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優(yōu)秀的人都是有自己的事先計劃。在幼兒園教師的平時工作生活中,會經(jīng)常需要提前準備參考資料。資料所覆蓋的面比較廣,可以指學習資料。參考資料可以促進我們的學習工作效率的提升。所以,你是否知曉幼師資料到底是怎樣的形式呢?經(jīng)過收集并整理,小編為你呈上古詩畫課件集合,我們后續(xù)還將不斷提供這方面的內(nèi)容。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牽??椗珊訕?。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盡紅絲幾萬條。
【意思】:
一年一度的七夕節(jié)又來到了,牽??椗俣葯M渡喜鵲橋來相會。家家戶戶的人們紛紛情不自禁地抬頭仰望浩瀚的天空,挨家挨戶的巧手女子都穿起紅絲,至少有幾萬條。(比喻)
《乞巧》是唐代詩人林杰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詩。農(nóng)歷七月初七夜晚,俗稱“七夕”,又稱“女兒節(jié)”“少女節(jié)”。是傳說中隔著“天河”的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的日子。乞巧,就是向織女乞求一雙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對月穿針,如果線從針孔穿過,就叫得巧。
“七夕今霄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碧霄”指浩瀚無際的青天。開頭兩句敘述的就是牛郎織女的民間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來到了,家家戶戶的人們紛紛情不自禁地抬頭仰望浩瀚的天空,這是因為這一美麗的傳說牽動了一顆顆善良美好的心靈,喚起人們美好的愿望和豐富的想象。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后兩句將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簡明扼要,形象生動。詩人在詩中并沒有具體寫出各種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間,愈加體現(xiàn)了人們過節(jié)時的喜悅之情。
林杰(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詩人。小時候非常聰明,六歲就能賦詩,下筆即成章。又精書法棋藝。卒,年僅十七。《全唐詩》存其詩兩首。《乞巧》是唐代詩人林杰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名詩。農(nóng)歷七月初七夜晚,俗稱“七夕”,又稱“女兒節(jié)”“少女節(jié)”。是傳說中隔著“天河”的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的日子。過去,七夕的民間活動主要是乞巧,所謂乞巧,就是向織女乞求一雙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對月穿針,如果線從針孔穿過,就叫得巧。這一習俗唐宋最盛。
老師們:
你們好!今天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義務(wù)教育五年制小學語文、思想品德課本第四冊第六課《古詩二首》。
一、教材分析
《古詩二首》這一課安排了《春曉》和《草》這兩首古詩。兩者相比,《草》難度較之《春曉》稍大些。在實際教學中,大多數(shù)教師按照課文編排順序,先教《春曉》再教《草》。而我卻認為,把難度稍大的《草》提前教學更合適。因為,在學《草》這首古詩時,引導學生突破了有些字的古今義有所區(qū)別這個難點,那么讓學生再學《春曉》就可以迎刃而解。然后,再以一首帶多首,放手讓學生學習補充的兩首詩歌《詠鵝》、《夜宿山寺》。當然,這兩首古詩是經(jīng)過精心挑選,難易適中,既培養(yǎng)了孩子的自學能力,又是對古詩的積累。由此可見,學好古詩《草》是這課教學的關(guān)鍵。下面,我重點來分析一下《草》這首古詩。(出示圖片并板書:草)
《草》是學生在小學課本中學到的第三首古詩。在這之前所學的《畫》和《鋤禾》兩首古詩,意思淺顯易懂,字詞的古今義基本一致。而《草》這首古詩中,一些字詞的古今義發(fā)生了很大變化。比如“離離”這個詞,在古詩中是指野草茂盛的樣子,而現(xiàn)在“離”則是分離或距離等意思,字義完全不同。像這樣古今義發(fā)生變化的詞語在學生今后所要學習的古詩中還有很多。那么,了解字詞的古今義有所區(qū)別也就是本課教學難點之一。從內(nèi)容上看,《草》是由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所作,告訴人們春天野草返青的自然現(xiàn)象,從而贊美了野草頑強的生命力。全詩共四行,前兩行詩句描寫了春草茂盛的樣子,揭示了一歲一枯榮的規(guī)律;后兩行詩句歌頌了野草不可摧毀的頑強生命力?!恫荨愤@首詩含義較深,耐人尋味,其中“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已成為千古名句,流傳于世。詩句含義的理解對二年級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這也是本節(jié)課的另一個教學難點。那么,教學重點是什么呢?我認為應(yīng)該是能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贊美野草的情感。
通過對教材的分析,結(jié)合課后的練習題,我制定了以下5個教學目標:
1.掌握4個生字:離、榮、燒、盡,著重理解“離離、枯、榮、盡”這些字詞的意思。這個目標也是針對課后練習1的要求制定的。根據(jù)課后練習
2、3的要求,我又制定了接下去兩個目標:
2.能說出這首古詩的意思。
3.能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4.了解春天野草返青的自然現(xiàn)象,體會詩人贊美野草的情感。
5.初步了解學習古詩可以按“解詩題、知詩人、明詩意、入詩境、誦詩句”這五個步驟學習。當然,這僅僅是學習古詩的一種模式。
