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透鏡教案合集十二篇

發(fā)布時間:2024-07-28

做好教案課件是老師上好課的前提,因此在寫的時候就不要草草了事了。只要老師教案課件寫得好,相信課堂教學情況也不差。我們?yōu)槟蚜_的“透鏡教案”,希望這些信息能夠為你的決策提供一些有用的幫助和支持!

透鏡教案 篇1

一個人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是長期的過程,但早期的科學教育對他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起決定性作用。由于小學生處于打基礎階段,科學認識和思維能力的發(fā)展都極其有限,對小學生的科學教育不可能以系統(tǒng)的.知識學習與方法訓練為主,只能讓學生根據以往的知識經驗,在看一看、做一做、玩一玩中獲得新知識??茖W實驗正是這一過程的核心載體,學生在實驗中,通過直觀形象的操作和觀察到的現象,使學生對物質的本質和規(guī)律的認識方法得到發(fā)展,使他們在一次次的實驗中逐步接近,不斷加深對科學概念的理解??梢?,科學實驗是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提高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階梯。

最近的課程就是一些實驗課,內容很多,很豐富。今天教學的是《研究透鏡》一課。這一課是蘇教版小學科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三課,教材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是:1.知道光線從一種透明物體進入另一種透明物體時,傳播的方向會在交界面上發(fā)生彎折。2.能通過研究,概括出凸透鏡和凹透鏡鏡片的不同特點和不同作用。3.通過制作簡易望遠鏡,能提出更多與自己研究的有關透鏡的問題。

我覺得,這節(jié)課完全可以放到室外,讓學生自己探究。所以,今天讓學生聽清所有的要求到學校后操場去探究活動。研究凸透鏡的放大、聚光作用。學生玩凸透鏡,觀察現象,相互交流自己的發(fā)現。把凸透鏡放在陽光下玩的這項活動中發(fā)現它可以把光線集中,使它匯聚成一個亮點,點燃樹葉或紙張。用望遠鏡過程校園里的人和景物,了解望遠鏡的原理。結果發(fā)現學生非常活躍,主動做好各項實驗,各小組成員也能互相配合,按照規(guī)定完成了我預定的教學計劃。這讓學生和我都很開心。

通過今天的教學,我覺得,要上好一節(jié)科學實驗課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但是作為一個科學教師,創(chuàng)造機會讓全體學生盡情地研究科學,即使需要我們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做出充分的課前準備工作,只要能用我們的艱辛換取學生成功的笑容,也是值得的!

透鏡教案 篇2

《岳陽樓記》復習課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掌握一些常見的文言實詞的意義和虛詞的用法,逐步加強文言詞匯的積累。

2.認識作者、寫作背景及文體特征。

3.概述本文寫景抒情、對比出旨的特點及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4.背誦課文。

(二)能力目標

1.指導學生朗讀,繼續(xù)提高誦讀能力,品味意境,讀出情感。

2.揣摩本文敘事、寫景、議論、抒情相結合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寫法。

3.揣摩本文的立意美、意境美、語言美,逐步提高鑒賞能力。

(三)情感目標

思考本文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所體現的作者的政治抱負及其在現代社會生活中多方面的意義,激發(fā)學生走出自我,胸懷天下,以利民為己任,以強我中華為宗旨,積極進取,大膽開拓,做一個精彩的人,做一個大寫的人。

教學重點

1.整體把握文意,理清行文思路,背誦課文。

2.學習課文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的寫法。品味意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1.理解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和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兩句中的異字的內涵及其在篇章結構中的作用。

2.理解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所體現的作者的政治抱負。

教學方法

1.朗讀法。

2.文獻法。

3.討論點撥法。

4.品讀法。

教學媒體

幻燈片、示范朗讀磁帶、錄音機、文字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導入新課;資料展示,創(chuàng)設氛圍,走近范仲淹,走近岳陽樓,增強對課文的感性認識;教師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力求讀得通順、流暢,讀得鏗鏘悅耳,聲情并茂;整體把握文意,理清行文思路,嘗試背誦課文。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

岳陽樓上有一副對聯:

后樂先憂,范希文庶幾知道;

昔聞今上,杜少陵可與言詩。

問:范希文是誰?后樂先憂是何意?請從《岳陽樓記》中尋找答案。

二、資料展示,增強對課文的感性認識

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與范仲淹、岳陽樓相關的資料,先在小組內交流,然后各組選出較好的資料交付老師,圖片可由實物投影顯示,文字資料可由學生自行朗讀或實物投影顯示。在交流過程中,大家互通有無,實現資源共享。教師也可酌情介紹一些必要資料。

多媒體顯示:

1.范仲淹簡介范仲淹(989-1052),宇希文,蘇州吳縣(現江蘇省吳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他出身貧寒,幼年喪父,對下層人民的痛苦感受較深。宋仁宗天圣(1023~1031)年間任西溪鹽官,建議在泰州修捍海堰。寶元三年(1040),任陜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加強對西夏的防御,屢立戰(zhàn)功。慶歷三年(1043),范仲淹還朝,任參政知事。曾提出十條改革措施,因遭保守派反對罷政,于慶歷五年貶放鄧州,以后還做過杭州、青州的太守。死后謚號文正。有《范文正公集》傳世。

2.岳陽樓簡介岳陽樓是岳陽城的西門樓,緊靠洞庭湖,可以飽覽八百里洞庭的湖光山色。樓址在現在湖南省岳陽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國時吳國都督魯肅的閱兵臺。唐玄宗開元四年,張說在閱兵臺舊址建造樓閣,取名岳陽樓,常與文士們登臨賦詩。自宋滕予京重修,范仲淹作記后,岳陽樓遂名揚天下,便成了歷代著名的游覽勝地。唐代名家李白、杜甫、韓愈、白居易也都有題詠?,F在岳陽樓是清代同治六年(1886)重修的。

3.時代背景《岳陽樓記》是作者應好友滕子京之邀,于宋仁宗慶歷六年(1046)作。宋仁宗慶歷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張,觸動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罷去參政知事(副宰相)的職務,貶放到鄧州(今河南鄧縣)任地方官。慶歷四年春,滕子京遭誣被貶官至岳州(今湖南省岳陽市)。滕子京治岳州頗有政績,于是重修岳陽樓。(此樓原建于唐初,在現在湖南省岳陽市,就是舊縣城西門城樓,樓高三層,下瞰(kàn)洞庭湖)并將此樓的歷史沿革、周圍環(huán)境、建筑特點等寫了一封信,并附上《洞庭晚秋圖》一幅,派人送給范仲淹清他作記。范仲淹了解滕子京被貶岳州后一直很有感傷情緒,所以趁作記之機,借題發(fā)揮,一面申述自己的政治抱負,一面也含有對滕于京勸慰和他共勉的意思。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教師播放洞庭湖湖景畫面,配樂朗讀課文,學生聽課文,初步感知文意。

教師提示一些字的讀音。

多媒體顯示:

(1)生字滕(ténɡ) 謫(zhé) 日星隱曜(yào)浩浩湯湯(shānɡ) 淫雨(yín) 薄霧冥冥(bó mínɡ)偕(xié) 檣傾楫摧(qiánɡ jí)岸芷汀蘭(zhǐ) 心曠神怡(yí)(2)通假字百廢具興(通俱,都、全、皆)屬予作文以記之(通囑,囑咐)

2.學生齊讀課文一遍,教師稍作朗讀指導。

(1)注意讀出駢句的節(jié)奏美、散句的變化美。

(2)注意情感的整體把握,注意語氣的輕重緩急。

第一段以敘為主,應讀得舒緩、莊重。

第二段寫洞庭湖景的文字,氣勢雄壯,應讀得開朗雄渾。前人之述備矣語調轉入平緩,然則引出新意境,語調應升高。得無異乎應讀出疑問語氣。

第三段以若夫起筆,意味深長。以下的寫景文字,由天氣的惡劣寫到人心的凄楚,意境悲涼,應讀出愁苦凄楚的情味來。

第四段至若領起,引出一個陽光燦爛的畫面,至若應讀得高亢嘹亮,節(jié)奏明快而有力。以下的寫景文字,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圖,色彩明麗,生機盎然,應讀出歡樂和暢的韻味。此樂何極!一句把喜悅的感情推向高潮,登斯樓也,則有……應讀出超脫、揮灑自如的情味來。

