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行為故事。
家庭與學校都是教育孩子的載體,家長與教師互相配合可以揚長避短,更好激發(fā)孩子潛能!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都需要互相包容,孩子的成長離不開我們的陪伴,有時候陪伴才是最有意義的教育!那么,教師可以在哪些方面與家長配合教育孩子呢?為此,小編從網(wǎng)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育兒知識:幼兒亂跑行為折射出什么》,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在戶外活動時,青青小朋友忽然在噴泉廣場邊喊邊跑起來,然后越來越多的小朋友也跟著跑了起來,這時,老師趕緊拉著最先亂跑的孩子的手,制止了孩子的亂跑行為。針對這個案例,老師們持有兩種觀點。
觀點1:老師拉著最愛亂跑孩子的手,暫時取消這個孩子游戲的權力,對他亂跑的行為給個提醒或警告,也制止了跟跑的小朋友的效仿行為,讓孩子們認識到亂跑行為的錯誤,同時也保護了在正常游戲的小朋友的正常活動和安全。
觀點2:老師拉著最愛亂跑孩子的手,看上去是對這個孩子采取了教育措施,但仔細分析則是對孩子的軟監(jiān)禁。老師并沒有分析孩子亂跑的真正原因,老師“拉手”這一舉動,表面看是中止了孩子亂跑行為,但讓孩子產(chǎn)生厭惡和抵觸心理,這有可能引發(fā)其他不良的連鎖反應。
那么,老師在遇到此類問題時該如何處理才更為妥善呢?筆者比較贊同第二種觀點。在游戲時孩子亂跑是比較典型的現(xiàn)象,首先,老師應該分析孩子亂跑的原因:愛亂跑的孩子是不論什么活動都亂跑,還是只在戶外活動時亂跑;老師沒有講清要求或孩子沒完全理解活動要求。其次,幼兒亂跑容易產(chǎn)生的不良效應:幼兒缺乏自主的行為判斷的意識,容易效仿、模仿同伴的行;孩子亂跑容易撞到?jīng)]有防備的孩子存在安全隱患;影響孩子公共意識、集體觀念、規(guī)則意識的養(yǎng)成。
針對以上原因嘗試用以下方法解決亂跑問題。
1.孩子缺乏規(guī)則意識,老師在拉著他的手暫時中止他亂跑的行為,要讓孩子明白亂跑行為的影響,從而自覺遵守規(guī)則。
2.孩子如只在本次活動時亂跑,說明孩子對這次戶外活動沒興趣。
3.老師要把活動要求和游戲規(guī)則提在前面,幼兒年齡小,不是老師講一遍孩子就能做到做好的。孩子出現(xiàn)亂跑現(xiàn)象,老師要及時給予糾正提醒,讓幼兒清楚自己該如何做,知道在集體活動中只有遵守規(guī)則才能玩得更開心。
4.幼兒園擔負的是養(yǎng)成教育,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嚴格教育的同時更要尊重、關愛孩子,不要用“拉手”的方式變相體罰他們。通過這些多方位的教育方法解決孩子亂跑的問題,不僅能讓孩子快樂地參與游戲,對孩子的社會性發(fā)展也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幼兒任性行為,在兒童心理病理學中給診斷為“兒童行為失調綜合征”,在兒童發(fā)展心理學上屬于非理性意志發(fā)展。任性行為會影響孩子生活能力的發(fā)展,影響孩子的人際交往,如果不及早發(fā)現(xiàn)并矯正,則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任性 自我 健康發(fā)展
這一學期,我擔任了小班的班主任工作。新入園幼兒的問題真是不少。由其是軒軒這名幼兒,每天來園總是哭鬧不休,纏著家長不放手,任憑家人和老師怎么哄都無濟于事。而這樣的幼兒,在幼兒園數(shù)不勝數(shù),我們常常會聽到許多家長說:“我的孩子太任性了!”還有的說:“現(xiàn)在的孩子啊!都這樣,把父母都操心死了!”那么針對軒軒這一類幼兒,我進行了反思與總結,得出結論,認為軒軒這類孩子屬于任性。
