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看的“六年級科學教學工作總結個人”相關文章讓你更了解,在范文中,我們需要重點陳述哪些方面呢?范文可謂是我們寫作困難時的“劍客”。范文對于我們的自我實現(xiàn)和自我超越非常重要,如需更多詳情請繼續(xù)關注我們的網(wǎng)站!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已經(jīng)完成了蘇教版六年級科學上冊的教學工作。回首這段時間的教學經(jīng)歷,我深感受益匪淺。
針對教學內(nèi)容,我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通過精心設計的實驗、觀察和討論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理解和掌握科學知識。例如,在講解“生命現(xiàn)象”這個單元時,我引導學生觀察植物的生長過程,并設計了一個小組競賽,讓學生們親自培育并比較不同環(huán)境條件下植物的生長情況,從而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動力。這種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教學方法,不僅使學生的知識掌握更加牢固,還培養(yǎng)了他們的動手實踐和團隊合作能力。
針對學生的學習成果,我注重鞏固和評估。在每一個單元結束后,我都會安排時間進行單元復習和檢測。通過復習鞏固,幫助學生回顧和總結所學知識;通過檢測評估,了解學生掌握的程度并及時幫助他們彌補不足。同時,我還注重學習成果的展示。例如,在學完“材料與工藝”這個單元后,我組織學生制作了一場“創(chuàng)意設計展覽”,讓學生們展示自己設計的作品,并通過教室間的評選和投票,樹立了學生的自信心和榮譽感。
針對學生的學習情緒,我注重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課堂的趣味性。我通過多媒體、故事講解、圖片展示等多種教學手段,生動形象地講解知識點,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學習科學知識。同時,我鼓勵學生提問和思考,培養(yǎng)了他們的探索精神和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在講解“磁場”的時候,我設計了一個小實驗,讓學生親自體驗磁性物質(zhì)的特點并進行探究。這種活動不僅增加了學生的參與度,還激發(fā)了他們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針對自身的教學反思和提升,我參加了各種專業(yè)培訓和教研活動。通過與其他老師的交流和討論,我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資源。同時,我也積極利用網(wǎng)絡教育資源,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學習資料和教學視頻。這些舉措不僅提高了我的教學效果,也使我樂于接受新事物和新挑戰(zhàn)。
蘇教版六年級科學上冊的教學工作給予了我很多的啟迪和收獲。通過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和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學生的科學知識掌握更加穩(wěn)固,學習興趣得到了有效激發(fā)。我也不斷反思和改進自己的教學,提升了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相信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我將繼續(xù)遵循“理論聯(lián)系實際、學以致用”的教育理念,以更加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體驗和知識啟蒙。
小學科學課是一門教學性、情感性很強的課程。“激性、明理、導行”是科學課教學的三要素,而激情則是重要因素。因此,科學課更要摒棄空洞說教,注重情感教學,引導學生以積極的情感體驗參與教學的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在愉悅的心情狀態(tài)中學習、掌握、深化道德認識,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與行為習慣。
在教學中,我依據(jù)教學特點和學生實際,利用教材中的激發(fā)學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課導得巧妙、新穎、有趣,達到引人入勝的效果,使學生的學習情緒不斷高漲。
學習明理是科學課的一個重要教學環(huán)節(jié)。我主要通過學習課文、分析歸納,讓學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意識,而情感是在認識客觀事物中產(chǎn)生的,“知之深,受之初”,因而在學生學文明理過程中,形成道德認識前后,因勢利導地激發(fā)學生道德情感。例如精心設計一些富于啟發(fā)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并借助假設、聯(lián)想、想象、對色、角色互換,心理移位等心理體驗,把學文與明理,知識上的接受與情感上的認同有機結合起來。學生要將學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認識化為具體實踐中的道德知為,“辯析導行”十分重要。
我根據(jù)學生認知水平和教材重難點,有的放矢地設計一些富有思考性、啟發(fā)性、導向性的問題,引導學生辯析正誤,從中提高道德判斷能力。注重實效情感的評價標準。小學生由于受年齡、家庭和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對道德評價標準難免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因此,導行階段的教學首先借助教材,從理性的角度向?qū)W生闡明社會主義的道德觀念、道德行為和是非標準,但僅有這些理性的標準是不夠的,還必須在學生的情感世界里樹立起情感的評價標準。通過介紹一些科普知識和實踐活動,豐富學生的科學文化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探究科學的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動情用理,辯析導行。我根據(jù)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動情用理導行,讓學生心服口服,入耳入腦。學生爭論很激烈,最后教師從國產(chǎn)名優(yōu)產(chǎn)品為國爭光,假冒偽劣產(chǎn)品敗壞名聲,外國的東西并非樣樣都好,這三個方面激發(fā)學生愛國產(chǎn)物品的情感,引導學生澄清思想,統(tǒng)一看法,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良好的科學體現(xiàn)于具體的道德實踐,在導行訓練和實踐中,讓學生不僅鞏固道德的認識,培養(yǎng)道德行為和能力,而且萌生崇高的道德情感。我熱情鼓勵,積極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讓學生產(chǎn)生成功的歡樂情感體驗,從而順利地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目標。
精品合同推薦----
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同時加大了對后進生的輔導的力度。對后進學生的輔導,并不限于學生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生思想的輔導,提高后進生的成績,首先解決他們的心結,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對學習萌發(fā)興趣。這樣,后進生的轉(zhuǎn)化,就由原來的簡單粗暴、強制學習轉(zhuǎn)化到自覺的求知上來。
五、積極提高學生數(shù)學素質(zhì)。為此,我在教學工作中注意了能力的培養(yǎng),把傳授知識、技能和發(fā)展智力/華考/、能力結合起來,在知識層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讓學生的各種素質(zhì)都得到有效的發(fā)展和培養(yǎng)。 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本學期對學困生的幫扶還不夠深入,對學生心理特點了解不夠,教學方法還有待于改進,教學成績還有待于提高。 七、今后整改措施
教書育人是塑造靈魂的綜合性藝術。在課程改革推進的今天,社會對教師的素質(zhì)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立足實際,認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課程標準,研究好學生,做好家訪工作,爭取學生家長的支持,創(chuàng)造性地搞好學校教學各項工作,使我的教學工作有所開拓,有所進取,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fā)揚優(yōu)點,改正缺點,開拓前進,為美好的明天奉獻自己的力量。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良好的成績將為我今后工作帶來更大的動 -
力。不過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將一如既往地勤勉,務實地工作,我將本著“勤學、善思、實干”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搞得更好。
在這一學期,我繼續(xù)任教六年級科學課,感受頗多。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共同學習,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學生思考,提高科學課的實效性。我本人積極參加科學課競賽活動,和教師共同參與教學研討活動,獲得同時的指導,努力改進教學方法,發(fā)揮科學課優(yōu)勢,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
首先,在理念上的轉(zhuǎn)變。新的課程標準提出了以下六個理念:科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科學課程的內(nèi)容要滿足社會和學生雙方面需求;科學課程應具有開放性;科學課程標準的評價應能促進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這些理念,強調(diào)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
其次,在內(nèi)容方面,我發(fā)現(xiàn):
1、科學課的主要內(nèi)容,不僅綜合了自然課的主要內(nèi)容,還增加了科技與人類社會的'關系、對人體自身的認識、環(huán)境保護教學內(nèi)容。這樣做更利于有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2、科學課程具有更強的實用性、趣味性和靈活性。內(nèi)容更注重選擇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符合兒童興趣和需要的學習內(nèi)容。尤其是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從中獲取知識。這樣,更有利于發(fā)展學生探究能力的教學形式,從而使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再次,由于理念的轉(zhuǎn)變以及主要內(nèi)容的變化,引起了我在教學各方面的轉(zhuǎn)變。
1、由于文本提供的學習內(nèi)容的開放性很強,在備課時,教師要充分想到可能發(fā)生的情況,合理安排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教學時間。
2科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在上課時,教學方法要根據(jù)課堂上出現(xiàn)的情況,靈活多變的運用;重視學生觀察思考、探究性學習教學環(huán)節(jié)也要隨時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調(diào)整。
3、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創(chuàng)設開放性課堂。有的學習內(nèi)容,實踐性非常強,需要的時間也比較長,因此,教學過程不能僅僅在課堂上,需要提前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搜集材料、合作探究、從中獲取知識。而在課堂上,只是匯報交流結果。
4、及時幫助學生寫出探究記錄。在寫探究記錄時,指導學生把探究的過程寫條理、清楚,把結論寫明白,并提出自己還沒有弄清的問題。這樣,就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探究科學的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科學探究的習慣。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我也遇到了許多困惑,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逐步想方設法解決。如:如何大面積地提高學生學習、探究的積極性,更好地搞好小組合作的效果等等。在科學教學戰(zhàn)線上,我還是一個新兵,我將攻克一個個堡壘,擴大自己的陣地。
不斷總結經(jīng)驗,進行教學反思,始終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中的主人,有利于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有利于學生進步成長,促使學生學好科學課的積極性。
六年級科學教學工作總結
(2017年秋季)
教師:高舉
緊張而忙碌的一學期教學工作即將結束,今天靜下心來回顧一下這一學期在教學工作中的得與失,提筆寫下以便促進今后的教學工作總結。
這學期在教科學課之前,我學習了課程標準,閱讀了相關資料,也在網(wǎng)上查找了有關資料、圖像,做了充分的課前準備,但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要想上好科學課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首先,認清新課程改革的目標。從思想上重視課程改革目標的能動性。全面貫切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yǎng)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一、在教學中的具體做法。
1、教材中提供的學習內(nèi)容的開放性很強,在備課時,要充分想到可能發(fā)生的各種情況,合理安排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教學時間。所以,在備課時,我不僅要考慮到教材提到的內(nèi)容,還要考慮到教材以外延伸到的內(nèi)容,查閱相關書籍,上網(wǎng)查閱資料,以防上課時出現(xiàn)過多的學生質(zhì)疑,而自己卻不能應答的情況,從而做到以人為本的教學科學知識,既不脫離教材,也不死教教材。
2、打破以往的教學形式,創(chuàng)設開放性課堂。有的學習內(nèi)容,實踐性非常強,需要的時間也比較長,因此,教學過程不能僅僅在課堂上,需要提前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搜集材料、合作探究、從中獲取知識。而在課堂上只是匯報交流結果。如自制酸奶、鐵的生銹。當然,探究的過程在課外老師不能看到探究的過程,但這樣更有利于學生更好的自主探究,自主得到結論,更能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
3、及時幫助學生寫出探究記錄。在寫探究記錄時,指導學生把探究的過程寫條理、清楚,把結論寫明白,并提出自己還沒有弄清的問題。這樣,就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探究科學的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科學探究的習慣。
經(jīng)過一學期的努力,雖然取得了一點點的成效,但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困惑,以待于以后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解決。
二、困惑與問題。
1、是知識的全面性問題,特別是教材中原來沒有而新增的內(nèi)容,有待于進一步去學習。
2、是如何更好地把信息技術與新課程有機地整合的問題。
3、是新課程的實施需要更多的外界條件的支持,但是學校的條件往往達不到這方面的要求,如何去合理地解決好這一問題。
4、是如何把新課程的實施與學生升學更好的融合的問題,有待于進一步去思考。
三、下一步的具體設想。
1、繼續(xù)在科學課堂上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讓學生自主參與,在活動中把感受到的、觀測到的、想到的用自己的話歸納出來,讓學生參與到學習探究過程中,更好的學習科學知識,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做鋪墊作用。
2、利用身邊的材料和多媒體,讓學生在學習科學知識的同時學會自主解決探究科學問題,培養(yǎng)學生學生做一個積極勞動者,做到勤動手、動腦、動口,初步提高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3、我認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所表現(xiàn)的質(zhì)疑精神,從無疑到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要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帶著問題走出課堂,時常探究。讓學生在疑問中發(fā)現(xiàn)問題,在發(fā)現(xiàn)問題中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學習前輩科學家的探究精神,促進學習科學的成效大大提高。
4、讓學生體驗參與的快樂。學生是好奇的,是好活動的,科學課的特點是讓學生多動手實驗,這也是學生喜歡做的,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給學生提高充足的動手操作機會,讓他們在參與過程中,體驗到自己的生活智慧與人類已有的知識融為一體的快樂。
綜上所述,我百感交集;面對今天,我信心百倍;展望明天,我任重道遠!
