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幼兒園安靜的游戲。
家庭有家庭的好處,學校有學校的妙處,兩者結合,可以讓教育更有意義!教師需要在日常教學中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以積極正確的教育方式,幫助孩子放飛夢想!那么,家長可以在哪些方面幫助到教師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讓孩子言聽計從的家教方式”,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讓孩子言聽計從的家教方式
全神貫注地傾聽
我們成年人總是覺得自己比孩子更了解狀況,更明白事理,所以常會對孩子說“你說的不對”……當一個人的真實感受不斷被人否定時,他怎么會不感到困惑和憤怒呢?其實我們成人也會這樣。不妨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去理解他們。當孩子向你表達感受時,蹲下身子認真傾聽,這是給予孩子的尊重。賈妮媽媽
簡單地回應孩子
當孩子遇到困惑時,如果從父母那里只是得到質疑、責怪,他就很難有清晰地思路和積極的態(tài)度去看待問題。所以,當孩子跟我說:“有人偷了我的鉛筆。”我常用“哦?”或是用“是這樣?”等簡單的話來回應,這樣做,可以讓孩子學會在敘述中整理自己的思路和感受,從而有可能自己會找到解決辦法。心瑜爸爸
讓孩子說出感受
有一次,女兒跟我說:“小龜龜死了?!蔽冶泷R上回應她:“是嗎,真沒想到?!迸畠弘y過地說:“它是我的好朋友?!薄笆茄剑ズ门笥汛_實很難過的。”我非常同情地附和道。女兒說著,情緒穩(wěn)定多了。其實,只要有人理解孩子內心的感受,就能讓她從中得到安慰。波波媽媽
點評:要讓孩子肯聽話,尊重是很重要的。要善于幫助孩子面對自己的內心能感受。因為,只有當他們知道自己正在經歷什么樣的感受,才能開始著手尋找解決的辦法。生活中要避免父母和孩子之間的對話演變成爭吵或者無聲的對峙。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家長養(yǎng)育小孩子不辭勞苦,然而有時候孩子不聽話,家長管不住,父母會深感頭疼?!安恍摇钡氖牵S多父母發(fā)現,隨著孩子年齡的不斷的增長,孩子不聽話的行為愈來愈嚴重,而且在父母不斷嘮叨下,孩子甚至產生了叛逆的心理。
奇怪的是,每當父母把孩子如何頑固執(zhí)拗的表現告訴幼兒園的老師,老師卻很可能不認同;父母告訴其他和孩子接觸過的熟人時,他們往往也會表示詫異:“你的孩子挺好的呀!沒有你說的那么搗亂?。 碑敻改嘎牭絼e人這樣說時,真是既欣慰又困惑。
已經上幼兒園大班的姍姍就是這樣,在老師和小朋友面前,姍姍熱情、愛學習、容易相處、樂意照老師的要求做,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墒窃诩依?,姍姍總是鬧別扭,特別是對爸爸說的話,她一般都要反對一下,讓爸爸老大不痛快。同一個孩子,因不同的人而有不同的評價,是孩子在父母和別人面前的表現真的有那么大的不同,還是另有原因呢?