任性其實是一種心理反映,幼兒在3歲左右就開始出現(xiàn)獨立性和自主性的要求,他們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不甘心處處聽成人的照料和擺布,渴望在成人面前通過各種方式顯示自己的能力。剛開始,幼兒用打人來表達他不同意不喜歡的態(tài)度,接踵而來的是說“不”,什么都是“不”,做與不做都是“不”,最后,幼兒就可能引起行為沖動,以哭鬧為手段,換去自我滿足,如果這樣的問題不及早糾正,對于孩子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
一、根據(jù)軒軒這類幼兒的表現(xiàn),我認為新入園幼兒形成任性心理和行為主要是以下原因
1.幼兒自制力差。自從幼兒有了行為能力、思想,這種由自我所引發(fā)的任性行為就隨處可見。幼兒會因為自己系不上紐扣生氣,會因為爸爸媽媽沒給自己梳小辮子生氣,也會因為沒有讓吃糖生氣,會因為自己的想法沒有實現(xiàn)而生氣,而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不問原由地訓斥、打罵等方式回應孩子的一切“不合理要求”,從而導致幼兒產(chǎn)生逆反心理,以執(zhí)拗來對抗父母的粗暴,因而助長了幼兒的任性行為。
2.父母缺乏耐心。孩子一不聽話,父母一開始還是堅持自己的原則,可當孩子為所欲為時,父母覺得煩,認為孩子還小,不懂事等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會好的,因此,父母不再堅持。其實,這些父母還不知道,幼兒的自制力已經(jīng)有所覺醒,他們大多數(shù)都希望照著自己的意思去做。
3.父母的過分縱容。因為現(xiàn)代家庭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對孩子呵護倍至,對孩子的要求誠惶誠恐,無節(jié)制,無原則。對孩子,如果孩子受了一點委屈,孩子自然會得寸進尺,助長幼兒的任性行為。
二、根據(jù)幼兒的任性形成原因,防止和糾正幼兒的任性心理和行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采取有效的教育活動進行矯正。針對這類幼兒,我在班里設計了一些活動,通過采用幼兒喜歡的“講故事”、“做游戲”等形式,讓幼兒在聽聽、說說、講講中,在教師正確的引導下,懂得任性是一種不好的行為,在“應該怎樣做?”的環(huán)節(jié)中,讓他們不斷提高自控能力,以達到克服任性的教育目的。
2.實行短時間“冷處理”的方法。我們在幼兒園經(jīng)常會看到這樣一種情況,某個小朋友來園一直哭鬧,老師越哄,他的哭鬧聲音越大,可當老師放棄哄的時候,過一會兒他就好了,所以我認為孩子的哭鬧是給成人看的,目的是引起成人的注意。一旦他發(fā)現(xiàn)成人不注意他,他自然會放棄。
由此,我認為“冷處理”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家長在孩子出現(xiàn)任性行為的時候,可以不必理會孩子,采取不勸說、不解釋、不爭吵的方法,做自己的事情,讓孩子感到父母并不在意他的行為。如果家長次次妥協(xié),孩子稍微有一點無理取鬧,就唯命是從,由此孩子得寸進尺任性行為會越來越嚴重,反之孩子發(fā)現(xiàn)沒人理會,他會覺得無趣而放棄他的任性,當孩子不鬧的時候,再給他講道理,分析他剛才的行為對不對,這種“冷處理”的方法也叫“負強化”。