緊張而忙碌的一學期教學工作即將結束,細細回顧一學期的教學工作的得與失時,我深深的感到一份耕耘一份收獲,當然還有很多的遺憾。教育終究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為了能更好的搞好下一學期的科學教育教學工作,現(xiàn)對本學期的工作做如下總結:
一、學情分析
從三年級開始,學生進入到科學課的學習。通過三年的學習,在學習中,學生的知識、技能與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都有一定的進步,知識的獲取、方法的掌握、技能的形成,以及在生活中的運用,正逐漸的進入到科學探究之中,為解開未知的世界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取得的成績
1、關照學生參與的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參與,讓學生在活動中把感受到的、觀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話歸納出來,然后在合作、協(xié)調(diào)、討論及在教師的引導下,作出正確的判斷。真正讓學生參與學習的進程,教師在課前做好課前準備,布置學生按每節(jié)課的要求,做好課前準備,帶齊實驗器具。
2、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關鍵是激發(fā)學生做一個積極勞動者,勤動手、動腦、動口。本學期,我一直注重在課堂教學中激發(fā)學什么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積極參與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并把得出的實驗結論等在課堂上大膽的說,通過這些方式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3、豐富學生參與的方式。
豐富學生參與的方式,改變過去以教師講、學生聽,死記硬背的教學手段。自然課教材的特點非常抽象,只有讓學生在觀察實驗中發(fā)現(xiàn)秘密,才能獲取新知識。如果教學中只是老師講、學生聽,就會顯得很不協(xié)調(diào),課堂枯燥乏味。所以本學期自然課教學中我十分注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在教師的指導下,勤于動手動腦,仔細觀察,獲得新的科學理念。
4、關注學生的參與過程。
在課堂教學中,關注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所表現(xiàn)的質(zhì)疑精神,從無疑到有疑,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帶著問題走出課堂,時常探究。讓課堂教學中生成的問題推動課堂教學過程,讓學生參與過程成為主流。在學生參與過程中,我精心設置問題,合理安排,解疑、質(zhì)疑。讓學生的參與及參與過程中的生成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三、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1、平常不善于觀察、思考,判斷力差。
2、實驗教學學生實驗操作能力差。
3、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探究題好多學生不知道如何作答,運用知識的能力差,對本學科不重視。
四、針對不足采取的措施
1.仔細專研,吃透教材。對一些知識要聯(lián)系實際生活,對易混的知識加強分辨。
2.注意分析教法學法。真正讓學生做到“動口,動手,動腦”,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
3.加強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從而增強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吸取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力爭取得更好的成績。
六年級科學教學工作總結
轉(zhuǎn)眼間,一個學期即將結束。回顧一學期的科學教學工作,有得有失。一學期來,我本著全面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力、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說話能力為原則、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工作中、應該說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F(xiàn)將工作總結如下:
一、縱觀全冊、制定計劃
學期初,縱觀全冊教學內(nèi)容,根據(jù)學?,F(xiàn)行條件與學生實際制定可行的教學計劃和各冊實驗計劃,力求創(chuàng)新且更具實效。 二、潛心鉆研、設計教案
教要成功,備要當選。雖然網(wǎng)絡上有鋪天蓋地的各種版本的教案,如果只是簡單地“粘貼”后草草地“和盤端進”課堂,可想課堂沒有“深入”怎能會有高質(zhì)量的“淺出”。 三、精心準備材料 適時提供
“科學課是以探究為核心的活動課”已經(jīng)被絕大多數(shù)科學教師接受,簡言之,科學課就是活動課,活動是以材料為載體的??茖W課的備課重點不僅在備教材和學生,另一重點還在于備材料,材料準備的如何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因此在學初制訂實驗計劃時就統(tǒng)籌了本學期全冊實驗教學所需的材料。儀器中配備的有哪些,還有哪些是沒有的,哪些實驗材料是需要動手制作的,哪些材料需要臨時購買的,均做到心中有數(shù)。幾個單元的許多材料都需要自行解決,有的一課有幾組實驗,所需實驗材料多而雜,課前準備材料上常常要比上課所花的時間多幾倍,看到孩子們持久深入有效的探究感覺到幾倍的付出很有價值。 有收獲也有不足之處。
1、實驗室管理、學生的行為習慣培養(yǎng)有待加強。開學初盡管對每個班級進行了常規(guī)教育,平時教學中也會間隙地滲透常規(guī)教育,仍不能完全避免實驗桌凳被涂抹亂畫現(xiàn)象。
2、每周兩節(jié)科學課時間時間太緊,只能帶領學生勉強完成科學探究活動,雖然課堂花了許多功夫但不能進行及時復習鞏固導致學生遺忘現(xiàn)象較普遍。
六年級科學教學工作總結
教科版六年級科學教學工作總結
冀教版六年級下冊科學教學工作總結6
湘教版六年級科學下期教學工作總結6
六年級音樂學科教學工作總結(共6篇)
時光荏苒,轉(zhuǎn)眼間一學期的科學教學工作已經(jīng)接近尾聲。回望這半年來的教學實踐,我深感收獲頗豐,也深知還有許多不足之處,經(jīng)驗和教訓都是寶貴的財富。在這篇文章中,我將詳細、具體且生動地總結我在六年級科學教學中的所作所為。
一、教學目標的制定
在本學期的科學教學中,我始終堅持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目標。面對新課改的背景,我主動適應教學改革的要求,更新教學理念,將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作為教育目標的重點。通過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全面完善的教學目標,旨在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知識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實際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課堂的秩序和氛圍的營造。通過調(diào)整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果,我成功地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并培養(yǎng)了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團隊合作能力。針對六年級學生的特點,我將學習過程設計的更具趣味性和實踐性,盡可能增加學生的參與感和主動性。例如,在學習實驗報告寫作的過程中,我通過組織學生在小組內(nèi)進行實驗,然后撰寫實驗報告的方式,使他們沒有了被動接受知識的感覺,而是用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來激發(fā)學習興趣,并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三、差異化教學的實施
面對六年級學生的不同學習能力和特點,我積極實施差異化教學,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他們發(fā)展的學習路徑。我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準確評估每個學生的學習水平,了解他們的特長和不足。然后,我為學生制定了個性化的學習計劃和學習目標,并根據(jù)學生的進度和能力調(diào)整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法,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四、課外拓展活動的開展
除了課內(nèi)教學,我還積極參與開展各種課外拓展活動,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例如,我組織學生參觀了科技館、博物館等科學教育基地,通過親身實踐體驗,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科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激發(fā)了學生對科學探究的興趣。我還積極參與學校舉辦的科學實驗大賽和科技創(chuàng)新比賽,讓學生有機會展示他們的創(chuàng)新成果,增強了學生的科學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五、自我提升和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我時刻保持積極主動的教育態(tài)度,不斷學習和進步,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教育素質(zhì)。我經(jīng)常參加各種教育培訓,不僅學習和借鑒他人的經(jīng)驗,也帶領其他老師分享和交流我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我也經(jīng)常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教學反思,總結教學經(jīng)驗和教訓,不斷改進和完善教學工作。
這個學期的科學教學工作讓我充分認識到了教學的重要性和影響力。我將繼續(xù)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為學生的未來奠定堅實的基礎。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他們一定會成為有創(chuàng)新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科學人才!
總結是指社會團體、企業(yè)單位和個人對某一階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得出教訓和一些規(guī)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給我們下一階段的學習和工作生活做指導,因此,讓我們寫一份總結吧。那么總結有什么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六年級科學課教學工作總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本學期緊張忙碌的教學工作即將結束,當我細細回顧這一學期的科學教學工作的得與失時,我深深的感到一份耕耘一份收獲,當然也有很多的遺憾。為了促進今后的教學,使之更加完善,對自己本學期的科學教學工作作以總結。
一、認真?zhèn)湔n上課,作好計劃,全面把握教材,按計劃認真完成科學實驗。
小學科學課是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受到各界的重視。開學初,根據(jù)學校實驗室的實際,認真擬定實驗教學工作計劃,確定了分組實驗和教師演示實驗,并對學生進行了分組,這為本學期的實驗教學奠定了基礎?;就瓿梢?guī)定的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并填寫了相關的表冊資料。同時,在實驗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認真細心的實驗習慣,培養(yǎng)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能力。為了上好實驗課,每節(jié)課前都做好充分的準備,認真研究教材,熟悉實驗的操作步驟,考慮實驗中的安全因素,堅持“課前準備,課后整理”的原則開展實驗教學。對實驗儀器的使用都嚴格按有關規(guī)定操作,并教育學生在使用中加強注意,對易損、易壞儀器小心輕放,從而降低了儀器的損失率。
二、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提高學生參與實驗的能力,豐富學生參與的方式。
在認真開展實驗教學的同時還注意培養(yǎng)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興趣是的老師。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關鍵是激發(fā)學生做一個積極勞動者,勤動手、動腦、動口。因此,課堂中,我盡量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實驗操作、討論中,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能體會到科學學習其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動動手,在實驗中就可以學到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沒有他們想象中那么難。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
鼓勵學生大膽細心地實驗,盡量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實驗中來,在實驗中學習,大大降低了科學課的難度。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在活動中把感受到的、觀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話歸納出來,然后在合作、協(xié)調(diào)、討論及在教師的引導下,作出合理的判斷,得出正確的結論。在一學期的指導下,學生養(yǎng)成了動手動腦,仔細觀察,從而獲得新的科學理念的.習慣。
三、關注學生的參與過程,讓學生體驗參與的快樂。
學生是好奇的,是好動的,六年級的學生也不例外。在教學中,關注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所表現(xiàn)的質(zhì)疑精神,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帶著問題走出課堂,時常探究。讓學生在實驗參與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以上是我本學期教學中的一點心得,有了些許的成就感,但是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學生的一些習慣養(yǎng)成仍是一個艱巨的任務,自身的理論水平和教研水平也還需要不斷地再提高,在總結中反思自己,在努力中提高自己。
六年級下冊科學教案
科學六下教案 教科版 第一單元 微小世界 放大鏡 【教學目標】
1.了解放大鏡的工作原理。
2.會使用放大鏡觀察細小物體或物體的細節(jié)。
3.能根據(jù)放大鏡的特征,利用簡單的材料制作簡易放大鏡。 【教學準備】
教師演示:幻燈片(原始計算機、電視機屏幕圖像與放大鏡下的計算機、電視機屏幕圖像的對比)
學生分組:放大鏡、樹葉、新聞紙;書寫紙、鉛畫紙、過濾紙;燒瓶、燒杯、鹽水瓶、塑料薄膜、水槽(帶水)。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放大鏡是我們在科學學習中經(jīng)常用到的工具,我們會在什么時候用到它?我們曾用它觀察過什么?有什么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現(xiàn)在就讓我們進行觀察,看看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二、探究過程 1.放大鏡下的發(fā)現(xiàn)
(1)教師出示桂花樹葉和新聞紙,要求學生用眼睛觀察并記錄。 (2)出示放大鏡,要求學生用放大鏡觀察桂花樹葉和新聞紙。 (3)討論:用眼睛看到的樹葉和用放大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4)有哪些細節(jié)是用放大鏡才能觀察到的? 科學文件夾 桂花樹葉 新聞紙 用眼睛觀察 用放大鏡觀察
用眼睛看到的桂花樹葉和用放大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用眼睛看到的新聞紙和用放大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哪些細節(jié)是放大鏡才能觀察到的?
(5)教師用幻燈片出示原始計算機、電視機屏幕圖像。討論:在放大鏡下的計算機、電視機屏幕圖像是什么樣的? 2.它們是什么
(1)教師出示書寫紙(1號)、鉛畫紙(2號)、吸水紙(3號),讓學生根據(jù)眼睛觀察到的特點判斷哪張是書寫紙,哪張是鉛畫紙,哪張是吸水紙? (2)學生用放大鏡觀察書寫紙、鉛畫紙、吸水紙的特征,并驗證自己的猜測。 科學文件夾
編號預測紙的種類用放大鏡觀察到的特征驗證后確定的種類 1 2
3.自制放大鏡
(1)教師出示燒瓶、燒杯、鹽水瓶、塑料薄膜。討論:怎樣用這些器具制作放大鏡? (2)學生制作放大鏡,并用自制放大鏡觀察指紋。 (3)討論:這些能放大物體的器具有什么樣的特點? 放大鏡為什么能把物體放大呢? (4)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3頁的資料。 4.教師小結
今天我們獲得了什么? 教學反思:
放大鏡的放大倍數(shù) 【教學目標】
1.知道中心厚度越大的放大鏡(凸透鏡),其放大倍數(shù)越大、透鏡視野越小;中心厚度越小的放大鏡,其放大倍數(shù)越小、透鏡視野越大。 2.掌握測算放大鏡放大倍數(shù)的方法。 3.學會選擇用適當倍數(shù)的放大鏡觀察物體。 【教學準備】
教師演示:放大鏡、直尺、方格紙、書寫紙(打有小6號文字)。
學生分組:方格紙、放大鏡(5倍)、放大鏡(10倍)、布、無色玻璃球、粉筆、鉛筆頭、石塊、八角茴香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我們在用放大鏡觀察物體時有哪些問題?每個放大鏡把物體都放得一樣大嗎?怎樣知道放大鏡的放大倍數(shù)呢?
二、探究過程 1.放大了多少倍
用放大鏡觀察書寫紙上的小字,我們怎么知道被放大了多少倍?讓學生討論測算放大鏡放大倍數(shù)的方法。
方法一:將放大鏡放在有格子的紙上,數(shù)出放大鏡范圍內(nèi)的格數(shù)(A);再將放大鏡提高,直至格子放大到最大、最清晰,數(shù)出放大鏡范圍內(nèi)的格數(shù)(B);A除以B就是放大鏡放大的倍數(shù)。 方法二:用直尺量出方格的邊長(A);再將放大鏡提高,直至格子放大到最大、最清晰時,將直尺擱在放大鏡上量出被放大的格子的邊長(B);B除以A就是放大鏡放大的倍數(shù)。 2.什么樣的放大鏡能放得更大
(1)教師出示放大倍數(shù)不同、直徑相同的兩個放大鏡,問:不同放大倍數(shù)的放大鏡形狀上有什么不同?想一想放大鏡的放大倍數(shù)與什么有關?
(2)學生觀察兩個放大倍數(shù)不同的放大鏡,并用這兩個放大鏡放大書寫紙上的字。討論:放大鏡的放大倍數(shù)與什么有關?
(3)教師出示一塊布,問:用不同放大倍數(shù)的放大鏡觀察同一塊布,看到的布有什么不同?觀察并用表記錄觀察結果。 科學文件夾
放大鏡的倍數(shù) 5 倍10 倍 觀察布料的結果(圖) 不同點
(4)學生討論:用不同放大倍數(shù)的放大鏡觀察同一塊布,看到的布有什么不同? (5)學生用無色玻璃球觀察物體布料,討論:觀察到的有什么不同?范圍有什么變化? (6)教師小結:我們通過透鏡看到的面積或區(qū)域叫做透鏡的視野。放大倍數(shù)越大的透鏡,視野越?。环糯蟊稊?shù)越小的透鏡,視野越大。
(7)教師出示粉筆等物體,要求學生用倍數(shù)較高的放大鏡觀察并記錄觀察結果。 科學文件夾
編號物體名稱 用放大鏡觀察的結果 1粉筆 2鉛筆頭 3橡皮屑 4石塊 5面包 6八角茴香 7自己的皮膚 8 9 (8)教師出示蝗蟲和蠶卵標本,讓學生思考:觀察蝗蟲標本和蠶卵標本,應該各選擇怎樣的放大鏡? 4.教師小結 本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 【教學目標】
1.會使用放大鏡耐心仔細地觀察昆蟲的特殊構造和本領,發(fā)現(xiàn)昆蟲王國的更多秘密;知道使用工具比只用眼睛觀察獲得的信息更多。
2.知道蝴蝶的翅、蠅的眼、蟋蟀的耳、昆蟲的觸角等方面的特殊構造,了解蚜蟲和草蛉之間的生活習性,從而獲得對昆蟲世界更多的了解。
3.在學生獲得更多昆蟲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激發(fā)學生探索昆蟲世界的興趣。 【教學準備】
1.分組材料:昆蟲或昆蟲標本、放大鏡、學生活動手冊。 2.有關昆蟲世界的圖片、視頻資料和制作的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對話:我們曾經(jīng)觀察過螞蟻、蝗蟲、蠶蛾,他們的身體分為幾個部分,有哪些共同特征? 2.講解:像螞蟻、蝗蟲、蠶蛾這樣,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上有觸角,胸部有三對足的動物都屬于昆蟲。
3.你知道蝗蟲頭上的觸角是什么樣的嗎?誰能來畫一畫?
