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禮記大學讀后感經(jīng)典十五篇

發(fā)布時間:2024-02-24

閱讀心得,又稱讀書筆記,是指我們真實地閱讀某篇文章或某本書后所寫下的心得體會。正是因為作者寫出精彩的作品,我們才能有機會寫出優(yōu)秀的作品。如何用文字記錄讀作品的感悟呢?如果你對“禮記大學讀后感”感興趣,那么這篇文章一定不容錯過。

禮記大學讀后感(篇1)

這部書可謂是包羅萬象,它以禮樂為核心,所闡述的思想,包括社會、政治、倫理、哲學、宗教等各個方面?!抖Y記》在唐代就被列為“九經(jīng)”之一,到宋代則被列入‘十三經(jīng)”之中,為士者必讀之書,由此可見《禮記》這部書的重要價值?!抖Y記》與《儀禮》《周禮》合稱為“三禮”,對中國文化產(chǎn)生過深遠的影響,各個時代的人都從中尋找思想資源。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我反復吟讀著這段文字,深深地被文字中所蘊含的那股強大的精神力量所感染?!按蟮缹嵭械臅r代,天下為天下人所共有。選舉有德行的人和有才能的人來治理天下,人們之間講究信用,和睦相處。所以人們不只把自己的親人當親人,不只把自己的兒女當做兒女,這樣使老年人能夠安享天年,使壯年人有貢獻才力的地方,使年幼的人能得到良好的教育,使年老無偶、年幼無父、年老無子和殘廢的人都能得到供養(yǎng),這樣的社會就叫做大同世界?!睂O中山先生就曾提出“天下為公”的思想,主張為了老百姓,建立一個民有、民享、民治的民主共和社會。這段文字,并不會因年長日久而失去光澤,至今讀來,它仍發(fā)出道道金光照亮了我們每個人的內(nèi)心,表達了我們每個人對對美滿、公正的大同社會的強烈向往。

翻開我的筆記本,本子上摘錄的第一句話便是《禮記》這部書中的一段文字:“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這句話的原意是:“要廣博地學習,對學問要詳細地詢問,徹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別,要切實地力行?!蔽医?jīng)常將《禮記》中的這句話作為我的座右銘,并時常用這句話教導與勉勵我的孩子和我身邊的年青朋友?!安W之”即講學習首先要廣泛的獵取,培養(yǎng)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喪失了,為學的欲望也將隨之而消亡,博學遂為不可能之事?!安边€意味著博大和寬容。惟有博大和寬容,才能兼容并包,使為學具有世界眼光和開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進而“泛愛眾,而親仁”。因此博學乃能成為為學的第一階段。越過這一階段,為學就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皩弳枴睘榈诙A段,有所不明就要追問到底,要對所學加以懷疑。問過以后還要透過自己的思想活動來仔細考察、分析,否則所學不能為自己所用,是為“慎思”?!懊鬓q”為第四階段。學是越辯越明的,不辯,則所謂“博學”就會魚龍混雜,真?zhèn)坞y辨,良莠不分?!昂V行”是為學的最后階段,就是既然學有所得,就要努力踐履所學,使所學最終有所落實,做到“知行合一”?!昂V”有忠貞不渝,踏踏實實,一心一意,堅

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確的目標、堅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篤行”。這句話時常提醒我在工作中注重學習,不僅僅要精通業(yè)務知識,還要廣泛學習其它方面的優(yōu)秀書籍,不斷提升個人的綜合素養(yǎng),做一個“一專多能”的人,此外在平時還要多與身邊的同事朋友溝通交流,學習他們先進的工作方法,對于工作生活中的難題要多向有經(jīng)驗的老同志請教。此外,光學習理論和書本知識還不夠,還得多實踐、多鍛煉,做到活學活用、學以致用。

在這部書中,我也了解到了古代的儒學家們對古代禮儀制度的一些認識,諸如禮的起源和禮的作用,古代人對冠禮、聘禮、祭禮等禮儀規(guī)范的解釋。能夠說,《禮記》的出現(xiàn),標志著中國禮教文化的成熟。這部書對于現(xiàn)代中國社會中的禮儀禮節(jié)仍有很好的啟示和教育研究好處。當然《禮記》中的部分文字也內(nèi)含全力維護封建等級制度及頑固宣揚男尊女卑的思想,這些思想是不可取的,需要我們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tài)度進行對待。

總之,《禮記》是一部極具價值的國學經(jīng)典,就像一壺好茶,需要慢慢細品,才能感受到那沁人的芳香。

“最是書香能致遠,腹有詩書氣自華”,我將在書海里不斷徜徉,擷一縷淡淡的書香。

禮記大學讀后感(篇2)

《禮記大學》以“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為其綱領(lǐng);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其條目。大量使用排比和蟬聯(lián)句法,環(huán)環(huán)相扣,間不容發(fā),氣勢磅礴,雄辯有力,鮮明地體現(xiàn)了儒家學派“內(nèi)圣外王”的人生理想。

人的一生,時刻都需要學習。欲“外王”必須先“內(nèi)圣”;欲“內(nèi)圣”必然需要加強自我道德的修養(yǎng)。也就要做到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缺一不可。

作為大學生,確實應該明其本,知其用,然其所厚其所薄。當今大學生面臨著種種壓力和矛盾,其性情浮躁,意志消沉,悲觀失望的人實不在少數(shù)。在這物欲橫流,文化泛濫的社會狀態(tài)之下,很多人早已忘記了道德修養(yǎng),只是庸庸碌碌,貪于享樂,卻不珍惜年華盛景去“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如此,只會消磨意志,沉淪下去。

不斷的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是我們每個大學生必須正視的課題,這是首要的。其次,應潛心學習,深入研究,在學習好本專業(yè)的基礎上,努力向其他方向發(fā)展。不要一味空想,沉浸在虛幻之中,而放棄了專業(yè)知識的學習,而應當分清主次,如文中所說:“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所以,凡事先要能定,靜下心來,才能有所慮,有所得。倘若魯莽,草率行事,必將終無所獲。

《大學》之道,在于修身,在于立志,在于奮斗。無道德,無修養(yǎng),便胸無大志,就不會去奮斗,不奮斗,便終不可“外王”。所以,我認為,提高自身修養(yǎng),當入其微,從小事做起,從小志做起,點點滴滴,循序漸進。如此,方可能安能靜,知其本末,曉其終始。發(fā)于心而動于行,如此,才能實現(xiàn)志向,有所作為。

