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中八年級上冊語文《三峽》說課稿(通用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說教材
《三峽》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五篇課文為我們描繪自然山水之美?!度龒{》是酈道元抒寫三峽風光的游記散文,是新課標推薦的古詩文背誦篇目。全文僅150余字,然而作者卻以凝練生動的筆墨寫出了三峽的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在這極短的篇幅之內,用音樂美感的語言,濃縮了萬千氣象,展現(xiàn)了壯麗風光。寫山,連綿不斷、遮天蔽日;寫水,婉約豪放、清榮峻茂。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動靜相生,搖曳多姿。
二、說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及確定的理論依據(jù):《新課程標準》的學習要求是:“閱讀淺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書和注釋理解基本內容?!薄坝行┰娢膽髮W生誦讀,以利于積累,體驗語感。”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文特點,我確定這堂課的三維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和能力目標: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達到熟讀成誦;積累文言詞語;整體感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過程和方法目標:抓住精彩的寫景段落,深入領會畫龍點睛的詞語。對文章的感知有整體到局部,深入作品的意境。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感受三峽雄奇險峻、清幽秀麗的景色,激發(fā)熱愛祖國壯美山河的感情。
教學重點與難點: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學習新知識前,要具體分析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困難、心理特征及發(fā)展趨向,從而有針對性地確立學習的重難點及教學方法。八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閱讀能力,根據(jù)他們的實際情況及本文特點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學重點是:積累文言詞語;理解文章內容。教學難點是: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說學情
《新課標》要求初中生要背誦百篇名篇,《三峽》寫景精煉優(yōu)美,與學生熱愛自然的心理形成共鳴。本班學生愛讀古典文學,引導其背誦可逐步提高鑒賞能力。但八年級學生閱歷淺,少有真切體會,在語言的領悟、文言文學習的方法和技巧上存在一定的困難,老師應加以引導。
四、說教法、學法
1、教法:創(chuàng)設情景、指導朗讀、品析語言。
2、學法:自主、合作、探究。教法要為學法服務,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培養(yǎng)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學習是從未知到知,從不會到會,它有一定的被動性,我們應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問題,探索解決問題,培養(yǎng)其探索和創(chuàng)新精神。在本課教學中,強調學生課前認真預習,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課堂以學生誦讀、討論、感悟為主,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幫助學生完成重難點的突破。
五、教學過程
本課設計兩課時,我這里是第一課時,只學習三峽的山和水。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1、有外國學者問過余秋雨,:“中國有意思的地方多,你能告訴我最值得去的一個地方嗎?”請同學們猜猜余秋雨說的是哪個地方?(三峽)
2、播放《浪漫三峽》短片(多媒體播放視頻)
3、三峽的確魅力魅力無窮,我們就跟隨酈道元一起去走進壯麗的三峽,一起去領略那無限的風光。此環(huán)節(jié)設計意圖:讓學生帶著問題來學習,注意畫面和音樂配合,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
(二)泛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學生初步體會文章的美。
2、學生朗讀。注意讀音、節(jié)奏和語句的通順,在書中畫出難讀的字詞。
3、學生試譯短文。
4、多媒體展示重難點的字、詞、句。
5、學生試著背誦。此環(huán)節(jié)設計:注意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的調動學生積極性。
(三)讀課文,品析領略
1、品讀課文:三峽美在哪兒?(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及時鼓勵。
2、酈道元如何寫山的?特點是什么?(引導學生回答。教師幻燈板書)注意激勵
3、他又是如何寫水的?特點是什么?(小組討論回答)回答的同時老師用多媒體展示三峽的水隨季節(jié)變化而呈現(xiàn)的不同景象。
4、讓學生結合課文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三峽的美。(學生獨立歸納回答)
5、從語言、文章的結構、描寫手法來品析這篇文章。這是本文的一個難點點(小組合作探究完成)這一題教師可以出示一個說話的句式,來降低學生的回答的難度。
(四)拓展延伸,比較欣賞
1、師生齊背《早發(fā)白帝城》。
2、一首是詩,一篇是游記,二者有哪些內容對應、寫景相同的句子?
此環(huán)節(jié)設計:培養(yǎng)學生的比較閱讀能力。
(五)背誦課文,豐富積累
(六)走出課文,激發(fā)情感
酈道元筆下的三峽是一千五百多年前的美好畫卷,今天的三峽正迸射出耀眼的光芒。三峽電站正造就著一個世界奇觀。三峽,我們唯一的三峽!三峽,我們永遠的三峽!
(七)學生談收獲
(八)作業(yè)布置
1、小結三峽的壯麗。
2、收集有關三峽的詩句。
一、說教材的處理
《三峽》是語文版語文教材七年級(上)第七單元的第二篇文章。根據(jù)新課程標準要求7-9年級學生“閱讀淺顯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yōu)秀詩文80篇”,七年級上冊一共安排了兩個文言詩文單元?;旧鲜瞧绦?,內容淺顯的古代散文和詩歌。旨在通過對它們的學習,讓學生逐步接觸、了解我國古代的優(yōu)秀文化,引起學生學習古代散文和詩歌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古代文學作品的美,初步了解我國古代詩歌取得的輝煌成就。感受古代詩文的美;激起學生學習古代詩文的興趣。本文在第二個文言詩文單元學生通過上一個單元的學習,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文言詞匯的積累,掌握了簡單的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度龒{》是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中關于三峽的一段注釋,同時也是一篇很好的寫景散文。課文通過對三峽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峽景色的描寫,向我們展現(xiàn)了三峽的美麗風光。文章寫景生動,用詞精準,有著一種特殊的藝術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描寫手法以及成功的運用了對偶、夸張、引用等修辭手法和襯托的寫作手法,更是令人贊嘆。
我的教學設想是,把本文的教學分1.5個課時來完成,前半個課時重在預習指導,要求學生利用注釋和工具書通譯全文,達到理解全文的基本內容的目的。第二課時以讀為主,通過朗讀、討論等手段,理解文章的美和寫作的妙處。本說案說的是這一課時。
據(jù)此,我把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一、朗讀課文,落實字詞,理解文意,熟讀成誦。
二、品析課文,引導學生領略三峽景色的美。
三、欣賞課文,引導學生揣摩作者筆法之妙。學習本課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的手法。
基于七年級學生的特點和知識結構,我把教學重點放在引導學生體會三峽的美和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的手法上,同時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
二、說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的運用
這是一篇寫景散文,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采用了創(chuàng)設情景、指導朗讀、品析語言等方法進行教學。
列寧曾十分強調情感對人的認識和邏輯思維的調節(jié)作用,他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庇纱丝梢?,情感與知識的雙向交流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學中我力求醞釀出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感與情緒。如上課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三峽的美麗的風光,配上舒緩優(yōu)美的音樂,用聲情并茂的朗讀和直觀形象的板書等等,以此幫助學生理解,使之進入情境,進而領會文章的美。
當然,“文學的本質是始于感情而終于感情的。文學家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識的——總是要在讀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樣的感情作用的”。因此教讀這篇文章,除了創(chuàng)設情景外,還要通過指導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xiàn)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寫的景和物叩擊學生的心靈,引起共鳴。
《三峽》一文構思巧妙,用詞精準,特別是能準確的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要學生體會文章的妙處,還得引導學生品析語言,品析文中一些概括力很強的詞語等,以及多種修辭的運用。
三、說學法的點撥與指導
朗讀教學是一種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它與其他能力的培養(yǎng)相輔相成。對課文內容理解的透徹,朗讀才能傳情達意;對課文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讀才會有正確的語音、語速、音量;對課文的詞句熟悉,朗讀才會有準確的發(fā)音、停頓、重音。朗讀又是學習語文的傳統(tǒng)方法,也是審美傳情的極好的手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通過初讀整體感知、再讀品析課文內容所體現(xiàn)的美、三讀揣摩文章寫法的妙處、四背讀積累文學作品這么幾個環(huán)節(jié)循序漸進的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
同時注重知識的內引外延,課堂上安排了讀一讀、品一品、評一評、背一背,課后安排了寫一寫這些環(huán)節(jié),重點要求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學習過程中學生討論熱烈,發(fā)言踴躍。寫一寫環(huán)節(jié)主要要求學生重視對古詩文的積累,以及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指導實踐的能力。
四、說教學媒體的使用
我制作了多媒體課件來輔助教學。課件制作是為上課的主題服務的,制作時,我沒有追求繁雜、華艷,而只是從能否引起學生關于美的直觀感悟與聯(lián)想和能否優(yōu)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效率這些方面著想。制作時,我特別注意了音樂、圖片和文字的有機配合,這對營造課堂氣氛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五、說教學程序設計
學習的積極性。通過老師領著走,學生跟著走這一方式,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學會了字詞,讀準了文章的節(jié)奏。
第三步、再讀課文,進入文中去領略三峽的美。出示第一步、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一組三峽的圖片,選用舒緩的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作為背景音樂,使學生的情感與作品的情感積極交融,激發(fā)學生學習三峽的興趣。
第二步、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全文
1、教師聲情并茂地范讀課文,讓學生初步了解文章的美;
2、提出閱讀要求要求學生自主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節(jié)奏、讀順文意;
3、多媒體課件出示練習題檢查閱讀效果。
這一環(huán)節(jié)體現(xiàn)了老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了學生自主性。(多媒體課件,提出再讀要求):
品一品
品析課文,領略美景。
1、請同學們邊讀課文邊透過文字領略三峽的美,……準備用“三峽的……美”說一句簡單的話。并加上一句描寫的話。
如:三峽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峽,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幾乎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遮蔽天空,擋住陽光。
學生自由品析三峽的美,四人小組討論,然后回答。老師總結:(幻燈片出示板書)
三峽的山:延綿,高峻壯美
三峽的夏水:迅疾壯美
三峽的春冬:清榮峻茂秀美
三峽的秋:凄涼凄美
3、老師把話題引向課外:三峽的美哪里是文字能窮盡的?它還存在于我們的想象之中,你能再說一句想象的話嗎?
