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筆記。
眾所周知,作為一名沒有經驗的新老師,我們應該學會分析自己的教育教學方式,而教育筆記可以記錄老師在課堂上存在的問題。如何動筆寫一篇教育筆記呢?下面的內容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孩子應該首先學會什么,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本網站為各位幼兒教師解決教案難題,下面給大家?guī)硪黄昂⒆討撌紫葘W會什么”!
今天早上我在接待幼兒入園的時候,被我班涵涵的奶奶指責了一通,涵涵的奶奶又把小班欣怡的媽媽指責了一頓。
經過仔細調查,原來事情是這樣的:我班女孩涵涵在上廁所的時候,被小班欣怡把褲子尿了個精透。
涵涵穿著濕透的褲子足有幾個小時,直到晚上回家的時候奶奶給她脫衣服時才被發(fā)現。
涵涵的奶奶強烈的指責我工作不負責任、不夠細致、不會認真觀察每個孩子。
她又憤然等到小班欣怡的媽媽,嚴厲的指責欣怡的媽媽不會管教孩子,不要再讓其“作惡”。
我在檢討自己工作不夠細致的同時,我反復思考:這位奶奶應該嚴格“管教”的是誰呢?涵涵都5歲了,一個比他小兩歲的孩子沖她撒尿她卻不知躲開,穿著被濕透的褲子那么長的時間,也不知想辦法去消除痛苦,睡覺還要她奶奶脫衣服,這些難道不值得好好管教嗎?我想起往日里他奶奶向我炫耀涵涵學舞蹈、學繪畫時取得的優(yōu)異成績,又想到她入園時不會擦屁股,不會提褲子,不會系鞋帶,有時還反穿著鞋子,可是她卻是培訓班的老學員了。
想到這里,我禁不住想問問家長們,我們的孩子應該首先學會什么?
我們知道,對于人,每一個個體,生存是第一位的,幼兒時期的自我服務和自我保護能力正是最基本的生存能力,他在幼兒階段的成長發(fā)展中是最應被重視的,因為,不能很好的生存,不能自理和自立的孩子,有怎么能好好的學習呢?將來又怎么適應社會立足于社會呢?就更不用說“成材”了。
不知道本文“孩子應該首先學會什么”是否對你有所幫助,感謝您的閱讀,了解更多相關內容可以瀏覽其他頁面!
yJS21.com更多精選教育筆記閱讀
作為老師好想聽到家長們談論孩子在幼兒園學會了什么知識,學會了什么歌曲。可是,我經常聽到有的家長反映說,孩子在幼兒園學的什么,孩子從來不說,一問三不知?只有等到開放日的時候才發(fā)現,自己的孩子竟然學會了那么多的東西。為了讓家長們能夠對孩子在園學到的內容有所了解,我們利用家園欄跟家長們做了公開,可孩子回家后主動告訴家長的還是不多?!?/p>
為了提高孩子的積極主動性,何不嘗試新的方法,讓孩子回家當“小老師”。于是,我經常讓孩子在課堂上、活動中當“小老師”,帶領全班孩子讀兒歌、背古詩,做各種表演等。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但能主動參與的總是一小部分。于是,我又利用每天下午離園前的一段時間幫幼兒簡單的復習當天所學的內容,然后布置作業(yè)——回家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們當“小老師”,把每天在幼兒園里學到的知識、本領教給自己的家人,并對他們說,老師要向家長們做調查,比一比誰當的“小老師”最好
唉!這個辦法還真靈。第二天早上果然有好多家長美滋滋的告訴我,昨天晚上,孩子在家給我們當小老師,教我們學唱歌、背古詩了等等。我聽了家長們的反映,心里很高興,這可謂是立桿見影了吧!