《大學》之道是一條立志,實現(xiàn)理想之道。告訴我們凡事要從最基礎的做起,牢記其本,明知其本,而后才能有所方向,從小事做起,一步一步,而每一步都建立在前一步基礎之上,每一步都需要“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如此,謹小慎微,勤勤懇懇,才是實現(xiàn)“外王”的基礎。

《禮記大學》凝聚了儒家學派關(guān)于人生與社會,道德與政治等問題的思想精髓,表達了完善自我并改造社會的強烈愿望。其人格思想和社會責任意識均不無積極因素,因此,它是所有有志之士用以自勵并為之奮斗的人生目標。

禮記大學讀后感(篇3)

書籍是人類精神的食糧,書籍乃累積智慧之長明之燈,書籍就是知識的寶藏。對于讀書,我有一種特殊的情懷,多讀書,讀好書,讀書已經(jīng)成為我的一種習慣。

縱觀浩瀚書海,中國的古典文學極具魅力,《大學》就是這樣一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從這個題目的表面意思理解就是現(xiàn)代的"大學",其實不然,《大學》里講的全是如何做一個品德高尚、正直無邪的人和怎樣治理好一個國家,怎樣治理好社會。朱熹在《大學》章句序中的第一句寫到:"《大學》之書,古之大學所以教人之法也。"意思是《大學》這本書,是古代大學教書育人的綱要和準繩。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大學》的宗旨在于顯示本有的清明德行,在于把這種修養(yǎng)取得的成就恩澤人間百姓,從而使人人都達到至善至美的境界。主要是為了說明弘揚人性美好善良的品質(zhì)從三皇五帝時期就開始了,并不是我們現(xiàn)代標新立異的產(chǎn)物。我則認為它包涵了"人之初,性本善"的意思。上天賦予每個人一樣的品性,每個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美好的,但是很可能由于后天的環(huán)境和自身的修養(yǎng)不同,才導致了人們在品行和德性方面的差異。只有我們自己加強自身的修養(yǎng),做到至善至美,才能改變命運。

"物有本末,事有始終",說明了世上的任何事物都是按照一定的自然規(guī)律產(chǎn)生、演變、衰退,任何事物都不能打破這個規(guī)律,就像蠶寶寶生來就會吐絲一樣,魚兒生來就會在水中游。每個事物都有本和末之分,有始與終之別。自然界就好像一個天平,兩邊重量相等,才能保持平衡,哪一邊過重或過輕,就會導致整個自然界發(fā)生改變,失去規(guī)律性。我們每個人都是生活舞臺上的主角,不可替代,人的本質(zhì)沒有好壞之分,區(qū)別就在于每個人對生活的理解和所在環(huán)境不同,造就了每個人的境遇不同。

古人對于道德修養(yǎng)的重視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他們對自己提出了非常嚴格的要求,這種對于完美人格的執(zhí)著追求,令人肅然起敬。這是令我大為感動的一個地方,在當今這個個性鮮明的時代,人們我行我素,保持自己的鮮明個性,"個性"在張揚個人魅力的同時也為不少沒有上進心的人提供了放任自己的理由,致使很多人走上了歧途。古人對于自身完美的追求也許很少實現(xiàn),但是他們這種不斷追求高尚品質(zhì)的精神卻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去努力實現(xiàn)的一個遠大目標。

禮記大學讀后感(篇4)

《禮記》是一部研究中國古代社會狀況、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在歷史上的地位僅次于《論語》,比肩于《孟子》,又遠超于《荀子》。這部書可謂是包羅萬象,它以禮樂為核心,所闡述的思想,包括社會、政治、倫理、哲學、宗教等各個方面?!抖Y記》在唐代就被列為“九經(jīng)”之一,到宋代則被列入‘十三經(jīng)”之中,為士者必讀之書,由此可見《禮記》這部書的重要價值。《禮記》與《儀禮》《周禮》合稱為“三禮”,對中國文化產(chǎn)生過深遠的影響,各個時代的人都從中尋找思想資源。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我反復吟讀著這段文字,深深地被文字中所蘊含的那股強大的精神力量所感染?!按蟮缹嵭械臅r代,天下為天下人所共有。選舉有德行的人和有才能的人來治理天下,人們之間講究信用,和睦相處。所以人們不只把自己的親人當親人,不只把自己的兒女當做兒女,這樣使老年人能夠安享天年,使壯年人有貢獻才力的地方,使年幼的人能得到良好的教育,使年老無偶、年幼無父、年老無子和殘廢的人都能得到供養(yǎng),這樣的社會就叫做大同世界。”孫中山先生就曾提出“天下為公”的思想,主張為了老百姓,建立一個民有、民享、民治的民主共和社會。這段文字,并不會因年長日久而失去光澤,至今讀來,它仍發(fā)出道道金光照亮了我們每個人的內(nèi)心,表達了我們每個人對對美滿、公正的大同社會的強烈向往。

翻開我的筆記本,本子上摘錄的第一句話便是《禮記》這部書中的一段文字:“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边@句話的原意是:“要廣博地學習,對學問要詳細地詢問,徹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別,要切實地力行。”我經(jīng)常將《禮記》中的這句話作為我的座右銘,并時常用這句話教導與勉勵我的孩子和我身邊的年青朋友?!安W之”即講學習首先要廣泛的獵取,培養(yǎng)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喪失了,為學的欲望也將隨之而消亡,博學遂為不可能之事?!安边€意味著博大和寬容。惟有博大和寬容,才能兼容并包,使為學具有世界眼光和開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進而“泛愛眾,而親仁”。因此博學乃能成為為學的第一階段。越過這一階段,為學就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皩弳枴睘榈诙A段,有所不明就要追問到底,要對所學加以懷疑。問過以后還要透過自己的思想活動來仔細考察、分析,否則所學不能為自己所用,是為“慎思”?!懊鬓q”為第四階段。學是越辯越明的,不辯,則所謂“博學”就會魚龍混雜,真?zhèn)坞y辨,良莠不分?!昂V行”是為學的最后階段,就是既然學有所得,就要努力踐履所學,使所學最終有所落實,做到“知行合一”。“篤”有忠貞不渝,踏踏實實,一心一意,堅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確的目標、堅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篤行”。這句話時常提醒我在工作中注重學習,不僅僅要精通業(yè)務知識,還要廣泛學習其它方面的優(yōu)秀書籍,不斷提升個人的綜合素養(yǎng),做一個“一專多能”的人,此外在平時還要多與身邊的同事朋友溝通交流,學習他們先進的工作方法,對于工作生活中的難題要多向有經(jīng)驗的老同志請教。此外,光學習理論和書本知識還不夠,還得多實踐、多鍛煉,做到活學活用、學以致用。