根據(jù)教材的難易和提高教學效率的需要,我分兩教時進行教學。第一教時:把《草》作為范例進行教學,充分解剖,充分展示學習過程;二是:引導學生學《春曉》,補充學習《詠鵝》、《夜宿山寺》。這樣安排簡潔、緊湊而又有所側(cè)重。
二、基本教學過程
大家都知道,落實重點、突破難點是實際教學中能成功達到預期目標的關(guān)鍵所在。低年級孩子,對于學古詩感到枯燥、深奧。因此,我把教學過程分為這樣五個步驟(貼卡片),下面我有側(cè)重地作個解說。
1.解詩題
學生對于《草》這個詩題都能理解,可以讓他們說說草是怎樣的。在這里教師可以滲透一點,如果碰到題目意思不懂的古詩,一般先理解詩題。舉例說,學《春曉》這首古詩時,一般先弄懂“春曉”意思。
2.知詩人
接著,向?qū)W生介紹這首詩是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所作。(板書:白居易)他一生中寫了很多詩歌,大多數(shù)詩歌都是反映現(xiàn)實生活和勞動人民的痛苦。白居易特別重感情,有一次,他的朋友要與他離別,他就寫下了《草》這首詩。那白居易想借《草》告訴友人什么呢?通過提問,使學生疑竇頓生,激發(fā)求知欲。
3.明詩意
我先請學生回憶一下已經(jīng)學了哪些古詩,再回憶學習古詩應(yīng)該掌握哪些知識。通過這一個環(huán)節(jié),激活了學生記憶倉庫中的信息,為今天的學習所用。接下來,我就請學生自由讀詩句,嘗試理解字義。在自學基礎(chǔ)上,請他們討論學懂了哪些,還有哪些字詞不懂?估計學生對“離離、枯、榮、盡”這些字詞的理解有一定困難,需要教師點撥。(板書:離離枯榮盡)“點”在什么上呢?“點”在學法上,“撥”在讓學生主動探求知識上。比如,我可以請他們說說學習中遇到疑難怎么辦?學生可能會說“查字典、請教爸爸媽媽、老師同學”等。學生查閱字典,聯(lián)系詩句,知道“盡”的定義項是“完”。對于“枯、榮”的字義,我出示表示野草春夏秋冬生長情況的四幅圖對學生進行輔助性幫助。(幻燈出示:)要求他們想想,“枯、榮”分別應(yīng)填在哪幅圖下?學生如把“枯”填在干枯的野草下,把“榮”填在茂盛的野草下,那么就理解字義了。至于“離離”在古詩中的意思在現(xiàn)代漢語字典里查不出,我就引導學生主動求教老師。比如說:“老師,這個詞語我弄不懂,請你幫助解決吧!”這樣設(shè)計看似多余的,與教學無關(guān),實際上我卻頗有用意。力在培養(yǎng)孩子自己想辦法去解決問題,始終發(fā)揮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突破了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如何讓學生理解“離離”呢?我利用多媒體,在大屏幕上出現(xiàn)一幅生機勃勃的春草圖,讓學生說說草原上的草長得怎么樣?學生可能回答“很茂盛、綠油油、密密麻麻”等,那么“離離”的意思就解決了。我再請學生說說“離”現(xiàn)在的意思是什么?從而揭示有些詞的古今義發(fā)生了很大變化。除了“離離”,還有“走”。在古代“走”是跑的意思,而現(xiàn)在則是行走的意思。像這樣例子還有很多很多,要求學生課后去找一找。
解決了字義后,我請學生嘗試串講詩句的意思,這是教學的重點。我引導學生回憶:串講詩句時可以變換詞序,也可以適當添字,使句子完整連貫。這在《鋤禾》這首詩中已有所滲透。然后讓學生逐句串講,講后先讓他們自己評議,最后教師再糾正。這樣通過生與生、生與師之間的交流,比較正確地理解整首詩的意思,從而落實了本課的教學重點。
4.入詩境
指導學生學習古詩,入詩境是關(guān)鍵。學生已能說出詩句的意思,但詩句所描繪的形象在頭腦中還不夠具體、豐滿。我就讓學生一邊聽教師配樂朗誦,一邊展開想象,想象眼前有哪幾幅畫面。(板書:想象畫面)當然,這段音樂的選擇是有要求的。先是一段優(yōu)美跳躍的鋼琴曲,伴隨著一串琶音,顯示野草蓬勃地生長。緊接著,音樂變得緩慢、沉重,似有秋風掃落葉的感覺。然后,音樂力度突然加強,變得急促、狂亂,最后又回到第一段優(yōu)美歡快的音樂中。學生的想象力跟著音樂一起飛翔,眼前會出現(xiàn)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畫面。這時,讓學生暢所欲言,談?wù)勓矍八霈F(xiàn)的畫面,根據(jù)他們的描繪隨機出現(xiàn)相應(yīng)的多媒體畫面。這樣,化詩為畫,畫中領(lǐng)悟,不僅有利于學生理解古詩內(nèi)容,更有利于入情入境,突破難點。比如,在出示了“大火燒野草”和“野草又重新生長”這兩幅畫面后,我啟發(fā)學生思考:看了這兩幅畫后,你有什么疑問嗎?你在思考什么?通過這樣有思維價值的問題,真正激活學生的思維,讓他們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探索問題。學生就會由“野火燒不盡”想到野草還有根,從而明白,野草的生命力非常旺盛,并通過贊美性朗讀來加深對詩句含義的理解。
5.誦詩句
古詩節(jié)奏鮮明,音韻和諧,朗讀起來瑯瑯上口。為了使學生讀出味來,讀出感覺來,我分四步進行教學:
(1)確定基調(diào),讓學生帶著贊美之情去讀。(板書:贊美之情)
(2)采用嘗試法,讓學生自己標上停頓、重音記號,有感情地朗讀。
(3)教師進行適當技巧指導。比如說:“離離原上草”這一句我要求學生“原”念拖長音,整句話速度放慢,讀出草原遼闊的樣子。(師范讀)指導學生讀“春風吹又生”這句時,我用語言來激發(fā)孩子的情感:“春天到了,小草又從泥土里鉆出來了,你感到高興嗎?”要求學生讀出驚喜之情。
(4)反復練讀,采用個別讀、小組讀、男女讀、配樂讀多種形式,最后熟讀成誦,達到詩中情、作者情、學生情三者和諧的共振。在這之后,我又首尾呼應(yīng),要求學生思考:白居易借《草》這首詩想告訴友人什么呢?我設(shè)計了一個動筆練習,以“朋友啊!”開頭,讓學生接下去自己寫一寫。
“解詩題—→知詩人—→明詩意—→入詩境—→誦詩句”這五步曲既是學生學習古詩的一種路子,又是教師教學古詩的一種路子。這一教學程序的設(shè)計層層深入,有利于教與學的和諧統(tǒng)一,再加上教師生動的語言和不斷的啟發(fā)誘導,能扎實地落實重點,突破重點,完成教學目標,這也是我教學《草》的主要特色。最后,教師向?qū)W生進行歸納式提問:通過學習《草》,你懂得了什么?學生可能會說“懂得了是由白居易所作”、“懂得了字、詞、句的意思”等等,但我們不應(yīng)該僅僅滿足于內(nèi)容上的概括,應(yīng)該引導學生更深一步,從學習古詩的規(guī)律上說一說。像有的字詞古今義發(fā)生了很大變化這個規(guī)律性的知識、學習古詩可按這五個步驟等。當然,學生只要大概能說出就差不多了,不必要求太高,因為現(xiàn)在剛是學習古詩的起步階段,在今后漫長的求學道路上,他們會慢慢感悟的。