孩子都有表現自己的欲望,特別是在自己的家中,他面對的是自己的親人,心里沒有任何負擔,會表現的更好,甚至“發(fā)揮超?!?。這不僅滿足了孩子的表現欲望,也提高了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更有利于我們的教學。因此,讓孩子當一下“小老師”這也是我們老師工作中的一種可行的策略。
幼兒教育是對幼兒終身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基礎的教育,涉及體智德美方方面面。根據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規(guī)定內容,目前幼兒園的教學包括五大領域即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因此,專家提醒各位家長,對孩子在幼兒園的學習關注點應該放在以下方面進行。
鍛煉生活能力
學會生存就是讓孩子掌握獨立生活能力、安全常識,以及各種動作要領。比如中班的小朋友要學會的生活能力有:會穿脫、折疊衣服,折疊被褥,會系鞋帶,會用筷子,會分發(fā)整理餐具,收拾桌子,會刷牙,養(yǎng)成飯前便后洗手的好習慣。
培育學習興趣
幼兒能自己探索、發(fā)現周圍的事物進行學習,對周圍事物感興趣,那么對他今后的學習十分有益。而幼兒園各個領域開展的教學活動,都注重兒童能力的開發(fā)。比如科學領域的能力有感覺、觀察能力,概括分類、數量、形狀、時空等數學概念……應該重視幼兒親自參與活動,通過不斷體驗、經歷,學習知識技能,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以及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及創(chuàng)造力的開發(fā)。
養(yǎng)成良好習慣
幼兒園的教育目的是為幼兒全面發(fā)展奠定基礎,而行為習慣是從小養(yǎng)成的,習慣包括衛(wèi)生習慣、行為習慣,學習初步的社會規(guī)則。因此幼兒園的活動里都包含了怎樣培養(yǎng)他們的社會交往能力、品德行為方式和對情感、情緒的把握、與朋友友好相處等的內容。
餐點過后,區(qū)角活動的時間到了,孩子們按照自己的意愿開始游戲。只見甜甜一手抱著娃娃,一手給娃娃“喂飯吃”。子怡說:“這是我的娃娃,我來做媽媽。”說著就把娃娃奪了過來。甜甜說:“是我先拿到的,應該我做媽媽?!本瓦@樣,她倆開始爭執(zhí)起來,甜甜搶不過子怡,便轉頭向我求助。我連忙走過去,問:“發(fā)生什么事情了?”甜甜噘著小嘴,向我告狀。于是,我對子怡說:“這個娃娃真漂亮,如果你們一個抱娃娃,一個給娃娃喂飯,你們都可以做娃娃的好媽媽了,好嗎?”“好吧?!痹谖业慕ㄗh下,她倆愉快地玩了起來。
反思:
我班的甜甜是個聰明、能說會道的孩子,個性很強。由于家庭的某些原因,家長特別寵愛,所以養(yǎng)成了霸道、任性的壞習慣。在幼兒的活動過程中,我努力為幼兒營造一個寬松、自由的環(huán)境,能夠尊重幼兒,關注幼兒的變化和需要,并能及時引導、解決出現的問題,促進了幼兒情感、品德、交往等方面的發(fā)展。但通過這件事情,我也發(fā)現了一個存在的問題。當甜甜意識到動作慢不好,要快點起床穿衣時,馬上順應了她的要求幫助她穿好衣服。這會使她滋長懶惰的心理。在娃娃家玩時,她在老師的建議下學會了合作游戲,但同時由于老師介入太早,使孩子失去了獨立解決問題的嘗試機會??梢?,在寬松的活動環(huán)境中,我們教師應該學會“該出手”時再出手。
在現在的家庭中,依舊能看到許多的家長幫助孩子脫衣服、換鞋等,而我們未來的幼苗表現出一副無所謂的態(tài)度,每一件事做下來好像跟他沒有關系似的,隨意的擺動著身體,好象隨風擺動的柳枝一樣。
而我們的家長卻樂此不疲,有說有笑的做著這件事,好像是他們應該做的一樣。
剛巧我在報紙上看到這樣的一件事,說:“有一位父親在自己的屋后的地里栽種了20棵桃樹。
他的孩子看見父親在果樹與果樹之間挖下一個個土坑,準備把半年積攢下的豬糞、牛糞等肥料埋進去。
這個孩子很好奇地問父親,“為什么在果樹之間弄上個土坑,那樣有什么用處。
”“小樹正在長身體呢,不補充營養(yǎng)不行。
”他的父親滿眼憐愛的看著樹苗說。
這個孩子也學著父親的樣子挖了兩三下,父親看見了說:“這樣不對,你挖的坑離樹太近了,你應該保持半個鋤把長的距離才可以。
”他的孩子反駁說:“太遠了,小樹還能吸收到養(yǎng)分嗎?”父親卻說:“太近了,小樹一下子吃不消這么多的養(yǎng)料,會把它‘肥’死的。
而保持一定的距離,有利于小樹一點一滴的進行消化和吸收,有利于根須生長。
因為要吸收到更多的肥料,樹根就只有拼命的往有肥料的地方鉆,這樣子小樹才能長得又壯又高。
”孩子父親的一番話,對這個孩子的一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個孩子考上了重點大學。
”
看了這篇文章后,我經常鼓勵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同時與家長交流經驗,讓他們明白故事的內涵,要給予他人愛和關懷,但也要與其保持一定的距離,才能讓他受益匪淺。
愛得太近,或許就會變成一種災難和痛苦。
所以我們的家長不要過分的愛孩子,凡事都給他們準備好,要給孩子自由的空間,讓他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在勞動中獲得快樂與幸福。
對于剛走出校門的我來說,這群孩子就是我的鏡子,從他們的身上我看到了自己以前那些自以為是的驕傲是多么卑微!