像昆蟲的觸角、眼睛、耳朵這些細小的器官我們平時看得并不是很清楚,今天我們就借助放大鏡來觀察它們的特殊構造,也許會發(fā)現(xiàn)昆蟲世界的許多秘密。
二、觀察昆蟲的部分器官
1.教師提供昆蟲或昆蟲標本,學生分組觀察蝴蝶的翅,蜻蜓或蝗蟲的眼睛,昆蟲的各種觸角、口器等。要求先用眼睛觀察,再用放大鏡觀察,邊觀察邊記錄在學生活動手冊里。 2.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蝴蝶的翅
交流自己對蝴蝶翅的觀察與發(fā)現(xiàn)。
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蝴蝶的翅,并呈現(xiàn)文字“每個美麗的鱗片都有一個小柄,像魚鱗似的鑲嵌在翅上的鱗片窩里。鱗片上有幾十條到上千條脊紋,它們具有很好的折光性能。脊紋上還有很多并列的薄片,像書頁一樣疊合在一起。這些脊紋在光照下閃射出美麗的光芒”。 昆蟲的復眼
交流自己對昆蟲復眼的觀察與發(fā)現(xiàn)。
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蜻蜓的復眼,并呈現(xiàn)文字“蝴蝶有 ~ 萬個小眼,蜻蜓則有 1 ~ 28 萬個小眼,家蠅有 4 千個小眼。昆蟲的復眼雖然由許多小眼組成,但它們的視力遠不如人類的好,蜻蜓可以看到 1 ~ 2 米遠,蒼蠅只能看到 40 ~ 70 毫米??墒牵ハx對于移動物體的反應卻十分敏感,當一個物體突然出現(xiàn)時,蜜蜂只要 秒就能做出反應”。 昆蟲的耳朵
交流自己對昆蟲耳朵的觀察與發(fā)現(xiàn)。
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蟋蟀的耳朵,并呈現(xiàn)文字“耳朵長在前足脛節(jié)上,是一個膜狀構造,稱為鼓膜聽器。螽斯、蟋蟀的聽器外形為卵圓形或縫隙狀,鼓膜里有 100 ~ 300 個感覺細胞,可以很快接受到同種發(fā)出的召喚、求愛、交尾、攻擊、報警等聲音信號,從而做出回答。據(jù)測定,螽斯科一些屬聽器的最適頻率為 1 萬~ 萬周秒,蟋蟀的足聽器為 700 ~ 5000 周秒,但它們能夠感受到的音波范圍要比最適范圍廣得多。 蝗蟲的耳朵,長在腹部第一節(jié)的兩旁;蚊子的耳朵,長在觸角上;螽斯、蟋蟀的耳朵,長在前足的小腿上;飛蛾的耳朵,長在胸腹之間;蟬的耳朵,長在腹部下面”。 昆蟲的觸角
交流自己對昆蟲觸角的觀察與發(fā)現(xiàn)。
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各種昆蟲的觸角,并呈現(xiàn)文字“觸角是主要的感覺器官,有嗅覺、觸覺和聽覺的功能。觸角能夠幫助昆蟲尋找食物和配偶,并探明身體前方有無障礙物。有些昆蟲的觸角還有其他用處,例如雄性芫菁在交配時用來握住雌蟲,魔蚊幼蟲用來捕捉食物,仰泳蝽的觸角在水中能平衡身體,水龜蟲則用來幫助呼吸”。
3.教師小結:通過自己的親身觀察和看了昆蟲復眼、耳朵、觸角的介紹,我們對昆蟲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在課外,我們還可以繼續(xù)去觀察昆蟲,努力發(fā)現(xiàn)昆蟲更多的秘密。
三、啟發(fā)學生進一步觀察昆蟲世界的秘密
1.談話:我們前面觀察的都是昆蟲的標本,如果我們到大自然中去,在它們活蹦亂跳的情況下觀察它們,在蔚藍的天空下,在蟬的歌唱聲中去觀察,一定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并且還會發(fā)現(xiàn)更多的秘密。
2.閱讀教材上的觀察范例“蚜蟲和它的天敵——草蛉”。 3.制定觀察計劃,包括觀察的內(nèi)容、地點、方法。 4.交流觀察計劃。
5.教師提出觀察要求,包括環(huán)境保護和安全注意事項。
四、小結
教學反思:
放大鏡下的晶體 【教學目標】
1.引領學生認識周圍常見物質(zhì)的晶體,知道物質(zhì)內(nèi)部是有一定結構的,晶體是物質(zhì)存在的一種形式。
2.激發(fā)學生了解和探索晶體世界的興趣。
3.用放大鏡觀察常見物質(zhì)的晶體,并用圖進行記錄,培養(yǎng)學生準確畫圖的能力。 4.了解晶體用途。
5.在欣賞各種晶體的過程中,滲透自然美的教育。 【教學準備】
1.分組材料:放大鏡、糖、食鹽、堿面、味精、燒杯、滴管、玻璃片、學生活動手冊。 2.演示材料:礦物質(zhì)晶體的實物和圖片。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觀察:教師出示一些礦物的晶體,如水晶、黃鐵礦、方解石和雪花的實物或圖片讓學生觀賞。
2.描述:學生描述這些晶體的不同和共同特征。
3.小結:這些物質(zhì),雖然它們各不相同,但都是有規(guī)則的幾何形體,人們把它們叫做晶體。晶體是自然界中物質(zhì)存在的一種形式,過去我們在“巖石和礦物”一課也曾經(jīng)接觸過一些晶體。在自然界中很多固體的物質(zhì)都是晶體,但大部分都是我們的肉眼看不見的,要在放大鏡或顯微鏡下才能看到,今天我們就用放大鏡來看看它們的真面目。
二、觀察晶體
1.談話:白糖、食鹽或堿面是我們經(jīng)常用到的。今天我們來仔細觀察它們。
2.觀察:用肉眼觀察白糖、食鹽或堿面,說說它們是什么樣的;再用放大鏡觀察看看它們又是什么樣的。
3.匯報交流:在放大鏡下看到的白糖、食鹽和堿面的樣子。
三、制作晶體
1.對話:我們自己也來制作晶體。
2.對話:我們在四年級時怎樣分離食鹽和水?用了哪些方法?
3.小結:我們分離食鹽和水的方法是減少水分,即把食鹽溶液風干或加熱使其水分蒸發(fā),使食鹽重新析出。另外還有一種制作晶體的方法是降低溫度法,即先把某種物質(zhì)的溶液加熱制成飽和溶液然后冷卻,使物質(zhì)重新析出。
4.自然界中有的晶體是從溶液中得到的,如海水蒸發(fā)可以得到鹽的晶體。有的晶體是在一定壓力和溫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噴發(fā)巖漿冷卻后形成的礦石晶體。今天我們在課堂上的制作方法是減少水分法。步驟如下:先制作食鹽、白糖或堿面的濃溶液,然后滴一滴在玻璃片上,讓其蒸發(fā)。為了蒸發(fā)得快,滴后要輕輕晃幾下,讓溶液擴散得薄而均勻,然后放在通風的地方。也可以用夾子夾住玻璃片在酒精燈上加熱烘干,加熱時玻璃片離火焰要遠一些。在溶液蒸發(fā)的過程中,千萬不要觸摸它。
5.分組制作晶體:學生用白糖、食鹽或堿面溶液在玻璃片上制作晶體。 6.觀察:用放大鏡觀察自己制作的白糖、食鹽或堿面晶體,并畫圖記錄。 7.對制作晶體的活動進行小結。
四、欣賞更多的晶體,介紹晶體的用途
1.欣賞更多的晶體:教師用實物或多媒體課件向?qū)W生介紹各種各樣的晶體。 2.講解:晶體不僅美麗,用途也很廣。如紅寶石晶體激發(fā)后能發(fā)出激光,叫做激光晶體。例如,激光電視、激光彩色立體電影、激光雷達、激光手術刀等都是激光晶體的成功運用。半導體晶體廣泛運用在電子產(chǎn)品中,我們今天的隨身聽、超薄電視和筆記本電腦等電子產(chǎn)品中都使用了半導體晶體。如果沒有這些半導體晶體,我們就不能看到高清晰度的電視,也不能清楚地聽到遠在大洋彼岸的親人傳來的聲音。此外,光纖通訊技術也離不開半導體晶體。利用這種晶體做光源,人們就能在一根頭發(fā)絲般的光導纖維中傳遞幾十萬路電話或幾千路電視,從而大大提高信息傳遞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
3.小結:晶體的用途還很多很多。晶體是一類美麗、奇妙而又十分重要的物體。它既具有特殊的結構,又有著優(yōu)異的性能。但是,迄今為止,人們對它的認識猶如冰山之一角,還有許多未知領域等待著我們?nèi)ヌ剿鳌?/p>
五、課外延伸,了解有關晶體的知識,觀察身邊更多的晶體。
教學反思: 怎樣放得更大 【教學目標】
1.通過自制顯微鏡的探究活動,知道兩個不同放大倍數(shù)的凸透鏡的組合可以把物體的圖像放得更大。
2.閱讀列文虎克自制顯微鏡并發(fā)現(xiàn)微生物的故事,了解顯微鏡發(fā)展的歷史,體會技術是不斷發(fā)展的,技術的改進推動著社會的發(fā)展,也改善了我們的生活,促進著科學研究的發(fā)展。 3.以科學家列文虎克對科學的執(zhí)著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激勵學生。 【教學準備】
不同放大倍數(shù)的放大鏡、卡紙、剪刀、膠水。供顯微鏡下觀察的物體,如花粉、青苔、蠶絲、紙纖維等,手電筒或小鏡子。 【教學過程】 1.引入
提出問題:我們怎樣才能把物體放大更多的倍數(shù)呢? 討論。
2.怎樣放得更大
探究:用兩只手一前一后分別拿兩個放大倍數(shù)不同的凸透鏡(如教材上的圖),反復調(diào)整它們之間的距離來觀察物體,然后拿開一個透鏡,只用一個透鏡觀察物體。反復幾次,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匯報。
講解:我們剛才經(jīng)歷的過程就是人們發(fā)明顯微鏡的過程。在 17 世紀,人們把兩個凸透鏡組合起來,一個凸透鏡把另一個凸透鏡所成的像進一步放大,這樣明顯提高了放大倍數(shù),這就是最早的顯微鏡。顯微鏡的發(fā)明,使人類觀察的范圍大大地擴大了。 3.做個簡易顯微鏡 討論顯微鏡的制作方法和步驟。 制作:學生分組制作,教師巡回指導。 4.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周圍的物體
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只用一個放大鏡時觀察不清的文字和圖片,看看觀察效果如何。 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青苔、花粉等,比較和肉眼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5.了解顯微鏡的發(fā)明、發(fā)展史
閱讀教材上的列文虎克用自制的顯微鏡發(fā)現(xiàn)微生物的故事。 討論:從這個故事中我們知道了什么? 6.講解:教師介紹顯微鏡的發(fā)展歷史
列文虎克用自制的顯微鏡能把物體放大 300 倍,使人類看到了過去從未看到的微生物世界。后來人們不斷改進技術使顯微鏡不斷改進和完善,可以把物體放大到 1500 倍左右,能分辨出百萬分之一毫米的物體。但光學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是有限的。 1932 年,德國科學家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臺電子顯微鏡,由此把放大倍數(shù)提高到 1 萬倍。到 20 世紀 90 年代,世界上已經(jīng)研制成功了放大率 200 萬倍的電子顯微鏡,人們利用它可以看到物質(zhì)內(nèi)部的精細結構,知道了所有物質(zhì)都是由一些肉眼看不見的極小極小的微粒組成的,從而發(fā)現(xiàn)了原子世界。 1983 年,人們發(fā)明了掃描隧道顯微鏡。這種顯微鏡比電子顯微鏡更先進。顯微鏡技術的發(fā)展,為我們研究微觀世界提供了可靠有力的工具,它是人類最敏銳的眼睛。 7.提出下一節(jié)課的研究任務——用顯微鏡觀察研究身邊的生命世界
教學反思:
用顯微鏡觀察研究身邊的生命世界 【教學目標】
1.發(fā)現(xiàn)并提出有關生命世界的問題,產(chǎn)生對生命世界更多了解的愿望。
2.帶著感興趣的問題制定簡單的研究計劃,并按計劃進行研究,在老師或家長的幫助下探索微小世界,培養(yǎng)科學探究的能力。
3.能對觀察過程和結果進行整理,寫出簡單的符合要求的觀察報告,在班上和大家交流。 【教學準備】
1.教師預先準備好一些資料卡片或相關的書籍,這些資料卡片主要是操作方面的。比如如何培養(yǎng)和觀察霉菌、如何培養(yǎng)手上細菌的菌落、如何獲得生活在水里的微生物等。 2.根據(jù)學校的條件,準備一些顯微鏡和在顯微鏡下觀察的標本、工具和材料。 【教學過程】 1.引入
對話:詹森發(fā)明了世界上第一架顯微鏡只看到了跳蚤,列文虎克用自制的顯微鏡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為什么列文虎克會有這么多精彩的發(fā)現(xiàn)?