第五段以嗟夫開啟,帶來抒情和議論的意味,注意三句疑問句,語調應上揚,噫一句,應讀出悲涼慷慨、一往情深的意味。

3.教師示范朗讀部分段落,學生跟讀。

4.學生大聲練讀,嘗試表情朗讀,力求讀得抑揚頓挫,聲情并茂。

5.學生推選朗讀水平較高的同學示范朗讀,其余同學點評。

四、譯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1.學生默讀課文,參考注釋,借助工具書,自行疏通文句,翻譯課文,并畫出疑難語句。

2.同桌之間就疑難問題展開討論交流,共同解疑、釋疑。

3.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疏通文句,翻譯課文,理解大意,并圍繞疑難問題展開討論。教師巡視各組,酌情給予指導點撥。

4.教師分發(fā)文字資料,幫助學生積累文言詞語,了解文言知識。

資料內容如下:

(1)一詞多義

予觀夫巴陵勝狀(那)夫環(huán)而攻之(發(fā)語詞,不譯)未幾,夫聲起(丈夫) 去國懷鄉(xiāng)(離開)西蜀之去南海(距離)委而去之(逃離,逃亡)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放晴,散開)旁開小窗(開設,設置)開我東閣門(打開)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就是,判斷詞)然則北通巫峽(那么,連詞)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就)

予觀夫巴陵勝狀(看)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景色) 北通巫峽,南極瀟湘(盡,直通)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窮盡)

政通人和(和樂)春和景明(和煦) 薄暮冥冥(迫近)妄自菲薄(看不起,輕視)

予觀夫巴陵勝狀(好,美麗的)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取勝) 而或長煙一空(有時)或異二者之為(或許、也許)

(2)古今異義

越明年(第二年,今義,相對于今年)

屬予作文以記之(寫一篇文章,今,學生作為練習所寫的文章)

去國懷鄉(xiāng)(離開,今義,前往;國都,今義,國家)

進亦憂,退亦憂(進,入朝為官;退,隱居鄉(xiāng)野。今無此義)

沙鷗翔集(鳥停在樹上,今義泛指聚集)

(3)解釋下列加黑的詞

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太守,官名,這里是動詞,做……太守)

百廢具興(荒廢了的事業(yè),名詞)

或異二者之為(動詞用作名詞,表現行為)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在……之前;在……之后)

(4)難句翻譯示例

①政通人和,百廢具興:政事順利,百姓安居樂業(yè),各種荒廢了的事業(yè)都興辦起來了。

②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它連接著遠方的山脈,吞吐著長江的水流,浩浩蕩蕩,寬廣無邊。

③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看到自然景物而觸發(fā)的感情,大概會有不同吧?

④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大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照在湖面上閃著金色,月影映人水底,像沉潛的玉璧。

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注意互文)

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比天下人憂慮在前,比天下人享樂在后。

⑦微斯人,吾誰與歸:如果沒有這樣的人,我和誰志同道合呢?

五、披文入理,理清行文思路,指導學生背誦,并體會多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的藝術效果

1.教師要求學生復述各段大意并作簡要概括。

選五位同學發(fā)言。

生1:第一段說明作記的緣由。作者先提出自己的好朋友滕子京,說他被貶官到岳陽后,經過一年的時間,就做到了政通人和,百廢具興。重修并擴建了岳陽樓,在樓上刻了唐代先賢和今人的.詩賦,并囑托作者寫一篇文章記述這件事。

生2:第二段由岳陽樓的大觀過渡到登樓覽物的心情。作者認為巴陵的美景集中在洞庭湖上,先從空間上寫湖面的廣闊和水勢的浩淼,然后從時間上寫洞庭湖晨昏之間的萬千氣象,燃后用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一句小結。接下來,作者轉寫登樓覽物之情,設想遷客騷人觀洞庭時的主觀感受。

生3:第三段寫覽物而悲者。大意是:假若是在陰雨連綿的季節(jié),一連幾個月不放晴;天空陰風怒號,湖上濁浪排空;太陽和星星隱藏了它們的光輝,山岳也隱蔽了它們的形體;商旅不敢出行,船只全被損壞;當黃昏時分一切都籠罩在昏暗之中,只有那虎嘯猿啼之聲不斷傳人耳來。這時登上岳陽樓,滿目蕭然,觸景傷情,更會感到離開京城的哀傷和懷念家鄉(xiāng)的憂愁。并且會憂心忡忡,畏懼小人的毀謗和譏刺,感傷到極點而悲慟不止。

生4:第四段寫覽物而喜者。大意是:遇到春天溫和的日子,明媚的陽光照射在平靜的湖面上,沒有一絲兒波瀾。天色襯著湖光,湖光映著天色,上下是一片碧綠。天上的沙鷗飛飛停停,水里的龜兒游來游去。岸邊的花草散發(fā)出濃郁的芳香,沁人心脾。在夜間還可以看到湖上的煙云一掃而空,皎潔的月光普照千里;月光水波一起蕩漾,金光閃爍,水中的月亮宛如一塊溫潤的璧玉。漁歌的對唱,洋溢著無邊的歡樂。這時候登上岳陽樓,一定會心曠神怡,把一切榮譽和恥辱都忘掉了。舉杯暢飲,臨風開懷,那是多么的欣慰和歡喜啊!

生5:第五段對前兩段所寫的兩種覽物之情一概加以否定,表現了一種更高的思想境界,點明了文章的主旨。作者十分感慨地說,我曾經探求過古代那些具有高尚道德的人的心,與上述兩種心情有所不同。他們的悲喜不受客觀環(huán)境和景物的影響,也不因個人得失而變化。當高居廟堂之上做官的時候,就為人民憂慮,唯恐人民有饑寒;當退居江湖之間遠離朝政的時候,就為國君而憂慮,唯恐國君有闕失。那他們什么時候才快樂呢?他們必定這樣回答: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作者表達了對這種人的向往與敬慕:倘若沒有這種人,我追隨誰去呢?

教師總結: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段為第一部分,交代寫作背景、作記緣由。第二部分 (二至四段)為全文主體,第二段寫洞庭湖全景并提出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一問,第三、四段兩個排比段分寫覽物之情,一悲一喜,一明一暗,形成鮮明對比。第三部分(第五、六段),抒發(fā)作者的闊大胸襟和政治抱負,這是全文的核心,

多媒體顯示全文結構圖:

2.學生根據板書提示,熟讀課文,背誦課文。

六、布置作業(yè)

1.選出與課文內容相同的一項………………………………………………………( )

A.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

B.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

C.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

D.居廟堂之高則猶其民,處江湖之遠則猶其君。

(提示:此題意圖在考查背誦。選C)

2.在以下成語中任選幾個寫一段寫景文字。

政通人和 百廢具興 浩浩湯湯 氣象萬千 春和景明 長煙一空 皓月千里 心曠神怡

(答案略)

3.背誦全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檢查背誦;品讀課文,對課文進行美點尋蹤,集中鑒賞課文的立意美、意境美、語言美;擴展閱讀,閱讀孟浩然的們臨洞庭湖贈張丞相》,比較兩篇詩文立意的異同。

[教學步驟]

一、檢查背誦

全篇背誦與段落背誦相結合。

多媒體顯示:

1.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 , , ; ,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2.若夫淫雨霏霏, , , ; , ; , ; ,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 , ,感極而悲者矣。

3.至若春和景明, , , ; , ; , 。而或長煙一空, , , , ,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 , , ,其喜洋洋者矣。

4.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 , ; ; 。是進亦憂, 。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 。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任選幾位同學根據背誦要求,填寫上面所列空缺內容。

二、品讀課文,鑒賞課文

1.提問:同學們,《岳陽樓記》創(chuàng)作于慶歷四年,即公元1044年。如今九百五十多年過去了,它仍然邁著穩(wěn)健的步子行進在密密匝匝的文學叢林中,你認為它永葆青春的奧秘何在呢?