3.明確要求,預防在先。孩子生活在家庭中,父母的表現(xiàn)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家長平時對幼兒的行為要有明確的要求。如制定一些簡單明確的規(guī)則,規(guī)則一旦制定就要堅決執(zhí)行,以此來規(guī)范孩子的行為,所以家長不能隨意地給孩子許諾,因為孩子年齡小,父母的每一句話他都是認真對待的,如果父母不能確定自己能否辦到的事情最好不要輕易在孩子面前許諾,如果不經(jīng)意間已經(jīng)許下諾言,那么再困難也要實現(xiàn),這樣家長在孩子面前有個模范作用。“曾子殺豬”的故事也是講述了這樣一個道理。
4.轉移注意力。孩子的注意力易分散,易被新鮮的事物所吸引,要善于把孩子的注意力從他堅持的事情上轉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和事情上,比如說當孩子哭鬧著要買玩具的時候我們帶著他去做游戲,孩子注意力被轉移后,很快會忘記剛才的要求和不愉快。以前認識一位年輕的爸爸,很有教育手段。一天孩子就要鬧著買一件貴重的玩具,他就對孩子說:“那個玩具真的好,我的寶寶很有眼光,可前面還有更好玩、更酷的東西,我們趕緊去看看”,孩子一般會相信商店里還有更好的東西,這樣家長可以帶著孩子邊看邊講解,孩子很容易就會把剛才的事情忘掉。
中班第二學期,我發(fā)現(xiàn)班級里孩子告狀的現(xiàn)象越來越多了,比如“老師,某某某看書的時候一直在說話”“某某某洗手的時候在玩洗手液”“某某某玩玩具的時候不好好玩”等。那么,告狀行為到底是什么呢?具體地說,告狀行為是指兒童處于同伴侵犯或發(fā)現(xiàn)同伴某種行為不符合集體規(guī)則等原因而發(fā)起的指向教師的言語行為。如此,我不經(jīng)常常思考,為什么到中班了,孩子們變得這么愛告狀了?在查閱相關資料后我發(fā)現(xiàn)中班孩子開始愛告狀,是這一時期孩子的一個普遍的現(xiàn)象,這也是與孩子心理發(fā)展水平和道德感的形成息息相關的。
首先,孩子在中班時期不再僅僅以自我為中心了,他們開始更加關注周圍的其他事物,同期,他們與同伴交往的需求和能力也都增強了,但處理同伴之間交往的能力又還沒有形成。這時當孩子與同伴交往過程中出現(xiàn)問題時,他們更愿意找老師去解決問題,或者向老師告狀。其次,中班孩子的道德感正在逐步形成。孩子進入小班后,開始融入集體生活當中,并逐漸掌握各種行為規(guī)范和一些基本的道德觀念。到中班后,孩子們的規(guī)則意識更強了,道德感也不斷得到發(fā)展,從“自律”逐漸走向了“他律”,即開始審視同伴的行為是否符合我們的道德標準。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中班幼兒的告狀行為就是幼兒對他人行為方面的一種評價,它是基于一定的道德標準而產(chǎn)生的。
當孩子不斷來告狀時,我們老師應該如何處理呢?
首先,我們要學會耐心傾聽,理解和尊重孩子。孩子來告狀時,我們需要耐心地傾聽孩子,明白事情的緣由,而不是敷衍了事。有時候我們特別忙的時候,孩子來告狀,往往會容易產(chǎn)生不耐煩的感覺,這是我們需要不斷地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靜下心來聽孩子說。如果有時候真的事情很急,我會請孩子們耐心等我一會兒或者另外約定一個時間來和老師說。了解事情緣由后,也會仔細處理,不讓孩子們感到失落。