禮記大學讀后感(篇5)

中國的古典文學向來是極具魅力的,而《大學》更是其中的代表性作品。這里的“大學”并不是我們現(xiàn)代的大學,《大學》里講的是如何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以及怎樣治理好一個國家,怎樣治理好社會。朱熹在《大學》章句序中的第一句寫道“《大學》之書,古之大學所以教人之法也。”意思是說《大學》這本書是后代大學教書育人的綱要和準繩。由此可知《大學》對后人的意義重大。

初讀《大學》,仿佛置身云海,完全摸不著北,一頭霧水,甚至厭煩其長篇大論,十分乏味,只記得開篇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然而等到真正靜下心來細細研讀時,才發(fā)現(xiàn)全文雖短短二千來字,但是字字珠璣,包羅萬象,揭示了許多深刻的人生道理,我也受益匪淺。

《大學》的總體框架為“三綱八條七證”。“三綱”指“明德,親民,止于至善”,“八條”指“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七證”則為“知,止,定,靜,安,慮,得?!睂⑵罗垌樅?,會發(fā)現(xiàn)整篇結(jié)構(gòu)緊湊而又邏輯清晰,理解起來也就沒那么難了。

讀完《大學》,有兩處讓我印象比較深刻。一是“所謂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至吾之知,在其物而窮其理也。”它的大概意思是“獲得知識的途徑在于認識,研究萬事萬物,是指想要獲得知識,就必須接觸事物而徹底研究它的原理?!倍鄶?shù)人讀書都帶著功利性,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寒窗苦讀十余載,只為博得一張好文憑,到頭來卻忘記了獲取知識的初衷。只有少數(shù)人愿意潛心做學問,將問題理個透徹,研究明白其原理。而我們只有正確的認識萬物,將其研究透徹之后,才能獲得更多的知識?,F(xiàn)在許許多多學校里都貼有“格物致知”的標語,我想這也是呼吁我們回歸到獲取知識的最初做法去吧。二便是《大學》中引用的《詩經(jīng)》中的一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大概意思是風度高雅的君子,好像切磋過的象牙,好像琢磨過的美玉。在我看來不止君子如此,我們平時在很多方面都應如此。處理問題或事情時,把它當做磨制一塊精美的玉器,反復研磨,精益求精,以追求達到更高的境界。

書籍是精神食糧,是積累智慧的長明之燈?!洞髮W》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著中華五千年的文化內(nèi)涵,不論古代現(xiàn)代,我們都能從中感悟出不同的做人與做學問的道理。

禮記大學讀后感(篇6)

《禮記》少不了的便是禮,“禮”包羅了萬象,將所有的一切都規(guī)范在一個法度內(nèi),小至言語飲食,大至吉兇賓嘉。而《大學》中的“禮”講的是“三綱八目”,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對高尚品德的弘揚,百姓的深切關(guān)愛,最高境界的修行。也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從個人心智出發(fā)到國家天下為己任的大志。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背霈F(xiàn)在《大學》第一句。作為《大學》的宗旨,它使人們的美德得以顯明,使天下的人革舊更新,使人們達到最好的理想境界。讀書自然不是為了統(tǒng)治國家或者要從政,說親民可能扯得過遠。讀了《大學》這本書之后,我學會了一種處世心態(tài)。親民、至善——大學之道,強調(diào)的不僅是人們的道德實踐,它還要求把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應用于社會政治實踐,是一個推已及人的過程。親民,說到底,就是將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普遍地施及于天下百姓,并使天下百姓都能提認到自己心靈中所具有的誠明性德?!耙阉挥?,勿施于人”,“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共同創(chuàng)造出一個和諧社會,這樣就能做到大學之道所謂的“止于至善”了。

《大學》總結(jié)了人一生實現(xiàn)遠大理想抱負的模式,這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修身,在正其心者”,意思是所強調(diào)說的:如要提高自身的品德修養(yǎng),關(guān)鍵在于須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所謂齊其家,在修其身者”,意思是所講的要治好家族,關(guān)鍵就在于必先修養(yǎng)自身之品德?!八^治國,必先齊其家者”,意思是所說的要治理好國家,關(guān)鍵須先治理好家庭?!八^平天下,在治其國者”,意思是所說的是要使天下太平,根本在于先要治理好國家。因此,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作為人生的第一大學問?!靶奚怼本褪俏覀兯v的“做人”。一個人只有先學會了做人,然后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進而才有能力去治理一個國家,達到天下太平,人民安居樂業(yè)。如果一個人沒有學會做人,連自己的事、自己家庭的事都管不好,那么,他就沒有資格去做官、去治理國家,否則,將會給他人、給社會造成損害。所以說,一個人如果不知道怎樣做人,不管他學富五車,有億萬財富,他的人生最終都是失敗的人生。

作為一篇古文經(jīng)典,《禮記?大學》少不了晦澀難懂的詞句,深切讀懂解意的確得花一些時間,但大學短短的兩千來字,凝聚了關(guān)于人生與社會,道德與政治等問題的思想精髓,表達了完善自我并改造社會的強烈愿望。其人格思想和社會責任意識均不無積極因素,因此,它不愧是歷代有志之士為之效仿的標榜!