學生思考、討論、交流,并自由發(fā)言。

生1:我想,這恐怕是因為這篇文章體現了作者胸懷天下的豪放氣度和寬廣的胸懷。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情操;是一種道德追求,更是人生的飛躍。這剛勁健朗、積極進取的精神氣度將永遠受到與時俱進、激流勇進的人的青睞。

生2:我想,也許是因為文章再現了洞庭湖的壯景,為洞庭湖又染上了一層壯麗的色彩,從而吸引了后人。

生3:我反對。本文題為《岳陽樓記》,可作者對岳陽樓本身用筆不多,這是有深意的。作者超越了單純寫山水樓觀的狹境,將自然界的晦明變化、風雨陰晴和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結合起來,從而將文章的重心放到了縱議政治理想方面,擴大了文章的境界,提高了文章的品位,這是本文構思方面獨具匠心所在。范仲淹的別出心裁,不能不讓人佩服。

生4:這篇文章的章法是美的,異字居文章之要。第二段末句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的異,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發(fā)的遷客騷人不同的感觸,即悲喜兩種不同的心情,引起三、四段。第五段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的異,是指古代仁人不同于上述遷客騷人,能不受自然風物好壞的影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個異字一語中的,推出作者的政治理想抱負,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千回百轉,層層推進。

生5:本文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敘事,寫景、抒情、議論自然結合,既有對事情由來的交代,又有對湖光水色的描寫;既有精警深刻的議論,又有惆悵悲沉的抒情。記樓,記事,更寄托自己的心志。

生6:我很同意第二個同學的見解。文章的意境美是不容忽視的。試想,如果沒有優(yōu)美的畫畫,單單有枯燥的議論,又能吸引多少人呢?又能流傳多久呢?

生7: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語言美應是最主要的原因吧。本文語言優(yōu)美、精煉,值得我們借鑒。

……

2.教師歸納學生的看法,為鑒賞定向。

教師總結:同學們的發(fā)言很精彩,很有刨見?!对狸枠怯洝烽L盛不衰的奧妙在于立意、構思、章法、意境、語言、表達方式等方面。今天,我們重點鑒賞文章的立意美、意境美、語言美。

(1)鑒賞文章的立意美,感受作者的寬廣襟懷,理解其崇高的理想追求。

提問:如何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學生討論,明確:先憂后樂的思想源于儒家的仁愛思想,孟子曾有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說法,范仲淹使其進一步發(fā)展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就是要超越個人的憂樂,以天下為己任,以利民為宗旨,補救時弊,積極進取。為此,就要不為外物所動,不論是自然界的陰晴明暗,還是社會環(huán)境的順遂艱難,都不能動搖心中的信念。

教師引申:孟子的樂以天下,憂以天下是針對封建君主提出的;范仲淹視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為仕途進退的原則,這是他有遠大抱負的表現。他們的憂君固然帶有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性,但憂國憂民的情懷是異??少F的。

多媒體顯示:

天圣七年(1029),30歲的范仲淹還在沒有資格進諫的小小秘書閣校理任上,就上書諫止皇帝宋仁宗率百官為章獻太后朝拜上壽;第二年又直接上書請章獻太后還政退位那時章獻太后正垂簾聽政,權傾朝野,滿朝文武,無敢言者。范仲淹因此被貶離京,三年后才回來。又如,景祜三年(1036),范仲淹向宋仁宗進《百官圖》指斥宰相呂夷簡結黨營私,任用讒佞,反被誣為越職言事,薦引朋黨,離間君臣,又遭貶斥,連為他鳴不平的歐陽修等人也被貶放。范仲淹仕途沉浮幾十年,數遭貶黜,但他澄清吏治、憂國憂民之心始終未改。他用自己的俸祿,在家鄉(xiāng)買義田千畝,救濟貧窮的族人,而自己卻貧苦一生,以至于死時身無以為殮,子無以為喪。為民請命,憂民主憂,這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精神的具體體現。

提問: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在現代社會中還有借鑒和教育的意義嗎?

學生討論,并自由發(fā)言。

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允許求大同,存小異,鼓勵創(chuàng)新,但不提倡標新立異。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據,抓住積極向上,奮發(fā)有為,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的時代意義即可。

(2)鑒賞文章的意境美,感受文章的詩情畫意。

教師要求同學展開想象,再現文中優(yōu)美生動的景物,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繪,感受文章的畫意、詩情。

選三位同學交流,每人負責一幅畫,注意體現洞庭湖的浩瀚無垠、萬千氣象,抓住總體特征,從雨湖、晴湖、月湖多個角度,從形、聲、光、色、味多個方面描繪。

(3)賞析文章的語言美。

美在駢散兼用。駢句,流利暢達、簡潔凝練、如珠走盤。有音律和諧的對仗,如日星隱曜,山岳潛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等。也有整齊的韻腳,如上下無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等,增強了文章的音樂美,讀來潤暢,聽來清晰。

美在煉字。如銜遠山,吞長江,銜形象寫出湖與山的關系,吞不僅寫出湖與江的關系,而且讀來有氣勢磅礴之感,兩個動詞形象再現了洞庭湖的浩瀚氣勢,使靜景富于動態(tài)和活力。如換成連接,只是客觀說明三者的相對位置,畫面是靜止的。

如浮光躍金,靜影沉璧一句,不僅比喻形象,一躍一沉兩種意境齊出,相互映襯,用詞之妙,令人拍案叫絕。

學生自己選例揣摩語言。

如陰風怒號,濁浪排空,談談加黑字的表達效果。

三、課堂小結

本文是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畫意、詩情、理趣溶為一體,不但給予我們美的享受,而且先生那博大的胸懷,崇高的思想境界給人以積極向上的力量。讀先生的文章,我們好像站在岳陽樓上,那浩瀚無涯的洞庭湖水,給予我們恢宏的氣勢,也給予我們一種責任。讓我們點燃精神的圣火,去照亮時代天空的一角。

學生齊背課文。

四、延伸拓展

多媒體顯示: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問:這首詩寫景有什么特點,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

學生讀詩,小組內討論探究。

明確:這首詩是孟浩然西游長安,希望得到朋友張九齡的引薦.入朝做官所寫的。

孟浩然以寫山水田園詩見長,與王維一樣。是唐代較為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這首詩的前四句,很顯然就是側重于寫景。濤文開篇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夏末秋初季節(jié)里,正是秋雨連綿的季節(jié),湖水漲滿,幾乎與湖岸齊平??梢娝畡葜拼?,波濤之洶涌。近處的水遠處的天相連成一體,使你根本分不清哪里是水,何處是天,它們已經渾然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這兩句詩非常形象地表現了洞庭湖水的浩大,給人一種空曠遼遠的感覺。

第三、四兩句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云蒸霞蔚,水霧蒸騰,波濤洶涌,籠罩著云夢澤,搖撼著岳陽古城。這兩句寫得氣勢磅礴、雄奇?zhèn)グ?。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仿佛如見其狀,如聞其聲,似乎洞庭湖之壯闊景象就在眼前。以上四句景物描寫,可謂鮮明突出,歷來為人們所贊賞。但是,這些并不是詩人寫作此詩的主旨所在。景物的描寫無非是個襯托,是個陪襯;直抒胸臆.表達自己內心的所感所想才是主要的,才是詩人寫此詩的主旨所在。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何意呢?我想渡過洞庭湖去,卻沒有船槳;如果還是繼續(xù)隱居,又覺得愧對朝廷的圣明。這兩句運用比喻的手法,委婉而含蓄地表達了詩人求薦求官的急切愿望和意愿不遂的苦悶??梢哉f心理描寫淋漓盡致,讀后不能不讓人為之心動。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坐在洞庭湖邊看別人釣到了魚,我只能空有一腔羨慕之情。這兩句比喻自己滿懷入仕的心愿,但是卻又無法實現。

五、布置作業(yè)

1.由四面湖山歸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這副對聯,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陽樓記》中的哪兩句話?

2.整理課上對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一名句時代意義討論的發(fā)言,放入《成長的足跡》中。

透鏡教案 篇3

科學活動:奇妙的透鏡

活動目標 :

1引導孩子在活動中發(fā)現不同鏡片的特點,并用語言表達他們的發(fā)現。

2培養(yǎng)孩子的嘗試精神,激發(fā)他們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凹透鏡,凸透鏡,平面鏡,凸面鏡,凹面鏡,望遠鏡,放大鏡,顯微鏡,一副眼鏡。

活動過程 :

一、 第一次嘗試:玩透鏡

老師:孩子們,老師為每個人準備了兩個漂亮的鏡片。請把它們放在你眼前。你發(fā)現了什么?

2幼兒操作嘗試。

3引導孩子們討論:你用兩個美妙的鏡頭看到了同樣的東西嗎?