如:三峽的云美。你看,那漂浮在十二峰上的白霧,似煙非煙,似云非云,多么婀娜多情,多么幽深秀麗。
4、老師出示幻燈片,向學生展示一組圖片,師生一起來欣賞三峽的美景。(音樂聲起,一幅幅三峽美景盡展眼前)
第四步、三讀課文,揣摩文章寫法的妙處
1、如此雄偉壯麗的奇景,散文家酈道元卻僅用了一百五十余字來描繪,且盡傳奇神,其筆法令人不能不稱奇?,F(xiàn)在我們用欣賞的眼光來審視評說課文的美(文字投影):我們欣賞文章,可從語言、結構、描寫的角度(動靜、粗細、遠近等多方面)著手。
例如:課文的描寫手法美,正面落筆的“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形象而概括地描繪出三峽的地貌特點是山高嶺連,峽窄水長;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一句則從側面烘托了三峽峰巒延綿,隱天蔽日的山勢。
2、請同學們欣賞課文,說出課文的幾個妙點來。展示幻燈片,提出學習任務(學生合作學習,自由評說)
為了幫助學生掌握文章的寫法之妙,通過練習來提示。出示幻燈片,練習:
練一練
1、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一句從面體現(xiàn)了山巒的,山勢的;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則是描寫,以“不見曦月”襯托山的。
2、“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一句,用了手法,突出水勢。
3、本文描寫生動,寫“湍”用,寫“潭”用,寫“柏”用,寫泉用。
4、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學生總結本文的寫作特點,教師小結:本文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了精準的描寫以及運用多種修辭手法來表現(xiàn)三峽的美。
第五步、背誦課文
教師進一步點撥:酈道元真不愧為北魏的地理學家和散文家,他用地理學家的豐富游歷和散文家的風厚的.文學功底,把《水經(jīng)》里的一條注釋作得如此優(yōu)美,真是慧眼獨具、匠心獨運。一百五十余字的短文,卻能囊括千里,包容四[內容來于Y-Y_課-件_園]季,收納山水草木,羅入古猿怪柏,其筆法確實精妙至極。難怪當代散文家余秋雨先生說酈道元《水經(jīng)注》中的三峽,使后人再難調動描述的辭章了。這樣的美文,我們理應先睹為快,先背為幸啊。同學們,讓我們轟轟烈烈的讀起來,背起來:
我們先請4位同學試背一遍,每人背一小段,其他同學可以小聲的和背、其背、吟誦。老師給你們配上音樂,同學們可以在背的同時,在筆記本上作點詞句賞析積累。
第六步、尾聲(邊展示幻燈片“三峽工程圖景”邊講述)
酈道元筆下的山水畫卷已成為三峽歷史的美好回憶,今朝的三峽正放射著世人矚目的光輝,看:宏偉的葛洲壩工程,紅火的三峽工地,正在成就著一個又一個的世界奇觀。三峽是我們心中永遠的三峽!三峽承載著我們永遠的愛!
第七步、知識的拓展
布置課后練習:寫一寫
1、歷代文人對三峽有過很多的贊美,老師搜集了一些描寫三峽的詩歌(幻燈片展示),打印出來后,請同學們課后去欣賞,并用楷書或行楷抄寫下來。
2、(幻燈片“金雞嶺的風光”)三峽是美麗的。其實我們身邊也有美麗的風景,我們坪石的金雞嶺就是一個著名的風景點,下面請欣賞老師屏幕上的金雞嶺的優(yōu)美的景色,學習酈道元的寫景的手法,寫一篇短文來向游客們展示金雞嶺的美。
這一環(huán)節(jié)很重要,因為時間關系只能放在課后了,但它的意義遠不是一道練習題那么簡單,根據(jù)新課程標準要求,要注重學生的語言的積累和實際運用知識的能力的培養(yǎng),我設計的這道作業(yè)題,目的就在于此。
六、說教學效果
這堂課老師講得少,學生讀得多,說得多,想得多,練得多。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展示、老師適當?shù)狞c撥、練習的合理設計,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還基本上能領會文章的美,能揣摩出文章的一兩點妙處來。課堂氣氛活躍,有激烈的討論,有爭先恐后的發(fā)言。學生們能在學習的過程中和課后的練習中得到美的體驗和情感的熏陶。所取得的課堂效果很令我滿意。
教學目標:
1、朗讀感知,讀懂文意和脈絡;
2、細讀品味,感受美景和情感;
3、知人論世,領悟處境和心境。
教學重點:
朗讀感知,讀懂文意和脈絡;細讀品味,感受美景和情感。
教學難點:
知人論世,領悟處境和心境。
教學創(chuàng)意:
以反復誦讀為手段,以抓關鍵詞為方法,以情感變化為抓手,帶動對文章脈絡的梳理,對小石潭美麗景色的賞析,以及對人物內心情感的體悟。
教學步驟
一、激趣導入
背誦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找出這首詩中最能表現(xiàn)作者心境的兩個字。沒錯,“孤”和“獨”,這就是詩人當年參與改革失敗被貶時的心情寫照。柳宗元被貶永州做司馬期間,寄情山水,寫了八篇游記,史稱“永州八記”,今天我們就來欣賞其中一記,《小石潭記》。
二、譯讀,整體感知
1、讀準字音
初讀,圈出生字詞,查字典讀準字音。
2、讀懂文意
以小組為單位,借助課下注解和工具書疏通文意,教師巡視,師生交流。
3、讀出文脈
(1)作為一篇游記,本文是按怎樣的順序來寫的?請同學們在文中標示出表明作者游蹤變化的詞語。
從小丘西行——下見小潭——潭中——潭西南而望——坐潭上——記之而去
把握游記以游蹤為序以及本文寫景移步換景與定點觀察相結合的特點。
(2)在游覽的過程中,隨著景物的變化,作者的心情也隨之變化。請同學們找出文中表明作者情感變化的句子。
“心樂之”“似與游者相樂”——“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三、品讀,緣景明情
柳宗元為什么先是快樂的后來又悲傷了呢?下面我們就循著文脈來找答案。
1、品讀“心樂之”。結合小石潭美景,感受其“樂”。
課文開頭就說“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意思是聲音很好聽,使我很高興,作者是“樂其水聲悅耳”。請大家讀課文,試著將“心樂之,樂其----”補充在文章某句話后面,連起來讀一讀,感受作者的“樂”。
“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心樂之,樂其潭水清涼。
“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心樂之,樂其岸邊石頭姿態(tài)萬千,形態(tài)各異。
“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毙臉分?,樂其樹木青蔥,藤蔓翠綠,搖曳多姿。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毙臉分瑯菲涮端宄渭儍?。
“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毙臉分?,樂其魚兒自由靈動,調皮可愛。
無意間發(fā)現(xiàn)小石潭這么個幽靜美麗的地方,作者自然是激動的,驚喜的。
2、品讀“凄神寒骨”,結合小石潭氛圍,感受其“凄”。
景美人樂,作者是不是流連忘返了呢?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來?“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p>
如此美景卻不能長時間的停留,為何?“以其境過清”。朗讀直接表現(xiàn)“其境過清”的句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斌w會作者凄涼悲傷的感情。