禮記大學讀后感(篇7)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大學》一篇,作為儒家思想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提出的“三綱”、“八目”等重要觀點可被稱作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但若是超脫出一個學術(shù)流派來看,《大學》中簡單明確的觀點與古今多數(shù)的道德標準、行為規(guī)范也都有相通。

而“大學之道”,究竟存于何方、歸于何處,是一個最基本、卻也最難回答的問題?!洞髮W》一篇之所以能流傳甚廣,也就在于它對這個問題給出了一個不意在學術(shù)而意在整個社會的解答。這一解答融入了中國知識分子的思想體系,也融入了整個社會的血脈,以一種文化而非答卷的形式,傳承至今。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大學》中舉例說:“見孺子之入井,而必有怵惕惻隱之心焉。”其實無論是性善論還是性惡論,都不能否認,由于先天的具有或是后天的教育,最基本的品德其實就已經(jīng)在人的心中存在。因此,使人的心理和行為表現(xiàn)合乎品質(zhì),需要的是“喚醒”。

這一“喚醒”看似容易,卻往往要面對一堵堵沉睡的墻。在耐心被耗盡之后,對民眾的道德教育就淪為了簡單易行卻基本無效的幼稚化教育?!坝字苫逃钡某霭l(fā)點絕非愚民,而是要啟迪民眾。但其致命之處就在于,把社會大眾當做“零基礎”的愚民進行教育。

在當下,面對“道德滑坡”這一類愈發(fā)猛烈的抨擊和指責,很多人也想起了道德教育并付諸實施,卻始終收效甚微。道德滑坡導致了道德教育轟轟烈烈,而道德水準卻又并無想象中的觸底反彈,使得道德教育陷入窘境,而不得不更加迫切、甚至運動化地進行。但其實,民眾從不缺乏道德知識,而只是不想運用。一遍又一遍地灌輸重復的知識,只能是短暫刺激,從來都不是長久之計。似乎我們該去重拾起《大學》中所說的“明明德”,吹散掩蓋美德的陰霾,使其發(fā)散光芒,而非等被照亮。

大學之道,在親民。

《大學》引《盤銘》:“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彼^“親民”,通作“新民”,即使人自新。

“新”是變革,“新”是發(fā)展,“新”是從過去到現(xiàn)在,“新”從現(xiàn)在到將來。但從某種意義上講,《大學》中所說的“新”卻并非是與“舊”相對,甚至是與“舊”相合?!靶隆钡谋举|(zhì)是不斷調(diào)整而達到一個合適的位置。無論道德上、物質(zhì)上,人與社會總是會出現(xiàn)種種矛盾。在特定的歷史情形下,我們會將其歸于時代的變遷使得人的角色出現(xiàn)了錯位。因為個體總是太渺小,經(jīng)受不住環(huán)境一絲一毫的改變。但從一個普遍性的意義上說,絕大多數(shù)時間和地點,世界運行得是如此完美、一如既往,但卻不能消除人和社會之間的碰撞——是人在變,而非世界在變。也許有某一個瞬間,你與世界、社會是如此契合,可這種狀態(tài)卻無法維持。風吹草動都會使得你于不經(jīng)意間與那一點錯離,而只好通過不斷的修正錯折往返。

新,歸根到底是對“正確”的動態(tài)保持?;蛟S正確的標準沒有改變;或許世界未變,人卻對自己有了新的定位,或許世界變了,人卻不為所動。無論變與不變,每一次自新都是一次新的挑戰(zhàn),結(jié)果由個人和社會共同承擔。

大學之道,在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是大學之道的最終追求,并且有具體的藍圖。《大學》中描繪道:“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此以沒世不忘也?!庇行┝钊梭@訝的是,大學之道的目標沒有設定為人人的道德標準都向“君子”看齊,而是很大度地給出了如此寬泛的標準。

這種包容的理想目標,對現(xiàn)今社會所追求的和諧共生非常有借鑒意義。多元的追求與發(fā)展,并不是我們邁向一致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過渡,而是我們應追求的目標本身。道德標準的高低之間存在角度的差別,只要在最低界限之上,就都應當是以平等的地位存在的。在一個成熟的社會中,不同價值標準之間的共處是建立在“尊重”的基礎之上,而非“忍讓”。后者所帶有的對優(yōu)劣的判別,會使得不公正的取向產(chǎn)生。

所謂“至善”,“至”在社會秩序井然,“至”在個人的選擇得到充分尊重,“至”在一切都擁有最豐富的可能性?!吧啤钡臉藴士赡芴^虛無、難以設想,但可以肯定的是,社會的善與每個成員的善之間有著必然聯(lián)系,前者只不過是對后者的概括。而對每個個體來說,善是需要通過自己的探索、思考、選擇來完成的,而不能由他人或社會代勞。這樣的選擇過程,既是為了滿足個體,同樣也是在為社會未來的發(fā)展提供對不同可能性的嘗試機會。

大學之道,在求大學之道。

“大學之道”,對個人修養(yǎng)而言也好,對社會發(fā)展而言也好,恐怕都沒有終極答案?!洞髮W》一文對此的探索得出了一定的結(jié)論,并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們所認可。但我以為,《大學》更大的意義在于探索本身。

從古到今,無論個人、集團、社會,都會經(jīng)歷許多痛苦與災難。但他們探求“大學之道”的步伐卻從未被打擊、失敗阻擋。思考者們、踐行者們,都懷抱著讓個人、社會變得更好的不滅希望,用自己認為合理的方式,不斷探索著。

他們是尋路者也許他們從未得出完美的答案,卻也一步步地以雙手之力推動社會與其中每個個體的前行。也許他們得出的結(jié)論相悖,也許他們采用的方法相反,但他們對世界的熱愛與執(zhí)著,將后人和身后的世界改變成了如今的模樣。

尋路直至今日。我們都對完滿的人格、美麗的世界有著同樣熱切的憧憬,我們也在尋路。也許你對《大學》的作者提出的道路十分贊同,也許你的心中有另一條前行之路,也許你的看法模糊不清、難下決斷。每個尋路者都投射出一點星光,因為你曾為人與社會的前行貢獻出哪怕最微薄的力量。

沒有哪一顆星能夠照亮整片夜空,但所有的星卻能聯(lián)結(jié)起一個宇宙;沒有哪一個尋路者能夠為最理想的未來給出一勞永逸的答案,但所有的尋路者卻將腳印踏滿了追尋歷程中的每一寸。

禮記大學讀后感(篇8)