孩子為什么說“不幾年前,曾有一所小學做了一項“對爸爸媽媽哪些地方不夠滿意”的調查,調查結果發(fā)表在《少年兒童研究》雜志上。統(tǒng)計顯示,孩子對爸媽不夠滿意的地方有58項之多,比如:動不動就發(fā)脾氣;不了解我的心;要求太嚴,標準太高;不接受我的意見;說話不算數;當我想做自己的事時,他們總不讓;總在罵我的時候夸獎別人等等。
看了小學生們對自己爸媽的不滿意,你有什么想法?第一,這是對小學生做的調查,與我這個幼兒家長何干;第二,就算有對上號的地方,恐怕你也不愿意把這樣地父母形象何自己連接在一起。但是,靜下來想一想,我們做父母的都不是完人,上述孩子的不滿意,在我們身上多少會有體現。別以為孩子還小,什么也不懂,其實,孩子雖然嘴上沒說,但這些不滿意已經在他的心理了,并且已反應在行為上。的確,孩子的這些不滿意都可能成為向父母說“不”的理由。
成人沒有以身作則
當孩子出現一些問題時,以往我們總是要問上一句“這孩子是怎么了?”習慣從孩子身上找原因。其實,有許多問題的產生根源是父母。
孩子的某些叛逆心理和行為,可能恰恰是家庭教育弊端所致。
對孩子要求嚴格,卻對自己要求松的父母,孩子能心甘情愿聽他們的話嗎?即使爸媽說的條條是理,孩子依然不肯服從,孩子愈大,這種現象愈明顯。比如,姍姍的爸爸就有這個問題,他不讓姍姍在看電視時吃東西,可是自己卻經常如此。姍姍有好幾次忍不住給爸爸提意見,結果逢他看的高興時,他就說下一次一定改;逢到他看的不高興時,他不但不聽,還發(fā)脾氣,擺出家長的架子壓人。起初,姍姍只是在這個問題上不服,漸漸地,這種不滿就擴散開來,爸爸說的話都不愿意聽,姍姍的叛逆心理愈來愈嚴重。
把孩子當小小孩對待
再有一些父母無視孩子地成長,總是把孩子當小小孩子對待,這也不讓做,那也不讓做,這是造成孩子產生叛逆心理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比如,在幼兒園里老師經常教育小朋友“自己地事情自己做”,姍姍聽了以后特別想做點自己沒有做過的事情。一天,姍姍提出晚飯后自己洗自己的碗。可是媽媽左思右想一番,還是以“萬一碗摔碎了怎么辦?”“碎片刺破手怎么辦?”等理由拒絕了她。沒有做成事情,姍姍可不高興了,睡覺時故意不肯上自己的小床,很晚了還賴在爸媽的大床上,惹的爸爸想要處罰她。
第二天晚上,姍姍一家到小姨家做客,晚飯后姍姍又提起洗碗的事,媽媽再次重復昨天的理由,沒想到小姨卻爽快的說:“想自己洗碗是好事??!夠不著水龍頭,我給你墊個小凳子,萬一碗摔壞了也沒關系,小姨再買新的。”小姨話剛說完,姍姍就興奮的大叫起來:“謝謝小姨?!苯又R上就去洗碗,而且洗的非常認真、仔細。
孩子都是好孩子
可見,父母確實要反過來想一想:自己總是抱怨孩子不聽話,難道孩子天生就是一個不聽話、愛搗亂的孩子嗎?孩子真的想做一個處處和爸媽作對的人嗎?其實應該說,孩子都是好孩子,而父母未必都是好家長。
換個角度來說,父母喜歡乖孩子的真實理由是什么?我們不喜歡孩子和自己作對的目的何在?其實說穿了,還不是為了自己省心、省力吧!以這樣的心態(tài)對待自我意識萌發(fā),獨立性、自主性正蓬勃發(fā)展的孩子,是否有點太自私、也太短視了呢?
孩子經常會不聽話,管不住,父母常常因此深感頭疼?!安恍摇钡氖牵S多父母發(fā)現,隨著孩子年齡的不斷的增長,孩子不聽話的行為會變的愈來愈嚴重,而且在父母的不斷嘮叨下,孩子甚至產生了叛逆的心理。
奇怪的是,每當父母把孩子如何頑固執(zhí)拗的表現告訴幼兒園的老師,老師卻很可能不認同;父母告訴其他和孩子接觸過的熟人時,他們往往也會表示詫異:“你的孩子挺好的呀!沒有你說的那么搗亂啊!”當父母聽到別人這樣說時,真是既欣慰又困惑。
已經上幼兒園大班的姍姍就是這樣,在老師和小朋友面前,姍姍熱情、愛學習、容易相處、樂意照老師的要求做,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墒窃诩依铮瑠檴櫩偸囚[別扭,特別是對爸爸說的話,她一般都要反對一下,讓爸爸老大不痛快。同一個孩子,因不同的人而有不同的評價,是孩子在父母和別人面前的表現真的有那么大的不同,還是另有原因呢?