是什么引發(fā)了作者心境如此大的變化的呢?找到關鍵字?!疤段髂隙钡摹巴弊?。他望到了什么?“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辈⒉幻篮玫脑O喻,正是作者凄寒、迷茫的`內心體現(xiàn)。指導朗讀,語速要緩慢,語調要低沉,讀出淡淡的憂郁之感和作者內心的迷茫。
四、悟讀,知人論世
柳宗元明明站在潭邊沒動,眼前的景客觀上也沒有變,那為什么感受突然就不一樣了呢?結合作者身世,從作者由“樂”變“凄”的微妙情感變化中領悟其孤獨的內心世界。
屏幕顯示柳宗元身世:(出身于官宦世家,少年有才名,20歲即中進士。積極參與王叔文集團政治改革,失敗后被貶為永州司馬,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后任柳州刺史,4年后病逝于柳州任上,終年46歲。)
當作者向西南望去,見到了水流曲折幽邃,或明或暗,岸勢如犬牙一般交錯,于是有一種幽深不可測度的內心感受,而這一感受,似乎隱約的與自己被貶謫以來一貫的心境有某種契合,于是,眼前的景象,不再是先前的蒙絡搖綴,參差披拂的勃勃生機了,而是顯得寂寥無人,凄神寒骨。
這遠離塵世的小石潭,雖充滿了生機,卻無人賞識,四周被竹圍抱,其幽清無聞,與自己的境遇何其相似,所以作者不禁觸景傷情,為小石潭的處境感傷,也為自己感傷。所以再美的風景也只能帶給他短暫的快樂,卻始終走不進他苦悶而孤寂的心靈。
五、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欣賞了小石潭的美景,感受了柳宗元情緒的變化,觸摸到了柳宗元孤寂卻不頹廢的心靈。推薦大家課外閱讀“永州八記”中的其他作品,更多地感受柳宗元游記的獨特魅力。
一、說教材
1、選文在教材中的地位
2、教學目標
3、教學重難點
4、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的依據(jù)
《初中語文大綱》在古文閱讀上要求誦讀詩詞,積累、感悟和運用。我把課文結合單元來分析,甚至置于整個初中古文學習的階段來分析。宏觀看,本單元都是古代歌詠山水的優(yōu)秀篇章。本文更是開啟山水游記的先河,借山水抒性靈,對后一代的柳宗元影響頗深。由此可知酷愛山水是各代文人的共同追求。本文為以后學習山水游記打下基礎,具連貫性。微觀看,本文不單寫景優(yōu)美,且語言明易,抒發(fā)對祖國山河的感情。因此,本文能初步培養(yǎng)學生鑒賞力。
教學目標重點、難點依據(jù):新課改基本的教學理念體現(xiàn)在重朗讀、重感悟、重積累?!毒V要》指出:“培養(yǎng)目標之一是使學生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因此,定以下目標:
知識目標:
積累重點字詞,背默課文。(注重知識與能力的聯(lián)系,落實雙基目標。)
能力目標:
1、重視朗讀訓練,能借助工具書翻譯;(葉圣陶語“非讀無義訓練語感,非讀無義激發(fā)美感”)
2、學習寫景方法,體會語言精妙之處;
3、結合作者情況,體會作品意境,逐步提高鑒賞力。(教學過程中“授之以漁”如教給學生知人論世的方法。即了解作者情況,寫作背景,進一步理解作品。如教給學生寫景方法,抓事物特點進行刻畫。)
德育目標:
激發(fā)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感情。
“注重選文的思想性審美情趣文化內涵”是調整后教材的突出特點。據(jù)這一依據(jù)我定以下重、難點,但初中生鑒賞能力仍有待提高。要注意循序漸進。
重點:抓精彩句、段,體會景物描寫特點。
難點:在教師的指導下摘抄,感悟語言的精妙之處。
二、學情分析
《新課標》要求初中生要背誦百篇名篇,《三峽》寫景精煉優(yōu)美,與學生熱愛自然的心理形成共鳴。本班學生愛讀古典文學,引導其背誦可逐步提高鑒賞能力。但初二學生閱歷淺,少有真切體會,或許在感悟語言優(yōu)美上有一定難度。
三、說教法
(一)、總體設計及理論依據(jù)
新課標要求“重視學生思維力,重視知識之間、能力之間、情意之間的聯(lián)系”因此,我的教法總體設計:導讀—感悟—設疑—解疑。
(二)、教學方法及培養(yǎng)的能力
1、導讀,用朗讀法(學生為主,教師為輔,教師指導學生每次讀書的側重點?!白x書百遍其義自見”,引導學生感悟課文。)
2、感悟,指用圈點批注法體會語言內涵。(現(xiàn)代人大多情感粗糙,對身邊事物缺乏敏感,學生則表現(xiàn)為冷漠麻木或浮燥急進;因此,我著重培養(yǎng)學生感悟,發(fā)掘思考的創(chuàng)造力和深度,將課本知識內化為能力。)
3、討論法,學生提出問題,教師集中熱點問題,并解疑。培養(yǎng)學生懷疑精神。
(三)、教學手段
引導學生利利用各種傳媒手段收集有關課文的資料。學生既提高了學習興趣,又能發(fā)展思維力,加深了對課文理解。
四、說學法
新課改中,教師應是知識的傳授者,同時也是學生的引導者、促進者。學生反復朗讀的基礎上自己翻譯。經(jīng)討論,在合作探究學習中感悟語言,并摘抄優(yōu)美語言,我適當點撥,并鼓勵學生質疑。
學習方法是:
1、誦讀訓練法:落實雙基目標
2、合作探究法:落實重點
3、設疑法:突破難點
4、創(chuàng)設情景法提高寫作能力
5、練習法培養(yǎng)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在學法上培養(yǎng)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共同發(fā)展,學生自主與合作探究結合。例如:我創(chuàng)設情景提問學生對秋景一段怎樣讀?依據(jù)是什么?學生討論后紛紛發(fā)言,有的說“帶冷清蕭殺的哀婉,”依據(jù)是“哀轉久絕?!庇械恼f“帶天高云淡的舒暢”依據(jù)是“晴初”和“林寒澗肅”等等,雖然有的答案出乎意料,卻頗能顯示學生的思考力和個性。
五、說程序
(一)、課堂結構:導入、討論,教師點撥,課堂練習布置作文。
(二)、簡要過程
當今語文教改氣氛活躍,新觀念、新教法層出不窮,但溯本求源,探其精髓,都要求勿忘“讀”這個本。本節(jié)課據(jù)此設計如下:
1、初讀感知課文
愛因斯坦說“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為重要?!弊寣W生自由朗讀,畫出疑難的地方,為下面設疑作準備。
2、通讀全文,教師解疑
學生互評朗讀并翻譯,要求讀準字音、句讀,重點句段能意譯,理清作者思路,為下面環(huán)節(jié)掃清障礙。
3、研讀重點段落,體會語言精妙
學生在上面的各環(huán)節(jié)提出問題,教師分問題討論,為下面的寫作練習做準備。
要相信每個學生都有鑒賞的潛能,新課改更強調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如:全篇百余字,卻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請舉具體例子說明(考查學生感悟、鑒賞的能力)
本文讀來音韻和諧,你能發(fā)現(xiàn)作者怎樣營造這種效果?指出對偶、韻腳(培養(yǎng)學生語感)
想像文章描繪的畫意,把握各段寫景重點及景物特點,體會作者思路。(培養(yǎng)學生想像力)
4、析讀課文,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
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整個學習過程,指導學生學習和思維的方法,自己探求真知,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請學生當一會老師給別的同學出題,學生的學習熱情頓時高漲,提出許多有趣的問題。如“沿溯阻絕”指陸路還是水路被隔絕,既被隔絕為何“王命急宣”時能急傳王命?
如作者如何安排寫景順序,為何不按往常的春夏秋冬的順序?
