,弗蘭克爾更是喊出,“成為這樣的少數(shù)人!”我們不能去要求其他人,但至少可以對自己提出這樣的要求。人之所以為人,就是因為人是能夠超越XX的,他們在本能與環(huán)境之間,能夠有“我”存在。這是人作為人所應具有的價值與尊嚴。而無論最終的命運如何,人皆可傲然挺立于天地之間,上不愧天,下不尤人。
這也讓我想起了幾千年前古人那些鏗鏘有力的話: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
“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不仕無義。長幼之節(jié),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讀懂了這些話,才算是真正讀懂了儒家,才算是讀懂了中國的士。其實對于行道,他們早已絕望。然而對他們來說,仁就是其生命的意義。也正因如此,才有舍生取義之說。生命本來就是為了去實現(xiàn)其意義,去實現(xiàn)它的莊嚴與崇高。求仁得仁,又何怨乎?
已經(jīng)有無數(shù)的先人走在了我們的前面,他們是光一般的存在。盡管弱小、盡管微茫,但只要有,在這條艱難的道路上就永遠是前仆后繼。正如張雨生所唱,“即使再寒再冷的雨夜里也有一盞小燈火,別放棄希望?!?/p>
最后,我想以錢穆先生的一句話作為此文的結(jié)尾:
“不要以為這個社會是黑暗的,須知光明在我們每一個人的眼中,我們當用眼中的光明照亮這個社會。”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1000字!
原本是閱讀《情緒急救》時提到的這本書,才去翻閱了這本書。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忽然感受到高一時待在圖書館看書的那種氛圍,一個人,有點焦慮,沉迷,享受當下,害怕未來的不安,對生命中即將到來的苦難的恐懼感,以及滑稽感。閱讀這種書籍與閱讀工具類的書籍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我會感到迷茫,也會感嘆知識的浩瀚,還有思維方式的差異。
我對極端惡劣環(huán)境下生存的人抱有極大的好奇心,一直適應了相對安穩(wěn)和平環(huán)境的人是如何調(diào)整心理和生理狀態(tài)去應對饑餓、失去自由、自尊受辱、孤立等情況?我對于老人也抱有一種敬意,他們是如何度過這么長的歲月。如果我們的壽命和古時一樣,不必活這么久,還沒等我們有自主意識去探索精神世界,忙著生存的時候就掛掉了,人類社會的發(fā)展也不會有這么多分支吧。
我一直認為人類世界復雜異常,從人本身到人創(chuàng)造出來的物質(zhì)世界和精神世界。而我,一直在思考生命的意義,從我開始接觸死亡的時候,就開始迷迷糊糊想這個問題。我一度認為我的生命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我頻繁感受到痛苦,如果活著只感受到痛苦是多么可憐。人對即時回報有依賴的,回避痛苦是本能,除非為了將來更大的歡愉。感受痛苦還不如虛無可以忍受。難道我生存的意義就是為了追求快樂嗎?
人必須有用才配生存嗎?智力有問題,四肢不全,流浪漢,不愿意工作勞動的人,這些人的如果躺平了什么也不干是否生命就沒有意義?沒有意義的生命死和生又有什么區(qū)別?都沒有在別人的生命里留下過痕跡的人是否連死亡都沒有意義?我想肯定不是這樣的。那是否說有用的標準,就是作用在與他人的聯(lián)系上?