《大學》作為四書之一是古人必修的科目,千年之后,再讀《大學》,也能從中感受到當時的思想風潮。可以說它影響著千萬古人,也形成了他們獨特的具有中國色彩的思維方式與做人原則。其中某些道理沿用至今,我們的思維方式仍受其影響?!洞髮W》中提出:“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至止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后,則近道矣?!焙喍灾?,即三綱(明德,親民,止于至善)八條(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七證(知,止,定,靜,安,慮,得)。這是它的核心。再直白些,他講的就是做人,做學問。眾人皆知,人性本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品行只是因為成長的環(huán)境不同。但我們所崇尚的都是做一個有道德,修養(yǎng),品行的君子。做君子的基礎首先要做到正心,誠意,修身。首先我們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不同的場合都要擺正自己的心態(tài),使自己有一顆正直的內(nèi)心。這樣就算外界環(huán)境何其復雜,也不能擾亂你的判斷,動搖你正確的態(tài)度。俗話說:腳正不怕鞋歪。再看看如今,不少官員因貪污受賄紛紛落馬。其實他們?nèi)卞X而貪,而是沒有正心,被欲望所迷惑。盲目追求名利,臉面。認為受賄很有成就感,是自己權(quán)力的體現(xiàn)。再說現(xiàn)在的大學生,不少皆沉迷于網(wǎng)絡,或是游戲,或是小說,或是不良影片。這顯然也是不正心的表現(xiàn)。作為大學生最重要的任務當然仍是學習。學習理論知識,學習為人處事,而不是學習如何花著父母的錢娛樂,消遣。其余次之。其次做人要講誠意。“所謂誠意,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心慎獨也?!蓖蹶柮髡f:“大學之要,誠意而己矣?!庇衷弧熬又\意為主?!弊鋈艘\意,可是誠心誠意去修養(yǎng)道德卻很艱難。它既需要人們對誠意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認識,愿意過有誠意的人生,同時還要逐漸養(yǎng)成習慣,以誠意人生為幸福,以違反誠意道德為痛苦。這樣才會實實在在去追求誠意。從善改過,不斷完善自己,在各種非誠意的誘惑面前不動心,這是對君子的要求。而對大學生而言,誠意更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大學生是祖國的接班人。如果連大學生都不講誠意,那么整個國家還談什么未來呢?最后,學會修身,做到進取和完善。雖然我們做不到完美,做不到圣人一樣可以考慮到天下,但是我們能做到的是修身,修身更多的不是為了國家,而是為了自我能活得更高尚。另一方面就是做學問。做學問講究致知,格物?!八^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也。蓋人心之靈莫有不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不窮,故其知有不盡也?!备裎镏概ΩF就事物之理。當人們通曉事物之理后,人的知識也就完備徹底了;致知完全是作為認識過程找能夠的格物在人所得知識的一個自然結(jié)果。若沒有格物談致知是無法辦到的,所以對于我們大學生來說,內(nèi)修就要格物致知,精神上“誠其意,正其心”誠意則必須從慎獨開始,正心則要求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最后我們簡單談談齊家,治國,平天下。首先,我們要齊家。正如一葉知秋,以小見大。連自己家族都管理不好,怎能治理國家,使天下太平。作為大學生,我們?yōu)樽约旱哪繕?,理想奮斗的過程中,應由小事做起,做好每一件小事,最終必能實現(xiàn)你的偉大目標?!洞髮W》蘊含的內(nèi)容太多太多,如用一句話來講,“《大學》之書,古之大學所以教人之法也”。

禮記大學讀后感(篇9)

三一文庫(心得體會/學習心得體會

自從從象牙塔進入五彩繽紛的社會之后,我才發(fā)現(xiàn)社會真的很大,不一樣的地方、不一樣的人、不一樣的事情、不一樣的思想,世間萬象進入了我的世界。我看到的“世間萬象”大多是富有的家庭、別墅、豪車、美女、奢侈品,好像每個人都在追求這些,而我自己什么都沒有,我總是不停地努力,甚至忘記了吃飯,忘記了睡覺,最后自己還是一無所有,于是我不停地工作再工作,結(jié)果努力的成果與欲望的比例趨近無窮小。我開始困惑,開始糾結(jié),開始憤懣,開始討厭這個世界、討厭父母、討厭朋友、最后討厭自己,甚至覺得自己是一個虛無的存在。

也曾回憶起自己在少年時的快樂時光,父母從來不管我,但是鄰居家的奶奶每天都夸我能干,說我成績好,會做家務,懂事,孝順,會照顧弟弟。有時候我看到可憐的乞丐,我會把我辛辛苦苦攢下的零花錢都給他。但為什么長大了,這些已經(jīng)不值得炫耀了?

最近有機會從繁忙的工作中抽身讀了一些儒學,原本我對儒學之類的書并不感興趣,覺得深奧難懂,并且是天方夜譚,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儒學是伴隨我們一生成長的明燈。其中最讓我感受之深的是《禮記·大學》,很多人說《大學》帶有理想主義色彩,但是我看了之后,覺得它向我展示的是人生進修的階梯,我從中受益匪淺。

《大學》中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边@是《大學》的三綱八目,是《大學》的核心。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笔恰洞髮W》的三綱,意思是說“大學的宗旨在于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棄舊圖新,在于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古有八歲入小學,學習“灑掃應對進退、禮樂射御書數(shù)”,十五歲入大學學習“窮理正心,修己治人”,這句話讓我明白,小時候?qū)W習的知識和技藝比較簡單和純粹,算到當今時代,也頂多算到大學畢業(yè),學習的終究是能夠存活于世的最基本的本領(lǐng)。

進入社會后,要學習的則是大學之道,窮理正心,修己治人,說到這里,我才明白,工作之后,我的努力早已偏離了方向,而是在舍本求末,哪怕就是得到了別墅、豪車、奢侈品,對自己來說也不過是活在腐朽上的寄生蟲;在別人看來,也只不過稱你一聲“奢侈的有錢人”而已,對他們毫無意義。

禮記大學讀后感(篇10)

從小學起耳濡目染的儒學“四書”之首,未曾通讀全文也能背上幾句“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的“大學之道”,《禮記·大學》這樣的儒家經(jīng)典著作,讀來確實總能帶給人啟迪。

“大學”之意,自然不是現(xiàn)代意義上的普通高等學校。古時的“大學”,指的是與“小學”相對的“大人之學”。長大成人,上了“大學”的我,倒也卻能從中感悟到成人成才之道。

“大學之道”,見己見小。

《禮記·大學》里說“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薄拔锔穸笾粒炼笠庹\,意誠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睂W習何嘗不是如此。認認真真把每個英語單詞背牢,才能理解整個句子讀懂整篇文章;不堅持每天鍛煉,一周一節(jié)的體育課都要偷懶又如何通過體檢;不注重積累不喜歡閱讀難道僅靠想象就能寫出好文章?為人何嘗不是如此。長大偷金的人小時也只是偷針,愛迪生成功的一次前還有無數(shù)次的失敗,三天打漁兩天曬網(wǎng)又何必艷羨別人的好習慣。