5、練習延伸,學本文寫作方法
(激發(fā)學生對家鄉(xiāng)的贊美之情,學習本文寫景方法。)
6、歸納總結
教學目的
1.學習按照一定順序組織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鮮明生動的語言寫景狀物的方法。
2.體會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藝術特色。
3.了解“如”“若”“似”的不同用法及“以”“為”在文中的用法。
教學重點
背誦及體會文章寫景抒情的方法。
教學難點
樹、石、水、魚特點及對它們的準確描寫。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由現(xiàn)實生活中的“韓流”想到“唐宋八大家”中的“韓流(柳)”導入。
二、簡介作者,作品背景,解題。
柳宗元:字子厚,河東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學家,思想家。曾參與王叔文集團的政治革新活動,任禮部員外郎。失敗后,被貶為永州司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賞大自然風光來排遣內心的愁悶。他在永州發(fā)現(xiàn)了許多風景佳麗的地方,記下了其中的八處名勝,成為我國古典文學散文史上頗有名的《永州八記》?!缎∈队洝肥恰队乐莅擞洝分械牡谒钠?。作者寓情于景,抒發(fā)謫居生活的清寂苦悶、抑郁憂傷之情。他所寫的游記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憤。
“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往往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fā)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反復誦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1.讀通課文,找出難讀難寫的常用字。
悄愴(chuang)、篁(huang)竹、清洌(liè)、為坻(chí)、為嶼(yǔ)、翕(xī)忽
為嵁(kan)、差(cī)互、寂寥(liao)、幽邃(suì)
2.熟練而準確的反復誦讀課文(讀準字音、準確斷句),如:范讀、齊讀、速讀等。
3.結合下列問題,整體把握文意。
①這篇散文是按怎樣的順序描寫景物的?具體寫了哪些景物?(要能概括出每節(jié)的大體內容)
提示:以游覽的先后次序(游蹤:發(fā)現(xiàn)-近觀-遠望-感受)來描寫的。先寫潭上的大概景象,再寫近處潭中景象,再寫遠望溪流水源之景,最后寫潭上氣氛。具體描寫了石潭、潭水、游魚和溪流。
②小石潭的全貌是什么?潭中游魚和潭水有什么特點?
提示: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巖。潭中魚可百許頭……似與游者相樂。
③潭上有什么景物?
提示: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④根據(jù)課文內容,說說作者觀魚時的心情是怎樣的?游覽到最后的心情又是怎樣的?為什么?
提示:作者對游魚的那種“似與游者相樂”的描寫時心情是快樂的,而“寂寥無人,凄神寒骨”的描寫中流露出凄涼憂傷的心情。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愁悶、悲憤
四、作業(yè):
1.整理筆記(背誦名句、
寫準字音字形、重點句的斷句、掌握重要的作家常識)。
2.抄寫字詞、拼音各3遍;抄寫課文2遍。
3.預習并完成下一課時的學習內容。
第二課時
一、快速解譯課文
要求:學生輪流進行;每人負責一句,先講字詞解釋,再翻譯整個句子。
提示一: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提示二:1)從小丘西行:向西2)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樣、像長蛇爬行那樣3)明滅可見:或現(xiàn)或隱4)犬牙:像狗的牙齒那樣差互:交錯不齊5)日光下徹:向下6)影布石上:照映7)隸而從者:隨從、跟從8)以其境過清:因為、凄清
譯文:從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著竹林,聽到了水聲,好像身上帶的玉佩、玉環(huán)相碰發(fā)出的清脆聲音,(我的)心情高興起來。砍倒竹子,開辟出一條道路(走過去),下面看見一個小潭,潭水特別清涼。整塊石頭作為潭底,靠近岸邊,有一圈從潭底周圍突出水面的石頭,成為坻、嶼、、巖各種不同的形狀。青蔥的樹,翠綠的莖蔓,遮蓋交結,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動。
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好像都在空中游動,周圍什么也沒有似的。陽光直照到水底,石上有魚的影子,靜止不動;又忽然向遠處游走,往來很快,好像和游人一同歡樂。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小溪曲曲折折,忽明忽暗,忽隱忽現(xiàn)。溪岸的形狀像犬牙那樣交錯不齊,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樹木圍繞著,寂靜寥落,空無一人,不覺心神凄涼,寒氣透骨,令人感到悲哀。因為這里的環(huán)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題字離去。
同游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跟著來的有姓崔的兩個少年,一個叫恕己,一個叫奉壹。
二、把握作者情感,體會作者情景交融手法的綜合運用。
1.作者在文中重點寫了哪些景?表達了怎樣的情?
(1)文中哪些句子寫了“石”?突出了石有怎樣的特點?
點撥:文中描繪的景物無不浸透著“石”的氣息。“全石以為底”,“卷石底以出”說明“潭”的`的確是個“石潭”?!叭瑛Q佩環(huán)”形容聲音嘹亮,說明“石潭”的不一般。“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寫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優(yōu)美形態(tài)?!坝安际稀苯栌≡谑系聂~影表現(xiàn)水的清澈透明。(奇而冰冷)“凄神寒骨”不盡是石的冰涼,含蓄地表達了作者憂傷、悲涼的心境。
(2)文中哪些句子寫了“水”?運用了怎樣的寫法?寫出了水怎樣的特點?
點撥:“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俶而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這句話正面寫出游魚的生動活潑,從側面表現(xiàn)了潭水的清澈透明?!疤段髂隙氛凵咝?,明滅可見。”用形象的比喻,寫出了小溪的形狀。
(3)文中的“動”景與“靜”景的結合。
點撥:①游魚的“怡然不動”為靜及“俶爾遠逝”又表現(xiàn)了魚兒的生動活潑。②小溪。就小溪本身來說,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這是靜止的;就溪水說,作者形容它像蛇爬行那樣曲折,這是流動的。用了這兩個比喻,一靜一動來描寫小溪。
2.作者是怎樣把情和景結合起來的?
點撥: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對景物描繪中結合著作者自身的遭遇,滲透著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懷。這遠離塵世的小石潭雖充滿了生機——“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但卻無人賞識,四周被竹圍抱,其幽清無聞與自己的遭遇相同,觸景傷情。作者離開國都長安來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不習慣。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為了擺脫抑郁心情。此刻過于清冷的環(huán)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愴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與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強烈的對照。
【教學目標】
1、概括聞一多演講的主要內容以及思想感情。
2、體味文章的語言特點,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
3、學習聞一多先生熱愛祖國、獻身革命的英雄氣概和斗爭精神。
【教學重點及難點】
1、體會文章的語言特點,體會作者的寫作手法。
2、學習聞一多先生熱愛祖國、獻身革命的英雄氣概和斗爭精神。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多媒體教學法,朗讀法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進行新課之前,我先為大家播放一段視頻,請同學們觀看。(播放視頻)
同學們對剛才視頻中所演繹的歷史事件有了解嗎?誰能說一說?(請學生說一說,師補充)
同學們知道,1945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國民黨想要奪取勝利的果實,陰謀發(fā)動內戰(zhàn),大肆暗殺愛國人士,李公樸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在7月15號李公樸先生的追悼會上,聞一多先生發(fā)表了演講,結果在當天晚上回家的途中慘遭殺害。于是這篇演講就是聞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講,今天我們學習的就是這珍貴的最后一次演講。
現(xiàn)在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自己閱讀課前導讀部分。(板書標題、作者)
從導讀部分我們可以看出本文與以往所學文章有所不同,這是一篇演講詞,那什么是演講詞呢?演講詞,又叫講演詞、演說詞,它常在各種大型群眾集會或較為隆重的場合使用,而且講話人所講的都是些較為重大的問題或者某個專門問題進行的論述。演講詞具有宣傳、鼓動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演講者的觀點、主張與思想感情傳達給聽眾及讀者,使他們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產(chǎn)生共鳴。
二。檢查預習
請同學們自己給下列字注音,然后請同學讀一讀。
卑劣(liè)污蔑(miè) 卑鄙(bǐ)
蠻橫(hèng) 賦予(yǔ) 挑撥離間(jiàn)
三。讀課文,析內容
(一)活動一:傾聽愛國心
請同學們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思考:
1、聞一多先生演講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請學生先自讀課文,在讀課文的過程中注意重音、停頓、語速和語氣等問題,找出你最喜歡的段落,反復朗讀,然后展示讀給大家聽。
參考:聞一多先生在李公樸先生的追悼會上,義正詞嚴地當眾揭露、痛斥_的罪惡和卑劣,表達了對民主和平的堅定信心。
2、聞一多先生在演講中預言敵人“快完了”,人民一定勝利,依據(jù)是什么?請從文章中找出答案。
參考:
(1)“他們這樣瘋狂地來制造恐怖,正是他們自己在慌啊!在害怕??!所以他們制造恐怖,其實是他們自己在恐怖??!”
2)“你們殺死一個李公樸,會有千百萬個李公樸站起來!”