孩子為什么說“不幾年前,曾有一所小學做了一項“對爸爸媽媽哪些地方不夠滿意”的調查,調查結果發(fā)表在《少年兒童研究》雜志上。統(tǒng)計顯示,孩子對爸媽不夠滿意的地方有58項之多,比如:動不動就發(fā)脾氣;不了解我的心;要求太嚴,標準太高;不接受我的意見;說話不算數;當我想做自己的事時,他們總不讓;總在罵我的時候夸獎別人等等。
看了小學生們對自己爸媽的不滿意,你有什么想法?第一,這是對小學生做的調查,與我這個幼兒家長何干;第二,就算有對上號的地方,恐怕你也不愿意把這樣地父母形象何自己連接在一起。但是,靜下來想一想,我們做父母的都不是完人,上述孩子的不滿意,在我們身上多少會有體現。別以為孩子還小,什么也不懂,其實,孩子雖然嘴上沒說,但這些不滿意已經在他的心理了,并且已反應在行為上。的確,孩子的這些不滿意都可能成為向父母說“不”的理由。
成人沒有以身作則
當孩子出現一些問題時,以往我們總是要問上一句“這孩子是怎么了?”習慣從孩子身上找原因。其實,有許多問題的產生根源是父母。
孩子的某些叛逆心理和行為,可能恰恰是家庭教育弊端所致。
對孩子要求嚴格,卻對自己要求松的父母,孩子能心甘情愿聽他們的話嗎?即使爸媽說的條條是理,孩子依然不肯服從,孩子愈大,這種現象愈明顯。比如,姍姍的爸爸就有這個問題,他不讓姍姍在看電視時吃東西,可是自己卻經常如此。姍姍有好幾次忍不住給爸爸提意見,結果逢他看的高興時,他就說下一次一定改;逢到他看的不高興時,他不但不聽,還發(fā)脾氣,擺出家長的架子壓人。起初,姍姍只是在這個問題上不服,漸漸地,這種不滿就擴散開來,爸爸說的話都不愿意聽,姍姍的叛逆心理愈來愈嚴重。
把孩子當小小孩對待
再有一些父母無視孩子地成長,總是把孩子當小小孩子對待,這也不讓做,那也不讓做,這是造成孩子產生叛逆心理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比如,在幼兒園里老師經常教育小朋友“自己地事情自己做”,姍姍聽了以后特別想做點自己沒有做過的事情。一天,姍姍提出晚飯后自己洗自己的碗??墒菋寢屪笏加蚁胍环€是以“萬一碗摔碎了怎么辦?”“碎片刺破手怎么辦?”等理由拒絕了她。沒有做成事情,姍姍可不高興了,睡覺時故意不肯上自己的小床,很晚了還賴在爸媽的大床上,惹的爸爸想要處罰她。
第二天晚上,姍姍一家到小姨家做客,晚飯后姍姍又提起洗碗的事,媽媽再次重復昨天的理由,沒想到小姨卻爽快的說:“想自己洗碗是好事啊!夠不著水龍頭,我給你墊個小凳子,萬一碗摔壞了也沒關系,小姨再買新的?!毙∫淘拕傉f完,姍姍就興奮的大叫起來:“謝謝小姨?!苯又R上就去洗碗,而且洗的非常認真、仔細。
孩子都是好孩子
可見,父母確實要反過來想一想:自己總是抱怨孩子不聽話,難道孩子天生就是一個不聽話、愛搗亂的孩子嗎?孩子真的想做一個處處和爸媽作對的人嗎?其實應該說,孩子都是好孩子,而父母未必都是好家長。
換個角度來說,父母喜歡乖孩子的真實理由是什么?我們不喜歡孩子和自己作對的目的何在?其實說穿了,都是為了自己省心、省力!以這樣的心態(tài)對待自我意識萌發(fā),獨立性、自主性正蓬勃發(fā)展的孩子,是否有點太自私、也太短視了呢?