其實,觀察、分析孩子告狀的緣由,并對癥下藥。有的孩子來告狀,是因為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損害。如我們班的陳梓萌,她就是一個比較愛告狀的孩子,而且每次告狀的內容都是“某某某不愿意和她交換書本”“某某某就是不把玩具借給她玩”。梓萌是家里的獨生女,又是一直交給外婆帶大的,外婆對于她的要求基本是有求必應,以致后來在集體活動當中,梓萌常常會有只要她想要的,大家就必須給她的小公主情結。因此,我就慢慢開導她明白在我們的集體生活當中并不是每個孩子都必須讓著你的,如果別人愿意和你交換,那你應該感謝對方,如果別人不愿意交換,那也是正常的,并不是對方的錯。同時,我逐漸引導梓萌逐漸學會換位思考,學會用有禮貌、好聽的話去與對方商量,促進她交際能力的進一步發(fā)展,以此從根本上解決她愛告狀的行為。與梓萌不同的是,有的孩子來告狀,是因為要維護規(guī)則,這一類的告狀行為也是最多的。對于一些不符合班級規(guī)則的行為,他們會產(chǎn)生極大的不滿,并因此向老師告狀,而且他們往往針對的都是極個別比較容易不遵守規(guī)則的孩子。針對此種狀況,我會在了解事情的經(jīng)過后引導告狀孩子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評價能力向高一級水平發(fā)展。如我會組織一些活動讓孩子參與規(guī)則的制定,讓孩子討論什么樣的行為是正確的、什么樣的行為是不正確的,引導孩子逐漸學會由關注同伴行為的物質后果,到關注同伴行為的主觀動機,從而促進幼兒道德判斷能力的發(fā)展。同時,我也會更加關注那些被告狀的孩子,引導他們建立更強的規(guī)則意識。
再次,引導孩子用寬容的心去包容別人。如玩疊疊高這一新玩具時,有的孩子玩不好,每當他玩時高塔總會倒塌,同組的孩子會很氣憤并和老師告狀。這時,我常常引導孩子要寬容別人,并讓孩子明白剛玩游戲時,每個人都是玩不好的,我們要給別人鍛煉的機會,這樣別人才會有進步,才能更好地參與到游戲當中。再如,有些孩子很喜歡搗蛋,會影響大家組織活動,孩子們都會很氣憤并紛紛告狀。此時,我會與搗蛋的孩子講道理,并讓他與大家鞠躬道歉,并引導其他孩子要學會相信別人,包容他,原諒他,給他機會來改正自己的錯誤。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干預,孩子們的告狀行為稍有減少,還經(jīng)常還是會有孩子來告狀,這就需要我在下一階段進行更多的干預與調整,以此來幫助孩子們更好的成長。
胡康康是這個學期新來的小朋友,今年四歲了.是一個聰明孩子.開學時他的媽媽向老師抱怨,說孩子淘氣任性,不聽話.想要的東西哭鬧著要,不到手不罷休;經(jīng)常和大人“鬧獨立”,總是力圖擺脫大人的約束,不按照大人的要求去做,抗拒、不服從大人管教,你讓他去做的事,他偏不去做,你不讓他去做的事,他偏去做,或者表面上答應、內心不服,當大人不在旁邊時,就由著自己的性子來.家長擔心,孩子如此任性,將會嚴重影響其個人健康成長??墒遣恢扇∈裁捶椒?來引導他,讓他改掉身上的壞毛病..
我們根據(jù)家長的敘述,和觀察他的行為表現(xiàn),根據(jù)所掌握的心理學知識,分析了一下康康任性性格形成的原因:
1、孩子的任性行為在一定條件下,是家長的教養(yǎng)方式不當,對孩子過分寬容的嬌縱的結果,
康康任性性格是在父母的寬容、嬌縱下慢慢形成。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孩子想怎么著就怎么著,在個性品質、行為習慣、社會適應性等方面對孩子沒有要求,不注意孩子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養(yǎng)成。不適度的愛和放松教育,無節(jié)制地滿足孩子吃、穿、玩的要求下,無一定的生活常規(guī)和行為準則,則是孩子產(chǎn)生任性的溫床。
2、由于康康自身年幼,自制力差,情緒不穩(wěn)定,易沖動,父母用訓斥、打罵等粗暴方法壓制孩子的正當需要和意見或對待孩子的缺點.其實這不僅無益于問題的解決,還造成康康的逆反心理,使康康進一步用任性的行為來與父母抗爭,以執(zhí)拗來抗粗暴,發(fā)泄不滿.