三、作業(yè)設(shè)計
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和設(shè)計作業(yè)時“基礎(chǔ)性、靈活性、延伸性”這幾個特點,我適量地設(shè)計了這些作業(yè):
1.要求學生完成練習冊中的題目,鞏固基礎(chǔ)知識。
2.出示《草》的后四行(幻燈出示: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告訴學生原詩共有八行詩句,課文節(jié)選了前四行,接下去四行詩句請他們課后查資料、查字典、請教師長,自己想辦法去弄懂,這是對《草》的后繼學習,也是對學生持續(xù)學習和能力的培養(yǎng)。
現(xiàn)在我簡單來講講第二教時的教學安排。
我先半扶半放地引導學生學《春曉》,讓學生根據(jù)五步曲自學,找找哪些字的古今義發(fā)生了變化,質(zhì)疑問難,對他們不懂的地方稍加點撥,要求學生能理解字義,理解詩句,熟讀成誦,并能體會詩人贊美春光的情感。然后,我放手讓學生學習《詠鵝》、《夜宿山寺》這兩首古詩,可以同桌討論。當然,對于補充的教材,要求可以適當放寬,只要基本理解古詩意思就差不多了。
語文教學是一門永恒的藝術(shù),需要不斷探索。我這樣設(shè)計肯定還有很多不足之處,請老師們多指教。
古詩是我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也是我們學習語文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在初中階段,學生們會學習一些經(jīng)典的古詩,這些古詩是我們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認識歷史文化的重要途徑。以下是與“初中古詩課件”相關(guān)的主題范文,希望對學生們的學習有所幫助。
主題一:古詩的美
古詩有著獨特的韻味,可以讓人感受到詩人高深的思想和華美的語言。例如李白的《將進酒》、杜甫的《登高》等經(jīng)典詩篇,語言優(yōu)美、意境深遠,閱讀起來讓人如癡如醉。古詩中的意境各不相同,有的描繪山川河流,有的贊美愛情,有的反映時代人物。這些詩歌語言的優(yōu)美,內(nèi)容的博大,是我們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類文化寶庫中的珍品。
主題二:古詩的教育價值
古詩中有許多深刻的道理,可以帶給人們啟迪和教育。例如《靜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表達了對故鄉(xiāng)的思念和向往,讓人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和情感的聯(lián)系。此外,《滕王閣序》中“風華正茂時,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表達了追求理想、不畏艱難險阻的勇氣和信念。這些古詩以其精深的思想,讓人們受到啟迪和鼓舞,是我們傳統(tǒng)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主題三:古詩的現(xiàn)代價值
傳統(tǒng)文化中的優(yōu)秀作品,雖然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幾百年、甚至幾千年的歷史,但仍然具有一定的現(xiàn)代價值。例如李白的《將進酒》中“肝膽相照,劍及履及,知交天高”,表達的是朋友之間的真摯友誼,這種感情在現(xiàn)代社會中也同樣重要。同時,古詩中的一些思想和價值觀念,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也同樣適用于現(xiàn)代社會,具有普遍的現(xiàn)實意義。
總之,古詩作為我們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人們的文化素養(yǎng)、思想境界、人生價值觀等方面都有著深刻的影響。在初中階段,我們應(yīng)該加強對古詩的學習和理解,深入探究其中的思想和文化內(nèi)涵,將古詩的美、古詩的教育價值和古詩的現(xiàn)代價值都融入自己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
古詩兩首-江雪 教學目標:
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詩文,體會詩的意境和詩人的思想感情。
2.理解重點詞句,理解全詩意思。
2.繼續(xù)練習把詩句補充完整。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指導學生結(jié)合生活實際理解詞句,理解古詩意思。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
教學過程:
一、觀看電腦畫面,初步感受畫面的意境。 (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感受)揭示課題:教師板書課題《江雪》。
二、學習。
1.教師伴著音樂范讀古詩,請學生進行評價。
2.學生自學。
(2)借助工具書,查一查不認識的字,理解意思。
教師深入到學生中間,回答疑難,解決問題。
3.相互交流學習情況。
(2)指名讓學生讀生字,對讀得不準確的地方及時提醒。
孤:這是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右邊是“瓜”不是“爪”。
(4)學生結(jié)合課外資料介紹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后世稱他為“柳河東”,他是中唐時期進步的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也是著名的文學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理解字意。
(結(jié)合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理解,讓學生先說一說意思,相互補充,用投影羅列出來)
(6)結(jié)合注釋和投影中的解釋理解每句詩的意思:(讓學生自己練習說說意思,教師及時進行幫助指導)