“培養(yǎng)好習慣用加法,改正壞習慣用減法”,這幾天這個“簡單”的數學公式一直盤旋在我的腦海里。關于孫教授最最經典的家教方式,我決定要付諸實踐,檢驗一下。
兒子每天從幼兒園回到奶奶家吃飯時,一進門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有動畫片的頻道,然后一邊看電視,一邊等著我給他喂飯,甚至有時手里還要拿一堆玩具玩。有時一頓飯的時間將近一個小時,對于兒子的這個“陋習”,我也已經“深惡痛絕”。好幾次軟的不行,給他來硬的,關掉電視機,拿走玩具,他就大發(fā)脾氣,痛哭一場。第二天情況有所改觀,第三天依然我行我素,所以只好改變策略。我和婆婆約定:每天當我們回來時,就把電視機關掉。剛開始兒子知道“電視機壞了。”可現在的孩子機靈著,怎么騙得了呢。后來每當我們說這句話的時候,兒子就“不懷好意”的說:“我知道,是插頭拔掉了?!卑Γ孀屛覀冇謿庥謵?。不過還好這招現在還管用,因為誘惑還在后頭,只要兒子飯吃完了,動畫片還是可以看的,只是看多看少的問題,要讓他自己把握了。
一個問題還沒完全解決,另一個又出來了。我發(fā)現兒子雖然能靜下心來吃飯,可是經常用手去抓菜吃。提醒了好幾次也不管用,這時想起了孫教授的至理名言:“改正壞習慣用減法”,我何不來試一試。于是我對兒子說:“樂樂,媽媽看著,如果你用手抓菜不超過三次,媽媽還是同意你今天看動畫片,如果超過三次,今天就沒得看嘍,怎么樣?”兒子點了點頭。于是在接下來吃飯的過程中,我監(jiān)督著、提醒著,我也看出兒子有意識的克制著,三次過了以后,當兒子的手第四次伸向碗里時,忽然縮了回來,看著我說:“噢,媽媽,已經三次了?!蔽蚁蛩c了點頭。往后的時間里,兒子的小手再也沒有“爬”上來。這個“簡單”的數學公式讓我不費力氣的嘗到了甜頭,把我的主動轉化成了孩子的主動,把我的“我要……”變成了孩子的“媽媽,我要……”。
我相信有了第一次的成功,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只要堅持,就一定會和兒子一起收獲很多的好習慣。
家教經驗:讓孩子聽話的秘訣
1、說到做到
育兒專家指出:如果從1到10代表正確管教兒童的原則的重要程度,(數字越高越重要),那說到做到、言行一致就可以用12來表示了!
為什么要這樣做?
說到做不到,言行不一致會把孩子變成投機主義者。因為他們知道他們能逃避懲罰,他們試圖竭盡所能的做到這一點。但當他們知道你會怎樣做,或犯了錯會發(fā)生什么時,他們就可以預測他們選擇那種行為的后果,這讓他們學會控制自己。
如何做到這一點?