4得出結論:不同,有的放大,有的縮小。

2、 第二次嘗試:引導孩子發(fā)現凹面鏡和凸透鏡的特點

第1部分:兩個小鏡片可以看到不同的事物。 真的很有趣。 那為什么要用它們來看待事物呢?哪種鏡片看東西會變???哪種變大?請你們再仔細看一看、摸一摸,它們的樣子是不是一樣?

兒童嘗試操作并找到不同的原因。

3引導幼兒討論。

1) 哪種鏡片看東西會變???(中間的細透鏡看到東西會變?。├蠋煾嬖V孩子們:這種透鏡叫做凹透鏡(兒童理論)

2) 哪種鏡片看東西會變大?(邊上薄中厚的鏡片看東西變大)教師告訴幼兒:這種就叫凸透鏡(幼兒學說)。

3) 得出結論:不同的鏡頭看東西是不一樣的。

三、 第三次嘗試:

1師:小朋友真了不起,發(fā)現了這么多奧秘。老師還給大家準備了幾面奇妙的鏡子,你們看是什么?

請看三面鏡子,看到同樣的人嗎?為什么會不一樣?

3引導孩子們討論:這兩個鏡子和我們剛才看到的鏡頭有什么區(qū)別?

4得出結論:這兩面鏡子是工人叔叔們利用凹透鏡、凸透鏡的原理,只是它在透鏡的后面涂上了一層水銀,而這就不是透鏡了,叫凹面鏡、凸面鏡。

5老師總結:我們今天看到的這些鏡子真是太棒了。它們可以放大或縮小東西。你在**見過這樣的鏡子?(望遠鏡、放大鏡、顯微鏡、眼鏡等)孩子們說各種鏡子,老師們展示。

6孩子們可以自由地玩望遠鏡、放大鏡、哈哈眼鏡等(自然端)。

透鏡教案 篇4

《研究透鏡》是蘇教版科學五年級上冊教材第二單元《光與色彩》中的第三課。本課是在學生已了解了光的直線傳播和反射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了解光的折射現象,認識透鏡對光的折射。它的核心概念是光的折射,而透鏡是光的折射現象的典型代表,所以教材設計意圖是通過研究透鏡來認識光的折射現象。

本課在認識兩種透鏡的基本特點及作用的基礎上,通過研究透鏡的聚焦和成像特點及制作望遠鏡等活動,讓學生領略神奇的光的折射現象。本課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一系列既貼近生活,又引人入勝的科學探究活動,讓學生接觸奇景般迷人的光學世界,感受光的奧秘,對光有一個較深層次的認識,從而使學生更多地關注生活中的現象,激發(fā)學生探索自然世界的興趣,開展科學研究活動。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我把教學活動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通過觀察水中鉛筆的彎折現象,初步了解光的折射現象,從而為下面的探究埋好伏筆。

第二部分:研究透鏡的形狀特點及種類。通過觀察、觸摸透鏡,了解它們構造的不同,由此區(qū)別認識什么是凸透鏡,什么是凹透鏡。

第三部分:研究透鏡對光的偏折現象。

包括三個活動:

1、用透鏡觀察物體。比較凸透鏡和凹透鏡下物體的放大和縮小情況。目的是使學生認識到凸透鏡有放大作用,而凹透鏡則有縮小作用。

2、讓陽光穿過透鏡。目的是使學生通過實驗了解到:凸透鏡可以聚光,而凹透鏡則不能。

3、觀察透鏡成像特點。凸透鏡可以使物體在屏上成倒立的像,而凹透鏡則不能。

第四部分:拓展應用,自制望遠鏡。

一、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學生利用凸透鏡做放大、成像、聚光等實驗。

2、用比較的方法認識凸透鏡和凹透鏡的不同特點。

3、嘗試制作望遠鏡。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光線從一種透明物體進入另一種透明物體時,傳播的方向會在交界面上發(fā)生彎折。

2、知道凸透鏡和凹透鏡可以改變光的傳播路線。

3、認識凸透鏡和凹透鏡鏡片的不同特點和不同作用。

4、了解透鏡的應用。

5、初步了解望遠鏡的構造;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體驗到人類對光學規(guī)律的認識與利用會為我們帶來許多方便,意識到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會給人類和社會發(fā)展帶來好處。

2、樂于用所學的知識改善生活。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認識光的折射現象。

2、制作簡易望遠鏡。

三、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燒杯、鉛筆、凸透鏡、凹透鏡、紙板

學生準備:老花鏡、近視鏡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光是怎樣行進的?光在行進的過程中,遇到物體會怎么樣呢?可是同學們有沒有想過,生活中有些物體是透明的,比如水,玻璃。光在行進的過程中遇到的物體是透明的,又會怎樣呢?

2、教師演示:把一支鉛筆(筷子也行),放入裝了大半杯水的燒杯中,觀察鉛筆的變化,鉛筆在什么地方彎曲了你能試著解釋原因嗎?推測一下。

3、學生嘗試解釋其中的原因,了解學生關于折射知識的已有水平。

4、光在同一種物質中是直線傳播的,但當光通過兩種不同的透明物體時(這里就是空氣和水),傳播的方向會在交界面即這里的水面發(fā)生偏折,這種現象就叫光的折射。在這里,光的行進路線改變了,也就是發(fā)生光的折射現象,所以水中鉛筆看著象變彎了。

5、透鏡是光的折射現象的典型代表,今天我們就來研究研究透鏡。

(板書:研究透鏡)

【評析】由日常生活中的現象入手,通過觀察和提問,讓學生回憶光的行進和光的反射,自然地提出當光遇到透明的物體時會發(fā)生怎樣的現象,引發(fā)學生深入思考,使學生初步認識光的折射現象,為下面的探究埋下伏筆。學生的猜測,有利于激發(fā)他們的探究興趣。

(二)研究凸透鏡和凹透鏡的形狀特點。

1、學生觀察凸透鏡和凹透鏡鏡片。

2、老師給每個小組提供兩塊不同的透鏡,再加上你們自己準備的放大鏡、老花鏡和近視鏡,現在請同學們通過目測和手摸,仔細觀察比較它們的鏡片在外形上有什么特點?你能給它們分一分類嗎?并試著畫出它們的側面圖。

3、學生分組實驗、交流、記錄。

4、學生匯報,小結:透鏡分為兩大類,一種鏡片中間厚、邊緣薄,叫凸透鏡;一種鏡片中間薄、邊緣厚,叫凹透鏡。

5、教師總結:一般我們把中間厚、邊緣薄的鏡片叫凸透鏡:把中間薄、邊緣厚鏡片叫凹透鏡。根據生活的需要,透鏡會做成不同的樣子,只要是中間厚邊緣薄的都是凸透鏡,只要中間薄、邊緣厚的都是凹透鏡。

(師板書:凸透鏡,凹透鏡)

【評析】通過學生觀察、觸摸透鏡,了解其構造,認識其區(qū)別,準確區(qū)分不同透鏡類別,為學生進一步研究透鏡做好鋪墊。選擇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系比較緊密的內容進行學習,使學生明白知識與生活的聯系。

三、研究凸透鏡和凹透鏡的作用。

1、提問:你知道凸透鏡和凹透鏡各有什么作用嗎?

2、學生討論、匯報。

3、學生分組實驗,觀察并記錄。

4、出示表格:研究現象、凸透鏡、凹透鏡、鏡片形狀、是否放大、能否聚光、成像特點

實驗1:用透鏡觀察物體。

實驗2:嘗試用透鏡聚光。

實驗3:嘗試用透鏡在紙屏上成像。

提醒學生:千萬不要用凸透鏡對著太陽看,以防灼傷眼睛。

5、學生交流實驗結果。

6、提問:現在,你知道透鏡有哪些作用?大家想一想,為什么透鏡會產生這些奇妙的現象呢?

7、師生共同總結:是由于光線經過透鏡時發(fā)生了偏折的緣故。

8、師:通過以上實驗,你能解釋老師為什么不讓你們用放大鏡看太陽嗎?戴老花鏡呢?

【評析】運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做法,是科學學習的一個重要目標,讓學生意識到生活中蘊含科學道理,要學以致用。

四、拓展活動:制作望遠鏡

1、談話:大家見過望遠鏡嗎?它為什么能夠看到遠處的物體? (引發(fā)學生思考)現在把凹透鏡和凸透鏡放在一起看遠處的物體會有什么效果?由此你知道了什么?