我們的許多同學也用顯微鏡發(fā)現(xiàn)了生物世界的許多有趣的問題,大家讀讀我們教材上的事例。
學生閱讀教材第 15 頁“寶石花耐旱的秘密”等內(nèi)容。
講解:“寶石花耐旱的秘密”的作者善于觀察,從自己的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最后又通過自己的觀察和研究解決了問題,得出了寶石花耐旱的答案。我們在平時觀察中,對周圍的生命世界也一定有許多問題,讓我們也來自己尋求答案。 2.提出問題
我們對生命世界有哪些問題呢?可以從自己的家、校園、我們的身體等方面好好想想。自學課文第 12 頁,然后分組討論,互相啟發(fā),然后歸納出幾個可以探究的問題。如: 魚缸里的水變綠了,是不是水里有什么微生物? 廚房里的砧板上有沒有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 土壤中有沒有微生物?
我們的頭發(fā)在顯微鏡下是什么樣的? ??
大組交流。各組提出本組的問題,由學生或老師把這些問題都記錄下來,并進行整理、歸類和篩選。
3.教師指導學生使用顯微鏡和準備觀察材料
說明顯微鏡下觀察的要求,講解觀察標本的制作和培養(yǎng)。 出示顯微鏡,講解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進行安全教育和環(huán)境教育。 4.確定研究課題,制訂研究計劃
各組從這些問題中選擇一個感興趣的問題,作為本組的研究課題。 根據(jù)問題制訂觀察研究的計劃。 大組交流計劃。 5.布置課外觀察任務
在家長或者老師的幫助下,按計劃進行顯微鏡下的觀察研究。 根據(jù)自己的觀察研究寫出研究報告。
告訴學生研究報告的主要內(nèi)容和寫作要求,包括課題名稱、問題是怎樣提出的、研究的過程和方法、研究結果、收獲和體會。內(nèi)容要真實,除正文外,可附圖、表格、照片、實物等。
教學反思:
用顯微鏡觀察研究身邊的生命世界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探索微小世界的興趣,增強合作探究的意識。
2.在小組合作探究的基礎上,能對觀察過程和研究的結果進行整理,寫出簡單的符合要求的觀察報告。
3.發(fā)現(xiàn)并提出關于生命世界的問題,獲得關于生命世界的更多了解。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對教室環(huán)境做相應布置、制作一張“在顯微鏡下我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的研究大海報、了解各組研究的課題內(nèi)容。
學生準備 整理小組研究的方法、步驟、結果、遇到的問題等,完成《匯報交流表》。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哪些內(nèi)容?
引導學生對顯微鏡的使用方法、觀察活動的材料準備、確定的研究計劃以及研究報告的內(nèi)容、格式進行回憶、交流。 學生匯報交流。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開個科學展示會,交流大家在上節(jié)課中研究的過程、方法,研究的成果和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二、交流會前的準備
在交流會中,請大家把自己小組研究的情況介紹給大家,既向大家展示自己組的研究成果,同時也向大家征求對自己組的研究情況的意見。同時,我們也要互相評一評,看看哪組的研究更好?
那么我們怎樣看一個研究好不好呢?應當從哪幾個方面進行評價呢?請大家想一想。 學生共同討論,形成評價標準: A.有明確的選題 B.有完整的計劃
C.研究報告內(nèi)容齊全(包括選題的目的、研究的方法和過程、研究的結果、研究中的問題等幾個方面) D.表述清楚有條理 E.小組成員團結合作
三、召開“在顯微鏡下我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科學展示會
下面開始我們的“在顯微鏡下我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科學展示會。由第一小組先進行匯報,請其他組的同學認真仔細聽,對他們的研究報告有什么意見、建議或者問題,可以在他們匯報結束后提出來,然后再由第一小組的同學進行解答。 學生匯報。
教師組織其他組的同學對第一組的研究報告提出意見、建議,指出其中不足之處和改進意見,并由第一組同學解答質(zhì)疑。根據(jù)評價標準,綜合各方面情況,對小組成果進行評價。 教師繼續(xù)組織其他組的匯報和評價活動。
四、課堂小結
教師引導學生對今天的科學展示會進行評價,想想有沒有可以繼續(xù)改進的地方。 學生評價課堂組織情況 教師小結并提出希望。
教師請學生把小組的研究報告張貼在課前準備的“在顯微鏡下我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研究大海報上,供大家學習參觀。 教學反思:
微小世界和我們 【教學目標】
1.體會由于觀察工具的改進,擴大了人類的觀察范圍,激發(fā)學生進一步探索微小世界的欲望。 2.能做酵母發(fā)面的實驗,并提高學生查閱、整理資料的能力。
3.知道酵母發(fā)面的原理,懂得人類對微小世界研究的成果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生活的改善。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教師課前組織學生收集資料——人類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表一或表二) 每組一份酵母菌發(fā)面材料:面粉、酵母、水、塑料量杯。 學生準備:整理收集的資料,完成表格。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課前,老師要求大家收集有關人類探索微小世界取得成果的資料,并且把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填寫在收集表中,大家完成了嗎?
這節(jié)課,我們就先一起來交流關于人類探索微小世界取得成果的資料。
一組同學在交流的時候,大家注意仔細聽。有什么問題可以在他們交流后提出來。
二、資料交流會
(教師組織學生按序分組匯報交流課外收集的有關人類探索微小世界取得成果的資料) 教師:哪組同學愿意先來交流你們收集到了哪方面的資料? 學生匯報。
(等一組匯報之后,教師組織其他學生對這一組的資料進行評價和質(zhì)疑,由匯報的小組進行解答)
按這樣的方法,組織其他組的學生進行匯報交流,并對交流的資料進行討論評價。 ——及時結合學生所談到的內(nèi)容進行德育滲透,如學生談到: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培育工程時,可以激發(fā)學生為祖國有這樣的科學家的自豪之情,也可適時激發(fā)學生好好學習,將來向袁隆平一樣為祖國的建設做出貢獻的欲望。 教師小結:大家收集的材料真豐富!像同學們剛才所介紹的,人類確實在探索微小世界的道路上有了一個又一個重大的發(fā)現(xiàn),既有食品、醫(yī)學方面的,也有農(nóng)業(yè)、生物工程、微電子技術等其他方面的,這些發(fā)現(xiàn)改善了我們的生活、提高了我們的生活水平。我們有些同學還每天都在享受著這些發(fā)現(xiàn)所帶來的成果。
三、嘗試用酵母菌發(fā)面
(出示:面粉、酵母、水、塑料量杯)大家看,這是什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介紹酵母。
很多同學早餐都要吃饅頭或者包子,那么饅頭、包子是怎么制作的呢?它們在制作的過程中,都要經(jīng)過發(fā)酵這個過程,通過發(fā)酵可以使面粉體積膨脹,而發(fā)酵就離不開酵母。今天我們也一起來嘗試著怎么使面粉發(fā)酵吧! 教師示范:
先用一小燒杯( 50 毫升)水將酵母( 10 克左右)化開,再加入面粉( 100 克左右)和勻,揉成面團,然后放入塑料量杯中。 教師:
現(xiàn)在我們來觀察面粉會有什么變化,我們可以每隔 20 分鐘觀察記錄一次,把觀察到的結果記錄在記錄表中。
組織學生分組嘗試面粉發(fā)酵的實驗。
四、小結
教師引導學生課外堅持記錄:面粉發(fā)酵后會產(chǎn)生怎樣的變化,請同學們課外繼續(xù)觀察記錄,下節(jié)課一起交流面粉的變化情況。
教學反思:
第二單元 環(huán)境和我們 垃圾堆里有什么 【教學目標】
1.學生經(jīng)歷一個關于生活垃圾的產(chǎn)生、數(shù)量、種類的調(diào)查統(tǒng)計活動。了解自己和自己的家庭產(chǎn)生垃圾的數(shù)量。了解人們在生產(chǎn)生活中要產(chǎn)生大量的垃圾。 2.知道生活垃圾里有什么,嘗試對生活垃圾分類。
3.關注垃圾的去向、人們對垃圾的處理,逐漸養(yǎng)成主動保護環(huán)境的習慣。 【課前準備】
1.對家庭產(chǎn)生的垃圾及其數(shù)量、種類等進行調(diào)查。
2.收集一些廢棄的物品,如空塑料飲料瓶、玻璃瓶、紙盒等。 3.收集有關垃圾堆、垃圾場的錄像或照片。 【 教學過程 】
一、提前一個星期布置對家庭垃圾的調(diào)查 1.觀看人們丟棄生活垃圾的圖片和視頻資料,請大家說說感受。
2.提問:你們知道家里一天扔掉多少垃圾嗎?這些垃圾分別又是怎么來的呢?引出對家庭垃圾的調(diào)查活動。
3.討論可以調(diào)查的內(nèi)容:家里一天要丟掉多少垃圾? 試著給垃圾分類,看看丟掉的垃圾中有哪些東西,分別占有多少比例。
4.討論活動注意事項,教師需要給予適當?shù)奶崾尽?/strong>
向家長說明要做的事情,得到他們的理解與幫助是很重要的,暫時保管垃圾,幫助測量垃圾的重量,確定分類方法等。
考慮并解決以下問題:如果家長不愿意幫助怎么辦?如果某些垃圾非常容易腐爛怎么辦?如果一些垃圾很難測重量怎么辦??這些問題都是學生在實際觀測中容易碰到的,需要提前進行交流、解決。
家庭在不同日子里產(chǎn)生的垃圾量可能不一樣,怎么辦?為了獲取更真實的數(shù)據(jù),可以記錄 2~3天的情況再算出一天的平均值。要科學地進行調(diào)查活動。 如實填寫統(tǒng)計表??梢詫ο嚓P情況做補充記錄,便于最后統(tǒng)計。
(以上內(nèi)容,可以單獨作為一個課時安排,要求學生們做好科學觀測的準備)
二、匯報討論垃圾調(diào)查的情況
1.播放相關視頻資料,問:在經(jīng)歷調(diào)查活動之后,你們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2.(出示空塑料瓶、玻璃瓶、紙盒等)你們認為這些是垃圾嗎?它們還有用嗎?能從垃圾堆里找到這些物體嗎?
3.學生對調(diào)查的垃圾情況進行匯報交流。(關注學生匯報的方式、其他學生相互傾聽的態(tài)度以及調(diào)查的真實性等問題)對調(diào)查過程中的問題進行分析,如是否碰到困難,又是如何解決問題的等。
4.對調(diào)查結果進行分析:
A.垃圾的數(shù)量。如人口數(shù)量和垃圾數(shù)量有何關系;有幾天垃圾數(shù)量特別多的原因是什么;數(shù)量上能否進行適當?shù)目刂?;哪些垃圾是每天肯定會產(chǎn)生的等。 B.垃圾中都有些什么? C.如何分類?
學生可以按照多種途徑對家庭生活垃圾進行分類。如: 按照材料分:塑料、金屬、紙、玻璃等。
按照原來的用途分:食物、包裝、一次性用品、衣物、家具和電器等。 按照危害狀況分:有害垃圾和一般垃圾。 還可以按照來源和處理方法來區(qū)分。
5.全班統(tǒng)計的基礎上,對垃圾的總量、人均每天產(chǎn)生多少垃圾進行計算。并算一算垃圾中紙品、塑料大致占的比例。
6.可以推算一下全市、全省、全國一天產(chǎn)生的垃圾量。
7.學生談自己的想法??梢杂懻撓嚓P問題:垃圾增加的原因;人們是如何簡單處理垃圾的;我們周圍環(huán)境中存在的關于垃圾的問題有哪些?
教學反思:
建一個垃圾填埋場 【教學目標】
1.了解垃圾處理的一般方法,分析簡單填埋和直接焚燒垃圾帶來的危害。 2.做垃圾填埋模擬實驗,經(jīng)歷嘗試設計合理、清潔垃圾填埋場的活動。 3.了解現(xiàn)代垃圾填埋場的設施和作用,分析仍然存在的問題。 4.引發(fā)學生對垃圾問題的進一步關注和思考。 【教學準備】
1.分組實驗材料:廣口瓶、洗凈的小石子和沙、紙巾或廢紙、墨水、塑料瓶(瓶蓋上打一些小孔)。
2.現(xiàn)代清潔垃圾填埋場構造圖。 3.填埋場垃圾處理過程的視頻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我們每天產(chǎn)生的這么多垃圾,是怎樣處理掉的呢?你知道關于垃圾處理方面的內(nèi)容嗎? 2.垃圾填埋起來,是人們常用的一種垃圾處理方法,你對此有什么看法? 3.是不是把垃圾填埋起來就一定安全了呢?
二、進行填埋垃圾的模擬實驗過程
1.讓我們用實驗的方法來研究一下這種方法。如何操作呢?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第 22 頁的內(nèi)容。
2.分析填埋模擬實驗: 這個實驗模擬的是什么? 實驗的各個部分分別代表了什么?
3.學生進行模擬實驗,并注意仔細觀察,描述其現(xiàn)象。
4.我們觀察到了什么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如果是真正的垃圾處理場,還會對周圍的環(huán)境帶來哪些危害?
三、探索減少污染的垃圾填埋場
1.為了有效地防止垃圾對環(huán)境的污染。我們能設計一個更好的垃圾填埋場嗎? 2.學生思考,提出解決問題的主要方法:把垃圾和環(huán)境隔離起來。 3.分小組嘗試設計,記錄設計的重點。 4.匯報交流各小組的設計,大家評價。 5.觀察真正的垃圾填埋場的構造圖,分析它是怎么防止垃圾污染環(huán)境的。 6.這樣的垃圾填埋場就永遠安全了嗎?能在上面種植莊稼、建造房屋嗎?
四、垃圾焚燒的分析
1.還有什么方法可以處理垃圾呢?