《禮記·大學》里講“修己以安百姓”“有諸己然后求諸人”。當寢室垃圾桶滿時主動伸手不必旁觀室友,無聊時跟朋友“開黑”打游戲不如主動拉他一起去圖書館,指責他人前先反思自己,多一份正能量便少兩份負能量。

“大學之道”,赤誠不改。

《禮記·大學》里強調(diào)“誠意慎獨”。古有藺相如用人前人后始終如一的真誠打動廉頗成就一番美談,現(xiàn)代交友同樣如此。所謂“將心比心”,拿自己的心去衡量別人的心,虛心假意的奉承與真心實意的贊賞自然不同。有的人油嘴滑舌卻無真才實學;有的人穿著打扮處處講究名牌,內(nèi)心卻盡是空虛;有的人在朋友面前滿嘴“兄弟義氣”,回到家卻只知道對著生自己養(yǎng)自己的父母發(fā)脾氣。曾子一日三省,楊震在所謂“暮夜無知”時斷然拒絕十斤黃金的賄賂,又饑又渴的秀才面對熟透的桃林只道“桃李無主,我心有主”,普通的鄉(xiāng)村郵遞員王順友一個人走過xx的寂寞郵路,投遞準確率保持100%,成為xx年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與其拼命在人前偽裝優(yōu)秀,獨處與否都努力保持并養(yǎng)成優(yōu)秀的習慣豈不更好。慎獨,是對自己靈魂的真誠。

不敢說能完全領(lǐng)會《禮記·大學》的奧義,但吾輩青年確應以這樣的“大學之道”為指引,不虛度大學以至青春、人生的光陰,努力成為更好的“大人”。

禮記大學讀后感(篇11)

《禮記大學》讀后感

《禮記大學》是中國古代儒家經(jīng)典之一,它以簡潔的語言闡述了儒家思想中的“大學之道”,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在閱讀過程中,我深感其思想的深邃與博大,同時也引發(fā)了我對現(xiàn)代社會和個人成長的思考。

在當今社會,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信息的發(fā)展,人們越來越注重物質(zhì)追求和表面現(xiàn)象。許多人忽視了內(nèi)心的修養(yǎng)和人格的完善,導致道德水平的下滑和社會風氣的浮躁。而《禮記大學》所倡導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正是提醒我們要注重自身的品德修養(yǎng),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zhì)和能力,才能真正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在個人經(jīng)歷方面,我也曾經(jīng)遇到過很多挫折和困難。但是,正是《禮記大學》中的思想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和幫助。比如,在工作中遇到難題時,我會用其中的“誠意”、“正心”來提醒自己要保持一顆誠懇的心,不抱怨、不懈怠,用心去解決問題。在生活中,我也注重培養(yǎng)自己的“格物”精神,認真觀察生活,從細微處入手,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和視野。

當然,《禮記大學》中的思想也有其時代和歷史的局限性。在當今社會,我們不能完全照搬其理念和方法,而應該根據(jù)時代的特點和社會的需求,進行合理的揚棄和創(chuàng)新。同時,我們也要注重與其它學科和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使《禮記大學》的思想在現(xiàn)代社會中得到更廣泛的應用和發(fā)展。

《禮記大學》是一部充滿智慧和啟迪的經(jīng)典。通過閱讀和學習其中的思想,我不僅領(lǐng)悟到了個人成長和修身養(yǎng)性的方法,也深刻認識到了其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重要性和應用價值。

禮記大學讀后感(篇12)

《禮記大學》讀后感

《禮記大學》是中國古代經(jīng)典儒家著作之一,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它由五卷組成,以學習為主題,闡述了儒家的教育理念和培養(yǎng)完人的方法。讀完這本書,我深深感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也為自己的人生走向提供了新的啟示。

《禮記大學》強調(diào)了學習的重要性。書中指出,學習不僅是個體能力的培養(yǎng),更是人格修養(yǎng)的根本。只有不斷學習,不斷追求真理,才能成為一個有道德、有責任感的人。通過學習,我們可以不斷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質(zhì),并為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這讓我深刻認識到,學習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使命。我們應該始終保持學習的熱情,不斷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技能,以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求。

同時,《禮記大學》還強調(diào)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重要性。儒家思想認為,一個人要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人,首先要修身養(yǎng)性,培養(yǎng)自己良好的品德和修養(yǎng)。只有做到內(nèi)外兼修,才能真正成為一個合格的人。此外,書中還提到,一個人要有清廉謙恭的涵養(yǎng),寬容待人,勤奮努力,追求真理。對于家庭來說,一個人要盡到自己的責任,和睦相處,共同創(chuàng)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對于國家來說,一個人要有公德心和愛黨愛國的情懷,為國家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建立一個和諧穩(wěn)定的社會。

在讀《禮記大學》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儒家思想強調(diào)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在現(xiàn)代社會依然具有重要意義。在當今社會,人們往往追求個人的利益和權(quán)力,忽視了自身修養(yǎng)和責任。而《禮記大學》的理念正可以提醒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去關(guān)注家庭、社會和國家的發(fā)展,為之作出積極的貢獻。只有全面發(fā)展自己,才能為家庭的和諧做出貢獻;只有為家庭的和諧付出努力,才能為社會的進步做出貢獻;只有為社會的進步努力奮斗,才能為國家的繁榮做出貢獻。個人的努力和奉獻,可以促進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

同時,《禮記大學》對儒家教育方法也進行了闡述。書中強調(diào)了教育的目標是培養(yǎng)完人,通過利用各種教育手段,使人在身體、智力、道德、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的發(fā)展。它強調(diào)了教育應該注重個體的自我調(diào)適和修養(yǎng),更強調(diào)培養(yǎng)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這讓我深深感受到,教育是一項偉大的事業(yè),也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作為教育者,我們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和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引導他們?nèi)姘l(fā)展。

《禮記大學》作為一部儒家經(jīng)典著作,以其豐富的內(nèi)容和思想深遠的影響力,對我產(chǎn)生了深刻的啟示。通過閱讀這本書,我進一步了解了儒家思想的精髓,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明白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對于個人和社會的意義,同時也對儒家的教育方法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我相信,只要我們能夠運用儒家思想的智慧,將之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就能夠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取得更多的進步和成功。