說到做到中最關鍵的部分是不要心軟,不要在只此一次面前讓步??偨Y出你認為最重要的規(guī)矩和無論何時他們破壞這些規(guī)矩都會出現的后果。然后,將這些統(tǒng)統(tǒng)告訴你的孩子。
對許多父母來講,控制自己不去批評孩子是很難的,因此,說話之前請三思,你運用的語氣和措詞的不同,效果差別會很大。像說:我愛你,但是你的行為我不能接受。這種話初聽會覺得很硬,但過會兒,孩子就很自然地明白你的意思了。
在另一些情況下,把你所期望的作為要求他們必須做到的解釋給他們聽。假如,你要帶他們逛超市,告訴他們不要亂動和拿商品,并警告如果違反了的后果是什么。
說到做到要求你從頭到尾貫徹到底,無須大聲威脅。
2、不要小看孩子
大聲喊出孩子的名字或下一個定論(像“你真是粗心大意”)是兩個最無效的方法。這只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所以,盡量吝嗇你對孩子行為的批評。
為什么要這樣做?
育兒專家指出:孩子并不因為你懲罰了他,他就會從對自己不好的感覺中解脫出來。這樣的感覺也許會過去,但反復的批語(為什么你總對別人這樣不友好)也許會產生消極的感覺使其揮之不去。
如何做到這一點?
這暗示著你相信你的孩子,他有能力做得更好。最終,也就促進了孩子做出更好的行為。自尊來源于正確的行為。孩子的潛意識里會這樣想:如果我做了正確的事,我會自我感覺很好。如果通過做這種正確的事我就能得到很好的感覺的話,下次我還想再這樣做。
家教經驗:讓孩子學會“教”自己
一個晴朗的上午,幼兒園迎來了新一批上親子園的孩子,他們都是提前來幼兒園熟悉環(huán)境、體驗生活的。運動活動開始了,媽媽帶著孩子一起玩拋球的游戲,場上有兩位媽媽引起了我的注意。菲菲媽媽在很認真地教菲菲往上拋球,可菲菲就是不理她,始終在自己玩球,媽媽邊往上拋球,邊著急地喊著:“寶寶,照著媽媽這樣往上拋?!薄皩殞?,你看媽媽拋得多高呀,寶寶照著媽媽這樣往上……”“寶寶,別玩了,快學媽媽這樣用力往上拋?!彪m然媽媽著急地邊喊邊做著動作,可孩子始終沒有跟著媽媽做過一次往上拋球的動作,依然照著自己的想法在玩球。
佟佟媽媽也在認真地教著孩子,佟佟同樣專注于自己的踢球動作。媽媽見孩子沒有和自己一樣做動作,就走過去看著孩子踢球,并在旁邊表揚:“佟佟真棒,竟然會用腳踢球了。”佟佟一聽媽媽在表揚自己,馬上抬起頭對著媽媽開心地笑了一下。媽媽馬上抓住時機:“佟佟這么棒,一定還會用手玩球吧?”聽媽媽這么一說,佟佟馬上把球用手撿起來,并開始往前扔球。佟佟媽媽并沒有馬上示范今天想要“教”的玩法,而是陪著孩子一起往前扔球,扔了幾下,孩子開始和媽媽對扔球,這時媽媽故意將球往上一拋,大聲喊道:“佟佟,快接住哦?!辟≠÷犚妺寢尩囊?,馬上跑過去接拋上去的球,雖然沒接住,但孩子特別高興。這時,媽媽說:“佟佟往上拋,媽媽來接?!辟≠「吲d地往上拋球,媽媽故意沒有接到球,并豎起大拇指表揚佟佟:“佟佟真厲害,竟然能往上拋球了,而且比媽媽拋得還高呢!”佟佟高興地又開始繼續(xù)往上拋球,而且一次比一次拋得好。
同樣是“教”,為何相差甚遠?問題就出在這個“教”字上。從古至今,我們常會把施教者看作主導方,受教者則是被動學習方。雖然受西方理念的影響,我們也在嘗試逐步改變施教者與受教者的關系,將受教者看作平等一方,但真正付諸行動時,我們的示范、要求都很明確地規(guī)定著孩子需要做什么、要怎樣完成,一旦不按照施教者的想法去做,就會被認為是孺子不可教也。那么,如何在教育中保持成人與孩子之間互動的平衡呢?《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提到:要充分尊重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幫助幼兒逐步養(yǎng)成積極主動、認真專注、不怕困難、敢于探究和嘗試、樂于想象和創(chuàng)造等良好的學習品質。忽視幼兒學習品質的培養(yǎng),單純追求知識技能學習的做法是短視而有害的。