2.提出焚燒垃圾的方法,分析其優(yōu)點和缺點。
3.提出思考,怎樣做才是解決垃圾處理問題更有效的辦法呢?
教學反思:
減少丟棄及重新使用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研究包裝盒的活動,了解過度包裝和濫用塑料包裝的危害。 2.知道垃圾減量的重要性,探索減少丟棄和物品重新使用的一些方法。 3.用實際行動減少垃圾,做力所能及的事,養(yǎng)成節(jié)約的好習慣。 【教學準備】
學生:每人帶 1 ~ 2 個商品包裝盒。
教師:幾個過度包裝的包裝盒和注意了環(huán)保的包裝盒。稱重的彈簧秤。再利用的小用品或工藝品,如空罐做的筆筒、飲料瓶做的花瓶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我們已經(jīng)知道垃圾要污染環(huán)境,處理起來十分困難。怎樣才能更好地解決垃圾問題呢? (根據(jù)學生的討論回答,教師適時引導或歸納:解決垃圾問題要從各方面努力,首先要從根源上想辦法減少垃圾的數(shù)量,然后把可以用的材料回收,最后剩下的再作無害處理) 2.減少垃圾的數(shù)量是從源頭上解決垃圾問題的好辦法。日常生活中哪些垃圾是可以減少的?
3.師生一起探討哪些垃圾是可以減少的,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學生言之有理就應給以肯定,如雙面打印可以節(jié)約紙張,自己帶喝水的杯子,少買瓶裝飲料,盡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以減少紙和塑料的丟棄等,教師可引導學生側重于考慮家庭中和學校里的哪些垃圾可以想辦法減少)
二、包裝盒的觀察研究
1.一般情況下商品都有包裝,包裝有什么用呢?(便于保存、運輸、計量、標識等,而且比較衛(wèi)生)
2.包裝最后到哪里去了?(都成了垃圾)
3.商品不同,包裝的方法也千差萬別,今天我們就來觀察研究包裝盒,看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4.教師出示教材第 24頁上的問題,解釋什么叫“過度包裝”。
5.討論:用什么方法或標準來衡量有沒有“浪費”的情況。(如可稱量包裝和商品各有多重或體積各占多少,也可用估測的方法)
6.分組觀察、思考教材第 24頁上的1~3個問題。 7.匯報觀察研究結果。
8.全班研討教材第 24頁上的4~6個問題。
三、廢棄物品重新使用的研究
1.有些東西已經(jīng)用過,好像可以丟掉了,其實它還可能有其他用處。
2.教師出示一根包裝繩、舊玻璃瓶、廢塑料袋,誰能盡可能多地列舉它們還有哪些用處? 3.交流匯報。
4.說說還有哪些物品是可以重新使用的?怎樣使用它們?(教師可提示舊衣物、舊玩具、舊圖書等物品)
5.廢物利用有哪些好處?
6.我們經(jīng)常購買一些小工藝品,人們還常?;ベ涃R卡或其他小禮物。如果我們注意收集一些廢棄物品進行創(chuàng)意制作,不但省錢,還節(jié)約資源,減少垃圾,更具特色,作為禮物的話,還能表達自己的誠意。
(展示幾種廢舊物品制作的精美作品)
四、總結、拓展
1.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和感想?
2.你們能利用一些廢舊材料制作出有意義的作品來嗎?利用課外時間做一做,然后開個展覽吧! 教學反思:
垃圾的回收利用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一個通過各種途徑查閱、收集資料了解垃圾回收利用的方法和好處的過程;經(jīng)歷一個創(chuàng)造條件將垃圾回收利用的活動。
2.樹立正確的資源觀,培養(yǎng)資源意識;培養(yǎng)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3.認識可回收利用的物品和材料;認識回收標志;了解一些常見的可回收材料的回收方法及其好處。 【教學準備】
學生:帶一些平時會扔掉、但可以回收利用的物品來;分組分品種調(diào)查廢材料再生利用的方法和好處。
教師:有回收標志的不同品種的塑料瓶,如聚酯塑料飲料瓶、高密度聚乙烯塑料醬油瓶等;其他可回收的不同材料的物品;回收垃圾的有關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教師出示一袋裝有一些紙盒、玻璃瓶、塑料瓶、廢金屬的垃圾)這是什么?是垃圾還是資源?
2、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垃圾的回收利用。(揭題)
二、回收利用報告會
1.把帶來的物品集中起來,檢查這些物品是不是都是可以回收利用的。 2.這些可以回收利用的物品中,以哪幾種材料居多?
3.按制作的材料,把這些物品分分類,再統(tǒng)計出每一類的數(shù)量。(詳見表格設計示例) 4.回收利用這些材料有哪些好處呢?按玻璃、鋼鐵(金屬)、紙、塑料分別來說一說。 5.不少同學都是通過一些數(shù)據(jù)和資料來說明回收利用和生料加工相比所具有的優(yōu)勢,你們是怎么搜集到這些數(shù)據(jù)和資料的?對于這些數(shù)據(jù)和資料,你們有什么感想?
6.如果回收利用垃圾花的錢比生料加工花的錢更多,那就不需要回收了。對這個問題你們是怎么看的?
7.仔細觀察那些可以回收利用的塑料飲料瓶,上面有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志?這個標志在哪里?是怎樣的?有什么含義?數(shù)字表示什么?下面的字母又表示什么意思呢?我們可以為垃圾的回收利用做什么貢獻? 8.簡介這個世界通用的回收標志。
9.你們認為較為完整的解決垃圾問題的系統(tǒng)方案應包括哪些方面? (引導認識方案應包括垃圾減量、回收利用、無害化處理這三個大的方面)
三、建一座回收中心
1.對于這些已經(jīng)分類的、可回收利用的材料,我們應該怎么辦? 2.我們的學校、班級垃圾回收利用工作做得怎么樣?還可以做哪些改進? 3.讓我們行動起來,回收可利用的寶貴資源。具體該怎樣做呢? 4.小組討論,制定方案。
方案主要包括:需要做幾個分類回收箱?
不同材料的回收標志如何設計?需要文字說明嗎?
回收箱放置在什么地方?
如何管理回收箱?誰來管理?等等。 5.簡介并評價方案。
四、總結、拓展
1.將收集、整理過的資料進行布展。
2.利用課外時間,組建一個班級或?qū)W校的資源回收利用中心。
教學反思:
分類其實很簡單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垃圾分類和做堆肥的活動。
2.知道垃圾怎么分類,每類包括哪些,以及各類垃圾的處理方法。 3.理解垃圾分類的重要性,養(yǎng)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 4.了解堆肥的意義和堆肥的方法。 【教學準備】
1.準備卡片,用來標注各種垃圾的名稱。
個盆或桶 ( 藍、綠、紅色 ) ,分別貼著“廚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字條。
3.錄像或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通過前面的研究,我們知道了垃圾對環(huán)境的影響。你們制定的解決垃圾問題的系統(tǒng)方案是怎樣的呢?(評價大家提出的方案)
2.同學們提到的各種解決方案都不錯。那么,怎樣才能在所有的家庭中甚至在全社會中實施呢?(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3.播放錄像或談話:
很多地方的垃圾是混裝、混倒的,或者采取混合集中后再分類,但這樣的方法都不利于垃圾的回收和無害化處理。我國現(xiàn)在已經(jīng)開始實行垃圾從源頭上分類、分裝。
二、垃圾分類的方法
1.我們的街道、小區(qū)的垃圾分類了嗎?是怎樣分類的呢?還存在哪些問題 ? 2.從有利于垃圾回收和處理的角度考慮,怎樣分類比較合適? 3.垃圾分類游戲:
(1)講解游戲規(guī)則:每個小組桌上放一堆“混合垃圾”(用模擬卡片代替),講臺上放“分類垃圾桶”(紅綠藍色的盆子)。每個小組的學生以接力的形式,一次在“混合垃圾”中拿出一種“垃圾”,扔到臺上相應的垃圾桶中,分類正確、速度快的小組為優(yōu)勝。 (2)進行垃圾分類比賽。
選學生做裁判,檢查各小組的分類正確率,評比。
4.討論填寫教材第 28 頁的分類表。介紹現(xiàn)行使用的分類垃圾桶的顏色。 5.介紹有毒有害垃圾隨意處理的危害,簡單介紹如何處理廢電池。
三、怎樣在家里科學處理垃圾
1.如果我們每個家庭都能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分裝和及時處理,將對改善環(huán)境和節(jié)約自然資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討論: 我們家里的垃圾分類了嗎?是怎么分的呢? 有沒有存放廢紙、玻璃、金屬和塑料的地方?
我們知道收購廢品的回收站在哪里嗎?知道怎樣賣廢品嗎? 3.思辨:
有人說:“一點點廢品賣不了幾個錢,放在家里占地方不劃算?!蹦銈冊趺纯?? 4.家庭垃圾中約三分之一是食物廢料。這些垃圾和院子里的枯葉、雜草等能夠通過堆積自然分解,成為有用的有機肥料。這樣既處理了垃圾,又生產(chǎn)了肥料,一舉兩得。 5.看書,學習制作堆肥箱。
6.像這樣的科學處理垃圾的辦法還有許多,你們還知道哪些?
7.希望同學們?nèi)巳诵袆悠饋恚瑢ι罾诸?、分裝和及時處理,讓我們的家園更清潔和美麗。
教學反思:
世界面臨的環(huán)境問題 【教學目標】
1.了解人類面臨的一些環(huán)境問題:缺水、氣候變暖、物種滅絕、臭氧層破壞、土地荒漠化等。
2.了解我國面臨的缺水和土地荒漠化問題,嘗試解釋原因。 3.了解人們開展的環(huán)境保護工作及取得的初步成果。
4.加深對人與環(huán)境關系的認識,增強學生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和責任感。 【教學準備】
荒漠化的土地照片或錄像,臭氧層的資料圖片。 【教學過程】
一、了解世界面臨的環(huán)境問題
1.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可現(xiàn)在人類生存正面臨著環(huán)境的嚴重挑戰(zhàn)。除垃圾之外,我們還面臨著許多嚴重的環(huán)境問題,你們知道有哪些嗎? 2.各小組討論,把世界面臨的環(huán)境問題都寫下來。
3.各小組匯報,把不太了解的問題提出來。教師梳理各小組提到的環(huán)境問題。 4.教師歸納學生的匯報,并作鼓勵性評價。
補充講解學生尚未提及或未清楚表達的環(huán)境問題。
5.簡單介紹我國所面臨的缺水、土地荒漠化問題,嘗試解釋原因。
二、人們?yōu)楸Wo環(huán)境做了哪些工作
1.認識到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后,各國人民采取各種措施保護和改善環(huán)境,取得了初步成效,我國也不例外。
介紹影響力和成效比較大的環(huán)境保護行動。(結合學生實際,選擇治黃、治淮,三北防護林帶,退耕還林還草,城市污水垃圾處理等學生能夠理解的例子) 2.說說你們所知道的環(huán)境保護行動。 學生自由發(fā)言:環(huán)境保護行動及其成效。
教學反思:
考察家鄉(xiāng)的環(huán)境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調(diào)查家鄉(xiāng)環(huán)境(水)污染的活動,學習一些考察自然環(huán)境的方法。 2.了解家鄉(xiāng)環(huán)境存在的問題,以及給人們生產(chǎn)生活帶來的影響。 3.形成自覺的環(huán)保行為和意識。 【課前準備】
學生:采集水樣的瓶子(自帶),放大鏡,顯微鏡。
教師:選擇適合學生考察水資源污染的地點,有關家鄉(xiāng)水域污染的圖片或短片。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考察的興趣
1.我們看了很多有關水域污染的資料,也研究了垃圾處理問題,但是我們還沒有系統(tǒng)地考察過我們身邊的自然水域的情況。
2.以你們以往的經(jīng)驗看,從哪些現(xiàn)象可以判斷水域被污染了?推斷一下,污染的原因是什么?
3.我們今天就一起來考察家鄉(xiāng)水資源的污染情況。
二、確定考察活動的主題
1.有關水的污染,你們認為可以從哪些方面開展考察活動,或者打算考察水污染的幾個方面?
學生討論,口頭形成小組活動計劃。 2.交流。
教師指導:在思考考察項目的時候要想一想,需要用到哪些工具,這些工具我們能找到嗎? 3.各小組編寫考察計劃,設計考察項目表。 教師指導:
(1)考察計劃的指導:
考察計劃要注明的幾個方面:時間、地點、考察人員、器材準備、考察項目、檢測方法、小組分工,考慮安全問題??
(水污染考察表詳見表格設計示例部分) (2)考察技術的指導。 A.實地考察
看教材第 32頁,回答學生的疑問。 B.水樣觀察
看教材第 24頁,回答學生的疑問。
三、小組考察活動
小組活動以4人小組為單位開展活動,取樣時要注意安全,如果水平面比較低,可以選擇用吊桶取樣。觀察檢測活動時,要離水域稍微遠一些,方便小組成員活動。
推薦地點:如果臨近河、湖可以選擇河、湖的水樣來考察。也可以選擇井水,或者小區(qū)周圍的小溪。
(備注:下一節(jié)課教師聽取學生匯報,開展點評活動)
教學反思:
第三單元 宇 宙 地球的衛(wèi)星——月球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
月球是地球的衛(wèi)星,月球圍繞著地球運動;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星球;自古以來,人們就不斷地改進觀測工具,去探索和認識月球。 2.過程與方法
了解有關月球的一些基本情況;知道人類對月球的探索歷程;能利用多種渠道搜集有關月球的資料;能與同伴一起交流和探討一些有關月球的資料;能根據(jù)資料的特征整理制作自己的“月球卡”;在討論交流中知道對信息進行分析比較,并嘗試對信息的可信度進行評估。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課外能積極地從事信息收集活動;能積極地與同伴一起合作、交流有關月球的信息;能創(chuàng)造性地制作自己的“月球卡”;通過交流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對宇宙濃厚的探究興趣,并體會科學的進步和永無止境的科學探索精神。 【教學準備】 有關月球信息的圖片、照片、課件、錄像資料、書籍等;要求學生在課前收集有關月球的信息。 【教學過程】
1.交流有關月球的已有經(jīng)驗。
(1) 背幾首有關月亮的古詩,說幾個關于月亮的故事。 (2) 關于月球,你們還知道些什么?