千山鳥飛絕,千山萬嶺鳥兒已經(jīng)飛絕,
萬徑人蹤滅。條條小路不見一個行人。
孤舟蓑笠翁,只有一葉小舟,上面坐著一個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老人。
獨釣寒江雪。迎著風雪,在獨自垂釣。
讓學生自己練習說說全詩的意思。(先自己說一說,遇到問題主動與同學交換意見,或者向教師請教。)
(7)讓學生說說全詩的意思,其他同學進行評價。(鼓勵學生開展相互間的評價,及時補充,形成生生互動的氛圍)。
4.指導朗讀。
(1)結(jié)合電腦欣賞當時的意境,聽配樂朗讀。(聽后讓學生談?wù)勛约旱捏w會。)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朗讀提示:結(jié)合學生的發(fā)言教師小結(jié):應(yīng)用那種不怕困難,敢于同困難做斗爭的語氣讀)
(2)與小組成員一起進行練習,相互評議,推選一名同學參加班級展示。
(3)小組選派代表在全班參加競賽,而后評議出最佳選手。
(4)全體同學伴著音樂進行朗讀。
三、練習鞏固。
1.練習按照田字格書寫漢字。
“絕、釣”兩個字讓學生自己說說應(yīng)注意的問題。
2.填寫詩句。
千山( )( )( ),
萬徑( )( )( )。
( )( )蓑笠翁,
( )( )( )( )( )。
四、總結(jié)本課學習情況。
五、布置作業(yè)。
1.在生字本上抄寫難字。
2.找一找柳宗元的詩,讀一讀。
人教版《古詩三首》教學設(shè)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徑、斜、贈”等10個生字。會寫“寒、霜、蓋”等13個生字,掌握多音字“挑”。
2、過程與方法:會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山行》。借助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增加學生有關(guān)傳統(tǒng)文化方面的積累,感受詩中的秋意和詩情,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增加學生有關(guān)傳統(tǒng)文化方面的積累,感受詩中的秋意和詩情,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學習《山行》
一、古詩激趣。
1、學生交流古詩,背誦古詩。
2、回憶學習古詩的基本方法。
(1)理解詩題,認識作者。
(2)解釋詞語,說說詩意。
(3)聯(lián)系實際,發(fā)揮想象。
(4)感情朗讀,體會詩境。
二、揭題。學習《山行》
1、認真讀詩,想一想哪些你能讀懂了,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杜牧(唐)(學生用課外知識交流對杜牧的認識,加深記憶,更方便的理解詩意。) 杜牧(8,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后赴江西觀察使幕,轉(zhuǎn)淮南節(jié)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 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nèi)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fā)俊爽,多切經(jīng)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大杜“。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
(3)交流:石徑、坐、霜葉、紅于、白云生處
(學生發(fā)現(xiàn)交流,再結(jié)合學生質(zhì)疑,解讀古詩句。)
3、句子的理解。
A、石頭鋪成的小路彎彎曲曲,遠遠伸向已是深秋時節(jié)的山頭。
B、山上白云繚繞的地方,隱隱約約可以看見幾戶人家。
C、因為留戀這楓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車來(觀賞)。
D、秋霜打過的楓葉比二月里盛開的紅花還要鮮紅。
4、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說說古詩的詩意。
(自己說、同桌說、指名說)
5、聯(lián)系實際,發(fā)揮想象。
6、介紹古詩。
(可從小導游、小畫家、小詩人等不同的視角,來表達古詩的意思。)
7、交流:這首詩表達了詩人的什么感情, 在朗讀熟練的基礎(chǔ)上,體會感情。(表達了作者對深秋山林景色的贊美與喜愛。)
8、美讀古詩。 形式多樣,體會情感。 三、作業(yè)。 背誦并默寫古詩《山行》。
第二課時:學習《贈劉景文》
一、回憶導入,明確主題
1、同學們,四季更迭,秋天已然悄悄地來到我們跟前。關(guān)于“秋天”,我們以前學過不少課文,你還記得嗎,(學生背誦相關(guān)片斷)
2、總結(jié)自己對秋天的經(jīng)驗。 按句式說話:“在我的印象中,秋天_________________?!?/p>
3、在古代大詩人蘇軾的心目中,秋天又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古詩《贈劉景文》。
二、初讀古詩,感知詩意
1、配樂范讀,想象畫面。
2、讀準、讀通詩句。思考討論:詩中寫了哪些景物,
(荷、菊、橙、橘)
3、通讀全詩,注意讀出詩的節(jié)奏。
三、賞析詩句,把握詩蘊
1、夏日荷花是什么樣子的,到了秋末,荷花又變成什么樣了。
2、秋天的菊花在枯萎時與夏日的荷花有什么不同。
3、比較兩圖,讀前兩行詩。你體會到了什么。
4、“菊殘猶有傲霜枝”,菊花的'精神,令詩人對秋天平添了一分敬畏,而秋天的果實更以她沉甸甸的收獲,令詩人對秋天偏愛有加。讀詩句,想想秋天除了“橙”和“橘”,還有哪些果實也成熟了,再讀詩句,說說從這句詩中你讀懂了什么。
四、誦讀全詩,體味詩情
1、學生自由吟誦,配樂朗讀、背誦。
2、討論:詩人贈給朋友劉景文的是什么,除了這首詩,還有什么,
3、閱讀現(xiàn)代文《秋天的窗口》。
4、補充句段,或?qū)懸欢卧挕?沒有春花的明艷,沒有夏日的蔥郁,但是秋天有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秋天是美麗的。 雖然秋風蕭瑟,秋葉飄零,但是秋天也有美好的一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天是美好的。