菲菲媽媽扮演著施教者一方,不停地教孩子應該完成的動作,忽視了菲菲本身對皮球的好奇心,最終孩子不但沒完成今天的任務,反而扼殺了繼續(xù)探索的積極性。佟佟媽媽則截然相反,從尊重孩子開始,循循善誘逐步遞進,既保護了孩子的求知欲,又很好地完成了學習內容。從她的做法中可以歸納出三點。
1.尊重孩子的興趣。
佟佟對踢皮球很好奇,這時媽媽并沒有否定孩子的行為,而是給他時間去探索,自己只是在旁邊安靜地觀察。這不僅給了孩子探索時間,也給了媽媽思考用何種策略去引導孩子學習的時間。
2.肯定孩子的行為。
整個活動中佟佟媽媽始終運用的是鼓勵、表揚的話語,且表揚和鼓勵并不空洞,后面總會附上具體內容。從孩子的角度來說,這是對他行為的一種肯定,也促使他想要做得更好,以博得媽媽的進一步肯定。從而出現了孩子愿意主動跟著媽媽玩球的行為。
3.引導孩子主動學習。
佟佟媽媽從孩子用腳踢球開始,利用他對球的好奇心,逐步從用腳玩球引導到用手玩球,再從用手扔球引導到向上拋球,孩子始終是活動主體,是一個主動學習者,這也給孩子很大的探索空間,而不是生硬地完成當天向上拋球的動作技能。從當天的活動來看,我們只是看到孩子玩得很開心,也很好地完成了當天的任務;從長遠來看,正是因為媽媽很好地保護了孩子的好奇心,肯定孩子的探索行為,才會促使孩子對更多的事物有好奇心,從而進一步發(fā)展孩子主動學習的良好品質。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教養(yǎng)方式的逐步改進,兒童接觸的新鮮事物越來越多,信息來源越來越廣泛,他們喜歡自己去探索,在探索中找到答案,讓學習活動變得不再枯燥。但這不是否定施教者的影響力,而是我們從直接的“教”,逐步變成引導性的“教”,用表揚的方式鼓勵孩子一步步尋找所要的答案,讓孩子學會“教”自己,這種主動的學習習慣,對孩子的一生都會產生深遠影響。
家園共育《讓孩子言聽計從的家教方式》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是專門為給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創(chuàng)建的網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讓幼兒園安靜的游戲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一、給孩子一個選擇 允許兒童按照他們自己的興趣去做事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幫助他們成功的最佳途徑之一。如果你讓孩子感到她有選擇去學芭蕾舞或是去練健美操的自由,她就會更賣力氣地去做這兩件事中她所選中的那件...
家長養(yǎng)育小孩子不辭勞苦,然而有時候孩子不聽話,家長管不住,父母會深感頭疼?!安恍摇钡氖?,許多父母發(fā)現,隨著孩子年齡的不斷的增長,孩子不聽話的行為愈來愈嚴重,而且在父母不斷嘮叨下,孩子甚至產生了叛逆的心...
孩子經常會不聽話,管不住,父母常常因此深感頭疼?!安恍摇钡氖?,許多父母發(fā)現,隨著孩子年齡的不斷的增長,孩子不聽話的行為會變的愈來愈嚴重,而且在父母的不斷嘮叨下,孩子甚至產生了叛逆的心理。 奇怪的是,每...
家教經驗:讓孩子聽話的秘訣 1、說到做到 育兒專家指出:如果從1到10代表正確管教兒童的原則的重要程度,(數字越高越重要),那說到做到、言行一致就可以用12來表示了! 為什么要這樣做? 說到做不到...
最新更新