3)“歷沒有一個反 人民的勢力不被人民毀滅的!”
(二)活動二:品析愛國情
1、從聞一多的演講中我們能感受到他對李公樸、昆明人民和國民黨_分別是怎樣的感情?
同桌二人討論,積極回答。
參考:高度贊揚李公樸先生和昆明人民的斗爭精神,對李先生的被殺表現(xiàn)得十分悲痛。痛斥了國民黨特務的罪惡行徑,面對面地揭露_的虛偽本質。愛憎情感強烈。
2、由聞一多先生在演講中所表達的強烈情感,我們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參考:愛憎分明,大義凜然,視死如歸,正義浩然等等。
(三)活動三:合作探究
聞一多先生強烈愛憎情感和堅決的`斗爭決心是通過哪些手法來表現(xiàn)的?請結合具體句子談一談。
提示:從詞語的感情色彩、句式特點、修辭手法、語氣語調、人稱等角度思考。
參考:1.運用口語。句子略。
2、運用近義詞、反義詞等詞語。句子略。
3、運用感嘆句、反問句等句式。句子略。
4、運用反復、對比的修辭方法。句子略
5、運用語調抑揚頓挫的變化。句子略。
6、運用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句子略。
總結:本文的語言特色:感情強烈,愛憎分明,富有戰(zhàn)斗力,富有感染力。
(四)活動四:我說我心
聞一多先生的遺愿,上一代青年人已經(jīng)完成,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一個嶄新的世界。但在當今形勢下,仍然出現(xiàn)了日本侵犯我國的領土——釣魚島的事件,身為炎黃子孫,你能像聞一多先生一樣仗義執(zhí)言嗎?
小組交流,學生代表展示。答案略。
四??偨Y
聞一多先生雖已經(jīng)不在,但他的精神卻鼓舞著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在這里我們送給聞一多先生一段話,以此表達對聞一多先生的深深敬意。
你是一團火,照徹了深淵;指示著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
你是一團火,照明了黑暗;引領著國人,危難里挺直胸膛。
你是一團火,照亮了魔鬼;燒毀了自己!遺燼里爆出個新中國
內容預覽:
《白洋潮》教案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落實字詞,理解文意,熟讀成誦,領略白洋潮的壯麗之美。
2.學習作者比喻寫景、借景抒情的方法,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多角度描寫的手法。
3.了解古代優(yōu)秀文學作品,培養(yǎng)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樹立科學人生觀。
【重點難點】
1.重點:體會白洋潮景觀的壯麗,抓住景物的特點,運用比喻等寫景的方法。
2.難點:從不同角度描繪景物特點的描寫方法。
【課文提示】
1.《白洋潮》是一篇精彩的游記。白洋,山名,在浙江西北海濱;潮,本文描寫對象。
2.張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別號蝶庵居士,明末清初的散文家、史學家。他一生落拓不羈,淡泊功名,具有廣泛的愛好和審美情趣。晚年避居山中,窮愁潦倒而堅持著述。其小品文聲譽尤高,多描寫江南山水風光,民風民俗和對過去生活的回憶。文筆綽約,富有詩意。其著作有《石匱書》、《瑯環(huán)文集》、《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等。
【正音正字】
戊wù 遄chuán 踵zhǒng 擘bò 蹴cù 鏃zú
辟bì 礴bó 龕kān 赭zhě 漱shù 湫qiū
【積累詞語】
實詞:
①故事:舊例。 ②喧傳:哄傳。 ③吊:哀悼。
④海塘:海堤。 ⑤遄:急速。 ⑥踵至:一個接一個來,踵,腳后跟。
⑦辟易:驚懼后退。 ⑧礴:拍擊。 ⑨旋:很快。
虛詞:
①看之驚眩(代詞,動詞之后指事物性狀,這里指代涌起的潮水。)
②歲歲如之(指示代詞,這樣,這里指代“午后喧傳曰:‘今年暗漲潮。’”)
③怒雷鞭之(代詞,動詞之后指事物,這里指代涌起的潮水。)
④則颶風逼之(代詞,動詞之后指事物,這里指代涌起的潮水。)
⑤從海寧而來(句中連詞,表示行動)
⑥如百萬雪獅蔽江而下(句中連詞,表示行動)
⑦勢欲拍岸而上(句中連詞,表示行動)
⑧旋卷而右(句中連詞,表結果)
⑨浙江潮頭自龕赭兩山漱激而起(句中連詞,表結果)
【初學課文】
1.朗讀課文。
2.從表達方式看,全文寫了哪幾方面的內容?
記敘——交代看潮的時間、地點和人物。
描寫〈 “立塘上”-“顏始定” 〉正面描寫潮水漲起的過程。
議論——提出疑問作結,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
3.寫海潮起來時,作者是怎樣觀察的?找找課文相關的詞。
作者是從遠及近觀察、描寫的。 相關的詞語有:見、稍近、漸近、再近。
【課外作業(yè)】
1.完成“學習建議”。
2.按要求,逐句翻譯全文。
3.通過圖書館、因特網(wǎng),了解張岱的生平及其有關文學知識。
第二課時
【朗讀課文】
【串講課文】
原文:故事,三江看潮,實無潮看。午后喧傳曰:“今年暗漲潮?!睔q歲如之。
翻譯:舊例,在三江看潮,實際上無潮可看。午后有人喧鬧著傳說:“今年暗漲潮??!”每年都這樣。
要點:故事:古義-舊例。今義-表現(xiàn)講述對象的事情。 喧傳:哄傳。
原文:庚辰八月,吊朱恒岳少師至白洋,陳章侯、祁世培同席。海塘上呼看潮,余遄往,章侯、世培踵至。
翻譯:庚辰年八月,到白洋吊唁朱恒岳少師,(我)與陳章侯、祁世培坐在一桌。海塘上有人呼叫看潮,我迅速前去,章侯和世培接踵而到。
要點:吊:哀悼。 海塘:海堤。 遄:急速。 踵至:接踵而至,一個接一個來;踵:腳后跟。
原文:立塘上,見潮頭一線,從海寧而來,直奔塘上。
翻譯:站在海塘上,遠遠望見潮頭像一條白線,從海寧奔來,一直沖到向塘上。
要點:而:句中連詞,表示行動。
原文:稍近,則隱隱露白,如驅千百群小鵝擘翼驚飛。
翻譯:稍稍近了一點,就隱隱露出白色,像驅趕著千百群小鵝張開翅膀,拍水振飛。
要點:擘翼:張開翅膀拍水飛迸。
原文:漸近,噴沫濺花,蹴起如百萬雪獅,蔽江而下,怒雷鞭之,萬首鏃鏃,無敢后先。
翻譯:(潮水)越來越近,噴出泡沫濺起水花,蹦跳起來好像百萬雪白的雄獅,遮蔽了大江奔流而下,像用怒雷鞭打它們一樣,所有的獅子聚集在一起,沒有一頭甘愿落后而爭先。
要點:蹴起:蹦跳。 鏃鏃:同簇簇,形容攢聚。
原文:再近,則颶風逼之,勢欲拍岸而上。
翻譯:再近一點,就如颶風逼迫它們,順勢要拍岸而上。
要點:之:代詞,動詞之后指事物,這里指代涌起的潮水。
原文:看者辟易,走避塘下。
翻譯:看潮的`人驚恐地退開,跑到塘下躲避。
要點:辟易:驚懼后退。
原文:潮到塘,盡力一礴,水擊射,濺起數(shù)丈,著面皆濕。
翻譯:潮水沖到塘上,用盡力量噴薄而起,水花激射,濺起幾丈高,濺到的地面都濕了。
要點:礴:拍擊。
原文:旋卷而右,龜山一擋,轟怒非常,炮碎龍湫,半空雪舞。
翻譯:潮水快速卷向右邊,被龜山一擋,轟隆著好像十分憤怒,瀑布像像被火炮擊碎一樣,在半空中飛舞。
要點:旋:很快。 龍湫:雁蕩山的瀑布。
原文:看之驚眩,坐半日,顏始定。
翻譯:看了這個景象(讓人)心驚目眩,坐了好一會兒,臉色才鎮(zhèn)定下來。
原文:先輩言:浙江潮頭,自龕、赭兩山漱激而起。白洋在兩山外,潮頭更大,何耶?
翻譯:先輩說:浙江的潮頭,從龕、赭兩座山?jīng)_刷激蕩而起。白洋在這兩座山之外,潮頭卻更大了,是為什么呢?