六、課外延伸。 查找有關(guān)蘇軾及其作品的資料,進一步了解蘇軾其人其文其事。
第三課時:學習《夜書所見》
一、交流資料,了解背景
1、學生交流課前所查閱的資料。
2、教師引述:我國宋代有個詩人叫葉紹翁。有一年秋天,他離開家鄉(xiāng),獨自在外。一個傍晚,他外出散步,觸景生情,便提筆寫下了一首詩,大家想知道寫了什么嗎。
3、看圖說話:(出示課文掛圖)瞧,這就是葉紹翁所見到的情景,請大家仔細看圖,說一說你們看到了什么。
二、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放聲朗讀古詩,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2、同桌互讀:要求學生把這首詩讀給同桌聽、互相評議、互相指點。
3、自學古詩:借助課后注釋或結(jié)合插圖理解字詞意思,劃出不理解的詞語。
4、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已讀懂的字詞、解決不理解的問題,老師巡回指導。
5、課堂交流:小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決疑難問題。
三、再讀感悟,體會情感
1、自由讀詩,邊讀邊在腦海中浮現(xiàn)畫面: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情景。
2、小組交流,組內(nèi)成員互相補充。
3、指名描述畫面,教師可相機引導學生把想象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4、體會情感:假如你就是這個離鄉(xiāng)背井、獨自在外的詩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會產(chǎn)生怎樣的心情。
5、感情朗讀:帶著這樣的情感朗讀古詩。通過賽讀、評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讀好這首詩。
四、圖文結(jié)合,熟讀成誦
根據(jù)詩意,參照插圖,熟讀課文,練習背誦。
五、拓展活動
你還讀過哪些詩人所作的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的古詩,讀或背給同學聽聽。
一、總結(jié)學習《游園不值》的方法:
1、你是怎樣學習古詩《游園不值》的?
體驗,同學間討論交流。
第三首古詩。
二、點拔、提示參考
1、介紹作者:
蘇軾,四川人,北宋文學家、書畫家。
楊萬里,南宋時期江西吉水人。
2、解釋字詞句。
飲,飲酒。瀲滟,小波蕩漾的樣子。空蒙,水氣迷蒙。
欲,想要。
宜,好的。畢竟,到底。接天,一望無際。別樣,特別。映日,在陽光的映照下。
3、品讀。
A、請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詩意。
B、想像意境,體驗情感。
《飲湖上初晴后雨》:詩人抓住了西湖“水光”與“天色”在晴天和雨天時的不同景象進行了形象地描繪。讀后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是一幅誘人的西湖美景。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此詩與眾不同,上聯(lián)抒情,下聯(lián)寫景。詩中描寫的正是六月,正是蓮藕花葉的極盛期。因此觸目皆是荷葉,一碧萬傾。
4、有感情地朗讀。
三、總結(jié):
這三首詩分別描寫了季節(jié)的景物?表達的共同感情是什么?讀要體現(xiàn)出什么感受?
四、鞏固練習:
根據(jù)詩句畫景物:
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可出墻來。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一、導入
師:同學們,如果你在一位好朋友家玩,離開的時候,好朋友非常舍不得你走,送了好遠的路才分手,這時,你最想說什么呢?
指名回答。
師:我們來看看古代詩人,他們在送別朋友的時候,是怎么表達他們的情感的。我們一起來看看。
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范讀動畫,學生把握課文基調(diào)。
二、初讀
1、師:請同學們一起把這首詩朗誦一遍。
生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2、師:讀得很好,這首詩是誰寫的?你對他有哪些了解?
生答,師補充。
李白(一七零一-七六二),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亞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戶府管轄)。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xiāng)。
李白喜歡游玩祖國的大好河山,喜歡飲酒。他的一生,絕大部分在漫游中度過。
李白的詩以抒情為主。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shù)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shù)力量。一切可驚可喜、令人興奮、發(fā)人深思的現(xiàn)象,無不盡歸筆底。杜甫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之評,是屈原之后我國最為杰出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韓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調(diào)張籍》)。有《李太白集》。
3、師:這首詩是李白寫給誰的?
生:(齊答)汪倫。
師:誰知道汪倫是什么人?他怎么見到李白的呢?
生答,師補充介紹其中的典故。
汪倫是唐朝涇州(今安徽省涇縣)人,他生性豪爽,喜歡結(jié)交名士,經(jīng)常仗義疏財,慷慨解囊,一擲千金而不惜。當時,李白在詩壇上名聲遠揚,汪倫非常飲慕,希望有機會一睹詩仙的風采??墒牵瑳苤菝灰娊?jīng)傳,自己也是個無名小輩,怎么才能請到大詩人李白呢?