(3) 引導語: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星球,它不停地圍繞著地球運動,是地球的衛(wèi)星。出示課題:地球的衛(wèi)星——月球。
(4) 說說地球有幾個衛(wèi)星(能區(qū)別人造地球衛(wèi)星)。
(5) 引導語:自古以來,人們就特別關注這個距離地球最近的星球,它有哪些奧秘,人們又是怎樣不斷去探索認識月球的呢? 2.人類對月球的探索。
(1) 交流有關人類對月球探索的資料。
(2) 討論:說說人類對月球的探索可以分為哪些階段?
(3) 閱讀教材中的插圖,說說在探索月球的歷程中,人類觀察月球的工具有什么變化和發(fā)展?
(4) 討論:你們從這些工具的發(fā)展進步過程中,知道了什么? (5) 你們還知道其他的觀察月球的工具嗎? 3.交流有關月球的其他信息。
(1) 交流(簡要介紹)課前搜集的有關月球的資料(交流活動不宜過長)。 (2) 教師根據(jù)學生們的交流內(nèi)容進行簡單的分類。
(3) 小組內(nèi)將課前搜集的月球資料按照教師給定的方法進行交流和分類整理。 (4) 觀察信息的差異,讓學生們說說自己對信息差異的看法。 4.制作“月球卡”。
(1) 閱讀教材中的“月球卡”制作,思考自己的“月球卡”如何去 設計? (2) 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構思。
(3) 根據(jù)自己或小組內(nèi)的月球資料,選擇所需要的信息,制作自己的“月球卡”。 5.延伸活動。
(1)在課外進行“月球卡”的展示評價活動。
(2)在討論中產(chǎn)生的分歧是否已經(jīng)解決 ? 請大家繼續(xù)收集更多的相關資料。
教學反思:
月相變化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
月球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形狀叫做月相;月相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形狀;月相的變化是有規(guī)律的,可以借助觀察來發(fā)現(xiàn)。 2.過程與方法
能持續(xù)觀察月相的變化;能根據(jù)已知的現(xiàn)象進行簡單的邏輯推理并作出假設,同時能在小組學習中收集整理別人的觀點,并且根據(jù)一定的事實對自己的假設進行調(diào)整;能初步學習利用模型來解釋自然現(xiàn)象。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課外能積極地從事月相的觀察活動;能積極地與同伴一起合作、交流有關月相的信息;通過對月相的了解,初步意識到宇宙是一個復雜而變化的系統(tǒng);培養(yǎng)學生對宇宙濃厚的探究興趣,并體會科學觀察在了解科學事實中的重要性。 【教學準備】
課件,圓紙片、筆、剪刀等。 【教學過程】 1.月相及畫月相
(1) 說說平時看到過的月亮有哪些形狀?(當學生說到滿月時,請他說出陰歷時間) (2) 引導語:“月亮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形狀叫做月相”。
(3)在幾張大小相同的圓紙片上畫出我們觀察到的幾種月相,然后把它們剪下來。 (4)讓幾位同學把剪出的月相貼在黑板上,觀察分析這些月相。
(5) 討論:這些月相相同嗎?有哪些不同?生活中能夠見到這樣的月相嗎?為什么? (6)學生提出自己的假設,并且判斷黑板上所畫月相的正確性。 (7)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畫月相時的兩個頂點連接起來就是圓的直徑。 (8) 說說這些月相分別是什么時候能看到的? 2.貼月相
(1) 請每位學生再畫一個月相,并剪下來。
(2) 在小組中討論,自己剪出的月相大致是農(nóng)歷什么時候的?
(3) 根據(jù)自己的月相和大致的推測時間,在黑板上的相應位置貼上月相。 (4) 觀察黑板上貼出的許多月相,小組討論:有什么發(fā)現(xiàn)?有什么問題?
(5) 小組交流各自的發(fā)現(xiàn)和問題,并在集體中加以討論。(在此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解決其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6)教師出示農(nóng)歷上半月的月相變化過程圖,讓學生們討論:你們認為月相的變化是否有規(guī)律?有什么規(guī)律?你們認為下半月的月相將如何變化? (7) 學生討論交流。 3.觀察白天的月相
(1)在給月相排序的過程中,我們推測出了月相變化的規(guī)律,同時還產(chǎn)生了許多問題。要知道規(guī)律是不是存在,以及問題的圓滿解決,需要我們進行實地的觀察。 (2) 你們認為什么時間觀察月相比較合適?
(3) 引導學生確定觀察月相的時間,清晨或傍晚觀察月相。教師教學時應確認一點:如果自己的教學時間在農(nóng)歷的上半月,請引導學生在傍晚觀察;反之,則應在清晨觀察。 (4) 思考討論:觀察月相,主要觀察記錄月相的哪些內(nèi)容?
(5)引導學生了解月相的記錄內(nèi)容:月相的形狀、亮面的朝向、月相的位置、月相的農(nóng)歷時間、以及觀察時的具體時刻等。
(6) 討論:如果我們觀察不到天空中的月相,該怎么辦? (7) 說說你們認為在觀察過程中,還會有什么問題或困難存在?
教學反思:
我們來造“環(huán)形山”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
月球地形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著許多大大小小的環(huán)形山;月球上環(huán)形山的成因有多種不同的解釋。 2.過程與方法
認識月球表面環(huán)形山的特點;能夠根據(jù)觀察到的現(xiàn)象推測環(huán)形山的成因;經(jīng)歷月球環(huán)形山的模擬實驗過程;了解有關月球環(huán)形山的成因的假說。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能夠大膽地想像,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能夠合理地運用多種手段,創(chuàng)造性地制作“環(huán)形山”;在造“環(huán)形山”的過程中體驗科學實驗的嚴謹、客觀和樂趣,意識到設計實驗方案的重要性以及意識到模擬實驗和推測與客觀真實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教學準備】
沙、細石子、皮球、小鐵球、玻璃球、注射器、細膠管、水、卷尺等。 【教學過程】 1.月球上的環(huán)形山。
(1)出示月球上的具有環(huán)形山的局部照片,說說觀察到的月球地形的特征。 (2)觀察月球上的環(huán)形山的圖片或教材插圖。 (3)說說月球環(huán)形山的特點。
(4)補充環(huán)形山的資料。小結環(huán)形山的特點:分布沒有規(guī)律、數(shù)量眾多、大小不
一、有深有淺等。
2.制造“環(huán)形山”。
(1)提出:我們來造“環(huán)形山”。 (2)討論:怎樣人工制作月球上的“環(huán)形山”模型?用什么方法?這個方法的根據(jù)是什么?需要哪些材料?這些材料分別模擬了月球上的哪些環(huán)境? (3)集體交流,說說哪些方法比較符合月球的實際情況。 (4)根據(jù)自己設定的方法,小組共同制作“環(huán)形山”。 (5)評價學生造好的“環(huán)形山”,主要從相似性方面評價。 3.提出環(huán)形山形成的假說。
(1)交流小組中是用什么方法來造“環(huán)形山”的?在造“環(huán)形山”的過程中有什么發(fā)現(xiàn)? (2)說說哪些方法能成功地模擬出月球上的環(huán)形山。 (3)推測月球上的環(huán)形山是怎樣形成的?推測的理由是什么? (4)你們能搜集一些材料來證實自己的推測嗎? 4.閱讀資料——環(huán)形山的成因。 (1)閱讀教材中的環(huán)形山的成因資料。
(2)說說目前科學家們對環(huán)形山的形成有哪些推測,對此有什么看法。
教學反思:
日食和月食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
在月球運動過程中,如果太陽、月球、地球三者正好處在一條直線上時,月球(或地球)就會擋住太陽射向地球(或月球)的光,這時地球上的人們就會觀察到日食(或月食)現(xiàn)象。 2.過程與方法
知道日食和月食發(fā)生的過程及其特點,以及日食和月食發(fā)生的原因;能運用模擬實驗的方法研究日食的成因;能對如何進行模擬實驗有所認識,能對模擬實驗中的各種現(xiàn)象進行細致的觀察;能根據(jù)模擬實驗中的現(xiàn)象,推測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并進一步推斷出日食或月食發(fā)生時的一些其他特征。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模擬日食發(fā)生實驗的過程中體驗科學實驗的嚴謹、客觀的特點,意識到設計實驗方案的重要性;意識到模擬實驗與客觀真實是有一定差距的,天文現(xiàn)象是可以被人們認識的。 【教學準備】
有關月球信息的圖片、照片、課件、錄像資料、書籍等;要求學生在課前收集有關日食和月食的信息。 【教學過程】 1.認識日食發(fā)生的過程及特點。
(1) 播放日食發(fā)生的過程錄像或課件或觀察圖片。 (2) 討論:日食發(fā)生過程有什么特點?
(3) 教師補充日食發(fā)生過程的一些其他事實性資料。 (4) 整理小結:日食發(fā)生過程中的一些特點。 2.日食成因的模擬實驗。
(1) 提出問題:日食發(fā)生的原因是什么? (2) 教師講述古代人們對日食發(fā)生的認識。 (3) 推測日食發(fā)生的原因。
(4) 如何用模擬實驗來證實我們的推測?實驗怎樣做?需要什么材料? (5) 小組制定模擬實驗計劃。
(6) 預測:在實驗中,我們觀察到了什么現(xiàn)象,才能說明日食發(fā)生了? (7) 小組實驗。
(8) 實驗后的交流:模擬實驗是如何做的?哪些現(xiàn)象可以說明發(fā)生了日食?這時地、月、日三者的位置是怎樣的?在什么情況下不會發(fā)生日食? 3.日食的成因。
(1) 用自己的語言說說日食的形成原因。
(2) 出示日食成因示意圖,教師在黑板上畫出簡圖,讓學生講解日食的成因。 (3) 交流:你們從圖中還有什么發(fā)現(xiàn)?
(4) 根據(jù)自己對日食成因的分析,推斷日食發(fā)生的農(nóng)歷時間,并對照事實加以證實。 4.月食的成因。
(1)推測月食發(fā)生的原因。 (2)用模擬實驗加以證實。 (3)畫出月食成因示意圖。 (4)根據(jù)示意圖說說月食的成因。
(5)討論:為什么說月食發(fā)生的機會比日食要多一些?月食發(fā)生在農(nóng)歷的什么時候?
教學反思:
太陽系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
太陽系是以太陽為中心,由九大行星、小行星、衛(wèi)星、流星、彗星等組成的一個天體系統(tǒng);九大行星從近到遠排列的順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2.過程與方法
知道組成太陽系的天體以及九大行星的排列順序;會運用收集資料的方法來認識和了解太陽系;能對數(shù)據(jù)、信息按需求進行處理,并在此基礎上用一定的材料來建立太陽系的模型;初步建立太陽系是一個較大的天體系統(tǒng)的概念。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課外能積極地從事信息收集活動;能積極地與同伴一起合作、交流有關太陽系的信息;能創(chuàng)造性地制作太陽系模型;意識到收集、整理和交流資料是科學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意識到太陽系中天體的運動是有規(guī)律的并且是可以被認識的。 【教學準備】
教師事先考察制作太陽系模型的室外場地;
太陽系圖片、課件、九大行星數(shù)據(jù)表、九個鐵絲制成的支架、橡皮泥、小皮球等 【教學過程】 1.認識太陽系。
(1)提出問題:地球在不停的圍繞太陽運動,那么還有哪些天體也在不停地圍繞著太陽運動呢?
(2)讓學生根據(jù)收集到的資料,針對以下問題進行小組內(nèi)的整理和交流。
?哪些天體在圍繞著太陽運動?
?這些天體有哪些特點?
?它們之間是如何排列的?
(3)小組討論和交流,資料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用圖片形式展示交流。 (4)教師展示自己收集的資料做補充。(最好有錄像資料)
(5)小結:太陽系是以太陽為中心,由九大行星、小行星、衛(wèi)星、流星、彗星等組成的一個天體系統(tǒng)。 2.建立太陽系模型。
(1)提出任務:建一個太陽系模型。
(2)討論:建立太陽系模型,需要了解太陽系的哪些數(shù)據(jù)? (3)提供九大行星的數(shù)據(jù)資料,閱讀資料。 (4)交流從數(shù)據(jù)資料中獲得的信息。
(5)討論:如何利用數(shù)據(jù)資料建立模型?制作過程大致是怎樣的?需要哪些材料? (6)教師提示:按比例縮小各天體間的距離;按比例縮小各天體的大小。 (7)學生計算。 (8)部分操作:
?在桌面上用支架排列出各天體的距離。
?根據(jù)各行星的直徑,初略地用橡皮泥搓出大小不同的各行星。
?將行星插在支架上。
(9)思考:假如太陽的直徑縮小為14厘米,那么模型中的各行星的距離和大小是怎樣的? (10)根據(jù)假設計算。
(11)集體在操場上完成太陽系模型的建立。 (12)交流在建造模型過程中的體會。
教學反思:
在星空中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
為了便于辨認,人們把星空劃分成許多不同的區(qū)域,稱為星座;北斗七星是大熊座的顯著標志;獅子座是春季星空中的一個有名的星座。 2.過程與方法
了解有關星座的一些基本情況;知道北斗星、大熊座、北極星、獅子座在天空中的位置和形狀;能根據(jù)要求動手制作星座模型和活動星圖,并對模型進行合理推想并作出相應的解釋;能嘗試根據(jù)星座的特征去觀察認識星座,并用圖畫形式記錄。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課外能積極地從事觀星活動;能積極地與同伴一起合作、交流有關星座及觀星的信息;通過觀星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對宇宙濃厚的探究興趣,促使學生能在較長時間內(nèi)持續(xù)地觀察星座;體會建立模型對豐富認識的重要性、體驗科學的進步和永無止境的科學探索精神。 【教學準備】
對夜間觀察星象的地理位置進行事先的考察;
課件以及相關資料、全天星空圖、紙板、細線、橡皮泥、活動星圖的制作材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了解星座。
(1)出示夜間的茫茫星空,領略宇宙的浩渺。 (2)說說知道的星座及相應的故事。 (3)觀察春夏星圖,說說其中有哪些星座。
(4)介紹星座是怎樣被劃分的,以及星座在人們認識星星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 2.建一個“星座”模型。 (1)閱讀星座模型的制作方法。 (2)提供材料,小組制作星座模型。
(3)從不同角度照射模型,觀察記錄星座在屏幕上的投射效果。 (4)討論和交流: ?從橡皮泥的不同影子圖中,看到了什么?從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組成星座的星星離地球的遠近是否相同?