要點:漱激:沖刷激蕩。
【朗讀課文】
【課外作業(yè)】
1.整理課堂筆記。
2.根據(jù)自己的情況,完成若干思維訓練題。
第三課時
【朗讀課文】
【課文簡析】
白洋潮吸引了多少人為之摧眉折腰,古往今來,無數(shù)文人墨客,揮毫潑墨盡情描繪,也寫不盡它的俊美。明末清初的文學家張岱以其精妙的筆法,為我們揭開了白洋潮的面紗。
這篇小品文,記敘了作者在白洋村觀潮的全過程。文章以時空為序,由遠及近,繪聲繪色地描寫了白洋潮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的一個個奇觀,寫出了白洋潮的盛大氣勢和雄壯之美。
對白洋潮,文章從不同角度進行了細膩的描寫。文章寫景生動,用詞精準,有一種特殊的藝術魅力,尤其是作者成功地運用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展現(xiàn)了白洋潮的壯麗風光。
【思維訓練】(根據(jù)情況,選擇若干練習)
1.從遠及近,作者分別描寫了潮水的哪些狀態(tài)和特點?
遠見,“潮頭一線”。-潮頭整齊有序。
稍近,“隱隱露白,如驅千百群小鵝擘翼驚飛?!保绷骷彼偻M。
漸近,“噴沫濺花,蹴起如百萬雪獅,蔽江而下,怒雷鞭之,萬首鏃鏃,無敢后先。”-潮水鋪天蓋地,勢不可擋。
再近,“則颶風逼之,勢欲拍岸而上?!保顺睕坝棵土?。
最后,“潮到塘,盡力一礴,水擊射,濺起數(shù)丈,著面皆濕?!保3睔鈩莅蹴纭?)
2.課文是怎樣烘托海潮之大的?
從觀潮者的反應來襯托海潮之大:
①“看者辟易,走避塘下?!睂懹^潮者退避,這是從人們的動作,表現(xiàn)潮水來勢洶涌。
②“看之驚眩,坐半日,顏始定。”這是寫觀潮者的心理由緊張到舒緩的神態(tài)變化,表現(xiàn)潮水的威力令人心驚膽戰(zhàn)。
3.本文是如何從正面和側面描寫白洋潮的?作者為什么這樣寫?
正面描潮水的特點,逐步推進,從遠及近,用墨越來越濃,形容越來越密。〈詳見第1題〉
側面描寫觀潮者的反應:坐立不安、心驚膽戰(zhàn)?!丛斠姷冢差}〉
作者這樣寫,襯托了白洋潮的聲勢巨大,讓人恐懼,突出潮水的威力無比,頗有刺激。 )
4.下列句子的“之”分別指代什么?
①歲歲如之。 ( 三江看潮,實無潮看。午后喧傳曰:“今年暗漲潮?!?)
②怒雷鞭之…… ( 百萬雪獅。 )
③颶風逼之…… ( 白洋潮。 )
④看之驚?!?( 旋卷而右,龜山一擋,轟怒非常,炮碎龍湫,半空雪舞。 )
5.本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本文多處運用比喻修辭:①如驅千百群小鵝擘翼驚飛。②噴沫濺花,蹴起如百萬雪獅……③炮碎龍湫,半空雪舞。
6。 “噴沫濺花,蹴起如百萬雪獅”,句中的“雪獅”為什么不能改作“雄師”?
因為“雪獅”不僅寫出潮水的聲威氣勢,還顯示其潔白如雪的色彩。而“雄師”只能寫出潮水的聲勢,但無法顯示其色彩。
7。 如何理解“白洋在兩山外,潮頭更大,何耶”的作用?
以疑問句結尾語氣比較強烈,內容與開頭的“三江看潮,實無潮看”形成對比,不僅表達了作者對白洋潮的壯美的贊嘆之情,而且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引人探索原因。
8。 摘錄一個佳句,并且作簡單的品析。
【課外作業(yè)】
1.整理課堂筆記。
2.預習《天目》。
【教學后記】
【教學構想】
現(xiàn)在的學生,都擁有美好的理想。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他們會遇到一些困難和挫折。此時,該如何面對呢?是積極進取,還是踟躇不前?為此,在他們成長的關鍵時刻,教師應該引導他們樹立必勝的信心,堅定成功的信念,學會找尋解決困難的方法;引導他們在感知和體驗文本的基礎上,認真思考并從中受益,以便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八年級,正是學生思維從感性向理性過渡的重要時期。本文的相關內容與學生固有的信息儲備形成了一定的信息差,所以本文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刺激和豐富他們的好奇心與求知欲。 針對以上的分析,教學中擬采用以下方法:
1.首先布置預習。
從兩個大的方面引導學生預習:①請同學們提出自己最感困惑的問題。②用筆勾畫出自己最喜歡的段落或句子或詞語,并談談自己喜歡的理由。
2.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我準備從以下幾個角度切人:
①讓學生整體感知文本。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共同解決疑難問題。③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重點段落,體味人物的心理活動及思想感情。④引導學生深人探究,把握文章的主旨。⑤體驗反思:創(chuàng)設情境,給學生提供一個可供吸納和構建的平臺。
3.拓展延伸。
請同學們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人生經(jīng)驗”。
【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一、知識與能力
1.概括文中的主要事件。
2.感受文中的心理描寫和語言描寫,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自主解讀文本,充分提出自己感到困惑的問題。
2.課堂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充分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多角度解讀課文和品味語言。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文中所蘊含的生活哲理,能正確地面對困難和運用恰當?shù)姆椒ㄈ?zhàn)勝困難。
[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文中所蘊含的生活哲理。
難點:品味文中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
[教學安排] 一課時
1.認真預習課文,讀一讀,想一想,品一品。
2.熟讀課文,揣摩精彩的字、詞、句、段,結合自己的理解與體驗,聯(lián)系實際,談談體驗或啟示。
[教學步驟 ]
第一課時
一、 導人新課,激發(fā)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
二、 導語 一:
師:同學們,你們有過緊張害怕的經(jīng)歷嗎?如果有,請你談一件令你緊張害怕的往事。
(學生們紛紛談自己的經(jīng)歷)
師:大家談得好極了,談出了自己的真切體驗??磥戆?,親身經(jīng)歷的害怕的事的確令人難以忘記,也許這種體驗會讓我們銘記一輩子。現(xiàn)在,讓我們來共同感受一下:一位8歲少年是如何戰(zhàn)勝緊張與害怕的。
導語 二:
師:同學們,你們有過冒險的經(jīng)歷嗎?如果有,請你們談談具體的經(jīng)過,然后說說你從中獲得了什么教訓(或道理)?
(學生們談經(jīng)歷和感悟)
師:今天,我的收獲很大。因為我感受著大家的感受,體驗著大家的體驗,感悟著大家豐富多彩的人生思考。我相信,這種分享,不僅僅是對我,對我們每個人,都具有深刻的意義。
(這一板塊,旨在激發(fā)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我在兩個班分別采用了不同的導語 ,結果有很大的差別。導語 一能夠讓全體學生很快地進入狀態(tài),搜尋翻找記憶中的往事,課堂氣氛一下子被激活;而導語 二卻讓部分學生卡了殼。因為多數(shù)人沒有經(jīng)歷過冒險的事,所以根本就無從談起。此外,對初二的學生而言,本文敘事性很強,所以我力圖讓學生在文本的影響下,學會有條理地陳述一件事。)
二、走進文本
1.整體感知文本。
要求學生大聲朗讀課文。鼓勵他們根據(jù)提示,概括文本的主要內容。
師:首先請同學們各自大聲朗讀課文,帶著兩個任務去讀。
第一,請依據(jù)我的提示,說說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情。(提示:在一個悶熱的下午,我————,最后。)第二,提出你感困惑的問題。 (概括文本的主要內容,教師為什么要給一定的提示呢,直接讓學生表述不行嗎?原因有兩點:第一,避免學生步入“泛泛復述課文”的誤區(qū);第二,給學生搭梯子,讓其“跳起來摘桃子”,在實踐中增強他們解決問題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學生讀課文,并在書上圈點勾畫。教師板書完“提示”后,在學生中巡視。在此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勾畫出不認識的字詞。據(jù)此。教師在黑板上進行了集中歸類。
字詞有:
啜泣(chuò) 瘦骨嶙峋(Iín xún) 噗噗(pū) 訓誡(jiè)
納罕(nàhǎn) 迂回(yū) 頭暈目眩(xuàn)
(這個環(huán)節(jié)是在教學過程 中隨機生成的。我原以為這一課的生字詞比較簡單,就可以忽略不講??墒聦嵣蠈W生的水平千差萬別,不了解的大有人在。由此看來,教師還得引導學生多多積累字詞,不可聽之任之。)
師:一位教育專家說過:生命的交往、思想的交流和思維的碰撞,往往能夠進射出智慧的火花。下面請前后四人小組合作交流,討論問題?!涯軌蚪鉀Q的問題在組內盡快解決,把不能解決的問題進行篩選和整理,然后提出一兩個全組最難解決的問題,并寫在紙條上交給我。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難?!蔽蚁嘈牛瑧{著大家的聰明才智,一定能給我一個又一個的驚喜。
(我在備課過程中,就琢磨:如果學生在提問的.過程中,提出了想象性或探究性的問題,可以適時適地解決;如果學生未能提出這樣的問題,教師可以以合作者的身份提出部分問題或創(chuàng)設相關情境。)
師:(教師邊收問題邊贊美學生的提問)大家所提的問題,的確有深度、有個性,簡直讓老師無法取舍。下面讓我們來共同篩選出最難解決的問題吧
2.質疑探究。
小組合作交流、討論有關疑難問題(教師也可參與其中),然后共同整合出有價值的問題。
用投影儀呈現(xiàn)問題:
⑴文章開頭“雖已時隔57年,可是那種悶熱我還能感覺得到”,57年了,悶熱仍然能夠感覺得到,可能嗎?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
⑵“我”明明知道這座懸崖是“不可能登臨的禁地”,為什么偏偏要去攀爬呢?