2、學生操作實驗,交流。

3、學生閱讀教材,思考如何制作望遠鏡。

4、學生制作望遠鏡。

5、學生作品交流。

【評析】望遠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如果學生能夠親自制作一個望遠鏡,對它的工作原理可能會有更深刻的印象,這也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鞏固應用,使他們切身體驗到人類對光學規(guī)律的認識與利用給我們自己所帶來的好處。另外,老師要特別提醒學生注意:使用望遠鏡時切忌朝著太陽看,以免灼傷眼睛!

板書設計:

研究透鏡

特點、作用

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放大、聚光、成像

凹透鏡、中間薄、邊緣厚、縮小、散光、不成像

透鏡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光路

會作出凸透鏡成像的三條特殊光線

理解實像和虛像

2、過程與方法

學習從物理現象中歸納科學規(guī)律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樂于思考總結物理現象背后的規(guī)律,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學重難點】

通過光路分析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并讓學生記住成像特點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引言

我們已經探究過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知道

物距(u) 像距(v) 像的情況

放大縮小 倒立正立 實像虛像

u > 2f 2f > v> f 縮小 倒立 實像

u = 2f v =2f 等大 倒立 實像

2f >u > f v > 2f 放大 倒立 實像

u=f 不成像

u u 放大 正立 虛像

那么為什么物體放在不同的位置,會出現不同的像的情況呢?今天我們就從光路來分析總結其中的規(guī)律。

各種規(guī)律成像的光路圖如下

1、兩個分界點 f和2f

f 為像的正倒和虛實的分界點

2f 為像的大小的分界點

2、u、v和像的大小關系

當u>f時 u↑ v↓ 像↓

當u3、實像虛像(1)實像:1、由實際光線(直射光線、折射光線)會聚而成的2、能用光屏承接,也可用眼睛看到3、實像都是倒立的(如小孔成像、投影儀和照相機成的像)(2)虛像1、由實際光線(反射光線、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形成的2、成虛像的位置并不存在實際光線,因此虛像不能用光屏承接,而只能用眼睛觀察3、虛像都是正立的,并且像與物的左右相反(如用放大鏡看到的物體的像、平面鏡和球面鏡里所成的像)4、作圖:三條特殊的光線(1)過光心的光線(2) 過焦點的光線,(3)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5、實驗做實驗時必須調整燭焰、凸透鏡、光屏,是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燭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間三、小結四、板書§4.5 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光路分析1、兩個分界點 f和2ff 為像的正倒和虛實的分界點2f 為像的大小的分界點2、u、v和像的大小關系當u>f時 u↑ v↓ 像↓當u3、實像虛像(1)實像:(2)虛像4、作圖:三條特殊的光線(1)過光心的光線(2) 過焦點的光線,(3)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5、實驗做實驗時必須調整燭焰、凸透鏡、光屏,是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燭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間五、作業(yè)布置:萬向思維

透鏡教案 篇6

一、難點分析

1、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的作用

講解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的作用,除按照教材要求進行實驗,通過實驗取得豐富的感性知識外,還可以利用光的折射的初步規(guī)律,參照下圖來進行分析、當一條平行于玻璃三棱鏡底邊的光由空氣射入玻璃時,折射光線靠近法線折射、光進入玻璃以后又從玻璃射入空氣中,發(fā)生第二次折射,這時折射光線將遠離法線折射,兩次折射的折射光線都由玻璃三棱鏡(透鏡)薄的位置向玻璃三棱鏡厚的部分傾斜,因此可以分析出凸透鏡對光會起聚作用、(乙)凹透鏡對光起發(fā)散作用,可以用上述方法,參照(甲),和(乙)來進行分析。

2、正確理解“會聚”和“發(fā)散”

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是表明光通過凸透鏡以后會變得收攏些,但是并不意味著一定會聚于一點,以S點發(fā)出的光是發(fā)散光束,光經過凸透鏡折射后仍是發(fā)散的,并不能會聚,凸透鏡在這里的作用只是減弱了它的發(fā)散程度。

凹鏡對光的發(fā)散作用是表明光通過凹透鏡以后會更散開一些,但是散開不一定不能會聚,從左側來的兩束光由于凹透鏡的作用沒有在S點會聚,而是在S′會聚,它減弱了入射光的會聚程度。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當判斷透鏡對光束是起會聚作用還是發(fā)散作用時(或者根據給定的光束判斷透鏡的種類),一定不能僅僅依據折射光是否能會聚于一點來判斷透鏡的作用或種類,而應當對折射光束與入射光束進行比較,再依據前邊的分析得出正確的結論。

二、課時安排

1課時

三、學生活動設計

1、觀察凸透鏡和凹透鏡。

讓學生觀察凸透鏡和凹透鏡,觀察各種形狀的凸透鏡和凹透鏡的實物及截面圖,進而通過提問,認識這兩種透鏡。

2、通過實驗,觀察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fā)散作用。

3、觀察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fā)散作用的演示實驗,并通過分析進一步認識什么是會聚,什么是發(fā)散。

4、利用光的折射規(guī)律,分析平行于玻璃三棱鏡底邊的光通過三棱鏡以后的光路,從理論上弄清凸透鏡為什么對光線起會聚作用,凹透鏡為什么對光起發(fā)散作用。

四、教學過程設計

1、引入課題

列舉放大鏡的鏡片、眼鏡的鏡片、照相機的鏡頭、幻燈機的鏡頭、以及電影放映機、顯微鏡、望遠鏡等儀器的鏡頭、可以把教學內容事先繪制在膠片上用投影幻燈打在幕布上,方便課堂教學。

2、新課教學

讓學生觀察凸透鏡和凹透鏡,觀察各種形狀的凸透鏡和凹透鏡的截面形狀,進而通過提問,認識這兩種透鏡。組織學生觀察、討論,引導同學先找出帶有共性的特征,這些特征是什么?再分析不同類別的透鏡有什么不同特征。用投影儀打出如下六個透鏡的截面圖,使學生能明確辨別出哪些是凸透鏡,哪些是凹透鏡。用投影儀打出下面的`圖,具體講解薄透鏡“薄”的含義。

教師介紹光具座等實驗儀器及使用方法,應在演示臺上邊演示邊講解,講述中應強調以下幾點:

(1)光源發(fā)出的光是平行光,從無窮遠射來的光是平行光,前邊所提到的太陽光也是平行光。

(2)讓透鏡正對著射來的平行光,這樣入射光線將與主光軸平行,我們只研究與主光軸平行的光經過透鏡發(fā)生折射的現象。

(3)注意觀察光線經過這兩類透鏡折射以后是否能會聚于一點。(指導學生注意調節(jié)光屏位置)

學生開始實驗,教師在學生中巡視,并進行指導,實驗結束后提問。

演示實驗可以用激光演示儀進行,如果沒有條件可以用煙箱,不論用什么儀器,都應使學生能清楚地觀察到,平行光經過透鏡前后光的傳播路徑。

實驗進行過程中,可以邊讓學生觀察,邊提問學生,以引起學生注意。

通過前邊的實驗同學們對光通過透鏡前后的路徑,以及兩類透鏡對光的作用有了比較深刻的感性認識、教師應通過圖形對這兩類透鏡進行對比分析。

3、總結

研究兩種透鏡及它們對光線的作用,尤其是重點研究凸透鏡對光線的作用、教師可提問學生,由學生總結發(fā)言,以利于學生的思考與理解。

透鏡教案 篇7

說教學目標

1、學會做凸透鏡成像實驗。

2、嘗試制作望遠鏡。

科學知識:

1、了解凸透鏡和凹透鏡可以改變光的傳播路線。

2、了解凸透鏡的應用。

3、初步了解望遠鏡的構造。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體驗到人類對光學規(guī)律的認識與利用會為我們帶來許多方便。

2、樂于用所學的知識改善生活。

3、意識到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會給人類和社會發(fā)展帶來好處。

說教學重點

探究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

說教學方法

目標教學法

說教學準備

教師——有關凸透鏡和凹透鏡應用的圖片;凸透鏡,凹透鏡,蠟燭,打火機

學生——凸透鏡,水杯,白紙,尺子

說教學時間

2課時

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談話:同學們喜歡玩嗎?會玩嗎?其實會玩的同學在玩中也會有許多收獲。今天,就請你們玩一滴水,有興趣嗎?