我想我肯定自己的生命是有意義的,我是獨特的,這是內(nèi)在的,是我自己的人生財富?!澳闼?jīng)歷的,世人奪不去”。但這并不足以說服我繼續(xù)活下去。我認同存在即合理。有意義就要活下去嗎?也要有快樂讓人留戀吧。死亡對于本人而言歸于無,歸于簡單,而決定活下去則是一條艱難的路。
我時常會想,我當下做的這個決定是受什么影響?我是習慣了這種模式還是潛意識在起作用?如果我要改掉某種行為,我的大腦要給出讓我信服的改掉的理由才行。
為什么看這種書,因為我想直面人生的磨難,我想消除痛苦。其實感受不到痛苦的方法也有其他。比如讓自己的感官變得麻木,追求快感以此壓過痛苦,把自己消滅,提高忍受痛苦的閾值,逃離讓自己痛苦的事物,消滅帶來痛苦的事物……我選擇哪一種?我當然要選擇分析痛苦,忍受痛苦,強大心靈的方法。因為我認定痛苦無法避免,正如孤獨、拒絕、自卑、內(nèi)疚、憤怒、委屈、失敗等等謝謝情緒都會伴隨人的一生。但有時我會軟弱,會被擊潰,會倉皇隨意選擇,這也是種掙扎吧。我能想象最后生命的消逝就好像煙花綻放一樣,重點不在于多么絢爛,而在于最后卯足勁的一聲“崩”,消失于平靜。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1000字:
看完這本書第一感覺是失望。首先它很薄,一點沒有心理學著作的樣子,比如《心理學與生活》,厚厚的、重重的放我床頭一年了也沒翻幾頁;其次是它淺顯,幾乎沒有專業(yè)術(shù)語,即使有也十分易懂,比如“意義治療”就是啟發(fā)患者發(fā)現(xiàn)生命的意義。如果是網(wǎng)絡雞湯文也罷了,可此書的作者弗蘭克爾是與弗洛伊德齊名的心理學家,如此盛名寫的書卻這樣平凡,是不是我漏了什么?于是再翻一遍。
沒有。正如國學大師季羨林給出學習一門外語最重要的方法是勤學苦練一樣,弗蘭克爾給出的生命意義也很簡單:愛一個人且為之負責。
于是我想:是不是生活其實是很簡單的事呢。人生就是將簡單的事情反復實踐的過程。比如:保持身體健康、長期自律、持續(xù)成長等。這些都是簡單的道理在我年幼開蒙時就已知道,可做到卻不容易。
保持健康需要均衡飲食、情緒平和、合理運動。在一桌美食面前說停止就住口,在對著識字卡讀了十分鐘“你、我、他”孩子還不認識時再讀十分鐘,在累了一天只想黏在床上時拿瓶水再去健身房一小時。
長期自律不僅需要意志力更需要方法和習慣。放棄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的“道德執(zhí)照效應”,就是當一個人覺得自己行了善事之后,他就會獲得一種道德優(yōu)越感,仿佛取得了一種道德許可證:我可以心安理得的地放縱一下自己?!拔疫@周鍛煉了三次,必須吃一塊提拉米蘇獎勵自己”很可能一周的訓練泡湯了;“我辛苦了幾個月,現(xiàn)在喝了幾杯酒開車有什么關(guān)系”很可能一個家庭就毀了。讀后感·養(yǎng)成習慣可有效節(jié)省我們的意志力,一個有運動的習慣的人就不會為每天的十公里感到累心,可將多余的精力用在解決工作中的各種難題上;一個有讀書習慣的人就不會恐懼百萬字的著作,只需放在床頭,每天翻上半小時,不知不覺就看完了。
持續(xù)成長就更難了,需要不斷地學習、持續(xù)地自我要求。有人從走出學校那一天不再成長,有人則停在工作幾年后。其實成長從來都是“瞬間”的、而不是“持續(xù)”的。我在生產(chǎn)之前想著生產(chǎn)后花三個月恢復身體,孩子白天交給公婆,晚上和老公輪流值班照顧,一切有條不紊、按部就班。我在生產(chǎn)之后才發(fā)現(xiàn)事實的真相:三個月刀口都長不好,婆婆連奶粉溫度都控制不了,老公晚上值班將感冒傳給孩子引發(fā)肺炎。抱怨豬隊友有用嗎?這一切都需要我瞬間成長、拿出可行辦法解決問題。像大S說的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降妖打怪。
弗蘭克爾一生都對生命充滿熱情,67歲學習飛機駕駛、80歲登上阿爾卑斯山,愿我和他一樣永遠熱愛自己的生活。
很早以前聽說二戰(zhàn)時期集中營中生不如死的經(jīng)歷的簡單敘述時,我就已驚訝于為何有如此之多的人能堅持到抗戰(zhàn)勝利,(其實這對于總數(shù)來說已是少之又少),而不是拒絕承受而選擇自我結(jié)束生命。
歌舞升平的現(xiàn)代,許多人陷入種“存在之虛無”的狀態(tài),很多年輕人沒有目標,酗酒濫交,放縱地生活。美國出現(xiàn)過跨掉的一代“而佛系青年的“隨遇而安”也日益走紅。他們工作穩(wěn)定衣食無憂,甚至躋身上流,而他們卻內(nèi)心空虛而無意義,不再邁步探索,只是隨著時代的車輪被動地向前滾。