用領導的話來說我是孩子們的“后媽”,還記得剛接手這個班的時候,因為兩個老師都換了,孩子們大都不愿意上幼兒園,讀了一周還不知道老師姓什么,在聽了家長的抱怨后,我反思了自己,是真的后媽不好當,還是我對孩子們的愛不夠。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我竭盡所能地做好,每天早晨遠遠地就把孩子抱過來親兩下,和他們玩游戲,還經常給他們帶東西來,對于他們的任性我也是溫柔地勸說,從不呵斥,漸漸地,我發(fā)現孩子們會主動地和我問好了,參加游戲也積極多了,有些孩子甚至會給我講悄悄話,和我的感情也是與日俱增。這個結果,我很滿意,我覺得我成功了
,贏得了孩子們的認可,也讓家長改變了對我的態(tài)度,其實事實也是如此。可是時間久了我才發(fā)現,我對孩子的愛已經帶著縱容的意味了,現在的他們對于我就像是一個大姐姐一樣,沒有一絲芥蒂,甚至可以說是沒大沒小。當然,我很喜歡這種氛圍,也覺得就應該是這樣的,孩子都是好動的,活潑一點沒什么不好,直到有一次公開課,當我看到孩子們在課堂上自由散漫地講話,下位置,頂撞我時,我突然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現在孩子們已經是中班了,家長對他們的要求也不再是以前的吃飽就行,每天會問家庭作業(yè)是什么,孩子學了什么,面對這一系列的問題我不得不考慮轉變對他們的態(tài)度,剛開始我打算用愛來感化他們,平時多給他們講道理,想讓他們既愛我又“怕”我,可是經過一段時間,我發(fā)現這樣毫無效果,孩子們好像已經認定了我就是一個“好欺負”的人,對我的話經常是置之不理,課堂秩序也越來越差,除非我發(fā)火,否則他們永遠不會安靜下來,對他們我覺得應經是無計可施了。
幼兒雖然年齡小,需要成人的關心和幫助,但是他們也有自己的尊嚴和人格,因此,作為幼兒教師的我們,必須清楚的認識到這一點,保護好孩子的心靈。
我們班就發(fā)生過這樣一件事,冰冰小朋友拿了逸軒的粉色米老鼠鉛筆盒,并把它放到了自己的書包里,逸軒找不到鉛筆盒的時候急得哭了,我安慰了逸軒后,并沒有急著給他找,我先觀察了班里的小朋友,然后就帶他們畫畫,還故意的說:“我們班的小朋友都是最棒的小朋友,從來不拿別人的東西,也不亂翻小朋友的書包。
”而冰冰就接了句:“老師也不能翻小朋友的書包”。
我注意到了冰冰說話時的表情,我心里明白了,鉛筆盒的事肯定跟他有關。
小朋友都在畫畫,我慢慢地走到他身邊,看到他根本沒畫多少。
就輕輕地說:“冰冰的鉛筆盒可真漂亮呀,誰給你買的,我能看看嗎?上面有喜羊羊跟他的好朋友一起玩呢,真好看”。
冰冰聽完我的話臉紅了,主動把鉛筆盒還給了逸軒,還對她說,老師說我的鉛筆盒很漂亮。
事后,我反思,如果我當時興師動眾的翻孩子的書包,當面批評孩子的話,可能會適得其反,還會給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創(chuàng)傷,因此,我們在處理問題時,一定要三思,先慢慢的觀察,用合適的辦法幫助他們,而且要尊重每一個孩子,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孩子。
孩子的思想是單純的,孩子的世界是天真的,孩子就像是一個個的小天使圍繞在我們的身邊,所以,我們一定不要打破孩子的這份天真和美好,學會欣賞孩子,理解孩子。
前幾天我們上美工課,畫大魚小魚,畫畫對于剛入園的小班孩子來說是比較難的,畫之前的我先讓孩子觀看了視頻和圖片,看了小魚是怎樣游泳的,小魚是什么樣子的,大魚和小魚有什么不一樣。
然后又讓孩子畫,孩子畫的時候,我就在一邊輕輕的描述著小魚游來游去的樣子,孩子們畫的很認真,我就來回的觀察指導。
大多數孩子畫的都不錯,我走到一一小朋友身邊的時候,一看,這畫的什么呀,密密麻麻的一片,剛想發(fā)火,就想先問問孩子吧,不能不清不楚的就否定孩子。
我就彎腰問一一:“一一,你畫的什么呢,怎么畫了這么多東西?”一一抬起頭對我說:“老師,我畫的是魚吐得泡泡啊,你看這大的是大魚吐的泡泡,小的是小魚吐的泡泡,剛才電視上演出來了。