二、利用水,形成放大鏡

1、活動一:

用滴管(或吸管)在載玻片上滴一滴水,把載玻片放在字上,透過水滴看字,有什么變化?并觀察水滴的形狀。

學生活動,匯報現象、交流。

2、活動二:

把書放在盛水的燒杯后,透過燒杯看書上的字有什么變化?學生活動,匯報現象,交流。

3、活動三:

往培養(yǎng)皿(或燒杯中)放一些水,再把培養(yǎng)皿放在有字的書上,從上向下看,觀察字有什么變化?

學生活動,匯報現象,交流。

4、提問:這三個實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5、學生討論交流。

6、談話:你知道什么工具會把物體放大?對,是放大鏡,今天,我們一起來玩放大鏡。(板書課題)

三、研究放大鏡的作用

1、了解放大鏡的鏡片特點。

(1)談話:同學們都知道放大鏡有放大作用,那放大鏡的鏡片有什么特點?

(2)學生感知,交流。(可請學生畫出放大鏡鏡片的.側面圖)

(3)、小結:像放大鏡鏡片這種中間厚,邊緣薄的鏡片叫凸透鏡。

2、指導學生探究凸透鏡具有聚光的作用。

(1)提問:凸透鏡除了具有放大的作用,還有什么作用?

(2)學生交流,師了解學生原有知識。

(3)學生活動:拿放大鏡在太陽下觀察放大鏡的聚光現象。(安全教育:不能用放大鏡看陽光)

(4)師介紹焦點。對這一活動進行小結。

3、指導學生探究凸透鏡具有成像的作用。

(1)凸透鏡還有什么作用?組織學生進行分組實驗:將放大鏡對著白墻,觀察有什么現象?

(2)學生匯報交流。(有倒立、縮小的像)

(3)討論:為什么墻上有物體的像?這是怎么回事?

(4)閱讀課文插圖,討論:這個實驗需要哪些材料?怎么操作?要注意些什么?

(5)學生動手實驗,觀察記錄。

(6)交流匯報:有什么發(fā)現?為什么會有像?

(7)師生小結。

第二課時

四、了解凸透鏡的用途

(1)提問: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凸透鏡的運用嗎?

(2)看書,了解,交流。

五、比較凸透鏡和凹透鏡

1、(出示凹透鏡)談話:老師這里還有一塊鏡片,它和凸透鏡有什么不同?

2、實驗:用凹透鏡看書上的字。

3、匯報:有什么發(fā)現?

4、摸一摸:這種鏡片有什么特點?與凸透鏡有什么不同?應該叫什么名字?

5、小結:這種中間薄,邊緣厚的鏡片,科學上叫凹透鏡。

6、實驗:將凸透鏡與凹透鏡組合起來看遠處景物,有什么發(fā)現?

7、介紹:望遠鏡

六、鞏固總結

提問:今天你們有什么收獲?

透鏡教案 篇8

《透鏡》這節(jié)課是本章各節(jié)學習的基礎,但在本節(jié)課中出現了較多抽象的概念,由此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是這樣進行的,運用實物展示、邊學邊實驗、演示實驗等方式,通過師生的共同活動,指導學生主動的探索出透鏡的分類方法和對光線的作用,在此基礎上通過畫圖,把主光軸、光心、焦點、焦距的抽象概念直觀地呈現出來,有效的解決這些抽象概念難教難學的問題。

導入新課我提問了學生一個問題“生活中你除了前面我們學過的平面鏡你還知道那些鏡子?由問題導入,學生紛紛舉手回答:眼鏡、放大鏡等等,由學生們熟知的各種鏡子引入新課,讓學生感覺到很貼近生活,激發(fā)他們學習的欲望,在講解透鏡的種類時,我利用實驗室有的各種透鏡,讓學生去觀察、發(fā)現,學生有了直觀的感受,所以學生很容易的就區(qū)分開什么是凸透鏡,什么是凹透鏡。講解透鏡對光的作用時,我用實驗演示”透鏡對光的作用“,學生通過實驗演示很直觀觀察、總結出兩種透鏡對光的作用,結合著實驗現象,給學生講解三條特殊的光線經過透鏡后的折射光線,學生比較容易掌握。在這里給學生講”冰透鏡取火“的故事,學生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都想利用凸透鏡來試試,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學生充分利用提供的器材自主探究、來體驗,當我要求同學到前面來演示的時候,很多同學都爭先恐后、躍躍欲試,整節(jié)課堂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其中,基本上能達到教學目標。另外可能是上課老師講的還是太多,所以能沒有留下足夠的時間給學生,致使學生沒有能完成當堂的課堂質量檢測,還有就是在演示透鏡對光的作用的實驗的時候,由于老師考慮的不是太周到,沒有把實驗現象投影到大屏幕上,后排同學觀察的效果不是太好,這些在以后的教學中會加以改進,

整個課堂教學過程按計劃進行,應該說是比較成功的,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探索和討論的也比較激烈,但氣氛活躍的同時,我自己感覺到也顯得比較亂,學生到了實驗室上課顯得有點興奮,課堂顯得較為松散。還有一點,在利用太陽光粗略測量凸透鏡焦距的方法,由于受場地的影響,有部分的學生沒有辦法做到,應該說這是一個遺憾!

總之,我感覺要上好一堂課,老師必須根據教學目標,努力創(chuàng)設愉悅的教學情景,從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情趣入手,在學生的思維和知識之間架設橋梁,讓學生感到學習物理是一種需要而不是負擔,并在愉悅中獲取知識。同時,老師也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知識水平,提升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的能力。

透鏡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活動中發(fā)現不同透鏡的特征,并用語言表達其發(fā)現。

2、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探索興趣。

3、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4、培養(yǎng)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凹透鏡、凸透鏡、平面鏡、凸面鏡、凹面鏡、望遠鏡、放大鏡、顯微鏡、一副眼鏡。

【活動過程】

一、第一次嘗試:玩透鏡

1、教師:小朋友,教師為大家每人準備了兩塊奇妙的鏡片,請你們用鏡片放在眼睛前看看,你們發(fā)現了什么?

2、幼兒操作嘗試。

3、引導幼兒討論:剛才用兩塊奇妙的鏡片看的東西一樣嗎?

4、得出結論:不一樣,有的放大,有的縮小。

二、第二次嘗試:

引導幼兒發(fā)現:凹面鏡、凸透鏡的特征

1、教師:兩塊小鏡片看到的東西都不一樣,真有趣,那為什么用它們看東西會不一樣呢?

哪種鏡片看東西會變?。磕姆N變大?請你們再仔細看一看、摸一摸,它們的樣子是不是一樣?

2、幼兒嘗試操作,發(fā)現不同的原因。

3、引導幼兒討論。

(1)哪種鏡片看東西會變???(中間薄的鏡片看東西會變?。?/p>

教師告訴幼兒:這種就叫凹透鏡(幼兒學說)

(2)哪種鏡片看東西會變大?(邊上薄中厚的鏡片看東西變大)

教師告訴幼兒:這種就叫凸透鏡(幼兒學說)。

(3)得出結論:不一樣的透鏡看東西也不一樣。

三、第三次嘗試:

1、教師:小朋友真了不起,發(fā)現了這么多奧秘。老師還給大家準備了幾面奇妙的鏡子,你們看是什么?

2、請幼兒看看這三面鏡子里看到人是一樣的嗎?為什么會不一樣?

3、引導幼兒討論:

這兩面鏡子和我們剛才看到的透鏡有什么不一樣?

4、得出結論:

這兩面鏡子是工人叔叔們利用凹透鏡、凸透鏡的原理,只是它在透鏡的后面涂上了一層水銀,而這就不是透鏡了,叫凹面鏡、凸面鏡。

5、教師小結:

今天,我們看到的這些鏡子真奇妙,能把東西放大、縮小,你還在什么地方見過這種鏡子呢?