?如果從月球上或者其他星球上看星座,星座的形狀會一樣嗎?
?星座中看起來比較亮的星星可能與什么有關? 3.認識星座。
(1)引導語:如果夜晚在野外迷路,可以借助什么方法來辨認方向? (2)了解北極星在星空中的特點。 (3)了解小熊座和大熊座以及北斗星。 (4)如何在星空中尋找北斗七星、大熊座。 (5)如何利用北斗星尋找北極星。 4.制定夜間觀星計劃。 (1)成立觀星小組。
(2)制定觀星計劃:包括觀星時間、小組分工、安全考慮等。
第二課時 1.星空交流會。
(1)展示觀星記錄表以及月相觀察記錄表。 (2)參觀其他組的觀星記錄和月相觀察記錄。 (3)小組交流觀星、觀月過程中的體會和經(jīng)驗。 (4)小組對活動過程進行反思和評價。 2.認識獅子座。
(1)從全天星圖中尋找獅子座。
(2)說說獅子座的特征及在星空中的位置。 (3)說說尋找獅子座的方法。 (4)介紹獅子座的流星雨。
(5)引導學生在課外進行獅子座的觀察。 3.制作活動觀星圖。
(1)引導語:要想尋找和認識更多的星座,利用全天星圖有缺陷,因為全天星圖展示了全天空的各種星座,而不同的季節(jié)和不同的時間,我們看到的星空并不完全相同,因此需要制作一份活動觀星圖。
(2)閱讀活動星圖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方法。 (3)學生制作活動星圖的活動。
(4)利用活動星圖觀察某時某刻星空中的星座。 (5)激勵學生利用活動星圖在夜間進行觀星活動。
(6)指導學生在夜間進行觀星活動:成立觀星小組、制定觀星計劃。
教學反思:
探索宇宙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
銀河系是由許許多多的恒星組成的一個恒星集團;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離,是用來計量恒星距離的單位;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和探索是永無止境的。 2.過程與方法
了解宇宙的組成結構,認識到宇宙是運動著的、膨脹著的;能對提供的資料和自己收集的資料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一些有效信息;學習利用數(shù)據(jù)、文字、圖表、模型來表述研究過程;了解人類探索宇宙的歷程和成果。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課外能積極地從事有關宇宙的信息收集活動;能積極地與同伴一起合作、交流有關宇宙的信息;認識和體會到科學是不斷發(fā)展的,從事科學事業(yè)是要付出艱辛的,為科學事業(yè)做出貢獻的科學家是可敬的;意識到物質(zhì)世界是運動和變化的。 【教學準備】
有關宇宙的各種信息:圖片、照片、課件、錄像資料、書籍等;要求學生在課前收集有關宇宙的信息。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回憶一下,太陽系是怎樣一個星系? 2.太陽系在宇宙中是惟一的嗎?
二、認識宇宙的組成結構
1.天空中的每一顆恒星都類似太陽一樣發(fā)光發(fā)熱,也有可能組成類似太陽系一樣的天體系統(tǒng)。通過觀察星空,我們就知道有許多這樣的系統(tǒng)。我們的太陽系屬于一個恒星集團——銀河系。
2.出示銀河系俯視和側視的圖片,說說你們覺得銀河系像什么? 3.閱讀課本資料,說說 銀河系中有多少顆恒星?銀河系有多大?
4.太陽在銀河系中的位置看得出來嗎?光年是一個什么單位?1 光年等于多少千米?算一算。
5.了解了銀河系,你們有什么感受?
6.教師小結:銀河系大約由 1000 億到 2000 億顆恒星組成,直徑有 10 萬光年。但銀河系還不是宇宙的全部,類似銀河系一樣的星系還有 100 億個,人們把它們統(tǒng)稱為河外星系。目前我們已經(jīng)能觀測到距我們 120 億光年的宇宙空間,但還沒有看到宇宙的邊緣,宇宙還處于青年時期,還在長大,還在膨脹。
三、認識恒星的運動變化
1.組成宇宙的恒星又是怎樣的呢?我們來了解一下它們。 2.組織學生觀看相關的錄像資料。
3.新星爆炸是怎么回事?你們有沒有收集到這方面的資料。 4.你們能用一個詞來描述恒星嗎?能用一個詞來描述一個宇宙嗎?
四、了解人類對宇宙的探索
1.我們看到的這些資料,是人類不斷對宇宙進行探索的結果。 2.近幾十年來,我國在宇宙探索方面也取得了偉大的成就,你知道嗎? 3.人類在探索宇宙的歷程中有哪些杰出人物?他們分別有哪些貢獻? 4.補充一些相關資料。
五、小結
教學反思:
第四單元 信息 科學家怎樣進行探究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分析科學家的科學探究實例,指導學生了解科學家進行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 2.知道科學探究的過程中,事實和數(shù)據(jù)的獲取是非常重要的。 3.能按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在課外進行一次小小的科學探究活動。 【教學準備】 相關圖片和資料 【教學過程】 1.引入
你們知道科學家是怎樣進行一項科學探究的嗎?
我們的教材上有一則地質(zhì)學家進行科學探究的真實故事,我們來閱讀了解科學家們是怎樣進行科學探究活動的。 2.閱讀、思考 ?小組學習: (1)閱讀故事。
(2)思考科學家經(jīng)歷了哪幾個重要的探究過程? (3)討論每個環(huán)節(jié)中科學家主要做了什么工作。 ?交流討論:
(1)科學家發(fā)現(xiàn)了什么?提出了什么問題? (2)開始,科學家作出了怎樣的假設? (3)科學家獲得了哪些重要的證據(jù)和信息? (4)發(fā)表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5)科學家的最終解釋是如何得出的? 3.比較科學課的學習和科學家的探究
回憶一下,我們以前的科學課探究活動,有沒有和這位地質(zhì)學家進行科學探究相似的地方。 我們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怎樣的科學探究活動?目的是什么?結果如何? 4.交流與小結
在科學課中,我們用探究的方法學習科學,而科學家用探究的方法解決科學問題。說說科學探究一般要經(jīng)歷哪些活動過程。
教學反思:
我們怎么知道的 【教學目標】
1.知道科學探究需要收集大量信息,對不同的研究對象需要有合適的獲取信息的手段。 2.學習畫統(tǒng)計圖和解讀圖表信息。 【教學準備】
每個學生測量自己的身高;向數(shù)學老師請教畫條形統(tǒng)計圖 (或折線統(tǒng)計圖)的知識。 【教學過程】 1.引入
在科學探究過程中,要獲取大量的信息,必須對事物進行細致的考察。我們從哪里可以獲得信息呢? 2.從大樹開始 ?組織討論:
我們是怎樣觀察大樹的?
我們是怎樣知道家鄉(xiāng)的水資源是不是受到了污染的? 我們又是用怎樣的方法弄清接線盒里電線的連接方式的?
? (出示:西紅柿、石頭、泡沫塑料等)這些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 ?推測的依據(jù)是什么? ?設計了怎樣的活動來驗證? ?沒有這樣的活動,我們能下結論嗎? ?我們設計這些實驗活動的目的是什么? 3.我們的身體有多高
?我們的身體有多高 ?這個問題怎么回答? ?課前同學們測得了自己的身高,分組統(tǒng)計并根據(jù)小組的數(shù)據(jù)說說我們的身體有多高。 ?匯總全班同學的身高記錄表,完成一張“六 ( )班學生身高(條形或折線)統(tǒng)計圖”。 ?討論:
從圖中我們能知道哪些信息?現(xiàn)在問我們的身體有多高,我們又怎么回答?與小組里的結論一樣嗎? 4.思考討論
我們現(xiàn)在獲得的關于我們的身體有多高的信息是準確、全面的嗎?要使我們對于身高的答案更趨于精確,還需要哪些數(shù)據(jù)?如何獲得?
教學反思:
看到的和想到的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jīng)歷“觀看記錄——比較分析——再觀看記錄”的活動,使學生對觀察有一個新的認識。
2.讓學生感受到為獲得較準確的觀察結果,必須客觀。觀察到的事實與自己的感受和想像是兩回事,并且觀察往往要經(jīng)過多次。 【教學準備】
錄像片段、記錄紙、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我們常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眼見的真的就一定是事實嗎?下面我們來觀看一段錄像。在觀看的同時,請同學們對自己看到的內(nèi)容做好記錄。
二、講授
1.觀看錄像并記錄。 2.分析比較記錄結果。
⑴小組交流記錄結果,討論:(用課件出示以下問題) ① 說說都看到了些什么?
② 我們把全部情景都記錄下來了嗎? ③ 你們所記錄的這些都是事實嗎? ④ 哪些是準確的描述,哪些只是我們的感覺和想像,哪些是我們根據(jù)經(jīng)驗作出的推測和判斷?
⑵討論:我們怎樣才能做到準確的觀察? 3.再次觀看錄像并記錄。
⑴比較兩次記錄,交流感受。 我們是利用感官進行觀察的,但我們的觀察有時候也很容易出錯。最常見的例子就是魔術表演。
⑵教師表演小魔術。我們在觀察的過程中容易把自己的感覺和想法加進去。但,想法和感覺不是事實。為了得到可靠的觀察結果,科學家總是采用重復觀察的方法。同時他們也很樂意別人對自己的實驗過程進行檢測,這就是重復實驗。
三、小結與拓展。
留心收集生活中事實與所見不一致的事例。
教學反思:
查閱和辨別信息 【教學目標】
1.通過讓學生經(jīng)歷查閱相關資料的活動,讓學生了解幾種常見的查閱信息的方法。 2.知道面對紛繁復雜的信息,如何進行正確辨別與選擇。 【教學準備】
自制課件(眾多書名與目錄)、電腦網(wǎng)絡、報刊中的天氣預報 【教學過程】
一、教學引入 導入談話
1.在這樣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可從哪些途徑獲得信息? 2.你們主要通過哪些途徑來獲得信息的? 查閱和辨別信息 ——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知識 1.怎樣查閱信息
(1)你們會查找各種信息資料嗎?通過哪些途徑查找?
(2)如果讓你們查找關于“古代人們是用哪些方式來記錄信息的”和“紙和筆是怎樣發(fā)明和演變的”這兩方面的資料,你們打算怎樣查找? 方法一:通過書籍查找資料 (1)呈現(xiàn)眾多書名,讓學生挑選可能在哪些書中有這方面的信息? (2)找到自己認為需要的書籍后,該如何進一步查找? (3)查找書籍目錄、找到相應資料。 方法二 :通過網(wǎng)絡查找資料
(1)請電腦操作熟練的學生做小老師,上臺操作講解。 (2)請其他同學上臺嘗試。 (3)找到相應網(wǎng)站及資料。 2.信息準確嗎
(1)書籍與網(wǎng)絡上查到的信息可靠嗎? (2)我們該怎樣判斷呢? (3)學生小組討論。 (4)全班匯報交流。
(5)選取幾條信息,讓學生進行判斷分析。 3.選擇什么信息
(1)當通過不同途徑獲得的信息是矛盾的或不一致時,你們會怎么辦? (2)舉例天氣預報,引導學生進行分析選擇。
(3)通過今天的學習,關于查找與辨別信息,你們有什么新的想法?
教學反思:
記錄和儲存 【教學目標】
1.了解信息記錄和存儲的手段,以及它們的演變過程。 2.學習用科學的方法,選擇適當?shù)妮d體記錄、存儲獲得的信息。 3.引導學生對信息技術發(fā)展的關注。 【教學準備】 1.光盤、磁盤等實物 2.課堂信息記錄紙
3.學生搜索“筆和紙的發(fā)明及演變”等資料 【教學過程】
一、指導學生如何有效、規(guī)范地記錄信息
1.交流學生搜集到的關于“筆和紙的發(fā)明和演變”的信息。 2.說說這些信息的來源。
3.討論:記錄信息來源的重要性。信息的來源和途徑可以幫助判斷信息的可靠性,需要查找更詳細的信息時可以通過信息的來源快速找到相關資料。 4.如果要記錄信息的來源,你們覺得應該主要記錄些什么內(nèi)容?
通過書籍查找可記錄:書名、作者、出版社、重要內(nèi)容??
通過網(wǎng)絡查找可記錄:網(wǎng)名、網(wǎng)址、作者?? 5.分小組討論并制作信息記錄卡。 6.根據(jù)教師提供的信息填寫信息記錄卡。 7.學生交流并小結。
我們在記錄獲得的信息時,不僅要如實記錄相關信息的內(nèi)容,還應該詳細記錄信息的來源。因為信息的來源、途徑,能幫助我們判斷信息的可靠性,同時也是尊重作者的知識產(chǎn)權的表現(xiàn)。
二、回顧記錄信息的方法
1.在剛才的學習活動中,我們都采用了文字記錄的方式來記錄信息,平時我們還會用什么方式記錄信息?(圖畫、表格??)
2.翻看我們的科學學習活動手冊,在我們四年的科學學習中學會了用什么方式記錄信息? 3.你們覺得信息的記錄與保存對我們的科學學習有什么作用呢?