3、當康康不聽話,父母的要求和愿望難以實現(xiàn),父母感到無奈,束手無策,于是對孩子放任自流,久而久之導致任性的形成。
經(jīng)過和家長的交流探討,我們分析了康康任性的心理原因,并和家長達成共識,要正確冷靜地對待康康的任性行為.當康康提出不合理、過分的要求時,家長應注意采取正面教育的方式,給孩子把道理講清楚:這樣做不對,為什么不對,怎樣做才是對的,幫助他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孩子的是非觀念正是在學習處理各種具體事情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在這一過程中,家長可以采取轉移、冷處理、適當懲罰等方法把難題巧妙化解。
(1)轉移注意
康康注意力易分散,易為新鮮的事物所吸引,要把他的注意力從他堅持的事情上轉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孩子注意力被轉移后,很快會忘記剛才的要求和不愉快。如在玩具商場里,康康一定要買一個上百元的奧特曼,而家里已有不少類似的玩具,這時不要直接回答買還是不買,可以引導孩子:“前面還有喜羊羊和灰太狼,我們趕緊去看看?!焙⒆右话銜嘈派痰昀镞€有更好的東西,這樣家長可以帶著孩子邊走邊看邊講解,孩子很容易會將剛才的事情忘掉。
(2)明確要求,預防在先。平時對康康的行為提出明確的要求,制定一些簡單、明確的規(guī)則,用事先“約法三章”的辦法來預防康康任性的發(fā)作。規(guī)則一旦制定,就要堅決執(zhí)行,以此來規(guī)范孩子的行為,如待人接物的禮貌要求,作息時間的安排等。這些規(guī)則可以使孩子明白自己的行為并不是隨心所欲的,而應該受到一定的約束。如:每次帶孩子上街,經(jīng)過小商店總是哭鬧著要買雪糕吃,應在上街之前就跟孩子說好:“今天上街經(jīng)過小店可以不吃雪糕,就帶你出去?!?/p>
(3)采用“負強化”的方法,對孩子任性進行冷處理
當康康由于要求沒有得到滿足而任性發(fā)脾氣或打滾撒潑時,不要露出心疼、憐憫或遷就,更不能和他討價還價。可采取不勸說、不解釋、不爭吵的方法,對待孩子的任性,暫時不予理睬,給孩子造成一個無人相助的環(huán)境,當無人理睬時,孩子自己會感到無趣而作出讓步。事后,當康康鬧夠了,從地上爬起來時,父母要簡單而認真地說明這件事不能做的原因,父母可以說:“我們知道你不開心,但你現(xiàn)在不鬧了,真是一個好孩子?!辈⒈硎境龈吲d、滿意和關心,跟他講道理,分析他剛才的行為對不對。
(4)激將法
利用康康的好勝心理,激發(fā)起他的自信心去克服任性。如:康康在每餐吃東西后都習慣不擦嘴巴,還任性地說:“我不喜歡擦。”父母可以說:“你不是說你喜羊羊的嗎?我看喜羊羊就比你干凈?!?/p>
(5)適當懲罰
康康年齡還小,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夠的,適當懲罰也是一種極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康康任性不吃早飯,既不要責罵,也不要威脅,只需飯后把所有的食物都收起來。孩子餓時,告訴他肚子餓是早晨不吃飯的結果,孩子嘗到餓的滋味以后就會按時吃飯了。
老師詳細的詢問了康康的表現(xiàn),認真的觀察的在園行為,仔細分析他的行為存在的心理因素,及時和家長溝通,采取有效措施,糾正行為偏差.家長和老師形成這樣的共識,孩子的任性行為一旦出現(xiàn),也不必太緊張,正確的做法是:因勢利導,因材施教,關注幼兒的反抗心理的同時,對孩子的合理行為與要求,既要滿足且要鼓勵;對幼兒的不合理要求則要采用適當方式加以引導,避免采用強硬手段。切不可時而抓緊教育,時而放松教導,憑大人的情緒決定教育態(tài)度。對孩子的任性行為切勿姑息,不允許的行為、不合理的要求一次也不能放松。家長給孩子提出的要求應讓孩子有信心可以達到、易于被孩子接受。這種明確的是非觀念,會使孩子確切地感到大人的教育態(tài)度堅決。孩子那種“我獨占”、“我為主”、“服從我”的不良心理和任性行為,將隨著良好環(huán)境與教育的熏陶而消失。
經(jīng)過康康父母和幼兒園老師的共同努力,康康的讓人頭痛的任性壞毛病漸漸消失了.他成為了一個活潑聰明,文明禮貌,人見人愛的好孩子.大家都夸:康康你真棒!