⑶杰利對“我”有點不放心,可他為什么“還是和大家一起走了”呢?
⑷如何評價杰利和其他的小伙伴?
⑸文中第14自然段最后一句“我聽見有人啜泣,正納罕那是誰時,結果發(fā)現(xiàn)原來是我自己”,明明是自己哭,為什么到后來才“發(fā)現(xiàn)原來是我自己”呢?這種說法是否合理?
⑹“暮色蒼茫,天上已出現(xiàn)了第一顆星星,懸崖下面的大地越來越昏暗”這句話除了描寫當時的景物外,有沒有特別的含義?
⑺當“我”被困在懸崖的石架上,欲上不能,欲下不得時,心里會怎么想?
⑻父親為什么帶著安慰的口氣說“晚飯做好了”?
⑼父親為什么不把“我”抱下懸崖,而是讓“我”自己下來?(請想一想父親此時的心理活動)
⑽依據(jù)課文內容,請談談“我”在爬下懸崖的過程中,心里是怎樣想的?
⑾父親是怎樣指導我走下懸崖的?
⑿當“我”投入父親的手臂中時,為什么會有一種巨大的成就感?為什么說“這是我永遠忘不了的經(jīng)驗”?
⒀為什么作者覺得走過的路很遙遠?
⒁作者把爬下懸崖的過程描寫得如此細致生動,有什么目的?
⒂“我曾屢次發(fā)現(xiàn),當我因為看到前途遙遠可怕以致灰心,喪氣時,我只要想到很久以前我在一座小懸崖壁上所學到的經(jīng)驗,我便能應付一切”,這句話說明了什么?
⒃設想一下,如果是你在上面,你的父親會怎樣救你下來呢?
⒄假如“我”的父親沒有來,你作為“我”的同學,將怎么辦?
⒅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懸崖上,將怎么辦?
⒆假如你是除了“我”、杰利以外的其他小男孩中的一個,你能嘗試著評價一下“我”、杰利以及其他小男孩嗎?
⒇如何理解題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深刻含義?文章標題能否改成“童年往事”,為什么?
(以上絕大部分問題是學生在課堂上提出來的,極少數(shù)是我充實進來的。我認為這些問題都有一定的深度。比方說:⒃一⒆題的設計,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深層理解;而且通過“假設”,可以讓學生進入情境,去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價值取向等等,從而獲得對自然、社會和人生的有益啟示。)
師生互動,共同整合出三道有價值的問題:⑵ ⑸ ⑿
(下面要進行的這一板塊,可以圍繞“把握內容主旨;品味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這兩個大的方面切入。)
3.深入探究,合作解決問題。
(為什么要選擇這三個問題呢?原因:一、這三個問題能夠貫串全文,起到統(tǒng)率全篇的作用,其中第三個問題與主旨的關系最為緊密;二、如果解決了前面兩個問題,教師就比較容易引導學生升華、拓展和聯(lián)想第三個問題及相關情境。)
(解決問題時,一定要緊扣文本,不能架空分析。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在課堂上,應該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鼓勵學生說出獨立的見解和感受,促使學生從多個角度理解課文的人文內涵。)
“我”明明知道這座懸崖是“不可能登臨的禁地”,為什么偏偏要去攀爬呢?
提示:①不服輸,敢于向自己的弱點挑戰(zhàn)。②從眾心理在作怪。③愛面子,禁不住小伙伴們的激將才去的。(只要言之成理,言之有據(jù)即可,大可不必強求答案的唯一性。以上三種答案都可以。)
文中第14自然段最后一句“我聽見有人啜泣,正納罕那是誰時,結果發(fā)現(xiàn)原來是我自己”,明明是自己哭,為什么到后來才“發(fā)現(xiàn)原來是我自己”呢?這種說法是否合理?
提示:合理。當被困在懸崖的石架上,欲上不能,欲下不得時,“我”害怕極了,緊張與恐懼已占據(jù)了整個身心,以至于精神恍惚,形成錯覺。
當“我”投入父親的手臂中時,為什么會有一種巨大的成就感?這句話提到的“經(jīng)驗”是什么?為什么說“這是我永遠忘不了的經(jīng)驗”?
(首先,我要求學生分角色朗讀16-----22自然段。因為這部分是體現(xiàn)文章主旨的關鍵所在。為了快速引導學生進入情境,體驗角色,就必須引導他們讀文本。朗讀是學生通過語言文字走向文本,與作者對話交流,進行心靈碰撞的過程,是一項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語言基本功訓練。朗讀中,一面是課文的豐富內涵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作用,一面是學生以自己的全部經(jīng)驗對課文作出多元反應。因而,它既是理解語言的有效手段,也是增強語感、發(fā)展語感的重要途徑。)
提示:因為“我”原來身體不好,一向膽小,面對困難就感到緊張害怕甚至恐懼,而今天運用父親“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方法,“我”終于攀下了懸崖,“我”感到既驚奇又自豪。通過這次經(jīng)歷,“我”戰(zhàn)勝了怯懦,戰(zhàn)勝了自我,變得堅強、勇敢和自信。所以當“我”投入父親的手臂中時,會有一種巨大的成就感。
因為經(jīng)歷爬懸崖這件事后,我明白了一個經(jīng)驗(即人生道理):面對困難,除了要有信心和勇氣外,還要有戰(zhàn)勝困難的智慧與方法——學會把困難分解成一個個小困難,并且循序漸進,堅持不懈地去克服。
(教學時,如何把這個問題向縱深處挖掘、探究。取決于教師引導的合理性和豐富性。引導得好,就會出彩出新,師生共同受益;引導得不好,就會貼標簽,可能會把主題強加給學生,這樣師生都覺得索然無味。學生們可能會從多個角度去理解這個問題的若干內涵,比如說:中西文化的差異、喜極而泣的情感狂瀾、父子之愛以及“由不自信到自信再到充滿巨大成就感的心路歷程”等等,總之,圍繞本問題,聯(lián)系文本內容,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和獨特體驗,引導學生做最大程度的開發(fā)。)
三、體驗反思,拓展延伸
創(chuàng)設情境,給學生提供一個可供吸納和構建的平臺。
師:剛才,大家提出了那么多精彩紛呈的問題,的確令我佩服。在此,老師也想提一個問題,我提的問題是:
假如你是文中的“我”。在爬下懸崖之后,如果請你跟爸爸、媽媽、杰利和其他小玩伴說幾句心里話,你會跟他們分別說些什么呢?