后來,汪倫得到了李白將要到安徽游歷的消息,這是難得的一次機會,汪倫決定寫信邀請他。那時,所有知道李白的人,都知道他有兩大愛好:喝酒和游歷,只要有好酒,有美景,李白就會聞風而來。于是汪倫便寫了這樣一封信:
“李先生喜歡游玩賞景嗎?我們這里有十里桃花。李先生喜歡喝酒嗎?我們這里有萬家酒店?!?/p>
李白接到這樣的信,立刻高高興興地趕來了。一見到汪倫,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萬家酒店”。汪倫微笑著告訴他說:“桃花是我們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圓十里,并沒有桃花。萬家呢,是我們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說有一萬家酒店。”李白聽了,先是一愣,接著哈哈大笑起來,連說:“佩服!佩服!”
汪倫留李白住了好幾天,李白在那兒過得非常愉快。因為汪倫的別墅周圍,群山環(huán)抱,重巒疊嶂。別墅里面,池塘館舍,清靜深幽,像仙境一樣。在這里,李白每天飲美酒,吃佳肴,聽歌詠,與高朋勝友高談闊論,一天數(shù)宴,常相聚會,往往歡娛達旦。這正是李白喜歡的生活。因此,他對這里的主人不禁產(chǎn)生出相見恨晚的.情懷。他曾寫過《過汪氏別業(yè)二首》,在詩中把他汪倫作為竇子明、浮丘公一樣的神仙來加以贊賞。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倫送給名馬八匹、綢緞十捆,派仆人給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設(shè)宴送別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離岸,忽然聽到一陣歌聲。李白回頭一看,只見汪倫和許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誼,古樸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動。他立即鋪紙研墨,寫了那首著名的送別詩《贈汪倫》。
4、師:這首詩就是李白離開汪倫的時候,寫給汪倫的。再把它吟誦一遍。
生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三、理解
1、師:這首詩比較好理解,詩的意思誰來說說看?
指名答。例:李白坐上船兒正準備遠行,忽然聽到岸上傳來踏歌的聲音。桃花潭水雖然深過千尺,也比不上汪倫趕來送我的厚誼深情。
2、師:讀這首詩你有問題嗎?你們討論討論看有什么問題?
生小組討論。
3、學生匯報,提出問題,師生共同解決:
⑴ 踏歌:古代的一種邊歌邊舞的藝術(shù)形式。舞蹈時成群結(jié)隊,連臂踏腳,配以輕微的手臂動作?,F(xiàn)在,苗、瑤、納西等民族還有這種舞蹈。到這些地方參觀游覽時,一般都會有這種表演,游客也可以參與其中,現(xiàn)學現(xiàn)跳。
⑵ 重點指導: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深嗎?桃花潭水深千尺,為什么比不上汪倫給我的情意?
師:3米,想象一下千尺深到底有多深呢?
生:如果一層樓高4米的話,比83層樓還高。
師: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深嗎?沒有,這是作者的“假設(shè)”。那么,跟下句連起來,可用什么關(guān)聯(lián)詞來翻譯呢?
例:用“哪怕……也”翻譯,詩句意思是:哪怕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
用“即使……也”,意思: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
用“就算……也”,意思:就算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
用“縱使……也”,意思:縱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
師:同學們,汪倫先是寫信熱情邀請李白來家鄉(xiāng)作客,接著又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李白要走了,汪倫帶領(lǐng)村民踏歌相送。所有這一切,怎么不使李白深受感動呢?大家請再想想,用感嘆句、反問句來翻譯這兩句,能不能更好地表現(xiàn)李白此時的激動心情呢?
例: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哪里比得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哪!
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怎么比得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呢?
還可以用設(shè)問句來翻譯:桃花潭水有千尺深,比得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嗎?不,遠遠比不上。
師:桃花潭水真有千尺深嗎?這是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提示:夸張。
師:“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不及汪倫送我情”這一整句又是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提示:比喻,用“桃花潭水千尺深”來比喻“汪倫對我的情誼深”。
師:這里運用比喻、夸張的修辭手法,為的是表現(xiàn)什么?
提示:表現(xiàn)汪倫和李白之間的情誼深。
4、師:是啊,桃花潭的水你縱有千尺深,也深不過汪倫對我的感情啊。在家送一下感情就深了嗎?送過了再送,不是我一個人送,把一個村的人都組織起來送,抬著美酒,踏歌相送,這才能感動李白。起立,一起吟誦一下。要做動作的可以做動作。
全體起立,配上音樂,全體動情地吟誦。
四、體會感情
1、師:此時此刻,望著匆匆趕來的汪倫,李白一定會有千言萬語涌上心頭。他會對汪倫說些什么?汪倫又會對他說些什么呢?同座位一個演李白,一個演汪倫,在下面說一說,好嗎?(引導:抱拳相向,依依惜別)
學生情境表演,指名兩對學生表演。
2、教師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導學生三讀古詩:
⑴ 想象一下,此時,你就是一代文豪李白,你就站在船頭,望著踏歌趕來相送的汪倫,你不禁脫口而出……(齊讀)
⑵ 是啊,相聚須盡歡,分別不憂傷,李白和汪倫都是豪爽之人,就讓這首詩揮去那淡淡的離愁別緒吧!……(齊讀)
⑶ 對,這就是“詩仙”李白,他可以表現(xiàn)為《夜宿山寺》的奇思妙想,可以表現(xiàn)為《望廬山瀑布》的雄渾壯闊,也可以表現(xiàn)為《贈汪倫》的灑脫豪放,讓我們再次吟誦起這流傳千古的《贈汪倫》……(齊讀)
3、師:《贈汪倫》里的李白和汪倫,桃花潭水和踏歌聲,“將欲行”和“送我情”,構(gòu)成了一幅有聲有色有形有情的寫意畫;桃花盛開,潭水輕漾;輕舟欲行,踏歌聲起。這是一幅多么令人刻骨銘心的畫面!這是多么真摯而動人的送別!讓我們一起走進畫面,感受一下吧!