育兒知識:孩子為什么愛說慌
說謊會影響人的情緒
說謊,可能從一件很小的事情開始,它具有一定的連環(huán)性,當事人可能為了證明之前所說的是真實的而去編造更大的謊言,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最后達到一種不可控制的局面。由此,可能引起當事人的內疚、焦慮不安、擔憂等情緒,進一步會引發(fā)失眠、頭暈、胸悶等軀體癥狀。可以肯定的是,說謊最后會引起當事人的矛盾心理,當謊言到達一定的程度之后,當事人的負罪感也會越強,甚至出現(xiàn)自我否定、無價值感、不接納自己的情況,當試圖去說出事實的時候,又膽怯,想逃避承擔揭穿謊言后的責任,進而在矛盾的糾結當中引發(fā)焦慮抑郁的情緒。
病理性說謊還會導致當事人的低自尊,低自尊的人往往會不斷地進行自我否定,相對于高自尊的人,低自尊的人往往會把自己的成功歸因于外界,比如說靠運氣,靠他人的幫助等等,把自己的失敗和錯誤歸因于自身,很少承認自己的付出和努力。由于病理性說謊者長期處于一個內疚與不安的狀態(tài)當中,最終會導致不斷地自我否定,認為很多不好的結果都是自己造成的,會不斷地去關注負性方面的東西,不斷地降低自己的自尊感。
病理性說謊的原因:
導致病理性說謊的心理原因有很多,主要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1.行為的強化。病理性說謊并非具有偶然性,也就是說這是一個長期累積的過程,可能是從一個很小的謊言開始的。而在一個個謊言中,當事人的某些需求得以實現(xiàn),比如能夠引起他人的關注,博取他人的同情等等,當事人在這些謊言中獲得了一定的心理支持,于是說謊的這個行為在一定程度上被“鼓勵”,最后形成了當事人難以控制的局面。
2.錯誤的認知。認知的錯誤可能也會導致病理性說謊,這種認知的錯誤主要是源于對說謊的目的認識不清。很多當事人都知道說謊這種行為是不正確,但是不能夠很好地控制自己去說謊,因為自己的說謊能夠掩飾真實的自己,他需要通過謊言來偽裝自己是很優(yōu)秀、很強大的。相反,一旦承認出自己的謊言,當事人就必須要承認自己的自卑、自己的虛榮,這對于一個病理性的說謊者來說是不能夠接受的。
3.過分的虛榮心所致。虛榮心是基于自卑建立起來的,表現(xiàn)為特別好面子,也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在正常的情況下,很多人都會存在這種心理。但是一旦將這種虛榮心擴大化,就可能通過當事人的說謊行為來為這種虛榮心服務,而虛榮心得以滿足與說謊行為會形成一種相互促進的局面。
4.自尊關系建立得不恰當。當事人將自己的自尊關系建立在別人的承認、肯定、贊美之上。因為說謊,可以滿足他人的期望,由于自尊關系建立在他人的評價體系之上,所以當達不到自己認為的別人對自己的期望之上時,就會利用說謊來滿足這種所謂的期望。
除此之外,導致病理性說謊的具體原因還有通過說謊來保護自己免受傷害,逃避一些痛苦的回憶或者現(xiàn)實生活,為了偽裝自己的懦弱或卑微等等,這些都有可能導致病理性說謊的發(fā)生。
喜歡《育兒知識:幼兒亂跑行為折射出什么》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希望帶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行為故事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育兒知識:幼兒禮貌行為發(fā)展 各位寶爸寶媽是否也曾經(jīng)陷入了這樣的怪圈?每次家里來客人的時候,都要對寶貝說,“快來打招呼”;每次外出碰到熟人的時候,都會叮囑寶貝,“快問叔叔阿姨好”,寶貝們大多時候也能夠聽...
育兒知識:幼兒攻擊性行為 幼兒任性行為,在兒童心理病理學中給診斷為“兒童行為失調綜合征”,在兒童發(fā)展心理學上屬于非理性意志發(fā)展。任性行為會影響孩子生活能力的發(fā)展,影響孩子的人際交往,如果不及早發(fā)現(xiàn)并矯...
育兒知識:如何應對中班幼兒的告狀行為 中班第二學期,我發(fā)現(xiàn)班級里孩子告狀的現(xiàn)象越來越多了,比如“老師,某某某看書的時候一直在說話”“某某某洗手的時候在玩洗手液”“某某某玩玩具的時候不好好玩”等。那么,...
育兒知識:如何針對幼兒任性行為措施 胡康康是這個學期新來的小朋友,今年四歲了.是一個聰明孩子.開學時他的媽媽向老師抱怨,說孩子淘氣任性,不聽話.想要的東西哭鬧著要,不到手不罷休;經(jīng)常和大人“鬧獨立”,...
育兒知識:孩子為什么愛說慌 說謊會影響人的情緒 說謊,可能從一件很小的事情開始,它具有一定的連環(huán)性,當事人可能為了證明之前所說的是真實的而去編造更大的謊言,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最后達到一種不可控制的局面。由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