(學生們踴躍陳述自己的想法)
(這一板塊是解讀層面上的“創(chuàng)造性解讀”。這個“假設”問題,能使學生在深入體會文本內容的同時。再次激活思維和豐富角色體驗。教師正好可以利用這一契機,引導學生在深入理解主旨的基礎上重構和健全人格品質。至此,這節(jié)課就較全面地實現(xiàn)了三個維度的有機融合。)
結束語:
師:有一首歌唱得好:“不經(jīng)歷風雨,怎么能見彩虹?!倍覅s要說:不經(jīng)過心靈的磨練,哪能夠真正地成熟起來?同學們,在人生的道路上,難免會遇到許多溝溝坎坎,曲曲折折。此時,除了要有信心和勇氣外,還要有戰(zhàn)勝困難的智慧與方法。學完這一課,相信大家會有很大的收獲。在此,我真誠地希望大家:在人生的旅途中,能夠“走一步,再走一步”,學會把困難分解成一個個小困難,并且循序漸進,堅持不懈地去克服。你會驚喜地發(fā)現(xiàn):原來前途如此美好,世界如此奇妙。
(總結全文,鼓勵學生積極應對人生中的困難。)
四、布置課外作業(yè)
鼓勵學生與生活對話:聯(lián)系實際,請大家談談自己的“人生經(jīng)驗”。
(教師所布置的作業(yè) 應該有價值。備課時。我反復思考什么樣的題目最有效用,經(jīng)反復權衡,選擇了此題,因為我認為這道題能夠打通學生的閱讀感知和生活經(jīng)驗的通道,學生一定有話要說。事實上的確如此,學生聽與說的積極性都很高。)
教學目標:
(一) 知識與技能:
1、 積累詞匯,明確“狼籍”、“躊躇”、“賦閑”“頹唐”、“觸目傷懷”等詞語的含義。
2、 整體感知課文,歸納中心意思。
3、 學習文章飽含深情的、樸素的語言。
(二) 過程與方法:
1、 反復誦讀,深入體會文中表現(xiàn)的父子情深。
2、 找出文章中描寫人物的語句,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仔細揣摩文中行動描寫的表達作用。
(三)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珍愛親情,增進子女與父母的溝通與交流,培養(yǎng)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教學重點:
體會文章飽含深情的、樸素的語言。
教學難點:
文章描寫人物的方法,揣摩行動描寫的表達效果。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檢查預習情況:
《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同學們一定耳熟能唱,但我也經(jīng)常聽到有同學把它改成《世上只有爸爸好》,確實,父愛和母愛是一樣偉大的,只是父愛可能比母愛更深沉、更含蓄,只要我們用心去感受,同樣能體會到。
《背影》是一篇著名的紀實性散文,也可以說是回憶性散文,本文寫于1925年,至今已六七十年,一直被廣大讀者所傳誦,多少年來也一直被選入教材,哺育了幾代人。對于過樣的名篇,我們應認真閱讀、學習。
引導學生讀準字音,解釋詞義。
交卸(xiè):卸,解除、除去?!敖恍丁保糜谀撤N職務?!巴菩丁?,用于某種責任。
奔喪(sāng),有關死人的事,名詞。奔喪,在外地趕回辦理尊親喪事。喪,別讀sàng,丟掉,失去。動詞。
躊躇(chóu chú),猶豫不定。另意,形容得意。
迂腐(yū),拘泥保守。迂腐,拘泥于舊的準則。迂,另意“迂回”,曲折、繞遠。
蹣跚(pán shān)走路緩慢、搖擺的樣子。
頹唐(tuí),精神委靡,意氣消沉。
瑣屑(xiè),指細小繁雜的事。
晶瑩(yíng),光潔透明。
2、學生朗讀課文。
找學生朗讀課文,最好分三個部分,找三個同學分別朗讀,提出朗讀要求。
二、引導學生劃分段落層次,掌握結構形式。
(1)本文如分成三個部分,應怎樣分法?
教師引導學生找出三個部分的分界線,劃出三個部分后,歸納大意,要求用同樣的語式(字數(shù)、結構形式大體相同),訓練概括能力。
“那年冬天”是現(xiàn)在與回憶的分界線?!斑@幾年來”是回憶與現(xiàn)在的分界線。第一部分,首段,第二部分,首、末之間的段落;第三部分,末段。各部分的大意可以歸納如板書所示。
板書:
①開篇寄思 ②往事回憶 ③結尾懷念
如學生能用“背影”作線索概括,也應肯定:
①不忘背影 ②描寫背影 ③思念背影
(2)本文的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體部分,按照文章敘事的層次又可以分成幾層意思呢?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教師小結。
中間部分可以分成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交代父子分別時的家境 第二層次:送行前父親的細心關照
第三層次:送行時看到父親的背影還可以有別的概括,比如:
中間部分可分為兩個層次:
第一層次:交代家境 第二層次:浦口送別
在第二層次“浦口送別”中又可以分為三個小的層次:
第一、細心照顧 第二、車站買橘 第三、車門話別
(3)在劃分段落層次時,應從開始就告訴學生,文章本身的結構形式是固定的、是客觀存在的'。我們劃分層次應力求符合作品本身固有的思路及其結構形式,但由于讀者認識的差異、角度的不同、目的的不同,往往有不同的分法。這就要作具體分析。
三、。引導學生弄清情節(jié)線索,體會取材角度。
1、本文用什么把全文的故事情節(jié)連接起來并且貫串起來?
“背影”。現(xiàn)在,要弄清楚:
(1)作者是怎樣用“背影”來貫串并連接全文的?
教師提問、引導學生回答并隨時歸納。
本文在幾處寫了“背影”?
本文在四處寫到“背影”。
這四處寫“背影”各是在什么情況下,每次有什么不同的特點?
第一次在開頭,不忘背影。(思背影)
第二次在浦口送別時,望父買橘時的背影。(望背影)
第三次在車門話別,望著背影消失在人群中。(別背影)
第四次在結尾,淚光中再現(xiàn)背影。(想背影)
這四次背影的出現(xiàn),是怎樣隨著文章情節(jié)的推進而有不同的表現(xiàn)力的呢?或者說,文章對父親的回憶是怎樣以“背影”為線索連貫起來的呢?
可以做這樣的理解:
(2)作者為什么選擇“背影”這樣的角度來命題立意,并用它來組織材料、結構成文呢?
教師可引導學生作短暫的交談、自由討論,然后集中發(fā)言,教師擇優(yōu)肯定、適當補充。
作者所以選取“背影”這種特殊的角度來反映父親的面貌,基于表現(xiàn)內容的需要,體現(xiàn)著高明的藝術構思:
①可以表現(xiàn)父親在特定環(huán)境下的形象特點。作者家境衰落、父親老境頹唐、心情憂郁,用“背影”來表現(xiàn),最能體現(xiàn)人物的這種境遇與心境。
②可以給讀者以自由想象的廣闊天地。作者不正面描寫父親的面貌,而以“背影”出現(xiàn),結合文章內容,讀者可以展開自己的想象,使父親衰頹的形象更具豐富的內涵。
③藝術視角的創(chuàng)新。作者不落俗套,不隨人后,開拓了藝術表現(xiàn)的新領域,給人以生動、新穎的感受。
四、小結
父愛是深沉的,偉大的。當我們用心去感受父愛時,我們會發(fā)現(xiàn),我們的父親,他就像巍峨的高山,具有博大的胸襟;他就像洶涌的大海,具有寬闊的胸懷。
五、布置作業(yè):
1、反復涌讀課文。
2、完成課后練習二。
附:板書設計:
十一 背影
朱自清
難忘背影:點題 家境:禍不單行
父子 描寫背影: 送別前:細心關照 父親疼愛兒子
情深 (細致刻劃) 買橘子:周到入微 兒子憐愛父親
再現(xiàn)背影:思念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案(精選9篇)》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幼兒園教案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yè)業(yè)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七年級語文上冊《狼》優(yōu)秀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初中語文7年級上冊教案 篇1教學目標:1、能獨立認識本...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教案 篇1教學目標:1、朗讀并背誦這首曲子;2、理解散曲的內容與思想;3、體會作者把抒發(fā)的情...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全冊教案 篇1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積累文言...
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案人教版 篇1教學目標1.反復朗讀課文,理清文章的線索,把握人物在特定環(huán)境下的形象特征。2.理解文章中父親的四次“背影”,品味樸實無華卻飽含感情的語言 。3.感受父愛的偉大,學會關愛父母。教學重難點學習從平凡生活中擷取細節(jié)展現(xiàn)人物。體會平實的語句中蘊含的感...
初中八年級語文優(yōu)秀教案下冊 篇1為了全面落實、充分借鑒“六步實效教學流程”,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樹立全新的語文教育觀,構建全新而科學的語文教學目標體系、教材體系、課堂體系,創(chuàng)造新時代的語文,真正發(fā)揮語文學科的龍頭作用,拉動和促進其他學科的教育改革,相互融合,共謀發(fā)展,制定本學期的教研組工作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