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視頻:
五、擴展延伸
1、師:同學們,這番離情別意是那樣的熟悉,望著踏歌趕來送行的汪倫,我們似乎又看見了癡癡東望的李白站在飛檐凌空的黃鶴樓上送別孟浩然,似乎又聽見了他那深情的吟唱……
出示: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
唯見長江天際流。
孤帆遠影碧空盡,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師:如果說李白對汪倫是以詩相贈,那么對孟浩然便是以目光相送了。(齊讀)
2、師:我們再看看古代詩人還有什么樣的送別方式?出示:《別董大》
別 董 大
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天下誰人不識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師有感情的誦讀,生齊讀。
師:這里詩人是用什么來送別友人的?
提示:鼓勵的語言。
3、再出示:
渭城曲
王 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師生一起讀,體會這首詩中詩人以酒相送的情意。
六、總結(jié)
1、師:不一樣的時間,不一樣的地點,不一樣的人物,不一樣的詩句,心底流淌著的卻是同樣一份美好的情感。讓我們再一次深情的吟誦起這流傳千古的《贈汪倫》。齊讀。
2、師:同學們,讓我們閉上眼睛,一起將這美好的友情連同這美妙的詩句永遠地留在我們的心中……(背誦)
七、指導書寫
利用媒體資源中的學一學部分,指導生字的書寫。
八、作業(yè)
背誦,能默寫;
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小泉無聲像珍惜泉水淌著細流,映在水上的樹陰喜歡這晴天里柔和的風光。鮮嫩的荷葉那尖尖的角剛露出水面,早早就已經(jīng)有 蜻蜓 落在它的上頭。
《小池》寫作背景:
高鼎,清代后期詩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鴉 片戰(zhàn)爭之后,大約在咸豐年間(1851~1861),其人無甚事跡,其詩也多不合那個時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為他寫了一首有名的有關(guān)放風箏的《村居》詩。著有《拙吾詩稿》。字象一、拙吾,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是清代后期詩人。有關(guān)他的生平及創(chuàng)作情況歷史上記錄下來的很少,而他的《村居》詩卻使他名傳后世。著有《村居》、《拙吾詩稿》。
《小池》鑒賞:
此詩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樣的細,那樣的柔,那樣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詩,句句如畫,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風光,自然樸實,又真切感人。這首詩描寫一個泉眼、一道細流、一池樹陰、幾支小小的荷葉、一只小小的蜻蜓,構(gòu)成一幅生動的小池風物圖,表現(xiàn)了大自然中萬物之間親密和諧的關(guān)系。開頭“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兩句,把讀者帶入了一個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細流緩緩從泉眼中流出,沒有一點聲音;池畔的綠樹在斜陽的照射下,將樹陰投入水中,明暗斑駁,清晰可見。
一個“惜”字,化無情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為愛惜涓滴,才讓它無聲地緩緩流淌;一個“愛”字,給綠樹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歡這晴柔的風光,才以水為鏡,展現(xiàn)自己的綽約風姿。三、四兩句,詩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攝影師,用快鏡拍攝了一個妙趣橫生的鏡頭:“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睍r序還未到盛夏,荷葉剛剛從水面露出一個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頭。一個“才露”,一個“早立”,前后照應(yīng),逼真地描繪出蜻蜓與荷葉相依相偎的情景。楊萬里寫詩主張師法自然,他對自然景物有濃厚的興趣,常用清新活潑的筆調(diào),平易通俗的語言,描繪日常所見的平凡景物,尤其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及稍縱即逝的變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畫面,因而詩中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古詩今譯泉眼悄無聲是珍惜細細的水流,樹陰映水面是它喜歡晴日的溫柔。小小的嫩荷剛露出緊裹的葉尖,早飛來可愛的蜻蜓站立在上頭。美術(shù)家朱宣咸以楊萬里《小池》詩意而創(chuàng)作的中國畫作品《小荷才露尖尖角》,非常形象與生動地反映了這一詩情畫意。
名句賞析——“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p>
這首詩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生活之情,通過對小池中的泉水、樹蔭、小荷、蜻蜓的'描寫,給我們描繪出一種具有無限生命力的樸素、自然,而又充滿生活情趣的生動畫面:泉眼默默地滲出涓涓細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瑩的泉水;綠樹喜愛在晴天柔和的氣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葉剛剛將尖尖的葉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調(diào)皮的蜻蜓輕盈地站立在上面了。全詩從“小”處著眼,生動、細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動的富于生命和動態(tài)感的新景象,現(xiàn)在用來形容初露頭角的新人,因為荷花的小花苞在整個池塘中顯得那么的渺小 ,卻已經(jīng)有蜻蜓在上面停留, 尖尖角可以看做是新生事物更可以看做是初生的年輕人, 而蜻蜓就是賞識它們的角色。