(望遠鏡、放大鏡、顯微鏡、眼鏡等等)幼兒說出各種鏡子,教師出示。

6、幼兒自由地玩望遠鏡、放大鏡、哈哈鏡等(自然結束)。

【活動反思】

《奇妙的透鏡》實質上是《光的折射》的一個應用實例。由于透鏡在生產和生活中有著極其廣泛的應用,所以這第一節(jié)主要向學生介紹透鏡的基本知識,引導學生探究透鏡對光的作用,這是后續(xù)知識“透鏡成像極其應用”的基礎,因此,它是本章的中心內容。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本節(jié)知識的理解,按照《課程標準》對本節(jié)課的要求,我盡量從日常生活現象引入,引導學生親自動手探究出透鏡對光的作用,以期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習慣和用探究實驗研究問題的能力。

有了以上的想法,教學過程我是這樣設計的:引入新課時,我考慮到老師和學生合作,調動學生,活躍課堂氣氛就顯得很關鍵,所以我盡力從生活實際出發(fā),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把見過的鏡子說出來并分類。這樣可以讓學生放松一下心情,問題簡單了,方便學生回答。可實際教學時,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就顯現出來了,學生隨便分組,我費了好長時間才把學生引導到按透光和不透光分類。耽誤了很長時間。

新課內容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透鏡的基本知識。我先讓學生自由提出“透鏡”的有關問題,然后鑒別出桌上的凸透鏡和凹透鏡,識別出老花鏡和近視鏡,老花鏡是臨時借來的,時間匆忙,也沒準備出太多,目的是進一步明確本節(jié)的“知識與技能目標”,同時讓學生體驗知識,將知識活化。可沒想到:學生拿到鏡子就摸起沒完。又耽誤了不少時間。第二部分:透鏡對光的作用。我把它作為本節(jié)課的重點。教材上是以演示實驗的形式出現的。由于農村中學條件有限,光學這部分教學一直都是難點,因為它的現象不便觀察,實驗不好操作,很多實驗都被老師用嘴代替了,而我考慮到透鏡對光的作用既是重點又是難點,畫透鏡光路圖更是學生易混淆的地方,還是讓學生從感性到理性比較容易接受,所以我把它設計為學生親自動手的探究實驗,而光學實驗應該在暗室中進行,對于農村中學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我想了很多,也做了很多實驗,最后我發(fā)現:用燒杯裝上洗衣粉水,既安全又好清理。沒有平行光源怎么辦呢?所以我又想到:光具盒中的光源,效果很好。最后,透鏡怎么放又成了難題,我實施了很多方案,后來發(fā)現用一個燒杯,兩個同學配合,現象非常明顯。由于有了感性認識,透鏡光路圖也就好理解一些。對透鏡的焦點和焦距也就迎刃而解了,而且對學生以后畫光路圖有幫助。我認為本節(jié)課最成功的地方也就在此。

課堂上要想學生實驗到位,那是需要時間的,所以我就想到時間的安排,由于用太陽光粗測凸透鏡焦距,學生在生活中有體驗,所以我決定把它拿到課后進行,但我要求學生會敘述測凸透鏡焦距的實驗過程。

我認為課件只是輔助課堂教學的,它不應該主導教學,所以我只是做了幾個簡單而又能說明問題的圖片。在一天的準備過程中難免出錯,加上微機水平有限,不能按照要求的角度完成,效果不是很好。

我這樣設計的宗旨就是:重視學生過程體驗、研究方法和能力的培養(yǎng)。

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強和學生的交流,溝通。

2、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因素考慮得再全面一些。

3、微機水平亟待加強。

4、工作還要再仔細一些,再忙也不能出問題。

5、專業(yè)素養(yǎng)、教學水平、控制課堂的能力還需要加強等。

透鏡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光路

會作出凸透鏡成像的三條特殊光線

理解實像和虛像

2、過程與方法

學習從物理現象中歸納科學規(guī)律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樂于思考總結物理現象背后的規(guī)律,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學重難點】

通過光路分析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并讓學生記住成像特點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引言

我們已經探究過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知道

物距(u) 像距(v) 像的情況

放大縮小 倒立正立 實像虛像

u > 2f 2f > v> f 縮小 倒立 實像

u = 2f v =2f 等大 倒立 實像

2f >u > f v > 2f 放大 倒立 實像

u=f 不成像

u u 放大 正立 虛像

那么為什么物體放在不同的位置,會出現不同的像的情況呢?今天我們就從光路來分析總結其中的規(guī)律。

各種規(guī)律成像的光路圖如下

1、兩個分界點 f和2f

f 為像的正倒和虛實的分界點

2f 為像的大小的分界點

v和像的大小關系

當u>f時 u↑ v↓ 像↓

當u3、實像虛像(1)實像:會聚而成的2、能用光屏承接,也可用眼睛看到(2)虛像的反向延長線會聚形成的2、成虛像的位置并不存在實際光線,因此虛像不能用光屏承接,而只能用眼睛觀察4、作圖:三條特殊的光線( 過焦點的光線,(3)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5、實驗做實驗時必須調整燭焰、凸透鏡、光屏,是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燭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間三、小結四、板書§4.5 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光路分析1、兩個分界點 f和2ff 為像的正倒和虛實的分界點2f 為像的大小的分界點v和像的大小關系當u>f時 u↑ v↓ 像↓當u3、實像虛像(1)實像:(2)虛像4、作圖:三條特殊的光線( 過焦點的光線,(3)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5、實驗做實驗時必須調整燭焰、凸透鏡、光屏,是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燭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間五、作業(yè)布置:萬向思維

透鏡教案 篇11

教材分析:

《研究透鏡》是在學生了解了光的行進和反射的基礎上,了解光的折射現象,認識透鏡對光的折射。課文編排了三個教學活動。一是了解光的折射現象,為探究透鏡奠定基礎。二是研究透鏡對光的偏折現象。包括四個小活動:比較凹透鏡和凸透鏡的鏡片特點;用透鏡觀察物體;讓陽光穿過透鏡;觀察透鏡成像特點。三是拓展活動,自制望遠鏡。這個活動視條件而定,有條件的學校就引導學生進行制作,條件不具備的就讓學生了解望遠鏡在各方面的應用。

教學目標:

1、學會做凸透鏡成像實驗,嘗試制作望遠鏡;

2、了解凸透鏡和凹透鏡可以改變光的傳播路線,了解凸透鏡的應用。初步了解望遠鏡的構造;

3、體驗到人類對光學規(guī)律的認識與利用會為我們帶來許多方便。學會用所學知識改善生活,意識到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會給人類和社會發(fā)展帶來好處。

教學準備:

教師――有關凸透鏡和凹透鏡應用的圖片;凸透鏡,凹透鏡,蠟燭,或火柴

學生――凸透鏡,水杯,吸管,筷子、白紙,尺子,搜集望遠鏡的有關資料。

1、小組活動:每生一個吸管(筷子也行),放入裝了大半杯水的燒杯(可以用小茶杯或紙杯代替)中,觀察吸管的變化,吸管在什么地方彎曲了?

2、學生嘗試解釋其中的原因,了解學生關于折射知識的已有水平。

3、師:老師這里有兩塊透明的鏡片,我們可以叫它透鏡,如果老師用手電筒作光源,想一想光通過透鏡后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設計意圖: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復習導入。通過觀察和提問,讓學生回憶光的.行進和光的反射,自然地提出當光遇到透明的物體時會發(fā)生怎樣的現象,學生的猜測,有利于激發(fā)他們的探究興趣。

師:老師給每個小組提供兩塊不同的透鏡,請仔細觀察它們的什么樣子。(師表演)可以用手摸,但它們是光學儀器,我們不能直接用手摸它們,應隔者餐巾紙摸一摸它。注意透鏡是玻璃做的,不能敲擊它們,以免劃傷手指。

2、學生觀察、記錄。

(一般我們把中間厚、邊緣薄的鏡片叫凸透鏡:把中間薄、邊緣厚鏡片叫凹透鏡。根據生活的需要,透鏡會做成不同的樣子,只要是中間厚邊緣薄的都是凸透鏡,只要中間薄、邊緣厚的都是凹透鏡。)

(引導學生看課本插圖,一滴水就是一個凸透鏡;有酒(或水)的瓶子等。)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觸摸透鏡,了解其構造,認識其區(qū)別,準確區(qū)分不同透鏡,為學生進一步研究透鏡做好鋪墊。選擇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系比較緊密的內容進行學習,使學生明白知識與生活的聯系。

1、師:同學們,如果我們用這兩塊透鏡分別去觀察物體、觀察書上的文字等,想一想會有什么發(fā)現呢?