”我忽然明白了,孩子剛才看視頻看的多認真、觀察的多仔細,我自愧不如,還好剛才沒有批評孩子。
從一一畫魚的事情發(fā)生以來,我從來沒有否定過孩子的創(chuàng)作,無論是好是壞,我都會先聽孩子的解釋,再適當的鼓勵孩子,以免因自己的“不懂欣賞”而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否定了孩子的想法,讓孩子傷心。
早上晨檢時,經常聽到家長對自己的孩子說:“上課要認真,要舉手發(fā)言?!被蛘呤恰叭绻险n不舉手發(fā)言,我下午就不來接你了?!鳖愃七@種話,說了一遍又一遍,每天不厭其煩。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積極舉手發(fā)言,這本沒有錯,但片面地認為只要孩子積極舉手發(fā)言,這表示上課認真聽講,積極動腦,學習成績一定會不錯。的確,積極舉手發(fā)言確實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能大膽地把自己的想法講出來,不僅提高了他們的表達能力,而且對孩子的自信心培養(yǎng)及對知識的掌握也有比較大的幫助。
但不舉手的孩子就表示他就不動腦筋了,就不聰明了,我覺得這不能劃上等號。通常情況下,有以下行為的孩子不太舉手發(fā)言:膽小內向、不愛表現自己的、情緒不佳的等等。這些孩子我們能說他不動腦筋、不聰明嗎?這些孩子有些也是學習的姣姣者,但由于他的性格原因,這些孩子往往知道問題的答案,卻不回答或不想回答,他們有的怕答錯了被別人笑,有的覺得不舉手挺好的,反正自己也知道這是為什么?確實,有時,老師把不舉手的孩子叫起來,也能把問題回答的相當精彩,可見,不舉手并不等于什么都沒學到。要培養(yǎng)好一個孩子是個難題,只要每個孩子的父母和老師共同努力,孩子一定會成為優(yōu)秀的孩子。不舉手就是什么也沒學會這是我們在教育孩子中發(fā)現的其中之一的問題,相信還有更多的問題等著我們去發(fā)現深思。
喜歡《孩子應該首先學會什么》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希望帶您更加了解教育筆記,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教育孩子筆記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案例】樺樺很愛看動畫片。每到吃飯的時候,也要媽媽開著電視機。媽媽不讓開,他就又哭又鬧。但是開著電視吃飯,他又三心二意,往往吃一口飯,就要看幾分鐘。最令媽媽生氣的是,他還喜歡把飯含在嘴里。媽媽責罵了幾...
家長應該學會如何與孩子相處 1.跟孩子講道理 除了平時的告誡之外,家長也要在實際的情境中教導孩子一定的道理。讓孩子有同理心,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至于解說道理...
“我家有20萬塊錢”“媽媽說你的衣服特別難看”,孩子一不小心就說出了你的秘密,讓你不知所措?是時候教會孩子什么是“秘密”了。 到了四五歲,孩子們可以和大人真正對話了,這當然是個可喜的飛躍。不過,從另一...
“孩子學會了罵人,家長該怎么引導教育呢?”對于很多家庭來說,這的確是一個很讓人頭疼的話題。那么,該采取什么措施呢?下面,小編整理了兩篇認同數較多的回答,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念: 對于兩歲多的孩子,...
正確認識自我,對孩子的行為有著很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兒童最初是通過別人,特別是他心目中的權威人物對自己的評價而認識自己的。這時,別人的評價具有很強烈的暗示作用。父母的言行在孩子人生道路上的起點上起著至關重...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