禮記大學讀后感(篇13)

一提到四書五經(jīng)之類,條件發(fā)射地想到愚昧、封建、老古董。近來,看得多了,發(fā)覺孔家店被我們莫名地打到,因為提到國學,人人都可以說三道四,但是真正耐心讀下去,試圖去認真了解流傳千古的文章背后的人就少得多啦,姑且算是無知者無畏。

當下流行的西式學習和教育,和我國古代大相徑庭,東西教育差異之大只能慢慢體味啦。西方以自然科學為代表的學習分門別類,循序漸進,所有的學科在一套完善的理論世界內(nèi)蓬勃發(fā)展,并且通過對數(shù)學工具的使用,讓知識的學習一切都井井有條。我國古代的教育體系,更多地強調(diào)個人修行,強調(diào)對悟的理解,對于如何達到大徹大悟的境界,似乎沒有一條明確的道路遵循,沒有一個可以重復訓練、可操作的育人大-法。給我的感覺,古人的學習方式,有些靈童似可瞬間得道升-天,而愚鈍之輩則無醍醐灌頂?shù)臋C會。

一提到《禮記》大家多多少少都有些了解,不過一般的同學都是對它皺眉頭,鄙夷之。因為一想到禮,就會聯(lián)系到三綱五常,君君臣臣之類的腐朽思想啦。觀后才知,我冤枉古人啦,古之“禮”包羅萬象,即不是送禮的禮也不是非禮的禮,而是和“道”一樣,有著豐富的內(nèi)涵。一般同學都知道,四書五經(jīng)的四書指的是《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可能不知道《大學》和《中庸》是《禮記》中的兩篇,這里要說的《學記》也是《禮記》的一篇,非常有名,但今人不太熟悉罷了。

《學記》講述了古人對學習的理解,是高度概括的,沒有實際操作的教條,可以看作是古人對“教育”“學習”的綱領(lǐng),如《共產(chǎn)黨宣言》對共-產(chǎn)主義的作用,但是并沒有告訴無產(chǎn)階級怎樣從資本家手中奪取權(quán)力。前途是美好的,道路嘛,自己去摸索吧。文章開宗明義,第一句就解釋為什么去“學”,去接受“教育”:化民成俗,可以理解為有一個良好的社會風俗習慣,這應該是有社會性和歷史性的,不同時代自有不同解釋,我想一般應該是百姓安居樂業(yè),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吧。

雖有至道(道這個東西,內(nèi)涵豐富,太玄,非三言兩語說清楚),不去學習,也不能“知其善”。古人對學無止境認識很透徹,知道“學然后知不足”,發(fā)奮地學習才知道自己有那么多不知道的東西,有人越學越感無知也是這個原因,這也解釋無知者無畏;巔峰對決,只有功力深厚的人才知其中的深淺,莽夫是看不出門道的。古人對“教”和“學”的認識,不像現(xiàn)在這樣割裂,現(xiàn)在老師高高在上,一切都對,學生的質(zhì)疑總被當做不聽話。古人知道“教學相長”,將教和學統(tǒng)一起來,學生和老師大家可以互相學習,學生之間也可以互為師學,所以有同學一時無法理解某些知識點,如果你知道的話,不妨將你的理解分享出來,在教別人的時候,你的認識也會更上一層樓?,F(xiàn)在的學生不僅缺乏不恥下問的勇氣,連虛心請教的一并拋棄啦。

或許古人愚昧,對一切未知的東西心存敬畏,對于學習也當做神圣的事情,所以才有至圣先師的孔夫子,被當做祖師爺祭拜。學習是有一定規(guī)律性的,不可揠苗助長,所以“未卜禘[dì],不視學,游其志也”,意思是說時候未到(還沒祭天)的時候,天子(領(lǐng)導)不能去視察學校,這樣學生可以有充足的時間去“游其志”,發(fā)展個人的志向。我覺得對老師的作用,古人認識的更加深刻,老師要“時觀而弗語,存其心也”。無論老師還是父母,對學生的志向之類,別整天批評,要多多觀察的學生,少發(fā)言,在適當?shù)臅r候才加以指導。像現(xiàn)在的父母也不要孩子上兩天學就問去逼他考清華北大,煩死啦。

求學的人有四個經(jīng)常犯的錯誤: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是指學習的時候,或貪多不求甚解,或?qū)W習一點點就容易滿足,或?qū)W習看做太容易不下苦功夫(傷仲永之類的神通),或自我設限不求進步。這四點學習的人和教學的人都要明白,產(chǎn)生四種錯誤的心理不同,要對癥下藥。古人對老師的評價高,所以即使皇帝,對自己的老師要“無北面”(和老師,別用君臨天下那套禮儀,尊師)?,F(xiàn)在教師的神壇已經(jīng)走下神壇,成為謀生的一種職業(yè),一日為師終生為父也out,一去不返啦。

禮記大學讀后感(篇14)

《禮記大學》讀后感

在中華文化的深厚土壤中,《禮記大學》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以其獨特的思想和智慧,照亮了人們的內(nèi)心世界。它所蘊含的深邃哲理和人生智慧,不僅對于個人修養(yǎng)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更對于社會治理和道德建設提供了寶貴的思想資源。

在《大學》中,三條基本原則(三綱)和八個方法步驟(八目)構(gòu)成了其核心內(nèi)容。其中,“明明德”、“親民”和“止于至善”的三綱,簡潔明了地揭示了修身、治國、平天下的根本所在。它們像是指南針,引導我們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始終保持正確的方向。

“明明德”,強調(diào)的是個體內(nèi)在的光明本性。每個人都有一顆向往光明、追求美好的心,但往往被世俗的塵埃所遮蔽。通過“大學之道”的教育,我們得以重新發(fā)現(xiàn)和發(fā)揚內(nèi)在的光明,從而照亮自己的生活,也照亮他人的道路。

“親民”,則是要將這份光明與他人分享,讓更多的人受益。正如孔子所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蔽覀儜撘砸活w仁愛的心,去關(guān)心和幫助他人,使這份光明能夠普照世間。

“止于至善”,則是一種永恒的追求。它告訴我們,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要保持對完美的向往和追求。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進步,達到更高的境界。