學生猜測。

2、師:真的會這樣嗎?那就請你們用這兩塊透鏡分別觀察各種不同的物體,看看跟你們的預測是否一樣?把你們觀察到的發(fā)現記錄在表格中。比比將是誰的發(fā)現最多,研究得最好。

提醒學生可以參考教材P24頁四幅圖片資料。

3、學生小組合作進行實驗,觀察、記錄看到的現象。

4、小組匯報自己的發(fā)現。

(凸透鏡有放大功能,人們常常把它叫放大鏡;用凹透鏡觀察報紙上的字所發(fā)現的現象正好與放大鏡相反,大家千萬不能把兩種現象混淆。)

設計意圖:學生先猜測,再觀察、記錄,然后開始進行探究活動??茖W課重在“動手做”,讓學生觀察、記錄、討論交流,力求操作與思維、現象與理論的有機結合,使實驗過程成為師生共同參與的研究過程,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教學反思:生命化課堂要求我們的教學應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fā)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著重強調教學要以學生為本,要培養(yǎng)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對在生命化課堂教學所執(zhí)教的《透鏡》反思如下:導入新課我提問了學生一個問題“生活中你除了前面我們學過的平面鏡你還知道那些鏡子?由問題導入,學生紛紛舉手回答:眼鏡、放大鏡等等,由學生們熟知的各種鏡子引入新課,讓學生感覺到很貼近生活,激發(fā)他們學習的,在講解透鏡的種類時,我利用實驗室有的各種透鏡,讓學生去觀察、發(fā)現,學生有了直觀的感受,所以學生很容易的就區(qū)分開什么是凸透鏡,什么是凹透鏡。講解透鏡對光的作用時,我用實驗演示“透鏡對光的作用”,學生通過實驗演示很直觀觀察、總結出兩種透鏡對光的作用,結合著實驗現象,給學生講解三條特殊的光線經過透鏡后的折射光線,學生比較容易掌握。在這里給學生講“冰透鏡取火”的故事,學生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都想利用凸透鏡來試試,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學生充分利用提供的器材自主探究、來體驗,當我要求同學到前面來演示的時候,很多同學都爭先恐后、躍躍欲試,整節(jié)課堂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其中,基本上能達到教學目標。另外可能是上課老師講的還是太多,所以能沒有留下足夠的時間給學生,致使學生沒有能完成當堂的課堂質量檢測,還有就是在演示透鏡對光的作用的實驗的時候,由于老師考慮的不是太周到,沒有把實驗現象投影到大屏幕上,后排同學觀察的效果不是太好,這些在以后的教學中會加以改進,總之,我感覺要上好一堂課,老師必須根據教學目標,努力創(chuàng)設愉悅的教學情景,從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情趣入手,在學生的思維和知識之間架設橋梁,讓學生感到學習物理是一種需要而不是負擔,并在愉悅中獲取知識。同時,老師也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知識水平,提升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的能力。

透鏡教案 篇12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引入新課(3min)

1.同學們都見過放大鏡,利用放大鏡我們可以看清用肉眼看不清的小字;有些同學的視力不好,配上合適的眼鏡就可以看清本來看不清的物體;假日外出旅游,用照相機可以把美麗的自然風光留為永恒的記憶;上課時,老師可以把教學內容事先繪制在膠片上用投影打在幕布上,方便了課堂教學;醫(yī)院化驗室的醫(yī)生,在顯微鏡下可以看見血液中的各種細胞;科學家們利用巨大的天文望遠鏡來觀察,接收來自宇宙的信息,通過對這些信息的分析,人們對宇宙越來越了解。前邊所說的放大鏡的鏡片、眼睛的鏡片、照相機的鏡頭、投影機、顯微鏡、望遠鏡等儀器的鏡頭,都是由透鏡組成的。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透鏡,同學們想了解有關透鏡的哪些問題?

[師]看來同學們對透鏡很有興趣,提出這么多的問題,要想得出答案,我們就要通過探究和實驗來獲得。

2.多媒體出示本節(jié)教學目標。

二、進行新課教學(22min)

[探究]什么叫凸透鏡?什么叫凹透鏡?

[師]在我們的桌子上都有一盒透鏡,它們的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同學們認真觀察,不要用手摸,看有什么不同,能分幾類,找出它們的特征。

[師]通過觀察和討論,概括出它們的特征。

[師]通過大家的觀察、討論和概括,我們認識了凸透鏡和凹透鏡。

(一)什么叫凸透鏡?什么叫凹透鏡?

中間厚、邊緣薄的叫凸透鏡,中間薄,邊緣厚的叫凹透鏡。(板書)

[師]凸透鏡和凹透鏡生活中常用到,我們桌子上放著幫助人們矯正視力,保護眼睛的近視眼鏡的鏡片和遠視眼鏡的鏡片,看看它們是什么透鏡?

幼兒教師教育網的幼兒園教案頻道為您編輯的《透鏡教案合集十二篇》內容,希望能幫到您!同時我們的透鏡教案專題還有需要您想要的內容,歡迎您訪問!

相關推薦

  • 透鏡教案分享 我們推薦您來閱讀我們的網頁內容,其中一篇好文章是“透鏡教案”。老師在給學生上課之前通常會提前準備好教案和課件,所以需要花一些時間來撰寫。編寫教案需要深入了解學科的特點和教學規(guī)律。...
    2024-01-28 閱讀全文
  • 凸透鏡成像教案11篇 一般給學生們上課之前,老師就早早地準備好了教案課件,因此就需要老師自己花點時間去寫。教案是幫助學生形成深刻理解的有效途徑,怎么才能快速寫好一份優(yōu)質教案課件?希望這篇關于“凸透鏡成像教案”的文章能夠對大家有所啟發(fā),請勿忘記將這個網頁加入收藏夾隨時查看!...
    2024-05-08 閱讀全文
  • 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課件(收藏十二篇) 小編為您搜集了“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課件”的詳細信息以便滿足您的需求。每個老師在上課前需要規(guī)劃好教案課件,又到了老師開始寫教案課件的時候了。教案是課堂教學的藍圖。這些資料供你參考和使用希望它們對你有所幫助!...
    2023-08-24 閱讀全文
  • 神奇的透鏡 下面是《神奇的透鏡》的內容一文,給你帶來豐富精彩的內容,歡迎閱讀!教學目的:1、知道不同透鏡的特征。2、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準備:凹透鏡、凸透鏡、平面鏡、凸面鏡、凹面鏡、望遠鏡、放大鏡、顯...
    2021-08-26 閱讀全文
  • 物理透鏡課件錦集10篇 筆者瀏覽了許多文章后,發(fā)現“物理透鏡課件”真是令人驚艷。在教師的日常工作中,教案和課件是必備的工具之一,教師在編寫教案和課件時必須認真對待,不能草率應付。教案是創(chuàng)造生動教學場景的有效方法。筆者相信,這確實是一個值得投資的項目!...
    2023-11-16 閱讀全文

我們推薦您來閱讀我們的網頁內容,其中一篇好文章是“透鏡教案”。老師在給學生上課之前通常會提前準備好教案和課件,所以需要花一些時間來撰寫。編寫教案需要深入了解學科的特點和教學規(guī)律。...

2024-01-28 閱讀全文

一般給學生們上課之前,老師就早早地準備好了教案課件,因此就需要老師自己花點時間去寫。教案是幫助學生形成深刻理解的有效途徑,怎么才能快速寫好一份優(yōu)質教案課件?希望這篇關于“凸透鏡成像教案”的文章能夠對大家有所啟發(fā),請勿忘記將這個網頁加入收藏夾隨時查看!...

2024-05-08 閱讀全文

小編為您搜集了“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課件”的詳細信息以便滿足您的需求。每個老師在上課前需要規(guī)劃好教案課件,又到了老師開始寫教案課件的時候了。教案是課堂教學的藍圖。這些資料供你參考和使用希望它們對你有所幫助!...

2023-08-24 閱讀全文

下面是《神奇的透鏡》的內容一文,給你帶來豐富精彩的內容,歡迎閱讀!教學目的:1、知道不同透鏡的特征。2、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準備:凹透鏡、凸透鏡、平面鏡、凸面鏡、凹面鏡、望遠鏡、放大鏡、顯...

2021-08-26 閱讀全文

筆者瀏覽了許多文章后,發(fā)現“物理透鏡課件”真是令人驚艷。在教師的日常工作中,教案和課件是必備的工具之一,教師在編寫教案和課件時必須認真對待,不能草率應付。教案是創(chuàng)造生動教學場景的有效方法。筆者相信,這確實是一個值得投資的項目!...

2023-11-16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