三、了解儲存信息方式的演變過程
1.我們在記錄信息時都用到了什么工具?(筆和紙)
2.在筆和紙發(fā)明之前,古代的人們是用什么來記錄信息的呢?(甲骨、竹簡、絲綢??) 3.為什么這些方法和工具沒有延用到今天?
4.因為這些方法存在很多的限制,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我們又有哪些記錄和儲存的方法和工具呢?(磁帶、膠卷、軟盤、硬盤、光盤??)
5.這些工具的應用使我們的信息儲存量越來越大,而且在現(xiàn)在辦公中越來越普及。這樣下去我們是否就不需要紙了呢?
6.小組交流筆和紙的優(yōu)點和缺點并嘗試記錄討論過程。 7.大組交流。
8.小結。我們要根據(jù)不同的信息采用不同的記錄和儲存方式。筆和紙記錄占用空間大,查找不方便,但它使用便捷還將是我們,特別是小學生記錄信息的主要方式。
四、作業(yè)
課外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和儲存“人們?nèi)绾尾粩嗟靥剿骱透倪M記錄信資料”。
教學反思:
整理獲得的信息 【教學目標】 1.了解幾種不同的整理信息的方法,嘗試對提供的信息進行整理。 2.學習選擇恰當?shù)姆椒▽σ郧皩W過的科學內(nèi)容進行整理。 3.體會整理信息的作用,形成信息整理的意識。 【教學準備】
1.提供讓學生進行整理的信息材料一份 2.學生每人一份信息整理的圖表 【教學過程】
一、引導學生利用分類圖對信息進行分類 1.說說在一個池塘里會有些什么物體? 學生進行描述,教師進行板書。
2.面對如此多的信息,如何進行整理呢? 學生討論。
3.引導學生依據(jù)已學的知識對池塘里的物體進行分類,并嘗試用分類圖表表示。 4.交流對物體的分類是否恰當,圖表表示是否清晰,并修正自己的整理稿。 5.說說運用分類圖有什么優(yōu)點?
分類圖在對一些概念較多的主題進行整理時是十分有用的。它從總的概念出發(fā),逐步展開,顯示出大概念是如何被分解成一個個小概念的。這樣整理之后,各個概念之間的關系就更清晰易懂了。
6.我們已經(jīng)學了4 年的科學了,《科學》書中包含了哪些信息呢?你能選擇其中一個單元進行分類嗎? 7.學生交流。
二、對比中發(fā)現(xiàn)異同
在整理信息的過程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有些信息通過比較更有價值。 1.如何比較水與空氣基本性質(zhì)的差異?從哪幾方面去比較? 2.你們能用表格的形式記錄這兩者的異同嗎? 3.嘗試自制比較表。
4.交流運用表格整理信息的優(yōu)點。
比較、對比表是比較兩種事物的異同點時有用的工具,它能提供一個有序的框架,根據(jù)我們的需要進行比較。
三、運用箭頭標示過程
1.討論4年來展開的科學探究的基本步驟。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觀察與實驗、整理信息、得出結論。
2.由學生自行設計圖表,整理科學探究步驟。 3.交流歸納:循環(huán)圖、流程圖。
四、綜合運用整理信息的方法
1.閱讀有關介紹信息技術發(fā)展史的資料。 2.交流:對于這份資料我們應用什么方式對其進行整理? 3.學生自行整理信息。
4.信息經(jīng)過整理變得有序,同時還讓我們從中獲得新的認識。 5.除了我們今天所了解的方法以外,我們還能用哪些方法來整理信息?
教學反思:
交流我們的信息 【教學目標】
1.懂得交流是科學探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能幫助我們糾正錯誤,獲得更多的證據(jù)。 2.交流信息時能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快速、準確地交流信息。 3.培養(yǎng)樂于與別人交流信息的態(tài)度。 【教學準備】
傳話用小紙條、小球、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我們已經(jīng)知道在科學探究中,親自動手獲得第一手資料是重要的。但同時我們還必須善于從別人那里得到信息,這就需要交流。那么我們平時是怎樣交流的呢?
二、交流信息
誰能說說我們平時在科學課上是通過怎樣的方式來交流信息的? 1.把“話”傳下去
(1)你們能準確地把信息告訴別人嗎?
(2)我們一起來做一個說悄悄話的游戲。老師在紙上寫了一句話,等一會兒第一個同學看后把話輕輕的告訴后面的同學,然后一直往后傳,最后一位同學把聽到的話寫在紙上,我們比比哪個組傳得既快又準確。
(3)請最后一位同學把收到的信息讀給大家聽聽。 (4)看看老師在紙上寫了什么。 (5)你們對這個傳話游戲有什么看法? (6)那么在傳話時應注意些什么呢?請討論。 (7)再做傳話游戲。
(8)我們從兩次活動中得到哪些啟發(fā)? 2.把要說的話寫下來
(1)剛才同學們說了,除了用口耳交流外,還常用文字符號來傳遞信息?,F(xiàn)在老師有一個乒乓球,如果要讓滾出去的乒乓球回過來,你有辦法嗎?下面就請各組把完成這個任務的步驟寫下來。等一會兒看看你們組的記錄讓別人看了能不能完成任務? (2)與鄰組交流。
(3)反饋:鄰組同學能按你們的方法讓滾出去的球滾回來嗎? (4)討論:如果把步驟寫得清楚點,應怎樣改?請做修改并記錄。 (5)交流修改結果。
(6)討論:還有其他的交流信息的方法嗎? 3.交流信息的意義
(1) 討論:在科學探究中,我們常常需要相互交流信息,信息交流對你們有過什么幫助? (2)交流討論結果。
教學反思:
把信息傳給更多的人 【教學目標】
1.能運用板報或展覽的方法與更多的人交流信息,并通過討論如何編制板報的活動,學習把信息傳遞給更多人的方法。
2.知道打電話,發(fā)電子郵件,在報刊上發(fā)表文章等都是我們與遠方的朋友進行信息交流的比較有效的方法。
3.通過郵件“電報”的活動體驗收發(fā)電報時編碼、傳遞和譯碼三個步驟,從中感受到信息的傳遞離不開信息技術的發(fā)展。 【教學過程】 1.引入
上一節(jié)課,我們是用口耳交流信息、用文字交流信息,這樣信息的傳遞都只能在自己的小組或自己的班里,如果要把信息傳遞給整個六年級的同學或更多的人,又有什么辦法呢? 2.通過墻報或展覽與更多的人交流信息
(1)討論: A.怎樣吸引更多的人來閱讀我們的墻報? B.怎樣使有限的版面空間傳遞盡可能多的信息? (2)交流討論結果。
(3)為了使大家在離墻 1 米遠的地方也能看清墻報的內(nèi)容,墻報上用多大的字體比較合 適?
(4)學生閱讀課文,根據(jù)課文介紹的方法,分組推算。 (5)匯報推算結果。
(6)每行排多少個字比較合適呢?學生實驗:頭不轉(zhuǎn)能看清多少個字(一行)? (7)交流匯報。
(8)通過今天的討論和實踐活動,你們有什么感想和啟示? 3.用多種方法與遠方的朋友交流
(1)討論:如果你想把信息傳遞給更多,更遠的朋友還可以用哪些方法?作好記錄。 (2)匯報交流。 4.郵遞“電報”游戲
(1)學生閱讀課本72頁薩米埃?莫爾斯的資料。 (2)教師介紹收發(fā)電報的三個步驟。 (3)學生進行編碼、傳遞、譯碼游戲。 5.課后活動
把今天獲得的信息用喜歡的方法傳遞給你們的朋友。
教學反思:
TOP
六年級科學第二學期教學工作總結 六年級科學第二學期教學工作總結提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我會在根據(jù)每節(jié)課堂上的情況,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zhì)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 地產(chǎn)e網(wǎng)
六年級科學第二學期教學工作總結
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覺得這份工作肩負著很大的責任,所以,自工作以來,我始終以勤懇、踏實的態(tài)度來對待我的工作,并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現(xiàn)將本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在政治思想方面
我積極參加各種學習培訓,認真參加政治學習,并做好學習筆記,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認真學習新的教育理論,及時更新教育理念。我不但注重集體的政治理論學習,還認真學習了《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和《小學科學課程標準解讀》,從書本中汲取營養(yǎng),認真學習仔細體會新形勢下怎樣做一名好教師。我還深知要教育好學生,教師必須時時做到教書育人、言傳身教、為人師表,以自己的人格、行為去感染學生,努力使學生能接受我、喜歡我。在工作中,我積極、主動、勤懇、責任心較強,樂于接受學校布置的各項工作,在不斷的學習中,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覺悟、理論水平、業(yè)務能力都得到較快的提高。
二、在教育教學方面
我擔任六年級的科學,成為學校專職的科學教師,小學科學課是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目前越來越受到各界的重視,我們學校也申請了科普學校,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擔子的重要性,并下決心以我微薄的力量來推進我校科學教育向前發(fā)展。我知道,要想提高教學質(zhì)量,首先要立足課堂,教師要從常規(guī)課上要質(zhì)量?!把性谡n前、探在課中、思在課后”這幾句精辟的話一直指導著我的教學思想,我嚴格要求自己,精心預設每一節(jié)課,盡量使教學工作更加完善。我是這樣進行教學活動的:
課前準備:課前要備好課,一定要準備好科學課上所需要的實驗材料,這對學生的探究和實驗非常重要,所以,我會提前準備好,如果儀器室沒有的材料,但是為了上好課,我就自己找材料或動手制作。認真鉆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節(jié)課的總拿了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
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我會在根據(jù)每節(jié)課堂上的情況,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zhì)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采取相應的指導措施。并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盡量因材施教,有效地對個別學生進行引導。
研究教學方法: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新知識傳授給學生。另外,一個年級的幾個班情況各不相同,所以要根據(jù)各班學生已有的知識和技能進行教學設計和輔導,包括如何組織教學、如何安排每節(jié)課的活動。
課堂上的情況: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夠自覺地從學習態(tài)度上重視科學課,同時,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chǎn)生愉悅的心境,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了,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特別是實驗操作,要注意觀察每位學生,使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科學探究活動中,多鼓勵,多使用加到好處的評價性語言,使學生對科學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做到自主探究,使科學課成為孩子們心目中一門有趣、重要的學科。
做到熱愛學生: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讓他們都感受到老師的關心,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了學生的學習。從贊美著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課堂表現(xiàn)不好的學生交談時,對他的處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不能一味地批評,要進行思想教育,使他們改變學習態(tài)度,學習才能有進步。
不斷學習:積極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不懂就問,博采眾長,提高教學水平。 三、開展科學活動,全面普及、注重提高。
科普活動是科普教育的載體、沒有活動就沒有活力,我們根據(jù)小學生的特點,積極開展具有思想性、科學性、趣味性、實踐性、創(chuàng)造性,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科普教育活動。
三、工作考勤方面:
我熱愛自己的工作,自覺遵守學校規(guī)章制度,注重自身道德修養(yǎng)的提高,待人真誠和善,努力樹立良好的師德形象。做到按時上下班,不遲到不早退,從不因為個人的私事耽誤工作的時間,并積極運用有效的工作時間做好自己分內(nèi)的工作。這學期為了扎實地推進新課程,我積極地去外校聽科學交流課,多學習,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除了認真做好自己的教學工作之外,還積極參與學校分配的各項活動,協(xié)助其他老師做好學校的各項工作;有老師請假,也能夠服從學校安排,認真代課,批改作業(yè),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教育教學工作做到更好。平時能及時把工作情況、問題、困難向領導請示、匯報,并得到領導的鼓勵和指導。同事之間能做到顧全大局,服從安排,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互相溝通。
四、繼續(xù)學習,不斷提高。
在緊張工作之余,時刻覺得自己有一種緊迫感受,要為自己充充電,特別是作為一名小學的科學教師,在學生的心目中似乎懂得要更多一些,然而在教學過程中,由于對科學學科教學經(jīng)驗不足,總覺得自己在各個方面的知識還欠缺,教學上時常遇到一些知識上的難點,書到用時方恨少,沒辦法,只能平時自己多看些雜書了,在頭腦中多儲備一些知識,這樣面對學生的難題時,能夠坦然相對。另外,多爭取外出聽課的機會,以學習外校優(yōu)秀教師和專家的先進理念,自我感覺在教學理念上,在自己的教學中為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提高,也慢慢地有了自己的一套思維。
總之,在這一學年中,我不僅在業(yè)務能力上,還是在教育教學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教學工作中難免有缺陷,例如,課堂語言平緩,語言不夠生動,理論知識不夠,教學經(jīng)驗不足,組織教學能力還有待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更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fā)揚優(yōu)點,改正缺點,爭取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小學教師。
地產(chǎn)e網(wǎng)
工作總結《六年級科學教學工作總結個人》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專門為給您提供幼兒工作總結而創(chuàng)建的網(wǎng)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六年級教學工作總結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文檔編寫是判斷和評估信息價值和質(zhì)量的有效手段之一,各種范文的應用越來越重要。學習典型范文對于提高寫作素養(yǎng)有很大幫助,你搜集到優(yōu)秀的范文了嗎?有關“一年級科學教學工作總結個人”不妨看看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為您推薦的這篇文章,請您認真閱讀以下內(nèi)容!...
為了方便查閱編輯整理了“一年級科學教學工作總結個人”類的資源。如何制作不同類型的文檔也是我們成功溝通和協(xié)作的重要技能,此時我們可以參考和模仿范文的寫作方法,一份優(yōu)秀的范文模板能加倍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請您耐心讀完并參考本文!...
大家都怎么寫工作總結?工作總結是一個能分清主次、輕重,能提高效率的一種方法。欄目小編經(jīng)過搜集和處理,為你提供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教師個人工作總結,但愿對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隨著時間的流逝,歲月的流走,上階段的工作已經(jīng)結束了。這是為了你的工作可以更好的進行下去,工作總結的最后一個部分要寫未來的工作計劃或打算。為使用時更加方便,下面是我們整理的“小學六年級教師年度個人工作總結”,希望能幫助到你的學習和工作!...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