在實現(xiàn)這些原則的過程中,《大學》提出了八個方法步驟: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八個步驟層層遞進,相互關(guān)聯(lián),構(gòu)成了一個完整的人生修養(yǎng)體系。通過這些步驟,我們可以逐步實現(xiàn)自我完善和社會價值的統(tǒng)一。

小編認為,《禮記大學》是一部具有深遠影響力的經(jīng)典著作。它所蘊含的智慧和哲理,不僅對于個人的成長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也對于社會的和諧發(fā)展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禮記大學讀后感(篇15)

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奇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它的意義簡釋如下: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揚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要想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誠,先要使自己獲得知識;獲得知識的途徑在于認識、研究萬事萬物。通過對萬事萬物的認識、研究后才能獲得知識;獲得知識后意念才能真誠;意念真誠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養(yǎng)品性;品性修養(yǎng)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國家;治理好國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國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養(yǎng)品性為根本。

其中格物理解為:

格,就是確實研究清楚。“格物”就是要求人們親歷其事,親操其物,即物窮理,增長見識。在讀書中求知,在實踐中求知,而后明辯事物,盡事物之理。

致知理解為

就是求為真知。從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如一面鏡子,本來全體通明,只被事物昏蔽,暗淡不清,現(xiàn)在逐漸擦去灰塵,使恢復光明,有了真知。所謂知,指道德意識而言,知既至,則能明是非、善惡之辨,聞見所及,胸中了然。

他們的關(guān)系是:

《大學》說:“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此八條目中,“修身”是根本。前四者是“修身”的基礎和方法,后三者是“修身”的目的。格物在于明辨事物,只有明辨事物才能得到正確的認識,有了認識才能意念誠實,然后才能思想端正。只有具備了以上的條件,自身的修養(yǎng)才能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又是治理國家的必要條件和前提,由此才能治理好自己的家庭,也才能治理好自己的國家,最后達到天下大治。

在生活和教學中,修身就是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yǎng)。只有自身的品德端正,無偏見,無邪念,才能為學生所擁護。修身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功夫的落腳點,又是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始發(fā)點。

在工作中,齊家就是要經(jīng)營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只有教育好自己的家庭成員,才能教化學生。

相關(guān)推薦

  • 2024魯濱遜漂流記讀后感經(jīng)典十五篇 你是否正考慮如何寫作品的讀后感?我讀了一本書,我對它非常喜歡。故事中的主人公深深地觸動了我。寫讀后感是一種培養(yǎng)自我思考能力的訓練方法,通過搜索,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找到了一些有關(guān)“魯濱遜漂流記讀后感”的有用內(nèi)容。...
    2024-01-27 閱讀全文
  • 開國大典讀后感十五篇 文章是作者親手創(chuàng)作的,讓人讀起來流暢而充滿激情,讓人久久不能自拔。當面臨作品時,我們應該從多個角度考慮,并思考如何更好地書寫它。要想更好地掌握這個話題,不妨閱讀一下《開國大典讀后感》,這里有您需要的答案等著您去發(fā)現(xiàn)!...
    2023-08-15 閱讀全文
  • 大飯店讀后感(經(jīng)典十二篇) 閱讀了作者的作品后,我們的內(nèi)心逐漸變得豐富起來?,F(xiàn)在,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編輯經(jīng)過多次修訂,整理了一篇精選的“大飯店讀后感”,將內(nèi)心所想通過書寫展現(xiàn)出來。如果你發(fā)現(xiàn)了一些被認為值得購買的東西,請與朋友們分享!...
    2024-01-18 閱讀全文
  • 中學讀后感觀后感經(jīng)典十二篇 冰心說過:“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保慷浠ǘ紱]有一樣的時候,閱讀作者寫的作品時也是一樣的。很多人會想用文字來整理自己的感悟。這篇網(wǎng)絡文章讓我們對“中學讀后感觀后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們非常高興地為您提供這篇文章希望您會從中受益!...
    2023-08-09 閱讀全文
  • 學醫(yī)七年讀后感(經(jīng)典五篇) 咱們讀完一本書后從中汲取的心得與感觸一般稱作讀后感,讀完作者創(chuàng)作的作品后我被陷入了深思。閱讀之后,咱們應該仔細總結(jié)和回顧書中給予咱們的思想啟示。編輯為了讓您感到滿足努力制作了這份“學醫(yī)七年讀后感”,請收藏本文堅定自己的閱讀節(jié)奏!...
    2024-01-11 閱讀全文

你是否正考慮如何寫作品的讀后感?我讀了一本書,我對它非常喜歡。故事中的主人公深深地觸動了我。寫讀后感是一種培養(yǎng)自我思考能力的訓練方法,通過搜索,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找到了一些有關(guān)“魯濱遜漂流記讀后感”的有用內(nèi)容。...

2024-01-27 閱讀全文

文章是作者親手創(chuàng)作的,讓人讀起來流暢而充滿激情,讓人久久不能自拔。當面臨作品時,我們應該從多個角度考慮,并思考如何更好地書寫它。要想更好地掌握這個話題,不妨閱讀一下《開國大典讀后感》,這里有您需要的答案等著您去發(fā)現(xiàn)!...

2023-08-15 閱讀全文

閱讀了作者的作品后,我們的內(nèi)心逐漸變得豐富起來?,F(xiàn)在,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編輯經(jīng)過多次修訂,整理了一篇精選的“大飯店讀后感”,將內(nèi)心所想通過書寫展現(xiàn)出來。如果你發(fā)現(xiàn)了一些被認為值得購買的東西,請與朋友們分享!...

2024-01-18 閱讀全文

冰心說過:“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每朵花都沒有一樣的時候,閱讀作者寫的作品時也是一樣的。很多人會想用文字來整理自己的感悟。這篇網(wǎng)絡文章讓我們對“中學讀后感觀后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們非常高興地為您提供這篇文章希望您會從中受益!...

2023-08-09 閱讀全文

咱們讀完一本書后從中汲取的心得與感觸一般稱作讀后感,讀完作者創(chuàng)作的作品后我被陷入了深思。閱讀之后,咱們應該仔細總結(jié)和回顧書中給予咱們的思想啟示。編輯為了讓您感到滿足努力制作了這份“學醫(yī)七年讀后感”,請收藏本文堅定自己的閱讀節(jié)奏!...

2024-01-11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