荷葉,未展開的荷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宋·楊萬里《小池》小小的荷葉才露出尖尖的角兒,早有一只蜻蜓停歇在上面。 詩題“小池”全篇都在“小”字上做文章。詩詞需有不同的題材與剛才,有的重大題材,須寫出壯闊的境界、恢宏的氣勢;有的題材甚小,僅是生活中一個細節(jié),但卻能寫出幽情逸趣。所以王國維說:“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優(yōu)劣。”
一、 說教材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而古代詩歌更是中國璀璨文化中的瑰寶之一,它們以其獨特的魅力,歷盡千百年歲月的淘洗仍光彩熠熠?!豆糯姼杷氖住肥瞧吣昙壣蟽缘谌龁卧囊黄v讀課文。這套教材按照人與自我、人與自然和人與社會的三大板塊來建立整體框架,第三單元屬于人與自然的這一板塊,要求從文學藝術(shù)的角度引導學生理解和體會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在對自然的審美體驗過程中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從這意義上說,本單元在本冊課本乃至整套課本中都具有獨特的作用。
詩歌具有長于吟誦、激發(fā)想象、娛悅性情的特點。這四首古代詩歌,集美景、美情、美言于一體,都是寫景抒情的佳作。詩人們登山望海,駕舟乘馬,賞花觀鳥,詠春吟秋,用凝練生動的語言描繪出一幅幅圖景。學習詩歌,一、要感受作者的審美情感,神游優(yōu)美深遠的詩化意境,激發(fā)審美想象、培養(yǎng)審美意識。二、析美情、賞美景、聚美言。品味課文精彩生動的優(yōu)美語言,吟誦涵泳,熏陶感染,積累詩文語句、積存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識,積貯豐富的閱讀體驗,積蓄高尚的道德情感,積聚優(yōu)雅的審美情趣。
二、說教學目標、重難點:
據(jù)此我預設(shè)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反復朗讀詩歌,準確背誦詩歌。
2.了解詩歌情景交融的特點,體悟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3.品味詩歌語言,體味詩歌的意境;培養(yǎng)賞讀詩歌的能力,增強古詩文修養(yǎng)。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反復吟詠,把握詩歌內(nèi)容,進而體會作者的情感。
三、說教法
傳統(tǒng)的古詩教學大都沿用“朗讀——講解——翻譯——背誦”這樣比較固定的模式,因而對古詩詞只是停留在知道而缺乏理解、讀過而缺乏情感共鳴、能背但不懂鑒賞的層面上。還有的教師又容易過多分析解釋字句,而忽略了作品的整體價值,肢解式的分析使詩歌閱讀走進死胡同。新課改強調(diào)“注重整體把握和熏陶感染”“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尤其要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想象力,開發(fā)創(chuàng)造潛能”。
新的課程標準主張“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激發(fā)和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shè)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我認為落實到古詩教學中,就是要使學生喜愛祖國的傳統(tǒng)文化和文學作品,對古詩要愿意讀、會讀、能讀懂;在新的學習方式下通過學習詩歌鍛煉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審美能力。至于本課詩歌,字詞知識不多,詩句表層意思易懂,但這些詩句生動凝練,寓情于景,值得品味和比較探究。所以我計劃引導學生把握作品情感基調(diào),體會作者情感,品味寓情于景的詩句韻味。師生在合作中了解寫作技巧。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所以我在課堂上盡量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利用每個學生原有的學習基礎(chǔ)和情感基礎(chǔ),通過學生的自讀體驗、合作交流、比較遷移來完成學習的目標。
四、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
板書下列兩組詞語:
A.秋風、大海、波濤、石山、島嶼、草木、太陽、月亮、星辰
B.秋風、夕陽、流水、烏鴉、老樹、枯藤、道路、房屋、小橋
讓學生自選感興趣的一組,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把這些詞語組合之后描繪成一幅畫面,或者講述一個故事。
這個環(huán)節(jié)旨在調(diào)動學生的詩性思維,激發(fā)興趣,使學生比較容易進入讀詩、學詩的思維狀態(tài)。
(二)初讀
1、教師范讀
2、學生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讀清節(jié)奏,讀通語意。
3、讓學生通過朗讀,初步感知作品內(nèi)容。
(三)賞讀
通過教師引導和學生的默讀、朗讀、吟讀,從而了解作品內(nèi)容、作者處境,逐漸深入感知作者情感,感受作者內(nèi)心的情懷。
1、了解詩句含義
2、理解重點字句
(四)品讀
通過對名句的理解、賞析,及師生間的相互引導、啟發(fā),讓學生拓展思路、暢所欲言,加深對詩歌情景交融特點的體會,對詩歌所抒情感的理解.完成本課教學重難點的突破。
1、小組合作,賞析名句。
2、全班交流,領(lǐng)悟情感。
(五)交流
選取自己喜歡的一首詩或者本課中自己最喜歡的幾句詩進行朗誦展示,要求在朗誦中展現(xiàn)自己所理解的作品情感。
(六)作業(yè)
1.熟練背誦詩歌。
2.把這節(jié)課開始時同學們選的一組詞語,進行擴展描寫,要求能夠寓情于景。
A.秋風、大海、波濤、石山、島嶼、草木、太陽、月亮、星辰
B.秋風、夕陽、流水、烏鴉、老樹、枯藤、道路、房屋、小橋
喜歡《古詩畫課件集合》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希望帶您更加了解幼師資料,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古詩課件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guān)推薦
編輯經(jīng)過細心整理,為大家準備了關(guān)于“古詩憫農(nóng)課件”的相關(guān)內(nèi)容。下面請您細讀以下詳細的介紹,希望本文能為您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一些改變。在給學生上課之前,老師會提前準備好教案課件,因為每份課件都需要老師進行更完善的設(shè)計。教案課件是備課的核心,所以老師必須認真書寫重點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