而在集中營中最容易撐下來的不是那些身強力壯的硬漢而是那些有目標的人們,他們明白出不出集中營不是他們能決定的,而不做惡霸,堅持活下去,永遠明白自己是誰卻是他們的行為。生命不是定局,一切過程在自己。集中營對肉體的摧殘固然可怕,可更恐怖是對人心靈的抹殺否認其人之為人的身份,而堅定自己,心懷目標則猶為重要,
在國難當頭、危及存亡之際,周恩來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引領(lǐng)中華民族抗戰(zhàn)振興;和平年代喬布斯也表明“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帶來空前科技革新。在立志之時他們也明白自己為何而活。在面對挫折,失敗時也會輕易放棄,因為有了心中的夢想,即使苦難在其眼里也會有其獨特意義。就像尼采所說:”那沒能殺死我的,會讓我更強壯?!边@也是為什么喬布斯在被自己創(chuàng)立的公司趕出家門后,不是撒手不干,而是堅持向前,成就了更廣闊的天。因為心中的信念,西南聯(lián)大的建立讓教育的星火不斷,中華文化不亡,世代相傳;教授們放棄錦衣玉食的生活,在漏雨的教室里帶來一堂堂特別的課,即使炮彈的轟炸,師生們都明白這苦難的意義“中華不亡,有我!”多少富家子弟扛起武器上戰(zhàn)場,保家衛(wèi)國,多少婦女也主動擔任醫(yī)務人員,掙起國家的生命線。
如今絕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苦難,有的只是一些困難、不如意,而許多人卻容易輕易被擊跨,否認生命的意義。他們抱怨命運的不公,環(huán)境的不利和身邊人,卻不知其實自己才是生命的主人。一些不可控制的力量可能會拿走你的許多東西,但它唯一無法剝奪的是你自主選擇如何應對不同處境的自由。你無法控制生命中會發(fā)生什么,但你可以控制面對這些事情時自己的情緒。
記住,這是你所擁有的時間,這是你所決定的生活,不論春風得意還是寒冷凜冽,都有其意義。為了目標、夢想向前走,用一生的時間承載生命所留下問題的份量,活出生命的意義!
[工作總結(jié)之家 WWw.dg15.com]
著重點一下自己的新收獲:
1、生命的意義散布于每個特定境遇之中自己所采取的行動,體現(xiàn)在與人、與事的相對里。
2、我們不能忘記過去的人生。這是我們自己對于生活的創(chuàng)造。我們創(chuàng)造了歷史,我們有理由為自己的成就驕傲,為自己的經(jīng)歷感動。
3、面對避無可避的苦難,人仍有昂首戰(zhàn)勝厄運的能力與勇氣。
4、人的價值不僅僅來自于有用,更來自于自主選擇的精神態(tài)度。如果無用就等于沒有價值,那么虛無主義就是一種必然。
5、人不是環(huán)境的犧牲品,我們時刻對自己的前途進行判斷并作出選擇。
6、投身于某種事業(yè),獻身于所愛的人,在面對不可避免的困難時自己采取的態(tài)度,是我們生命意義的來源。
7、絕望時想想:為了愛我們的人,我們不能放棄自己的生命;自己還要未竟的事業(yè);未來永遠可能有轉(zhuǎn)機;在既往的人生里,我們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歷史,有信守的諾言,付出的愛,也有尊嚴地勇敢地忍受過磨難,我們應該為自己的成就感到驕傲;我們受苦,也許是為了免除愛的人受苦…再不然也可以借助宗教信仰…
相關(guān)推薦
本篇文章是小編在網(wǎng)絡上精心整理的“生命的意義讀后感”,閱讀作者寫的作品,讀后讓人很受感動,文采非常令人羨慕。?讀完書后,不妨寫一篇讀后感來記錄自己的感受,你有記錄下自己閱讀作品時的心態(tài)來寫作作品嘛?記得將本文收藏以便隨時查閱!...
世人將世間的真理融于書中,等待其他的人們?nèi)ビ懻?,在閱讀過作者寫的作品后,我們往往會產(chǎn)生一些新的感悟。?讀后感是將閱讀過程中體驗和思考的收獲萃取成文字的方式。對于對“追尋生命的意義讀后感”感興趣的人下面是一些資料供你參考,相信您會在本文中發(fā)現(xiàn)很多值得思考的東西并獲得不少收獲!...
必須在奮斗中求生存,求發(fā)展。在我們要上臺進行演講時,我們需要為演講做好充足的準備,演講一定要注意條理清晰,一篇演講稿要怎么把它寫好呢?以下是欄目小編收集整理的“活出生命的意義演講稿”,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讀書能使人開拓眼界,作者筆下的作品,讓我印象深刻。如何寫出令人滿意的作品讀后感呢?作為今天的閱讀推薦我們特別推薦這篇“熱愛生命讀后感”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